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生哲理文章

人生哲理文章

时间:2023-05-30 10:3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生哲理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生哲理文章

第1篇

蕴涵人生哲理的文言文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  山外青山楼外楼。

3: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6: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7: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7: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8: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9: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  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2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4: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2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6: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7:  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0: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1:  人生七十古来稀。

32: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4:  天若有情天亦老。

3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8:  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39: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4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4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2: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4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4: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9:  尽信书,不如无书。

50:  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51: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5:  一寸光阴一寸金。

56: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57:  满招损,谦受益。

5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0: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61: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62: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63:  多行不义必自毙。

6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6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6: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67: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68: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第2篇

关键词:图画书;哲理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62-01

图画书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和艺术的内涵,显示着作者的想象和智慧。优秀的图画书,能让儿童在对画面的感知中,最早地得到文学和艺术的美感熏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读经典的图画书,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体味作者沉浸于画面之中的智慧,感受图画书大师营造的温馨、幽默,从而感受优秀的图画书穿越时空带给我们的隽久而永恒的感受,是图画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建构个体审美框架重要环节。

一、完美与缺憾――《缺失的一角》

人总是不断地追求完美,“十全十美”是我们的一个理想境界,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付出时间、精力、青春甚至生命,在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后却怅然若失。这是现代人永远的困惑。谢尔・希尔弗斯坦《失落的一角》为我们诠释了这个困惑。

从前有一个圆,它缺一角,所以它决定去找寻那个失去的角,它一边走,一边唱歌,有时太阳暴晒,但有时又淋了场冰冻凉的雨,有时被冰冻雪冻僵,因为缺了一角,它滚不了太快,所以常常停下来和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它会超过一只甲虫,有时甲虫又超过了它,就这样不停地滚着,漂洋过海,穿过沼泽与丛林。

……

它又遇到一个角,但这个角太小,又或者太大,又或者太尖,又时又太方。

……

就这样一直一直滚动着,险角环生,掉进坑洞,撞到石墙。

最后有一天,它又一次偶然碰到一角,看上去非常合适,

……

它们开始一起滚动,他们完整了,滚动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它从来没有这么快过。快得不能停下唱歌和虫儿说话,或者闻闻花香,快的不能落下来歇脚。

天啊!现在它完整了,可是它却连歌都唱不了了。

“啊!”它想到“原来是这样!”于是,它停了下来……

它把那一角轻轻放下,慢慢的往前滚动。

它又开始一边滚一边清亮地唱着:“噢,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我在找我那失落的一角,嗨――哟――哟,我要去寻找我那失蒺的一角。”

这是艺术天才希尔弗斯坦的传世经典,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它可能是你最快读完的一本书,但恐怕也是得花上一辈子咀嚼的一本书。希尔弗斯坦以最简洁有味的线条和文字,阐释了一则有关“完美”与“缺憾”的寓言,令人们思索无限。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最值得记忆和珍藏的也许并非那个结果,而是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风雨兼程,行进中伙伴,行进中的自己,坚持的信念,历经的磨难……人生就是在找寻的过程中得以充盈,追求完美的过程比结果更让人回味。

找寻,也许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二、寻找与拥有――《美丽的巴拿马》

我们总是无法停止前行的步伐,因为前方有更加美好的东西在等着我们,那个未知的目标引领着我们匆匆奔去,却总是忽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雅诺什的《美丽的巴拿马》却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

从前有一个小熊和一个小老虎,他们住在一个很小但很舒适的小房子里,他们是好朋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有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个装香蕉的箱子,散发着香蕉的气味,上面写着巴拿马。于是,他们决定去那里,他们觉得那儿才是他们理想的王国,一个到处散发香蕉气味的国家。他们出发了,路上碰到的狐狸、兔子、牛、老鼠都告诉他们向左拐,向左拐就能到达巴拿马。小熊和小老虎经过漫长的路途又回到了他们从前的家:多么美啊,一条小河,一片森林,还有一幢年久失修正在等待他们的小屋。那里就是巴拿马!那里就是小熊和小老虎阔别已久的故乡。

这是一个幽默、哲学和诗意完美结合的图画故事。雅诺什通过小熊和小老虎的经历,把幸福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把“追求幸福”这个生命存在的意义种植在我们脑海中。在小熊和小老虎探寻过程?,从小屋出发最终又回到了小屋,寻找似乎是徒劳的,但是在寻找过程中,丰富了生命的感受,体会到了梦想、友谊、勇敢对人生的意义,拥有了新的视角。小屋还是那个小屋,却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故事不仅让人思考“幸福是什么”的问题,而且也表达了“美在过程”的人生哲理。

经典的图画书虽然是给儿童提供的,但是其中蕴含的深邃的人生哲理,就像一粒优质的种子,埋在儿童的心田,伴随他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成人面临人生的困惑和困境,我们意外的发现,原来大师们在图画书里早已不动声色的给了我们答案。因而,对于经典图画书的解读,就是对人性、人生的感受和领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的高度不亚于任何,值得我们细细玩味,认真揣摩。

参考文献:

第3篇

禅联的主要意思:

指有佛门禅意的对联;连续不断获得,绵延不断,连续相承;在文言文中,指语言啰嗦,文词繁琐。有关“禅联”的例句:

寺庙殿前的蝉联充满人生哲理,让人大彻大悟;他蝉联国际象棋冠军称号,为国人赢得了荣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一、讲故事――发现人物魅力

童话作品的课文为何对小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小学生最喜欢听教师讲故事,着迷于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童话人物身上吸引学生的魅力是什么呢?是人性的“真、善、美”,它们满足了学生心中质朴的情感和天真的想象,标志着学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更要教会学生从阅读中发现人物的魅力。

(一)激情朗读。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别具特色,不仅要语调准确、声情并茂,符合童话作品的文学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学生。比如在《七颗钻石》一文中,开篇写无情的大火一部分,语调应适当降低,充满悲伤;在水桶由本色变成银色,而后变成金色的三次经历中,教师范读要注意声调一层一层地提高,把小姑娘看到水桶变色时的“惊讶”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留意到木桶变色的经过,并回味探究小姑娘的善良行为。

(二)细品人物。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代入文本展现的世界,使学生随着故事的推衍,被小姑娘的善良打动。细品童话中人物的可贵品格:小姑娘将唯一的一桶水分给奄奄一息的小狗时,体现出她对生命的珍重;病中的母亲将水留给小姑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小姑娘又将水让给了过路人,表现了小姑娘纯洁无私的爱心。挖掘这些人性的闪光点,有助于小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

二、演故事――体验世间百态

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在童话作品阅读教学中并非鲜有的教学手段。其趣味十足的教学形式,通过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立体展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深受小学生青睐。但做到“表演故事”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熟悉整个故事,进而做到能够复述故事,最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表演。而学生在对童话的层层解读中,对其所呈现的世间百态、人生哲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复述童话。复述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但复述不等于背诵。很多学生在复述故事中,只是将原文完完整整地背了下来,并没能达到知识的内化。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童话故事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复述的过程自然显得机械;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没能真正融入童话的世界中。教师可以利用关键字引导、看图说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复核。比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对“陶罐”和“铁罐”命运的变迁,教师可以制作两幅简易漫画,一幅为王宫内两个的表情对比,一幅为若干年后,陶罐被挖出来后惦记铁罐的表情。学生根据这两幅漫画复述整个故事,自然就容易许多了。

(二)表演童话。这是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在上面的童话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较多,适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先将课文中的对话和旁白分开,由学生分别扮演“陶罐”“铁罐”和旁白的角色。在表演中提示学生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表情上对“陶罐”被挖出前后给以区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陶罐”的善良和世间温情。

三、说故事――感受灵魂触动

说故事是在讲故事和演故事的基础上,对童话故事蕴含的哲理进行深层剖析,鼓励学生畅谈阅读体会,并结合自身理解,给故事合理续话,以达到给学生带来灵魂触动的目的。

(一)畅谈体会。面对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学生会看到不同的侧面,其感受也会因人而异。如《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认为,鹿一直抱怨自己的腿太细,以长长的角为美;当狮子因为“鹿角”而发现了鹿的踪迹并一步步逼近时,鹿终于明白了腿的重要性,而它引以为傲的“角”却差一点让它命丧狮口,这是一种看法。还有其他的看法,比如有的认为文章是在宣讲一个务实的道理,华丽的外表终究不实用,看似不起眼的“腿”才是小鹿真正需要的。通过对故事的畅谈,加深了学生对童话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第5篇

1、生如夏花般绚烂的意思:人活着要珍惜生命,像夏天的花朵一样尽情绽放自己的美好,展现自己的优点,不要颓废消极。

2、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飞鸟集》,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二为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在海边,一大一小两只蚂蚁爬上了同一棵树,钻进了同一朵鲜花的花蕊里吮吸花蜜。一阵风吹来,花枝被刮断了。于是,两只蚂蚁连忙抱紧花瓣,随着花枝坠入海中。

漂呀漂,在咸涩的海水里,小蚂蚁先清醒过来了,它摇醒大蚂蚁说道:“蚂蚁哥,你看,风把我们刮到了海里。趁现在离海岸还近,我们赶快游回去吧。不然一会儿漂远了,我们非葬身大海不可!”

大蚂蚁抬头一看:由于波浪的推动,它们现在离海岸足有十米远了。它不由吓得两腿发抖,用颤抖的声音说:“千万不能啊,离岸这么远,我们还能游回去吗?那……那太冒险了,不是死也会伤啊!”

“蚂蚁哥,现在冒点险还有希望,否则离岸越来越远,到时候想回头都来不及了!”小蚂蚁焦急地说道。可大蚂蚁坚定地摇了摇头。

小蚂蚁见说服不了大蚂蚁,狠了狠心便独自离开了花瓣,随着海浪向岸边游去。

小蚂蚁拼命地向岸边游去,大蚂蚁则无可奈何地在海上漂着……过了一会儿,小蚂蚁的身影不见了,大蚂蚁感叹道:“唉,我这个弟弟呀,一点儿也不知道变通,这不,硬着头皮往回游,白白丢了小命。我呆在这花瓣上,兴许还有机会获救呢!”说完,他竟有些骄傲地朝更远的海面望去。

又过了一会儿,就在大蚂蚁期盼奇迹出现的时候,小蚂蚁的头奇迹般地在岸边露了出来,只见它抖了抖身上的海水,艰难地爬上了海岸。这一幕,大蚂蚁在转头的一瞬间隐约看到了,它忽然感到有些震惊,但已追悔莫及。

风越刮越大,大蚂蚁离岸边越来越远了。忽然,一个大浪打过来,将它卷进了大海,不见了踪影……

(指导老师:赵桂珠)

【简评】故事虽然短小,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刻。要写好这类文章,一是需要有相应的生活经历,因为这样的人生哲理往往源自我们对生活的某些感悟;二是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乘着想象这叶扁舟,我们便能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便能构思出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便能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向人们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文章的语言朴实、清新、流畅,几处心理、语言描写虽然简短,但将两只蚂蚁的形象清晰地塑造了出来,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第7篇

1、厚德载物,汉语成语,拼音是hòu dé zài wù,意思是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2、成语典故: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南,坤在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1、《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此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2、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您的足迹。教师节将至,祝福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2、鱼儿离不开溪水的相伴,红花离不开绿叶的扶持,花儿离不开泥土的滋润,学生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今天教师节,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3、经历了人生的坎坷,才知道您的可贵;走上了辉煌的舞台,才知道你的伟大;在这个属于您的日子里,我想对您说:谢谢您了,我尊敬的老师。

4、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者,听闻兼备受文也;师与学,授与受,付出与给予,受用一生的人生哲理,感谢师者!

5、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才华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灌溉,用心灵滋润,你是我心目中美丽神圣的天使。向敬爱的老师说声,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活泼、生动、富有文采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文章焕发出异彩。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语言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基础等级——语言流畅;发展等级——有文采(具体表现在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作文语言要想出彩,写作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技法一,灵活运用词语,尤其是动词。古人作诗讲求炼字,力求一字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不仅让人想到杏花开得热烈,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的景象,把盎然的春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写文章也要注意恰当地运用动词,把人、物写活。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 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连用几个动词,一个凶残、贪婪的刽子手形象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技法二,句式上注意整散结合。整句是指结构相似,形式整齐的句子,如对偶句、排比句,运用整句可以使文章节奏和谐,气势贯通。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形式错落的句子,运用散句可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有变化。作文中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使语言变化多姿,挥洒自如,节奏鲜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如学生习作《风景这边独好》的开头“有一种风景叫安宁闲适。如一湾清泉,汩汩而出,水光旖旎。那是王维在青青竹林间一声声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庐中一下下打铁的铿然;那是陶翁于东篱悠然采菊的安适;那是陆羽静静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稳。他们用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份恬然、那份对名利的不屑,让我们铭记于心,不会忘怀,于是知道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风景这边独好”,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

技法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排比、拟人修辞。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排比,抒情淋漓尽致,说理透彻,增强气势;运用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富有感彩,便于表现人物的心情。

技法四,有意识地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哲理性的语句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为文章增添亮点。许多哲理散文大多是先记叙事件,后揭示蕴涵的深刻哲理,如哲理散文《人生如茶》,先写用温水沏茶和用沸水沏茶的不同味道,然后揭示人生哲理:“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魅力。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同学们平时要抓住灵感,写些关于人生、追求、处世方面的哲理句,并灵活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去,如一个学生写过这样几句凡人睿语:“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狂风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假如生活迷蒙了我们的双眼,请不要难过,因为阳光还在,道路还在,我们还在”,在一次考试时就把它作为作文的开头,贴切自然,为文章增色不少。

技法五,恰当地引用诗文语句、名言警句,为文章增辉。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恰当引用,会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名言警句含义深远,恰当引用会使文章内容丰富、深刻。如文章《诗意地生活》开头写道:“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引用名言和诗句写出了有些人对“诗意地生活”的认识,使文章典雅,充满文化气息。

技法六,追求语言的幽默。辞藻华丽是一种语言风格,幽默也是一种语言风格,而且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语言幽默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更容易吸引读者。如学生习作作文《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考生写道:“话说三个和尚三身傲骨,谁也不愿再下山挑水,庙也破啦,扁担也腐啦,破坛子破摔啦,于是三个人就背对着背,一个和尚一本经地念”“一根直溜溜的水管就从山脚下的泉边一直伸到破庙里,这下可好了,什么扁担,什么水桶,一边凉快去吧,咱三个使用的可是高级的自来水,自来,自来,它自己就乖乖地来了”,语言幽默生动,既令人捧腹,又引人深思。

技法七,从散文和语言表达题中积累语言材料。语言的出彩不是一蹴而就的,平时要注意多阅读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如冰心在散文《谈生命》中写道:“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林清玄在散文《生命的化妆》中写道:“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些语言平实,充满哲理,可以积累下来,运用到写作中去。还要注意从语言表达题中积累语言材料,语文试题中的一些仿写题、衔接题都是很好的语言材料,可以积累下来。

只要采用几种方法对语言多加修饰,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相信你也会写出光彩照人的文章,赢得发展等级的高分。

(责编 张晶晶)

第11篇

“套版作文”,考试题目是源头。但题目怎么出、出什么,只要在考生认知范围和写作能力范围之内。应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命题作文形式、话题作文形式、材料作文形式,并无本质不同:让考生独抒性灵、阐发哲理、指点江山,均无不可。因此,不能简单指责哪一种命题形式是祸根,也不好简单归结哪一种命意向度才是正道。

那么,问题在哪儿?问题在于命题形式和题目命意缺少变化。正如功夫,形成套路了,别人也就寻找得到破解之法,所以才有“无招胜有招”之说。90年代老考材料作文,便有了“引材料――提观点――联现实――得结论”之类“新八股”。前些年尽出话题作文,于是有了“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结论”。一段时间来,题目命意倾向于社会道德、人生哲理,于是写作者搬出道德楷模和圣人贤哲,只需记背某两三个古人,可以应对所有话题,于是“套作”泛滥……

但真正的变化,是题目命意向度的变化。

前边已经说过,以前题目命意倾向于道德、哲理。容易引发套作。命题者显然也深有觉察,今年全国各地题目,指向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为共性。重庆卷“我与故事”,引导考生关注自我,反思自己的人生或生活与“故事”的关系。这里的“故事”,可以是具体的故事,可以写具体的故事对“我”的影响:可以是抽象的“故事”概念(如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故事”概念),可以写“我”与“故事”的不解之缘,等等。在这里,“与”字相当关键,它决定了“我”是文章中一个不能缺少的要素,或是“我”的生活经历,或是“我”的价值观念,或是“我”的人生走向等,以及它们与“故事”之关系,要在文章中得到呈现。全国1卷的“小动物学游泳”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目标问题。江西卷讨论“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关注的是社会重大事件。像这样的题目命意,就将写作者的思路引导到了生活、自我上来,触发真实的感慨和情思。如此,那种靠“套作”谋取高分的想法落空。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套作”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写作者找回真实的自我,让佳作纷呈。

重庆近三年的题目均呈现出贴近生活、贴近“自我”的特征,但也不能说命题就只该如此。去年写“在自然中生活”,不少生活味浓厚的佳作得了高分,有老师就担心会不会形成另外一种的“套作”风气。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可见,题目的命意向度应当是不断变化的。命题者煞费苦心追求变化,是引导写作者回归自我,回归写作本质。写作者真正该在观察、体验、积累、锤炼等方面下真功夫,而非寻找模式与捷径。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开中学)

第12篇

1、《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童话作品集之一。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海的女儿》、《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尽管创作体裁属于童话,但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2、《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中国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