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00:0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4-02
案例背景:
新娘是美丽的,对于许多女孩来说,那是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而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婚礼的举办,其中温馨与感人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随父母参加婚礼的经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视角,而角色游戏正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让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案例记录:
孩子们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娇娇如箭一般地挂上了顾客的游戏牌,冲到了理发店里,她大叫着“怎么还没有理发师上班呀?我要弄一个新娘头”,“来啦来啦,我是理发师,我来为你服务”这时,俊杰拿起了水管,让娇娇低下头。娇娇说“我不用洗头,你帮我做一个新娘头”。俊杰大声回应“好的”后,开始在娇娇的头上不停地摆弄,夹子反复拿下又夹起,几个来回后,娇娇站起来照了照镜子说:“真难看,我要弄新娘头,头发松松的卷在一起,可漂亮了”,“我不会弄,要不我们戴个假发试试看吧?”俊杰试探性的问着。于是娇娇又坐了下来,俊杰将娇娇头上的大蝴蝶结拿了下来,带上爆炸式假发,又将蝴蝶结夹在了假发上,弄好后,他咧着嘴问道“这次你满意吗?”娇娇看了一眼镜子后,两人突然一起大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娇娇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俊杰给我弄的新娘头,我觉得好搞笑呀!”“是的,我觉得你还可以试试更多的发型”,我回答道。她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看向她,大家都笑了起来。然然看见后,立刻走出了他的柜台,飞一般地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大叫“俊杰,帮我也弄个发型”其他孩子看见后,纷纷挤到理发店,一时理发店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案例中的娇娇是我班的“小公主”,较爱美,能干,而俊杰的个性则相对温和,班级的氛围一直较轻松愉快。由此背景,我有以下分析:
1、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不难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活动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他们的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在本案例中,娇娇是对游戏有规划的,她已经能够将自己生活中漂亮新娘头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并且在游戏前简单地安排好情节,在游戏情节按她的想法发展时,一直满足他要求的理发师生成了戴假发后夹发夹这一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从而两人一起收获快乐。
2、尝试解决问题,共同协商
中班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讨论、协商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务,游戏时能够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本次案例中,第一次娇娇并不满意俊杰给她做的发型,因为这与原来的她没有什么不同,在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谈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次,面对并不是真正新娘头的“爆炸头”,她并没有不满,相反,这种形象的反差,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她觉得快乐与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她愿意与人分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3、社会性发展差异大、对角色理解肤浅
案例中的娇娇说话蛮横与直接,控制欲较强。而俊杰的个性温和,在同伴提出想法并用质问与命令的语气和他交流时,他还是非常礼貌地、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之间的社会性发展是有着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与人沟通时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还较为肤浅,本案例中就出现了小问题:由于对奇怪发型的喜爱,然然脱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是游戏,但他暂时还不能理解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何等重要。
4、面对新鲜事物易兴奋、材料玩法单一
理发店中的假发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对于假发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正是因为这样,爆炸头与蝴蝶结的滑稽模样才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兴奋不已。可见,孩子们面对新鲜事物时,会暂时性地忘记了游戏规则。“爱热闹”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这常常是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平时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是一方面,单一的材料如何玩出多样性的游戏,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方法措施:
孩子的行为往往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玩得自主、快乐,却不一定玩得有价值,更多时候,游戏的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与帮助。本案例有以下解决措施:
1、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2、善于挖掘各种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游戏材料合理地投放,并积极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生成新玩法。
3、游戏中应该有意识的介入与指导,在发现幼儿的行为偏离正常游戏情境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引导。
4、正视幼儿之间的各种差异,让幼幼之间互相学习,比如在娇娇以命令式的语气说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她:“我觉得俊杰说话特别有礼貌,他从来不大声喊叫,说话喜欢用请、谢谢,这样的孩子人人喜欢。”
5、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坚守工作岗位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 Z1期:30-34.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逐日递增。目前,大多数家庭呈现“四二一”模式。针对这一特殊现象,这就注定了我们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辈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于下一代。一味地给予,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欲望,从未考虑过要孩子回馈什么。随之出现家长对孩子的爱只是“单句输入”,而不是“双向交流”的问题。大多数孩子只有被爱的体验,而没有爱别人的经验。导致性格专横、任性、懦弱、自私、不讲道理;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霸道、缺乏豁达、宽容、同情心、爱心。
2 案例描述
一天晨间活动时,我突然发现有许多小朋友簇拥在一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过去,我发现一个小朋友摔倒在地,一脸灰土、满脸鼻血,感觉很痛苦,围观的小朋友没有一个去扶他,更没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告诉我,只是望着小朋友指指点点,有说有笑,当时我感觉很悲哀,觉得小朋友的同情意识太差,毫无同学感情。针对这一发现,我觉得一定要创建一个区角活动――爱心医院。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还有一次,在读书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和别人抢书,互不相让,结果书被撕破,两个小朋友为此打了起来,看到这个现象,我觉得创建图书角很有必要,让小朋友在读书过程中懂得和谐相处,互相谦让。
3 活动过程:
3.1 爱心医院活动。
每周开展一次区角活动――“爱心医院”,也就是让小朋友分工角色,有“医生”、“护士”、“病人”,还设有“划价处”、“内科”、“外科”、“住院部”等窗口,让小朋友充分体会看病的过程以及看病的程序。
3.1.1 扮演病人的幼儿先在“医院”排队挂号,然后随意选择“内科”或“外科”,看完病后,根据“医生”的诊断的结果,划价、拿药,如需“住院”就开“入院手续”。
3.1.2 医院还设有咨询处,如有问题可直接到咨询处咨询。
3.2 图书角活动。
3.2.1 每周开展一次图书角活动,让小朋友自己拿自己想读的书,如有冲突,可以安排他们先后阅读或两人共同阅读。
3.2.2 让每位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书带到幼儿园来与其他小朋友共享。
4 案例分析及思考
4.1 爱心医院活动。
活动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定有目的的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
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我们通过幼儿在爱心医院所扮演的角色,体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大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挑战欲望,也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我们可以运用幼儿的挑战欲望、竞争意识,让想扮演某一角色的几个幼儿来竞争,谁表演得最好就把角色分给他扮演。在竞争之前,我们要告诉幼儿选择这一角色的标准。例如:在选择“医生”时,我们要告诉幼儿:医生要有爱心,要有耐心。只有拥有爱心的医生,才能耐心地询问病人的情况。在选择当“护士”时,我们应告诉幼儿,护士要懂得关心、体贴病人,一切为病人着想,看到病人不舒服,应耐心、细致地询问等等。在选择当“病人”时,“病人”需要装得很痛苦,需要“医生”、“护士”的治疗和关心,并且,“病人”在被得到救治关心时,懂得感激之情。
每周活动的角色要互换,使每个小朋友都当过“医生”、“护士”、“病人”,让他们充分感受各角色的意义,使他们的爱心意识渐渐增强。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在分角色时,有些小朋友表现得很任性,只想当自己喜欢的角色,而固执地不当其它角色,闹得周围的小朋友也都跟着说自己想当什么角色,结果使游戏无法开展下去,我没有大声指责小朋友,而跟他们讲道理,使他们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学会谦让,不任性固执。
当“病人”很痛苦,而“医生”和“护士”不理睬“病人”时,我就告诉他们“医生”、“护士”的天职是救死扶伤,看到病人应该是主动关心、安慰病人,积极为他们治疗,使他们得到救治。当“病人”的小朋友从游戏中充分体会被关爱的感觉时,自己也会被感染而学会关爱别人,通过这个活动,使每个小朋友们都具有爱心、同情心,懂得感恩。
4.2 图书角活动。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新生儿男,于夜间10:55掉入取暖火盆 ,被火焰烧伤头 、颈、胸、双上肢、后躯、双下肢,伤后被立即送往当地市医院就治,由于治疗条件有限,于次日11:00转入我院。 入院时创面敷料及包裹被褥湿透。 除面部、下腹部、双侧小腿为正常皮肤外,余均为烫伤创面,烫伤总面积60%,新生儿额头部毛发烧焦,面部肿胀明显,头、颈、胸、双上肢创面布满大小不等的水泡,双下肢表皮基本完整,创基红润,大腿后侧表皮脱落,后躯表皮脱落,创基发白,臀部创面创基红白相间;双手烧伤创面发红,表皮完整,双手手指末梢血液循环尚可;双足背表皮脱落,肿胀明显,双足末梢血液循环尚可。全身创面渗出较多,鼻毛无烧焦,咽部无充血,发音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烧伤60%Ⅱ~Ⅲ度全身多处。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将新生儿收入ICU进行救治,给予补液、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特级专人护理,配方奶粉喂养,创面清创包扎。 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严密监控病情。入院后20h, 静 脉 输 注血浆 140ml, 晶 体 液 275ml, 糖 分200ml,按 “晶体-胶体-水分 ”交替输液泵泵入 ,20~37ml/h,前8 h泵入总量的一半,后12 h泵入总量的另一半 。 进食配方奶65ml,排尿12次,总量50ml,为清亮尿液 ,大便5次,为墨绿色 。入院后第3 天 , 全身皮肤轻度黄染 , 查血清胆红素为 129.5μmol/L,儿科会诊确定为生理性黄疸。 入院后第21天,除背部正中肩胛平面余2%肉芽创面 ,其余创面均愈合 。 于入院后第23天在全麻下行背部烧伤创面清创自体皮移植术。 术中取头皮,厚度为0.2~0.25mm的表皮皮片移植于背部创面 。 手术过程顺利。 住院35d后出院。 出院后第6个月复诊时,见新生儿生长发育正常,烧伤愈合创面处无瘢痕增生,少部分区域色素沉着,头部供皮区处头发生长正常,背部创面植皮区处无瘢痕增生,有色素沉着。
2 护理
2.1 休克期的监护
新生儿入院后,立即置于烧伤红外线治疗仪下保暖;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0.5~1L/min;立即留置尿管,严密观察新生儿每小时尿量和颜色,用输液泵持续输液,使尿量维持在1ml/(kg•h),根据尿量调节输液泵的速度,15~37ml/h。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入院时新生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反应差,不哭不闹,吮吸力弱,偶有呕吐,创面周围颜色暗红,肿胀明显,全身皮温低,肛温36.0℃,脉搏123次/min,呼吸34次/min,血氧饱和度85%,体重2.5kg。 入院5 h内面色渐变红润,哭声变大,手脚变暖,体温36.5℃,血氧饱和度升至95%,停止吸氧,备用。 新生儿入院后20h,体温36.2~36.9℃,心率120~153次/min、呼吸30~35次/min、血压65~80/49~60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90%~95%。入院后第3天,新生儿精神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哭闹有力,进食好,每次配方奶40~60ml,每日500~600ml,每日尿量350~400ml,大便3~4次/d,为黄色软便 ,全身烧伤创面肿胀明显减退,双侧耳廓、双手、双足创面渗出较少,后躯及双下肢烧伤创面有中等量渗出。
2.2 创面的护理
2.2.1 创面处理 首次处理创面是在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入院后5h进行的。 用外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及头发,将新生儿放在无菌烧伤纱垫下,用一次性无菌备皮刮刀刮掉头发。去除部分已脱落的表皮,采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直接覆盖创面,头、胸、后躯、臀部外覆无菌纱布,用网套进行固定;双上肢、双下肢、大腿、双手、双足外覆无菌纱布 ,用绷带进行包扎;颈部不用外敷料。 前3d全身创面渗出较多 ,每日换药 ,局部有污染时随时换药;随着渗液的减少,3d后隔日换药。 入院后第7天 ,臀部 、双上肢 、双足等全部创面的30%已逐渐愈合;对于背部、双下肢等未愈合创面,在清洗后改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均匀涂于患处,再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覆盖创面。 入院后第21天,除背部正中肩胛平面还有2%的肉芽创面外,其余创面全部愈合。
2.2.2 创面保护 新生儿入院时背部及臀部创面较深 ,每1~2h更换1次,以俯卧位,左、右侧卧位为主 ,避免创面局部长期受压。 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增加俯卧位时间,促进背部及臀部创面愈合。 为了防止大小便污染双上肢及臀部创面 ,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 为了预防尿路感染 ,3d休克期过后拔除尿管,用一次性婴幼儿尿液收集器接收尿液 ,避免了大小便对创面的污染。
2.2.3 脐部护理 大面积烧伤后机体抵抗力降低 ,脐部更易感染。 用0.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脐根部及脐轮周围皮肤,2次/d。暴露脐部每天观察有无分泌物,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用一次性婴幼儿尿液收集器接收尿液同时也避免了尿液污染脐部。
2.3 喂养
烧伤新生儿消耗大,必须及时补充足够的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创面修复。 新生儿烧伤后的营养支持应以母乳喂养为主[2]。 此新生儿出生后即烫伤,急诊转入,产妇体质虚弱,受到刺激无法跟随新生儿,只能对新生儿进行配方奶喂养。 我们选用了市面上最好的新生儿配方奶粉, 每日观察和记录新生儿的配方奶量及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状,根据情况增减配方奶的量及次数。 每日给新生儿添加2次白开水,每次10~30 ml。 更换在喂奶后半小时进行,防吐奶后窒息。每次喂奶后洗净奶瓶、奶嘴并煮沸消毒后放在消毒柜中备用。
2.4 在暖箱中的护理
本例新生儿烧伤面积大,创面的治疗及观察均需要使用暖箱。新生儿病情稳定后,于入院5h处理完创面后,将其移至婴儿保暖箱进行保暖,初期暖箱温度调至33℃,随着新生儿体温、体重的变化及日龄的增加,暖箱温度也随之调整,维持在30~32℃, 使新生儿皮温保持在36~37℃、 肛温保持在36.5~37.5℃,湿度调至50%~60%。 暖箱有湿化装置,为避免高湿度下细菌滋生,水槽内的水每日更换,并彻底清洗消毒水槽内的所有表面及凹陷处,再用清水冲净残留消毒液,待干燥后倒入灭菌注射用水[3]。每日对暖箱进行清洁,为了避免新生儿呼吸道受到消毒液的刺激,对使用中的新生儿暖箱,只用清水擦拭内外表面,并随时将沾污的奶液等用湿布擦净,保持箱内清洁;放置暖箱的病房,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 患儿出箱后,对暖箱进行彻底终末消毒。每周更换保温箱1次 ,更换时将患儿移入另一个已消毒好的暖箱。
2.5 手术植皮治疗的护理
入院后第21天 , 除背部正中肩胛平面有2%的肉芽创面外,其余创面全部愈合。 肉芽组织呈苍白色 、水肿 ,有少量分泌物。 新生儿伤后已3周,背部未愈合部分为Ⅲ度创面 ,难以自愈,医生讨论决定行手术植皮治疗。 因手术用头皮移植于背部创面,术前剃净头发并清洁。 用温水清洗全身正常皮肤,调节室温至30~32℃,调节水温至38~40℃。 将新生儿俯卧于护士的手掌根部及手臂上,托起下颌,避开创面进行清洗。 清洗完后及时用纱垫擦干全身,放入暖箱,并更换创面敷料。 术前4h禁配方奶及水。 术前2h输液泵输注10%葡萄糖液, 泵速为15ml/h。 新生儿哭闹时给予无孔奶嘴及抚触 。 术后连续动态监测新生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至病情稳定。 观察植皮区及供皮区的出血情况,保护好术区敷料防污染。 术后第3天换药 ,背部植皮成活良好 ,烧伤创面基本封闭 ,头部供皮区干燥;新生儿精神状态良好,饮食、大小便情况正常 。 术后第7天换药 ,新生儿烧伤创面完全愈合 ,头部供皮区愈合 ,头发生长正常;精神状态好,饮食、大小便情况正常,体重4kg,各项常规化验指标正常。
小宇是幼儿园小班的新生。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无法照顾的原因,小宇基本上白天都跟着奶奶,过分的溺爱、依恋,造成小宇独特的性格。
案例描述:
哎,小宇又没有睡着,怎么办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每天来到幼儿园,小宇表现的中规中矩没哭也没闹,但一到午睡时,他就紧皱眉头,老师问他原因,他就嚎啕大哭,哭声如雷声,惊天动地,又手舞足蹈、拳打脚踢。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带他到教室外散步,他总是马上安然无恙微笑了。我总会提醒他好多次,试图让他能够睡着,避免午后疲劳,可是没有一次是成功的,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和家长也反映过,可是家长的态度是(可能就是孩子的想法):他不想睡就不要勉强他睡,只要不影响其他的幼儿。第二天,我想也许可以照着家长的意思试试,于是,今天我走到小宇的身边,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可以不睡,但是有个条件就是你不能影响别人,可以吗?”他兴奋的告诉我:“可以,老师你真好。”他送给了我灿烂的微笑,我同样也回应了他微笑。
以后的几天,小宇就会主动的告诉我:“老师,我不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案例分析: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所谓“打盹儿”,就是短时间的睡眠,多指午睡。无疑,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上的这位宝宝来说是“不来电”的,我也曾想不顾孩子的想法,逼迫他入睡,但这样的念头很快被打消了,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一个不健康的幼儿。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小宇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二是心理原因。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的父母及亲人、熟悉的家庭环境和以自我以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儿园和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巨大的变化使他们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案例措施:
为使幼儿克服午睡障碍,除了家园结合,消除幼儿生理疾病外,针对儿童的心理,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开展快乐的游戏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熟悉老师、小朋友、班集体和幼儿园
(一)“我坐上了小火车”活动。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情感,减轻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接待幼儿的家长,欢迎小朋友来乘坐班里的一列小火车。当幼儿选择一节喜欢的空车厢并插上车票后(车票是幼儿自选的,贴有小动物的卡片),表示幼儿已经上车了。司机(老师扮演)可以带他去玩,发给他一个有趣的玩具,送他到喜欢的活动区玩。离园时教师告诉幼儿,欢迎他明天再来乘坐小火车。
(二)“我的一块小天地”活动。活动目标是使幼儿感到他是幼儿园的小主人,减轻不安感。具体做法是:教师亲切地告诉幼儿,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座位。然后,教师发给幼儿一套和车票上图案一样的卡片,贴在幼儿选中的水杯格、毛巾架和桌子旁,贴好后把幼儿的日常用品放在那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他的小天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标记,不要拿错东西或放错地方。
(三)“认识老师”活动。活动目标是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和戒备心,使幼儿喜欢、亲近教师。具体做法是:请幼儿看三位老师表演的木偶戏,然后,玩游戏"猜猜我是谁",猜戴××面具和是×老师。猜对后,老师和小朋友握握手,摸摸头或拍拍肩。
(四)“生日快乐”活动。活动目标是促使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共同游戏、友好相处的情感。具体做法是:请幼儿欣赏布置好的生日快乐的墙面,介绍代表×月份的花和图片,然后做"过生日"游戏。老师出示代表某月份的花,那个月出生的小朋友便扮演寿星吹蜡烛,其他小朋友为他唱《祝你生日快乐》歌。最后,寿星向每个小朋友道谢,小朋友们依次说:"祝××生日快乐。
二、为幼儿创设和谐、愉快的午睡环境,克服幼儿睡前的焦虑心理。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三岁左右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满足幼儿有的需要。幼儿渴望大人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靠着成人。幼儿午睡时我常常扮演幼儿家长的角色,轻轻拍着爱哭的幼儿入睡,使他们深深地感到,老师喜欢我,老师和妈妈一样好,从而信任、喜欢和亲近老师,产生愉快和情感,哭闹也就随即停止。
(四)用移情的方法来消除幼儿午睡的焦虑。幼儿的情感纯洁而真挚,对可爱的小狗、小猫和小兔等动物很喜爱而且乐于模仿。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我在幼儿的床上贴上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图片,告诉他们这是××小动物的家,请他们扮演小动物在家中睡觉。孩子们觉得有趣、好玩,便学着乖巧的小动物睡着了。
关键词 音乐 游戏 中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1中班幼儿的特点
中班幼儿在整个幼儿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
(1)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因此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选择有动感、节奏明朗的音乐,选择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活动情节,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中班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讲解活动内容时,要做详细的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也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语言,在模仿中学会,但又不能过犹不及,完全主导,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想象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中班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幼儿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要什么都由老师定好,可以留出很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例如,在让幼儿根据音乐表现不同动物的姿态时,不要限制一种动物,而要让幼儿运用丰富的联想,设计自己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趣味性,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中班幼儿记忆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与幼儿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么他们记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因此如果幼儿听的懂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游戏规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2 班幼儿音乐教学游戏案例
2.1案例描述
中班幼儿正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先请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在第二遍表演时注意表现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妈妈着急的表情。接着,用两个拳头和头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并邀请两个幼儿合作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全体幼儿表演,接着进行分组表演,幼儿每三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同时出示医院图片。“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幼儿讨论)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高的地方跳啊?(不能)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你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回家以后,你们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三只小猴子的游戏,好吗?”教他们边唱边做。
2.2案例评析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三只猴子》活动目标定为学唱歌曲,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让幼儿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一旦这样,十分危险。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猴的这种行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2.3游戏建议
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角色的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选择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一定能让幼儿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主编.学前游戏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 乐游戏的几点体会[J].山东教育,1999(18).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探究能力;培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有一次,小朋友们在玩冰块时,我拿了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冰块,问小朋友,如果冰块化掉,那杯子里会有多少水?许多孩子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一杯冰块会变成一杯水,于是我把杯子放在太阳下,很快,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一杯冰块融化后只有半杯水,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感知了“融化”的现象,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光靠猜想是不准确的,要亲自动手试一试、看一看才能得出结论。探究行为是幼儿科学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行为。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引导幼儿在探究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进而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很高价值。
1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的方法
1.1 以实验操作法激发兴趣
操作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所以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大量可操作材料,对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十分有益。例如:中班科学活动如《快快站起来》,活动前,教师问幼儿:“你们知道哪些材料能让笔宝宝站起来?”然后为幼儿提供了许多认为可以让笔站起来的材料,(如萝卜、橡皮泥、夹子等)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尝试并寻找答案。运用实验,巧O悬念,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1.2 以游戏法激发兴趣
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科学活动中巧妙地将理性的科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比如: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师运用传统皮影戏《太郎的小怪兽》故事导入,在游戏中幼儿发现了影子随着动作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光源的远近而产生大小变化,从而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1.3 以问题情境法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们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幼儿去探索,并激发寻求答案的愿望。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提出有价质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有步骤地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如大班科学活动《圆柱力量大》的教学中,出示三棱柱、四棱柱、圆柱体三种物体,教师提问,你们猜一猜哪种物体上放的书最多,承受的力量最大?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幼儿感到了探究活动的挑战性,从而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更加积极地去探索与尝试,寻求自己心中的答案。
1.4 以教师的情趣激发兴趣
情感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对真理有执着的探索。幼儿具有好模仿和易受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因此,教师要以对科学活动充满喜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以好奇的神情、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指导幼儿参加科学活动。因此,我们要尽量满足和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更多的是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一起探索,让幼儿从教师的表情动作中学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等。
2 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有目的的提问,明确探索目标
提问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内在意图教师要清楚,否则提问是徒劳。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就要设立有效提问,使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让幼儿知道这个问题该做什么?在《悬浮的鸡蛋》中,老师在操作前就明确提出了问题:“请你们把盐放到水里,再用勺子搅拌,然看看有什么变化?在这个提问中,老师明确了探索的目标,幼儿一听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观察什么?使自己的探索有明确指向性。
2.2 提供真正的探究机会和时间
在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尊重、支持的环境,以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原则,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观察、动脑、动手,教师不急于告诉方法、答案,在幼儿充分活动独立思考后,再由教师给予归纳、小结。
2.3 引导和鼓励幼儿参与小组讨论
当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单独操作比较困难时,老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合作开展探究,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的交流表达,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且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新发现与老师、同伴分享,产生思维碰撞;享受发现带来的欢乐,操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科学素质的增强和健全的人格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3 指导幼儿学会记录,充分发挥记录表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幼儿的记录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图画、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照片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方式都是幼儿科学记录的适宜方式。记录应体现探究性,为幼儿提示科学探究的方向,重视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发现蕴含的教育价值,根据不同的操作情况来选择采用个人记录、小组记录或全班记录的形式。记录要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和水平,记录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内容和方式,一方面要记下活动的重要过程和关键步骤,避免错过重要信息,另一方面要避免让记录成为幼儿的负担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有些探究活动可能只需要活动后的记录,而不需要活动前和活动中的记录;小班幼儿的记录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师带领和帮助下的全班记录,而不是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总之,记录要简单易行,能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活动。
对幼儿进行科学教学活动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 让幼儿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取广泛的经验,积极引导幼儿自由、大胆地进行观察、操作、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索。当幼儿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时,未来的科学家将在我们的身边诞生!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指南》中的幼儿科学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2013(16).
[2]张琴秀,张岩宇.幼儿探究学习研究综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03).
[3]刘文婷.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04).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3例,出生1.5~25d。 枕部脑膜膨出2例,腰骶部脊膜膨出6例。 其中3例入院时膨出包块顶端皮肤有少许破溃,4例脑积水,1例入院时大便失禁,头部CT检查囊内呈低密度影,1例合并枕部少许低组织密度影或混杂密度影,6例双侧脑室不同程度扩大。 8例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1例术后出现大便失禁,2例术后尿潴留,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予二次手术,1例术后并发右上肺不张、肺炎。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8例患儿出院时切口愈合良好,无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肌力正常,无脑积水。本组平均住院时间19d。
2 护理
2.1 切口护理
术前注意局部包块不可扭曲,保持顺位,更换尿布时注意避免动作过大,以免局部皮肤受到摩擦而破溃。观察膨出物皮肤(包膜)的完整情况,主要观察有无血运不良现象。 本组3例入院时膨出包块顶端皮肤有少许破溃 , 术前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2~4h更换1次,膨出部位禁止使用乙醇或聚维酮碘等。术后切口沙袋加压3~5d,以防止脑脊液漏,促进伤口愈合。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浸湿并及时更换。 6例腰骶部病变的患儿因手术切口离较近,故严格预防大小便对切口造成污染,污染时及时更换敷料。
2.2 安置
为了使患儿安静入睡,减少因哭闹导致的能量消耗及切口张力的增加,用柔软的婴儿包被制成鸟巢样,对患儿行鸟巢式护理[3]。 本组患儿为枕部脑膜膨和腰骶部脊膜膨出,为了避免切口处受压迫,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身体保持直线,避免脊柱弯曲及增加切口张力。 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并在胸部、腹部或膝盖部垫软毛巾。 俯卧位有利于胃肠蠕动、排出肠管内积气,利于胎粪排出[4],避免腹胀 、大便不通等增加切口张力的因素,同时可以改善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改善新生儿的肺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5]。 侧卧位时,患儿头稍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受压侧面部与肩部垫软枕,同侧上肢前伸,对侧屈于前胸,腿下垫一长软垫,臀部避免靠枕,以防切口受压。术后3~5d因切口用小沙袋加压,以俯卧位为主。 为了减少脑脊液对切口部位的静水压,6例腰骶部脊膜膨出患儿取头低卧位,臀部稍抬高;2例枕部脑膜膨出患儿取头高卧位,但术后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患儿抱起或坐起不宜过早,切口愈合良好、拆线3d后方可平抱。
2.3 病情观察
因神经管闭合不良或缺损导致脑脊液的回流,90%~95%的患儿可发生脑积水,术前密切监测头围及前囟张力[6],及早发现脑积水、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饱满、呕吐、头围增大等,做好特护记录。密切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患儿意识、哭声、面色、皮温、体温、尿量等。术后严密观察硬脊膜外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等。本组3例存在脑积水,术后恢复良好。 1例患儿在术后第2天发生脑脊液漏,及时发现后报告医生 ,再次行修补术后愈合良好。
2.4 大小便的护理
由于术前患儿脊髓受牵拉压迫,发生缺血、缺氧退行性变,使骶髓或骶髓上排尿中枢神经元受损,排便障碍,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失禁[7]或尿潴留,术中由于牵拉刺激脊髓也可以导致排便障碍。 本组1例术前大便失禁,1例术后大便失禁,2例术后尿潴留。
2.4.1 大小便失禁的护理
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大小便失禁时予勤换尿布,并使用吸水性强的一次性尿布。 在患儿床头挂大小便失禁的醒目标识牌,提醒护士高度重视对患儿臀部的护理。 尿失禁时,因侵入性操作可增加医院感染机会[8],不主张行导尿。 本组大便失禁的患儿为腰骶部脊膜膨出, 为了减少尿布对切口的摩擦,术后采取暴露臀部, 敞开尿布的方法 ; 此外 , 因切口离近,易受大小便的污染,故在处使用一次性尿液收集袋收集大便,以防止大便外漏污染切口。 本组1例大便失禁的患儿入院第3天发生轻度尿布炎, 每次更换尿布后予湿润烧伤膏外用,入院第5天尿布炎消退。 该患儿在术后第3天大便恢复正常。
2.4.2 尿潴留的护理
本组2例患儿在术后第2天出现膀胱充盈 、少尿 ,通过热敷、按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操作前护士剪短指甲,使双手温热;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热敷30min后行腹部按摩。 热敷方法:将生物冰袋加热至39°C,放置手腕部试温后 , 用毛巾包裹,并放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因生物冰袋加热后热能持续时间久,同时重量约200g,有加压效果)。 腹部按摩方法:将左手置于患儿膀胱底部,右手在患儿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向左右轻轻按摩10~20次, 再用左手手掌自患者膀胱底部向下轻轻推移按压,注意用力均匀,不可过猛,也不能用强力将尿液挤出。 术后6~7d,患儿排尿逐渐恢复正常。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
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主要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方式及相关的教育以及工作中的规律进行研究的课程。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唱、跳、表演、弹奏的能力,学生还应该对幼儿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全面的掌握,通过对幼儿的活动与心理情绪的变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掌握,进而为幼儿的教学设置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1]。因此,这门课程是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好的联系,进而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可以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堂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一、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水平各不相同
幼儿教育学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将育儿的知识通过课堂集中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近年来对生源不断进行扩招,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参差不齐,这给幼儿教育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的过程中难度越来越大[2]。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好的规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过着得过且过的学习生活,进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提升。
(二)中职学校的学生缺乏实践
许多学生在进入这一专业的学习之前,对这一专业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大多数学生没有实践的意识与经验,对这一专业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在学习中,也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不能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在大脑的潜意识中没有清晰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深刻,这对学生进行以后的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的主要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运用,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际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进而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案例教学法运用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有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进而对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主要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
(二)教学的重点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则不告诉学生。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较为重视,对学生运用教学知识的能力和对实际的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较为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3]。在教学中,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占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这可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还可以使案例教学的重点得到展示。
三、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一)选择符合幼儿教育的相关案例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具有时效性、典型、真实的案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选用自己教学生涯中的案例,既体现案例的真实性,又可以反映幼儿的真实情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很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可以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地区发生的情况,这样具有普遍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对其产生重视,进而对其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是发生在近期的,尤其是那些可以引起民众积极讨论的话题与案例,时效性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幼儿园每天早上的开园中,幼儿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讲“早上好”,教师可以以这种最为常见的情况作为教学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都可以见到的情况,再加上这是在大多数的幼儿园经常发生的情况,尤其对刚步入幼儿园的小班的学生来说,这种情况极为明显。教师将这个案例作为教学的案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兴趣与疑问,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与思考,进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小组探究学习,合理安排案例探讨
教学课堂的引入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案例紧密相关的情景,进而通过场景的过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故事结束之后,教师抛出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加容易地进入案例教学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再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进而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进行提升。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思维模式也有所不同,对案例的理解与分析也不同。学生直接进行探究与讨论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思维发展更加全面,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例如,对于幼儿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讲“早上好”的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对周边幼儿园的这种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通过多媒体的借助,向学生播放与案例有关的视频或短片,逐渐将课堂教学引入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搭配,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小组中都有安排,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责任都进行明确的划分与落实,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激发。在小组探究、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对探究与讨论的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进而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三)对教学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进行总结时,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言的机会,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不能向学生宣布某一个小组或者某一个学生思维是正确的,教师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要对思维有偏差的小组或者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纠正。案例总结中,教师不能只将注意力停留在分析与总结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过程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进而对学习的方式进行改善。例如,在幼儿为什么往往不愿意讲“早上好”的案例中,教师在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时,可以运用综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的评价三者之间的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进而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实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全面评价。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进行有效的弥补,改善课堂教学中枯燥无味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有效的提升。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进行提升,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进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调动,进而有效促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娟.中职幼师幼儿教育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新课程研究,2020(11):43-44.
[2]吴珊琦.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教师,2018(12):112-113.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生活中,孩子闹矛盾发生打架事例,家长心疼;当孩子的身边有 “特殊”的朋友,家长担忧影响孩子品行学习发展;自家孩子太老实怕在园总吃亏。这些事例在幼儿园时有发生,也是教育工作者最烦心的事。面对这些事,我们要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排除不必要的麻烦事发生?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结合几个案例现象谈谈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案例一:孩子打架之后。
强强和明明是两个较调皮的小朋友,平时也常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因为争抢玩具,强强用手抓了明明的脸,明明的脸立刻出现一道道抓痕,让人看着非常心疼,老师马上带明明去医务室对伤口处理。放学后,老师向明明妈妈说了这件事,也找了强强妈妈谈了这件事。告诉她们这两个小朋友还是好朋友,强强也不是故意的,家长不要责备孩子。但毕竟明明受伤了,从教育的角度强强应去看望明明,让强强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心同伴。强强的妈妈放学后即刻带着强强去看望明明。第二天,明明奶奶接明明回家时候,情绪很激动地指着强强大声说:“强强,你妈妈给你留指甲是让你抓人的吗?”老师马上上前劝阻,强强被吓坏了,哇哇大哭。强强妈妈来接儿子看着儿子哭得泣不成声也很心疼。这件事发生以后,尽管老师在中间做了大量调节工作,但两家长见面却像仇人一样,装作看不见。倒是强强和明明,早就忘记这件事,好像没有什么发生一样,还是继续一起玩,一起闹。
通过这件事,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总结经验,引领家长反思做到几点:首先,遇到这种事要理性处理,不必为孩子事伤身心。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小朋友咬伤、抓伤、打伤,作为家长肯定会非常心疼,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此时,家长一定要保持理性。三四岁的孩子处于行动思维阶段,不会用语言来解决矛盾和与人沟通,当两个人之间发生矛盾或者过度兴奋的时候,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用行动解决或表达,而非语言。而且孩子做这些动作时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没有处心积虑,没有要报复谁或者欺负谁的想法。他们可能前一分钟还在争斗,下一分钟又玩在一起。其次,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受伤孩子一方的家长,不要把对方孩子的这些行为看成是有意的行为。如果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幼儿园,家长更是应该依靠老师来解决,尽量避免直接与对方家长理论,更不能向对方孩子施加压力,用训斥、恐吓等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做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把双方家长牵扯进来,使原本孩子之间的无意行为,演变成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最后,作为伤害方孩子的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要积极主动向对方家长表达歉意,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慰问受伤的小朋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事情尽快解决,而且可以引导孩子懂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不可怕,关键是家长如何处理,如果处理得当,坏好事,将成为孩子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机。
案例二:当孩子身边有位 “特殊”的同伴。
说到这个“特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特殊的,尤其是孩子。每个孩子有着不同的遗传基因,不同的长相特点,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背景,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性。这里的特殊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患有自闭症等某些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孩子。如果班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家长会怎么想呢?如果这个特殊的孩子对同伴影响不大,家长或许不会太在意,如果有某些方面的影响,家长可能就会担忧:怕自家的孩子被伤害,怕自家的孩子会模仿他或者学习不好的行为。班里曾遇到这样一个事例:有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小男孩,各方面能力明显弱于同伴,行为较为古怪、脾气暴躁又喜欢打人。一学期下来,部分家长了解知道了这个小男孩,会提议调座位,不让自家孩子和该小男孩坐同桌。面对这种特殊的孩子要平等对待,这给教师很大的压力。但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认真对待这种事情的发生。如何与家长沟通这方面事呢?
首先,告知家长现代全纳教育理念,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纳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认可,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内,所有儿童都应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正常化的环境中成长才是最有利的,这样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实践证实。其次,让家长明白“特殊”这个词只是存在于我们大人的意识中,孩子的脑中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概念,孩子在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同伴时那么的自然。就如案例里的这个小男孩,如果小朋友懂得多帮助他谦让他,他是不会伤害同伴的,家长怕被欺负是多于的担心。基于这点可以让家长在家提醒孩子在园多多帮助这有特殊需要的同伴。最后,指导家长同步教育好孩子,激发做个有爱心的好孩子。以讲故事形式让孩子多了解特殊群体,培养孩子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且班里有个特殊需要的同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所有小朋友的发展都十分有益。再说,“特殊”同伴的存在也会冲击着我们大人的思想意识,考验着我们的理念和爱心,考验着我们的宽容与接纳精神。
案例三:我家的孩子太老实,容易吃亏。
教学生涯中,经常有家长反馈:“我家孩子很老实,别人说一他不敢说二,会不会容易被骗、被欺负,老师,帮我们多看管下孩子。”“老师,我家的孩子太老实了,在幼儿园被欺负,他不敢向老师说,回家也不敢说,容易吃亏。”……..这种情况担忧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即使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家长也同样会有这样的担心。毕竟家里通常就一个孩子,全家人都让着他,没人和他争抢,现在到了幼儿园,都是家里的宠儿,几十个“小太阳”放一块儿,谁会让着谁呢?甚至,有的家长会教孩子在园被欺负了要以牙还牙。作为家长,对孩子有所担心可以理解,但教孩子欺负别人的做法却极不可取。
幼儿园如同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很多成人社会里的法则和规律在这里同样影响着同伴之间的关系,只是孩子的世界比成人的世界更单纯更直白。作为家长要明白: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脾气好、与世无争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做朋友。话说如此,家长还是会担心:自己孩子这种性格在群体中容易吃亏。的确,老实的孩子会遇到吃亏的事,如想玩得玩具总是占不到。但可能也正是因为老实孩子的忍让会激发有一批有正义感的同伴,很多时候不用他们自己要,旁边的小朋友就会主动抢回玩具递给他;不用他们自己说,自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报告。可能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同情弱者的恻隐之心和彰显自己有保护别人能力的需要。况且,幼儿园里还有老师,会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必要时也会加以引导和协调。所以,在幼儿园里,对于不会争吵、争抢、脾气好的孩子,别人不会主动去招惹或者欺负他们,家长大可可以放心。
总而言之,面对这些时有发生的事例现象,教师要积极诚恳地对待家长,得到家长的信任,做到能与家长智慧的沟通。
【关键词】 主题教学活动 FLASH 动画
一、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活动是将社会、生活、语言、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之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可由教师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也可由幼儿根据与主题相关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活动能够充分的展示幼儿智慧和个性、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表现,激发幼儿兴趣,开发幼儿各种潜能。与分领域活动相比,主题活动的开展,注重将幼儿园的各领域课程整合,更加体现了幼儿活动整合统一特点。总之,主题教学活动通过将不同领域间存在的联系恢复,将某个教育活动内容还原成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状态,以构建起多科合一的主题网络式的活动内容结构,并在为儿童呈现一个具有丰富、多元刺激和材料内容的活动场景的同时,尽可能地去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从而使整合的活动内容更紧密联系与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发展。
二、flash案例《小鸡出壳》在主题教学活动“小鸡出生的秘密”中的应用
2.1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了解小鸡出生过程、发展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爱心;
活动准备:提问:小鸡是怎么出生的;播放音频文件:公鸡,母鸡,小鸡;
活动过程:1)听播放声音,提问:请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小朋友知道小鸡是从哪儿来的呢?(幼儿互说)3)听故事:可爱的小鸡;4)了解鸡的成长;5)提问: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呢?鸡妈妈蹲在上面这叫什么呢?6)播放课件:小鸡出壳;7)请幼儿看图书说一说鸡的成长;8)教师总结
请小朋友轻轻跟着老师说,母鸡生蛋鸡妈妈孵蛋小鸣啄破壳出来了变成毛茸茸的小鸡小鸡吃很多东西又长成大公鸡和大母鸡大母鸡又能生蛋了。
2.2运用FLASH 8制作小鸡出壳动画过程
1、展示动画效果并叙述动画过程;
2、新建文档,绘制鸡蛋,删除边框线;
3、绘制裂纹(和鸡蛋在同一个图层):1)利用套索工具或直线工具绘制;2)利用墨水瓶工具描秒裂边。
4、制作裂纹逐渐出现效果:注意:在第一帧不显示裂纹,从第二帧开始显示裂纹,然后到第九帧每帧出现一个裂纹,制作逐帧动画效果。1)选中第2-10帧插入关键帧;2)然后制作2-10每帧的裂纹效果。
5、新建图层2,选择鸡蛋上半部分转换为图形元件,在图层1的第10帧处删除鸡蛋上半部分,然后到图层2插入空白关键帧,原位置粘贴(CTRL+SHIFT+V)。
6、制作鸡蛋上半部分落地的动作:在图层2的20帧处插入关键帧,然后将鸡蛋上半部分落地,并旋转180度(利用变形工具),为了解决鸡蛋落地不自然情况,在15帧插入关键帧,然后调整鸡蛋位置和旋转方向。
7、制作脱落后鸡蛋的裂纹:进入元件1编辑状态,利用墨水瓶工具L制裂纹
8、导入两张小鸡图片,拖拽到新建图层。
注意:上半部分鸡蛋落地的时候,小鸡出现。
1)新建图层,拖拽到最下面,导入两张小鸡图片。2)在第10帧插入帧,放入小鸡1,在第15帧插入关键帧,创建其中补件动画;3)在第20帧插入帧,然后在鸡蛋左侧低端放入小鸡2,创建15到20帧的补间动画,为了使动画效果自然,在17帧插入关键帧,然后调整小鸡位置和旋转方向。
总结:FLASH软件制作的《小鸡出壳》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表明幼儿更加形象而深刻地认识到了鸡蛋和小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增长了幼儿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幼儿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他们的活动呈现一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极大地帮助幼儿形成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提供必要条件。
参 考 文 献
[1]贺晓丽.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3(42):190
[2]罗帅多.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幼儿探索型主题活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赵楠.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1
中班幼儿萱萱,女,4周岁。从某蒙氏特色园的混龄班转入我班。根据教师的教育经验判断,萱萱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语言发展、动作发展、社会交往水平,都与2岁多的托班幼儿水平相当,能力发展明显滞后。据教师了解,由于萱萱原来就读于混龄班,幼儿之间的年龄差异掩盖了萱萱与同龄幼儿发展的差距,家长以为她仅仅是“说话晚”,未能加以重视。进入新的环境后,萱萱能力发展滞后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家长束手无策,十分焦虑。经教师建议,萱萱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测试,被鉴定为感觉统合重度失调。
鉴定结果得出后,教师记录、分析了萱萱的行为表现,利用常见的户外体育器具、日常区域活动、家庭游戏等对其进行矫正。
一、行为表现
(一)前庭平衡失常,自控能力弱
萱萱好动不安,走路不稳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室里的任何细微的动静都会吸引她的注意力,因此不停地东张西望;爱做小动作,经常莫名地嬉笑、自言自语;自控能力差,常忍不住用手和脚到处触碰;情绪不稳定,调皮任性,对于教师的指令反应迟缓,甚至故意违反要求以示抗议,如果教师进一步要求则会哭泣和大叫;在运动中,她的平衡能力比较弱,动作注意力的稳定性弱、持久性差。
(二)触觉过于敏感,社会交往能力弱
萱萱总是鼻子痒,喜欢抠鼻孔;爱咬指甲,喜欢玩自己的鞋子和衣服;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身体总是不停扭动,并且不愿意被别人触碰;对光线敏感,入睡困难,午睡时需要带眼罩才能入睡。
萱萱个性孤僻、不合群,在班级中没有玩伴,偶尔与他人主动交往,却因为语言表达不清存在交流障碍。
(三)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动作慢
萱萱语言发展迟缓,发音不准确,不能说主谓宾完整的语句,仍处于单词句的阶段;经常用手指点、点头、摇头等身体动作与别人互动;做事情十分慢,吃点心、穿脱衣裤总是最后一个完成;在韵律表演和做操时,动作不协调,节奏感也较弱。
二、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并非依赖专业的器械才能进行,应寓练于乐,注重幼儿的体验。教师利用常见的户外体育器具开展游戏,就能锻炼幼儿的注意力、感知觉、平衡感、运动协调性等,帮助幼儿在多重感觉刺激中进行比较、统合处理,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晨间户外锻炼器械开展游戏
1.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完善平衡神经系统。
(1)蹦蹦床游戏。教师要求幼儿站立在蹦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反复多次至幼儿能完成该动作。之后提高要求,在蹦蹦床上方悬挂目标物,要求幼儿跳起时,抬头并双手用力拍打目标物,以此体验碰到高处物体的成就感。蹦蹦床游戏可强化前庭刺激,改善萱萱重心不稳、手眼不协调的情况。
(2)滑板游戏。教师可利用园内的自然坡道,让幼儿坐在滑板上,身体向后仰(或俯卧在滑板上),向坡下滑行。萱萱刚开始十分畏惧,教师可帮助萱萱学习控制速度和方向的方法。长期进行此游戏,能大大发展萱萱的平衡感。
(3)踩跳鞋游戏。踩跳鞋游戏需要幼儿两脚踩在15cm×5cm×8cm大小的垫子上,双脚并拢,向前、向上跳跃行走,双手要拉紧连接在垫子上的皮筋以保持平衡。该游戏对幼儿的手脚协调、节奏和平衡感都有较高要求,可作为进阶游戏,在萱萱能完成蹦蹦床游戏和滑板游戏后进行。踩跳鞋游戏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趣味性较高,能提高萱萱的运动兴趣。
2.增加接触不同物体的机会,锻炼运动综合能力。
(1)平衡触觉步道游戏。幼儿双脚在触觉步道上进行行走,步道表面凸起的圆点和线条可刺激脚底神经,提升幼儿的适应力。触觉敏感的萱萱,刚开始对该器械有抵触,因为脚底的刺激让她很不舒服。教师尝试用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引导她进行游戏。教师告诉萱萱走过这条绿色的路,再翻过山(拱桥状的爬梯)就可以为小蜗牛送信了,她接受了这项“任务”。
(2)羊角球游戏。幼儿在骑着羊角球跳跃时,需要双手紧握把手,两腿夹住球,两脚蹬地,借助弹力,身体屈着向前跳跃。这可以综合锻炼萱萱的蹬力、方向控制、平衡感等,可在萱萱掌握踩跳鞋游戏后进行。
3.综合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提高自控力。
除了单项器械游戏之外,在晨间锻炼和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多人游戏,如“木头人”“贴烧饼”“青蛙过河”等,这种游戏形式及内容更加综合和丰富,萱萱的感觉统合能力能得到综合发展,对教师指令反应迟缓的问题也能得到缓解,同时社会交往水平和常规意识也能得到提高。另外,针对萱萱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教师还结合抓、握、捏、扔等动作,开展搭积木、投球等游戏,锻炼萱萱的手部精细动作,以提高自控能力。
(二)利用一日生活环节锻炼自我服务能力
“智力培养首先要靠感觉,只有依靠感觉来收集分辨事实,才能产生初步的智力活动。”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应该以动作发展和感官训练为主,使幼儿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和自我教育逐步发展,形成主动性强、乐于探究的思维习惯。教师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把生活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让萱萱在做中学,在做中进步。
1.午睡环节。午睡前,教师要求萱萱尝试自己叠衣裤和毛巾被,起床后,要求萱萱自己用梳子把短发梳整齐。
2.午餐环节。萱萱做老师的小助手,为其他幼儿发放碗、盘子和筷子。
3.各区域活动。美工区中,萱萱耐心地完成线描画、手工和泥塑;认知区中,萱萱玩拼插玩具;生活区中,萱萱练习扣扣子、用筷子夹豆子、用夹子 晾衣服;阅读区中,教师和幼儿为她讲述故事,并请她复述一些短句,纠正发音;沙水区中,萱萱尽情地堆砌沙子、玩沙画游戏;表演区中,萱萱尝试跟随其他幼儿有节奏地律动。
(三)用简单的家庭游戏巩固训练效果
为了巩固训练效果,我们与萱萱家长达成共识,让萱萱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家庭游戏,并且让萱萱适当地做简单家务。
1.平衡游戏。在小区中的游乐场玩荡秋千;在家中的地板上玩走线游戏(脚尖顶着脚跟走);在开阔的场地上和家长玩两人三足游戏等,能强化萱萱的平衡感。
2.飞机游戏。家长仰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萱萱的前肩,弯曲双腿用脚托住萱萱的腹部,要求萱萱抬高颈部,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平,做飞机模样。这时,家长可前、后、左、右小幅度摇动身体。
3.浴巾秋千游戏。将大浴巾展开,萱萱坐在浴巾中间,由父母各提起浴巾的一头,左右或上下摆动,让萱萱在摆动中体验失重,寻找平衡感。当萱萱适应后,增加游戏难度,在缓慢摆动中让萱萱向固定目标投球。
三、矫治效果
[关键词] 创新;幼儿体育游戏;案例分析
Abstract: Children is in rapi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eriod, sports for children's all-round development, physical grow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observation method for 5-6 years old of larg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hildren's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aimed at the features of body arrange innovative sports game animals move and shaolin. Through the game case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and effect analysis giv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children's sports activities by children's sports innov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innovative;Children's sports games;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07-2
幼儿是我国的希望,幼儿是我国的未来,幼儿体制问题近年来一直被各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所关注,并一直以来对我国幼儿体质的提高进行多元化的研究和实验。本文为推动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科学化、有效性,实行幼儿创新性体育游戏干预研究,以求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体质与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该幼儿园的阳光体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实促进了教职工、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本文从中选取一次创新性体育游戏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能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并未创新性幼儿体育游戏的推广可行性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幼儿体育游戏小动物搬家、少林小子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管理学、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学等有关的国内外文献,为本文分析提供学术背景和科学依据。
2.观察分析法
观察海淀区太月幼儿园大班一次创新体育游戏,进行分析总结。
二、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开展现状
现在提出开展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提倡整合教学活动,但惟独体育优质课活动却很少,只是扮演其他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在调查中,教师也觉得体育活动难得开展,对体育活动没有信心。许多幼儿园过度要求安全问题,每当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许多老师生怕学生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活动的权利。由于教师长期缺乏新的体育理论的学习,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造成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到位。幼儿体育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有减弱的倾向,教师往往忽略体育活动的本质属性,不考虑活动的强度和密度,致使活动量小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在幼儿园管理新规要求幼儿户外活动每天保证两小时(其中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下,各幼儿园大都例行此规定,但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多以集体活动为主,使体育活动缺乏儿童化、趣味化、个性化;教师多为体育指导无目的,仅仅是带到活动场地自行游戏,多数无集中安排,更谈不上合理科学的体育游戏指导。很多成为零星式、散漫式、加上游戏本身等待时间过长,孩子们真正有效的锻炼时间却很短。在家庭中,幼儿家长对体育健身益智的作用认识不清。幼儿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周围人的过度关心下,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三、5-6岁大班幼儿身体发展特点
(一)动作的准确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不端正。
(二)比较明确各种动作的基本要求,能很快理解动作要领。
(三)喜欢各种未经尝试的新鲜玩具,猎奇心强。
(四)幼儿在此阶段,发育还未完全,抵抗力较弱,易感染各类传染疾病。
(五)动作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逐渐提高。
(六)初步具备情绪的调节和自控能力。
四、案例分析
表1 课程设计表
幼儿园创新性体育游戏课程设计
大 班 上课时间: 2010年 月 日
上午 下午
小动物搬家
1发展目标
发展往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培养幼儿竞争精神。
2.游戏准备。场地和器械放置方法如图。右侧椅面上各放一小动物玩具。
3.游戏方法
(1)游戏组织
将全班幼儿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在平均分成两小组,每小组成一字纵队站于起跑线后。
(2)游戏内容
听到开始口令后,第一组第一名幼儿跑出,依次将右侧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左侧椅子上。跑至对面起跑线后拍同组对面第一名幼儿的手,该幼儿继续跑出,依次把左侧椅子上的物品移至右侧椅子上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获胜。
4.规则和要求
(1)物品必须全部按要求移动到指定位置。
(2)物品如果掉地要捡起归还原位。
(3)往返跑时最好是步幅较大、步数稳定、重心稍低,这样便于停止、转身、取物和起动。转身时以后腿为轴向前转,重心偏于后腿。
少林小子课程设计
1.发展目标
提高幼儿手臂肌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
2.游戏准备
用粉笔画一相距相距8――10米左右的平行线,用幼儿器械分别设置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等情境
3.游戏方法
(1)游戏的组织
游戏开始后,幼儿分为两队,成两纵队站在标志线处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重量的水瓶“双臂负重侧平举”,依次走过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把水倒到大缸里
(2)游戏的规则
双臂要像扁担一样平,并要坚持很长时间
4.要求
1.双臂负重侧平举”动作的幼儿进行示范,幼儿讨论如何做好这个动作,并学做。教师平等参与示范,隐性指出动作要领:“双臂要像扁担一样平,并要坚持很长时间。并学习在平衡木上走过,走过梅花桩等
2.可分组接力比赛若干次
(一)课程设置与解析
设置:本课次时间为60分钟,5分钟幼儿操,两竞赛游戏时间安排约40分钟,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进行15分钟的户外自由活动。本次大班幼儿体育课安排两个游戏,游戏练习时采用分组轮换形式,然后把两个游戏合并成综合性游戏比赛,既是将本班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做小动物搬家,另一组做少林小子,按教师时间指令再交换游戏做,最后将两游戏综合为一体,两组幼儿以体育游戏竞赛形式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获胜队礼物奖励或口头表扬。
(二)游戏解析
1.小动物搬家游戏解析
该游戏主要是发展孩子们反应速度、灵敏素质等方面。根据5-6岁大班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力度、速度以及全身动作的协调性的特点所设计,该游戏符合该阶段幼儿特点。
2.少林小子游戏解析
该游戏设置不仅提高幼儿手臂肌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还运用设置障碍物小山、悬梯、独木桥、梅花桩等情境教学,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并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置情境,极大提升了游戏的参与度与孩子们的积极性。
(三)整堂体育游戏课的效果分析
整堂体育游戏课,内容丰富、运动量适中,最后的综合游戏更是让整节游戏竞赛活动推到,孩子们快乐的叫喊着、为自己的队友加油助威、队友不小心摔倒,孩子们上前搀扶,看着他们微微出汗的稚嫩的漫着微笑的脸,我们可以得出,寻找出最适合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是幼儿体育游戏研究者们最大的收获与欣慰。
五、案例得出的反思与建议
(一)反思
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体育活动呢?首先,教师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全面发展幼儿体质。采用适合幼儿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比如,将游戏以竞赛的形式用于幼儿班孩子们的体育游戏上,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其次,将户外活动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增强幼儿体质,编选适合孩子们的体育游戏才能真正实现体质与智力的综合发展。
(二)建议
针对现阶段幼儿体育游戏开展的现状,如何在阳光体育活动下,切实有效的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的问题,特有以下建议: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要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其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改革要向整体方向发展,把园内体育活动与园外家庭体育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与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应给予幼儿体育教师适当的培训进修机会,培养一支高素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幼儿体育教师队伍。
2.创新形式,激励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一切事物的出发动力,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在如何先激发出兴趣。如在游戏前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下游戏背景,根据游戏特点编排合宜的小故事。又如在游戏时,准备多种卡通服装,让幼儿进入角色,仿佛置身故事当中。总之,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
3.改革体育课结构,提高幼儿体育活动效率
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改革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为之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条件。在游戏内容上,应该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以往的游戏内容,如体操,跑步等等。还应注意季节差异,体现不同季节的特点,设计出适宜的体育游戏。在形式上,不应只局限于某一单一的模式,可采用一物多玩,使游戏更加多样化。在方法上,要在充分了解现代幼儿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如对于小班、中班的孩子更多的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教学法,而对于大班孩子,竞赛的游戏方式更加能吸引他们的活动兴趣。
4.鼓励游戏创新,逐步挺广科学的创新小游戏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深刻感受到幼儿对于创新小游戏的喜爱。今后,应鼓励幼儿体育教师积极进行创新游戏的工作,并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对于内容幼儿喜欢,形式安全易行,效果经过科学检测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性体育游戏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小娟.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2000,28.
[2]李健.3~6岁幼儿体质研究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