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5: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红袖添香夜读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红袖添香自古即是书生们的梦想。葡萄美酒夜光杯,在温香软玉的陪伴下坐拥书城时,纵然窗外清风不识字,但眼前以银簪剔除烛花的旷古佳人却玉髻高挽、粉臂横陈。酷似枕畔屏风的一帧工笔仕女画;良宵美景,刚强时读半部《论语》、温柔时听一阕西厢,直待雄鸡报晓双目仍炯炯有神。日照香炉生紫烟,双手之间的经卷如神明的瀑布自天而降,琅琅上口,大珠小珠落玉盘。难怪写艳词的晏几道拂去衣上酒痕诗里字,笑肴彩袖殷勤捧玉钟:“今宵剩把银钰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而以豪放派自诩的坡也难免心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读书读到这种境界,还有什么话说?稳操胜券又笑傲平生,清风过耳却坐怀不乱。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帘外雨潺潺――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甚至手持一卷旧书衣袂飘然地迎着斜风细雨漫步闲庭,忽觉头顶撑开一方晴朗,蓦然回首――原来是雨巷里的姑娘送油纸伞来了。哦,那丁香一样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我估计当年那位叫蒲松龄的落榜秀才,就是这样怀抱红泥小火炉枯守在冷雨敲窗的聊斋里,以残砚断墨勾勒出一群荆钗布裙、举案齐眉的美丽狐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理想主义的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这恰恰是那些荒郊野庙身份不明的无名女郎的行踪,她们惊鸿一瞥般的显影似乎仅仅为了给挑灯苦读圣贤书的落难公子无偿地馈赠一点温情、一点世态炎凉中的慰藉。当信心倍增的书生们合拢宝剑兵书、闻鸡起舞的时候,她们又消失了。要不是室内弥漫着衣香、书页残留指痕,几乎没有什么能证明子夜聊斋来过美丽的客人……
这么说红袖添香的传说,在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中已近似于神话了?这么说读书的至高境界,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海市蜃楼?这么说象牙塔里除了一桌一椅、一本翻开的书之外,似乎还需要一双搀扶你灵魂横渡书里书外的手、一双代表整个世界来关怀你的手?是的,还需要温柔――因为心灵毕竟不是石头。
我是这个世界上默默无闻的一个书生。我住在、离聊斋很远的地方。十年寒窗,一灯如豆,没有伯牙摔琴,没有红袖添香,书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我醉里挑灯看剑、把酒问青天,我两袖清风地把栏杆拍遍。今夜花好月圆。我早早地拾掇好纤尘不染的书案,左手一杯以陌上桑命名的香茶,右手一杆普希金式羽毛笔――等待姗姗来迟的红袖出现。我在猜测,她会是手持桃花扇的李香君呢,还是从断桥的故事里出走的白娘子?她是穿一件李清照绿肥红瘦的石榴裙呢,还是肩扛林黛玉葬花的小锄头?如果我是布衣出身的司马相如,她便是放弃富贵随我私奔的卓文君?如果我是写《爱眉小札》的徐志摩,她便是长袖善舞的陆小曼?张生与月满西楼的崔莺莺?蔡锷与高山流水的小凤仙?
我这篇文章就是献给一个人的。献给那个在桥上看风景的人,那个为我红袖添香的梦中情人,她在我的方格稿纸上走动,用白居易的乐器为衣带渐宽的我弹一阕《霓裳羽衣曲》。
她知道我会满世界寻找她的――我们之间有一条载歌载舞的丝绸之路。她曾经是一位卖火柴的女孩,她硕果仅存的火柴将点燃我夜读的香炉和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她长大后依然保持海的女儿的身份,远嫁而来,把我为秋风所破的茅屋视若黄金的宫殿。她摇曳的红袖将成为我书房一隅万古长青的风景,她是我一生的女主人公。世界是我们鸟语花香的露天课堂。而我与她面壁而坐的小小书房――本身就构成一个独立的世界,一片男耕女织、炊烟袅袅的伊甸园。我是写诗的亚当,她是跳舞的夏娃。我们是上帝的邻居。
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读书。
我爱读书。因为书中有知识,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奥秘,有生活中的趣事,有幽默、笑话、漫画、脑筋急转弯,还有做人的道理。每当我有了一本新书时,我会抱着新书,爱不释手,然后就看得废寝忘食。吃饭时,妈妈喊七、八遍,我还舍不得放下自己心爱的书。因此,我三天就能看完一本书,有的书半天就看完了。
正因为我喜欢读书,爸爸妈妈就不停地给我买书。有《十万个为什么》、《环游世界八十天》、《青少年百科知识大全》、《史记故事》等等。现在,我的书装了满满几柜子。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读更多的书,就在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给我办了一张会员卡,我随时都可以去那里借书看。每次我去借书,就觉得自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太好看了,我拿了这本,又想拿另一本。为了尽快看另一本书, 我就把看书的速度放快。
我爱读书,我从书中学到许多知识,不仅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文章也越写越好,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全国“百年树人”杯生态道德征文比赛,获了三等奖;上三年级的时候,又获得了全省“楚天杯”作文比赛三等奖。近几年,《襄樊日报》和《襄樊晚报》也刊登了我的一些文章。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妈妈让我一年读100本书,可我想 一年读800本书。
读书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我读书,我快乐。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那就是读书。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许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与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e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每一个人,也许都会有类似的梦,在遥远的异地,一次次的起程,一次次的出发。渴望走在不同的风景里,而现实中,也许我们只能在办公室里风云叠涌、菜市场内劳碌奔波。
可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启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积淀,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
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总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闲里,陪伴我们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书;总希望喧嚣繁复之后,留一隅书香,让好友相聚往来吟唱……
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的人返璞归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几上……别忘了,留一个位置,给自己最爱的那本书!
喜欢读书,喜欢夜读书。虽无红袖添香,清茶一盏亦足矣!静夜在窗外,古书在几上,灯下的人与影成双。轻轻涌来的历史使近在咫尺的我,就像一场久违的夜雨,随风而来,入心而化,来去之间,将蒙尘的心灵清洗得纤尘不染,沏一壶绿茶,在满室的清馨中,就着窗外的夜色,细细品酌昨日的剪影,灯下的孤独及古今一同的情思。
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寂静这样无所欲求的心情。古书翻开在几上,微微发黄的书页上清晰地镌刻着淡远的记忆,轻轻将一种心境,一种绵延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境,穿越岁月的烟尘后,合订为线装的珍本,留传至今。从流走的岁月里,翻开的书页中漫生着洁静的灯光,精致的词汇是一些精致而又自足的灵魂。
我们在夜里独自思索,我们在书页里苦苦寻觅,思索那命运的永不可解。寻觅那初始的真挚悸动,其实人生也是一本书,都市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和一颗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心去品读回味,桌上摊开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岁月,灯下独坐的,不是过客,是归人。
一个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的卑微者。
-------题记
作为新时代初中生的我们,已经把读书当作一种新的精神风尚。书是当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先人云:“贫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智,智者因书而乐。”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会有悦心的书陪伴,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书在身边或信手闲翻,或倾心品读,或一翻即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腹余香,都会受益匪浅。
“书中自有千中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写尽了读书的功利与实用;“偷光映雪,悬梁刺骨。”写尽了读书的执着与艰难;“红袖添香夜读书。”写尽了柔情与浪漫;“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写尽了读书的飘逸与恬淡。
当你翻开一本书时,细细品读,仿佛置身其中常常废寝忘食,当你有想返回身来在读第二遍,当你反复品赏一本书时,常被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感动的痛哭流涕是,书的魅力便在于此.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的卑微者。读书是一个欣赏的过程,是个智慧的行为。
只有读书,才能懂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才能懂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才能有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才能有苏轼“我欲乘风归去”的洒脱和岳飞“怒发冲冠”的血气。
一本本好书,就是一个个朋友。痛苦时,书给予抚慰;困惑时,书给予解疑;迷茫是,书给予方向。
让我们与书同行,让书成为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一个完美的人生。
黄昏,独坐阳台,染透霞晖的影子斜长斜长,斜到窗旁香樟的碎叶上。多留些晚照的相,印在香樟的叶片上,不知道这些相是否有重量?只看到叶片在轻颤,轻颤在黄昏的空中,偶有一片、又一片的碎叶离枝缓缓地飘零,宛如今天的落幕,一天来了,一天又去了。夕说来来又去去是欢乐的,明天香樟又生起新的叶片。面对晚霞落幕的当儿,我捧一壶紫沙,紫沙里有着霞熨的热度,壶嘴腾着淡烟,袅袅地升腾,亦如晚霞一样,笼在我的眼前化不开。吮一口茶,茶水在我的舌、咽滚来滚去,渗透我的味蕾,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在紫沙里、在壶与口之间、在我的口、舌、咽喉,象溪水激拍河床的卵石,茶水在激拍着我的感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卵石,是水流的声音绝妙的音乐充盈我的耳畔我的心田我的灵魂,我顿生无限的喜悦。“从来佳茗似佳人”,我捧着香茗的紫沙,似乎是捧着夕霞,捧着佳人,走向我的静谧与欣悦。
东坡有诗“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分不清是茶是佳人,或者亦茶亦佳人。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茶如女人,女人如茶,好一曲品茶读女人的诗灵,不正是女人的灵性契入茶禅的柔美与和谐吗?“酡颜玉碗捧纤纤”,绰绰约约的女子,纤纤玉手捧着玉碗,似沉思却又婉约,若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琴棋书画诗酒茶,红袖添香夜读书”。夜来读书,慧心偶至,青花瓷天青玉润,一道沸腾的洁水沏来,仿如爱的炽烈,你在杯中旋转沉浮,若即若离,恰若春风拂来,回荡着满杯春色,又似那洛水的惊鸿翩翩飞舞,绿袖缭绕,更是那游龙戏水的尽情恣意,含苞着、怒放着你的春心荡漾。是震惊、是激动、是欢悦、是鼓舞,你是那雨后的霁虹归于你心灵优雅的憩息。饱满了你的春色成熟了你的芳容感悟了你的慧心,你慢慢地降落你生命的厚重,沉积于生活的深处,淡定于幽谷的绿丛,温文尔雅,幽姿绰约,嫩色翠晕。茶如女人书自香,女人如茶袖添香,一手握盏,一手释卷,如品茶乎?如读女人乎?凝神地品味杯中的茶,专注地品读茶中的女人,瞬间的风云际会,你又升腾着翻舞着,仿佛是又一次爱的狂欢。
流水声是最美妙的音乐,我又听到了,在青花瓷的天青里,在杯与口的吮间,在口、舌、咽喉,圆韵而又和谐,如品女人一样的茶,如读茶一样的女人,音乐从心灵的深处缘生喜悦的禅意。
一个百万富翁患了一种顽固的眼疾,他接受过多次治疗,但都无济于事。后来,他听说一位僧人专治此类疑难杂症,于是便把僧人请来看病。僧人查看了百万富翁的病情后,嘱咐说:“这段时间你只能专注于看绿色的东西,千万不要看其他颜色。这样你的病就会慢慢好起来。”僧人走后,百万富翁便叫人买来一卡车的颜料,将所有他能她能看见的东西都涂上了绿色。
过了些日子,僧人再次登门造访,百万富翁的仆人立刻要用一桶绿色涂料浇在他身上,因为这僧人穿的是红色衣服,仆人说百万富翁看到红颜色眼睛会痛。僧人笑笑,问百万富翁:“你能把整个世界都涂成绿色吗?”
百万富翁叹了口气说:“不能,可我又能怎么办呢,你不是叮嘱我只能看绿色的东西吗?”僧人说:“其实你只需花几个硬币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何必这样大费周折呢?”
百万富翁还是不明白,僧人不紧不慢地说:“上街去买一副绿色眼镜。”
人生在世,你不能把整个世界改变,但起码你可以从自己开始改变,世界会因你而变
正因为我喜欢读书,爸爸妈妈就不停地给我买书。有《十万个为什么》、《环游世界八十天》、《青少年百科知识大全》、《史记故事》等等。现在,我的书装了满满几柜子。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读更多的书,就在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给我办了一张会员卡,我随时都可以去那里借书看。每次我去借书,就觉得自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太好看了,我拿了这本,又想拿另一本。为了尽快看另一本书,我就把看书的速度放快。
我爱读书,我从书中学到许多知识,不仅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文章也越写越好,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全国“百年树人”杯生态道德征文比赛,获了三等奖;上三年级的时候,又获得了全省“楚天杯”作文比赛三等奖。近几年,《襄樊日报》和《襄樊晚报》也刊登了我的一些文章。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妈妈让我一年读100本书,可我想一年读 800本书。
读书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我读书,我快乐。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那就是读书。
在喧嚣的都市中,人们往往忘记了许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与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e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着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
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愿梦想像光那样从一颗星到另外一颗星,读书就让我体会到这美好的意境。
让孩子成为种诗的人,种下诗,任何事物就会长出爱和幻想,一切都会含有别样的情趣,把人心温暖起来。让孩子成为种诗的人,老师要有一颗诗意的心。读书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秋日的清晨,来到公园一角,捧上心爱的儿童文学美滋滋地读起来,树叶与树叶编织成的绿筛子将阳光筛得细细碎碎,经过绿筛子的阳光在风中跳跃,将我的心灵筛得好亮好亮,书像清冽的甘泉,将我的心田滋润。渐渐地习惯一个人,一个人读书,一个人漫步,一个人游泳,一个人的感觉很纯粹。早上走进一片树林,任由带着枝叶清香的风儿吹拂,任由透过树叶的阳光普照,畅快地穿行在林间。中午泳池只我一人,从水的柔波里伸出头,明晃晃的阳光把心照得好亮,把水照得清清亮亮的,我时而化成一滴水,在这暖暖的柔波里荡漾,时而变成飞鸟,体会着飞翔的快乐,时而化成一尾鱼,自在地畅游。这些都不是我生活的重点,我一天中最多的时间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最开心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读书让简单的生活活出诗意和快乐!使原本平常的一切有了情致,这就是人生的高境界。
读书需要日积月累,才会学有所成。读书不必依赖过人的记忆,不必依赖超人的才华,但需有一颗天天坚持阅读的恒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知识积攒,才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感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收获。假如说快乐是生理的,那么读书是精神的。读书能把生活中的苦涩,酿造成人生的甜酒,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你喜欢读书吗?你喜欢一边思考,一边读书吗?我好向往能在一片树林中,置身于一间小屋,在幽静中沉思,在静思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读书,能让我从纷乱中逃离,从红尘中隐逸,从杂乱中理顺思路。我喜欢在“人散后,一钩残月天如洗”的静夜,沏一杯茶,点一盏心灯,伴一窗冷月,持卷低吟。红袖添香夜读书,看书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妙语,在书香的氤氲中,一洗尘心,陶冶情操,在书中升华自我,超然物外。
读书是我的至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看,那些曾经热闹的,貌似真理的一隅,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销声匿迹;正在热闹的,被众人追捧的东西早晚会尘埃落定。唯有寂寞的守望,平淡的书声,将世代相传,绵绵延续。读书能让自己沉淀浮躁,远离喧哗。在庄子“藏天下于天下”的虚静空灵中,在一片青竹翠柏下,一g净土上,用一颗慈善心,包容世态炎凉,超越人生博弈,聆听纯净的天籁,细数花瓣上露珠滴答的声音。落花无语,人淡如菊。闹中取静,静中更幽,净化灵魂。
读书是我的追求,是一生的厮守。“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穿过历史的烟云,拂去岁月的尘埃。一声轻轻的问候,在千万年时间的路口,见到了你。月明林下,柔情似水,露痕轻啜,渲淡气息。冰凉的额头,是遥远的记忆;清亮的双眸,是岁月的泪滴;飘垂的青丝,是不变的情怀;无言的双唇,是红硕的叹息。一曲清笛,冷香飞上诗句,是惜别的幽怨,还是承诺的约期?红颜知己,似水柔情,千古绝唱。“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书中自有神州万年寒,指点灵魂飞升路。
读书是我的志向,是红尘中的遁隐之地。“我们宜不染于污泥,遁隐山林,与自然为友而为人生之逃遁者”,“人在名场翻滚,心在荒村听雨”。曾几何时,携一被一袋书,满怀壮志,离开家乡。起步山地,落脚山坳,蛰居山野,扎根山头,去证明生命的意义。祈盼有朝一日能施展人生抱负,实现人生的价值。可叹年华一瞬,依然是“沧舟入画,唯见倦客孤旅”。才德虽好,怎奈“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只落得梦沉书远,阎王易斗,小鬼难缠,志向难展,转眼间秋风渐起,不由得顿生莼鲈归意。你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律己严人处世事,襟怀坦荡回家去。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累了,倦了,挥一挥衣袖,再回生我养我之地,撰写自己的人生感悟。
读书是我的归宿,是永恒的栖居。我长在农村,享受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平静,躬身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淳厚,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在“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的禅意中,感悟生命的本真。“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在以书相伴的日子里,偶尔涉足乡间小径,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时时品味书香、书魂、书音、书韵,静静地感受怡然、泰然、淡然、超然的情趣。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我读你,念你,懂你,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看你,思你,伴你,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陪你永远,此情不渝!细细回味“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艳绝伦的意境,直到地老天荒!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金凤十一小)
当我正在不可追的光阴里游移和搜寻时,手边的电话突然想起,于是,收起那颗徜徉在历史文化殿堂之间的心,理了理思绪,整了整行头,便与朋友相约品茗去。未曾想到,此次品茗小聚,竟叫我遇到了那曾令我魂牵梦萦的“江南私家园林”,真可谓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独特的婉约气质以及恬淡之美,更切身体会到了“独享尊贵”的低调奢华。
这就是座落于福州五四路华福广场的本信会馆。
闹中取静――闲情小聚的江南园林
一向认为茶会所多应倚靠湖边,抑或隐匿于郊外,故当得知此行品茗之处位于五四路商业闹市中时,我不免有些懈怠。可当电梯门缓缓打开,一座置于高档写字楼中的私家园林意外地呈现在我眼前,一时竟分辨不清这是泛黄书页中的院落还是现实存在的茶会所。
从大门口看,两扇红油漆大门,虽未经百年沧桑,可在两旁竖线条原木格栅的映衬下却也尽显古朴。透过密实的玻璃,暖黄色的光线洒在门厅的青石板上,能叫人一窥里面的洞天。走进会馆,虽然有新刻的痕迹,但视野听到之处、双手所及之处,都古香古色。整个会所俨然史上江南大户人家闲情小聚的现代翻版。
踱步走在会所的庭院中,淡雅如画的绿竹和静谧高贵的兰花,环绕在水面如镜的石花池旁,让人心情无限舒展。而木制的柱、梁、槛、椽配上精致彩绘的花窗、隔扇,使会馆虽不似宫廷苑囿那般金碧辉煌,却也独显小家碧玉的含蓄之美。此外,屋檐的灰瓦和铺道的青砖,也为整个会所带来一种深沉的味道。此刻,一个江南私家园林的经典样本已见多半。
旧时的江南,园林的主人不仅精心于营造自己的宅邸,而且也也能诗擅画,附庸风雅。前来拜访做客之友人也多半会吟诗作画,故当时山水诗画在江浙地带尤为盛行。而今,本信会馆除了在建筑总体风格上讲究玲珑精致外,在室内的细部陈设上也颇有讲究,下足功夫。
来到庭院右侧的一间配房,墙上悬挂的多幅山水意境画映入眼帘。每幅山水画虽各有景致,品位独特,却都耐人寻味。走进其中一幅细看,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让观者如闻水声。而在画下的长案上,一尊触感平滑的黑色香炉燃着的一株檀香,给人增添几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
韵源味纯――无法抹去的武夷香茗
当然,古朴的建筑装饰与意境悠远的山水画艺术都是这里的配角,本信会馆最叫人流连忘返的,还是这里的好茶!
来到庭院左侧的厅堂,明式木椅和精致的茶具,使房间充满了人文格调。端坐在茶席前气质优雅的茶艺师,不仅仅靠美丽的外表俘获人心,其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才是会所品茗班底的“法宝”。当我举棋不定思量着喝什么茶时,茶艺师小肖为我推荐了来自武夷山景区内自然生态茶园的红茶赤甘。
赤甘?看我满脸的疑惑,小肖微笑着说道,“赤者,红也;甘者,甜也。开汤赏观,汤色橘红,啜之蜜甜,故名‘赤甘’。”原来,赤甘又名铜骏眉,根据叶子开张程度分为大赤甘(叶子张开)和小赤甘(叶子未张开)。因茶不同,故汤色不同,香气不同,味亦不同,各显其韵。
我喝的这款是小赤甘,茶条纤细瘦削,色泽乌润,闻一闻,有一股特别的香气。当蜜黄透亮的茶汤漫流过舌面时,绵柔顺滑,就像是在轻抚一块柔软光滑的锦缎。仿佛自己置身于武夷山峦幽壑,听溪泉之乐,沐灵雾之露,于动静之间汲天地之灵气而成草木仙骨,感动盈盈。
“请您将杯中的茶喝净,我们改泡水仙。”茶艺师的话将我的思绪拉回到杯前。通常改喝另一泡茶时,茶艺师会倒掉客人杯中的余茶,而小肖却告诉我,会馆一向坚持的是“不滴每一滴水,珍惜每一片茶”的服务理念,这叫我感触颇深: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本信会馆能够坚守茶道本原,实属不易。
装饰类
首饰是女性天然的专属品。古时仕女的装扮极其考究,仅就用在佩戴上的饰物就分为装饰、辟邪等多种用途。各种首饰器物的材质搭配和形制构造都可谓专才专用,做工和细节十足考究。
金累丝镶宝石青玉镂空双鸾鸟牡丹簪(明代)
这件累丝工艺的头簪堪称女性首饰的精品,通体以累丝工艺制成,存镶17颗宝石,中心嵌有一块镂雕双鸾鸟牡丹题材的美玉。“累丝”又称“累金”,是中国工艺美术上古代金工的传统工艺之一。具体做法是将金拉成细金丝线,精心编制成各种网状或者辫状的部件,再加以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等手段制作成首饰。考究的首饰通常还会加以玉器和宝石的镶嵌,其工艺之繁复,做工之精细,取材之名贵,非一般首饰之所能及。这种头簪通常戴于发饰正中,俗称“挑心”。此藏品出土于梁庄王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是明代皇室女性所用首饰金工工艺的代表之作。
白玉双面镂雕秋山饰(清晚期)
此藏品为玉雕挂件,为双面镂空雕的秋山玉。正面和背面的双鹿作一前视和一回首之态,刀法简练且具有古拙之气,精致小巧的造型适宜小姐们的把玩鉴赏。
此藏品由香港路古玩城0398号店铺的柯昌金先生提供。
青白玉镂空秋山饰(明代)
辽金元时期的玉雕常常以狩猎活动为母题,文献称鹘捕鹅图案为“春水之饰”,虎鹿山林图案为“秋山之饰”。以此为题的玉雕装饰也被称为“春水玉”和“秋山玉”。这件秋山玉即是典型代表,玉雕层次分明,工艺精湛,采用透雕、浅浮雕等多种表现手法。构图也十分完美,山林为底,祥云其上;卧于山林间的一卧一立的双鹿也显得各外灵动活泼。
此藏品出土于梁庄王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桃形金累丝镶宝石簪(明代)
头簪主体同样以累丝工艺制作,并镶嵌宝石。其花瓣层次分明,金丝所制的纹样繁复,精美绝伦。此类头簪戴时倒插,用以压鬓。此藏品出土于梁庄王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团龙三层镂雕象牙球(解放初期)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其坚实细密、光洁如玉的质地和象牙的珍贵程度,堪与宝石媲美。20世纪后期出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象牙制品已经被禁止生产,牙雕作品因此更显得珍惜。精美的多层透雕象牙球,更是牙雕工艺登峰造极之作。象牙球古称“鬼工球”,可镂雕多层,每层均可转动自如,玲珑剔透,讲究的精品甚至在里层都凿有精细图案。此牙球属于小型挂件,却分外精致小巧。牙球共分三层,每层均有钻孔,活动自如;外层通体浮雕团龙纹饰,鳞片纹路历历可数,精美绝伦,可做深闺小姐们心爱的吊坠或把玩之物。
此藏品由笔者私人提供。
辟邪类
银镶红珊瑚虎牙(晚清民国)
传统中国文化中,虎一直是驱魔辟邪的图腾和象征,虎牙也相应成为镇宅与护身的符号。而虎牙太过珍惜,获取也颇费周折;有一种藏品即是以玉石或其他材质制作成虎牙的形状,同样起到辟邪作用。此藏品由纯银做框架和镶头,通体贴有红珊瑚碎片,色泽鲜艳,工艺精巧;相对于真正的虎牙,这种制作精巧的具有装饰性的虎牙状挂件更能获得女性们的青睐。
此藏品由S先生私人提供。
青白玉双面透雕玉锁(明代)
对于古代女性,家庭和孩子是第一位的中心。而玉锁作为辟邪的常见玉佩,一直是儿童的首选饰物。玉锁又称长命锁,是古代人们祝福儿童富贵长命的一种装饰物,佩挂玉锁,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此藏品为青白玉方形玉锁,温润透脂,内敛精光;双面透雕工艺做工精湛,拉丝镂空手法娴熟,内圈为浅浮雕松柏图案,外圈上方纹样由两条龙盘绕连接锁梁,下方为回纹样式,寓意深刻,富贵吉祥。
此藏品由香港路古玩城5308号“聚宝堂”的周汉华先生提供。
日用类
古人的生活极其考究,若仅仅以为大家闺秀们使用的精致玩意儿只限于装饰上就低估其生活的繁琐和考究了。从以下几件实用的器具,可管窥大户人家小姐们的日常生活用具,细节也是一丝不苟的。
纯银錾刻舌苔器(晚清民国)
若不明说,不会有人能猜得出这件精巧的小银器是用来做什么的。日用品总是跟时代生产力与时俱进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淘汰。宋代词人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极具画意,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生活的某个角度――宿醉渐消,早晨醒来时要拿杨柳枝子清理口腔。古时小姐们若是要清理玉齿,需先让丫鬟们将新鲜的杨柳枝剪下浸于水中,枝头分成鬃状,用以洁牙。
刮舌苔的银器就是属于这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器具之一。清理舌苔是在洁牙后的一道工序,专用于清除舌苔上沉积的食物残羹。这件银器通体形制十分轻巧和简洁,刮片轻薄,上方还錾刻有花饰纹样,纯属于官宦人家的小姐在闺房内所使用的私密物品。
此藏品由香港路古玩城5308号“聚宝堂”的周汉华先生提供。
兽首双耳带环银香炉(清光绪)
关键词:感知品味比较
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具备阅读语感的三个层次,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其关键所在,在十五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的粗浅尝试可以对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就是:
一、加强“读”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语感
读,是形象语感的基础和首要,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语感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文学语言描绘的形象画面的“表象”,运用生活知识和情感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运用各种读的方法,通过读,频频地唤起学生的表象活动,全面调动其想象空间。我们知道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综合表象的形成,也是由于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时,各种感知器官互相结合、进行文学活动(包括阅读、分析和欣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阅读指导朱自清的《春》时,我便使用简洁的提示语,调动学生想象空间,使学生看到了报春的草,闻到了争春的花,抚摸到了春风,聆听了春雨......这样,春就在学生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感做过恰当的解释,认为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它是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一种理解力、感受力和辨别力。而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就如同高尔基所言,是能“模范地形成作者的思想,造出明显的景状”,它“能使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作者所描写的东西那样,正确地描写人们活生生的姿态”。可见,文学语言所呈现的不只是浅层的“字典意义”,而是具有了丰富的蕴涵。那么,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深层感知和把握的能力就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语感。正是通过类似一系列的感知活动,学生可以不断地丰富“表象”,进行阅读知识的经验积累,强化生活信息的储存,从而为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
最后,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揣摩、领会一些修辞方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以及其它一些创造形象画面的方法的妙用,并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作品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和再创造。通过感知的反复体味,逐步培养自己敏感的形象语感,继而达到最深刻的再创造,力求与作品原本要表现的内容相符合。
二、强调“品”,培养学生情境语感
“品”,就象品茶、品酒一样,也可以品书。我们通常说阅读是一种不带任何感彩的对客观对象的解读,但“品”书就上了一个层次:它不但使我们恍如进入“红袖添香、桑烛夜读”的诗境,更使我们的求知情状进入了从“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著名的读书境界。
那么,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教师该怎样入手中呢?首先,应鼓励学生抱有一个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即一边读,一边回想他自己所经验过的类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中去看看,否则就会出现像叶圣陶先生对情境语感所做的通俗解释那样。他说“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了一个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语感欠敏锐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有趣,他会想:“疲倦了就是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和不健康分别吗?”不难看出,这位他缺乏的就是情境语感,自然他就不能品味当时人物的特定心境了。其实,作家在进行创作中,总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形象表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可见,文中构成的意境,无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总是字字关情的,无论是真感情,真景物的真境,还是追求人类情感的理想化的善境,都能为每一个读者开辟广阔的情感天地。
三、通过“比”,使学生最终获得风格语感
风格语感指的是对作品的独特风格的感知能力,包括对民族、时代、语体、流派、个人等不同风格的感知。这是阅读语感的最高层次,是读者在大量阅读、丰富积累、反复品味、揣摩之后获得的。而中学生经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和方法训练,最终是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最高层次的。
培养风格语感的主要途径是比较阅读,而比较阅读又是和大量的阅读积累分不开的,即在博览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指点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加以分类,指点学生对作家作品听语言风味、主题思想、创作题材等即笔加以比较、分析和归纳,从而获取作家作品的整体特色。比如,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感知曹植的情雅怨,杜甫的沉郁,李白的豪放飘逸,辛弃疾的悲壮激愤。可以感知孙犁作品听清新秀丽,赵树理作品的浓郁的乡土气息等等。这 种比较感知和古人云“操百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说要识“风格”,博览是需要的、重要的。但同时教师还应提醒学生多欣赏那些典范性作品,并予以推荐,因为这更能使学生在无形中获得鉴赏的高标准。正如歌德所说:“看最好的作品……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所以,首先选那些经过千锤百炼,公认优秀的作品而读之,这对个人的风格语感能力的快速提高有重要作用。当然把成功和拙劣的作品加以比较阅读,也能使我们在鲜明的对照中获得风格的高标准,从而独具慧眼,既能识范,又能识疵。
总之,文学作品的阅读语感是直觉的,但通过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认识的、道德的、尤其是审美的把握,则显得复杂而微妙,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指导训练来达到,并获得较高的欣赏能力。一旦有了这种能力,就不仅使欣赏具有深度和广度,而且还使欣赏成为莫大的乐趣,这种乐趣就在于感知过程中的再创造是对经验的印证和肯定,对发现的主动性的承认,在于感知中心灵受到的震颤、洗礼而变得激动、明朗,真正起到了作品的艺术审美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1点半,账房先生李春,叫我们收工了。我只好拉下了三相闸门开关。她穿好那件驼色灯芯绒,看着我眷念的眼神说:“要不,你今晚就陪我回趟家吧。”我自然喜出望外,说,“我载你!”她略一沉吟说:“不,你还是骑你的车吧,我也骑。”我把她的年货,夹挂在自行车的手把上,一骗腿就跃上车了。
两辆自行车在战备公路上行进着,发出沙沙的声响,轻音乐般的。我有意慢慢骑,她也一样。走到半路,我说:“我们到那不远的稻草垛里坐会儿。”她同意了。我们依靠在稻草垛上,那草味发出特有的馨香。田野的北风,劲嗖有力。我静静靠近她,一手围揽过去,在她的额前轻轻地吻了一下。这一下,就完成了我的初恋,那是18岁的感觉。按照二哥的说法,这是姐弟恋,哪怕我们同龄。
回到家里,已经是深夜2点了。父亲拿眼审视了我一下,叫我赶紧睡,明天要上白班了。二哥惺忪着眼,从鼻腔“哼”了一声,显然是在讨厌我搅了他的清梦。我们家房子紧,我和二哥睡同一张床。对家里的孩子夜深方归,父亲以前是会过问的。但是,他在二哥那里踢到铁板了。一次,二哥也像我今晚那么晚才回家,父亲责问一通后,二哥恼火了,反驳说:“在家里还不是闲待着,去看电影怎么了?就堕落啦?就犯罪啦?”
当时常看的是“跑片电影”,一部电影拷贝,要分好几场演,有些电影的场次就只好轮到下半夜。所以,踢到二哥的铁板后,父亲说他不再管我们了,由母亲管。他见我们不夜不晚地、没时没辰才回家,只是拿眼睛审视你。相对来讲,母亲就温柔多了,她过来问我会不会饿,毕竟到了大半夜。我说,在食品厂干活,哪有被饿上的道理。我懒得跟她细说,一躺下就睡着了。她主张让二哥“补员”,我兴许心里不大爽。我怕自己不是正式工,和叶春燕就没戏了。
上白班,觉得众目睽睽的。叶春燕仿佛是一只美丽无比的雌性动物,有意无意经过石臼房的过客,比我们上夜班时来得多。陈伟生的殷勤,在递次加码,层层升温。我心想,我都把她给吻了,你还有戏吗?你也就是个三轮工,只是脸上贴着个固定的金字,强不到哪里去的。
年关时节的食品厂员工们,是一年当中,时间的发条旋得最紧的。白天晚上都在厂里赶工,而置办年货、准备年夜饭的私事,用的都是“插花”时间。因此,大家步履匆匆,一脸忙碌。
食品厂又买来了800斤的纯肥肉,专门来炸猪油,就在我们石臼房旁的一个灶间炸着,据说那油肉渣,将会作为福利发给员工。掌灶的是陈伟生,他带着两个小青工,将肥肉切割成块,烈火烹油。我看到那日大锅里,白皙的肥肉,瑟瑟抖着,肥肉上接二连三地冒起一个个油泡子,还不时伴有音如小爆竹的声响。陈伟生用一把长柄的铁铲和一个大号的铁笊篱,交错地在翻卷着慢慢变得金黄色的肥肉,等到炸得差不多了,就用铁笊篱把那些焦黄的肉渣捞上来,放在一个篾箩里沥油。然后把锅里的油舀上来,再把肥嘟嘟的肥肉,哗啦啦地放进去。
陈伟生动作麻利,做事章法有度,属于干练之辈,自然讨人喜欢。林干事过来巡查,夸奖了他好几句,还拍了拍他的肩膀。林干事走后,陈伟生掖来几块油肉渣叫我们尝尝,果然香得够酽的,鼻腔都盈满了,直透心底。叶春燕冲着他莞尔一笑说,你这样做,不怕别人说你是变相的多吃多占?他笑笑说,算啥?就这么一丁点。再说,我上点心,不把肉炸成焦炭,不都有了吗?况且,你舅舅说过,“试饼”是不算多吃多占的,这不也一样吗?我们可都是领导阶级!还是最先进的!觉悟最高!
我知道,他援引的是“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是当时的流行语。我说,那可不一样,就像的军队也有嫡系和非嫡系之分呢。
陈伟生说,什么嫡系非嫡系的,还不都败得一塌糊涂,关键是要懂得指挥打仗。摊到这样的窝囊废当统帅,不败亡才怪。我们闽南语顺口溜,就说得好:“,一颗痣,越打越胜利;,大脚筒,边打边投降。”
我的话意挑明着说,即便工人里头,也有固定和临时之分的。陈伟生却拐到另一条道上去了,究竟是曲解呢,还是有意装糊涂,毕竟叶春燕和我一样,也是个临时工,陈伟生要把这界限给抹掉了,我和叶春燕的身份联盟也就被瓦解了。
叶春燕听了他的朗诵,开怀畅笑;我也嘿嘿笑了几声,有些干打雷的苦涩。叶春燕显然赞赏陈伟生的幽默与风趣,按照二哥的年龄理论,他们之间的趣味相投,会比我多一些的。我的心底就有些隐约作痛了。
黄昏时分,我又去看那些老叔下象棋。想不到主下的,竟然是陈伟生。他刚把一位老叔杀下马来,见到我就招招手,邀请我跟他杀一盘。我慊慊地说,只是路过而已,顺带看看,过把短瘾。陈伟生“嗨”了一声,叫我别装,执意拉我入主,旁人也跟着撺掇,我拗不过,就坐在了陈伟生的对面。我开局拱兵,陈伟生则反架中炮,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我自然是跃马守住中兵,他把另一炮下到二路线,准备双炮堆叠在中路,发起猛攻,然后又挺起横车占肋,摆出一副与我大决战的姿态。行至中局,双方旗鼓相当,局面胶着。最显眼的是,双方各有一车守肋,都蕴含着出帅、出将助攻的棋步。轮到我下时,我又将一只车守肋,形成霸王车,下一招,就是马跃对方三路线,形成双车抢士做杀的凶招。而对方的巡河车,如果要行车到河界的象头口守卫,则会被我的马吃掉。陈伟生就此抓耳挠腮,难以应对。这会儿,案板旁突然冒出了林干事。他看到我,略微一愣怔,然后,就笑着岔开了,看着棋局不语。短暂沉默后,他说:“这还有什么要想的,救棋最要紧!”说完这句,离身而去了。
陈伟生当然知道林干事的意思,就舍车换马,最后双方还是下成和局了。
晚上回到家里,依然是就着一盏15瓦的白炽灯掰花生。二哥掰了一会儿,就去阁楼了。他不喜欢跟父亲在一起。在阁楼里,二哥把双脚互绞着,翘在桌面上,嘴里呼着烟圈儿,看那烟圈儿一环一环往屋瓦上飘,眼神跟踪着,似乎在数着烟环的圈数。没下乡时,二哥是不会抽烟的,可是下乡第一年回来后,他就向我宣扬抽烟的好处,起码有两点。一点是人变得成熟了,有大人味;另一点是抽烟时可以顺带休息一下,没人说你怠工。我看他在阁楼里吞云吐雾的样子,好处还可以再增加一点,那就是可以变变魔术。二哥抽的是劣质烟,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烟的部位,都被烟熏得焦黄焦黄的。父亲也抽烟,但是,没抽得那么凶。父亲看不惯,就说了他几句,下乡没学到什么,反而学会了抽烟,长能耐啦?二哥受不了父亲的奚落,反唇相讥说,你不也在抽?父亲说,我那是为了应酬,抽一点是出于礼节。二哥说,再怎么抽,不也是抽?把父亲噎得干瞪眼。父亲说,好好,从今晚开始,我们一起戒!二哥“哼”了一声,那是你自己说的。父亲果然把烟戒了,就在他64岁的时候。争吵的结果并没有“挽救”二哥,主要是挽救二哥的玩世不恭。父亲朝着人生的晚景走去时,长长的睫毛挂着一滴清泪,隐隐约约的,那是二哥的玩世不恭留给父亲的。“补员”给谁,在父亲这边老是不明朗,显然是父亲对二哥没有信心。
父亲对自己的品德和身体很有信心,他称自己年老了食量还很好,这也没少受到母亲的夸奖。母亲说,会吃才会做。家里常备着糕饼,就放在米缸里,以供不时之需。我们那时候还不懂得养生之道,只知道吃到嘴里会甜的是好东西,饭量好等于身体好。
父亲掰了一会儿,也去看他的“学习材料”了。剩下我和母亲时,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就别和二哥争“补员”的事,你再怎么着,户口横竖在家里――单单这一条,就该让。我嚅嗫了一下,没吱声,心里则恨着――母亲的主意就是一根变相的棒,专打鸳鸯的棒!
掰花生的工钱结算了第一批,共10块钱,由父亲带回给母亲,乐得母亲的一张老脸像朵布满皱褶的野菊。二哥颇以为己功,他毕竟是主力。但是,作为弟弟,我出的力并不少。我家住在春塘镇的南端,食品厂在北侧。我每次用自行车驮着麻袋来来回回,多辛苦,闲暇时也被母亲叫来掰,没日没夜的。上完白班,夜晚一得闲,母亲更是叫得紧。二哥见有人做就松散些,晚上他优哉游哉地坐在阁楼前的阳台边沿上吹口琴。二哥大我四五岁,好像还没有女朋友,他很会抬杠,跟他讲话,很费劲。母亲说,这都是没前途闹的,一旦有了正式工作,就好办了。“没前途”自然是一件让人眼光黯淡的事,我理解。我从二哥吹的《绿岛小夜曲》的苍凉乐音,就感受到了这一点。
我屈指一算,离除夕也就三天了,届时我和叶春燕也就云散星奔,各顾前程了。上白班,工作的味道与色彩,黯淡了许多,陈伟生老是来搅局,还多多少少摆出工厂主人翁的姿态来。石臼房里,我也没什么心思看书。叶春燕似乎也有些心神不定。我想,聚散离合情依依,我们也许是感同身受。我很希望这几天,师部操场能来一场电影,我就可以请她一起去看了;而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关系再往前迈进一步,那就美死人了。
这天我上厕所时,听到仓库那头有争吵声,是父亲和林干事在争论着什么,还有账房李春的声音,我凑过去一看,他们的手上都摊着些掰开的花生仁,一边比划一边不知在说些什么。我猜想,该不会是拿回家掰的花生仁不合格吧?家属工、厂外工,都有人拿回去掰的。像我二哥那种掰法,不是被禁止了吗?父亲也是个检验员,他这道关可不好过的。我怕被父亲呵斥在外溜达怠工,就赶忙回石臼房去了。正好,陈伟生跑进来宣布,晚上师部果然有场电影,放的是罗马尼亚故事片《多瑙河之波》,很刺激。我和陈伟生就盛邀叶春燕留下看电影,她笑吟吟地同意了,叫我们晚上7点去三楼宿舍叫她。我和陈伟生都兴奋无比。
于文娟并不明白,她越无私地给,对方越对她景仰、敬重,欠愧交加,而这些也更使得他们离男女之情越远。
她严阵以待没有破绽,
他不知如何下手,付出无望。
对于文娟的兴趣,从她决定离开严守一开始。此前,她像一杯普洱茶,无论放多少茶叶,都喝不出绿茶的凛洌花茶的清香,据说普洱暖胃消滞,是很好的老人茶,果然,于文娟被家中老人深爱,可普洱往往不是年轻人的那杯茶,或者说,一杯普洱,安慰不了一颗时时刻刻蠢蠢欲动的,青壮年男人的心。
从做媳妇儿的标准来看,于姑娘秉承大家风范,不多言不多语对婆家人爱屋及乌远远超出男人的心理预期。
可是,在平静无波、一望无涯的婚姻生活里,总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是于文娟跨不过去的。她一直不明白男人这种动物的奇怪之处,如果家有贤妻,婚久了,居然供成了一尊菩萨,不敢说、不敢碰、不敢越雷池半步,对她撒个谎要揣测内疚半天,时时窥探其看不见底的面色,做错事不发怨言,一个人半夜躲在厨房一边煲中药一边唱童谣郁闷抒怀⋯⋯
男人都有那么点儿小坏,喜欢危险的热辣刺激的,喜欢看起来有点难度但征服起来似乎不那么遥不可及的,喜欢外表完美性格傻缺的。西游记里,只见得唐僧哥哥对观音姐姐敬若神明,但私下的小心眼里,动心的还是那些出身未必高贵、来路不明、但鲜明妖娆的妖精们。
是的,无论于文娟们多么不愿意承认,一个女人对男人最原始的吸引,还是那一些妖精的特质。甚至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有妖言惑众的某种闪光点,让男人心甘情愿探究下去,偶尔会摇头叹息:哎,她就是这样啊,怎么办呢,还要我来收拾残局,这个妖精!
――怜爱与敬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操,前者可以嬉戏狎昵,可以红罗帐里窃窃私语,可以将那男女间见不得光的甜言蜜语在她耳边说,得到伊娇笑着说“讨厌”挥来的一记粉拳。但谁敢将一尊冰清玉洁不接地气的菩萨搂入怀中,说:你个冤家!?
那么好的一个媳妇儿,让严守一给弄丢了,青天白日的答案,都知道这里面的是非。可旁观者都做不到义正词严的审判,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心里都有点凡人的欲望。严守一的苦,不只严守一自己知道,我们都知道。
只有于文娟是不知道也拒绝知道。
所以有意思的日子,从离开严守一开始⋯⋯
想必会委屈的,我那么一片诚心给你,严谨持家,爱你所爱,一切都以你为先,于是私下里还是要较劲,用于文娟的方式。
在她身上,住着一个几百年几千年前的大家闺秀的影子,一直用娴雅安静的给予,含蓄地表达对男人的古老爱情,这爱情里少了狎昵,多了些三纲五常的大义凛然和一根筋。导致她毅然决然地离开犯错的老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个男人扫地出门,但此后,并没有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在对方不知道的情况下生那个男人的娃,仍然爱那个男人的乡愁,淡然但顺理成章地让儿子随父姓。执拗地给,并不为挽回,只为对这个男人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爱你更多!
于文娟并不明白,她越无私地给,对方越对她景仰、敬重,欠愧交加,而这些也更使得他们离男女之情越远。爱情除了不停地给,还要让自己时时虚怀若谷,装得下对方地“给”。你严阵以待没有破绽,另一方不知如何下手,付出无望,发展出来的感情,可能跟男女私情毫无关联。这个世界上,一个男人只会用单纯索取的方式爱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是他妈,用爱儿子的方式爱一个男人,却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爱情,有点悬。
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赏陈年普洱蕴涵的普世道理。也不是所有的于文娟与严守一,会爱上普洱那绵长无味的味道。好的普洱,入口平淡,但回味甘醇,但在平淡与甘醇之间,需要时间的等待。但愿他们还等得到。
沈雪廊桥不提旧梦
爱一个有过往的男人,并不一定适合那些梦想成为传奇但又害怕为传奇付出惨重代价的姑娘。
所有知道及时抽身的女孩,都不笨
琼瑶阿姨浓墨重彩描画的也不过是林青霞们的懵懂少年时。张小娴躲在未婚姑娘们的背后,明察秋毫着男人的自私。亦舒还算公平,但关于结婚后的女人,最伟大也不过是玫瑰的故事里的苏更生。
世人不关心已婚妇女,他们热爱的是少艾时的青春萌动。因为我们都拥有过青春,但青春并不为每个人停留过,“嗖”一下就没了影踪。这是多么令人惆怅!
可沈雪的悲剧在于,这姑娘在少艾的路上走得太久,不经意间走成了时下颇流行的“剩女”,连她的学生都调侃她:沈老师嫁不出呢。可剩女的传奇不是她,而是伍月那样的小妞,伍月有成为传奇的资质,值得大书特书,满足八卦的人们内心寻找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失落,代替人们完成她们想要但并不一定能拥有的恣意折腾的人生愿望。
沈雪一马平川,既不具有花容月貌的可供瞻仰,性格里也是没有奇突之处,换句话说,沈雪跟传奇无缘。
这么一个“剩女”,前路既无知己傍身,后路又渺茫不可见。好在她有自己的小世界,那个世界黑白分明,简单干净。连职业都没什么滋味儿,是个身家清白的女老师。
既然不能成为传奇,那只好赶紧将自己归入到普罗大众的行列去,而结婚嫁掉,似乎也是沈雪们的既定命运。
但一个资质普通的女郎,之所以成为剩女,大概骨子里还是有些不走寻常路的情结。
在沈雪身上,处处看到矛盾。喜欢有挑战性的男人,所以爱上了严守一。离婚后的严守一符合沈姑娘潜意识的小情调:有点名气,油嘴滑舌的背后,还有点真心意,失婚过一次,征服他也就意味着做到了另一个女人做不到的种种,满足了女性的小小虚荣心。但所有的挑战都只能在一定的尺度,她并不具备伍月的大开大合,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同时也没有复杂的经历与阅历支持她往太危险的路上去探险。
这些矛盾的特质使得沈雪在单身生活与爱情生活里判若两人。
自得其乐一床一几的教学生涯里,沈雪并不用看谁的脸色,严谨的专业知识能让她在专业领域里自得,小知识分子家庭里关起门来自以为是的气质使她在单身生活里可以如鱼得水,一旦社会的大门敞开,沈姑娘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
换个角度来讲,她是流水作业线里最为合格的标准件儿。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学习的是范本教育,以至于她真的恋爱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那个男人爱的是她本人,失去自信的她(或许她未曾真的有过自信,她的自信仅只来源于她一直能在生活里找到规矩可循),忙不迭地跟于文娟学习如何讨取老人家的欢心,跟李燕学习驭夫术。
所幸的是,她只是简单,并不笨。
所有知道及时抽身的女孩,都不笨。
爱一个有过往的男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本身没有兼容并蓄的城府。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那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何况一个男人的前妻和一个前妻在其身上留下千丝万缕痕迹的男人,并不一定适合那些梦想成为传奇但又害怕为传奇付出惨重代价的姑娘。
跟爱情小说与童话故事相反的,是真实生活里活生生艰难困苦的婚姻生涯。女郎们被世人大写特写的伍月与沈雪的故事,也只是女人这一生漫长的折子戏的一个楔子。接下来的路,不仅漫长悠远,还得用重头戏的精神来打理。
又或许,无数的沈雪与伍月,最后都会殊途同归,成为不同时段的于文娟与李燕。
而沈雪,在她唯一可以成为传奇的机会里急流勇退,成就了她有可能幸福的庸常生活。
从这一点来讲,沈雪姑娘这条路,走的还不错。
李燕过日子的炝锅香
未婚的还在端着的小姑娘们,绝对不会在李燕身上找到任何符合她们审美的闪光点。但这个女人最可爱的地方,也就在于她的真实。
最让人揪着一颗心、担心走不到头儿的是李燕大姐。那么能折腾,明察秋毫,将老公像贼一样防着,戒备森严的敌对老公周围所有的雌性动物,不放过可能出现在男人内心的那一点点暧昧的“小”,跟假想敌斗得不亦乐乎,在战斗里完成战斗,在喧闹里将日子纷纷扰扰地过将下去。
从传统的心灵契合角度来审度李燕的婚姻,想必是处境危险的。费墨的学识与知识分子的世故,完全不在她的理解范畴,管你学富五车还是5G,老娘就是那城门口严防死守的卒子,你想过河,门儿都没有!
最初人人都觉得这婚姻可笑,男人研究的是美学,对美的认识简直贯彻古今,偏偏家里有这么一个一哭二闹三上吊,丝毫不留面子,绝对不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尊活神。常年穿着泯然于众人矣的宽袍大袖,不好看也没风情,遇事连在心里转个弯儿的曲折之美都没有。
古时的知识分子精英,都有狎妓的传统。为着那风月场里琴棋书画的女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知己之感,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飘零凄凉,彼此唱和遥相呼应,我写一首“点绛唇”,伊和一阕“若得山花扁插头,莫问奴归处”。文人骚客骨子里不仅需要主流社会的认可,还需要红颜在精神上的那一点我知道你,也只有我知道你罢了⋯⋯的小情调。
可转回头去,再不食人间烟火的骚客,也还是最终要俗世生活里的油盐酱醋茶。
得找人结婚生子,得有人打理除了离骚乐府之外的庸俗小事,得有个亲近的说得上话的人说我不屑于自己说但其实我很想说的小算计,得冲进菜市场买菜做饭,知道葱花儿两毛钱蒜瓣儿三毛钱的市价变迁⋯⋯而这些,指望纤纤玉手渡我写“蝶恋花点绛唇”的女小资们,是不靠谱的。史上两大才女,会得写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会写“错错错,莫莫莫”,但她们的婚姻都一塌糊涂。为啥?伊们不能把日子变成句子,日子比句子长,比一首词里的风花雪月更加复杂多变。
小忧伤成就不了大情怀。而李燕,就是那人人安然处之有葱有蒜有滋味的烟尘俗世中,更多点儿滋味的芥末油。
有些辣,有些倒嗓儿,时不时还让你哭笑不得,有仰望苍天无语凝噎的冲动。但没有她,这平淡如死水的日子,又该如何是好?
芥末油乃家常作料,并不矜贵,所以李燕绝不端着,老娘爽了,就抱着老公的脖子说:老公你真伟大我真崇拜你。老娘不爽,闹你个天崩地裂,将外面的小妞揪回家里当着三个人的面非要说出个子丑寅卯。
未婚的还在端着的小姑娘们,绝对不会在李燕身上找到任何符合她们审美的闪光点。但这个女人最可爱的地方,也就在于她的真实。
在费墨名扬四海后,我爱上了这个来不及帮老公数钱,来不及去买辆在二十多万元的层面还算张扬的红色车逍客,然后开着车在小区撒欢儿,坐在里面笑容藏都藏不住的那个李燕。她那么爽利泼辣地不掩饰自己,要名,要利,简单扼要地提醒老公:您现在是名人了,要注意公众形象。跟闺密聊天儿,以“我们这种名人家属,如何如何⋯⋯”做开场白。
原来我们都是俗人。李燕做到了我们端着,但其实都是想做的事儿。原来我们并不如自己想象,只爱林妹妹,不爱“花为媒”。
或许,识一个男人于微时并崇拜他,嫁了之后帮他生子过日子了解他又防备着他,那么欣喜若狂毫不遮掩地以他的成就为己任,无论他怎么端着都不能拦着自己往撒欢儿的路子上扑腾,居然无意中满足了男人成就事业给妻小带来荣耀的古老情结,没心眼儿地暴露自己的弱点,让这个男人对她爱中有怨,怨中有怜,怜后又体谅和纵容。
她像孩子一样骂他,指名道姓不留余地,一转脸儿又像妈一样管他疼他,但也像一个普通妇女一样热辣辣地爱慕他。
世故如费墨,学养丰盈如费墨,内心隐藏着中国士大夫所有的扬名立万的庸俗野心和与之相悖的清高自省,在长久的婚姻中,懂得拨开层层粗俗的烟幕,咂摸出了一个叫李燕的女人提供的过日子的滋味。
别以为芥末油便宜不珍贵,超市里货架上摆着到处都是。
但你若成为芥末油,那还得假以时日,多多锻炼。
以观后效。
伍月自古红颜如名将
看久了,你会心疼,不知她经历过什么,想必及其聪敏,面上丝毫不露出懈怠,内心大概已经行走万里,是否疲惫,她不说,你也不知道。
我们周围,经常能遇到伍月这样的女孩。
好看,安静,独来独往。不刻意跟女同事扎堆儿,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不跟任何人交代,也不跟周围人提过分要求。一旦求了,巧笑嫣然,令人无法拒绝。
谈笑间有淡然妥帖的分寸,总是微笑,不说“不”,也不说“好”。
妆容精致,打扮起来品位出众,看不到女同事猜忌的眼神,也不在意因此产生的窃窃私语。
本以为她会靠容貌吃饭,跟男人撒个娇服个软儿,男人自然乖乖将手中所有奉上。可偏偏工作起来又颇有交代,机会似乎比相貌平庸的女郎多了许多。
她从不跟人诉说过去。你知道她有过去,可在那永恒微笑的表情后面,过去如过眼云烟,当事人轻描淡写,周遭的人也不好彻查追问,甚至以熟卖熟的表示关心都没有机会。她嘴角上扬45°,眼神却冷冷,将所有探究拒之于千里之外。
她去应酬,并不张扬女性的特质,因为知道自己美,所以并不夸耀美丽。带点知性的清冷,可行动间又有精乖的体贴。一句话说出去,全场男性均感阳光普照,和煦如春风拂面。
小女人会诉苦,东家长西家短,老公男友儿子工资房子车子,失恋受伤哭泣,升职受委屈逞强……她都没有过,简直就是迷。
看久了,你会心疼,不知她经历过什么,想必及其聪敏,面上丝毫不露出懈怠,内心大概已经行走万里,是否疲惫,她不说,你也不知道。
跟家里那款嬉笑怒骂,什么都露在面上,因熟悉而疏于打扮,穿着睡衣上街买菜的良家妇女想比,伍月是装修精致堂皇的粤菜馆里,那道价格不菲的九天翅,令人心生向往。
想必男人是向往的。那么一个通晓人情世故,懂得进退有方的女人,除了美貌,还有迷样人生引起的遐思,因遐思而产生的怜爱,和想对谜题一探究竟的征服欲。
严守一对伍月,就经历了这样的感情过程。
初初见面,不动声色的惊艳。短暂接触后,单身女子唯独在他面前的软弱,令他爱怜这个生活得其实不易的女人。再进一步了解,发现她心思细腻深沉,城府颇深,不动声色间,就可以将危险状况化险为夷,于是犹豫,自问不是对手,也没本事看清她内心的世界,知难而退。心下又有些惆怅和酸楚的骄傲:那么精灵深沉的女人,对付别人,却从来没对自己使过奸计。每每见面,还是挣扎,因为诱惑永远都在,却实在没有勇气,再进一步。害怕不知几时,被这个永远微笑并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吃了,连骨头都不剩。
红颜祸水,不是红颜不好,是红颜见多识广,作为男人一点点些微的“小”,都逃不过她清冷的双眼。那是男人用以立足混世的“小”,可恨她看穿了,还是应酬你,不给你知道她什么都明白,这更可怕,简直丢人。丢人而不自知,大概是男人最怕,也最不能接受的窘境。
每一个伍月,都曾经绽放过。简单的开天辟地的盛开。也许为某个男人,为了爱情,也许根本就阻止不了,美女的绽放简直是自然界伟大的不可更改的规律。绽放时,天真烂漫,不知世间危险为何物。想必有过以为男人可以将自己照顾妥帖,做一个归家娘的向往。
不知道什么时候,内心凋零,容貌还是异常美丽,谁也看不到她凋谢了。
严守一那样的底子宽厚善良的男人,偶尔可以一见她的真容,可也藏在真真假假的泪水后面,最后连自己都疑惑,她是否、曾经、哪怕有过一点点的,……爱过自己?
没人听她说过自己的心事。因为懂事,因为绝望,心事被收得严严实实。男人怀着复杂的心情,戒备的,爱恨交织的,欲望的,占有的,毁灭的……来猜度这个女人,猜来猜去,每定性一个词,立马儿心生愧意,觉得那个词辜负了这么一个妙人儿。
每一个绽开后的女郎,都愿意自己简单明丽下去。不知世间险恶,不知社会复杂,想当然的躲在一个男人提供的环境里,变老,变嗦,变粗俗,变世故,变得如李燕那么单纯,或者于文娟一样娴雅。再不济,也是头脑简单心思单纯的大龄女台词老师,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可还有那么一条叫做红颜的路子。那么孤绝寂寞地走下去。没有尽头。
有一种植物叫做蔷薇。开小朵的层叠的花,盛夏爬满墙,只是开花。一年又一年,因是草本攀缘植物,没有树干,只能依附在建筑物上攀爬才能存活。每年冬天树叶凋零,第二年春天又是葳蕤自生辉。一年比一年攀爬的远,一年比一年茂盛。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其旺盛,插枝即活,走到哪里,花也就开到哪里。江南的路边与田头,城市的社区里,到处可见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