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

时间:2022-10-12 09:3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决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决策

第1篇

一、应急管理科学决策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

1.应急管理决策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前沿核心。当前,由于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各级政府纷纷建立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就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的事前预警系统、事中的处置效果、危机事件应对的善后等环节作出规制,而在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处于最核心地位的则是应急管理的科学决策过程。

2.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关系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效能。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决策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应急管理决策层的素质、决策手段以及决策前期对突发危机的真实情况和发展态势的掌握等,与应急管理决策水平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讲,面对突发事件时地方政府的决策水平影响决策质量的高低,而突发事件的处置效能又与决策质量密不可分。

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的现状

1.观念陈旧,主体单一。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对突发事件作出应急管理决策时,仍然采用行政惯性思维模式,观念比较陈旧,对政府机构和所属部门的力量依赖性强,另外,对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认识和重视不足,从而造成应急管理的主体较为单一,社会大众对应急管理的参与程度低。

2.条块分治,缺乏整合。地方政府辖区内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中央直属、省市直属的单位。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危机应急管理方面一直采用的是分灾种分行业的管理模式,对于应急管理的职责、衔接配合等没有明确的界定,“条”管理的单位,“块”不干预,反之亦然。条块分治情况下,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纵向无法直达,横向缺乏联系,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3.经验决策,缺乏科学。在以往发生的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时的失误主要有:处置时忽视专家咨询、专业知识指导、决策支持系统(DSS)的辅助决策作用,往往依靠行政命令、行政指导,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三、建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的新模式设想

1.事前(预案规划阶段)决策模式。基于实际需要,事前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1)前期决策的任务(目标)。①组织机构整体框架设计、专业分工、责任落实。设立最高领导机构:市(县)突发公共事件委员会,应急管理协调各专业委员会;设立常设办公机构――市(县)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②审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指挥系统,即在突发危机事件中,谁应该是指挥者,谁应该辅助指挥,谁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等一系列指令的上传下达过程必须清晰,以便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快速作出反应,其次,确立启用现场外应急队伍的方法;再次,构建事态评估与应急决策的程序。(2)前期决策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应急管理中面对的都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用数学模型无法进行精确描述的复杂型、复合型问题,网络层次分析法即适应这种决策的需要。如为预防并及时处置大型油库可能发生的火灾灾害,消防部门则应在油库附近地段设立一个消防中队。(3)事前决策支持系统。事前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专业委员会或专家咨询组;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事中(应急处置阶段)决策模式。(1)事中决策的方法。决策属于非规范决策,决策目标追求“相对满意”结果,确定“实际可行”方案。目标顺序:保证人民生命――减少财产损失――缩小社会影响。①现场分析决策法。决策者“在进行政策工具的具体选择时,往往不能适当地多花一些时间来做分析的工作”。政策分析人员必须区分优先的次序、风险的大小、成本效益的多少,不仅要看当前的,也要看将来的。对每一选项,政策分析人员必须了解它使用的词汇,支持者、反对者和提出建议和实施的时间表。②直觉决策法。运用该种决策方法进行决策时,需要依赖于决策者的直觉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觉决策,能够防止“贻误战机”,造成公众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以及发生更加严重的次生和衍生灾害。(2)事中决策的分析论证。事中决策的分析论证也包括可行性论证和逆向论证,逆向性论证也即反向论证,即从相反的角度去论证决策的不可行性。

3.事后(恢复重建阶段)决策模式。事后决策的任务(目标)主要包括:(1)调查与评估。通过比较执行管理活动的资源消耗和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某一项政策的实际施行效果。(2)恢复重建。启动恢复计划和措施,组织开展各种善后工作,开始实施各项恢复重建工作。

四、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科学决策的政策建议

1.加快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

2.运用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持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水平。从应用整合、业务整合和数据整合三个层面建设应急信息处置平台,使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统一协同工作的虚拟指挥中心。通过应急减灾信息系统,虚拟指挥中心可以控制不同的企业应用,处理不同的业务流程,控制不同的数据资源。重视决策支持系统在应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注重听取和采纳专业委员会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应急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改进决策质量。

3.构建柔性行政指导的应急管理新格局。在宪法、法律和规则允许的限度内,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在处置突发危机事件中,需要以人为本,采取积极适度、刚柔相济的应急管理措施,选择采用“劝告、说服、警示”等行政指导措施,与各项行政指令相配合,寻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从而实现处置危机应对的行政目标。目前,在我国现有的关于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的应急法律法规中,并未明确确立行政指导措施。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在修订现行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或在条件成熟时,应完善或通过立法将行政指导纳入应急管理法律规范,内容应主要包括行政指导的原则、方式、程序、监督、责任、救济等。同时,要充分实现行政指导措施在应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还需完善行政指导的运行机制,创造其运行的良好环境,尽量避免其负面效应,为创建更加完善的应急法制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4.落实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应急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往往牵涉到政府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地、各部门由于对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以致于当前我国各地的应急管理进展不平衡,因此,我国在应急管理中应该实施绩效评估,发挥其示范带动、宣传推动、考核促动的作用,可以确保应急管理政策措施执行无盲区、无弱化。绩效评估作为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创新和有效管理的工具,能够使政府在行政管理各环节实现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从而避免应急管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实现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因此,构建并完善应急管理绩效考评与责任追究体系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5.重视网络舆论危机应急工作。网络公共舆论在表达社会大众的思想和感情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网络公共舆论也是政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待网络舆论危机不能采用简单的封和堵的办法,而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原则与方针,快速抢占先机。为此,政府应重点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开诚布公原则,工作中有差错就虚心、坦诚地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以人为本,出发点是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不是为了谋求个人政绩或某些少数人的私利,一切都没有什么隐瞒的,让广大老百姓有充分的知情权;第二,及时处理原则,当出现网络舆论公共危机时,各级政府应在第一时间了解具体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趋势,并立刻作出回应,占领公共舆论制高点,正确引导公共舆论导向(很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突发事件,与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处理有直接关系);第三是依法行政的原则;第四是宜疏不宜堵的原则。

五、把创新社会管理与维护公共安全相结合

第2篇

一、确定目标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就是学校在三年时间内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是学校管理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结果,是三年间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依据。要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我们首先抓好以下环节。

1.掌握信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学校领导只有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能作出科学决策,靠“拍脑袋”是做不出科学决策的。另外,资料、情报、数据也要准确,信息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找准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客观实际与目标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或矛盾。规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准备采取的行动。在学校工作中存在大大小小、形形的许多问题,因此要善于在众多的问题和矛盾中发现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把精力用在解决这类问题上。为了全面、准确了解学校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了多次研讨,分别召开了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中层以上干部尽可能多地深入课堂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反复的调研,归纳整理出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优秀文化的浸润作用尚未有效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够高。抓住这些主要问题,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3.确立目标。找准问题后,就要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这是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决定性一步。这个规划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中期计划,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校长把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为: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成为愿景共生、智慧共享、生命共长的和谐学校,三个具体目标:(1)让“智仁、劲节、虚心、团结、进去”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2)建设一支精干、能干、实干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支会教、善教、乐教的教师队伍;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一批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并在专业成长阶梯上提高。(3)以现代德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完整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三个具体目标内容明确,针对性强,体现了需要与可能、先进与可行的统一。

二、拟定规划

拟定规划是决策的基础。学校领导根据所确立的目标及掌握的信息作出系统分析,从多方面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提出初步设想,构建规划的基本框架:(1)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2)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目标;(3)学校发展的内容和举措;(4)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然后召集中层以上干部开会研讨,集思广益,讨论完善。校长把制定规划的四个任务分别交给各分管领导,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检查已经掌握的信息是否满足拟定规划的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拟定解决矛盾的方案。方案不仅要有大量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而且要有周密的考证。要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矛盾,并考虑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经过数十天的努力,各块计划的雏形基本形成,校长召集参与规划制定人员集中开会讨论,各分管领导就制定本块规划的特点、利弊及实现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备选意见。经过多轮的讨论、研究,不断完善各个细节,进行精加工,形成具体的行动规划。

三、反复论证

规划初稿完成后,我们并没有感到高枕无忧。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是否科学,还要进行多方反复论证。任何一个领导,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单凭个人决策是难以成功的,坚持民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博采众长,可以把失误率降到最低。学校领导决定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广泛听取多方意见。

1.设立校长信箱,把规划的初稿发给全校师生,让大家仔细阅读,通过信箱,可以毫无保留地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2.分管领导召开多种层面的教师座谈会,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考虑到有些教师提意见的顾虑,学校领导还与教师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用真诚之心鼓励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校通、家校联系本等与广大家长保持密切的接触,搜集家长的合理要求。

4.利用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规划初稿,吸纳学生的意见。

5.在校园网上开辟“我为规划献一计”专栏,鼓励广大师生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6.邀请上级行政部门领导、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座谈,进行科学论证。

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几轮反复征求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分块归类,最后呈交给校长定夺。这个过程对于校长来说是个考验,“谋”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但“断”必须集中。这个时候需要校长既热情地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又冷静面对现实,脚踏实地;要求校长富于理想,善于在新的高度找到需要和可能的最佳结合点;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具有胸怀全局,善于统筹,顾及各种关系和利益的整合性,豁达大度,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跟踪实施规划

第3篇

一、对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科学决策的基本认识

经济管理是一项相对严谨的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决策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现状开展进行,在充分了解相关问题,把握关键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科学的决策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进行,而对于科学决策来说,它就需要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切实的反应客观问题,符合实际管理活动的需求。要实现科学的决策,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在决策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全面的了解经济运行的状况,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做好记录和统计,不能盲目的去开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规律的变化来分析。与此同时,在进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还有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决策的程序。企业相关管理者和领导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要有相应的流程来进行约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制定。对于决策的制定要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调查分析,不仅要实现和企业战略发展上的统一,同时也要满足实际战术上的要求,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严格审慎的开展决策分析。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方式和方法

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所以在进行相关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开展进行,只有这样决策的制定才会更加科学而严谨,才会适应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1、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必然的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统计和分析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前提和基本的保障。所以,要在决策之前做好信息的收集、分类并且进行比较研究,信息的管理对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直接的关系到了决策的成败,所以一定要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只有遵循这一基本的原则,企业的经济决策才会科学有效。

2、判断决策是否可行,即可行性

决策不是一个口号,它是用来指导具体工作的,所以确保其是否可行是判断决策是否科学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就要求在进行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科学有效的分析相关的问题,分析其是否可行,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风险或者是阻力,这些都要在决策过程中作为决策依据。

3、对比选优的原则

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分析是决策的重要原则,我们知道,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一般会有不同的执行方案,做好这些方案的比较和分析,从而选取最优的方案设计对于决策来说意义重大,没有比较就没有更加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同时在评估和对比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找准关键点和重点,从而综合考量,实现最优化的决策。

4、集团决策原则

经济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制定不是一个人或者是某个领导说了算,而要进行集体的分析和讨论,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实现集中,所以要在决策的过程中落实开展民主集中制得原则,以便更加民主和科学的进行决策,避免专制和盲目的决策,这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保证。同时这一方法也避免了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受少数人的影响,能够在更大程度突破信息量不足的局限,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断。

5、经验判断和科学的数量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经济管理要进行系统化的决策评估,这就需要我们在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对相关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进一步的缩小选择的范围,充分的权衡利弊进行选择。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企业的经济决策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数量分析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决策更加精确和科学。

三、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制定问题探讨

前面我们对于科学决策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于其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哪些准备,遵循哪些原则,那么制定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实际的情况予以落实,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确保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1、科学的进行调查,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现权,对于决策也是这样,决策的过程建立在科学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的。决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进行决策的重要前提,也是决策的一个基本起点和出发点。如果开展决策分析和讨论的话,还不能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决策就是无效的,也耽误了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决策之前一定要明确需要决策的分析,做好总的问题设定,进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2、系统分析,确定目标

决策的目标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来说,在明确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就要根据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从而确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这也使得决策的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因为如果目标选择的不正确,也就会有错误的决策方向和决策要求,决策也就失去了科学性和有效性。

3、科学的拟定相关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

第4篇

高层规划,全面布局

《淄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基于云架构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同时,要求各区县、各学校高度重视教育“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建立事务处理、业务监管、动态监测、评估评价、决策分析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可视化呈现,为教育管理、科学决策、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为切实将大数据应用落实到各学校,我局从转变教育管理者思想入手,以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培养校长大数据应用意识为着眼点,组织开展了面向全体校长的季度读书活动,分别向全体校长推荐阅读了《21世纪技能》《大数据》《迈向新学习时代――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等和大数据应用有关的书籍,并通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等多种方式,加强交流和引导,收到良好效果。

积极探索,注重应用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Volume)、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时效高(Velocity)等特性。除对教师管理、学籍管理、资产管理统一要求外,我们还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科学决策水平,将大数据的应用深入教育各个领域。

1.利用大数据开展网上评教(评校)工作

为积极推进家校共育,我们听取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发展的意见,改进了学校管理。我们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教工作。全市29所高中学校的103025名学生、101311位家长对所在学校,分学校、班级和任课教师三个层面,按照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不了解四个选项进行综合评价。

网上评教工作,旨在通过家长对学校、班级和学科的满意率和不了解率映射出社会满意度和家校沟通、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和学科地位等问题;通过学生对学校、班级和学科的满意率和不了解率映射出学校校风、班级管理和任课教师教学与管理的问题。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社会各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家校相互沟通和每个学科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为我们提高、完善管理水平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学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具体到每个年级、班级和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级部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等各个层面的满意率,深入挖掘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便于增强学校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利用大数据开展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年度测评

我市是最早使用大数据分析督促和推动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地市,我们以全市10个区县为评价对象,借助“淄博市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展示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涉及的50项评价指标进行数据上传、积累、分析和评价。共上传积累数据材料万余份,涉及全市10个区县各学段的所有学校(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特教、中等职业学校)。

我们将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细分为50个三级指标,针对每个指标要求区县上传工作数据。通过数据的采集,我们对每个区县、每个一级指标和每个三级指标的工作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并分别赋分,形成得分数据库。对得分数据库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区县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最终结果,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形成客观的测评报告,有效地推动了我市的教育现代化建设。

3.利用大数据实现教学质量监控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门最大的工作目标,教研部门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利用大数据开展分析、研判,以数据分析结论为依据,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主观性,实践了“样本即全体”的大数据理念,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可以达到可视化呈现。

学生个性化的分析报告会下发给学生本人和任课教师,方便了教师的个性化辅导,也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在哪些知识点方面还有短板,为快速查缺补漏提供了数据支持。在提供学生个性化数据的同时,我们还针对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和领导,提供各种不同的数据,以便进行教学方面的调整。针对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提供各种个性化、专业化的报表数据,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保证我市高考成绩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

此外,通过对历次教学质量调研的数据整合,我们还可以提供每个学生历次成绩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持续跟踪式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针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班级的历次变化趋势、学校乃至区县层面的整体趋势走向,以便进行某个时间段内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研判和改进。

4.利用大数据应对大规模临时性调查分析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利用大数据优势积极应对大规模、临时性的调查分析工作。例如,2015年11月,我们接到通知,要求报送我市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信息,包含平均阅读时间、阅读量等。由于该项工作平时没有数据积累,我们紧急编辑农村学生阅读情况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并部署各区县组织学生参与网上调研,全市83496名农村学生提交了问卷。问卷星系统后台自动分析,形成相关数据,做到了准确、如期报送。通过专业网站进行调查,实现了短时间、大容量,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

又如,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数据调查、信息化工作开展推进情况等,均离不开大数据应用。

立足实际,着眼未来

我们对大数据的利用仍然处于探索性的初步阶段,教育数据与其他领域的数据比较起来,有一些独特之处。正如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技术办公室在《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增进教与学:问题简介》中所指出的:教育中有两个特定的领域会用到大数据,即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对此,我们一方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大数据工作的规划,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改进教育决策工作。

第一,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各项要求,建设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云架构、物联网优势,实现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同时建设好学校信息化平台,推进数字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堂,为大数据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5篇

(1)充分发挥农机安全(互济)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不仅是农机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等少数部门的工作职责,也是广大农民机手和乡村群众共同关注的事情。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机安全管理决策不能脱离群众,只有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农机安全管理才会有坚实基础,才能建立起自觉遵守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良好秩序。为使群众有效参与农机安全管理决策,应当充分利用各地农机安全(互济)协会这个有效载体,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农机监理办事公开制度,让群众全面了解掌握各类农机安全管理信息。二是建立科学的民意收集、处理和反馈机制。通过农机监理官方微博、“平安农机通”信息平台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三是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建立机手代表对话协商制度,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决策时,要广泛征询意见,让群众有序参与决策议事,把矛盾和风险解决在决策之前,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四是搭建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智能型“平安农机通”宣教平台,研究开发易懂易用的农机安全APP客户端软件,为群众实际参与农机安全管理决策创造条件。

(2)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环境和存在的问题

制定决策前,应当制定中长期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规划,不同的决策之间应当有个优先顺序,循序渐进地贯彻实施。随波逐流或“所见即所得”式的决策表面上能够与时俱进,但也会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迷失发展的方向,失去发展的机遇。目前,乡镇村等基层农机部门在农机安全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其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就是执行力,却依然薄弱,这一问题在全省普遍存在却长期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近年来,省一级对县级以上农机监理部门的扶持力度很大,各地“规范化示范所”和装备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甚至为了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省级还“越级”对乡镇农机监理员直接进行培训,扶持成效很显著。市、县两级政府应当对基层农机管理工作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大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逐步为基层配置更多的资源,将工作重心越来越多地下移,将基层作为工作抓手,市、县农机监理部门作为后盾和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促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3)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政策的可行性

一项农机安全管理决策或方案如果被认为是最优的,其必要条件是它必须是可行的。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来说,这种可行性最主要的是执行力上的可行性,但有时也需要有经济上、政治上的可行性。因为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同一地区内部也有经济强县和相对较贫困的县,这就要求决策时必须统筹考虑资源配置,深入调研各地执行力的差异,作出能为大多数地区接受的决策。以江苏省的农机政策性保险省级补贴政策为例。该省农机政策性保险补贴存在南北差异,苏南经济条件优越,省级补贴比例为30%,当地政府补贴的比例较高,个别地区乡镇财政也有补贴,甚至出现了全额补贴;而苏北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省级补贴比例通常达到50%,加上县级补贴,群众投保农机保险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可以说,省级政策对南北资源配置也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苏中(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的扬州、泰州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苏北基本无异,省级补贴却按苏南的补贴比例执行,就使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难度加大了。就拿扬州市来说,部分经济水平较差的县(市),其县级财政补贴20%的那部分资金每年都是一拖再拖,做了大量的工作才陆续到位,经常为保险公司所诟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承保积极性。该市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投保率,变通工作方法,采取了按照14.7kW以上大中拖的保费标准为收割机投保交强险的做法,保费低、赔付额高,此举大大提高了收割机的投保率(2013年达到90%以上),也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收割机投保交强险毕竟缺乏法律依据,收割机在道路外发生事故,要通过交强险来理赔,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一定的责任隐患。如果该市能够和苏北各市县一样得到省级财政50%的补贴,县级依然维持20%的补贴,则联合收割机所有人就可以轻松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且没有后顾之忧了。

(4)倾听基层呼声,提高政策的实施成效

江苏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指标较多,由“三率”管理水平、“平安农机”示范单位创建、“平安农机通”和“双优加油卡”推广、宣传信息数量等一系列的指标共同构成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这些指标和考核体系给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良好的绩效,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唯目标论、唯指标论,除了重视结果,还应当重视过程。指标、目标只是工作成果的反映,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树立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联合执法监管的长效渐进机制等,都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且它们都体现在工作过程中,都是靠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积累起来的。如果不重视工作实际,一切围绕目标,搞唯指标论,则会使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制定和执行决策时只注重书面上的东西,而降低工作质量,违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规律,乃至使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偏离轨道,失去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因此,作为上级部门,更要提高实际工作中督查、互查的频次,跟踪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加强信息采集、报送工作。总之,造成农机安全管理决策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农机安全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越来越多地得到各级农机部门的重视,其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健康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顾凤书

第6篇

关键词: 领导者;经济管理;实行;科学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122-01

0引言

但凡领导者,总会不可避免的进行各种决策活动,而一个决策是否正确,则与事业成败、经济兴衰息息相关。在经济管理中,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科学决策。领导者必须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决策,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1什么是科学决策

1.1 决策的涵义什么是决策?所谓决策,就是针对预期的目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从众多的可行方案中优选其一,或综合其一付诸实施,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作出决定。领导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决策。

1.2 科学决策能够真正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即是科学决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化大生产在创造了空前的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竞争性。经济管理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是应对这种客观现实的最有效途径。

2科学决策的原则

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依照决策的科学程序进行决策,是经济管理活动中领导者所应遵循的。①可行性原则。制定任何一项经济决策的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的实施,因此必须确保其可行性。要从实际出发,慎重论证,周密审定,评估、确定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②信息准全原则。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是与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的准全性成正比的。越是能够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情报资料,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③对比选优原则。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多种方案对比选优的基础上。对于任何一项经济决策,都应作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优。④民主集中制原则。所谓决策的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决策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有效结合经济决策的民主集中与科学化,不仅可以使重大决策不受少数人影响,还可以在信息量充足情况在掌握全面的基础上,保证决断的正确性。

3科学决策的方法

3.1 经验判断法包括淘汰法、排队法和归纳法等在内的具体方法都属于经验判断法。根据一定的条件和评价标准筛选全部的备择方案,淘汰掉其中达不到标准的,以将选择范围缩小,这就是淘汰法。通过综合判断,按照优劣顺序对备择方案进行排队,权衡比较,从优选择,这就是排队法。将类似的方案分成几类,比较每类中最好的那一个,这就是归纳法。

3.2 数量分析法在进行定性分析时,常会遇到的情况是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用经验判断法已经不足以找出最优方案,这时就需要进行定量分析(通常是借助数学方法、电脑辅助等)以保证决策的精确化。

3.3 试验法对于不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的问题,如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无形因素起重大作用时,要通过实验法,即对少数典型做实验并总结,作为最后决策的依据。

4科学决策的制定

遵循一定程序、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够保证决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下面就是科学决策制定过程的几个步骤:

4.1 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决策的起点就是,发现、提出和论证有待决策的经济投资问题。这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调查研究经济活动的内外部条件。

4.2 系统分析,确定目标问题经领导者自调查研究中发现以后,要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于正确地确定经济决策目标。经济决策中确定决策目标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唯有决策目标得到正确地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才能得以明确,同时搜集资料、提出方案等的过程才会更有目的性,选择最优方案的具体标准才能够得到提供,最终有了衡量决策的正确性和效果的依据。

4.3 收集资料,科学预测作为决策系统的神经系统,信息系统的缺少必然会引起经济决策的失误,以及经济管理的混乱。在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国家的方针、政策、主管部门的意图,同类型产品和同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本行业与相关行业的状况,以及用户对企业的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等做出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对一个企业的经济进行科学决策。科学预测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资料做基础。

4.4 拟定方案,全面评估任何一个问题在客观上都有多种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应先选择和比较所提出的几个方案。

评估方案,就是对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进行分析、权衡和论证。针对所提出的每一个备选方案,要从可行性、协调性、效果、潜在问题、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全面评估,综合论证,切实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4.5 综合评价,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在于选择。在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权衡利弊以后,领导者要具备从可选方案中选出具体条件下最优方案的能力。

5科学决策的实施

决策方案择定后,决策者要有气魄和胆略坚决执行决策。

①拟定实施计划。围绕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时间、定进度等制度,跟进措施,层层落实,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②建立组织,落实责任。要建立相应的组织,认真挑选合适的部门负责人,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③宣传动员,统一思想。宣传动员工作,要广泛深入的进行,为实现最终目标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力求齐心协力共同执行。④信息反馈,追踪决策。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由于瞬息万变的主客观情况,常会发生偏离目标的现象,为保证结果符合决策,必须要有一套追踪、检查和反馈修正的办法。

6结语

现代经济发展纵横交织相互制约,最终形成的局面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实行经济决策时,即使极小的失误都会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在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活动时,经济管理领导者必须必须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决策,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彭银凤.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的科学决策,载《审计与理财》[J].2008,(12).

第7篇

【关键词】工程投资;控制管理

工程建设是把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有机结合的过程,工程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贯穿于建设全过程,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工程项目从决策、实施到竣工期间要经历很长时间,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对工程造价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工程造价确定的合理与否,控制的是否得当,决定了项目决策的可行性,决定了项目组织实施的成败。

一、筹划好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项目的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项目投资额的基础,是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控制概算的主要依据,必须做到项目真实准确、投资估算全面方法得当,原始数据确切。必须要充分论证,做到有根有据,不能使实际投资与估算差距过大,使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可行性论证的深度,工程造价的高、低,为项目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1、扎实细致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项目的审批提供有力的依据。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必须依据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市场前景,结合地域差别,技术、环境和经济现状等因素,从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先进,社会经济效益是否良好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既不能只一味强调节约,不考虑长远发展,眼光短浅,将建设标准定得太低,缺乏可持续发展和适度超前的眼光,建成后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降低经济效益;也不能不切实际,盲目将项目标准定的太高,脱离工程实际,超出实际承受能力,项目建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国有资金的浪费。因此必须扎实做好调研工作,投入适度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深入细致,充分认真的做出正确评价。

2、统筹兼顾,在决策阶段做好总框架。项目决策阶段一定要形成一个总体框架,该框架要经过不断完善、深化,酝酿推敲。一经确定,今后项目建设要围绕这个框架有序推进。总框架首先在方案上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满足使用者对空间、功能使用的需求;在投资方面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物力的要求,投资估算合理科学,数据可靠,既能实现投资目标,又能避免“三超”。因此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掌控,确定好主线,搭好框架,把项目切实可行的推进落实。

二、抓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

该阶段是落实可研内容,提出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阶段,是将工程技术与工程经济的具体化。据研究分析,设计费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正确的设计决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因为设计图纸一旦完成,建筑形式,装修标准,设备选型确定的同时,投资也基本确定。因此,控制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才能实现初设概算不超可研估算,施工图预算不超概算的目的。

1、好的设计方案,既可以满足功能要求,又可以节省资金。通过方案竞争、设计招标的方式,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促使设计单位组织优秀团队,达到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工程造价,缩短设计周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2、推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就是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和设计任务书内容的情况下,按照批准的总概算控制总体工程设计,将造价控制在限额以内,经过不断的修改设计,修正造价,直至逐项满足限额,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投资。

3、审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严控施工图的设计变更,把施工图预算的价格控制在设计概算以内,保证总投资不超概。

4、处理好设计周期、设计费和控制投资的关系。 前期准备充分,方案优化到位,数据收集齐全是做好设计的基础,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今后变更会少,造价不会失控;另外设计精力的投入与产出应相称,合理的费用才能让设计者产生动力,用心负责,才会出高质量的作品。因此适当增加设计成本,留足设计时间,对项目投资的控制和节约也大有好处。

三、做好工程清单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招标,有利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市场有序竞争;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实现节约资金,控制造价的目的。

1、工程量清单应合理准确,防范各种风险。为确保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必须委托具备资格的单位,人员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和责任心,有一定的工程设计、施工经验,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量准确,特征描述详细,编制内容不重复不漏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

2、评标采用合理低价方式,可以使招标价格趋于更合理。采取合理低价的方式进行竞争,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市场行为,综合考虑自身实力,合理进行报价,以单价的准确性来保证投标总价的合理性,是企业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较量,可以形成有序竞争,防止恶意报价,规避风险,节约投资。

四、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

该阶段建设周期长,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的多,资金使用流动量大,材料设备价格波动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因此做好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是该阶段管理的重点。

1、加强现场管理,把好变更、洽商签证关。工程建设中,难免发生设计变更和签证,势必对造价产生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变更的管控。一要把好图纸审核关,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初期阶段;二解决好清单编制、图纸会审等阶段设计存在的问题,防止今后变更;三要加强施工管理,防止虚假变更;四对工程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一定要先算账,后变更。

2、深入工程现场,收集掌握施工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过程的跟踪,动态掌握施工情况,防止施工单位“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督促检查现场合同履行、图纸执行等的执行情况,及时收集掌握。

3、加强材料、设备的采购招标。据测算,材料费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占60-70%,材料选用,对造价影响很大,因此材料、设备选择应多调研,多考察,并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

4、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严格按合同执行,控制变更,防止施工单位采取“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手段钻空子。如若施工单位违约,要及时提出反索赔,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五、做好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项目成败的

该阶段竣工决算是控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最后环节,应控制好以下环节:一是决算审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熟悉相关专业知识,严格履行合同、规范,做到客观公正;二是结算资料应真实、准确和完整;三要深入现场,核实施工单位完成合同、图纸、变更的情况;四要给于审计单位科学、充足时间;五是为减少纰漏,若条件具备应对工程结算进行复核。

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贯穿整个项目建设,是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各阶段要强化责任,加大管理和协调力度,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发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工程造价必然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徐桂英.控制建设工程造价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2)

第8篇

策的科学文化程度。故此,笔者谈点看法。

一、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肩负着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令、为本企业下属提供生产经营的行为导向、指明目标、确定职权范围和经营方式、办事程序及其目的要求,带领职工为搞好企业,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职工致富的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特别是我国现已加入WTO后的水平和能力如何,乃科学决策的关键。

因此,首先要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的政治水平。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应该加强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活动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在企业拥有各种“自”后,决策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各项决策都要向国家、向企业、向职工“三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保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廉洁和高效发展。其次要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知识。丰富的知识是决策者获得决策信息、控制决策过程、确保决策成功的关键。随着深化改革企业转变机制和加入WTO,其知识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决策者无论在什么问题上的无知,都会影响决策效果,甚至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就要求决策者既要熟悉企业生产与流通的各个环节,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其三要有较强的决策能力。企业决策者在提高科学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要积极参加实践,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同时,要认真借鉴那些搞得好的企业的经验,创造性地把那些成功的经验应用到本企业的实践之中,才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

二、选择决策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所谓决策方法是指决策时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及采用的方式。根据决策条件,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信息充分)、风险型(拥有部分决策信息)和不确定型(没有或缺乏决策信息)三种。

如在不确定型取大取小法中,有关资料介绍的日本尼西奇雨衣公司运用“知小者大”的原理,小中取大,根据其市场信息,果断决策转产婴儿尿布500万条并逐年增产至世界销量的1/3,董事长多博川从此成为享誉全球的“尿布大王”。据此可见,市场经济中党和国家实施的“抓大放小”战略,不愧为战略性英明决策之举。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的决策方法比较多,如比较法、多值逻辑判断法、系统模型分析法等,这就要求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如当前难解决的“三角债”问题,有这样系统模型分析决策的报载给人启示。A、B、C三家企业互欠债务如下,A欠B100万元,B欠C300万元,C欠A200万元,C欠B400万元。在还债问题上,三家都不采取主动而形成僵局。银行决定助一臂之力,先行投放一笔资金,启动还债。如何做到投放量最小而又能走活这盘棋?这就需要精明的决策者在投放资金前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各企业的“还债策略”。假如各企业的“还债策略”分别是:A,当我收回欠款的20%以上,我就还清全部欠债;B,当我收回欠款的30%以上,我就还清全部欠债;C,当我收回欠款的100%,我才还清全部欠债。对此,运用对策论,设想三套解扣方案。即方案一,向B投放150万元;方案二,向C投放300万元;方案三,向A投放40万元,再向B投放50万元。三相比较,“方案三”最佳。如果不做上述决策分析,凭直观和关系决策投放资金,让大笔的钱在三角套中作死循环,银行收不回款,“三角债”依然故我,岂非“赔了夫人又折了兵?”

三、按决策程序办事是科学决策的需要

企业决策作为一个系统决策过程,由于受不同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用人等各项具体的决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程序。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决策程序应经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即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科学预测,拟制方案;评价选优,确定方案;试验修正,实施方案。第一阶段要求在调查研究和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准确,要明确问题的性质、特点、范围、程度、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的经济价值等,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然后在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主次及时效性和可行性确定目标。第二阶段要求在充分占有信息和可靠资料情况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发展的未来状态和趋势预先作出估计和推测,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要求设计方案。第三阶段是从多个方案中运用比较鉴别、全面评估、总体平衡的方法,从中选出或综合出一个最佳方案。第四阶段要求先在局部范围内进行试验,根据试验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以保证方案准确、周密,然后再全面实施并健全反馈,密切注意追踪和监测实施的情况,结合实际对决策不断调整。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特别是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对传统的拍脑门式的决策方法,其决策的客观性、正确性、预见性都难免不尽人意,甚至违背本意。因此,企业的各项决策,特别是企业的资金投放等重大经营决策,必须严格按决策程序办事,使各项决策置于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之后。同时,要健全决策约束机制。据资料,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电话企业贝尔公司总裁费尔,严格遵照决策程序办事,实行社会大众预测决策和建立大众资金市场决策,使该公司飞速发展,兴旺发达,富甲天下。因此,对那些不按决策程序办事,搞个人说了算造成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并绳之以法。

四、创造优良的决策环境是科学决策的保证

决策者进行决策时,要注意两个不良倾向:一是雅雀无声,二是异口同声。这两种现象看似顺当,其实蕴含着危险。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准备工作做得不够,缺乏了解,因而盲目举手通过,也可能是由于职工代表对某些领导的意见盲听盲信,未经独立考,有的甚至有意逢迎领导的意见,还有的可能是个别领导独断专行,施加压力或预示报复,职工代表多次被受到愚弄所造成的。……

第9篇

关键词:公路路况检测技术浅析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路况检测技术是准确掌握公路网的技术状况,精确定位公路病害位置,满足公路养护活动需要的各种数据。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潘玉利说:“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构建新一代养护支撑保障技术体系,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改变传统养护模式,促进结构优化和调整转型。这些体系包括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技术体系、新型材料技术体系和高端装备技术体系。其中,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技术体系涉及路况快速检测装备和公路资产管理系统。”这里我们就简单分析路况检测技术的相关技术和应用要求。

1.弯沉检测技术

路况检测技术为科学养护决策体系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我国路况检测技术以弯沉检测技术占主导地位。弯沉是指在规定标准车的荷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弯沉,以0.0lmm为单位,是表征公路路基路面整体强度的重要参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弯沉检测技术也不断改进,当今最先进的高速激光测试弯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测试效率,降低了人为因索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1.1贝克曼梁法

20 世纪60 年代,贝克曼梁法引入我国后,一直处于弯沉检测技术的主导地位。贝克曼梁由美国A.C.Benkilman于1953年发明,并用于AASHTO试验路,后作为补强设计及施工时弯沉检验的手段,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贝克曼梁测试的主要仪具包括标准车、贝克曼梁、百分表、表架和温度计等。国内规定使用的贝克曼梁分为3.6m和5.4m两种,其测试梁的前后臂长度比均为2:1。

贝克曼梁法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生的垂直变形值(回弹弯沉),利用黄河载重汽车加载,人工读取百分表的读数,以此来测量路基或路面表面的回弹弯沉值。

1.2落锤式弯沉仪

80 年代后期,落锤式弯沉仪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落锤式弯沉仪它具有无破损、测速快、精度高等优点 ,并很好地模拟了行车荷载作用 ,检测结果为弯沉盆数据 ,因此在国际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其应用范围主要是在路面养护管理方面。

落锤式弯沉仪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下的液压系统启动落锤装置,使一定质量的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并传递到路面,从而对路面施加脉冲荷载,导致路面表面产生瞬时变形,分布于距测点不同距离的传感器检测结构层表面的变形,记录系统将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即测定在动态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弯沉及弯沉盆。测试数据可用于反算路面结构层模量,从而比较科学地评价路面的承载能力

1.3自动弯沉仪

80 年代末90 年代中期,自动弯沉仪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至今处于主要地位。自动弯沉仪是测定路面弯沉值的高效自动化设备,可对路面进行高密集点的强度测量,适用于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验收及路面养护管理。自动弯沉仪测定车由洛克鲁瓦型,由测试汽车、测量机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自动弯沉仪测定车在检测路段以一定速度行驶,将安装在测试车前后轴之间底盘下面的弯沉测定梁放到车辆底盘的前端并支于地面保持不动,当后轴双轮隙通过测头时,弯沉通过位移传感器等装置被自动记录下来,这时,测定梁被拖动,以二倍的汽车速度拖到下一测点,周而复始地向前连续测定。通过计算机可输出路段弯沉检测统计计算结果。

2.弯沉检测技术影响因素

2.1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弯沉检测技术对公路路况进行检测时,检测季节、测试点的地质状况、现场路面周围的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因素均会对弯沉测值大小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路面温度越高、软土、滩涂或高地下水位等不良地质状况的条件下,都会使弯沉测值增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中路面弯沉温度修正曲线的斜率均为负值体现出来。在进行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分析时,由于各种条件下测出的弯沉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设计或评价时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的方法计算沥青路面弯沉的温度修正系数K3;在高填路堤及采用较好质量的路基路面材料的情况,应依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所推荐的系数表对季节影响系数K1和温度影响系数K2时应根据季节和湿度对强度的影响程度实际情况考虑进行修正。为减少环境因索对路面路况检测数据的影响,我们在进行弯沉检测技术对公路路况进行检测时对路面弯沉数据采集的时间应尽量选择在春暖时节,现场测试时的温度及湿度变化不大的时候,尤其须全面记录温度数据。此外,对不利地质情况路段应做好相关关系试验。

2.2测试人员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弯沉测试时,有些情况下测试人员的行为和技术水平在进行弯沉检测技术对公路路况进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后轴轴载和轮胎气压的测量误差,贝克曼梁测头放置相对于轮隙中心的位置误差,以及测试人员读取百分表的误差均会影响测试弯沉值的大小。在测试人员从事弯沉检测技术岗位工作上岗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测试过程中认真按照规范要求工作。

2.3检测设备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弯沉检测技术对公路路况进行检测时,检测设备各项技术性能的优劣对测试数据有直接影响。检测设备各部分技术条件必须满足试验操作规程的各项技术要求,机械各部件机械性能达标运转良好,电路控制系统工作运行正常;在进行弯沉检测技术对公路路况进行检测前每台设备应该经过严格的例行标定;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熟悉检测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认真按照仪器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以上这些环节都是保证测得准确弯沉数据的条件。

3.路况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3.1检测及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以往我国公路破损多以人工检测为主,检测标准难以统一,检测数据准确性不良;没有统一的数据处理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指导手册,数据检测可靠性差而且检测数据分析都是停留在静态分析层面上,没有动态分析,不能正确掌握公路破损规律,无法及时诊断病害原因,数据挖掘技术欠缺;而预防性养护技术尚未整合到养护决策中,则应用时机和措施选择盲目。在当前公路养护资金紧张、预算不足的情况下,要保持和提高公路网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我国交通运输 ‘十二五’规划要求,基本建立国省道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主要路况检测指标基本实现自动化, 路况评价及养护决策实现信息化和制度化。 ”

我国路况检测及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技术实施只要依靠于三个方面的机构。一是建设单位,即交通行业相关管理机构、运营企业,建设单位根据我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确定公路路况检测范围、检测频率和检测指标 ; 二是检验检测机构,应向交通行业相关管理机构、运营企业及咨询单位提供质量保证措施及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进行数据检测,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数据; 三是监督机构,对检测单位的质量保证制度、现场检测质量进行独立审核,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路况快速检测及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技术的工作流程包括路况检测、数据处理、路况评定、养护决策、成果集成。

在外业检测质量控制方面,要统一检测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指导手册,定时对设备进行调试校准; 通过 MSP 软件数据对路面损坏、道路平整度、路面车撤、抗滑性能、结构强度等检测指标进行完整性核查; 采集系统应实时显示检测数据,杜绝异常数据; 数据处理中心每天远程抽检采集图片、核查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在评定分析方面,包括建立静态数据库、路况核对、路况评定、养护决策分析。

在进行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分析时,由于各种条件下测出的弯沉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设计或评价时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的方法计算沥青路面弯沉的温度修正系数K3;在高填路堤及采用较好质量的路基路面材料的情况,应依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所推荐的系数表对季节影响系数K1和温度影响系数K2时应根据季节和湿度对强度的影响程度实际情况考虑进行修正。因此各种设备测出的原始弯沉值应进行相应的系数修正,然后针对检测路段计算相应的代表弯沉值进行弯沉评价。同时根据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不同类型设备间的对比试验研究,尤其应将动态弯沉参数转变成为今后弯沉参数使用的标准指标。

3.2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建设

公路养护管理一直缺乏科学的养护规划和计划,要保持或提高公路网技术状况及服务水平,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通过构建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科学的养护,才能更好的发挥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效益。《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明确要求:要推进公路科学养护,基本建立国省道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

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是指以现代路况快速检测技术为基础,融合图像智能识别、公路养护需求分析、路面长期使用性能预测、养护资金优化分配、投资效益综合分析等核心技术,以规范完善的决策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为支撑,以提高公路养护投资效益为最终目标的技术、产品、标准和制度等所构成的一整套体系。

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是制定标准规范的制度,通过先进的路况自动化快速检测技术、装备和科学的养护决策系统,可在准确检测和评定路网技术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决策分析,进入信息软件,提出年度养护计划建议及中长期养护规划,辅助公路管理者进行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为发挥公路养护投资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路况检测技术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及其关键技术,了解了公路路况检测技术是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的主要支撑技术,需要根据公路养护需求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参考文献:

[1]韩伟. 现代公路检测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8

[2]龙兴灿,李金梅. 公路检测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J]. 考试周刊,2008,35

第10篇

试论乡镇党委怎样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写党委怎样改进工作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这方面的文章,可是由于水平有限,一直没有提笔。现在,党政论坛开通了,这为我提供了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所以,特撰写这篇文章,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了!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各级党委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这一句话把党委的工作职责阐明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很多乡镇党委的同志在工作中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党委的事情没有抓好,又给政府工作添了乱,工作不仅没有进步,而且是一团糟。当然,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想,必须要把党委的“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带队伍”的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

一、认真调研谋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首先要深入村寨和农户,认真调研,掌握乡情。调研不能跑马观花,要做实。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真正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善谋大局。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思考问题,谋划思路时不能囿于一地,要善观形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政治、科技的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的大背景,更好地调整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要有进展,没有思路是不行的。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乡情,把握好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的思路,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盲从,经济社会才会有大的发展。

二、科学决策把方向

方向就是标杆,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乡镇的发展。乡镇党委作为乡镇的领导核心,就要充分发挥标杆作用,把好发展的方向。要把好方向,主要就是要作好决策,努力推进科学决策。其一,要转变决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就要转变决策的观念,要坚持科学的态度,注重用科学决策的知识充实头脑,用科学决策的方法指导实践,自觉摒弃凭经验、拍脑袋的做法;要坚持群众观点,发扬民主作风,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发挥集体领导作用,自觉摒弃独断专行的做法;要坚持按法定程序进行决策,自觉摒弃以权代法,随意决策的做法法。其二,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党务公开,努力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其三,要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要建立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公示、听证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其四,要在充分讲求民主的基础上大胆决策、果断决策,不要因为有不同声音就放弃原则,不敢决策。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最广泛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求真务实抓大事

乡镇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而不是事事都去管,最后什么都管不好,而且还可能造成班子的不团结。抓大事要怎么抓呢?我想,首先要抓好党务工作。党要管党,不能抓好党务工作的党委不是合格的党委。因此,党委要把党务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其次要抓做工作的重点。当前,乡镇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几项,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两基、禁毒等工作,这些工作要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抓好。第三,要抓好创新工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大的发展。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好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农民群找一条真正的致富路,切实的改善民生,为群众谋好利益。

四、公道正派带队伍

思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对广大干部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激励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完善各种机制,建立健全干事的平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让积极进取者希望满怀,投机钻营者无隙可乘,跑官要官者四处碰壁,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培养和选拔上来。同时,党委的同志们,要作好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正人先正己。党委一定要在廉洁自律、勤政为,抓落实方面作好表率。要带头树形象,攻难关,克难点。要讲团结,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博大的容人胸怀争取班子的团结;要敢于放权,充分发挥班子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善于协调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力,推进工作。

第11篇

决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决策问题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社会的所有人,大到世界和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制的各种活动,小到家庭和个人的行动、打算和欲望。从日常生活、工作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变革,都离不开决策。尽管不同领域的决策在具体内容上有着质的差别,但就决策的共同本质来说,都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思维到做出决定的过程。科学的决策作为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一般地说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经过思维活动,达到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直到做出决定的全过程。我们所说的科学决策,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决策,是强调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手段,客观地把握决策对象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条件,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进行具体分析,对未来提出预测判断和抉择。

领导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拿主意,即进行决策。领导者就是搞决策和管理的。领导是一门科学,即决策的科学、管理的科学。领导也是一门艺术,即是领导者辩证地掌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使用概念的艺术。决策,不仅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一步也不能背离科学规律,同时也要有充分的想象力、预见性、创造性和突破性。科学的决策是科学与艺术有机的统一。

回顾人类的文明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决策的方式和能力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简单的拍扳定案到必须遵循的法律决策程序;从封建家长式的个人决断到形成决策集团;从幕僚、食客到建立智囊团、思想库、研究所;从掐指心算到使用高速复杂的电子计算机。这个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人类实践能力的增强。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各种复杂而艰巨的新课题,各种因素纵横交织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网络的矩阵,大大增加了社会结构和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出现了所谓大农业、大工业、大科学、大工程系统性的决策问题,决策问题的多层次反馈、联系、影响。在这样一个高速、巨大、迅变、多样的大变化、大飞跃的社会发展面前,是容不得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观臆断的。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抓住时机、抓住本质、才能做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抉择。

这个新形势对决策者素质,即对领导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要的问题是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最基本的决策思想,也是一个决策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品质。同时要求决策者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充沛、敏捷的精力和足够的实践经验。

决策者必须研究决策、掌握决策的科学,这就涉及决策过程的研究、决策机构的研究、决策方法的研究,决策对象的研究、决策者素质要求的研究和对信息、预测、系统控制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决策科学已经成为当代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科学,正在形成一门科学的体系。决策科学具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方法,既有定性的分析;又有定量的分析;既有战略的分析,又有战术的分析。决策科学要研究的课题很多,例如,研究人的逻辑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过程,寻求实现思想方法和决策系统体制科学化的途径,以及研究决策的产生、审定、实施、反馈、追踪、控制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现代化科学和现代化科学工具。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科学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未来学、预测学,以及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新的工具和方法,以适应多目标、多层次、多样化,快、大、广、深的决策要求。因此,我们的决策者可以而且应该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弥补知识的不足,把经验升华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

振兴中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向我们提出了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需要一大批战略家,一大批掌握科学决策知识的各行各业的决策者。培养和造就这批人才是刻不容缓的、历史性的任务。党和政府各部门、各经济单位、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要为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做出贡献。

(1985年第3期)

第12篇

关键词:领导者 决策成本 素质 管理效益

所谓决策成本,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领导为达到目标,对活动方式、内容以及方式所实施的行动方案,同时选出最佳方案的总付出。也就是说,决策目标与决策付出之比就被称为决策成本。通常而言,较成功的领导都相对较重视决策,他们的目标就是以最低成本来换取最大经济效益。

一、决策成本构成与决策成本影响因素

就本质而言决策者为决策的主题,一般决策者能力、认识以及把握时机的程度和决策成本有直接关系。首先,思维与成本。一般情况下,决策者自身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对决策行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决策思维过程通常要消耗决策者大量时间和精力,若其思维出现一定片偏差,则最终会造成领导决策出现失误;其次,成本和能力。在形成能力的过程中也会有成本付出。领导决策时,其成本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化,也就是说,将其像决策过程中转化。若领导具有比较强的决策能力,那么其决策成本就会降低,反之就会增加决策成本;再次,机会与成本。其它条件相同,机会就决定者决策成本,若能够将机会抓住,那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没有抓住,那么就会导致一事无成。

决策费用是决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费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是论证过程所费。具体内容有决策方案论证所费、目标论证所费,这两部分是决策成本的关键。第二是决策实施费用。领导决策实施费用被称为决策成本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的支出,所以决策实施费用和整个决策成本有直接性关系。

二、决策成本公式

在分析了决策成本构成与影响因素后,能够得出决策成本公式,即:决策全过程所费/决策目标=决策成本。此公式的意思是,决策目标与决策全过程所费对决策成本具有决定性作用,决策目标相同,如果决策所费比较高,则决策成本就会升高。用公式表示:决策全过程所费=时间×(论证过程+决策实施过程+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时间。而决策成本可以用两个公式表示,即:公式一:决策成本=[(论证过程+决策实施过程+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时间+决策负效果]/决策目标。公式二:决策成本=[(论证过程+决策实施过程+问题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时间-超目标效果]/决策目标

三、领导在降低决策成本时必须把握的主要问题

就本质而言,领导主管因素和决策成本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领导者一定要将其能力与素质打牢,其素质和能力对决策成本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领导一定要主动、积极与科学决策需要相适应,对自身能力与素质予以全面提高。首先,必须提高其思政素质。也就是说,在领导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宣传政治,以形成一种正确价值观,针对科学发展观具体需求,领导在决策关键问题时,必须确保立场坚定,同时做到一切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以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其次,必须提高领导业务素质。不断适应于科学决策需求,需要领导一方面要成为其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还要成为博学通才。一方面必须具备科学知识,而且还必须通晓经济学与现代管理学等新兴学科,对相关社会知识有所了解;再次是提高其信息利用能力。获取信息是决策成本的基础性活动,领导一定要不断提高其对信息的驾驭能力,确保信息的实用性。

因为决策过程与成本关系紧密,因此,领导必须严格遵守决策过程和原则,一般决策主要遵循的程序包括目标确定、问题发现、实施决策、方案拟定和决策跟踪等,其不仅具有相互独立性,同时又前后紧密相连。在对决策程序予以认真履行过程中,领导一定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所谓针对性原则,其实就是科学界定与诊断决策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首先是正确认识问题。因为问题具有客观存在性,若领导不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或者说视大问题为小问题,那么正确决策的实施就非常不利,浪费决策成本。第二,必须准确发现问题。也就是说,领导一定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明确问题本身所存在的范围和属性,同时意识到问题发展趋势和其存在状态。从根本上说,准确发现问题被称为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其次是对问题予以精确界定。具体工作中,很多问题都是通过间接、直接的方式具体表现出来。由此可见,领导必须要对问题具体情况实施综合、概括、分析、抽象和归纳等,以达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目的。

(二)明确性原则指的是避免决策目标含糊不清

进一步确定和明确决策目标,被称为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对目标予以确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首先,决策目标要保证切实可行,不然在投入大量物理、人力以及财力后,却没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最终浪费决策成本。其次,明确目标一定要具有目的性,而且一定要针对问题要害。如果解决的问题不存在,那么目标就不存在,最终就会失去决策方向。如果目标决策存在错误的方向,那么就会导致南辕北辙现象的出现。最后,要保证目标准确、清晰、具体,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否则下属就会无所适从。

(三)所谓实效性原则,指的是反对形式主义,求真务实

必须确保决策实实在在,容不得有半点虚假。即领导者必须要规避决策出现形式主义,一定要具备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相关决策效果与决策动机做到有效统一,将着重点置于求实效方面。

总而言之,有效降低决策成本,确保各决策机制之间均衡有效进行,对领导管理效益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耀国.老板的素质有多高,员工的素质就有多高[J].经营者.2006(17):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