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写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写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10:3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中秋节赏月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第1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2021年中秋节的作文700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描写2021年中秋节的作文700字1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家人们全都来了。这个中秋可真是美丽呀!

吃完晚饭后,我们便来到屋顶花园上赏月。大家围坐在桌子边,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等待月亮的出现。过了很久,月亮没有出来,我在心里自我安慰道:“一般的情况下,月亮出来的越晚,就表示月亮会更美。一定是月亮姐姐在云雾中打扮自己,好向人们展现出自己的婀娜多姿。”

又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天空中还是什么都没有,时而有一架飞机飞过,机上的夜灯一闪一闪的,像是一颗流星慢慢划过,给神奇的夜空添上了一颗闪烁的宝石。天上的云密密层层,既像一张巨大的床单,又像一块暗蓝色的布。地面上,房屋、街道、霓虹灯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有点耐不住性子了:“月亮怎么还不出来呀,我都等了好久了,难道今晚看不见月亮啦?”算了吧,我还是再等等一会儿就会有月亮了。又等了好久,我有些失望了,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快看,有亮光!”不知过了过久,我被妹妹的惊呼声给吵醒了。大家顺着妹妹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那一方天空,有一团黄色的剪影,这种黄色,黄得美丽,黄得可爱,把天空都照成紫微微的了,天空一下子亮了许多,给人一种恬静美的享受。过了一会,月亮又害羞地躲进了云层中,露出朦朦胧胧的影,这影,像天空中的夜灯,从未有过这样的美。

月亮依然在不停地爬呀爬,天空中的月亮渐渐有了些变化,光越来越亮,由淡变浓,像一层黄色的雾。过了许久,月亮终于露出了妩媚的笑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月亮圆圆的,不算很大,也不算很亮,把天空照得有几丝神秘,像一颗精巧的夜明珠。我看得入了迷,周围的景物都变得暗淡无色,整个城市沐浴在朦胧的`夜光中,月光给大地铺上了银毯。不一会儿,来了一片云,把月亮又遮住了,天空一下子恢复了原样。

中秋节除了赏月,品尝月饼,听故事也是必不可少的了。吃了一会月饼,妈妈和小姨说要给我们讲一讲关于月亮的故事,叫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听故事,那样才有一番风味。她们讲得娓娓动听,我不禁入了迷。在听故事时,我不禁想:“月亮那么美丽,又带一点思念之情,是那么纯洁无暇!难怪会有那么多关于月亮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真想能到月宫里去见见美丽的嫦娥,抱抱可爱的玉兔。”

中秋的夜,中秋的月,美丽的中秋,快乐的夜晚!

描写2021年中秋节的作文700字2记忆中,无论农活多么忙碌,八月十五这天,母亲仍然会放下手中的农具,换上干净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赶集,买回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回忆那儿时的中秋节。同时,住校念书的我们也尽可能赶回家,既为了全家团圆赏月,也为了满足肠胃对美好食物的渴望与需求。

赶集归来,母亲空空的篮子里便多了一些让我们垂涎的东西。割上斤把肉那是少不了的,手头宽泛的话还会捎回条鱼。因为是中秋节,自然少不了月饼、苹果和柿子,但苹果、柿子多是三五个,一般也就是刚好够我们姐弟三人的,月饼更是只买五块,一个人一块,用母亲的话说,这些都不能当饭吃的。但为了圆孩子们中秋美梦,母亲更多的便是制作手工月饼来给我们解馋。

赶集回来,母亲便把“糟头”(做饼时留下的一块生面,主要用于发面)用温水泡在瓷盆里,午饭后便开始和面。在醒面的间隙,母亲把家中的芝麻拿出来选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炒,冷却了以后便用家里的石臼把它捣碎然后拌上糖,这样月饼馅便做好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村里只有我们家才有那个石臼,听父亲说那是祖上流传下来的。因此,每年中秋节的下午,故乡的老屋便始终弥散着芝麻的香味。这时面已发好母亲便开始揉面,并把它们做成盘子那么大小的饼,里面包上准备好的芝麻糖,用簸箕盛着端到锅灶上,一块块地放到锅里面烤。当然,一锅最多只能放四块,而且火候也要适中,大了就被烤糊了,小了有可能不熟,所以烤饼是一个细致活,当然,这对于母亲而言自然不是什么难题。

晚上,皎洁的月亮早早地就挂在了空中,好像她也知道今天要受人们祭拜似的。母亲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里,放上早已用盘子装好的苹果、柿子、月饼和母亲做的月饼,然后还要认真祈祷一番,无非是祈求平安、丰收之类的话语,具体说得是什么听不明白也听不清楚更不想听,因为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给勾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起床为我准备回校的东西,自然少不了要在我的书包里装些月饼,有时,姐姐还把她没吃的苹果悄悄地塞到我的手里。这些生活的细节与往事让我记忆犹新,令我珍藏永远。

描写2021年中秋节的作文700字3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又快到了今年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亲人团聚的节日,各地也有着祭月、拜月、赏月、走月亮、请月姑、吃月饼等各种节俗。

对于军中男儿来说,更是渴望着月圆之时能与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然而,我从军多年,还没能回乡与亲人过一次中秋节。

在我的安徽农村老家,人们对过中秋节特别看重。节前,凡是在外地谋生或近处打工的乡民,大都赶回家与亲人欢聚。即使是再穷的人家,中秋夜都要摆上一桌丰盛的酒席以贺吉祥,热闹劲儿就甭提了。

小时候,我家很穷,每过中秋节,爹都扛着一袋粮食到集镇上兑些月饼、烧酒和猪肉。菜是自家园子里种的,不用买。往往是天还没黑,爹便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儿,娘在厨房里忙碌,我们兄妹几个人围在小桌旁,馋巴巴地等着灶房里的娘。当月亮爬上树梢的时候,娘也就做好了饭菜。她先把那圆圆的大月饼用刀切成若干个方块,用盘子端上来,一家人沐浴着月光,说笑着开始了中秋晚餐。

我记得,每每此时,平日不苟言笑的爹也露出了少有的笑脸,他惬意得眼睛眯成一条逢,“滋滋”地喝着酒,话也比平时多了。娘则是舒心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并不停地往我们碗里挟菜,小院里洋溢着融融的亲情。这时,娘总会自言自语:“要是每年的中秋节都能像这样团聚该多好,我们不图啥荣华富贵,只要一家老小平安就好!”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8岁那年,我入伍到了北方军营。身在他乡,每到过中秋节的时候,大都是给家里写封问候的信,寄点钱让弟弟给父母代买些月饼以示孝心。然而,每年的中秋节晚宴,父母总会空出位子,还摆上碗筷,倒满水酒。我理解爹娘的心,他们在以独特的方式思念着远方的子孙!

如今,身在北方军营,每到中秋之夜,我都倍感思乡,时常一个人漫步在军营赏月。北方纬度高,月亮也格外透明皎洁,而故乡的月亮轮廓却不是那样清晰,月亮柔柔地挂在天上,时常有云彩罩住它,因此,给人一种“月朦胧,鸟朦胧”的内涵之美。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中秋的月夜都是那么迷人。

噢,故乡,在这迷人的中秋之夜,我这远方的游子在深深地思念着你啊!

噢,爹娘,在这迷人的中秋之夜,您的儿子托月寄情,请接受这份千里之外的祝福吧。

描写2021年中秋节的作文700字4今天,20--年9月14日,是20--年的中秋节。

今天姑妈、姑伯、昊子表哥都要来我们家吃饭。俗话说,中秋节时的月亮是圆的,表示一家人团圆,还真不耐。平时,要么昊子哥哥到外地上大学不能回来;要么就是姑伯要谈生意,没有时间来;再就是爸爸要去襄樊工作也不能来。现在,一家人终于能团聚在一起了。

今天菜的类容真丰富:有鸡汤、红烧肉、还有油焖大虾,好吃极了。我先吃了一块红烧肉,好吃极了!又吃了一口油焖大虾,更是好吃,简直就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一家人吃完了饭,都坐在沙发上看“中秋晚会”,主题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演的节目很精彩,里面还表演了许多幽默的小品,逗得我们哈哈直笑。

突然,我想了一个问题,边问妈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呀?”

妈妈笑着说:“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哦,原来是这样。”我说。

后来,我们又吃了宵夜——月饼。月饼有很多不同的馅,有:蛋黄馅、莲蓉馅、豆沙馅……。因为豆沙和莲蓉馅太腻了,于是,奶奶泡了一壶铁观音。以前中秋晚会上就有这样一句话:”吃月饼,喝热茶,越吃越热。

我吃着月饼,望着天空,只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不禁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那首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吃完月饼后,姑妈、姑伯……向我们告别走了。

这真是一次愉快的中秋节。

描写2021年中秋节的作文700字5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午饭过后,我便被爸妈拉着去糕点店买月饼,说晚上去奶奶家过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糕点店里王菲那婉转的歌声飘入我的耳中,我的心不由地生发出淡淡的忧愁。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转眼已七年与胞弟苏辙未得团聚的大词人苏轼。面对一轮明月,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让许多中秋之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回家的游子有了表达相思的方式,传唱大江南北。

我正沉浸在那美好的遐想中时,爸妈已买好月饼催促我上车出发。路上车辆比以往增加了很多,是的,不管你身在何方,心灵深处总有一个让你牵挂的地方。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的双手紧紧握住我的小手,我瞬间感觉到奶奶的手虽然粗糙,却很温暖。爷爷呢,正翻箱倒柜地忙着给我找好吃的。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幸福!

夜幕降临,院子里逐渐热闹起来。我奶奶有五个孩子,逢年过节,我们都是在奶奶家过的。早来的`早下手,晚来的自觉加入其中,不一会,一大桌菜就准备好了:软糯可口的蒸米糕、油光锃亮的酱猪蹄、鲜嫩碧绿的小油菜、雪白的南豆腐,还有刚炸好的肉丸子,发出“吱吱”的响声好像在说:“快来吃我呀!”尽管我早已口水直流,但我还是将夹起的第一个丸子放在了奶奶的碗中,比我小十二天的妹妹见状,忙把将要放到嘴中的丸子放在了爷爷的碗中,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饭桌上,爸爸和大伯叔叔们几番推杯换盏后,个个满脸通红,不时喊出几句豪言壮语,喝得那叫一个嗨!

月亮越升越高,银辉洒满了奶奶的农家小院。屋檐下各色的正含苞欲放,散发出缕缕清香,给我们的中秋之夜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中秋之宴还在继续,大家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今天晚上,爷爷特别高兴,也破例小酌了几杯,和孙子孙女们玩起了猜拳游戏,一幅其乐融融的场面!

第2篇

石修银 福建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知名作文教学指导老师,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作文教学文章近400篇。现任职于福建教育学院语文研修室,从事作文与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风险一:离题风险

文章一离题,70分的作文一般也就30分以下了,你中考的理想也就无法实现了。立意稳当,文章才没有离题的风险,也才能获得入手分以上的分数。

规避方法一 加具体中心词

示例1 以“善待生活”为题作文

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有点大,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具体的“爷爷”“某同学”等中心语,文章变成“善待生活的爷爷”“善待生活的某同学”,文章立意就清晰了,文章也就好写了。

规避方法二 前加限制或修饰语

示例2 题目:以“脚步”为话题

“脚步”很模糊,我们在前面加上限制或修饰语,文章选择的角度就明晰具体了,也就没有离题的风险。如加上限制语“父亲登山的脚步”“母亲的脚步”“球台下的脚步”等;也可加修饰语,如“坚定的脚步”“犹豫的脚步”“疲惫的脚步”等。

规避方法三 加上解释语

示例3 题目:以“温暖的时刻”为题作文

写“温暖的时刻”,千头万绪,无从落笔。我们可以采用加上解释语,如:温暖时刻是自己误解他人而遭遇他人冷眼嘲讽,老师帮我解围,批评与呵护的时刻;温暖时刻是我看到冷战多日的父母午餐坐在一起,母亲为父亲夹菜,父亲为母亲盛饭的那一刻。如此审思立意,角度小巧,文章也就好写。

风险二:另起炉灶的风险

文章朦胧含蓄,在“玩深沉”,没点明与材料的关系,没点明与题目的关系,阅卷老师匆忙阅卷,感到文章与话题(或标题),或与材料关系不大,有另起炉灶的风险,往往得分42分以下。

规避方法一 开首点题

示例4 题目: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开头:鸟儿羽毛丰满,便欲展翅高飞,不再依靠大鸟;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始终是你,我亲爱的母亲。

开头画线句,回扣了标题,点明了“你”的所指,读者清晰了文章思路。而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情感,又不失语言的优美,迅即入题予人清朗之美,又予人厚重脱俗的美感。

规避方法二 题记点题

示例5 话题“忘记与铭记”

一考生写《二胡·江南》,看似与话题关系不大,但他加了如下题记点题就思路清晰了:

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

规避方法三 篇末点题

示例6 题目:以“母亲”为话题

一考生以《我的母校》为题写了篇作文,文章写母校给“我”良好的学习条件,母校的班主任和老师一直关心“我”、鞭策“我”,同学鼓励“我”,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文章不写母亲而写母校,显然不符合考场作文的命题要求,是明显的离题。好在该考生聪明,他在文章的最后以如下一句作结:

母校就是这样关心呵护着我,我在母校里不断成长、成熟,我的母校也就是我的母亲。

如此,就交代了自己的审题思路,让人知道“扣紧命题要求”,文章则变成巧用拟人手法,“展现”写作的睿智。

风险三:“小气浅俗”的风险

文章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此话没错,但有的反映生活的文章,往往会被老师视为小气,认为“浅俗”或“没有艺术味”,往往难以得高分。

规避方法一 结尾升华情感或深化主题

示例7 2008年宜昌一考生写《那一年,应该是上苍赐予我的冬季》。写爸爸下岗开了一家工厂,后来“好不容易工厂有了些起色,哪料到工厂失了火,家中的积蓄、爸爸的心血付之一炬”。

【结尾】妈妈说得对,人的一生那么长,总不能全部是春天吧!感谢上苍赐予我的冬天,纵使有刺骨的寒冷,也会学到坚强,闻到扑鼻的梅香。就算是冬天,我也要给它新的含义——让我学会了坚强,明白了只要希望还在,便可重来。

我的季节纵使是寒冬,我也会让它美丽!

如此,文章写父亲的挫折,但作者不低沉埋怨,而是感谢人生的寒冷,感悟人生的启迪,文章如此彰显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何来小气的嫌疑?

规避方法二 题记注入文化因子

示例8 以“告别不是悲伤”为题作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开头】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文化时就:告别不是悲伤。

文章以龚自珍的诗句作题记,一是以形象生动的诗句,表达出“告别不是悲伤”的表现;二是展现诗句,表现出厚实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未见全文而先有脱俗好感。

规避方法三 开头、中间、结尾以景点染

开头、中间与结尾以景点染,凸显画面感,读者品味景色意境,品味出作者融入的情感或寄寓的思想,文章也就有了脱俗绵长的韵味。

示例9 一学生写《过节》,写自己与外祖父在井口旁赏中秋月,祖孙俩仰望着星空,外祖父给“我”讲起月亮的故事、中秋的传说。这切口小巧但文学味不浓,后作者改标题为《井口》:

【开头】井口也拥有一个期待,期待每逢中秋月光的笼罩与妆饰。

【中间】我和外祖父赏月……

【结尾】每逢中秋节,我仍旧会回到外祖父的家,径直走到后门的井边,俯下身去看看外祖父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这时的月亮虽然不那么圆,可它却像极了外祖父慈祥的脸庞。

第3篇

一、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他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也有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情境教学也可以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由生活引发感悟。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停。”写生活中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写作的信息。如我们班的图书角是由班长带领学生共同创办的,这件事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于是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件事的情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我的班长》《我们班的图书角》《奉献的美》等习作便应运而生。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写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开展的漂流书活动,古诗诵读,手抄报展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的倡议活动,等等。在这些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多了,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就拿办手抄报来说,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学生都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分析、筛选,然后还要编辑、设计、抄写。一张手抄报,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涉猎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台。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注重在随机性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长会前学生会写些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老师外出不在校时,会让学生写一写老师不在时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既锻炼了文笔,又起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我总会让学生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将过程写下来;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体会;中秋节写一些全家团圆赏月的喜庆气氛,等等。

二、旁敲侧击,引领写作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模仿,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方法,是为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模仿,就会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中,采用旁敲侧击法,教师可巧妙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李颖,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

读完此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写作方法。最后才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验夹玻璃球,再把刚才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写起来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鼓励为主,拓宽评价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我们应该把这种多元的空间留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性评改,鼓励为主。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引导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商量型评语、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自改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组织互改,提升自我。在班级内,学生互改可以分小组进行。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而且因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

第4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当前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教学效果无效。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是让学生喜爱作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的具体做法是:

1.广泛阅读――沐浴书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所需的谋篇布局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阅读。阅读课要有十足的语文味,要讲"字、词、句、篇"要练听、说、读、写,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什么,更要知道作者如何表情达意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扩大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内容,除大量的从生活中感受到的材料外,有时需要涉及某些不能直接感受的知识,需要从书本中获得。事实证明,直接经验的知识来自生活,但学生的知识90%是通过读书获得的。可见,阅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广泛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启迪学生的思想,为作文中学生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文章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2.生活是源泉――点滴浸润

家庭是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场所,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离不开家庭的生活实践。让孩子多角度的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特点,如洗衣做饭、布置房间,让孩子当家一天,体验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学生学做家务,掌握家庭生活的技能和技巧,提高独立生活能力。节假日时,和家人一起过节的情景: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吟诗赏月、春节拜年等。在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可以丰富家庭生活,加强孩子同父母的感情;开展亲情活动、走亲访友、接待客人,可以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和口语能力。各种实践活动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学生学会礼貌,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体验了亲情和友情,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进行愉快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不但学会课本知识,还学到课外知识。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增强写作的兴趣。如;新学期布置教室设计一副"精美的剪贴画"。新年之际为亲朋好友制作一份贺卡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学生有写作内容,也乐于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开展游戏活动,进行趣味写作,如:"拔河比赛"、"花样跳绳"等,在游戏中提高学生兴趣,为写作降低了难度,学生不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

为了把作文课上得生动形象一些,我把"各种景物"带进了课堂,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去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展开联想,在良好的环境中完成作文任务;有时我把实物带到课堂中,方便学生融观察、体验为一体,写作言之有物。如:在辅导学生描写"一种小动物"时,就允许学生从家中带来各种有趣的小动物,让他们交谈、讨论,并且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亲自喂一喂这些小动物。在浓厚的兴趣中,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自然不难写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这样训练,状物、抒情都收到了自然真实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在生活中学写作文,符合学生学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做到愿写、会写、乐写、写出真情,写出童趣。

3.开展活动,鼓励写作

3.1 班里的第一本作文集――《小荷初露》。新学期开始后,为了激励学生坚持写作,我们班成立了小作家协会,班里的56名学生均可投稿。我宣布建议和要求后,同学们议论纷纷。一周后,有十来名学生(虽少,但比预期的要好)上交了稿子,通过组委会的评选,从上交的作品中勉强选出了三篇作文,四周后把选出的作文装订在一起,有了我班的第一本作文集,学生还设计了封面。放到了展示台,同学们传阅阅读。孩子们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时脸上洋溢着自豪、欢愉。令人欣慰的是投稿的同学越来越多了。我还把一些优秀的作品寄给编辑部,寄回的是一本本荣誉证书,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更浓厚了。

3.2 班级作文博客――静待花开。在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通过互联网,以班级的名义建立的博客,供全体班级成员共享的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和家长沟通好后,在几位有经验的家长的帮助下,也建立了我们班的博客,"静待花开"是我和孩子们一起为博客起的名字。

第5篇

关键词:知行合一;作业设计;自主实践;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知行合一”这一理论最早是明代教育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但是他强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显然不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所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更正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认为“知识由行动中得来”,人的完整认知(学习)是一个“行―知―行”的系统过程。

遵循陶先生“行是知之始”“重知先重行”的教诲,我们不仅要注重学习、借鉴专家、名教师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的精髓,从而真正实现思想认识上的飞跃。

课堂上教师再多的讲授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语文课外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外作业的设计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一、变机械读写为自主实践

语文无处不在,而课本其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说教材只是范例,因而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让学生有广阔的全局观念,在作业设计中则完全可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生活、到课外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现在的课外作业“动手”太多,“实践”太少,其实课上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比如,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作文能力应从小加以培养。虽说课本上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利用自主晨会让学生讲述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布置学生把课文中的故事、校园中的活动或者新鲜事讲给父母听,这些作业都给了学生一次次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另外,我还结合季节和节日,布置学生情境写话。如中秋节,让学生跟父母一起去赏月,并把这件事记叙下来;金秋十月,让学生放风筝,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再把活动的过程写下来。这一类情境型作文最受学生欢迎,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得知识,锻炼能力。

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人才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外练习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常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今,孩子们喜欢看电视、上网,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长们却为此感到头痛,常常向教师抱怨这个问题。我认为禁止不是办法,何不利用这个资源,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行动起来自主学到知识呢?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积极加以引导,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一些电视节目的特点,建议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可以看看《新闻联播》《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等节目,寒暑假则适当介绍看些由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如《水浒传》《西游记》或经典动画片等。有了教师的旨意,孩子们能认认真真地执行,从中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然,看了电视,只能说完成了作业的一半任务,另一半,是平时上课的交流反馈。课文《乡下孩子》中有一句话:“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想象:能编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孩子自然能与平时的电视、书本上看到过的故事相联系,课堂上就能侃侃而谈,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另外,在《乡下孩子》一文中还有两段需要孩子们进行仿写的段落,通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课文的写作方法,但是城市中的孩子,要他们理解乡下孩子平时的活动特性并仿写,实在是有些难,这就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布置孩子们行动起来,回家上网查看,同时要求家长配合,正确引导孩子的上网习惯,让他们既能知道网络的好处,又不会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能养成孩子自主实践的好习惯。

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教与学生自己的自主实践,让孩子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适当地布置有选择地看电视、上网,不但能学到知识、经验,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分析、判断、评价等多种能力,真正实践陶先生的“知行合一”。

二、变“填鸭式”为自主探究

当今时代要求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接受”的模式上课,要把学生从被动完成转变成主动参与。因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们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世间万物不停地运动着,绝对孤立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设计作业时,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特征的事物,让他们想象它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可赋予生命,可激发他们的想象任意驰骋。例如,冬季会飘雪,这时就应该抓住这一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雪的情形,再引导学生,看那一片片小雪花,从天上飘下像什么?飘到屋顶上、小树上、草地上……你又看到了什么景象?然后连起来说一说。由于与大自然的接触,学生的思维会特别活跃,各有见解。这样,他们在写话、表达中的表现也会出色许多。

经常与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走进花丛,追赶蝴蝶,聆听雨声,和树谈心……经常进行这种作业练习,为学生的习作开辟了想象的空间,教给了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进行个性化语言表达,使想象的翅膀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自由伸展,学生易于接受,有话可说,乐于说,乐于写。

三、变教师分组为自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