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梦想的画

关于梦想的画

时间:2023-05-30 10:3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梦想的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梦想的画

第1篇

   2022年关于画展的观后感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艺术才情和用心向上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画,那更不用说了,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那些杰作,使我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狭隘,认真汲取知识养分,在文化海洋中徜徉!

   2022年关于画展的观后感

  这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画展,这个画展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梦想。我怀揣着这样情绪,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是一副夏日荷花图,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荷花优雅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花瓣将柠檬黄花蕊轻柔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墨色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蜻蜓停在盛放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得,这幅画作者想告诉我们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像荷花一样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美丽,还明白了做人道理。这次画展,我真是受益匪浅!

   2022年关于画展的观后感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第2篇

又在画室里窝了一天。

最近,画室里的高中生们都出去联考了,考美院,画室里少了往日的人气,有点冷清。不过,值得我高兴的是,往日压抑着我的高中画霸们走了,我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不过还是有人在的——一群的孩子。假期没见他们,开了学都来了。不论上课还是下课,都可以听见外面的脚步声,笑声。最近还开了画展,人自然是又多了。吵吵闹闹的,让人有点心烦。

联考之后,又有要考附中的初中生——于是我就见到了她。

她一脸的无精打采,把背弯下来,把脸深深的埋在画板后面,眼神呆滞的望着白纸,手里捏着铅笔,在白纸上滑来滑去,就是不画东西。我看看她的画,是最简单的也不能出错的几何体结构。我说了一句:这是最基础的。她唉声叹气道:“基础的都这么难!!”

我想我是越来越自来熟了,就这么和她聊起来,她初四,因为成绩不好,在考试的最后几个月里,来到这画室,学画画。素描,速写,色彩,这些需要时间积累才能学好的课程,她却只有一个多月了。她眼睛里满是听天命的望着天花板,然后对我说,怨怨的说,我想,我应该是没戏了。我问她,为什么不喜欢还要来学?为了考试,仅仅为了这个吗?她又叹口气:成绩不好,没办法啊。最后几个月了,死马当活马医吧。

我顿时感到无语。好半天,才开始说话。后来在闲聊中,我们惊喜的知道对方都是同一个学校的。她问我能考多少分,我答了。不想她像是对我又像是对她自己的说了一句,学习这么好,还来学画画!我的两个反应:第一是惊异,第二是不理解。我这忽上忽下摇摆不定的悲催分数,我妈嗤之以鼻气得胃痛。这叫好啊。为什么学画画的目的是为了考学呢?单纯的喜欢不可以吗?我问她。她没说话。我从她的一举一动中,都看到了她对生活的失望。我也有点失望,于是问她,你有梦想吗?她的眼睛忽然闪过一道光,两手摆了摆,原来是她的爸爸来看她。后来,关于她的梦想,她说,学画画,考育英,之后的就不知道了。我还是很失望。这算是梦想吗?她不停的滑着纸,发出卡擦卡擦的声响,可就是不见画出了什么。老师这时正走过来,看看画纸,瞬间呆滞,然后带着无可奈何的音调说:“我帮你画了个直的,你都能描了个歪的。”然后无语的帮她画。

我教她如何画,说到圆球,她又唉声对我说:“无视圆球吧,我对它不抱希望了。”我只好作罢。

下午走的时候,她又对我说,我作业还没写完呢。赶快回去补。

我望着她的背影,又有点难过。可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初二:包佳平

第3篇

农璐焕小时候有一个疯狂的梦想,他想成为一名漫画家,并把自己的漫画出版成册。而今,这个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22岁男孩儿,梦想成真了!他把自己的漫画发在了微博上,已经拥有了26万的粉丝,而本周他的处女作也将出版问世。

Work of dedication

倾心之作

Nong’s micro blog cartoon first drew wide attention in late 2012. Under the pseudonym Jin Sili, he draws stories of real-life people striving to achieve their life goals.

2012年底,农璐焕的微博漫画第一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当时,他用笔名谨斯里画了一系列关于实现梦想的真人真事。

One story is about a middle-aged cleaner who used to have a decent job in Guangdong with a salary of 6,000 yuan a month. But he quit to work in Beijing for only 1,000 yuan per month. This way he could audit at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and realize his dream of becoming a composer.

其中有关于中年清洁工的故事:他本来在广东有一份月薪6000元的体面工作,可是为了成为一名作曲家,他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做着月收入仅有1000元的清洁工作,只为能去中央音乐学院旁听。

Another widely reposted story is about an accounting student who is determined to become a flight attendant. The 21-year-old man has spent a whole year learning etiquette, emergency medical aid and the Civil Aviation Act to achieve his goal.

另一个广为转发的故事则是关于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了成为一名空乘,这位21岁男孩用了一整年时间学习服务礼仪、紧急医疗救援以及民航法。

Though each story consists of only several pictures, it takes Nong a lot of effort to finish them.

尽管每一个故事只有不多的几幅配图,但是每一幅画都需要花费农璐焕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I want my work to be recognizable. I want people to think of me as a cartoonist who makes cheerful works,” Nong says. Therefore he digs deep into each person’s story. For instance, before drawing, he spends a whole day researching the person’s background and another three days on interviews.

他说:“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人认可,也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能为大家带来欢笑的漫画家。”所以,每次动笔之前,他都会深入研究每一个人的故事:他会先花一整天的时间收集背景资料,再用三天采访故事的主人公。

“Micro blog cartoons are not interesting because of the drawings. We attract viewers with the content,” Nong says. “Besides, viewers only spend one or two minutes on each micro blog post. If my work can trigger reflection, then it is meaningful.”

农璐焕还说:“我的微博漫画并不因画而讨巧,而是靠故事内容吸引读者。因为读者在每篇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一两分钟,所以,只要我的作品能引起反响,那它就是有意义的。”

Influential mind

动人之思

On the way to success, Nong had his struggles. He even thought about giving up drawing in 2011. But when he read the micro blog cartoons of Chen Anni, a well-known female cartoonist of Nong’s age, he found new courage. “She is not even a fine art student and she is pursuing her dream of drawing cartoons. Why should I give up?” Nong says.

在成功之路上,农璐焕也有过自己的挣扎。在2011年,他甚至有过放弃画画的念头。但是,当他看到与自己同龄的著名漫画家陈安妮的微博漫画后,农璐焕又找回了勇气。他说:“作为非科班出身的陈安妮都能勇敢追逐自己的漫画梦,那我还有什么理由放弃?”

After that, Nong worked even harder, gradually becoming popular and receiving positive feedback.

自此之后,农璐焕更加努力地画画,渐渐获得了人气,受到了好评。

Many fans have sent Nong private messages, telling him that his work has encouraged them to pursue their life goals and that if they succeed they will share their stories with him.

很多农璐焕的粉丝发私信告诉他,自己被他的作品所鼓舞,也要勇敢追寻自己的人生梦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成功了,也会和他一起分享。

“I’m glad that I persisted and have conveyed a positive attitude through my work. My readers are motivated through it and are themselves becoming a source of motivation for others,” he says.

第4篇

这是画家马益民的作品――石头画,主题都是狼。他爱画画,却不甘于纸面的力道,转而将笔触落向石头,开创了石头画。在纹理中落墨,似乎是要把油画的色彩融进大漠的万种风情。

独辟蹊径画石头

马益民从小在城市长大,家里没有与艺术有关的人。

或许生命中注定要去发现、赞美家乡独特的美,马益民很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疆绚丽的少数民族风情、迷人的自然风光,都让这个生长在新疆的孩子发自内心地愿意去细细感受、耐心品味。

彼时没有相机,他就选择了画笔。

那个年代,功课从来不是学生头顶的大山,课余时间背着画板去写生采风,成了马益民童年、少年的记忆中最美好的风景。

而他的美术基本功,也恰是在这个阶段打得扎实、牢靠。不过,命运似乎并没有让他一路沿着五彩斑斓的艺术之路走下去,中间的动荡与波折,似乎总是告诉马益民,艺术并不属于他。为了能够画画,他去当兵,可是在部队,似乎也和真正的美术没有太多关系;复原之后,马益民又去了单位的工会,可是他的美术梦依旧难以照进现实,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做的最多的是单位的板报,刷美术字;他一度放下了画笔,因为看不到方向;他又不忍就这样向心中的最爱告别,屡屡又重新拾起梦想。

然而挥笔调色之间,总好像缺了一点什么。

直到有一天,马益民看到了石头。石头,是大漠中最常见的东西,它们常年在滚滚黄沙中栖身,被埋没抑或在大风中出来,没有人注意它们,它们就默默地证明自己的存在,历经四季、昼夜、大风阳光,从不示弱。“这是一种精神。”马益民开始尝试用柔软的画笔与这些坚硬的石头对话。他不光赋予它们色彩,还赋予它们灵性。

新疆随处可见的石头,是在风沙磨砺下变得粗粝却外形圆润的石头。它们很快就会吸收涂上去的油彩,就像它们其实渴望被理解。马益民被打动了,正如他沉寂多年的画笔找到了对话的对象。马益民是学油画出身的,他把油画的笔法运用到石头画上,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在暗淡却沉着的石头表面上附着,立体而不突兀、柔和却不失凌厉、准确却不扎眼。马益民一发不可收拾。

石头,成了他的画布。在这里,马益民完成了自己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的对话。

追寻狼图腾

马益民是个温和儒雅的人。

可是看他捧出的石头画,主题几乎只有一个――狼。它们是草原上的狼、荒漠中的狼,雪地里的狼、夜幕下的狼……它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孤身而立、有的带着幼崽,可是不论怎样,它们都是一副桀骜的气势,摆出凌厉的眼神,似乎注视着幽怨的远方。

马益民说,他喜欢狼,崇拜狼。在他看来,狼的独立、坚韧与灵性,似乎同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有所神似,有所共鸣。那是他所走过的艰难的日子。为了追寻心中不可磨灭的美术之梦,他离开了“铁饭碗”,探索石头画的技法。但是这毕竟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品种,前无方向,也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范例,身边也没有同行的相互勉励、竞争。或许孤独是人最难以承受的压力,马益民那段时间很难。

他一度想要放弃,虽然妻子、孩子的支持,让他始终怀揣温暖,但毕竟现实的艰难让这个当时已经奔向不惑之年的汉子有些犹豫和动摇。

每天,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画石头,用笔下的线条和色彩向心中的梦想发问。他也一次又一次琢磨他最爱画的狼的性情和品格,只有充分地把握它们的性情才会有富有神韵的作品问世。去户外采风、认真地琢磨他从各种地方看到的狼的眼睛、研究关于狼的资料……马益民渐渐读懂了这种被许多民族奉为图腾的动物。

即便在最喧嚣嘈杂、人心浮躁的地方,它们也能一如既往地不疾不徐,保持着自己冷静的思维、坚决的立场、坚定的目标。它们经常独行,却从不畏惧孤独;它们具有很强的集体精神,敢于奉献。“就应该把这样的精神呈现出来。”马益民首先在心里为自己树立了一种精神的立柱,再把这些精神落墨于笔端,刻画在石头上。

第5篇

杜溪说,这个以男孩梦想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中,每幅画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而所有作品整体则像一部电影,可以反复沉浸其中去感受。他单纯地将自己形容为一只平时待在井底,偶尔出来透气的青蛙,大部分时候只关注自己的天空;但他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自觉反思,是否沉浸于美好的虚幻世界太久,需要来到现实世界游历一番,以更靠近他所寻觅的真实。在这两个世界中游离,杜溪与他的艺术创作乐此不疲。

BM:这次展览的名字叫“杜溪的剧场”,是来源于怎样的设想?

D:几年前接受一本法国艺术杂志的采访,当时的作品多属于京剧主题,法国人可能觉得京剧和他们的歌剧类似,就为采访后的文章起了《杜溪的剧场》这个名字。确实,我每个阶段、每个主题的作品都有较强的叙事性,每幅画就像一出戏一样,所以这次展览就沿用了这个名字。这次展出的作品是围绕着儿时的幻想来创作的,成人世界很复杂,往往发现人生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儿童时代,那时候面对的困境很少,理想还很圆满,很单纯很有意思。希望我的作品可以让观众感觉重返儿童时光,简单而快乐。

BM:这次为什么选择在四九画廊办个展?这家画廊有哪些特别之处?

D:开始是四九画廊负责人孙迪主动找到我,觉得作品画面处理细腻丰富且充满故事性,并且特点鲜明,多与东方故事有关,符合四九画廊的定位。要做好一件事情,我觉得欲望特别重要,如果欲望不强烈的话很难做好,这是先决条件。他们来跟我谈,我就有信心做这个展览。此外,四九画廊作为北京三里屯地区为数不多的画廊之一,已经运营到第八年,我很喜欢它的布局与风格,及其精神中所包含的艺术理想。

BM:你的作品中有许多人物都穿着军装、飞行员制服等,并且常常以骏马、坦克、飞机、船只等为画面元素,这种创作倾向来源于你怎样的经历和想法?

D:我成长在部队大院,对军人印象深刻,童年所感兴趣的所有东西都是围绕着这种场景和人物。这批作品的主题是男孩的梦想,可能男孩中十之七八都有过当军人的梦想――穿着军装,驾着飞机、坦克、船只去探险。但是长大了之后他们就会了解,战争从来不是美好的事情,反而会给人带来深重的苦难。但现在社会中一些人的思维就像我画面中表情单纯的孩子一样,只看到理想、荣誉、英雄主义的一面,从而支持战争,支持以武力解决问题。一旦上了战场,就没有人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所以虽然我画的是战争,但想传达的是反战的情绪。

BM:这次个展许多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意气风发的男性形象,《盆景》这幅以典型东方女性形象为主的作品显得很特别,其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与故事?

D:这次的画主要都是有关男孩小时候的梦想,很少有女生感兴趣,但如果只考虑男孩的梦想是什么,或许比较偏颇。比如一个战争主题的影片,也可能需要一点感情因素在里面,虽然不是主要的,但会使全片显得更圆满、丰富。所以我设定了一个人物,她不是主要人物,但她是生活在我画的男孩所在时代的一个女孩,她或许是他们喜欢的人,或者是等待他们远征归来的人。至于为什么叫《盆景》,就是觉得她很好看,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BM:你的作品常常给人“浪漫”“冒险”“幻想”的感觉,也看到你说过对画面中的每个道具,如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太湖石洞,都是仔细研究过的。如何理解你作品中写实与幻想之间的关系?

D:所有人的幻想大约都是来源于现实吧。很少说梦见的哪个东西是现实中完全没见过,凭空想象出来的。所以我想把我的画画得像梦境一样,如果要让梦境感动别人,那么其中的很多元素就越真实越好。所以我会非常深入地研究那些零件、机械、家具,让别人觉得这个道具是真实可信的。但是在现实中看到一个场景,一定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地方,美学就是美化不好看的地方,把它变成一种好看的结构,将现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把现实中一些搭配起来好看的元素拿来组成我这个像梦境一样的画面。梦境要真实才会有代入感,让人有梦想成真的感觉。要画得这么细致,每画一幅我都要在画架前待很久很久,所以我必须画我特别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必须对我的创作题材充满特别强烈的欲望,才能保持这样的工作状态。

BM:接下来的创作和个展计划?

D:我的下一个系列作品的主题可能是有关现代的都市生活。我在创作时,总是会思考之前的作品有什么欠缺,之前画戏剧主题的时候欠缺的是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关注,于是就产生了现在这组男孩梦想主题系列作品――关于机械、冒险、战争。而在画这组作品的时候,我总在想我画的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欠缺的可能是与真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下一件作品很有可能是现代的,跟都市生活有关的。男孩梦想这个主题此前只在昆明做过个展,这次在北京四九画廊,接下来还打算在上海、台北、吉隆坡等城市展出。这批作品在展览中,我就开始画下一个阶段的作品。我希望我在一个时期内同一主题的所有作品像一部电影一样,整体是一件作品,所以每次个展我都希望在主线剧情出来之后,也就是说一个主题的作品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

第6篇

关键词:勇气;追寻自由;点燃对梦想的希冀;慢下来看世界

考场借鉴:由点及面,论证丰富

不是什么明星大腕,也不是什么达官贵族,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顾少强就这样不经意地火了。她火的原因,仅仅因为她的辞职信与众不同,只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辞职信被传到网上之后,不仅刷屏了我们的朋友圈,也引发无数人的感叹,称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不得不承认,顾老师很任性,面对“三点一线”的生活,面对重复的工作,她有敢于跳出来的勇气,这也是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的原因。生活中的多数人,人生都是庸庸碌碌地虚度的,有时候即便有梦想,也未必有勇气去追寻。这些人,面对畸高的房价、面对生活的重担,他们早已没有了仰头的憧憬,只有低头的卑微。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并非他们设想的,只是他们的人生,早已被生活所裹挟,他们无法自由地做出选择。

不过,无论生活怎样输给梦想,每一个人在心底,都有一个远方的梦。有人想过人生便是游山玩水,无论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在路上便是最美的风景;有人想过背着一块画板走天下,画遍最美的风景;也有人想过骑行天下,在路上飞奔的感觉就是最好的心情……这样“在远方”的想法,年轻的时候,我们曾坐在一起谈论过。只不过,当每个人逐步进入社会,经过残酷现实的洗礼,再坐在一起谈论时,全是梦想破碎的声音。

如今,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能够走红,就在于其点燃了公众对梦想的希冀。虽然一些人已经被现实折磨得不成样子,但并不妨碍他们回味“年轻时在远方”的梦想。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之下,在现实的重负之下,哪怕自己不能为梦想放弃所有,也会为敢于追寻梦想的人而叫好,这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是的,生活把我们翻来覆去地虐待,但藏在心底的梦想,都会在产生共鸣时被激发出来。

毕竟,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样的话虽然很鸡汤,但也是现实的写照。我们在生活的苟且中忘了自我,但当追寻梦想的范本摆在眼前时,还是会令我们唏嘘不已,为自己失去追寻梦想的勇气而嗟叹,为别人不虚度光阴而心生敬佩。可以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能走红,就在于其击中了我们关于梦想的共鸣。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但每个人都希望活在梦想里。公众关注与表达顾老师,就是借顾老师表达我们自己。

(本文原载2015年4月16日光明网・时评频道,本刊有删节)

第7篇

3月,惠普商用台式机新品T0uchSmart 9100登陆中国,针对中国的酒店、医疗、教育、零售、金融等行业用户量,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款由大型厂商推出的触摸式商用一体电脑。性能方面也堪比主流传统电脑。

TouchSmart 9100的屏幕采用的是最新的多点触摸屏技术,多点触屏技术可以识别多个手指动作,比如通过两根手指分开或收拢就可放大和缩小图片。配合惠普提供的TouchSmart软件套件中的图片、音频和便笺管理程序,用户便能通过指尖的触控滑动选择照片、编辑音频、甚至信手涂鸦。

新产品采用23英寸的16:9高清宽屏显示。机身厚度仅7.2cm,时尚轻巧。它采用英特尔醅睿2双核处理器,最大8GB内存和500GB硬盘,或选配64GB固态硬盘,配合Windows 7系统,无论是播放银行的广告视频,还是检索最新的菜谱图片,都能享受到流畅的使用体验。这款产品集成的nVIDIA GeForce G200显卡,并有可选的nVIDlA GeForceGT230独立显卡,能满足用户传播图片和视频的功能。点评:软件方面,由于各行业需求不同,惠普针对不同的行业推出统一软件开发平台,可以让各个行业基于此开发相关应用。比如在教育行业,惠普和教育领域的软件商合作开发了一套自学软件,应用于幼儿阶段到高中的教育,在餐饮行业,惠普目前正在开发实现顾客消费、菜品库存、营收数据的实对共享的界面应用。这些配套服务比单纯的硬件更有价值。

爱梦想做自己――华硕借N系列品牌新主张

对于已逐渐成长为社会主流力量的80、90后群体而言,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如何找到一条坚持自我的路径,是大多数人仍未放弃追寻的答案。3月23日。华硕电脑在北京召开年度首场会,响亮提出“爱梦想。做自己”的全新品牌主张,并运用引领全球的创新科技。先期推出一支主打音乐梦想的N系列笔记本电脑新品,陪伴广大年轻用户们向梦想加速前进。华硕电脑中国业务总部副总经理郑威在诠释这一品牌主张时表示,希望能够借此鼓励大家重拾并坚持最初的梦想,做回那个期待中的自己。

针对目前在年轻族群中最广泛的音乐梦想,华硕在此次会上,率先推出一支命名为N系列的影音旗舰笔记本电脑,分别以“影”、“音”、“速”三方面的强大动能。为音乐梦想呐喊助推。

在影画方面,华硕N系列除了采用目前顶级的独立显示芯片,配以华硕经典的SpIendid靓彩引擎技术。此次还创新融入独家Video Macjic-True Theater软件,将DVD播放画质瞬间提升至1080p全高清体验。奥特蓝星专业扬声器和SRS音效还原软件的音效方案,加上华硕“金耳朵”专业团队调校,让优质音响方案和优质机型做更完美的整合。

点评:关于梦想的话题,每天都在被无数人谈起。事实上,对于正在逐步向时尚化、年轻化转型的华硕笔记本而言,继续沿着崇本务实的道路潜心耕耘,与更多80后、90后“梦想Action派”一起。用积极践行进一步充实自己,也是从2010车开始的又一个梦想。

第8篇

学校一直希望生涯教育能够有更多元的元素融入到生涯课程当中,让学生在简单、纯粹、自然、唯美的绘本中体验角色、投射自我、感悟生涯、获得成长,通过对故事角色的探讨,思考关于生涯的话题,实现生涯教育的目的。在学校生涯备课组的共同研讨下,学校决定进行生涯绘本的探索与实践。

《生涯绘本》的缘起与意义

1.绘本的缘起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17世纪诞生于欧洲,20世纪30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上世纪七十年,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

2.生涯绘本教学的意义

当前,学生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他们没有目标,缺乏理想信念,很少想更远的事。然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很多,大道理他们可能比教师、家长还会讲,如果生涯教育是用讲的,估计收效甚微。更多地体验和投入,更多对自我的发现和觉察,更多没有教育痕迹的启发和思考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生涯绘本教学恰好可以以绘本为载体寓教育于无痕。

《生涯绘本》的课程设置与学习方式

1.课程设置

为了和我校出版的高中生涯规划教材保持体系和结构的统一,我把生涯绘本课分成了三个单元。同时,选择与课程设计的整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绘本素材。

第一单元是“自我探索”。学生进入高中需要重新认识现阶段的自己,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欣赏自己的不同,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优势,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第二单元是“激发梦想”。梦想是一切努力和成就的动力和基础,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家长尽可能给其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生很少或者觉得没有必要想太远的事,对自己为谁学、为什么学、有什么梦想等问题思考不够,即使有所思考,但有限的想法也没有充分激励自己去勇敢追寻梦想,在此,教师希望通过关于梦想的绘本阅读,激发学生的梦想。

第三单元是“生涯智慧”。前两个单元进行了探索自我、激发梦想,但是要想实现梦想,或者离梦想近一点还需要拥有生涯智慧,用智慧的头脑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机会和挑战,规划好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收获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能收获其他的能力和才干。

2.绘本阅读的学习方式

进入式阅读(对绘本大概内容了解的阅读学习)理解式阅读(以看图讲述的方式进行)分析式学习(以故事教学的形式进行)提升式学习(对文字、符号等感受性学习)应用式学习(美术形式、故事表演形式、体育活动形式、表达对故事的学习程度和结果)感悟式分享(通过绘本阅读反思自己,链接自己的学习生活,表达感悟,在分享中收获与成长)。

3.绘本课例分享

课程主题:《鱼就是鱼》。

设计意图:本课是生涯课程中“自我探索”部分的内容,通过绘本的阅读和赏析,让学生认识自我―欣赏和悦纳自我―发现资源―发展自我。

课程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课程导入。教师以三个问题进入课程:你是谁?每个同学用你自己的理解回答老师的问题。他是谁?从照片的信息看你觉得他是谁?他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和故事?随后是对此绘本及作者的介绍。

第二阶段,阅读绘本。阅读引言: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那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你可以先不用回答,带着思考一起来分享今天的绘本《鱼就是鱼》。分角色阅读绘本,体验绘本角色的语气、语调和情绪,本绘本3个角色:旁白、鱼和青蛙。

第三阶段,讨论分享。分组,并按照4F理念(Fact、Feeling、Finding、Future)进行分享,每组分享结束,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第四阶段,问题讨论。(1)你觉得鱼想做青蛙吗?什么时候开始想的?为什么想?(2)你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生活、状态吗?你曾想过变成别人吗?如果现在可以改变,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或者想变成什么?为什么?(3)鱼就是鱼吗?哪些是鱼不可改变的?哪些是有可能突破的?

第五阶段,课后作业。我是谁!虽然我不优秀(写出自己的3个短板),但是我有哪些特点(写出3个欣赏自己的地方),我就是我!改编或者续编这个故事。

第六阶段,结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特点”,我能力不强但有爱心,我不帅但很踏实,我不聪明但是我勤奋……越了解自己的特点,就越能发挥自己特点的优势,就能建立“真实的自信”,才能走好最适合自己的路。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享受你是鱼的快乐!然而就像人可以像鸟儿“飞翔”一样,鱼也许也可能成为其他,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但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第9篇

浅论绘画中的形而上学性

人类的精神世界从不能缺少形而上的求索。形而上学性与人的巨大关系表现在人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生存活动反思。从而思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并追求潜伏在人们的心底里的梦想,如一些无意识、潜意识、超意识,如某些意向、动机、追求、企盼和梦想等等。这些超出理智之外的并高于物质之上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形而上的意象。在艺术中形而上并不是一种风格一个流派,也同样不只是一个绘画因素,它是一种统摄整体的精神气氛和内在指向的核心,从本质上说艺术具有形而上性。对绘画艺术中的形而上学性的考察,是在这些似乎没有联系的风格当中,彰显着人类的精神生命和对于自身的理解。

在西方,形而上学的研究从柏拉图开始,他认为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技艺而是一种灵感。”继而有康德的先本文由收集整理验美学思想。康德美学改变了以往的客观论观点,并向主观论转变,美并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人的审美态度的产物,没有美的对象,只有审美对象。海德格尔也有关于人与自然合一的形而上美学阐释。他以主客相融的存在哲学颠覆了传统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在黑格尔庞大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中,对美的精神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进行的分析中强调了主体精神的作用,东方的哲学思想更是形而上学的代表,无论是佛家,道家还是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思想都植根于精神世界的探究,都具有很强的形而上学性。并且在美学形式上影响深远, 下面我就试从几个主要艺术流派和风格来对形而上学性在绘画中的体现进行分析:

要提到形而上绘画首先要想到的是西方绘画中长生与1917年左右的“形而上画派”这个画派以形而上的名字命名,脱胎于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画家是基里柯、卡拉以及莫兰迪等。基里柯的绘画神秘而静穆。有孤独和恐惧感,这样的表达同超现实主义画派一样,是表现一个编造的虚拟的内心世界。他们对于自我精神的追求多于对客观事物的遵从。所以在看似写实的风格中,实际上是对精神世界的展现。这一流派中另一著名静物画家莫兰迪也是如此,他注重超感觉方面,物体表现的是人类的灵魂。

西方现代艺术中很多流派都受到了中世纪绘画的影响,这是因为中世纪绘画并不似文艺复兴之后画风那样的逼真写实,它更注重精神世界。中世纪绘画具有一种现代派的面貌。在面对一幅中世纪圣像画的时候,画面中的圣母和耶稣等往往瞪着巨大的眼睛,表情神秘凝重,他注视着世人并表述自己的理念。因为创作者一般都是教士,他们对创作主题是无比虔诚的,不带功利的。这也正是创作为大艺术杰作的前提。对于圣像画的接受者来说,不只是把画当作普通的人物肖像来欣赏,从中可以得到精神震撼。这些内容和主题单一的圣像画会让虔诚的教徒得到心灵的升华。圣像画使人们能从一个静止的物品中体会到神奇的力量,引导他们从中得到旁人所看不到的精神力量。

在西方艺术中将形而上的因素被运用扩大到极致,要算是的极少主义绘画。它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并拓展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艺术运动,如墨西哥的极少主义和日本的“物派”等。极少主义对物象进行了极致的摆脱并将精神灵感表现在画面上。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呈现出带有精神性的单纯画面。只剩下最基本的抽象形态。极少主义的作品一般都没有内容、没有主题。有时甚至是一张白纸。让人瞠目结舌。虽然极端但这样的绘画不正是摆脱了物质的一种极端证明吗?让人联想起中国禅宗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中国绘画从本质上说是形而上学性的,因为中国绘画不重视物象的逼真描绘,他更加的重意,重理念的表达。中国画是高傲的。中国文人选择它与诗、书为伴侣,用来表达自己胸中的“逸气”,和超脱和高雅的精神境界。

文人画是我们首先想到的中国绘画风格。北宋中后期形成了文人画的独特体系,士大夫绘画自然受到儒家的很大影响,但同时也受到禅宗、道家的诸多影响,作为社会中的知识阶层,他们写景状物,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写照。文人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明清更是发展成了写意画。中国水墨山水画也同样重视气韵和抒情。文人对山水的描绘是对其内心境界的表现,

“形而上”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样式,它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并且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艺术也许正是因为承载了人类的梦想和希冀才变得意义非凡。在今日多元化的时代,对形而上学的重新审视,也许会给我们的创作之路带来一些欣喜和启示。

第10篇

首尝制作绘本

女儿第一次跟我聊关于制作绘本的想法,我记忆犹新,也记录下了我们母女的对话。妙妙是女儿的小名,以下就是我们的对话内容:

妙:妈妈我想画一本书。

妈:可以啊,可是你知道怎么样才能做一本书呢?

妙:要用纸啊,在纸上画。

妈:你说的没错,可是书包括哪些部分?先干吗后干吗,你知道吗?

(女儿摇摇头,于是我从家里找出了一本绘本,帮助她认识了书名、封面、封底、页码以及知道书还要有故事情节。)

妈:你想说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呢?

妙:那就叫《公主的旅行》吧!

妈:公主叫什么名字?去哪儿旅行?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呢?

(于是女儿开始讲述了她的故事……)

女儿的故事说得还算连贯,她开始绘画,我帮她用文字记录,碰到语言太罗嗦的地方,我们商量进行简化,于是第一本自制图书出炉了。

第一次制作以为她是心血来潮没太用心,这本书看起来很粗糙,如页码位置标志不统一,涂色不匀称,画面不够整洁,还有我配的文字也很潦草……但依照女儿好动的性格,能让她安静下来耗了两个多小时已经很不容易了。

“创作热情”的迸发

女儿的第一本《公主的旅行》,我拍了下来并发在了微信朋友圈,没想到点赞和评论的人很多,她得知了以后可来劲了,立马表示还要制作一本。恰巧第二天幼儿园老师交给小朋友们一个任务,就是在父亲节当天,手工制作一个礼物送给爸爸,女儿的礼物当然还是绘本,还记得当天的对话:

妙:妈妈,老师说要给爸爸送一样礼物,还要说爸爸我爱你,我就做一本书叫这个名字吧!

妈:可以啊!书中要说什么呢?

妙:这个……我一时想不起来了。

:你不是说你爱爸爸吗?你爱爸爸什么地方呢?

妙:爸爸给我买玩具啊,买好吃的啊!

妈:除了这些,你觉得爸爸还有什么地方是你喜欢的?

妙:爸爸还爱运动……

于是这本《爸爸我爱你》就出炉了!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吸取了上一本的经验,页码标注的位置统一了,画面整洁了,我的文字也写得工整了许多!

有了前两本的创作经验和朋友圈的点赞,女儿的创作热情更强了,在两周内又完成了《愿望》和《聪明的米拉》的制作,开始了她天马行空的想象。

“瓶颈期”的苦恼

有一段时间女儿没和我提书的事情,我问她怎不再继续画书了,人家很诚实地说:“唉!不知道该画什么了!”哦!原来陷入了“瓶颈期”啊!自从我生了二宝,女儿很喜欢新来的这个小弟弟,逢人就说我家有了二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建议她为什么不尝试制作一本关于弟弟的书,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她的认同。从确定内容到收集照片再到制作完成,我们花了一个多礼拜终于完成了!

之后,我经常带她去图书馆,每周借阅新的绘本,在我的鼓励下,女儿又继续制作了《我想飞》;因为每天中午会看安徽卫视的《男生女生向前冲》,还特意给爸爸制作了一本《男生版通关秘籍》,希望他能闯关成功拿冰箱;八月底制作了《暑假的快乐生活》。

举办个人书展

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八本图书,女儿非常爱惜。一次,我对她说拿到幼儿园跟小朋友们分享吧,女儿说要开个图书展让所有的人都来看。我说:“有想法是好事,既然想在幼儿园开图书展,就要先告诉老师和园长,征得她们同意。”这一想法得到了园里的大力支持,于是我们商量该怎么办图书展。

第11篇

被车祸击碎的记忆和梦想

今年23岁的哈青出生在四川北部的盐亭小县城。她的父母都是国企里的中层干部。哈青从小在绘画方面表现出很高的天赋。

直到22岁前,哈青的生活里都洒满阳光和梦想。在小城的弥江河畔,除了画笔和美丽风光,还有一位会唱情歌、喜欢拉手风琴的少年刘维。他和哈青在同一个小院里快乐地长到15岁,然后随着父母举家搬迁。

哈青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后,选读了建筑美术专业,打算毕业后到建筑公司搞设计。这份工作来钱快,她会拥有足够的资金到全国各地去采风。当然,更重要的是,她想去寻找经常在梦里出现的少年刘维。

2009年9月3日,哈青在绵阳建筑设计院拿到了第一份工资,3500元。为了庆祝哈青的自立,全家去了九寨沟自驾游。回盐亭的路上,母亲徐迪华开车,一家三口有说有笑,父亲哈雷从副驾驶位上掉过头来,和蔼地问:“宝贝女儿,你的好友们来约你的时间少了,她们都心有所属了吧,你有这方面的考虑吗?”“没有!”哈青迎头回答。但珍藏了七年之久的梦想,带着甜蜜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哈青的脸红了。父亲哈哈大笑,“别瞒我了,爱一个人就要让他知道,我女儿这么优秀,还怕什么?”徐迪华听到丈夫的笑声,也掉过头来朝哈青点了点头。

没想到,哈雷的话成了他对女儿的遗嘱。就在徐迪华转头鼓励女儿的一瞬间,对面一辆大货车摇摇晃晃撞了过来,徐迪华猛打方向盘,小车跌到了两米多高的岩石下……

徐迪华醒来时,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医生告诉她,为了挽救她的生命,不得不截去她的双臂。哈青头部严重受伤,如果一个月后不醒来,将会变成植物人,而哈雷永远闭上了眼睛。

灾难没有把徐迪华击倒,她已经失去了丈夫,她不能再失去女儿!一个月后,徐迪华拖着空袖管来到女儿床前,不停地呼唤她。一个星期后,哈青终于睁开了眼睛。

但这时的哈青失忆了,智力只相当于3岁小孩。11月,徐迪华母女被转到绵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徐迪华坚持自己照顾女儿。她练习用双脚干活,用脚趾使用简单工具,给女儿洗衣服、喂饭,教她识字。哈青累了,徐迪华就用脚趾帮她揉穴位,用脚后跟给她做全身按摩。

她和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

2010年夏天来临的时候,哈青的病情还是没有根本好转。她的大脑反应十分迟钝,无论徐迪华怎样教,她都不能正常地识字断句。无奈,徐迪华试着在纸上画了一颗草莓,教她说:“这是草莓。”不料,哈青一把将画笔夺去,简单几笔,一颗活灵活现的草莓跃然纸上。徐迪华惊喜交加:女儿的绘画功底并没有遗忘!

徐迪华随即买来绘画的全套工具,只见哈青俨然丹青高手一般调色运笔,画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徐迪华激动得泪如泉涌。

哈青开始狂热地画画,一幅接一幅,灵巧的双手很难让人相信她受过重创。但是,徐迪华渐渐发现,哈青绘画只是一种本能反应,她并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想画什么。徐迪华指着画面内容问她时,哈青迷茫地摇头。徐迪华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时间长了,徐迪华还发现,哈青的画都以盐亭县城作为背景:连绵的山、碧绿的树、湛蓝的天、窄长的街道,郊外的田野上,人们欢歌笑语。画面上出现得最多的,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坐在一起吹肥皂泡、温习功课、趴在地上望着天空发呆……这完全成了两个孩子成长的画卷。

日子在哈青的画笔下悄无声息地流淌着,她仍然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四肢却越来越灵活。徐迪华突然觉得,应该把她带回盐亭看看,她认为哈青成长的地方,就是她编织梦想的地方,定能激活她大脑里的细胞,产生新的奇迹。

她向康复中心告了假,带哈青回她幼时的学校和玩耍过的地方走一走。正走着,突然,哈青快步跑回家,砰地关上房门。徐迪华明白,女儿又要作画了。

徐迪华足足等了三个多小时,哈青才打开房门。这次,她画的是一个少女在野外支起画架正在运笔,她身边站着一个抱着手风琴的少年!这个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徐迪华百感交集:哈青所画的一切,都是关于她和刘维的,她的记忆里没有丢掉的,除了绘画,就是刘维!这两个小家伙从小形影不离,刘维离开盐亭后很长一段时间,哈青都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下降了不少。

徐迪华把这一现象反馈给医生。医生认为,这是出事前,父亲的话让她沉浸在对刘维的回忆中,灾难降临的瞬间,她的思绪就定格在那里了。也许,这就是打开哈青记忆之门的关键!医生建议徐迪华,多收集一些哈青和刘维的成长故事,让她画下去,奇迹就有可能再次发生。

96张画和梦中的少年

徐迪华绞尽脑汁收集哈青和刘维的往事,认真引导哈青画起来。她还会在哈青的画上标上主题,教哈青读,让她练习画面上的字,这一招真灵,哈青很快熟记在心。有时,她还会自己标上画作的意思,每幅画完成,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写上两个字:刘维。

“假如刘维出现在她身边将会怎样呢?”徐迪华突发奇想,“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是,这也许仅仅是女儿的单相思,刘维现在到底在哪里?发展得怎样了?有没有女朋友?再则,即使找到了刘维,女儿成这个样子了,人家会接受吗?

“爱一个人,就要让他知道!”徐迪华想起丈夫罹难前说的话,她想一定要把女儿的爱表达出去。这是拯救女儿唯一可行的方法,即使碰壁或受羞辱也在所不惜。她对女儿说:“我们把这些画寄出去吧,或许,他正在远方等着你呢。”

听说那年,刘维做船员的父亲,把他们一家迁到山东潍坊了。徐迪华就让女儿在信封上写:“山东潍坊刘维收”。这样的信,邮递员发给谁呢?徐迪华想了一会儿,又让哈青在信封上补写:“四川盐亭的哈青寻找八年前从盐亭迁到潍坊的刘维”。

徐迪华想,如果有一封这样的信,邮递员不太会注意,但信多了,他们就会帮忙寻找了。她和女儿抱着这些信去邮局时,工作人员为难了。但听完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们都唏嘘不已:我们一定向潍坊邮局说明原因,让他们帮忙寻找刘维。

哈青一张一张地画,装起来一封一封地寄往潍坊,一个多月以来,她总共寄了96封。从邮局反馈的信息说,经过潍坊公安局的帮忙,确定潍坊辖区内共有93个叫刘维的,潍坊市的邮递员把这96封信分发到93个刘维手中, 93个人都作了签收。如果其中没有哈青要找的刘维,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潍坊奎文区的刘维收到的是一幅“高山读书图”,高山是指盐亭县城后面的高山公园。一男一女两个中学生正在公园凉亭里朗诵英语单词,亭子下面是幽深的峡谷,一条银白的水练正从峡谷里落下。画的右下角写着一行小字:“你在哪里呢?还记得我们在这里种植的梦想和留下的青春吗?”

45岁的刘维是一位中学教师,他班上的学生成绩不理想,昨天还受了教导主任的气呢。今天,妻子又同他吵了一架,他心中正灰暗无比。是哈青的画和话,让他忆起自己和妻子在大学校园里的美好时光。他想,假如自己和妻子分开了,她也会像哈青这样的。因此,他主动打电话向妻子道了歉,让妻子无比感动。

坊子区的刘维是个10岁的小姑娘,收信当天正好是她的生日。这是她平生收到的第一封来信,也是她最好的生日礼物。她收到的画是一片金灿灿的向阳花,花丛中有两张鲜艳夺目的笑脸。

收到哈青的信后,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股暖流。尽管他们不是哈青所要找的刘维,但他们都能享受被人思念的甜蜜滋味。有很多人给哈青回了信,畅谈内心的真实感受,祝福她早日找到刘维。还有人费尽周折要到哈青的电话号码,从徐迪华口里知道这96张画背后的故事后,无不为之震撼。很多人开始反省自己对爱的定位和纯度,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被岁月冲走的真爱。

那个守护幸运草的情郎

整个潍坊市都没有哈青要找的刘维。徐迪华担心这样下去不利于哈青大脑的恢复。

但很快,她就发现担心完全多余。93个刘维得知哈青没找到刘维、身体情况不太理想后,十分着急。中学教师刘维到邮局要到了另外92个刘维的联系方式,发起了为哈青献爱心的倡议书。他说:即使哈青找不到刘维,我们也要让她感觉刘维已经回到了她的身边,让她享受到刘维的关爱。我们可以把96幅画装裱起来,一起寄回盐亭,为她办一次画展。我们轮流到她的身边,照顾她一个星期的生活,同她交流,帮她打开记忆之门。他的倡议得到了其他92个刘维的一致赞同。

2010年8月5日,中学教师刘维把装裱后的96幅画托运到了绵阳。这时,徐迪华母女已经回到了绵阳康复中心。刘维决定把这个主题为“梦中的真爱”的画展就办在绵阳,他联系了绵阳市文联,得到了文联的积极支持。这次画展由绵阳市文联、残联共同举办,为期一个月,地点就设在康复中心外面的广场上。

许多人看了画展,知道了背后的故事,都涌去找到徐迪华母女,要求为哈青做点什么。他们都成了哈青的老师,教她数数、发音,帮她校正口型。慢慢的,哈青已经能与人进行简单对话,只是她仍然无法回忆往事,让她努力回想,就会头痛欲裂。

8月25日,康复中心来了一批来自辽宁的志愿者,其中有一个高大英俊、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他首先在广场上驻足观看画展,看着看着,他热血沸腾,口里叫着:“哈青在这里吗?”他边叫边往康复中心的大门里跑。

穿过走廊,他与人碰了个满怀,定睛一看,年轻人挪不动脚了,“徐阿姨,是您吗?”“刘维,你终于来了!”这个年轻人就是无数次出现在哈青画里的刘维啊!哈青却认不出刘维了,刘维双手捧起她的脸,她只是怔怔地看着他。

刘维告诉徐迪华,他和哈青是有约定的,为了美好的将来不能早恋。八年前,他们一家迁到潍坊不到半年,又随父亲工作调动去了大连。如今,刘维在大连一家造船厂当工程师。他准备在绵阳康复中心当半个月的志愿者,再回盐亭看望哈青,没想到竟在这遇见了。

说话间,慢慢的,哈青的脸上浮现出红晕,打量起刘维来。刘维灵机一动,从包里拿出一幅画,“你看,一株幸运草,四叶的,你为我画的呀!”哈青接过画端详起来,眼睛湿润了。

刘维拉起她,往外走,边走边深情地唱:“我遇到一个流浪少年/背着行囊伫立在山坡/他说他注定是那四叶草的守护者……”哈青也跟着唱:“他说他要寻找四叶草的传说/哪怕依然经历爱的折磨……”

踏着歌声,二人越走越远,徐迪华没有跟上去,只是用幸福的眼神望着他们的背影。

刘维把哈青带回盐亭,把哈青带到学校、公园、图书馆、小河边,重温旧时光,弹手风琴给她听,讲述他俩以前的故事,规划他俩以后的人生。

第12篇

业主:H小姐

职业:自由职业

常住人口:5人

面积:约180平米

所在城市:深圳

H小姐:在湖光山色中寻找家的自由与自在

阳光白云碧海蓝天,山谷小溪丛林田野,小时候,对童话故事里森林小屋总有一种莫名的神往,幻想有一天能住在丛林的小屋中,朝闻溪水叮咚,暮看落霞夕阳。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便种下了深深的木屋情结――不要华丽装扮,更无需金饰繁华,只需三两清风二两月,几束芳草几枝花,筑一个给我以自然与自在的家。

我的心中,常驻着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绿树蓊郁,花草芬芳;那里彩蝶翩跹,虫鸣鸟唱;那里山谷幽静,小溪水静静流淌;那里有我与我爱的人一起看日出,赏夕阳……原本这些只是我儿时的幻梦,不曾想,机缘巧合,在若干年后,所有的幸福都如约来的我的身旁。

2010年,经过努力,在深圳这个寸土如金的地方,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家。当拿到钥匙的那一刹那,久藏在我心中的家园梦想倏然复苏――我要将自己心中的乐土还原!我告诉设计师家在我心中的所有感觉:无需用刻意的符号去装点家居的表情,亦无需用过多的技巧去雕琢既定的梦想,我要的只是一种自然的家居感觉,有关于森林、生灵与快乐。

在整个装修过程中,我并未太多地干涉设计师的创作,因为完美的作品来自于彼此的信任,更何况,我要的不是完美的设计作品,而是真实的欢乐家园。我所提供的只是梦想的图纸,而设计师们所做的则是寻找到这个图纸的灵感源泉并付诸实践,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太多的干涉有可能成为梦想驰骋的掣肘。

第一次踏入完工后的房子那一刻,我以为奥林匹斯山的小仙女又一次挥舞了她的魔法棒。清雅的色调与自然的陈设浑然一体,每一处看似不经意的点缀事实上都带着梦想家园的光芒:树桩、绿植,草木的清新气息扑鼻而来;蜻蜓、海螺,自然的喁喁虫语仿佛在耳畔回响;最爱满眼木色,令人仿佛置身在枝繁叶茂的森林中嗅着泥土的芬香。儿时的梦就以这样直接的方式呈现在面前,倏然转身,看到亲爱的他满面微笑地看儿子咿咿呀呀指点墙上的卡通画,幸福如潮水一般涌上我的心头。是的,家的真谛,不在于富丽堂皇,流光溢彩,而在于那些简单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