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长生不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雮尘珠又叫凤凰胆,是凤凰的灵气凝结而成。雮尘珠通体火红,极阳之物,是世间珍品乃是天地间一等一的极阳之物。。据说只要得到了这颗珠子,就可以长生不老,脱胎换骨,修炼成仙。也有说是黄帝羽化成仙之时的留下的。这颗珠子也是世代帝皇想要得到的宝物。
2、小说《鬼吹灯》中的《献王镇陵谱》记载,雮尘珠是地母所化的凤凰,代表长生不灭的轮回之眼,自商周时代起,就被认为可以通过这件神器,修炼成仙,有脱胎换骨之效,但是需要在特殊的地点,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周文王曾经把这些内容,详细地记录在了天书之中。不过这些机密,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几乎所有的君主都梦想能够成仙得道,长生不死,永保万年江山,所以都竭尽全力去破解“雮尘珠”的秘密。
(来源:文章屋网 )
叶凡,辰东小说《遮天》的主角,初为地球上的普通人,因缘巧合被九龙拉棺带到北斗星域,从此走上证道之路。四大禁区联手对付叶凡,未果,四大至尊皆亡,神墟、仙陵亦为叶凡所灭。此后,叶凡超越天地大道,证道成帝,号称天帝。
辰东,本名杨振东,北京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中国作协成员。崛起于网络文学青铜时代,是当前网络小说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之一,其代表作有 《圣墟》《完美世界》《遮天》《长生界》《神墓》《不死不灭》等。
(来源:文章屋网 )
荒是辰东所著的《完美世界》中主角之一。
荒神:仙古纪元的祖祭灵,极度强大,与禁区之主交情甚好。在仙古九天十地即将战败时,在异域杀得九进九出,多名不朽出动也无法阻拦,使异域人至今后怕。仙古时曾在涅槃的时候被两名仙域的仙王围攻以雷霆击杀导致柳神法身俱毁不得不从头再来,最终受创涅槃为一枚种子。曾为下界石村的祭灵,常以一棵柳树的形态扎根石村,由一株焦黑的雷击木逐步恢复至三千柳条绽放。偶尔显化人身,性别不详。现已进入原始之门。
《完美世界》小说简介:一粒尘可填海,一根草斩尽日月星辰,弹指间天翻地覆。群雄并起,万族林立,诸圣争霸,乱天动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少年从大荒中走出,一切从这里开始。
辰东,本名杨振东,北京人,中国作协成员。崛起于网络文学青铜时代,是当前网络小说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之一,其代表作有《圣墟》《完美世界》《遮天》《长生界》《神墓》《不死不灭》等。
(来源:文章屋网 )
7878年九国大战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余下的清风、拜月、汉唐、无双和新明五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元气大复。大陆百废具兴,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长生谷位于汉唐帝国境内,一年四季谷内始终郁郁葱葱,充满生气。
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长生谷内住着一个盖代魔君,此君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纵横大陆,傲视当代,难逢抗手。
不知为何,魔君触怒了仙人,一场仙魔大战在谷内展开。魔君不愧为天纵奇才,居然将肉体凡胎修到了仙魔之境,强横的实力另仙人都感到难以招架。
大战持续了三天三夜,结果如何,无人得知。很久以后谷外居民才敢进来观看,只见谷内满目疮痍,地上到处是残枝败叶,兽骨堆积如山。此后数十年谷内寸草不生,无丝毫生机,一片死寂。
大约又过了百年的光阴,谷内才慢慢的恢复了生机,重现了长生谷内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生气勃勃的景象。
即使如此,再也没有人愿意踏入谷内一步。
这些毕竟只是古老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7878年长生谷迎来了它的稀客,一家四口般进了谷内居住。
三个月后的一个夜晚,长生谷内年轻的女人要生产了,痛苦的不时从一间茅屋传出,期间夹杂着老妇人的鼓励和安慰声。
一个年轻人在屋外走来走去,脸上尽是焦急只色。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静静的坐在院中的一把椅子上,神态说不出的悠闲。
“言志不要走来走去了,放心吧,没事的。你娘生你的时候,我可没你这么慌张。当时我在院中摆了一桌酒菜,自斟自饮,‘敬候佳音’。”
年轻人停下身来,笑道:“怪不得娘每次提起过去的事情总要数落您一番。”
正在这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生了,生了。”年轻人高兴的几乎跳起来,转身就想跑进屋内。
但正在这时异相发生了,从小屋之中发出一道耀眼的血红之光,血红的光芒刹那充满了整个长生谷。随后耀眼的血红之光直冲天际,星月之光都黯然失色。
年轻人惊呆了,老人也豁地站起身来。
与此同时大陆上数十位追寻武道极境的武者同时心存感应,齐望向长生谷的方向。
无双帝国插天峰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席地而坐,他身后站着一个英气勃发的少年。
少年道:“师傅,那冲天的血光是什么?”
老人双目神光湛湛,望着万里之遥的冲天血光感慨道:“是不屈、是不服。”
清风帝国月光殿中一个老妇人喃喃自语:“杀戮来了。”
新明帝国的云烟阁内传来低语:“一段湮灭的历史。”
拜月帝国内一老者道:“破空飞仙。”
汉唐帝国有人道:“仙魔大战。”
云山之巅,有人道:“不死不灭。”
…………
…………
…………
冲天的血红之光持续半分钟后,突然瞬间消失,无影无踪。
年轻人如梦方醒,大叫一声冲进茅屋。
只见他娇弱美丽的妻子疲倦的躺在床上,而他的母亲????老夫人正在逗弄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婴儿,小婴儿不哭不闹,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正在一眨不眨的望着他。
年轻人激动的叫道:“娘,这是我的孩子吗?”
“嘘,小声点。别把婷婷吵醒了,她刚生产,身体还非常的虚弱。”
年轻人紧张道:“婷婷没事吧。”
老夫人笑道:“没事,都已经当爹了,还这么毛躁。还不快来看看你的宝贝儿子,瞧,多可爱。”
老夫人脸上充满了溺爱之色。
年轻人伸手接过小婴儿,忍不住在婴儿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了一口。
“娘,刚才你没看到一股冲天的血红之光吗?”
老夫人道:“竟说梦话,哪里有什么血红之光,还不快把小宝贝抱出去,让你爹看看。”
年轻人抱着婴儿走出屋外,高兴的叫道:“爹,是个男孩。”
老者道:“快,抱到我和你娘的屋中去,晚上湿气大,小心伤了他。”
年轻人和老者走进另一间茅屋中,不久老夫人也走了进来。
小婴儿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骨碌碌转来转去,不停的打量三人。
老夫人道:“你们瞧,这个孩子多可爱,刚生下来就会认人了,而且不哭不闹。”
老者面色凝重,“老婆子,刚才小宝贝出生时,没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吗?”
“你们爷儿俩今天怎么了,竟说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老者道:“你有所不知,刚才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接着老者将刚才的事情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
老夫人听的目瞪口呆,好半天才开口道:“刚才屋中真的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根本就没有看到什么红光。”
老者道:“暂时管不了那么多了,她们母子平安就是好事。”
正在这时年轻人突然惊叫道:“啊,小宝贝手上有血。”
老夫妇两人赶紧观看,只见小婴儿的双手握成小拳头状,指缝间有丝丝的血迹。老者急忙将小婴儿的小拳头打开。只见两只小手掌各有一个血字。左手“败”,右手“天”。
老者喃喃自语:“左手‘败’,右手‘天’,名字自定为‘败天’。够气魄,够狂妄。小宝贝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居然手握凝血而生。”
“爹,你在说什么?”
“没什么,老婆子你和言志赶紧收拾东西,我们连夜离开此地。”
“老头子你疯了?婷婷刚刚生产,孩子又这么小,怎么受得了旅途的劳累呢。”
“娘,爹说得对,我们必须马上离开。刚才发生的异相必然会引起各方势力关的注,不久就会有大批人来此察看。我们继续住在此地的话,生活将不在平静。”
老夫人道:“好吧,我去收拾东西。”
“……败天……手握凝血而生……逆天战魂……逆天战魂……”
关键词:生道合一;静养;意义;生命美学;成玄英
中图分类号:B85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226-02
一、“道通生万物”:生道合一论
作为一个重玄学者,成玄英想要到达的境界是“重玄之境”。这是修道终极指向,也是获得长生的必要条件。而“重玄之域”与“道”之间,是一种上下位的关系,是由道决定的。”因此,“道论”成了考察“重玄之境”的一个视点。
成玄英认为道非真非伪,非无非有,无增无减,无老无巧,不古不今,非高非深。他说:“虚通至道,非真非伪,于何逃匿而真伪生焉?”[1] 他也说:“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来独往,绝待绝对。”[1]
在“道论”方面,成玄英继承老庄道家思想,认为道最大的功能就在能通生万物。他说:“道通生万物,故名道为物之初也。”[1] 他说:“夫无形之道,能生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则以形质气类而相生也。”[1] 在他看来,道能通鬼神,因而生育的功能是十分强大的。“大道能神于鬼灵,神于天帝,开明三景,生立二仪,有兹功用。斯乃不神而神,不生而生,非神之而神,生之而生者也。” [1]
道既然能生化万物,因此,道与万物的生死密切相关。他说:“夫道之为物,拯济无方,虽复不灭不生,亦复而生而灭,是以迎无穷之生,送无量之死也。”[1]人的生死也与道紧密联系。他说:“夫道生万物,则谓之道,故知众庶从道而生。是以顺而得者则生而成,逆而失者则死而败,物无贵贱,道在则尊。”[1] 既然如此,要想长生不死自然要体道证道,把握住道。他说:“闻道故得全生,是以反少还童,色如稚子。”[1]他所体之道,是中和之道。他说:“保恬淡一心,处中和妙道,摄卫修身,虽有寿考之年,终无衰老之日。”[1] 而要获得中和之道,关键是人心不要被外物所干扰。他说:“灵通之道,唯在纯粹。必其喧杂则事绪繁多,事多则中心扰乱。心中扰乱则忧患斯起。药病既乖,彼此俱困,己尚不立,焉能救物哉!”[1] 一旦被外物所干扰,道就无法纯粹,自然“己尚不立”,欲求长生,谈何容易。
他以流俗之人及用女■、圣人、真人等正反实例说明了道对养生的重要。他认为,俗人因为“背道”、“弃道”,故无法长生,他说:“流俗之人,捐生背道,其所每■事如斯,其于长生之道,去之远矣。”[1]
他借用《庄子》中女、圣人、真人形象,描述了得道后超生死的神通。
女■鹤发童颜,突破时间的限制,在于她获得了“道”。圣人获得“道”,忧虑无法侵扰。而且体道圣人能突破空间限制,能凌虚,超六合。他说:“夫圣人驭世,恬淡无为,大顺物情,有同造化。若其息用归本,厌离世间,则乘深远之大道,凌虚空而减迹,超六合以放任,游无有以逍遥,凝神智于射山,处清虚于旷野。” [1]
在他看来,获得了“道”就能身心健康。他说:“遇于道而会于真理者,则百体安康,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视听聪明,无心之心,用而不劳,不应之应,应无方所也。”[1] 获得了“道”,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到达至美至乐的神仙至人境界。他说:“夫证于玄道,美而欢畅,既得无美之美而游心无乐之乐者,可谓至极之人也。”[1]
二、以静养生:长生久视的方法
成玄英认为获得生命之美,离不开一中之道,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静养。静养长生是成玄英“重玄”道学思想的宗旨。他认为,修身关键在于静养去躁,无欲无为。他从多方面论述了静以养生的思想。
首先,他分析了人躁而不静的具体原因,在于人贪求名利。他说:“聊舆人涉,苟且于浮华,贪利求名,身尚矜企,心灵躁■,不能自容,何能容物耶!”[1] 对外在物质的追求,导致了人的不安分。他说:“赏之以轩冕,玩之以珠玑,遂使群品奔驰,困而不止,欲令各安本分,其可得乎!”[1] 他把不安分之人比为贩卖之人:“志求之分外,要期声名而贪损神智者,意唯名利,犹高价贩卖之人。”[1] 他追求的是中和之美,但是由于不安分,造成了内火攻心,以致破坏了这种中和之美:“不能守分无为,而每驰心利害,内热如火,故烧焰中和之性。” [1]
其次,他认为竞躁乃因心性总迫,静养是治疗的好方法。他说:“夫心性总迫者,安静可以止之。”[1]他论述了宁静的具体方法。其一,既然内心的竞躁是由不安分造成的,因此,必须“知止守分”。他说:“守分清虚”[1] 他认为,守分之人,虚心忘怀,心中没有太多的功利计较,自然能逍遥适性。他说:“虚忘顺物,自足于性分之■,敖游乎天地之间,所造皆适,不待欢娱,所遇斯食,岂资厚味。”[1]其二,去躁得静以获生命之美,必须排遣视听。他说:“任视听而无所见闻,根尘既空,心亦安静,照无知虑,应机常寂,神淡守形,可长生久视也。”[1] 其三,以静养生最根本的是要处中一之道。他认为养生之妙在于“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1] 要做到静,则必须去三惑,使心中澄净无物。他在疏“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中说:“去此三惑(甚,美其声色,奢,丽其服玩,泰,广其宫室),处于一中,治国则祚历遐延,治身则长生久视也。”其四,他所要到达的境界是重玄虚寂之境。他说:“夫至道之境,重玄之域,圣心所不能知,神口所不能辨,若以言知索真,失之远矣。故德之所总,言之所默息者,在于至妙之一道也。”[1] 要入重玄之境,中一之道,也得排遣。只有忘却一切,才能做到去躁归养。
成玄英是从修道养生,获得生命之美的角度来阐述虚静的意义,认为修道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排除感性知觉,排除一切世俗杂念,保持内心的澄静,从而获得生命之美。
三、成玄英生命美学思想的意义
成玄英生命美学思想既丰富了道家―道教的“乐活”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又能为当代生命美学乃至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思想资源具有当代意义;同时也能为当代人珍惜生命、贵生养身提供一定的启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道家十分重视养生。道教继承道家的传统,也注重养生,体现出强烈的“乐活”思想。但是,这个“道”到底为何物,则家异其说。成玄英的历史贡献在于,他综合儒道诸家思想,把“道”界定为“一中之道”。这既与初唐三教合一的时代背景相吻合,同时也发展了道家―道教的“乐活”思想。
生命美学从王国维、鲁迅、方东美等人开始,既已被关注。20世纪80年代,封孝伦、潘知常等人正式提出了生命美学这一理论,影响波及至今。他们都认为建构生命美学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思想资源,但是他们对道教以生为美的人生态度,往往是关注不够。因此,成玄英的生命美学思想,无疑能扩大当代生命美学的学术资源视野,能有利于其向纵深发展。况且,国内一些学者正试图以个体生命为基础,整合出大生命视野下的生态美学。因此,成玄英的生命美学思想,不仅有利于生命美学的研究,相信对生态美学的建构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
成玄英的生命美学思想其实也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焦虑之人不在少数。至于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之人,其数目也很大。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这些都是让人心痛和不愿意看到的。成玄英以以静来疗躁的思想,虽然诞生于封建时代,但只要我们剔除其落后之处,吸取其精华,还是能古为今用的,它能启发繁忙的当代人:克制欲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和乐情性对待生活,那么就能在繁忙之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发现生命之美。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生火炼丹了!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十二月有三条。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的主持操办下,先后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开始为雍正炼丹。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则有关雍正炼丹的档案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其一:十一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记此。其二:十二月初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铁火盆罩,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红炉炭二百斤。记此。其三:十二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四执事侍李进忠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矿银十两,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记此。其四:十二月二十二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四执事侍李进忠传:圆明园秀清村处化银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记此。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计档》中的几则档案,能不能说明雍正皇帝确实是炼丹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这四件档案再作一些具体分析。
第一,传用物品的地点在秀清村,这里位于圆明园的东南角,前面是水,后面是山,十分僻静,是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地方。
第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这个小地方运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么用?是用来做饭,还是取暖?这些都不可能。因为在清代,皇家宫苑取暖备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应,并设有专门的账本,从来不记入《活计档》这种秘密档册的。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办这件事的官员,除了雍正的心腹内务府总管海望外,还有一位是刘胜芳,他是主管皇帝医疗保健的太医院院使。
第四,更重要的是,运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确出现了“矿银”、“化银”等字眼。
凡此种种,当可推断,从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秀清村开始炼丹了。雍正丹炉一开,烧炼之火便没有再灭。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内务府《活计档》中,有关雍正炼丹的记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档”,雍正十年的“南薰殿并圆明园头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总档”,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处档”,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档”,都有这类内容。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这些档案记载,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这五年间,雍正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吨,木炭四十二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黄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杉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物件。所有这些物品,都是炼丹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见,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吨的煤炭被运进皇家宫苑,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炉火不灭,炼丹不止,把个山清水秀的圆明园搞得何等地乌烟瘴气!在圆明园为雍正炼丹的道士,主要有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都会一套“修炼养生”方术,对“炼火之说”更有一番研究。这些道士们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金丹大药。雍正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感觉良好,还拿出一些赏给出征打仗的将帅和一些大臣。“丹药”二字,明白无误地载入了清宫秘档。
据清宫《活计档》载,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皇帝曾两次赏发“丹药”。有关详细情况,是这样分别记载的――一则:三月二十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四匣,并传达雍正的旨意,将丹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头赏给署理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张广泗、参赞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据此,四天后,也就是当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药分别配上了杉木匣,黑毡包裹,棉花塞垫,由领催赵牙图交给柏唐阿巴兰太拿去。二则:四月初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委署主事宝善传话,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致些的匣子,赏给散秩大臣达奈。于是,在当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个,外包黑毡,交柏唐阿巴兰太拿去。这两份档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药”二字。而且,雍正传旨的时间,这丹药赏给谁,又怎样包装,都写得清清楚楚。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两次赏赐的旨意都是从圆明园发出的帖子传达的,又是内务府总管海望亲手交出。由此可知,这些御赐“丹药”,就是圆明园御用炼丹点炼制的。
中国古代有句谚语,“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纵观古代历史,服丹丧命的悲剧在帝王之家屡屡重演。正是本想要长生,反而中毒早死。据笔者研究统计,古代中国先后有十五六位帝王死于丹药中毒。像晋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长生丹药中毒丧命的。原来,所谓长生不老的丹药,竟“怀大毒在其中”,因为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相当大。在现代生活中,环保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这些物质在生活载体中的含量。从这个角度上讲,说是可以长生的丹药和害人的毒药简直没有什么两样。雍正当然也没有逃脱丹毒丧生的厄运。
(人*人相恋——长桥)
说起《西厢记》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部由元代王实甫所撰的元杂剧塑造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让我们记忆深刻,崔莺莺和张珙为了爱情不顾封建礼教的不容、崔母的反对私定终身,而崔莺莺的贴身丫鬟红娘则同情两人的遭遇,义无反顾的站在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一边。
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
(人&鬼相恋——奈何桥)
谈到人&鬼,大家对聂小倩与宁采臣不陌生吧!唐代著名诗人有云“奈何佳人多惆怅, 哀怨缠绵惹人怜 。切莫为爱心伤感, 日出尽暖世间情。”“苍白的雪地,迷乱的身影,看到没有开始的爱情,他孤独的守着,一个人的天荒地老。”说的也不错,人鬼确实是殊途,但还是挡不住爱,《聂小倩与宁采臣》的故事中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宁采臣把聂小倩的在还阳之后的小倩的尸体迁到宁家祖坟了。
不是吗?两个相爱的人是不管有多么巨大的阻碍也是会被他们突破的。但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们万万千千的有心人拭泪而为其所泣之。
(人&妖相恋——断桥)
听到断桥,各位应该不陌生吧!美丽的浙江省杭州市就有——西湖十景之四的 断桥残雪。江南雨, 多情泪,在思念里纷飞,你倾诉别去离后的滋味,我付诸刻骨铭心的体会,油纸伞, 还为媒,在守候里徘徊,只为你塔底深锁的双眉,我愿用了却尘缘来赎罪,一槌暮鼓苍老了前世今生,前世今生 ,百般爱恨,一泓秋水望断了隔世空颜,隔世空颜, 几个轮回,走进这断桥约会,凄美的爱情,悲伤了谁,千百年的忠贞镌刻在,尘封的石碑,走进这断桥约会,不灭的爱火,燃烧了谁,寻觅的足迹在故事里,来来回回。很有意思的一首歌!
《白娘子与许汉文》的故事中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白素贞在雷峰塔之下被压了整整700年,上苍还是认输了。
(人&仙相恋——鹊桥)
话说牛郎是凡间天尽头一位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织女则是天上神仙。他们相恋后就有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佳话。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一道鹊桥,结果是王母娘娘开恩,允许两人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相会,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老子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智慧光芒从春秋一直闪耀到现代。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生活追求、治国方略等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老子所著《道德经》,思想体系庞大,内容博大精深。他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人类社会和宇宙发展的自然规律,对后世人类的启迪、教化、导向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他的思想已经融合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一、三才同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与天地宇宙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密切联系。人的生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天地宇宙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与万类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系统。每一个系统都好像一个独立的圆。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圆;地球的生命系统也是一个完整的圆;天体的生命系统也是另一个完整的圆。无数个完整的系统之圆相互交叉,又形成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圆。这个圆就是“道”。所以,“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论这些系统之圆是大是小,它们都遵循着同一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阴阳高度的平衡和互为利益的结果。“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每个独立的生命系统都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生成并主宰宇宙的力量,这种力量非阴非阳,不假物而生,也不因物而止,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她永不停息地运动。在她的作用下,诞生了宇宙天地万物及人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者几十年,长者上百年。整个人类从诞生到现在也不过300万年左右。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从诞生起到现在,已经历了近50亿年。同世间的一切事物一样,地球也有自己的形成时期,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现阶段她正处于壮年时期。地球也必将走向老年和衰亡。月亮从诞生到现在也有约40亿年。银河系的年龄约有一百亿年。’无论是月亮、太阳,还是地球,它们与人类一样都被生命时钟所制约,都有着诞生、成长、衰老及死亡。尽管每个生命的过程有长有短,但其结果是一致的。
二、天人互感,天地人息息相关
天地万物及人类形成了一个生命链。这个生命链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古代星象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列宿失度,则天体系统失衡而不和。这对天地人都有影响。如果木星失位,侵犯氐宿,则国家岁热,老百姓多疾病。木星侵凌氐之右星,则天下洪水泛滥、大军云集等等。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天时、地利、人和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基础。只要谋事者一心专志,便可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阴符经》揭示了谋事成败与天地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发杀机,斗转星移;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地制约着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天地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唐代李淳风就认为,精诚所感能上达于天,其曰:“荆轲谋秦,白虹贯日;卫生设策,长庚食昴;鲁阳麾指,而曜灵回驾;荀公道高,而德星爰聚。此则精诚所感,而上灵悬著也。”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宇宙天体与地球人类密切相联。如太阳磁暴可以影响人类的生长发育,疾病寿天,社会地位等。俄罗斯科学院地磁学研究所地球物理预测中心的一些著名专家承认:“太空气象可能是影响胚胎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妊娠第三周时地磁层的急剧变化,不仅可能对胚胎各结构的进一步发育产生影响,还会增加早产的危险。”太阳活动还可能影响人的寿命。专家们通过对人的出生及死亡日期,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出生日期适逢太阳活动高峰期,人的自然死亡日期多为太阳活动衰落期;若出生在衰落期,则死亡多在高峰期”。专家们希望能研究出适应太阳活动变化的方法,以增加入的寿命。出生年月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例如,“出生于太阳活动高峰年的女性智商较高,精力充沛,富有生命活力,多数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而太阳活动很少时出生的人,则相对比较沉静。但是男性与女性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受地球磁场影响的男女以不同的方式,形成并发展各自对自然界及地球空间因素的敏感性。在这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最终可能出现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三、天人合一
在老子天人一体观的启示下,道家勇敢地提出了“天人合一”,返回先天的长生不死说。为实现长生不死这一愿望,人们前赴后继进行了数千年的探索研究。这一研究将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终有一天,人类不死之梦将会成为大众化的现实。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生命演化的序列。顺着这种序列的演化而诞生了生命,同样顺着这种演化也毁灭了生命。道教丹功修炼就是逆转这种演化序列,把有害健康不利长生的浑浊之物炼化掉,把生命的精华提炼出来,就像冶炼黄金一样,不但提高其纯度。从而达到“毕天不朽”。丹功修炼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乃吐纳导引,阴阳合气,熊经鸟伸。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彭祖、列子及其先生“壶子”等。传世经典有《黄帝内经》、《素女经》、《十问》――《十问・彭祖之养阴治气之道》等。第二阶段乃还丹金液与符篆。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徐福、魏伯阳、张道陵、葛洪等。传世经典有《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等。第三阶段是内丹。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钟离权、吕洞宾、张紫阳、王重阳、张三丰等。传世经典有《黄庭经》、《钟吕传道集》、《悟真篇》、《张三丰全集》、《内炼密诀》等。道教的修炼从早期的导引、中期的外丹,发展为近代的内丹,修炼理论越来越完善,方法也越来越精细,效果也越来越显著。道教不仅继承了老子思想,并弘扬了其思想。相比儒教“齐家、治国、乎天下”的思想来说,道教更注重心身方面的修养,从而培养了修炼家以治身为主,以治国、平天下为绪余的处世情怀。
又名“玉清元始天尊”。 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 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 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
《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
【通天教主】出自小说《封神演义》,截教教主。
传说盘古开天死后,元神一分为三被鸿钧道人发现并点化收为弟子, 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三,大哥太上老君,二哥元始天尊。三清各执掌人、阐、截三教。 通天教主住在金鳌岛碧游宫,乃仙之极致,称混元大罗金仙,是为圣人。 被鸿钧老祖赐下诛仙四剑及诛仙阵图,掌杀伐之事, 又在分宝崖上得到混元金斗,金蛟剪等先天灵宝。(为盘古正宗)。 其所创立的截教,门下仙人数量最多,是三教中势力最大的派别。
法宝: 诛仙四剑、六魂幡、紫雷锤 坐骑: 奎牛
居住地: 金鳌岛碧游宫
【太上老君】 即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春秋时楚国苦县人。 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道家创始人。 道教教主,为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第三位。 三清尊神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 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法宝:紫金红葫芦 羊脂玉净瓶 幌金绳 七星剑 芭蕉扇 八卦炉 金钢琢 太极图 扁拐 风火蒲毯 叁宝玉如意 玲珑宝塔: 《封神演义》中太上老君破通天教主所布的诛仙阵、万仙阵时在头顶上的护身法宝。
座骑:青牛
【独角兕大王】游记中的妖怪,原是太上老君的座骑青牛。
唐僧师徒西去取经经过的一座山叫做金兜山, 山前有个金兜洞,那洞中有个独角兕大王。 那大王神通广大,威武高强。
绝招: 三头六臂 武器: 长杆枪 主人: 太上老君
居住地: 金兜山
【熊山君】《西游记》中的妖怪,巩州城三怪之一。
本是一只熊精,与寅将军、特处士狼狈为奸,占据一方,因唐僧急于取经, 起早赶路,落入了寅将军的陷阱,两个仆从,被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吃了,
多亏太白金星搭救,唐僧才逃离虎穴。
【寅将军】《西游记》中的人物,巩州城三怪之一,本是一只虎精,
唐僧碰上的第一个妖怪就是它。
【特处士】特处士,巩州城三怪之一,本是一只牛精。
嵯峨双角冠,端肃耸肩背。
特。据说还是一种龙#驴生下的物种。
传说木许传里铁笛仙马麟的坐骑就是这货:千里独行特
【菩提祖师】《西游记》中人物,收孙悟空为徒。 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 但菩提祖师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 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曾习道的往事。
基本上菩提祖师被描写为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 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 菩提祖师不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强身健体, 修心养性的方法给广大的民众,故深得一方尊敬。
《西游记》第一回, 菩提老祖首次亮相是这么记载的: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 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镇元大仙】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 住在西牛贺洲的五庄观上,道术深厚精深。 他种的人参果,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人参果, 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
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无兵器,只有一只玉尘麈。 在与孙悟空打斗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钧之力的金箍棒,只两三个回合, 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着实厉害。 但大仙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 不计前嫌,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并且慷慨举办人参果会, 用人参果宴众仙和唐僧师徒,颇有大仙气度。
居住地: 万寿山五庄观 弟子: 清风、明月
绝技: 乾坤袖 ??? ??? ???
【太乙真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又称太一真人、泰一真人。
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有法宝九龙神火罩等。 建派于乾元山金光洞。
仙山: 乾元山金光洞 师尊: 元始天尊 弟子: 哪吒 太乙真人是哪吒的授业恩师, 他最大的性格就是护犊子, 他指导徒弟打人,帮着徒弟杀人,授计徒弟自杀, 激着徒弟去追杀前父亲却又暗中求人收伏为的是磨磨徒弟的杀性, 他的造人本事一流,看哪吒多漂亮就知道了。 他的宝贝特多,而且大部份适合哄小孩,他很是伶牙俐齿, 从他与石矶的对话可以看出, 哪吒泗水关被余化所伤,他特意把徒弟接了回去, 趁机让徒弟休了好长时间的假,是好师父的典范! 太乙真人誓愿度人鬼,旨在罚恶扶善, 罚恶只是纠转世人祛兽性、返人性,复道性也。 故地狱亡魂、孽障深重者,乞求太乙救苦天尊超度。
【玉鼎真人】为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居于玉泉山金霞洞,镇府之宝是“斩仙剑”。 作为元始天尊的十二门徒之一,他曾协助老子、元始天尊等仙会破诛仙阵,
弟子:杨戬
【云中子】云中子是元始天尊门下,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其在《封神演义》第五回登场。据说云中子不是十二金仙, 这一位与众不同是因为十绝阵时他没有来, 也没有被混元金斗收进去削了顶上三花,别人都羡他是个福仙。 另外封神里他开始想除掉妲己,这与十二仙是不同的,因为十二仙都犯杀戒, 唯恐这仗打不起来绝对不会想杀妲己的(要不妲己早没命了), 只是既是要除又不彻底些,老兄真不爽快!
一有说法,云中子是阐教门下最擅长炼器之人。 据说番天印、捆仙绳等许多大名鼎鼎的道具都曾被仿制过,算得上盗版的始祖。 与他类似的另一位同时代炼器大家是截教的多宝道人。 后万仙阵破,被老君用风火蒲团卷走。
弟子:雷震子
云中子将雷震子由人改造为鸟人,可谓史上第一位改造人制造者。
【广成子】,为小说《封神演义》中“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居崆峒山的石室中,自称养生得以道法,年一千二百 岁而未成衰老。 《神仙传》称其为轩辕时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
广成子的武器有:翻天印,雌雄双剑,落魄钟。
最厉害的莫过翻天印,御敌可祭起,直击顶门,印上便死。
雌雄双剑,是类似干将,莫邪的一对剑器。
落魄钟,摇起可产生一种魔音,敌人听到便魂飞魄散。
金光圣母曾问广成子的道术,广成子作诗答曰: 有缘得悟本来真,曾在终南遇圣人;指出长生千古秀 生成玉蕊万年新。浑身是日难为道,
大地飞尘别有春:吾道了然成一贯,不明一字最艰辛。
【黄龙真人】元始天尊门下,为阐教“昆仑十二金仙”之一。
他无法宝,无徒弟,座骑为鹤。
元始天尊收徒最看跟脚资质,一向讨厌羽鳞卵化之辈, 而这黄龙真人本体乃是龙族一条黄龙,亦算是妖族一员, 更是那龙汉大劫中的遗民,命运凄惨。 元始本不喜爱妖族,奈何当初收徒时又没有言明妖族不得入其门下,只得收下黄龙。 但心中却甚是不喜,连一件法宝神通都未授予,
这才导致后来黄龙真人虽一身道行法力皆是一流,但上了场,战力却是不入流。
【孙悟空】齐天大圣,即孙悟空,法号行者,唐僧大徒弟,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封斗战胜佛。
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仙石,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之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赴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会地煞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得定海之宝如意金箍棒,却被龙王告状,骗到天庭当弼 孙悟空马温。悟空知道受骗,回花果山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反下天宫,大怒, 命李天王派兵镇压,孙悟空打败巨灵神,哪吒三太子, 天宫被迫封其为齐天大圣掌管蟠桃园。 不料当上大圣野性未改,反而偷吃蟠桃、偷喝仙酒,玉帝震怒, 命李天王率十万天兵天将带十八架天罗地网,去拿下妖猴, 孙悟空打败九曜恶星,四大天王,使分身术战胜十万天兵, 因为此战,孙悟空名扬天下。
观音菩萨见孙悟空神通广大,推荐玉帝外甥,显圣二郎真君杨戬去拿孙悟空。 二郎神与梅山六兄弟到花果山,与悟空赌斗变化,大战三百回合不分高下。 李天王趁花果山后方空虚,放火烧山,孙悟空无心恋战, 被二郎神与其兄弟围困,被太上老君用金刚圈偷袭,另外被哮天犬咬了一下,于是被擒拿。
悟空被擒,到斩妖台问斩。 因先前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成金刚不坏之身,所以任何死刑均无效, 最后被太上老君带到兜率宫冶炼七七四十九天, 然而事得其反,将悟空练成一双火眼金睛, 于是蹬倒火炉,开始大闹天宫,打到灵霄宝殿, 佑圣真君遣王灵官与三十六员雷将围困孙悟空, 正在争斗时,如来佛祖出现,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主要成就: 大闹天宫 保唐僧西天取经 师傅: 菩提祖师、唐僧 师弟: 猪八戒、沙僧、小白龙 兵器: 如意金箍棒 绝技: 七十二变、法天象地、筋斗云 封号: 美猴王、齐天大圣、斗战胜佛
猴王: 今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 暗中有阎老王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不能躲过轮回,不能做到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九幽十类尽除名,四海千山皆拱伏”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金蝉子】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
因轻慢佛法被贬下凡间成为玄奘法师。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 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 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懦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的人。 他虽然为人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 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并且总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 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手执由观音菩萨所赠的九环锡杖,身披锦斓袈裟。
曾立誓: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辛环】《封神演义》人物之一,乃闻太师黄花岭所收邓、辛、张、陶四天君其二。
在与西歧作战中,先被哮天犬把腿咬住,后被雷震子棍打顶门而死。 (死的真惨 - -...)
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与辛环是一对,都是生有一双翅膀,可以飞天作战的道德之人。 雷震子在封神之后,肉身成圣,成为什么神仙,却没有交代, 查找道教神仙,也不见端倪。 而有人说他是雷公,但民间流传的锤钻雷公形象,却是辛环。
雷部二十四位正神之一。
有诗为赞: 二翅空中响,头戴虎头冠, 面如红枣色,顶上宝光寒, 锤钻安天下,獠牙嘴上安,
一怒无庶挡,飞来势若鸾。
【苏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轩辕三妖之一.九尾狐狸精。
最后被姜子牙用斩仙飞刀斩下首级,生死不明。
使商纣王江山断送的狐狸精,相当于西施这种女间谍, 可惜最后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一颗如花似玉的大好头颅。
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 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 当周人灭掉商朝后,将妲己五花大绑,押往刑场斩首示众。 在杀死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
据说妲己是个狐狸精。 当纣王参拜女娲时,垂涎于女娲的美貌。题诗猥亵女娲。 所以女娲娘娘大怒,派人间的九尾狐妖和琵琶精等小妖来倾覆商纣。 并帮助周武王伐纣。但没有想到妲己贪恋人间荣华,涂炭百姓,最后被处罚斩首。
这只是传说,但这样为她“造谣”,也可见妲己所作所为确实是令人发指。
【胡喜媚】轩辕三妖中排行第二,本体为千年九头雉鸡精,
因轩辕坟被比干和黄飞虎所烧,才以九尾狐狸精的义妹身份入宫,并成为纣王宠妃。
与妲己害死比干。 商朝将灭时,与九尾狐狸精和玉石琵琶精一起去劫周营, 被姜子牙所带领的众人击退,计划逃回轩辕坟。
最后在女娲娘娘的帮助下被杨戬,雷震子,韦护三人抓回周营,被姜子牙斩首,生死不明。
【王贵人】轩辕三妖中排行第三,乃是千年玉石琵琶变幻人形,
受女娲娘娘之命与九尾狐狸精和九头雉鸡精一同来断送殷商纣王的江山。
玉石琵琶精喜食宫人,每每到宫中看望九尾狐狸精,就会吸食宫人精血, 并把尸骨藏于御花园太湖石下。
一日,琵琶精路过姜子牙的卦馆,心生好奇,前去算卦,不料被姜子牙偷袭, 并被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出了原形。 后来九尾狐狸精把玉石琵琶放在摘星楼上,过了五年,玉石琵琶精复生, 并以九尾狐狸精义妹的身份入宫,化名王贵人。
商朝将灭之时,与九尾狐狸精和九头雉鸡精去劫周营, 被姜子牙带领众人击退,计划逃回轩辕坟。
最后在女娲娘娘的帮助下被杨戬等三人抓回周营,被姜子牙斩首,生死不明。
【道济】济公,原名李修元,南宋高僧。
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好长) 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
关键词:汉画像;生死观;死后世界
汉画像又称为“汉画”,广义上包括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等图像资料,狭义上包括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汉代是汉民族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死亡观和生死观是民族意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民族意识的反映出了文字材料外主要靠画像石、画像砖传承下去。
一、汉代士族的死亡观和生死观
汉代士族阶级流行灵魂不死的死亡观。王充的《论衡》对汉代士族死亡观的描述有:“‘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谓死人有知,神鬼饮食,犹相宾客,宾客悦喜,报主人恩矣。’”①一方面是汉人对死亡和死后归属以及“鬼”的描述和界定,另一方面体现为对生者的福佑祈祷。可以说是汉代士族死亡观的典型代表。“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王充认为人是由精神和形体构成的,人生则精神与形体合一,人死则骨肉消散精神留存世界但不能显现出实体。
王充及其其他哲学家对“人”、“生”的理解推动了汉人对死后成仙的憧憬,对死后世界的建构。余英时先生的《东汉生死观》中总结出汉代具有代表性的死亡观:一是迷信的死亡观,一是自然唯物的死亡观。其中“迷信”的死亡观是构成汉代生死观的主流思想,其主旨是相信人死后精神仍存留世间,并有个人知觉,虽不能显现实体但能够在世间自由活动。这一思想同样认为人是由“形体”和“精神”合构而成,“形体”和“精神”合一则展现出生命的完整状态,人死则是“形体”和“精神”分而治之,这样对于汉人追求“死后世界”的“迷信”来说完美的解释了人死后“形体”的消亡腐烂以及“精神”在“死后世界”的继续存在。
宇宙生命的“生、老、病、死”是无时无处随时发生的自然生命现象。人类对“死亡”的恐惧自远古时期持续至今,死亡呈现出“形体”的静止意味着“形体”的消亡,人类对死亡的认识是一个漫长并充满想象的过程。
面对死亡即形体朽亡这一事实,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恐惧敬畏之心,生者从中学会了保存形体转化和克服恐惧的方法。巫鸿先生的《身体:保存与转化》中就汉马王堆汉墓a侯夫人尸体保存转化的处理方法并阐述尸体保存转化的意义:“肉体的形体逐渐消失并被玉所取代。它越来越不是一具易于腐烂的血肉之躯,而逐渐成为一具不受时间和自然环境影响的雕像。”死后“形”的消亡,生命是由“形”和“神”合构为一的论述为人提供了心理上的深层祈望,为人们追求永恒超越死亡提供了信心。古代哲学家对生命构成分化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形散神不灭的“形神”理论。汉代人面对死亡现实,接受“形”的消亡,开始肯定拥有自由自为意识的“神”是最具个人标示性的生命之本,是死者的全部生命内涵。因而汉代人相较于“形”的保存转化更加关心“神”的去向。在汉代人的意识中“神”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虚体,具有活力和感知力,以此汉代人对墓室棺椁的构造不仅仅是对宇宙的认知更是对“神”赋予了永恒不朽的祈望,对汉代人的丧葬观起主导作用。
二、汉代人对“死后世界”的构建
面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汉人对生命永恒的祈望,不断追求永恒生命和长生不朽。汉代岐黄之术盛行,方士以及士族王侯往往借助岐黄之术克服死亡并彻底的摆脱死亡,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生命状态。汉代人普遍认为除了借助岐黄之术追求生命永恒外还可以通过自身修炼去除肉身抵达仙境,得以永恒。史料记载,东周晚期,通过自身修炼追寻仙境的人繁多,人们开始相信通过修炼和吐纳能够达到辟谷甚至可以去除肉身升仙境。
“修仙成神和死后世界在汉代作为信仰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方面对蓬莱仙岛和昆仑仙境的追求仍在继续,一方面墓葬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信仰日益靠拢并最终融合,导致了‘死后升仙’的观念以及墓葬艺术中的仙境图像。”②巫鸿先生的这一论述结合了众多汉墓画像石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汉墓中汉画像石营造的“死后世界”以其独特的材质、比例、造型等表现汉代人对永恒的追求,但是真正得以永恒的并不是追求永恒的人而是画像砖石艺术本身。
汉人对生死和宇宙的认识并不是单纯哲学上的物质和精神关系的认识,而是从信仰的角度将宇宙划分为天界、仙界、人界、鬼界四个部分。信立祥先生就汉人“宇宙观”问题阐释道:“汉代人认为。全宇宙世界是由从高到低的四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天界。其次是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所代表的仙人世界。第三个层次是人间的现实世界,第四个宇宙层次是死后灵魂停留的地下鬼魂界。”③在汉人的思想中,构成宇宙观的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此基础上,信立祥先生认为墓室汉画像石所描绘的题材内容整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天界题材、仙界题材、现实世界题材和鬼魂界内容。其中最具人性最富趣味的是描绘天、地、人关系的升仙图和受祭图题材内容。
汉人对死后世界的描述以现实世界为蓝本。汉画像中的“现实”并不完全是现实世界人间生活的写照,而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死者理想生活的描绘。
直面汉画像艺术可以发现,汉画像所描绘的图像内容是以现实生活世界为摹本。“死后世界”的呈现不同于现实生活世界的生命状态的呈现,它不需要依托物质的存在,如躯体等,仅依靠“神”便可呈现。汉画像石艺术所展现的“死后世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被动描摹,不拘形似,追求神似。汉画像作为特定时代的不完全性死亡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立足于中国艺术之林。
【注释】
①[汉]王充.论衡・论死篇.
②巫鸿.黄泉下的美术[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0:54.
③信立祥.汉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60.
【参考文献】
[1]王充.论衡・论死篇[M].四部丛刊景通津草堂本.卷第二十三.薄葬篇.引子基本古籍库。
[2]余英时.东汉生死观[M].(第一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美]巫鸿.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第一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1(11).
编者按:此文系汪涌豪教授在日本冈山“东北亚的幸福观”国际研讨会上的湃演发言整理,因版面所限,略有删节。
20世纪以来,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人们深信技术革新与经济成长足以消除痛苦带来幸福。但事实是,在世界许多地方,经济增长并来让人的幸福感同步提升,相反,随着物质丰富和物欲抬升,人们普遍感到奢华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平淡。
在东北亚,发达经济体如目本、韩国的国民感觉也是如此。英国新经济基金会对世界178个国家的调查表明,新兴国家如中国,人们的幸福感反而要高于日、韩,更高于美国。当然。据荷兰和美国研究机构的调查。自1995年的短暂上升后,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开始下滑。因此,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开始体认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因后者还包含生态休闲、社会福利与公平正义等一系列指标;幸福也不仅指感官的快乐,因它还关乎人对生命意义的积极体验和整体评价。
儒家 灭人欲却又通人情
具体讨论“幸福”时,(中国的)人们傲循的大多还是西方的思想。自古希腊以智慧德性为幸福,到启蒙时期以及时行乐为幸福,一路发展下来,西方人对幸福的探求,有感性、理性与德性等不同的路径,形成感觉主义、禁欲主义和理性主义等不同的派别。此外,还有影响更为广泛的宗教幸福观。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人每常引用。在观念上,对苏格拉底的“善即幸福”非常熟知;在心理上,又对伊壁鸠鲁的“肉体无痛苦与灵魂无纷扰”最能接受。对自己文化中的幸福资源,反倒多有忽视。
其实,中国文化中这方面资源非常丰富。表面上看,它对幸福的讨论不如西方多,对幸福与快乐的分疏也不严格。汉字中“幸”指“吉而免凶”,所谓得免于恶为幸;“福”指“无所不顺”,即吉备百顺是福,如《尚书》以“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为“五福”,以与“疾”“忧”“贫”“恶”等“六极”相对。以后两者连言,也不过指人的祈福行为,而非今天所讲的幸福。
儒家重此岸幸福而非彼岸幸福,重社会幸福甚于个人幸福。为此,它区分“身之乐”与“心之乐”,“独乐”与“共乐”。前者用穆勒的话,是更愿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而非“快乐的猎”;后者,这苏格拉底的思虑还及于广大的人群,如孟子所谓“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而他自己的需求不多,很容易满足。
宋代,理学兴起,诸家强调“明理去欲”,如周敦颐《通书》讲“心泰则无不足”,朱熹《语类》讲“于万物为一,无所室碍,胸中泰然,岂有不乐”,将幸福的精神内涵发扬周彻。以后王阳明《答南明汪子问》称“乐是心之本体”,王艮《乐学歌》称“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要人发挥良知,由扬公去私而获致幸福,也含有精微的深意。
如此反对重欲、利己和贵私,在义利、理欲、苦乐和荣辱的取舍上截然以道义为准衡,终使儒家幸福观成为中国人普遍尊祟的理想与核心价值观。其中超越功利的义利观,包括王夫之的义利均衡观,对东北亚汉文化圈的影响非常深远。如各位所知,中村惕斋的《近恩录示蒙句解》、山鹿索行的《语类》,都有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当然,儒家也不讳言利,所谓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亦愿为。《孔子家语》记孔子答哀公问,更明言“政之急者,奠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所以它是体会人情的。
道家 重现世而求长生
道家由关注人在社会秩序中的地位,转向追求人在自然秩序中的诗意存在。为此,它破斥一切世俗功名,以为其适足妨害人性。
这种判断看似消极、恬淡,其实有把人从一般存在的烦恼中解放出来的良苦用心。而这种将生命意义而非社会价值作为思考幸福的基石的做法,也使得它的思想成为对儒家幸福观的重要补充。如老子以为人与天地道等大,“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叉称美甘食美服与安居乐俗,乐于探讨“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庄子推崇古代水火不侵的“真人”,向往“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和“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的境界,以为“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心不忧乐”才是“德之至”,都有自觉拉开与为名为利者的距离的意思。这种不愿“以身殉天下”,而甘愿为追求极乐的幸福,将心神置于“零值状态”的人生处置态度,经常成为动乱时世中,个体生命维护自由最重要的精神救赎。
以后,老子其人其书被道教所尊奉。与佛教讲“无生”和“总之是一切身心之苦”不同,道教“尊天重地贵人”,珍视人的生命存在与现世幸福,所谓“人最善者,奠若常欲乐生”,为此它开方便之门,让人假此尽耳目之好,心志之乐,或用以役神驱鬼,禳灾祈福,或用以求房中之乐,广嗣之术。成为陈寅恪所说的“近于常识之宗教”。
马克斯・韦伯曾指出,作为受中国人普遍欢迎的特殊宗教,道教的发展显然“以老子学说为基础”。对此,韩国学者都珧淳、郑在书等有很好的研究。这里要特别一说的是,因中国人一生行迹,常在少年游侠、中年游宦与晚年游仙,如鲍照《代升天行》的“晚志重长生”,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的“岁晚陟方蓬”,这使得道教游仙活动因与人生命的老熟阶段相对应,而在文化上显出高度的成熟性。它与儒道释三教多向通流,在表征着中国文化另一个重要的面相:既讲乐生,又重养志,既外保形体,又内养精神,尤注重生命的内在体验及其与幸福的意义关联。有时虽不能获得经验的印证,但却能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引导人从世俗功利中隐退,从而留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精神深处最细微的东西,使生命的存在资源得以发扬,内心的安和与满足得以实现。
在此生与集体中求幸福
如上所述,儒道及道教文化中爱死有待,养身有为,寡淡外欲,充实内里的主张,对纷乱时势中的颓败人心有拯救作用,对人精神世界的完满与幸福感提升有莫大的助益。它没有其他宗教常有的取消论色彩,不仅不对立现世与来生、此岸与彼岸,相反,努力联通两者,耐心而周到地劝诱人相信天上的超越性享受不过是现世享受的另一种延续,而现世的享受也因为有超越性信仰的加持而不致放滥与靡费,显出它适度而合情的吸引力。所以,它允诺人处身现世可立致幸福,甚至是长生久视的幸福。
显然,这种进化论、改造论的品性是其他宗教幸福论所没有的。它比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或佛教否定眼耳鼻舌身等世俗享乐的说教更吸引人。这又是我们在类似《园冶》的境仿瀛壶中,读到“寻闲是福”、“知享即仙”,“安阑奠管稻粱谋”时。常能体会到一种博大智慧的原因。相比之下,西方从古希腊到近代的笛卡尔,都将感觉排斥
在真理之外,认为感觉只提供偶然没有必然,只提供意见不产生知识,所以不适合作科学的对象。对幸福的论定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有滤千主观感觉的倾向。它的宗教幸福论认为,人的肉体终将消亡,故要人通过努力来获取天国的门票,所以关注“彼岸超越”,向往“宗教的人生”。
中国人则不同,因受儒道思想及道教教义的影响,无厌弃现世幸福甚至肉体幸福的观念,相反,认为肉体可以长存不灭。这种认识看似荒诞不经,但正如李约瑟所说,它有引导人探索生命养炼之道的作用,不但催生出许多符台现代科学原理的原始化学或养生理论,还培育出一种可贵的“此岸超越”。由此超越,引发了中国人对“艺术的人生”的普遍喜好,进而再造成其人性与人格的均衡发展,以及哲学与艺术的高度成熟。直至最后产生灵肉合一的观念,还有天人合一、主客不分的思维习惯与方法。
尤可一说的是,这种幸福观还从来关涉个人与集团两个维度,既讲台己利用,又讲群体谐和,而不赞同将个体凌驾于集体之上。究其原因,自然与历史上家国同构,氏族社会和血缘政治造成的宗法意识留存有关。这种意识在以后造成中国人强烈的群体认同,乃至喜欢循例从众,不好别尚个体。对此,西方人大都印象深刻,从早先的黑格尔到后来的安乐哲都指出过,中国人通常将个人的幸福放在集团里边。
当然毋庸否认,这种处置方式也有它的负面,那就是个体意志的被漠视与被扭曲。由于家世利益和道德礼法的约束,古代中国人在“爱”这件事情上常常没有充分的自由,直到现代,仍然如此。中国作家老舍曾写过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其中有一句话说:当一个人得不到爱的自由,其他的自由都得不到。为什么?因为在争取这个最个人化的权利上,集中暴露了中国人幸福观的缺失,那种个体与集团的对立与紧张。中国人能给世界幸福吗?
今天,类似爱的自由早已成为人的基本权利。但如我一开始所说,人们整体意义上的幸福感并没得到多少提升。史华慈在去世前写的《中国与当今千禧年主义》一文中,曾对欧美三百年来的新千年主义倒空了所有精神伦理有过深刻的反思,对那种彻头彻尾的“唯我主义”和“物质主义”幸福观深感忧虑。确实,消费文明形成的市场崇拜,已将人原本有的完整的幸福体验扯得支离破碎,包括对爱的体验。最近的世界经济危机,更将这种荒败景观,直白地推到了世人的眼前。置身全球化格局中的中国,自然也不能幸免。
有鉴于有些危机不源于经济而在人心,不在于贫穷而在贪婪,我们认为,现在是到了重新定义发展和幸福的时候了。而当此际,建立在欲望简化与精神余裕基础上的传统中国人的幸福观,以及那种由“内求诸己”、“反身而诚”而体会“乐莫大焉”的东方式的自省与诚意,显然不外在于这种定义。相反,它的精髓正在于对一切快乐都源于精神的确认。它告诉人们,幸福是一种自成目的的自我满足,既不靠其他价值提携,也不被任何外物唤起,它的最高境界就来自个体身心的和谐,和一种为意义与价值贯穿的生活。
对比西方传统经济学认为收入增加可满足更多需求,带来更多幸福,它照见出的事宴是,财富增加固然伴随机会的增多和自由度的加大,但问题是,当人拥有的资源在增加,资源的取得之源和运用之道却不尽合理甚至合法,那么滥用自由的那个人总有败德亡身的一天。这从某种意义上,有点像经济学讲的“边际收益递减”。至于对比福利经济学所主张的福利就是满足程度、就是幸福感,结果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它的主张显然更合乎道德,也更可持续。
对此,西方世界已有认识,在依从不丹人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示的同时,开始制定“人类发展指数”,并关注“国民快乐总值”。这方面的工作,无论是路易吉诺・布鲁尼(Luigino Bruni)的《经济学与幸福》、保罗・皮尔泽(Paul Pilzer)的《幸福革命》,还是马克・安尼尔斯基(Mark Anielski)的《幸福经济学》。类似的快乐经济学都证明,幸福不等同于收入,它们之间既非正关系,也非负关系,而是没关系。只要不在贫困线上挣扎,收入对幸福的影响远没人想象的那么大。
2009年5月15日凌晨2时,岳父与世长辞,享年69岁。
我们全家是在泪水和汗水中硬撑着为岳父风风光光地办理了后事,安排好悲痛之中的岳母。之后,我便一头倒在床上,病了3天。之后,儿子也因上火,耳朵发炎,爱人也每天以泪洗面,在悲痛中不能自拔……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我依然不相信岳父与我们已经阴阳相隔,总觉得他还在我身边,我们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样牵挂和思念。
我与岳父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留给我与岳父的是太多的思念和太深的牵挂。岳父不苟言笑,特别是浓眉下一双大眼,很是威严。加上他对子女的教育异常严厉,听爱人讲小时候很怕岳父。我也感受到了,每次陪同爱人回家,他总会不厌其烦地给我灌输各种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要艰苦奋斗。正是岳父的严厉和苛求,我爱人她们姊妹4人,从小就与众不同。我第一次去爱人家时,就被一家人的彬彬有礼和各种规矩所感动。成了一家人后,我特别珍惜过年过节时全家人有说有笑的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总是找各种理由,把一家人往一块聚,以感受浓浓的家之亲情。
岳父也有和蔼可亲的时候。在过年过节或者外孙们考了好的分数时,他脸上会露出少有的笑容,会给孩子们一些从银行特意换回来的还没有用过的新纸币作为奖励。就在临终的前两天,躺在病床上的他,还说要给考了好成绩的外孙们奖励。岳父待人格外和善,凡是认识岳父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岳父爱抽烟,但他特别注意抽烟的时机和场合,从不让“污染”孩子们。我4岁就失去了父爱,十来岁时,就住校学习,开始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在艰辛和坎坷的人生路上,逐渐变得成熟、冷静与坚强。24岁时,我得到了岳父的慈爱,并在以后的每个人生转折点,他都给予无尽的支持和鼓励。如今,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我,在享受着桂冠和鲜花的同时,感激之情如波如涛。15年过去了,岳父给予了我人世间最伟大的父爱、对我亲同父亲的岳父,如今却长眠九泉。他没有留给我金银财富,却把无穷的精神宝藏赐与了我。我相信,无论今后再经历怎样的人生坎坷与困苦,我都会有足够的能量与勇气面对!
岳父一生正直、善良、勤俭、谨慎。我也年近中年,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岳父总对我说:“什么事情都没有永远,一定要备加珍惜。人就那么几十年,你已近中年,更要努力再努力;一着不慎, 全局皆输,要慎独,更要慎行。”岳父非常注重仪表,却很少买衣服,他最喜欢的是穿了10多年至今还笔挺、洁净一件西服。而“抠门”的岳父待人却特别大方,他常把不多的积蓄借给有困难的乡亲。
岳父少年时失去母亲,父亲又长年在外谋生。岳父靠稚嫩的肩膀撑起一家人的生活。后来与岳母结婚,生性要强的他和岳母一生没有争吵过。1993年8月,大哥的孩子不幸溺水身亡,从来不知道流泪的岳父,那天泣不成声。还没有享过几年天伦之乐的岳父,从此闷闷不乐,过度郁闷使他一下衰老了许多,就在那时给身体埋下了病根。随着病情的加重,岳母越来越成为岳父放不下的牵挂。岳父去世后,岳母多次哭倒在地,在岳母的哭诉中我们终于明白了岳父就连生病后期想在唯一能吃的面条里多放点蔬菜都嫌太贵,他要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岳母养老。如今,失去岳父的岳母在村里人的眼里是富有的,岳母从来没有当过家,也从来没有拥有像现在这么多的钱。岳母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
我不知道该怨恨命运之神太过吝啬没有留给我们多一点时间孝敬岳父,还是该感谢命运之神安排我们把从来不舍得放下的工作高搁一旁,及时赶回陪伴了岳父的最后两天时光。近半年来,岳父每次生病,一见到我和他心爱的女儿,就显得格外开心,就感觉病情好转了许多。对疼痛极为敏感的岳父,主动要求打针吃药,积极配合医生做了两次介入治疗。我知道在最后的时光里,岳父努力地想延长生命和亲人们多呆一会儿,然而我陪伴岳父不到两天。5月14日 ,死神无情地逼近了。挣扎着回到家中的岳父显得极其疲惫,倒在床上便昏昏睡去,我们寸步不离地守候在他的身边。我们多么希望能够用儿女健壮的身躯挡住死神对岳父的纠缠啊!
5月15日凌晨2点 ,岳父停止了呼吸,平静安祥地闭上了双眼。
树欲宁而风不静,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整理着岳父的遗物,翻阅着岳父生前的笔记,抚摸着相册中岳父英姿勃勃的容颜,在睡梦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但岳父却再也没有声息了。
真情不灭,真情永远!我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我们姊妹一定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孝敬岳母,岳父,您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