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立秋的诗句

立秋的诗句

时间:2023-05-30 10:3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立秋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立秋的诗句

第1篇

立秋谚语 立秋谚语之立秋下雨万物收下一句是什么?

立秋下雨万物收的意思是:如果立秋下雨,接下来会适合收庄稼。

立秋下雨万物收完整的农谚为:“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后半句意思是,“如果在处暑这天下雨,秋天的雨水就比较多,这样就不利于秋收,收了也没法晒”。

立秋简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的传统意义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这个时候天气凉爽,到处风景都特别好,特别适合出游呢,你不会还躲在家里还没度过夏天那个坎吧。

相关文章:

1.2019立秋谚语,关于立秋节气的农谚

2.立秋下雨万物收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

3.2019关于立秋节气的农谚 咬秋是什么意思

第2篇

课上偷偷地婆娑起浅浅翻书声……

不动声色地环顾了四周,在朗朗晨读间惬意地翻开《郭敬明文集》,淡抹起烟蔼迷迷的诗句,为深夏平添了几分凉意:

梦里过客笑眼忘,望回廊,秋冬藏,人世短,人间长。

倘佯在郭敬明的诗中,是玄虚平凡的华丽伤痛,而我却幸福地咀嚼,忘却了时光的流梭。直到脑袋微懵般疼痛,才挣脱了幻境的束缚。

老师一本正经地敲打着黑板,一面拿着我的书,另一面在黑板上留下斑驳的字迹:“方知晓。”

秋叶流失,勾勒起空洞的人影,脑中的疼痛暂时地收拢,嘈杂的知了鸣声戛然而止,秋将来夏渐去。

“大家好,我叫方知晓。”空洞的眼眸散落了满地的苍凉,原本笑意盎然的话语被冷漠的喑哑所包裹,仿若秋月柳刀划伤了夏末的喧嚣。

时间仿若刹那,我回味在凄凉的声音中不能自拔时,老师已将批评的论调画上了圆满的休止。

老师踱着沉重的步伐,像是走向英雄冢般慷慨壮烈,赋壮词:“知晓,就坐这吧!”并用眼角昔日的伤疤狠狠瞪了我身旁座位。方知晓好奇地瞥向我,我才发现自己一直盯着她。

她向老师微微点头,走向我,我的脸被羞辱感染红了片刻,身后阿亮笑声徐徐:“怎么,盯着美女害羞了?”

“唉,你的名字真的很搞笑饿。”我找到了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然后向阿亮竖起中指。

“我小名叫秋。”她好奇得像出生的小老鼠,却又像黑猫般神秘而高贵,阿亮刚想说话,铃声突然响了,我在虔诚地在心中默默拜了三拜,学校闹钟平时总不准,这次可真是及时。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一天度日如年。命运的罗盘似乎将我指向了无尽的悲哀,之后几乎没对秋说一句话,我还答应请阿亮吃烧烤才躲过一劫,我也明白了“好人有好运”这句话的真实性。秋成绩好的没话说,与我形成柏拉图式现实与渴望之间的颠覆式反差。

我静静地躺在床前,回想着秋的一举一动,沉浸在华丽藻饰下凄凉的内涵,仿佛想到了童年时期,幻想飞到天涯的尽头,发现一大片糖果海洋般的满足……

忽然,敲门声响了。我莫名哀叹了一声,慵懒地开了门。

“妈!干嘛饿?”表情很是僵硬。

“你生病了?没事吧……”妈妈又开始唠叨了。

“没事啦,没事我就睡了,别再敲门咯。”

妈妈用力敲了我下额头:“死小子,明天就立秋了,记得吧电风扇关了。”

……………………………………

时光流逝,继续沉浸了一会,又轻翻起《郭敬明文集》:

默默蝉声藏,转眼夏季忙。秋叶满江水,竹笛又苍凉。

第3篇

七夕刚过,立秋,才纳凉。婆娑几点雨经过深情的告白,方娓娓而来,小池塘中央依旧亭亭而立几朵被焦阳晒嫣儿的荷花,喜荷的朋友惦念着一张荷塘的照片。花已谢,人已去,莲子早采摘尽了,无心亦无疼痛,剩下的是一片茂密的绿,阵阵秋雨滴打在叶上,盘旋在径杆儿的端部,把那凄清冷寂一点点一点点驱赶。荷叶一片紧挨着一片,圆圆的蓬蓬裙边是冬天的大雪天互相取暖的掌心,分开久了就遗失了温度。

近日来喜欢看旧书,读莲心事,听老曲儿,跟着哼缓缓催眠,夜里的梦变得很沉,折合着这扇门,紧闭不开。许多天连续在做梦,睡梦中醒来有些疲惫,伸出双手要捉住什么,醒来手里依旧空空如也。懵懂亦也清醒,睁开眼睛她们还在熟睡中。定是有人在梦中思念不禁哭出了声,羞红了脸颊隐隐消失不见。

我总不愿如睡莲一般,侧卧的姿势也那么另人心疼,我总不能如莲心一般,把苦涩紧紧包裹在里面,我总不想如莲花离开水一般,蜷缩在一起一瓣一瓣等待凋零。没有怨言,远远的远远的看着也很好,因为青涩因为弱小所以要好好的生长在自己的土壤上慢慢吸收养分。

信手翻开几句,前人描摩莲的诗句,感动着他们的诗意生活。最喜以戏虞欢快的口吻描写莲的那首《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划小船,撑竹竿,唱采莲曲,鱼儿欢愉的游走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当你想停下手中的事,抚水与鱼儿嬉戏他们偏偏躲得远远的。关于朔影斑斓的梦,顽童龇牙咧嘴的傻笑,一起引吭高歌,飞火流萤,时常令我想起家乡的夏日的田野,碧绿的稻田中央光怪陆离的长一片荷花。红的粉的夹杂着青色的莲蓬,偷偷探过头,高过稻穗低头俯瞰一起成长的伙伴。

经历这个短促的夏,等待过南苑荷塘荷花生长的一整个周期,赏过遗爱湖别致的白色莲花,摘过家乡丰硕的莲子,开始对莲的韵味有了别样的了解。你是充满灵性的植物,始终怀揣着少女的情怀,来细细摸索这个洋溢着许许多多无知的世界。路人留给你的要么是焦心的等待要么是会心的一笑,你教他们心若绽为莲,何惧尘埃微。观音大士,取莲为坐台,同一个姿势端坐千年,我们便张望了千年。轻轻来去,一阵淡雅馨香。俯瞰尘世间纷扰和繁华,终归飘散落入凡尘,尘归尘,土归土。

朋友知道我爱莲,出门游耍时,带回一朵睡莲给我。我取水来,插在瓶子里,每天观察她微妙的变化。花苞饱满,温柔的底下头,宛若低头沉思。没有荷叶的陪衬,她显得有些孤寂,我手指轻轻一碰,她便落下一瓣花瓣,她骄傲的心在流泪,一碰就碎。没有根的牵绊,夜夜思念,夜夜憔悴。看着她一瓣一瓣的落下,我却无能无力。原谅我无心的罪过,花绽放在枝头是生命,握在手中便是尘土。小心翼翼地拾起每一片花瓣,安放在手心,一场彩色的电影放到处频率失了真,变换成黑白色。按捺不住内心的悲喜,忍泪看完这场生命的轮替。

黄昏,我一个人又情不自禁来到荷塘前,新修了一条柏油路,侧边竖起了栏杆,昔日茂密的荷叶开始发黄,低垂下头失神。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相聚太短,遗忘太长。余下不到百日,我想我再无法守着残荷听雨声。再坐在和你们一起坐过的石凳上看夕阳西下,晕红,嫣红,暗红,点红……

第4篇

关于节气立秋的说说句子

1、 秋天到,祝福绕,好运财运当头罩,祝你工作顺事业高;秋雨凉,好舒爽,轻松快乐美徜徉,祝你永年少身健康;秋风吹,百果香,硕果累累堆满仓,祝你爱情甜幸福享;立秋节气,愿君万事如意。

2、 天高云淡秋色美,美景熏得人陶醉。秋风凉凉身边围,清凉透心烦恼碎。秋雨滴滴秋露降,秋思阵阵心相随。立秋到了,祝你健康快乐!

3、 桂花的芬芳悠悠荡漾,缠绵的秋韵醉满心房,婉转的秋声耳旁回荡,绝美的秋光融成诗行,祝福的短信送达身旁,愿你立秋快乐又安康,幸福的生活万年绵长。

4、 月明天高秋以到,寒气袭人把衣添。快言快语朋友心,真心祝福在身边。立秋时节,为你送上温暖的问候,祝你健康平安!

5、 "秋风起兮清凉到,吾送祝福驱烦恼.梧桐树下做美梦,秋雨洗刷夏热燥.午穿蝉翼防暑炎,早晚厚装及时换.年迈体弱不胜凉,秋凉注意保健康.愿你立秋快乐逍遥!"

6、 没有了娇嫩欲滴,却有了成熟稳健,洗涤去了心中的童稚,换来了硕果沉甸甸,原来翡翠是美妙的春华,而金澄乃是谨严的秋瀚。预祝金秋美满笑开颜,樱花烂漫怡自心。

7、 秋声点点添清爽,秋雨绵绵惹情思,秋花朵朵甜如蜜,秋月皎皎爱荡漾,秋风连连幸福长,秋阳皋皋暖心底,立秋到了,愿你的生活幸福快乐。

8、 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这一刻有我真诚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心情!立秋了注意加衣!

9、 "炎夏已去秋来到,清爽理气酷暑逃。晨干农活要注意,秋露凉脚胃不好。下地干活穿雨鞋,护腿袖套不能少。晚上关好门和窗,防止秋风患感冒。祝你立秋豪情爽。"

10、 念你‘秋水伊人’,恋你‘春花秋月’,想你‘一日三秋’,爱你‘千秋万年’,愿你‘春秋鼎盛’,祝你‘春华秋实’,立秋节气,祝你万事如意,大吉大利,拥有健康身体。

11、 风起云飘,立秋节气关怀送到;月落潮涨,思念牵挂问候徜徉;祝福无限,万事顺利事业宏展;天气多变,愿你健康幸福无限;立秋节气,祝你快乐吉祥如意。

12、 挥一挥手,告别夏日酷暑炎热;迎接凉爽秋季;扭一扭身,轻松惬意愉悦身心,享受幸福温馨;传一传爱,祝你健康青春常在,立秋快乐开怀。

13、 取一抹秋凉,给你周身舒爽;点一滴秋雨,挥洒快乐吉祥;采一朵秋云,情谊更绵长;画一轮秋月,合家团圆健康。我的祝福鸿雁传书发送给你,立秋时节,祝你幸福总在侧,甜蜜绕身旁。

14、 暑去风轻扬,立秋来到天渐凉;雁飞黄,好山好水尽情赏;情浓思念长,心平气和多调养;语短暖心房,提醒朋友加衣裳。愿你多保重,祝君更安康。立秋快乐!

15、 清风收夏暑,细雨带秋凉,情浓惦念常,关怀递身旁,果蔬多摄入,适当加营养,户外赏美景,抑郁一扫光,好友多相聚,心情自然爽。祝福常相伴,快乐安康!祝立秋心情美,笑容最闪亮!

16、 立秋来到,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早晨刷刷西班牙,吃两个约蛋,然后去爬爬新加坡,赏赏太平洋,上午听听墨西歌,中午吃吃俄螺丝,下午就吹吹珠穆朗玛风,带上新西篮,逛逛缅店,晚上累得一身阿富汗,最后提醒:立秋过后早晚温差大,注意穿件喜马拉雅衫,睡觉最好盖上巴基斯毯!祝你开心每一天!

17、 立秋之夜送你一份美丽的情怀,每逢思我念我时总能感觉到那屡屡凉爽的风,它们会像一只柔软的手轻轻地拂过你的脸庞,吹过你的脖颈,寄托我对你遥远的思念,遥祝立秋快乐!

18、 秋风爽,自清凉,硕果枝头吹浓香;诗情画意美图画,快乐心情更久长;祝你收获甜蜜蜜,得意风发更吉祥,生活红火多欢笑,工作顺利身体康。

19、 望一眼秋水,荡去如丝的烦恼;揽一簇秋花,细数幸福的芬芳;携一丝秋风,送走南飞大的雁;拥一片秋光,送去真切的祝福,愿你立秋快乐。

20、 一缕秋风,拂去酷热的夏;一阵秋雨,润泽烦躁的心;一滴秋露,折朗的秋;一丝秋意,渲染美丽的景。立秋到了,愿你时刻开怀,惬意逍遥!

21、 秋是一个多思的季节,牵系着想你的心灵。窗前的落叶是记忆的书签是整个秋天的精美收藏,我沉醉在诗的意境里,把对你的祝福埋藏在心灵深处!立秋了!

22、 "气温降,露水凉,问声朋友真情在。添衣裳,保健康,暖暖祝福送你心。立秋了!愿你开心常快乐!"

23、 立秋是清风相随,白云邈邈;是秋月朗朗,鹊桥飞渡;是枫叶萧萧,秋蝉默默;是桂花绽笑,硕果飘香;是情思悠远,祝福翩翩。亲爱的朋友,愿你立秋快乐。

24、 立秋时节,碧波荡漾,瓜果飘香;立秋时节,秋高气爽,桂花芬芳;立秋时节,美好时光,情意酣畅;立秋时节,短信飞扬,祝福成行。愿你立秋快乐。

25、 立秋到来真是好,炎热散去送清爽。秋雨绵绵意境好,沉醉其中情悠扬。秋色宜人风光好,灿烂无边好运长。秋风飒飒心情好,快乐满襟福满裳。立秋快乐。

26、 立了秋,把扇丢,清凉到,迎丰收,秋风起,真情聚,好朋友,常联系,秋雨撒,祝福发,万事顺,乐哈哈,祝愿你,身康健,永快乐,喜事连。

27、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秋雨绵绵丹桂飘香,瓜果遍地秋菊怒放,五谷丰登祝福徜徉,立秋时节愿君安康,万事顺利前途无量。

28、 把快乐送进秋风里,让吉祥与你平分秋色;把如意送进秋雨里,让烦恼对你望穿秋水;把舒心送进秋月里,让幸福陪你千秋万代;把祝福送进秋天里,让好运伴你春夏秋冬。愿秋的凉意,带给你满满的喜气,祝你立秋快乐,万事顺意。

29、 落叶知秋,情谊如酒,祝福不曾休;天气转凉,加强营养,保重健康;季节转换,莫要惆怅,快乐至上;一生朋友,一声问候,愿你立秋时节,幸福依旧。

30、 立秋清凉现,衣被要增添;每日吃大蒜,富含氨基酸;茄子降血压,蜂蜜能通便;饮食巧搭配,甜食要少沾;起居有规律,愿你健康每一天,立秋快乐。

31、 立秋到了,炎热将去,收获来到。愿你的勤劳收获成功的硕果,你的痴情收获爱情的回报,你的锻炼收获健康的体魄,你的孝心收获父母的欢笑!

32、 秋风凉,香,霜降时节树叶黄;黑夜长,添衣裳,防寒保暖重健康。一层秋雨一层凉,一脉秋水一寸芳,立秋时节,愿你好运成双,幸福安康。

33、 秋已至,碧草黄;清风起,雁两行;天渐凉,添衣裳;多锻炼,保健康;诉衷肠,牵挂长;立秋日,送吉祥;福成双,留身旁;祝愿你,总安康。

34、 秋之色在于金色满园溢满心怀,秋之光在于斑驳点点挥洒人间,秋之声在于知了鸣蝉花好月圆,秋之意在于浓浓祝福指间流传:祝你立秋快乐,身体安康。

35、 八月桂花悠悠香,秋韵缠绵醉心房。秋风秋雨送凉爽,丰收美景眼前望。短信送到你身旁,祝你健康心欢畅,快快乐乐烦恼忘,幸福生活万年长!

36、 秋林秀逸,秋山潇洒,秋水眀澈,秋风俊朗,秋花芬芳,秋阳融融,秋月温婉,秋雨绵密,秋光高远,秋日的祝福恬淡,愿你立秋快乐无边。

37、 立秋是落叶对根的情思,是大雁对长空的向往,是清风对白云的倾诉,是明月对群山的依偎,是我对朋友的真切祝福,愿你立秋快乐。

38、 知道吗?短信是一种无线电波,那么立秋的短信就是秋天的电波,简称秋波。我发条秋波,祝你愉快。你收到就行,别声张,就当我是暗送秋波好了!

39、 立秋时节别样好,纵享欢乐乐淘陶。桂花枝头含羞笑,芬芳飘荡多姣俏。朗月疏影皎洁照,柔情似水佳期到。愿友幸福无烦恼,好运驾到如意绕。

40、 立秋到,秋高气爽。望您事事如意,凉爽整秋。全身上上下下神清气爽!

41、 立秋到来心欢喜,秋风阵阵秋雨凉。满眼都是丰收景,心情舒畅笑意扬。再无酷热伤身体,开开心心烦恼离。立秋到了,祝你快乐健康,幸福永远!

42、 秋阳的温柔洒满大地,轻抚万物;凉爽的秋风频频而至,扫去余热;秋雨的疯狂掠过高空,飞流直下;秋季的果实充满希望,风采洋溢;立秋到,心情爽,收获忙,收获真情,收获希望!

43、 祝福伴随太阳一起升起,洒落万丈思念;思念跟着秋雨一起飞舞,溅起层层微笑;微笑伴着温馨一起尽兴,共享立秋凉意;收起浮躁与喧嚣,尽享美意;收起火辣与潮湿,尽享清爽;收起纯真与幼稚,尽享成熟;立秋快乐!

44、 冷却了夏的酷热,擦掉了夏的汗水,掳走了夏的高温,沉淀了夏的颜色;迎来了秋的成熟,送来了秋的干练,带来了秋的成果,收获了秋的希望;立秋到了,祝你心情凉爽,工作超强!

45、 立秋时节,风光无限;秋风渐起,暑热渐退;天高云淡,忧烦无影;海阔天空,心情舒畅;日子爽朗,惬意悠然;清凉问候,随心而发;舒爽你心,自在逍遥;愿你开怀,立秋快乐!

立秋节气快乐的话语

1、 一层秋雨一层凉,立秋时节祝福忙;暖暖关怀在心上,浓浓问候送身旁;纵目远眺天苍苍,朋友何时归故乡;一早一晚添衣裳,愿你幸福总绵长。

2、 秋风送爽百果香,我发短信表衷肠;秋雨送凉好舒畅,爱你一生不思量;秋天刚至祝福传,愿把你的手儿牵。哈哈,亲爱的,这不是秋天的童话,我们要收获秋天的爱情!立秋到了,一定要幸福快乐哦!

3、 秋风吹来桂花香,立秋节气气温降;秋雁两行飞南方,叶落大地一片黄;天气渐凉加衣裳,浓浓牵挂心底藏;愿你幸福总如常,一生平安身健康。

4、 望尽天涯路漫漫,离别之后,情谊不减;秋叶月寒如水,打湿一地落叶,牵动心中无限思念。愁易结,愁难解,世事如梦,岁月浮沉,四季常变换。天气乍凉还暖,更增几行挂牵,出门在外,衣服要添,立秋时节,莫要愁烦,愿你幸福每一天。

5、 "坚持在酷热中拼搏,一定在凉爽后收获硕果.坚持在曲折路上行走,一定会到达自己的路口."

6、 "立秋云逸天也蓝,金秋来到稻谷香.瓜果满园笑开颜,农家喜乐精神爽.鸭子嘲笑鱼妖塘,蛐虫鸣叫星光灿.蜻蜓点水青蛙唱,秋色宜人清凉伴.祝你立秋怡心怀!"

7、 我把那波澜壮阔的生活,酿成一碗酒,让你酣畅痛饮;我把那聚散离合的日子,裁成一弯月,让你感受宁静;我把那阴晴冷暖的天气,织成一道彩虹,让你明媚心情;我把那春夏秋冬的季节,编成一条河流,让你快乐前行!今日立秋,我把诚挚的祝福装进这条短信,祝你快乐好运,幸福温馨!

8、 秋雨秋风秋老虎,整天奔波挺辛苦;天气多变切记住,莫失健康要勤补;要有伤心向我诉,我的短信陪你度;真心的祝福你立秋快乐无边!

9、 秋风吹过散清凉,一道相思印心上;秋雨绵绵润大地,一份回忆藏心底;秋香绵延添美丽,祝福短信传手机。愿你立秋时节记得添衣裳。

10、 立秋凉风起,早晚要加衣,中午气温高,解暑不忘掉,饮食主清淡,营养要全面,常把问候传,快乐连成片。立秋愉快。

11、 秋风在生命的履历表上写下诗句!秋雨在时间的简历表里谱曲新意!秋天在我的祝福短信里,为你奉献美丽,立秋快乐!

12、 秋风一缕拂面来,送走高温不停留;秋雨一阵润心头,烦恼焦躁即刻丢;秋露一滴叶中沾,秋意浓浓景色优。立秋到了,愿你欣赏着美景,快乐安康!

13、 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凉爽的天气喜迎立秋。炎热的夏季逐渐远去,舒心的祝福永恒不变。祝你健康平安,幸福如意。立秋节气快乐。

14、 秋风欲扫落叶,祝你告别夏季炎热;秋雨要送清凉,祝你秋日喜气洋洋;秋衣送来温暖,祝你健康永伴身边。经过了春华,熬过了夏热,即将迎来秋实的收获,朋友,祝你立秋快乐!享受惬意生活!

15、 流水潺潺,流出清新爽快的心境,开心愉悦;微风习习,吹出清凉惬意的味道,逍遥无比;细雨绵绵,淋出清爽怡人的景致,其乐无穷;情谊真真,传出沁人心脾的问候,爽透你心:立秋愉快,心情舒爽!

16、 立秋节气又来到,温馨短信送祝福。秋高气爽心情好,秋风过耳烦恼消。春华秋实事业旺,春花秋月爱情甜。祝你快乐到永远,千秋万代幸福长。

17、 秋天渐近清凉临,酷暑远去温度降,秋雨阵阵庄家润,满地金黄丰收季,朋友异地心连心,白云飘飘思念稍,立秋节气悄然到,愿你生活酣畅乐无边。

18、 立秋到了,“秋香”祝你在炎热夏季后的秋天爱情依然甜蜜,“静秋”祝你在凉爽的秋季身体健康,“秋瑾”祝你在金灿灿的秋季努力奋斗,收获满满。立秋快乐!

19、 “立”身行事,“秋”毫勿违。“节”点应对,“气”定神闲。“幸”运时机,“福”星高照。“快”活日子,“乐”天知命。祝你幸福,万事如意。舒心顺心,立秋节气快乐。

20、 夏季的尾巴,是立秋;秋季的前奏,是立秋。一切都是秋的模样,雨蕴寒凉,秋风瑟瑟,农田金灿,湖水湛蓝。立秋务必照顾好自己,天凉好个秋!

21、 云淡风轻是秋的题目,情韵悠长是秋的篇章,宁静恬淡是秋的灵魂,高远辽阔是秋的神韵,幸福快乐是秋的祝福。立秋到了,愿你节日快乐。

22、 秋天的风景像是一张高清照,明朗而清晰!秋天是天气像是一张水墨画,飘逸而淡雅!秋天的心情像是美丽情人眼睛中的一张图画,含情脉脉,有你有我!立秋快乐!

23、 秋风吹来细雨洒,荷塘月色荡清波。早晚清凉中午热,五谷丰登开怀笑。风吹雨淋燥烦去,溜街聊天好舒爽。万事如意好运来,祝福朋友立秋爽。粮丰人美!

24、 天高了,云淡了,你在我的思绪里发散了!夏去了,秋来了,你在我的心目中怡然了!今日立秋,愿你收获一下的快乐,享受一生幸福!

25、 秋来风轻扬,立秋天渐凉;情浓思念长,心平气和多调养;雁飞黄,好山好水尽情赏;语短暖心房,提醒朋友加衣裳。愿你多保重,祝君更安康。

26、 立秋到,收获时节真美妙,愿你:铲掉烦恼,把快乐收获;除去霉运,把好运收获;消灭失败,把成功收获;无病无疾,把健康收获;笑口常开,把幸福收获!

27、 立秋节气来到,生活大变模样。幸福天天报到,平安日日缠绕。吉祥紧紧相拥,好运连连不断。祝你万事顺利,立秋节气快乐。

28、 立秋节气到,优惠大放送。幸福风若干,今刮明刮后还刮。快乐雨无数,早下晚下连连下。祝健康平安。立秋节气快乐。

29、 秋风吹走夏的酷热,迎来秋高气爽;秋阳脱掉炎炎外衣,送来层层凉意;秋雨欲动姗姗来迟,带来秋之美意;秋果告别夏之稚嫩,迎来累累硕果;立秋到,祝你秋实春华,万事如意!

30、 夏日炎炎,已经褪去;秋风习习,悄然到来。在这立秋之日,让晚风带着思念,让明月带着浪漫,携着我的祝福,送到你的身边。惟愿你此生一切安然!

31、 立秋节气,收获季节。愿你生活如意,幸福满怀。愿你事业兴旺,金银满仓。愿你健康平安,祝福满格。立秋节气快乐。

32、 潮湿沉淀了喧嚣,细雨吞噬了酷暑,马路上夏末的味道,路边果实成熟的味道,触动了你的嗅觉。瞥一眼呜呜作响的空调,炎热的七月在指缝中流走。立秋到了,秋天也不远了。

33、 秋风吹去了祝福,愿你健康相伴,秋雨浇灌了问候,愿你幸福围绕,秋天载满了心愿,愿你吉祥如意,立秋到了默默祈祷,愿你立秋快乐!

34、 立秋时节又来到,秋风送爽暑气消,秋雨淅沥愉悦笑,秋果丰收满园香,秋日祝福快乐伴,幸福健康永围绕。祝立秋开心每一天、吉祥常陪伴。

35、 立秋来到了,短信问声好,祝你神清气爽心情天天妙;立秋来到了,暑热湿潮全赶跑,事业丰收一切如意乐陶陶;立秋来到了,秋季景色更美丽,红叶满山秋果满园飘香。祝立秋快乐无忧、幸福逍遥。

36、 泉水叮咚响,情谊送心上,炎热将过去,笑脸迎秋爽。捧一把泉水,滋润你心房,摘一轮明月,把舒畅荡漾。摘满天星星,化成祝福的清凉,携一缕秋风,让快乐四处飘荡。立秋了,祝你告别夏日的骄阳,拥抱秋天的芬芳。

37、 秋风吹,秋雨浇,立秋节气清凉绕,秋花美,秋叶黄,五谷丰登幸福长,秋枝俏,立秋到,秋季祝福全送到,立秋愿你乐逍遥,福无尽!

38、 秋的洒脱,爽朗了心情;秋的诗意,渲染了山林;秋的雨露,润透了万物;秋的飒爽,愉悦了心扉。朋友,立秋到了,愿你心情爽歪歪,自在乐逍遥!

39、 四季轮转是自然不变的元素,开心烦恼是人生必经的旅途。依旧是似火的夏日,而秋季也悄悄拉开帷幕。无论世界如何转变,心情依然快乐坦然。立秋快乐!

40、 立秋到,祝福绕,送你秋风,吹走烦恼,心情好,开心笑;送你秋雨,冲掉忧愁,快乐守,好运留;送你秋月,照亮前方,事业强,财运旺;送你秋果,五谷丰登,好运行,康终生。

41、 秋爽宜人真陶醉,问候祝福短信飞,养生贴士爱心传,幸福快乐笑开颜,合理膳食是关键,多做锻炼身康健,少吃辛辣少吃咸,秋燥补水记心间,随时增减别着凉,祝你立秋好运享。

42、 盈盈秋水一线牵,爱的情意永相连。脉脉秋月増清辉,爱的誓言紧相随。淡淡秋花风中笑,爱的国度喜逍遥。立秋到了,愿你在我爱的包围中更娇妖娆。立秋快乐。

43、 立秋来到天气凉,硕果累累好风光,消去夏日炎炎热,迎来秋风阵阵爽。愿秋风吹去你的忧愁,秋雨淋掉你的烦恼,生意迎来丰收季,事业辉煌结硕果!

44、 转眼立秋就来到,心中喜悦人人晓。再无烦恼和焦躁,高温酷暑即时消。身边美景多围绕,快乐生活乐逍遥。枫叶红遍半山腰,稻谷丰收开怀笑。愿你立秋好运罩,幸福生活每一秒!

45、 立秋了,快乐对你暗送“秋”波,幸福与你平分秋色;如意为你望穿“秋”水,富贵陪你千“秋”万岁;平安伴你春风秋月,爱神送你“秋”水伊人;祝福赶立秋时分,愿你心情秋高气爽,读读短信心清凉,祝你天天开心,立秋快乐!

46、 秋天伸伸懒腰,健康重要;秋天消消疲惫,快乐加倍;秋天走走小路,幸福一路;秋天写写惆怅,心情舒畅。朋友,今日立秋,愿你秋高气爽灿烂无比。

47、 秋天是老虎,让天凉,重要是养生,保安康,分虚实,忌乱补,多吃清淡,以肉辅,多食酸,少辛甘,养静心,神方闲,立秋到,要记牢,我心中你重要,立秋快乐。

48、 立秋到了,先送你一个“秋波”,亲爱的“秋水伊人”,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你一定要保重贵体,不然,我一定找你“秋后算账”。祝愿你心情“秋高气爽”,幸福快乐天天“荡秋千”!

49、 秋风起了,想起你了;立秋到了,牵挂浓了;不知伊在他乡是否好,心生惦念如星缀夜空,放飞信鸽稍问候:“立秋到,愿你想起我的时候最开心”。

相关文章:

1.祝福立秋快乐的句子

2.2019立秋节气简短祝福短信 关于立秋的祝福句子怎么写

3.2019立秋节气短信祝福语 立秋节气的谚语大全

4.2019最新立秋节气简短祝福语,二十四节气立秋的问候语

第5篇

关键词:杨万里;七绝;句法;意象选择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3-046-05

陆游在《杨廷秀寄南海集》中说:“夜读杨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四百年来无复继,如今始有此翁诗”;他还在《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云:“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范成大在《次韵同年杨廷秀使君寄题石湖》说:“文名藉甚更诗声”“句从月协天心得”,他们所评价的都是杨万里的诗歌创作。

杨万里的诗歌之所以受到著名诗人的推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自成一家的“诚斋体”诗风。对于“诚斋体”的具体涵义,大概自此概念提出之后就众说纷纭。近代以来,现代及当代学者对“诚斋体”的看法不断更新、补充,大有涵盖杨万里诗歌的全部优点之势。笔者认为,这样不加限定、毫无界说包括一切诗作特点的看法不符合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而且过于宽泛的探讨“诚斋体”的内涵不但不会对杨万里诗风的深入认识,反而会使“诚斋体”的特征进一步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诚斋体”的真正内涵,恰当地界定具有“诚斋体”特色的诗作。

一、“诚斋体”的典型代表七绝

杨万里是一位长寿的诗人,在他八十载的人生经历中,诗歌创作有很明显的分期,即使在“诚斋体”诗风形成之后,就他本人的主观努力而言,仍在不断追求着诗风的变化,但是如果从整体特色看,诗人自己在“诚斋体”诗风形成之后的“求变”无疑是对“诚斋体”作完美的追求,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因此,以“诚斋体”诗风的是否形成为标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历程可分为模仿、探索、成熟三个时期,至于“诚斋体”诗风形成之后的“求变”完全可以认为诗人对自己诗风不懈的完美追求。

诚斋体的形成就是以其诗风进入“欣如”阶段为标志。杨万里在《诚斋荆溪集序》中说得十分清晰,“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寤,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其中的“欣如”就是诗人自己诗风成熟的境界。至于“欣如”的含义,正如杨万里自己所说“试令儿辈操笔于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其中的“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即是作诗时应对自如、诗思泉涌的“欣如”境界。达到这种作诗状态,是诗人一直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诗人长期探索、积累的结果。“欣如”境界一旦获得,会令诗人欣喜若狂,创作大丰。因此,杨万里说:“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麾之不去,前者未雠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可见,至“戊戌三朝”,杨万里诗风已经,成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诚斋体”风范。而这一时期的结集主要就是《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三本诗集。

梳理这三个集子,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七绝数量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看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研究成果,他对杨万里各本诗集中绝句数量做了一一统计,通过整体的对比,七绝诗体占杨万里整个诗歌数量的一半以上。而具体到《荆溪集》、《西归集》、《南海集》三本诗集中,七绝更占有不小的比重,如在《荆溪集》中七绝占66%,在《西归集》中占72%,在《南海集》中63%,这些数字无可争辩的说明:七绝在诚斋体诗风的重要载体。

至于杨万里为何选择七绝的形式来创作“诚斋体”诗歌,笔者认为主要得益于绝句诗体本身具有的“七言四句”自由不拘的形式,这种诗体形式最能表达杨万里的心口,也是诗人进入“欣如”状态后最容易采用的,正如张瑞君在《杨万里评传》中所言的“在五七言诗的各种体裁中,七绝最容易写得富有情趣、活泼、灵动。它既不象古风那样讲究章法,也不象律诗讲究对仗而形成拘谨和板滞”,“就五绝与七绝而言,七绝因能巧用虚词、重字等更灵活多变”,这些分析准确概括了七绝较于其他诗体的优势,可谓精到,也再次说明七绝之于杨万里创作“诚斋体”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大致粗略地认为杨万里选用了七绝,而七绝成就了“诚斋体”。

二、杨万里七绝句法词法的运用

有人总结杨万里绝句的作法,依据对仗还是散句总结出若干结构,其实这种路数不是依据绝句总结结构,而是以结构去套绝句,因为结构是完全式的、具有绝对包容性的,以此全部结构模式去衡量绝句形式,当然总能找到例证,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分析总结路数无疑是削足适履,更不能加深对于绝句的认识,其实质就是先有概念,后找例证,也即是“主题先行”。因此,分析总结性探索应避免此类观念先入,在未有定论之前,科学的态度是先个别再一般,即从个别的特点走向一般的总结。所以,笔者结合杨万里七绝的创作实践,力求通过具体作品的归类分析,得出较为正确的“一般”性结论。细细梳理杨万里诗风成熟时期的七绝,我们可从以下四方面来把握其艺术特征:

(一)虚词的巧妙运用

诗歌以字少凝练见长,要求言短意长,因此篇幅十分有限,就七绝而言,一首诗作四句二十八字,可谓极其短小。一般情况下,诗人创作诗作要表达丰富的意蕴,必须多用实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丰富含义的传递。而杨万里则喜欢用虚词,而且用的很巧妙,一首诗的好坏甚至取决于一个虚词的点缀装饰,这无疑是“诚斋体”七绝的独特之处。具体而言,杨万里七绝诗句中副词、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等虚词用的最为精当,可举诗例如下:

1.副词的运用。副词虽属虚词,但由于它具有表情态、程度、时间等方向的功能。所以杨万里喜欢在七绝中运用,其七绝诗句中常见的副词有“忽、乃、皆、曾、聊、犹、堪、自、复”等。例如:

一峰忽被云偷去,留得峥嵘半截青。(《入常山界二首》)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呜。(《宿灵鹫禅寺二首》其二)

忽开风起仍波起,乃是飞声与落声。(《净远亭晚望》)

路南路北皆秋水,净洗行人屦上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其三)

归舟曾被此滩留,说著招贤梦亦愁。(《过招贤渡四首》其一)

道边篱落聊遮眼,白白红红匾豆花。(《秋花》)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昼落无声夜有声,只堪醉听不堪醒。(《秋雨叹十解》其七)

我自愁吟无意思,蝉声移近入檐枝。(《秋热二首》其二)

春风也解嫌萧索,自送秋千不要人。(《晓寒二首》其一)

吹乱众红还复整,海棠却不怕春风。(《晓寒二首》其二)

2.介词的运用。在诚斋体绝句中,杨万里常用的介词有“于、从、与、和、替、将、向、以”等。例如:

梅于雪后较多花,草亦晴初忽几芽。(《雪霁出

城》)

上巳春阴政未开,寒窗愁坐冷于灰。(《上巳三首》其一)

待倩春风作媒却,西湖嫁与水仙王。(《水仙花四首》其二)

只有向南接天去,更和一线也无痕。(《过新开湖五首》其一)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兰溪双塔》)

偶见群儿聊与戏,布衫青底捉将来。(《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

岂有心情管风雨,向人弹泪绕天流。(《罗溪望夫岭二首》其一)

莫以甘棠南国荫,便忘蓝草北堂别。(《送庆基叔德上犹二绝》其一)

3.助词的运用。杨万里在七绝中常用的助词有“得、却、煞(杀)、来、将、了、去”等。例如:

柳上青虫宁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过招贤渡四首》其二)

野鸭被人惊得惯。作群飞去却飞回。(《登净远亭》)

上却城来忘却归,迎他来属送他飞。(《晚衙野望》)

到得欲开浑别了,玉肤洗退淡脂。(《瓶中红白二莲五首》其四)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立秋日闻蝉》)

茅屋破时偏入画,布衫洗了晒枯桑。(《野望二首》)

无数菊苗齐老去。多时花径不曾来。(《雨后行郡圃》)

4.连词的运用。在绝句中,杨万里常用的连词有“与、及、和、且、若、虽、要、只有、又、而、况”等。例如:

无波可照底须窥,与柳争娇也学垂。(《垂丝海棠二首》其一)

七字全胜五字城,清於庾信及锺嵘。(《和昊盐丞雪中湖上访梅四首》其二)

从教三日风和雨,闭户烧香不看花。(《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其二)

见说前头山更好,且留好句未须吟。(《舟过黄田,谒龙母护应庙二首》其一)

野鸭被人惊得惯,作群飞去却飞回。(《登净远亭》)

若要顺风兼顺水,拖头背指谢家山。(《过凌献台,望谢家青山》)

若遭好月唤登楼,脚力虽慵不自由。(《清心阁》)

要寻疏影横斜底,拣尽南枝与北枝。(《雪中看梅》)

只有睡时愁可遣,眷愁又向梦中来。(《纷纭》)

秋风遣我疏团扇,又被春风遣唤渠。(《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二)

柔条如线长而细,不贯双鱼只贯珠。(《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其十)

有得俸钱无吏青,如公官况世间无。(《和岩州添停赵彦先寄四鲍句》其二)

5.语气词的运用。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的语气词有“么、无、休、哉、矣、些”等。例如:

一年好处君知么,寒食千门插柳枝。(《清明雨寒八首》其二)

我昔属官今属我,子能略伴瘦藤无?(《送傅山人二绝句》其一)

莫笑山庄小集休,篇篇字字爽於秋。(《题山庄小集》)

荆溪老守底风流,哦就千诗一笑休。(《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得因十诗》其十)

闻道常山水壮哉,问途何惜小纡回。(《晨炊江山悬驿》)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未论似得酴醵否,且是幽香野得些。(《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醵盛开二首》其二)

(二)句法的灵活多变

这是有关诗句中“句法”具体运用的问题,也是指诗句之间的关系方面,杨万里在《和李天麟二首》一诗中说“句法天难秘,工夫子但加”,说的就是诗句句法的功夫。至于杨万里所言“句法”的含义,笔者认为当是指诗作句子之间的组合关系与连接规则。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中国的文字尤其是中国诗的文字,是一种紧凑非常――紧凑到了最高限度的文字。这种诗意的美,完全靠‘句法’表现出来的。”诗作风范的确立离不开“句法”,同样“诚斋体”的形成也有“句法”运用的功劳,因此,句法的灵活多变无疑是“诚斋体”七绝的独特方面。结合具体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杨万里在诗句的组合关系中使用了以下“句法”:

1.反问式的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反问式连接诗句,以加强语势。例如:

不特山盘水亦回,溪山信关暇徘徊。(《过下梅》)

春光尽好关侬事。细雨梅花只做愁。(《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二)

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其四)

尽日舞风浑不倦,无人柰得柳条何。(《六月六日小集二首》其二)

尽日向人挥玉尘,知将何事语春风。(《宿南岭驿二首》其二)

2.设问式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设问式联系上下旬,在一问一答中,使句间关系更为紧凑。如:

登山得似游湖好,却是湖心看尽山。(《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济寺晚泛西湖以归得四绝句》其二)

微躯所馔能多少,一猎归来满棱车。(《观蚁二首》其一)

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于雪。(《烛下瓶中江蜡二梅》)

郎峰好处端何似,笋剥三竿紫水精。(《江郎峰三石山在江山县南三十五里,礼贤镇望之极正,里人又呼为郎峰》)

平生山水看多少,最爱真阳第二峰。(《过真阳峡六首》其一)

3.倒装式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倒装式,后句常常是前句行为或N"说的原因,即倒原因于后、变结果于前,如此更使语势跌宕。例如:

走上松梢绕却它,为他满插一头花。(《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醵盛开二首》其二)

花品已高香更绝,却缘韵胜得清愁。(《木犀落尽有感二首》其二)

荷衣芰制雪为容,家住云烟太华峰。(《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藕》)

风掠水衣无处去,柳塘著在角头边。(《万安出郭早行》)

破晓篙师报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明发阶口岸下》)

梦中草草披衣起,爱看轻舟下急滩。(《明发阶口岸下》)

4.转折式句法。在诚斋体七绝中,杨万里常用转折式,前后两句形成矛盾之势,以化深化诗意引人惊醒。例如:

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送德轮行者》)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

撑得篙头都是血,一矶又复在前头。(《过显济庙前石矶竹枝》)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着春衫不裹头。(《过百家渡四绝句》其一)

也知滩急船难上,仰踏桅竿卧着篙。(《过招贤渡四首》其四)

三、杨万里七绝意象与表达手段的选择

(一)物象选择“小”的意趣

在杨万里现存成熟时期诗作中,数量上七绝占一半稍强,其中更以众多的咏物诗为人们所关注。与其他诗人创作咏物诗不同的是,杨万里的独特性体现在物象的选择上。从某种角度说,物象选择的倾向是诗人诗风意趣的所在,因此,以所咏对象来考察杨万里七绝咏物诗也能窥测出“诚斋体”的基本风貌。

细析具体诗作,我们会发现杨万里的七绝咏物诗有以下三个特点:

1.选择大动物、大植物诗作数量较少,选择小动物、小植物诗作数量众多。

在诚斋体七绝咏物诗中,大动物如牛、马等很少单独描写,即使写到牛、马等大体格动物,也多是诗句中提到,而全诗的中心决不是围绕其展开,如《过大皋渡》一诗中“黄牛无数放春晴,船行非与牛相

背,何事黄牛却倒行”虽三句涉及到牛,但都是放到首句“隔岸横州十里青”以及诗题“大皋渡”背景展开的。至于大植物如柳、松、桑、枫等,虽然比大动物牛、马受关注的机会多,但其根本命运也未有主要的改变,其地位和作用在诚斋体咏物诗中同大动物一样,例如在七绝咏物诗中,柳树是杨万里选择最多的大植物,但其有关柳树的诗作多着眼于柳丝、柳条等小的部件。如“辇路金丝半欲垂,外间玉爪未渠开”(《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新柳》)“一巷海棠千架锦,两堤杨柳万窝丝”(《游翟园三首》其一)等等。

相比较而言,诚斋体七绝咏物诗更多的描写小动物、小植物。

小动物如鹊、莺、萤、蛙、蜂、蚁、促织、蝇、鸦、蜘蛛、啄木鸟、雁、子规、蝉、鱼、蝶、蜻蜒、鸡、水螳螂、蛩、鹅等,可谓为数不少。至于小植物更是数目众多,如梅花、海棠花、杏花、木犀花、李花、牡丹等反复出现,数量很多,占有咏物诗的绝大部分。

2.描摹动物的诗作明显少于描写植物的诗作数量。

细细梳理杨万里诗歌全集,我们会发现其中以咏动植物为题的各类诗体共有450首,而咏动物的诗只有6l首,尚不足13%,如果以诚斋体七绝咏物诗来考察咏动物的诗数量将更小。相对而言,不少诗作直接以植物命题,如《腊梅四首》、《木犀二绝句》、《神堂铺前桃花》、《野菊》、《黄菊》、《残菊》、《残梅》、《垂丝海棠》、《葵叶》、《道旁草木二首》等都是较为著名的诗作。

3.多用拟人化的描写来表现意趣。这种特点在诚斋体七绝咏物诗中反映的极为普遍,更极为突出,以至于任意捏来一首七绝咏物诗,都能说上它对意趣或日谐趣的表达。如《郎石峰》一诗:

四旁不与众山连。特地孤尖立半天。

碧落诸峰非不好,让他郎石一峰先。

这一诗言众山之中的一耸独峰――郎石峰单独直立说成“特地孤尖”而且“立半天”,且其有意识的“不与众山连”,典型的人格化;而且诗的前两句还可看作诗人站在“郎石峰”的角度来发言,而诗的后两句则站在众山的角度上说话,意为之所以郎石峰单独直立,不是因为其他山峰不好,而是其他山峰相互谦让,所以说“让他郎石-峰先”,其拟人化的谐趣令人忍俊不禁,而且又令人深思。再比如《鹅鼻铺前桃花》前两句是说自己归家较晚,而后两句则采用拟人手法,将桃花的盛开与自己的归家之喜连接起来,进而使人看到了桃花之喜,所以说“路上桃花亦喜。为人浓抹湿燕支”。总之,这种拟人意趣在诚斋体七绝咏物诗中随处可见。

(二)叙述、议论的完美组合

在杨万里七绝中,叙述与议论的完美组合也值得我们关注。按诗句所言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叙述句和议论句,任何一首诗都可分为这两个部分,都由两部分组成。叙述与议论的完美结合,也是诚斋体七绝的一大特征。以二者在诗作中次序不同,可分为三种形式:

1.先叙后议。即诗歌开头先进行铺叙、描写,或交待物象或言说事情,而后诗人则表达自己对物象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这种形式使诚斋体诗风更为平易,因为先叙述再议论的顺序很符合读者的接受阅读规律。如《余于沂流至安仁》一诗,前两旬“半篙新涨满帆风,两岸千山一抹中”点出了自己所处的水域环境,而后两句“惭愧棹郎能袖手,若非袖手更无功”则是由水域环境而发出的议论。以此考察杨万里的七绝诗作,数量不少,如《玉山道中》、《郡斋梅花》、《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晨炊黄冈望海》等都是较为典型的先叙后议的诗篇。

2.先议后叙。即先发表自己对某事某物的看法和态度,随后在叙述当前的事情和物象,这与逻辑学中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较为相似。这种先议后叙的形式,有助于诗人表达自己对事对物的真正态度,从而较为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如《过招贤渡四首》其三一诗,首句“倦游客子自无聊”即是议论。说出自己的因为倦游而百无聊赖,第二句“不是江山景不饶”以议论的形式说明了不是其他原因,总的来说前两句以议论为主,而后两句“危岸崩沙新改路,断渠横石自成桥”,虽然暗含一定的深意哲理,但如果以字面意思而理解为自己游山时看到的景象也是十分妥当的,因此可定为叙述。再如《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子二首》,其两首诗都可看作先议后叙模式,当中最为典型的要数第二首,其前两句“不宿青枫学子规,不穿绿柳伴莺啼”完全是议论,而后两句“双飞只爱清江水。自喜身轻照舞衣”,可以看作叙述。在诚斋体七绝中,先议后叙模式的诗作代表还有《海岸七里沙二首》其二、《初四日晨炊横翠亭》、《榕树》、《南雄驿前双柳》、《蜡梅》、《过扬二渡》等。

3.叙议一体。即叙述与议论合而为一。很难分清哪是叙述、哪是议论,这是叙述和议论的真正结合,有助于诗人意绪的表达和物象、事情的融会贯通。如《过招贤渡四首》其四一诗,咋一看全诗从首到尾均为议论,其实是叙述与议论的融汇:前两句“岸上行人莫叹劳,长年三老政呼号”,既议论规劝行人“莫叹劳”,又叙述言说生活在此“三老”生活极为不好;后两句“也知滩恶船难上,仰蹈桅竿卧著篙”,既是言说“岸上难走水上却更难行”,以致于“仰蹈桅竿卧著篙”才能前进,可见其全诗是议论与叙述的融汇。《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全诗同样也是议论与叙述的合一。同类的代表诗作还有《题山庄小集》、《春晓三首》其二、《垂丝海棠半落》、《静坐池亭二首》其一、《红叶》、《蒲桃乾》等。

四、诗学意蕴

杨万里是位学者型诗人,他的诗作内容绝大多数是对平凡生活的吟咏,从而表现出独具特色的生活意趣。如前所言,“戊戌三朝”时节的七绝是杨万里诗风成熟的标志,也是其“诚斋体”形成的最初成果和典型代表。经过第三部分的分析,我们更能明确把握住代表“诚斋体”诗风的七绝的美学特征,而这些美学特征背后的理学观物态度的支撑,更值得我们去关注探讨。

正如前所论述的那样,杨万里在为数众多的七绝咏物诗中,十分侧重于对植物的关注,这体现了他的静的观物态度,而背后正是理学观物方法。

第6篇

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多方面的熏陶,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类试题已呈新变化,“对比型”鉴赏已悄然走进高考命题中,这颇值得我们关注。2007年江西、湖北、重庆、辽宁、山东、浙江等卷古诗词鉴赏都采用了两首诗对比鉴赏的形式。对这类试题命题者也在逐年加重考查,从大方面看,此类试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考生只要遵循规律,摸清思路,也就迎刃而解。

【经典回眸】

例1 (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两首诗描写对象都是华清宫,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比较鉴赏要求一是求同,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求异就是两首诗书法的感情不同。

参考答案:(1)①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例2 (2007年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分析】这道题要求是把不同诗人不同诗歌进行对比。题中点明了对比内容和对比点,即思想感情,所以考生应结合诗句,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并恰当使用思想感情鉴赏术语作答。

参考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备考方略】

纵观高考试卷,笔者针对这种题型,就命题模式、解题思路作如下解说:

一、同一题材,不同诗篇的思想感情比较

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较思想感情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例如2007年高考试题江西卷14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

高 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 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作为考生,应读到边边角角,从注释切入,我们可以获得“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的背景提示,结合《阿旁宫赋》,就应了解到晚唐危机四伏,也由此得出使人伤心的原因,从而就解答了第一题。

参考答案: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再关注诗歌的标题及其内容,高诗吟咏“金陵晚望”,“落日”、“秋声”等意象让世人感受到了唐朝恰走向灭亡,这种情感,任何画家都是无法画出的;韦诗吟咏“金陵图”,从画中的“老木寒云”义举,让人感受到了凄清荒凉,尚感洋溢于诗人的左右。因而虽然切入的角度不同,但实际上两位诗人的感情却是相似,都是借六朝旧事来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担忧,艺术上是异曲同工的。因而作答为: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二、同一题材,比较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差异

古典诗歌十分注重讲究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也应该辨析诗的表达技巧,而要想准确地辨析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抒情方式、对比映衬及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在试题的设置中,置疑点往往为修辞或抒情。例如2007年高考试题浙江卷16题: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分析】要想做好此题,考生必须首先明确提干中所考查的两个方面,即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不能丢掉其中的考查目标。其次要熟练地运用好相关术语,尤其是关于语言特色的术语。语言特色通常指作者的语言风格,这方面的术语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这些属于均可结合语境,为我所用。

参考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三、同一题材,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因此,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便成为考查点。例如2005年辽宁卷第17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比较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和表现的情感。“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四、同一题材,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诗人,或不同一时期的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所以面对同一题材,他们的诗歌选材立意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例如2007年北京东城区高考模拟试卷: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甲)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乙)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题: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是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分析】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环境各异,追求也不同,诗人孟云卿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诗人韩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参考答案:两首诗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诗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一个“悲”字写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五、同一题材,比较诗歌的风格的差异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自有不同的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或不同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不同。因而,比较诗歌的风格的差异也便成为高考的关注点。例如2007年北京海淀区试卷15题:请从整体上简要说一说这两首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的诗,在艺术风格上有何不同?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

李 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分析】要准确地把握古代诗歌的风格,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平时完成一定量的阅读积累,还要我们具备较高的诗歌综合鉴赏能力。由于李白和杜甫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不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格调、气派和趣味也不同。

参考答案: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李诗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诗一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李诗第二联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个“一”字,一个“独”字,将王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最后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语,就显得更加的孤愤悲壮。

六、评析诗论,对此作出顺意诠释和逆意创新。

近年来,命题者往往在诗歌的后面引用相关的诗论,要求考生结合诗论对诗歌作数相应的评论,并作答好相关的试题。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读懂诗评、诗论,明确诗评、诗论对两诗评价的观点。而且从整体上把握两首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抓具体诗句,从描写是否真切、形象是否鲜明、写得是否突出而不一般化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2005年上海卷第16题。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鉴赏能力。本题具有引导限制性又有开放灵活性。考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能给分。如若同意,可分析徐诗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如果反对,可从徐诗的构思、意象、手法等方面加以阐发。

第7篇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我省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4 月是凉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我省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

立夏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 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 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川西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芒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小暑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省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前后,我省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 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省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白露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我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我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省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省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气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物候景观。立冬时节的我省盆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而春性较强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盆地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则会出现冻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损失。我省盆地平均气温尚多在8℃至9℃,小麦油菜仍可缓慢生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冻害。大雪期间,盆地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盆地西部更不足5 毫米,已是“冬干”时期。这时,盆地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俗话:“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

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我省盆地冬暖显著,隆冬1月,三峡以东霜雪交侵,常有冰冻, 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盆地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盆地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我省隆冬最冷的地区是川北高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3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省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盆地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不春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盆地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大寒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几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我省盆地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话,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我省盆地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我省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盆地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川西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省境东、西两部雨量虽然差异不大,但是东部云密雾重,西部阳光灿烂,天气迥然不同。盆地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编辑本段]

二十四节气和文化

我国民谚

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有关的民谚。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令歌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沥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五月节 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 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 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 冬至不行船

小寒进腊月 大寒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第8篇

外在的社会生存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生态,包括文学信仰、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在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生态与外在的社会生存环境之间的这种影响关系。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写作者还是阅读者,大都对文学怀抱着虔诚和敬畏之心。虽然那时的经济并未如现在发达,但文学所受到的礼遇却远比现在要好。90年代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条件的高度发达,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物质消费、即时性消费成为社会时尚,精神矮化、信仰缺失成为时代病症。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喧哗与骚动的时代,文学不仅不再成为人们的集体精神信仰,甚至有时还沦落到被嘲弄的境地,即便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短时间内引发了人们对文学意义的重新认识,但文学的这种尴尬处境却并未因此而大为改观。

在作家群体中,遭受冷遇甚至嘲弄者尤以诗人为甚。诗歌创作既是诗人内在心灵的外化,是创作主体自觉的精神活动,同时又是诗人对外在生存环境的感受与体验,甚至可以说是诗人以艺术的形式,处理其与外在环境或现实生存之间的某种紧张关系。被奉为文学之桂冠的诗歌,被视为高贵写作者的诗人,当其不期然与这个注重物质消费的时代相遇,亦风光不再,失去了昔日的荣光。面对此种情境,不断有人感叹,在这个异常功利与世俗的时代,读诗的人甚至比写诗的人还要少,言下之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阅读接受,其境况都不容乐观。在数量极其有限的诗人中,还不乏沽名钓誉者、投机取巧者,这些伪诗人的功利目的昭然若揭。可想而知,这些伪诗人的诗歌很难击中生活的要害,更难震撼读者的心灵。正如有学者所言,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信仰的危机和精神的困境,文学能否直面这一现实,能否重新建立起文学的信仰,并以这一信仰的方式参与整个社会精神信仰的建设,是对中国作家艰巨的考验,也是中国文学走出颓境、呈现新生的重要契机。[1]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来看,胡世远的诗歌创作显示出了特别的意义。胡世远以其不同流俗的审美心境,不掺杂任何功利色彩的清洁的精神,不仅践行了纯诗的写作立场,且赋予了其诗歌纯净的精神品质。

在胡世远看来,生活中有更多的诗意和美好等待着他去发现,去表达,而最好的表达方式莫过于诗歌。在诗集《炊烟之上》的序言《我的情人》中,诗人明确地表达了选择诗歌这一表意方式的重要理由:发现美好,想象美好,品味美好,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很弱小,却很重要!渴望美好,才有可能创造美好。我愿意用诗歌与生活对话,我感谢诗歌让我听到,生活另一方面的那些美妙的声音。在诗歌《致我的三个情人》中,诗人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坦率地说,我有三个情人/她们都在维护我的尊严//温暖的春天,是我的第一个情人/是她,让我卸下沉重的负担//美丽的诗歌,是我的第二个情人/是她,让我在嘈杂中找到清闲//我的第三个情人,也是最后的一位/整天与我朝夕相伴。这只善良的白/天鹅,对于我的花心,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只小鸟慢慢地飞向忧伤而美丽的天/就当别人什么也没有看见/要飞,就飞得更高/要飞,就飞得更远。这首诗既是诗人的精神证词,又是诗人的人格理想,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与诗歌之间的依存关系,将诗歌比喻为自己的情人,其钟情之深溢于言表。显然,这种钟情不是形而下的物质层面的,而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为了飞得更高和飞得更远,胡世远于2009年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做起了专业诗人。六年来,他始终坚持每天至少写一首诗,虽然这些诗歌并非都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和艺术水准,单是这行为本身便足以让人心生敬意。他还自费创办了《白天鹅诗刊》和白天鹅诗歌奖,包括发行刊物和诗歌奖励,都是自筹经费,在追求现世实利成为时尚的浮躁时代,像胡世远这样的选择实属另类,但在我看来,这并非哗众取宠的行为艺术,而是超凡脱俗的诗意之举。我们这个时代不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缺少的正是具有清洁精神的无私奉献的利他主义者。胡世远在走向自己精神圣殿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为诗歌散发出自身的热度和光亮,他试图温暖别人,照亮世界,这种无功利性的诗意之举,虽然影响范围尚且有限,却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并且其意义已逐渐凸显,已举办的两届白天鹅诗会和诗歌奖吸引了数以千计的诗人和读者关注、参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诗歌的爱好、对诗意栖居的无限向往。这些实在难能可贵。胡世远将自己的笔名取为白天鹅的情人,其实便寓意了一种高贵、洁白、纯净的自我隐喻,一种对诗歌的真诚、敬畏和虔诚。这种清洁的精神和高贵的姿态直接决定了他的诗歌的价值向度和精神高度。

对于自己的这种选择,胡世远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准备。在诗歌中,诗人这样自承对此种选择的心理预期:如果哪一天我疯了。亲爱的/请不要紧张。那是因为中了文学的/毒,诗歌的药服多了剂量//如果你真的爱我/请倚在我的身旁,为我轻诵一首我挚爱的/诗。伴着悠扬,你会发现我的表情正变得/明亮。齿冷,句香,丝丝缕缕,/你在空中静静悬浮,凝望。亲爱的,成不了著名诗人,也要懂得忧患/如果你真的爱我/请每天在我出门之前,剥一块糖/放在我的唇边,让我咀嚼甜蜜,咽下/一路浪漫的遐想(《如果哪一天我疯了》)。在诗人那里,朝向精神殿堂之路,虽然不乏鲜花和阳光,以及一路走下来的浪漫的遐想,但是这种诗意之旅可能因为内心的过度丰盈、精神的高度迷狂而走向疯癫。疯癫其实也是一种自我隐喻和人格表征,是向诗神无限靠近的一种极致的精神状态。很显然,诗人是异常享受这种状态的,在他看来,这辈子,能做一名诗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黑暗里呼唤光/在清晨把一天的美好/使劲想象/闭上眼睛,就能看见/火红的太阳(《像诗人一样活着》)。虽然他也意识到了作为诗人的可能性困境,但依然决绝地切断后路、匍匐前行:戴上诗人的桂冠/我轻易不敢说出担忧,切断后路/我在地面上匍匐(《出路》),他要把笑声举过头顶/迎接一个创造奇迹的人(《卧薪尝胆》)。正是拥有了这种清洁的精神,诗人的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怀借助诗歌这种表意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扎下了深深的根,并积聚起了足够的精神力量,同时也赋予了他的诗歌一种纯净的品质和超脱的精神,在诗意的天空中像一只白天鹅一样自由地飞翔。

二、流淌的诗意

胡世远出版了《白天鹅的情人》《奔走的草》《炊烟之上》等多部诗集,另在其主编的《白天鹅诗会诗选》《白天鹅新锐诗选》《白天鹅诗刊》以及其他近百种期刊杂志发表诗歌几千首,诗歌数量之庞大,在当下诗坛实属少见。综观胡世远的诗歌,我们发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广袤的宇宙天空、辽阔的地理世界;遥远的日月星辰、切近的花草树木,抽象的人生感悟、具象的衣食住行在诗人的笔下,处处都是流淌的诗意。在我看来,胡世远的诗歌不是作出来的,而是从生活中自由地流淌出来的,没有任何矫饰和做作,没有任何功利和媚俗。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存的坚韧,对故乡的依恋,对世界的感恩,对希望的坚信,对一切人事物景,一切世间美好情感的真诚无不让我们为之感动。因为这些真诚与良善,他的诗歌才能够感人至深;但只有这些真诚与良善仍然不够,还需要以艺术的形式予以表达,他是一位极具艺术禀赋的诗人,能够用流淌的诗意自由地传达出自已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态度,面对粗粝的生活,他交付出了自己的真诚,刻写出了生活的质感,同时也描绘出了纤细的心灵。生活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细节,细节的丰腴和典型可以消除观念化带给作品的虚张,使作品柔软而鲜活。[2]在诗人的笔下,他可以一字千金:这几年/我常常手握笔/写不出声音//因为/我轻信了/自己的记性(《信》);从外面把门关上/只剩下狭窄的/窗//从里面把自己关上/外面是残缺的/墙//拆掉墙/打开窗/心才亮堂堂(《闷》)这些诗歌都是瞬间的人生感悟,虽然短小,却带有哲理思考的意味,蕴含着悠远的遐思。品读其诗歌,诗人在写下这些诗歌时那种诗意的激荡,依然随诗句在涌动。他的诗歌似乎没有任何一句是苦思冥想出来的,也没有任何一句是生硬嫁接上去的,完全是凭借内在情感的充盈激荡一泻而下、自由流淌,所以才如此自然和谐、音韵和畅、浑然天成。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现诗意,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能让他诗意盎然。比如在飞机上,面对蓝天、空姐和飞机,诗人写下了《空姐》《仙女》和《飞机》,他可以羡慕凌空的精彩,追逐着太阳奔跑,任飞机在朦胧间/自由地飞翔。比如在星期六,诗人面对静默的时间,可以浮想联翩:立秋过后,天气渐凉/站在星期六的清晨中/摘一枚葡萄入口品尝/院子里轻轻走动/看一片片叶子起伏跌宕//这和我的思绪多么相像/它把寂寞寄托与风/我把孤独写在纸上//不要试图看穿它/它是灵性的,也是随缘的/适时地在黑夜里发光//如一朵花盛放/余下的日子,去了该去的地方/不说地域,抑或天堂/各归其处。我的星星和太阳(《星期六》)。诗人站在星期六的清晨里,任思绪翻飞、诗意流淌,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无论是葡萄,还是树叶,无论是清风,还是黑夜,在诗人的笔下都融为一体,幻化为美丽的布满星星和太阳的诗行,读来不禁令人感受到岁月静好、人生敞亮。再比如看见漂流瓶,诗人写下了组诗《漂流瓶的爱情》,他想象漂流瓶装上真诚、幻想和期待/也装上空虚、寂寞 和无奈/将愉悦的河 流打开//隔着一座厚厚的山,两颗心/敞开久闭的情怀/一扇窗,虚光泛影/另一扇窗,柳暗花明//倾听晨钟暮鼓,灵魂发出/声音:没有人愿意浪费生命/那就用微笑当作瓶盖,在向善的/路上,挚爱和感恩/且歌且行(《漂流瓶》)。这是组诗《漂流瓶的爱情》中的第一首,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想象力的丰富和奇特,我们惯常经见的漂流瓶,被诗人赋予了无限的诗意和想象,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对美好、浪漫爱情的肯定与向往,对丰富、复杂人生的感受与体验,对辽远、广阔世界的认识与把握,尤其是感受到,贯注于诗歌中那种对生命、人生、生存、存在以及世界的肯定性认识,及充满其间的向善的力量。胡世远绝大部分诗歌都极力地书写真善美,求真、向善、爱美是他诗歌的总主题。在他的诗歌中,我们永远看到的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力量,很少看到颓废和彷徨、痛苦和忧伤、糜烂和罪恶,即使偶有迷茫和忧伤的情绪流露,那也是为书写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情绪作铺垫,诗歌的价值指向仍然是光明的正向的。这种诗歌格调的形成,源于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感恩。正如他写的那样:我把捕捉的/希望落在纸上,尽管单薄的文字/缺乏营养//在周末的清晨/很多人可能还在梦乡/我早早地起床,把生活/仰望,我庆幸,我比别人/早一点看到阳光(《像鸟儿一样飞翔》)。诗人始终怀抱着理想诗意地栖居,他已经与生存的世界融为一体,与身边的一切人、事、物、景融为一体,在他笔下流淌的不仅是有形的可见的文字,更是无形的却激动人心的诗意,不仅是难以赋行的意识,更是可感可触的生活。

诗意的流淌源自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感受与体验。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无限丰富的,作为创作主体,诗人的生命体验与生活感受也是无限丰富的,体验与感受的方式自然也是无限多样的,因此,是否具有丰厚的生活积淀,以及体验生命和感受生活的敏感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诗人表达的方式,也决定了其表达的深度。显然,胡世远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也有着对生命和生活强烈的敏感,尤其是有着较强的艺术表达能力,在生活中不仅善于发现诗意,同时还善于表达这种诗意,这样才能使得诗意在他的笔下自由地流淌。综观胡世远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他虽然情绪饱满,精神亢奋,时刻都在积极地准备投入生活的激流中去,但这种诗意的流淌并非毫无节制,而是遵照着一定的规律,也就是说,是按照诗的内在规律行进的,是按照诗歌的美学规范完成行程的,该汹涌的时候汹涌,该平缓的时候平缓,该直线行进时不拐弯,该委婉曲折时不走直线,诗意在他的笔下总是那么自由、和谐、流畅。虽然写了几千首诗歌,胡世远尚未暴露出感情泛滥、不能自已、任意漫漶的倾向,他始终坚持的美学标准是在写诗而不是在滥情,力避感情的潮水漫出诗歌的堤岸。诗人虽然亦曾担忧自己哪一天疯了,这种担忧亦有一定道理,古往今来因对诗神的膜拜与追寻而走向疯狂的诗人不在少数,但胡世远则不同,他对自己的诗歌写作有着足够的自信,他是在脚踏实地地写诗,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大地,既是浪漫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理想化的,又是理性化的,有着坚实的大地、充实的生活、理性的克制,他的诗意很难漫出诗歌的堤岸,更难漫出生活的堤岸。当看到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我只是每天坚持自己忠实的/表达。把每一个细微的感觉写下/即使外面狂风暴雨,我的内心/毅然洁白无瑕(《忠实》),我们便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种忠实于内心,忠实于生活,忠实于诗歌美学的诗意定会绽放如花、洁白无瑕,诗人也不至于由对诗歌的迷恋而走向自我的迷失。

三、广袤的乡愁

在胡世远的诗歌中,怀乡诗是最多的,这些怀乡诗寄予了诗人广袤的乡愁。诗人离开家乡已经20余年,在异地漂泊的岁月不仅丰富了诗人的生活,丰盈了他的生命,同时也激起了诗人对故乡的重新理解与深沉思念。人的记忆具有选择性功能,在时间的磨蚀中,往昔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更多的是美好的事物,那些不甚美好的事物将会被不同程度地遮蔽和过滤掉。故乡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时刻在召唤着漂泊的游子,那些斑斑点点美好的回忆不断地浮现在诗人的眼前,强烈而明亮。在胡世远看来,故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一片灵魂的净土,故乡的人事物景总是让他魂牵梦绕,正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在诗人笔下,有衰老的父亲(《父亲》)和亲切的母亲(《母亲》),有茂盛的庄稼(《我不想说出担忧》)和沉睡的田野(《沉睡的田野》),有转动的石磨(《石磨》)和挥动的棒槌(《棒槌》),有皎洁的月光(《月亮》)和飘飞的雪花(《雪花,雪花》),到 处 都 是 故 乡 的 表 情(《故 乡 的 表情》),此去虽历数年,但诗人乡音始终未改(《乡音》),只不过思念已变成了一种病(《心病》)

乡愁是甜蜜的,同时又是忧伤的,是稍纵即逝的,同时又是悠远绵长的,这种丰富复杂的生命体验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胡世远诗歌的情感内核。于胡世远而言,故乡是难以超越的,是他认识世界和生命成长的摇篮,也是他诗意书写的重要精神支点。正因为如此,胡世远对故乡总有一种审美的兴奋。在诗人的笔下,如下的情感抒发随处可见:难得回趟老家/我允许自己满足一个愿望/在离开的头一天,夕阳西下/回到久别的村庄,不见儿时的土坯草房/绿油油的麦地,正接纳阳光/当我抵达时,它不慌不忙,静谧而安详/在这夷为田地的土壤上,留下我风尘的/记忆。想起昨天,打开相册/游子望着远方/村庄还在,草房还在/只有我知道,它不会消失/一如葱绿的梦,在炊烟之上(《炊烟之上》)。在这里,故乡不仅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更是作为一个心造的世界永存于诗人记忆的深处,挥之不去。故乡的所有物事,在诗人的笔下如此精细、清晰,又如此自然铺展、随境而生,诗人面对故乡时的审美兴奋在诗歌中得到了恰切的印证。 不仅故乡的村庄让诗人兴奋不已,石磨、架子车、棒槌、槌衣石、风车、连枷、簸箕、犁铧、锄头故乡的几乎一切事物都能激发诗人的审美兴奋。在《棒槌》中诗人写道:是谁在指挥?这一群啪啪的/声音,美妙地让我陶醉//池塘的微波,荡漾昨天的/回音。翻个身,衣服竟感动地/流出眼泪。简短的几行诗句,简单的一个意象,诗人便将遥远故乡的往昔岁月移于纸上,诗歌不仅有哲理的遐思,更有怀乡的忧思与感伤,这种切肤的体验,将对故乡的情感记忆不动声色地召唤出来。棒槌捶打的是衣服,震动的却是游子的心,被捶打的衣服流出的是水,而久居异乡的游子流出的则是泪。诗歌用词精炼,形象生动,诗境悠远,意味无穷。在《今夜的寂静,让我如此不安》中,诗人更是将故乡背在了身上和心上:抚摸童年。低矮的草屋/土砌的灶里,柴火忽明忽暗/乡下更黑的黑夜上空/每一盏灯都显得如此灿烂//需要将梦想变成一艘船/在母亲的泪花中前行/我一走就是二十多年/今夜的寂静,让我如此不安//面对一张补丁落着补丁的照片/我分明看见一个光脚丫的孩子/牵着一头牛,牛喊他也喊。童年斑斑点点美好的记忆,在诗人的笔下有了新的意义的生成,胡世远对故乡不遗余力的热爱让我们无法不为之动容。他对故乡的草屋、土灶、柴火、油灯巨细无遗的展示,使得故乡不再遥远,也不再模糊不清,而是如此切近,如此清晰可见,这种渗透入肌理的刻绘,如尖锐的光芒,不断地照亮诗人漂泊的灵魂,无论岁月怎样磨折,现实怎样消损,魂归何处,心依何乡,将不再是诗人永远的天问。 广袤的乡愁联系着人类恒久的集体精神记忆,具有深沉感伤的情感特质。这主要因为故乡意味着回不去的地方,或很难回去的地方。对故乡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忆,或是想象,这种追忆和想象只有在离开故乡、拉开距离进行观照时体验才更为痛彻。拉开的这种距离不仅意味着空间距离,还意味着时间距离,不仅意味着物理距离,还意味着心理距离,在这种种距离间生成的独特的生命体验,无论如何都是那些固守田园的人们所不能拥有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生命体验,在胡世远的笔下,我们看到了因距离而生的美丽的哀愁,这是一种区别于自怨自艾、长吁短叹般的思乡,是向记忆和情感的疆域里,索取一片在更悠远的时间和更开阔的空间里安放自己的精神领地。在诗歌中,胡世远把故乡存放在那里,并开始了自己游历般的精神之旅。这种寻找从根开始。寻根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回到童年,回到父母那里。诗人多次写到父亲、母亲。标题为《父亲》的诗中,诗人写道:父亲信任我。我帮他看墓地/就是最后一次了,也可能不/相机里多了张父亲的侧影/夕阳缓缓地/落下去。这首诗饱含了浓浓的父子深情,同时也渗透了挥之不去的忧伤,当父亲亦如夕阳般缓缓落下去时,那种对生命的感喟隽永深沉,让人不禁唏嘘。再如在《母亲节的雨》中,诗人同样写道:今天是您的节日,我的母亲/雨水一滴一滴地渗入土壤,我的心田/也下起一场雨,雨越下越大/我的身体,我的庭院,燃烧起一轮/高过一轮的火焰。诗人借母亲节的名义,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其实,诗人是在寻找一切合适的理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深情,这种情感深沉、强烈、温暖,诗人向故乡、向母亲展示出自己的人生姿态,他要带着母亲给予的温暖流浪人间。

乡愁中的忧郁和感伤往往不是为了哭泣和倾诉,而是为了寻找记忆和对抗遗忘。在寻乡和归乡中,无论诗人怎样躲避,那种近乡情更怯的脆弱总会在无意间显露出来:从老家回来一个多月了/我很少给父母打电话/不是不能打,也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就像面对一尊/精致而又年事已高的瓷器/我总是担心我的脆弱/容易让美好倒塌/一些故作镇静的寒暄/唱起忧郁的歌/一场雾,能弥漫多久/我不知道。但我晓得/我自己/有多么虚伪(《脆弱》)。在看似不经意的絮叨中,诗人将自己面对故乡、父母时的脆弱、胆怯和盘托出。这种心理更多的是出于对身份认同的焦虑,对怀乡梦的不确信。诗人久别故乡,且长期居于城市,一方面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现代城市,另一方面又对故土家园频频回首。于诗人而言,城市的一切充满了魅惑,既让人沉醉,又让人迷失,而自己则只是一个过客,难以扎下深深的根,反而是回望乡土时,才能让内心安稳。乡下的天空很大/星星稀稀拉拉//乡下的青草很绿/二月裁出希望的花(《在乡下》),很显然,乡下成为城市的参照背景,乡下的一切都是那么亲切、和谐,只有在乡下,诗人才能找到自己文化的根蒂。但问题在于,在这样的乡下,诗人其实反而变成一个过客,不可能永久地停留下来,在路上终将成为诗人的宿命。作为一个行吟诗人,胡世远在诗中发出了如下的低吟:我的故乡啊,看一看我这个游子吧/让我的脚步停一停,在你的亲情里/等一等我的灵魂(《在乡下》)。这种身份焦虑注定了诗人永远是一棵奔走的草(《奔走的草》),在自己灵魂的春天里(《灵魂的春天》),把记忆刻绘为一朵盛开的花(《记忆,一朵盛开的花》)。

诗人的故乡安徽霍邱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神奇之地,单就现当代作家就可列出很长的一串响亮的名字:蒋光慈、台静农、韦丛芜、韦素园、李霁野、徐贵祥、柳冬妩尤其是当下,比较活跃的霍邱作家不下几十位,他们都受到了家乡文化的哺育,在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享受到了深厚的霍邱文化的浸润。现在有的移居他乡,有的固守家园,不管身居何处,他们身上都留下了霍邱文化的胎记和指纹,这种潜在的艺术浸润仍然在不同程度地起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创作的题材、主题甚至格局,胡世远亦不例外。诗人故乡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给予了他充足的艺术营养,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的怀乡诗的写作。

第9篇

关键词:古埙;研究状况;四大研究热点

一.概 述

(1)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陶陨,只有一个吹孔,距今七千年左右,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埙之一,是最原始的埙。(2)半坡遗址陶埙,出土两枚,一枚无音孔,一枚有音孔,榄形,单腔体结构新石器时代制的约六千年前。(3)荆村遗址陶埙,山西万泉荆村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制品(约五千年前),均为单腔体结构。(4)火烧沟遗址陶埙(20条枚,音孔三个,发四个音)(5)二里岗早商遗址陶埙(商代埙音孔增多,单腔体结构,平底梨形,河南郑州二里岗早商3500年前出土,三个音孔)。

埙的制作,材料与工具,各种无杂质的细泥均可做为制埙材料,用半个废手锯条,在砂轮上磨成一头尖状,即是控孔工具。[3]步骤是:选材,拉坯成形,初坯修整,初步抛光,调较音,再次较对,雕刻,再次抛光,入炉烧制成品抛光。有许多研究者自己亲手制作埙:1979年以来,天津音乐学院陈重副教授在天津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家尹德明等的协助下,对埙进行了研究改革,制作成功四种不同调门的九孔陶埙。该埙使用江苏宜兴紫陶土制作,在古制梨形七孔埙的基础上,放大肩部,扩其内膛,正面增加两个音孔,从而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可以奏出21个音(包括一个泛音和8个半音),音域由(c1~a2),使之成为可以转调的乐器;1983年,湖北省歌舞团赵良山,在陈重九孔陶埙的基础上制成十孔木埙,音域由(b~#f2),而且半音健全,转调方便,音色柔和优美。

埙的种类:在中国古代宫延中,埙分为雅埙和颂埙、雅埙指体积大(大如鹅卵,谓之雅埙《三礼国科》)在雅乐中应用,所谓颂埙,指体积(小看如鸡了,谓颂埙《三礼图》),常在雅乐之外的宫延音乐中便用,还可接音孔的数日来分类。

二.古埙研究的四大热点

在埙研究的许多资料中,我分析了研究者们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从中总结了以下四点是研究中谈及最多的内容:

1、埙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埙的音色幽深、悲凄、衰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5]

周世斌在《人民音乐》中发表的神州古韵放异彩的论文中提到,埙具有独特的富有魅力的声音,这声音仿佛来自天籁,幽扬而深邃,好似来自大地,厚沉稳重,又像发自遥远的古代,古朴典雅,更酷似人咽鬼泣,凄凄惨惨。

在互联网的中国古曲网上提到埙的音色适合表现悲壮,苍凉,更能表现深沉,肃穆,同样能表现欢快,诙谐。

埙的音色具有这些特色,能带给人们独特的艺术享受,吸引了音乐家和演奏者的浓厚的创作和演奏欲望,创作了大量的埙曲,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喜爱。

2、埙曲解读

著名的埙由演奏者如杜次文、陆金山、曹建国、赵良山、杜聪、刘宛君等人,都涌现了一大批埙曲,如《楚歌》《衷郢》《悲风》《妆台秋思》《唐乐》《南乡小调》《杏花天影》等。此外,还有许多民间歌曲,影视歌曲及外国歌曲如《映山红》《小白菜》《黄梅凋》《嫂子颂》,在影视节目中大量运用埙曲[6]。

在互联网的赵良山专业陶埙网站中提到:1983年赵良山研制活底十孔埙在湖北省歌舞团的大型古乐舞《编钟乐舞》的八音和鸣中吹奏《衷郢》乐曲虽仅有一分钟却震动了当时的中外乐坛,特殊的音色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衷郢》由龚国富作曲,赵良山演奏,乐曲截取古琴曲《离骚》中调性鲜明的乐句作某调,操进如泣如诉的民间唱腔,表示出屈原在被流放途中,远离郢都忧国忧民的情怀。

岳文在《视听技术》中发表的论文。介绍最古老的乐器埙和一首埙独奏曲中提到埙曲《楚歌》,这个曲子由陈重杜次文根据琵琶曲《霸王卸甲》中的部分段落改编,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国于垓下,闻四面楚歌与虞姬决别的悲痛情景,这首三段体育调式的曲子,充分发挥了埙的低沉,有如人声的效果。

随着音乐家们对埙的探索和改革,比如腔体的扩大,音域的增宽更有利于演奏家们提高演奏技巧激发创作潜力。

3、埙演奏技巧及创作

张元在《中国音乐》,埙的制作与演奏这篇论文中写到埙的演奏姿势,口形,音域,他谈到埙的演奏技巧可移植竹笛上的许多技巧。

在互联网上有埙这个专业网站,在这个网站中对埙懂得演奏技巧有这样的说法:埙的演奏姿势分为立式和坐式两种,埙的演奏口形是由唇肌和面部肌的协同动作而形成的,竹笛上的许多技巧可移植以埙的吹奏上来,颤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作全孔迅速开闭动作,还有滑音、历音、倚音、花舌、送音等。

张荣华先生在谈埙的制作标准化问题这篇论文中提到,埙的创作途径有六种:一是从典故找感觉,如《佰仲吟》就是从《诗经》中的“佰底吹埙,仲氏吹”;二是移植、改编其它器乐曲,例如《楚歌》改编了琵琶曲《霸王卸甲》,《衷郢》改编了古琴曲《离骚》;三是直接寻找古乐谱,四是,寻找适合埙演奏的音乐;五是追求多样化,移植外国乐曲,少数民族乐曲;六是简单处理名曲或流行音乐,内容多为欧美流行音乐,如高伟编配的德沃夏克的《思乡曲》选自《e小调第九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4、埙史

第10篇

图16的省油灯口径12.4厘米,足径4.2厘米,高4.3厘米。无柄,管状嘴,灰胎,盏面及上沿施白色化妆土和不均匀褐釉,具有唐代早期器物特征,应为唐代琉璃厂窑器物。图17的省油灯口径11.5厘米,圈足外径3.9厘米,圈足内经2.6厘米,高4.1厘米。无柄,短嘴,灰胎,上部施白色化妆土及不均匀酱釉,具有宋早期琉璃厂窑特征。图18的省油灯口径11厘米,足径4.2厘米,高3.6厘米,灰胎,露胎处饰棕色护胎釉,上部施白色化妆土及酱黄釉,釉面光亮如镜。它跟新津县五津镇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北宋砖墓出土的省油灯几乎一样,故断为北宋。笔者收集的刻有“绍圣三年五月”(公元1096年5月)铭文的残盏(图19),从胎、釉、式样、工艺等方面看,跟图18的省油灯接近,皆为典型琉璃厂窑制品。图20的省油灯口径11.5厘米,足径4.3厘米,高3.2厘米。外观盏浅如碟,灰胎,上部施白色化妆土及酱黄釉,无护胎釉。从它的胎釉来看,再根据随着年代的后移省油灯盏越来越扁平的规律判断,它为南宋琉璃厂窑制品。从图15到图20,琉璃厂窑烧制省油灯从唐到南宋延续六百多年。

图21是乐山张治中先生收藏的西坝窑黑釉省油灯,红褐胎,底部饰白色化妆土,黑亮釉,无柄。它的胎、釉、形等方面都不同于琉璃厂窑,也不同于四川广元窑、金凤窑等其他黑釉器物,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西坝窑省油灯仅此一盏。考虑到西坝窑兴盛期在北宋末到南宋,再考虑到它的底部形态跟重庆清溪窑南宋黑釉盏相同,把它定为南宋是较为合适的。

从以上诸例中可知,在唐宋川窑各种省油灯中,邛崃十方堂窑式样、釉色较丰富,修胎较精细,还有的把嘴做成龙头状,十分生动。十方堂窑省油灯数量相对较多,但迄今没有看到可确定为南宋的十方堂窑省油灯。琉璃厂窑烧造延续时间较长,但釉色种类较少。能够确认为玉堂窑的省油灯很少。十方堂窑、玉堂窑、琉璃厂窑都可归到邛窑系。目前,四川黑釉瓷系中,只发现西坝窑一盏省油灯。而四川白瓷系中,尚未发现省油灯。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在本文列举的省油灯中,能够确定为北宋时期的,只有图17、图18琉璃厂窑省油灯两种;能够确定为南宋的,只有图20琉璃厂窑和图21西坝窑两种省油灯,也就是说,只有图20、图21这两种南宋类型的省油灯才是陆游时代的省油灯。

陆游说:“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这里的“文安”即写省油灯盏诗、在玉津当过县令的宋白(公元936―1012年),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进士,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授玉津县令,官至吏部尚书,著作颇多。玉津县在今乐山南部,就是西坝窑所在的五通桥一带。宋白在玉津做官时为北宋初年,按照陆游这句话的意思,宋白在玉津(五通桥)当县令时见到的省油灯,在陆游时代汉嘉还在生产。宋白见到的是怎样的省油灯?北宋初年西坝窑有无省油灯?目前尚不得而知。根据目前已知的省油灯,只能说因有水系相通,也许宋白见到的是十方堂窑或琉璃厂窑的省油灯,就现有资料看,琉璃厂窑的可能性较大,或许今后有北宋初年的西坝窑省油灯出现。总之,关于宋白见到过什么样的省油灯,尚为悬念。另一方面,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写成于南宋光宗绍熙初年即公元1190年前后,距宋白开始在玉津任县令的北宋太祖乾德三年即公元965年,也仅有225年,跟陆游说的“几三百年矣”似乎不太吻合,是否宋白诗中提到过更早时期的省油灯?可惜宋白写的省油灯盏诗已佚失,这些有待今后新的发现。

下面着重探讨一下,陆游使用过怎样的省油灯呢?可从他说的“今汉嘉有之”来找答案。

“今”无疑指南宋,“有之”即有省油灯、出产省油灯,那么,出产省油灯的“汉嘉”是哪里呢?对此说法不一,有芦山、犍为、青衣、嘉州等说法。由于各时期社会状况不同,同一地方的名称与范围,往往会有所不同,但是我们把考察时段固定在宋白与陆游生活的宋代,即从北宋到南宋,特别聚焦在陆游时代――南宋,就应有确定的答案了。根据地方史志专家张碧秀的研究,北宋的文同(公元1018―1079年)、苏轼(公元1037-1101年)等名流,都把嘉州(今乐山一带)称为汉嘉。北宋熙宁八年即公元1075年,文同写的《送张学士知嘉州序》中有“汉嘉西南之美郡”等语句,其意思是说:张学士(张益孺)要去上任的嘉州,就是西南美郡汉嘉啊。文同先后任过邛州、大邑、陵州(仁寿)知州或知县,对这些地方应是相当熟悉的。北宋熙宁六年即公元1073年,苏轼为即将到嘉州上任的张姓朋友写的名为《送张嘉州》的诗中,有“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等诗句,包括大佛在内的的凌云寺,自唐代以后一直是嘉州(乐山)最重要的景点。显然苏轼称嘉州为汉嘉,这一带毗连着他日思夜念的故里。跟陆游同时代并出知嘉定府的南宋进士张方,也认为汉嘉是嘉州一带,在其著作《夷佛滩记》中说:“汉嘉因光武所嘉得名,以今上藩邸升嘉定府,又赐嘉庆军。”就是说,汉嘉和嘉定府(乐山)是同一个地方。张方是四川资阳人,曾在嘉定府、果州(南充)、邛州、眉州、利州(广元)、夔州、成都府等地任职,他的叙述应能体现南宋时期人们对“汉嘉”的理解。不过,最有说服力的,还是陆游自己的说法。

陆游于南宋孝宗乾道六年即公元1170年入川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即公元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乾道九年即1173年夏被任命为蜀州通判,后又被调到嘉州,年底又回到蜀州,淳熙元年即1174年10月陆游被调到荣州摄理州事,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陆游应范成大之邀任其幕中参议官。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春,陆游在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任内至嘉州游历,40天后返成都。同年夏,摄知嘉州事。次年春离任。也就是说,公元1173年夏至1174年春,陆游在嘉州任职。公元1174年夏,陆游在蜀州时写下的名诗《同何元立赏荷花怀镜湖旧游》(《剑南诗稿》・卷五)中有“红绿疏疏君勿叹,汉嘉去岁无荷看。”1174年夏的“去岁”就是1173年夏,那时陆游正在嘉州任职,应是“嘉州去岁无荷看”,而陆游写的是“汉嘉......”,可见在陆游眼里,嘉州、汉嘉是同一回事。又如,陆游有一首诗的原题是“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夜三鼓雨,至明日晡後未止,高下沾足,喜而有赋”,这里的癸巳夏就是1173年(乾道九年)夏,他正在嘉州任职,“惟汉嘉数得雨”即仅嘉州下了几场雨,显然,这里的汉嘉就是嘉州。为什么文人们喜欢把嘉州称作汉嘉?主要是有“汉嘉因光武所嘉得名”的典故,同时也有音韵上的原因。

按照文同、苏轼、张方以及陆游自己的说法,汉嘉指的就是嘉州,即今乐山一带,那么,陆游说省油灯“今汉嘉有之”,不就是说南宋时乐山有之?西坝窑有之?所以,图21的南宋西坝窑黑釉省油灯,可以说就是陆游使用过的那类省油灯。

此前今人关于汉嘉的解释多为雅安、临邛一带,有意引向邛崃十方堂窑,显然需要重新审视。正因为如此,本文用了较大篇幅论证陆游所叙汉嘉的本意。

此前所有近现代验证陆游所说省油灯省油效果的实验,都未涉及南宋西坝窑省油灯,其合理程度是需置疑的。笔者认为,省油灯之所以省油,主要在于其油温稳定致使火焰稳定,从而减少不完全燃烧的油烟,因此环保、省油。若定量衡量其省油程度,除了首先确定省油灯类型外,还必须先弄清对比基准。陆游说的“寻常盏”是铜盏,还是瓷盏?瓷盏种类繁多,大小、厚薄差异很大,其中厚瓷盏本身就有一定的省油作用。看来欲定量测量,并非易事。

此外,岷江流域宋代烧瓷的窑群除琉璃厂窑、西坝窑外,还有尚未发掘的青神坛罐窑,这些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