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摊经济的管理

地摊经济的管理

时间:2023-05-30 10:3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摊经济的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摊经济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地摊经济; 治理; 法律困境;

Abstract: Both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relaxed relevant policies on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and explicitly encouraged its development,But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in many places seems to have returned to the situation that being chaotic if it's released or being inanimate if it's administered. The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lots of preval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such as the difficulty in protecting the rights after sale,the influence on the normal order of the city, and the improper way of supervision. To overcome thepredicament,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rule of law thinking,improve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innovate the way of supervision,establish industry self-governing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detail,so as to help the street vending economy adhere to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ruly become the vitality of China's economy.

Keyword: street vending economy; administer; legal predicament;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地摊经济顺势发展,全国迅速开启了地摊经济复兴模式。地摊经济展示出其独特的经济驱动势能,但其中也不乏盲目跟从的势头。如今潮流逐渐减退,地摊经济又被纳入强制规范的列表之中,摊贩和城管间的“猫和老鼠游戏”重复上演。可是地摊经济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落”经济,其出现带有一定的正负效应,我们只有将其带到“阳光之下”——使其合法化,合理化,规范化,才能为长足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1 、地摊经济的基础理论梳理

1.1、 地摊经济的概念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而获得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于人类个体有限的生产能力和多样化的物质需求,加之后来劳动分工的明确化、职业化、专业化,早期的物物交换逐步演化成商业贸易。但贩夫走卒,古已有之。地摊经济作为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填补了老百姓购物的一段空白,在疫情背景下还能发挥缓解就业压力、繁荣经济市场、改善民生等作用。

1.2、 地摊经济的类型及特征

1.2.1 、叫卖地摊与问价地摊

根据摊主的贩卖方式,可分为叫卖地摊与问价地摊。叫卖地摊的摊主多以叫卖的方式,宣扬折扣优惠细则,吸引客源,促成交易,其特征为利润低、销量大。问价地摊则是等待消费者问价,部分商品在摊贩与消费者的一问一答中降低价格,促成交易,其特征为被动、价格因人而异。

1.2.2、 食品地摊、服饰地摊、生活用品地摊与娱乐地摊

根据地摊贩卖商品种类,可分为食品地摊、服饰地摊、生活用品地摊与娱乐地摊。食品地摊无论是加工过程还是售后,易产生垃圾,食品安全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服饰地摊因其售卖尺码及款式多样,通常占地面积大;生活用品地摊数量最少,商品质量安全引人关注;娱乐地摊多设在广场等面积大、人流量多的地方,占地面积较大。

1.3 、地摊经济兴起的溯因

1.3.1、 疫情背景下政策鼓励

近几十年来,地摊经济相关政策有放宽趋势。近来受疫情影响,国内失业人口增加,各个群体经济负担都有所加重。国家为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放宽了地摊经济相关政策,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或措施以促进地摊经济发展,减轻就业压力。截止2020年6月,先后有江西、辽宁、陕西和南京、成都、厦门等多个省市明确表示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并出台了系列宽松政策。[1]

1.3.2 、地摊经济“三低”特质

地摊经济有着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是指对经营者的学历及技能要求不高,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对资金不足、身体有缺陷、年龄较高但又想获得收入的弱势群体来说,是一条保障自己生存权的道路。失败风险低,指的是前期的资金投入不多,经营成本不高,中低收入群体数量大,市场广泛。地摊经济没有店面租金,店员服务等压力,商品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大部分商品算得上物美价廉,竞争优势明显。

1.3.3、 填补了消费者的需求空白

首先,地摊经营者大多会选择人流量多的地点摆摊,如学校、居民区、大型商场的周围。这一选择为居民、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消费途径。其次,从地摊经营的内容来看,多以小吃、零食、日用品为主,而城市居民的主体以中小阶层为主,物美价廉的“地摊货”可以很好满足部分日常需求,填补了商超之外的消费市场,满足了消费者购物便利的需求。

2 、地摊经济调研情况分析

2.1、 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以问卷、走访调查为主,电话咨询等为辅。问卷调查分为线上调查与线下调查,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两份不同问卷,一份针对地摊经营者采取线下调查方式,另一份针对非地摊经营者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针对地摊经营者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52份,针对非地摊经营者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68份。调查地点为湖南省长沙市,走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沙市岳麓区、雨花区、天心区等。

2.1.1、 地摊经营者调研情况

通过问卷数据和走访调查结果可知,在长沙从事地摊经营的劳动者,大多是缺乏学历和技能的外来务工人员且近一半为中老年人群体(如图1、图2所示)。

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在缺乏其他技能的情况下,加之年龄偏大,学习新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和过慢,多数会选择从事摆摊从而维持在城市生活的成本或者补贴家用。大部分经营者对当前地摊经济的监管和执法感到不满意,城管执法不够公开透明,多数从业者对关于地摊方面的法律或法规不太了解,对于政府出台关于地摊经济相关规定,有一部分人认为很好,但多数人认为没有用,从而也就造成的目前地摊经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

2.1.2、 非地摊经营者调研情况

非地摊经营者问卷部分,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接受调查的群体主要为当地居民、外地游客、当地学生等。在268份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对地摊经济有一定的了解,也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接触到地摊经济,因此他们对地摊经济的态度是基本支持的。非经营者认为地摊经济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物品选择,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非经营者发现了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即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和卫生质量问题,他们希望国家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2 、调研问题分析

2.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地摊经营者与非地摊经营者立场不同,但他们都表示出了对现在地摊管理的不满。地摊经营者表示,目前城管执法方式较以往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执法不文明、不公正的现象存在;非地摊经营者则认为政府在试点的时候没有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没有结合实际;在执法的过程中不够透明。所以在地摊经济管理的过程过,政府和其他管理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建立高效沟通的机制,规范城管执法过程,结合地摊经济的客观特性,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与管理。

2.2.2 、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无论是地摊经营者还是非地摊经营者,他们对于地摊经济的认识都存在滞后的情况。非经营者对城管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了之前新闻所报道的粗暴、野蛮上,而根据经营者的反映,城管的素质是有所提高的;经营者对当前地摊经济相关法规也不熟悉,实际上早在2016年湖南省政府就出台了《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在这部条例中明确规定了食品摊贩经营方式和范围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出现,客观上可归咎于政府宣传不到位。同时法规出台后,政府部门没有出台相应跟上立法的规范性文件,来具体引导地摊经济,政策精神难以落实。

3 、地摊经济发展的法律困境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我们发现地摊经济发展的法律困境主要集中在售后、秩序和监管三方面。售后问题主要发生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部分经营者职业道德不高,对产品、服务的质量把关不严,易发生侵权等纠纷;此外消费者也存在维权困难的现实难题。秩序问题则发生在经营者与社会公众之间,主要包括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在内的污染问题和交通堵塞问题等。监管问题则发生在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主要是执法模式不文明以及现有规划试点不科学的设置与管理。

3.1 、售后维权艰难

由于地摊经营流动性和自主性较强,进货渠道多元化,且目前针对规范地摊经营的法律尚不完善,尤其是产品来源追溯的监管机制的缺乏,使得地摊商品来源不明,即使发现劣质商品和食品过期变质也无从追溯。同时,地摊经营的自主性决定了摊主进货渠道的多元化,这也加重了对其来源的监控和管理的负担。再者,当前各类食品摊点缺乏相关食品安全与质量公示,也没有相关第三方机构,如质检和维权机构的介入,消费者无法直接了解摊点食品安全情况,在出现食品安全或质量等问题主张维权时,难以取证,追责困难。[2]

3.2 、影响城市正常秩序

3.2.1、 环境污染问题

地摊经济常常伴随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由于地摊多设在人流量大的交通十字路口、居民区的空地处、学校周边等处,他们的叫卖声以及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极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食品加工产生的油烟、随处乱倒的垃圾和食物残渣使当地的环境陷入“脏乱差”,给城市环卫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地摊经营时间较长、较晚,容易损害居民休息权。在经营中,油烟、食物气味和垃圾等常常影响周边环境。

3.2.2 、影响交通秩序

经营的逐利性驱使摊主聚集在人流量大且人群密集的地点经营,而这些地点通常也是城市规划中的交通网点、商业繁华地段、娱乐场所中心圈和居民小区密集区等区域。由于地摊经济自身特点,区域内部缺乏统一的摊位规则。同时受部分经营者素质较低的影响,地摊经营不可避免和城市规划在空间上有交错的现象,加重了空间利用上的矛盾,容易破坏正常运行的交通秩序,影响交通安全。

3.3 、监管方式不当

3.3.1 、执法方式不当

城管暴力执法这一社会热点不止一次上了“头条”,因管理方与被管理方地位上的不平等性和管理的强制性,舆论常将问题归责于管理一方,而忽略了执法与被执法的双向关系。暴力执法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二: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配套、执法方式不妥当;二是城市管理者与地摊经营者缺乏有效沟通。城管和地摊经营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地位的不对等使两者的立场和意志有明显的差异。

实际生活中,城管在执法的过程中,较缺乏人性化的执法方式。大多数经营者对于城管的执法方式都有所不满,主要体现在执法过度、方式简单粗暴和不文明执法三个方面。而一般以地摊为生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当出现事故纠纷时,他们比较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是通过法律途径,且手段比较偏激,容易与城管发生肢体冲突,进一步激化矛盾,不利于治安管理和社会和谐。

3.3.2 规划管理不科学

在城市管理中,政府部门是管理者的角色,而地摊经营者是被管理者。虽然服务型政府已取得较大成效,但在地摊经济管理与执法方面仍存在着较大进步空间。此外,因为现实管理问题各不相同,政府根据最基本的管理职能,有时不得不强制介入地摊经营,干预市场。此时,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论证以及充分听取经营者的意见,政府部门的某些举措显得“费力不讨好”或者“药不对症”,在地摊经济中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政府规划摊点设置与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

在放开对流动摊贩限制的开始阶段,城市管理者盲目划区,强制要求摊贩到某指定地区经营,这种缺乏有效沟通协商与科学论证的决策,最终导致了客流量不能满足摊贩的经营需要,摊贩又回到之前的场所进行经营,试点区一片凄凉的尴尬处境。[3]

4 、地摊经济发展困境的化解

4.1、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引导地摊合法化。大部分地摊经营者为生活困难、就业能力较弱的群体,比如城市下岗职工、无业人员和进城的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地摊主体资格的非合法化,让流动摊贩处于“身份缺失”的状态,没有进入市场经营的合法身份,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主体资格的“缺失”使得地摊经营者也失去了自我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外在监管的压力与动力,这不仅影响商品市场秩序,也会激化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维权矛盾。

因此,促进地摊主体经营资格的合法化既是对摊主从外部规范转化为内部自觉约束的途径,倒逼其进行自我整改、升级服务质量,也是解决买卖纠纷,规范市场秩序的途径。地摊经营主体合法化是对地摊经营者的合法身份进行明确的证明,以此将合法地摊经营者与非法地摊经营者进行区分。建议对摊主实行备案制,对资质合格的摊主出具资质证明。宣传鼓励居民在地摊聚集点进行消费时,认准在合法地摊进行消费。这从“卖”“买”“管”三方面进行了规范。[2]

4.2 、创新监管方式

4.2.1、 规范进货渠道,透明商品质量检测监管

利用互联网,多方联动监管。“互联网+”走进生活已不再是新鲜事,上到政府利用互联网公开信息,下到社区信息共通,地摊经济的管理也应该加入互联网,尤其是对货品来源渠道的监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透明度高、覆盖性广的特点,给每件货品的来源贴上“标码”,一扫便知其“家门”。同时,各摊位在售卖货品时应自觉接受质量检测,合格的摊位则颁发质检合格证书,公示在摊位明显位置,使消费者安心;若不合格,则强制其整改,整改不合格纳入“地摊黑名单”,限制其经营。完善多方联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摊主自我监督与群众、城管等多方监督的联动机制,强化社会组织监督。

4.2.2、 管理部门合理规划管理摆点区

结合民意合理规划摆点区。因地摊经济依托于人流量发展的特性,管理者应充分调查地摊经济发展的特性,实地走访,综合考虑经营者的意愿与城市秩序等,合理规划摆点区。并对区域进行分类,分为固定区域与流动区域,进行个性化管理。摊位的分配也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用抽签等方式进行分配,并定期更换。

4.2.3 、日常管理与抽样监管有效结合

日常管理与抽样监管相结合,标准化管理。管理者需对地摊的摆放进行规范,以防堵塞交通。对摆点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监管,必要时可采取对区域内的摊主收取适当费用,聘请清洁工人对该区域进行清洁。为保障地摊商品的质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定期对地摊商品进行抽样检测,对不合格商品进行公示,并计入经营者档案。践行柔性监管下的刚柔并济。[4]

针对地摊经营带来的环境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一套系统的考核制度对地摊经济进行考察管理,具体的考核项目应该包括设施完善、摊位卫生、垃圾袋装、个人卫生、用具整洁等方面。考核制度可以让城管执法更加有依据,在规范了地摊经济的同时,也使经营者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建议国家和有关标委会将地摊经济纳入标准化的重要范畴,制定符合中国特色和中国市井气息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完善的地摊运营管理标准规范将是缓和地摊与城市环境管理之间的矛盾、解决流动摊贩管理难度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5]4.2.4维权渠道多样化

推动维权渠道多样化、便捷化。地摊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以生产销售小商品、食品和农产品为主。其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全面、监管举措未落实、自身产品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6]为方便消费者维权及信息反馈,管理者可要求经营者在其摊位上张贴消费者维权平台二维码,二维码集资质查验、评价、投诉等功能为一体,消费者可通过扫码反馈消费体验。若出现侵权问题,经管理部门查实后将依法对经营者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消费者权益;若体验感良好,也可通过扫码反馈,影响摊位评级;若对管理或者其他方面有所建议,也可通过其反馈给管理部门,以便管理部门听取建议,改进管理办法。

4.3、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4.3.1 、地摊行业自律组织的组织架构

行业自律组织是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市场主体,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作用,在性质上属于社团法人。一般而言,行业自律组织以协会或者商会的组织形式表现出来。地摊行业自律组织是在政府指导和监管下,为实现地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被行政主体授予了一定公共管理职权的社会组织。相比较于政府的管理模式,地摊行业自律组织更加灵活、民主、公平,更够在市场秩序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地摊经济活力,从而助力地摊经济发展。

行业自律组织组成人员包括从业人员和会员两大部分,从业人员中不仅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还包括专业人员,即给行业提供专业指导的专家。在地摊协会中,从事专业工作的应当是精通经济管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专家。会员则是在地摊协会中进行登记注册的地摊经营者,会员中又分为中级、初级、高级三等会员,其中没有营业执照、从事地摊经济时间短的地摊经营者则是初级会员。初级会员可以向高级会员升级,以时间、收入、口碑等综合因素为考量。

4.3.2 、地摊行业自律组织的基本运行模式

地摊协会的运行基本遵循“经营者—协会—消费者”的循环模式。首先是地摊行业的经营者即地摊经营者注册成为会员,再由协会工作人员进行地摊经营者摊位实地考察来确定等级;其次由协会的地摊监管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会员地摊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每个地摊经营者都必须通过年末考核,否则将会进行降级或者除名处理;最后由协会的地摊调查人员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并将其公布在协会官方网站上,以便会员地摊经营者学习改进。协会专家负责解答会员地摊经营者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和改进办法。

4.4 、落实细化法律法规

现行有关地摊经济的法律制度设计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缺乏更加微观和细致的规范性文件来具体引导、规范现实地摊经济面临的问题。多地的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都对地摊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是规范本身较为宏观和原则,现实中缺乏的是贯彻这些基本理念的市区一级的规范性文件。因此,管理者对地摊的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更多凭的是当前政策的态度,政策鼓励则放宽监管,一旦政策收紧,则又恢复以往的简单打击取缔模式。为了实现对地摊经济的长效化治理,有必要落实和细化法律法规,为地摊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严密和坚实的制度性保障。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的管理办法应当从源头规范,制定市场准入的主体标准和行业标准。贯彻落实“六稳六保”的方针,明确细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积极作为,为地摊经营者提供一个优质、有序、科学的监管环境。规范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结语

地摊经济作为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经济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于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售后维权艰难、影响城市秩序、监管方式不当等发展困境,应当运用法治思维,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落实细化法律法规等方面予以化解,为地摊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制度保障,让这“人间的烟火”更加亮丽和蓬勃。

参考文献

[1]安宝玉,杨素媚,刘媛媛,等.地摊经济健康发展的多方联动机制探索——以山东省中小城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20):19-21.

[2]张胜玉,冒王磊.“身份”与“空间”能否延续?——后疫情时代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25-29.

[3]陈业宏,王岩.论“地摊经济”嵌入现代治理体系的行政监管路径——以15个城市的监管政策为样本[J].湖南社会科学,2020(6):93-103.

[4] 李健,欧逸梅.《民法典》背景下的“地摊”——地摊经营者的法律风险分析[J].现代商业,2020(32):21-24.

第2篇

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地摊向来被视为一种很不和谐的音符。尽管地摊和城管“猫捉老鼠”的场面几乎每天发生,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地摊经济”不仅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苗头。

是规范、疏导,还是取缔、打压?这道选择题我们争论了很多年。直到今年7月,国务院一纸文件,改变了地摊经济的命运。

现在的地摊,不知不觉中颠覆着我们童年关于地摊的记忆。地摊上的商品,价格依然低廉,质量和款式却开始紧跟时尚潮流。从就业无门者被迫的谋生手段,到“地摊族”心怀坦然,通过地摊完成最初的创业起步。当地摊重新归来,改变的,不应只是产品与特色,更是对于创业、对于地摊生意的经营观念。

这就是我们本期要探讨的话题。

热点聚焦:

随着金融危机后续影响的显现,很多城市悄然掀起一股“摆摊热”,纷纷加入摆地摊这一行列的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家庭经济比较拮据者、下岗人员、来城市打工但找不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下岗职工及工资有所降低的在岗职工;在校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开发副业赚零花钱的白领。地摊经济日渐庞大,“金融危机下的地摊生活”已成为城市的热门话题。“地摊族”一词也应运而生。

以广州为例。在傍晚的地铁口、天桥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出售各种货物的小地摊,这些摊主多为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所卖货物也多为眼下年轻人喜欢的包、衣服、鞋、小饰品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这样的情形从去年开始至今。与我们对小摊贩的传统认识不同,这些小摊主中,有很多是职场白领,他们白天正常上班,傍晚下班以后,则变身为精明的小生意人,荷包瘪了就去摆几天地摊。有些摊主甚至开着私家车,把车子后盖箱一打开就成了一个流动小摊。

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形势不佳,失业增多,谋生艰难,马路地摊日渐增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一直处于灰色地带的地摊经济,一方面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另一方面存在着缺斤短两、诚信缺失、质量隐患严重等种种问题。由此,矛盾冲突越发明显,难以遏制的、规模庞大的地摊经济,由于管理缺失造成诸多纠纷,谁来埋单?

摆地摊的,不仅要时刻防着城管,承担着跑慢了货物就动辄被没收的风险,同时还要承担着来自内部的辛酸。就在日前,还发生了为抢摊位挥刀相向的事。几个不到20岁的瘦弱女生,却残忍地挥舞着拳头攻击一个大个子妇女。在遭到妇女反击后,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小女孩从随身小包里抽出一把小刀,欲刺向对方,最终在旁人劝阻下罢休。这是发生在某市商业步行街的一幕。双方都是来摆地摊的,为的就是抢到那个位置稍好点的摊位。如何解除地摊商贩朝不保夕的忧患,更不应有头破血流甚或生命之虞?

是规范、疏导,还是取缔、打压?这道选择题我们争论了很多年。

7月21日,在国务院法制办的《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摊贩,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不包括经营场所”的内容,标志着流动摊贩在我国将纳入合法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观点碰撞:

自《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下发之后,不少媒体、机构做了很多关于地摊经济的调查,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观点也无非聚集在几个方面:

赞成者以为:

便利实惠。有网友表示,有时候买个水果蔬菜,或者吃个早点,跑太远不划算,家门口的流动摊贩既方便价又实惠。

质量保障。小商贩被收编“正规军”,不用和城管部门“打游击”了。从此市民们购买马路商品质量安全有了保障,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再遇到投诉无门的尴尬。

反对者以为:

影响出行。流动摊贩大多是占道经营,聚集在社区门口或者是街道上,道路拥堵让人很难通行。市民们需要一个安全、便利、整洁的生活环境。小商贩曾经的占道经营一旦合法化,谁来还市民一个整齐干净的街道?

不公平竞争。小商贩合法化,那商铺店主的经营状况势必会受到影响,难道要店主们不考虑水费、电费、房租费去和小商贩进行价格竞争吗?

事实上,就每个观点来看,似乎都有那么点道理。但我想说的是,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基于便利或利益的考虑,对地摊经济的评价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有多少个地摊,就意味着有多少个人在自食其力、自谋出路。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创造就业,养家糊口也罢,为创业积累资本也罢,他们在用行动、用汗水艰难地奋斗着。这样的心志,这样的付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赞许的。有句话说得好,“有时候,给民间稍微松一下绑,也是对社会个体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予以基本的尊重。”

作为中小投资领域的品牌期刊,多年来,我们接触了无数投资创业者,很多人想一夜暴富,看到哪个项目热就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也有很多人天天想着要创业,却总选不出能切入的项目;也有很多人有点原始积累,好高骛远,一心想发大财,奔得高却也摔得惨。相比之下,都少了小摊贩们特有的现实和踏实。地摊族是可敬的,无论你是迫于无奈,还是以这种方式来创业起步,坚定地走下去,在国家政策松绑的大好时机下,你们更有难得的机遇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摆地摊是再小不过的买卖了,稍有点钱,进点货就能摆个摊。整个群体的素质偏低,也就造成了不少错误的观念,以为就是摆个地摊,售后服务、讲诚信、讲品牌之类的,跟我有啥搭界的。实则不然,在国家政策给地摊经济松绑的利好背景下,能不能通过摆地摊赚更多钱、做得更顺利,就看你有没有长远的眼光、深入的地摊经营理念了。

一、地摊经济也要讲诚信

日前路过商业街,在一小摊贩旁,买卖双方发生了争执。买方说“我刚用了1次,这东西就坏掉了!”卖方说:“我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都检查过,肯定不会假。”争执到后来,卖者还蛮不讲理地说:“讲诚信是大买卖的事,我做点小买卖与诚信搭啥界?”按照他的逻辑,做小买卖可以不讲诚信似乎还挺有理由。这样的争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可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

小商贩的确存在着不讲诚信的问题。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最多的,是在小地摊上;蔬菜水果缺斤少两的,大多都发生在流动摊贩那;存在卫生隐患,客人吃坏肚子回去找,对方就是不认账的,也大多发生在街摊儿上。就在日前,同事一大早上班来,提了一袋水灵灵的大李子。同事说:“这可是新鲜的应季水果啊,绿色的,我在单位楼下看见一个老大爷拎个竹筐在卖,说是自己家李子树结的,再卖一天就都没有了。”对我们来说,城市里还真难买到农家的绿色水果,同事就赶紧付钱买了满满一大袋儿上请大家分享。第二天,那位大爷又出现在单位楼下卖自己的大李子。但没想到的是,紧接着的第三天、第四天,这位大爷又出现在附近,还是那个筐,还是一样水灵灵的大李子。这么一来,同事显然是被忽悠了,请大家分享的很可能不是农家自产的,说不定是那位大爷在哪进的货呢。凡此种种,使得地摊经济的诚信问题尤为突出。

小摊贩也要讲诚信,买卖双方才能建立起信任和尊重,才能赢得回头客,生意才能越做越红火。否则,一时的蝇头小利很可能让你一辈子也无法摆脱小商小贩的命运。有个做了一辈子小买卖的老人,在向儿子交班时告诉儿子:“咱家那杆秤,我已经在秤杆里灌上了水银,秤杆扬得越高,水银越往秤盘方向流,给的货越少,顾客越满意;秤杆越低,给的货越多,顾客反而以为你少给了他,不高兴。按这绝招办,不愁发不了财。”几年以后,儿子发了财,成了大老板。在贺喜宴上,老人悄悄问儿子:“怎么样,老爸的法儿灵吧?”儿子却说:“正相反,我把您这法儿拧着用了。”儿子如果使用老爸的法儿,很可能一辈子都是一个沿街叫卖的小商贩。正因为儿子宁可多给也不少给,才赢得信任,才有生意的兴隆,才有了自己的成功。

俗话说“黄金有价,诚信无价”。如果为一己一时的蝇头小利而失去诚信,真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小买卖讲诚信定然会做成大买卖,获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靠做小买卖发家致富,最终做成大卖买,其共同的成功经验是讲诚信。台湾富豪王永庆卖米时,别人往米里掺沙子,涨分量。他却带着一家老小,起早贪黑从米中往外捡沙子,不捡干净绝不卖给别人。结果“好酒不怕巷子深”,很多人从老远的地方跑到他的小店来买米。小小米店老板成了台湾数一数二的大富豪。诚信的积聚过程就是逐步赢得市场的“游戏规则”,小商贩照样得遵守。

买卖无论大小、无论贵贱,诚信始终是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做小买卖不讲诚信,就是自欺欺人,最终照样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出局。

二、地摊经济也讲形象

地摊,我们随处可见,但你见过多少干净整洁的地摊呢?

一直以来,地摊似乎都是以脏乱差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仅货品落满尘埃,摆放凌乱,连摆摊的人也大多无精打采、衣衫不整。有的摊贩随便坐在地上,困了乏了还会蜷缩在货堆里睡一觉,为什么不弄个小凳或者垫一点东西再休息?天气热的时候,有的还索性脱掉鞋子盘坐在地上,想没想过,既使你的脚再干净,顾客也会觉得不舒服?人家在选东西,你一口痰吐在地上,自己痛快了,顾客看着却立马走了……这样的情形在地摊聚集的地方很普遍。

地摊原本就价格低廉、利润微薄,如果我们要求它所能提供的环境氛围像大商场一样整洁明亮,那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小商贩安于习惯地摊的脏乱差,那就出问题了。即便地摊经济受其定位的限制,但至少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形象的底线――顺眼。干净、整齐就是顺眼的核心。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有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即便上了学,穿的衣服也常常是简单固定的一两套,还经常是打了补丁的。有的母亲疲于应对生活的艰难,对孩子的穿着也就顾及不上许多了。而有的母亲,即便是在那样的年代,仍然可以让孩子的衣服基本保持干净。区别不在于家境,不在于衣服的好与坏,而是看她有没有设定一个形象的底线。干净的形象使人悦目、赏心,邋遢的形象却让人退避三舍,道理都是一样的。

不管你在哪儿摆摊,不管你卖的是什么东西,首要的是要吸引人来。要吸引路人停下脚步,除了产品实用性,整洁悦目的环境也往往是吸引眼光的因素之一。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加入了地摊一族,他们在地摊形象上做得就好些。西安有个女孩,在她的地摊日记中写道:“我想要摆摊,学了些经验,实地考察了下,最后决定卖椰壳手表。然后画了2张小海报还准备了个纸盒。第一天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下午6点多出摊了,地点选在一个人多的广场上摆了一个晚上,卖了11只手表收入135元,很是激动,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心里是很满意的。”她是聪明的,吸引人的除了产品,还有色彩鲜艳、招人喜爱的漫画海报,再加上适时的吆喝,生意自然要比同行高上几层。而她旁边的地摊,大多还是老式的铺个简易的垫子,就开始见人吆喝了,往往弄得口干舌燥也没揽来多少路人。

可见,除了把产品摆放整齐,保持产品干净,还可以适当利用小型的海报、宣传画等吸引路人的眼球。不管是什么吸引路人停下来的,只要她停下来看一看,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何不着手整理地摊形象,让地摊的靓相成为一个亮点呢?

三、地摊经济也要讲品牌

谈到地摊经济也要讲品牌这个问题,我头脑中马上冒出了2007年底曾在网上火爆一时的“史上最牛乞丐”的事。“文学爱好者、行为艺术家、江城小丐”是夏海波名片上的头衔。他通常身前挂一张纸牌,上面写着“要饭”并用英文“BEG LIFE”注解;身后,几张写满了诸如省略、百度、海波一生情等身份说明的纸张,从脖子上延伸至脚后跟。白天发名片说英文行乞,晚上写博客读诗书享受生活,湖北小伙夏海波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乞丐”。

把它引到这里来,绝无拿地摊经济与行乞相比之意,只是想说,作为社会最底层的群体,尚且萌发了品牌意识,给自己设计名片、网站、博客,那么地摊经济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反思呢?当然我们这里说的讲品牌,并不是说要让你拿品牌货来地摊上卖,地摊向来以价格低廉为最大诱惑力,品牌货也不大能卖得动。这里说的讲品牌,主要是从差异化的角度出发,打造地摊的知名度、美誉度。

树立品牌要从诚信上下功夫。比如别的小摊贩精心琢磨缺斤短两的法子,而你却恪守诚信经营,非但不少称,反而给的足;比如别的小摊贩一门心思宰客,有的东西要价严重高于成本,而你却坚持薄利多销,从不漫天要价;再比如当别的小摊贩还对零头的钱斤斤计较,而你却主动抹零,让方便和实惠给顾客。凡此种种,日积月累,都能很好地塑造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品牌就不必再愁没有回头客了。关于小地摊也要讲诚信,前文已经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树立品牌要从服务上下功夫。很多地摊创业者的服务态度让我感触极深,他们以真诚的心渴望达成每一个小买卖,说话的语气、讲解的表情、讨价还价的耐心,通常折射出比商店售货员要好得多的服务态度。在一个热闹的街道上,有两个年轻人推了一个制冰激凌的机器在一家商场门前卖冰激凌,他们写的广告语朴实动人:不太甜的水果味冰激凌,1.5元一个,来添一个?即便那些不常吃冰激凌的人,也常被这句广告语打动而购买。他们询问式地说:来添一个?而不是吆喝式的标语:来买一个吧!让人觉得很愉快。当顾客拿到冰激凌的时候,其中一个总会说诸如:这是哈密瓜味的,希望你喜欢。另外一个则满脸微笑地说:希望下次再来光临!说实话,冰激凌正如他们的广告语所说的不太甜,但是接受这样的服务,能让人感受到了大超市商场里完全不同的服务态度。这种服务精神的彰显,就是在为他们的小地摊创立品牌。

花絮:乞丐也打造品牌

麦克创意工作室刚开张,一个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乞丐就堵上门了。乞丐说:“现在乞讨这个行业门槛太低,竞争太激 烈,我想让您帮我出出主意,提高一下我的乞讨业绩。”

麦克觉得好笑:“你都混成叫花子了,还讲究什么业绩!”

乞丐说:“人即使再落魄,也得追求卓越吧!”

麦克被乞丐的话逗乐了,说:“那好吧,就冲你这精神,我帮你。”麦克思考了一下,说:“要在乞讨行业有所建树,就得先有个品牌,你以后在你面前立个牌子,上面写上‘上帝的儿子’,这样你就和其他乞讨者不一样了,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麦克喝了口水,又侃侃而谈起来:“有了自己的品牌,这还不够,你必须在乞讨方式上和竞争者区别开来。你的不同在于――以后不管谁给你多少钱,你只许收人家5美分。”

乞丐听了麦克的话,有点不明白:“那样,我的业绩岂不是更少了?不行,不行!”

麦克语重心长地说:“刚开始是有点损失,但你想想,如果有人给你一美元,当你把钱找给人家的时候,我估计那人会站在那儿愣了:怎么回事?你信不信,回家他就会把这事宣扬出去。那个给你两美分的家伙就更惊诧了,估计当时他就跟你翻脸――‘什么?你有没有搞错啊,你这里还设最低消费?他也会为你宣传宣传。这些人都免费为你宣传,你的知名度提高了,无形资产就增加了,现在是注意力经济年代,只要聚集了人气,就不愁不来钱。”

乞丐听了非常兴奋:“真的?那我就试试。”果然像麦克设想的那样,那乞丐每天忙着收钱、找钱,“生意”相当红火。几个和他在同一处乞讨的,长的都比他惨,可他们却要不来几个钱。没过多久,当地的报纸还以《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叫花子》报道了这个乞丐的新鲜事。“上帝的儿子”俨然成了名人。

又过了几天,圣都广场的一角虽然地上放着“上帝的儿子”的牌子,可人已经换了一个。“上帝的儿子呢?”有人问。答曰:“您问我们老板啊?去百货大楼门口找他吧。他要在那儿开一个分店,我是他雇来看老店的。”

四、地摊经济也能规模化

上海从2007年5月开始在部分路段对路边摊试行解禁,这些地段就成了地摊族的天堂。由于地摊族都集中在一些相同的路段,生意做得久了,一些人便发现了合作的可能。章妍卖的是饰品,就把摊子摆在一个卖女装的摊位旁边,顾客买服装时,往往也会顺手带上几件饰品用来搭配,两人的生意可以相互促进。

合作的时间长了,又有一些经营同类产品的地摊加入进来,大家开始商量组成一个联盟,一起摆摊,交流市场信息,实现商品种类的互补,也搞规模化经营。

事实上,这样大大小小的地摊联盟,目前在地摊族中已并不鲜见。地摊联盟一般都有自己的网站或QQ群,除了供大家交流信息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组织大家集体进货,以数量优势与批发商砍价,降低进货成本。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的一些地摊组织,其建立者和组织者恰恰是一些批发商、供货商,王俊就是其中之一。当发现了地摊的商机后,王俊马上建立了自己的地摊QQ群。现在,他已经拥有4个地摊QQ群,不但通过这些渠道销售自己的商品,还利用自己身处批发市场的优势,针对其他商品进货,从中赚取差价。对于供货商,地摊正成为一条崭新的销售渠道。“也许有一天,会出现品牌化、规模化经营的地摊连锁组织。那会是一张最庞大的供销网络。”

五、连锁地摊:做最大的小生意

从去年夏天,天涯论坛上著名的小摊贩“厦门西子”开始摆地摊做玉石生意。

开始摆的时候,西子喜欢当游摊,喜欢走哪里摆哪里,少有人问津。每天干得最多的便是望着行人发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些天,才知道要固定地点,安稳下来才有生意。一个老摊贩点拨他:“中档小区聚集的地方最适合你,有消费能力,又不嫌弃地摊货。”后来,西子一遍又一遍地印证了这个真理。

西子的货源是家里人开的玉石工厂,所以拿来的货品都是物美价廉。只可惜,搭上地摊这个“低档车”,想买点高级货的顾客总是半信半疑。有一段时间,西子把摊子摆在一个网吧附近。网吧老板天天悄悄看,心痒痒,就跑过来跟西子探口风。眼看大鱼要上钩,西子也不着急,拿起个玛瑙水胆雕刻上起了讲解课:“水胆玛瑙,就是玛瑙中包裹有天然形成的水。大哥你正在看的这个是个中档货,能够看到‘水’,但是有点薄,力气大些会把它打破。”网吧老板这下笃定了遇见诚实可靠、真懂玉石的人了。不仅买了玛瑙水胆,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买了几千块钱的玉。

这样的“金主”不可能天天有。平常没事,西子就自己捣鼓些小东西标新立异。串手链、项链是他最会摆弄的活计,几个不同颜色、大小的玉石珠子经他的手串在一起,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别说,这个创意还真吸引了不少时尚女生,她们特别喜欢来西子的摊上挑这种“DIY饰品”。

后来西子做起地摊玉石连锁,就是从一个喜欢来买手链的宁波姑娘小玉开始的。小玉买菜路过西子的摊,有时会停下来聊几句玉石。后来小玉要回宁波了,来跟西子告别。西子盯了她半天:“你那么喜欢玉石,干脆进点货回去卖好了。”就这样,西子有了他第一个“加盟商”。

随后找上门来的,大多是看了他在天涯上连载的《我在厦门练地摊》,慕名而来的。西子坦承,那算是自己最得意的一次营销――当然里面记录的事情都是真的。有一段时间要货的人太多,忙得西子自己都没有时间出摊,天天在家给人家发货。遇到实在太笨的,西子还要充当“陪练”,陪着找摊位,陪着卖货品,还要教导玉石知识。直到他的客户可以独立跟客人讲解各种玉石,几句话套出顾客想要什么档次的产品,就放开让他独自练摊。“当然,我卖出去的利润归我。”西子狡猾一笑。

不久前还注册了个品牌叫“左手 右手”。对这个品牌,他得意地解释道:“我的右手,牵着你的左手,多浪漫。”他正谋划着,要把玉石地摊练成真正的全国连锁事业。

结语:

“如果我能回到从前,而且必须决定怎样谋生,那我不会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学者或老师,我宁愿做个水电工或摆地摊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75岁回顾其一生时,道出了自己的“地摊情结”:一种自由、热闹、并带有草根快乐的生活。

一块垫布,一些小物件,就有了地摊生意的舞台。

爱因斯坦的“地摊情结”在当下的年代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地摊经济,就既是就业无门者的谋生手段,也是都市白领、初创业者积累经验、奠基梦想的舞台。所以,在国家政策“开禁”之时,脱离传统视角,以更高的角度审视地摊经济,形象、品牌、规模等就不再是与地摊经济不搭界的词汇,而是需要地摊从业者认真思考、着手实施的要点所在。■

链接1:摆摊装备

1. 地摊布:床单不是不可以,但防水布是最佳选择。

2. 装货的大包:编织袋、旅行包、拉杆箱,看产品的类别和数量,用得顺手就好。

3. 折叠小凳:方便携带,摆摊也要先照顾好自己。

4. 腰包:零钱拿在手里总不太好,用腰包既安全又方便。

5. 验钞笔:不可缺少。

6. 电池灯:虽然有路灯,但明亮的光线会让你的摊位更显眼。

7. 可拆卸移动货架:如果卖服装,最好准备一个,让顾客能站着选购。对有些顾客来说,蹲在路边买东西是一种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

链接2:摆摊经验

1. 每天都尽量在一个位置上,这样你的老顾客很容易找到你。

2. 只卖一个大类别的商品,比如纺织品类、玩具类、袜子类。这样在这一类商品里面,你的货品最全,品种最多。

3. 如果你不擅长应对砍价,就在每个样品上都明码写出销售价格,写明是这个城市最低的价格,坚决不还价。

第3篇

关键词:旗县城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县域内经济也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城镇建设规模扩大了,居民收入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与此同时,其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如网吧、歌厅、娱乐会所等文化经营单位遍布乡镇村。一改过去“白天看乞丐,晚上听鼓匠”的落后贫困文化生活。广大农民也有钱有机会进歌厅,走会所,玩“电”。用农民们的话来说,就是城里人一样了。确实是这样,城乡文化的繁荣,弥补了村民文化生活的贫乏,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享受。但也不容乐观的是,在城乡文化生活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文化行政执法者注意的问题。因此,如何净化县域城乡文化市场,促进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城乡居民文化享受的品位等问题,应该引起文化行政执法者的思考。

一、旗县城乡文化市场的现状

近两年来,笔者对县域内的文化单位和个体文化活动团队进行了调查,比较大型的文艺团队有组建于1984年4月的晋剧团,组建于1966年12月1日的乌兰牧骑,还有县文化馆;民间文艺社团有二十八家,社区有体育场、车站广场、街心公园、土贵山公园、灯光场活动。特别农村三五一伙走街窜户卖艺为生者达四十八人。还有印刷经营企业16家,网吧38家,出版物经营单位2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9家。这些文化团体和活动场所,为广大市民和农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艺节目,是值得肯定的。文化市场的兴起与繁荣,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但也应该看到,在这些文化团体和民间文艺组织,及其他文化经营单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治,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为其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二、旗县文化行政执法的现状

近几年来,县文化行政执法大队以保障文化市场的平安有序、健康发展为目标,重点加强了对文化经营单位和团体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对重点单位和个体组织加强了日常监管。如2012年7至12月份,县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共出动检查五百零三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九十三家次。召开了三次全县文化经营单位业主会议,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强化县域内守法经营及安全生产的意识。在文化局的牵头下,文化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公安、工商、消防、安监、质监、卫生等部门,对全县的网吧、音像、出版物、印刷业和无证游商等开展了专项整治,取缔无证演出十二起,取缔无证经营音像制品地摊十二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二百五十八张,取缔无证经营书报地摊三个,查缴各类非法书报刊八百余册,取缔无证游戏机室六家,立案调查一起。这些整治行动,极大地震慑了非法文化活动,也提高了文化演出和经营单位的守法经营意识,推动了县域内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也存在着执法不力,执法不严,甚至等问题。

三、旗县城乡文化市场监管不力与文化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旗县文化执法大队存在着人员紧缺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文化市场监管不力问题的出现。旗县文化执法大队是文化局的下属单位,人员编制受局人事关系的左右,如果领导对文化监管工作不重视,就出现了在编人员不足的现象,而这就是造成县域城乡文化市场监管不力的重要原因。依照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有关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与考核办法的要求,各旗县文化执法机构人员编制应不少于10人,而我旗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编制仅5人,还有一个年老体弱,等待退休,实际在岗人员只有4人。城乡文化市场的迅猛发展壮大,与执法人员编制配置过小形成巨大差距,“小队伍”管理大市场的小马拉大车式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文化行政执法能力的发挥,其执法不力也就在必然之中。

其次,农村文化经营市场较城市有其自身特点,分散经营,网点不集中,安全隐患多。旗县文化单位,特别是个体文化团体,常以农村乡镇为活动主场所,加之经营者和消费者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不健康的节目常为演唱者首选,以提振所谓的人气,增加收入,却严重地毒害了青少年,扰乱了文化市场的秩序。还有就是外地来我旗进行文化交流的个人文艺组织,常以不健康的内容吸引观众,给当地民众造成极大的精神伤害。那些散落在城乡结合部的网吧,管理更是漏洞百出。网吧经营者只追求经济利益,一则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二则超时经营现象极为普遍,加之消防意识淡薄,时有安全问题发生,文化执法大队在检查时很难做到一查到底,不留死角的目标。

第三,文化执法需要与其他单位联合行动,却是牵头难,常常“胎死腹中”。文化单位在地方本来是“软”单位,加之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量又薄弱,设备配备不全,如此小队伍,却要管理好“市场大、任务重、责任大”的这个城镇和农村广大的文化市场,难度可以想见。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人,只追求钱不讲社会责任,变得胆大妄为起来,根本不把文化执法人员放在眼里,对违法分子没有任何震慑力。这就需要联合执法,但联合执法谁牵头、谁负责、费用谁开支,这些问题文化执法大队是无力解决的,要进行相关的专项整治,也是极其困难的。

四、完善城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建议

首先要增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执法人员编制,落实文化执法办案经费,确保执法工作正常展开。

其次要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文化市场平稳有序,发现问题重拳出击,以高频次、高强度确保农村文化市场的平衡有序发展。

最后要创新执法方式,采用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纵向检查与横向检查相结合,不断吸收运用先进的检查方法,确保文化执法工作步调一致、均衡发展,为创建健康、繁荣、美丽的新型城镇与新农村保驾护航。

第4篇

一、当前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及其他一些城市的调查了解,在夜经济的发展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 能够吸引大众夜间消费的场所和消费项目少。一是休闲娱乐场所存在“贵族化”倾向,消费价格高,只适宜少数消费群体,缺乏大众喜好且适合其消费承受能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服务。二是在购物方面,大型商店夜间一般都不营业,夜市中存在的主要是档次较低的购物场所,如地摊,商品价格虽便宜,但大多数人觉得商品质量不高。由于主要的商品供应商缺位,极大限制了夜市的购物消费功能。

2. 消费项目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夜间是人们休闲的时段,夜间消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精神享受。因此,发展城市夜经济应注重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当前存在的一些消费项目还比较单一,缺乏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消费需求。

3. 缺少特色。一是各城市夜经济的消费形式和内容都基本相同,二是同一城市中各夜间消费市场也缺乏自己的特色。

另外,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市民滞后的夜消费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夜经济发展。许多人还不能把夜消费特别是休闲娱乐消费看作是正常的消费行为。

二、推进城市夜经济发展的建议

1. 加强宣传,培养正确的夜消费意识和夜消费观念,消除社会偏见。

2. 商家应认真研究人们的夜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消费服务项目。

3. 科学合理地制定夜经济发展规划。首先,同步发展低、中、高档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重点发展大众夜消费项目,如在高校集中区规划大学夜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夜间露天KTV、图书展、文艺表演、趣味演讲等,利用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奖品来鼓励学生参与。其次,可以修改工作作息制度。向北京学习,引入“错时”上下班制度,不但可以去除市民因休息不好而影响工作的后顾之忧,还可以为其享受夜生活创造有利条件;不但可以调动城市夜经济,也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4. 打造夜生活特色街区。应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打造文化娱乐一条街、民俗文化一条街、饮食消费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等。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及市民需求,建设一些临时性夜生活服务街区。

5. 打造夜经济特色品牌。(1)建设特色美食街区。如,有的美食街区可汇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名吃、名菜,有的可专门经营本地的特色菜肴。我们可以借鉴天津发展夜经济的方法,在就餐期间推出特色文艺演出,形成特色餐饮文艺品牌。(2)建设特色文化夜市。可以挖掘利用本市的特色文化资源设计出能够天天演出的实景剧目,打造特色演艺品牌。如在保定市可将保定老调、徐水舞狮、涿州皮影等打造成自己的特色演艺品牌。(3) 积极引进外地的艺术形式并经常邀请外地艺术团体到本市演出,使人们足不出市即能现场欣赏各地的优秀文艺节目。

6. 设计适合夜间的旅游线路和项目。应充分挖掘本市的旅游资源,完善夜间旅游的基础设施,设计一些弘扬本市文化、突出本市特色的夜间旅游项目。

7. 加大政府支持和管理力度,为发展夜经济创造良好环境。(1)政府相关部门应在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对夜间营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使其有利润可赚。并积极培育一批有特色、适宜夜间消费的服务项目。(2)工商、城管、卫生、公安、文化、环保等政府部门要适应发展夜经济的需要,并加强市场监管,为夜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3)增设金融服务设施。各大银行可以在繁华地段的相关夜生活场所开设自助银行、ATM机,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服务。(4)加强对广场、公园、体育场馆等大众活动场所的建设,为广大市民参与夜经济创造基础条件。(5)建设完善道路交通设施,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艳青,宗成华,赵佳娜. 石家庄“夜经济”发展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

[2]杨冰. “夜经济”升温有待特色助推[N]. 河北经济日报,2010-02-02.

[3]于萍. 夜间旅游与“夜经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 改革与战略,2010(10).

[4]刘毅. “夜经济”让城市更绚丽[N]. 石家庄日报,2011-07-22.

[5]张素薇. 衡水市“夜经济”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实现途径[J]. 中国商贸,2010(20).

[6]对河北省发展“夜经济”的几点思考[EB/OL]. http:// chinadaily. com. cn/hqgj/jryw/2011-03-30/content_2170659. html.

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3-13

第5篇

一、目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一些违法经营问题成为故癖存生,造成社会影响极坏

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一些突出的违法经营行为,严重扰乱了文化市场,危害了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市场的健康。如,网吧整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学校、家长和群众仍然意见很大,特别是实行素质教育以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有所抬头,突出表现在:违规超时服务期间容留未成年人,学生等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屡禁不止,时有发生。

2.盗版有其消费市场,消费者认识不到位,违规现象久禁不止

音像制品和印刷品正版与盗版的质量,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分不出明显差别,且价格的差别较大,源头不断,屡禁不止,给非法出版物提供了大的市场生存空间。

3.不法活动手段隐蔽和狡猾

不法商贩在销售、制黄、贩黄活动中,越来越隐蔽和狡猾,无论在生产、运输,还是销售各个环节中,分工严密,并由城市转向广大的农村,由集中到分散,由大量囤积到少量多次进货,由付款提货到提货卖出后再付款,甚至异地开展交易。想方设法逃避执法人员的视线,给打击带来一定的难度。

4.农村集市、流动地摊成为困扰市场管理的一大难题

流动地摊所出售的各种书刊、录像制品80%以上是盗版和非法制品,是盗版制品销售的一个主要渠道。他们流动于夜市地摊、街头巷尾、农贸集市,基本属于无证经营,轻车简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形成了一支无人管理的“老大难”队伍,严重地困扰着正常的文化市场的管理,成为困扰文化市场管理的一大顽症。因此,综上所述,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形成整治合力,如何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如何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强有力管理队伍。

二、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政府都要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下大力气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主管部门要对文化市场实行宏观调控,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经费上的保证、建立健全市场管理队伍,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和落实“扫黄打非”部门联动机制,同时,运用法规约束、市场调节、行政审批、舆论引导、群众以及社会参与等多种手段,对文化市场总量进行控制;对文化市场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真正发挥文化经营行业协会的作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实现对文化市场的多层次管理,保证我市文化市场与全市经济、政治、社会各项事业相同发展,与深厚的桃乡文化内涵相适应,引导带动我市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健康、稳步协调发展。在组织桃木旅游商品,发展印刷基地,建设省级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城市的同时,继续大力开发特色鲜明、参与性强、因地制宜,适合大众的旅游文化娱乐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桃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2.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是繁荣、发展文化市场的根本保证。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出发,狠抓文化市场管理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大力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制度。一是有计划、有目的抓好执法人员的宗旨教育,加强执法人员自身的学习,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明确职责,履行义务,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二是要严格执法,廉洁行政。严格执行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严厉查处违法经营活动,公正执法,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三是要避免市场管理“一放就活,一管就死”的问题,制定管理长效机制,正确处理好软环境建设与严格执法的关系,在为经济建设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依法行政,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3.建立文化产业经营者法规教育和业务培训制度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文化市场与其他市场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化产品又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文化市场所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务具有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的特殊商品,它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对它管理不善,把关不严,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由此我们看到,文化市场经营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重视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审批登记,各项注册工作要严格把关,各有关管理职能部门要定期对从事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有条件的可以组织他们走出去或是请进来,以此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发展欲望,通过举办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学习活动,使文化产业经营者增强守法经营意识,真正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4.发挥协会作用,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为了解决文化市场不断发展扩大,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各行业内的自我约束机制,制定行业规章制度,开展行业违规监督举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汇报制度,从而实现对文化市场的多层次管理,评选示范户、典型守法户、举办座谈会等活动,以增强文化经营行业内的监督力度,提高普法宣传质量,增进业务技术交流,加强文化经营业主的经营能力。

第6篇

高校跳蚤市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大学生对跳蚤市场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创业生活的新鲜体验,使高校跳蚤市场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它的产生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一、高校跳蚤市场的发展现状

自从跳蚤市场进入高校内部,它便一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也正因为这种青睐,高校跳蚤市场在市场主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现如今,高校跳蚤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它所形成的文化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由于受到高校毕业生的影响,许多高校的跳蚤市场主要集中在毕业季,这也成为高校跳蚤市场的一大特色。目前,高校跳蚤市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主体稳定性

在其他市场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市场主体总是会发生变动的,因此难以保证其稳定性;然而,高校跳蚤市场是在高校内部进行的,难以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为其主体稳定性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环境,校园内的大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其稳定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市场经营者的角度看,高校学生成为其稳定的经营者。第二,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看,高校学生也是其主要的消费者。

(二)商品廉价性

高校跳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低廉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交易物品是二手物品;虽然它本身的价值不变,但是由于受到使用次数的影响,再加上高校跳蚤市场这一特定的环境因素,商品的价格变动是合理的。因为商品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其次,学生的实际购买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校学生尚未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收入,这就使他们的实际购买力受到了限制。从这两方面分析,高校跳蚤市场上的商品具有廉价性,既符合理论,又符合实际情况。

(三)商品比例变动性

目前,高校跳蚤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很多,不仅包括各种学习用品,而且各种日用品、电子产品等也在交易范围中。在这些物品中,学习用品因为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相关而占据主要比例。特别是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期间,大四学生因离校而出售各种学习资料,从而直接导致学习用品比例在短时期内急剧上升;但是,在毕业季结束之后,大学生对其他物品的需求变大,这又导致学习用品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这一系列的变化,除了社会方面和季节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需求因素是其主要原因。

(四)“地摊式”经营主导性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地摊式”经营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首先,高校跳蚤市场是在高校内部进行的,这就为作为销售者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销售场地。其次,在高校内部采取“地摊式”市场交易可以使销售者直接省去因租用场所而产生的费用,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收益。最后,“地摊式”经营的优点是“面对面交流”[1]。这种直观的交易方式使学生的消费需求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给销售者,因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交易成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高校跳蚤市场在现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不仅成为校园文化的另一缩影,而且具有其他市场所没有的特点;然而,由于受到市场主体、市场秩序以及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它的发展依然存在着限制性因素。

二、高校跳蚤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商品质量难以保证

高校跳蚤市场上的商品大都是旧物品,而旧物品本身就存在质量方面的隐患;除此之外,网上销售方式虽然在高校跳蚤市场的销售方式中占据很低的比例,但是它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因为网上交易是虚拟化的交易场所,大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商品,对于商品的了解,也仅仅是通过商品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以及与销售者的交流。为此,网上交易方式明显存在不足之处,因而也造成了商品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二)市场秩序不规范

跳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完全是由销售者自行决定的,并且存在很大的变动性,这种价格随意性和变动性是造成市场秩序不规范的直接原因。不仅如此,对于许多高校来说,跳蚤市场是一个新的特殊市场,并且在进入高校内部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许多高校没有及时制定跳蚤市场交易规则,再加上监管体系不健全,这就间接地造成跳蚤市场“无规则、无管理”的问题。

(三)销售方式单一性

虽然许多高校在内部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但是实践基地的范围毕竟有限,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与此同时,网上销售尽管已经在跳蚤市场上不断发展起来,但这个比例比较小,在现阶段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很小。因此,在各大高校内,跳蚤市场的销售方式基本上采取的是“地摊式”。这种销售方式的单一性导致跳蚤市场的交易时间和地点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跳蚤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交易需求,同时对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四)售后服务不到位

高校跳蚤市场上的销售者是大学生,他们很难像其他市场经营单位一样,拥有非常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主要是与当代大学生售后服务意识淡薄和服务能力低有关的。跳蚤市场上的商品大都是旧物品,价格低,利润小;再加上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经营风气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售后服务意识淡薄。另外,对于有些商品,大学生确实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并且这些不足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的,因此,他们难以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五)市场“过热化”

现阶段,跳蚤市场在各大高校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与此同时,中国各大高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于跳蚤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跳蚤市场的发展。然而,由于跳蚤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学生开始过分热衷于跳蚤市场。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许多大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跳蚤市场的经营工作中,甚至在许多高校中出现了学生“翘课”现象。这种“过热化”现象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推动高校跳蚤市场良好发展的建议

(一)经营者积极规范自身行为

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者在高校跳蚤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经营者的自身行为对跳蚤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市场经营者的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修养,端正自身态度,增强责任意识,在跳蚤市场交易中做到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做到质优价廉,让消费者满意。大学生积极规范自身行为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间接地推动跳蚤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规范统一的市场秩序

首先,制定价格标准。高校跳蚤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仅差别很大,而且具有随意性和变动性,因而很容易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并给正常的市场秩序带来负面影响[2]。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分析跳蚤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为各类商品制定一个价格标准,并将同类商品的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浮动范围,从而防止商品价格的盲目性。

其次,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学校在制定市场交易规则的过程中,既要符合一般的市场交易规则,又必须从稳定跳蚤市场的角度出发;制定市场交易规则要体现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等特征,既符合市场主体的需求,又能促进跳蚤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不仅如此,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市场交易规则应该随着跳蚤市场的发展而作出改变,从而使跳蚤市场的交易规则能够与实际保持一致。

最后,健全监管体系。学校对于监管体系的健全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设立监管机构。学校可以根据跳蚤市场的商品类别设立子机构,然后在子机构的基础上设立一个能够协调跳蚤市场工作的总机构,然后交由专门人员负责。第二,及时反馈市场信息。由于高校跳蚤市场具有许多新变化,因此,监管子机构要及时了解并向总机构反馈这些信息,在动态中不断弥补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机构的能力,从而保证监管体系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三)搭建网络交易平台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因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学校可以与外界组织合作,共同为高校跳蚤市场搭建一个统一的网络交易平台。跳蚤市场的销售者可以将自己的商品信息在这个平台上,消费者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反映出自己的消费需求。在搭建网络交易平台时,学校要保证其安全性,最好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以确保这种网络虚拟交易平台能够保护大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害,从而使高校跳蚤市场的网络交易方式扩大,推动跳蚤市场在网络平台中的发展。

(四)构建“双轨制”售后服务体系

构建售后服务体系需要学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可以按照商品的类别安排专门的服务人员,与大学生组成售后服务体系;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学校还可以积极与校外组织合作,邀请相关企业客服精英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售后服务经验。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生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能力自发地在高校内部建立一个类似于社团的售后服务组织,从而与学校的售后服务体系相辅相成。

(五)正确对待跳蚤市场“过热化”现象

第7篇

关键词:城镇化;失地农民安置社区;自发性商业;商业配套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9-29(4)

1 引言:城镇化与失地农民安置社区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原先城市周边的村庄被纳入到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之内,原村庄转变为城市社区,原农民转变为社区居民。这些安置社区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建设,具备一定的公共配套,居民也享受到了一定的社会保障。目前很多的研究围绕这样的农民安置社区,从拆迁安置补偿方式、社区管理、社区产业和经济发展、居民就业保障等方面,探讨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存在的问题,寻求其建设和发展的合理路径,多从宏观和政策方面提出建议,而对于社区居民入住之后的实际生活状况缺乏关注。

与同样是由于城市用地扩张所造成的“城中村”相比,社区在土地权属、建筑形态、空间布局等方面几乎与城市社区无异,显示出一定的有序性,但是这样的安置社区又提供了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与环境?是否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安置社区在有序的空间结构之下,并没有承载有序的城市生活,社区内普遍存在着的自发性商业(包括集市甚至庙会)就是这种无序现象的典型代表。

2 五州社区基本情况

2.1 从村庄到社区的演变

五州社区是随着郑东新区的规划最早建成的失地农民安置社区之一。该社区的前身是圃田乡东周村,又名水磨周,下辖东周、中周、新中周、古城和东西老南岗6个自然村,2002年进行合村并城,在相对集中的、被拆迁的村庄附近选址建设五州安置小区,2006年建设完成。2010年11月,五州社区划归为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管辖,村民的户籍身份也从农民转变为市民,在医疗等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相应的城市居民待遇。目前辖区常住总人口有15 000人,其中原村民有3 400人,其余为外来务工人员。

2.2 社区规划与建设

现在的五州社区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东起农业东路,西至黄河东路,北临商都路,南接安平路。社区周边的4条道路均为郑州市的主干道,距离郑东新区CBD和郑州东站均在5km范围内,交通便利,区位良好,周边多为城市中高档商品住宅小区和中高端家具建材销售等商业,社区总面积接近2km2。社区内的主要道路同时也是城市道路,包括永平路、中周路、东周路、万通街、列里路五条,其格局为方格网式,把社区划分成12个相对独立的街坊(居住组团),整体空间形态较为规整,在空间布局和住宅形式方面与周边现代商品房小区差别不大。社区内有五个建材批零市场,一个副食市场,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家邮局,两家金融机构及上百家零售服务网点,具备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

2.3 社区内自发性商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自五州社区建成,社区内部主要道路万通街和中周路两侧就有沿街摆摊的现象出现。尽管社区自身和郑东新区区域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日趋成熟和完善,但随着原村民陆续入住、外来人口的增多,五州社区的自发性商业街非但没有消亡,反而持续地繁荣,其规模也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作为商业街,它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一条城市道路,沿路的摆摊设点也带来了交通、卫生等种种问题。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在郑东新区的多个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内都有类似的情况。在这样的与新城CBD相距不远,且经过统一规划建设形成的新的社区,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沿路摆摊现象?为什么在郑东新区范围内,自发性商业只是出现在这种农民安置社区而不是其他商品住宅小区?与其他社区常见的自发性商业相比,这种社区内的自发性商业又有什么特点?

3 对五州社区自发性商业的调研与分析

3.1 经营的种类与时间

水果、蔬菜、小吃、服装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商品是社区自发性商业售卖的主要品类。服装的档次以中低档为主,小吃多为煎饼、凉皮等平民化的类型,价格也较为低廉。

在营业时间方面,社区自发性商业的频率为每天出现,一般在傍晚开始,最晚持续到凌晨。下午4点半,部分摊主已经开始准备摆摊;晚上6点,多数摊主已经摆摊正式售卖;到凌晨12点,大部分摊主收摊。

3.2 空间形态

社区自发性商业多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集中的中小学和公园附近,摊位设在万通街、中周路道路两侧,其中万通街路边地摊经营长度达500m,在中周路长度达200m。摊位多摆放在道路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在万通街的部分路段上,摊位甚至摆到了道路中间的机动车道上,再加上顾客的停留空间,自发性商业空间实质上侵占了相当一部分的城市道路空间(图1、2)。

从摊位的具体排列方式来看,虽然各种摊位未经任何设计,不同种类的摊位尺寸各不相同,但在总体功能上有明确的分区:以万通街和中州路的交叉口为节点,中周路南段主要经营蔬菜水果,北段主要经营便宜的服装;万通街东段主要经营衣物服饰,西段主要经营小吃。再加上各种摊位尺度都不大,整体上并没有显得特别混乱。

此外,地摊对与其相邻的沿街店铺经营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少沿街店铺借助自发性商业吸引人流,甚至对自发性商业产生了一定的依赖作用。

3.3 相关人群构成

社区自发性商业牵涉到各类不同的群体和对象,包括摊主、顾客、社区管理者、沿街店铺经营者等,他们的生活已经和自发性商业密不可分,并且已经在相当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

经营主体:来源较为多样化,但几乎没有五州社区内的原村民。主要包括外来务工人员、附近城郊的村民等,部分摊主在五州社区租房居住。

服务对象:主要是五州社区的居民。

管理者:社区居民委员会,该居委会由原东周村村委会改组而成。

其他受影响的人群:沿街店铺经营者、城市道路使用者等。

3.4 管理状况

社区居委会是由农村自治组织演变而成的城市社区组织,对于社区的管理社区居委会具有一定的自。虽然社区道路两侧设有禁止摆摊设点的标识,但管理者实际采取的是一种默许的态度。管理者将每个摊位都划定了界限,摊主每天需向社区管理者交纳卫生费和摊位费。

在调研后期,万通街上的地摊忽然全部难觅踪影,只有中周路南侧部分摊主出摊,其原因是由于自发性商业已被社区管理者禁止,这一现象表明社区管理者在自发性商业中具有关键作用。

3.5 自发性商业产生的影响

3.5.1 积极影响

①弥补社区商业服务配套设施的不足,方便社区居民生活,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

②带动沿街商铺生意的兴旺,提高社区的人气。

③摊主租住在社区,为社区原住民带来房租收益。

④有助于解决城市低收入人口的就业问题。

3.5.2 消极影响

①影响交通。自发性商业的经营地点不仅在人行道上,而且还侵占了部分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影响了行人的正常行走,也阻碍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城市道路空间与社区商业空间重叠,通行车流和购物人流交织,再加上商业经营时间与城市交通晚高峰的时间的重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和交通隐患。

②影响卫生。自发性商业所在的中周路和万通街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表现为晚上地摊出摊后,菜叶、果皮、纸屑等垃圾随处可见,而卖烧烤、快餐的摊点更是污迹斑斑,不易清洁,破坏了街道的卫生形象。

③影响部分居民的正常生活。居住在卖烧烤、快餐的摊点附近住宅里的居民容易受到影响,主要分布在中周路以西的万通街两侧。据居民反映,因为烧烤产生的油烟太大,气味呛人,一到晚上都被迫关闭窗户,以防止油烟进入室内,这种经营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4 社区内自发性商业形成的原因

4.1 规划因素:社区商业设施规划布局不合理

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一般包括沿街商业和集中商业两种布局形式。

从沿街商业来看,五州社区部分街道两侧均有很多沿街商铺,但其业态类型主要是小规模的超市、服装店、小饭店等,没有提供果蔬等居民日常需要的商品。

从集中商业来看,五州社区所在区域内有一个综合型的农贸市场,即五州菜市场,位于农业南路与永平路交叉口,建筑为两层,共有148个摊位,内部较为整洁。该菜市场具有一定的批发经营性质,同时为几个社区服务,规模、服务半径相对较大。对部分居民来说,五州菜市场超出了步行适宜的距离,在五州社区内缺少次一级规模的农贸市场的规划布置。在居民认为路边摊存在的有利影响中,36%的居民认为路边摊能够方便生活。五州菜市场位于社区的东侧,部分居民步行至菜市场需要10分钟以上,不如沿街摊位方便。因此,人们选择路边摊这种就近的方式进行日常的购物,而五州菜市场的经营情况并不容乐观,很多摊位处于闲置状态。

另外从区域层面来说,尽管社区内也有市内大型超市的免费购物班车,但是其便利性不如路边地摊,不能成为居民首选的购物方式。在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规划建设中,商业服务设施数量的不足和规划位置的不合理,都是导致自发性商业在社区出现的根本原因。

4.2 经济因素:商品的价格优势与社区居民有限的购买力

调查问卷显示,82%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为3000元以下/月,大部分居民属于低收入群体。因此,价格就成为影响社区居民购物选择的重要因素,居民倾向于购买便宜实惠的商品。以服装店为例,社区沿街店面所卖衣服的价格偏高,单件价格普遍在百元以上,而自发性商业的服装则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五州社区内自发性商业的摊位成本较低、经营灵活便利,沿街摊位售卖商品的价格更为低廉。万通街与中周路的摊位费为200元/月(后来变成500元/月),卫生费为2元/月,而五州菜市场的摊位费约为800元/月。经营成本的差别导致的结果就是,与五州菜市场相比,地摊上的蔬菜价格每斤普遍便宜。

4.3 管理因素:对自发性商业的默许

社区管理上对自发性商业的明禁暗许是目前社区自发性商业可以稳定存在的决定因素。明禁暗许的根源,是社区管理部门可以获取摊位费,有利益诉求隐含其中。这种默许和匡正的携手,使得社区的自发性商业自成一个体系,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也体现出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在管理上的自组织特征。

4.4 外在因素:外来务工人员的谋生需求

在五州社区的居民构成中,东周村的原住民在成为失地农民之后属于城市中的待业人群,不得不寻求一些门槛较低的就业渠道;而占五州社区多数人口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多为低技能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就业培训,因此,很多人通过路边的摆摊经营获取生活来源。

5 对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内自发性商业的建议

从对五州社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社区居民还是比较认可自发性商业经营模式的,并且由于自发性商业长期稳定地存在社区中,居民的生活已经与之密不可分。各类人群通过自发性商业这一平台,谋求生存和生活之需。在当前社区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于这种自发性商业可以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可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把社区中自发性商业合法化,作为管理的依据;禁止一部分对居民生活产生严重干扰的经营种类;对自发性商业空间进行优化,如对空间占用的重新划分以及对摊位大小的统一,根据城市道路的重要性和通行能力,合理分配自发性商业空间和通行空间。从根本上来说,路边摊点与城市道路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路边摊点经营活跃充分说明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不足或不合理。建议在调研居民使用习惯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新的农贸市场,市场的位置、建筑和空间形式、规模等,都要充分考虑实际使用的需求。

6 结语

人和地是城镇化的两个核心对象。城镇化不只是土地上的城镇化,更重要的是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不仅仅是户籍上的转变,还是人们的生产方式、行为习惯、社会组织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五州社区是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一个代表,而社区中的自发性商业现象也正是这些居民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在空间形态上已经与城市社区同质,但在生活方式上却相去甚远的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现状。社区自发性商业折射出了社区规划中配套服务设施的不合理以及社区居民多种多样的需求,因此,无论是只注重数量的社区建设,还是对社区内自发性商业一味地严打取缔都是不对的,应尊重城市中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以及他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体察农民安置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在未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可以预见大量新的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出现,并且在人口构成、居民就业、消费水平等方面,这类社区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仍将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对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规划设计,亟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人性化的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建立社区居民公众参与机制,把社区空间规划与社区经济发展和社区管理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失地农民尽快适应城市,推动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尽快融入城市。

参考文献:

[1] 王承慧.保障类住房规划的研究缺失与应对[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42-1349.

[2] 周建民.悉心安置、创建和谐安置区与城市小区建设的对比研究与思考[J].建筑与文化,2008,(9):80-82.

[3] 王承慧.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拆迁安置区规划评析——以南京为例[J].华中建筑,2009,(5):114-122.

[4] 陈凤桂,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53-58.

[5] 韩潇.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中自发市场的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6] 邱晨.济南市失地农民安置区的规划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

第8篇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1、公路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的迅猛增加,荷载作用以及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公路沿线的集镇化、车辆超载超限运营等原因,严重影响公路的强度及使用寿命,促使公路老化速度加快,病害现象频繁。路面病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路面功能性破坏 。该种破坏主要体现在路地表面层,虽不会影响公路结构整体承载能力,但会造成路人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降低。主要类型有:裂缝、车辙、泛油、坑槽、波浪、贫油麻面、拥抱、啃边、修补破损等。②公路结构性破坏。该种破坏严重影响公路使用功能,严重时可能无法支承车辆的荷载。

2、公路养护方法

2.1裂缝养护

裂缝作为公路路面主要病害形式之一,虽其本身对路面的承载能力影响并不大,但若不加处理,雨水或雪水将可能会延着裂缝侵入到公路半刚性基层,导致基层含水量增加,促使公路表面损坏面积增大,进而降低路面承载能力。主要施工方法是:首先将裂缝处进行清缝处理,再将加热后(温度160~170℃)的灌缝胶灌入缝中,最后将石屑均匀的撒布在熨斗拖过的缝口,冷却后开放交通。如果处理的裂缝宽度是5mm以下的不规则细小裂缝,难以直接灌缝处置,需先对裂缝进行扩缝处理,一般扩槽深度不小于13mm,宽度不小于10mm。当地表温度较低时,需要对裂缝开槽位置用高压热空气吹烤喷枪进行加热,利于灌缝料的粘结。

对裂缝这种早期病害及时处理,能够大大的减缓病害发育速度,提高有限的养护资金利用率。笔者从事着江苏省内省道S340、S123、S341、S246部分段落共计130余公里公路和南京市溧水区内18条计168余公里的县道管养。实际工作中,平均每年省道灌缝量约为3万余米,县道公路由于受到养护资金的制约不能对裂缝等早期病害进行及时处理。结果县道的病害发育程度速度远快于省道。

2.2车辙养护

当路面上发生车辙后,为避免路面积水和损坏面积的扩大,一般采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材料对其进行修补。实际的公路养护工作中,处治较深车辙或红绿灯道口等局部小面积的车辙,常用的是用铣刨机将病害部分铣掉重铺的作业方法。对于深度小于39mm的车辙也可采用微表处摊铺修复。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大规模就地热再生工艺也逐步在路面养护工作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也称地表热再生,主要是指加热旧路路面面层至要求深度(一般3-4cm),翻松旧路面,添加还原剂或再生剂,重新铺筑成型的施工方法。对大规模车辙病害路段,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不但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维修效率,对裂缝、轻度网裂、块裂、沥青表层抗滑性能不足等病害也能一并维修,而且大大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几乎不不产生渣,对节能环保有着重要的意义。2013年,在S123宁高线的中修工程中就地热再生技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泛油养护

沥青路面泛油现象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尤为突出。当沥青面层中的自由沥青受热膨胀,直至沥青混凝,空隙无法容纳,溢出路表。主要由于路面面层集料孔隙率过小、面层压实不足、水动作用、施工不当等原因造成。若不加处理,路面抗滑性能下降、路面强度降低,甚至出现坑槽。在低等级道路一般可以在夏季高温季节按照泛油的程度抛洒不同粒径的碎石或粗砂。靠机械或行车压入路面。撒料必须先撤粗料后细料,撒布要适量和均匀,无堆积、无空白、均匀压入。在行车碾压过程中,要及时扫回飞散的集料,待泛油稳定后将多余的集料回收。

2.4坑槽维修

坑槽不仅破坏了道路的整体美观性,还降低了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对道路上通行的自行车和摩托车来说是较大安全隐患,所以该种病害,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坑槽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机械铣刨,适用于出现大面积坑槽病害,铣刨路面后重新铺筑面层。其操作顺序主要是:确定铣刨范围,画出大体同路中线平行的矩形。铣刨宽度一般采用机械作用尺寸的倍数,长度大于3m,厚度以能彻底清理坑槽为准。形成的铣刨面应整齐。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人工挖凿、人工摊铺。该方法坑槽尺寸是在破坏的基础上扩大10cm。清理干净坑内碎屑和尘土,在四周涂上粘层油,填入混合料并铺平,压实混合料。如果遇到不能及时进行修补的坑槽(例如雨雪、夜晚等)应该先用冷补材料临时修补。

2.5局部沉陷、严重龟裂的养护

路面沉陷一般指路基压实度不够或地基土质不良,在地下水的浸入、路基不稳定因素和行车荷载等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局部下沉的现象。一般大于10mm。在处治时主要分微沉(3cm以内)、沉陷较重(3~5cm之间)、沉陷严重(超过5cm)3种情况。

块裂、龟网裂主要是路面面层在气候变化、路面水下侵、超重超载、车辆碾压,路面材料油石比偏低、沥青面层矿料含泥量、基层含水量过大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

沉陷和严重龟网裂处主要处治方法为挖补法:确定修补范围并划线,用铣刨机或液压工作站切开病害范围四周的沥青面层和水稳层部分实施修补。对轻度小面积龟网裂(基层完好)也可采用路面热再生的方法。用加热墙对病害对路面加热(120~140℃)路面耙松,使块状的路面材料恢复热颗粒状态喷洒乳化沥青填平压实。

2.6稀浆封层和微表处养护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也为道路路面病害维修提供了较好选择,并得到了逐步应用。稀浆封层是按照确定配合比将乳化沥青、集料、水和外加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拌和后,按照确定的厚度匀称地摊铺在处理好的路面上,形成的混合料薄层。微表处是按照确定配合比将集料、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填料、水和外加剂进行拌和后,按照确定的厚度匀称地摊铺在旧路面上,形成的混合料薄层结构。对高等级公路维修养护来说,微表处是较经济适用的。

3、日常养护中路面维修质量和效率控制

在日常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工作中,要做到良好的养护效果,就必须重视路面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养护工作者要能及时真确的了解掌握管养道路的路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并对病害的发育速度和后果进行判断。

其次,根据管养道路的病害和季节特点及自身拥有的设备、人员、材料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和维修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有安全隐患的病害例如:坑洞、严重沉陷、拥抱等就必须立即维修或临时处治;在每年的4月~5月、9月~10月可以集中安排路面灌封和修补;每年9月气温下降后适宜大面积维修车辙和拥包等热毁病害。

第三,加强维修原材料的控制和施工质量的控制。目前常用的道路病害的处治都要较为完善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按照相关范来指导日常的路面养护维修施工施工对质量的控制有着总要意义。

最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标本兼治。例如:基层软弱造成的病害在维修时要对基层也进行补强处理;路基含水过多造成的路基软弱要采取相应措施理加强路基排水;超重超限车辆过多造成的路面病害频发的,可以寻求公路执法部门的介入等。

4、基层公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公路养护单位存在很多生存和发展困境和问题亟需解决:①养护资金不足。重建轻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造成养护资金投入少,维修经费不足。②养护机械和管理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机械化程度发展的不均衡。③养护作业效率低、养护设备利用率低,几乎不产生经济效益。④预防性养护在普通公路的养护过程中还没有广泛推广。

基于上述公路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社会投入,强化科学养路是稳定和提高路况的根本途径。加强早期病害的维修对保持良好路况,提高养护效率有着积极意义。预防性养护技术已得到普遍认可。该技术主要是在公路还没有发生或刚刚出现损坏现象的时候,就主动采取相关必要的养护措施。达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了道路质量、维护行车安全、降低养护成本的目的,也应逐步推广。

第9篇

宗教里有佛祖,有神明,更有与经济相关的关键词:财源。

寺庙里有僧人,有香火,更也有取之不尽的经济诱惑。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和宗教学家在研究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宗教的功能和作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到宗教与经济的关系。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曾提出宗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力量。

任何一种宗教及其历史发展的事实都在印证,它源于人间烟火,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并且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联系。假如把宗教比喻为“宗教市场”,那么,宗教团体就是供货商,信徒就是消费者,就是商品。美国宗教社会学家罗纳德・L ・约翰斯通曾这样论述宗教与经济的关系:“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宗教经常被看作是一个半自动的与其他制度机构平行的社会系统(社会制度和机构) ,但从许多方面看,它自身却是包罗万象的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它是雇主;它买进也卖出;它拥有财富;它也对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在商品和劳务方面的消费总量)做出贡献。”到目前为止,宗教经济的存在以及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宗教学家与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宗教与旅游

虽然几乎所有宗教的经典都有贬斥财富、崇尚清贫的,但是,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有许多神职人员需要供养,组织宗教活动和开展宗教宣传需要经费,寺庙教堂的修缮也需要经费。因此,宗教对财富的贬斥态度,实际上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历史证明,各大宗教无不从事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宗教对经济的依赖愈加明显。旅游可能成为宗教场所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西方基督教一直有教会办实业的传统,但东方的佛教、道教以往主要依靠微薄的教产以及捐助、施舍化缘而维持宗教经济的流转。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宗教团体开拓了一个巨大财源。

宗教场所集中了大量人类历史文化瑰宝,宗教的戒律习俗和神秘色彩对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宗教团体在人们自发的旅游活动中已看到了巨大赢利空间。

据报道,每年除夕夜,杭州灵隐寺总是人满为患。2002 年2 月11 日的除夕夜,灵隐寺的门票限量公开发售1 万张,每张200 元,无团队、儿童等折扣票价。据称,这已是自2000 年灵隐寺除夕夜门票价格最低的一次。就按此计算,除夕夜灵隐寺仅门票收入就可达200 万元,这里尚不包括数目更大的香火收入、功德款收入及纪念品、饮食品收入。

因此,宗教界、旅游界都开始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宗教旅游项目中,并加快相互渗透。宗教经济和旅游经济因此得到共同发展。在中国,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佛教旅游。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至今已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文化的主要载体――佛教建筑大多与我国的美丽山水相结合。这笔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佛教文化逐渐成为吸引成千上万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外国人这样管理教会

宗教实体经济力量的大小是衡量宗教实体社会势力大小的主要标志。

在国外,古代和中世纪的宗教实体主要依靠土地出租的收入。而近代至现代,已扩展到各个经济领域的经济经营活动,其中不仅包括商业、工业、金融业,而且还包括军火工业。天主教罗马教廷梵蒂冈就是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经济实体,其经济投资达数百亿美元。美国的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在军事工业投资方面就持有220亿美元的股票。有时一个庙宇的经营额就相当于一个大公司,印度保护神毗湿奴神殿, 1992年度的盈利就达4450万美元。

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之所以成为历来具有国际性社会势力的最大宗教体系,就在于它具有最大的宗教经济实力,这是其他一切宗教体系的经济实力都无法相比的。因此罗马天主教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组织体系,设置了有关宗教事务、政治事务、财政事务、外交事务、文化事务、司法事务、秘书事务、人事事务、档案事务、传教事务、神学研究事务、科学研究事务、社会福利事务等数十个严密庞大的管理机构体系,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组织机构,要是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这是难以想象的。据估计,美国的天主教和新教、犹太教会所掌握的资产,大致也在数百亿美元以上,经济实力相当雄厚,从而使它们具有强大的宗教活动的能力。

由此看来,释永信和他的少林寺似乎并没有做错,相反,他是在走一条看似新实则成熟的现代化传经布道之路了。

一位导游眼里的少林经济

芦守利,河南焦作远大旅行社的导游。在百度上键入他的名字,你会找到很多封感谢信,这就是他,一个热爱河南名山古寺,热心宣传名山古寺的专业寺庙导游。他对于少林寺,甚至河南省境内的其他寺庙,都有深刻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他的见解,代表了诸多普通人的想法。

中国市场:都知道河南寺多和尚多,就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寺庙。

芦守利:俗话说,到了北京看墙头,到了上海看人头,到了陕西看坟头,到了河南看光头。河南有着非常有名的中原四大名寺:东有开封相国寺,西有洛阳白马寺,南有嵩山少林寺,北有月山宝光寺。最著名的佛教寺庙当属洛阳的白马寺,它是中国佛教第一寺,是佛教信徒最向往的地方。而变化最大的就算是少林寺。

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是我国颇负盛名的寺院,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开创了中国大乘佛教时代。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传播佛教而建此寺,因为它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从中,所以得名“少林寺”。32年之后(527年),另一位印度高僧达摩到少林寺,他信奉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他在少林寺广集信徒,首传禅宗,后来,禅宗播及全国,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隋末唐初,少林寺因13棍僧救助唐王李世民有功,收到朝廷推崇,少林武术从此名扬天下,寺院也发展很快,号称“天下第一名刹”,这些就是少林寺出名的原因,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禅”和“武”。

中国市场:您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对少林寺这些年的变化有什么感受?

芦守利:第一次去少林寺是1996年,是以游客身份去的。当时的少林寺破旧不堪,看起来很破旧,门口七零八落的小门市部和地摊,感觉很不整洁。但很快,这种状况就彻底不存在了,就像你去少林寺看到的那样,每一个角落都整齐了许多,好像翻新了一样。

中国市场:您怎么看待少林寺的商业化生存?

芦守利:我认为少林寺走商业化路线非常正常。对佛教本身来说,这种新的方式使得更多的现代人了解佛教。现代的社会总是需要新的手段来宣扬佛法,不然不会有更多的人走近佛教,深入研究佛法。比如少林寺和网络游戏开发商合作,这就能吸引一些年轻人接近少林,进而接近佛教。

中国市场:您和您身边的人怎么看待释永信这个人?

芦守利:我接触的游客非常多,他们参观少林寺的时候,表现出的态度也是差异较大。有的人很支持,有的人就觉得佛家本应清心寡欲,不该抛头露面。

中国市场:少林寺组织的各种活动多在宣扬少林武术,比如选拔武术明星,出国武术表演,这跟佛教关系大吗?

芦守利:“禅”和“武”不是“熊掌”和“鱼”的关系,而是水融的整体。

少林寺讲求“禅武”精神,禅即是武,武即是禅,二者不相矛盾。武是为了身体力行佛教而产生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个东西是一个道理。禅宗平常通过坐禅思虑佛法可得到修行,通过练武,照样能达到同样目的。

中国市场:您觉得少林寺这十年的复兴,除了凭借释永信的新思维,还有什么别的原因?

芦守利: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传统会计假设:冲击;表现:完善;理论体系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运用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生产和交易,企业的经济活动由此产生巨大的变化,使传统的会计假设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会计假设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当前,会计只有及时完善、创新会计假设理论体系,赋予传统的会计假设理论以新的内涵、新的发展,才能在新的网络经济环境下。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考作用。

一、网络经济与会计假设理论的关系

通常认为,网络经济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网络联系而导致的经济活动。以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直接进行交易。企业可以不断拓宽其生产经营场所,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及时把握并不断提高和巩固竞争。网络经济的兴起,使没有经营场所、物理实体、确切办公地点的虚拟公司出现,它们在internet的一个结点上租用一定的空间,经过认证,便可在网上接受定单,寻找资源等买卖活动,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进行,企业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计算的活动,网络成为了“经济的新战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使企业的经济环境、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能够进行电子单据处理和电子货币结算;能够实现远程操作,动态会计核算和在线管理。而传统会计对此却无能为力。会计假设是指对某些未被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判断,而后形成一系列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设。传统的会计假设一般包括4个方面: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假设是根据客观经济环境做出的判断。由于会计实务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在会计处理时难免要运用判断和估计,这就需要先做出一定的假设。会计假设就是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推断。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假设理论也应不断完善。尽管会计假设是对客观经济环境做出的合乎逻辑的理性的抽象。但毕竟与经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网络经济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使旧有的会计假设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会计假设已不再是对现实的客观经济环境的理性的概括和总结了。据此会计假设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就很低,从而也使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的准确性降低,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扰乱正常的会计秩序。即会计假设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假设与现实的脱节应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当现实发生较大变化,会计假设也就必须及时做出相应修正和完善,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也才能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决策参与作用。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传统会计假设理论受到冲击的主要表现

(一)关于会计主体假设

1、网络经济条件下母子公司企业集团的会计主体具有双重性。网络经济条件下,母公司下设若干个表现为独立会计主体的分支机构、若干个负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事业部和若干子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难以把握,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其外延不断变化,结构和功能都有极强的不稳定性。这种由于控股而形成的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会计主体具有双重性,对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一个冲击。

2、企业有关会计信息,需要突破传统会计实体延伸到企业外部。网络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报表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不完整性、局限性:网络经济使企业成本与社会绩效考核的会计信息成为必要,这些信息的提供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使用者利益来确定所需提供信息的界限;网络经济下揭示和披露企业人力资源方面信息显得十分必要。这些信息的获得。需要突破传统会计实体延伸到企业外部。

3、虚拟公司的“虚拟空间”及自身可变性对会计主体假设理论的冲击。虚拟公司使企业的空间范围能够根据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灵活地重购或分合,从而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其外延难以界定,会计主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关于持续经营假设

1、兼并浪潮的进一步迭起,增加了单个会计主体失去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并购能使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而不必通过漫长的积累之路,因此并购成为趋势不可避免,兼并浪潮迭起,持续经营假设受到挑战。

2、现代经济中,竞争愈演愈烈,风险日益增大,企业面临破产、清算的可能性加大。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再次受到冲击。

3、虚拟公司的兴起及迅速发展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虚拟公司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具有随时性和随机性。它们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会在短时间内结合,但项目目标完成后又可能会立即解散。这些公司冲破了传统企业连续经营的框架,进行着不定期的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即时解散,其各项会计要素也即时终结。因此,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理论已不再作用于此类公司的会计行为了。

(三)关于会计分期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受到冲击使会计分期假设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会计分期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网络经济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使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受到了冲击,会计分期假设也就同样受到了冲击。可以说,会计分期假设受到冲击是持续经营假设受到冲击的连锁反应。

2、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不同层次性、多元化和前瞻性。信息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信息的提供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元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期间可以划分更小,可以随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随时编制和报送报表,实时地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同层次的、多元化的需要。另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在网络上电子联机实时报告,对前瞻性信息需求迫切,而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则阻止了这种前瞻性财务信息的获取。

3、虚拟公司的“短暂性”和“暂时性”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冲击。虚拟公司成员之间的松散联盟,可以在短期内仿效整合公司的形式,也可以在短期内解除这种联盟,时分时合。对于这种短暂的、暂时的经营过程,再去人为地划分多个时间间隔已无必要了,会计分期假设受到冲击。

(四)关于货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越来越大,直接冲击了币值不变假设。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资金在企业、银行间高速运转,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了控制货币量的运行模式。对于具有外向业务的会计主体来说,则加剧了货币风险,直接冲击了货币计量币值不变这一前提。

2、网络经济时代,非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日益重要。网络经济时代,有不少信息,如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虚拟公司创建速度等表现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它们不能在报表上反映,连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在资产负债表上也毫无显示。如果再单纯用货币计量,这些对决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都只能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3、虚拟公司及网上银行的发展使电子货币成为支付的主要手段,用电子货币进行结算的网络交易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无形化、虚拟化,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货币。

4、数字化产品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认与计量。被誉为新兴数字经济最大和最明显推动力的数字化产品,不仅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物质资产,也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传统的货币假设理论需要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假设理论体系

(一)关于会计主体假设

1、可建立“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网络公司往往是依赖协议或联盟,利用外部资源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虚拟经济组织。它们在短时间内结合而形成一个新的公司主体,目标完成后随即解散。因此,可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变为“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来确定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不管其究竟有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所组成,也不管其是否由协议规定的有关公司提供的经济业务构成的一个虚拟公司,都可将其视为会计主体。

2、根据虚拟公司界限的模糊性,会计主体假设可定义为“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虚拟公司在网络空间中迅速重购和解散,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甚至具有自己的现金流量和负债的单一产品都可以形成一个报告主体。根据虚拟公司界限的模糊性,会计主体假设可定义为“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以适应其形式的不断变化。

(二)关于持续经营假设

1、根据虚拟公司的组织和业务特点,应改变持续经营假设为即时经营假设。虚拟公司冲破了传统企业连续经营的框架,进行着不定期的经营活动,在短时间内项目目标完成后即时解散。各会计要素也即时终结。所以,应改变持续经营假设为即时经营假设,资产将不能按其使用的时间长短和用途来划分,负债将不按其偿还时间的长短划分。对于经营期极短的虚拟公司来说,其资产在购进时价值即可一次性地摊人成本。这样,可以简化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2、可建立“破产清算假设”。网络经济社会,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虚拟公司具有即分即合的短期经营性,它们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决定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因此建立“破产清算假设”。按公允价值和收付实现制解决资产的估价和费用的分配问题。

3、根据虚拟公司的特点,持续经营假设可以确定为项目经营假设。虚拟公司随机遇获得而产生并随其消亡而解体。根据虚拟公司的特点,持续经营假设可以确定为项目经营假设。这种假设有一个“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及其从开始组建到实现其经营目标为止的存续期”。在存续期内,其成本内容可分次归属项目,这主要是针对存在时间较长的虚拟公司来说。

(三)关于会计分期假设

1、可以“网上实体的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虚拟公司可以以“网上实体的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每次交易结束后编制一次会计报告即可。这样就可使交易的财务处理保持完整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跨期摊配时人为的调节等问题,便于企业清算。

2、会计分期假设可变更为实时按需获得信息的非等距交易期间假设。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出现和运用,摆脱了会计分期假设的束缚。会计分期假设应变定期为适时,划小会计期间,可变更为实时按需获得信息的非等距交易期间假设。这样就可以随时反映会计信息,动态地掌握会计资料,更好地为经济决策服务。

3、用“清算期间”代替会计分期假设。虚拟公司的“短暂性”的特点,能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一旦完成某项交易即告解散。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对虚拟公司不再适用,这也意味着,适应于虚拟公司的假设是“破产清算”假设。因此,可以用清算期间假设代替之。

(四)关于货币计量假设

1、改进计量手段,通过信息系统增加非货币化信息。这样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

第11篇

这些研究成果为经济转型期之前的高校周边热卖市场的约束、监管提出了有益的建议。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直接冲击了众多商家,特别是高校周边地区的商家的经济转型。在此时代的背景下,要想让这种热卖现象保持可持续发展就急需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管理理念和措施。

一、高校周边热卖原因分析

通过在南京市栖霞区、镇江市京口区两地高校周边走访、实地调研,并在两地高校周边各问卷调查120名大学生和70名商家,获得样本容量为222的学生消费者样本、容量为136的商家样本。分析发现高校周边热卖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一)高校自身后勤能力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高校在此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但高校也在不断扩招,而且学生、教师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种种原因使得后勤集团在供给高校日常所需方面相形见绌。作为高校后勤的补充,这些商家提供了更为全面、质量更高的服务。多样的产品、同等的距离优势使得高校周边商家丝毫不逊色与高校自身的后勤集团。

(二)高校后勤不能满足消费特色

高校自身的后勤系统只能提供相对单调的生活必需品,放松身心的“V吧”、“KTV”等休闲娱乐场所是不可能在校园内找寻到的,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找个放松、刺激的地方是大多数人都很难拒绝的诱惑,更不用说天生追寻异样的90后了。这种强烈的需求自然而然成了推动该类商业发展的温床。

(三)高校周边商家彼此间的竞争力比较小

前些年,对于大多数地处偏远城郊的高校新校区来说先天的因素使得其周围没有成熟的商业区,因此,抓住这一时机进入该市场的商家大都能活下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贫乏的供给使该区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卖方市场,各个同行之间不用“互撕”照样保持生意红火,无与伦比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新的商家。

(四)学生消费能力低

那些历经沧桑的老校区现今大都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周围遍布成熟的商场。不过高校学生还没有自己稳定的收入,经济因素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法靠那些中高等商场满足日常需求(图1)。此时,高校周围出现的由小摊贩组成的热卖队伍完美地与学生的现实情况衔接,保证了自身的发展条件。

图1学生校外月均消费

二、高校周边热卖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然,这并不代表高校热卖就是一种完美的商业模式,由于这一市场是在财富的驱使下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家自发组建的,它自然而然地存在自发市场所共有的秩序、卫生等问题。近年来,尽管当地政府已采取了不少的监管措施,它仍存在许多不足:

(一)环境及食品卫生问题

调查的222名消费者中有100名对高校周边商业地带整体卫生问题不满意,特别是其中的环境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及时解决。经走访发现大部分高校周边商业地带全天的环境卫生基本保持良好,只有在早、晚两个时间点经常出现垃圾四处倾倒的现象。此外,餐饮行业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仍有116名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卫生状况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商品质量问题

在高校周边的商业地带不少在售商品的质量没有保证,很多商家利用学生分辨意识和能力不强的特点出售劣质商品以牟私利。调查发现67名学生买到过劣质商品,这些学生大都一笑了之,不去相关部门申诉,他们多认为购买的均为小额商品,因而申诉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手段。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强买强卖现象,商家动手殴打顾客、商家之间因客源、销售竞争等争吵、斗殴也是屡见不鲜。

(三)“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周边商业的冲击

“互联网+”意识的提升、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B2C、C2C的商业模式抢占了大批原有的市场。近来,这一领域又来分食“高校”这个有限的蛋糕。经调查37名商家反映生意不景气,甚至有17名商家有换行的打算。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高校周边热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是关系该地区的传统热卖到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图2消费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高校周边热卖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到服务业为主的调整,传统的只重质量不需要过多考虑营销手段、不注重顾客满意度的经营模式也难以适应需求多样的顾客需求。电商的普及、物流行业的壮大都使得高校周边商家的距离优势丧失殆尽,目前的这些商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占比例不大(仅8.82%),单凭他们自身很难找到新型经营模式并坚持走下去。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一)商家

高校周边的商贩大都没有高等学历,早些年他们大都沿着改革开放时期的经营模式,顾客数量主要依靠店铺所处位置人流量的多少,基本没有宣传意识作为个体户,他们的主要思想就是做好每天的现实工作,网络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近年来他们在不经意间成为网络大家庭的一员但自身学历素质问题使得他们没办法进一步提升商业价值。有27名商家表示渴望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为此商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商家自身要继续保持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在等待政府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强学习意识,抓住一起可以利用的机会拓展见地,如:积极与邻近有所成就的商家交流,通过网络搜寻行业现状,行业必备素养等均可以引进新思想、新方法,拓宽视野、找寻自己特有的发展之路。

2、另外电商、物流行业的崛起已成必然,高校周边的商家可以趁机加入电商的队伍,继续发挥自身的距离优势,使热卖始终保持高热度。现今餐饮业已证实了这一观点:美团、饿了么的崛起之初抢走了大批传统餐馆的生意,很多传统餐馆在长时间内惨淡经营,整个传统餐饮业前途一片灰暗。但随着高校周边的商家纷纷入驻美团、饿了么等外卖网站,原先失去的生意又回来了,而且25.73%的餐饮商家表示自己店内多了外卖这一服务这样一来就业岗位也增加了不少。一度降温的高校周边热卖有恢复了原有的热度。

(二)政府

高校里培养的人大部分是青年一代,他们在社会交流最为频繁的地方就是高校周边了,这一地区的合理健康发展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新时期要想长久维护这一地域的繁荣政府除了采取传统的管控措施外还要出现新突破。

1、传统管控策略是基础工作。发挥自身职能,为高校周边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周边经济可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加强高校周边经济的卫生监管工作。首先严格规范餐饮经营,加强对小摊贩和小型个体餐饮店卫生管理,杜绝一切安全隐患问题。其次严格要求商户的经营水平,对未达到经营水平的个体商户应采取责令定期内整合修改或强行关闭等措施。还要做好学校周边商业街道的清洁工作,在易出现脏乱差的早晚时点采取不定期检查、增加环保人员数量等方式给师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对于扰乱社会秩序的强买强卖、殴打顾客现象经查证属实即严加惩处。

2、新时期的必须有所突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迁。政府可加大鼓励力度,不定期引进优质人才(如高校著名专家、企业成功人士)到这一地区进行交流指导,提升商家的基本素质,带给他们基本的管理原理、新型的销售思想,拓宽他们的视野,从源头上根除商家经常出现的因小利而不正当经营的现状。鼓励并扶持大学生在高校周边创业,为其提供扶持资金、相对廉价的经营店铺等物质援助。创业的大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创业、从业理论知识积累,当他们与传统商家交流时,传统商家的丰富从业经验将与其产生一个互补的联动效应,有利于二者的共同发展,甚至产生“一带一片”的局面。

(三)高校

高校应避免传统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思想,利用商家没有掌握先进理论、渴望得到指导的现状,鼓励优秀教师、学生在学校周边持续一段时期不定期开展学术性讲座、理论分享会、主题演讲等形式的公开宣讲,把这些商家当作该类宣讲的观众。收集反馈信息,定期查看宣讲会的开展成果,并反复改进宣讲会的质量。加强教师、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将高校周边的商业地带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基地,避免大学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现状。

(四)大学生

提高辨别能力,抵制不良商家的倾销行为,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加以宣传,使不良商家受到应得的无形惩罚。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利用好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时机,优先考虑在高校周边开店。这一地区成本一般相对较低,还有大量的大学同学可作为顾客,从业风险也较低。利用学校新开辟的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参与这类讲座,在一次次的讲座中找到商业与管理、人文、经济、社会等科学的契合点,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修养。同时响应了政府高校的号召,指明了商家的发展道路,最终维护了高校周边热卖的长久发展,达到四方共赢的局面。

第12篇

关键词:城管;规范经营;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

城管与商贩的矛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外来人口增加。他们缺少生产资料,一部分成为工人,另一部分成为商贩。商贩多以贩卖水果蔬菜、零食小吃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由于商贩整体素质偏低,对垃圾处理不当破坏环境,乱摆摊位容易导致交通堵塞。政府为了维护市容,设立城管部门,对违反规定的商贩进行罚款、没收设备器具等处罚。但这对于原本就处于低收入状态的商贩来说难以接受,在抗议无效后较易引发暴力事件,尤其是在商贩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摊贩集中地更易发生。

事实上,城管与商贩的矛盾并非完全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简单来说商贩为获得利润选择摆摊,但摆摊对环境、交通等造成影响,城管部门为了减轻甚至消除其影响,选择对地摊取缔,商贩因此利润受损。应该看出,商贩的目标是取得利润,而城管目标是降低不利影响,所以,只要商贩确保在摆摊期间主动降低对环境、交通的影响,也就是规范经营,两者的矛盾便可以消除。针对于此,实施怎样的措施使商贩主动选择规范经营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针对城管与商贩的矛盾,国内有不少文献进行了博弈分析,解释了其产生原因、指出可行的解决措施。王菲(2011)年建立了流动小摊贩与城管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错误预期,博弈陷入“经营、围堵”的结果。同时城管部门管理形式单一、执法方式不当加重了两者的矛盾[1]。向彦任(2011)通过城管与商贩合作前后博弈模型的分析指出,如果城管选择帮扶商贩,他们的效应可同时提高,两者将最终走向合作[2]。

本文通过博弈论的基本原理首先对商贩的三种处理方式:简单罚款、颁发许可证和帮扶商贩进行博弈模型分析,找出影响商贩违规摆摊概率的因素,并对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简单罚款的博弈分析

1.1 简单罚款博弈模型的建立

在简单罚款下的措施中,商贩不存在规范经营的选择,城管部门不区分商贩的经营情况,对检查到的正在摆摊的商贩都进行处罚。在这种措施下,城管选择检查或不检查,商贩选择摆摊或不摆摊。当城管检查到商贩摆摊时对其罚款,罚款金额为X(为起约束作用,罚金需大于商贩的利润),并勒令其撤除摊位。

当商贩选择不摆摊城管不检查的支付为0;检查的支付为—C,表示城管由于检查耗费的人力等成本。当商贩选择摆摊时城管不检查的支付为—K,其中K表示由于商贩的不规范经营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及造成交通堵塞等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损失;城管选择检查的支付为X—C,城管收到罚金X,耗费了检查成本C,并使商贩对环境交通的破坏K降为0。

当城管不检查时商贩摆摊的支付为V,表示商贩利润为 V(V

假设商贩和城管拥有完美信息,则两者的博弈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其支付矩阵为表 1:

1.2 简单罚款模型下的结果分析

从结果可看出,当商贩意识到城管的检查成本升高时,会更多的选择摆摊;当对商贩罚款金额升高时,商贩会更少的选择摆摊;当对环境交通破坏严重时,城管部门会迫于上级政府及群众反映的压力,增强对商贩的打击力度,从而商贩会减少摆摊。

商贩违规经营的利润增加会提高城管检查概率,因为当检查机关意识到小摊的利润升高时,认为小摊会更多的涌现从而对环境影响更为严重,会更多的选择检查。

同时,虽然从增加对商贩的罚款金额可有效减少小摊数量,降低检查次数。但在实际生活中需对罚款金额慎重决定,如果城管执法给商贩造成的损失不大,会让商贩忽略城管的权威,但是如果处罚超出商贩承受能力,往往会激化矛盾[1]。

2、颁发许可证的博弈研究

2.1 颁发许可证模型的建立

针对简单罚款下无规范经营概念的弊端,有人提出了参照管理小餐馆的方法规范管理商贩,向商贩以一定价格出售许可证,并由城管部门针对商贩制定规范,为商贩划定摊位、规定营业时间、规定卫生要求等。城管部门对商贩是否持有许可证进行检查时,对持有许可证的商贩不予管制,对无许可证摆摊的商贩予以罚款。由商贩自由选择是否购买许可证。

现假设政府决定向商贩提供许可证,许可证售价为M。城管部门负责检查商贩是否持有许可证,如检查到的商贩有许可证,则只对其位置不当等行为进行纠正,如无许可证予以罚款。通过提供许可证的举措,使持证小摊成为合法经营,而政府也由最初的坚决反对变为一定程度上的容忍。

小摊贩因为移动位置清理垃圾等使其利润降低为V′( V′

提供许可证后,其支付矩阵可表示为表 2:

可以看出,对商贩来说,不摆摊和有许可证按规定摆摊两个战略空间严格劣于有许可证违规摆摊这一战略,故将这两个战略剔除。剔除后的支付矩阵为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