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时间:2023-05-30 10:36:00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第1篇

1、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2、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3、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4、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5、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6、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7、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8、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9、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10、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1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12、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13、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14、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15、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16、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17、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18、云绞云,雨淋淋。

19、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20、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21、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22、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23、云下山,地不干。

24、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5、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26、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27、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28、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29、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30、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31、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32、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33、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34、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35、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6、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37、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38、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39、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40、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41、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42、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第2篇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毛卷云)

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

有雨天边亮, 无雨顶上光

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星星眨眼天要变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卷积云)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透光高积云)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恶劣天气下的碎雨云)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密卷云)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积雨云)

第3篇

关键词:云层;降雨;形态变化

一,引语。

天气变化是大气中冷和暖,干和湿、静和动等的矛盾,但他们又是斗争又是统一的结果。而云雨天的演变则是天气变化中各种物理因素互相作用的综合表 现。云能反映大气中水份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状况。所以,云的变化是各种灾害性天气和云雨天的最直观、而又是最有征兆的要素。尽管它是错综复杂,千姿百态,但它的生成、演变、发展和消失等,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云系的出现都是冷暖气团运动的结果,在实际分析中,要抓住稳定气团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即气团的变性和运动情况,我们主要注意的是风向的转变和气压的升降。在冬半年要注意暖气团的出现和强度。而在夏半年则要注意冷气团的出现和强度。

二,云彩的种类很多, 我们简单地把它们归类整理,有助于把“ 看云识天气” 的事理说清楚。

下面清楚地说明云层光彩的变化同天气变化的关系, 共介绍了八种云, 四种光, 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无常, 为便于理解, 我们列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表一:晴天云彩简表

三,下面我们来看我国劳动人民积累的经验,它们更为直观地帮助我们根据云层来判断天气,同时,科学地解释它的原因。

所谓农谚中的天气预报, 就是农民将长期的测天经验, 总结成一些谚语, 预报天气。群众的测天经验, 大多是通过观察当地的一些天象􀀁风、云、雨、雪、霜、晕等和物象和动植物的生活动态、反常现象及非生物反应总结得出的。这些经验以歌谚的形式表达和流传下来。它容易记忆和掌握,对于研究云层和天气状况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 天上钩钩云, 地下雨淋淋” 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 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 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千旱” 、“ 冬钩云, 晒起尘” 的谚语。

2,“ 西北天开锁, 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 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 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 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3,“太阳现一现, 三天不见面” 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 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 云层变薄, 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 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 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 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 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 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 淋破庙”、“ 亮一亮,下一丈” 等谚语类同。

4,“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指透光高积云。 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 到了晚上, 一遇到下沉气流, 云体便迅速消散, 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 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 则是卷积云, 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 近期会刮风或下雨, 所以又有“ 鱼鳞天, 不雨也风颠” 的谚语。

5,“ 云往东, 舌弓阵风云往西, 披蓑衣” 这里所指的云, 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 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 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 本地处于低压后部, 天气即将转晴, 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6,“ 云钩向哪方, 风由哪方来” 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 出现在高空, 有时上端有小钩, 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 是高空风的方向, 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 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7,“ 早上乌云盖, 无雨也风来”,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 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 形成上冷下热, 水汽易上升成云, 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 空气对流上升, 更促使云层抬高, 水汽遇冷成水滴, 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8,“ 黄云上下翻, 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 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9, “ 山戴帽, 大雨到” 山戴帽是说气压低, 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 一般要视情况而定, 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很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 下雨的可能性就会很小。

10,“ 云吃雾下, 雾吃云晴” 见到雾之后来了云, 可能低气压要来临, 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 如云消雾起, 表示低气压已过, 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11,“ 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 早晨东方无云, 西方有云, 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 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移来, 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 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 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 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 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 预示着天晴。

12,“ 久睛大雾阴, 久阴大雾睛” 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 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 空气潮湿, 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 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 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 就会出现晴天。

四,结语。

我国的天气预报农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涉及地域广阔,内容丰富。群众在利用和借鉴时,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运用而不是可生搬硬套, 同时应不断观察和总结出新的适合当地的测天经验, 因为影响天气的因素很多,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 都是富于变化的。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积累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表明,云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体会到,对云天进行科学的观测和分析是当前提高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现在预报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申如居,李汉禄,《天气云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彭安仁,仇永康,《天气学》,北京气象出版社。

第4篇

1、晚霞行千里晚上有霞的意思:的时候第二天天气会很好,可以出行。

2、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2)“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今天看到了特别漂亮的云,所以就去查了许多关于云朵的知识,然后我惊奇的发现原来云和天气居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千百年来,我们智慧的劳动人民在不断地劳动生活中,根据云的各种形态变化,总结出来了丰富的有关云与天气之间关系的经验,并将它们编成了谚语。比如说:“天上钩淋淋,地上雨淋淋”就是在说钩云的到来预示着阴雨的降临;“炮台云,雨淋淋”是指的高层的积雨云将会带来暴雨;“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就是指晚上落日的时候如果有乌云,则预示着晚上或者第二天将会有降雨;“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这样的谚语还有好多好多,充分证明了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

自然世界真的很神奇,希望我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奇妙的知识!

第6篇

关键词:谚语;思想;精神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54-01

文化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它是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并经社会认知的全部产物的系统,这个系统从外观形态及内在本质上来看,有着一定的结构层次,表层是物质文化,中层是制度文化,深层是精神文化。而这三个层次永远处于三位一体化的格局中,形成了既相区别又相渗透的多层面的整体机构系统。谚语作为民间审美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民间创作在口头上广为流传、且较为定型的艺术炼话,是民众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其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彰显的民族的个性、生活方式、处世哲学、生态意识等内涵,并发挥出独特的文化功能与审美特质。

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人改造的主管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诸如思想体系、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谚语作为记录“一个特定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的文化载体,是在某一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被创造出来的,因而也带上了该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色彩,是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

首先,谚语对民族精神的反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通过文化创造满足人的欲求,影响文化形貌和文化性格的形成,使不同地域的民族生成各有迥异的经济文化类型和相应的精神外文化特征。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是在不同背景环境中生成和发展起来起来的两种文化,两者的差异是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记。农耕民族生活在河湖密布、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理想地带,优越的生存环境形成他们内倾型的文化性格。大量谚语反映了农耕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哲学、家园意识等。如“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善人流芳千古,恶人遗臭万年”等,表明农耕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人们常常以“德”和“义”作为品评人的标准,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察也要求通过内省、净化达到“德”的彼岸。如“能忍者自安,知足者常乐”,“三思有益,一忍为高”、“没事常思有事时,让人三分不算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等表现了汉民族重礼仪、重和平、重仁义、重内省的处世哲学,以及“克己、知足、安份”的心态及“忍耐、内向”的性格特征。农耕文化也非常重视“和谐”的价值观:如家庭生活中“家和万事兴”、“夫妻相合好,瑟瑟与笙簧”、“邻居好、赛金宝”,商业活动中“和气能招万里财”,“和气买卖赚人钱”,集体活动中“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谚语鲜明体现了和谐的价值观。自给自足的小农业生产方式,很容易使人产生满足感,渴望安定的生活环境,反感战争,眷恋生于斯、养与斯的土地,产生出执着的乡土意识和爱国意识等。与尚农、务实的农耕民族文化心态不同,长期的游牧生活养成了游牧民族流动而不僵滞、变化而不呆板的思维特点和尚武、豪放的民族性格。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谚语对他们强健刚猛的人生风范、宽阔壮美的内心世界以及充满活力的主宰世界的气质都有所表现,使人们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生命的博大与坚强,具有金戈铁马的阳刚之美。

其次,谚语所表达的宇宙观。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汉语谚语这一民间智慧的宝库中也得到了充分反映。谚语中,无论是记录天文时令、节气寒暑、阴阳五行的气象谚,还是描写名山胜水、自然风光、习俗风情的风土谚语、或是反映农业生产、种植饲养、收获贮藏的农事谚等,都企图通过阐释自然来观照社会、启迪人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谚语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便:一是自然规律与人事规律相比较而存在。如“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顺天则存,逆天则亡”、“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等,天与人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天上有的,自然界有的,人间必然有其对应的东西。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进行农业生产,才能达到天随人愿的结果,以自然规律喻人事规律是社会谚、气象谚和农事谚取材上的一大特点。赞美祖国佳山秀水、人文风情的风土谚中同样渗透着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思想意识,杰出的人物、精灵的山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二是天事主宰人事。孔子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观念已根植于下层民众的文化心理深处,并演化出众多的谚语,反映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人活着只有“守命安分,顺时应天”的天命观,这是下层民众遭遇灾难的挫折后的无奈及悲叹。如“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旦夕祸福”、“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三是天成为正义的化身。这些谚语中的天,寄托下层人民对公理、对正义的坚定信念及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如“人算不如天算”、“人有善心,天必从之”、“皇天不负好心人”、“天道酬勤”、“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等。谚语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看出“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最后,谚语和宗教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领域里,对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的主要是道教、佛教和儒教。儒教和道教是本土宗教,佛教史外来宗教,它们尽管教义不同,但却在中国长期并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表现出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对谚语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宗教对谚语的影响表现在:对经卷的翻译和宗教词语的引入,提高汉语的表现力,有些谚语采用了与本民族的信仰有关的宗教词语充当素材表达出新的思想内容;宗教教义和故事传说为谚语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为新谚语创作源泉之一;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思想直接成为谚语表现的内容。另一方面,谚语对宗教也有一定影响,表现宗教思想的谚语和借用宗教词汇的谚语广泛流传,促进了宗教的播波,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的认识和接受。例如在中国文化史上,从外国输入的佛教对谚语的影响颇大。汉语谚语表达有关行善、造福等观念,不上是选用“佛”“菩萨”充当素材。佛教把主宰地狱死亡的神叫做阎罗王、阎王、阎王爷,汉语谚语用做它作为表示凶恶、厉害、狠毒意思的素材。藏族信奉的是喇嘛教,喇嘛是喇嘛教的僧人,藏语则习惯用喇嘛一词充当谚语的素材等。

综上所述,谚语是广大民众对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一种实践性的总结,一种创造性的智慧和一种科学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标记”。

参考文献:

第7篇

沈恩谚在读大学时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天气太好和太不好都成为她逃课的理由。常常地,她和好友赵琳逃了课,捧着零食,晃悠到校门口的电影院里看电影。那里经常上映一些最经典和最新鲜的片子,很能满足青涩女生对红尘岁月的渴望。她们偶尔会在电影院里发现同系的男生吴陨落。他看见沈恩谚和赵琳走进来,眼也不眨,一副陌路客的表情。沈恩谚坐在投影厅后面,仿佛在认真看电影,眼角却不由自主地逡巡在吴陨落那缄默深沉的背影上。

女生宿舍晚上熄灯后的一个必备节目就是讨论班里的男生,此起彼伏地,摧枯拉朽地,咬牙切齿地。因为她们知道男生宿舍此时也同样热火朝天地谈论着她们。因为是历史系,她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系里绝大多数男生都呆头愣脑,活像刚出土的兵马俑――惟有吴陨落是个例外。

吴陨落。沈恩谚好奇地默念着这个名字,这块气度不凡的陨石会落在哪一块土地上呢?

【缘起那夜】

那年寒假,沈恩谚遭到了沉重打击:她母亲病逝了。开学时,她胳膊上还戴着黑纱。周围人都小心翼翼地和她相处着,惟恐触及她内心的伤口。

一天傍晚,沈恩谚茫然地漫步在长江大桥上,在桥头堡处,她倚着桥栏,看着面无表情滚滚东去的江水,忽然悲从中来,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这时她听见有人喊:“沈恩谚,你别想不开啊!”

她回过头,看见吴陨落焦虑的眼神在一辆疾驶的公汽中一闪而过。不一会儿,她看见吴陨落在前面下了车,在暮霭重重里向她跑来。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吴陨落已经一把抓住了她的手。沈恩谚脑袋里嗡的一下,瞬间空白。除了父亲,从来没有一个男性这样紧地牵她的手。

她费劲地把手挣脱出来:“你干吗?!”

吴陨落凝视着她,漆黑的瞳孔里流露出真诚:“你真傻。”

沈恩谚看着额头微微沁出汗来的他,哭笑不得:“我没有想不开。我不过是随便看看。”她转身往学校走,吴陨落亦步亦趋地跟在她后面,生怕她跑掉似的。沈恩谚也不理他,只是觉得这个人有点莫名其妙。

他们一前一后,一直走到校门口的电影院前。正在上映张婉婷导演的《秋天的童话》。海报里,钟楚红斜望着远方的周润发,目光淡定,蓬松的长发被风微微拂乱,露出光洁的前额和哀矜的神情。沈恩谚一下子怔住了――她记得给母亲整理遗物时,曾发现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里面凝固着同样的情形和眼神。

沈恩谚不由自主地买票进场。影片结尾是钟楚红走上海畔栈桥,无意间与周润发邂逅,两人在秋日夕阳的笼罩下,隐忍而伤感地笑。

沈恩谚看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黑暗中,一块手帕递了过来。

【眸光沉沉】

沈恩谚终是从对母亲的哀思中一步步走了出来,大二开学时,她已经恢复了昔日的恬淡和悠然。那天是全系大扫除。沈恩谚和赵琳站在历史系陈旧的教学楼下,专心致志地对付野蒿丛生的花坛。这时楼上正在抹玻璃的女生尖叫了一声,沈恩谚被人突兀地一把推开。她立刻转身,看见一块玻璃在众人的尖叫声中飞速坠落,砸在推她的人的手臂上,然后跌落于地,瞬间裂为碎片。每块碎玻璃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她被反光刺得微眯了眼――那个人,正是吴陨落。他不言不语,似乎臂上的伤口与己无关,他只是关爱地看着她,目光深沉,仿佛透过云罅的朝霞,比那些碎玻璃的光芒更灼目。

那一瞬间,沈恩谚竟有片刻的恍惚,直到看见吴陨落的前臂隐隐渗出鲜血才醒过神来。

她慌张地在口袋里摸索,掏出一块手帕,将他的伤口包扎好,然后拉着他去医院。那块手帕,正是那天在电影院里,吴陨落递给沈恩谚拭泪的那一块,她一直忘了还。

吴陨落的伤势并不严重,麻烦的是,9月的武汉依然炙热,吴陨落没有办法自己洗衣服,否则伤口可能感染发炎。沈恩谚责无旁贷地揽下了这个任务,毕竟人家是为自己受的伤。这是她第一次去男生宿舍,而且是去取一个男生的衣服,吴陨落不怀好意的室友们一直在阴阳怪气地笑。

沈恩谚红着脸把脏衣服装进包里,逃难似的跑回女生宿舍。当然,当她在女生宿舍把衣服从包里一一掏出来时,还要再“享受”一次女生们阴阳怪气的笑。

衣服晾干后她还得叠整齐送回去。这时她发现那块用来包扎伤口的手帕上有一抹淡淡的血迹无法洗净,那抹血迹的形状,像极了一颗心。她想了想,把那块手帕叠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似水流年】

大三时全班同学一起出去玩,沈恩谚步子快,她倚在长江大桥桥栏处等后面的同学。桥下就是浩渺的长江水。她看着流年一样绵延不休的江水,蓦然间想起了母亲,和吴陨落那个“英雄救美”的黄昏。正在恍惚间,一双手突然从背后环住了她。无须回头,她也知道那是谁,因为他的臂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

吴陨落没来由地说:“我真想恶狠狠地拥抱你一下。”

沈恩谚笑着说:“不行!”――谁都可以听出这拒绝的背后是心照不宣的怂恿。

然而红尘里那只翻云覆雨的手没有给他们机会。落后的同学慢慢簇拥过来,赵琳胸无城府地呼喊她的名字。吴陨落机警地松开手。他终是没有拥抱她。

【心有灵犀】

大四时,沈恩谚、赵琳和吴陨落三人一起到一所中学实习。那段时间是沈恩谚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历史专业就业艰难,她还没有找到工作;考研成败未卜;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中学提供的宿舍简陋不堪,水管永无止境地漏着水,滴答作响。她被这一切搅得身心俱疲。

她还记得那天是愚人节,早晨一起床她就提醒自己要小心。但是刚走进教室她就被一群学生给耍了――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捧着英语书大声朗读,她以为自己记错了课时,悻悻地往门口走,这时教室里发出哄堂大笑,她才醒悟到自己上了当。这样戒备的心情一直延续到下午,所以当她看见吴陨落请她看电影《玻璃之城》的纸条时,她想都没想便认定这是一个谎言,于是没去影院门口赴约。

半夜她和赵琳睡意正酣,门被敲得地动山摇。吴陨落似乎喝了酒,言辞含糊地嚷嚷开门。赵琳柔声说:“我们睡了。”四周安静下来。这时沈恩谚已经彻底醒了,她听见水管又在淅淅沥沥地漏水,突然觉得惴惴不安,仿佛吴陨落那双洁净的眸子正在暗夜里注视着自己。她披上衣服,蹑手蹑脚地走出去,看见吴陨落醉醺醺地靠着一棵树,身上沾满污物。他正在抽烟,前额的几缕头发颓丧地垂下来,指间的烟头明明灭灭,袅袅升腾的青烟在月光里瞬间幻灭。他看见她走过来,问:“你是不是不喜欢我,所以不愿意和我看电影?”她这才知道他为什么会喝酒,她嗫嚅着,试图解释自己的错。他突然又说:“我真想恶狠狠地拥抱你一下。”这一次沈恩谚异常干脆地说:“好!”吴陨落前倾着伸出双臂,这时他低头看见了自己身上的污物,两人一齐哧哧笑了起来――看来今天还是拥抱不成。

【烟飞一瞬】

那天晚上,两人在树下一直坐到天亮,尽管缄默无语,心底似乎已向彼此呢喃了很多。她洗漱后上班,刚踏入校园,收发室的大叔就递给她一封信,是广州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复试通知。所以沈恩谚坚信是吴陨落给自己带来了好运气。

在广州,整个复试的过程非常理想,沈恩谚高高兴兴地回到武汉。是暮春的一个清晨,天气已经渗出丝丝暖意,广玉兰擎起皎洁的花骨朵,树木枝繁叶茂,世界以生机盎然的姿态呈现在沈恩谚面前。她没有料到,命运正在云淡风轻的表象下露出云谲波诡的端倪。那个清晨,当她赶到宿舍楼下,天刚亮,她惊异地看见吴陨落睡眼惺忪,上身地从她和赵琳的房间里走出来。是怎样的惊涛骇浪向她袭来,她却只能仓皇地躲在一棵树后,看着他渐行渐远。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宿舍楼的窗户玻璃上,反光强烈地映入她的双眼,她双眼一阵酸涩,惶然地流出泪来――一边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人。双重的背叛,像两把寒冷的匕首,穿梭在她的身体里。良久,她收拾好心情,一步步挪上楼。

房间里,赵琳正在整理衣物。吴陨落的衣服晒在窗外,还在滴水,似乎在提醒着沈恩谚,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或者,刚刚结束。

她还记得那天夜里他坐在树下,指间烟飞一瞬的剪影――而爱情,也大抵如此吧,像烟一样易逝,像玻璃一样易碎。那一瞬间,她知道他们完了。

自此,她再也没有给过他机会,每次看见他便远远躲开。他是个聪明人,可以感觉到她的敷衍和躲避。渐渐地,两人便淡了。

【红尘暗影】

在广州,沈恩谚认识了一个沉稳的师兄,谈了恋爱,毕业后双双留校。日子就像冬天午后阳光照耀下的浅溪,慵懒而恬淡地流淌。

那天她去商铺选结婚戒指,在柜台转角,她感觉模糊的毛玻璃后有个人也转过来,定睛一看,竟是赵琳。沈恩谚大学毕业后,就主动断了与她的联系,所以这次邂逅,两人都惊讶得目瞪口呆。尽管心存芥蒂,沈恩谚还是感到了真实的欣喜,他乡遇故知终归是一件惊喜的事情。

赵琳也是来买戒指的。沈恩谚脱口而出:“吴陨落还好吗?”

赵琳莫名地看她一眼:“我怎么会知道他的情况?他不是一直对你有意思吗?难道,你们现在不是一对?”说着说着赵琳的脸上便流露出遗憾来,“其实,吴陨落还真是很不错呢。我还记得我们实习时,有一天水管彻底坏了,大清早的,水淹七军。我没办法,只好把他叫来修。水管修好,他衣服也湿透了。唉,这么热心的人现在真是不多了……”后面的话沈恩谚再也没有听进去,她只是恍惚地怔在原地,商厦的玻璃幕墙投下巨大的阴影,将她整个人和那段往事全部覆盖住了。

【玻璃之城】

又是秋天,沈恩谚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结束时已是暮色四合,她走出校园,无意间看见校门对面那家影院的海报,顿时呆住了。是张婉婷作品展。《秋天的童话》和《玻璃之城》的剧照静立于微凉的秋风里。她刹那间想起了大学时的那个黄昏。时间真快,已经十年了。两年前,她做了母亲,从此相夫教子、冷暖自知。

这时有车悄悄滑过来,泊在她身边。

“嘿,你好吗?”轻轻一个问候,金属质地的男中音。她看着这个已轻微发福的中年男子正浅浅地对着自己笑,她不禁也笑了起来,眉目间流淌出心照不宣和前嫌冰释的安然。他们像两个偶遇的英国人,聊着无关风月的话题。仿佛在他们之间,从未发生过什么。

沈恩谚突然说:“我真想恶狠狠地拥抱你一下。”她终于无法控制住自己,眼泪淌了出来――原来这么多年,自己等待的,不过是一个深情相拥。这原本就是红尘欠他们的,她要它还。

他们终于在秋风中拥抱在一起,尽管这个拥抱已经迟到了十年。他在她耳畔轻语:“你是不是已经结婚了?我看见了你手上的戒指。”

“嗯,你呢?”

他多么想告诉她,不,我还没有,我一直在等待这个拥抱,等了十年。然而他还是笃定地说:“我也结了。”

他们像多年前那个夜里,默契地笑了起来。

然后,她把一样东西塞进他手心:“我得走了,再见。”

他知道,这次的再见,其实就是永远不要再见。

所谓缘分,是不需要太过奢华的布景的――生死相托是缘,萍水相逢是缘,相忘于江湖又何尝不是?吴陨落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怅然地看着沈恩谚低头疾走的身影缓缓消失在城市的霓虹灯影里。他睁大眼睛,努力想要看得更久些,而那背影终是越来越模糊,恍若泛黄的旧玻璃里反射出的影像,依稀迷离。

他低下头,她放进他掌心的,是一块手帕,染上了岁月的灰黄,上面残留着一抹淡淡的血痕,像一颗曾经跃动的心。

他不知道,当沈恩谚走过远处的街道拐角时,曾转过身,长久地凝视着他这一端。她在想,这块陨石终于着陆了。

第8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培养方法 学习兴趣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地理学科一向不被重视,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应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与实际生活联系,提高地理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尽量联系实际,例如,在讲《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时,就可以与中央台晚上7:30的天气预报联系,告诉学生要有选择性地看一些电视节目,而不要沉浸在一些肥皂剧中。如《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正大综艺》、《人与自然》、《开心词典》、《幸运52》、《挑战主持人》、《神州大舞台》等综艺类节目都涵盖许多地理知识。尤其是看中央台晚上7:30的天气预报,既可以了解天气预报的顺序、内容、常见的天气符号、天气预报的目的和意义,以便于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又可以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省会城市。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穿插趣味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五岳时,问学生:你们知道五岳是怎么形成的吗?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开天辟地说起,死后,他的头变成了东岳泰山,左手变成了南岳衡山,右手变成了北岳恒山,脚变成了西岳华山,大肚子变成了中岳嵩山,血液流成了地球上的江河,毛发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花草。又如在讲“日界线”时,可以先讲一对孪生兄弟出生的故事:一艘轮船航行在太平洋上,在日界线的东侧,一位产妇生下一位男孩,轮船越过日界线又生下一位孪生兄弟,然而在出生证上为什么弟弟反而比哥哥大呢?这种悬念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围绕着教学寻找答案,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运用歌谣、谚语、顺口溜,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强了运用。

1.运用歌谣、谚语

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讲内蒙古高原时,引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运用顺口溜

如:大牧场放牧业的国家有阿根廷(阿)、美国(美)、南非(非)、新西兰(新)、澳大利亚(袄)编成:阿美这个放牛郎,非穿新袄去放羊。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轻松而深刻地掌握了知识。

四、运用形象的描述、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起来比较抽象,而且无挂图表示的内容来说,运用生动的语言、传情的教态和板书结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目的。

1.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激发兴趣

“幽默、诙谐”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技巧,幽默、诙谐的语言能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例如,在讲潮汐的大潮和小潮产生的原因时,教师总结一句话:“都是月亮惹的祸。”这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让学生在欢笑之间就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

2.运用谜语激发兴趣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知识面。例如: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些谜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开始讲新课,效果不错。在讲课中也可以穿插一些地理谜语,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惭”――海口。

总之,兴趣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史记》;谣谚;艺术功能

《史记》的内容博大精深,其语言运用独具魅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所运用的歌谣和谚语,为创作《史记》提供了新颖、活泼的语言素材,有力地增强了《史记》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使《史记》的语言妙趣横生,寓意深刻,形成了《史记》语言风格一道别致而亮丽的风景线,表现了司马迁过人的史识。关于《史记》中谣谚的艺术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史记》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莫过于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使读者们恍睹其容,亲闻其曲,就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恰当、妥帖地引用了许多歌谣、俚语。项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其性格中叱咤风云之外的英雄气短,侠骨柔肠,儿女情长的一面,正是借助《垓下歌》表现的。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述垓下之围的情景: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雏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文中《垓下歌》的引用,使作者笔下的人物极具传神的气质,项羽没有了当年“背水一战”时的豪情壮志,而是将他  身陷绝境,叫天天不应,入地地无门,无力挽回失败定局的心情细腻的刻画了出来,为项羽的悲剧形象增添了浓烈的感染力,显得生动饱满,有血有肉。清人吴见思指出:“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

汉高祖刘邦是《史记》中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草根发展成为最高统治者,本该意气风发,得意洋洋,踌躇满志,但他在荣归故里时所唱的《大风歌》却极其苍凉空旷,将刘邦惆怅、茫然,寂寥无人的心态描摹毕见。据《史记·高祖本纪》载: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西汉王朝建立初期,高祖见机铲除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开国大臣接踵而反,恰太子仁弱,不能担当重任,刘邦虽年世已高,但迫于形势不得不亲自出征,环顾宇内,茫然无人。此时,刘邦可谓衣锦还乡,但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来看,他的内心是极其矛盾复杂的,也充满了无助与孤苦。自己本该与众将共商治国大事,而如今却要亲自讨伐曾经和自己同甘共苦的贤能良将,内心的伤感表露无遗。

此外,刘邦为人权诈多智,富于深谋远虑。但是,从《大风歌》让我们看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从而使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复杂而具立体感。

二、有利于增强作品的语言美感

阅读《史记》,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文中语言所带给我们的美感。司马迁既能将文章写得气势恢宏,又能通过揶揄的笔触,使语言活泼而生动,新颖而别致。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在创作时所使用的歌谣谚语。谣谚大多来自民间,且自然纯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如:《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曹丘生为了迎合季布,只是慢条斯理地引出楚人之谚“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以轻松俏皮的俗语表明得到季布承诺的荣耀,引得季布转怒为喜,待之“为上客”。借引谚语,对季布的调侃、宛然可见。清人姚祖恩也认为“ 季布于此煞是可笑”。有的转为无情的嘲讽和戏谑,如在《史记·佞幸列传》引谚“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佞幸是指皇帝身边的弄臣,卑劣委琐自不足论,但他们善于察颜观色,取悦人主,借此平步青云。对这种政体弊病,司马迁借俗谚讥讪讽刺,以此表明对这种苟合取容行为的不满,手法揶揄,笔力如刀,可谓深刻。

《史记》所引用的谣谚中,有的富于理趣,精炼而寓义丰富,真正做到了言简义丰。如《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强调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史记·春申君列传》中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明了把握度的重要性。这些语言都来自于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这极大地增强了《史记》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使其隽永耐读。

这些语言委婉风趣、通俗生动的歌谣、谚语,贴切而不堆砌,深挚而不浮浅,加强了文章的感情脉络和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甚至有一唱三叹的韵律之美。

三、有利于酝酿悲境的氛围

《史记》中所引用的一些谣谚有的是为作者抒写典型人物服务的,如,如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鸿鹄歌》,荆轲《易水歌》,伯夷叔齐《采薇歌》,孔子《去鲁歌》等。这些歌谣的引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整个作品酝酿悲境。这是与司马迁“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的宗旨相一致的。因此,我们在阅读《史记》的时候,从始至终都被一种悲剧的气氛笼罩。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垓下歌》: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四面楚歌声起,在项羽的帷帐中一片漆黑,面对虞姬,项羽泣不成声,作为楚王他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作为丈夫他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姬。遥想当年自己率领江东子弟横扫秦军的英雄气概,项羽内心的悔恨和痛苦不言而喻。恰在此时他和虞姬的一唱一和更增添了悲凉的氛围。受此感染,帐内将士哭成 一片,以致“莫能仰视”,何其悲哀!

又如:在《史记·刺客列传》中,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时的场景,其中所唱的《易水歌》为读者营造了另一种凄婉悲凉的意境。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玩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在萧萧秋分中,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此刻的送别意味着什么。对荆轲来说,刺杀秦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注定是一条不归之路,于太子丹,如果荆轲此行不能成功,自己也将面临灭国身亡的危险,所以此次送别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即将分别之际,所唱《易水歌》无形中为本已悲壮的场面更平添了悲凉的色彩。孙月峰在《评注昭明文选》中评价《易水歌》:“只此两句,却无不慷慨激烈,写得壮士心出,气盖一世。”可见《易水歌》的悲境令后世人们也感同身受。

因为司马迁本身的经历就有悲剧色彩,所以他在创作时也就有意引用了许多带有悲伤情调的谣谚,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汉代本有“ 以悲为美”的社会风尚,这也必然使作者受到浸染。

四、有利于加强美刺功能

谣谚历来为民众所喜闻乐道,在歌谣的吟唱中,他们可以尽情的表达他们的爱憎,彼此之间都可以不言而喻,心领神会。这些歌谣紧贴时代脉搏,能敏锐地反映时世的兴衰,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故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歌谣,以便“ 观风知政”。

谣谚一方面是对良将贤臣的赞美和歌颂。如《史记·李广苏建列传》中引用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百姓对汉之“飞将军”李广的称道和赞扬。《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春秋时齐桓公举用管仲为相,“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人民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君主做出正确的决定,臣子就顺其行之,君主有过失的地方,臣子就纠正并制止之,这才是君臣能够和谐相处的原因。这句民谣极力地歌颂了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谣谚另一方面是对乱臣贼子,奸佞小人的抨击和鞭策。今人李长之称“它(指《史记》)尽了讽刺的能事,也达到了讽刺艺术的峰巅。”可见《史记》中的讽刺艺术是相当高妙的,而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司马迁在行文中应用了许多带有浓烈感情色彩的谣谚。譬如,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战国时齐王田建不分忠臣和奸佞,重用小人,所以国家很快就灭亡了。人民歌之日:“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怨恨齐王不分是非导致国家破亡,人民遭遇离乱。

五、为后代文人诗歌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很多诗人借用它们来咏物抒情

我们在探讨《史记》中谣谚的艺术功能时,不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应该看到它对后世文人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后世诗歌创作方面,诗人们化用《史记》中的谣谚进行创作的现象尤为突出。阮籍的《咏怀诗》第三首开头两句说:“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显然本于《史记·李将军列传》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俗谚。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秦观的《望海潮》(“梅英疏淡”)、周邦彦的《六丑》(“正单衣试酒”),也都化用了这条俗谚。南宋陆游的《金错刀行》结尾二句说:“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是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意思。庾信《拟咏怀》第二首有“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的句子,是融合了《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一俗谚。李白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贺铸的《六州歌头》及近代金和的《兰陵女儿行》,都化用了这条俗谚,使“一诺千金” 作为一句成语流传至今。

总之,《史记》中保留的谣谚使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谚语在文字上得以固定,因而流传得更广泛和长远了。同时也为诗人们的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

六、对《史记》论赞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史记》的论赞,语言精简,博大精深。有的品评人物,有的纵论史事,有的阐明主旨。这些都观点鲜明、直抒胸臆。文中引用的谣谚,如同引经据典一样,对论赞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平实的谣谚在论赞中,往往能对传主作出入木三分、得失俱论的真实评价。譬如关于平原君,他“以相国印授乐毅”、“魏冉来相赵”的事迹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他却因为一时的私念,经不住“冯亭陷地”的诱惑,丧失理智,使赵国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坑杀四十万大军。司马迁洞悉时政、时人,发而为文,评曰:“利令智昏”。只四字,却犹如一枚钢钉,将平原君这个失策之举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警钟之上,供后人警醒,使论赞的表现力掷地有声。

论赞中所引用的谣谚,还体现出作者能够一分为二的来评价历史人物。例如,司马迁在《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看待叔孙通这个人物时就很客观公正,一方面揭示了他阿谀奉承,巴结权贵的丑恶嘴脸和卑劣行径,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他在西汉建国之后,帮助刘邦稳定时局,制定各种法规条文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在论赞中使用谣谚,还可以把抽象的议论说得率直、深切,而且能借其发身世之慨,体现了个人情感的变化。如《史记·郑世家》引用谚语“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权利相合,以权谋私,世态炎凉,这是当时社会  的弊病,这样的社会最忌讳有正直忠良之士的存在,所以司马迁对“李陵事件”作出的公正评价直接导致他遭祸下狱,因此司马迁对人情的冷漠有着深切的体会。故笔下的文字激扬慷慨,借谣谚一泻而出,句句激愤,字字慨叹。

《史记》中的谣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堪称博大精深。其艺术功能诚如上述。

参考文献

[1]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 [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4] 孙月峰.评注昭明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5] 韩高年.从“谣”“谚”“歌”看先秦诗歌的形态及其演变[J].学习与探索,2003(5).

[6] [清]吴见思.史记论言[M].北京:中华书局,1979.

第10篇

沈恩谚读大学时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天气太好和太不好都成为她逃课的理由。常常地,她和好友赵琳逃了课,捧着零食,晃悠到校门口的电影院里看电影。

那里经常上映一些最经典和最新鲜的片子,很能满足青涩女生对红尘岁月的渴望。她们偶尔会在电影院里发现同系男生吴陨落,他看见沈恩谚和赵琳走进来,眼也不眨,一副陌路客的表情。沈恩谚坐在投影厅后面,仿佛在认真看电影,眼角却不由自主地梭巡在吴陨落那缄默深沉的背影上。

女生宿舍晚上熄灯后的一个必备节目就是讨论班里的男生,此起彼伏地,摧枯拉朽地,咬牙切齿地。因为她们知道男生宿舍此时也同样热火朝天地谈论着她们。因为是历史系,她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系里绝大多数男生都呆头楞脑,活像刚出土的兵马俑――惟有吴陨陌是个例外。

吴陨落。沈恩谚好奇地默念着这个名字,这块气度不凡的陨石会落在哪一块土地上呢?

缘起那夜

那年寒假,沈恩谚遭到了严重打击。她母亲病逝了。开学时,她胳臂上还挽着黑纱。周围人都小心翼翼地和她相处着,惟恐触及她内心的伤口。

一天傍晚,沈恩谚茫然地漫步在长江大桥上,在桥头堡处,她倚着桥栏,看着面无表情滚滚东去的江水,忽然悲从中来,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这时她听见有人喊:“沈恩谚,你别想不开啊!”

她回过头,看见吴陨落焦虑的眼神在一辆疾驶的公汽中一闪而过。不一会,她看见吴陨落在前面下了车,在暮蔼重重里向她跑来。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吴陨落已经一把抓住了她的手。沈恩谚脑袋里嗡地一下,瞬间空白。除了父亲,从来没有一个男性这样紧牵她的手。

她费劲地把手挣脱出来:“你干吗?!”

吴陨落凝视着她,漆黑的瞳孔里流露出真诚:“你真傻。”

沈恩谚看着额头微微沁出汗来的他,哭笑不得:“我没有想不开。我不过是随便看看。”她转身往学校走,吴陨落亦步亦趋地跟在她后面,生怕她跑掉似的。沈恩谚也不理他,只是觉得这个人有点莫名其妙。

他们一前一后,一直走到校门口的电影院前。正在上映张婉婷导演的《秋天的童话》。海报里,钟楚红斜望着远方的周润发,目光淡定,蓬松的长发被风微微拂乱,露出光洁的前额和哀矜的神情。沈恩谚一下子怔住了――她记得给母亲整理遗物时,曾发现一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里面凝固着同样的情形和眼神。

沈恩谚不由自主地买票进场。吴陨落竟也跟了进来。影片结尾是钟楚红走上海畔栈桥,无意间与周润发邂逅,两人在秋日夕阳的笼罩下,隐忍而伤感地笑。

沈恩谚看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黑暗中,一块手帕递了过来。

眸光沉沉

对母亲的哀思终于一步步走了过去。大二开学时,沈恩谚已经恢复了昔日的恬淡和悠然。那天是全系大扫除。沈恩谚和赵琳站在历史系陈旧的教学楼下,专心致志地对付野蒿丛生的花坛。这时楼上正在抹玻璃的女生尖叫了一声,沈恩谚被人突兀地一把推开。她立刻转身,看见一块玻璃在众人的尖叫声中飞速坠落,砸在推她的人的胳臂上,然后跌落于地,瞬间裂为碎片。每块碎玻璃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她被反光刺得微眯了眼――那个人,正是吴陨落。他不言不语,似乎臂上的伤口与己无关,他只是关爱地看着她,眸光沉沉,仿佛透过云罅的朝霞,比那些碎玻璃的光芒更灼目。

那一瞬间,沈恩谚竟有片刻的恍惚,直到看见吴陨落的前臂隐隐渗出鲜血才回过神来。

她慌张地在口袋里摸索,掏出一块手帕,将他的伤口包扎好,然后拉着他去医院。那快手帕,正是那天在电影院里,吴陨落递给沈恩谚拭泪的那一块,她一直忘了还。

吴陨落的伤势并不严重,麻烦的是,九月的武汉依然炙热,吴陨落没有办法自己洗衣服,否则伤口可能感染发炎。沈恩谚责无旁贷地揽下了这个任务,毕竟人家是为自己受的伤。这是她第一次去男生宿舍,而且是去取一个男生的衣服,吴陨落不怀好意的室友们一直在阴阳怪气地笑。

沈恩谚红着脸把脏衣服装进包里,逃难似地跑回女生宿舍。当然,当她在女生宿舍把衣服从包里――掏出来时,还要再“享受”一次女生们阴阳怪气的笑。

衣服晾干后她还得叠整齐送回去。这时她发现那块用来包扎伤口的手帕上有一抹淡淡的血迹无法洗净,那抹血迹的形状,像极了一颗心。她想了想,把那块手帕叠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似水流年

大三时全班同学一起出去玩,沈恩谚步子快,她倚在长江大桥桥栏等后面的同学。桥下就是浩淼的长江水。她看着流年一样绵延不休的江水,蓦然间想起了母亲,和那个吴陨落“英雄救美”的黄昏。正在恍惚间,一双臂弯突然从背后环住了她。无须回头,她也知道那是谁,因为他的前臂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

吴陨落没来由地说:“我真想恶狠狠地拥抱你一下。”

沈恩谚笑着说:“不行!”――谁都可以听出这拒绝的背后是心照不宣的怂恿。

然而红尘里那只翻云覆雨手没有给他们机会。落后的同学慢慢簇拥过来,赵琳心无城府地呼喊她的名字。吴陨落机警地松开手。他终是没有拥抱她。

心有灵犀

大四时,沈恩谚、赵琳和吴陨落三人一起到一所外地中学实习。那段时间是沈恩谚一生中最灰暗的时刻。历史专业就业艰难,她还没有找到工作;考研成败未卜;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中学提供的宿舍简陋不堪,水管永无止境地漏着水,滴答作响。她被这一切搅得心神憔悴。

她还记得那天是愚人节,早晨一起床她就提醒自己要小心。但是刚走进教室她就被一群学生给耍了――教室里所有学生都捧着英语书大声朗读,她以为自己记错了课时,悻悻地往门口走,这时教室里发出哄堂大笑,她才醒悟到自己上了当。这样戒备的心情一直延续到下午,所以当她看见吴陨落请她看电影《玻璃之城》的纸条时,她想都没想便认定这是一个谎言,于是没去影院门口赴约。

半夜她和赵琳睡意正酣,门被敲得地动山摇。吴陨落似乎喝了酒,言辞含糊地嚷嚷开门。赵琳柔声说:“我们睡了。”四周安静下来。这时沈恩谚已经彻底醒了,她听见水管又在淅淅沥沥地漏水,突然觉得惴惴不安,仿佛吴陨落那双洁净的眸子正在暗夜里注视着自己。她披上衣服,蹑手蹑脚地走出去。看见吴陨落醉醺醺地靠在一棵树下,身上沾满污物。他正在抽烟,前额的几缕头发颓丧地垂下来,指间的烟头明明灭灭,袅袅升腾的青烟在月光里瞬间幻灭。他看见她走过来,问:“你是不是不喜欢我,所以不愿意和我看电影?”她这才知道他为什么会喝酒,她嗫嚅着,试图解释自己的错。他又突然说:“我真想恶狠狠地拥抱你一下。”

这一次沈恩谚异常干脆地说:“好!”吴陨落前倾着伸出双臂,这时他低头看见了自己身上的污物,两人一齐吃吃笑了起来――看来今天还是拥抱不成。

烟飞一瞬

那天晚上,两人在树下一直坐到天亮,尽管缄默无语,心底似乎已向彼此呢喃了很多。她洗漱后上班,刚踏入校园,收发室的大叔就递给她一封信,是广州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复试通知。所以沈恩谚坚信是吴陨落给自己带来了好运气。

在广州,整个复试的过程非常理想,沈恩谚高高兴兴地回到武汉。是暮春的一个清晨,天气已经渗出丝丝暖意,广玉兰擎起皎洁的花骨朵,树木枝繁叶茂,世界以生机盎然的姿态呈现在沈恩谚面前。

她没有料到,命运正在云淡风轻的表象下露出波谲云诡的端倪。那个清晨,当她赶到宿舍楼下,天刚刚擦亮,她讶异地看见吴陨落睡眼惺忪,上身地从她和赵琳的房间里走出来。是怎样的惊涛骇浪向她袭来,她却只能仓皇地躲在一棵树后,看着他渐行渐远,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宿舍的窗户玻璃上,反光强烈地映入她的双眼,她双眼一阵酸涩,惶然地流出泪来――一边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人。双重的背叛,像两把寒冷的匕首,穿梭在她的身体里。良久,她收拾好心情,一步步挪上楼。

房间里,赵琳正在整理衣物。吴陨落的衣服晒在窗外,还在滴水,似乎在提醒着沈恩谚,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或者,刚刚结束。

她还记得那天夜里他坐在树下,指间烟飞一瞬的剪影――而爱情,也大抵如此吧,像烟一样易逝,像玻璃一样易碎。那一瞬间,她知道他们完了。

自此,她再也没有给过他机会,每次看见他便远远躲开。他是个聪明人,可以感觉到她的敷衍和躲避。渐渐地,两人便淡了。

红尘暗影

在广州,沈恩谚认识了一个沉稳的师兄,谈了恋爱,毕业后双双留校。日子就像冬天午后阳光照耀下的浅溪,慵懒而恬淡地流淌。

那天她去商铺选结婚戒指,在柜台转角,她感觉模糊的毛玻璃后有个人也转过来,定睛一看,竟是赵琳。沈恩谚大学毕业后,就主动断了与她的联系,所以这次邂逅,两人都惊讶得目瞪口呆。尽管心存芥蒂,沈恩谚还是感到了真实的欣喜,他乡遇故知终归是一件惊喜的事情。

赵琳也是来买戒指的。沈恩谚脱口而出:“吴陨落还好吗?”

赵琳莫名地看她一眼:“我怎么会知道他的情况?他不是一直对你有意思吗?难道,你们现在不是一对?”说着说着赵琳的脸上便流露出遗憾来,“其实,吴陨落还真是很不错呢。我还记得我们实习时,有一天水管坏了,大清早的,水漫金山。我没办法,只好把他叫来修。水管修好,他衣服也湿透了。哎,这么热心的人现在真是不多了……” 后面的话沈恩谚再也没有听进去,她只是恍惚地怔在原地,商厦的玻璃幕墙投下巨大的阴影,将她整个人,和那段往事,全部覆盖住了。

玻璃之城

又是秋天,沈恩谚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结束时已是暮色四合,她走出校园,无意间看见校门对面那家影院的海报,是张婉婷作品展。《秋天的童话》和《玻璃之城》的剧照静立于微凉的秋风里。刹那间,她想起了大学时和吴陨落一起看《秋天的童话》的那个黄昏。时间真快,已经十年了。两年前,她做了母亲,从此相夫教子,冷暖自知。

这时有车悄悄滑过来,泊在她身边。

“嗨,你好吗?” 轻轻一个问候,金属质地的男中音。她看着这个已轻微发福的中年男子正浅浅地对着自己笑,她不禁也笑了起来,眉目间流淌出心照不宣和前嫌冰释的安然。他们像两个偶遇的英国人,聊着无关风月的话题。仿佛在他们之间,从未发生过什么。

沈恩谚突然说:“我真想恶狠狠地拥抱你一下。”她终于无法控制住自己,眼泪淌了出来――原来这么多年,自己等待的,不过是一个深情相拥。这原本就是红尘欠他们的,她要它还。

他们终于在秋风中拥抱在一起,尽管这个拥抱已经迟到了十年。他在她耳畔轻语:“你是不是已经结婚了?我看见了你手上的戒指。”

“嗯,你呢?”

他多么想告诉她不,我还没有,我一直在等待这个拥抱,等了十年。然而他还是笃定地说:“我也结了。”

他们像多年前那个夜里,默契地吃吃笑了起来。

然后,她把一样东西塞进他手心:“我得走了,再见。”

他知道,这次的再见,其实就是永远不要再见。

所谓缘分,是不需要太过奢华的布景的――生死相托是缘,萍水相逢是缘,相忘于江湖又何尝不是?吴陨落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怅然地看着沈恩谚低头疾走的身影缓缓消失在城市的霓虹灯影里。他睁大眼睛,努力想要看得更久些,而那背影终是越来越模糊,恍若泛黄的旧玻璃里反射出的影像,依稀迷离。

他低下头,她放进他掌心的,是一块手帕,染上了岁月的灰黄,上面残留着一抹淡淡的血痕,像一颗曾经跃动的心。

他不知道,当沈恩谚走过远处的街道拐角时,曾转过身,长久地凝视着他这一端。她在想,我还没来得及看见流星划过天际,这块陨石却已着陆了;就像一块玻璃落在身后,那么无法预料,那么促不及防。

第11篇

学习英语谚语可以拓展课外知识、了解西方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正因如此,近年来英语谚语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材编写者和中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请看2010年江苏高考英语第31题:

- - - - I have tried very hard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but in vain.

- - - - why not consult with Frank? You see,_________.(答案为:B)

A.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B.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C.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D. it’s better to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something

此外,上海版英语教材、引进的牛津版英语教材等中也出现不少英语谚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游刃有余地对付各种考试,现将各种教材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英语谚语总结如下:

A book is the same today as it always was and it will never change. 好书千载常如新。

A book that remains shut is but a block. 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朋友易失不易得。

A great ship asks deep waters. 大船要走深水。/ 蛟龙要在海中游。

A little of every thing is nothing in the main. 每事浅尝辄止,事事都告无成。

A wise man and a fool together know more than a wise man.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All bread is not baked in one oven. 人与人不同,不能强求一致。/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

All work without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干活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

Dogs wave their tails not so much in,love to you as your bread.狗摇尾巴,爱的是你的面包。

Each man has his limitation. 人无完人,金无足金。

Empty wagons rattle loudest. 空车响声大。/ 满瓶不响,半瓶叮当。

Every man has his liking. 人各有所好。

Habit is a second nature. 习惯成自然。

He that lives with cripples learns to limp.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He that once deceives is ever suspected. 骗人一次,受疑一世。

If the old dog barks,he gives counsel.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If you want knowledge,you must toil for it. 若要求知,必须刻苦。

Ill news travels fast. 坏事传千里。

It’s not the gay coat that makes the gentleman. 君子在德不在衣。

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 循序渐进。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没有目标的生活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行。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众人拾柴火焰高。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要做金钱的主人,莫作金钱的奴隶。

More gain for more pay. 多劳多得。

Never put off until tomorrow what can be done today. 今天的事情今天干。

No news is good news.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Nothing for nothing. 不费力气,一无所得。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mind.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Nothing is so certain as the unexpected.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Nothing seek,nothing find. 无所求则无所获。

Nothing so bad but might be a blessing.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Nothing stake,nothing draw. 不顶千里浪,哪来万斤鱼。

Nothing succeeds like success. 一事如意,万事顺利。

Nothing venture,nothing hav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Of nothing comes nothing. 无中不能生有。

Once bitten,twice shy. 一次被咬,下次胆小。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百人有百好。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Quality matters more than quantity. 质重于量。

Seeing is 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见。

Sound in body,sound in mind. 有健全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

Strictness helps,indulgence spoils. 严是爱,松是害。

The on- looker sees most of the game. 旁观者清。

The onlooker sees the game best. 旁观者清。

The path to glory is always rugged. 通向光荣的道路常常是崎岖的。

Think thrice before we leap. 三思而后行。

Time and tide waits for no man. 岁月不等人。

Time waits for no man. 时不待人。

Too much liberty spoils all. 自由过了头,一切乱了套。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Wisdom is a good purchase though we pay dear for it. 为了求知识,代价虽高也值得。

You can’t ma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12篇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如讲海水的盐度时,可这样导入新课:“不知你是否见过浩瀚的大海,是否在海滩上寻觅海贝,尽情玩耍。这时你用手掬起一把海水,仔细品尝海水的味道。你会发觉海水的味道又苦又咸。那么,为什么海水又苦又咸呢?”接着按教材内容往下讲,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已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又如,在讲地震时,可用低沉的语言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之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24.2万多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报地震,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矗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讲气候垂直分布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沧桑之变时用“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吴空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等,都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三、引用歌谣谚语教学 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引用“一山不存二虎”谚语讲解生态平衡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引用“不违农时”、“抢季节”谚语,可使学生充分理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这样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穿插趣味故事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授“地球在宇宙中”一章时,学生对“宇宙”的概念是难以理解的,但教师只要把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故事一讲,然后问“孙悟空是不是到了天边呢?没有,他翻百个跟头也不能到达天边。这样给学生形成“无限大”的概念。“天”就是“宇宙”,那么“宇宙”就是无限大的空间,无限长的时间。又如讲“日界线”时,可先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问为什么妹妹反比姐姐大一岁?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思想特别集中,对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情况容易理解,掌握得牢。

五、利用地理漫画教学 教学中结合讲授内容,选用适当的地理漫画作辅助,既生动形象、寓意深刻,丰富课堂活动,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在讲解森林资源利用问题时,选用一幅“小鸟的悲哀”的漫画。画面上,小鸟哀求:“请把我带走吧!”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失去了理想栖息地,产生了生存危机,所以,小鸟要伐木工人把它带走。

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到新加坡的经济时,联系我国学习它的对外开放政策后取得的成绩,并用大家耳闻目睹的家乡的变化加以说明;又如,让学生做对着玻璃呵气的实验,运用他们都熟悉的现象讲课,这样一来,“降水的形成条件”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时间一长,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