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狼的谚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就是因为有了正义感,人才成为人,而不成为狼------培根
一个好行为也可能是一个坏行为,谁要救了狼就害了羊谁为兀鹰修复了翅膀,谁就要为它的爪负责-------雨果
狼老了尚有吃羊的贪心,虎老了尚有捕鹿的愿望-------柯尔克孜族谚语
人和人是狼 ------英国谚语
生狼犹恐如羊------汉族谚语
狼众食人,人中食狼------汉族谚语
狼吃羊,一点一点吃进肠------英国谚语
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汉族谚语
狼有狼道,蛇有蛇踪------汉族谚语
狼头伸进羊圈,不会将身子留在圈外------哈萨克族谚语
狼怕打,灯怕吹,毒蛇怕石灰------汉族谚语
从狼嘴里休想夺回羔羊------泰国谚语
狼无狈不行,虎无伥不噬------汉族谚语
狼的叫声很惨,却不能可怜它的处境------哈尼族谚语
狼和狗一样,嘴不同;贼和人一样,心不同------汉族谚语
狼怎么饿,也不会吃白菜------蒙古族谚语
狼是铁头铜脖子,腰里挨不住一条子-------汉族谚语
恶浪对狮子也敢冒犯-------土耳其谚语
狼再喂也变不成看家狗-------哈萨克族谚语
听了狼的哭声,千万不要动心------白族谚语
没有吃过羊的狼,嘴巴也是红的------维吾尔族谚语
离群的羊-----狼的饭菜------------------俄罗斯谚语
羊和狼住不进一个圈里,鸡和鹞子住不进一个窝里----------藏族谚语
好肉都被狼吃了,坏名誉都加在狐狸身上----------藏族谚语
1、黄鼠狼偷鸡——专干这行的。
2、黄鼠狼给鸡拜年 —— 没安好心。
3、黄鼠狼下崽 —— 一窝不如一窝。
4、黄鼠狼钻烟囱 —— 越钻越黑。
5、黄鼠狼和鸡结老表 —— 不是好亲。
6、黄鼠狼拉小鸡 —— 有去无回。
7、黄鼠狼看鸡—— 越看越稀。
8、黄鼠狼骂狐狸 —— 都不是好货。
9、鸡给黄鼠狼拜年 —— 自投罗网。
10、黄鼠狼借鸡——有借无还。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谚语 英语国家 文化
英语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反映着最普遍大众的智慧,思想与情感,是英语国家、英语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高度浓溶和集中表现。它内容广泛,言简意赅,生动隽永,蕴涵着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谚语来源于生活,更贴近民众,而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也成为谚语的素材。英语谚语中与动物相关的例子不胜枚举,现撷取几条与大家共赏。
1.Ass :驴
An ass is known by his ears.
见耳识驴,听话识愚。
An ass is but an ass though laden with gold.
驴子驮着黄金也还是驴子。
2.Bird:鸟
Kill two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一举两得)
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鸟皆爱其巢.
3.Cat:猫
All cats are grew in the dark..
黑暗之中猫都是灰色的.(人未出名时看起来都差不多)
A cat in gloves catches no mice.
带手套的猫捉不到老鼠.(害怕艰苦的人则一事无成)
4.Calf :小牛
No one knows the luck of a lousy calf.
邋遢小牛的运气如何,谁也不知道.
5. Chicken:小鸡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
鸡蛋未孵出,先别数小鸡.(不要过于乐观)
6.Dog:狗
Love me , love my dog .
爱屋及乌.
A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7.Donkey :毛驴
The donkey means one thing and the driver another.
毛驴想的是一套,赶驴人想的是另一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Elephant :大象
Don’t use an elephant to crack a nut.
核桃不用大象踩.(杀鸡焉用牛刀)
9.Fox:狐狸
The fox knows much, but more he that catches him.
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10.Fish:鱼
Gut no fish till you get them.
东西没到手,不能说是有.
11.Frog:青蛙
The frog in the well knows nothing of the great ocean.
井底之蛙,不知大海.
12.Goose鹅
He daren’t say Boo’ to a goose.
见到鹅都怕的人.
13.Goat:山羊
If the beard were all, a goat might preach.
假如胡须就是一切,那么山羊也可以讲经传道了.
14. Horse:马
Don’t ride the high horse.
不可趾高气扬.
15.Hare :兔子
He that hunts two hares often loses both.
同追二兔,一无所获.
16.Leopard:金钱豹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金钱豹改不了花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7.Lion :狮子
A lion among sheep and a sheep among lions.
在羊群中是狮子,在狮群中是绵羊.(欺软怕硬)
18. Mouse :老鼠
A mouse in time may bite in two a cable.
一只老鼠最终也能咬断一股缆绳.
Don’t make yourself a mouse , or the cat will eat you.
莫使自己当老鼠,否则猫会吃掉你.
19. Ox :牛
He has an ox on his tongue.
心事重得张不开口.
An old ox makes a straight furrow.
老牛犁沟直.(生姜还是老的辣)
20.Owls:猫头鹰
Carry owls to Athens.
运猫头鹰到雅典.(多此一举)
21. Pig :猪
He who scrubs every pig he sees will not be clean himself.
见猪就擦洗的人,自己也干净不了多久.(近墨者黑)
22.Serpent :蛇
He that has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3. Sheep :羊
If one sheep leap over the ditch , all rest will follow.
一羊跳过沟,其余跟后头.
24. Swallow :燕子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pring.
孤燕不报春.
25.Tiger:老虎
If you don’t enter a tiger’s den, you can’t get his cubs.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6.Wolf:狼
Who keeps company with wolves , will learn to howl.
和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动物谚语是纷繁多姿的英语中的一朵奇葩,富有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学习、熟记一些英语动物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学会许多地道的表达方式,对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可加深我们对英语国家、英语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促进国家之间的交往和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一、鼠――Rat
英语中用以比喻讨厌鬼、可耻的人、告密者、密探、破坏罢工的人。例如:smell a rat指人们怀疑在做错某事;a rat race则表示激烈的竞争;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沉鼠先逃(这一谚语意指那些一遇到危险就争先寻求安全或一看见困难便躲得远远的人)。
二、牛――Ox
涉及“牛”的汉语成语很多,如“对牛弹琴”“牛蹄之涔”等。英语中涉及“Ox”的表达方式则不多。用Ox-eyed形容眼睛大的人;用短语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sb’s foot表示灾祸已降临到某人头上。
三、虎――Tiger
指凶恶的人,虎狼之徒;英国人指穿制服的马夫;口语中常指比赛的劲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常以paper tiger比喻貌似强大而实质虚弱的敌人。词组ride the tiger表示以非常不确定或危险的方式生活。
四、兔――Hare
在英国俚语中,hare指坐车不买票的人。与hare组成的词组有:make a hare of sb.愚弄某人;start a hare在讨论中提出枝节问题。例如:
You start a hare every time at the meeting.
每次讨论你都提出与题无关的问题。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兔的谚语,如:
First catch your hare.勿谋之过早。(意指:不要过于乐观。)
五、龙――Dragon
龙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有关龙的成语非常多,且含有褒义。如“龙跃凤鸣”“龙骧虎步”等。在外国语言中,赞扬龙的词语非常之少,且含有贬义。如“dragon”指凶暴的人,严厉的人,凶恶严格的监护人,凶恶的老妇人(尤指很少给在其看管下姑娘自由的老妇人)等。以dragon组成的词组也多含贬义,如dragon’s teeth 相互争斗的根源;the old dragon魔鬼。
六、蛇――Snake
指冷酷阴险的人,虚伪的人,卑鄙的人;美国俚语指追求和欺骗少女的男子。由此看到,在英语中,“snake”往往含有贬义。如:
John’s behavior showe him to be a snake.
约翰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冷酷阴险的人。
与snake组成的成语、习语、谚语有许多。例如:
a snake in the grass 潜伏的敌人或危险
to warm a snake in one’s bosom养虎贻患,姑息坏人
七、马――Horse
英美国家的人很喜欢马,因此,用“horse”这个词组成的词组、成语、谚语非常之多。如:get on the high horse摆架子,目空一切;work like a horse辛苦的干活;horse doctor兽医、庸医;dark horse竞争中出人意料的获胜者。例如:
The voters were surprised when the dark horse won the nomination.
那个无名小卒在竞争中获胜时,投票者无不大吃一惊。
八、羊――Sheep
英语中指害羞而忸怩的人,胆小鬼,驯服的人。有关sheep的谚语很多。例如:
1.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a lamb.
偷羊偷羔都是绞(死);偷大偷小统是贼。(意指:一不做,二不休)。
2.There’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
每一羊群里都会有一只黑羊,丑儿子家家有。(意指:每个家里都会有个败家子。)
3.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
甘心做绵羊,早晚喂豹狼。(人弱受人欺。)
4.The sheep who talks peace with a wolf will soon be mutton.
羊向狼乞求和平,很快就会变成羊肉。(意指:切勿向敌人乞求和平。)
九、猴――Monkey
monkey作名词时指顽童、淘气鬼,猴子似的人,易受欺的人。如:
What are you doing, you young monkey !
你在干什么呀,小捣蛋鬼!
monkey作动词时指胡闹、瞎弄、捣蛋。如:
Stop monkeying about with the TV set !
不要瞎弄电视机!
与monkey一词搭配的词组、习语和俚语很多非常有趣。如:put sb’s monkey up使某人生气,激怒某人;Your last word has really put his monkey up.你最后一句话实在使他大为生气;又如:make a monkey of愚弄;a monkey with a long tail抵押;get the monkey off戒除吸毒恶习;have a monkey on one’s back毒瘾很深。
十、鸡――Cock
指首领,头目,神气十足的人,与cock组成的词组多姿多彩,如:cock of the walk / school支配别人的人;a cock of the loft / dunghill在小天地中称王称霸的人;Live like fighting cock.生活很好,尤指吃得好。
十一、狗――Dog
汉语中常用“狗”比喻人,如“忠实走狗”“看家狗”,成语“狗苟蝇营”“狗彘不若”等。在英语中除了喻人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词组、谚语等。
dog作名词时指无赖汉、坏蛋、废物,不受喜爱(或欢迎)的人。有时加形容词修饰可指各种人,如:You dirty dog !你这个坏小子;a lucky dog幸运儿;a dumb dog沉默不语的人;a sly dog暗中寻欢的人和暗地里偷鸡摸狗的人;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用dog表达的谚语:
1.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意指:对于高声发出恐吓,或惯于大声吼叫的人,勿须当真。)
2.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意指:大家都有走运的一天。)
3.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同室不操戈。
1、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谚语。指人在三十至四十多岁的年龄段,精力与性要求正处于旺盛时期。
2、例句。蒋子秋道:“我这胡子可不同,是为着好看的。有些人都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我不能不留一点胡子,以壮观瞻。你没听见说吗?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岁还是金钱豹子啦。”(张恨水《京尘幻影录》一五回)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巧记口诀
要求:记时思用,用时思记。
此法倾向于归纳学习,即不过多地讲解语法,而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口诀,让学生感悟、体会知识点,巧记难点。例:
1、以f(e)结尾的名词复数(fe―fves)口诀: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 躲在架后保己命, 半片树叶遮目光。
口诀中涉及9个以f(e)结尾的名词:wife(妻子),knife(小刀),wolf(狼),chief(小偷),shelf(架子),self(自己),life(生命),half(一半),leaf(树叶)。这九个词变复数时,都是变fe为fves。
2、对划线部分提问的程序口诀:
一代(用疑问词代替划线部分);
二移(把疑问词移至句首);
三倒(颠倒主谓语,但对主语或定语提问的除外);
四抄(照抄其它部分)。
口诀因为上口,往往易记,因此成为学生学习语法中一种受欢迎的学习方法。
二、妙引谚语
巧妙地引用谚语,将语法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旨在将语法知识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小结语法,力求简明通俗,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汉语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学习就是生活。
例如在讲解不定式的功用(即在句中的成分)时,可引用以下谚语:
1、作主语:It’s easy to be wise after event.事后诸葛亮好当。
2、作表语:Not to advance is to go back.不进则退。
3、作宾语:Don’t claim to know what you don’t know.不要不懂装懂。
4、作宾补:Don’t try to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不要班门弄斧。
5、作定语: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6、作状语:Never too old to learn, never too late to turn.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讲解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时可引用以下谚语:
(1)比较级: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One eyew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says.百闻不如一见。
(2)最高级:
Patience is the best remedy.忍耐是良药。
The finest diamond must be cut.玉不琢,不成器。
三、套用公式
即照葫芦画瓢,将抽象的语法公式化。初学者强调套用公式,真正目的是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离开葫芦去造瓢。
在讲前置形容词的排列顺序时,可让学生先记住以下公式,遇到具体问题时灵活运用。
[1]限定词(包括冠词、物主、指示、不定代词);
[2]数词;
[3]描绘形容词(短词在前,长词在后);
[4]表特征的形容词(大小、形状、新旧、年龄……);
[5]表颜色的形容词;
[6]表类属的形容词(包括专有形容词和表材料质地的形容词);
[7]名词性定语(包括动名词);
[8]名词。
Example:
a pretty purple silk dress.
一件漂亮的紫绸女衣。
(不定冠词+描绘形容词+表颜色的形容词+表材料的形容词+名词)
a tall intelligent bronze young Chinese officer.
一个聪慧的个子很高的年轻的中国军官。
狼,左边一个“犬”,右边一个“良”顾名思义,狼乃良犬也!其实狼身上还有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人类一学的地方,譬如狼的忠诚,狼的智慧,狼的团结。太多太多了!
不错的,从我们所收集的谚语成语之中,几乎没有说狼的好话的语句,骂人也是句句不离狼,什么“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为奸。狼掉的了牙掉不了性,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披着羊皮的狼等等。”但是狼身上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啊!据动物学家介绍:狼是最团结的动物。当狼群不得不去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之时,定然就会群起而攻之。狼虽然喜欢当一名“孤独求败”,但是你也绝对不会发现有哪一只狼在同伴受伤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夹着尾巴苟且偷生。就语文书上的例子来讲:母狼以自己的死换回自己孩子的生,这么伟大的母爱难道人类没有一点儿为之动容的吗?母狼在保护幼崽的过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不也是令人自叹不如的吗?连经验老道的老猎人,都被骗得稀里糊涂,这难道就不是狼的智慧吗?
狼不仅聪明,而且它的忠诚也着实令人感动。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极其偏远的山区里,有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住在一个小木屋子里,他们还收养了两只嗷嗷待哺的小狼崽。这两匹狼和他们生活在了一起,从此一家六口人生活的有滋有味。一天,夫妇两人外出去伐木,这是一个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翻了家里的一盏小煤油灯,不久之后,熊熊的大火开始吞噬这这间小木屋,一条条张牙舞爪的火舌笼罩住了这间摇摇欲碎地吱吱作响的小木屋,两个小男孩被困在了火之中,两匹狼立即向烈火熊熊的木屋冲了过去,挣扎地把两个孩子拖到了屋外的安全地带,而那两只狼漂亮的棕灰色的毛发却再也长不出来了。因为火把两只狼的皮肤烧烂了!
狼和人的感情真可以是说到了一个海枯石烂的地步。许多的文学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狼族的性格,如:沈石溪的《狼族三部曲》(《狼妻》,《狼王梦》,《说狼》)蒙古作家郝拉斯夫的《鬼狗》(一头草原上的反狼祖狗)。最新的流行性小说《狼图腾》火了中国的半边天。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入选了人教版和江苏版的语文教科书初一年级上册。
狼的智慧,狼的团结,狼的忠诚,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或许狼有许多的缺点,但是人的缺点尚一个又一个的还在,何况狼乎?我真心地希望大家可以去用一双正确明亮的眼睛来看待狼的性格。
育新中学初一:谭业臻
乙:好极了,尤其语文进步显著,蒸蒸日上,我张嘴说话那可是“老鼠啃磁盆子――满嘴是词(瓷)”。
甲:吹牛吧?
乙:不信,你就考考呀。
甲:那好,我们刚刚上了蒲松龄的《狼》,那就以狼为题吧,成语、歇后语、谚语、唱歌都可以,总之,句句不离狼,你行吗?
乙:小菜一碟,你听着。
班会课选班干部,我毛遂自荐,没想到同学们窃窃私语,同桌讽刺我是狼子野心,动机不纯。
甲:那可麻烦了,结果呢?
乙:会后,我去找班主任谈心,还没出教室门,同桌又大放厥词,说我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甲:做人真难哪,我只能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了。
乙:谢谢,理解万岁,好在我这人有肚量,冷嘲热讽一笑而过,放学后,老妈做的羊肉臊子面,我狼吞虎咽吃了三大碗,就上晚自习了。
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语文的确有长进。
乙:那当然了,男子汉嘛,到了学校,我准备先完成老师布置的手抄小报作业,刚拿出狼毫笔,想设计版面,可外面人声鼎沸,呶,计划泡汤了。
甲:又怎么了?
乙:一哥们正对着一美女一本正经唱老狼的歌曲《同桌的你》,周围还有人大声应和着,我能静下心吗?
甲:崇拜明星的年龄,爱做梦的年龄嘛,何况老师还没来吧?总要乱一阵子。
乙:有同学摇头晃脑地唱《狼爱上羊》,其他人大声附和着,我的头都大了。
甲:嗬!敢情是二重唱呀……
乙:哪儿呀,纯粹瞎起哄,另外的一拨唱的是谭咏麟的《披着羊皮的狼》。
甲:嗬,真够热闹的。
乙:你可不知道,一会儿,有两个女同学心中的小帅哥竟然在吵架,争得面红耳赤,骂对方是白眼狼。
甲:一个巴掌拍不响,吵架肯定事出有因,不然不会这么斤斤计较的,男同学么,总是大度一些的。
乙:哎呀呀,骂着骂着,另一个揪着对方的领子不松手,狼烟四起啊。
甲:那你怎么办?
乙:他们如狼似虎,凶神恶煞,我只好停下笔,也大声来了两嗓子!想吓唬吓唬他们。
甲:吼什么?
乙:“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嗷嗷,狼来了……
甲:厉害呀,那他们停止战争了吗?
乙:他们是松开了手,可俩女同学不高兴了,拿起了扫帚,当“狼头”边唱边气势汹汹向我冲来。
甲:哟,你可惹恼这些辣妹子,她们唱什么?
乙:一个唱道:“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
甲:另一个唱什么呢?
【端午节的谚语和诗词】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
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诗:
端午节,划龙船,汩江两岸笑语喧。
赛龙船,吊屈原,屈原投江在今天。
屈原投江在今天,粽子撒向水深渊。
划起龙船来竞赛,招来英魂返人间。
杉木船子溜溜尖,龙船划向前。
三闾大夫是屈原,投江在今天。
我和你来划龙船,河里捞屈原。
粽子撒到深水里,捞了两千年。
竞渡相传为汩罗,不能止遏意无他。
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楚人遗俗阅千年,箫鼓喧呼斗画船。
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
大夫壯志與天齊,人民萬代懷念你。
你受奸賊多少冤?你受懷王多少屈?
為國捐軀投汨羅,船游江心來找你,
招你魂魄歸故國,招你魂魄歸三閭
屈大夫哟,听我说哟,嘿嗬———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
东不可往啊,东有弱水无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豹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
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衣食勿须问,楚国好天地……
童谣:
(一)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
(二)
蒲剑艾旗忙半日,分来香袋与香球。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
(摘自周作人诗、丰子恺画、钟叔河笺释《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五月五,端午节,外婆叫我去做客。
舅妈叫我包粽子,舅舅叫我编竹船。
竹船好,粽子多,粽子坐船漂过河。
漂过河,做什么?把屈原爷爷救上河。
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下水闹罗江。
朝拜屈原一炉香,年年五谷用船装。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
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关键词:蒙古族;畜牧业;谚语;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32-02
畜牧民族也称游牧民族,指全民族大部分人都从事畜牧生产的民族。蒙古族是黑龙江地区从事畜牧业的少数民族代表,他们主要依靠畜牧业提供的肉、毛皮、油脂、乳汁和骨头为生,故随牲口四处游牧[1]。黑龙江的地理环境对蒙古族畜牧业放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提,他们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嫩江西岸的广大山林、草原地区,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就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天然牧场,草原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史载他们的生活:“俗善骑射,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宅,皆东向日”,“戈猎禽兽,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王沈:《魏书》)。他们世代沿袭并发展着祖辈以畜牧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的传统。
畜牧业谚语是生产谚语的一部分,从本质上来说是牧民们不断地与自然界进行斗争并从中积累和创造的语言财富,它作为蒙古族民族语言和民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于在蒙古族生产的过程中,并通过祖辈们口口相传沿用至今。许多谚语都是植根于人民大众实践土壤中的经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些流传至今丰富的蒙古族畜牧业谚语是反映民族生产文化的明镜,是绽放在历史长河中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之花。
一、游牧谚
“游而不定居人遭罪,定而不游牧牲畜遭罪,只有定居放牧,才能人畜两旺。”[2]
“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2]
蒙古族祖先早期过着游牧不定居、靠天养畜的生活,放牧人在草原没有固定的住所,畜群游牧到哪,他们就在哪扎起蒙古包。这种生活漂泊不定,畜群在长期游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稳定性,于是放牧人意识到“定居放牧”对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不再“逐水草而居”。
正如恩格斯所说:“畜群的形成,在适于畜牧的地方导致了游牧生活。”蒙古族开始小规模的在草原上聚居,进行定居放牧生活。但为维护草场的生态平衡,便于牲畜的饲养管理和保护牧场以及饲草,游牧民族均适时地进行季节性迁徙,即依季节特征,合理地使用牧地。从靠天养畜到科学放牧,蒙古族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完善生产方式,在放牧时掌握好度,不急功近利,才是畜牧业民族长期生存之道。
二、关于放牧工具的谚语
“用料追牛才肥,用鞭打马才飞。”[2]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男女老少都擅长骑马涉猎。谚语中的“鞭”则是骑马时重要的辅助用具,用于驱使马匹按照人类的意愿完成各种动作,皮鞭打在马身上,马则会跑得飞快。民间使用的这种皮鞭,通常都是由牧民亲手制造而成,他们用牛或马的皮切割成细条,再用几股这样的细条编在一起,鞭梢儿的位置仅剩一条,手柄上有时还会刻上家族的名字。谚语中说道:“手不离鞭,走遍山川”,骑马放牧时离不开鞭子,使役干活时更离不开鞭子。
“旅行的人离不开拄棍,放牧的人离不开套鞭。”[2]
这则谚语中的“套鞭”就是我们常说的“套马杆”,是牧民用来套牲口的一种工具,它一头拴着用皮绳做的活套,另一头是长木杆牧民握在手中。套马杆的制作非常讲究,一般用湿牛粪捂过的白桦木制成,是牧民牧马必备工具。使用套马杆是畜牧民族的一种绝活,需要掌握熟练地技巧才能操作的得心应手,套索被抛出去,正好勾住马头,是为最佳。
“套马杆”如同蒙古族的“青稞酒”、“蒙古包”,都是草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就像赫哲族的“鱼叉”和“鱼皮衣”代表着渔猎民族文化一样,从生产工具的不同我们就能看出不同民族独有的民族特色。
三、关于放牧经验的谚语
“毡包要立在阳处,西伯 ① 要安在高处。”[2]
谚语中的“毡包”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蒙古包”。毡包一定要搭建在向阳之处,这样有利于增加包内温度,居住舒适。“西伯”是蒙古语,指圈羊群的栅栏,放牧之后羊群需要回到栅栏以内的范围进行活动,栅栏立在高处,可以相对确保羊群的安全,以免在低处时受到狼群的袭击。
“放牧不近水,三天就后悔。” [2]
蒙古族有句谚语说道:“三日不吃还能放牧,一日不饮出不了门”,可见水对牲畜的重要性。放牧的地点很有讲究,牧民们在长期放牧中总结到,河边放牧牲畜可以边饮边食,一举两得,这样不仅放养出来的牛肥马壮,还提高了放牧效率,节省了放牧时间,凸显了放牧民族的地域特色。
“母羊一大片,公羊一条线,羔羊不离盆场转。”
观察和了解牧区不同物种的性格和生活喜好,是放牧的一大学问。这则谚语正体现了对不同种类的羊群分类的必要性。怀孕的母羊应散放,这样可以保证羊胎安全,以免互相拥挤掉羔。公羊性情刚烈,好乱跑跳,放牧时要使它排成一排顺序前进,以免放牧时秩序混乱,不好管理。羔羊体力差,体制娇弱,喜欢吃嫩草,适宜在地势平坦、草质良好、路程不远的地方放牧。
经验的积累使牧民们因地制宜、分类管理、有序放牧,人与牲畜的和谐共处成为茫茫草原上最美好的画面。
四、关于“马”的谚语
“滩上万畜,马为瑰宝。”
“南船北马。” [2]
“马和歌是蒙古族的两只翅膀。”
有关“马”的谚语在蒙古族畜牧业谚语里独具一格,形象的体现了蒙古族视马如宝的民族特色。游牧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马被宠为牲畜之珍珠、畜中之王,在蒙古民族的心目中,“马比一切更受重视,没有马,草原经济就无法经营”[3]。对以畜牧业经济生产为主的游牧民族来说,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上,马不仅是生产上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牧民们朝夕相伴,亲密无比的生活伙伴。他们驯育马、熟悉马、依靠马,更由衷地热爱马。对马的深刻感情使他们对马的了解更加深刻入微。
蒙古族畜牧业谚语内容丰富,数量繁多,本文只是针对一小部分畜牧生产谚进行浅析,从中获取更深层次的民俗文化知识。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文学艺术都源于劳动。谚语作为源于底层民众劳动生产中的一门语言艺术,它浓缩着人们在点滴生产中认为行之有效、屡试不爽的经验,它所反映的生产方式、民族特色以及民俗内涵,都值得我们今后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覃光广,冯俐,陈朴.文化学辞典[K].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俄语谚语文化特点形象翻译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俄语谚语在俄罗斯语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谚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更用它那简短、通俗的语句浓缩了人类的思想,深刻地、多角度地展现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记载了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及世界观,等等。比如,俄语谚语ЯзыкдоКиевадоведет(有嘴就能到基辅)讲的便是基辅罗斯最初接受基督教的一段历史。再如,наседьмомнебе(如登七重天)表示幸福满意之至;семьпядейволбу(七寸宽的额头)表示绝顶聪明。这两个谚语表明,数字“七”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有特殊的形象和意义。
正因为俄语谚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俄语谚语翻译一直是翻译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在翻译俄语谚语时,只通晓中俄两种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谚语背后两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才能使译文中保留原语文化的特色,让读者感到新鲜生动,同时充分传播原语文化,扩大译语读者的知识视野。下面就简单谈一下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以及俄语谚语形象汉译的方法。
一、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
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作为一名翻译和俄语研究者,希望通过谚语来了解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文学典故等文化因素。
1.谚语反映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
俄语谚语共有3万多条,许多谚语与俄罗斯民族历史有关,用鲜明的语言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如мамаевопобоище(一场混战);казанскаясирота(喀山孤儿,意指假装可怜的人);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不请自来的客人比鞑靼人还坏)等,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每个谚语都能牵出一段历史。比如,谚语мамаевопобоище记载的就是1380年俄罗斯军队击溃鞑靼将军马迈军队的激战。谚语казанскаясирота描绘了1552年10月伊凡雷帝占领鞑靼人喀山汗国的首府喀山城的历史。再如,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反映了俄罗斯历史上鞑靼人入侵这一史实。1240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远征到伏尔加河流域,击败俄罗斯诸公国后,建立金帐汗国,开始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直到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才摆脱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而独立。俄罗斯人在鞑靼人的统治下生活了240年之久,受尽压迫和欺凌,所以十分痛恨鞑靼人。不受欢迎的客人突然造访,主人心里不高兴,可又不得不接待,所以说незваныйгостьхужетатарина.
2.谚语反映俄罗斯独特的风俗习惯
俄语谚语是俄罗斯语言的瑰宝,反映俄罗斯风俗习惯的谚语俯拾即是,这些谚语堪称俄罗斯风俗习惯的化石。如садитьсяневсвоисани(没有坐在自己的雪橇上,喻指“不称职”)。这个谚语的来历就和俄罗斯独特的风俗习惯息息相关。俄罗斯地广人稀,冬季漫长寒冷,сани是以前俄罗斯人冬天最常见的代步工具之一。谚语невсёкотумасленица,будетивеликийпост(好景不长,盛宴难再)。Масленица(谢肉节)是送冬节,是古斯拉夫的谢肉节,一般是在大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庆祝,其形式丰富多彩并伴有美味佳肴,但是大斋一到,教堂便禁止人们食用一切奶、肉制品,意思是别看目前大吃大喝,总有大斋的一天。再看谚语Кашамасломнеиспортишь(好东西不怕多,或者好东西多多益善),这里каша是俄罗斯民族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人们用黄油拌粥吃营养丰富,而且认为黄油放的越多,粥就越好吃。
3.谚语反映俄罗斯的民族心理特征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俄罗斯民族形成了其特有的深层心理特征,许多俄语谚语反映了人民的世界观和对生活的态度。волковбояться,влеснеходить(害怕狼就别走进森林),степьлесанелучше(草原不比森林好),вчужомместе,чтовлесу (在别人的地方如同在森林里一样),ходитьвлесу–водитьсмертьнаносу(在森林里漫步,就是在玩死亡游戏)等谚语均表现出俄罗斯人对森林不友好、漫不经心的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古代俄罗斯人对森林的畏惧心理。而богуугождай,ачертунеперечь(让上帝满意,可是也别和魔鬼顶嘴),богусвечку,ачертукочергу(给上帝献蜡烛,为小鬼递火钩),ангелпомогает,абесподстрекает (天使助人为乐,魔鬼教唆犯罪)等谚语则可以看出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矛盾性,一方面,表达了人民对上帝的虔诚和坚定的信仰;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对魔鬼的恐惧。
4.谚语反映俄罗斯的
对于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和人民生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宗教一方面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自基督教作为国教被引入之后,已经过去一千多年,基督教已经进入了俄罗斯人心灵和意识的深处,毫无疑问,这一切都会体现在民间谚语中。谚语начатьзаздоровье,акончитьзаупокой(开始得好,结束得糟)源自基督教礼仪;谚语доположенияризынапиться(酩酊大醉)中的риза是举行祈祷仪式时神甫等所穿的法衣;谚语безблинанемасленица(不吃薄饼就不算过谢肉节)中масленица是多神教宗教节日。这些谚语表明,俄罗斯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对俄语有着深刻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俄语谚语已经深深地刻上了宗教的烙印。
5.谚语反映俄罗斯的文学典故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仅大量运用了谚语这一民间艺术创作的精华,并且不断地产生、创作着新的谚语,不断地丰富着民间谚语的宝库。虽然语言是个别作家创作的,但反映的却是群体的经验和智慧,由于它们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民间广为流传,从而慢慢转化为了谚语。普希金奠定了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基础,建立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的规范,许多谚语均是出自其文学作品。比如:
безбожества,безвдохновения(没有神的启示,就没有灵感);блажен,ктосмолодубылмолод;блажен,ктововремясозрел(年轻时就年轻,该成熟时就成熟);всефлагивгостибудуткнам(各国来宾将云集于此)。克雷洛夫的寓言中不少句子接近人民的生活、思想和语言,为人民喜闻乐见,成为人们表达思想的有效方式。比如,谚语аларчикпростооткрывался(问题本来及其简单)和авозинынетам(毫无进展);而谚语аваськаслушаетдаест(猫儿瓦西卡一边听,一边吃)出自寓言《猫和厨子》,常用以指某人对别人的劝诫置若罔闻,你说你的,他干他的。这样的谚语比比皆是,对俄语谚语的深入学习也是通往俄罗斯文学宝库的有效途径。
二、俄语谚语的形象汉译方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俄语谚语和俄罗斯民族文化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保存、传承、交流的载体。而俄罗斯文化则渗透在俄语谚语中,在谚语的发展中得到传播。俄语谚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因此谚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两对矛盾。由此得出,处理文化差异成为俄语谚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从俄汉谚语文化差异的角度,简单介绍俄语谚语的形象翻译的几种处理方法。
1.保留形象的直译法,即保留俄文谚语的民族特色及比喻形象的翻译方法。比如:
без огня нет и дыма(无火不生烟);Близ норы лиса на промысел не ходит(狐狸不吃窝边鸡);Выше лба ушинерастут(耳朵高不过额头);шилавмешкенеутаишь(口袋藏不住锥子)等谚语。这样的译文既保留了俄语谚语的民族文化特色,又不失俄语谚语的语言结构特点,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特有的风貌和形象,中国读者看了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这是一种十分成功的翻译方法。
2.保留形象的直译加注法
由于许多俄语谚语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直接翻译,中国读者会因为不了解相关的俄罗斯文化背景知识而无法理解谚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直译原文的字面意思,然后通过加注指出其隐含意义,包括在译文后直接加上谚语中体现其含义而未出现的字,或者是在译文后用括号加注的形式,指出文化内涵。比如,谚语вТулусосвоимсамоваромнеездят 直译为“不要带着茶炊去图拉”。中国读者不知道俄罗斯图拉以制造茶炊著称,很难理解该谚语的含义。如果翻译为“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即便译文读者不清楚俄罗斯国情,也能明白该俄语谚语的寓意。当然,在译文“带着茶炊去图拉—多此一举”后以括号的形式再加个注释“图拉是冶金工业城市,以盛产茶炊而闻名”,使读者更加一目了然,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体现了民族特色,又介绍了俄罗斯的国情文化。显然,这是俄语谚语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再现原语风貌的同时,充分传达原语文化。
3.转换形象的活译法
中俄两个民族文化差异很大,经常遇到用不同形象表达相同含义的谚语。但是,原文形象可能会让译文读者产生非谚语原本想表达的感情联想,在翻译时就需要转换形象。转换形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局部转换,比如:
трусливыйкакзаяц(胆小如鼠);какгрибыпоследождя(雨后春笋);однимвыстреломубитьдвухзаяц(一箭双雕);另一种是全部转换,如щукубросиливреку(放虎归山);всякаялисицасвойхвостхвали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словоневоробей–вылетит,непоймаеш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转换形象译法的好处在于,形象转换之后,译文语言仍然保留了谚语的生动性。
然而,在用转换形象法翻译俄语谚语之时,要避免在译文中出现具有浓厚汉民族文化色彩的词汇,翻译时不能用汉语惯用的形象去生搬硬译。比如,умхорошо,двалучше(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智广);яйцакурицунеучат(班门弄斧;自不量力);нетхудабездобр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祸得福);непохорошумил,апомилухорош (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美人);усеминянекидетябезглаз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前一种翻译具有强烈的汉民族文化形象,不仅使俄语谚语失去了俄罗斯民族文化内涵,还会使俄语谚语失去表达效果,令中国读者对原语的文化背景产生误解。
4.保留原文的意译法
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许多俄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含义相同、比喻形象不同,但是在汉译的过程中没法保留原文的形象,如果直接使用原文的比喻形象,译文读起来生硬晦涩,中国读者难以接受,甚至无法理解或者会产生错误的情感联想。特别是遇到字面意义与实际含义相反的俄语谚语,要特别注意,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为了将原文的意思忠实、准确地传达给读者,需要翻译明确俄语谚语内涵及情感联想之后,用汉语再创造性地把原语含义表达出来。比如,俄罗斯人习惯对出门办事或者考试的人说祝福语“нипуханипера”,谚语нипуханипера直译为“祝你一根羽毛也打不着”,而实际意思却是“祝你成功,祝你满载而归,祝你一帆风顺”的意思。该谚语本是对猎者的祝词,但是俄罗斯人迷信,担心把好事说坏了,所以习惯用反语相祝。再看谚语вогородебузина,авКиеведядька。该谚语直译为“菜园里生长接木骨,基辅城里有大叔”,译文读者看着直译之后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而其引申意义是指“评价某人说话毫无道理”,明白其引申意义后就可以将其意译为“满嘴跑火车”“胡说八道”“驴唇不对马嘴”。由此可见,在保留原文会造成错误理解的情况下,必须对原文进行意义翻译。
综上所述,俄语谚语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俄语谚语是俄罗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俄语谚语的形象翻译中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翻译标准,必须考虑俄汉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在具体的上下文中选择上述各种翻译方法,创造性地表达原文的语义内涵和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贾淑芬.简明俄汉谚语词典[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2]彭在义.俄语成语释源[M].重庆出版社,1983
[3]刘重德.文化·语言·翻译,文化与语言(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62-271
课堂教学由传授型向对话型转变,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综观当前语文新课程对话教学的状况,语文对话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般人认为近代教育中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最早提出对话理论,其实不然。巴赫金所提出的对话,是指读者与文本之间发生的内心交流:“对话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对话的话语之间,而是存在于各种声音之间、完整的形象之间、小说的完整层面之间, 而同时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这是属于接受美学 的范畴,后被借用到语文教学领域。“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关系
“对话式”语文教学首先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传统的语文课堂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有时甚至取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这时的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他们习惯于被动地聆听、接受。然而随着时代、社会、教材的变革,教师与学生之间应颠覆传统的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代之以“主人”与“主人”的平等关系。师生不再是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主体,民主对话的双方,在对话中分享、理解对课文的感悟。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较有发言欲、表现欲,一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磨灭发言欲,到了初二、初三就没有学生愿意发表意见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如果有的学生去过百草园、三味书屋,他们非常愿意将他们所见所闻与大家一同分享。把话语权给他们,他们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结合文中鲁迅的介绍,学生以自身的眼光、童心去注视那个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不仅会使课文更宜于理解,学生还会自主地用探寻的目光去寻找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乐园。通过对话,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他们将经历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对话教学”要求教师由“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导着学生走向教材”转变,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教材。例如:在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我利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的有利时机,先播放“神五”升空的瞬间境头,接着让学生就“神五知多少”这个话题略作畅谈,进而指出“神五”的成功发射反映了我国在国防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我国探究宇宙奥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教师继续讲道:“我们今天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巨大成果,但你们知道宇宙里究竟有些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抛出各自心中的答案,提问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研读课文,探究科学奥妙。
二、对话型教案与教学流程设计
教材是最基本的文本资源。对话型语文教学的真正实现,需要让教材成为与教师、学生平等的特殊对话者。所谓平等,指这三者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特殊,指“对话关系无疑绝不等同于实际对话之间的关系,它要更为广泛、更为多样、更为复杂。两个表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能相距很远,互不知道,但只要从含义上加以对比,便会显示对话关系,条件使它们之间只需存在着某种含义上的相通之处(哪怕主题、视点等部分地相通)”。从这个层面上看,作者写作文本、读者解读文本,其根本目的都是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探寻、解读和超越,都在追求自身的存在价值和启示意义。
1.教案准备要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能引起学生与教材主动对话的兴趣和意愿。广义的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 文本之间。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机能,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课本问题,进行合理编排,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设计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问题与讨论”中关于“狼”的专题共有四篇写狼的文章:毕淑敏描写了“聪明”“神勇”的狼;蒲松龄描绘了“狡猾”“凶残”的狼;《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了充满兽性的狼;《狼和鹿》叙述了由打狼引起的生态失衡的事实。教材还通过“对中外成语、谚语、故事中狼的形象,应该用哪些词语来刻画?从成语、谚语、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态度,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等语句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与思考,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和道理,而是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
3.情境营造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所有这些素材(指课程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原先在被迫接受的‘学习’活动中处于边缘位置的情感、体验也将获得与理智同等的地位。”例如,《皇帝的新装》 设计了“你如在场,会如何表现”的练习题;《诺曼底号遇难记》设计了一个类似诺曼底号遇险的情景,请学生提出处理办法等。文本成了学生阅读的一部分, 成了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无法只是作为文本的旁观者,而是成长为文本积极的对话者,在精神上和小乌龟一起生活,走进它的命运,思考它的生活,批判质疑它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