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医医院

中医医院

时间:2023-05-30 10:36: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医院,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医医院

第1篇

【关键词】 中医医院 财务管理 效益

一、引言

中医因其简便高效的特性而得到了我国人民的普遍认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中医成为我国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中医医院在增长方式、管理模式、医院组织构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已成定势,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中医医院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医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体现在医院管理水平方面,更体现在财务管理水平上。

中医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利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及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一般包含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与管理机构;依据零星土建维修、卫生材料、大型医疗设备及药品采购、基本建设规划等资料编制医院财务计划;日常财物与资金管理、应收应付款结算;资金筹集、投放、分配及清偿;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与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的核算与监督等等。财务管理由财务部门具体执行和实施,财务部门是协调中医医院与患者、员工、内部各科室、银行、税务及财政等各方面关系的纽带。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重新定位的背景下,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对保障我国中医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促进中医医院合理使用资金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中医医院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计划经济下的中医医院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其各项事业支出所需资金基本依赖财政拨款,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往往非常淡薄。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中医医院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财务制度与管理新机制,才能得以持续高效发展。中医医院应当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加强成本核算并降低成本,否则中医医院年年亏损,长期经营不善,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现实选择。

2、成本核算欠合理

市场经济下,中医医院面临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竞争,更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竞争,中医医院应当合理配置资源,谋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许多中医医院的成本核算只有分资金算物价这一种方法,该方法欠缺合理性,不能很好地实现降耗节能和控制支出的目的,而全面成本管理法则能较好地降低运营成本和服务成本,是中医医院成本核算的理想方法。

3、资金筹集及投资管理欠科学

充足的资金是现代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医医院不能全部依赖财政资金的投入,因为其数额毕竟有限,要想获得持续发展,中医医院必须有效利用其融资渠道。然而,不同筹资渠道的融资成本、风险及资金结构存在差异,中医医院在全面认证资金筹集开展项目的可行性与预期经济效益及筹资后相应的管理工作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另外,投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中医医院投资管理存在较大盲目性,有些中医医院在尚未全面考虑医院资金能力及服务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购进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资金大量浪费。

4、预算管理重视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中医医院在预算实际编制过程中没有给予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思想上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普遍认为财务部门应独立完成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及控制等工作,而其他部门只需简单配合即可。中医医院预算管理是依据医院的工作与发展计划、各岗位职责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各项财务活动,它是各职能部门编制预算的基础。全权由医院财务部门负责编制的预算往往缺乏可操作性、科学性及有效监控。

5、中医医院管理缺乏必要监督

早在1998年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就联合了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医院财务行为的《医院财务制度》,这一制度的颁布实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改及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颇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该制度在部分中医医院未得到有效执行,中医医院往往存在管理松懈现象,管理活动缺乏必要监督措施及约束机制,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6、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影响财务管理发挥核心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医医院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它们偏重于培养医疗人员,而忽视了对财会人员的再教育。部分中医医院财务人员认为他们需要做的仅是按照《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相关要求处理好日常业务,却忽略了深层次的管理技能学习,只懂审批报销而不会会计核算与监控的会计人员不是合格的财务人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中医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1、健全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机构

中医医院应严格遵守《医院财务制度》及其他财经法规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中医医院各项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依据其实际会计业务、管理要求及经营特点,科学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并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并对相关工作的实施有效性进行全面考核。此外,中医医院还应在考虑管理需要及医院规模的情况下健全内部会计机构设置,严格依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中医医院财经管理工作体制进行,有效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

第2篇

关键词:中医医院;中医药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5(C)-0019-01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医疗内涵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建国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中医医院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先后成立了2600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其中不乏在各省市医疗市场中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但也存在着部分医院西化严重,中医特色医疗比重日渐缩小的现象。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加强中医内涵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医医院自身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综合性中医院的中医内涵建设。

一、中医特色医院管理,推进中医文化建设

中医医院应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将其作为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标。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大力推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在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在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医院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调动医务人员使用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积极性。医院在着力打造质量品牌的同时,要以培植中医文化理念为牵引力,凝练和弘扬新时期“精诚、博爱、继承、创新”的医院精神,以不断完善服务文化、团队文化和环境文化为着力点,弘扬“仁心济世”的中医文化精髓。

二、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促进中医科研创新

长期以来,中医学科的发展受到多种原因的制约,出现了博而不精的局面,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临床特色。长期的中医药实践证明,一所综合型中医院必须以数个中医优势特色突出的学科作为医院强有力的发展基础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每个特色学科必须具备自己完善的治疗体系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加以独到研究。要结合本院既有的医疗特色,明确中医优势疾病谱,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迅速确立学科主攻方向,才能加快中医学科的发展。中医药优势疾病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西医无治疗措施而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有效的疾病。(2)西医有治疗措施,但因不良反应太多而限制了这些措施应用的疾病。(3)西医有治疗措施,但疗效较差的疾病。中医优势疾病谱中的疾病具有多因素致病、多环节、多脏器受累,病情呈慢性反复发作的态势。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睡眠障碍、乳腺增生病、绝经妇女相关疾病等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恰当的中医药干预对这些疾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是一个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医院要有强大的学术影响力与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科研力量。中医创新的严重不足是中医所要面对的一个致命弱点。长期以来中医理论创新不够,在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未有新的突破,导致了中医在医疗市场所占分额不断缩小,因此中医医院的发展必须注重创新,加大科研的投入,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必须坚持以医疗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将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按照“科研思路必须源于临床实践、科研设计必须符合临床实际、科研过程必须服从临床需要、科研成果必须提高临床水平”的思路,积极开展临床科研,走中医现代化之路,推动中医学科的全面发展。

三、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培养中医后备人才

要充分认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医院内涵建设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视为医院保持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宝贵财富。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名老中医以及中医特色技术品牌宣传。在此基础上,实行中医师承机制,开展“师带徒”工作和青苗培养工程对象带教工作。形成一批“名老中医工作室”团队,以“1+X”模式促进名中医效应的成倍放大,形成了一支以中医理论指导实践、中医特色浓厚的高层次师承队伍。

中医事业之振兴,必须靠一支坚信中医而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队伍。这里所谓的“真才实学”是指既要有坚实的中医基本功,又要较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理论与知识,特别是要具有深厚的本学科知识与技术。在人才战略上,医院本着“以事业留人,感情暖人,待遇招人,环境润人”的原则,加大培养引进力度,加速人才梯队的构建和名医队伍的培育。在人才培育机制上,以建立中医师承、中西医结合创新和西医综合保障三支基本队伍。在培养思路上,要求以中医理论和方法的研修为重点,采取师承教育、学历教育、西学中班、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并通过邀请名老中医开展中医教学查房和门诊、举办高层次中医学术讲座等形式,提高优秀人才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3篇

活动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对引导中医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总体安排和中医药工作总体部署,—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引导和促使中医医院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公立中医医院。

三、重点工作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2.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及业务指导工作。

5.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相关项目。

(二)人员配备与培训

1.严格执行《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

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三)临床科室建设

1.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3.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4.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6.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本科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含中医诊疗技术操作及常用中药方剂应用)。

7.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8.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积极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

9.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并积极使用;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应占6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应占30%以上。

(四)重点专科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确定的重点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主要研究课题应解决该病种中医治疗难点。

2.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3.按照有关规定,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

4.重视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

(五)中药药事管理

1.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2.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3.按照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4.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5.严格执行《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

6.按照《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开展中药制剂管理相关工作。

(六)中医护理

1.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2.执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3.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基本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

1.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

2.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3.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4.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庭院等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医院制定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措施。

2.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提供平台。

3.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4.积极应用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定。

四、组织实施(8月—7月)

(一)动员部署(8—10月)

根据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经验,查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制定和完善全市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自查自纠(11月—5月)

各级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年度重点工作,结合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活动 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整改。

(三)指导督查(12月—5月)

市中医局制定督导方案,组织人员对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重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实施效果。

(四)检查评估(6—7月)

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全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县中医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性的认识,把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做为参与医改、顺应医改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克服松懈情绪,保证重视程度不降低,工作力度不减弱,牢固树立中医医院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坚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信心,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面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领导,完善措施

各区县卫生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加大宣传、指导、培训和检查力度。各中医医院要明确医院主要负责人是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动员部署,调动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制定完善措施和制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第4篇

软实力的涵义 “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10年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蓝皮书》中,相关中国学者认为“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都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医院文化与软实力的关系及作用 医院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行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思维模式及行为准则,是医院医疗管理实践中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医院发展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医院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并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 医院软实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核心实力是文化魅力。一个医院的文化,丰富地表现为员工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素质等等,这种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形成了一个医院的整体形象,体现出医院特有的精神文脉。不断地挖掘和提升医院文化的软实力,是实现医院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医院软实力 中医医院是继承创新和展示传播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场所。我院在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凝练了医院精神、价值观、奋斗目标等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理念,从中医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品牌文化五个方面进行实践创新,提升了医院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服务能力。

一、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我院以“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走现代化的道路”为办院理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运用传统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中西合璧,疗效显著,惠泽一方百姓。 第一,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如引进“雷火灸”、“腹针疗法”等技术;肾内风湿免疫科开展中药皮肤透析、中药直肠机直肠透析、穴位热导入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特色中医药诊疗项目,形成了“专科、专病、专家、专药”的特色。 第二,大力开展中医药特需服务。以传统中医“治未病”为理念,充分发挥传统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康复”的优势,开设名老中医门诊,推行中医体质辨识评价及冬令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等特色门诊,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系列的中医药特色服务。 第三,重视中医民族医治疗方法。壮医药是壮族人民优秀的文化瑰宝,是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成立壮医药诊疗部,为黄瑾明等著名壮医药专家提供良好的临床基地,推广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经筋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这些深受群众欢迎的简、便、验、廉的中医民族医治疗方法,进一步彰显了我院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二、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以诊疗技术、服务流程为支点,构建起包括核心医疗制度、技术准入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平台,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培育安全意识、创建平安医院。加强职工依法行医、规范执业的意识,以“医疗质量安全月”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消除安全隐患。在后勤管理和安全消防方面,加强安全检查和对职工的安全技能训练,保证了医院的平安和稳定。 第二,加强医疗质量、实施质量监控。成立专门机构,对临床各科、医技科室实行质量月考核,考核结果每月以《质量简报》形式向全院通报;定期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质量及单病种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检查,及时分析处理,并做好反馈工作。 第三,强化技能培训、完善防范措施。每年对新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就医疗诊疗规范、医疗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护理诊疗常规等内容进行培训;在“三基”培训上,做好中医基础技术能力培训,不断提升临床医师中医诊疗水平。

三、仁者爱人的服务文化。“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把“仁爱”列为医院精神之首,把对病人的真诚关爱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第一,培育“悲悯为怀”的中医人文精神。“悲悯”即同悲共悯之义,相对于“怜悯”来说,更能体现医患之间的平等,更能体现包容的人文情怀。医院将“悲悯为怀,精益求精”作为院训,就是要在员工中不断地培育这种精神,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把医院的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服务中。

第二,切实履行诚信医疗服务。开展诚信廉洁行医专项活动,以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为准则,建立并实施了检查、治疗、用药常规的临床路径和管理流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构建了诚信、融洽、满意的医患关系。

第三,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实行无假日门诊,提供便民服务项目20条;简化工作流程,开通电话预约挂号服务,实行电子处方;急诊开设绿色通道,先救治后付费;各病区执行分组护理责任制,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服务优化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满意服务。

四、制度完善的廉洁文化。廉洁文化是知识、理论、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的文化总和。我院着眼于构建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和价值取向,在全院形成诚实守信、崇尚廉洁的良好行业风尚。

第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弘扬传统的医德教育,以“大医精诚”为主导思想,建立医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建立医德档案,并与员工的评奖、晋职、晋级等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开展廉洁行医活动,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积极推进院务公开,开展卫生纠风、“三好一满意”及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活动;严厉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建立和加强治贿长效机制建设。

五、打造优质的品牌文化。医院品牌是通过管理、质量、服务、专科、科技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医院知名度、美誉度和患者的忠诚度,从而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第一,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导入VIS视觉识别系统,对医院形象进行全面策划和定位。先后确立了院徽、院旗,创办院刊《杏林》和院报《杏林春风》,创作了院歌《如歌的广中医》,制作电视宣传片等。在门诊大堂、住院大楼、“治未病”中心等诊疗场所布置了中医渊源、历史传承、人文蕴涵、名医名家等环境氛围宣传,积极倡导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中医人文精神,为弘扬传承中医传统文化作出了导向,丰厚了医院的中医文化底蕴。

第二,提炼和培育医院核心价值理念。确立了“仁爱、敬业、精进、务实”的医院精神,明确了“以病人为中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医院宗旨。“大医精诚”是中医精神的一个高度概括和凝练,“精”是讲术,要求医术精湛;“诚”是讲德,要求诚心对人。我院的医院精神正是体现了大医精诚的核心思想。医院通过培训、演讲、文艺表演等方式来培育医院文化,把文化建设根植在每位员工的思想中,并使其发展、充实、主导医护人员的言行,进一步提高了全院职工对中医药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第三,加大对医院品牌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开展“中医特色年”、“中医提高年”、“中医发展年”活动,推出主题宣传周活动;开办“八桂名医馆”,创建名老中医品牌;邀请名老专家坐诊讲学,举办中医经典学习班和中医药实物展;加强中医专科专病的标准化建设;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介上宣传中医药文化和知识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医院整体素质,扩大了中医药在社会上的影响,使医院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提升中医医院软实力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加强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增强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关系。要突出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医院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才能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医院的文化形象,加快发展医院的软实力。

第5篇

 

(2019年x月x日)

 

市卫健委:

    现将我院基本概况、重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XX市中医医院创建于xx年,现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中医医院。目前编制床位xx张,实际开放床位xx张,年门诊病人xx万人次,年住院病人xx万人次。现有职工xx人,其中在编职工xx人,医院设有xx个临床医技科室,xx个行政后勤科室,x个中医研究所,x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拥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x名,“甘肃省名中医”x名,“天水市名中医”x名,硕士生导师x名,市级领军人才x名,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xx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xx名,硕士研究生xx名。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x个、省级重点专科x个、市级重点专科x个、院级特色专科x个的四级重点专科体系,xx个专科制剂品种投入临床,xx种制剂入选全省院内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品种。

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入选单位,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国家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xx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xx中医药大学、xx医学院、xx省中医学校和xx市卫校的教学医院。担负着全市及xx周边县区数百万人口的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及中医人才培养等工作。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H型高血压精准医学合作中心,xx省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中医药项目单位。

二、2018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疗指标稳步增长

2018年门诊诊疗xx万余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xx%。收治住院病人xx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xx%。病床使用率xx%,较上年同期增长了xx%,病床周转次数xx次/月,平均住院天数xx天。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xx万人次,占门诊诊疗人次的xx%;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数的xx%,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

(二)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年共开展xx项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xx篇,其中国家级xx篇,省级xx篇,出版论著x部。参与国家级科研x项、省级科研x项,通过市级鉴定科研xx项,市级待结题科研x项,省级立项科研x项,市级立项科研x项。x项新业务获国家专利。

(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我院内科综合大楼项目申报成功并正式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储备库。该项目XXX。争取2019年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医院新分院建设项目正式列入全市民生项目建设规划。

三是医院被列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项目,并正式启动。XXX。项目建成后,医院将进一步加强XX区域住院医师、全科医师、研究生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全力作好规范化培训,提高区域中医临床医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棚户区改造项目截止目前完成投资xx万元,主体工程已于x月封顶,并完成了电梯等配套设施的采购。项目建成后将盘活医院医疗用地,改善家属区职工居住条件,解决部分无房职工住房问题,同时为引进人才,拓宽医院发展潜力,推动医院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深入贯彻医改政策,切实让利广大患者

加入了XX院“血液病专科联盟”、 XX院“眼科联盟”、XX省中医院“脾胃病专科联盟”、XX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优势学科联盟”和“优势学科睡眠医联体”、XX省睡眠研究会“睡眠联盟”等紧密型专科联盟。由院领导组团带队先后赴XX大学医学部和附属医院、XX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XX市中医医院、XX省中医院、XX省肿瘤医院考察学习文化建设、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医联体协作等工作。积极组织省市名中医、硕士生导师和各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到各县区中医院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查房、带教、讨论病例、授课等活动,共计义诊xxx余人,对xxxx余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业务授课,同时与x个医院的xx个科室签订了紧密型专科联盟。严格执行药品“两票制”,坚持实行药品零差价,降低药占比,2018年全院药占比(除中药饮片、自制剂外)为xxx%,较上年同期下降了xxx%。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月均直接让利xx万元。

(五)切实突出中医特色,大力发展优势专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我院“十二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进行了评估调研。省卫建委和市卫计委对我院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心血管科和第五批、第六批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哮喘病专科、肛肠科进行了验收,均达到合格标准。不断完善65个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全院共开展xx项中医适宜技术,实施中医护理方案2xx种xxxx例(较去年同期上升xx%),开展中医护理技术xx项xx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xx%)。针灸推拿科、儿科、肺病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全面开展“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贴敷治疗,共诊疗xx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xx%。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2013年完成了第三轮人事制度改革,现已6年,部分中层管理者已经退休,另外随着医院业务发展,科室部门适当增加,部分科室管理者未配备到位。

2.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中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帮助协调和支持的力度。

3.作为三甲综合中医院,高层次人才匮乏,严重影响着医院人才梯队的构建,进而也影响着医院解决疑难危急重症技术能力的提高。同时发挥和拓展中医药特色优势还不够,发展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医养分院项目的实施。努力改善医院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

3.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途径引进培养高层次人员,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

4.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培育医院文化。努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不断提高职工人文素养,激发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凝心聚力,不断推进医院改革发展。

四、急需市卫健委协调解决的问题

1.加快工作进度,尽快为医院配齐中层管理者,进一步强化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医院提升服务质量。

第6篇

隆回县中医医院改善护士待遇之举措

湖南省隆回县中医医院是一所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趁卫生改革春风,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优质服务、二甲复审等活动,在加强医院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重视中医护士人才培养和中医护理工作开展,改善了护士待遇,提高了护士积极性。该院在改善护士待遇方面,全员参与,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集思广益,以报告形式引起领导重视。尊敬的院领导:我们是骨伤科全体护士,是医院职工的一部分,也是创造医院效益的一份子。因为数年来,奖金少,消弱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特向院领导报告,要求护士享受医院平均奖以上的待遇。理由是:一是本科室工作人员不断增加,高职称人员较多,而现在的奖金分配就一直沿用4年以前的方案,未考虑各种人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二是护士向来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科室病人多少及收入多少,主要取决于医生,护士已经尽一切可能把该收的有关费用收取了,并且需要护士做很多解释来避免医患矛盾。我们既没有乱收费,也没有少收费,医院方案中规定的经济指标,不是护士能主动完成的。三是临床护士每天8小时在岗,三班倒,没有一个护士闲散,比行政、后勤、功能科人员辛苦多了。四是社会物价逐年上涨,我们的工资就没有同比增长,只能靠多得奖金来缓解生活压力。特别是新进的合同护士,常常入不敷出,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无法保证(医院没有住房,她们到外面租房住,每月的房租及水电费就是上千元)。五是我们护士每天认真工作,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应得到医院平均奖以上的回报。

主动想办法,提高护士待遇。一是护理部主任召集全院护士长开会,重点讨论“关于临床护士的奖金分配问题”。二是各科护士长在晨会上征求全体护士的意见,应该想什么办法来提高“收益”。三是采纳各科室意见,形成共识:1、给予加床补偿,凡病人超过40个以上,每增加一个病人,每天补助加床费10元;2、增加护理项目,在护理项目中提取适当金额奖励护士;3、设立病人提名奖,对在满意度调查中,被病人提名的表现好的护士给予每次10元的奖励;4、临床所有科室护士的奖金应高于医院平均奖;5、争取院务会讨论并采纳护理部意见。6、对在考试、考核中名列前三名者给予200元、150元、100元的奖金,等等。

趁热打铁,重视护士人才培养,发展中医特色服务。为了达到优质服务标准,顺利通过二甲复审,护理部献计献策,按计划选派骨干护士参加省内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到省市医院进修管理及专科护理。外出学习护士回院后,再分批组织全院护士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如要求护士人人掌握拔火罐、推拿、针灸、中药贴敷、中药熏蒸等十余种中医护理操作。等全院护士熟练掌握这些中医护理技术之后,再请示院领导,要求医生多开中医护理项目。院领导重视和采纳了护理部意见,自2012年5月以来,通过加床费、中医护理费等补助,逐月提升临床护士的奖金,从原来的200元左右提升到1200元以上。如今,随时走进每个临床科室,都可以看到护士满意的笑脸,再没有过去那种经常发牢骚的情形了。

提高护士节补助,让护士体验职业荣誉感。护士常年在病房工作,难得外出活动。护理部每年向院领导争取提高护士节的补助,得到了院领导支持。如发放护士鞋,分春冬鞋,满足护士上班需要。给50元至200元的补助,供护士聚餐或集体外出旅游。积极参加卫生系统组织的护士节活动,活跃护士业余生活等。护士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了及时满足,就会更加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实现护士的人生价值。

护士是医院效益的创收者,按照《劳动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来维护护士的正当权益是应该的。护士作为劳动者,及时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管理者善于激励广大护士,不断提高护士地位和待遇,从而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达到护士和医院双赢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 中医医院 人才引进 探讨

现代医院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溯源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医学人才是医院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来说,缺乏人才这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长兴县中医院近几年通过大力引进硕博士,在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已经初步扭转了县级中医院普遍存在的人才队伍底子薄、基础差的局面,人才效益初显成效。现将长兴县中医院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效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人才结构得到优化

通过近几年的人才引进机制和自然淘汰机制,长兴县中医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人才梯队日趋合理。自2008年至今,长兴县中医院已引进硕博士60余人,985(211)院校毕业生10余人。截至目前,长兴县中医院在岗人数668人,卫技人员60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59人,占职工总数的8.98%,占卫技人员数的9.98%;大学本科学历人数为342人,占职工总数的51.2%。在岗医师人数为251人,其中硕博士56人,占医师总数的22.3%。高级职称82人,中级职称172人,中高级职称比例结构合理。长兴县中医院的硕博士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中医药专业占硕博士总数的96.7%。硕博士人数位列本县的三家公立医院之首。

(二)人才优势凸显成效

通过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长兴县中医院的人才优势日益凸显。一是技能比赛屡次获奖。自2008年以来,长兴县中医院有3名选手在市级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湖州市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奖。多人在县级、市级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获奖次数和级别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名列前茅。二是科研能力提升明显。近年来,长兴县中医院科研课题的申报以及项目结题数量逐年提升。截至2015年底,长兴县中医院共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9项,市局级科研课题8项,县级科研课题6项。三是学科建设全面发展。医院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为医院学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医院目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专科1个,浙江省第二届县级龙头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中医专科1个,湖州市重点中医扶持专科5个,县级重点学科6个。四是科普继教广泛推广。借助于中医人才的优势,长兴县中医院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起到龙头单位作用。目前,已开展了二期全县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学员80余名。与全县各乡镇社区的基层医务人员建立了广泛联系,有效地传播了中医药知识,为基层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技术。仅2016年已成功组织举办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1期、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期,受益人数近千人。

(三)人才培养持续可为

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使医院人才培养工程得以顺利进行,长兴县中医院制定了一系列培养举措促使人才成长。一是优先推荐各级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申报。在湖州市1112人才培养对象,浙江省医坛新秀培养对象,以及省、市级青年名中医培养对象的申报过程中,积极鼓励优先推荐中医药专业硕博士。二是职称晋升评聘中设置倾向性条件。在中高级职称评聘考核中,设置硕博士的学历分值、中医专业分值,鼓励优秀人才立足临床,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三是建立硕博士新型师承制度。在2016年要求所有的临床硕博士医师,每年不少于2次重回母校跟师学习。将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问题或是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跟师学习再次提升理论和技能水平。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一个不断上升成长的过程。截至目前,长兴县中医院拥有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1名、浙江省基层名中医3名、浙江省医坛新秀培养对象1名,湖州市名中医3名、湖州市首批特聘专家1名,湖州市青年名中医1名,长兴县名医、名医技师7名。

二、主要体会

(一)人才引进须科学规划

县级医院位于三级医院体系的末端,县级中医院更在县级医院的末端,人才招聘工作先天困难重重。长兴县中医院根据医院现状和发展规划,分别制定未来3~5年的人才招聘和引进计划以及年度招聘计划。综合考虑学科建设的进程、人员的自然淘汰、医院基础建设规模扩展、每年业务增长指数等,确定年度内招聘人数的最高值及保底值、学历层次的结构、专业紧缺梯度等。在实施招聘工作中做到定位准确、心中有数、宁缺毋滥,严把数量关和质量关。

(二)人才引进须主动出击

县级中医院在人才招聘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作为医院要主动出击,采取多种招聘方式。长兴县中医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广泛信息。在招聘过程中,常规联系的大专院校有10余家,保证医院的招聘信息能在大专院校的网站上及时公布。二是参加专场招聘会。借助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的统一组织,每年赴各高校参加专场招聘会至少5场。三是校友介绍推荐。通过已在医院工作的硕博士介绍和推荐,吸引同校的同学、学弟、学妹等来医院应聘。四是服务细致到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长兴县中医院充分发挥情感留人的作用,为应聘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例如,充分的前期沟通、报销差旅费,安排来医院实地考察、解决男女朋友一起就业的问题等。

(三)人才引进须医院实力

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医院的硕博士在近几年中仅流失3人,2人系夫妻因读博辞职,1人回老家就业,稳定性高于县级中医院的总体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医院实力快速提升。长兴县中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后,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医院管理模式进一步清晰化、具体化;医院运行进一步规范化、效率化;医院服务进一步优质化、人性化。医院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国家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的评审;取得了服务数量不断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攀升、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扩大的良好成绩。“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医院实力的提升不但有助于已有人才队伍的稳定,还进一步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

三、思考建议

(一)人才引进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动态管理是关键

医院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是持续渐进的过程,在外部引进和内部管理之间要掌握平衡。对于年轻人才要帮助做好职业规划,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激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紧紧围绕医院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要与时俱进、个人目标与医院目标一致共同成长。

(二)人才引进和培养是一项基础工作,使用人才是目的

人才的合理使用是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所在。如何合理使用人才,达到人岗匹配也是当前人事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优劳优酬。让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第8篇

[关键词]中医医院;发展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1药品比例过高

医院收入分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四部分。因为中医医院以中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50%以上,所以药品收入是中医医院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而医院的西药和中成药按要求加价15%,草药加价25%,综合加成率基本上为18%左右,靠药品获利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并且随着近几年的药品降价、顺价,医院的收入也大幅下降,医院每年损失的药品利润上百万元。

2中医医疗收费项目的局限性

在现行的辽宁省医疗服务价格中包括中医外治、中医骨伤、针刺、灸法、推拿疗法、中医肛肠、中医特殊疗法、中医综合类等总计8大类97项,这些项目大多数为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的中医药特色项目、优势病种治疗项目、常见病适宜技术和中医药继续教育推广项目。反观西医诊疗项目达上千项。

在这近100项的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中,根据同行业的调查和成本测算,近2/3项目处于亏损状态,有一定结余的只有部分中医肛肠类项目和少数的骨伤治疗项目。自2003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来,西医的治疗项目,尤其手术、口腔收费得到了上升空间,而中医收费经多次申请,微调一次。而且中医诊疗项目的疗程长,操作及治疗所占用的时间也长,治疗项目基本都是打包计费,其治疗成本如针灸的耗材——棉签、针灸针,理疗——电费都在涨价,中医收费的利润空间大大被压缩。

由于中医属于传统医学,探究新的中医治疗项目也不如西医开展得快,即使开展中医新项目,首先要经过属地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通过后再上报到省市一级卫生部门的物价管理部门申请核准,然后再上报到省市一级发改委的医药物价管理部门论证审批后,才可以在医疗机构中合法开展和收费。要想进入公费医疗和社保收费目录,又需要在社保部门进行申请和批准,一个新项目能收费要等上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诊疗项目少又没有结余,花费时间开展新项目又不能收费,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本身就没有优势,这使得医生的技术含量得不到体现,也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仅靠中医药的服务,根本养不活医护人员。为了医院的生存,医院会利用西医结余优势来弥补亏损,这是导致众多中医院弃中投西的原因,这些都将制约中医诊疗项目的发展。另外,市场中医项目的不规范也对医院有着不小的冲击。

3支出增加的因素

(1)人员经费支出增加。目前医院的聘用人员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加,原因很简单,医院编制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定的编,现在医院的业务量加大,而人员却不可能再增加,只能采用聘用制,这部分人员财政不给拨人员经费,只能医院自己承担费用。并且辽宁省从2008年开始规范津补贴,同时按照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局的规定,聘用制人员要同工同酬,各种保险要按比例缴纳,这使得医院的人员支出较以前大幅增加。

(2)运营成本支出增加。近几年来医院的运营成本也不断地增加,比如水电、物业费、取暖费等,以前的可消毒反复利用的低值物品采用一次性低值易耗品,比如帽子、敷料等,前面提到的中医治疗项目基本都是打包计费,不允许额外收费,所以一次性耗材价格的提升也加大了医院的成本,压缩医院利润空间。

4其他客观因素

(1)床位周转时间长,平均住院日高。中医治疗本身具有长期、持续等特点,医院床位周转时间长,平均住院日也高于其他综合性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曾做过研究,医院住院日超过10天,医院基本就赔本了,事实上中医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基本都在15天左右。这也是医院结余出现红字的一个原因。

(2)投入严重不足,设备落后。近几年财政在中医医院设备购置、科研经费的投入远远低于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设备固定,更新率不高,以大连市中医医院为例,成新率仅为5成,这也影响着医院诊断治疗水平。同综合医院设备更新淘汰的速度相比,差距显得更为悬殊。

(3)中医队伍人才奇缺,学术创新缓慢。人才问题是中医医院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也是制约中医医院发展最核心、最致命的瓶颈。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以经验为主的科学,尤其是对于一些医术高明的老中医而言,他们是用一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给患者看病,但是,多数中医院的医生实践工作做了不少,但却拿不出学术成果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学术水平不高导致中医专科特色优势弱化。

(4)经营管理理念落后是根本原因。中医院的发展要靠中医药,要注重临床,要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很多中医院存在经营保守、优势发挥不够、诊断方法西医化等突出问题,导致医疗市场占有份额偏低、综合效益差。中医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方面有很多,存在的问题也错综复杂,但经营管理理念落后是中医医院尤其是导致基层中医院发展处于困境的根本原因。

(5)因医疗市场的放开,社区医疗网点的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技术力量强的综合性医院,分流了一部分病人。并且有些地方的中医医院医保统筹指标定得比较低,以大连市中医医院为例,医保统筹指标就是三甲医院中最低的一档。

5中医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中医医院承担着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展示和传播。同时中医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密不可分。近日,国务院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在七项重点工作中,“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单列一节。

(1)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这完善了中医特色预防保健体系。“治未病”是疾病防治前移的重要举措。防患于未然,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缓疾病的发生,不仅可以减轻医疗卫生负担,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延年益寿的需求,并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这项工作需要将到中医院就诊人员建立健康档案,通过中医的“辨证识质”进行分类统计,进而达到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其性质等同于社区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只不过是从中医的角度来归类、指导。目前我院已建立了这方面的数据库,同时研发了“辨证识质”软件,进行“治未病”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指导。除了“治未病”,从中医角度出发开展的健康咨询、讲座、健康指导(包括膳食的调整)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2)老年慢性病。中医医院在院患者多数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病程较长,花费较高。他们在西药治疗稳定后,需要长期中医调养,进行功能恢复。中医治疗老年慢性病较西医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施治,辨证施护,扶正与祛邪兼顾,标本兼治,时刻顾护阴液与卫气,使病情稳定得到巩固。

6建议

为了巩固中医的发展方向,变治病为防病。考虑到中医的特殊性,建议医改方案对中医医院应给予适当倾斜,目前北京市已将中医列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对中医药服务实行考核补偿。

(1)在目前特定的价格体系下,中医医院的成本无法通过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收入、中医挂号、中医诊察收入、中药经营以及财政补助来补偿,同时,市民选择中医药,看中的是其简便低廉的价格,一旦提高价格,中医药对市民的吸引力将大减。

中医院要在生存与发展上有所突破,需靠政府加大投入予以支持,对开展低廉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院进行考核补偿,保留发扬有特色的中医传统服务项目,让医院大力发展和开展中医药服务。

(2)药品零差率的实行,将会使依靠药品收入的中医医院面临严峻挑战,建议将中医列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证中医的人员经费,调动中医积极性,使其在中西医竞争不利的条件下,能专心开展中医活动,巩固中医的发展方向。

(3)转变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运营医院。比如中医医院应建立大门诊、小住院的建院模式;因为中医院的发展关键主要在门诊的就诊人数上,这是医院发展的基石。中医医院的服务对象应重在基础疾病和慢性疾病,用简、便、廉、效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疾苦。所以中医医院的建设应确立“大门诊、小住院”的战略方针,将人力和物力放在门诊的建设之中,以门诊工作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中医院处境艰难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因素,借助新医改是否能实现中医医院的快速发展,具有长远和现实意义。在医疗服务竞争大环境中,必须分析形势,作好市场定位,打造特色品牌,改变医院内部结构,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项目,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姚勤中医医院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建议[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1):3-4

[2]冯泽永中医院必须与综合性医院错位经营[J].医学与哲学,2005,26(12):39-41

第9篇

关键词 中医医院管理年; 护理管理; 做法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66-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医院管理年活动,目的是推进中医改革,引导和促使中医医院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我院护理工作以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按中医医院管理年要求开展工作,围绕管理年评估细则结合《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认真贯彻落实,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中医操作技能,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1 具体做法

1.1 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统一认识

1.1.1 学习管理年要求 医院召开管理年工作动员大会,学习管理年工作的要求,领会其深刻含义和目的。护理部理清思路,组织全体护士细化解读管理年护理评估细则,明确工作、责任、奖罚制度;召开护士长会议,精心布置实施步骤。通过各种方式,使每位护理人员掌握管理年相关知识,确保知晓率达到100%,从而达成共识。

1.1.2 贯彻落实《指南》 《指南》的出台,为中医护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护理部及时将《指南》精神向院长汇报,尤其床护比例问题,要多次开发领导层,使其转变观念,逐步增加护理人员,近几年我院床护比例逐年得到提高。另外,护理部制定了《指南》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将《指南》下发人手一份,以幻灯片形式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学习,推动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中医服务水平。

1.2.1 修订常见病护理常规 护理部指导护士长,按照《指南》要求的中医护理常规框架,回顾结合临床中医护理方法,进行梳理,拟定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健康教育处方,护理部再组织中医护理骨干,对初稿反复讨论、补充、修改、完善、定稿,护理部汇总成册。各科一份,对护理人员落实中医护理常规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2 完善体系,整章建制,抓好落实

1.2.1 健全组织及制度 借管理年的东风,医院进一步完善了三级护理管理体系,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做到层级合理,职责明确。2011年护理部修订了最新护理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护理防范预案40项,人手一份,使护理人员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修订护理质量考评标准5项,为护理管理者的质量检查提供了依据。

1.2.2 层层抓好落实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定期开展活动,对护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制度的落实增加了执行力度。护士长早会提问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常规、常用穴位等,科护士长分管一片,交叉提问,护理部不定期抽查,夯实护理人员理论知识。

1.3 明确目标,多措并举,体现中医特色

1.3.1 形式多样强化中医理论 护理部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计划,多次举办中医专题讲座,开展中医护理查房、中医护理病历讨论等提高护理人员中医理论知识;各科配备针灸挂图、模型,将抽象变为直观,强化护士记忆;常用穴位定位、归经、主治及中医护理术语汇编成本人手一份,科内组织学习并考试。

1.3.2 扇形式培训中医技能 护理部指定交流、操作能力强的护士每人苦练一项操作,规范、熟练后示教护士长、总带教,护士长、总带教回复示教各科护理人员,并反复组织训练,直到合格,护士长每月再抽考30%的人员,确保人人过关。

1.3.3 积极广泛开展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特色是中医院护理工作的重心,针对我院特色不浓的问题,护理部及部分护士长先后到安徽省中医院、四川省眉山市中医院、沈阳市中医院参观学习,借鉴经验,取长补短。护理部引导各科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配合治疗各种疾病和症侯。肿瘤内科中药涂药法治疗静脉炎、小儿科药饼穴位敷贴治了腹胀腹泻、脾胃科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心呕吐等,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较好。全院统一建立中医传统操作登记本,每次治疗有记录、每月工作量有统计。2011年中医护理操作项目从2008年的6项增加到13项。另外,护理记录简化后,我院加强了中医的健康教育工作,床位包干到人,责任护士应用中医护理理论对中药服药、饮食、情志、生活起居、康复等辨证后进行指导,为了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规定和病人交流要达到一定的时间。科护士长、护理部经常监督,访视患者,了解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纳入质控管理,将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1.4 制订计划,加强培训,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护理部及科室年初制定护理人员业务学习计划,中医护理及技能占30%,中医部分由中医院校毕业的护理骨干授课,学习形式均要求制作幻灯片,学习结束布置复习题目或要求书写学习心得。对业务学习的内容加强提问和考核,护理部每半年、科室每季度对中医知识、三基理论、专科护理知识笔试一次,使业务学习收到应有实效。西医院校毕业护士接受中医培训100学时,由科教科负责计划,护理部协作实施,每次学习有签到,培训结束严格考试考核,理论85分、技能95分为合格,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目前,我院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取得结业证书者达90%,通过培训培养了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的兴趣,丰富了中医知识,提升了中医护理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中医医院 档案管理 体制改革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信息中心,是现代化医院整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重要的情报源,承担着搜集、整理、传播和利用档案情报资料的重要任务,是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其作用不再是简单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做好一般服务,而且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手段,提供高速、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知识创新服务,为临床大夫的业务提高、病例总结、提高自己对本学科的业务水平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医院档案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和发展需要,尤其是中医医院不仅要求对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学习还要对传统的古典医籍进行现代化的学习。我对多年从事中医医院档案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对改革之道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和大家商榷。

一、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医院档案的管理主要是隶属于各个医院的行政主管机构,依附于各自所在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多数医院因为资金和人员配置的问题往往忽视医院档案的作用,通常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措施,而且因为各家医院档案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所以相互之间联系很少,是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

2.档案管理模式问题,馆藏资料和数据库“大不全,小不精”,既重复浪费又出现资源闲置,虽步入网络化时代,但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结构不合理,种类不全,现行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档案发展。尤其是中医院要求不仅对医学的最前沿知识进行了解掌握,还应该对中医古籍进行信息化管理,以便更好的学习和继承传统医学知识。

3.人事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医院档案人员正规编制少,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学历参差不齐和知识结构不合理,只能进行一般工作。这种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造成医院档案无法自主进行在职人员新旧更替,人员结构得不到优化,专业的档案学、医学和外语人才匾乏,尤其是专业的中医学档案管理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直接制约中医医院档案各方面发展。

4.财力物力的匮乏。由于现在的医院多是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财力物力都被放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培养、和扩建病房等硬件建设上面。相对于这些医院的档案的投入很少,或者没有。造成医院的档案陈旧,没有信息化,不能为医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二、解决的办法与途径

1.加强目标管理

医院档案是为医疗、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须加强其目标管理,切实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剧增"已使医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不断分化,各学科之间发生着大跨度、全方位的相互渗透、影响和补充。在临床医用方面,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科研人员必须及时掌握有关情报,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选题时有助于确定实验对象,样本大小,施加因素,指标的制定,误差的控制等方法;在论文撰写阶段可加深理论认识,提高论文质量。临床科研的各个环节都要借助于文献。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服务目标,整合自己有限的资源,除了数字化以外,对实物型不断的更新换代,根据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档案的数目、种类、使档案变成一个数字与实体相结合,古典与现代相结合,更人性化的服务机构。

2.重视人员培养配备管理

档案的人员管理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和读者两个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媒介。要重视专业队伍的思想建设,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配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做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比例适当,人员稳定。合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做到评聘结合,责权利统一。要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培训、进修、考核、工资、福利、奖惩等方面给予有效引导和管理,做到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统一。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严格遵照执行。使各个部门、环节、工序既相对分工,又密切联系,保证档案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到高、中和住院医师各取所需,针对不同的专业和重点科室进行重点服务。

3.改变财力物力管理

医院档案的财力主要是医院拨的经费,经费是支持档案系统运转的重要能量来源。医院应根据其发展规则,对经费的使用时间、方向、数量进行综合平衡,合理确定经费开支项目。有计划添置复印、缩微、声像、计算机等设备,并建立审核、监督机制,确保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4.科学的时间管理

时间的管理着眼于速度、效率。科学制定文献在各个环节、工序上的运行时间,制定采访、编目、档案保管、借出、归还的时间,提高档案的流通速度,提高有效工作时间,严格控制文献在部门运转的时间,减少无效时间。尽量调整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三、结语

中医医院档案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响应政府应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创新发展模式,根据各个医院的具体情况联合其他中医院档案,集中人力、财力、馆藏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服务,必将为中医药事业和中医院自身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政.现代医院档案的转型与发展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X)7,(l):38-41.

[2]巩怀俊.挖掘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档案情报杂志,2008,17(5):15.

第11篇

昆明市中医医院呈贡新区医院是经云南省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批准的在新区吴家营新行政中心的西南侧进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筑规模为门诊量3000人次/日平均,住院床位数1000床,总建筑面积124041.35m2。

二、设计理念

1、 深入把握现代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着力体现功能的合理性、设施的先进性和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2、 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注意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注重医院建筑的环境保护、三废处理和污物转运与管理,更要考虑日后运行使用的经济性。

3、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主体,为“人”服务,追求自然、生态的空间意境,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做到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阴暗、不通风状况,创造令人愉悦的健康就医环境。

4、 结合城市设计,对基地周围的环境做综合细致的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基地内较大的地形高差,在保持城市的整体规划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的现有资源及原有地形,既减少土方平衡的工作量,也利用高差来丰富了建筑本身的环境景观。

5、通过对城市空间、基地特征的分析,结合昆明市中医院各功能区的功能要求,提出“一纵一横,四面展开”的规划结构设计理念。一纵一横:即整个医疗园区分别以南北向的市民医疗文化长廊和东西向医疗街为划分主体。四面展开:一纵一横的规划将用地划分为四个区域,并由此四个区域分别展开各自的建筑空间。

6、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引入医疗文化长廊、共享中庭、室外阳光庭院、建筑灰空间等生态概念,营造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从而极大地改善医院形象,提升建筑的品位和档次。

三、总平面设计及交通组织与流线

根据基地实际条件以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城市规划、交通组织、日照、通风、卫生、防火、环保等要求合理布置总平面。即以集中式的“矩形”建筑为基本母题,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为两栋五层两栋三层的门诊区;一栋四层的医技区;一栋十五层住院区;一栋四层(二层架空)行政办公区及制剂楼。四个功能区沿南北向呈“一”型摆放。

(一)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

在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的组织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医疗区、感染医疗区、清洁服务区、污染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一个优秀医院建筑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本项目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如下:

1、外部出入口

1)主要出入口一 ―――门诊、急诊出入口,设在基地南侧主干道上,其位置明显,是该医院最繁忙的人行主出入口。

2)次要出入口二 ―――急救、探视出入口,设在基地东南侧次干道上,以车行为主,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的压迫。是该医院重要的车流主出入口。

3)后勤辅助出入口 ――利用地形高差,该出入口直接与地下室相通,主要用做供食物、药物、燃料及行政办公人员使用的货运后勤出入口,设在基地西北侧,以车行为主。

4)污物出口 ―――设在基地东北角临次要道路上,人流相对较少,远离医疗区和生活区,且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下风向。

5)行政办公出入口――― 设在基地北侧,以人行为主,与行政办公楼联系便捷。

2、外部流线组织

对外流线组织在于洁污、医患、人车等路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1)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a、 洁衣污衣 ――住院楼在楼层末端设置污物电梯,将换下来的污衣经医院的污物出口送至社会化洗衣场所,洗净后的洁衣经医院的后勤出入口送至各住院单元。再由住院部专用洁梯送入住院单元各部门。

b、 营养餐洁梯与医生专用电梯 ―― 在住院楼污梯的另一端靠近住院单元出入口处设置营养餐洁梯,为专用时段洁梯,平时兼作医生专用电梯。

c、 垃圾尸体 ―― 由住院楼末端设置的污物电梯和手术部专用污梯运送。

d、 探视流线 ――住院楼在一层设置了探视出入口,并在二、三层与门诊医技楼的医疗文化长廊和共享中庭相连。既对门诊、急诊、急救、医技等部门不造成任何影响,又可以便捷的到达门诊、医技的任何部门。

2)住院与门诊病人分开

为保持住院部的病房安静和正常秩序,设计上考虑在住院部主入口、医疗文化长廊进入住院区处设置管理门,使门诊和住院病人各有其活动范围,以防止无关人员对住院部的干扰。

3)医患分流

a、门诊医技部门围绕医疗文化长廊布置候诊大厅,病人活动区域在医疗文化长廊及共享中庭附近;在门诊医技诊室和检查室的另一侧布置医生办公休息区域,医生与病人的接触与沟通在诊室和检查室内进行,可有效避免其他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b、 住院楼病人由公共电梯厅进入各住院单元,再经过3米宽的患者走廊进入各病房;医生及药物、营养餐等洁物由专用电梯送入护理单元护士站后侧的医生通道。

(二)室外空间组织与环境、景观、绿地设计

本项目通过集中布置且建筑与环境高度交融的总体布局,较好地解决了建筑空间组织和室外环境、景观、绿化的关系。并结合总体规划及基地地形的特点,在基地西侧形成下沉式广场,通过上行的内部通道及大台阶将整个基地串成一整体的立体景观系统,,形成自己独特的景观环境。大面积绿地、生态停车场、自然景观及环境景观空间相互交融。并结合建筑空间布置绿化、建筑小品等环境设施,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氛围。

四、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62552.232、总建筑面积:124041.35

3、绿地面积:25396.2 4、建筑密度:30%

5、容积率:1.45 6、绿地率:40.5%

7、停车位(地下) 920辆

五、建筑设计

大型综合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如何组织医院内部的流线,怎样处理好功能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创作中着重思考的问题。结合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我们作如下介绍:

(一)平面设计

1、各层功能布置示意

2、功能分布及设计特点

(1)地下一层平面由中心药库、中心供应、太平间、设备房及大型停车场组成,中心药库由专用的货梯与一层的门诊药房相连通。通过基地西侧后勤货物出入口,药品可直接进入地下一层停车场,再通过中心药库将药品分配到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心供应与手术部有专门的洁梯和污梯相联系。便于手术部洁物的快速传递。

(2)结合昆明当地的气候特点,本次设计将门诊入口大厅及医疗文化长廊设计为开敞的室外空间,既节约能源的消耗,又为各功能单体带来丰足的通风效果。在门诊入口处设计了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与医疗文化长廊相通,并通过医疗文化长廊及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的立体空间体系将不同的功能体在水平及竖向上有机联系为一整体,暗示医院内部交通体系的逻辑关系。

(3)急诊安排在一层入口东侧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夜间的管理,急救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有独立小广场,与急救车出入口直接相连,体现了急救的高效率特点。急诊、急救区域设置了东西向的绿色通道,与南北向医疗文化长廊相连。通过绿色通道及医疗文化长廊与一层的药房、影像及输液直接相连,保证了急诊、急救夜间工作的需要。

(4)门诊药房通过药房专用电梯与地下一层中心药库相通,使药品能快速便捷运输门诊药房区。门诊药房是医院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宽敞的候药大厅,提供了舒适的等候环境,采用电子叫号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取药效率。

(5)预留医技科室分别与东南侧的ICU及急诊住院部紧密联系为一体,为后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需求。

(6)康复、理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门诊、设置同一层,极大突出了本项目中医院的特点。

(7)四层中心手术部为医院最核心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十一间手术室,其中包括2间百级手术室,1间千级手术室及7间万级手术室、1间感染手术室。手术室、洁净走廊、卫生通过间、器械回收廊等均严格按照卫生级别区分,并人性化的设计了谈话室等需要医生与病人家属谈话的区域。手术部通过宽敞的洁净走廊分别与东南侧的病理、血库及下层同位置的ICU、急诊病房紧密联系为一体,极大的减少了病人来回的路线,同时也方便了医生的使用和管理。

(8)标准层平面由各层不同护理单元组成。

1)标准护理单元设计了45张病床,绝大部分病房为两人间,并且朝南。

2)每个病区均设计有医患通道。

3)病房内两侧分别有独立的洁梯、污梯系统。

4)标准护理单元大部分病房为双人间病房,同时也根据不同病人的需求分别设计了三人间及单人间的病房。

(二)建筑空间环境及造型设计

本工程的建筑造型正是基于“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风貌,创造城市新景观”的设计理念之下,努力追求富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化、生态型、高技术的建筑形象。其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得体,柱廊、阳光庭院、玻璃通廊(医疗文化长廊)、连廊等建筑以及建筑灰空间等形成统一完整的综合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建筑中庭(有玻璃顶),阳光庭院(无玻璃顶)极富规律性,与环境的结合自然,相辅相成。医院主入口门诊大厅通高四层、横贯东西;每层科室都设有室外绿化平台,厅内布置垂直绿化,种植生态的绿色植物,美化与净化空气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基地西侧依地形形成下沉式广场,与上部的内部通道及一层屋面绿化形成立体的景观系统。形成新时代大型综合医院建筑个性的“绿色医院”形象。

第12篇

关键词 综合性中医医院 消毒灭菌 监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58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nosocomial infection,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hospital's clinical departments should be proceeded in a timely manner.Methods:samples of disinfection in each clinical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 should be connected.Results:the qualified rate of in-use disinfectant fluids and high pressure steam was 100%,and for the disinfection state of air,the object surface and the hands of medical personnel were 9936%,9814% and 9289%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monitoring of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effect should be enhanced,especially that of the hand hygiene of health care workers.By utilizing the monitoring data,the loopholes and weaknesses of th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in the hospital can be discovered timely and the accidents can be prevented in time with immediate corrective actions,which could greatly cut down the occurring rate of the hospital infections.

Key Wordscomprehensiv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monitoring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对全院24个临床科室的空气、高压蒸汽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采样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1]中规定的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进行无菌操作采样;空气监测采用普通琼脂平皿暴露法;使用中消毒液监测用平板倾注法,用一次性无菌空针抽取消毒液10ml加入90ml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再从管内取上述溶液05ml滴入2只灭菌平板内,置36℃温箱培养;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采用生物菌片指示法;医务人员手监测在手消毒后立即采样,用浸有无菌泻脱液的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按无菌操作方法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0ml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物体表面在消毒处理后采样,用含无菌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在物体表面涂抹,按无菌操作方法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100ml相应无菌洗脱液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判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房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200CFU/cm3,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Ⅲ类房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500CFU/cm3,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

结 果

全院24个临床科室2009年共采集的空气2028份,合格2015份,合格率9936%;使用中的消毒液136份、高压蒸汽灭菌56份,均合格;医护人员手211份,合格196份,合格率9289%;物体表面699份,合格686份,合格率9814%。见表1。

讨 论

监测结果分析:做好医院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菌、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病原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病原菌空气传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监测发现,我院不同类别环境的科室空气消毒的质量也不同,Ⅱ类科室空气合格率高,医护人员有良好的消毒无菌观念,科室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配置有比较先进的消毒设施。而Ⅲ类科室由于房屋布局不够合理,人员流动频繁,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够强,致使空气监测合格率比Ⅱ类科室低。因此,应针对医院各种病房的不同特点加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无菌观念,提高环境空气的消毒质量。

因我院领导对生物安全的管理非常重视,对高压灭菌工作特别关注,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力度,新建消毒供应室,加大硬件投入和人员培训,从而保证了高压蒸汽来菌效果的合格率。同时医院也加强了对消毒液的管理,获得很好结果,高压蒸汽灭菌或使用中消毒的监测合格率10000%。

我院医护人员手病原菌污染的监测合格率为9290%,提示临床加强手的消毒管理,切断感污源。

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和降低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医院管理者应首先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力度,医院感染管理应制度化,经常督促各科室负责人及各级医务人员认真落实各项消毒措施,充分转变观念,增加消毒灭菌方面的投入[2,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每月对各科室的消毒灭菌监测效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医院感染学习培训,熟知消毒法规及消毒卫生标准,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使消毒灭菌工作规范化,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了生部,2002: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