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贸易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贸易经济论文3500字(一):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的迹象,一些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越发激烈。而我国加工贸易的比重正处于下跌的状态,受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国际通货缩紧以及服务贸易竞争低的影响,外贸风险正在逐渐增加。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对外贸易经济失速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经济失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失速
在当下的世界经济格局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失速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仅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对个各个行业和人民的经济水平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找到相关的政策来改善这种现状。
一、世界经济形势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形势的现状
伴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贸易呈现下滑走势。尽管各国都在通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和调节税率方式,提高经济的发展,但效果平平。从2019年以来,全球的经济复苏情况才得以弱化。
目前,美国经济的增长较为迅速,形势普遍乐观。但这种局面是由一定的原因的。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个人消费支出的扩张和投资的稳步增长,都是提高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供给方面来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的上升,预示着经济的复苏。从目前情况来看,矿业、天然气和电力的持续上涨,都是工业生产良好的具体表现。从一些预期指标来看,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和服务都处于好转的状态,欧洲经济有望好转。从制造业的情况情况来看,机构的产出、评价的完成指标都达到了有史最高水平,使得经济运行的信心猛增。虽然,波兰等中东欧十国加入欧盟后,对原成员国的资本外流带来一定的压力,整体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新成员国增长较快,也给欧盟带来了新的活力。受政权稳定,经济改革推进以及油价高位等因素,又给经济带来一定有利的条件。受出口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日本的经济也进一步的复苏。企业的经营情况得到了好转,效益也得到了改善,破产企业持续减少,对设备的投资有所增加。日本的经济整体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同时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等也在出口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增長。虽然物价跌幅有所回落,然而消费尚处于颓势,通货紧缩的情况也没有消除。
(二)全球经济现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因为,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大,所以贸易顺差也大。从1990年开始就持续顺差,但受到全球经济和贸易保护的影响,2010年我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并在2015年出现出口和进口的双收缩,对外贸易经济下滑,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程度增大。受美国两次加息和增值的影响,民众转持美元进一步的增多,加剧了人民币的比值,使得我国贸易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1)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影响。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经济需求的增加,进出口贸易逐步恢复,对于我国产品的出口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去年一年,我国对欧盟、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有了快速的增加。受强势美元地位的改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贸易条件是十分良好的。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家贸易产生一定的缩减现象,我国的对外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还有部分国家实行反倾销等调查,对我国的商品专门设立了非关税壁垒。
(2)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目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有重新活跃起来,跨国并购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条例,促进国际购并资本。在全球股市止跌起涨后,境外融资的氛围也有了一定的好转,这对我国企业在海外发行股票和上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很多企业在香港和美国股市同时上市,筹募到的资金很高。国内的很多大型企业抓住了国际资本市场的时机,进行境外融资。同时美国的贬值使得投资商在我国国内的采购和用工价格减低,吸引外商对我国市场投资。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我国利用外资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局面。
(3)其他方面的影响。美国对主要货币汇价大幅下降,同时人民币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美联储大幅下调美元利率,其他国家也相应的跟进降息。世界主体经济的利率处于低位,这对我国利用人民币利率来调整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国际石油市场的高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能够的消极影响。
二、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贸易经济失速的原因
(一)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降低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商品的进口和出口持续间降低,销售总额也在不断的下降。我国已经完成了从加工大国向新型经济发展国家的转变,部分企业工人的成本也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致使一些加工和机械公司迁移到周边国家。尽管我国想挽留这些企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受到产业链结构不合理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应该。企业仍不愿支付高额的生产费用,而迁移到其他国家。
(二)对外贸易摩擦大,风险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上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增多,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随着对外贸易的增加,我国也引起了其他贸易大国的侧目,导致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外贸易的摩擦和风险也逐渐增大。
(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际通货缩紧
当下私有制国家的社会通病是积累社会资本,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资产过剩的情况。贸易市场的稳定与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分不开的,想要保持资本利润、支出和劳动工资等多方面的流动,就需要市场经济的流动和需求相互平衡。一旦政府的分配政策运用不恰当,就会出现高消费和低积累的现象,造成一定的资产过剩。现今,日本、美欧和一些欧洲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产过剩问题,其均在金融危机后采取货币化政策来进行调剂,促进国家经济的回暖。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部分国家不仅出现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还出现市场需要不足,国际产品价格持续走跌,只有少数国家的产品价格上涨。美国最先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元气,之后开始加息促进美元甚至,推动新一轮的资产过剩,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度下跌,通货锁紧情况加剧。
(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低
我国服务贸易占据我国总体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为我国经济贸易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低,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处于失速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完整,水平较低,和相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世界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贸易经济失速的对策
(一)推动加工贸易转型
想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的失速,就需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实行符合地方发展特色的战略,形成具有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链。将不同的地区联合起来,共同推动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的转型和升级。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进程中,应该配合沿海区域的建设,吸引国外的企业来我国投资和建厂。
(二)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增强创新能力
我国在处理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该提高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增加创新影响,把服务贸易放在对外贸易的首位。在政策的制定时,应该在工商也和服务业贸易所放的比重相同。優化我国服务贸易,提高其发展能力,在注重体制之间竞争的同时,创新更多的服务类型,从而提高服务贸易的创新力。
(三)深化外贸领域改革,消除汇率引导因素
增加有关外贸政策的改革和创新,转变经济和外贸发展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创业体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对于新型产能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扩宽对外贸易的渠道,消除汇率所引导的因素,提供经济一体化水平。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应该增加自身的风险意识,采用有效的汇率工具来降低风险,减少因为消化货币增值所带来贸易压力。
(四)发展特色性优势产品,减少贸易摩擦
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中,要积极利用外贸组织有关外贸争端的解决机制,对于一些国家出现不遵守时,要排查严处。在对贸易中禁止有不合理的贸易行为,消除贸易中不公平的现象。
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仍在这种不平等的贸易保护中得到了发展。除了推动加工贸易转型;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增强创新能力;深化外贸领域改革,消除汇率引导因素;发展特色性优势产品,减少贸易摩擦之外,也要通过环保、节约等手段来将我国打造成绿色结构产业国家,推动低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OBE导向下贸易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初探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基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以结果为基础)的理工类教育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理工科的教育教学和课程体系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OBE教育理念发源于理工类教育,对于在文科专业的适用性方面一直存在着争议。本研究以贸易经济类专业为例,研究探讨实施OBE教育模式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新的设置和变革,以期有助于逐步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专业热门”和“就业困难”的尴尬专业困境。
[关键词]OBE;贸易经济;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5-0023-04
随着中国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贸易综合实验区的建立和运行,都显示出未来的中国对拥有国际化视野的经济、金融、法律、贸易等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尤其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来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近十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高校本科招生中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也在高校中名列前茅的原因。但是,尴尬的是不少高等院校和毕业学生都发现这个专业存在着就业困难的现实困境。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平均约为91.2%,而且三年来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不断快速变化的贸易需求存在时滞和脱节。因此,在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的导向下,结合专业社会贸易需求分析和课程开发结果导向,重新思考和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以期构建一个更具针对性的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OBE课程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OBE的基本理念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1994年由美国学者Spadv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对OBE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书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Spady认为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在OBE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学生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
这显然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与传统的过程教育相比,OBE直接评估学生的学习绩效并确切地告诉他们结果,不考虑学生或他们采用何种方法,直到学生能证实预期的结果,才算获得成功。对于那些已经成功地获得结果的人来说,他们得到的指导集中于他们需要发展的、明确定义的能力上;他们获得的证书清楚地反映哪些能力标准已被成功地达到了。OBE强调教育的结果和目的,从进入的要求到达到的毕业标准都很明确。在一个OBE系统中,所有这些指导和证书的组成部分的定义、集中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结果来组织和实施。
因此,OBE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OBE是一个循环递进的教育发展模式,它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聚焦于学生表现,即结果Outcome的经验测评。相对于关注教学资源等产出的传统过程教学模式,OBE没有提出对特定教学方式的要求,它只对学生最后学习结果提出要求,而且这种学习结果并非针对某个课程或者最终的毕业成绩,而是细分到每一门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点。
二、OBE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
近几年OBE教育模式在我国香港和内地教育界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理工类工程教育领域,这主要是因为理工工程类教育的课程学习结果易于客观衡量和评价。2013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第21个成员国。《华盛顿协议》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该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华盛顿协议》各签约国都实施了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不少香港大学和内地如汕头大学等都针对OBE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OBE教育模式对作为文科性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否同样适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有哪些启示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适合OBE模式。作为很多本科院校,这个专业包含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三部分的主要课程内容。其中国际贸易理论课程是基础,也为本科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条件;国际贸易政策课程要求学生对国际经贸往来法律法规和贸易政策有一定的认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则是面向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买卖过程的课程,包括贸易合同磋商、签订和履行等各个环节,以上贸易环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外贸业务操作实践上,仅凭理论知识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理解国际贸易的实质,也难以跟上日益快速发展中的国际贸易实践。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可以进行一定的客观衡量与评价的内在特征决定了教学改革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而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过程重贸易理论而轻贸易实践,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作为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适合采取OBE的教育模式。
其次,OBE的结果导向是培养应用型贸易人才的现实需要。作为一个高考志愿填报靠前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培养目标大多是培养国际性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开放的世界大国也急需这方面的应用型贸易人才。但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OBE的教育模式以结果为导向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专业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另一方面是指实践能力教学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研究生教育更注重理论研究能力培养,而OBE模式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适合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这也契合我国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人才培养目标:“圍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从这个角度出发,OBE可以大大提高刚毕业的学生外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从社会需求和教育模式的角度,国际经济与贸易可以全面采用OBE教育模式,但是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有宏观的专业模块设置、结果和结果评价,也涉及微观的每一门课程的设置、学习结果和学习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投入也提出很高要求。例如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心血研究烦琐的教学目标分解、一体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动态地评估学生发展水平并根据学习产出评估反馈信息及时开展个性化学生辅导等。如果无法变更高校中普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则无法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那么OBE注定无法可持续开展,也将逐步沦为传统的填鸭式过程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也必将与社会的现实存在时滞和脱节。但是一旦基础打好了,后面OBE的开展也必然顺理成章地持续循环下去。
三、OBE导向下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具备扎实、全面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是外贸人才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基本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可分为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和贸易实务三部分。OBE导向下的国际贸易专业的知识目标重点是贸易实务和贸易政策。这两部分知识在OBE教育模式下,应突出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进出口各个业务环节的一般操作流程,包括交易磋商、国际贸易运输、保险、国际结算、成本核算、商检索赔等一系列商贸流程。在贸易政策方面,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还要了解国内外最新经贸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和协定WTO规则等。
为了有效衡量OBE下的结果,课程设置可开设专门的国际贸易专业从业资格证,如跟单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剑桥商务英语、经济师等的培训课程。这也要求此类实践课教师对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动向、考试内容有总体把握,并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和督促学生掌握考试的重难点。
(二)专业能力目标
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生的要求是:希望招聘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外贸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进出口合同的操作能力、单证的缮制和审核能力、貿易纠纷的处理能力等;沟通交流能力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在OBE导向下,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只是一个初步的目标,终极目标是在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毕业前就获得工作能力,减少用工单位的不可控因素和培训成本。
(三)专业素质目标
根据近百家进出口企业的网上招聘要求来看,约有76%的企业把求职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素质摆在首要位置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成为外贸企业招聘人才的基本准则。因此,OBE的结果导向也应把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作为重要的一个目标来设置相关课程。
四、OBE导向下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构想
OBE教育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宏观上的专业产出结果,也有微观的课程产出结果。OBE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制订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结果;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建立课程与培养标准的匹配矩阵;确定具体课程层面的预期学习成果,并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做好专业层面与课程层面的实际学习成果的要求和评估。在OBE导向下,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这包含三个方面的目标导向:必备的专业知识、必备的专业能力、必备的专业素质(见表1)。
围绕专业预期学习结果,逆向设计各门课程,明确各门课程对于实现预期学习产出的贡献及程度,实现一体化培养目标。同时,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最终要落实到课程,组织教师合理确定课程层面的学习结果(见表2),特别是实现教学策略是核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习成果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层面,任课教师采用测验、问卷项目、作业报告等多样化评价方法对每个学生实际学习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多侧面、多角度地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不是用一个简单的期末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结果。
以OBE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还将教学与相关职业资格证考试如报关员、剑桥商务考试相融合,上课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采取“以考促改”“以考促练”的方法,推进实施“课证融合”。但是获得证书并不一定能体现实践能力。因此,在具体课程的教学策略中除了要鼓励教师在案例讨论、教学双语、教学多媒体立体式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OBE教育的思想以外,教师还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关竞赛,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大赛、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培养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能力。当然,OBE教育也意味着必须对成绩考评方式进行改革,改变过去重期末轻平时的传统考核方式,而采用知识点的综合获得结果评判方式,其课程学习结果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而是一系列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综合。
当然,OBE模式并不应该是功利主义导向的程式化管理,也不是使贸易经济类教育丧失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世界关怀。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将学生预期学习产出结果设为教学的最低标准,对学生发展程度不做上限规定,为师生发挥创造性预留弹性空间。在重视精确化结果目标的同时,还应重视模糊的表现性目标,对学生的情意发展、审美意象以及高层次的能力不做生硬的分解量化和评价;将学习产出理解为阶段性的周期性的,而不是不为某节课某单元设立细化的目标,使知识成为激发各种类型和不同水平理解的中介,而不是作为固定信息或标准答案让学生接受,力求平衡教育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达到预设而不死板,生成而不游离的境界。
[关键词] 贸易经济学 内容体系 构建
一、贸易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
贸易,就是商品的买卖活动;贸易经济,就是商品买卖活动所表现出的总体特征;贸易经济学就是研究贸易、贸易经济运行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对贸易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还持怀疑态度。其实,贸易经济学存在的必要性与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的必要性一样,完全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建设贸易经济学科,其主要功能是纠正和解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实践的背景下人们对贸易、贸易经济存的偏见和错误认识。比如,一些商人、企业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却同时否定、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买卖双方在交易完成后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结果,因此没有相互尊重和感恩的感觉和想法;一些学者对贸易经济的研究不屑一顾,等等。这些种种错误认识,已经使得理论工作者的贸易经济研究总体水平不高,必然会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高水平的贸易经济学著作应运而生。
二、已有贸易经济学内容体系的落后性
贸易经济学教材是贸易经济研究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传播贸易经济理论的重要渠道。我国已有的贸易经济学教材对贸易经济理论研究、传播和经济实践曾经起到了不可否定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落后性也越来越明显。概括地说,这种落后性表现为三点:老,少,矛盾。
老,就是说已有贸易经济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反映经济学最新发展。与时俱进,是对学科发展的重要要求。贸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应该跟上现代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水平。已有的贸易经济学教材大都是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显得陈旧。
少,就是说贸易经济学相关教材和专著都很少,以贸易经济学命名的教材只有几本,流通、商业领域的专著和教材也少得可怜。
矛盾,就是说有的贸易经济学教材的内容前后矛盾,降低了贸易经济学的科学性。有的教材在开始出版时完全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比如对价值的劳动理解,对交换的等价理解等,而后来再版时为了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加进了一些现代经济学的内容,结果,书中出现两种范式矛盾的痕迹。
三、贸易经济学新内容体系的构建
1.构建贸易经济学新内容体系的基本要求
新的贸易经济学内容体系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四个体现:
(1)明确贸易与流通、商业的区别,体现贸易经济学的独立性。
(2)以现代经济学为基础,体现贸易经济学内容的时代性。
(3)以贸易经济的界定为基础展开,体现贸易经济学内容体系的逻辑性。
(4)以贸易的历史和现实为背景,体现贸易经济学的文化特色。
2.贸易经济学新内容体系的大致安排
作者在自己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贸易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作了以下安排:
第一章,绪论――贸易、贸易经济和贸易经济学。
第二章,交易。
第三章,市场营销。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
第五章,市场结构。
第六章,批发。
第七章,零售。
第八章,贸易技术。
第九章,贸易集聚。
第十章,区域贸易。
第十一章,贸易文化。
第十二章,贸易政策。
在贸易经济特色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手段落后,也是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贸易经济特色专业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以网络教学、实验软件等为补充。多媒体教学由于过于程式化,导致部分学生课堂只记笔记,以应付考试;网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但由于资料更新慢,技术支撑能力不高,因而教学参与程度较低。而实验软件在选择上由于成本较高,以及适用性比较狭窄,加上课时所限,所以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贸易经济改革思路
(一)课程体系改革
1.当网络经济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经济社会中后,贸易经济问题已经冲破了传统的研究领域,不仅与其他经济领域相互渗透和配合,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的业态和贸易形式,所以在基本贸易理论和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新的贸易理论和技能课程是必须的,课程主要有流通经济学、商业史、商品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心理学、零售学、广告学、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2.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内外贸有机结合,从事国内外贸易研究和工作的人,同时面临大量的国际贸易的问题,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市场的需要。因此,贸易经济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商务函电、商贸英语等特色课程,将奠定复合型人才的坚实基础。
3.突出学科发展的前沿,适时增加新的理论性课程,把最新的贸易经济理论研究成果融于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设专业选修课,其课程有商业创新、区域贸易等,同时开设各种专题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专业知识。
4.合理配置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的“新”和“特”,增强课程的引导性和学生的选择性,使课程设置更能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匹配、更具效率,并随着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下设方向以及相应的课程模块。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是教学活动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特别适应贸易经济课程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坚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必须将教学的聚焦由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到关注学生怎样学上来,在必要指导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设计应符合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践。既要让学生掌握贸易经济基本原理,了解我国贸易经济领域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又要让学生学到解决贸易实践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一是实践教学环节。贸易经济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经济类专业,其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研、科研实训和毕业实习等五个方面。此外,还应安排其他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制度化实践活动,如语言能力测试、军学共建和商学共建等活动。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组织包括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小组和学生实践小组等。实践教学小组根据统一的课程实验计划、社会专题调研计划及其考评制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专业建设和专业模块方向遴选出实践性强、操作效果好的商贸流通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并不断拓展外省实习基地。每个基地指派一名教师负责。实习去向根据学生意愿,实行双向选择;实习中,要求学生及时分析、主动与实习指导老师和业务人员沟通交流;实习后,学生必须根据实习的实际情况,撰写实习报告,并由实习基地统一考核与鉴定。
三、一个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论述了对外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学术界对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状况与争论,并着重分析了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原理。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经济增长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增长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又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都会涉及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晚期重商主义学派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绝对利益论,再到后来的比较利益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剩余产品出路说和“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等都认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有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事实,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提出了置疑。如普雷维什的“中心—论“;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模型。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地带,中心控制,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附于中心国家。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吗
从上面的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对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还有争论,主要存在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促进论的代表是罗伯特逊,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而普雷维什则以“中心—论”表示反对。
为了支持各自的理论,经济学家也对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国内外大批学者运用我国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大都支持外贸,特别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因为进口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的一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进口贸易,考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外贸易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不同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情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要对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重新进行审视,不能一味崇拜出口,也要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出口而排斥进口,认为进口会减少GDP的增长,从中世纪的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就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看法,包括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贸易乘数论也认为出口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而进口会抵消这种作用,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明显的告诉人们净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看到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出口贸易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的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重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内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对出口加工类的企业打击更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退,出口增幅下降。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有限,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所以出口贸易是否对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有重大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去探讨,而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被重视。
二、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早要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出口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后来的大卫·李嘉图也指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稳定物价,阻止利润下降的趋势,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正因为如此,才有人提出美国能保持如此久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中国廉价的商品输入是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将进口贸易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通过进口技术先进国家的产品,可以使其包含在产品中的先进技术扩散到本国,工业后发国家也可以通过进口贸易,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国内的劳动生产力。对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具体如下:
1.进口贸易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口国外的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可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干中学”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来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通过进口国外的产品,会给国内企业造成压力,促使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
2.进口贸易有利于稳定物价。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资源,可以抑制物价的上升,保证利润。这一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明显。
3.进口贸易与FDI相互促进。随着进口国进口额的加大,出口国企业为节约成本,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会直接到其国内投资;而FDI的进入又会派生出间接的进口贸易,而且会带来技术和管理上的新理念。
摘要: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务贸易急需更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国家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
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效益 分析
一、前言
21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仍呈现着下滑的趋势,因此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经济效益问题的重视,进而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采取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的途径来实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以下就是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问题的浅析,望其能为我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致使我国在竞争日益剧烈的背景下,能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二、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概述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推动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方面仍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外贸易甚至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对于此现象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在产品生产方面,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导致我国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引进而来,因而生产率较低。因此,促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引进来的产品比走出去的产品要更多,致使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第二,由于我国商品结构的设置不符合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其健康的发展。因而,我国应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发展放到我国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以便促使其能带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1]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应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策略的提出提供有利的条件。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的方向尚未得到有效的统一。部分人认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即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例如,部分专业学者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而证明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商品的销售带动经济的增长,并同时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部分人认为对外贸易只是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并无因果关系,有专家学者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利用了各种方法估计出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进而间接地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必然会从中找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2]
四、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在传统的对外贸易活动中,进出口结构的设置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增长需求。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必须从优化进出口结构入手。在优化进出口结构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传统进出口结构中只注重产品引进来的贸易形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以便为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在优化进出口结构的过程中,注重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扩大,以便满足社会发展对对外贸易的需求,同时,也应采取相应的途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避免其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服务质量。对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机制,进而实现限制不符合对外贸易要求的产品的出口。第三,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过程中实施科技兴贸工程,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便促使我国部分企业在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能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并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易企业的扶持和管理
在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转变政府的职能,促使政府在职能转变后能为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政府职能转变后首先可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树立一个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进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相关企业对对外贸易的重视,并致使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上。其次,转变政府职能,也可对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提供有利的条件,并推动企业逐渐向股份制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并间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再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促使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而加强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因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企业在经济核算的过程中要更为谨慎认真,并在节约开支的基础上对加强核算能力,为我国对外贸易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
(三)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
就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导向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效战略,但是由于在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贸易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的问题,因而致使该战略的实施无法促使我国在对外贸易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应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对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现状来说,实施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平衡型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我国的资源、资本和技术现状进行分析,以便确保在战略实施之前可以对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有助于平衡型发展战略的实施能落到实处。其次,在实施平衡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也应合理运用国外的资源来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增长的策略,促使我国国际经济日益增长的环境下,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加强。[4]
所以,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从而促使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结论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对于此现象的发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有效利用我国的相关资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在制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增长的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战略的实施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应突出我国贸易发展中的特点,以便吸引国际投资,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竞争力的同时,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菲.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03):112-114.
[2] 黄丽萍.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集体经济,2011,16(09):213-2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仅为206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3250.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15倍。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优化了我国的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而且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外汇资金,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己达150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贸易顺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以创汇为目标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下降,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得到反映。
1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评价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指标,包括出口商品经济效益系数、进口商品经济效益系数和对外贸易综合经济效益系数三个指标,这些指标是基于理论而难以精确计算的;二类是用以评价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出口每美元成本、费用水平、资金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社会贡献率等,这些指标是考核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及财务状况的主要依据;三类是评价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包括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增长速度等,它们反映了一国对外贸的规模和效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从整体上评价和把握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指标:
1.进出口额增长速度。通过这一指标,可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变动状况和发展趋势。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迅速扩大,尤其是在1984、1985、1988、1992和1994年对外贸易总额增速更达到了20%以上.这一时期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其增速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我国的进口贸易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后,1994年起增速己开始放慢,表现在绝对量上则体现为我国进入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贸易顺差.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外汇资金及重要原材料,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商品市场。
2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表示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及该国经济同世界市场联系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所扩大并且对我国的经济贡献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增长同时也说明了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发展自身经济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3.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可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对生产、消费及贸易利益影响的大小。贸易条件大于1表示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对国内生产、消费影响效应扩大,贸易条件小于1则表示贸易效益下滑。
可以看出在1980、1985年我国的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我国在80年代外贸经济效益较好,而进入90年代我国贸易条件小于100并且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直到1995年才略有改善,可见我国90年代以来出现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下滑的情况,我国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减少。
通过分析以上三个指标,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状况。尽管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张迅速但外贸经济效益却不甚理想,我国目前出口外汇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出口数量的增加而非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己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下滑是由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导致产品国内价值偏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不佳。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最根本因素,因为一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了该国商品的国内价值水平^若一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则该国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同类商品的国际价值,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时该国就可以以高于国内市场的国际价格出售商品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近几年由于企业设备老化、技术更新和改造步伐较慢造成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相对扩大,某些产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在国际交换中处于相对劣势,从而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外贸经济效益。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出口规模和效益受到冲击。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由1980年的652%上升到1997年的约80%,但我国的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也较低。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家和厂商曰益增加,尤其是某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业制成品,由于进入行业的技术壁垒低,更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例如我国的鞋类、服装、玩具、塑料制品、自行车、五金工具等,虽然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但己日益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挑战,为了保持国际市场份额,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把原本就己很低的价格不断下调,从而使得外贸企业利润微薄,出现了有数量而无效益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
3.人为的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盲目扩大出口,忽视经济效益的情况。我国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人民币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轨,使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猛降到1美元总汇87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使得人民币汇率偏低,这时的汇率不能完全反映参与交易的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价格表示出的商品的国内价值远远低于同类商品的国际价值,从而造成某些实际上没有绝对或相对优势的产品出口,这种出口虽然看起来似乎节约了社会劳动,但实际上却无外贸经济效益可言。因而汇率并轨使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张而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4“出口贫困增长”现象使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下降。某些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我国的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占相当大的份额,随着我国对这些产品的出口量的不断增大,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给量增加,其国际市场价格自然随之下降,从而造成了出口越多价格越低,为了弥补外汇收入又加大出口的恶性循环,使得我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这些产品出口的增加而不断恶化。这就是所谓的“出口贫困增长”,我国许多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的出口存在着这种问题,比如钨砂、成衣等,造成了我国对外贸易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滑的现象。
5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受到的歧视性待遇增加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目前
仍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难以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条款的保护,致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许多歧视性待遇,比如美国国会在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频频阻挠、欧盟把中国列入非市场经济国家并对我国的进出口进行限制等。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又对中国产品频频提出反倾销投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商品己遭到反倾销投诉378起,涉及到4000多种商品和数百亿美元的金额,使我国很多富有竞争力的商品被迫退出这些国外市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降低了我国的出口经济效益。
6外贸体制改革滞后,造成微观外贸经济效益下滑.尽管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较慢,外贸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思想严重,经营管理水平低,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需要,其次,外贸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偏小,经营分工“大而全”、“小而全”,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经营费用较高,综合运筹和抗风险能力较差,外贸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仍以收购制为主,承包制或变相承包制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经营粗放,注重完成出口创汇任务和实现短期效益,忽视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长期目标的实现,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分配上存在着‘重福利,轻积累”的倾向,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再次,政府职能转变较慢,干预过多和管得过细的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进出口非关税措施较多且不规范,外贸相关法规不健全并且存在着执法不严的现象;最后,外贸协调服务体系不健全,外贸企业很难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和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贸工农脱节的矛盾仍然存在。这些不足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国际竞争不强,经济效益下滑。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不高,对外贸易呈粗放式增长,这种不求效益只求数量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既浪费了我国的资源又加剧了我国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摩擦,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己日益显露出其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尽快采取措施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要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应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调整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我国外贸企业和部门必须首先认识到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扩张,而且还包括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提高等多方面的内容,树立“科技兴贸”的思想。其次,我国应增加技术和科研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对这些设备进行充分利用,提高我国现有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鼓励科技开发和创新,缩短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过程,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最后,我国应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在出口贸易中,首先应把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相结合,努力提高轻纺产业中附加价值量,提高精加工轻纺产品的出口。在进口贸易中,我国应进口具有较好外部效应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同时进口部分国内经济建设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的出口商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档次转变,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2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内外贸互动机制.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向高科技企业,避免重复低效投资,将新增投资优先运用于新兴产业和能源产业方面加快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充分合理利用外资、尽量避免外资投向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出口货源的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开拓新的国外市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我国通过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加国内商品供给、积累建设资金,也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的内外贸互动机制,带动国内、国际贸易规模和效益同步提高。
3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对外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提高我国外贸经济效益,我国政府必须由过去的外贸经营者转变为外贸宏观调控者,由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通过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使得对外贸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更合理地利用我国的优势,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政府还应向效益好的外贸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出口信贷、出口许可证等,同时,政府应代表外贸企业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签定国际协议,为外贸企业争取应得的权利,积极帮助外贸企业协调解决贸易争端。国家作为法律法规制定者,还应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完善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外贸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国内环境。
4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实现对外贸易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我国应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外贸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分步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外贸企业应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财务等等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规范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我国还应鼓励外贸企业之间和跨行业、地区的兼并、联合,实现外贸规模经营,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向实体化、集团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积极组建贸易、产业、金融、科技结合的贸易实体,实现外贸企业规模经济效益。
5.做好国际市场营销,调整出口商品价格.首先,我国应拓宽出口商品销售渠道,除直接进出口,可以通过在国外设立代售点、办事处等方式直接进入国外市场,并且随着出口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变商品经营为资本经营即直接在国外投资设厂、生产经营我国产品、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此外,我国的某些出口商品在质量接近甚至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情况下,价格却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如我国在自行车、棉织品、小五金等,对于这些商品我国应提高其国际市场价格,从而增加外贸企业利润,提高外贸经济效益。
关键词:对外贸易;合作模式;人才联盟
在全球经济变暖的经济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为寻求更好的发展,选择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但通过对以往的数据观察可发现,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收入大幅度下降。以2015年的第三季度为例,对外贸易经济收入有所下降,下降了大约60%,收入仅仅只有301亿元。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大形势可以促进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规范行业要求,并促进其产品结构的增加与转型。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现在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比如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观察国际经济形势,从全球的经济环境分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明确规定衡量的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各部门间的责任分配、如何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综合来说,即使在短期的效果下国际经济形势可能会阻碍保险利益增长,但对外贸易经济依旧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为更好地寻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解决困境与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解决方法:构建战略联盟、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构建监督体系等。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诞生的较晚,但发展很快。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但相较国际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出现众多问题,具体分析可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过程单一化、销售失常化等。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趋于规模与效率、质量与数量无法共同保证的趋势。
(一)合作模式短视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模式短视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贸易双方仅以利益相关联,管理松散,没有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具体表现为,国外的企业来提供客户的信息与网点等,我国中小企业为驻外点支付手续费来处理与海外的客户之间的业务。除此之外,若多家公司同时与其合作,中小企业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少量的佣金来竞争。同时,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不利于与客户长期开展合作关系。结合以上分析,可发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当前想得到可持续发展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销售过程失常
对外贸易中,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失常化是目前在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常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因为销售人员未提前对产品进行说明或者销售人员选择隐藏产品性质来推销产品,导致顾客对产品产生误解,误以为选择的是本土产品。这些行为具有很强的欺诈性和失实性,而这些都会导致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问题。
(三)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丰富企业的产品种类,进而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成为目前思考的重点。但是,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走访发现,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单一、种类较少,在加工方面,大部分都是以低端的代加工为主。而这些单一的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并不能很好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品种类过少,面对不同的顾客时,就无法提供更多的选择,无法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对外贸易的产品与本地产品相比价格优势并不明显,竞争力明显不足。例如,由于属于代加工,导致部分产品的利润很低,甚至比原产地的产品利润还要低,这就导致企业生产的外贸产品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同时,对外贸易采用的资金运转方式还不成熟,无法满足公司资金灵活运转的需求,这样就为公司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一定麻烦。
(四)监督体系缺失
当前负责监督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为监督局与监事会。但当前的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监督局与监事会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问题。监督系统的关系不对等,在两者意见不统一时,监督局的权利优于监事会,这样就导致监事会的约束力和申辩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体系缺失化就会极大的影响每一个中小企业,无法实现完善的监督,因此需建立合理全面的监督体系。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
根据上述的分析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现在存在很多困境与问题,比如合作模式短视化、监督体系缺失、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观察国际经济形势,从全球的经济环境分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明确规定衡量的标准。需要考虑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各部门间的责任分配、如何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拓宽产品销售途径。综合来说,为更好地寻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解决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构建战略联盟、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构建监督体系等。
(一)构建战略联盟
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实际的对外贸易过程中往往选择构建战略联盟,从而促使双方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的合作模式并不完善,属于分销协议的初级过程。中小企业相互合作以共同谋取利益为目的,但实则互相独立。而在国际市场中,双方互相关联,资源共享,所面临的风险也由双方共同来承担。双方合作的产品,由双方共同参与设计修改,面对客户的需求,共同分析设计。为更好获得利益,因此需要针对市场需求来设计产品。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战略联盟的方式可以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高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所追求的利益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二)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
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还属于起步阶段,实力不够雄厚,所经营的产品种类少、结构单一。发展对外贸易,首先就应该扩大产品种类及产品结构,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出口销售量,从而增加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其次,加强专业贸易中介的建设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出口销售量。专业的贸易中介可以规模化管理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企业人员培养以及管理工作等。通过专业的贸易中介指导,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监督好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及素质。随着销售人员素质提高,越来越专业化,可以极大的避免销售质量风险,减少纠纷,从而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的捍卫了企业的声誉。加强专业贸易中介建设的重要性在国际上都得到认可,各国选择专业化的贸易中介来介入对外贸易。通过专业的贸易中介,可以使得交易双方获得更高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三)构建监督体系
当前负责监督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为监督局与监事会。但当前的监督体系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监督局与监事会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问题。监督系统的关系不对等,在两者意见不统一时,监督局的权利优于监事会,这样就导致监事会的约束力和申辩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监督体系不规范会极大地影响每一个中小企业,因此需建立合理全面的监督体系。监督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解决当前存在的弊端,将责任明确划分,解决关系不对等的问题,使每一个部门都可以分配具体责任与权利。其次,对外贸易涉及国际经济市场竞争,随着经济发展,产品种类与销售也会随之改变,这就要求监督体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应与改变。
(四)加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良好发展,需通过团队合作的努力,才能得以更好的实现。拥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才能经得起经济大市场的考验。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商务英语类的优秀人才。为更好的培养所需人才,中小企业纷纷选择与高校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为从事对外贸易的中小企业与高校内的商务英语人才良好合作搭建平台,从而加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当然,高校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将教学的内容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将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国贸专业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可及时了解报关流程、商务谈判流程等,包括英文合同的确认等。这些过程都将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当中,为下一步的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产品研发投入
要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产品的研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进而研发出更多类型的产品,以此满足国际市场上更多客户的需求。而加强对产品的研发,还可以节约成本,增加制造的利润,以此提高产品的利润,进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具备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更好地占据竞争的制高点,为下一步的市场开拓奠定基础。结语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但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使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应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困境中探寻出一条出路,从而提高国民经济,使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铀生.“十二五”约束性指标下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企业经济,2011,(8):10-12.
[2]谷莹.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126-129.
[3]李铮.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困境及破解机制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4,(29):27.
关键词:双边;自由贸易;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1.1选题背景
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中国与东盟、巴基斯坦、新加坡、新西兰、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与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适应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发展的国情,有利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从2005年到2015年历时十年之久。中国和澳大利亚协定了包括货物、服务和投资等在内的十几个经济领域方面,是中国截止到目前已经签署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一。中国和澳大利亚一直是经济贸易的重要伙伴,双边经贸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投资和贸易方面。2014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额为1369亿美元,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各类投资的总额是749亿美元。在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货物、资金流动将会更加的来往密切,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将会极大的发展。
1.2研究的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推动世界各国贸易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了WTO,但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固有的弊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WTO中之后,弊端就会显现的更明显。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和制度参差不齐,在WTO的调节机制下,各国经济利益发生矛盾,就会使得多数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近年来,由于中国的经济崛起迅速,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就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行反倾销、非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了中国贸易经济的发展。由于双边自由贸易具有谈判时间短,涉及国家谈判成本低的优点,所以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就成为了首选。截止到今,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自由贸易,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为世界贸易提供了方便。
2中―澳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理论基础
2.1自由贸易区的相关概念
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签订协定,在协定规定的区域内取消关税或者其他的非关税限制,然而在这个区域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来维护在这个区域内的贸易。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它的特征是:(1)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之间没有关税或其他非关税限制;(2)各个成员国保留这自己原本的独立的对外贸易政策,来维护自己本国的经济利益。
2.2双边自由贸易的相关概念
双边自由贸易是指两个国家相互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开展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议双方的贸易尽可能的自由化,而表现自由化的程度就是关税的降低,非关税和其他贸易措施的减少。双边自由贸易有谈判时间短,谈判成本低,速度快,不利于他国搭便车的优点。它使得多边自由贸易国家间的冲突、矛盾有了一个和平的解决办法,保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双边自由贸易对于签订协议的p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双边贸易协定使得一国根据本国的经济优势同世界上的其他贸易伙伴建立双边贸易联系增大了可能性,以便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中―澳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的分析
3.1双边自由贸易的分析
中国与澳大利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商讨了关于货物、服务和投资等十几个领域的贸易,澳大利亚的资源众多,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资源,中国虽然资源也多,但中国人均占有量少,这导致了中国必须从其他国家来进口所需要的资源和能源产品,此次中澳贸易协定主要就是资源和能源的协定。自1973起,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贸易关系就有很大的进展。两国一直互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2014年,中澳贸易额有1369亿美元,是2000年的16倍,中国向澳大利亚投资总额约49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和澳大利亚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对中澳两国双方各有利益的,双方的贸易仍在不断的持续扩大(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
中澳双边自由贸易的建立对两国的贸易是有利的,下面就从农产品、能源、加工制造业,分别进行分析。
3.1.1对农产品的分析
农产品一直是中澳两国贸易中重要的产品之一,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纺织品原料、棉花和乳制品等资源型的产品,而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纺织品、蔬菜、卷烟等劳动加工型的产品,这表明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农产品上具有互补性。从贸易额上来看,可清楚看到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贸易额比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的贸易额大,这明显表明澳大利亚在产品的出口上处于优势,中国处于劣势。双边自由贸易的建立降低了中国、澳大利亚的进出口关税和消除了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实现了两国较为自由的农产品贸易,发挥了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优势。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劳动加工型的农产品会增加,澳大利亚在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相比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农产品具有绝对的优势,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就会的冲击,不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发展。例如,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中的乳制品。
3.1.2对能源贸易的分析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其中在能源上,人均占有量较高,一直是能源出口的大国,当然,这也是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中国自然资源也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中国之所以一直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是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分不开的。中国经济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就要求在本国内利用新型技术降低国内对能源的消耗,还有寻求世界国家的供应来满足中国对能源的需求。
矿产品是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比较多的能源产品之一,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进口矿产品591.8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2.7%,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量大国,所以对于铁的需求量大,是世界上铁矿的需求大国。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创立的贸易数据库)。
3.1.3对加工制造产品的分析
加工制造产品相较于澳大利亚来说,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根据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对加工制造产品有很大的优势。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自由化,对于扩大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增加就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纺织品及加工制成品在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然而棉花、纺织品原料在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中占据相对较大的比例。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棉花和纺织品原料占中国纺织品进口的83%,而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纺织制成品占澳大利亚进口制成品的80%。因此,中国与澳大利亚的纺织品贸易呈现出明@的互补性,中澳贸易自由化将会受益于两国,使两个国家的出口贸易都扩大。中国的生产商可以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获得来自澳大利亚出口的棉花、羊毛等纺织品的原料,澳大利亚的消费者也可以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来自中国出口纺织品制成品。两国的经济发展因为纺织品贸易的扩大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3.2中―澳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
中国和澳大利亚都非常重视国外投资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化之前,两国的双边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林业等有限的行业间,在实现自由化之后,双方国家的投资贸易环境不断改善,扩大了投资的空间,在原来的投资领域的基础之上,又共同开拓新的投资空间,如环境保护,中国的西部等跨国界的投资领域,投资不仅带动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企业间的合作,为两国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会,还带动了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双边自由化的建立为两国间消除了商业限制,创造了更加透明的贸易条件,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双边投资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使得双方在未来投资扩大领域,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4加速建设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分析
中国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中澳两国的贸易量持续不断增长,投资量也逐步的增大,向更加深层次的投资领域拓展,当然,两国在贸易往来和投资的过程中会出现意见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两国协调与合作,才能使问题和障碍逐步解决,实现两国间的经济利益双赢。
4.1根据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国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为了使中国与澳大利亚能够共同大发展,实现两国的经济利益长远发展,中国与澳大利亚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共同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在双边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发展加工制造型的产业,可以从澳大利亚进口原料等初级产品,澳大利亚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出口资源进口加工制成品,资源互补,合理的优化配置。
4.2促进相互投资,扩大经济贸易
国际的投资能够推动产业间贸易的发展,加强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贸易投资,带动两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一直奉行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本国企业向澳大利亚投资,加强同澳大利亚企业间的联系,利用跨国公司这一载体挖掘澳大利亚有利的市场资源,同澳大利亚企业共同投资开发利用。澳大利亚也可以利用本国资源向中国进行投资,共同商讨共建投资,共同获利。中国利用澳大利亚向中国投资的机会,学习其创新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综合的运用到发展经济中来。
4.3积极参与双边贸易自由化,建立新的市场
在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众多国家发展的经济战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双边自由贸易已经成为我国规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方式。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有利于货物、资本的自由流动,增强了两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增加了就业机会。由自由贸易所形成的市场也就是中国与澳大利亚共同建立的新的市场,会向更深层次,新的贸易领域投资,加强了两个国家的贸易投资,增强了两国间的经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协定[Z].
[2]王介雯.中国与澳大利亚产业内贸易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5258.
关键词:国际贸易自由化平行进口知识产权保护权利穷竭地域性
一、平行进口的基本理论依据
所谓“平行进口”(ParallelImport),是指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从外国的知识产权所有者手中购得商品并未经批准输入本国,而该知识产权以前己受到了本国的法律保护。
1.支持平行进口的理论基础——权利用尽原则
权利穷竭原则指知识产权所有人自己生产或经其许可生产的产品,在第一次投入市场后,权利人即丧失了对它的控制权,其知识产权被认为已用尽,无论何人使用或转售该产品的行为,都无需得到权利人的同意,知识产权人不得再利用知识产权阻止该产品的进一步流通。主张知识产权应当适用权利穷竭原则者认为平行进口应该被允许。理由是:平行进口的合法性理论存在的基础在于这种商品与当地已存在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其中前者比后者一般要便宜40%左右,因此平行进口将使消费者拥有更大、更廉价的消费选择,可以很好地防止市场的垄断与割据。而且知识产权人在商品的生产销售中已经行使了一次权利,获得了一次必要的报酬,不能允许知识产权人在同一商品的流通过程中重复获取利益。
2.反对平行进口的理论支柱——地域性原则
主张知识产权应当适用地域性原则者认为,知识产权仅在其产生的地域内有效,未经进口国所有人或被许可人同意的知识产权产品的平行进口是对知识产权人权利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取得和行使均受到地域性限制,知识产权在一国权利用尽并不意味着知识产权在另一国当然用尽,平行进口是非法的。
二、对平行进口的利弊分析
由于平行进口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利益选择取向的复杂问题,所以在生效的国际公约中对平行进口的态度都不明确,允许各国和地区自行处理。我国在《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中对平行进口问题也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笔者认为,在世界经济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平行进口有利于竞争,防止过分垄断。允许平行进口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应立法允许平行进口。具体理由如下:
1.平行进口产生的有利结果
(1)从竞争法的角度看,允许平行进口,有利于促进竞争,防止知识产权人的过分垄断。对于大部分商品而言,平行进口有可能导致商品平均价格的降低,增加同品牌商品之间的竞争,能有效地防止因知识产权人的过度垄断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2)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允许平行进口符合中国市场国情,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由于我国目前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充当的是世界加工厂的地位而不是知识产权出口大国的地位。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额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如果禁止平行进口实际上是更多的在保护国外版权人的利益以及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以损失本国利益、公众利益与本国版权人的利益为代价的。(3)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允许平行进口有利于缩小各国之间同品牌产品价格的差异,有利于消费者。在知识产权国内用尽体制下,知识产权人利用其独占权,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实现差别战略。例如在相对富裕的国家市场对产品定较高的价格,而在那些低购买力的国家或有很多代用品的国家以较低价格销售。所以,平行进口将趋向于缩小各国之间产品的价格差异,高价位市场的消费者将因产品价格的下降而受益。
2.允许平行进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从竞争法的角度看,对知识产权人或独家经销商构成不公平竞争。平行进口对于知识产权所有人或者独家授权经销商而言,是搭便车的行为,构成不公平竞争。第三方通过转口贸易所获得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凭借了进口国独家经销商的先期投资和劳动,对独家经销商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2)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有可能减少外国投资者投资的热情,因为既然允许平行进口,本国完全可以通过进口渠道取得所需的知识产权产品,而不需要直接在该国生产该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优势。
(3)对消费者的不利影响。对消费者来说,允许商标产品平行进口,一方面制造商不愿意对新的产品进行投资,从长远看来,将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和产品种类的减少。另一方面,平行进口同商标相同产品,如果该商品质量较差,又没有明显标识,可能会造成消费者误认,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三、结论:允许平行进口但应有例外规定
虽然平行进口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与法律上的合法性,但我们不可忽视平行进口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平行进口应有例外规定。比如平行进口商不正当竞争,对知识产权人造成损害的,可以由《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以防止搭便车行为和损毁商标声誉的行为。对消费者的保护可以通过对平行进口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比如平行进口的货物与授权的货物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又没有明显标识,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各国通行的限制性规定为:第三者在转售商品时,不得对商品有所改变、改动,甚至不能重新包装。转售进口商品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消费者商品来源之不同。对违反规定的,商标所有人有权禁止商品的进一步流通。我国在立法时可以借鉴这些规定。
参考文献:
[1]李华赵洋王卓亚:维护自由贸易与保护知识产权权利的内在冲突和司法考量之进路.河北法学,2005年10月
[2]范诚吕剑英:权利衡平理论在平行进口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河北法学,2006年2月
实习日期:2011年2-3月
实习单位:**********有限公司
实习报告 今年寒假根据学校的安排,托父亲的朋友介绍,到丹阳运河工业园江苏蓓花集团丹阳被服厂实习了大约一个月,时间虽短,但收获菲浅,认识颇多,毕竟自己是学生,书本知识学了不少,但缺乏实践,与实际有距离,因此谈认识,谈体会,只是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老师评价。现就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东西,将认识和体会报告如下。
一、家乡企业的印象.这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有新建的大跨度生产车间楼两幢,还有办公楼、饭店、车库、车棚等设施,路面硬化,地面绿化,连门也是现代化的电动门。有职工500多人,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属市级文明单位,二级强企,还是劳动局评的先进单位。主要生产加工床上用品,如被套、枕套、床单、台布等轻工纺织产品。
刚到这家企业时,我确实被企业的面貌,气派所吸引住了,家乡的变化确实大,工业园到处是这样的现代化企业.据说这个工业园中,外资企业还不多,大多是本地个体私营企业。这家企业老总说现在拥有固定资产4000万,流动资金1000万。
据说在丹阳这样的企业还算不上大企业。光看工业园的景象足让人喜煞,纵敞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一排排的新式路灯,一片片的绿地、花草、树木、厂房、洋楼……,听公司的一名副经理说,工业园就是靠环保环境、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就此一地就已进驻企业上百家,全市就甭说了,丹阳现在已是全国百强县的前二十几位了。
二、企业的经营管理 老板是总经理,下设经理办公室,进出口部。生产技术部、质量检验部、财务部、总务部六个部门.办公室负责文件资料;进出口部负责采购原材料,办理出口业务及管理原料库,成品库;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负责管辖两个生产车间;质量检验部负责原材料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产品的检验及成品的检验工作;财务部负责财务帐务,工商税务工作。总务部负责伙房、安全、卫生等工作。
总经理亲自抓市场工作,几乎天天接待客户。洽谈、揽客户、接订单、发货都是进出口部业务员的工作。进出口部人最多,每一个产品有一个人负责接订单、登记,并把订单传到生产部,任务完成后,有该业务员负责发货到上海港,每类产品有一个业务员负责采购原材料。
生产技术部接到进出口部的定单后,指定生产计划,根据顾客要求编制“产品作业指导书”,(指导书中有原材料要求、图样、尺寸项目等要求),下发到生产车间,车间主任安排工人生产。
床上用品的生产流程是:领料—验布—裁剪—刺绣—缝纫—熨烫—包装—成品。 质量检验部安排质检员分别在每道工序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不合格返工或返修。入成品库的均是合格品,成品库属进出口部管辖,有时成品库要保证库存,以备老客户急用。
我一进公司先被安排在办公室,给公司打文件,制表格。确实有些枯燥无味。几天后才被管生产的经理带到生产技术部,并将生产流程逐一给我介绍了一遍。生产技术部有六个人各负其责。生产车间的设备全都是缝纫机、包缝机。一个车间约有100人,全是年轻女工,操作比较简单,缝纫机前有一塑料管,加工好的产品都推到前边的管中。车间里设备放置非常整齐,生产有序,都实现定置管理,工作环境非常好,卫生、整齐、明亮。
工人都穿统一的工作服,带工作帽。在生产技术部待了几天,每天转一转车间,剩余时间在办公室里。技术上觉得也无什么可学的,我觉得工人的工作表面看挺轻松,其实是挺累的,坐在机器前,一坐就是半天,有时为了撵活儿还要加夜班。往往一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公司实行计件制,只有多干活才能多赚钱。工人都是农村的。个别也有下岗职工,大都来自偏远的农村,每月只挣八九百元。我曾经问过经理怎样才能把一个企业管理好。他说当老板只要明白三条就行了,一条是老板要有市场,二是会核算成本,
三是会用人。当时我觉得他说的太简单了,但现在体会一下,还是很有道理的。“会用人”他的意思是会用他这样的管生产的人,我觉得“会用人”还包括工人,如何关心他们,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把工人都看成是经济人,另外还有个国家法规问题,国家的法规如何贯彻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适宜。
三、在进出口部的日子进出口部是公司的上层建筑,是老板亲自抓的机构。老板几乎每天都到,客户来了有翻译陪同,恰谈,参观工厂,吃饭。作为业务员每天按其职责工作,采购的原材料主要是布、线、袋子、拉链、纸箱等。供方大都是老合作单位,电话联系,传真定货单,到时业务员负责接货等事宜。
顾客要货时,顾客要货时直接传真过定单来,定单上有品名、合同号、数量等。有时带有图样,标有尺寸、花色、质量要求、包装要求、支付期限等,都是外语需翻译成中文,但感觉以六级的水平还能应付得了,然后再把它传到生产部门生产出样品,经由顾客确认后才进行生产。
由于和公司进出口部的业务员关系处的好,我一边观察不明白就问,很快我就熟悉了他们业务上的工作流程,业务员们的素质较高,一般都大学毕业,他们的工资比工人高,一般都在1500元以上,在这里我一般跟随业务员去送货,由于产品全要出口,所以相当麻烦,需报关,报检,办理出口手续。进出口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年轻人,25岁左右,待人热情,有朝气,但也有牢骚,有怨气,告诫我千万不要到这样的企业工作老板使人不顺眼,也许都是年轻人容易沟通,再加上我不是公司正式员工,没有正经事就帮忙兼跟随学习,了解了不少人情世故,如何和顾客打交道,如何与机关人员打交道等。
我也能看出进出口部存在的问题,
一,分工太明确,缺乏相互帮助的精神,在有些人忙的时候有些人却闲着。
二,按劳报酬体现不出来。
培养高校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化人才市场的需要。贸易经济专业是为工商贸易、管理、营销中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专业性的工作思想。贸易经济专业同时还是我国教学部中的特色专业,在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校中皆有设置这门专业。因此,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为我国经济转型贡献力量。
一、 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以致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仅仅是将理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不是经济市场需要的人才。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致用,这也证实高校培养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根本目的。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包括了国防教育、公益活动、实验教学、社会认知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具体环节。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充分的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实哦践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培养高校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对其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也是主要的培养方向之一。如今的对人才的衡量标准,除了有必须的诚信、坚实、前沿性等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时,还需要具备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人的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信仰、品行、性格、思维能力方面。实践教学就是依靠其广泛性与立体性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人格与主动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二、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在当前的高校专业教学中,其教学的内容十分单一。学生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不丰富,大部分都是根据课程安排,抽取合适的时间就去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参观一次,或者是学校安排学生自行在市场上进行调查。总体来说都是形式上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将真正的实践开展到学生中去。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所以自身的了解十分有限,导致动手能力差,今后在进入社会后,也不能快速的适应岗位角色,无法满足企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二)物质条件缺乏。要正常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就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基础与环境。比如,一般来说,贸易经济专业都需要电子商务、期货交易学的模拟实训室。然而在当前的各大高校中,部分学校由于资金的问题,对实训室的配备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仪器设备与软件滞后,不能满足贸易经济专业的教学需要。又或者是拥有设备齐全的实训室,而只是当作摆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入使用,从这里就可以说明,部分高校没有将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训室就成为一个摆设,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单位企业的用人要求。
(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实践教学时今年来才提出的新教学方式,一些在传统教学理念支撑下的教师,对实践教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一般这部分教师都是直接从事教学研究,没有在企业中实践的经验,因此,这部分贸易经济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占优势,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只能将自己擅长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而实践教学就成为相对比较弱势的一面,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实践教学的实施有不良的影响。学生不具备实战经验,在社会实践中,就会成为其大大的缺点。
三、国外高校实践性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一)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最初是在美国提出来的。根据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对学生进行交替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之间交替进行,最终有学习与企业一起给学生赋予学习工作评价。这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根据合作教育模式,在学生入学之后让其进行意愿工作选择,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得到学校难道对其工作的指导,学生在学校就读的最后一年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还会分配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实践工作,保证了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会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
(二)双元制教育模式。双元制教育模式是有德国劳动总署组织的模式。它主要突显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企业将对学生进行培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这整个工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可以选择从普通高校转到职业学校中,或者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之后,去到高等院校进修,就形同我国的“升本”,不同的是,我国只是经过考试才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而双元制教育是通过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向高等学府进修。
(三)职业资格认证模式。职业资格认证模式的专业定位相对比较明显。它主要是依靠社会体系,将专业与其行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日本,其政府部门对高校学生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全面的在国家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每一个行业都有明显的行业标准。它能够使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为将来就业提前做好安排。职业资格认证模式是一种能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四、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逐渐对贸易经济方面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不仅仅只是注重是否掌握了多少关于经济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注重其专业人才对管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才是目前贸易经济专业中需要的人才。合作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创新人才,通过采用合作教育模式,来培养高校中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要不断优化教学课程,不但拓展学生的工作视野,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