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光眼手术

青光眼手术

时间:2023-05-30 10:3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光眼手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光眼手术

第1篇

手术时机如何选择?

总的来说,青光眼在明确诊断后,通过药物、激光等治疗,眼压仍得不到控制、视神经损伤加重以及视野缺损继续进展,此时就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手术时机的选择还要考虑不同因素。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需要考虑眼压水平、前房角关闭程度及晶体混浊情况。闭角型青光眼在反复应用降眼压药物并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前房角仍没有明显加深且眼压不能降至正常者,应考虑早期手术治疗。

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机的选择,多数医生主张一旦药物治疗或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无法控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达到目标眼压水平、视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持续进展,就应尽早行小梁切除术。

先天性青光眼的患儿在明确诊断后,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一般不考虑药物治疗。原因是药物对先天性青光眼治疗效果差,患儿不能很好配合,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对小儿副作用较大。

对于某些继发性青光眼,如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外伤后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以治疗继发因素为主。当继发因素控制后眼压仍不能恢复正常者才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吗?

首先要明确青光眼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也不是非常高,有时一次手术并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术后继续依赖药物治疗甚至再次或多次手术。这是因为,无论哪种类型的青光眼手术方式,设计思路基本是人为建立一条引流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将眼内房水引流至眼外起到降眼压目的。但由于人体修复功能及个体化差异等多种原因,随着时间延长这个“引流通道”可能会逐渐阻塞导致眼压再次升高,故青光眼手术会有一定失败率。

影响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疾病发现是否及时、发现时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青光眼类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既往手术次数、是否合并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营养状况等。

白内障手术能同时做吗?

青光眼和白内障可以同时发生,除了年龄因素外,青光眼和白内障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目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己成为某些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的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优点在于,联合手术改变了以往分次的、间隔一定时间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对于合适的青光眼病人一次手术可同时解决两大问题,减少多次手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联合手术还可以解决多种导致与白内障相关的青光眼的致病因素,使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第2篇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1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60-01青光眼这种疾病为眼内压出现持续或者间断升高,对视功能和眼球内的各部分组织造成损伤,若不能给予有效治疗,会造成视野严重下降直至失明。病情发作时有头晕、头痛、眼痛、虹视的情况。对该类患者治疗时,主要选择手术方法。在患病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病情发作时期,必须对患者的眼压进行相应的控制,因此,必须要求患者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所以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措施。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3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分别采用两种护理模式,观察患者的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3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9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范围37-79岁,平均年龄为54.8岁,例为急性闭角型的青光眼,例为慢性闭角型的青光眼。对照组31例,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范围:35-78岁,平均年龄为56.1岁,例为急性闭角型的青光眼,例为慢性闭角型的青光眼。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将医院环境为患者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保持良好的护理态度,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等选择适宜的称呼。因为该疾病会使患者的视力下降,患者会有严重的焦虑和不安,因此护理人员要将手术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对该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而且由于需要较好的控制患者的眼压,所以护理人员要尽量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较好的宣泄,从而指导患者较好的调节情绪,消除消极的情绪。

1.2.2眼部护理为了减少眼部的感染。不要洗脸,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温热毛巾擦拭患者的脸部皮肤,禁止剧烈活动,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在有强烈阳光的情况下还可以佩戴眼罩。使术眼保持加压包扎,并对包扎的敷料进行观察,若有移位和渗血的现象,要进行敷料的更换以及重新包扎。在敷料更换时严格按照无菌标准操作。护理人员要清楚告知患者不可以用手揉眼部或者用力挤眼,防止出血或者伤口裂开的情况。护理过程中还要询问其是否有眼痛等不适感觉,对眼压、切口、前房进行详细的检查,若患者有脓性的分泌物或者视力下降,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2.3药物护理要准备好使用的相关药物,20%的甘露醇,使用快速静滴的发生,每分钟120滴左右,若患者本身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者年龄较大,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这类患者的脉搏和呼吸进行详细的观察。因为眼压降低的过程中可能会使颅压出现降低,造成恶心、头晕的现象,所以在药物使用后要求患者平卧休息。当患者使用降眼压的噻吗洛尔点药时,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情况,对于有支气管哮喘、窦性的心动过缓者禁止使用。

1.2.4饮食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正确健康的营养食谱,保持清淡的饮食,所选食物要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纤维素,保持营养的全面摄入,使患者较快恢复身体,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对新鲜蔬果给予较多的食用,使患者的大便保持通畅,对牛奶、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适当增加。而牛羊肉、海鲜、辛辣食品等禁止食用。饮水时要少量多次,每次少于300ml。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实验组有32例患者,24例护理满意,7例护理一般,1例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有31例患者,15例护理满意,10例护理一般,6例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0.6%。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

对青光眼手术患者采用采用心理护理,眼部护理,药物护理和饮食护理等舒适护理,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生理上的痛苦得到减轻,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方法。参考文献

[1]陈文荣.舒适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3,15(03):152-153.

第3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发作时,患者感觉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虹视、视朦、鼻酸、恶心、呕吐,严重时视力仅有眼前指数或光感,少数患者合并发热、寒战。眼部检查眼压升高、瞳孔散大、睫状充血、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前房浅、房角关闭。现将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其中男18眼,女42眼。年龄33~75岁。眼压(24.38~76.20mmHg)52眼,眼压>76.20mmHg 8眼。发病原因有生气、劳累、休息不好、天气变化、遗传等,也有不明原因者,但少见。

1.2 诊断 起病急,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如视力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等。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散大。急性眼压升高 常在5.3~6.7kPa(40~50mmHg)以上。

1.3 病因 多由于晶置的改变,使瞳孔缘与晶体前面相贴较近,导致房水经瞳孔由后房流入前房时遇到一定阻力,当此阻力增加时,后房压力增高,致使虹膜根部膨隆向前移位遮挡小梁组织,引起眼压升高。

1.4 治疗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前驱期、间歇期 可以首选YAG激光虹膜打孔术或周边虹膜切除术。急性发作时的治疗,争分夺秒降低眼压,促使房角开放;眼压控制、充血水肿消退后根据房角开放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药物治疗3日内眼压仍持续高[6.7~8.0kPa(50~60mmHg)以上],应及时手术,为防止高眼压下手术所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可先做前房穿刺或玻璃体穿刺术降低眼压后再行滤过性手术。慢性期的治疗房角已大部分粘连,应行滤过性手术。

2 结果

60例手术患者,通过正确的手术治疗,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心理状态稳定,患者满意出院。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原发性青光眼的一种,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眼病。

由于在发作时眼部刺激症状明显,眼前部充血显著,故也称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是眼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多由于晶置的改变,使瞳孔缘与晶体前面相贴较近,导致房水经瞳孔由后房流入前房时遇到一定阻力,当此阻力增加时,后房压力增高,致使虹膜根部膨隆向前移位遮挡小梁组织,引起眼压升高。

临床前期和前驱期患者,根据家族史、临床症状、前房浅和前房角窄的特点,判断是否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疑似者。然后进行暗室俯卧试验或新福林-毛果芸香碱试验,如果为阳性结果,并除外引起眼压升高的继发因素,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眼压升高、前房角关闭等特征,即可以诊断。慢性期患者根据眼压高、前房浅、前房角部分关闭、视青光眼性改变、视野青光眼性缺损,可以诊断。必要时应测量昼夜眼压曲线,以证实是否眼压升高。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证实或发现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绝对期患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无光感时,即可诊断。

急性发作时,患眼红、痛、视力急剧下降,同时伴有半侧头痛,恶心、呕吐。眼压下降后可无症状或仅有雾视、虹视、患侧头痛,休息后可缓解。临床前期,一眼为急性发作期,另眼则为临床前期,且多伴有浅前房、房角变窄等。偶有轻度眼胀痛、虹视、视物不清,伴有鼻根及眼眶酸痛。急性发作期,眼压突然升高,多在6.

7kPa(50mmHg)以上,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内皮可有棕色沉着物。前房浅、房角关闭,瞳孔中度散大、固定。晶体前囊下致密混浊斑,为青光眼斑。急性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休息后眼压恢复正常,眼部症状消失,角膜恢复透明,房角重新开放。部分患者可遗留因瞳孔括约肌麻痹造成的瞳孔散大、虹膜节段性萎缩等。由于急性发作时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导致房角广泛粘连,转为慢性,眼压仍有不同程度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眼底及视野受损。急性发作期延误治疗或慢性期治疗不恰当,均可导致失明,称为慢性期。临床上,将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萎缩、晶体前囊青光眼斑,称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后三联症。

临床前期和前驱期患者应尽快进行激光或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手术之前应滴用缩瞳剂,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小瞳孔,防止前房角关闭和急性发作。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手术治疗,应尽早手术,根据眼压和前房角关闭范围确定手术方式。眼压降压正常,房角有1/2以上范围开放,可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激光或手术),若眼压已正常,但房角关闭1/2以上范围者,待虹膜炎症反应消退后行小梁切除术;如果眼压不能降低,为减少视神经受损,保护视功能也应在高眼压状态下及时手术治疗。可在术中,缓慢放出房水或玻璃体放液以降低眼压,减少手术并发症。否则应选择小梁切除术等眼外滤过性手术。条件许可时,也可以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慢性期行小梁切除术。绝对期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剧痛者可行睫状体冷凝术

参 考 文 献

第4篇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环孢霉素A

青光眼是一种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全球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患病率明显地随年龄而增加。自2000~2005年,我们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环孢霉素A (CsA)治疗青光眼31例(39眼),并进行了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1例(39眼)青光眼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61~79岁,平均66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1例(17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5眼),色素膜炎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抗青光眼手术失败者2例(2眼)。拟定手术适应症:房角粘连≥1/2,术前3种药物或以上仅能或不能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无合并或轻度白内障、患者视力≥0.5,选择单纯抗青光手术――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Trab)术前常规检查视力、眼压、视野等;并进行全身检查如心电图、胸片、血压、凝血功能等;进行降眼压治疗等。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2%利多卡因行上方球结膜下浸润麻醉,作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于120°后方作方形巩膜瓣,大小为4.0 mm×5.0 mm,1/3巩膜厚度。角巩膜缘小梁切除口为1.0 mm×3.0 mm,虹膜周边切除1.5 mm×3.0 mm。巩膜瓣两侧经上方角膜缘置2针可拆除调整缝线;如不采用可拆除调整缝线,也可经前房注入黏弹剂形成前房。术后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绷带加压包扎术眼3~5 d,1周后拆除结膜缝线。

1.3 用药方法

1.3.1 CsA组(20眼) 术中一次性给予,用3 mm×4 mm棉片浸泡含2%CSA溶液后,置于滤过区巩膜瓣下,并以棉片涂布于结膜瓣内表面。球结膜薄患者放3 min,球结膜厚患者放5 min。大量生理盐水100~150 ml冲洗。

1.3.2 对照组(19眼) 不用任何抗代谢药物,执行标准小梁切除术。

1.4 随访 术后1周内每天检查视力、眼压、虹膜、瞳孔、眼底、滤过及前房形成情况。2周后定期随访,检查视力、眼压、滤过、眼底等。本组病例随访期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

1.5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①前房出血:少量患者术后1周内可以自行吸收,多患者以生理盐水冲洗前房;②术中高眼压:前房穿刺放房水;③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与浅前房:仔细检查作出相应处理如修补、加压包扎、散瞳、使用高渗脱水剂、使用皮质类固醇、手术治疗等。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眼压 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年。依最新提出的安全眼压标准(10~15 mm Hg[1]) CsA组术后的眼压控制率(%)为90.00%;对照组术后的眼压控制率(%)为63.16%。两组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

2.2 视力 CsA组术后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19眼占95.00%,仅5.00%的患者低于术前视力;对照组术后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13眼占68.42%,31.58%的患者低于术前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4, P

2.3 视野 依平均缺损指数MD≥15 dB为视野重度缺损为标准,CsA组和对照组术后MD比较 见表1。

2.5 滤泡 术后早期,双眼的滤泡形态及大小基本相似,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CsA组与对照组相比,CsA组滤泡充血较轻,且较弥散。CsA组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眼数多于对照组,而且维持功能性滤过泡的时间更长。

3 讨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在角巩缘建立一个使房水不断向眼外渗透的滤过口,从而降低患者的高眼压,以保持中心视力和视野的稳定,挽救视功能[2]。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其产生的胶原纤维使滤过道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青光眼,更容易发生滤过泡瘢痕化[3]。造成术后眼压失控,视力下降呈不可逆损害。近些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在青光眼手术中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来减少瘢痕的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抗瘢痕形成药物有抗代谢药物、胶原纤维交叉联接抑制剂、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皮质类固醇等[4]。

CsA抑制瘢痕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CsA可以作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多个环节[5]:①通过靶物质与相应的转录基因调控蛋白结合而产生作用;②通过抗炎、抑制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③ 抑制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纤维;④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CsA组眼压控制率(90.00%)高于对照组(6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等。浅前房发生在CsA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率均不超过10%。术前控制好眼压,选择较理想的术式,正确掌握切口的部位与大小,术毕严密缝合结膜瓣及巩膜瓣切口,术后充分散瞳,应用皮质类固醇,是防治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10]。

小梁切除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反应。其原因除了手术操作的刺激外,切开前房后血- 房水屏障破坏,房水蛋白含量增加;切开前房后,房水几乎全部溢出,晶体、虹膜与角膜三者常处于同位状态,极易导致虹膜粘连及葡萄膜反应,从而影响视力。本文结果表明CsA组术后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占95.00%,对照组术后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占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术后早期,双眼的滤泡形态及大小基本相似,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CsA组与对照组相比,CsA组滤泡充血较轻,较弥散,而且CsA组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眼数多于对照组,维持功能性滤过泡的时间更长,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应用CsA有助于抑制术后结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形成,促进滤过泡形成,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护视功能。综上所述,小梁切除术联合CsA治疗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1-343.

2 Savage JA.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techniques and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higginbotham EJ, Lee DA, eds. Clinical guide to glaucoma management. Woburn, MA: Butterworth Heinemann; 2004:424-464.

3 Lin YC, Kau HC, Kao SC, et al. Short and long term effect of combined cataract and glaucoma surgery with MMC on ocular dimension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6,90:250.

4 Lee,Higginbotham. Glaucoma and its treatment: A review. 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5,62:691-699.

5 Tatlipinar S, Akpek EK. Topical ciclosporin in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surface disorders.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5,89:1363-1367.

6 LI J, Tripathi BJ, Tripathi RC. Modulation of premRNA splicing and protein production of fibronectin by TGF-beta 2 in porcine trabecular cell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0, 41(11): 3437-3443.

7 Fuchshofer R, Welge-Lussen U, Lutjen-Drecoll E. The effect of TGF-βeta 2 on human trabecular meshwork extracellular proteolytic system. Exp Eye Res, 2003, 77(6): 757-765.

8 Cao Y, Wei H, Pfaffl MW, et al. Effect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2 on phagocytosis in cultured bovine trabecular meshwork cells. Ophthalmology, 2003, 100(7): 535-538.

9 笪邦红,曹阳,魏厚仁.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人小梁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眼科新进展, 2004, 24(1): 12-14.

10 沈玲,陈志东,袁萌.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48眼成因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39(4): 718.

第5篇

【关键词】 可调节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92-02

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小梁切除术为滤过引流术,可适用于各种需进行眼外滤过术的青光眼[1]。在进行滤过性手术中,巩膜的厚度、瓣的大小、缝线的张力都会影响到前房深浅、眼压高低、滤过泡的形成等,进而影响手术效果[2]。本研究通过使用可调节缝线应用到青光眼小梁手术,旨在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1例共120只患眼,其中男56例,女45例,年龄39~71岁,平均(59.8±6.7)岁。开放性青光眼59例(62眼)、闭角型青光眼42例(58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61眼),对照组51例(59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2%利多卡因加0.75%布吡卡因术区球结膜下1 ml、球后2 ml浸润麻醉,上直肌缝线牵引固定,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分离结膜下筋膜组织后,充分烧灼巩膜面止血,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 mm×3 mm大小、巩膜厚度一半的巩膜瓣,用0.4 mg/ml丝裂霉素浸泡棉片,放置预先成型结膜瓣与巩膜瓣下,放置时间根据球结膜厚度调整,一般为2~5 min,去除棉片后用500 ml生理盐水冲洗,做前房穿刺,巩膜床上切除1 mm×3 mm小梁组织,做虹膜周边切除,恢复虹膜,缝合线用9-0尼龙线。对照组巩膜瓣顶端缝合2针,结膜瓣平整复位后间断缝合。观察组巩膜瓣缝合4针,顶端2针永久缝合,腰部2针做可调节缝线,方法如下:两腰处巩膜瓣游离缘侧进针后从对侧出针,拉至接近缝线尾端后,以尾端为支点,打四环活结,带针一端从穹窿部结膜出针后,在结膜面打结固定,剪除多余缝线,缝线尾端置于穹窿部。两组均在巩膜瓣缝合后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液,观察巩膜瓣处房水漏出情况,根据外流情况调节缝线张力,至无房水漏出后达缓慢渗出后,关闭结膜瓣。术毕结膜下注射2 mg地塞米松、40 mg妥布霉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后加压包扎。

1.3 可调节缝线的处理

术后依据眼压情况调节缝线,如术后1~2 d眼压较高,按摩眼球仍不能下降至17 mm Hg以下,在表面麻醉下适量放松缝线,暂不拆线。术后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或眼压略高,滤过泡正常或扁平,通过按摩眼球眼压能够下降者,观察3~5 d后拆除缝线,如眼压较低,前房较浅,滤过泡为功能型,观察1~2周后再拆除缝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比较

术前两组眼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2周、3个月观察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水平比较 mm Hg

组别 术前 术后3 d 术后2周 术后3个月

观察组(n=50) 41.2±4.7 14.2±3.6 11.6±2.8 12.2±2.1

对照组(n=51) 40.9±5.1 17.9±2.9 15.9±3.5 15.8±2.9

t值 0.335 5.399 7.443 7.807

P值 0.738 0.001 0.000 0.000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浅前房例数为1例,发生率为1.6%(1/61),对照组术后发生浅前房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3.6%(8/59),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7.972,P=0.002)。

3 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中较为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青光眼眼压升高的原因,大多为房水外流阻力增高。手术治疗是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式[3],上世纪六十年代Cairn采用显微手术方式,在较厚巩膜瓣下切除含有Schlemm管的小梁组织治疗青光眼获得理想疗效[4]。但随之发现小梁切除滤过引流术较易发生存在多种并发症,例如浅前房、滤过量过大导致滤过过强、眼压控制不良、滤过泡纤维包裹、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5]。

近年来可调节缝线逐步被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性小梁切除术中,通过对调节缝线拆除时间的调整,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眼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术后低眼压、浅前房以及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对滤过及眼压进行适时调节,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可调节缝线方式缝合的方式在小梁切除的患者中进行眼压控制,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在术后3 d~2周内均控制均较为理想,而且在拆除缝线后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仍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观察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可调节缝线对房水滤过能力的调节,有利于术后眼压及前房的形成,避免术后滤过过度通畅导致浅前房的发生,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乔玉春,路海峰,谢飞,等.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382-1384.

[2]司长峰,项燕,张万峰,等.显微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7):4487-4488.

[2]刘建华,孔凡宏,任淑兰.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5):359-361.

[3]刘建国,刘海,刘晓静,等.自制弹性虹膜拉钩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9):686-688.

[4]潘晓霞.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92-93.

第6篇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滤过道;滤过泡;MMC

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以眼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青光眼手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常常导致滤过功能消失,从而使眼压再次升高,手术失败。笔者近5年来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MMC帖敷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功能消失19例19眼,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2年~2007年12月,我院眼科共实施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36例186眼,通过12个月至20个月的随访,共有19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眼压再次升高,发生率为11%。19眼中男性6眼,女性13眼,年龄30~69岁不等,平均年龄59岁。19眼中术前为闭角型青光眼14眼,开角型青光眼3眼,外伤性青光眼2眼,术前眼压20.55mmHg~42.12mmHg。手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眼压再次升高时间为20天~6个月,平均3.5个月。

1.2 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原因分析。

1.2.1 术前高眼压。19眼中术前为闭角型青光眼14眼,其中有8眼术前眼压反复升高,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理想行急诊手术,术后滤过泡逐渐平坦,最终滤过道瘢痕形成,眼压再次升高时间为1.5~6个月,平均4个月。其原因可能急性期虹膜炎症反应重且不易消退,炎性细胞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最终导致滤过道瘢痕形成,眼压再次升高。

1.2.2 手术本身刺激。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打通眼球内通道的滤过性手术,术中制作巩膜瓣薄厚不均匀,巩膜瓣制作太大,小梁切除孔过小等都易导致瘢痕化形成。因此,笔者认为,小梁切除术中制作巩膜瓣用隧道刀来完成,而且使巩膜瓣和巩膜床平整,厚薄一致,减少了术后瘢痕形成的人为因素。另外,手术本身的刺激亦可导致炎性细胞的增生,从而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滤过道瘢痕形成,手术失败。

1.2.3 瘢痕体质。在19眼术后眼压升高的病例 ,有4眼患者本身为瘢痕体质,既往全身各处的伤口瘢痕均比正常人明显,眼部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再次升高的时间最短15天,最长2个月,平均1个月。

1.2.4 外伤性青光眼。眼外伤后由于房角小梁组织肿胀、损伤,以及房角后退、房角粘连等不可逆的损伤,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常由于外伤引起的葡萄膜炎等原因,易使滤过道瘢痕形成,导致阻塞,手术失败。

2.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常规球后及上直肌麻醉,避开原手术区域,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巩膜浅层烧灼止血。在角膜缘后4mm出巩膜板层切开约1/2巩膜厚度,用隧道刀做巩膜隧道至角膜缘,两侧用剪刀剪至角膜缘,制成约44mm大小巩膜瓣,将沾有0.25mg/ml的MMC液的棉片作成3×3mm大小,置于巩膜瓣下约2~3分钟,观察创面变苍白为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拭干残留液,切除月1.5 ×1.5mm大小包括小梁在内的角巩膜组织,并作相应部位虹膜周切,恢复虹膜,固定虹膜瓣二针,将球结膜平铺完全敷盖巩膜瓣,并固定于角巩膜缘。按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处理,为避免结膜伤口延迟愈合,结膜缝线一月后拆除。

3.结果

3.1 术后眼压。对19眼再次小梁切除并联合术中应用MMC帖敷的患者,完成6~12个月的随诊,眼压均稳定在20mmHg以下。

3.2 术后并发症。19眼中有2眼术后第一天出现浅前房,经加压包扎,扩瞳,20%甘露醇静点等治疗,均在术后3~5天恢复正常前房,未出现结膜渗漏,伤口延迟愈合,角膜炎、巩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讨论

4.1 青光眼手术经历一百年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难解的问题,其中最集中的就是滤过道的瘢痕化,是目前青光眼手术最棘手的问题,组织病理学提示各种不利因素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是滤过性手术后滤过道瘢痕化闭合的关键。因此,眼科医师们正在努力探索,力求对滤过道存在高危失败因素的青光眼病例,术中或术后应用抗生素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形成。MMC是一种能有效地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抗代谢药物,但此药在使用浓度、剂量及作用时间长短等不易掌握,使用不当易造成眼部蓄积,造成巩膜坏死,结膜伤口延迟愈合,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地MMC应用方法非常必要。本组19眼再次手术的患者中,MMC在使用过程中一次应用,作用时间短,用量小,部位局限,使用后即用生理盐水多次反复冲洗,不致于造成眼部蓄积,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2 对于MMC是否在小梁切除初次手术中应用,笔者认为:现代显微镜手术日趋成熟,术者操作技巧日渐完善,只要不存在术后瘢痕形成的高危因素,既可初次手术不予应用,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遇到有下述情况的青光眼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中应考虑应用MMC帖敷:术前眼压反复持续升高,对降眼压药物效果不敏感而行急诊手术的患者;素有瘢痕体质的患者;一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另一眼需要行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笔者认为,遇到有上述情况的青光眼病例,在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帖敷,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

参考文献

[1] 吴国海,周宏健,魏爱民,等.小梁切除术联合丝霉素C治疗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4.2:110.

第7篇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治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视网膜缺血、缺氧或者炎症,引发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1],主要病理机理可能与视网膜缺血有密不可分,治疗方法也很多[2]。现有条件下,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大多情况下,是根据适应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局部抗代谢药物的应用,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3]。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0例80眼,进行手术方法的治疗。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00例80眼,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42.7~73.9岁。术前视力:眼前数指26眼,光感39眼,无光感15眼。术前眼压:(48.53±5.24)mm Hg。

1.2 手术方法 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分离结膜瓣,使巩膜暴露。常规5 mm×5 mm 1/2厚板层,将巩膜瓣剥离至角膜缘内1 mm,将约为4 mm×5 mm大小棉片,[0.2 mg/ml丝裂霉素C(MMC)],置于巩膜瓣下,放置时间为3~5 min,再用林格氏液彻底冲洗。注意冲洗过程中,MMC不能接触结膜。切通前,先行前房穿刺,使部分房水流出,眼压得到部分的降低。于巩膜瓣下,切除4 mm×2 mm小梁。然后,在进行周边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2针,10-0尼龙线缝合。于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1.5 ml,纱布绷带包扎。术后全身静脉滴注洁霉素0.8%、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5 mg,1次/d,联用5 d。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 mg,3~5 d,局部滴碘必殊眼药水及阿托品眼药水。全视网膜冷凝术:球周球后麻醉,沿角膜缘360°,剪开球结膜。在角膜后7、10、13 mm,使用2.5 mm视网膜冷冻头,经巩膜作3排,每排各12、16、20个冷凝点,冷凝温度控制在-60℃~-80℃,每点冷凝时间约为10 s。根据角膜、前房及玻璃体情况,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睫状体冷冻术: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5 ml和0.5%布比卡因5 ml及透明质酸酶5个单位混合,进行球后麻醉。角膜缘后2~5 mm位置,9点至3点约180°范围作4~6点冷冻。温度控制在在-60℃~-80℃,时间约40 s。观察指标: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前段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时间6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视力:视力0.1~0.2有28眼,眼前数指38眼,光感12眼,无光感2眼。

2.2 眼压 100例患者80眼中73眼控制,眼压为(10.28±3.49)mm Hg,手术治疗有效率91.25%;5眼需要局部使用2种降低眼压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30 mm Hg一下;2眼手术后眼压不易控制在理想压力,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2.3 并发症 术中有2例前房少量积血,1周内吸收。没有眼球萎缩,没有前房成形性渗出,没有结膜瓣渗漏。术后有少数眼部疼痛患者,常规口服消炎痛,没有加用其他止痛药物,均可耐受。

3 讨论

在难治性青光眼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常常导致难以控制的眼升高压及剧烈眼痛,失明率高[4]。因此,挽救患者残存视力,解除患者痛苦,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方面,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原发疾病的治疗、视网膜缺血状态的消除、应用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

目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眼内组织,释放血管生长因子,房角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导致小梁网阻塞、周边虹膜前粘连以及进行性房角关闭,引发眼压升高[5]。因此,除了治疗原发病外,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也是控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关键。

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保持滤过道通畅,防止纤维增生及瘢痕化粘连,有效控制眼压[6]。电凝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有效防止术中及术后出血。另外,小梁切除术时,先采用非切穿方式,这样能缓慢地降低眼压,防止虹膜过度突出及脉络膜上腔出血。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手术机制是通过冷冻的调低温效果,间接破坏睫状上皮细胞及其血管系统,以减少房水生成,从而降低眼压。但是不好掌握冷冻范围,如果冷冻范围过大,眼球萎缩;如果冷冻范围过小,则不能控制眼压。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我们采用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并发症较少,降眼压效果肯定。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孟然.全周边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66-568.

[2] 卓业鸿.青光眼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手术.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0):957-960.

[3] 龚健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眼科杂志,2006,14(2):112-115.

[4] 李燕先.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对NVG的疗效探讨.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920-1912.

第8篇

【关键词】 丝裂霉素C;青光眼滤过手术;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82-02

青光眼是主要导致失明的眼病之一,在应用药物降低眼压之后,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青光眼滤过性术式。但以往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区的瘢痕化。我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有效地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眼科对2006年以来收治的186例青光眼患者选择65例72眼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65例72眼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在32-45岁之间的4例,46-55岁之间的15例,56-65岁之间的46例。右眼36例,左眼22例,双眼7例。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2眼,开角型青光眼4眼。

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铺术巾,行术眼表面麻醉(奥布卡因点眼3次)加球结膜下浸润麻醉,生效后开睑器开睑,上直肌缝线固定眼球,上方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10点至1点,巩膜表面烧灼止血,以11点为中心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4×5mm大1/2厚巩膜瓣,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mm,用浸有0.2mg/ml的MMC棉片置于巩膜瓣上下,放置5分钟后取出棉片,用100ml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术区,切除小梁区组织约1×3mm大小,相应切口的部位行虹膜周边楔形切除。用10-0尼龙线将巩膜瓣两端顶角各缝合1针,球结膜切口连续缝合。取妥布霉素2万u、地塞米松3.0mg、阿托品0.1mg下方球结膜下注射,术眼加压包扎,每日换药。根据术后前房情况可加压包扎2-3天。

2 结 果

2.1 术后前房形成情况 术后第1天前房基本形成者62眼,3天后前房恢复正常深度。术后第1天浅前房,经连续加压包扎3天后前房恢复正常者6眼。术后浅前房,经加压包扎,按摩眼球一周后,前房形成者4眼。

2.2 术后监测眼压及复查情况 术后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4.57mmHg左右,1个月后复查眼压平均在17.30mmHg左右,6个月至18个月后复查眼压平均在17-18mmHg之间。

2.3 滤过泡情况 所有病例术后上方球结膜滤过泡均扁平,局限性隆起,无渗漏。

2.4 并发症 所有病例在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也未出现与应用MMC有关的结膜瘘,角膜损害,巩膜溶解等并发症出现。术后早期浅前房较普遍,相应治疗后全部形成前房。

3 讨 论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最常用的术式是小梁切除术,其基本的手术原理是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下切除一部分角巩膜小梁组织,形成一个滤过道,眼内房水经过该滤过道引流到球结膜下的组织间隙,然后再由结膜下组织的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吸收,以达到降低眼内压的目的。常规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最常发生的术后并发症是浅前房,恢复期因手术区巩膜瓣与结膜下组织及其与巩膜床之间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殖,导致术区滤过泡下瘢痕形成,影响滤过道的滤过功能,致使手术失败。

近些年,根据MMC的作用机理,它已成为临床及实验中经常使用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抗机能代谢药物。尤其是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更加突出。MMC不仅能破坏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增殖期各周期的细胞具有强杀伤作用,同时也能作用于静止期细胞,是一种非细胞周期性的强细胞毒性药物。所以,MMC具有强大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减少手术区瘢痕的形成。

我科曾收治5例在外院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术后1-6个月不同程度眼压升高,最高达43.38mmHg,最低为30.39mmHg,平均35.26mmHg,结膜滤过泡消失。入院后,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复查6-18个月,眼压平稳,平均眼压在17-18mmHg之间,结膜滤过泡扁平,局限性隆起,均无浅前房及滤过泡渗漏。本文病例均采用表面麻醉加结膜下麻醉,安全、简便,避免了球后麻醉的一些潜在危险,亦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第9篇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合并使用前房穿刺技术已广泛开展,青光眼滤过手术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青光眼手术中少见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本文探讨总结青光眼小量切除手术引起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术中情况和术后处理情况,建议改良前房穿刺技术,并提供处理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使其恢复的成功经验。

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均为住院病人,平均年龄65岁,男2例,女1例。闭角型青光眼,使用药物之前眼压大于50 mmHg,手术前眼压小于20 mmHg,手术方式均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中均采取了前房穿刺减压,前房注入平衡盐溶液,调整滤过量和前房深度的操作,其中1例在手术中发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并处理,2例在术后第1天裂隙灯检查时发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范围的角膜基质水肿,其中最大面积超过1/2,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与角膜相连的前房漂浮回声带,2例次日再次手术行前房注气,1例合并注入黏弹剂,1例再次前房注气(消毒空气)后恢复,手术后仰卧休息,后弹力层逐渐复位,最短时间2 h,最长2周,角膜恢复透明,前房深度正常。

2 讨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采用前房穿刺减压或前房注液调整巩膜瓣松紧以达到合适的滤过流量,防止术后眼压不理想或浅前房的发生[1],但同时前房穿刺和前房操作造成术后角膜基质水肿[2],增加对角膜后弹力层的刺激,少量病人发生后弹力层脱离,患者年龄偏大,术前有高眼压史,角膜水肿的不利因素时更容易发生,术前应考虑到发生该情况的可能性,手术中密切观察,一旦发生,积极处理。

2.1 角膜后弹力层术中脱离的表现和处理 手术中后弹力层脱离多发生在经角膜前房穿刺后、前房注水的过程中,显微镜下可见随着前房注入液体,角膜后可见一反光条带随注水增多而离开角膜,此时应立即停止注水,观察光带脱离的方向和范围,此时角膜后弹力层已经脱离,首先减少后弹力层脱离的发展,小范围的周边脱离,可以不做处理[3]。可另外选择安全的位置再做前房穿刺口,再次前房注液,通过前房的压力恢复可控制或减少脱离的范围和程度。如果出现大范围或接近全脱离,最好在小梁切口下虹膜根部切口,由虹膜后注水或黏弹剂,观察后可再次注入消毒气体(空气),以支撑脱离的后弹力层复位,有报道指出白内障手术造成角膜后弹力层大面积脱离,采用了膨胀气体或缝线固定使之复位[3]。

2.2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前房注气或黏弹剂手术后护理及观察 手术中对及时发现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进行了上述处理,前房注气患者术后应采取平仰卧位,减少下地活动,每天在裂隙灯下检查角膜基质水肿及后弹力层位置情况,UBM检查可清晰显示角膜后弹力层位置,一般消毒空气在术后3~4天吸收或变小上移,不能起到支持作用,如果此时中央区后弹力层仍未复位,可再次注射气体。

2.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前房穿刺技术的改良 经角膜前房穿刺多采取颞侧角膜缘内2 mm入口,应避免穿刺口太靠近周边,否则容易引起穿刺口虹膜前粘连,采用锋利针头或15°穿刺刀在上述位置行前房穿刺,穿刺时应松开上直肌牵引线,显微齿镊固定眼球配合调整穿刺角度,角膜隧道不宜过长,防止前房注入液体时因针头仍在隧道中,而引起角膜水肿,当然穿刺隧道短容易引起穿刺口漏,穿刺减压后应当以较快速度抽出穿刺针头,防止前房过浅或消失,不利于观察冲洗针头是否进入前房,冲洗针头应当穿过角膜后弹力层恰好进入前房后,缓慢注水,同时观察前房与角膜情况,避免水注射在角膜层间。

3 小结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已广泛结合前房穿刺术,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也广泛开展,从而对角膜后弹力层的刺激增加,尤其对于高龄[4],手术前高眼压,角膜水肿史,手术中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风险相对增加,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恰当使用前房穿刺技术可以减少手术中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机会,手术中应细致操作,密切观察,减少手术器械反复进入前房[4],前房注液的速度宜缓慢,一旦发生脱离情况,及时处理,早期修复可防止严重并发症[3],部分病人角膜后弹力层恢复后,可见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细胞面积增大[5]。

[参考文献]

1 张雪莹.改良巩膜瓣联合前房穿刺在青光眼中的应用.湖南医学,2000,1:77.

2 李莫东.前房穿刺注液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眼外伤职业病杂志,1998,20:123.

3 邓娟,朱思泉.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临床眼科杂志,2001,4:247.

第10篇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膨胀期;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 R7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c)-004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hacomulsification to treat the secondary glaucoma due to intumescent senile cataract.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35(41eye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The way of treatment was Phacomulsification. Compared to clinical indicators which was the mean BCVA, IOP, the depth of AC and the angles of AC i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Results R35 patients in surgery hav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visual acuity was (0.40±0.18)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0.18±0.07) (P

[Key words]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Expansion period ; Glaucoma

S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白内障患者的也日益增多。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青光眼最为常见,这是由于白内障导致患者眼睛的晶状体体积得到增大,使得前后径变厚,推虹膜向前使前房变浅,瞳孔阻滞,房角关闭,引起青光眼[1]。有些患者因为病情较轻,经药物治疗即可恢复至较好的水平,但是有些患者由于就诊不及时,高压持续时间较长等原因,必须通过药物控制眼压后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2]。该文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住该院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42眼),对比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于膨胀期青光眼患者的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病人均选方便选取入住该院并接受治疗的膨胀期青光眼患者,共计42例眼。3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介于55~67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12.4)周岁,左眼患病28例,右眼患病14例,两眼均患病患者7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有视力渐降的情况,治疗前对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眼角开放范围进行测定,其中12例眼睛的视力低于0.1,27例眼睛的视力介于0.1~0.3之间,视力介于0.4~0.6的眼睛共3例,手术前所有眼睛均用药物控制眼压在24 mmHg以下;前房深度平均值为(1.53±0.37)mm,8例房角关闭,34例房角粘连。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地域、病史以及其他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治疗方法

1.2.1 手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对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眼角开放范围进行测定。然后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干预控制眼压恢复至24 mmHg以下,药物可选用1%匹罗卡品眼水、甘露醇以及醋甲唑胺片。术前1 h静滴20%露醇。

1.2.2 手术方法 该研究所有膨胀期的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方法均为超声乳化手术后进行人工晶体植入,麻醉方式选择为表面麻醉,按压软化眼球。常规透明角膜切口,注入粘弹剂,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出,清除残留的皮质后,再次注入粘弹剂,植入人工晶体,充分灌注抽吸出粘弹剂,水密切口。

[参考文献]

[1] 刘璇.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87-88.

[2] 高瑞莹,卢善华,李一壮.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314-316.

[3] 李艳.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探讨[J].中国社区医生:医学专业,2012,14(22):20-21.

[4] 赵燕,王国强,赵延涛,等.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13):1991-1993.

[5] 袁鹂,张晓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 2008,28(1):77.

[6] 司艳芳,关娟,周历,等.超声乳化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34例[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4):356-358.

[7] 向里南,袁绍珍,刘平.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J].中华眼科杂志, 1988(24): 240-242.

[8] 蒋爱民,降丽娟.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4): 306.

[9] 周妍丽.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术前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的意义与评估[J].中国康复杂志,2007,22(5):344.

[10] 永军.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9(5):465-466.

[11] 沈蔚,永祥,张青. 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屈光意外[J].眼科新进展,2011,31(5):480-482.

[12] 龙波,李恒,唐知进,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9,9(6): 1145-1146.

[13] 张秀兰,葛坚,蔡小于,等.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步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 24(7):695-699.

[14] 郑秀丽. 毫针前房穿刺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J]. 眼科新进展,2007,27(1):60-61.

第11篇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

在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中,青光眼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病种[1]。由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于球结膜下,阻断滤过泡的滤过作用[2],导致青光眼过滤手术失败,这是主要的原因[3]。我院近年来以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作可调缝线进行青光眼的手术治疗,2008年12月至2010年07月我院收治的30例青光眼患者(40例眼),进行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明显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0年07月我院收治的30例青光眼患者(40例眼),其中男性患者14例19眼,女性患者16例21眼,平均年龄(48.5±3.1)岁。术前平均眼压(41.08±2.0) mm Hg。术前视力也都在0.1左右。

1.2 手术方法 表面麻醉后,1%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50%:50%的比例)混合,进行球后麻醉。剥离3 mm 3 mm的正方形巩膜瓣,至透明角膜内。在巩膜瓣下,平贴放置0.04%的丝裂霉素C滤纸片(2 mg丝裂霉素C溶解于5 ml蒸馏水,无菌滤纸浸泡于0.1~0.2 mg的0.044%的丝裂霉素C溶液中),大约3 min,切口和结膜囊,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前房穿刺,切除相应大小的小梁组织,并切除略大于切口的周边虹膜。对位缝合巩膜瓣顶角。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溶液。巩膜缝线的松紧的判定主要依据前房维持程度、前房深度、巩膜瓣下房水渗漏程度。注入平衡液后,前房维持良好,深度中等,随着眼压升高,巩膜瓣下缓慢流出液体为最佳。

2 结果

2.1 术后前房形成时间 术后第1天都可以前房成形,33眼于术后第3天,前房深度恢复正常;7眼于术后第5天,前房深度恢复正常。在裂隙灯下检查,可见形成弥漫扁平型的功能性滤过泡。前房维持良好,按摩眼球见房水缓慢溢出,滤过泡明显隆起。

2.2 巩膜瓣可调缝线拆除时间 巩膜瓣可调缝线拆除时间一般在术后2周左右。6个月复查眼压为17~19 mm Hg之间。6眼术后滤过功能不明显,眼压在20 mm Hg左右,拆线后眼球按摩,滤过功能有所好转,眼压也相应降低。

2.3 术后眼压 术后出院时眼压在14 mm Hg左右。36个月复查眼压为17~19 mm Hg之间。

2.4 并发症 术后没有出现与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像结膜瘘、角膜损害等。

3 讨论

青光眼常继发于视网膜病变而发生,由于视网膜严重缺血,引起虹膜新生血管代偿性的增生,严重损害房角滤过功能[4],这使得常规手术效果比较不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多,严重降低手术的成功率,并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癌药物,源自丛生的链球菌属,作用机理为: DNA双链交联,进而抑制DNA合成的抗代谢药物,从而有效的抑制结膜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进而阻止结膜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纤维,抑制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5]。丝裂霉素C的浓度和与组织的接触时间,是影响丝裂霉素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当然,也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一般情况下,接触时间为3~5 min。术中巩膜瓣形成时,应该稍厚于不用抗增殖药物滤过性手术时巩膜瓣形成时的厚度,且结膜瓣成形时操作要异常谨慎,不要在结膜上留下细孔,做到丝裂霉素C避免与结膜和角膜的直接接触,这样可以减少丝裂霉素C术后产生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6,7]。

本研究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到理想状态,并且术后患者残存视力也得到保障,最重要的是书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本研究实施巩膜瓣两端顶角紧闭缝合(可调线), 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由于丝裂霉素C的作用,滤过功能过强,从而导致的浅前房等并发症。可调缝线可以较准确的掌控眼压,根据眼压随时调整可调缝线。对于这一点,明显优于激光拆线和结膜下拆线。激光拆线需要较高技能和精密设备,结膜下拆线则需要二次进入手术室,很明显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调整缝线的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有着非比寻常的优势。

综上所述,丝裂霉素C使 DNA双链交联,进而抑制DNA合成的抗代谢药物,从而有效的抑制结膜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进而阻止结膜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纤维,抑制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巩膜瓣调整缝线可调节,滤过泡与眼压的平衡,并使前房良好成形,减少浅前房及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两者联合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哈少平.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治疗的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8):828-830.

[2] 鲍晖.丝裂霉素C与巩膜可调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44-245.

[3] 王淑华.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辫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丹东医药, 2005,2:24-25.

[4] 明萍.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远期疗效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07,7(2):526-528.

[5] 易贵荣.高原地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98例临床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08,8(1):197-198.

第12篇

【关键词】 青光眼;哈萨克族;浅前房;治疗

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手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部分病例处理难度大[1~4],我院位于哈萨克族聚居区,哈萨克族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有其特殊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2006年8月我科收治哈萨克族青光眼71例72眼,其中急性闭角型68例68眼,慢性闭角型3例4眼。高眼压用脱水剂和缩瞳剂治疗后眼压持续不降急诊手术者13例13眼;眼压控制稳定在30 mmHg(1 mmH=0.133 kPa)以下手术者58例59眼。所有病例都常规完成发病眼青光眼小梁切除及虹膜根部切除术;而眼压持续不降者在术中完成巩膜瓣之后在颞上或鼻上位角膜缘内1 mm 做一1.5 mm 隧道穿刺放出房水以迅速降低眼压,减少手术中并发症。手术后2~4 d 25例26眼出现浅前房。按Spaeth分类法计Ⅰ度浅前房16例17眼;Ⅱ度浅前房8例8眼,(其中3例瞳孔不能用扩瞳剂扩大,或扩大后很快又恢复原状,B超检查确诊为脉络膜脱离),1例1眼Ⅲ度浅前房,角膜与晶体相贴,无滤过泡,眼压47 mmHg,用扩瞳剂及脱水降压药皆无效,诊断为恶性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占全部手术(眼)36.1%(26/72)。

1.2 处理方法

(1)全身病处理:3例慢性支气管炎喘咳者应用抗感染、祛痰剂和支气管扩张剂;2例长期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药及灌肠治疗。(2)局部处理及药物治疗:①对于滤大,滤过过畅者,双眼加压包扎,给手术眼加两层纱布,于纱布之间垫一小棉团压于滤过泡区包扎,以减少其外引流;并在包扎前手术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3mg,阿托品0.3 mg,1次/d。②呋塞米40 mg,50%葡萄糖40 ml 静脉推注,1次/d,连用3 d,无效后改用其他方法。③手术干预:确诊脉络膜脱离者3例做脉络膜放液术,并于前房注入粘弹剂恢复前房。1例1眼前房持续消失,眼压高,诊断为恶性青光眼,于手术后第4天应用睫状体平部玻璃体抽吸联合晶体摘除后囊撕开前房成形术。

2 结果

(1)应用全身药3例咳喘病例症状减轻;大便秘结者经灌肠后症状缓解。(2)非手术治疗者,结膜下注射联合双眼加压包扎4 d 前房恢复者19眼;5 d 恢复者5眼,7 d 恢复者1眼;其中5例经注射呋塞米40 mg,高渗糖40 ml 3次治疗无效,后仍用加压包扎治愈。(3)确诊脉络膜脱离3例做脉络膜放液前房成形术,1次治愈2例,经两次治愈1例。(4)恶性青光眼1例,经用睫状体平部抽吸玻璃体及晶体摘出并后囊撕除前房成形术后眼压控制。出院时检查眼压全部恢复正常,视力提高18眼,与手术前无变化2眼,下降1~2排6眼。恶性青光眼病例手术后3个月复查术眼眼压正常,视神经萎缩改变,残留视力0.3,视野管状。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哈萨克族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36.1%,与有关文献报道的24%相比发生率较高[4]。分析其原因为(1)患者入院后高眼压不能用药控制,为保护视力,我们采用急诊手术治疗(13例,占全部病例18%;13例中有8例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浅前房);急诊手术中由于结膜巩膜皆充血,切开前房后眼压下降迅速,眼内色素膜应激反应,手术后眼内反应较大,如前房渗出、出血等,使浅前房发生率高;(2)饮食习惯因素:哈萨克族患者习惯奶茶、干馕泡食,咀嚼肌运动量大可能为前房变浅的另一因素;另外,患者不习惯静卧,常手术后第1天即外出活动;亦可能是致浅前房发生的另一原因。且多数哈萨克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由于长期野外游牧生活,潮湿、严寒等恶劣气候影响,多患有关节炎、风湿等关节疾患,不能静卧休息也增加了浅前房的发生率。(3)患者对青光眼的发病认识不足,不像白内障等眼病致视力下降而影响正常生活;而青光眼发病突然,被错误地认为急病治疗容易,不被重视而忽视医生规劝安静休息。

浅前房的处理:(1)双眼加压包扎。我们把双眼加压包扎作为首选。加压包扎首先限制了患者活动,病人处于被动的安静状态,只能卧或坐于室内,减少了活动的频率。且加压之后使滤过区压力加大,房水从滤过通道进入结膜下减少,可促进前房恢复。(2)结膜下注射激素、扩瞳剂和消炎剂:我们用阿托品0.3 mg,地塞米松3 mg,庆大霉素2万单位做结膜下注射,使术眼瞳孔扩大,虹膜变厚推向周边,使房水外流减少,促进前房恢复;地塞米松具有良好的减轻组织水肿和抗炎功能,减轻虹膜反应,与加压包扎联合应用效果更好。(3)在结膜下注射加压包扎无效时,加用了全身利尿剂的应用,用呋塞米40 mg,高渗糖40 ml,1次/d 静脉推注;有报告仅用高渗剂推注3次即可使前房迅速恢复,但在过去青光眼浅前房治疗中我们单纯应用3 d 观察其收效甚微,故本组病例治疗中只把利尿脱水用于辅助治疗手段。(4)前房成形术:对本组病例中3例4眼脉络膜脱离患者,在应用以上治疗1周后无效,瞳孔不易扩大,眼压不高,B超检查确诊为脉络膜脱离,我们采用了前房成形术;于睫状体平部切开放液后前房内注入黏弹剂使前房恢复,治疗3例4眼病人,1次治愈2例2眼,1例2眼两次手术治疗皆失败,最后仍用加压包扎1周并全身应用激素后前房逐渐恢复正常(本病例在术中注入黏弹剂后显微镜下见周边虹膜360度环形粘连,用虹膜恢复器进入前房做了房角分离)。有报告手术结束时前房内注入BSS液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2],我们体会到在青光眼高眼压不能控制时急诊手术中完成巩膜瓣后于10点位或2点位角巩缘内1 mm 做一隧道形辅助切口,一是可快速降低眼压,使手术中并发症降低,二是青光眼手术完成后从此切口向前房内注入过滤空气或黏弹剂在前房内保留时间长,更利于前房形成,且更方便安全。另外如前房内注入空气或黏弹剂偏多、或眼压过高也可从此切口放液。

参考文献

[1] 张健,郭丽,王丽华,等.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手术治疗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1): 37-39.

[2] 谢中华,王梅.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处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3:62-63.

[3] 廖武,曾广川,李瑜明.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6):447-44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