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

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

时间:2023-05-30 10:3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自动化就业方向

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学科特点;具体优势;要求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20

0 引言

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影响着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经济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自然资源以及军事实力等是国家综合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经济实力最为重要,因此,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门学科,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重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专业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目的和发展的前提。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科特点和具体优势

1.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

作为一门融合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以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而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经营销售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任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有汽车服务、设备工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方向,刚入学时,不分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以学习本专业的平台课程为主,到三年级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成绩,自主选择三个专业的方向之一[1]。

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具体优势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自动化产品基本上都是通过控制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自身信息的处理和控制,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精度,增强和改进产品的功能,此外,随着微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自动化产品的控制获得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得产品的控制更加的简单和便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自动化产品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产品可以再既定的方式下进行运转,不会受到操作者的影响,也就是说,产品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具有安全性和效率性,因此,在技术工业中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地提升产品的合格率,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自动化产品能够及时的反映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减少损失,甚至,有些高端的自动化产品,可以自动处理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细微的问题,保证产品的正常生产。例如,当线路短路或者荷载过大时,自动化会出现跳闸的情况,以避免线路遭到损害,这样既可以提前预防发生故障或者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又可以确保在线路故障时,减少损失,维护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在使用自动化产品时,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安全隐患,还能够保障产品的持续稳定运行。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从事的行业和要求

2.1 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

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行业需要具有电子学、机械工程学、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制造业的基础知识,任用机电一体化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所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行业的人才,需要掌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以及机械设计等课程。另外,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行业的人,还可以在国防部门、设计研发机构或者各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机构从事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

2.2 设计与制造模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还可以从事型腔模、冷冲模以及其工装的设计与制造,例如模具制造、钳工操作、机械维修岗位等,同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要掌握工程力学、电工技术、模具制造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英语、机械制图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2]。

2.3 自动化技术

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是自动化主要研究的对象。自动化专业具有“万金油”的称号,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运筹学、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信号与系统分析、电路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时还需要学习流体力学,而且自动化专业与电子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理工科基础,不能出现偏科的情况。同时,自动化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为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可以与自动化挂钩,而且比较容易转行,例如可以转为通信,“硬”可以转电子工程,而“软”可以转计算机,并且,如果学生准备考研的话,可以选择中国科学院等一些相关院所,但是,由于国外大学基本上没有与此相对应的专业,所以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不容易出国就业[3]。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要求

3.1 需要具有很高的英语技能

在目前许多本科院校里,英语四级是大学生必过的一项考试,而且很多企业把英语四级作为招聘的硬性门槛,对于许多职位而言,英语不仅是一项专业技能而且是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英语四级可能成为毕业生应聘时的敲门砖,再加上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所从事的工作,需要使用英语,甚至可能会与外国人打交道,因此,为了以后的发展,毕业生需要具有很高的英语技能[4]。

3.2 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学生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设置“工作经验”的门槛,这对于刚毕业、即将迈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道硬伤,严重制约了毕业生的择业选择,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虽然会招聘本科生,但是当发现这些本科生缺乏实践能力后,会改招研究生,因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任务[5]。

3.3 证书、奖状以及专利

毕业生不仅需要拥有英语四级证书,还需要拥有计算机二级证书,而且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计算机能力还是相当重要的,另外,如果想要从事工程师行业,还需要考取工程师证;另外就发明专利而言,拥有专利的人和缺乏专利的人会遇到不同的待遇,因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拥有专利或者在相应的比赛中获得荣誉,可以给毕业生增添不少的亮点。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就业前景,因此,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学生不仅需要熟练的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拥有各种必须的证书,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而为自己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

参考文献:

[1]丁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就业前景[J].群文天地,2012(10):259.

[2]施晶晶.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及能力要求的浅析[J].青春岁月,2014(23):118.

[3]解瑞瑞.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及就业形势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3):76.

[4]宋建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探究分析[J].科学之友,2010(24):140.

[5]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湖南农机,2012(03):220-221.

第2篇

制造技术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技术之一,机械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产业,其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计算机、微电子、控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先进制造技术正逐渐代替传统的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便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1998年,教育部将原来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制造、汽车与拖拉机、机车车辆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它综合了机械、微电子、电子电力、计算机、传感测量、控制等多项技术,将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设计方法、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管理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制造业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_。由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人才需求层次、目标必然也不同,具体到专业建设和学科体系上,表现为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和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同。如何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国家目标要求的毕业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机制专业,从而结束了我校没有机械学科的历史。然而,由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在专业建设方面必将面临着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实验室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培养等诸多问题。社会需求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建立。当然,每个学校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科优势的不同,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也不同。对我校来说,首先,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教育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以力学、机械为主”专业的教改及发展方向;其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同时还应该体现我校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学生既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又要有独特领域的适应性;另外,由于我校之前没有机械专业,不存在专业调头的问题,全新的专业建设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却给实验室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如何依据我校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从而减少这一压力,也是我们确定课程体系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桂林位于广西北部,处于珠三角边远地区,专业方向设置既要考虑到桂林及广西本地的发展需求,又要面向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综上所述,我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确定为: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为核心,兼顾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科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支撑,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多学科的结合,从而打造一个特色突出、技术前沿、知识领先的工科专业。同时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重点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以提高我校新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建立

1.研究方向的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方向包含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宽泛的方向。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广西本地,他们毕业后很多人也将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于本地的经济建设。从本地的产业发展来说,桂林的机床产业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广西的几所高校的机制专业中,有关机床设计方面的方向并没有涉猎到;同时,广西的汽车制造已经被列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与之相关的模具产业,包括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也将越来越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此,我校机制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为模具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两个方向,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尽管分了两个方向,然而专业基础课程却是两个方向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专业课的设置可以两个方向平行展开,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选择;也可以确定一个作为主要方向,其他作为选修课安排。根据课程的性质,兼顾专业的“宽口径、厚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分为人文、社会、自然基础课群,包括思想理论课、数理课、体育课等;学科基础课群,包括工程图学、力学,测量与控制系列课——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与仪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群包括模具设计方向——聚合物反应工程、塑性成型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向——人工智能、智能控制、运动控制系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3.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构筑。我院在科研力量、学生素质、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和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决定我们的本科教育培养的不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研究性人才,而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很快被社会所吸收和接纳的应用性人才,只有如此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达到充分就业。这便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走向社会时,除了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机械设计制造相关的课题的能力,其中包括实践能力——传统及现代制造设备的操控、维修能力;应用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完成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全部流程;创新能力——对原有产品性能加以改进的能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进而培养原始创新的能力。如果要实现上述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传统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四大实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的理论教学和能力培养要求。

为满足新专业的要求,应重建合适的实习内容。新的实习体系可将整个实习过程划分为工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训练。原有的认识实习可转换为电装实习、机器测绘实习和计算机硬件拆装和维护实习等的工科基础类实习。专业基础的实习可由数控机床的构造与操作、机械CAD/CAM技术应用实验以及现代加工技术实验等体现现代生产方式的实习内容来组成。学生的毕业实习可改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机电创新设计综合训练等,从而加强学生的择业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为实现上述的实践教学目标,可充分利用我院已有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以提高学校实验室的利用率。尽可能的组建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相近的校办企业,从而使学生能够零距离的与生产实际状况相接触,为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提供一个缓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使得就业后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学科建设的方向取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而培养目标又取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生产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科建设才会充满生命力,从而得到蓬勃发展。学科建设的关键依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机械设计与制造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科群来支持,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只有如此,存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时才会得心应手,这是学科建设得以成功的另一个重要保证。

第3篇

1.1柔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全球化,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变化就要求个人和国内企业具备快速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对经济市场的反应能力。及时观察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销售产品时做出及时的策略转变与调整。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生产就逐步向高度的柔性化方向发展。多种的生产方式和批量的生产规模保证了交货时间和产品的高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取得进步。机械自动化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将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也将向多样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发展。

1.2机械自动化的智能制造

当今社会的机械生产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制造。是把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械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产物。是一个多方向多元性的制造产业,当然机械自动化会越来越智能,可以对自身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和错误等进行合适的监管和纠正。相比传统的制造系统,机械自动化的智能系统具有很好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这也是现代化机械产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1.3集成化技术的运用

在机械自动化过程中,集成化技术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技术。极大的推动了计算机电子产业的发展,对其他工业的制作过程也起到了推进作用。这样把机械生产从单机到系统,从简单化到复杂化都联系了起来。集成化技术有力的推动了机械产业的系统集成进程。

2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景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也有多年的历史,但我国还刚起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距离的差距。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所有机械自动化产业都还算起步阶段,当然机械自动化技术要以人民生活的需求为发展方向;为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为民族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把机械自动化技术最大效益化。伴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它广泛的领域都将带动大量的人员就业。从生产一线到销售服务等,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性人才,然而我国还比较缺乏这些素质人才。只有不断加强人才储备,才能更好的发展机械自动化产业化的进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对民族复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应该加快速度寻求最佳最节约能源的方法。把它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的去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这将是一个长远的发展历程,因为机械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历史给予了我们机遇,现在就要把握好时间、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奋斗。

3结论

第4篇

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机械自动化;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U7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216-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广泛的采用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机械制造发生了极大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制造方式,对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起到了积极关键的作用。

1 机械自动化技术简介

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化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原料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节约人力资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和进步的主要手段,是未来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且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

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生产中应用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行业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表现。欧美国家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较早,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在科研领域不断创造神话。我们要突破技术瓶颈,紧追猛赶,缩短差距,大力发展机械设备的机械化,可以明显提高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资源和成本,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收益。

3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3.1 机械自动化生产脱离实际

在购买机械自动化设备时,应时刻保持清醒,结合自身的生产特点购买然后进行实际应用。机械自动化设备主要分为农业方面、工业方面、运输业、工程方面等几部分,不能盲目效仿、盲目消费,切忌在脱离实际的基础上,盲目引用机械自动化的设备。时刻谨记,我们最终追求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增长速度,也要保证产品的高品质,这两者对于企业的信誉、形象以及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3.2 机械自动化生产依赖人力,理念落后

设备机械化融入自动化技术,投入高,收益较慢,短时间内难以看到它的巨大优势。所以,很多企业认为多雇一些员工可以替代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投入,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雇佣员工会产生人力费用,工作损耗大大增加;其次,机械自动化设备可以解放劳动力,降低能耗,即使现在用一个人也比原来用十个人的效率要高。

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已成为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3.3 机械自动化技术基础薄弱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变革,得到了长足的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极不平衡,存在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手工劳动比重相对很大,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寥寥无几;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

4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注重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应以企业生产与技术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基础。只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自动化生产模式,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因此,在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即,改变过去盲目自动化的生产理念,追求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否则,如果机械自动化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则应放慢脚步,完成高品质、高水准的产品生产,取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是缺乏扎实的生产技术,并在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要循序渐进,戒骄戒躁,问答问答,铺垫好基础,突破技术难关,逐步迈入自动化的高台阶。

4.2 机械自动化技术要与国情相符

总结欧美国家大量的工业发展经验可知,当真正应用自动控制器实现机器操作后,生产方式已经由机械化过渡到机械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以及数字控制自动化。只有成立自动化工厂生产,才能真正应用自动化,全面提高生效率。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状况,围绕计算机技术开展技术改进,尽量在不改变机械制造系统的情况下,实现机器设备或者其生产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处理信息、自动化检测以及自动化分析判断等,并可以自动由制造一种零件转换为制造另一种零件。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要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以机械制造业的试发发展为出发点,改革创新,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自动化技术发展道路。

4.3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基础薄弱,全自动生产设备匮乏,生产技术落后,应该注重引进自动化技术人才,吸取国内外生产经验,大力发展适合我国生产实践的自动化技术手段。另外,需要综合考虑资源消耗以及环境问题,提出可持续的制造模式。在产品的生产开发、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中,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使得工业垃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需要重要考虑的方面。

5 结束语

虽然目前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但只要我们保持高起点,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各种符合中国国情的灵活的提成本、见效快的技术,坚持提高与结合与推广相结合的原则,就一定会为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开辟一条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收益的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索春英,冯哲.浅析如何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J].价值工程,2011,6.

[2]李金枫.机械自动化工程的发展研究[J].民营科技,2008,3.

[3]乔固.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浅谈[J].科技风,2010,7.

[4]张伟.浅析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的原则[J].魅力中国,2011,8.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集成制造;机械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5(C)-0037-01

一、机械自动化的由来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内外的工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器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步过渡到机械控制(传统)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70―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鉴于实现CIMS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所需的巨额投入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加之技术上的难度与可靠性等问题,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转而注重信息集成的效果,追求低成本自动化LCA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三、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四、机械自动化的未来

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平高的机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机械技术不再是单一的完成系统之间的连接,在系统的结构、质量(重量)、体积、钢性和耐用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技术应利用其他高新技术来更新,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时,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生产时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鉴于我国国情,当前要组织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工作,加强机械自动化中具有共性的基础技术研究、开发的基础建设,以及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工艺现代化、生产过程的基本工序自动化、辅助工序自动化等的研究。只有对企业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方方面面配套发展,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才有市场,现代自动化技术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总之,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但要起点高,瞄准世界先进水准,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快的自动化技术,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系

参考文献:

[1]马志平.机械自动化的未来与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第6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自动化;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业,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了新的变化。机械设计自动化以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试图研究和解决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自动化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机械设计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机械设计正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并且对如何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我国机械设计的现状

1983年5月,我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一次召开有关机械设计方法方面的讨论会,其名为“第一次机械设计方法学讨论会”。相对来说,我国对于现代机械的设计起步还比较晚,但是,这么多年发展以来,经过我国企业及业界人士的不断努力,我国对于现代机械设计的方法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现已有“世界的工厂”这一称号,同时标语“MadeinChina”也是享誉全世界。然面,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来说,我国对于机械设计方面的水平还是很低的,国家机械自动化水平还很落后,具体表现在:当前设计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经验;设计生产效率低;不能很好地控制设计进度和质量;设计手段与方法有待改进;对客观设计进程的研究和了解不够,尚未很好地掌握设计的客观规律。

对于我国机械设计的现状,要想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首先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这就要求有关人士及单位要对客观设计进行彻底的研究、掌握其设计规律、优化设计过程,结合科学的手段。同时,对于设计人员来说,要对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对于先进的设计理论要了解并适时地运用,科学有序地进行设计。不仅如此,在设计进行的过程当中,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将国际的成功案例引进来,将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了解世界有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我国的自动化机械设计方案,并按优化后的成功方案进行实践,生产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自动化机械产品。

二、我国机械设计正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革、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实现将把机械生产引向一个新的领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真正达到大工业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的目标,从而令整个世界的生产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由此延伸出电气自动化。目前,各个行业都已离不开自动化系统,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着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发展、创新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发展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符合我国生产的客观规律。

由国内外的工业发展史可知,机械自动化的实现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器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步过渡到了机械控制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自动化工厂建立以后,生产过程才能实现全盘自动化,才能提高生产率,才能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

机械设计起初以信息集成为重点,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特征,但目前世界各国的追求目标已发展为低成本、自动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我国还处于机械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还需不断开拓创新,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因之前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所以,要实现机械设计自动化,我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将来,在保证生产柔性化的前提下,我国在机械设计方面应做到优化人机界面、不过分追求自动化,尽可能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待条件成熟时再实现适合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适度集成,以达到现代机械设计自动化的目标和要求。

三、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1、机械设计中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不断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时关系到整个企业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制定工程设计领域时,创新设计作为重点之一。创新设计关系到未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加就业机会的战略性问题,在一方面是对个性化发展趋势和快速多变的市场要求企业,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有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供应的产品,从而赢得丰厚的利润。然而,产品开发的迅速创新能力能决定未来企业存亡的关键,然而创新能力和迅速性将是21世纪工程设计的重要发展前进方向。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即是产品方案原理设计阶段,是决定产品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为了得到具有创新性的设计,必须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出发,得到同一个问题的解析,组成解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在解空间中选取那些创新性和新颖性突出的设计方案。只要与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设计方案。才具有一定价值,才能成为特定市场供应和特定生产条件下最适有创新性的可行的设计方案。因此,产品的创新设计不单纯要求问题的一个解析,而要在于得到现有物质条件下的最实用创新性、新颖性、最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

概念设计产品以及到人慎重的创新能力问题,使思维形象与思维抽象适用的结果,受与人类专家方面与创新能力的有限性人类专家的创新能力方面随机性,但却保不了在特定的时间内创出具有新颖的创新能力的设计方案,然而,要在人类专家在其中最短时间迅速的交出能是市场满足需要的产品是艰难的和不真实的。然而基本与计算机自动化的产品。创新能力设计技术是现实产品迅速创新机械自动化的唯一可行的方法。从意义机构学角度来讲,任何机械含机,电,液,控制等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以都可以视其为山机、电、液,控制组成的意义上传动机构与广义机构转动载体两部分组成。系统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方案,在于关键广义机构的创新能力,因此,提出了一种给予二维设计创新的复杂机械,创新设计系统与其系统自动化方法,重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的系统自动化设计和概念设计。

2、注重配套发展策略

在现代来说,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对生产过程当中的物流及人的作用,而且还包括对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研究和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因此,要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起来,就一定要对相关的电子学、计算机技术、零件检测技术及机床装料自动化等方面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要将程序数控机床给利用上,配上高效、可靠的自动化生产线,并在用于管理生产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采用计算机技术。想要发展水平更高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需要对主机的进行发展,而且对于相应的配套系统,如自动化元件及其控制系统也要进行发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对于发展机械自动化的道路上,我们的基础技术就是可用于编程的控制器、微型处理机、传感器、新型的刀具、计算机技术、控制系统等。

3、提高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应用水平

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需要建立可变式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实现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在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中,它能在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自动实现预期操作,并能够从制造一种零件自动转换到制造另外一种不同的零件。然而,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除了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大多还处于操作自动化阶段。因此,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机械设计自动化的应用水平。

4、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发展低成本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少、见效快,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机械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要向着网络化、虚拟化方向发展。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与普及,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结构性的变革,产品的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和市场开拓等都可以在异地、跨国界进行。此外,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加速了技术信息的交流力度,加强了企业对产品开发合作和经营管理的互相学习,优化了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缩短了生产周期,并推动了企业向着竞争与合作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研究,我们不仅要发展自身,而且要引进国外很多先进技术,最主要的是成本比较低而效果又比较好的自动化技术,要将其吸收进来变为自己的技术,同时要注意机械应用的普遍性,只有这样,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才能朝着健康稳定的道路前进,我国企业才能更快更稳地发展,从而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启明.对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思考[J].机电信息.2011. (21).

[2]聂海波.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 (02).

第7篇

测控专业主要课程 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测控专业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控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测控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该专业既可以进入生产工程自动化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进行仪器仪表的开发和设计,同时还可以在工程检测领域、计算机应用领域找到适合本专业个人发展的空间。

测控专业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光学、传感器技术、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 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现代测控系统与仪器的设计、开发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TH122;TH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134-01

1 导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设计制造为基础,是融合多种技术的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运用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方法,来解决现代工程中遇到的复杂技术问题,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应当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

2.1 生产效率提高,安全隐患降低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中的控制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化取代了传统机械技术中的人工操作,使得失误率大大降低。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研发人员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法,因此,产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机械自动化也使得企业的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因为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监控技术可以实现自动诊断和自动报警,一旦出现问题时,机器可以直接切断电路,这就使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2.2 易于{整维修,节约能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中的检测技术是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的保障。因为当今的机械操作使用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技术相比更易操作。在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系统可以自动循环,而且可以自动调整产品的形状,实现最优化操作。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是十分严重的问题,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低能耗驱动调节可以利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优性能的产品。

3 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势

3.1 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自动化进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操作失误,提高生产的安全系数。机械自动化系统的改善,避免由于人为的控制所造成的疏忽,通过精确的计算来发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做出调整,它的优点在于以设计好的流程为参照,使机械设备按照流程进行工作。在实现机械操作自动化的过程中,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规格,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和编程的制定,增加了产品的种类。

3.2 维修方便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相结合,可以从产品的需求出发,调整安装设备,迎合生产的需要。可以通过控制计算机程序,改变加工方式,从而实现不同产品的加工。每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一定的存储功能,并且在进行加工时,则自动输入该段程序,如果需要加工下一个工件时,则需要调用该段程序。在机器运行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对机器进行检测,从而使得机器始终处于最佳负荷的状态运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所,程序具有可重复性,也就是说系统能够自我循环,只要原材料能够及时供应,同时定期进行检修,那么该自动化设备就能不断地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

3.3 降低安全隐患

由于机械自动化设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就可以预知可能发生危险的部分。在产品被制造出来的全过程,都需要安装监控装置,从而有效的管理整个车间,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根据故障的的的等级,发出不同的等级状态的警报,如果发生机器出现异常声音、则需要立即断电,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结束之后,再将模式改为工作模式。通过机械就可以实现自动化设计、工艺、处理等,从而是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

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4.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智能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化是模拟人脑,对机器人进行改造,提高机器人的思维判断能力。智能化是人和智能电脑的组合,实现人机互动,帮助人类更好的工作。机械制造能够设计构思、分析判断、决策等是智能化的结果。同时在智能机械的帮助下,能够优化人类专家的工作,甚至于做的更完善。

(2)模块化:机械设计制造模块化发展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对不同产品的需要,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扩大生产规模和标准化产品单元要求同时进行。机械设备的零件杂乱,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因此将它分为不同的板块,会相应的剪短时间提高效率。机械制造模块化能够凸显产品优势,对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技术创新创造了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3)数字化:数字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之一,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成为机械制造技术的核心。将知识数据、图像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在企业内部传播,能够更快的适应市场。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快收集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就是数字化制造技术。

(4)微型化:生产技术经历的过程是由大到小,产品不仅微型精致而且功能强大。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微型机成为市场的主导,如果大小电脑拥有同样的功能,那么第一选择应该是小电脑,因为轻巧便于携带。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实现机械制造微型化只是时间问题。

(5)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一种注重长远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不损害当代人的利益下维护后代人的利益。同样在机械制造方面,我们也应当注意可持续发展,就是机械制造绿色化。经济发展要求和谐发展,追求资源平衡,保护环境。在机械制造产业方面,它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注重环境与发展相和谐,机械制造绿色化是重中之重。

4.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1)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努力学习经验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在许多学校都已经开设,社会对此方面的人才量需求很大,因此就业前景可以说很大。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个产业属于竞争性产业,更需要高素质人才。

(2)机械制造产业在航空航天、汽车、兵器等领域都有所发展,因此其更需要长久的发展,并且存在这广泛的空间,设计制造、科研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机械制造产业。我国十分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与发展情况,这点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有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经济战略发展的优先位置,并且予以支持,树立好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化的今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用于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要充分关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当中,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的过程中,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 梁喜佳,张洪伟.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126.

[3] 刘荣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和优势及发展趋势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6,06:290-291.

第9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等四方面的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专业基础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图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电子电工技术、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

专业课程:电力拖运自动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数字信号处理、测量系统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

专业选修课程:人机工程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电系统、精密机械结构设计、智能仪器、计算机仿真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DSP原理及应用、精密测试技术、工程光学、微细制造技术、精密加工工艺等。

专业实践课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工程图学课程设计、电工电子实习、计算机操作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设备系统及元件的研究、设计、开发,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机械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新能源;

3、机械/设备/重工;

4、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汽车及零配件;

6、计算机软件;

7、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8、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机械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机械工程师;

2、销售工程师;

3、结构工程师;

4、设备工程师;

5、售后工程师;

6、电子工程师;

7、质量工程师;

8、工艺工程师。

本专业以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测控与仪器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具备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仪表、智能设备、计算机应用等方面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担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培养要求

第10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趋势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归并了多个电类专业的宽口径专业,它以物理学、电子学、电工学、自动控制、计算机、测量技术等原理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作为一门新兴之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分为电力网理论和控制理论两方面。电气化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和老百姓的平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其发展速度相当之快。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科技对设备进行远距离的操控,从而减小了对人力的需求,同时由于自动化特有的优点,又能加快设备的生产效率,让工业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现状

(一)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项包含多个学科的工程专业技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西方国家为首开展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上的革命对各个国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工作进入到了自动化时代,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进行了快速的发展,使其形成了包含电力、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布了IEC6113-3标准,为控制器编程提供了重要的编程语言手段,实现计算机系统开发下塔尖开放式的开发平台。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经验积累,结合编程控制器、智能仪表等一些设备形成了稳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增强了社会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电气自动化平台呈现开放发展特点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还在社会生产中带来重要的影响。基于计算机系统技术,电气自动化领域对于操作系统进行了改进,使操作界面变得更为灵活。现阶段,企业实施生产线电气自动化方式主要是在之前的测控仪表内插入相关的电子未处理器。在插入相关的电子未处理器后,测控仪器能对数据进行计算以及运输。因为生产商有差异,所以,相应地生产商在设备精密信息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导致标准不一的设备很难有效实现信息的共享。针对于此,电气自动化平台呈现开放发展的特点。

(三)电气技术与机械生产相互结合

现阶段,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更多是用在企业生产流水线上,主要是对生产设备进行精密控制。并且,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精确的记录。因为电子技术当前有着人力难以企及的优势,更多的企业将其余机械生产与之结合,以便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将电气技术与机械生产相互结合后,应用电子技术的机械设备在产品的质量、技术指导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人力操作机械。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消耗过大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助推,而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广泛,不仅对工业生产中的基础项目产生影响,对整体产业链条的完整度也有提升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被运用于工业生产中,虽然对工程项目的基础效率和质量都有相应的推动,但是在基本电气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措施。能源是21世纪各国最为头疼的问题,这就使电力工程的能耗问题凸显的越来越清晰。过大的能源消耗即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方针,也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背道而驰。

(二)系统结构方面存在缺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系统结构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一是集中式,其二是分层式。而这两种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集中式当中,系统往往是非常单一并且软件的量大,调试不够简单,因而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而在系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过程当中,往往还容易出现通信故障,并且由于技术人员之技术问题,经常性的网络出现终止,而导致了生产的停滞。这也都对生产和企业之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监管人员安全意识低

人们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但是相应的电气工程监管人员还没有建立特别完善的安全意识,无论是基础的检测结构还是基本的工程监管都不能与实际工程相匹配,这不仅降低了电力工程的基础质量,也给电气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已经开始向集成化系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基本集成技术的落后,整体项目的信息资源还不能得到有效地共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

(四)相关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

电气系统自动化技术要求基本工程项目具有基本的高效性和科学性,但是我国相应的技术手段还不是很先进。在现今这个网络发达的阶段,计算机信息的使用更加有效的提高了生熟,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但还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电力工程中的发展需求。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学科,就业方向较多,就业前景较好,调查表明,近三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率都较高,由此可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下面主要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如下:就大型电力行业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能够应用于发电厂、供电局、厂矿企业、电力公司等,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集中精力强化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开发,同时通过社会化的协作与市场化的外包分工,来充分推动相关技术的市场化步伐,从而有计划的进行开发与研究重要技术,从而有效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另外,在未来的发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实现质的飞跃,同时能够充分的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的长远发展。

(一)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日渐成熟,是未来必应达到的效果,其中,科员人员和操作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员人员和操作人员作为技术的研发者和操作者,直接影响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和发展程度。注重高素质研发人员,鼓励创新技术,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竞争力及创新力,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的质量。由此可见,要想推动、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离不开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在此过程中,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必定得到提高。

(二)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平台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因企业类型不同而各异。不同类型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企业与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自主研发相关技术,这会增加企业经济成本的同时,不利于企业长足发展。所以,企业科研技术人员,一定要突破技术环境的难关,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步骤,有计划的去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案。首先,在设计方案之前,科研技术人员要对设计的电气工程及技术用户的特点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必须涉及到实施,运行,维护等每一步骤的完成。从而,确定开发目标。然后,提前预算好运行成本和运行时间,一定要控制在企业运行的范围内。最后,注重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及商业项目运行的特点,做到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平台,从而有效减少企业经济运行成本。

(三)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网络系统及系统结构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网络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保证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企业包括设备控制,技术监管,企业管理等许多步骤,要想使以上步骤得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就要使这些系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通过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使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得到高效,快捷的交换、传递,推动企业高效率运转。因此,要想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就必须要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向通用化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网络结构之间更加畅通的传输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消除信息“孤岛”问题。

(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产品不断得到改革和创新

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成熟,各个行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此外,随着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需求程度日益提高,为顺应市场需求,企业一定加强对产品自主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生产诸多相关产品,使产品得到创新。并且,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及资源紧张问题的日益严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顺应建设资源节约型这一时展的潮流,逐渐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徐立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2).

[2]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

[3]刘心驰.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玻璃,2014(6).

[4]刘海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

第11篇

关键词:自动化;发展;工业生产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229

0 引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在原来的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之上与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主要涵盖了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它可以解决现代工程中见到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业生产难题。这门学科对于当今我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也是非常依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所以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是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的,让我们的经济建设实现智能化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我国政府在近些年加大了对于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投入,积极鼓励高校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也将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 概论我国当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将经济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发展飞速,工业化大生产有着很大的突破。但是我们的机械设计还是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我们的很多工业设计缺乏自己的创新思维,简单直白的说就是缺少我们自己的特色。很多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不能跟上实际工业对于机械设计的要求。是一套脱离实际生产的理论。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在企业中做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工业设计。

(2)我们的机械设计制造有很多是仿造国外的设计,不能切实有效的为企业生产带来实际的收效。国外发达的工业发展是领先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的,但是国外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要求与我国的实际生产情况有着相当大的出入,它们有的设计并使用与我国的工业生产。所以即使我们做出了国外机械设计的高仿版,但是并不能真正的运用于我国的工业生产之中。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很多真正的机械设计师的作品得不到真正的法律保护。从而使得这些作者的实际劳动成果没有得到承认和保护。让那些热衷于山寨做仿版的人不劳而获。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下真正愿意做机械设计的骨干人物越来越少,它们会缺乏做设计的热情。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优势

2.1 我国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特点

我们国家的机械设计制造业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家政策是鼓励经济发展,支持人才培养。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变得炙手可热。机械设计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人力去操作的机械,使得机械产品中渗透了新的技术。机械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利润。

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较,新技术要求我们的机械设计里面有更多的智能化的东西。多种元素的融合让我们的机械设备能面对更多的工业生产方面的问题。自动化背景下的机械生产的功能性更加的强大。我们的机械设计自动化不是单方面的将各种技术累加在一起,而是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做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机械设计。

2.2 我国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存在的优势

与其它的专业相比较,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是该专业有很强大的技术性。通过我们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的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的是实际改善企业生产状况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不论是国企还是外企或者是民营企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是求贤若渴的。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是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等等。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还是偏重于重工业的。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1)高校要积极培养专业的机械设计人才。很多高等院校甚至是高职高专都开设了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良莠不齐的。真正能够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并不是很多。但是社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需要量是越来越大的。我们需要积极的培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机械设计人才。

(2)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该专业的重视。因为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机械设计专业的教育。高校应该提出一套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关于机械设计人才的培养规划。真正的为我国的工业发展输送专业的人才。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它需要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并且可以与实际相结合。它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培养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培养出能够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方式结合起来的人才。该专业有着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工业领域中还是很缺乏技术性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机械设计人才还是有很好的施展舞台的。

参考文献:

[1]赫新雨,赵东升.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第12篇

关键词:乡镇;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乡镇农业机械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来看,由于整体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化程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新农村建设为乡镇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提供了良机,各级农业工作人员一定要看清差距、抢抓机遇、迎头赶上。

1推进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1.1有利于缓解当前乡镇劳动力短缺的现状

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资源到城市就业发展,在农村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农村青壮年越来越少,在一些地区已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受我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制度影响,人口出现老龄化趋势,青壮劳动力缺失。

1.2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满足普遍的温饱转变为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从附加值不高的农产品向口味更好、营养更为全面的农产品转变。同时新时代农民也要求从高强度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农业成为高科技行业,让农产品变为知识密集型产品,发展乡镇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较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更加契合新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3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有效确保机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成为可能,也使得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变得越来越稳定可靠,比如常见的电子自动保护系统、自动诊断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等,都可以较好的规避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一旦电路出现短路、过载等问题,保护系统自动启动,不仅仅有效保护了农业机械的安全,更有效保护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是相比传统农业机械的一大进步。

2当前乡镇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农机自动化制造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当前,由于制造业水平的限制,我国农业机械的研发在很多领域还仅局限于对国外农业机械的仿造,一些自动化设备也仅仅是对部分农业机械的局部改进和添加,集成度不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农机制造成本的增加,也增加了后期农机的维护成本,影响了农机的推广和应用。

2.2自我创新程度不够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机械更是如此,农业机械自动化必须有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实现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的融合发展,由于电子技术革新周期较快,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农业机械自动化制造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融入则很难做到与时俱进,一些领域甚至还处在照搬照抄阶段,创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3农机的精准化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农机发展的差距还体现在农机的精准发展不足,一些适合农业自动化发展的科技配套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比如GPS技术、监测技术、芯片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等,上游产业发展不足必然带来下游产品自动化程度较低,虽然各级政府也正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但整体来说,发展水平仍然处于较低发展阶段。

2.4乡镇缺乏农机自动化发展人才

受地域环境和人才环境的影响,一些地区农机人才紧缺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现有一些技术人员基本是改行而来,真正科班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体现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乡镇区域。

2.5操作不够便捷,种类不够齐全

由于缺乏电子设备和信息技术的参与,一些农机设备的硬件成本价格较高,很不利于其在基层的推广运用,且复杂的机械结构也不便于农机的操作使用,一些设备操作甚至较为笨拙。在农机自动化产品分类上,大家均聚焦在一些农业播种、耕作、收割等设备研发上,对于农产品自动包装,自动检测等技术的研究则稍显不足。

3推进乡镇农机自动化发展的举措

3.1注重乡镇农机自动化操作使用维护人才的培育

人才工程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工程。在国家层面,要注重加强农机自动化研发人才的培育,不断研发出适合基层运用的高科技产品。而乡镇要着力培育农机自动化操作使用和维护人才,让其切实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对于一些引进人才确有困难的地区,不能有等靠思想,必须积极依托自身加速人才生成,积极采取送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等模式,培育在基层呆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3.2从基层实用主义角度加快农机自动化产品的开发

农机自动化产品的开发研究必须以乡镇实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否则则不具备生命力,在乡镇也不会受到欢迎,要本着乡镇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的理念,加速产品研发生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农机自动化设备研发的区域性特点,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农作物种类以及土壤等方面对农机使用的影响,只有真正做到操作使用便捷、价格成本合理、耐用性好才能在乡镇推广。

3.3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的倾斜扶持力度

对于乡镇购买农机自动化产品的个人和集体,国家要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机的普及率。采取减税、低息等政策刺激农机研发企业和单位发展,在农机研发单位要设立“创新奖”,积极鼓励开展农机创新研究。有条件的乡镇要设立专项人才奖,奖励那些在基层踏实肯干、专业技术过硬、服务群众好的个人,真正让基层人才吃香,让技术人才有平台、有舞台、有奔头、有甜头。

3.4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自动化产品上下游的研发力度

自动化产品的研究离不开上下游产品的配套研发,对于农机产品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的专项研发,作为核心之一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包含了数据处理技术、检测监测技术等等,必须能在生产、流通等环节中对活动做出迅速判断,并根据判断发出相应的指令,指令的正确与否直接关联着农机自动化的程度高低。

3.5进一步促进农机自动化的精准化发展

我国具备着较强实力的工业基础,工业种类齐全,为农机自动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农机自动化的精准化发展不仅仅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更利于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比如当前一些地区国家将农机自动化精准化发展的方向定位于农业节水和节肥管理领域,实现农业节水和节肥的自动化操作,这就涉及到农业的精准灌溉和施肥,同时这也是发展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应有之义。对于这些好的做法,我国要积极借鉴吸取,集中科研力量加强方向性研发,进行专项课题的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逐渐向农机智能化方向迈进。在研发种类和类型上,要加强顶层设计,尽可能做到种类齐全,普适性较广,德国不仅仅在农产品播种、收割等领域做到了高度自动化,而且在农产品检测、包装,树木的切割等领域均做到了高度自动化,很值得我国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