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学习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分布,便于大脑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能使想法很快产生。它使用了大脑喜欢的多色彩的思考方式,强调左右脑的协调合作。绘制者在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大量使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和容易辨识的符号,而不是单一的文字。思维导图还强调以立体的方式思考,将事物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并在基本原则相同的前提下,允许每个人绘制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
近年来,思维导图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并逐渐被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我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基于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法的实践研究”,就是要建立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新型学习方法,充分挖掘左右脑的不同学习功能,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笔记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复习方法、归纳方法等形成可操作的流程,形成用最少时间投入而获得最大学习成效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的思维含量
1. 思路导图
对阅读而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阅读中的要点,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对写作而言,用思维导图先构思整体布局,再局部润色,能有效避免写作跑题的现象。对理科教学而言,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有了思维展开的印迹。
例如,观察图1中的小旗和烟囱冒出的烟,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图 1
图2所示的思维过程就是利用思维导图绘制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将整个思考问题的过程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2. 知识导图
主要运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由于思维导图采用了图形方式帮助理解,开创了左右脑并用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三种导图形式。
(1)放射性导图
这是一种以中心知识点为基础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图3所示的“高中物理主要内容”就是典型的放射性导图。
图 3
(2)逻辑性导图
这是一种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达事物关系的思维方式,图4中关于“电学”的知识归纳就是典型的逻辑性导图。
图 4
(3)多级放射性逻辑导图
它是综合了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双重优点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将图3、图4两幅思维导图有机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图5所示的“多级放射性逻辑导图”。按照这样的思路,该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以力学、光学等为中心知识点向逻辑性纵深发展。这样,就可以从整体上理解整个高中物理学科内容的基本构成,也能够在某一个维度上理解知识的逻辑性发展过程。
图 5
3. 观点导图
主要运用在对一些问题的讨论上。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引导讨论的进程,因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它从一个中心开始,每个关键词都可以成为下一个中心。当把所有的中心合起来以后,就会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当思维突然僵硬时,可以在关键词或图形上加一条线,思维会再一次涌动起来,从而引导讨论的进程。
4. 记忆导图
思维导图软件开发的初衷就是帮助记忆。记忆导图用关键图形的网状连接方式形成放射性思维,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想象力,让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方法充满了灵性和趣味。
“5+2+x”复习方案的构建
“5”是学生周一至周五在校的课堂教学活动;“2”是学生双休日的自主学习活动;“x”是学生寒暑假的学习活动。依托思维导图,整体构建“5+2+x”复习方案的方法如下。
1. 对重点、难点知识,要当堂及时反馈和矫正。按照博赞的研究,对新学习的知识,第一次复习要在10分钟时进行,可以有效地遏制记忆的衰减速度。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这一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
2. 第二次复习要在24小时内展开,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布置作业。这一次复习其实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和过多的练习,关键在于把握住这个时机,让开始衰减的记忆再一次上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第三次复习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时间点,应该在1周时进行。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进行到了后面的新知学习的环节,1周前的知识就被失去了关注。此时,最好安排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一周内的知识进行一次串联,形成一种联接,固化知识在结构中的位置。这时的导图不要太综合,让短时记忆开始向长时记忆转化。
4. 第四次复习要发生在1个月时,基本属于传统教学的章复习环节。这是实现长时记忆的一个关键时间点,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二是重视一些基本方法的形成。
上述四次复习是一个有机整体。“高效学习法”就是在把握这些关键点上遵循了规律,然后在不断的循环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懈。
用思维导图实施高效的自主学习
一直以来,自主学习都被广泛关注,但是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又总是被低效所困扰。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为寻找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能。下面,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为例,看看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
1. 前置学习
本次学习活动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将全班分成了五个小组,课前布置了前置学习任务“画出本节课的导图”。各小组按照本组成员的集体讨论情况,定出本组导图的基本框架,然后分工协作完成。图6、图7是其中两个小组的作品。
2. 课中学习
课堂上,四个小组将导图作品悬挂起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作品的构思和具体内容。教师会根据小组汇报的信息进行或质疑、或评价、或补充等系列引导。其目的在于借助学生作品和已有的自主学习成果,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认知,使其达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不难看出,图6基本按照教材的编排绘制导图,从“生活”和“就业”两个维度归纳知识,而图7则从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前后对比来反映生活的变化,更能体现本课所学内容的主旨。
3. 课堂评价
全体学生在理解学习内容之后,再对前置学习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目的不在于区分优劣,而是在于达成共识,共享学习成果。
关键词:中学生物;探究式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82-0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一方面,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物。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1 教师须竖立创新教学的意识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人体的细胞、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沿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记忆,容易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并且在学生心目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副科",没有语数外那样的学习压力,因此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倍受教师亲睐的传统"讲授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符合认知规律,现已受到严峻挑战。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促使我们不得不钻研新知识,改革备课和上课的方法,重新认识学过程巾学生的地位和教师的作用问题,构建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在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上进行研究与实践。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才会采用创新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人才。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应该要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生物教师还肩负创新处理教材的能力,生物新课程的教学不一定都能符合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因此老师可以有必要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重组。
2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创造性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实践探究式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就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出发,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发现的动机和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现真理。这样才能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才能使学生学会并学好[1]。例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问题不仅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也为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探究的欲望也油然而生,从而教师可轻松地把学生引导进入自觉探究的活动中。
3 发挥实验优势,培养探究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探究兴趣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尝试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从科学的角度看生物学教学的实验,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2]。实验教学是搞好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采取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主动性。教师在完成实验的演示后,可以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操作实验,探究实验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查找原因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观察现象积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客观分析。在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实验后,教师不再给出答案,而是建议学生不妨在实验时试一下,通过亲自进行"错误"操作,学生知道此操作所造成的后果,其印象比教师口头的讲述要深得多,也更有说服力,其心理体验的愉悦性是前者无法相比的。这一设计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更能培养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之,探究式教学通过分解教材,把讲解和探究紧密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和综合,建构起新的认知体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成为课堂上发现问题的主体,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学生也因此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马勤.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课改前沿,2012,5:282.
关键词: 小组学习法 初中英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同时,为英语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对如何有效应用小组学习法进行论述。
1.何谓小组学习法
所谓小组学习法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单位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该活动中不仅能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能确保高效英语课程价值最大限度实现。
2.小组学习法在阅读学习中的应用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仅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之后老师给答案,或者是进行简单的分析。事实上,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的,也是不利于阅读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的。所以,素质教育下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法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思考,进而在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同时,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作出相应的贡献。
在阅读时,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比如:就“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tell readers to ?摇 ?摇”等相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分析文本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文本中所阐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构建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英语课堂。
3.小组学习法在习题讲解中的应用
习题讲解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效率,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以往“订正答案”或者是“一讲到底”的模式,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小组学习法与习题讲解活动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We will go for a picnic if it ?摇?摇 tomorrow.
A.doesn’t rain B.wasn’t rainy C.won’t rain D.wasn’t raining
该题是2012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试题之一,在讲解该题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自主说一说,该题中的考察点是什么,应该选哪个选项,为什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对高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该题的讨论中,我们首先分析,该题考察点是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即如果主句用一般将来时的话,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这样答案就非常容易找到,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更好地掌握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特点,进而在逐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小组学习法在短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的短语教学相当于汉语教学中的词组,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
例如:“turn”的短语,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如:turn off 关掉;关上;turn up 开大;出现;来到;找到;turn down 关小;调低;拒绝;调小;turn over 移交;翻过来……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短语放在语境中进行理解和应用,比如:I have to get up and turn off the radio.组织学生在自主整理、交流中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同时,能使学生在互相交流、自主整理中掌握知识,锻炼应用能力。
5.结语
作为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法应用到英语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以促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轻松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同时,为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问题;策略
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顺应潮流发展的新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饱受欢迎,然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引导不积极、学生兴致不高、合作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分工合作,共同学习,使合作学习法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合作能力的初衷。
一、初中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教师定位不正确
虽然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是初中生仍然是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人际关系都是不成熟,因此教师应该担当好自己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难题,或发生矛盾的时候,告知正确的解决方式。然而在目前的合作学习模式中,有的教师急于卸下自己的教学担子,不主动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对学生的错误或困惑听之任之,导致合作学习变成放任自流,严重影响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仅仅将合作学习模式当做一种噱头,频频在公开课,展示课上使用,所谓合作学习小组也是临时根据座位形成的,教师不注重合作学习中讲述的语文知识和实际问题,只追求合作的形式及探究的氛围,导致合作学习模式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白白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学生对这种表演式的合作学习兴趣低下,参与度不高,大多将自己摆在观众的位子上,完全没有体现出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三)两级分化严重
部分课堂确实认真实施合作学习方法,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在组内讨论时,学习成绩优秀,反应力快的同学往往成为小组核心,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就会被边缘化,而表现中等的同学则更容易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等的交流,个体责任得不到明确的体现,能力强的觉得其他同学说的都不对,能力欠缺的则觉得能力强的过于高傲,渐渐无所事事。长此以往,合作学习模式会加重初中语文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造成学习小组内部,甚至班级内部的矛盾。
二、初中语文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一)合理设置小组成员,培养内部团结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不能仅仅贪图省事,就将邻座的同学强行拉到一个组内,在分组时往往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学生之间的感情等多方面的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力图减少组内矛盾,使每个同学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平衡每个小组的竞争力,在组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为减少在合作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责任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组织小组对组长进行一个评选,并着重培养组长们的协调合作能力,矛盾调节能力等。力图能够在小组内部成员发生矛盾的时候,将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其次,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尊重对方,不能随便打断对方的发言,发生异议时,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如果还是得不到解决,最后由组长裁决。
(二)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
正如前文提到的,想要改变目前放任自流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必须承担起自己的教学责任,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绝不是清闲的,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维持合作学习的秩序性和严肃性,监督学生真正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去,而不是在闲谈和玩闹,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指导学生正确的合作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为达到合作学习法的最佳效果,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及时把握学习进度和学生学习状态,在课后更是要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古人语: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结合、以生为本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字使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生的需求,语文知识的传授为第一要旨,切不可将教学重心放在教学模式上,以吸引眼球,舍本逐末。
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进行“伤仲永”一课的学习时,可以通过仲永的经历提醒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连神童不学习,都“泯然众人矣”,那本来就是“众人”的我们大家呢?
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告诉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也创造一首古诗,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法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法时,一定要以生为本,切不可追求形式,充分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打造高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志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一、内涵与特征
“思路图示”学习法是受英国“记忆之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思维导图”的启示,其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左右脑同时运作,将思维的痕迹在纸上用图画、线条等形成发散性的、可见的图示结构。在具体语文课堂实践中,“思路图示”学习法是指在学生对文本自主认知的基础上,运用简要符号、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再现对文本认知的个性思维成果,也就是将课文学习转换成直观而具有儿童特点的图文并茂的“思路图示”。这一学习法非常符合小学高段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认知特点及语文学习规律。其主要显性特征有三:
(一)阅读过程。
体现自主性与个性。“思路图示”学习法要求学生在自主、投入地读懂课文后,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图示方法,大胆、直观地表达自己对课文情节内容、情感发展、篇章结构、词句运用、中心思想等方面的感知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论是自主阅读还是同伴交流,都是按照自己的阅读理解方式与意愿进行,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化理解方式得以充分发挥,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要求。
(二)表达方式。
体现多元性与开放性。“图示思路”学习法要求学生自由、个性、多元、开放的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理解成果。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维力及语言文字归纳、概括能力。可利用关键词、短句、图形、图表、连接符号及各种色彩、形状来表现自己对整篇课文或某一个段落的理解与感知。
(三)内在要求。
思维、情感及语言文字训练的融合性。即学生所绘制的课文思路图应该融合思维、情感及语言文字训练于一体。无论是用何种形式、图形来表达,都要始终把握住“语文性”这一本质。也就是说“思路图”必须体现出语文学习应有的主要成果,诸如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情节的理解、思想的感悟、结构的掌握、语法的领会等。在这种组合型的表达方式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到字词、语句恰当、准确、凝练,而其他符号、线条、图形或颜色、形状仅是辅助、服务于其对课文理解的。学生的“课文图示”决不能画成类似美术作品。
二、策略与方法
“思路图示”学习法作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必须和其他环节联合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学法优势与作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实践中,一般实施策略及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上课伊始,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一到两遍后,写出自己对课文大意的概括性理解。然后与学习对子、小组成员交流,进行自我完善与补充。难度稍大的课文还可以每小组推荐代表进行班级展讲,以助于全体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独立理解、表达能力,融课文理解、语句概括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于一体。
(二)细读课文,画思路图。
“思路图示”环节是整个课堂结构的核心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大意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细读一到两遍,画出自己对文章的各种理解与感悟。将知文本、识背景、懂意图、汲精华、悟情感、生感受、得收获等不同层次的理解,运用简要符号、图形、表格、浓缩的文字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很有个性地尽情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并训练的主要要点有:1.通过图示方式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通过图示方式揭示课文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中心之间的关系,初步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高年级可同时完成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3.通过图示激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的思维。这一环节的基本操作流程为:画思路图――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其中小组交流与班级展示这两个步骤要求要有恰当科学的评价方式及准确恰当的现场生成性点评与指导。
(三)精读课文,核心探究。
学生在思路图的整体引导下,可根据每篇课文的重点学习目标,选取1-2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讲、演、辩等各种学习方法可以尽情运用,最终让学生获得带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及思维成果。中低年级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从课文内容到文章形式”(即结构、写法等)的深化理解。
(四)悟读升华,自我建构。
在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理解”及“文章形式”理解这两个过程后,为了使语文课堂学习真正达到“言意兼得”的学习效果,必须就本节课习得知识、能力、情感在联系单元主题与本节课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整理与运用。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直指文本深处的小练笔、字词句自我整理等方式。当然可以有多种样式,最终达成回归文本的整体感悟及语文学科学习中习得知识、能力、情感的自我建构。
三、优势与效果
(一)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规律。能够高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学生阅读课文,实际上必须通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这样两种理解过程。阅读理解首先是从认读字、词开始,然后由字、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理解,最后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思想。这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它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态度。实际上,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他们能否顺利地完成对课文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第二种理解过程是指从课文的中心思想出发,探讨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如何根据中心组织材料以及如何准确运用词汇描述事物和现象。这是从内容到形式的理解过程,它是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过程的发展,它可使学生将阅读理解与提高写作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生的理解水平,受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加之认知水平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使他们在理解抽象的字、词时,往往需要具体事物或感性经验的支持;再者,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概括能力也较缺乏,因而在阅读中难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图示思路教学法正是针对小学生阅读理解中的困难,采用将课文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图象、图表的方法,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蕴含在文字表述中的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其意义外显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完成第一种理解过程。
同时图示学习法的作用还在于:它有助于根据文路逐步揭示作者的思路,使学生在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领会课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图示可以在同一时空直观而完整地表现文路,使学生较容易地发现课文的中心思想与各段具体材料之间的关系,顺利完成第二种理解过程。
(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能高效训练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区别之一是两者所操作的材料不同,前者以表象与具体概念为操作对象,而后者以抽象概念及命题为操作对象。两者在反映事物时,其概括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发展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儿童对事物和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思路图示学习法的特点就在于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与综合。学生在读文写画思路图过程中至少体现出两种不同思维倾向,形象化思维的具体表现为: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生动、直观、整体地再现出对文本的认知;逻辑化思维的具体表现为:概括提炼,归纳整理,思路清晰、语言简练,他们借助文本信息进行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表现出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思维痕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综合学习能力、全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训练。
(三)符合新型课堂的特征,彻底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行走方式”。
关键词:幼师音乐;教学质量;小组学习;情景剧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影响着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一线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在展现音乐课程魅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从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借助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论述。
一、幼师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在幼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一些基本理念知识的教授,一些钢琴、声乐等知识技巧的训练等每天重复的动作让学生越来越看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差。尤其是唱歌教学方面,简单的教唱让学生感觉无趣,常常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所以,单一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师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较多
对于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学习不仅包括唱歌,还包括声乐的学习、钢琴的学习、简谱的学习、鉴赏的学习、乐理的学习等,内容很多,但时间有限,导致学生对每部分的学习都达不到精的地步,再加上有些学生的主动性较差,所以,很多学生都不能良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严重不利于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
当然,除了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之外,还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的问题、教师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问题,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为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多种教法下的高效音乐课堂
1.小组学习法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能让学生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情况下进行互相学习,确保小组学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高质量音乐课堂的有效构建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森林里的小河》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引导小组内的一两名学生引领学生进行学唱,即让优等生进行领唱,并在互相交流中对不能准确把握的“调”进行交流,或者是将问题反馈给教师。之后,我再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以提高学生的学唱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这首歌进行欣赏,说一说歌曲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歌曲的旋律,进而确保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最大化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学习法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2.情景剧教法的应用
对于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情景剧的教学不仅能够展现音乐中的魅力,而且对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课堂生机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音乐形象化,给音乐附上动态的画面,把音乐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洪湖水浪打浪》时,我组织学生将该歌曲拟人化,自主编一个场景来匹配这首歌,即,为这首歌拍摄MV,比如:有学生根据歌词中的船儿、渔网、莲藕、稻谷等进行了情境创设,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幼师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影响音乐教学质量的因素,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确保音乐课程在效率上实现最大化,在效益上实现最优化,进而在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合作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206-01
语言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口语的交际能力。当前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而轻能力的培养弊端广泛存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归纳出了一些合理的教学方式与策略,以期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一、合作学习法与护理英语特点概述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学模式都能够使课堂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种。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可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非智力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重视。
二、合作学习法实施原则
学生分组――合作模式的操作涉及到了合作成员的组成、搭配,以及具体的操作内容、教师和学生的职责等方面。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进行学生的分组,列出英语口语比较好及比较差的学生、性格外向及性格内向的学生,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通过分组,使得各个小组中的学生能够相互监督学习,相互帮助,同时通过分组,各个小组的水平具有了一致性,对于小组之间的竞争比较有利。
三、护理专业英语口语中合作学习法实施措施
第一,合理设定口语任务。进行英语口语任务设计,需要对真实的材料或者话题进行选择,将课堂知识向社会延伸。同时口语设计的内容要使得每一个小组成员拥有的信息是其他成员所没有的,这样就能使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最终实现交流。
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实现合作交际。
第二,对角色进行确定。合作学习中扮演角色,和传统意义上分配某一个语境中的角色的要求不同,这里角色扮演是说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者对于学习者与指导者角色进行扮演。因为学习者在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责任,对于未知的知识就会去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对于其他的学习者进行指导。比如进行课题“Nursing Ethics”的学习过程中,指导者的扮演学生需要对课题的有关的资料进行大量搜集,并且深入思考,而当他们扮演学习者时,这些学生则希望基于同学的帮助,确保合作学习的任务能够顺利地完成与实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发现其他学生的知识比自己更丰富时,就会产生压力与动力,从而产生竞争心理,自主开展学习。
第三,强化在课堂的辩论。进行合作学习的口语教学时,通过辩论可使得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基于此,辩论是小组合作时的重要措施。辩论的主题由教师确定,各个小组成员基于课题,对自身观点进行明确。同时,认真查询资料,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进行汇集。
第四,加强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但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消弱。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是教师设计的,对于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同时,对于学生口语活动,教师要实时进行监督,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进程成功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教师对于有探究性价值的课题进行设计;第二,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引导与监督;第三,对于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通过课题的合理设计,对于学习者而言,无疑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调整,使得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得高效;教师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与引导,能够使学生对问题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要想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配合、共同努力。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职高职护理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实施,使得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黄海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训练的工学结合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10):26.
作者简介: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化学教学
1 引言
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是前人留下来的一份宝贵遗产。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学记》是对教学经验的精辟概括和总结,是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之大成。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理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在他的教学论中,拉特克重点探讨如何使所有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可见,在当时,"如何教"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17世纪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进一步发展了拉特克的观点。在他的教育著作《大教学论(Didactica Magna)》中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2 化学教学现状及课改新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以"接受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始终是一种"外在的活动",与自己的存在状况和认识经验关系甚少。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重视知识结论,轻视获得知识过程;重知识传递,轻科学精神培育。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却明显不足。
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学生的动手动脑、亲手实践,在观察、感知、体验、探讨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3 "行动学习法"的内涵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行动学习法"是一个从自己行动中学习的过程,即透过行动实践学习。行动学习的关键原则:每一个人都有潜能,在真正"做"的过程中,这个潜能会在行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行动学习不仅关注问题的解决,也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以及整个组织的进步,是一小组人共同解决组织实际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行动学习法是由英国管理学思想家雷吉・雷文斯(Reg Revans) 在1940年发明的,早期应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煤矿业的组织培训。
行动学习法实际是一种看似复杂实际简单的概念。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其蕴藏的力量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行动学习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某一具体项目或个人的学习发展,更致力于推动组织变革,将组织全面转化成"一个学习系统"。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任何化学概念原理的形成、新元素新物质的发明都离不开行动实践、科学探究,化学学科就是在行动实践、科学探究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行动实践、科学探究的方法也应该是适宜化学学科的一种学习方法。用行动实践、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让学生通过"做"来学习,通过各种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动手实践等,亲自的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科学素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行动学习通过一套完善的框架,保证小组成员能够在高效的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和发展。行动学习的力量来源于小组成员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互质疑和在行动基础上的深刻反思。因此,行动学习可以表述为以下公式:
行动学习=结构化的知识+质疑+反思+执行
行动学习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模式,包含四类重要的学习过程:
学习知识:从已有的知识中学习;
体验经验:从个人的经验中学习;
团队学习: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学习;
探索性的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实施行动学习法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⑴ 由发起人发起行动学习项目,包括确定研究的课题、指派具体负责人员或机构、提出要交付的成果和验收方式;
⑵ 行动学习的具体负责人(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选择参加人员、寻找外部支持专家;
⑶ 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⑷ 按计划由发起人组织成果验收。
在化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行动学习法"这一理论,把握其理论精髓,借鉴其方法和步骤。教师只作为引导者、触动者:推动学生去思考、最终找到一个突破性知识。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又在行动中深化,在深化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知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裨益。
当学生具备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之后,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遵循"行动学习法"的学习步骤,有针对性地到实验实践中验证知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验证中进一步猜想与探讨,使学生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行动学习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行动学习法"区别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他是让学生对自己实践行动的自主观察与反思。提出、研究、解决问题是行动学习的过程。行动学习是一小组人共同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不仅关注问题的解决,也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及进步。"行动学习法"要求学生围绕一主题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小组实践验证――问题猜想与假设――班级讨论与结论等四个步骤。
发现需要探讨的实际问题是行动学习法的关键,第一步往往是学习小组成员直接提出的在自己的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现问题,但最终找到的问题都是小组成员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高度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创造性思考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以金属钠和硫酸铜的反应为例对行动学习法的基本教学过程做一简单阐述:
第一步,学习项目的确立和基础知识的准备。
金属和盐的反应,这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有所接触,知道金属和盐之间通常会发生置换反应。但,这是否意味着金属和盐之间都存在着置换反应呢?问题获得确认,就开始解决方案的设计。
第二步,小组组建与实践探索。
这是行动学习过程的核心所在,教师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确定行动小组的成员。小组成员通常4――8人为宜,指定一人作为小组负责人,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特长与技能进行搭配,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较好的互补关系,有利于学习效果和问题的解决。比如,可以让理论掌握扎实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强的放在一组。
第三步,猜想、讨论、实践。
这是行动学习实效的集中体现。郭思乐先生曾指出,"小组的讨论交流是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需要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这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在金属钠和硫酸铜反应的案例中,教师可让各小组成员依据自己掌握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制订相应的实验步骤,大家经验共享,一起对问题的结果进行讨论、猜测。最后,吸取小组成员的各种建议和思想,归纳出本组的实践方案,严格按照订好的方案动手实验。
第四步,质疑、反思、产生结论。
质疑与反思是行动学习产生创造力的来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完成了以上环节的各项任务,并认真记录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数据。回到课堂中各小组阐述实验现象以及由现象得到的结论,同时,学生要能够对所得结论进行理论解释。小组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框架和程序,对自己及其他成员的经验进行质疑,并在行动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从而对问题的本质达到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科学的或者可能性的结论。引导学生要科学、要探索、要求真。
5 "行动学习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系统,强调理论探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它是"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结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加速了学习进程,通过反思学习,引发学生的根本改变。
虽然"行动学习法"有着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但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⑴ 行动学习法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前期知识储备,还要善于交流、动手能力强。
⑵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仔细斟酌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行动探究;哪些内容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哪些内容教师直接讲授。
⑶ 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有些不太正确的认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处理。
⑷ 难以获取系统知识。行动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片段的,"行动学习法"不利于系统知识学习。
6 结语
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行动学习法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主要的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教学生学"。
教师的所有努力是为了学生进步,教学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学生进步上,而不是体现在教师有无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上,然而"学生进步"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
一是注重结果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预期目标;
二是注重体验的过程性目标;
三是注重创造的表现性目标。
"行动学习法"的使用,使得课堂教学变为由学生的问题来推动。学生对所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超越了教师的预设。师生围绕这些问题的实验、思考、讨论等活动,无疑使化学课堂变得活泼、快乐,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比较容易、高效。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现状问题;有效对策
合作学习指的是数个学生组建成学习小组,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在合理分工、互帮互助的形式下进行的互动性学习。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与配合,重视各个组员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高质量实现学习目标。但是,当前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合作学习成效的最大化提升。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合作学习法,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的现状问题
当前,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时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利于该学习法优势作用的全面彰显。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①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合作学习的经历与经验,他们习惯了自主学习,再加上对合作学习的优点没有透彻的了解,因此合作意识不强。②教师控制合作学习活动的能力不足。合作学习虽然将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管理者,如果教师不能有效控制教学过程的话,势必导致合作学习活动过于盲目,而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③尚未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当前,很多英语教师不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这就使得师生都不能很好地了解合作学习的成效及优缺点,不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经验的积累及能力的提升。
二、有效解决初中英语合作学习现状问题的策略
针对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借助自身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特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供各位同仁参考。
1.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强烈的合作学习意识,是初中生主动参与英语合作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然后将这些因素作为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的依据,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点与乐趣,最终增强自身的合作学习意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普遍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及竞争意识,所以教师就可用竞赛法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使得学生在组间竞赛活动的激励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为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就需要教师给予获胜小组一定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像最具实力小组奖、最优创意小组奖、最有领导才能组长奖等;奖励也可以是物质层面的,像奖状、文具等。只有切实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才能使得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探究英语知识的奥秘,才能利用集体的智慧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2.提高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
教师作为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控制课堂能力的高低对合作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为学生指明合作方向,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任务,即合理分工。比如,在学习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用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依据学生特点恰当分组,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kinds of animals?”然后,教师指导各个小组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合理分工,或查阅资料、或分析句型等,从而确保整个合作学习活动有序而高效。
3.制定科学而完善的评价制度
评价环节是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的重要h节,借助评价,学生了清楚了解自己及小组在合作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从而为后期学习指明了方向,并为教师合理调整指导措施提供了依据。比如,学生用合作学习法学习完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Animals in danger》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就应及时依据评价制度对各个小组及各个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对自身及所在小组的学习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如果哪个小组能较好地回答“How to protect endangered animals?”这一问题,教师就应毫不吝啬地给予其肯定与鼓励,使得每个组员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被老师肯定,从而使得他们都能信心满满地继续前行。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因此,教师应细致了解并正式当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最终为初中英语课堂实效的显著优化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周青云.探究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2016.10:35.
【关键词】项目学习法英语语言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140-02
一、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上一直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授课的,也就是老师进行满堂课的知识灌输,学生就不停的做笔记,这样的学习方法太过于枯燥乏味了,会消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同学在进入高校的前一个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很高昂的,但到后来却直接放弃学习英语的局面。而且如果教师每堂课只会灌输知识,而不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导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有激情,而同学们在座位上根本不懂的局面。英语是一种说话的语言,我们学习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同别人交流、沟通,而有的高校并不注重英语口语的训练学习,这使学生在英语听、说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偏离了学习英语的目的。
2.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学生是知识学习的载体,而由于英语的本质是一种语言,但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缺乏英语交流的环境,所以很多同学根本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便有很多同学放弃了英语这门学科。而且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汉语的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英语的很多语法是和汉语相悖的,所以同学们很难将英语的学习方法进行转变。导致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英语的学习需要单词的积累,还要掌握大量的语法,这样才能听懂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不会在课下将单词语法先记熟,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以致于学生无法听懂所讲内容。
3.课程安排不当
英语学科是所有高校的必修学科之一,所有专业都要学习英语,这就使得英语课程要占用专业学科的课程,所以学校每周只会拿出来一两节课排给英语,但英语的教学任务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就会出现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压缩教学内容的情况,这让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更难听懂,而且同学们学到的知识也会变少。
二、项目学习法的内涵与意义
项目学习法的内涵就是将老师的职能从主导者变成了引导者,而学生成为了主导者。就是通过老师指引,学生自主完成相对独立的项目。这样,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收集相关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解决这个项目,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同时教师的指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同学们更主动的学习英语,这样也就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项目学习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教师要把握好项目课题的选择
英语语言学的项目课题有很多种,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布置项目课题,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项目让学生完成。项目难度可以略微比平时学生所学的难一些,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而且,给学生一些压力也会让他们对英语有一个严谨的态度。项目课题的布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要环环相扣,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进行的有条有理。
2.学生要根据课程项目制定合理计划
项目课程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求同学们要先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来完成老师的项目要求。如果老师安排的课题较慢的时候,当同学们不能自己解决时,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攻克难题,这样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
3.教师要对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每一次学生完成课题项目以后,老师都要仔细分析学生在该次研究中出现的错误,并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因为将错误改正的过程就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就会因此进步。所以,项目学习法的成功实施要靠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
总之,对于高校学生来讲,英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套高效的教学模式对英语学习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密切合作,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所以,项目学习法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明芳.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8):002.
[2]孙萍.浅析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5(08):123.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教学方法;反思
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的重要学科。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
一、从兴趣入手,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准备工作
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在笔者看来,形象化的教学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应试课堂的沉闷,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窦娥冤》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影视剧中“窦娥冤”的相关片段,目的是要借助这形象、直观的影响来冲击学生的感言,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准备工作。
二、从方法入手,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中心工作
1.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课改以来广泛被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作为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该方法应用到课堂当中,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谈中国诗》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接着,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中国的诗给自己留下的印象”“中国的诗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小组进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鉴赏,如“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等等,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作用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2.先学后教模式的开展
先学后教模式是相对于先教后学模式而言的,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对先学后教模式的开展进行概述。
先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领会文本中幽默讽刺的手法以及细节的描写等等。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
后教:我将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三者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比如: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小说的主题?等等。
当堂练环节: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设置该环节,目的是要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成功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
可见,在先学后教模式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展现语文的价值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从反思入手,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善后工作
反思是每个课堂结束后都必须开展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构建高效的课堂,反思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我们要通过反思来了解课堂中存在的一些该改善的地方,比如:这节课是什么原因没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是因为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恰当还是因为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又或者是因为评价不到位等等。只有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后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才能从中去发现问题,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工作。当然,除了教师要做反思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进而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除了上述三点之外,还要做好备课工作、导入工作、评价工作等等,在此不再进行详细介绍。总之,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为高效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其中就明确了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际当中,教师们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对于合作形式的关注比较多,而对于合作学习法是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等问题缺乏思考。所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好时机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认为仅依靠自身力量无法理解问题时,就需要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但是,这并不表示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就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会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必须要把握好时机,当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个人的思考、努力后,确实不能够解决问题,才考虑使用该方法,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提高合作的成功率。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们一定要控制好度,简单的问题不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习惯。另外,收集以及处理信息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于学生收集信息的渠道不同,收集到的内容信息量不同,信息范围也不同。单独一个学生所收集到的信息是很少的,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小组中所有学生的信息拿出来,成员之间共享,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例如,有一节课教师安排的是《收集对联》,每一个学生收集到的对联不可能完全一样,但都是有限的,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只学习自己收集到的对联,学习效果一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大家收集到的对联放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小组成员所学到的东西会更多。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中,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展开,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讨论当中,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小组成员角色与责任要明确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想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共同的努力,所以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较强,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对于全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开始学习之前,小组成员必须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要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小组合作的技巧,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合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扮演的角色有汇报员、主讲人、记录者、检查员和加工信息者等。同时,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小组内的成员角色也要定期的轮换。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天辟地》时,有一个小组的记录员因为跑神而没有将所有结论记录下来,原因就是因为他自从分组之后,就一直担任记录员的角色,产生了倦怠。所以小组成员的角色要定期的互换,增加角色体验。
三、学习小组的组建要合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座位临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也是最常见的分组方法,但是这种分组方法并不合理,会造成学生分组学习效率不高。合作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打下基础。在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等。这样每一个小组中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扩大了整体信息量,丰富了思维,提升了整个小组的水平。例如教师让小组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读词,但是某一组四个学生中有两个学生发音不准,组长和组员对此感到很无奈,小组在评比中总是最后一名,导致了该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这就是因为教师在分组时不够合理,要将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分开,得到更好的帮助。
四、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汇报
讨论后的倾听与汇报也是学生们学习最重要的部分,每一组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汇报,是对本组学习结果的展现;倾听,又能够看到不同的观点,所以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们集中精力倾听。一般,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不同的小组之间要进行相互交流,而交流的方式一般都是通过代表发言,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例如在分组合作学习完《龟兔赛跑》后,就兔子输掉比赛的原因进行探讨,有一个小组的代表在发言时,均是以“我”为第一人称表达个人观点,教师此时要进行及时的纠正,要让学生使用“我们”为第一人称,因为他所代表的是小组集体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除了回报结果外,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必须要养成倾听的习惯,当有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时,其他组的学生要认真听取,不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五、结语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握时机,合理地使用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井刚.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J].山西青年,2013(18).
[2]袁晓娟.语文教学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6).
[3]李丽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02).
[4]索朗德吉.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