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环境设计

时间:2023-05-30 10:3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观环境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景观环境设计

第1篇

“洋葱圈”理论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部主任建筑师何嘉欣引用“洋葱圈”理论将医院景观环境一层层剥开,清楚地剖析了各层关系:第一层交通与院区,在两者间利用松柏、灌木、草皮等四季绿植将空间分割,既方便患者出行,又保证院区内相对私密和安静的环境;第二层医院院区内的景观环境,达到美化院区内环境,调养患者情绪,保持院内宜人环境氛围的目的;第三层医院建筑内环境,标识导向、医院风格景观、独特的观景空间以及建筑内绿植等室内景观,均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疗愈环境氛围。

室内景观从整体到细节

医院的室内空间为人流主要集中区域,环境注重亲切宜人的尺度。谈到室内景观的设置,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环境艺术设计所所长陈亮从整体到细节做了如下分析:整体,自然搭配。设计之初,室内环境应注重整体,协调自然环境与设计的合理搭配,将天然因素如自然光、自然风等恰如其分的引入室内。

组合,屏蔽人流。适当的景观环境设计还起到屏蔽人流的作用,例如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是为某部分特定人群使用的医疗场所,室内应避免大面积人流的交叉。而在4层~9层的病房区,每两层设置一个开放且便于交流的花园空间,将病房和单元区隔开。

细节,突出无障碍性。室内的景观环境不同于室外大铺大开的绿色带,在其美观的装饰上,更多应考虑室内景观的无障碍性。例如,在道路的设置上,考虑乘坐轮椅的患者,要保证两辆轮椅能够并排通过,一般宽度在1.8m~1.9m,这是最小间距;植物的选择上避免高大茂盛,防止患者发生危险时医护人员无法及时看到。这些细节对于设计有很大的制约性,要求设计师将功能和美观相融合。

将人和人的行为作为设计元素

天津医院副院长薛铁军认为:“室内景观环境的设计应以人为主体,将人和人的行为作为设计的一个元素,以设计的手法将其融入到营造的环境和氛围中去。”疗愈空间的室内景观环境设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适宜的尺度。根据空间尺度的分级配以不同尺度的景观元素,利于营造空间的层次感,让人感受到不同空间过渡的暗示。

五觉的感受。人在视觉方面的认知是有限的,设计师可以综合调动使用者的听觉、触觉、甚至嗅觉感官。比如在疗养室内播放柔和的音乐,并增设散发淡淡怡人香气的植物,利用空间引入温暖的阳光,都会充分调动人的五觉,深入心灵。

正能量空间。疗愈环境具有融合异质物的暗示作用。不论是挫折或压力,疗愈环境都可以用一种生活状态展现出来,令人身在其中充分放松身心,更加宽容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疗愈环境通过空间美学与环境心理学的整合,采用空间组合、色彩、声、光等方式提供给患者正能量的空间感受。

唤起认同感。疗愈的环境应该在景观小品的选择、光线、色彩、设备设置等各个方面让使用者产生认同感,患者只有产生舒适与安全的认同,才会将感受转化成个人归属感。体现当地文化。环境中的标识、器具、设备与装饰应能呈现出所在地的文化与自然特色。在环境中体现更多的自然元素,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能量,进而形成鼓励的暗示。

室外景观体现医院主题

薛铁军认为,室外景观设计应体现医院的主题,做到整体化的设计,从院前广场、院区道路、景观绿化的设置形成整体体系,并在L格、元素、空间、色彩等方面协调一致,这样设计出的空间会体现统一的主题感。

重视地域性与季节性

陈亮认为,室外的景观较室内的景观更为复杂,室内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相对恒定,室外景观就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来进行调整。比如,北方地区四季的温差大,不仅要考虑植物的搭配及空间的合理性,还要重视对整个医疗环境的营造。而南方地区在这方面相对简单,温度变化不是很显著,植物的生命力相对更旺盛。

景观设计案例

医疗景观的设计还不同于其他景观的设计,除了注重功能外,好的景观环境设计会对整个医疗环境起到一个好的烘托,或者是一个品质的提升作用。

陈亮以某军区总医院为例进行了分析,该院位于繁华城市的主要街区,有着80多年的建院历史,设有床位1650张。随着整个医院基建设施的逐步改建完善,对于建筑外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设计将现有门诊楼、病房楼和办公楼间的绿地进行整合,形成主题明确、功能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起到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宜人的绿色景观空间的作用,而且更加凸显室外景观环境的功能性。

整体协调,精神感召

景观的作用除了本身观赏的功能外,对于患者精神上的影响更为重要。医疗景观设计不用过于花哨,恰到好处,能让患者心情放松就好。

该院内科楼南侧为绿地,东侧为正在建设的发热门诊,未来也将成为人流密集区域,在此位置设计多处人性化设施,方便病患休息停坐。C字型波浪座椅,半围合状态,可供多人围坐休息。L型木格栅遮阳架在绿树掩映之中,可乘凉,可休息,木制材料,质地柔和,尺度适宜。另外,还可采用日本的枯山水的做法,用一块石头代表一座山,用一片卵石代表一片海,更加的抽象,不仅能节约造价、美观环境,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配合整体,烘托环境

景观环境的设计不可脱离整体的建筑环境,应起到烘托环境的作用。例如该军区总医院整体是由几栋楼组成,结合当地多雨等客观条件,特设计加入多条连廊,将连廊的形象和功能紧密结合,以此作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医疗环境首先要保证其功能之后再体现适度的观赏性。

又如该院办公楼前绿地,以开敞广场为主,点缀椭圆型地台树池和草坪。高大乔木退让于建筑北侧,强调广场的空间感。铺地图型运用直线折线,强调知性、条理、严谨的风格,在地面嵌入条形灯砖,给夜景照明带来丰富的变化。

细节设计,疗愈为主

屋顶花园,一般以方便移动的盆栽为主。由于受结构和建筑的限制,屋顶楼板应防水,不能设置大面积的覆土,只能设置一些灌木或者小型花卉,均以盆栽的方式出现。另外,水景环境也需要引起重视,水中细菌传播繁殖较快,应尽量避免污染。室外景观环境内每隔30m~50m宜设置休息座椅,患者走动会比平常人更易劳累,如有需要可考虑加入平躺座椅,甚至应备抢救设施,以防紧急情况。国内医院经常在景观中设计无障碍坡道,且有的坡长达40m,而中间没有停缓区,单凭患者自身较难爬坡,在此细节上更应为患者多作考虑。

疏导交通,功能分区

第2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绿化设计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有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在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园林绿地的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设计立意和主题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的单纯从美学的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

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二、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三、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1、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居住小区的绿地形式多样,故在植物配置上应灵活多变,切忌单调而呆板。

2、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居住小区的公共绿地,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植物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小灌木或藤木。面是指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

3、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

4、绿化布局要考虑艺术效果和今后的管理。植物的竖向布置要注意形成丰富的“林冠线”,采用不同高度的树木进行配置,并用具有不同风格树冠的树种进行配置,以形成变化的天际线,从而形成立面丰富的景色。居住区环境景观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使人进入居住区后,随处见绿,心旷神怡,亲切怡人。

四、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1、随着设计师们的日益成熟,盲目模仿、抄袭现象逐渐趋少;居住区环境设计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方便、健康与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要为人所用。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层面外,还要体现生态的一面。就微观的环境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音、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而自然空间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大气成份稳定、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住区气候、净化空气、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方面。因此,对于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优美宜人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亦能够提升城市的区域环境质量。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富英俊。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园林。2001年 .

第3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做为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现在有很多带有文化主题的小区,还有的社区以运动为主题,提出了“运动就在家门口”,在运动中享受健康的理念。像塞罕家园小区,它们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一、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最终目的都是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

3、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4、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5、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者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空间。例如,承德市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6、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二、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1、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 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 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 不仅尺度不合适, 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此外, 小区广场的形式, 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 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但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 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小区内的广场设计, 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2、小区道路设计

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 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 保证了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 街道上就缺乏的生活气息, 失去了活力。

运用模糊性空间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 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 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 在空间形态特征上, 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道和尽端回车场做拓扑变形, 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 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 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 诸如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 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 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 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3、廊道

廊道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住宅的设计中, 如廊式住宅的外地廊、外部环境的风雨廊、顶层或底层的绿化步道,栋与栋之间的连廊等等, 廊道空间是一种有效地能促进形成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和交往乐趣的空间诱因。廊道空间的边界既是确定的, 又是不确定的。透空的柱形成的边界使得廊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是流动的, 相互渗透的。廊空间既是交往空间, 又是交通空间, 廊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地划分出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廊空间的功能也具有不确定性, 人们在此的活动可以是多样的, 攀谈、晒太阳、游戏等等, 能够最生动地反映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含混复杂的机理。由此引起人们对空间的感受超越纯物质的状态, 而引发出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有意识、有情感的精神意境。日本建筑师大野秀敏设计的茨城县松代公寓在住宅楼的三层楼顶上增加了一条绿化步行道到上面的楼层, 并与许多大尺度楼梯、踏步和平台连成一体, 由此作为楼上居民自由活动与通行的场地, 被称为“上面的街道”。深圳百仕达花园在小区内做了长长的风雨廊, 使空间更富有人性化的特点。昆明西华小区规划提出“综合邻里”的概念就是利用二层平台或廊道将几个住宅单元入口联系起来, 廊道形成了交往与交通的空间,下部则可以用作储藏、自行车停放、值班、居民交往及服务用房或商店。

廊道使建筑得到一个内外交接的过渡区域, 建筑的实体感被削弱, 空间显示出整体独立性和多义性, 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时在深居心理层面上保持着传统与环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形成超越物质的精神意象, 使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

4、架空设计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 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 遵循设计的理念, 考虑视距的比例, 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 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 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 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 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 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 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综上所述,城市住宅区景观构成的环境,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景观构成不是各自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 在考虑住宅区景观设计时应该将小区环境作为城市大环境的部分来考虑, 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环境更加优美、安全、健康、和谐的现代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 李嘉菲,李雪铭. 城市宜居性居民满意度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04)

[2] 罗玉明. 关于人居生态环境中的精神因素[J].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9(06)

第4篇

一景观环境建设的现状问题

⑴缺乏明确的主题及风格,小区的各成分之间缺少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将各种景观元素堆砌在一起。盲目跟风,造成小区环境景观的单调、呆板和雷同,比如“草坪热”、“大树进城热”,缺乏环境景观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

⑵刻意的追求欧式、日式、美式风格,缺乏城市小区环境景观的地域性、民族性,脱离人文文化背景和居住人群身份的社会环境。

⑶片面强调装饰性的景观效果,忽略了居住小区环境景观的实用性、家园性、休闲性和自然性。在植物配置方面过分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忽略了其生态性及后期养护管理等等问题。

二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这就要求在进行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在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的同事,更能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需求,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⑴城市居住小区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环境景观设计也就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应对小区用地本身和周围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踏勘和分析,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确定该小区环境设计的主题,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明确景观设计的风格。

⑵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阐明设计项目本身蕴含的精神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文化。所以必须从小区所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发,使小区既能满足居民居住、工作、学习、生活等物质性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居民的舒适、亲切、具有认同感、地域感的心理情结。

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该以改善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居住小区的气候特点、当地植物种群结构和地带性植物品种以及立地条件,使得居住小区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环境。我们还必须从历史传统、文化习惯等人文因素考虑,使构成景观诸因素,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环境,以满足因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⑶创造宜人、有情趣的居住环境空间。使居住小区的景观易于被居民接受,在心理上拉近与观赏者的距离,这就要求在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创造适宜的景观尺度,营造一个可达性佳和视觉可控制的小尺度的人性场所。这里的人性场所应该位置明显,便于使用;空间的内部和外部应该美观;还应满足人的活动需求,有安全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安宁;群体活动不受干扰;各年龄层次各有其活动空间;维护简单、经济等,使得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更加人性化。

三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素

⑴规划模式与布局形式。居住小区一般是由三至四个住宅组团、小区中心绿地以及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组成。选择良好的规划模式,确定易于接受的布局形式,就是要合理安排和确定各类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空间的布置和组织。这就需要根据人们参与这些日常休闲活动的行为及心理特征安排相应的空间,包括空间的位置、尺度、形式及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所以完成居住小区中的功能空间划分、景观序列构成是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目前,居住小区的布局结构形态还比较单一,多以“中心式”布局为主,一些新型有特色的居住小区在规划模式上采用了“点线式”、“带状式”的布局。这三种布局各有其优缺点。“中心式”布局向心力强,居民心理凝聚感容易形成,但空间的享用差异性大,领域感差,景观层次感弱;“点线式”布局灵活。景观和视觉效果好,但容易形成结构松散,中心感差。所以,在进行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应该更好的因地制宜,注重环境、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创造新的规划模式,满足居民生理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不同

居民的心理需求。

⑵居住小区道路不仅是划分各类功能空间的界线。也是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供人们行走、车辆通行,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所。在组织交通的时候,不但要考虑道路的通向性,应保证交通的“通而不畅”,还应考虑居民的交通心理、交往心理。人们往往喜欢选择最短的距离达到想去的地方,这就要求道路便捷;而人们在交往的时候,往往会保持―个自己认为的安全距离,这就要求道路不宜太窄。随着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小区停车已成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点问题。在设计小区环境景观的过程中,应留有足够的停车位,同时兼顾存取方便,便于管理,尽量减少对景观效果的影响。小区道路的宽窄对居住小区的景观效果影响非常大,过宽将会占用绿地,分裂景观,过窄就会影响交通。不同功能的道路对材质有不同的要求,步行路、车行路应采用不同材质,除满足道路的实用功能外,还可以丰富小区的景观。小区道路可以时收时放,不限两条平行直线。可以时宽时窄,引导人们通行,为居民提供动静有效、开放性和私密性穿插、聚散有度的目的地。景观照明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除考虑照明的灯型、亮度、明暗层次、色彩变幻、空间搭配等因素外,还要配合不同景观的设计风格。如照明的重点在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及台阶、斜坡等处,可利用花卉灌木等隐藏光源,避免炫目;休闲处以景观灯为主,灯光要“上明下暗”,注重灯具的艺术性。

⑶生态性是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为深层次的要求。绿化不是环境景观设计的点缀而是主角,所以在进行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其景观效果而忽略最为重要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达到某种景观效果而大量使用外来植物,或单纯过量的使用草坪,这样实际上降低了绿化的三维绿量,减少了其生态效益,还增加了巨大的养护管理费用。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应该以改善环境为中心,并结合特定的主题风格。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和一些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以树木为主.草坪为副,营造出适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其次,在居住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块,乔、灌、花、草搭配,构成多层次的符合结构;②掌握当地的季候变化,选用具有强烈季候变化的植物,做到四季皆有景观;③考虑楼房的采光,不能影响室内采光,而背荫处可以选用一些耐荫的植物种类;④注重可持续性、养护管理费用低,减少草坪的面积,少用一年生草花,多用多年生宿根花卉。

⑷设施和小品是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点缀,是景观特色的细部表现,对居民也极具吸引力。摆置设施和小品,不应当只是几个器械的简单堆置,要做到自然、周全、便利、安全耐用,与周围环境结合、协调美观,还要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和交往机会,并为体弱者提供方便,特别是健身设施。在进行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从儿童游戏设施到全民健身设施、休息设施、便民服务设施等,都应该从数量、形式、位置上考虑与整体规划模式和风格的统一和协调,突出其实用价值的同时,又具有艺术性。而居住小区的小品也都应根据其整体规划模式各有其风格,在小区内部保持风格的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形式、色彩和材质方面相协调、呼应。

第5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做好光环境的设计,光环境的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形成具有城市个性的光文化,还能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优质资源,推动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因此,做好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的设计对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的现状问题

园林照明的意义并非单纯将园林景观照亮。实际上“光环境设计”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具密切的关联性。目前我国园林绿地灯光环境现状,可概括归纳一下几点问题。

1.1 设计方面

光环境设计与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完全脱节,日间的绿化景观设计与夜间的光环境设计无法相匹配,不具备观赏的延续性,夜间在公园里简单的布置满天星灯型,或者各类泛光灯将绿化进行亮化照明等形式,一味追求五光十色的投光灯,使得光环境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力平淡无奇浮华浮躁。

1.2 人员方面

照明设计师注重在城市规划、道路照明、楼宇景观艺术方面进行设计,而针对园林景观夜景的设计相对薄弱,无法做到园林景观与光环境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展现出园林景观的夜间观赏性;从事园林绿化、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规划、植物选择方面较强,而对光环境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光环境照明设计、灯具类型的选择、节能安全、电气控制等相对薄弱。

1.3 规划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有景观照明的规划,较少有对应的城市园林光环境景观规划,在园林光环境规划中,树立地域文化理念,尊重每个地域的文化情感和历史传承性,做到总体协调与局部突出的统一。

2 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是城市园林设计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光环境设计主要包含了意与技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学科交叉导致忽略了工程师与设计师的相互交流,所以,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与景观设计师、照明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经过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调研和理论分析,总结出在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主要涵盖在以下几条原则之上。

2.1 意境与心理原则

城市光环境目的在于营造意境,而意境的核心在于“心理体验过程”,光的视觉表现可塑造空间的表现效果,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反应;美学、心理学作为光意的切入点,不能以单纯追求形式美感作为光环境设计目的。城市光环境设计应当将受众的心理评价放在第一性,共同评价和创造城市的光意。光环境设计应以注重受众体验过程的接受美学作为评价标准,受众评价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对景观照明的认同过程,城市光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供受众认同与二次创造的“载体”最终达到光意象的目的。

在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中,根本的是受众的心理、思想是否接纳。人在城市夜晚空间中,其夜生活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都要依赖于城市的照明,所以应本着城市设计中以人的心理、生理原则来组织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的照明,实现城市园林照明的景观化。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方案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夜间活动和园区景点的装饰照明,我们还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照明对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所造成的干扰。园林夜景设计应以人为本,由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选择适宜园林景区的光源、光色,确定合理的用光量和照度,既能充分的表现出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观赏性,又不会因为园林景观照明作为城市旅游观赏节点,而过度亮化的效果而使受众产生反感。

2.2 体验参与原则

由于光环境的设计不是对城市景观的重建,而是强调城市景观自身的另一种体验,所以优秀的城市景观的光环境应当是清晰的,是可以帮助受众重新建立夜间对城市景观印象。在凯文・林奇的《城市的印象》中指出了人心理上对环境了解和把握的渴望,特别是对全局的联系,这就使夜环境需要更多的考虑人们所感知的夜环境,这意味着这种标识性是要建立在人们行为生活和感情满足的基础上,而且需要考虑受众的共性,这样园林景观光环境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形成城市景观光环境的印象。

2.3 节能与控制原则

在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中,节能与控制的原则是要重点考虑的。由于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过快发展过快,各地的园林景观照明加大了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单纯追求高亮度、多色彩,大规模,园林景观照明建设和周边配置不切合实际。为此,城市园林景观照明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照明控制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道路的集中监控,已发展成为集城市照明控制、城市照明管理部门管理维护、照明管理部门对照明设施的管理分析、城市各个相关部门的快速联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照明无线监控管理系统,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照明控制的问题的长期无法解决,各地政府已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实验方案。

2.4 电气安全原则

有了好的设计方案,更需要安全合理的施工原则,由于园林绿地的灯光中,天气对于灯光设备的安全隐患非常大,不同于商业街、建筑照明的照明方式,城市园林区夜间人员流动量较多,且城市园林中所布置的照明灯具不少是人手可以直接触及的,尤其是休憩绿地中的低矮照明灯具和一些主景植物照明和主题雕塑所使用的地面投射照明灯具,电气安全原则应是园林景观照明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安全隐患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箱非户外型,不能防水、防尘,箱内有杂物、多尘土,箱体锈蚀较严重,由于箱内接线排已锈蚀,导线老化严重;开关电器布置拥挤,母线排或接线端子等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3mm;PE排、N排设置不清晰、接线不规范;PE线截面过细;色标未采用黄绿色;1个端子压接多回线;多股线不涮锡;压线无弹簧垫片;逆方向压线等;室外明敷管路采用室内暗盒,不防水、又无泄水孔,暗管明敷明设;双固定位改为单螺栓固定,普遍存在灯具松动、位移、积灰、锈蚀现象;金属构架和灯具壳体无接地保护;控制箱内无自动感应灯,对夜间维修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灯具防护等级不满足要求,一些草坪灯、埋地灯底座已进水;日常运行维护不够规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有合理的供配电方案,配电设施距取电点近,处于用电负荷中心,用较小功率的灯具达到景观照明的预期效果等等。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考虑方案供电的合理性、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线路长度。

(2)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截面,减小线路的损耗。

(3)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值应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的规范标准要求内。

园林景观照明设备必须符合防止触电要求,即要求电气防护类别在一般场所可采用Ⅰ类和Ⅱ类灯具,在使用条件比较差的场所应采用Ⅲ类防触电保护电气产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现状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作了系统的探讨,认为若想做好城市园林景观的光环境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园林景观照明方式和布置方案,并运用现代化的灯光艺术表现力,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的园林景观光环境,以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化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优化路径

Abstract: the urban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gle to further elaborates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Optimiz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们人类居住的城镇都有景观,不过不是所有城市之景观都是漂亮美丽的以及都能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的。伴随时间的推移,城市景观也有所变化,更给城市留下深深的印记。

1问题的提出

(1)景观设计及环境设计市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以前的规划设计大多数是控制整体布局,很少考虑景观设计和环境设计。园林设计师、建筑师、室内装璜设计师和造型艺术家们大都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进行耕耘,各专业间缺乏有机的结合。

(2)街道景观历来就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城市中突出的矛盾市交通阻塞,城市道路环境恶化,交通混杂。城市街道绿化比较单调,缺少公共活动广场及街道小品设施。

(3)城市环境恶化。河流污染,天空少蓝天;房屋建设失控。垃圾杂物遍地,有些居住区缺乏同意管理,到处出现用废砖旧料私搭院墙小房,绿化无人养护,环境面貌杂乱无章。

(4)城市风貌失调。近年来模仿抄袭的“一窝风”盛行,文化一条街、食品一条街、商业一条街等。原有旧建筑只是简单的保存;新的建筑又是随意地插入,没有考虑新旧建筑与环境协调问题。

2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改进趋势

(1)提高道路景观和道路环境的舒适性

消除道路环境恶化的因素,提高道路景观及环境的舒适性市今后道路规划建设的重大课题。道路环境的舒适性应以安全、便捷、优美与景观相互协调为目标,规划设计时,道路必须与周围景观谐调。

2.1.1道路必须实行人车分流,拓宽人行道,创造和谐、亲切的空间。

2.1.2步行道路面景观的好坏对行人影响较大,因此,在颜色、材料、设计等方面要创造出适合步行者的空间气氛,修建不行方便并与建筑物相互谐调的路面铺装。

2.1.3进行道路美化规划,改善道路景观及环境。道路设施的景观,要确保空间的开放性。

电线杆、照明灯、路标、电话亭、广告牌等设施应整理合并,地上架空线改成地下电缆,使道路由一个开阔的视觉空间,整洁的景观。

2.1.4无论新道路的建设或旧道路的改造,绿化和雕塑小品这两个层次都要经过精心设计,道路绿化以行道树为主,同时应配些雕塑小品、活动花盆等。树木配置,往往见缝插针,这些大大小小的“绿点”与现代化建筑物的光洁墙面形成质感、色彩、动静的对比效果。

(2)要重视建筑单位与城市环境的协调

我们要重视在更大尺度上将建筑单位与城市环境当作整体来考虑。建筑单位不是孤立存

在的,而是处在城市群体化境之中,当人们漫步在城市街头广场,实际是置身于连续的、流动的建筑空间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空间景象是渐次变幻,步移景异,而非静止凝固的。概括地说,城市景观是城市建筑连续流动空间的体现。应着重研究人在空间活动中所得到的变化着的视觉效果。一个良好的建筑单位,不仅本身是完美的、而且它的建筑体形、体量、形象、色彩等方面,都必须寻求与外部空间--形体环境上的完整性,与周围环境很好地协调起来。

(3)要具备良好的居住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在人际交往中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八小时以外,邻里之间老人们彼此聊天、下棋,儿童成群嬉戏,学生更要相互交流帮助,而家庭主妇也要时常交换各种生活信息,可见住宅区规划设计,不仅应满足人们家庭生活的需要,还应具备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人们交往的群聚性需要。

人市自然之子,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在北方农村,人们看到绿树掩映下的黄泥农舍,充满了乡土气息,感到十分亲切。在南方水乡,小溪畔的青瓦粉墙,被几簇翠绿的修竹包围着,风景如画,使人不禁陶醉神往,可见人类的生存发展永远依赖于自然环境。现代都市粗暴地割断了人与自然的纽带,在砖瓦、混凝土的包围中,看不到绿叶红花,听不见松涛流水,环境污染,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十分容易疲惫,引起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可见,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景观,应该是住宅规划设计的极重要的内容。居住区规划负有改善生活环境的责任。国内外时间证明,在缺乏社会服务和经济出路的情况下,在拥挤、嘈杂、污秽的恶劣居住环境中,人性受到排斥,道德观念淡薄,犯罪率上升。这些社会问题虽不可能通过城市规划来完全解决,但从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反馈作用来看,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活动和促进社会风尚的好转。

亲切的生活环境、人情风尚均需由社会环境和居住生活环境来相辅促进。环境的文明整

洁,富有生活气息,必将亲切宜人,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4)要重视新旧建筑的和谐

城市景观范围很广,除建筑、道路、绿化等外,城市的社会秩序、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生活场所,以至商店橱窗、人们衣着、照明灯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筑,它是直接映入人们眼帘最为突出的形象。一个城市景观面貌优美与否,除了自然环境以外,还在于它有丰富的并能与环境和谐的建筑,只有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旧建筑间艺术处理得协调,城市的面貌才能丰富多彩,新容与旧容易达到相得益彰,这个城市的特性就会显示出来,这样的城市往往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的双重特点,空间与时间的双重深度与美感。

我认为这种城市的整体和谐是最高的完美,反映了规划建设、建筑文化水平的提高。我

第7篇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园林绿化管理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根本。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服务主体是居民。外部景观环境的建立应从使用者出发,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根据这些心理需求和需求所产生的问题来规划景观设计,才更合乎“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化、舒适宜人的居住景观设计就是在满足使用者的各种心理需求前提下进行规划的。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使是我国的不同地域之间也差异悬殊。这就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创造出注重该空间各项功能的合理分布,而且更要注重该空间的人,创造设计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行为活动和心理需求的外部居住环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多数地区是“先盖楼,后种树”,加之房地产开发商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和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原因,很多建成后的小区环境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在开发建设的时候,设计师和开发商都没有严格从居住人群的角度出发。换句话说,他们甚至都不清楚小区居住人群的结构,更别提在建设之前对即将入住的居民(行为活动及心理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这样的设计与我们要求创造一个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居住区环境格格不入,也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因此,在如何准确的把握居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切实满足他们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是设计师应该重点考虑的课题。

1植物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里的植物,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片植物,都会引起居民环境心理的变化。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和人的关系。

1.1安全性

在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满足居民安全性心理的需求。如在儿童或老人活动频繁的区域要慎重选择植物,避免使用有危险结构或易引起人们过敏、带刺的植物。安全需求是人们其他需求的前提,在满足这一前提下,人们才能增加户外的活动,感受环境带来的乐趣。

1.2参与性

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与城市其它地区的植物设计不同,除了视觉上的审美性,更要强调人在空间内对植物景观的参与性。如果人们能够参与建设和改造自己身边的植物景观,就可以加强对该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于交谈、静思。

1.3公共性

在交往中,公共空间对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植物景观的公共性可以加强小区外部空间标识性,增进居民的交往。例如,对于小区内的大面积草坪,调查结果表明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

2道路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道路与一般道路相比,更加强调服务景观的作用。设计要从居民需求的角度出发,符合居民行为方式,更加方便于使用者。

2.1安全性

铺装与道路联系最为密切,道路和地面设计的优劣,与居民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例如,雨雪天气时如果道路的防滑处理不当,居民就很容易摔跤。每当走到该空间时,就会产生恐惧和压力。此外,居住小区内道路铺装的大面积损坏,居民的安全感也会受到威胁。

2.2可识别性

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方向明确、主次分明。只有道路规划合理、易使人认知,即道路景观的可识别性,才能使之与户外空间的关联性加强,方便居民出行,内部功能空间结构、场所景观及景观各要素更合理、连续和易达。

2.3舒适性

道路设计统一协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就会让人感觉更加贴近自然。因为道路是到达各景点的脉络,与各个景点相互依托。和谐的环境净化了人类内心的破坏性,为健康人格的修养创造条件。如根据各类人群的需要,对道路的色彩、材质、尺寸等因素进行不同的考虑,创造一种悠谧、安静的氛围,造成视觉、心理的偷悦,增加行走中的乐趣。

3场所景观设计

为满足居民不同的使用需求,将外部领域划分为具有不同使用功能与活动内容的场所空间,构成了一种特殊景观――场所景观。人们在该空间的活动是多样的,为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场所景观包括文化娱乐广场、健身运动场、儿童游乐场、休闲广场等。

3.1安全性

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和老人是户外场所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在认知环境和客观事物的安全性后,才会进行一系列的自发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如儿童的心理易变,缺乏对单一目标的集中性。因此,儿童游乐场地面材料应该选择弹性较好和防滑的沙子、塑胶地垫、草皮等;在空间位置的选择上,离老年活动场所比较近的地方,其活动尽量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对于老人活动场所设计要遵循无障碍原则,少置台阶,注意防滑的处理,色彩尽量淡雅安静。所以,安全性是满足该空间功能性设计的前提。

3.2可识别性需求

具有鲜明的特点、标识系统完善,便于人们认知的场所,可以增加人们的亲切感和活动频率。例如在场所设计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摆设一些具有可参与性、趣味性的小品设施(棋盘式的石桌、动态人物塑像等),更能让人们感受到体贴和亲切感。

3.3交往性

人们在场所中会产生一些自发性或是社会性的活动。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能增加邻里接触的机会,相互之间的交往机率也会随之增多,促进邻里交往。如:在文化娱乐广场内设置棋盘类娱乐空间能够激发居民兴趣爱好,满往的需求。

3.4私密性与公共性

在场所空间内,人们的行为活动不仅需要公共性的空间去体验和分享,有时也会独处或静坐观察别人,因此私密空间也是不可或缺的。如老年人健身运动场地的设计,通过配置过渡空间如景墙、树阵等,与公共活动场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对场所私密安静的需求,同时又能很快融入公共空间活动,加强交往,分享快乐。

4水景景观设计

水景能慰籍人们日益躁动不安的心灵,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水环境可以使人体温下降、脉搏平稳、慰籍躁动不安的心灵。此外,还助于消除人们精神上的压抑感,使紧张的神经能够放松,产生舒畅的心理感受。

4.1安全性

人身安全是人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居住小区水景设计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水深及临水防护设施等。如涉水池的深度0.1-0.3m,并且池底要做好防滑处理;可涉入的溪流、水景池等,水深要控制在0.3m以下。

4.2参与性

人们对水景的需求是多样的,水景的设计要给人们提供各种感受空间,满足居民亲水、戏水、与水共舞的不同体验。如配置亲水平台、踏步等设施,让人的行为和水环境相互融合,使人也成为水景的构成要素,充分发挥人的参与性,满足人们的亲水欲望。

4.3审美性

人们对不同的水景形式不仅视觉上给我们不同的享受,而且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意识。例如动态的水景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我们会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静态的水景给人心灵以平静、宁和。因此要根据居住小区不同的空间需求,对水景进行不同配置。

5照明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室外照明景观,包括景观照明和道路照明。它是小区环境建设的点睛之笔。小区的环境尤其是夜景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区照明景观与整体景观设计融为一体,让k丽多彩的夜间室外照明成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5.1安全性

调查显示,在夜间的户外空间中,人们的精神易紧张,易缺乏安全感。居住小区室外照明中的道路照明,首先主要满足小区的照明功能。此外,室外照明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景观照明也兼有部分功能性照明作用。首要目的都是为了便于居民的夜间出行。

5.2审美性

居住小区室外照明景观,不仅要满足小区的照明功能,还要具有美观功能,迎合居民对灯光环境的审美需求。室外照明中的景观照明主要起着烘托、渲染、美化景观设计效果的功效。不仅要求灯型自身美观,而且灯光、灯型、灯的位置与周围环境要和谐、协调,给人以美的感受,进而营造出更加舒适、优美、宜居的小区景观照明环境。

6.结语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是我们最为密切的生活环境,从形式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行为环境有机统一的物态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们行为方式以及人对空间需求的一种满足。景观环境中小到一草、一树、一砖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我国目前很多小区景观环境注重物质形式,追求形式美感式和花园式的景观,忽略了环境设计的核心一人。人的感觉主要来自自身经验和环境的影响,因此,缺乏对小区内居民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的了解,景观设计就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得到居民的认可。

[1]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第8篇

关键词:城中村;景观环境;改造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环境、管理、消防、安全、卫生等等问题上都与城市发展欠缺协调性,郑州早已开始逐渐地进行城中村改造建设,黄冈寺村的改造是时下正在进行的工作,对其中景观环境设计进行思考,能够对今后的城市发展中的景观环境设计起到积极作用。

1 城中村的概况

1、城中村的形成

在中国城市早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绕开村落征地,催生了大批城中村;或者是由于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原来的城郊变成了城区,有的甚至成了城市的次中心,位于城市边缘的村落,逐渐被城市包围并同化。村中有自承的文化,其发展往往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并没有真正纳入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景观以及社区组织等各方面,保留了浓厚的农村特征,与城区存在明显差别。

2、城中村的环境现存的问题

(1)规划欠缺,布局凌乱

城中村以自然村庄的形式发展演变而来,大多数村民早己脱离农业,转而在居住地兴办其他行业,如服务业、小加工业等。城中村的住宅建设发展是以单家独户的传统家庭居住模式规划的宅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布局取向单一,简单的进行建设,只要有块空地就会建房,因此布局较为混乱,区位功能划分不清晰,土地的利用率低,使用效率不高。

(2)建筑密度过大,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在有限的用地里安置尽量多的人口,宅基地的山墙间距往往无法满足防火间距要求,房屋的高度也在不断增长,基本没有消防设施和救援通道,一旦发生火灾,不但火势极容易发生蔓延,而且消防车很难到达有利位置,有很大的消防隐患。

(3)配套设施不足,环境脏乱

因为缺乏前期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城中村”在配套设施方面严重不足,与城市市政建设相比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城中村的道路大都狭窄弯曲,并被小商小贩等挤占,电线杆、电线杂乱无章,露天的垃圾池,废弃物乱堆乱放,污水横流,污染严重,绿化率低等等问题,居住环境相对周边城市环境较为恶劣。

2 对城中村改造中景观环境设计的思考

城中村的村民虽然在户籍上已经属于城市人口,但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保留农村的交往方式。以血缘、亲缘、宗缘、地缘、民间信仰、乡村集会等等形成独特的联系网络,属于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彼此间按照“集体意识”和传统来相互发生影响。城中村改造不能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要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设身处地的考虑村民的需要,设计真正适应于村民的景观环境。

城中村基础是村落,应该曾经有过丰富的民俗文化,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村民中年轻的一代,基本已经完全城市化,一些民俗文化正在慢慢消退。城中村改造在景观设计方面,应该尊重现存的民俗文化,充分运用民俗进行景观小品或景观设施的创作。

相对于城市来说,村民之间交往较为密切,相互熟悉、相互信任、交往频繁,改造中应重视这种和睦的邻里感,应该注重创造适合居民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在景观设计追求与城市相协调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当然,在景观设计过称也不应一味追求保留原有村庄的景观状态,而应发掘其原有生活方式的文化底蕴,在新的居住空间内借鉴城中村所蕴含的特有的人居交往方式与城市相协调的特征,创造出既能满足新时代生活需要,又有当地人文特色的人文景观。

3 以黄冈寺村改造为例思考城中村改造中的景观环境设计

1、郑州城中村概况

郑州属于河南省的省会,相对于周边地市来说,城市发展步伐较快,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十分明显,较全国而言,郑州属于中型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工作稳步的进行,处在郑州西南方向的黄冈寺村,就是进行改造的城中村之一。

2、黄冈寺村环境概况

黄岗寺村隶属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管辖,位于金水河以东,嵩山路以西,郑密路、南三环穿村而过,是郑州市的西南入市口。

3、黄冈寺村周边交通环境

城市快速路——南三环、黄郭路,

城市主干道——长江路、嵩山南路、郑密路,

城市次干道——工人路、兴华南街,

城市支路——兑周路、陵园路;

3、黄冈寺村改造状况分析

黄岗寺周边地区一些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段已经实现了一些较高品质的居住区开发建设,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周边环境势必都将会影响黄冈寺村改造景观环境设计。

4、黄冈寺村改造中的景观环境设计

黄冈寺村改造以嵩山南路和兴华南街构成商业休闲服务带。以中原采博城和兴华南街构成商业服务核心,结合批发市场、餐饮、超市、百货等多种商业业态,打造多元化、复合型的商业中心。整个地区划分为南北两大居住片区,再细分为多个组团,结合予以保留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形成一个丰富的多维网络。

(1)景观廊道

规划建设以环翠路、工人路等作为自然生态景观廊道,作为片区人们休闲观光游览的活动中心。以自然生态绿化的景观为主,景观设置主要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进行人工改造。嵩山南路和兴华南街作为人文景观廊道,设计创造人文景观,利用丰富的硬质景观小品等,为人们的休闲、交往和购物提供便利的场所。

(2)绿化景观节点

除烈士陵园外,金水河西岸滨河绿地设置为滨水公园,成为又一主要绿化景观节点,满足安置居民和周边城市居民更多的的休闲需求。

第9篇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园林景观;生态型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4-0099-03

1、引 言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作为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将小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居住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的亲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居环境由于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居或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人居环境,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2、体现“以人为本”的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区的位置、住宅户型平面、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住宅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2.1 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2.1.1 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笔者设计的园林景观,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欧式风格的条形住宅和各个院落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居民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2.1.2 “人车分流”以满足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小区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我们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可以看出,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2.2 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笔者认为,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小区住宅作为一种家庭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小区。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2.2.1 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人居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小区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居室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户型,小区绿色生态环境和小区入口及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人居环境就是不全面的人居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一个世纪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就曾提出“有机建筑”理论,他非常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人的自然性,著名的“流水别墅”正是介于对大自然的渴望而成立的不朽名作。21世纪的建筑和小区设计,随着就WT0观念的逐渐发挥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2.2 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最重要的部分,直接反映处小区环境的优劣,因此,应加强小区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

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3.1 项目实例

湖南湘潭某住宅小区占地面积为8万多m2,以多层和小高层框架结构的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近12万m2,小区定位为现代生态型高尚住宅区,其中绿化率达到40%。

3.2 园林景观设计构思

为充分体现出现代高尚住宅小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自然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良好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思设计:

在现代的繁华城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构架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灵可以休憩的绿色家园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结。在此笔者本着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试图诠释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态生活社区,从而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园。

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和“水”,“绿色”在这里已从狭隘的色彩概念转变为环

保和生态意识概念。绿色不单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种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水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特殊的协调作用。它不仅能给人带来欢愉、轻盈、柔和的感觉,而且还具有净化空气等重要的环保作用。有了“绿”与“水”的完美结合,既能取得丰富的环境效果,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的目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

3.3 场地现状及评价

本项目根据现状分析总结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如下:

1)根据场地周围三面绿化围合的优越条件决定了小区与山、水的内在呼应关系及场地精神的延续,利用植物成为新的构成因素,构成了小区的主题:“水景、密林、人家”。

2)道路、停车场与建筑留给景观的空间有限,尤其是一区中心绿地,因地面构筑物过多,空间较为分散,需寻找一种元索来统一整个园区,所以利用自然的处理手法;改变园区的尺度感,并因形就势将功能分散,散点在整个园区之中,方便住户使用。

3)现状场地地势平坦,竖向变化不足。故在尽量遵循土方就地平衡原则的前提下,塑造出多变的山地效果,组织和分隔不同空间,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3.4 具体设计方案

在场地现状及评价及定位分析的基础上,本生态型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时,确定以“水景、密林、人家”为主题,见图1。

突出园林山水格局的构成元素――共同打造一个和谐、健康、生态的最佳城市人居环境。

3.5 生态型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特色

3.5.1 “水景”

南北走向的水系,将社区的不同空间相互串通,依空间流动的走势变化,水流的形状也产生或潭或溪,或渊或池,或静或动,或深远或幽静的不同变化。同时,围合水系的地形与水系相互作用于,形成完整的山水体系,为社区营造了理想的生态格局。小区内“小溪”成为贯穿整个场地的脉络,沿水系设计了各种休闲,漫步在草坪上、徜徉在碧水边、交流在浓荫下、休憩在花丛中,塑造一个亲和、健康、生态的时尚生活社区。体现人与城市生活和谐,集阳光、健康、都市情怀于一区,突出都市人文景观特色,见图2 。

组团绿地相辅共同构筑了小区的景观绿地框架,“密林”和坡地成为围合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媒介。入口广场绿地的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道路的布局、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均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楼间休憩空间强调向心力,设置植物围合的“兴奋点”,配合不同层次的植物种植,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与具有节奏的和弦,使整体环境景观意象渐人。

水景区植物的配置根据水流的特点及区域做不同的配置,在喷池处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驳岸。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鸢尾、芦苇等,通过多种不同风格的植物和水景,将此景观映衬出江南小镇的诗情画意的意境,并充分体现出主景观的大气磅礴与韵味深长。此外,水际边缘配以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等得体的园林植物以丰富水际线景观,如迎春、棣棠、黄菖蒲、千屈菜、水葱、香蒲、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水流经过的狭长区域则以垂柳,水草、置石对比布置,岸线自然堆砌,石头生动活泼,石缝处则以棣棠、南迎春、金钟花、书带草点缀,尽显江南水景的风韵和地域特色。

3.5.2 空间形式多样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空间美学将成为视觉景观的重要导则。树廊、竹廊、花廊等多条视觉景观通廊的营造,将社区内不同空间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人口主轴线将南北各空间有机贯穿起来,空间序列感强。南北方向一条主要景观轴线和东北西南2条次景观轴线将园林景观节点串联其中,形成严整的“线形”空间格局与灵动活泼的“点状”空间节点适度结合的空间形式。再利用植物、构筑物、不同材质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与手法塑造下一级尺度关系中“点”“线”“面”空间,使整个社区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形式多样,为你展示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小区大庭院空间中以大桂花树为主体,分别布置樟树、紫薇、玉兰、红枫、南天竹等,小庭院空间内,布置丛竹,芭蕉、苏铁等,随园景肆意点缀,突出表现园林的散漫、无序。此外,根据观赏性植物的季节性,分别选取春、夏、秋、冬四季开花的植物如春天开花的白玉兰、紫荆、紫藤、泡桐、合欢、海桐、鹅掌秋、樱花、桃花、迎春、金缕梅、连翘、流苏树等,夏天开花的有木槿、广玉兰、紫薇、夹竹桃、石榴、栀子花、棣棠,秋天有桂花、木英蓉、夹竹桃、小叶女贞、胡颓子、油茶、金丝桃,冬天开花则有梅花、枇杷、腊梅、山茶等等。根据不同的花相、花形、花色、花期,便能创造出四季花开不断、美丽芬芳的景观效果,见图3。

3.6 主要景观节点

3.6.1 入口景观区

位于小区西部主人口,一组红色跌水景墙、水台阶、石壁水景墙塑造了该区的总体形象。红色跌水景墙以其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了人口景观的雕塑性和标志性。

3.6.2 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包括一区和二区中心绿地2部分。区内一条贯穿南北走向的水溪是中心绿地的主要园林景观核心,也是视线的通廊。亲水平台、密林广场、水边汀步等,是人们休闲、散步、锻炼的好去处。以水景为依托依水设计了亲水平台、水边广场等,主要如下:

1)树林通廊:人口道路的布局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

2)童趣广场:考虑到成年人看护孩子的便利性,该广场与西侧的林荫广场相对,将成人活动范围与儿童活动范围紧密联系。从安全性和趣味性考虑,该广场的铺装采用木铺装和塑胶垫相结合,种植池、座凳等小品均进行特殊设计。

3)浅池涌泉:作为该区的特色景观,曲折而灵动的潺潺水湾,自然散落的水中置石,汩汩跃涌的泉眼,都将为小区的环境增添无限的动感和情趣。

4)聚景广场:以水景为依托,依树临水的聚景广场是一区中心绿地最佳的景观观赏点,景观在此处一览无余,框景、对景、借景等园林设计手法在此运用得淋漓尽致。广场外缘的曲线形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亲水的机会。

5)诗墙画壁:位于E中心绿地的北入口。高低错落的系列景墙排列于主园路东侧。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与西方现代绘画、雕刻艺术相融合,体现现代都市人对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追求。

小区各休闲广场周围则以绿地及乔木、灌木、花卉混置,通过雕塑喷泉的合理应用,在各角落自然形成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园林小品,如香樟、银杏、石楠、垂柳、冬青、女贞、乌柏:红色的枫树、卫予、水杉、盐肤木、无患子等。常年异色叶树种如紫叶李、榆叶梅、胡颓子、湖南特有的红花槛木等,大大地丰富了小区园林的地域特色,使小区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加生动自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生态型住宅小区内,将具地域特色的山水景观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亲切柔美的感觉,使小区整体显现气派、豪华而又不失轻松自然的氛围,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4、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中营造山水型景观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对水的亲近。山水景观设计理念被设计师设计、表现于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中,它体现现代人居环境设计在追求的美学艺术一价体系的同时,人居环境设计还应满足人的社会功能和周边环境生态功能理念要求的二、三价设计理念体系。我国山水型人居环境设计刚刚起步,但从本小区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应用效果看,“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未来人居环境景观设计的某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今日科苑,2006(4):17

第10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初步;教学改革

景观设计初步是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主干型专业基础课,主要目的是对初学者进行设计启蒙教育,使其获得环境设计基础能力。该课程是引导学生由基础教育进入专业教育的关键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设计至关重要。国内外往往将同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重点放在初步课程上。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对建筑、城规、园林等相关专业的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开展较多,而对于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此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较少。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从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该课程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专业入门作用。但是设计初步课程开课历史短,该课程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在教学内容上,借鉴了建筑学等相关专业的类似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往的教学方式,以传授式教学、引导设计为特点,即以大量反复的线描制图,表现技法练习,临摹、抄绘为主。线描制图包括墨线制图、字体练习等;表现技法包括钢笔画、水彩渲染等。在教学手段上,单向思维线性深入。在设计实践上,教师作为主体,引导作为客体的学生进行模仿性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熟练掌握设计技巧,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从根本上把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环境设计教育等同于一种单一性的技术训练,忽视对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工程教育的核心、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根本需求的背景下,西南科技大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设计初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教学模式的转变应以设计为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注重过程性教学,突出认知、训练和表现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重点不突出由于景观设计初步是新课程,还没有较好的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编写的景观设计初步教材,该课程教学只能借鉴《建筑初步》《园林初步》等相关教材。景观设计初步和建筑初步、园林初步等知识体系大体相同,但建筑初步、园林初步等教材过于强调设计初步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景观设计初步教学内容太多。此外,景观设计初步部分章节内容又与其他课程重复,理论环节的讲授与实践环节的知识点不同步,导致理论与实训脱节,教学重点不突出。2.作业过重以往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注重让学生完成繁重的制图和表现作业,反复机械式训练占主体。3.模仿占主体以往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以临摹、抄绘范图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通常采取对照范图临摹的方式。作业评价则以作业图面效果接近临摹对象的程度为标准,学生临得越像,作业图面效果越接近临摹对象,得分越高。如此一来,主要培养了学生的临摹技能、技巧,而对学生缺乏设计思维训练。4.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僵化,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停滞,学生开动脑筋的机会较少。在以往的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教材所介绍的范例往往接近于实际工程,这对刚接触设计的学生而言,容易遏制他们的思路。教材实际上只是为授课教师提供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和一般教学序列。学生应从大量的专业资料中汲取营养。大量的资料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浓厚的专业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西南科技大学在景观设计初步课程专业资料方面虽然已有一定的建设,但还是供不应求。

二、具体改进措施的尝试

1.结合实地测绘调研,以认知和分析为教学起点

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实例能较好地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选择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建设较好的局部地段,如庭院、小型广场等,使学生初步建立对环境空间、比例尺度等的认知。该训练的特点在于:着重强调对环境空间的分析和认知而不局限于对建筑单体的刻画。目前,各大高校在相关课程中已普遍应用这类做法。通过让学生对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局部景观的环境测绘,培养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认识场地文脉,对空间、环境要素、材质进行认知和测绘调研。

2.引入作为造型基础的构成知识

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后,西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构成课程压缩合并为一门立体构成课。而注重形式造型训练的包豪斯教育模式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性。因此,尝试在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内容中引入平面构成知识,并且区别于纯艺术专业的构成训练,将构成训练和专业相结合;尝试将平面构成与景观设计布局结合,把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与景观空间氛围营造结合,并导入立体构成的造型、空间塑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提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新形态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

3.从模仿到创作的尝试

校园环境的认知和场地设计是实现景观设计初步教学从平面—空间—平面的引导式教学法。将前期空间认知与分析的对象加入功能限制和要求,在后续的小场地设计中进行改组与再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了解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等。

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 设计要素 设计规划 设计创新

园林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世界各国不同的环境因素及民族习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园风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环境,中国人乐观平和的人生观及其对自然的哲学观,而形成风格独特的中国园林。回观今人所建之园林,由于受现实环境、材料来源、匠师的训练及社会背景等种种限制,使我们要建造一座具有传统风味的中国园林,已非易事。

一、阐述现代的环境设计

1.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1.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2.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3.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

4.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5.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 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 Bamboo 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1.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2.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3.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参考文献

[1]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第12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小区;人文设计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at present our country town village landscape humanized design wi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of village landscape design general require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humanized design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landscape; Village; Humanist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个优秀的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小区的文化品质,因此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重要。但如何才能使小区景观设计作品拥有一种既鲜明又深受市场欢迎的特色呢?无论哪种风格、哪种主题。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同,都必须突出一个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问内更多地接触自然。而富有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的团林景观才能营造一个有品味的现代居住环境。

1目前我国城镇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很多楼盘用绿地作隔离带,虽增加了绿化率,但忽视了人们步行的便捷性;有的居住小区绿化设计很少考虑无障碍设计,忽视残疾人的行动方式,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小区没有充分考虑居住对象的年龄阶段,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有的住宅小区的绿化甚至为防止人们进入绿地,用围栏包围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致使绿地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有的居住小区许多水景由于缺水而成为旱景,水景只是一种摆设,甚至破坏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某些居住小区许多水景水质恶化,水体在日常使用中,疏于管理,以致浑浊不堪,甚至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破坏住区景观效果。某些居住小区室外环境小品地方性、艺术性不强,情感依附性欠缺,忽视本土文化、照搬、照抄严重。

2现代人居环境中的的小区园林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在购房时,除了考虑住区的位置、住宅户型平面、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住宅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2.1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2.1.1小区园林绿化景观是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居民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小区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小区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笔者设计的园林景观,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欧式风格的条形住宅和各个院落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居民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2.1.2“人车分流”以满足小区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小区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我们从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可以看出,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2.2人居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小区人居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小区住宅作为一种家庭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住宅小区。因此,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2.2.1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人居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小区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居室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户型,小区绿色生态环境和小区入口及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人居环境就是不全面的人居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一个世纪前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就曾提出“有机建筑”理论,他非常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结合,认为建筑必须体现人的自然性,著名的“流水别墅”正是介于对大自然的渴望而成立的不朽名作。21世纪的建筑和小区设计,随着就WT0观念的逐渐发挥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2.2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室内外大、中、小地区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人居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居住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居住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3城镇居住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3.1人完整的景观设计

由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我们需要锻炼,但人需要休息,我们需要沟通,他们需要住房,需要安全,但也需要挑战,既害怕孤独的,但也愿意关注,以及其他类似的焦点,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充满人性的地方。

3.2景观设计回归自然

人类生存离不开来自大自然,地球是一本书的人文景观:土地和道路,大门和桥梁,围墙和围栏,建筑和城市土地,并告诉人们文科踪迹,人,和谐的生活人与自然之间的名称社会。

3.3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地方风格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北京--- 政治和文化中心,悠闲的城市--- 温州商业--- 都江堰市。只有当地人知道如何生活,满足当地人将有一个公共空间的设计寿命。

3.4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文化历史

人类历史: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当地的历史,因此,景观设计,挖掘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历史,突出地方特色,从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的过程,内在的力量,设计形式的原因背后的权力,反映了设计的本质。

4城镇居住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

4.1 广场的设计

从功能出发,将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林荫树阵广场、国际象棋图案铺装及景观小品、螺旋形铺装广场、弧形花架、宿根草花花镜等景观要素,遵循动静分离、分区明确、适度围合、边界开敞的原则合理布局。运动空间开阔平坦、无障碍物;儿童活动区铺装图案柔和流畅、铺装形式新颖、色彩丰富、设备及材质安全舒适;树阵广场以极富动感的一组倾斜平行线为构图背景,树阵下灵活分布仿树桩桌凳,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空间。汀步石与卵石小路巧妙穿插,把各分区空间连接为一体,动静分区相隔却相见,创造轻松、休闲的感觉。

4.2 绿地的设计

绿地属于一种居住区内贴近居民生活的开放空间,是居民最接近的休息和活动场所,主要供住宅内的居民使用。为建立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促进邻里交往、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给居民以归属感和领域感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因此,绿地应有较多的活动面积,以便于居民活动。

4.3道路的设计

充分考虑小区整体空间布局和道路路线的协调性,把设计重点放在小区入口处。因为入口是小区的门户和标志,既是一个点景观,又是一个景观序列。通过入口及站在入口处视域范围内景观的组织,应形成一种优质的景观形象,给居住者以归属感和认同感。基于此,在不影响人流和车辆通行的前提下,重点布置一些装饰性绿化,并搭配一些建筑小品,不仅可以突出小区的入口氛围,还能体现小区的文化品味。在小区的主干道绿化上,行道树的栽植应考虑到行人的遮荫与交通的安全,在交叉口及转弯处,依照安全三角视距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4.4 水景的设计

水是小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基于此,在气候和养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置戏水池,保证水质清洁,水深不宜超过35~40 cm。为防止摔跤,湿滑区域的边界处采用防滑材料并加以固定同时还应设置座位,以便成人监督儿童玩水。在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可以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景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污水处理工艺与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有利于促进小区良性生态环境建设。

结语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宗旨,小区规划的环保意识提高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促进生态平衡.现今居住小区环保发展的趋势惟绿色生活,绿色植物就是主要元素,它既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又能与山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小区规划中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问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创造一个“祟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小区是当代居住环境设计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今日科苑,200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