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时作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预习的意义
在工作中观察发现,众多教师的回家作业主要以复习为主,较少涉及预习作业,甚至部分作业从未提到预习作业。主要表现为:无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内容及要求随意,缺乏针对性,即便有预习作业,往往也是相比复习比重差距大,预习作业含糊不明确,如“预习P32”等。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预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相关或相关度不高”;“预习能力要求不科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不重视预习”[1]。长期的教学经验证明,精心的预习作业对于强化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作业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其他各个环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预习及预习作业对于教与学的意义。
1.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知识点,甚至通过自学,能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上课期间,老师的提问,学生如能应答,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就会高涨,可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获得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即所谓的“预习让你很主动”[2]。
2.预习可避免学生思想开小差。当学生遇到理解困难时,很容易思想开小差。如果预习工作做得好,教师上到哪里,学生思绪就比较容易跟到哪里。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开点小差,其思绪的回归也比较迅速。
3.了解预习情况可帮助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学生有哪些问题,哪些是学习的难点,总是和教师的想象有所偏差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不见得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使教学具有针对性,要靠预习的作业提供给教师参考。
4.具体的预习任务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明确下节课的教学大致内容甚至重难点,也能明确自己的思想困惑及希望能在下节课中想要学习的内容。
5.科学的预习方法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对形成缜密的思维和做事方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习及预习作业的特点
由于预习具有前瞻性特点,同时具备简要性(任务不能复杂)、承接性(联系前后知识)、方向性(了解学习要点)的特点,即所谓的“先学”,需要和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紧密配合。
根据预习的特点,预习作业需教师设计,从而衍生出预习作业的自身特点,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就应该注意这些特点。预了具有全局性、针对性、趣味性、循序性外[3],还有以下一些特点:(1)简易性,因预习的初步性特点,所以预习作业不宜太多,分量轻便,简单可行。(2)指导性,预习作业必须明确清楚,能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学习习惯养成。(3)开放性,作业既要包含知识方面又要包含能力方面;既要有规定性,又要有学生自由提问的空间。学生预习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材料和来源。(4)启发性,预习作业应尽量做到无答而能使学生获知的效果。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知,有的问题可以只思考,无需回答,或留到课堂讨论,或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探索。(5)探究性,精心设计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查询获取想要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6)多样性,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和兴趣。(7)层次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也不同,预习作业需有不同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8)承接性,预习作业可以承接上节课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也可以贯通复习,甚至代替部分复习作业。
三、关于预习作业提交时间的探讨
预习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4]。然而,一般预习作业由教师设计,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指导,一份比较全面而高效的预习作业显得非常重要。预习作业一般采用学期预习作业比较方便些,有利于提前下发作业,有充分的提交作业的时间,方便教师教案的及时修改。笔者通过反复实践,认为课前预习作业一般要求在新课的前2天上交,以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案内容,不至于让学生忘记预习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在澳大利亚“教师讲的作业是上个月布置的”[5]中可以看出作业布置时间上存在中外差异,方法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时间久远的作业并不十分合理。澳大利亚的“作业的内容尽管也有解答式的,但大多数却是探究式的作业。这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5]。探究需要更多时间,那么“上个月布置的”也有其必要性。从这点看,预习作业提交的时间需要和作业的性质相匹配。
四、小学预习作业的实践探索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学习习惯尚未真正养成,同时意志比较薄弱,那么小学预习就必须有更加明确而详细的作业要求。就小学英语预习作业而言,预习作业无外乎口头作业、听力作业和书面作业三种。
小学预习作业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师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喜好选择相应的形式。如安徽铜陵金昌小学的张婷在《巧设英语预习作业,精彩课堂有备而来》中提倡的形式是:(1)我会听;(2)我会看;(3)我会找;(4)我会做[6]。洪泽县实验小学的朱从宝提出的是“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7]。
当然,预习作业的形式还可以根据教师的意图而变化多样。笔者根据预习作业的特点,以上海牛津英语4B Module3 Unit2预习作业设计为例,试设计一个单元的预习作业并作简要分析,供为参考。其中题较难,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题后括号部分为预习作业设计说明。
P37
(一)听课文,并跟读2-3遍。(正音,接受能力强的2遍,弱些3遍。检验主要靠课堂上学生范读。)(约5-10分钟)
(二)根据提示划出课文的中词语及句子。(遵循预习作业的简要性特点,初步解决词汇和重难句子,节约学生的查字典时间,若仍有个别词语,则学生自己通过字典查询。)(3分钟)
1.起床?摇?摇?摇 ?摇?摇2.七点一刻?摇 ?摇?摇?摇?摇3.七点半?摇?摇?摇?摇 ?摇
4.刷牙?摇 ?摇?摇?摇?摇5.七点四十五?摇?摇?摇 ?摇?摇6.吃早饭?摇?摇?摇 ?摇?摇
7.迟到了?摇 ?摇?摇?摇?摇8.现在什么时间了?
(三)回答。(初步理解短文大意,理清短文思路,同时凸显重点句型。)(约2分钟)
1.What time does Kitty get up?
2.What time does Kitty brush her teeth?
3.What time does Kitty have breakfast?
(四)学生问题。(“学生问题”应该是教师最为关注的地方。此项设计遵循预习作业的开放性特点,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此处提的问题深度存在很大区别。“学生问题”有利于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教师可通过学生所提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所需,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体现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约1~2分钟)
P38
(一)听课文,并跟读2~3遍。
(二)根据提示画出课文中词语及句子。(略)
(三)试用自己的话说说“My morning timetable”。(遵循预习作业的分层性特点,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有所不同,然后课堂上检验评价。)
(四)学生问题。
P39
(一)听课文,并跟读2-3遍。
(二)根据提示划出课文中词语及句子。(略)
(三)回答。(略)
(四)试查查下面是哪两种时间的表达法。(遵循预习作业的探究性特点,由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自我梳理出时间表达的两种方法。)
five forty-five ?摇?摇?摇 ?摇?摇
a quarter to six ?摇?摇?摇 ?摇?摇
(五)试说说“My Friday evening”。(分层要求,课堂上检验,用作复习作业时再做较高要求。)
(六)学生问题。
P40
(一)听课文,并跟读2-3遍。
(二)根据提示划出课文中词语及句子。(略)
拓展比较:tomorrow morning与the next morning。
(三)回答。
(四)学生问题。
P41
(一)听课文,并跟读2遍。
(二)根据提示划出课文中词语及句子。(略)
(三)试辨音。
1.A.mouse B.house C.touch D.owl (答案课上公布。)
(四) 罗列一些包含/au/音的学过的词汇。(课上通过学生脑风暴或思维导图完成。)
(五)学生问题。
五、结语
实践证明,一份精心设计的具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非常有帮助。同时,预习作业重视落实,重交流,重思考。应让预习作业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帮手,成为调动学生的积极、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推动工具。
参考文献:
[1]秦贤.浅谈小学英语预习作业布置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3).
[2]金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1:59.
[3]刘凤瑞,董成栋主编.当代教育科学探索[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5:147-148.
[4]金伟.最高效的学习方法[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1:60-61.
[5]刘.作业改革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2(12).
1.作业设计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有计划、恰当地编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的作业,不但能巩固、拓展和深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有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以发展,且具有有效促进学生多元能力发展的功能。通过优化作业质量,还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利于教学调控,促进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
2.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一个教学班级大约45位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根据预期的教学目标与作业功能赋予适当的层次结构。可以通过变式重复,把知识加以巩固、强化;也可以通过逐步深入、拓展,促进能力提高、潜能发展。参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划分习题层次,上海师范大学吴俊明教授曾经借鉴布鲁姆的分类思想、指导原则和编制方法,根据解答时需要涉及的认知操作,将化学试(习)题分为知道、领悟或学会、应用、综合运用和创新等层次,这个认知序列跟习题的实际难度增长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依此序列习题的难度越来越大。
3.作业设计要精确把握作业功能通常情况下,只能基于部分作业功能,展开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关系分析,根据作业实现条件,可区分出巩固、应用、发展及延伸等作业功能。作业的巩固功能:促进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课堂上所学技能的熟悉等均属于作业的巩固功能。作业的应用功能:促进学生提高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功能的作业特征:以新情景为载体,围绕课堂学习内容设计问题,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即能解决。作业的发展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信息加工、促进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发展等。具有发展功能的作业特征:与课堂学习的核心知识有联系,且必须综合其他信息才能解决问题;侧重能力发展,相关知识仅是能力发展的载体。作业的延伸功能:体现或促进学生实现体验性学习目标。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作业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业可分为多种类型,形式多样。从教学的实效性看,笔者认为课时作业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师要根据作业设计的原则,结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后学习任务。
二、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以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课时作业设计。
1.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作用;能通过查阅资料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方法,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协调组织二氧化硫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内容以及探究活动。突出课程内容与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课堂生成和发展。
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时作业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要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课时作业设计如下。本课时作业设计紧紧围绕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较为全面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及作业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体特点,选择性完成本课时作业。对于我校高一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都能自主完成本课时作业。对于少数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完成到第五题。另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因课堂时间较少而难以实现,通过良好的作业设计,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三、结束语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造成师资短缺,英语课的大班教学使课堂互动成为难题,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的生本教育理论,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以及评估原则能够有效促进课堂互动,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认可。
关键词:英语作业 生本教育理论 设计和评估 课堂互动
作业是大学英语课程重要的教学反馈方式,一方面反馈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作业反馈调整教学形式,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但目前大学英语课的作业存在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片面,限于书面答题,多有参考答案的情况。这使学生失去了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动力,作业也失去了其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果的功能。本文基于生本教育理论,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二课的内容举例,详细探讨每个单元8个课时完成的教学进度下,如何有效地进行作业设计和作业评估。
一、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现今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其主要思想为:“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即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要系统精简,要花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同于传统的师本教育体系。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的作业布置和评估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课堂表现欲,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下面就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课的教学计划为例,详细说明有效作业设计、评估和课堂互动的密切相关性。
二、例解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和评估原则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二课题目为“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s for Love”,主题扩展为“奥运精神和爱”,生词总量为40,课文句式简单,为叙议结合的题材。如何保证本单元上课前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期待;如何把本单元的词汇、句式、篇章和主题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体会;如何承上启下地引入学生进行下一个单元的预习?下文通过对本单元8个课时详细的活动安排举例说明。
第1、2课时安排:上课时给学生展示一个“钟表”图形和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ime?”引导同学回忆上一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等。此时教师顺势引导:“Now, let’s turn the clock back to 20:00 of August 8th, 2008. What is the event? And what is a true Olympian?”经过20分钟左右的讨论,课堂气氛开始活跃。此时完成了教师和全班的互动,以及教师和个人的互动。剩下的时间开始讲解单词和课后词汇第3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解单词前,必须让学生“mark out the words you totally don’t know”,学生能根据词根词缀猜出词义的词不在其中。这个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会词根词缀记单词,另一方面教师能通过统计学生不认识的词汇,针对性重点讲解。上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复习单词。本次上课体现了三次作业的设计:第一次为以承上启下为目的的一个问题带动全班互动;第二次为以主动学习为目的的生词标记;第三次为下次上课做准备的课文预习和词汇复习。
第3、4课时安排:上课时提示学生关于西方最美丽词汇的调查,并提问:“What are the most beautiful words in the world?”总有学生回答“love”,提示本次讨论主题。此时教师话锋一转:“Now, what are the most challenging words for you this time?”,学生自然翻到单词部分。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领读上次学过的单词,并且由教师精选出8个左右在写作中更实用的单词进行造句练习。对于领读的学生,教师会发掘学生在发音、重读、熟练程度、词汇用法等某个方面的特点并全班表扬;而体现出的弱点,教师会在课下单独给出改良意见。而对于造句部分,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后练习中的句子,并相互讨论。教师会对学生在造句中体现的选词、结构、拼写等重点提出修改建议,并把初步修改后的句子写到黑板上讨论。领读和造句这两种形式,完成了教师与个人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不仅总体上复习了新学的重点词汇,而且对个体提出了鼓励和学习建议。经过20分钟左右的练习后,进入课文讲解阶段。段落讲解前,要求学生朗读,一方面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给全班留时间熟悉段落内容,发现理解难点。上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其他课后练习,背诵指定段落(P147:Online Learning is not Easy),并模仿写作“Making Friends Online is not Easy”。本次上课体现了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作业评估以及一次作业设计:以拓展能力为主的段落主题写作。
第5、6课时安排:上课时首先对于学生的写作练习做出总体评价,并针对写作的一个方面做详细讲解。上课时教师提示:“Making friends online is not easy, right? But wring complete sentences is also not easy.”此时要求学生找出同桌缺主语的句子。然后教师总结学生写作中常见的无主语问题,并挑选学生所犯的典型句子错误进行修改。完成课后第8、9题句子结构和第10题翻译的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反复强调先使用已知的简单词汇造出完整的简单句;然后对照答案,学习新词的用法。上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本单元词组重点,并完成综合训练和快速阅读的相关练习。本次上课对全班做出了一次总体性的评估,引导了一次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一次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第7、8课时安排:本次课的安排要体现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上课后教师板书提示本单元的词汇、句型、篇章和语法。然后进入单词听写练习,然后让学生之间互动打分,统计优秀率(正确率80%以上),并签字。20分钟的听写练习和学生自主评估后,机动处理本单元其余的作业以及模拟考试试卷。对于课后作业,主要分为句子练习和篇章练习。为了避免学生完全照答案读句子回答问题,所以对于句子类的练习,教师要求学生读句子,找重要词组并译出大意。对于篇章类练习,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并上台讲解。上课结束前,教师引题:“Love from the ex-Soviet coach for the Japanese skier is beyond national boundary, so what about marriage?”并要求学生预习生词。此次上课完成了教师与全班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全班的互动。
由于地理会考分数不作中考成绩,一些学校迫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几乎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地理学科期中不考试、期末考试做样子,分数不作总成绩排名,因此对于学生来讲没有压力。
二、一些学校领导对待初中地理教学的态度
一些学校领导对初中地理教学工作重视不够,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一些学校领导表面上在大会上讲,学校开设的各门功课都很重要,我们一视同仁,但具体到一些细节上时则大打折扣:(1)考核奖励上主科、副科有所不同。如奖励时语、数、外等主科奖励较多,地理、生物等副科奖励太少。(2)课时计算上主科、副科有所不同。如地理一周学时15个课时为满课时,主科一周学时12个课时为满课时。(3)学校评优、评职称上主科、副科有所不同。如一位地理教师教了二十多年职称还是中二,没有职称晋升的机会,而与他同校的教龄差不多的主科老师,已经评上中高。(4)课时设置上主科、副科有所不同。如八年级新增设了物理课,一些学校干脆把地理、生物一周只开一节课,这严重违背了教育部的相关要求。(5)教具配备上主科、副科有所不同。一些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只能自己想办法制作教具。
三、一些家长对待初中地理教学的态度
一些家长经常向孩子灌输以下观念:地理、生物是副科,不重要,平时要抓语、数、外等主科。这无形中给孩子们明确了学习方向:对于中考科目,我们要努力学习;对于不考的科目,上课时只要听一听就可以了,学好学不好对升学无关紧要。
四、一些学生对待初中地理教学的态度
1.一些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时,就如同小学时上自然课、思想品德课一样,听一听,议一议,没有认识到学习初中地理的重要性。如我在七年级某班上新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许多学生讲话、喝水、东张西望,学习态度不端正。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写作业时字迹潦草,有的学生用一张纸交差,有的学生干脆不写。如一次我查看了某班级交上来的作业本,发现有十几个学生未交。我找这些学生谈话,一个同学的回答令我心痛:“发的练习本我们都写语、数、外作业了,没有本子了。”
3.上地理课时有的学生不带书,更不要说带地图册、基础训练了。每到期末,有的同学连地理书也找不到了。
4.一些学生蛮喜欢地理课,但迫于升学压力,慢慢地把地理学习放在一边,有时上地理课时还做主科作业。
五、一些班主任和主科教师对待初中地理教学的态度
由于不少学校在教师业绩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上仍然以升学分数作为量化考核的主要指标,导致一些班主任和主科教师不重视地理教学。有的班主任有时利用地理课时来处理班级事务,如地理课快结束时,学生正处理作业,突然班主任来布置班级事务,让人觉得很尴尬。每到学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前课时紧张的时候,一些语、数、外教师不和地理教师打招呼,直接进入教室抢占课堂,弄得地理教师上课时以为走错了教室,啼笑皆非。
六、一些地方地理会考流于形式
现在,一些地方地理会考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在班级里随堂测试,有的老师对学生偷看、抄袭视而不见。这严重影响了考风、考纪和考试的严肃性。
七、一些高中地理教师的抱怨
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导致他们上高中时普遍觉得地理学科学起来较难,整体成绩不佳。我县近几年来文科学生几乎没有考入北京大学等顶尖大学的,但理科学生不时考入清华大学等顶尖大学。因此,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上初中时没有学好地理。
八、一些初中地理教师的失落
面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有的地理教师改行教别的学科;有的地理教师干脆请别的教师上课,到学校可来可不来;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在外面做起了生意。
九、自己的坚守
1.忍辱负重,不发牢骚,认真做好地理教学工作。
2.要求学校领导像对待主科一样,开足地理课时,配备好教学设备,在教师考核奖励等方面一视同仁。
关键词:备课;学生;优化
备课是什么?备课是一种研究,作为教师,备课是首要的责任,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是学科知识的再建构;备课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备课是教学艺术的设计;备课是以学生中心为价值趋向的。
为什么要备课?如何备?备什么?通过我的教学反思,我认为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重点要备一备下面的问题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备学生的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学生的问题。有的老师刚接一个新班级,对学生的实际不了解,一上课就开始讲新知识,师生没有沟通,学时实际没有掌握,学生听课效果不好。
例如,我教的学生都是城市学生,对农村生活不太了解,甚至对一些家禽,例如鸡,甚至分不清公鸡与母鸡。一次测试题中的问题:给一幅图,左边6只鸡,右边4只鸡,要求一共几只鸡:学生很顺利地列出算式:6+4=10(只),可是题中要求用第二种方法解决时,学生都不会解决。最后看了标准答案,算式是:2+8=10(只)。为什么是这个算式呢?因为图中有2只公鸡,8只母鸡。
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备一备学生难懂的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上,备一备学生有疑虑的内容,备一备学生易错的内容,还有备一备学生激动的内容,备一备学生易混的内容。
二、在备课中注意优化教学各个环节
在教师备课中,我们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要让我们的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下列特点:(1)简捷,现实有趣,富于挑战。(2)问题有思考价值,跃而可获。(3)问题具有层次递进性。
课的设计要关注三个字:趣、实、活。趣: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成为其自主行为;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注四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即增加“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与“基本数学思想”。四基:(1)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3)基本思想;(4)基本活动经验。活:教学方法活、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活。
三、关注学生,备处理练习的技巧
备课时也要重点备练习题,备处理练习的技巧,练习题设计的层次,重要练习要在课堂内完成,老师让学生做的课堂作业就是重要的练习。注意,课堂作业一定要在课堂上完成,否则就失去叫课堂作业的名字。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学生的做作业时间,下课铃响了,对学生说:“今天的课堂作业是练习五第二题,回去做一做。”课堂作业回家做岂不是家庭作业?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一备作业,留给学生做作业的时间。
在备课时要注意备一备处理练习的多种形式,用多种形式完成练习,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练习的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完全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解决好“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深思熟虑,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河流来滋养它。”教师的每一次备课,都是滋养大河的溪流,也正是一次次备课,才逐步促进了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也为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一)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实际的课程设置,合理如何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在分课时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重点和难点的定位;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媒体的使用和活动形式的设计。
(二)叙写单元教学目标
1.行为目标表述方式
课标在描述课程目标时,使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操作性强,如用“做动作、指图片、涂颜色、画图、做手工”等描述听的技能目标;用“模仿说、认读、朗读、看懂、书写、模仿范例写”和“玩、演、视听”等描述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因此,也宜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所以称之为“行为目标”。行为目标的叙写要尽量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
2.行为目标叙写的四个特点
行为目标的叙写有四个特点:即,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行为条件情景化、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行为状况动词要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
目标描述要反映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限定的时间、提供的信息。如,通过图片、实物、简笔画,利用动作、模仿、面部表情,通过模仿、配对、涂色、连线、重排图片顺序、用符号完成表格、猜测游戏、角色表演……、通过男女生竞赛,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根据地图等等。
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如,“能根据情景用“Icansee…造2~3个句子”,“能按字母顺序排列,做成自己的电话本”、“能用学过的食物名称,每组设计1份晚餐的菜单”、“能根据图片或提示来写出5个描写日常活动的句子”等。
3.常用的行为术语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些常用的行为术语。学习目标常用行为术语:知识目标认读、说出、拼写、读准、认识、了解、熟悉、理解、表达、掌握。技能目标讲述、朗读、复述、背诵、描述、获取、写出、表演、演唱、交流、情感态度。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设定和叙写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初步确定每课时的教学内容、分课时备课、实践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调整并修正教学目标。
(四)单元中典型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注重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四种基本技能。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主要有“对话课”、“阅读课”、“综合课”等三种课型。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三种典型课的教学策略。
对话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结合单元话题学习目标语言,学生能自主地使用功能话题进行交流。对话课设计的五策略:结合话题,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大3P和小3P相结合。对话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热身导入单元话题目标语言学习整体感知意义操练话题交流。对话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词架”、“句架”、体现话题的情境设计。
综合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融复习和新授、整合和拓展于一体,学生能进行单元话题下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活动。综合课设计策略:单元内综合(目标语言、单元版块、话题拓展);单元外综合(目标语言、话题综合);围绕单元话题,设计若干小任务,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适当拓展运用。课教学模式:综合课的板书设计策略:凸现“串联”和“并联”,体现单元话题的拓展设计。
(五)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原则:整体设计,关注分课时作业的衔接;分层设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作业;趣味设计,让学生快乐地完成作业。单元主题作业的类型:自助餐式作业、创编式作业、实践型作业等。单元主题作业的实施策略:课内抽查、审听磁带、轮流互查、统一批阅。
二、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拓展教研空间
在集体备课和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可以建设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库:电子单元备课资源、典型单元整体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学生单元主题作业、单元测评试卷、教材单元串讲资料、单元整体教学板书设计资料等。这些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有效地减轻了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负担,拓展了英语教研空间。
三、探索了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
教师可积极探索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积极开展学生的英语小报比赛、课本剧展评和作业展评。趣味性的单元主题作业,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单元主题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喜爱做英语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巩固了课堂的语言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三段式;课堂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31
小学英语的课堂作业能“做”什么?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和句型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听、说、读、写,并能帮助学生汇集、归纳和比较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它也是学生把新知识进行内化的重要环节,它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从而达到用英语做事的最终目的。
可是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经常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学生会读单词、对话甚至语篇;课堂上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甚至能进行仿真际。但一遇到写(做作业、做考题),学生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是我们英语教师忽视课堂作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前的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设情景”,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学生说英语。一节课,歌也唱了,舞也跳了,游戏也做了,40分钟也差不多了。下课铃声响起,才将课堂作业匆匆布置。所谓的“课堂作业”根本不能在本堂课内完成,课堂作业已名不副实,而应称之为“课后作业”。
还有不少老师为了提高学生课堂作业的质量,防止学校期末的教学流程检查,而缩短课文的课时教学,把剩余的所有时间集中起来让学生作业,老师一题一题地讲,学生逐题做下去。虽然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老师的批改轻松了,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却被剥夺了。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作业模式:小学英语“三段式”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它就是将一节课的课堂作业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新授前,新授时,新授后。通过三个阶段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点的作业,将本节课的效率最大化。具体来讲,就是把课堂作业巧妙、科学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随着每一课时不同的学习任务,把不同类型的课堂作业逐题地分化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完成。以下就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己在开展“三段式”课堂作业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新授前的准备性作业。
准备性作业是实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这一原则的基础,是学生率先有目的自主学习的保障。它是教师在教学新知之前,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的一些与新知有着密切联系、针对性很强的旧知重现,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铺垫,以便使学生通过旧知的复习来发现新知的“生长点”,顺利获得新知。
时间:2―3分钟
形式:以集体练习、集体反馈为主
内容:准备性作业主要是上节课所学词汇或句型的复现。所以四会单词或句型的默写应该是最直接最实用的课堂作业。也可以以上节课中的主要词汇和句型为基础,展开师生、生生间的Freetalk。
通过完成这样的课堂作业,学生非常全面地复习了上课时的知识点。为接下来学习新的语言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准备性作业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增加一点“趣味”,激发学生兴趣,高效率完成该阶段课堂作业。尤其可以借助课本上的Let’sstart部分设计课堂作业,但不可过于花哨,以至于失去实效。
二、新授中的巩固练习。
通过一段时间听、说、读,再静下心来认真书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巩固性作业就是师生在教学完本课时最基础的知识点后,所要完成的课堂作业。以测查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程度,通过分散练习、集中反馈、暴露学生理解、应用新知的差异,以便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及程序。
时间:3―5分钟
形式:以独立练习、集体反馈为主
内容:以本课时最基础的、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主。词汇课,可以安排补全单词,词汇接龙等练习。句型课可以安排连词成句,问答配对等练习。读写课可以安排读短文回答问题,读对话判断等练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步步的口头和书面练习,逐步地掌握本课的新句型,使学生充分享受习得新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以旧推新的学习方法。这样的作业练习形式充分利用了学生好奇、好动、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新授后的拓展练习。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后,就应该开始尝试用英语来完成相应的任务。拓展性作业就是在学生学生掌握了新词汇、句型、语言点后,教师所安排得综合性练习。综合练习是在学生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巩固深化新知识为主要目标,通过练习,熟能生巧。
时间:拟定5―8分钟
形式:以独立练习、个体反馈为主
内容:通过运用所学词汇、句形仿写、改写或编写小对话。或运用已有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例如:采访后写小报告等。
关键词:装饰材料;教学改革;师范院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类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应用型转型,装修市场在国内不断扩大,劳动力工资不断增长。作为高校教学人员对当今各类装饰材料名称、特性、应用、规格、价格和质量的鉴别方法务必要清楚。装饰材料与施工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运用艺术手法传达事物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其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空间中以视觉为主的信息传达和实际空间的享用。当今建材行业的热门,就是在当今社会领域、物流领域、信息领域以及商业领域中充当着其他行业和媒体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更直接的原因是它关系到千千万万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利益,凡是修建住宅都得装修,凡是装修都得用装饰材料,而且装饰材料选购更是设计师设计作品和人们消费支出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有责任对该课程进行革新和探索,研究出一套让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教学方法。
一、装饰材料的课程性质
一般而言,装饰材料课程教材的选购范围较广,主要是要适合学生容易接受,讲则易懂和迎合市场为主,比如:装饰材料与施工构造这本教材比较全面,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本专业的本质特性所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室内常用装饰材料,掌握室内装饰构造和相关施工工艺,学习如何将设计作品通过施工手段实现,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在实际案例中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室内装饰施工。本门课程在整个学科专业当中乃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能力体现的根本性问题,而在大专职业院校中,不管从课程设置还是课时量的多少都能看出来,学校对装饰材料课程的重视程度。其次就是课后作业对本课程课堂知识的一种实践检验,根据本门课程特点作业的独立完成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掌握这门课程一种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要在师范本科院校上好这门课程,在它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模式上都需要改进和探讨。
二、如何教学生识别材料与用途
于学生而言,装饰材料课程在他们心目中也很重要,他们搞不清的就是与建筑材料混为一体,根据多年对《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主要是对新型材料名称、材料特性和具体用途的模糊,在做设计方案时好多材质混淆乱用一起,正是因为学生对装饰材料课程学习之浅薄,作为教学人员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从多年做工程经验总结,学生可从三个方面做:1.先从《装饰材料与施工》教材中认真学习常用装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教师做好课堂讲授和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工作,再者教师安排好课程的授课计划,最好是第二个工作日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去实训基地或当地装饰建材市场进行调研,调研时老师最好把相关装饰材料的名称和特性在现场给学生做讲解,比如:对“木芯板”讲解,木芯板又称细木工板,是在两片单板中间胶压、拼接木板而成,具体由杨木、杉木、松木、泡桐组成。这是它的基本概念,讲解后让学生记住常见木芯板的表面花纹和它的规格:2.4×1.22×1.8m,因为木芯板的种类比较繁多,质量不一,最好在做调研时教师能给学生讲清楚各种木芯板质量好坏的鉴定方法,让学生真正记住材料的名称和特性。2.带学生转从建材市场至室内装修工地,进入工地之前教师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知识与相关措施,进入到具体作业操作空间时,配合施工工人把各类材料的用途做现场讲解(如图1)。比如:双贴面板的用途,由于板材的优质性而专用来做家具柜子,把卧室木工做好的衣柜让学生参观。这样的上课方式比较直观,让学生易学易懂。3.在本课程常见材料的学习章节后,对每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要重视起来,具体可以按6-8人为组进行布置课后作业,内容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把讲授过的装饰材料具体名称的小样品收集起来,第二堂课时现场打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通过这种上课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各种装饰材料,从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不理想看,正是因为教师没有一套新的适合学生易学易懂教学方法,而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三、材料与施工工艺结合技能训练
以往那种满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代科技飞速发展之社会,更何况我们讲的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装饰材料与施工课程,本门课除了上好材料本身的内容外,更有必要与施工工艺环节相结合上好这门课。装饰材料离不开施工与构造,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同种类的材料但是了解不了材料做成品后的构造工艺,真正要让学生掌握施工工艺的原理,必须就要参与施工作业实践,我们要给学生提供的环境主要以学校实训室为主,以校外装饰公司合作为辅,通过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来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根据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来看,一般以木工施工工艺为主,就以制作一个鞋柜为案例来说,它的基本程序有:1.木工或教师先做制作某个柜子的示范过程。2.强调好相关安全知识,先让学生以2-4人为一组,按规定尺寸裁好双贴面板,然后用钉枪将裁好的木板拼接一起,再用面板缝好表面,最后用五金将鞋柜组合起来。3.根据设计图纸标准进行最终的合格检验,最后拍照完成,教师进行验收打分。我们把这种上课方式可以安排到本课程的授课计划当中去,安排几个课时,从装饰材料的课程特点来看,材料课与施工工艺相结合的体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四、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的师范院校那种老师上课讲授,下课学生做好作业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我们这个社会,这种教学方法即将被淘汰。随着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方向的发展趋流,我们本科师范院校对各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要换汤换药进行革新,还得从上课的教学模式着手。首先,根据《装饰材料与施工构造》课程的特点出发,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做实训练习,那么师范院校的装饰材料课程课节大约是在60课时左右,这远远不够上好这门课程所需求的课时,因为装饰材料课程是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结合起来上,所以在课时上应增加至120课时左右,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及巩固好本门课程。其次,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也可以说这是师范院校一直以来上课的一种通用模式,所以这种满堂讲授的模式必须革新,比如:每个班级一周20课时,把这20课时可以分开,前10课时为讲授部分,后10课时为实践或实训部分,或者每天上课以讲授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去上课,这个前提是教师组织和监督好学生到实训室进行实践练习。最后,教师布置好课程相关的作业并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可以让学生按组自由组合,作为一次本课程的大作业,老师在课堂上现场打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或者本课程上完后在学院内部组织一次装饰材料作业展览,更有助于推动全级学生学习之动力。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大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种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在全院和全级进行尝试。
五、材料课程案例教试
前面我们制订好这套教学模式后,可以通过一个班级实际例子来检验此种教学方法。下面是河西学院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141班的装饰材料课程,此课程在2016年秋季学期9月初上课,据了解,他们通过设计教研室成员多次会议意见和学生的反馈,最终进行了课程的教改工作。现在这个课程设置大致为:一个班43人,每周20个课时,共120课时;我们从相关专业老师的授课计划表中看出,讲授部分为60课时,实训和实践部分为40课时,作业完成为20课时,从课程设置上来看非常合理,既有实践又有理论部分;从我去年参加这个学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的观摩来看,任课教师先是用PPT课件进行了大概两个课时的讲授,具体内容是第二章成品板材(木芯板和木纹面板),从教师的教案和黑板板书看出备课相当扎实,课堂互动也比较灵活,学生的听课激情也比较高;随后我们一同到了学院的实训室,里面的实训内容划分比较全面,也有许多辅教工人,老师带领大家来到木工施工现场,教师给工人简单地讲解了上课内容,工人开始床头柜子的制作,20分钟后基本成形,接着教师给学生做了分组任务及强调好相关安全知识,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柜子,整个实训室的氛围非常好,同时大家都比较和谐;从这堂观摩课体验下来,我感受到课堂的丰富和其他学校课堂的与众不同。因此,这个教学案例也提醒了我们学校装饰材料课程的教改迫在眉睫。
六、课程改革后实践应用
为了更好地检验装饰材料课程教改的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具体的做法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装饰材料课程结课后在校学生可以去当地建材装饰市场做兼职,专聘装饰材料销售员,不要认为这个职业对大学生来说比较卑微,其实这对成就一个优秀设计师是一个不错的锤炼。另一方面,要求在读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去当地装饰公司做材料导购员,要想尽快地拿到客户或上升至设计师岗位,掌握市面上各类装饰材料是首要任务,其次才是与客户的沟通、预算、设计作图、施工及验收。往往刚毕业的环艺专业学生去找对口工作比较困难,客观因素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岗位的饱和,而主管因素还是在于自身,大多数学生毕业时想找设计师工薪高额的岗位,可看不到自身薄弱的专业能力和残酷人才竞争,这种现象在全国师范本科院校最为显耀。
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三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培养,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 -些浅 显的实际问题,但学生间发展不大平衡,部分学生学习热情欠佳。六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 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四、复习内容:
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
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4、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o库
5、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追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
五、复习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 物质的变化”、“能量”与“宇宙”
复习难点:“ 能量”、“宇宙”
五、复习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
3、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六、复习时间安排
(一)、教材的总复习
1. 微小世界。(1课时 )
2.
物质的变化。(1课时 )
3.宇宙。(1课时)
4.环境与我们。
(1课时)
1、 工具和机械。(1课时 )2、形状与结构。(1课时 )
3、能量。(1课时)
4、生物的多样性。(1课时)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 试验及其结论。(1课时 )
2解决问题训练。(1课时)
(三)、 针对性练习
关键词: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之我见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之一,能否安全生产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煤矿事故中,特种作业人员所造成的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原因在于煤矿特种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受到周围地质环境、天气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这些因素复杂多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十分重要,其培训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煤矿企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目前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种类多、范围广、技术性强、难度大。因其工种多,工作范围不同,操作技术各有特点,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给培训造成相当大的难度。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矿作为“中原一矿”,自2002年率先被命名为“国家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以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矿上“技术大拿”、“工程专家”、“首席技师”担任相关工种的实操课程,不断加大各工种实操实验室的投入,及时更新新设备,健全、完善各工种实操标准、考核标准,制定严格、精细的学员管理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每年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人次达千人以上。经过十多年的锤炼,广大教职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职工安全培训的道路上,我们只能是不断总结,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才能进步。作为一名从教20年的教师,我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归纳总结,认为目前我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第30号令中明确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年龄偏大的所谓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员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以至于在培训过程中,老师讲课难度大,学员理解慢,对有些知识的讲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细致的剖析,严重影响培训的效果。
2.部分特种作业人员年龄偏大。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第30号令中明确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但是我矿有些工人由于档案年龄小于实际年龄,身体状况已严重不符合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耳不聪,目不明,却不能退休,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给培训老师带来了困扰,尽管老师费尽心力,不厌其烦地讲解,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电脑,实际效果还是不很理想,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和及格率。
3.学员文化水平,技术水平程度不同。特种作业人员即使同一工种,也存在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协调一致的现象。有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但缺乏理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但接受能力较强,理论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差异,使老师在授课时众口难调,严重制约培训效果。
4.特种作业人员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从2015年开始,国家规定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理论考试80分及格。@一规定,给特种作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给教师讲课带来了很大困难。课堂上,特别是参加复训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时间短,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多。为考试及格,学员往往让老师以讲题库为主,题库是卷子形式,不分章节,每一套都包含教材的全部内容,知识点分散。讲法律法规和安全基本知识的老师由于对专业知识不熟悉,在遇到专业课的题目时很难讲透彻,学员只能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虽然考试及格,但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性。
5.特种作业人员实操培训效果欠佳。目前,按照大纲的要求,每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的实操课程不低于40%。由于实操课程都是由矿上兼职教师(“技术大拿”、“工程专家”、“首席技师”等)担任的,这些人员都是矿上的骨干,工作特别忙,虽然技术上过硬,但由于是兼职,备课时间仓促,精力有限,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艺术性、技巧性,培训效果欠佳。
二、依据培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门槛。为切实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减少特种作业事故的发生,必须从源头抓起,可根据形势的需要适当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门槛。一是对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人员的年龄加以限制,把5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为初中的特种作业人员调整为煤矿一般工种作业人员;二是对即将从事煤矿特种作业的人员的身体状况严格把关,文化程度适当拔高,比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切实做到安全第一,生产是目的,安全是前提。
2.采取因人因工种施教的方法。根据学员不同的工种、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技术要求高的采煤机司机,主提升司机等工种,以提高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主,增强安全意识为辅。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将工作原理,操作技能等问题讲清,讲细,让学员理解学会;对瓦斯员、爆破工等技术要求不高,而对责任心要求比较高的工种,应以增强责任感和安全防范能力为主。在授课中应以列举典型事故案例为主进行讲解。
3.定期排查特种作业人员的状况。定期对全矿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筛查。对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的或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从事本工种的人员,进行取缔。吸收一些年轻、文化程度高、安全意识强的职工加入到特种作业人员的队伍中。各区队对特种作业人员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定期排查、适时调整,对不放心人员及时清出特种作业人员队伍。
4.转变传统的备课方法。按照传统模式,教师都是对所教的章节进行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内容完全依附于教材,这种备课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首先把自己所教的章节的教材内容吃透,然后认真钻研题库上的相应知识点,在备课时,把这些知识备注在教案上,加深到课件上,讲课时重点突出,深入剖析,不但让学员知道题库上该道题的正确答案,还要把涉及该题的知识点讲清楚,让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多选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或把复杂的事故案例通过视频展现出来,师生互动交流,加深印象,给以启示警戒,不但让学员考试时能答对,在工作中更能做对,让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真正成为保护特种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一道坚实屏障。
5.提高专职教师的实操水平。目前我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实操能力有待提升,现场经验欠缺。聘请兼职教师讲课,一是工教矛盾严重,二是兼职教师讲课缺乏技巧,教学效果不理想。作为专职教师,必须勇于担起实操教学的重担,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强化理论。在兼职教师授课时,专职教师可到现场学习,掌握实操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在每季度的调研活动中,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带着问题去调研、学习,多与基层经验丰富的人员沟通交流,把本工种在现场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故障,解决办法,事故案例搜集到一块,写出可行性调研报告,并把这些宝贵的资料穿插于自己的教案中,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使每位专职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在兼职教师因工不能前来授课时能独当一面。在授课时,教学过程要尽可能从课堂搬到现场,让学员从课堂模拟到现场操作,从而提高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关能动性,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总之,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讨、研究,不断摸索和完善。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不止局限于技术上,着重点要放在安全上,要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理念、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抓好。做好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材、教案的编写,满足不同层次学习人员学习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切切实实提高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全技术素质,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山西煤炭》2012年第4期.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2、 落实课程计划。
按规定落实初中课程计划,开足、开全要求课程。学校没有因增加考试科目课时,而减少或挤占非考试科目现象。本学年度增加了自习课数量。每周初中三个年级有3—5节自习课,使学生在校有更多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用于消化课堂知识,自主学习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 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除毕业年级适量增加补课外,非毕业年级不组织任何补习班,提高班,不增加学生额外负担。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控制学生离校时间。每周学生有两节体育课,每天保证学生两操时间,且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
3. 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并监督执行。
(1)、把自习课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来写当天作业。由于自习课的增加,老师比上学年授课时间相对减少,就需要老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实践新课程,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增加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找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坚持领导随机听课制度。
(2)、控制作业总量,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还要精选习题,不搞题海战术,控制作业总量。作业要分出层次,有必作和选作。年级组长负责检查各科作业量,当总量过多时,组长有权协调,帮助老师纠正。
(3)、正确使用好补充教材。原则上,各年级只使用市教研室下发的质量监测及区检测卷,不再订其他检测、评估试卷。老师自己可买教辅材料,精选后印发给学生使用,不准使用成套原题。
(4)、控制考试监测。平时随堂测验,要求教师把握水平考试原则,按照课程标准或教材要求编制试题,不出偏题、怪题,不给学生排队。控制学科竞赛,学校不组织非毕业年级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违规办各类学科辅导班。
[关键词]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价值链;实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93-05
1 高校教育成本内容与价值链理论
1.1 高校教育成本内容
高校教育成本根据支出目的、主体、性质以及核算单位等不同划分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将教育成本分为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和学生所放弃的收入三类。笔者综合国内外学者观点,将高校成本分为人员经费、运行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可持续发展成本四类,得到普遍认同。
(1)人员经费可以分成教师工资和管理人员工资。教师工资又可以分为基本工资、课时费、实验实践经费等,管理人员工资可以分成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和后勤保障人员工资。
(2)为了保障学校持续运行,则需要依靠必要的经费保障,协调和指引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充分且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这其中包含教学业务经费、行政办公经费、后勤水电暖保障经费等多项与师生教学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3)基本建设费也可以称作教育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它主要是指学校占用的土地、修建的教学楼宿舍等建筑物、购建的实验仪器和辅助教学设备、图书标本等实物资产,是高等教育中货币性资金的物质体现。此外,为维护教学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学校还要做好各种维护维修。
(4)高等院校一方面是为国家输送各类人才,同时也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而且科研工作无论是与本身的教学活动,还是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高校承办的科研项目数量大幅增加,科研经费也就成了高校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质量取决于师资力量,为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高水平人才的引进是必不可少的。
1.2 价值链理论述评
1985 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概念。价值链理论应用在实践中的最终目标与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一致,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产品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生动的价值生成和转移信息,通过优化产业流程,实现对价值链的控制和优化,最终达到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结果。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由所有生产管理环节共同决定的,如资本投入、流程设计、生产销售等都影响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就要求管理者从整个生产流程出发,将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环节划分为多个详细的价值链环节,针对每个价值链环节的生产或管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改善。
1.3 价值链理论与高校成本管理的契合
价值链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管理,并取得较好的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条优化的效果,笔者现将价值链理论借鉴到高校成本管理中,将高校的各项教学和管理环节重组形成作业链,在此基础上运用价值链相关理论对成本进行核算。虽然高等教育与产品生产是两个有较少关联的领域,但是在价值链理论应用方面不难发现有以下两点共同之处。
1.3.1 目的相同
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生产经营环节的核算和控制,来实现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增值的能力。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设计、加工和包装,最后经过销售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有用人才。在生产流程中,各种原材料从采购到设计、组装、加工、包装到销售,是通过一个个加工环节对未完工产品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价值的过程。而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从入校到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验实践活动的学习,再到最后的就业毕业等一系列活动,也是一个内在专业知识和总和能力积累的过程,也可看做是人的内在价值增值过程。
1.3.2 “生产”流程相似
高等院校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与企业的生产流通环节还是有较高相似性:高校进行的各项教学和管理活动也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而存在互相联系的,是一条以教育为主线的价值链,也是以获得准确的教育成本,完善教学和管理环节,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价值链理论在企业的应用与高校对学生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具有相似性,具体流程环节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高校教育与生产环节对应关系
生产环节 高校教育流程
市场调研、采购 招生与入学教育
产品
生产 加工1
加工2
加工3
教学、实验、实践等知识技能的传授理论学习
实验
实习
销售、售后 毕业管理
这种流程上的高度相似性,为我们将价值链理论应用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
1.4 流程设计——价值链理论下的高校成本核算
1.4.1 采用价值链理论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准备
①考虑实际发生并能精确核算的教育直接成本;②由于本文是以价值链为原则,按照学生入学至毕业为线索进行高校成本的核算,所以在本文以9月1日为起点,至次年8月31日为终点,以学年为期间核算高校的教育成本;③为方便成本核算,将学生人数折算为标准本科生人数,教师人数折算为标准副教授人数;④对高校教育环节的划分到二级作业点为止,这样划分后通过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应用而得出的数据资料也已经能够满足各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1.4.2 流程设计
将价值链理论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管理,就是要将高校教育作业链中每个环节都进行价值链管理,也就是对于高校教育成本中的每一个作业点都依次进行:作业分析、归集作业成本确定作业中心与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按照对象分配成本。
(1)作业分析、归集作业成本。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活动类似于企业生产对产品的纵向转移,而由相互平行的职能单位进行辅助工作。学校发生的教育成本应该是为教学服务的,虽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但是都是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在归集成本费用之前首先要剔除掉与学生接受教育无关的非教育成本,如学校第三产业、自主结算的附属机构等发生的费用都不能划归到教育成本中来。产品生产中有些环节和部门在职能上是有交叉的,如电力部门和水利部门相互提供服务,需要按照重要性原则或者交互分配法对这些交叉发生的成本进行归类,以保障核算结果准确这些成本不能重复计算。将调整后的费用支出重新归集到每个作业点中去,为下一步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分析做准备。
(2)确定作业中心与成本动因。价值链理论的关键思想在于将生产环节分割成单个价值点进行成本控制之后,从宏观上对价值点前后的衔接点进行整合分析,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对价值链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确定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按照学生在学校经历的不同阶段为顺序,对各个价值点进行作业和成本动因分析。
(3)计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按对象分配成本。将发生的教育支出按照不同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点的工作需要经历两个步骤:①按照上文分析的作业动因,将各项成本支出分配到各个价值点,即用某个作业中心总量,除以作业动因总额,即可得出动因分配率。②运用上一步计算得出的动因分配率,根据作业动因,将成本支出分配到成本对象中去,具体方法是各作业中动因总量,乘以动因分配率,计算出不同作业流程中某项作业的成本数。
根据以上流程,高校作业链管理与作业核算内容如表2:
表2 高校作业链管理与作业核算内容
价值链管理
作业流程
确定作业内容与费用归集 确定作业
成本动因 确定动因
分配率、
分配成本
招生入学
在校学习
校外实习
就业管理
招生宣传 录取新生
复试面试、邮寄、入学教育、体检、证卡资料 新生人数
军训教育 教官数
教学授课、实验 课时数
教学设备、资料(图书)与耗材 年限、课时
学生补助与活动 学生人数
教学人员经费 教学人数
行政与教辅人员经费 约当人数
水电暖运行保障 仪表计量
维修维护 使用人数
设备设施购建 年限、人数
持续发展支出 约当人数
实习基地建设 年限、人数
学生实习经费(耗用与补助) 实习人数
差旅公务支出 教师人数
就业组织费用 学生数
毕业派遣费用 毕业生数
毕业生管理费用 学生数
用某个作业中心总量,除以作业动因总额,即可得出动因分配率。
各作业中动因总量,乘以动因分配率,计算出不同作业流程中某项作业的成本数
2 价值链管理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用实例
某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齐全。2011年该校在校全日制学生本科生16637人,硕士研究生5090人,博士研究生185人,专科生6814人,留学生279人;学校教职员工6176人,其中在职4333人,离退人员1843人;在职人员中专任教师2426人,行政人员710人,教辅人员632人,工勤人员565人;校舍建筑面积670630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36600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1410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240130平方米,其他13088平方米;房屋和建筑物资产为12.43亿元,设备等资产5.09亿元,图书0.55亿元。该高校2011年财务决算数据如表3:
表3 某高校2011年支出财务决算数据
项目 金额(万元) 项目 金额(万元)
在职人员支出 27273 部门业务支出 5250
离退休人员支出 8770 其中:学生活动 439
学生补助支出 5391 教学业务 1092
后勤保障支出 2188 教学设备 1280
公共经费 2569 日常维修 305
科研支出 4425 其他支出 2390
学科建设专项 3550 折旧费
人才引进 1060 其中:建筑物折旧 3.69
基本建设 4716 设备折旧 806.32
图书折旧 47.81
本文所用数据是依据该高校2011年财务决算数据整理而来。该高校实行高度的财务集中核算,实行项目管理,财务数据非常全面,也利于按照教育事业流程和业务内容提取归集成本费用。本文提取的数据中剔除了不属于本科教育的成本,或与本科教育相关度极低的成本。折旧费中建筑物折旧按照使用30年限折算,设备与图书折旧按照使用10年限折算。
2.1 招生入学环节
(1)确定作业内容、费用归集与作业动因。对于招生环节相关作业量、费用的归集和作业动因的具体分析如表4:
表4 招生环节分析
确定作业内容与
费用归集 作业量
(万元) 作业动因 动因合计 本科生作
业动因
招生宣传 58 录取新生人数 9440人 4325人
复试面试、邮寄、体检、证卡资料 35 新生人数 9440人 4325人
军训教育 17 参加军训人数 7144人 4330人
入学教育和迎新 13 课时 2500课时 1860课时
合 计
123
注:邮寄每份8元、体检每生学校补贴24元、学生证乘车卡每生8元、个别专业进行复试面试。
(2)计算动因总量本科生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经统计,该校2011年全日制在籍学生29005人,见表5:
表5 某高校2011年学生统计
学生 博士
(人) 硕士
(人) 本科
(人) 专科
(人) 其他
(人) 合计
(人)
小计 185 5090 16637 6814 279 29005
录取 51 1421 4325 2301 140 8238
毕业 41 1306 4165 2316 170 7845
参加军训 49 1407 4330 0 0 5786
参加实习 0 0 3560 460 0 4020
按照教育部门核定生均拨款的经费的学生核定办法,按照相应层次确定学生系数,其中专科0.8,本科1.0,硕士2.0,博士3.0,其他2.0;此外在本科生按系数折合后,再按学科门类进行折合,规定文史哲类因数为1.0,经管类1.2,理工1.3,医学类1.5等。为简便计算,本文没有将本科生按类别再次折算,并且将留学生按照硕士研究生的标准进行折算。按此办法核定2011年在校标准人数为33381人(185×3+5090×2+16637+6814×0.8+279×2)人,招生标准数为9440人,毕业生标准数为9087人,参加军训标准数为7144人,参加实习标准数为3928。
当年招生折合数:9440人(51×3+1421×2+4325+2301×0.8+140×2)
①本科生招生宣传费分配率4325÷9440=0.458
②本科生复试面试、邮寄、体检、证卡资料费分配率4325÷9440=0.458
③本科生军训教育费分配率4330÷7144=0.606
④本科生入学教育和迎新费分配率1860÷2500=0.744
(3)本科生应分担招生成本计算
58×0.458+35×0.458+17×0.606+13×0.744=62.568(万元)
2.2 校内学习环节
2.2.1 确定作业内容、费用归集与作业动因
校内学习环节分析见表6:
表6 校内学习环节作业分析
序号 确定作业内容与
费用归集 作业量
(万元) 作业动因 动因
合计 本科生
作业动因
1 教学业务费 1092 课时数 791398 457933
2 教学与实验耗材(材料) 1280 实验课时 98815 51952
3 学生补助与活动 6171 学生人数 33381 16637
4 教学人员经费 17103 教学人员数 2694 1554
5 学院办公经费 1069 教学人员数 2694 1554
6 行政部门业务费 2656 学生数 33381 16637
7 行政与教辅人员经费 8055 教工数 1340 775
续 表
序号 确定作业内容与
费用归集 作业量
(万元) 作业动因 动因
合计 本科生
作业动因
8 行政部门办公费 1200 教工数 713 411
9 水电暖物业运行保障 2188 学生数 33381 16637
10 维修维护 305 使用人数 33381 16637
11 后勤人员经费 1656 员工数 514 297
12 设备设施购建(未形成资产) 3550
13 基本建设(未形成资产) 1600
和折旧费相同33381 16637
33381 16637
14 科研经费(持续发展支出) 3786
15 人才引进(持续发展支出) 950
取5年平均数为定额。动因为学生数33381 8319
33381 8319
16 其他支出(多与行政业务相关) 2390 行政教工数 1340 775
17 折旧费 857.82
18 其中:建筑物折旧 3.69
19 设备折旧 806.32
20 图书其他折旧 47.81
折旧额为已按使用年限分摊。动因为使用学生数
33381 16637
33381 16637
33381 16637
合 计 56766.64 — — —
2.2.2 计算动因总量和本科生作业成本动因量
(1)课时数动因的确定。按照计划学时数×人数系数×重复课系数等因数,将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实践课教学工作量折算为理论课标准工作量。2011年标准课时合计791398人,其中研究生183427人、本科生457933人、专科生150038人。实验课时为98815人,其中研究生26854人、本科生51952人、专科生20009人。
(2)人员经费以及各类人员数动因确定。该高校教职工单位课时费和职称正相关,为简便准确核算,按单位课时比计算出教职工职称系数:正高1.36,副高1.12,中级1.0,中级以下0.85。再按照职称系数将各类别各层次教职工折算为标准人数。计算数据见表7:
表7 在职教职工基本数据
单位:人
类型 专职教师 行政人员 教辅人员 工勤人员 合计 标准人数
小计 2426 710 632 565 4333 4548
正高职称 596 29 36 0 661 899
副高职称 683 172 143 54 1052 1178
中级职称 956 324 217 127 1624 1624
中级以下 191 185 236 384 996 847
标准人数 2694 713 627 514 4548 —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无论是专职教学人员还是行政办公人员,都无法明确界定是为研究生服务,还是为本专科生服务,也无法准确确定该人员有多大比例是为特定的学生服务。基于此,提出按照标准课时数中研究生、本专科的标准课时所占比例,再乘以作业动因合计来确定各自作业动因。例如,教学人员经费作业中,以教学人员数作为动因,其动因合计为2694。本科生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为57.86%(457933÷791398),则教学人员经费作业中本科生作业动因为1554(2694×57.86%)。依此计算:行政人员数为713人,其中本科生作业动因为413(713×57.86%);教辅人员数为627人,其中本科生作业动因为363(627×57.86%);后勤人员为514人,其中本科生作业动因为297(514×57.86%)。
(3)人才引进、科研与学科建设费等持续发展作业额及其动因确定。在实际工作中,教学与科研工作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比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或实验,这既是教学工作也是科研活动,而且所得结果既使学生受益又可作为科研成果。此外,科研工作会使用数据库资源,这些耗费都是无形的,其成本不易确定。在实践中,对这种无形的耗费,国际上通常采用一个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割。如“卡耐基委员会”将“联邦科研收入”的1/4归入教育成本。但是,各项科研活动的具体投入不同,各承担学校的性质、科研实力也不尽相同,必然导致这一比例不完全相同。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以一定时期的平均数作为作业总额。通过分析该高校近五年的科研经费与学科建设经费情况,发现基本呈稳定增长趋势,且数据资料相对准确(对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即确定以2007—2011年5年的平均数作为可持续发展作业定额。
由于可持续发展业务,多是为研究生培养而发生,在按学生人数确定本科生成本动因时,将本科生权重下调了50%。该数据凭主观判断,缺乏科学数据支撑。但是由于该综合大学的可持续经费基本是为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支出的,其对本科生培养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计算结果为:
归属科研作业额为3786万元,人才引进作业额为950万元;作业动因为学生数33381人,本科生作业动因为8319(16637×50%)。
(4)涉及折旧等分摊使用年限动因确定。高校固定资产一般是政府投资或以事业费结余购建,即使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支出,也应承担使用期内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由于无法获取该高校固定资产更多资料数据,因此对于固定资产作业额的确定职能采取估计法。因为高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多年形成的,没有清产核资,也很少进行报废处理,加之会计核算的固定资产口径与高校资产管理登记的口径不一致,多年来财务账面形成大量实际已经消失但账面没核销的固定资产。鉴于此,以2011年固定资产增加额作为固定值作业成本,以2005年颁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计提折旧年限和使用学生数作为作业动因,见表8。
表8 2011年固定资产增加额明细
单位:万元
房屋和建筑物 110.71 专用设备 7696 文物和陈列品 0.98
图书 256.47 一般设备 367.24 其他固定资产 220.64
在实际工作中,民办高校大多采用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折旧年限根据资产的不同有所区别,一般将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定为30年,试验设备等的折旧年限定为10 年,其他资产的折旧年限正常情况下不超过10 年。计算出房屋和建筑物折旧(作业额)3.69万元、教学与实验设备折旧(作业额)806.32万元、图书以及其他折旧(作业额)47.81万元。
2011年该高校已形成支出但未办理固定资产登记3550万元,基本建设支出1600万元,其实质等同于固定资产,其作业额及作业动因按固定资产折旧作业方式与标准处理。
(5)水电暖物业费动因确定。目前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将仪表计量数作为水电暖的作业动因,再进一步按照不同楼宇功能进行统计核算。该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后勤独立核算,学校将水电暖以及物业管理等后勤运行保障业务以托管协议形式承包给后勤,每年按协议金额支付水电暖物业费,明细数据取得困难。在此取相对科学的学生数作为作业动因。
2.2.3 计算动因分配率
为简化表格,将相同动因作业合并计算,动因计算预分配数据见表9:
表9
序号 作业内
容归集 作业量
(万元) 作业
动因 动因
合计 本科作
业动因 动因
分配率 本科成本
(万元)
1 教学业务费 1092 课时数 791398 457933 0.579 632
2 教学与实验耗材(材料) 1280 实验课 98815 51952 0.526 673
3 学生经费、行政部门业务、后勤运行保障、修缮、资产购建与折旧 17328 学生数 33381 16637 0.4987 8641
4 教学人员经费、学院办公费 18172 教学
人员数 2694 1554 0.577 10482
5 行政、教辅人员经费及其他支出 10445 教工数 1340 775 0.577 6041
6 行政部门办公费 1200 教工数 713 411 0.576 692
7 后勤人员经费 1656 员工数 514 297 0.578 957
8 持续发展支出 4736 学生数 33381 8319 0.249 1180
合 计 55909 — — — — 29298
各类校内学习阶段总成本为55387万元,其中本科生成本为29298万元,占到52.42%。由此看出该高校是以本科生教学为主的学校。
2.3 校外实习与毕业管理环节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尤其是第二环节的分析计算,作业划分、动因选择,以及基本数据都相对成熟,在此简化计算过程,具体结果如表10、表11:
表10 校外实习环节分析
序号 作业内
容归集 作业量
(万元) 作业
动因 动因
合计 本科作
业动因 动因
分配率 本科成本
(万元)
1 实习基地建设(一般按人数计算) 30 实习
人数 3928 3560 0.91 27
2 学生实习经费
(耗用与补助) 208 实习
人数 3928 3560 0.91 189
3 差旅公务支出 62 教辅
人数 627 363 0.58 36
合 计
300 252
表11 毕业管理环节分析
序号 作业内
容归集 作业量
(万元) 作业
动因 动因
合计 本科作
业动因 动因
分配率 本科成本
(万元)
4 就业组织费用 102 毕业
学生数 9087 4165 0.458 47
5 毕业派遣费用 38 毕业
生数 9087 4165 0.458 17
6 毕业生管理费用 16 学生数 33381 16637 0.498 8
合计 156 72
3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按照价值链管理的高校本科生教育成本管理框架流程,对本科生教育按流程划分环节,每个环节综合作业并计算每个作业中本科生教育成本,测算结果如表12:
表12 成本汇总
单位:万元
入学 校内学习 校外实习 毕业管理 总成本 本科生数 平均成本
63 29298 252 72 29685 16637 1.7843
3.1 传统高校生均成本核算
高校会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非企业会计制度,其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与企业会计核算相比,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只核算收支,不进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68号令,2012年2月7日)规定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人均(单位职工)基本支出、资产负债率。各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和决算时,一般是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按以上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很少进行生均成本核算。有的高校尝试进行生均成本核算,也是按照简单的方法进行,其结果必定存在偏差,可参考价值大大降低。
事业单位人均基本支出指标是衡量该单位按照实际在编人数的基本支出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事业单位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人员支出)÷实际在编人数
参照这一核算指标,设计高校生均支出(成本)计算公式为:
高校生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离退人员支出)÷实际在校生数
那么传统的高校生均成本法计算下,该高校生均成本为:
(68439-8770)÷29005=2.06(万元)
因为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一般全部由财政负担,高校在进行生均成本测算时,一般剔除离退休人员支出。但是国家财政部门和高校行政主管部门为统计教育总支出,往往将其归入高校教育支出,在计算生均成本时采取了更为简单的做法,即用全部教育支出除以在校生,按此办法计算的生均成本则更高,为:
68439÷29005=2.36(万元)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在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新的高校拨款措施,即国按生均标准核定拨款额。为相对保证公平,教育部门将学生按照层次、类别按系数折算。折算后该高校在校生为33381人,按此折合的标准人数计算生均成本为:
68439÷33381=2.05(万元)
本文按照价值链理论基础核算的本科生生均成本为1.88万元,和按传统方法计算出的数值存在10%~20%的误差。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10%的成本误差足以误导决策。
若按传统成本法计算,将一年内所有成本分摊至每名学生,则为总成本÷总人数=68439÷33381=2.05(万元)。由此可见,按照传统成本法核算出的生均成本较本文核算的结果要高出2000多元,这其中包含一部分不应由学生均摊的半固定成本,由此可见,本文方法较合理。
3.2 结 论
由本文的核算结论来看,本科生的年平均教育成本约为17800元,远高于普通高校本科生每年所缴纳学费,这一结论回答了广大学生和社会对教育成本和学生学费收取数额的质疑,也为高校制订未来发展计划提供了一定参考。
从本文对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方法等内容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我国在有关高等教育成本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较多争议,并且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方面,教育成本核算的实践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可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方借鉴,在实践中寻找更为恰当的核算方法。
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督促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有重要作用,我国各高等院校应加大对成本核算的研究力度和重视程度,争取早日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敬,阎春来,张益禄.新编学校会计[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2]谢家启,王珏人.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及其分担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黄晓兰.公立高校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09(23).
[4]岳殿民,吴晓丹.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