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发明家的故事

发明家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10:3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明家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发明家的故事

第1篇

一、阅读故事,促进内容感知

“矛”和“盾”分别是进攻型和防御型武器,让矛和盾集合进行发明,可谓独出心裁,出人意料。为此,可借助课题,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内容的感知。

1.质疑引趣。“矛”和“盾”是生字,先出示配有图片的象形字“矛”和“盾”,学生猜猜是哪两个字,接着说说“矛”和“盾”这两种兵器的功用,进而让学生理解“集合”,并引导质疑:矛和盾一攻一守,题目却把这两种兵器集合在一起,你感到奇怪吗?在学生质疑时,教者梳理问题:为什么矛和盾要集合?是怎么集合的呢?结果怎么样?

2.自读感知。先是读通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努力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进而指名朗读,促使每个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朗读检查中,可抓住“左抵右挡”“招架不住”“大显神威”等词语,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经验,借助具体画面促进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接着,把握要点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质疑中梳理的3个小问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发明家和朋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指导朗读。让学生自由练读,展示语言画面。在学生充分练读后,教师抓住关键词对重点句进行朗读指导,感受发明家想象的奇特,再现其心理变化:由“如果……就……”感受发明家的喜悦,由“可是……却”感受发明家的遗憾,由“对了……当然……”感受发明家的兴奋。课文最后一句,要读出与上文故事间的联系,读出真心的认同感,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讲述故事,促进语言积累

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借助声音展示形象、传达感受,是促进语言感悟和积累的重要方法,它可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繁琐复杂的讲解,让教学变得简洁而厚重。为此,朗读表达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讲故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这样引导:课文写的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它让我们感到有趣,给我们很多启示。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人家也许会根据发明家的启示,去进行自己的发明呢!因此,我们不仅要把故事读好,还要把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

2.探讨思路,自由练讲。师生共同探讨,理清思路:比赛,难以招架――思考,突发奇想(很大的铁屋子――开洞的铁屋子――会走的铁屋子)――结果,大显神威――胜者,集于一身。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先看课文,边读边讲,按照课文中的句子讲;再看思路,边讲边记,可添加句子讲。

3.提出要求,组织展示。学生展示前要提出要求:语言力求正确流畅,活灵活现,再现场面,活现人物,让故事生动、具体、形象,能把人带到故事中去。继而按照“同桌――四人小组――全班”的顺序引导讲述,尽量给每个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生能讲好故事后,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身边的两到三个人(同学、朋友,爸爸、妈妈等)讲讲这个故事。

三、赠送故事,促进内涵显化

为引导学生具体理解故事讲明的道理,且能借助理解发展学生的言语,可采用“送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对象,把故事送出去。

1.创设情境,明确对象。可这样引导: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故事,并明白其中的道理,帮助他们成为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胜者,你们觉得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赠送给哪些人?你的希望是什么?(自由讨论,适当点拨,拓宽思路:送给正在求知的学生,让他们既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又要有合理的学习方法;送给运动队的队员,让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攻防能力,成为竞赛场的胜者;送给生意人,让他们既要诚实经营,讲求信誉,还要善于拓展市场,宣传推广……)

2.撰写心语,表达情感。思路拓展后,让学生自己找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根据他(她)的真实情况,除了把故事送(寄)给他(她),还可附上几句心里话,讲清赠送故事的原因。学生如果感到困难,可出示老师的范例(赠送对象最好是学生都熟悉的人物,从而给学生真切的感觉,给他们真正的帮助)启发学生。如:

李吉睿同学:你好!

今天我向你推荐一个有趣的故事――《矛和盾集合》。一个发明家,跟朋友比赛中遇到了困难,就想起了办法,最后发明了矛与盾结合为一体的坦克。故事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你是五年级的跑步运动员,那次800米长跑,前面你一直领先,可是最后一圈慢了下来,最终没有得到名次。我觉得,你有爆发力,但是耐力稍稍欠缺,今后可以在耐力上做一些努力。如果你能将自己的爆发力和别人的耐力结合在一起,就能成为800米跑中的胜者了。不信你试试看!

期待着你的成功!

你的老师:周和香

2016年10月28日

学生写好心语后,要引导学生交流修改誊写,让学生把故事和自己的心里话送(寄)给对方,当然,教者也要把故事和自己的心语送给范例中确定的人。

四、编写故事,提升阅读效果

用小故事说大道理,是为了让读故事的人,能用故事来改善生活、改进工作,从故事中受益。课文阅读后,还可让学生在“用故事说明道理”和“用故事改变生活”中选择一个方面,根据要求编写故事。

1.用故事说明道理。可这样引导:①生活中的很多人,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你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引导列举,适当点拨:学习既能认真刻苦,又能讲究方法;看书既注意广博,也注意深究;上课既注意倾听,也注意表达;工作既注意努力,也注意休息……)请写一个故事,用“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作为结尾。

第2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看到这个题目肯定会有点惊讶。记忆力怎么会移植?难道要把大脑挖开不成?太可怕啦!

其实没有那么可怕,记忆移植有好处也有坏处。

一,记忆移植拥有各种学家的思想

记忆移植可以让你拥有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作家等所有学家的思想,就连书只要扫一眼就会背了,哈哈哈!怎么样不错吧?如果你还想发明什么东西的话你就可以用发明家的思想发明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哦。

如果是写作文的话那就更不在话下了,用作家的思想写出成千上万的文章就可以印成书啦!

你也可以像叶圣陶爷爷一样是位教育家写一些童话故事一类的。

虽然有这么多好处,但是下面我就要来谈谈坏处了。

二,记忆移植世界乱套了

如果每个人都把学家们的思想移植到自己的大脑里的话,那我们还要那些学家干吗呢?既然每个人都有了天才一样思想,那么考大学、考博士的不就再也不存在了,所有小学都倒闭了,世界也乱套了,那样不是更可怕吗?

所以这篇文章教导我们干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能幻想。

二实小四年级:吴俊良

第3篇

爱迪生不仅是发明家,还是杰出的企业家和创新者,但他留给后人的财富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大家知道他有过许多发明,但更为重要的是,他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而这些失败是更宝贵的财富。他一生共获得1000余项专利,就当这是他成功实验的次数,那么谁知道他一共试验了多少次,失败过多少次?

人们常用电灯泡来象征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难题的瞬间灵感。但具讽刺意味的是,电灯的发明应用实际上是一个漫长艰辛和反复试验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低效率、猜测、浪费、挫折和失败。爱迪生的小组经过几千次反复试验,才找到最适合白炽灯的灯丝。

1940年,享有“创新之父”美誉的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主管查尔斯・凯特灵在题为“发明家与发明”的演讲中这样论述失败:“一个人从6岁起到大学毕业,每年要参加三四次考试,一次不及格就会被淘汰,而发明家经常失败。他不断尝试,也许会经历上千次失败,但只要成功一次,他就成功了。这两件事情完全相反。我们所肩负的最艰巨的工作就是教导新职员怎样聪明地失败。我们必须教他一次次试验,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直到找到可行的办法。”

卓越的企业都会宽容失败,并善于从中发现价值。3M、宝马等行业巨头都把自己历史上最惨痛的失败当作宝贵财富,并以此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因此,企业应把“宽容失败”置于自身精神文化的核心,由高层直接灌输这种思想。这就要求企业首先将“一次失败就淘汰出局”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一次成功就是成功”。其次,企业还要学会聪明地失败:摒弃那些确实无望的失败,从失败中得到启示,获得创新契机,对失败进行反思,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沃尔特・迪士尼取得的第一个巨大成功是系列动画短片《可笑的交响乐》。其中最成功的部分是《三只小猪》的故事,在1933 年首次上映时就引起巨大轰动。

在电影经销商一再要求和弟弟的反复劝说下,沃尔特又拍了三部以猪为题材的续集,结果均遭失败。于是沃尔特说出了他的不朽格言:你不能用猪来超过猪。

换成其他人,也许会对这种失败置之不理,但沃尔特欣然从三部续集的失败中学习并聪明地吸取教训。他感悟到,如果想在娱乐业取得成功,一定要避免缺乏创新的自我重复。随后,他制作出了《白雪公主》等传世佳作。此后,他的这种精神最终变成了迪士尼公司的DNA,融入到了企业骨血中。

当前,多数人都只习惯于为胜利者唱赞歌,把失败看作耻辱,或者根本不愿花时间对失败加以分析总结。因此,他们也在不经意间丢弃了这个重要的创新资源。

反对失败,就是扼杀创新。在所有阻碍创新的文化因素中,“蔑视失败、抵制失败”应排首位,因为“探索、尝试、失败”是创新过程的核心特征。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一开始往往很不完善,创新者必须经历无数次试验,遭受多次失败,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找到成功的钥匙。

第4篇

科学是发明的翅膀,发明是科学的幻想。回顾历史长河,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屈指可数: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莱特兄弟、蔡伦……因为的他们的存在,将时代一点点的推向文明,跨越了重重磨难。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圆了几百年来祖先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的梦想;蔡伦发明的造纸术,让“纸”不再是穷人买不起的“奢侈品”;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想法,打破了千年的思想枷锁;爱迪生的发明,与我们现代化的生活密不可分。是科学的翅膀带他们在充满奥妙的神奇世界翱翔。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紧紧相连的,它每一个跨越,就是等于人类走向文明世界的一大步;正因为有了科学,现在广泛使用的电视、电脑、电话才能帮助我们。可能发明和科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却都是造福于人类的,因为:科学+幻想+努力=发明,从我列出的这个算式来看,性要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东西,必须要有科学知识、大胆的设想和百分之百的努力。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

爱迪生为了发明,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实验,大约试用了六千多种纤维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持续一千多小时的发光体。在实验的过程中,爱迪生受到了多少挫折也没有退缩,尽管经济来源不稳定,他也咬咬牙,坚持了下来。这种“知难而进”的勇气是我们效仿的榜样。

科学和发明应该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可以说,发明就是科学的美丽。《科学与发明》这本书,虽然是以漫画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科学与发明的故事,但是它风趣幽默的语调也加强了我们同龄人阅读的热度。在轻松的过程,慢慢吸收了这些知识。

读完后我第一次感觉到科学原来离我们那么进,以前一直认为科学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可是现在看来,它可以称之为家常便饭了!

是科学,发明的翅膀;发明,科学的幻想。科学扇动着翅膀,带领我们走向文明的天堂!

(或许科学就像茶一样难以琢磨!)

第5篇

在一天的闲逛中,我看见了许多人正忧心重重,好像有一种说不清的痛苦正缠绕着他的心,无法解脱。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发明一台洗脑机,消除人们的忧愁,删除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留下快乐。

光阴似箭,一眨眼的工夫,15年就过去了,我也已经不是以前那调皮捣蛋的小毛孩了,我成为了一位教授,拥有无穷的智慧,继续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我选择了最好的材料,付出了许多的汗水,经过不断改良,一台崭新的洗脑机映如眼帘。这台洗脑机的左边是一根又长又粗的管子,管子紧接着一个大大的桶子,这个桶子是用来装那些不快乐的事情的。另外右边还有几跟电线,电线上有夹子,它可以帮助你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留下欢笑。它的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箱子,箱子里有许多搞笑故事书,只要你使用洗脑机,它便会自动把这些可以令人开心的笑话输入你脑中,让你更加快乐。

第一位使用我发明洗脑机的是一位科学家,他说他发明的东西全都是些废物,他想忘记这些不愉快。说着,他坐上椅子,闭上眼睛,等待快乐到来。“滴……滴……滴”机器传来了跃耳的声音,我走到废物桶前一看,大吃一惊;“呀!原来这些黑乎乎的东西就是烦恼啊,他危害了多少人,现在终于被洗出来啦。”再看看这位科学家,他站起来,深吸了一口气,高兴地对我说;“谢谢你,我现在心中都是自己那成功的发明,我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我要继续努力下去,发明出更有用的东西!”说完边兴高采烈得朝实验室跑去。

这位发明家使用后,孕妇,小孩,老年人……都纷纷来使用这台机器,让生活更加快乐,更加有希望。

最后,我也使用了这台机器,我洗掉了小时侯爸妈的怒容与惩罚,留下了爸妈的与奖励,我洗掉了我的失败,留下了成功。

我相信,只要大家每过完一天,就用杯子装一杯水,对着这杯水“诉苦”,然后把水倒了,这样,你就把烦恼随着水一起流走,只剩下了欢乐,没有烦恼。相信这样,即使没有洗脑机,人们也可以向着生活微笑,向着未来微笑。

第6篇

    邱虹云父亲炼就了小发明家     

    尽管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赞誉他为“清华爱迪生”,但邱虹云毕竟还只是清华的一名普通大学生、一个尚未毕业的大男孩儿。所以,当他的高科技发明竟然引致各界商家争相投入数千万资金时,世人不禁啧啧称奇。但是他的父亲却并不感到意外—从儿子两三岁时就雄心勃勃要种出满树“糖果”开始,父亲就已经预见了这一天的到来。

    因为邱家住在城乡结合部,小虹云在外玩耍常会见到农民种地的情形,所以那天他决定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时,其实是蓄谋已久。

    模仿着农民伯伯耕种的样子,他先在阳台的花盆里挖个小坑,然后把自己最喜欢吃的糖果“种”下去,掩上土,最后还不忘煞有介事地撒了泡尿施肥——在他心目中,这里最终将长出一棵“糖果树”来,上面将会结满他最喜欢吃的糖果,五颜六色,一摘一大把,绝对不要钱……

    父亲邱名丹是不经意间发现这件事的。他当然知道这棵“树”长不出糖果来,但他没有半点指责儿子天真、瞎胡闹的打算,因为他意识到,这其实就是孩子发明意识的最宝贵的萌芽。从那以后,爱迪生等大发明家的故事就成了小虹云听得最多的“睡前故事”,而如何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走上科研发明之路也就成了邱名丹经常思考的一个“课题”。

    发明的前提是对事物穷究不舍的探索兴趣,孩子本不缺乏这一点,倒是不少家长的横加干涉浇灭了孩子的热情。因此,每当小虹云拿着一个个玩具又拆又装、大搞“破坏”的时候,邱名丹总是饶有兴趣地坐在一边看,并时刻准备着在儿子“搞不掂”时亲自出马。有父亲作坚强后盾,小虹云的胆子越来越大,家中的闹钟、半导体收音机、收录机……全成了他的拆卸对象。外人惊讶:“好好的东西弄坏了不可惜吗?”邱名丹却只是笑:“有失必有得嘛!”

    到了识字的年龄,邱名丹开始着意培养小虹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他在家中墙壁上贴出了五颜六色的元素周期表来吸引孩子的视线。果然,小虹云“上当”了。他踮起小脚、仰着脑袋左看右瞧,觉得很有意思:“那上面画的到底是什么呀?”邱名丹抱起儿子:“这个叫‘氧’,那个叫‘氢’。还有一个叫‘铜’,一个叫‘铁’……”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尽管当时听得懵懵懂懂,但小虹云的确已经开始对这些花花绿绿的线路、千奇百怪的名称产生好感,到后来真正开始学习理化知识时,很多别的孩子颇感陌生的概念,都让他感觉到无比亲切、熟悉。

    要搞发明,动手能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素质要素。所以读小学时,邱虹云就从父亲那儿得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礼物—一小本PH试纸。一遇石灰,它马上变成蓝紫色;放置在橘子皮上,它又变成浅红色了……小虹云兴奋得大叫,缠着父亲问个不停。邱名丹抓住机会,不仅解答了孩子的迷惑,还教会了他自制试纸、自行试验—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来、自己试了!

    为了配合儿子的“科学试验”,邱名丹在家中不大的转角阳台上见缝插针、动手装置了一个简易试验桌,这张桌子很快成了儿子的乐园。为了激发儿子的成就感,邱名丹还常年锁定一些少儿科普杂志上的“小制作”栏目,让儿子依葫芦画瓢,先后制成了变色闪烁灯、无线电发射器、双卡收录机等等。

    邱虹云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把书本的知识和自己的创意变为手下实物的时候,发明的欲望也一发而不可收拾。也正是这种由父亲及时发现、恰当鼓励、有效引导的发明欲,成就了今天的邱虹云

第7篇

19世纪末,美国有两位发明家与灯泡结缘,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爱迪生,举世公认的灯泡发明者;另一位是默默无闻的阿多尔菲•柴莱特,近百年来他与灯泡的故事鲜被提及。

柴莱特酷爱研究灯泡,甚至到了着魔的地步。年轻时,柴莱特就进入一家电气公司,专门从事灯泡研究设计,可是始终无所收获。直到老板将爱迪生发明的照明灯装进试验室,他万分惊诧地望着那团微光,许久才喃喃地说:“我想,我还能设计出比它更亮的灯!”

老板不信他的话,克扣了他所有的经费,他便自掏腰包,成天关起门来搞试验。数千次失败后,他发现用钨丝做灯丝可以提高灯的亮度,惊喜地告诉给同事,却又被泼了冷水:爱迪生早就试过钨丝,考虑到它的成本实在太高,所以弃用了。他失落地长叹口气,转而又信誓旦旦地说:“我这辈子,一定要做出比爱迪生更好的灯泡。”

那时候,爱迪生已是灯泡发明领域的权威,人们都习惯应用他的研究成果,还没有人敢说超越他。同事们都笑柴莱特是痴人说梦,他却不甘心,又不知疲倦地钻研起碳化竹丝灯泡,反复地测试起温度、竹丝长短变化对灯泡产生的影响。终于在5年后,柴莱特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电气公司组织了一场灯泡发明竞赛,比谁设计的灯泡在性能和质量方面最好。爱迪生、柴莱特都参加了比赛。那一天,两盏灯泡摆在广场中央,一起通上电流后,再慢慢加大电压,结果柴莱特发明的灯泡在亮度和承受电压方面都胜过爱迪生一筹。爱迪生对柴莱特赞赏有加,随即说起自己正在研究碱性电池,问他是否有兴趣参加。

柴莱特笑着摇了头,心爱地捧着那个取胜的灯泡说,我只适合研究它。

关于两位发明家比赛的场景,在当时没有引起多少轰动,所以柴莱特并未因此而成名,他依然回到电气公司,进入试验室,夜以继日地研究着灯泡……

转眼百年过去,有人惊异地发现,美国加州利弗莫尔市第六消防站发动机室天花板上悬着一盏白炽灯,亮了好多年也从未更换,便翻查了记录,结果使人难以置信――这个碳化竹丝灯泡在1901年被装上后,一直散发着昏黄的亮光,足足亮了109年。

这盏历史上最长寿的灯泡,超出爱迪生当年的持续闪亮记录1416个小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于是有人想尽办法找出了当年设计它的人――他正是柴莱特!

(孟宪忠摘自《知识窗》2010年第4期)

第8篇

成功的故事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强调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持之以恒,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并不是因为他一生下来就是天才,而是因为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并勇于面对。即使他一生中遇到了不计其数的困难但他都一一解决了。

发明大王爱迪生出生于劳动人民家庭,他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可他却非常喜欢发明。然而有一次,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因为不小心。科学物品倒在地上,遇到了空气并导致火车起火。火车司机给了他一个重重的耳光,把他的耳朵打聋了,并且把他的科学物品全部扔了。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发明,经过许许多多的失败,经历多次的困难,终于成为了一名发明大王。

就像爱迪生一样,做事一定要勇往直前,不怕艰苦,不怕困难,不管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都不放弃。最后你才能获得成功,并从中获得经验。在遇到同样的事情中,才能完成得更好,更出色。

第9篇

临泽县板桥中学九年级2班

朱建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从《三国演义》的“智慧之神”——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当从没有人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和敬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询问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准确的替他分析了天下局势,后被编为著名的‘‘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刘备病危,以后事向托,诸葛亮此后一心一意辅佐刘禅,后上奏《出师表》,率军6次北伐中原,终因积劳成疾,病逝途中。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他悲剧的主调,诸葛亮除了让后人无限崇敬外,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遗憾,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雕像。

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空城计,诸葛亮七擒孟获,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外,诸葛亮还有许多事值得我们如此的欣赏他。

诸葛亮的人品极好,他不谋私利,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严于?艏海?滞ぶ?剑?碲帐?兀?斐砂芫郑?罡鹆粱永岽φ堵碲眨?⒆苑!W钪饕?乃?粤醣钢倚墓⒐ⅲ??耸窆?瞎?〈幔?蓝?笠选

另外,诸葛亮除有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外,他还精通绘画和音乐。张彦还曾在《论画》中记载过诸葛亮擅绘画,画一扇可值千金。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抚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还著有一本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伟大的诸葛亮还是一位出色的发明家,奇特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至今都留个我们不少谜团,他还发明制作孔明灯,诸葛亮弩,八阵图,孔明锁等,而且美味可口的馒头也来自他老人家。

最令人惊讶的是咱们的伟人诸葛亮娶了一个比?丑陋的女子。孔明?猿忠圆诺氯∪耍?灰匀菝苍衿蓿??幕橐龉塾纸??嵘?艘桓龅荡巍

第10篇

生活促进科学

古代有一位优秀的手工业工匠和创造发明家——鲁班。

一次,鲁班要建筑一坐宫殿。他和他的徒弟带了斧头,到南山去砍伐木料。用斧头砍树,又累又慢,一连砍了几十天,砍下来的木料离需要的真是还差十万八千里啊!动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鲁班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有一天,他到了一个险峻的山顶上找木材,正艰难地往上爬时,突然手指被茅草拉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鲁班忘记了伤口的疼痛,立刻陷入了沉思:茅草为什么伤人会着么厉害?他聚精会神地研究起茅草来了。他发现,原来茅草的边缘上长着又密又锋利的细齿。他用那些小细齿在手上划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这使鲁班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他又想:如果仿照茅草的样子,把铁打成边缘上有一个个小细齿的“伤人”铁条,不就可以拉树了吗?他马上回去找铁匠帮忙打了几十条边缘上带有细齿的铁条。他用这种铁条去拉树,果然又快又省力。只用了短短几天的工夫,就木料都备齐了!

木头拉开后怎样才能使它又平整又光滑呢?鲁班又陷入了一个新的沉思。他想:用刀来回刮,是一种办法,但是太费力了;用斧头砍,又太粗糙了;那就根据刀刮斧砍的原理。又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实验,又发明了刨子。自从有了鲁班发明的刨子,就大大推进了木材加工的工作了!

几千年来鲁班爷的盛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有关鲁班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故事!

东辉小学

六年级

林艳茹

指导老师:杨世育

第11篇

这类作业的要求表述宽泛,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广阔的表达空间,既体现了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意图,也适合学生多元思维,鼓励他们真实书写自己的思考,并在思辨中培养他们的评析能力。但也有不少老师对这类练笔深感棘手——因为练笔的要求不够明确,所以指导时犹如浮云掠过,导致学生的练笔要么是套话,要么是空话。而很多学生在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形下,也只能用“好”“聪明”等笼统的词语来呈现,语言学习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显示出应有的增量。由此可见,随文练笔作业“我想对×××说……”就好像是一块鸡肋,让我们不少教师觉得“嚼之无味,弃之可惜”。

教学活动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同样,随文练笔作业也应该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服务,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那么,如何使“我想对×××说……”这些练笔与阅读教学有效地结伴而行呢?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运用新学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借用随文资料、唤醒想象潜能等四个途径,想方设法寻找支点,给孩子提供一个台阶,让他们有话可写,并在言语实践中培植习作信心。

一、 运用新学词语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三年级学生语言储备有限,有时候明明知道这个意思,却无法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教师要有意创设促进学生运用词语的频率和机会,使在课堂上习得的新词成为学生们叙述表达的支撑,从而规范、具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恰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矛和盾的集合》一课的练笔作业是“请你夸一夸这个发明家”,笔者是这样指导的:“请你在夸奖发明家的时候用上‘合二为一’或‘集于一身’。”有了可以使用的词语,学生们写起来就不空洞了:“这个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真了不起。”“发明家把矛能进攻、盾能防守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太不简单了!”不难发现,“合二为一”和“集于一身”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词语,词义理解即为教学重点之一。如果学生能准确运用这两个词语,不但可以说明词语教学是落实到位的,而且使得“夸一夸发明家”这一练笔作业没有流于形式——学生在练笔中逐步学会遣词造句,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二、 结合文本内容

作文要言之有物,如果每一次练笔作业都能做到内容具体,就能为学生的习作发展积淀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诸如“我想对×××说……”这类练笔作业,应该把着眼点落在“写实”二字上。如《燕子专列》一文,课后的练笔作业是“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笔者在指导学生对“贝蒂”写几句感谢的话时,就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把致谢的原因写清楚。学生们纷纷依托文本,寻找“谢”的来由,丰满“感”的内涵,这样的练笔来源于文本,学生们有话可说,写起来也就不觉得空洞了。学生写道:

贝蒂,贝蒂,你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把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可是你一点都不在乎。你是个爱护小动物的孩子,我要向你学习。要是没有你,这些小燕子还不知道会怎样呢!谢谢你。

更令人欣喜的是,笔者发现,学生们在不经意间巧妙地将文本的语言迁移到自己的写话中,充实了练笔的内容,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三、 借用随文资料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不少课文都会附有“资料袋”。这些“资料袋”或给学生提供了静态的知识,或给学生拓展了广阔的自我探索空间,如果我们能用活、用好资料袋,也能切实提高练笔的质量。如《一面五星红旗》的配套作业中有这样一个练笔要求:“读片段(6~10自然段),圈一圈表示‘我’内心变化的词语,写一写当时‘我’的想法”“我想对面包店老板说……”实事求是地讲,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以三年级学生有限的知识储备不见得能完全明白“我”不愿意用国旗换面包的真正含义。怎么帮助他们体会中国留学生对国旗的热爱和尊重,写出真话呢?在学生动笔前,笔者先让他们读读资料袋,想想通过资料袋有哪些新的收获。当他们从资料袋里了解到国旗的来历以及地位后,笔者话锋一转:“那么此时此刻,你能体会到中国留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吗?请你写下来。”让随文出现的资料袋“物尽其用”,学生写起来就不觉得困难了:“国旗是中国的象征,每一个公民和组织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旗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这些又怎么是2个面包能交换得了的呢?”没想到,这个练笔作业不仅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同时也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一举两得。

四、 唤醒想象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因此,随文练笔也要时刻为孩子有创意的表达提供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回归想象世界。三年级下册《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诗歌,它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把太阳当做全世界孩子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希望世界和平、祝福全世界孩子能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的心愿。这一课的练笔内容是“我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几句话”。如果不作任何指导,学生的练笔就容易落入俗套:“和平是来之不易的,大家要珍惜。”为了避免毫无意义的语言训练,不妨从课文的表达特点入手,启发学生们想象:“世界上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属于大家的?”然后笔者鼓励他们模仿诗歌二、三段,用拟人手法给某一个国家的小朋友写几句话。这样一来,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野去思考、表达,呈现的就是千姿百态的儿童语言:“夜里月亮做了很多好事:她把露珠往叶瓣上洒,她把安宁带给万物;她用银光照亮每一条马路,送晚归的路人回家……黑暗就要散去啦!月亮也要走啦!她要赶在太阳升起前,奔向美洲大陆,对那儿的小朋友们说:‘我给你们送好梦来喽!’”

第12篇

我国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保障。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主,孩子们整天读书、考试,并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致于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还没有出现一位诺贝尔发明奖获得者。很多大学生通过十多年的教育,甚至“毕业就失业”。

如何在教给孩子应试能力的同时,也教给孩子更重要的社会生存能力,是中国教育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那么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生存能力呢?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想象力而不动手实践,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有今天的汽车和飞机。所以除了想象力,我们还需要创造力。

爱迪生对创造力有一个精辟的诠释:“天才就是99%的汗水再加上1%的灵感,而那1%的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回顾我们当今的教育,孩子们虽然付出了99%的努力甚至更多,整天沉浸在题海之中,但却扼杀了更重要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创造力不但需要有艰辛的血汗付出,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相伴。

有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够了吗?“地沟油”、“三鹿奶粉”以及最近的“复旦博士生投毒案”都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生存教育中还必须关注重要的人文和道德教育,如发明家、艺术家等成长的故事,了解人类发展和艺术美学等知识,培养崇高的人文情怀。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面对扑面而来的工作挑战和职业困惑,我们数百年来沿袭不变的应试教育和秧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正面临巨大的危机,一种能够个性化、差异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未来教室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手段。我们的学生需要多维能力来解决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彰显创新教育的未来教室

比特实验室把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与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3](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营)工程教育模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开发了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的物联网传感电子交互体验式训练课程体系。比特实验室的特点是把生活与课堂、科学和艺术紧密融合,弥补了中国应试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仅锻炼学生的语、数、外能力,而且锻炼学生的动手创造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打造了一间基于物联网科技的未来教室。

比特实验室为在“应试教育”的苦海中奋力挣扎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存教育”的绿色小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比特实验室的教育目标。比特实验室,不仅让孩子们学到比知识更重要的3个“爱”(爱因斯坦的想象力,爱迪生的创造力和贯穿生活的爱心),而且教会孩子21世纪最重要的7项生存能力(创造发明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运用物联网最新科技能力、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跨文化和地域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和职业规划能力)。从比特实验室走出来的孩子将是一个个富有自信、激情和梦想,热爱生命和创造的未来有用之才。

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完全在高度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一切以分数为最高标准。在课堂上,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习,从而造就了学生脱离实际的无效习惯和能力,以致阻碍了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工作能力的培养。

比特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融入了最前沿的翻转课堂、大数据和物联网科技的特征。教师与学生是在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氛围中,以产品设计与项目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和产品设计开展团队合作与相互交流学习,而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协助学生完成项目,在不同的项目小组中做好协调与组织工作,发现学生和解放学生,而不再是教授学生知识和帮助学生应付考试。

比特实验室的建设

比特实验室的建设包含科技和素质两个教学层面:在科技教育层面上推进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以传感器和智能化控制为主的物联网技术,而且最能体现从技术到实用的转换。例如,生活中处处可以用到的“拍手点亮的灯”、“会说话的温度计”和“长眼睛的电风扇”等。另外,比特实验室还提供体现物联网实际应用的“手机控制智慧农业”和“智慧家居”等实验系统。例如,“手机控制智慧农业”系统可以让普通农民通过手机检测蔬菜暖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施肥和浇灌,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还可大大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样一个完整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可以让学生在比特实验室一节课的时间内采用DIY模块自己动手搭建完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的热情。

比特实验室在素质教育层面上推进的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的全面素质。比特实验室采用了个性化的快乐互动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透明和彩色的创新思维空间(如图1),从教室的课桌到传感器电子作品的造型,采用了透明和彩色的积木式模块,提倡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分数的评估不是和其他人相比,而是和过去的自己比较,这是激发自己前进的真正动力。

课程从一个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或生活哲理故事开始,从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到大胆地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承受挫折,如何帮助失败的同学,如何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在团队的协作中锻炼领导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对自制作品的快乐体验和创新思维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而且通过对作品的表述和演讲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审美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发明家,比特实验室把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和3D创意艺术设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特实验室内所有的设计都是由小的积木块(“Bit”位)组成。椅子和桌子是由透明的可拼装亚克力面板和矩形框架组成,学生可自行组装和修理;透明的桌面可以让学生在不影响动手实验活动的情况下,透过桌面看到教科书,或储存在平板电脑内的课程设计指导和项目要求,或上网搜索显示的重要信息,无形中把实验活动的面积增加了一倍。

电子传感器积木模块包括了生活中常用的四大领域:节能环保(如声控灯和温度报警器)、家居安防(如手机监控家内是否有人)、运动健康(如超声波测身高、运动计步器等)和娱乐游戏(如平板电脑控制的小车、地磁感应收音机等)。例如,声控、光控、红外、超声波、温湿度、加速度和气体传感器等(如图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产品设计的需求将这些传感器和相关的控制器模块通过插拔式导线连接起来,快速构成一个完整实用的传感电子系统。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设计电子系统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意设计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流程

比特实验室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了解发明家和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做一个严谨的工程师;做一个富有创意的艺术家;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演说家。活动按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项目合作模式开展,每队由3~4名学生组成,男女搭配。在每个创意项目中,团队成员一起工作,解决冲突的思路以达成共识的设计。不同的人才,不同的创意,不同的才智,整个团队成员在创新中,不停地融合再融合,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

(1)了解发明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进取精神,如爱迪生实验上千次成功发明电灯等感人故事。

(2)做个严谨的工程师:锻炼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如何有效地使用各种传感器模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做一个富有创意的艺术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能力,激发艺术灵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利用多彩的3D造型模块,搭建出时空穿梭机和阳光环保车等。

(4)做个充满激情的演说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审美演讲能力,成为乐观进取和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就自己团队完成的作品上台演讲,有的同学描述:“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上台演讲的羞怯,第二次的渐变,第三次的落落大方。”

学生完成小组设计的作品后,每一个团队都会写上对作品的描述和对其特点、功能、实用性的介绍,以及市场化、成本和利润的期望。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在其他人面前演讲的技巧。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