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兔子拔萝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过河拔萝卜
临邑县犁城小学二年级二班石振坤
夏天的一天,小兔要去拔萝卜。
它看见一条河,小兔开始发愁了,这么宽的河,我要怎么过去呢?就在这个时候,天鹅哥哥来了。小兔子大喊:“天鹅哥哥,天鹅哥哥。”天鹅哥哥听见了,游过来,关切地问:“小兔子,需要我帮忙吗?”小兔子点头说:“嗯,我想去河对岸拔萝卜,你能帮帮我吗?”天鹅说:“当然没问题,你做到我的背上来吧,我载你过去。”小白兔就坐到了白鹅的背上,它们一边聊天,一边看风景。不一会就到了。
到了岸边,小兔子下来后,开心的对天鹅说:“谢谢你,天鹅哥哥。”说完,就开开心心的去拔萝卜了。
小兔子拔了很多萝卜,因为,它要报答天鹅哥哥。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事物回答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3、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观察、讨论活动,对“倍”的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倍”的含义,能根据直观事物回答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现在考一考大家对口诀的掌握情况。(学生开火车回答并说出口诀)
4×( )=12 4×( )=24
5×( )=10 2×( )=12
3×( )=18 4×( )=20
3×( )=24 5×( )=35
( )×4=8 3×( )=27
4×( )=16 ( )×6=36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回忆旧知,知道图片上表示的是几个几,从而引入新知“倍”的概念。
二、情境导入,学习新知
1、 组织游戏,引入“倍”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所以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参加一个活动。(点出人名)
师:我让他们前后站成两排并一一对齐,然后你来回答第一排和第二排分别有几个人?
生:一排2个,二排4个。
师:你数的很认真!那谁能告诉老师,第一排的人数与第二排的人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排的人数比第二排的人数少2个。
生:第二排的人数比第一排的人数多2个。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当两种数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吗?那请认真听。第一排人数是2人,把少的这两人当做是一份,那第二排的人数是两个2人,也就是有两份第一排的人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成第二排的人数是第一排人数的2倍。今天我们就是要认识这种新的关系“倍”(出示课题)学生齐读一次。
2、 揭示课题:倍的认识(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由学生已熟悉的两种关系,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倍数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探究的兴奋时区。
二、 探究体验。
1、多媒体出示“大象之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信息?
生:有4头大象,2头小象。
师:你能说出大象与小象之间的关系吗?
当学生说出“倍”的关系后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会说,因为4里边有两个2,所以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书写板书)
2、我们再来观察这幅图片,这些象们根据颜色分是两个家庭的,你们发现了吗?那每个家庭里边又都有几只大象几只小象呢?
生:2只大象1只小象。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现在每个家庭里大象与小象的关系。
2、出示小兔子拔萝卜图。
师:小兔子知道了你认识了“倍”,她想来考考你。请你观察图片,说一说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兔子拔了2根萝卜,兔妈妈拔了6根萝卜。
师:你观察的很认真,而且把你看到的信息变成了自己的话,你真棒!老师把你的信息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来具体表示出来,我用来表示萝卜,小兔子两根,我就画两个,兔妈妈拔了6根,我就画6个,而且要让上下的一一对齐,这样我们就把文字的信息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了,这会让你更清楚的了解信息。接下来你根据老师画的图片信息,说一说你都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个萝卜?谁比谁多几个?
师:老师也想问个问题:兔妈妈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子的几倍呢?你来猜一猜?要想个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可以动手画,用嘴说。(同桌之间可以说一说,看你们俩个的猜想一样吗?)
3、找同学说一说,
说出猜想。生1:因为6里边有3个2所以我认为兔妈妈的萝卜个数是小兔子的3倍。
生2:把6个萝卜,两个两个的分,能分成3份,所以我认为兔妈妈的萝卜个数是小兔子的3倍。
师:你们的猜想和说法都是正确的,老师也来和你分享一下老师用画的方式证明这个猜想:小兔子拔了2个,所以以2为标准,把6个萝卜每2个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三组。每一组是一倍所以我们一起数(一倍、两倍、三倍)所以兔妈妈拔得萝卜个数就是小兔子的3倍。用数字表示就是6是3的2倍。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数里边有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大象之家和小兔子拔萝卜的两道例题,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倍,并加以巩固对倍的理解,学会说谁是谁的几倍。
三、游戏巩固
师:老师看你们有些累了,所以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做拍手游戏。老师拍2下,你拍4下,你一边拍手一边思考:你拍的是老师拍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拍手游戏,进一步加深对倍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1:先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再填空。
2、练一练2、3:仿照第一题,认真观察图片,独立完成,再订正。
有一户人家,住着白兔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
有一天,白兔妈妈出去拔萝卜,三只小白兔把妈妈送出门,跟妈妈说再见。白兔妈妈再三嘱咐她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把门关紧,一定要注意安全,要等到妈妈回来才能开门。”说完,白兔妈妈提着菜篮子走了。三只小白兔回家把门关好,一起在家里做游戏,等候妈妈带着美餐回来。
过了一会儿,一条大灰狼窜了过来,想吃掉这三只小兔子。她怪声怪气地向门里的小白兔喊 “小兔子,快开门吧,妈妈回来了。”小白兔们听见声音和妈妈的声音不一样,立刻提高了警惕。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来,一只小白兔不慌不忙地对着门外说:“您把尾巴从门缝里伸进来吧,我们每次都要看到您的尾巴才开门。”大灰狼乖乖地把尾巴从门缝里伸了进去。小白兔们一看,这条尾巴又长又是灰色的,不是妈妈那条又短又白的漂亮尾巴。于是三只小白兔同心协力把门推紧,把大灰狼的尾巴紧紧地夹在门缝中间拔不出去了。大灰狼痛得大声叫喊:“哎哟哟!痛死我了!痛死我了!”
白兔妈妈回来了,看见大灰狼的尾巴被孩子们夹在门缝里,她立即拿起一根棒子,一棒子就把大灰狼打死了。进到屋里,白兔妈妈伸出大拇指,夸三只小白兔是聪明勇敢的乖孩子。
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1]民间童谣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寓教于乐、富于想象,将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的创造性的艺术特征,将其整合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健全幼儿的人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
民间童谣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因为,感受来源于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所及的。而且,感受民族的、民间的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导向。[2]在幼儿园课程中,应该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将现实生活中的民间童谣融入和渗透到艺术教育课程中,使艺术课程的教学与民间童谣的教学在同一过程中综合地进行。对幼儿来说,艺术课程所选择的民间童谣必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适合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因此,衡量民间童谣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应从认知、情感、审美、人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使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1.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审美主体所具备的能使审美活动展开及展开到某种程度的能力。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3]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从本质上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可以看得着、听得见和摸得到的全方位的艺术活动课程,促使幼儿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可以让幼儿经常接触和聆听自然、亲切、真实、纯朴的民间童谣艺术作品,充分感受和体验民间童谣艺术具有的节奏、韵律和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美特征。
审美感觉是一种享受的感觉,如《春天》:“春天到,天气好,桃花杏花都开了。蜜蜂来采蜜,蝴蝶来舞蹈,小鱼水里游,小鸟树上叫,大家欢迎春天到。”[4]这首民间童谣的节奏活泼欢快,词尾押韵,富有韵律,吟唱起来朗朗上口,歌词中描绘了春天大自然中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五颜六色的花朵、忙碌于花丛中的小蜜蜂、翩翩飞舞的蝴蝶、悠闲自在游动的金鱼以及莺莺歌唱的鸟儿等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感官兴趣,触动幼儿的审美感觉。在审美中,想象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审美能力,它能根据幼儿以往的经验或头脑中的记忆进行加工组合,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的对象。
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蕴含丰富的审美意境。让幼儿经常欣赏或吟唱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民间童谣能够帮幼儿增加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促使他们通过艺术课程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力,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领悟能力。
2.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5]近年的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能健全幼儿的大脑,脑的左半球善于抽象思维,脑的右半球善于形象思维,它能让人脑的两个半球都转起来。加强艺术教育,有助于幼儿的全脑发育,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6]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相对完整、动态的课程情境,让幼儿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和分享民间童谣的恬美意境,并借助这一艺术形式促进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谣《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童谣通俗易懂,很符合幼儿的童趣心理。活动首先请幼儿完整地欣赏,以充分体验童谣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接着请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观察不同颜色的兔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小兔子。最后回到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的背景下吟唱这首童谣,并谈一谈小兔子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延伸活动可以借助游戏、美术、表演等形式将童谣作品呈现出来。这节艺术活动课并没有局限于唱《小白兔》,而借助观察兔子,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总结小兔子的特征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吟唱来训练其记忆力;在游戏、表演、美术等形式中又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有利于健全幼儿的人格。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人格主要还是教育的产物,而且是全面教育的产物。[7]幼儿人格教育主要关心幼儿的人格发展,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促进他们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周围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潜移默化地导向健全的人格发展。[8]没有艺术教育的人格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手段,艺术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幼儿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现实生活的真谛,逐渐完善其人格。
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应创设优美、精致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情感;运用民间童谣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欲望,以引发幼儿了解生活、了解大自然的冲动。如广西民间童谣《拔萝卜》:“小朋友,爱劳动,种萝卜,真用功,萝卜长得大有红。收萝卜,拔不动,小朋友,齐出动,拔个萝卜九斤重。”[9]针对这首童谣,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人格养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体验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耐力,培养热爱劳动、不怕辛劳的精神;引导幼儿专注于劳作的过程,可以凝聚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游戏、表演等形式模拟拔萝卜,鼓励幼儿自我表现,可以树立自信心;模拟众多小朋友一起拔萝卜的过程,一方面可以磨练幼儿的毅力,一方面促使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有意识组织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引导。
一、目前国内儿童教育资源的使用现状与不足
1.硬件资源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正规化,幼儿园招生出现了紧张的局面,人数增多,资源紧张,空间压缩。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幼儿园应设活动室、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保健室等,并配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目前,大部分幼儿园只配备简单的活动室和保健室,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沙地和种植园地等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且活动室中的教具和玩具多数均为商业生产的成品,缺乏以学生为本的自制教具和玩具的设计。在单一的活动室中儿童不能得到充分地舒展,更无法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和快乐,抑制了儿童玩耍的天性。
2.软件资源
幼儿教育可利用的资源生动丰富,特别是软件资源种类繁多,有儿童动画片、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歌、图画等,但在幼儿教学中多是单一使用,且大多是直接作用于儿童,不符合儿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甚至有些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学形式单一,直接使用成品玩具和练习图册完成教学,出现理论上认识,口头上重视,但实际行动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小学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困境”。
二、游戏元素对儿童智能和情感的作用
1.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
(1)游戏的情境和角色等元素是促进语言智能与创新语言运用的有效媒介,特别是在分辨新的单词和概念,促进语言的运用与练习等方面。
(2)游戏的互动和合作等元素为儿童理解自我、提高人际交往、与教师互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让儿童在集体关系中增加责任感。
(3)游戏的体验、感觉、协调和操作等元素对儿童的身体运动和感觉统合进行了直接训练。
(4)游戏的探索、试误和反馈等元素激发了儿童的自我认识和反思。
2.推动儿童社会化和情感教育
(1)游戏的规则、控制和竞争等元素,要求儿童合作、适应、自律、容忍和思考,为儿童认识社会角色、获得认同感和社会化进步提供了天然土壤。
(2)游戏的情节和角色等元素,创造性地反映了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情绪、情感的真实体验,塑造了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
3.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
(1)游戏的目标和任务等元素,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完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性和坚定的目的性等个性。
(2)游戏的自由度和关卡等元素,要求儿童发挥想象,不断地思考和变化,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主动创造,使得游戏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独特方式。
三、儿童教育资源游戏化设计的要求
1.充实
为了激发和维持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和学习,必须保证游戏具有稳定性和凝聚力,因而要设计充实的游戏,即围绕一个游戏主题,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集中进行,激发每个幼儿产生明确的游戏构想,并主动创造游戏的材料,设计应用新的游戏来进一步探索,从而实现游戏的扩展学习。以儿童剧《小猫生病了》为例,由教师扮演小猫,只提供游戏的情境,如只给“有一天,小猫生病了,它躺在床上很难受,心里很孤单”的开头及一张小猫生病的图片,由儿童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游戏下面的剧情并扮演完成。结果是儿童用自己的想象和设计完成了儿童剧,丰富多样。
2.开放
游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因而也必须是开放的,非闭合的,只有开放的游戏才能培养辨别、判断、分析、综合、想象和表达等能力。以《冬天的树》这组儿童画为例来设计游戏。首先教师呈现一张与冬天气候相关的儿童画,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以讲述冬天的与众不同为主题。结果孩子们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话语,如“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草变黄了”“冬天会下雪”,等等。有的孩子甚至说“草地变黄了像地毯”“冬天的雪花像五角星”等充满想象力的话语。接着教师呈现第二幅有一张小树苗的儿童画,问儿童希望冬天的树能够长成什么样子。孩子们有的说“冬天下雪,可以堆雪人玩”,有的说“我希望冬天会开很多花”,有的说“我希望冬天的树是有很多种颜色的”,有的说“我希望冬天的树能长出太阳花”等,最后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力去画出他们心中的冬天的树,要求能与老师呈现的最后一幅儿童画涂有彩色阳光的结尾进行匹配。这样让儿童观察、交流、想象、创作、协作,最后与大家一起欣赏分享作品中的故事,增强儿童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自主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对游戏的目的和内容很少关注,游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强烈的感受和体验。因此,设计引导儿童进行自发的游戏,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唤起情感和行动的目标上,激发儿童在整个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之产生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胜任感体验,是游戏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用游戏来体验儿童故事,以经典的《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儿童故事为例,设计5个游戏模块:
游戏模块1:小白兔找家。游戏内容是小白兔在自己的脚下画一个有特色的房子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游戏模块2:找兔子妈妈。游戏内容是寻找兔子妈妈(自主选择教师或同伴进行协作;
游戏模块3:小兔子拔萝卜。游戏内容是小兔子带着兔子妈妈从家里跳到菜园(指定地点)拔萝卜,然后沿原路跳回;
游戏模块4:小兔子找东西吃。游戏内容是带着兔子妈妈找菜园拔罗卜、摘青菜、采蘑菇等;
幼儿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幼儿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是:一方面在动作、形象、符号(语言)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声音、动作、手势、表情)和言语手段(语音、语义、语法)输出信息,二表演游戏符合幼儿期言语表达需要大量非言事手段作为辅助这一特点,所以用表演游戏的现实版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一个好方法。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故事表演游戏常常被用于帮助幼儿理解、体验作品的内容,但它对幼儿语言学习发展的作用却未被人们充分重视。
一、表演游戏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杰根所言,儿童语言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同样,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信息交互作用而逐步获得的,他们是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能力。而故事表演游戏是操作性极强的活动,在故事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看到具体的故事场景,听到其他角色的说话,还可以自己操作道具,叙述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心理,在这样与外界相应作用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故事表演游戏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的语言经验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优美,形象、句式丰富多变,对幼儿语言形式的学习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故事表演中,幼儿要学说各种不同的句式,日积月累,就能自然的获得有关语言形式的经验,潜移默化地掌握各种不同的句式。而且故事表演游戏的内容来自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包罗万象,有语言、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幼儿语言内容的发展取决于幼儿已有的认知极其生活内容。幼儿在进行故事表演游戏的同时,能获得广泛的经验,其他语言内容方面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能说的话题自然就越来越多。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还得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理解他人说话意图,考虑怎么回答,从而逐步提高在不同语境中运用适当语言的能力。
总之,用表演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对促进幼儿言语、情感、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表演游戏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具有游戏性、戏剧性、创造性的特点,它不是以说理的方式,而是以角色对话表演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需要,所以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在玩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
三、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情节生动,富有起伏
如伴着《小兔乖乖》歌曲的敲门歌唱情节和夹断大灰狼尾巴、小白兔智斗大灰狼等情节,幼儿十分感兴趣,这就赋予了”小兔乖乖”这一表演游戏极强的生命力,幼儿争当大灰狼、小兔子或者兔妈妈,积极参与活动。在这有趣的表演过程中,幼儿也自然受到了”勇敢、机智”的教育。
(二)对话语言,易于创编
如故事《三只蝴蝶》中的对话简单重复,便于幼儿模仿和创编。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和神态,还增添了一些角色,红蘑菇、黄蘑菇、白蘑菇等等,表演显得更生动有趣了。
(三)时尚动画,健康有益
我们选用了《海绵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幼儿喜欢的动画片供他们欣赏,对于部分幼儿感兴趣但暴力打斗动作过多的动画片,我们就提议幼儿适当改编,使内容既健康又有益于幼儿表演。
四、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表演游戏的作品首先要具有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情节曲折、紧凑,重点突出,枝蔓不多,脉络清晰,角色的性格鲜明并为幼儿所喜爱。作品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才能在表演中发挥创造性。作品中还要有较多的对话,对话要简明并能与动作相配合,以便幼儿在表演中边说边做动作,以增加表演的情趣。如在“小兔乖乖”中,兔妈妈去拔萝卜,对小兔的交代,大灰狼来骗小兔子,和小兔的对话,兔妈妈回来把大灰狼打跑了……这一作品就具有起伏的情节和较多的对话。在故事《拔萝卜》中,扮演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和大萝卜角色不受限制,幼儿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共同创设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道具。孩子们可集体参与,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变换角色,重点指导幼儿在活动中角色的对话、动作及表情,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探索自己适合的角色。教师还可以经常为孩子们提供内容不同的音乐磁带,证孩子们自编自演作品,教师肯定孩子们的优点,对他们在游戏中的创新意识给予肯定,并组织相互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小结,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幼儿共同商议,使孩子们在下次表演中形象更逼真、更具有创造性。 随着孩子们知识的丰富、实际经验的积累,孩子们会把熟悉的故事、诗歌、文艺作品和周围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表演游戏中,在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下,孩子们定会创编出更多、更精彩的节目!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小学生常常难以理解. 采用自主化教学,符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领悟数学中心思想,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好自主化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巧设教学情景,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教学应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体会“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启发探究性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加以变换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生加法应用题时,出示一群小兔在地里拔萝卜的画面,引导学生看看图中一共有几只兔子?都在干什么?有趣的画面,立即会激起学生兴趣,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一共有12只兔子,8只灰色的加上4只白色的;一共有12只兔子,6只拔萝卜的加上6只抬萝卜的”等等.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轻松掌握了知识点,也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
(二)增加问题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思考问题具有形象性,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故事情境,效果会更好. 如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故事:“猴子、松鼠和兔子在森林里玩耍时,捡到一个西瓜. 猴子对松鼠和兔子说:咱们把西瓜分成三份,你们两个多一点,各分四分之一,我分的少一点,就二分之一吧”. 大家觉得这样分公平吗?听了这个故事,学生立刻产生了学习兴趣,有利于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三)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有利于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形象性矛盾.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准备些小兔子头饰,选10名同学戴着头饰表演小兔跳来跳去情景. 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例题”,立刻会被深深吸引,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使教学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己会学、会用,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采取情景化、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把教学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效果会十分明显. 如在学习5的认识时,先让同学找出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东西,立刻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机会,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教学中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开发学生智力. 如在讲“认识物体和图形”时,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小皮球、积木等物体,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学生就会在看和摸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智力.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习惯
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方法,提升自主化教学实效.
(一)明确教学要点,指明学习方向. 教师在讲课前,先阐明学习本章的目的、在生活中怎么运用、学习完本章内容能具备解决哪些问题的能力,会促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增强探究意识. 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时,教师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学生就能够带着问题去认真探究所学的知识,学习效果会更好.
(二)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学习中不能主动对前后内容进行连贯性思考. 教师应循循善诱,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 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先画出几个长方形,让学生测量计算.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发现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将这一结果与周长联系起来,自然会联想到:算长方形周长,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即可.
四、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在自主化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实行鼓励化教学,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自尊心较强,对于学生提出的个人观点,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有的学生发现: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可以直接算出圆的周长. 学生得出这一结论后,老师要及时予以表扬:“你真棒”、你真会学习”. 或 用“掌声”、 送“小红花”等方法进行鼓励. 同时,要抓住时机说:“大家要学习他这种钻研精神,再想一想,还能发现什么”等. 即使学生答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 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期望化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学生心理很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对成绩差的学生,如果教师对其不闻不问,学生就会更气馁,甚至讨厌学习.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在用言语鼓励的同时,应帮助学生先定个小目标,再逐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增强自信,心理压力释放后,思维会活跃起来,成绩会突飞猛进.
关键词:游戏活动;数学教育;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2-02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正因为数学有这两性和辩证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将成为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有人形象地将数学誉为“思维体操”。因此,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就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是一种抽象、枯燥、乏味的活动,如何使用数学教育成为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呢?本人认为: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许多游戏中蕴涵着数学教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这一手段,挖掘发现有关数学教育内容。
一、情境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在数学教育界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为幼儿创设一定可感知的情境,提供感性材料,为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取得在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如小班幼儿学习“1”和“许多”,教师就和幼儿开展《小白兔拔萝卜》《小山羊种菜》《鸡妈妈和小鸡》等情境游戏,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例如:小朋友扮小兔子,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带小兔到地里拔萝卜,每只小兔拔一个萝卜,然后把拔来的萝卜一个一个地放在篮子里,这时篮子里就有很多很多的萝卜,很多很多就是许多。这时就告诉小朋友,一个一个萝卜…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之后再把萝卜一个一个地分给每一个小朋友,再告诉他们,许多又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通过类似这样的情境游戏,让孩子们感知“1”和“许多”这个数概念。
二、操作性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从内容上来看,是抽象、枯燥的,它不像故事那样有人物、地点、情节,那么能吸引人。但是,数学教育中可感知性和可操作性还是极强,如“1”,任何一个物品都可以用“1”来表示。因此,有心理学家概括出“物质材料是通向抽象数学世界的桥梁”。所以说,幼儿学数学离不开对物质材料的操作活动,只有通过操作活动,幼儿才能具体地理解数概念,直接地体验到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如分类、排序、分割、拼合几何形体,测量、等分等都要让幼儿亲自去操作,在操作活动中,掌握知识经验。所以,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努力为幼儿提供各种实物、玩具、图片、卡片等物质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去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操作游戏应伴在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活动中。
三、结构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结构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坐在一堆积木中不停的拼拼、摆摆、垒着玩,而且是百玩不厌。幼儿入园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对结构游戏由无目的拼搭到有目的的拼搭,由按自己喜好的拼搭转变为一种探索、发现的乐趣。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各种结构材料的直接接触、摆弄、拼搭,学习了物体的颜色、形状,直接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等特征。同时,在建构的过程中,学习空间方位的辩别。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可以通过结构游戏掌握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学会用不同形体的积木拼搭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像桌子、椅子、小床等。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知识经验都较小班幼儿来得丰富。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有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在结构游戏中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和多样性,他们能用已有的经验,通过与不形体的接触、拼搭、建构,逐步学会区分客观世界中形形的物体,发展了空间知觉和空间想象力。
四、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角色游戏是数学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延伸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而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各种事物的数量、形体、度量、时空等关系。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很自然地会对有关数学知识技能加以练习和运用。
例如角色游戏中的基本主题“娃娃家”,这个“家”的成员,有一定的人数组成,家中有一定数量的物品,要把“家”办好,家庭成员要将玩具、物品等摆放整理好,这些都可以成为对幼儿进行数学、形空间等数学教育活动。另外“公共汽车”“邮局”等主题,都蕴涵着几何图形、分类、序数、基数、运算等数学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幼儿确定角色游戏的主题,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提供游戏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地开展好游戏,然后根据游戏活动的进展,把握好游戏中的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五、利用体育游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在各年龄段的体育游戏中,我发现都可以进行数学教育活动。小班的幼儿在玩“小兔跳”的游戏中,我让幼儿根据我的口令跳一下或许多下,区分“1”和“许多”;中大班的幼儿根据我说的数字结成朋友,如念口令“3”,就3个人抱在一块儿;念口令“6”,就6个人抱在一块儿;我还将写有“1~10”的数字头饰,分别戴在幼儿头上,按我说出的数或拿出的卡片,玩复习相邻数、数的组成等“找朋友”游戏。如出示“8”,那戴“7”和“9”的幼儿便迅速站在“8”的两边。找找“6”由什么数组成,那可热闹了,戴“1”“5”,“2”“4”,“3”“3”便迅速站在“6”的两边手拉手,这样的体育游戏,既锻炼身体,又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啊。
六、利用亲子游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关键词:音乐欣赏;幼儿;教育实践
音乐欣赏是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它是通过聆听欣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建立审美情趣,达到教化功能。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指导幼儿欣赏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为主要教学方法,而忽视了音乐欣赏对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为此,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音乐欣赏对幼儿能力提高的作用。
一、音乐欣赏可以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不仅是具体形象的,它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悦人耳目,扣人心弦,使人心理洋溢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
1、音乐欣赏是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萌发幼儿的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例如:欣赏教材《小兔拔萝卜》选自《小放牛》,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内容生动,有情节、有角色。引子部分优美流畅,使人产生一种朦胧的深远遐想;主体部分轻快、跳跃,有行进的动态感觉,乐曲中音高、节奏,速度有三个乐段的鲜明对比,歌曲反映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兔子高兴的到菜园拔萝卜的欢快场面。幼儿欣赏这些作品可以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理解,抒怀,愉悦身心,体现了音乐的真善美。
2、选材的好坏是音乐欣赏审美教育的关键。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教师就必须选择一些富有审美趣味的作品和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的优秀音乐作品,其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短小的音乐,供幼儿欣赏,从而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调动幼儿的审美感官,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例如:我在选材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选择了《乌龟赛跑》。《乌龟赛跑》是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创作的,由于原文很长,我截取了其中的三个主题,以配乐故事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认识其中的主要旋律,兔子的主题轻快活跃,表现了兔子轻浮、骄傲的形象;乌龟的主题沉着稳健,表现了勤恳踏实的形象;最后的欢庆是一小型的ABA结构乐曲,全曲活泼热烈,表现小动物为乌龟胜利和兔子知错愿改而热烈欢庆的场面,所以很受幼儿的喜爱。
二、音乐欣赏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应创设情境让幼儿去听,一方面让幼儿接受音乐的熏陶,一方面又能发展幼儿的听觉和音乐的听辨能力。
1、紧贴特点,开阔视野。例如:欣赏作品《大树和小鸟》,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乐曲,采用了三段体ABA的曲式结构,A段是一段欢快活泼的旋律,背景贯穿着小鸟清脆的叫声;B段是一段抒情的旋律,背景贯穿着大树和小鸟相互触摸愉快游戏的情景;最后重现A段,此时背景贯穿着小鸟与新朋友围着大树朋友跳舞的欢快场景。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音乐性质、辨别节奏速度快慢的变化,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
2、主动参与,积极倾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水平,教育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还用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口吻和带有启发性的谈话,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上来,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习惯,并能和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例如:小班儿童在欣赏钢琴曲《小鸟飞》时,当我要求他们听着音乐和小鸟一起做动作时,乐曲开始,小朋友做睡觉状;当听见描写小鸟叫的音乐时,他们起立伸展双臂表示醒来了,然后伸开两臂做飞翔状;当听到音乐比较舒缓时,全体幼儿蹲下做吃食动作,嘴里还发出“笃笃”声;当听到音乐比较急促时,幼儿两臂在肩上摆动,作空中飞翔状。
三、音乐欣赏可以增强幼儿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音乐欣赏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中我注意为幼儿搭建各种表达音乐的桥梁,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图示、游戏、舞蹈等形式,还注意让幼儿积极展示自己的特长,使每位幼儿具有“一技之长”,有足够的自信在集体中间表现。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幼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即扬己之长,又学他人之优,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和欣赏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能力。例如: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一些男孩不善于用动作来表现音乐,而画画是他们的强项,这时我就启发他们发挥想象把小狗的诙谐、可爱用笔画出来,向女孩展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男孩子的自信心。对于一些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来说,教师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乐器,让他们为音乐伴奏,还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道具,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来感受音乐,使这些幼儿感到了自己的力量,融入了共同的游戏活动之中,久而久之,这些不擅表现的孩子就有了一份自信。
四、音乐欣赏可以提高音乐素质
注重幼儿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才能全面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而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是多听,在反复听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感受、表现。它要与唱歌、体态律动、节奏训练、跳舞、打击乐、音乐游戏等教学活动一起调动幼儿认知的主动性,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其自信心,发挥综合教育的功能,从而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和素质,让幼儿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熏陶中活泼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7月
跳跃,是宝宝的一种运动本能,也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有氧运动。跳跃不仅有助于宝宝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全身运动的协调,也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是锻炼宝宝身体的有效手段。另外,跳跃也还是一项有效的增高运动,还能起到健脑的功效,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Jump优点多
跳一跳,身体更协调
在跳跃运动中,宝宝需要用双臂的摆动配合腿部的蹬伸运动,落地时能有意识地控制身体运动,脚掌着地,并屈膝缓冲。这一系列动作需要全身肌肉协调,整套动作不仅能增强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发展宝宝的身体爆发力,更能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跳一跳,免疫力增强
跳跃运动对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环系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能让孩子更健康。此外,这种运动还对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统也很有益。这对增强孩子对多种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跳一跳,个儿快快长
宝宝身高增长规律的观察资料显示,大多数2~3岁的宝宝身高与成年身高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把握好0~3岁快速生长发育期。除了要注意饮食和睡眠,合理运动也是宝宝长高的有效“催化剂”,因为体育运动能刺激生长激素分。
跳跃运动还能对宝宝的骨骺板产生良性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运动后睡眠质量提高,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但运动量应适当,以不疲劳为准,运动量过大,超越了婴幼儿的体力负荷,会使神经系统或其他器官高度紧张,发生不良反应及损伤。
跳一跳,脑袋更聪明
跳跃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而人体本身就是由一系列振动系统构成,如胃的有规律的收缩、肠的不停蠕动、心脏的不息搏动、肺的呼吸吐纳等。弹跳运动可以将“外源性”的振动和“内源性”的振动结合起来,促进大脑中多种神经递质的活力,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敏捷活跃,并通过提高心脑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的氧气和养分来提升智力。
练好基本功
跳跃运动可以演变成许多有趣的亲子游戏,在这之前,让宝宝先学会最基础的跳跃动作吧。首先,两脚稍稍分开,呈半蹲状,小屁股微翘,攥紧小拳头,然后开始起跳。注意:宝宝的小脚一定要分开,并且要半蹲,小屁股动作一定要做标准,如果以上这些动作做不到位,宝宝跳跃时容易扭伤腿。
宝宝已经学会了跳跃动作,接下来,我们要给宝宝找一些安全场合,方便宝宝练习。
室内运动
可以在地板上放一个大点的海绵垫,或者把地板擦干净,铺一床厚厚的旧棉胎,让宝宝在上面练习跳跃。这个软绵绵的大垫子,可以让宝宝玩跳跃、翻跟头等各种游戏。
室外运动
如果有可供孩子自由玩耍的草地再好不过,但要注意公园的草地有没有放置“禁止践踏”的牌子。另外,玩沙也是一项非常适合宝宝的运动。在沙坑不仅可以玩跳跃游戏,还可以通过玩沙子、堆沙塑等来锻炼宝宝的触觉和空间认知等能力。
专业蹦床
儿童游乐园一般都设有小蹦床,专业的蹦床很方便孩子玩跳跃游戏,但3岁以下的宝宝很难快速掌握蹦床技巧,容易摔跤。因此,要选择人少的时候让宝宝在蹦床上玩,避免和年龄较大的孩子一起玩时,小宝宝会因为难以保持平衡一直摔跤而对蹦床产生的恐惧。
有趣的跳跃敏感期
在宝宝6个月到12个月期间,会出现第一次跳跃敏感期,宝宝能在大人的协助下练习踮脚跳跃。在宝宝2岁多到3岁之间,会出现第二次跳跃敏感期,这时宝宝能够自己练习蹦蹦跳跳,尤其喜欢从高处往下蹦。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可以帮助宝宝练习跳跃呢?
0~1岁 协助跳跃期
10个月左右,宝宝已经能独自扶着栏杆站起来,此时腿部肌肉已经能支持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这时家长可以和宝宝玩一玩直立跳跃游戏。家长在椅子或沙发上坐稳,把双手分别放在宝宝的两腋下,让他站直在自己的大腿上,家长用双手轻轻向上提起宝宝,帮助他在自己的腿上一蹿一蹿地跳跃。同时可以念一些节奏感强而且有趣的儿歌或伴以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以激发孩子蹬腿的兴趣。孩子跳跃一会儿后,家长还可以紧握宝宝的腋下,玩一玩举高的游戏。
效果:宝宝会乐得咯咯笑,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宝宝在运动中得到欢乐,在快乐的互动中增进亲子感情,也能锻炼宝宝的前庭系统,使他学习在站立、跳跃中保持身体平衡。
1~2岁 跳跃前奏期
1岁多的宝宝已经学会了走路,这时他们可能会经历漫游敏感期,独自在家里走到东走到西,这里玩玩那里翻翻,很难专注一件事,也可能经历攀爬敏感期,上下楼梯都要自己来。这时宝宝还没有学会跳跃,可以和他玩一玩伸手够东西的游戏,作为练习跳跃的“前奏”准备。如在空中悬挂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卡片或彩色气球,卡片或球的位置略高于宝宝臂上举处,请宝宝选择“红色、圆形、小兔子”等卡片,选择对了给予一定的鼓励。
效果:这样的训练可以引导宝宝产生学习跳跃的欲望,并锻炼孩子的色彩、形状、动植物等认知能力,1岁多的宝宝已经可以认识圆形、三角形等几种简单的形状和色彩,可以反复训练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2~3岁自主跳跃期
2岁多的宝宝正式进入独立跳跃期,从喜欢在高处往下跳,到在平地往高处跳,从单脚前后跳到双脚离地原地跳,再到双脚离地行进跳,可以跳出许多花样来,这时候家长可以和宝宝玩的跳跃游戏就多了。如玩一玩拔萝卜的游戏。准备几张画着萝卜的卡片,散开在场地中,再画上几条线作为小河。游戏开始时,妈妈和宝宝比赛谁运回家的萝卜多,每次只许拿一张卡片,必须像小兔子一样一蹦一跳回去,遇到小河要绕过去。要增加难度的话可以规定不许用手拿,必须用腿夹住卡片跳回家。
效果:这样的训练不需要复杂的器械,就可以让宝宝在欢乐游戏中学会和练习四肢完整的跳跃动作,宝宝在以后学习舞蹈动作时,也可以学得更快,动作更协调。喜欢蹦蹦跳跳的宝宝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开朗活泼,更加合群。
跳跃的安全提示
一、精选数学练习题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课本和练习册中,精选练习题,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练习题,使学生通过练习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
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练习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
就“量”而言,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练习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
二、有层次的课堂练习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保证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我发现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不但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
例如:《加法和减法》一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学生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题。新授课之后,要先做基础题,因为它们是巩固新知识的有效手段。只有理解掌握了新知识才能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做拓展题打好基础。我先出示1小题:四道写好的竖式,让学生直接写得数。学生乐于去做,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竖式格式以及计算方法的理解。接着我又出示2小题课件:森林医生。
这是一道纠错练习,让学生指出出错的原因,进一步掌握竖式的正确写法,通过给小树治病这一有趣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揭示了学生容易犯的计算错误,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2.拓展题。课堂练了要有基础练习,还必须要有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我设计的拓展题是:课件出示3只小兔拔萝卜数量的统计表,看到这个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自己解答吗?通过此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留下思维的余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欲止而不能罢的状态。
3.开放题。接着我又出示课件“小兔背萝卜”的动画: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背着一个装有26根萝卜的大袋子,袋子漏了,有个口,地上有5根萝卜。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然后说一说小兔遇到了什么麻烦?学生回答后,我再追问:如果它继续往家走,回家之后还剩几根萝卜?这个问题就很开放了,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解答。学生的思路更是开阔,想出了很多答案,现在想一想,每一个答案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给我很大的触动,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应该适当放手,多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孩子们富有个性的思维火花得以闪现。
三、课堂练习要当堂完成及时反馈
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每次练习中困难出现的情况,在教学时,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的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当前数学课堂练习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练习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选择合适的绘本故事,打开孩子的心扉
绘本故事欣赏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而讲好故事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合孩子的绘本故事。
1.选择符合孩子心智发育水平的绘本故事
儿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我给他背“小猫”的儿歌,讲“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这些他都很爱听,每晚都是这几个故事,他听得起劲,可我有些疲沓。终于有一天,我试着讲了”小兔子彼得的故事”,刚开始他还认真听,很快他就不愿意继续听了,最后冒出一句“不好听”,我只好作罢。后来想想,相对他当时的情况来说,故事情节略微复杂了一点。其实,所谓的日日常新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并不讨厌重复地听一个故事,有一种解释则是说孩子是在验证自己是否记住了这些情节,果然,等到他会说一整句话的时候,常常是我说了上句,他自然就能接上后续的情节。
2.可以针对孩子个性选择绘本故事
如果发现宝宝个性上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适当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个性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就能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3.选择语感强的绘本故事,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6岁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父母应注意每天给孩子听故事的时间,绘本中那些短小、生动、易背诵的词汇对他们来说,特别有吸引力。家长可鼓励孩子叙述他们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这对于他们表达能力的训练非常有帮助。
二、创设与绘本“故事”相适应的环境,引领孩子的心神
一个良好的故事环境,是引导幼儿积极漫游其中的条件,也是教师完成“故事”目标的一个手段,那么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故事环境呢?
1.为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意境
一个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意境,往往会吸引孩子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情节。在故事意境的创设中,老师语言尤为重要,它需要教师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言语技巧,创造出故事的意境。另外,我还根据故事内容,创设一些故事氛围。如欢快有趣的故事可以配以明快的音乐、明快的图片以及明快的语言;抒情的故事可以配舒展的音乐、意境深远的图片以及优美的语言。
2.为幼儿创设一个敢说愿说的故事语境
我们都知道,幼儿是先有言语思维再有言语表述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在毫无约束的环境中,以自己掌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因此,在活动中我与孩子们融洽亲切的关系,为孩子想说多说提供了条件。有时,当听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我一时感慨说多了,孩子们会提醒我:“老师,我来说说吧。”或者,情绪高涨地和我一起来,说得很过瘾。宽松环境的形成还来自老师对幼儿敢说愿说的积极的评价。
3.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直观的故事物境
由于孩子的思维是形象直观化的,他们喜欢具有动感的事物,所以生动有趣的教玩具、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深深地吸引幼儿。如故事《稻草人的朋友》其内容比较远离都市孩子的生活,我就制作了一个立体的沙盘教具,孩子们对模拟的田野和稻草人尤感兴趣,活动时很投入地听,很投入地说,效果很好。我还将一些故事内容编排表演,以此激发幼儿喜欢故事的情感。除此之外,我还让幼儿每人有一本绘本故事书,边听边看,在讲故事时配以木偶、皮影、动画等表演样式引孩子入“境”。
三、掌握一定的技巧讲好故事,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
1.拿到故事要认真梳理,要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找出故事的重点。在分析故
事中心思想和重点的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提出帮助幼儿理解的问题。
2.要熟悉故事。给幼儿讲故事,不应照着书念,因为念书不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影响教育效果。所以在讲故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根据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熟悉故事,把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对话记熟,同时要想好怎么讲,但不一定把每句都背出来。在故事情节和主要对话不随便改动的情况下,用口语化的语言去讲,会讲得更生动,更能吸引幼儿。
3.运用手偶表演故事。故事讲述过程中,若伴随了手偶表演,孩子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4.要有参与性。故事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如果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那就不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或听,或看,或说,或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