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国的诗词

爱国的诗词

时间:2023-05-30 10:3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国的诗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爱国的诗词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兴趣;情感

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选入的古诗词年代久远,有着时代的烙印,今人与古人之间横着一道鸿沟。要深入理解这些作品,对中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1.通过诵读激发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基本上都可以配乐吟唱。要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必须注重朗读技巧,将诵读教学贯穿于教学始终。开始可以听录音或者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学生自主讨论,对难以理解的教师给以点拨,弄清楚整首诗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出诗词节拍,然后让学生按节奏朗读,体会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味。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从中获得艺术享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歌曲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可以配乐而唱,一些歌曲中也采用有名的古诗词为词,如王菲的《天上人间》,配上现代音乐,成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我们在学习这些诗词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听听这些歌,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在不知不觉中就背下了这些诗词,并乐在其中。

3.通过观摩激发兴趣。古诗词大都是古人有感而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带学生浏览刻有古诗词名句的景点,让学生仔细观摩并评论诗词。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激发兴趣。中职生喜欢参与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多举办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诗歌,制作成幻灯片,并自行配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伴奏,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即是说读诗时要尽量还原出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状态,这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深入理解古诗词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情感的重要性。

1.通过爱国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国诗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其誓死报国的精神;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了其壮志未酬的情怀……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在诵读这样的诗篇中感受古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也易于接受,这些感人至深的诗作也会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通过表现亲情的诗歌体验情感。亲情是人世间最稳定的感情,是人间的至情。古诗中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平实的语言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不仅能感染学生情感,还能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3.通过表现友情的诗歌体验情感。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是弥足珍贵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都寄托了诗人对挚友的美好祝福与不忍分离的心情。诵读这样的诗篇,学生能感受到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4.通过歌颂爱情的诗歌体验情感。爱情是古诗词中的永恒主题,中职语文教材中节选了大量的爱情诗。苏轼的《江城子》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等,这都是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是人间真情的自然流露,让人读起来淋漓尽致并深受感染。

5.通过表现人道主义精神的诗歌体验情感。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的诗篇,如白居易的《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姜夔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诵读这样的诗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体验古人的情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激发兴趣,体验情感是比较注重的方法,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学习,在体验情感中达到情感共鸣,从而领悟古诗词意蕴。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1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作用

1.1古诗词中所拥有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

很多伟大的古诗词作品都是历朝历代先闲流传下来的人文思想以及生命情感的精华所在,可以说所有的古诗词都是与社会、自然以及本人紧密联系的一种抒发。拥有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的古诗词也就能够容纳更加深刻的内涵。首先,古诗词表达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关系,人和自然密不可分,这也是人文思想中最为深层的意义。从大量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一些古诗词的作者常常以景抒情,把自然的景物与人物本身的遭遇结合到一起来表达,恰恰说明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自身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1.2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了古诗词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更加注重让学生们去体会和把握诗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从而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在称赞友谊的诗当中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珍贵,同时也要在描绘自然的诗词当中体会到自然的美好,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人和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学会爱护大自然,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懂得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最终符合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

1.3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

从培养学生为人处事能力的角度上来说,一些含有励志意义的古诗词就最有效的,例如苏變的《竹石》中就深刻的表达了这种永不放弃,励志向上的含义,同时也表达了不畏艰难的乐观态度,这种古诗词当中不但有着诗词的优美,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还有一些富有爱国情节的诗词,对于这种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比口头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有效的多,让学生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之情,从而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另外一方面,一些古诗词当中也蕴含着各种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一类的诗词对于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些人间之中美好的情感可以使得小学生们更愿意去爱和关心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感受人间情感的美好,从而提升小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素质教育的作用。

1.4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作用

一个国家的强大,体现在整个国民的素质。诚实守信,善良勇敢,这些美德对于一个国家人民来说非常的重要,这同时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本跟目标。在一次古诗词当中,许多对于国家荣耀的表达以及对于善恶的表达都会使得小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贱。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用这种古诗词当中的浓烈情感去感染学生们,比口头的教育来的更加有效,也更加深刻。

2如何利用古诗词教学来进行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

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具体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首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适当的进行历史背景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站在当时历史背景的角度上来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体会那种人文的思想以及生命的情感。其次,要把一些意义抽象以及内容含蓄、暗有所指的诗词进行生活化,为了让小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老师们可以把这类的诗词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理解,方面他们进行体会和感悟。用这种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不再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并且更加喜欢学习古诗词,这样一来也就提升了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和意愿。最后,要培养学生们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背诵的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记忆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欣赏高雅文化的过程。最终达到让学生们可以自行欣赏古诗词,通过自身的想象来把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表象化,并刻画在他们的脑海中。通过多次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逐渐的体会到诗词当中的韵律之美,从而加深对于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词当中的人文思想和生命情感,从而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结束语

从本文可以总结出,诗词歌赋对于学生们的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方面,通过古诗词当中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们的情感,提升学生们的情感感悟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完善他们的人格,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作者:范红艳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中央东路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姜翠珍.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4,(6):40-40.

[2]支娟.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15,(2):43.

第3篇

一、创设合作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教师要注重合作探究情境的创设,比如,在《独坐敬亭山》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完诗句之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务,让各合作小组通过讨论或查阅字典等资料,并结合课本注释来解释一下本首诗的大意。这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合作,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理解的诗句含义说出来,在每个人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可以由小组长对各个同学的观点进行汇总,并得出一份最终的诗词解释。然后,再由各小组的组长来汇报小组讨论成果。这种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能够活跃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对古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各小组的观点,并对每个小组欠缺的地方进行指点,对解释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共同探究,学生既听到了其他小组的观点,又从教师那里得到了正确的启发,对于准确地掌握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诸如《义勇军进行曲》等爱国歌曲,让学生在慷慨激昂、饱含深情的歌声中,感受林则徐的民族精神,唤起其心底的爱国情感,引发他们的共鸣。在这种“心灵对话”交流中,学生会对文本产生全新的了解,可以实现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并激发其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之愿意了解语文、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此外,诗词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依靠简单的诗句词义讲解和死记硬背,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古诗词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优美的诗词环境中,在深情的朗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教师也可以从诗人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入手,利用多媒体独特的旁白给学生讲讲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会被有效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语文课堂教师教学“喊累”,学生学习“喊苦”的现象,为了切实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而构建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使之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从而打造一个高效、快乐、热情的语文课堂。

作者:陈燕单位:江苏省泰兴市马甸小学

第4篇

一、运用诗词,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

借助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讲到唐玄宗时期的强盛时期——开元盛世时,如何更加形象地描述出盛世局面呢?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直接告诉学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引用杜甫的《忆昔》这首诗:“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学生则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开元盛世的繁荣与富庶。再如唐玄宗后期由于迷恋杨贵妃,荒享乐,昏庸无度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引用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杨家有女初长成,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和李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便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王朝衰败的原因。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描写的是唐朝当年繁荣的盛况,经过战争的破坏后,已经是一片焦土。通过杜甫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深切体会,学生会辛酸、惋惜地感叹玄宗晚年统治的没落、衰败。

二、运用诗句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引用诗歌,则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隋朝历史时,对于如何评价大运河的问题,不同的人往往给出不尽相同的看法。这时就可引用这样几首诗词: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历史上多把隋灭亡的原因之一归于统治者滥用民力,开凿运河,导致激化社会矛盾,胡曾的诗就是这个观点的代表,批判了运河的开凿。但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人民从此受益,因此对运河的开凿是不能一概否定的,诗人李敬方就认为运河有利有害。而皮日休的诗进一步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隋炀帝如果不建造轮舟,游览江南,竭天下人力物力,以供无度挥霍,那么他的功绩可与治水的大禹相媲美,从而对隋炀帝开凿运河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同为唐朝诗人,但三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却大不相同,形成对立的意境。在课堂里引用,有利于搭建自由交流思想的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再如讲楚汉之争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羽,可介绍下面几首诗: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历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由于政治上的失误,用人上的不当,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历来的诗人对他的品质和功过作过许多值得深思的评价。杜牧的诗《题乌江亭》代表的是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政治家应该胸怀宽广,“忍辱含羞”,在失败中看到胜利,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失败了再干,说不定还可以转败为胜。王安石的诗《乌江亭》代表的是另一种观点,认为项羽不得人心,过于“暴强”,只相信武力,不重视人才,必然会失去群众的拥护,招致覆灭的命运。李清照的《乌江》则认为项羽坦率粗犷不搞阴谋,而且不愿因为他的缘故,苦了天下的父母兄弟,便毅然决定和刘邦“决一雌雄”,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英雄本色,因而是值得歌颂的“人杰”和“鬼雄”。这样同学们可以通过诗人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不同观点,加深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思维的能力。

三、运用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文学作品,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历史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诗人的崇高志向,能激励人们向先辈学习,树立崇高理想。如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表明自己彻底消灭强敌的决心和强烈的民族爱国之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坚守民族气节,为反对蒙古族的压迫而献身的精神;的《囚歌》“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身躯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揭示了中华民族不屈服黑暗势力的革命精神,表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拥有开阔的胸襟和树立远大的志向。

四、运用诗词,可以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运用诗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如讲艰难时,可以运用的《七律·》这首诗:“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中,所经过的大山有五岭、乌蒙山、岷山。大江、大河有金沙江、大渡河。如此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够战胜它,这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诗如画,诗如镜。常言道:文史不分家。“诗言史,史含诗”,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有的诗词甚至概括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总结了历史规律。因此,现今保存下来的许多诗词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类作品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看,诗词作品可以作为说明历史问题的补充材料。把诗歌引入历史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益,也有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思考审视历史。

参考文献:

[1]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2]吕霞,王刚.谈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育,2006,(7下):80.

第5篇

关键词:诗词;鉴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74-1

一、现代文盲的增多呼唤诗词鉴赏教育

最近,“杜甫很忙”,一会“袒胸露乳”地跳着DISCO哼唱着《最炫民族风》活跃在网络上,一会扛着各色大旗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各色广告上……诗圣杜甫情何以堪?孩子们哈哈大笑之余是否心中还有那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和那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人民能安居乐业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一首首慷慨悲歌!然而,我们的孩子却逐渐地遗忘了这些志士仁人,这样的教育如何能让普通的学生理解诗词、理解诗人呢?

笔者觉得,在当下守住语文教学这块阵地,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个较得天独厚的优势来进行诗词鉴赏教育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引领学生通过经典作品的学习使之受到震撼,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等精神享受。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从民族自身文化中汲取营养,丢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根本。

二、古代诗词是智慧的象征,需要我们去将这珍宝找寻

中华民族的诗词源远流长,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名列中,诗词更是作为中华文学的瑰宝,为世界传唱,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

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可说是智慧的源泉。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万事万物,皆入诗中。诵读诗词对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塑造,能起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用这些优秀诗篇打做人的底子,打文化素养的底子,底色亮丽,在人生旅途中受用不尽。

优秀的诗词像种子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破土而出以后,和芳香的空气融合,长久地弥漫在大地上。今天,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咀嚼、体会、感悟,心驰神往,从陶渊明身上学习做人的豁达,从文天祥身上学爱国的热情,从范仲淹身上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等等。

诗歌充满了作者的智慧和灵气,整体感知诗词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知识储存,开展想象,这样,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读诗还要开动脑筋,对诗中情、诗中景、诗中意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不同侧面去体味,不同方位去揣摩,使自己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

三、诗词带有社会性,诗词是一个个不同人生的反映

长期稳定的封建社会制度对诗词的形成造成了重大影响。封建社会作为中国较长的社会形态,在一开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明清后期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诗词作者个人的情趣爱好与价值取向造成了诗词作品的好坏参差不齐。中国的诗词作者灿若星汉,才人辈出。但是,即便是伟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除了吟咏大好河山、讴歌贫民百姓、赞美英雄豪杰、铺陈美善真情,也有拍马帝王将相、自怨自艾、哀伤悲叹的不良情趣。事实上,每一个诗词作者的作品都是良莠互现,糟粕与精华并存的。

诗词作品的综合手段应用造成了诗词作品的鉴赏困难。在诗词作品中,文字短小精悍,但是文学手段应用复杂,广泛应用了比附、拟人、暗喻等技巧,这都使得诗词的思想表现难以琢磨。比如,知名的诗人李商隐更是以语言空灵、华丽见长,繁复的词语之下暗藏玄机。这样的特征尤其需要鉴赏者注意识别。再比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语双关,让赏析的文人品味其中的复杂心情。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的存在,我们才需要认识到诗词作品并不是一汪清澈的泉水,可以直接端到初中学生的面前。

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显然也是不同于成人,成人的文学作品的种种不足不太能够被初中学生一一辨别。因此,在目前的诗词教育中,超出初中学生接受能力的诗词作品影响了初中学生的成长。“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这样的作品显然是表露出爱国情怀与英雄主义精神,但是,文字描写的暴力性则会对不具备有辨别能力的低幼读者造成困扰。温庭筠的词更是描述了成人间的儿女情长,更是让涉世未深的初中学生无所适从。

初中学生进入少年期后,学习内容得到深化,知识经验变得更多,社会影响力在扩大,他们在认识、情绪、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上,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独立焦虑期。初中学生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之间产生了矛盾。此时,学生心理发展迅速,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成人感”,不愿意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对待,也不愿再受到小孩子般特殊的照顾。因此,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出现了摆脱父母照顾的“心理上的断乳”过程,即要成为独立发展的过程。

第6篇

春节期间,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上,16岁的才女武亦姝脱颖而出,惊艳四方,瞬间刷爆网络,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惊艳,还有沉甸甸的思考。在传统的诗词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还停留在对古诗、古文的讲授和背诵上。学生们普遍表示对这样的教学没有兴趣,并日益反感这样的学习方式。而诗词大会上的这些小选手们又是如何做到对诗词如此痴迷的呢?今后,我们又该如何创新诗词教学方法,传承中华文化呢?在实践中,我以为诗词教学需要选文有质,学习有法,实践有效。

选文有质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选取质量上乘的诗词歌赋来学习,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灵魂都融入其中。那么什么样的古诗词才算得上好呢?愚以为,选诗贵在鲜活有趣。趣味是学生乐于学习、热爱学习的催化。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顽皮可爱;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一幅儿童追蝶图。这样的古诗充满了无穷的童趣,浅显易懂,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因此,选文有质,贵在充满趣味,贵在鲜明活泼,贵在符合儿童的学习实际。

学习有法

1. 开展诗词活动,诵读传达美好。古韵萦绕,诗香阵阵。学校可充分利用读书节、文化节等节日活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诗词经典诵读比赛。比如,选择《满江红》的曲目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声情并茂地朗读,爱国之情油然而生。除此之外,积极引导学生们通过诵诗词、唱诗词等不同形式,多角度地演绎中华经典诗词的文化内涵。

2.诗词戏剧化,成就舞台艺术。我们都知道,课本剧是一种基于课本教材进行再创作的舞台表演范本。移植到平时的诗词教学中,从每个年级的课本中选取最适合改编的诗词篇目,改编成表演性强、可欣赏性强的戏剧。如通过改编《锄禾》,让学生亲身感受一餐一饭来之不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见证了千余年前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通过诗词戏剧化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加深学生对诗词、对生活的理解;增加与教材、社会的互动,多方位地汲取文化营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借助绘本形式,展开诗画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一般都配有插图。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诗词创作能力出发,可以让学生变文为诗,变图为诗。如阅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可以让学生从“草原美景图”“喜迎远客图” “草原联欢图”“夕阳话别图”展开绘图,创作古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样的款款深情不就是创作出来的吗?

实践有效

海德格尔曾说:“艺术是哲学的基础,诗歌是感觉的本源的东西。而哲学就是把这些东西提炼成思想精华。”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自《诗三百》传世至今,中国人便有了诗词情怀的基因密码。诗言志,诗言情。古诗词中传达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再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不屈、自强拼搏。上下几千年,中国的民族精神,流淌至今。可见,古诗词学习,对于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不可否认,不断升温的“诗词热”让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传承和推广。然而心性修养才是诗词教育的根本。教师在开展丰富的诗词活动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身正为范,用自己的言行让诗词精粹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让诗词教学真正见证教育风景的美好。

第7篇

今天,我在背屈原的诗句。虽说只有五句话,但是对于我来说就好像有五十句一样,背的我头都大了。

我在读这几句诗句的时候,感觉是非常的拗口,我读也读不懂,也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但我想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所写的都是一些爱国诗词。但是,为什么读起来就是那么的拗口呢?也许是我对诗词的理解不够吧!于是,我就从网上查找了这几句诗句的意思。我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勉强地总算是背了几句。可是,我还是不太能理解,因此,我背起来还是很困难。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努力,总算是勉强地背了下来。可是,我还是背了前面,忘记了后面,要么是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哎!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第8篇

【摘要】古典诗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在教学中透过古典诗词的内涵与精神,弃粗取精,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其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古典诗词;德育

一、正确挖掘古典诗词的审美特质

优秀的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具有很明显的审美特质,是美与善的完美结合,是作家与读者心灵之间架起的一座美丽的桥梁。古典诗词是艺术性和精神价值的融合,承载了审美和人文教育的职责,起着矫正工具理性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作用。学员们可以通过一首首优秀古典诗词的的阅读与学习,欣赏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品味诗词中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美的欣赏和感染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昂扬的斗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古典诗词以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和优势,让学员充分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善、美,以此彰显文学的人文社会价值。然而,作家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与阶级的局限,纵使十分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也会随着时代和各种条件的变化,再好的东西也要注意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曹操的名作《短歌行》充满着壮志豪情,然而他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却明显地带有封建帝王的狭隘与自私,他所认为的天下不过是一已之天下。岳飞的《满江红》高唱着精忠报国的旋律,但他的爱国是与对封建君主的愚忠交织在一起的。学员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心理和思想都还不够成熟。诗词作品中道德思想十分复杂,往往是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这就要求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弃糟取精,要时时注意对学员加以正确的引导,尽可能地使他们在接受良好的道德思想教育的同时免受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深刻领会古典诗词的道德思想

1.古典诗词在德育中的优势。作为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理论性强,内容系统集中,能够直接达到强化教育的目的。然而政治课教学中多采用思想灌输、理论说教的形式,容易使学员产生厌学情绪,很难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与之相比较,古典诗词是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那些杰出的诗人、词人以及他们笔下一个个高大、出色的艺术形象为学员们树立了榜样,学员们眼前浮现出的是生动难忘的人物形象、感受到的是强烈而真挚的情感,他们在鉴赏古典诗词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因此,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这种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员接受,事实证明它能够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告诉人们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拨开迷雾见青天,黑暗的前面就是光明。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中发展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旧的知识,发现和探索新事物,才能永葆青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他们思想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2.古典诗词蕴含的德育功能。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篇章,它是心灵的感悟,实践的总结,能给人以哲学的思考和教益。它能使学生在获得美的艺术的亨受的同时,更得到深刻的哲理的启迪。这些启迪,能使学生客观地看问题,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办事;能使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看问题,学会运用多向思谁,逆向思维的方法去分析事物、理解事物、对待事物。古典诗词有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更有批评、干预和引领生活的作用。因为它是由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不依附于物质,而满足人精神的自由的特质,可以让人超越现实的拘限,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根本性觉醒。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文学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又十分宝贵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以事实、情景和感受为主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中国古典诗词,对忠义、勇敢、奉献、爱国等等精神品质有着大量深入而透彻的注解,能对学员精神和道德方面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与感染。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为例,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有许多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此外,屈原《离骚》的理想主义、爱国精神,杜甫诗歌当中的忧国忧民的精神,陆游、辛弃疾诗歌中一心报国的悲愤疾呼,都是让人过目难忘、记忆犹新的名篇佳作。

中国古典诗词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最丰富、最生动的载体,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为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学员欣赏和学习这些古典诗词,就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接受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实践证明,古典诗词在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员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奉献意识,教会学员如何做好现代军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切实搞好院校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篇

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呢?我从策略和方法上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以情怡情,传递诗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感染性的特点。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后的感情传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首先在备课时要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把古诗词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广猎知识,正确把握古诗的情感内涵。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习的古诗词都是历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作品语言简练,韵律优美,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都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诗贵言志”,他们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的情感。这些情感都需要教师用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情去架起一道帮助学生通往古诗词情感的桥梁。由此,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要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初步领悟古诗的语言美、情趣美、情感美。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就要了解当时苏轼由黄州被贬谪改迁至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廖同游庐山时撰写。它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 的眼光对自己人生境遇的理性思考。此时的诗歌不再是一首普通的哲理诗,是苏轼对自己人生的方向的探索。

二、美学古诗,增强诗情

诗重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感情就没有诗。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美学”的理念――古诗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还是一种包容了音乐、绘画等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个丰富的艺术宝库,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快乐地学,美美地学。

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

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也可以用上脚或者手的节拍,边读边动,可谓动手动脑,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古诗的快乐。 如在学习《池上》时,在朗读中,应让学生有节奏拍着手欢快地唱起来,一幅小儿偷采白莲的有真趣景象便跃然眼前,小儿淘气,调皮 的样子更加可爱 。了解作诗当时的情况、诗人性格和诗词深意,注意诗词中的重音与轻音,配合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和动作,再加上适合的曲谱,就能演奏出美妙 的乐曲 ,这是研读独特的魅力。

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象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这样既丰富了课堂,也让学生体会到诗中的人物是怎么样的心情、心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真正做到把古诗变成生活,也增加了生活情趣,使古诗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示儿》中父子对话也可以通过演得到深化,通过情境交融地演绎,陆游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会更加深刻,那种热切盼望国家统一的愿望会更加浓烈,那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无奈,死了也不忘记国家的爱国情感会进入到每个人的心田。

4.画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于永正老师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强烈的色彩勾勒美丽的图画,以此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是怎样的情感体悟,可谓走入画境中,人与物两相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那无穷碧的接天莲叶和那别样红的映日荷花,《使至塞上》中那孤烟直的大漠,落日圆的长河┄┄只有通过画笔和色彩才能勾勒出那美丽的画面和意境。

三、开发诗园,滋养诗情

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而,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诗歌家园。

1.拓展阅读。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高鼎的《村居》和孟浩然的《春晓》,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样进行拓展阅读,就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到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一步地提高,学诗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2.巧用趣用。熟读、理解、积累的诗句,别让它们总关在学生的脑海里,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 “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觉趣。带学生踏青时,吟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游西湖时,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夏日荷花满池,可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冰封地面可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诗自然地走进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是“诗”。如此,在自然地运用中享受到了“诗趣无穷”“诗境无限”。

3.生成活动。孩子们的素养总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孩子们总是在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活动既是我们学习古诗文化的教学理念,又是我们的教学手段,只有在不断生成的活动中才能不断滋养学生的诗情。

第10篇

经过一年多对学生诗词吟唱的指导学习,下面将个人对教学诗词吟唱的体会略谈如下。

一、吟唱能使学生领悟诗歌情感

吟唱能使学生始终伴随着诗中的形象、意境、旨趣,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合、交流,从中得到感情上的效应和心灵上的通感。古诗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给古诗配上音乐来演唱,其乐无穷。像《静夜思》《咏鹅》这些古诗,现在的音乐教材有现成的歌曲,可直接教唱;对于有些古诗,教师可创编一些好听又简单的旋律给古诗配上乐曲,教学生演唱,学生不亦乐乎。学生更感兴趣的则是给古诗配上自己熟悉又喜欢的旋律来演唱。记得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吟唱,有一个学生配上《天仙配》这首歌的旋律,效果非常好,无论是乐曲还是节奏都配得很协调,全班学生都非常喜欢。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古诗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江畔独步寻花》,诗人构思新颖,刻画十分细致,色彩异常浓丽:先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又描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我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小径,观赏春天的风光:花儿朵朵,层层叠叠,蝴蝶翩翩,娇莺恰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平仄押韵的特点,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再让学生通过平长仄短押韵长的吟诵节奏反复诵读、体会,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有些古诗,如杜牧的《过华清宫》还被学生谱上了锡剧曲调反复吟唱,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诗与音乐的暗合之美。这不仅从小培养学生的乐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吟唱多了,学生对诗词的平仄押韵规律越来越熟练,也能得到许多创作技巧上的启示。

二、吟唱是诗词声情艺术的创作表现

吟唱能使人品味到诗词的情意和意趣。如在积累《过零丁洋》这首诗时,我让学生吟唱这首诗,由于这首诗是平起平收,因而吟唱起来曲调低婉,充满豪情壮志。经过多次吟唱,学生自然就体会到诗人的壮烈誓词: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经常吟唱诗词可陶冶情操,敦厚人品,温柔人的心地。又如,在积累《鸟鸣涧》这首诗时,我就让学生反复吟诵,熟练之后再让他们吟唱。你看,花落,月出,鸟鸣,营造出春天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诗暖人心,学生的心随诗情一齐飞溅。学生自从学习了诗词吟唱,经常在班上开展诗词吟唱比赛,学生们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氛围变得浓厚。由于诗词的熏陶,又有读者的悟性和心灵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诗意与豪情,并逐渐提高文化素质。

三、吟唱诗词,可以增强记忆力,提高写作技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多次吟唱,学生慢慢就会领略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的真谛。经过几个月的诗词吟唱的学习,我班的学生已有好多能把自己的所见写成诗或词来表达; 吟唱还可以使我们熟悉理解诗词意旨内容,鉴赏前人诗词中的精华,提高自己的诗词创作能力。

四、吟唱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

之前学生积累诗词唯一的方法就是反复、枯燥地读,一遍又一遍地读,最后死记硬背记住一首诗,时间一长有些学生就淡忘了。现在学习了诗词吟唱的技巧,对吟唱会了的诗,学生不会轻易忘记,他们越唱越有劲。如《芙蓉楼送辛渐》是开学初我教学生们吟唱的第一首诗,半年多了,我一次都没有复习,最近拿出来,学生个个不是吟来就是唱,熟练于心。一个学期来,我班的学生至少能积累30首古诗,这与天天的吟唱是分不开的。

第11篇

乱世

天地不仁。当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之时,才人辈出,百家争鸣。而屈原,就在这么一个战争纷纷的年代出生。是上天设计好的命运?还是他自己注定得承受这痛苦:空有一身的理想,却不能得到施展;一身正直,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之心,却最终只能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帮助国家兴旺起来……

一句离骚,让天下人知道了帝王权贵的丑陋;一句天问,唤醒了天下人沉睡的良知;一曲九歌,传唱了世间一切可传唱之事。他的诗词,没有李白的洒脱,没有李清照的婉约,没有辛弃疾的豪放,但正是他那脱俗的诗词,让人领略到了语言的精妙。“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我仿佛感受到身穿战甲手拿武器的战士,抖落厚重的征尘,把战友的头颅搁置颈项的惨烈。这是屈原在悲歌,在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带着满腹经纶来到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励精图治,大整朝纲,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灾祸:蒙受小人祸害,被2次流放,亲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举世无双的英雄。

结局

然而,他也是人,即使他有卓越的贡献,脱俗的才华,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河边,望着那滔滔的江水,“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苍凉的声音刺破了黑夜,弥散在风雨中。万声寂静,星光早已隐藏起来。夜,更加幽寂;风,更加放肆;雨,更加张狂。屈原抱着一块石头,纵然跳到水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声音,在大地上空,久久盘旋。

这难道就是英雄的结局。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

每年端午,屈原,你又可曾看见,中华儿女,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对你深深的追念呢?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导读自读感悟分享吟诵吟唱拓展延伸

在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开发编写了《古诗词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按照“主题阅读”整合单元,每个单元精选5-6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古诗词主题阅读”之六步教学策略。

1、单元导读----在概括与引领中走近

在每个单元的前面,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教材设置了精短的单元导读,课始让学生进行默读,了解本单元阅读主题、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了解本单元诗词人、写作背景,明白诵读的目的、意义等,如五年级下卷第一单元的《爱国诗词》单元导读:“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不知影响了多少文人墨客,中国是诗的大国,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咏悲歌,或表现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等。这些诗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兼美,成为古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国”诗词名篇,领略诗人的爱国情怀!”

古诗词主题阅读中的“单元导读”,在概括与引领中,让学生快速走近古诗词,激起学生阅读期待,便于学生很快进入阅读状态。

2、自读感悟----在品味与发现中批注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诵读,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阅读概览;接着,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首或两首古诗,结合下面的注释或者赏析,认真品读、领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简单批注自己的理解或感受。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善于等待,学会偷懒”:等待学生充分自学,以充满智慧的“懒”师培育出独立、自信、智慧的勤学生。该说的少说,不该说的别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找到自信,体验探索的过程。教师“懒”了,学生勤了;教师“懒”了,课堂活了;教师“懒”了,效果好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老师所做的就是走下讲台:用“含钙”的目光注视,用含情的笑脸鼓励,用含爱的暖手抚摸,走进孩子,贴近孩子,关注他们发出的最有智慧火花的声音,充分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把“教室”真正变“学室”,真正成就学生。

初读概览,再读细品,批注感受与发现。古诗词主题阅读的课堂,是自主阅读的课堂,是品味、想象、探究的课堂。

3、精彩分享-----在聊诗与分享中走进

品读、批注基础上,让孩子们一同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或好词佳句,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聊诗对话或者诵读,将自己的所积、所感、所喜和他人分享。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教师都应充分尊重,让他们享受到阅读成功的喜悦。在这个步骤,教师要让自己“学会舍弃”,遵循“不求甚解”的古训。只对关键词语和句子稍做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即可。因为一节课中我们面对的是5~6篇的古诗群文,不可能做到字斟句酌,不可能步步扎实。况且,经典诗词是文化、v史、情感的凝聚,孩子们全部理解既不可能也没必要,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储备下的文化冰山就会慢慢融化,孩子们自然就会品味出其中的滋味。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积累积累再积累!在孩子们聊诗与分享的过程中,教师是倾听者,是学生读书汇报活动的穿针引线者,是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

快乐聊诗,分享精彩,分享阅读心得。古诗词主题阅读的课堂,是民主和谐的课堂,是智慧迸发的课堂,是体验阅读成功喜悦的课堂。

4、多形式读----在低吟与浅唱中感悟魅力

精彩分享后,大部分时间就是放手提示学生各种形式的诵读:点将读、想象读、加上动作读、提示读、师生共读、学生赛读、配乐读等。另外,我们都知道,古诗词是古代文化之瑰宝,它集格律美、意境美为一身,吟诵、吟唱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词方法。当代著名学者、辽南吟诵传承人张本义先生认为:“只有用吟诵的方法学习经典,才能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才能理解老祖宗写诗作文的初衷。”我们应将古人读书的方法继承下来,做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于是,老师们从网上下载有关古诗词的吟诵、吟唱,或者是请教专家,自己学会后再交给孩子们。孩子们在课堂中按照学习的“平长、仄短、韵字延”的吟诵方法,随着节奏配以肢体语言,摇头晃脑地吟诵、吟唱,兴趣特别浓厚!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声琅琅,润物细无声”,古诗词主题阅读的课堂,是书声琅琅的课堂,低吟浅唱的课堂,舞之蹈之的课堂。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到古诗词的魅力。

5、为诗配画--------在诗情与画意中爱上经典

怎样让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习兴趣不减,学习气氛始终浓厚,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们从学生对音乐、美术课非常感兴趣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对古诗教学作了大胆的探索――结合古诗特点,融上面的低吟浅唱、绘画于一体,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学习古诗词,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自读感悟、想象联想、聊诗分享、以及教师对精彩句子点拨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诗的意境,接着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诗的形象进行绘画式的展现,以感受诗的形象美。一般来说,只要学生能用手中的笔,通过粗略线条简便快捷地将诗的意象勾画出来即可。相对读诗而言,它是理解诗意、感受意象的另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绘画时,必然会进一步理解诗意,进一步想象意境,要考虑如何用线条将诗的形象表现出来。他们会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使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古诗学习中注入绘画的元素,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掌握诗意,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浓浓的诗情画意把课堂衬托得古韵十足,增色不少。古诗词主题阅读的课堂,是诗情画意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课堂。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学习兴趣尽情释放!孩子们怎能不爱上阅读、爱上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