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视文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视文艺是一种新潮艺术形式,从美学视角与高度上来系统地研究电视文艺的美学特征,无疑对于提升电视文艺的美学品位、深化电视文艺的美学内蕴,均具有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电视文艺的工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电视文艺的美学特征这一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化研究与论述,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电视文艺的美学特征,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化研究。
一、多元性
电视文艺的第一大美学特征,是它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成要素的多元性
电视文艺的构成要素,既有艺术性元素,又有科技性元素。其艺术性元素,主要是具有艺术的形象性、抒情性、思想性、创造性等特点与要素。其科技性元素,主要是电视文艺的制作(摄像、配乐、后期制作等)、传播(卫星发送与接收)、收视(主要靠电视机)等各个环节,都要以高科技为依托。因此可以说,电视文艺的构成要素是各种艺术性元素与各种科技性多元综合体,其构成要素多元性的美学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二)艺术种类的多元性
电视文艺的艺术种类十分丰富多彩,也呈现明显的多元性美学特征。“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其中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等等。同时,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亚艺术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装表演等等。”[1]由此可见,电视文艺艺术种类的多元性美学特征,也是有目共睹的。
(三)观众层面的多元性
电视文艺的观众层面,具有鲜明的多元性美学特征,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无论是达官显贵、富商明星,还是平民百姓,都是电视文艺的热心观众。可谓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妇孺皆爱、官民同喜。电视文艺的观众层,在各种文艺中高居榜首。
二、便捷性
电视文艺的第二大美学特征,是它的便捷性。
电视文艺的观赏,只凭一台电视机,一按电钮,便可自由选择,可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坐地家中或办公室内,就可以自由观看。而且,由于现代传播技术的高度发达,通过网络和手机,都可以观看到电视文艺节目。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文艺真个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便捷性的美学特征,也是有口皆碑的事实。
三、普及性
电视文艺的第三大美学特征,是它的普及性。
电视文艺节目紧连千家万户、紧连你我他,在各种文艺形式中,它的普及程度最高。“目前,电视艺术已经遍及我国城乡,成为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电视艺术所拥有的观众数量,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遥遥领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2]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现有各级各类电视台近3000余个,覆盖了全国城乡。许多大城市可以收看数十个频道。从一定程度上说,收看电视文艺节目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选。
特别值得一起的,近年来出现的“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非常6+1”、“星光大道”等栏目,更使电视文艺成为观众梦想家园。许多人不仅观看电视文艺节目,还希望自己进电视文艺节目,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渴望自己也成为电视文艺明星。阿宝、郝歌、李玉刚、玖月奇迹、月亮传奇、朱之文、刘大成等等,都成为这一梦想的实现者。由他们引领,中国的电视文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大普及的高峰。
喉舌与媒体
“喉舌”与“媒体”,涉及到广播文艺功能的变化。
建国以来,广播文艺经历过一个由被动制作到主动创作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从为人作嫁到自己走路的过程。
50年代初,广播队伍初建,归属于新闻宣传口(),而不是文化艺术口(文化部)。电台强调要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成为人民的喉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广播是媒介和工具。当时新闻类、文艺类节目被称作“新闻广播”、“文艺广播”,还没有“广播新闻”、“广播文艺”的提法。如果说新闻节目是报纸的“有声版”的话,那么文艺节目便是社会文艺的“录放版”。文艺编辑有两大任务:一,政策把关;二,编、播、录、放。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加以筛选,进行广播化处理。因此,他们尽管是决定节目优劣的关键角色,却属于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既不自我标榜,也不标新立异,只是当好配角。就“广播文艺”而言,这种为人作嫁的节目制作方式多少有一点被动。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年10月,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这样的工作方针:广播电视要“自己走路”。
这个方针50年代初胡乔木曾经提出过,含义不同。当时主要指广播事业要建立自己的记者、编辑和节目制作队伍,免得只是报纸的传声筒。80年代重提,队伍已经壮大,设备不断完善,除了广播以外,还出现了电视,影响越来越大。“自己走路”不仅意味着摆脱报纸、杂志那种文字印刷,人工传递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要充分显示音像俱备、电波传送、迅速及时、传播广泛、感染力强等优势,开创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正式成立。第二年3月,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部长吴冷西强调: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这个观点可以说是“自己走路”方针的补充和发展。
“自己走路”有这样一些迹象:
——80年代,“广播新闻”自成体系,不限于报纸有声版的“新闻广播”。
——80年代,“广播文艺”开始探索,区别于录放版的“文艺广播”。
——80年代,“电视文艺”大行其道,电视散文、电视音乐(MTV)、电视戏曲、电视综艺、电视文化专题、电视艺术片等多种样式纷纷呈现。
——80年代前期,广播剧形成创作高峰,90年代被纳入“五个一工程”奖项。
——80年代,电视剧异军突起,蔚为大观,以极其普及的方式与电影争夺观众。
——80年代中叶,电影也划归广播电视系统。1986年1月,广播电视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90年代,国家教委正式确认并新增“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设学士、硕士、博士生专业。
同样在80—90年代,正当广播电视系统提出“自己走路”和“扬独家之优势”的时候,理论界、学术界开始通行一个与“新闻”、“宣传”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传播”。
在传播学领域里,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图书同样被视为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和工具,简称“大众传媒”。它们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从媒体的角度看,广播电视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品格:既是新闻信息的传输工具,又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作为文艺的视听载体,广播电视不是惟一的,除此之外还有电影、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等——或许将它们统称为“音像文化”、“音像艺术”更为准确。80年代以来,除了政府主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外,商业化操作的音像制品已经进入市场,具有同样的视听效果。
音像文艺的社会化,给广播电视文艺带来了竞争和压力。就“传者”而言,你播我听、你播我看的单一的传播途径改变了。专业化的音像技术不再是广播电视系统的专利。独家经营变成了多家经营,文艺领域的行家里手大量涉足音像创作。中外音像制品正在成为广播电视文艺的强大对手。就“受众”而言,文化消费观念增强了,拓宽了。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再限定于收听、收视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视听口味也越来越高。于是,在音像文化领域里,不再是电台电视台的编辑为观众筛选、择定节目,相反地,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与其他音像制品一样,要接受受众的选择与检验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台文艺编辑向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喉舌”意识,对政策把握和舆论导向十分敏感(因为长期归属于新闻宣传部门);二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广播电视专业化技能、技术、技巧(因为是政府独家经营)。这两个特点曾经是两大优势。如今,这两大优势显然要重新认真地思考了。
喉舌意识主要是就新闻宣传而言的,电台文艺编辑们常说:社会文艺所允许的,我们不一定允许——因为电台是政府的机构,重在表达政府的意志,传播政府的声音,必须强调政策性、权威性。这一点毫无疑义。然而,文艺和新闻虽然一样姓“文”,却分属两个范畴: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文艺强调主观情绪。新闻言简意赅;文艺情趣盎然。新闻迅速及时、“喜新厌旧”,重在追逐时代和生活的浪潮;文艺“喜新恋旧”,耐人寻味,重在探索人生价值和艺术魅力。如果说新闻不乏冷面孔,那么文艺永远有一副热心肠。我国的新闻宣传政策与文艺政策在侧重点上也略有不同:前者重在统一的舆论导向和优秀的作品示范;后者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为人民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喉舌意识和百花齐放意识其实并不矛盾,但也不可相互取代。如上所说,广播电视有双重功能,倘若说“喉舌”强调的是媒介和工具功能,那么“百花齐放”强调的是艺术形态功能。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运用音像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创作,实际上已经不限于社会文艺的选择、加工、传播,它们自己也已经成为社会上音像文艺大舞台的作品。作为社会文艺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具有往日的权威性,同样要经受受众的选择、专家的审视乃至市场的检验。
面对媒体的竞争,仅有喉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泛泛地应付日常播出也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广播人、电视人应当转变创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广播电视艺术家”的意识。目前,文学艺术领域的行家里手既已涉足音像创作,并且有所作为,那么,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除了准确把握政策和舆论导向以外,增强文艺修养和艺术功力是当务之急。
载体与本体
顾名思义,广播文艺是广播所负载的文艺。广播是载体,文艺是本体。电视文艺类似。
载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文艺领域里,它们与本体相辅相成,其材质与性能直接影响到艺术本体的形态特征。比如:
文字——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有了语言文字才有文学,才有美文巧思和艺术化的文学。于是,文学成为文学的载体。
宣纸——国画的载体。生宣、熟宣的不同性能使泼墨写意与工笔重彩各呈异趣。
板材——版画的载体。于是有木刻的刀味、铜版画的金属味、腐蚀版的艺术肌理。
胶片——摄影的载体。胶片、暗房技术造就了摄影艺术。
广场、厅堂、剧场——表演艺术的空间载体。音乐、舞蹈、戏剧形成了广场艺术、室内艺术、剧场艺术的不同效果。
艺术有个传播问题,也有个记录问题。记录是为了传播。过去的艺术难以记录和复制,只能口传心授、手工制作、巡回展示,或借助于文字间接记录。这使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摄影、唱片、广播、电视、电视的相继流行,意味着找到了新的声像媒体,也是载体。
声像媒体(载体)有什么功能呢?
首先,它们可以记录——客观地记录,不失原样地记录。记录声音、记录形象、记录色彩。既可以记录生活,也可以记录艺术。既可以静态地记录,也可以动态地记录。既可以生活化地记录。也可以艺术化地记录。胶片、电子的记录功能的发挥(电影、电视),其真实性甚至令舞台上三面墙式的“模拟现实主义”为之逊色,进而去探索“剧场艺术”的新路。
其次,它们可以表现——主观地表现。声音或形象不只是客观的,它们也能表现主观情绪、个性色彩、审美倾向,甚至可以表现臆造的、非现实的观念——音乐、音响尤其具有这种魅力,由此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第三,它们可以复制——大批量的、机械化的、不走样的复制。
第四,它们可以传播——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可以借助于电子手段实现即时传播、同步传播。
前两个功能——对生活的客观记录,对情感的主观表现,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艺术讲究情、趣、艺。后两个功能——大量复制,迅速传播,属于传播的范畴。
依托20世纪的现代科技,新一代的声像载体赋予文化艺术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包装,大潮般地涌向社会。它们加快了文明的步伐,也改变了传统艺坛的风貌。于是,融汇着机械技术、复制技术(印刷、摄影、拷贝)、电子技术的艺术形态被视为20世纪出现的、与现代科技相交汇的新艺术。特别是电影、电视、广播,有人称之为区别于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七项艺术的第八艺术,第九艺术、第十艺术。
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一下,其实在视听领域,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新的艺术手法。一切都是固有的艺术形态(包括电影艺术)业已创造过的,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舞蹈、杂技;听觉艺术如音乐、歌曲、曲艺说唱;视听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即使如广播剧、电视剧,大抵也不过是听觉化的戏剧和电影式的声像蒙太奇叙事。所不同的,只是将胶片载体转化为电子载体、将观赏环境由专业化的剧院转化为日常的任意性环境而已(当然这也很重要)。从音像载体的角度讲,电视更需要从电影那里学习音像蒙太奇语汇、以及画面运动、节奏,影调、色彩以及音乐、音响等表现技巧。
正因为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艺术手法,因此把握固有的艺术形态十分重要。
艺术形态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手段、方法、风格、格调、韵味之别。它们之间从来不是相互排斥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借鉴、交融关系。艺术的哲理触类旁通,人们称之为“通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画的线条色彩、雕塑的块面结构渗透着音乐般的节奏韵律;音乐的音色、音响、柔度、力度可以带来空灵(空间感)、柔滑(视觉、触觉感)、冲击力。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等,更是随处可见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的影子,甚至还包括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有关人生与艺术的哲理思考。
于是,广播电视面对文艺,势必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应该说,艺术的高下不在于形式的新旧;作品品位的高低,不在于琢磨什么新样式或开发什么新品种。关键在于两点:
(1)艺术本体的把握——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2)载体功能的发挥——即广播电视自身的艺术表现功能的发挥,如客观再现,主观表现,以及包括纪实美、形式美在内的情、趣、艺。
把握好这两点,手段的运用和样式的变化自在其中。
数千年人类文明所积累、所创造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极为丰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以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多形态地表现。没有什么事物广播电视不可表现,也没有什么题材只可用一种方式一次性地表现。具体到每个作品,表现手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最理想的境界只是两个字:得体——得生活的本体、得艺术的本体、得情感的本体。
原创•继创•再创
任何文艺作品都有原创、继创和再创。作品的原创很重要,或可称之为“原生态”的作品。它是继创和再创的根基。然而,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是原创或原生态。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原创的、原生态的作品比较粗糙,杂质多,通过继创和再创,才成为精品。随着艺术载体的多样化,继创和再创现象愈来愈普遍。
即使在出现精品之后,继创和再创依然存在——文艺界称作改编、移植、二度创作。继创和再创可以不断出现精品,或者各呈异趣。当然,其中也不乏庸品,甚至膺品。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例如,流传千年以上的《西厢记》故事,题材及原创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南宋赵令畴将其改编为说唱形式的《蝶恋花鼓子词》,同时又有歌舞说唱并举的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另作改编,重新创作为长篇说唱《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则又以“董西厢”为蓝本,再创杂剧《西厢记》,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舞台上的不朽之作。杂剧精品《西厢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这一题材的杀青、锁定。“王西厢”是用北曲演唱的,称“北西厢”。明代又有以南曲演唱的同名传奇剧本出现,情节人物有所拓展,带有江南风情特征,称“南西”。至于清代以来各种地方戏曲和曲艺里的“西厢”、“红娘”,乃至不同演员的不同表演艺术流派,如京韵大鼓《大西厢》,昆曲折子戏《传柬》、《闹柬》,荀派京剧《红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难以互相替代。时至今日,新编越剧、蒲州梆子、歌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的《西厢记》仍在继创或再创。
又如,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以来,各种艺术形态的继创和再创始终没有停止。英国重视原创和原作,不作过多的改动。美国则在原著基本情节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为我所用,大幅度改编,加以再创。例如百老汇歌舞剧《西区的故事》采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把中世纪意大利两大家族的世仇变成了纽约贫民区两大青年团伙的争斗;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又设置为当代意大利后裔的族仇和枪战。然而,原著中“以爱情化解仇恨”的中心主题没有变,震撼人心的悲性结局没有变。同样的情况,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的《乱》,将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放置在古代日本部族,加以电影化的表现。这,也是一种再创。
诗,谱曲为歌。乐舞,可以引发诗情画意。口述的故事,文学化加工而为小说。小说搬上舞台成为戏剧。经过屏幕化处理,成为电影、电视。短篇的可以生发为中篇、长篇;长篇的可以浓缩为单本、连续、系列、片断;古典的、章回的可以改写成现代的;外国的可以转化为中国特色的。
广播电视既然是音像载体,既然被视为艺术形态,那么它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和音像元素观照整个世界,观照自然、社会、人,观照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它可以原创,也可以继创、再创,大有用武之地。
以广播文艺(有声文艺)为例:
原创——包括两种:一种是记录社会文艺的原创,即尊重原作,如实地记录和播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话剧作品、戏曲作品、曲艺作品、电影作品。另一种是广播文艺的原创,即利用广播特点、发挥广播特长的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
继创——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程度不同的编辑处理和广播化加工。如录音剪辑、作品赏析、文艺专题、综艺晚会等。艺术史、艺术理论及艺术知识的概括与介绍也可以说是一种继创,如“阅读与欣赏”、“广播戏话”等。
再创——广播文艺作品(如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既有原创,也有再创。再创体现为对其他文艺题材及作品的移植、改编和二度创作。
这里所说的原创、继创和再创,主要是就广播电视作为“音像载体”的艺术表现功能而言的。实际上,广播电视毕竟与其他音像载体(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不同。作为“传媒”,它以信息传播为主要职责,其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常常比艺术表现功能更为突出。当信息传播与艺术化的加工制作有所冲突的时候,常常宁快勿精,要把“迅速、及时、真实”放在首位。这是新闻与艺术在广播电视中孰重孰轻的问题,可以理解。
迄今为止,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更多的是记录社会文艺,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播化、电视化的处理(继创)。至于充分运用音像语汇的创作(如广播剧、电视剧、MTV等),则相对有限,因为它需要专门组织力量,有比较充分的创作时间和相应经费保证。这对一般电台电视台来说有一定的困难。50年代以来,专门性的广播文艺和电视文艺创作队伍不是没有,如:1953年建立的中央广播文工团,1980年改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任务主要是为广播及电视系统创作、排练、录制文艺节目。1983年又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建立。此外又有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这几家单位实行文艺体制,确实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但是仅仅靠这几支队伍显然不敷数以千计的电台电视台的播出需要,大量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仍然由电台和电视台自家承担,日常节目靠互相交换的办法加以充实,近年来则往往择用市场上业已通行的音像制品。就广播电视文艺而言,市场化操作和制播分离将是一条新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作为媒体的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同样可以用于文艺节目,甚至形成广播电视文艺的特色。例如:
传播功能——表现为文艺节目中新闻因素的介入,以及新闻节目中文艺手段的运用。最典型的是所谓“专题”类型的节目。前者称“文艺专题”,如穿插有新闻式采访的综艺专题、综艺晚会、文学专题、戏曲专题、曲艺专题、音乐专题等。后者称“新闻专题”,如运用文艺手段加以渲染的新闻特写、新闻故事等。在这类节目里,既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又有文艺的情、趣、艺。据说,国外影视界并没有“专题片”的提法,要么是“纪录片”,绝对真实;要么是“故事片”或“艺术片”,基本虚构。其实,两者不必那么泾渭分明,其间不同程度的交叉与融合应该是客观存在。正如报告文学、散文特写,以及国外的所谓“新新闻主义”。此类作品的新闻题材令人关注,文艺手法引人入胜,近年来颇受欢迎。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文艺形式和新闻表现形式是伴随着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的盛行而出现的。
灯光艺术表现,是在文艺节目表演的基础上进行灯光艺术的创作,是运用灯光艺术的审美方式去强化节目的艺术特点和内涵,并根据不同节目的艺术表现风格、方式,采用不同的灯光艺术表现手段,根据整台晚会的主旋律,确立灯光的主色调和影调,使节目更具感染力和观赏性,从而达到整体艺术品位的提升和艺术价值的体现。不同的文艺节目,有着不同的表演样式和艺术内涵,涉及的艺术表演范围也较广,有音乐的韵律、唱腔的神态、表演的形态、身体的姿态等。因此,灯光的艺术表现,要根据不同节目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把握其艺术表现的规律,使灯光的艺术表现在影调上与节目的意境和情状相贴近;在色彩上与节目的寓意和情趣相符合(如深蓝代表冷漠、忧郁压抑、深沉严肃,浅蓝代表清凉、淡雅、清新、思念、遐想的情绪,黄色代表轻盈、明快、乐观、奔放、浪漫的情境,红色代表温暖、热烈、激情、吉祥、革命、战争、暴力、亢奋的情感,绿色代表着赏心悦目、舒适、温柔、宁静、大自然生命的象征);在节奏上与节目的韵律和状态相一致,使灯光的艺术表现与节目表演相吻合,适应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习惯,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灯光艺术在音乐节目中的表现音乐节目,主要以各类音乐演奏、歌曲演唱为基本构造框架,其形式很多,大致分为三类:声乐、器乐、综合音乐节目。
针对美声唱法、器乐演奏,灯光色调可以根据音乐的风格来定,色彩不要过浓,亮度控制在人物光的一半以下,否则人物脸部会有比较浓的色彩,电视观众会觉得人物面部色彩还原不真实;灯光造型以定点光为主,辅以一些静态的图案,衬托出一定的空间感。美声和器乐的灯光表现以衬托气氛为主,最好不要随意变化,否则会破坏观众的审美情趣。民歌和通俗歌曲,灯光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风格,配上适当的色彩、图案、跑灯、光束的流动变化,使得演出现场轻松、活泼,画面也有一定的动感,部分可以使光束激烈频闪,进一步烘托气氛。综合音乐节目,主要由声乐和器乐联合组成,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给观众以多样化的美学享受。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摇滚乐队演唱。摇滚乐以布鲁斯为歌曲结构基础,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强烈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与青少年追求随意、自由的心理相吻合,表演形式不拘一格。正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摇滚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观众也期待大量的光束移动效果、火爆激动的频闪和大面积的色彩渲染,电脑灯才得以广泛的运用。电脑灯的使用常常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由灯光师根据导演的意图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把演出前编排好的通道预置、场景、序列、效果做现场调用。如果要使灯光节奏表现得更准确,最好把音频信号输入给调光台,把控制台切换到音乐控制模式,当然这种控制方式对音频电平有严格要求,太低则不受控,太高了调光台会死机。
民族舞的“载歌载舞”、国标舞的“活泼流畅、热情奔放、节奏明晰”、现代舞的“随意性”、新潮舞的“刚柔相济、随意性强,激烈时如电闪雷鸣,温柔处如和风细雨”,决定着灯光艺术创作的相同之处,应注重灯光造型,以白光柱表现凝重、力度,以色彩表现环境气氛,以欢快、热情、活泼、喜庆为主要表现依据,色彩可以浓烈一点、节奏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而有所变化。舞蹈节目的灯光必须关注运动、时间和空间。当然,这里所说的“关注运动”,绝不是电脑灯随着舞蹈的动作而运动,舞蹈也应该和音乐一样,有通俗舞蹈和高雅舞蹈之分,像新潮舞、街舞等通俗舞蹈的动作主要表现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电脑灯可以随着肢体的动作、节奏“跑”起来,但对于高雅舞蹈及部分民舞节目,如“天鹅舞”“雀之恋”,大部分情况则不宜运动,否则会破坏舞蹈艺术的整体美感。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比如“天鹅舞”里面的“四小天鹅”一小节,舞蹈动作表现了小天鹅的活泼、可爱,而且音乐也是活泼跳跃的音符,这时电脑灯的光束跑灯、流动、光圈随机或大或小,可以对小天鹅活泼可爱的性格加以衬托。对舞蹈而言,灯光的重点是要把演员从背景中塑造出来,通常使用顶光、逆光、轮廓光、侧光和追光。
除此以外,电脑灯还能以新的方式来塑造演员,比如用定点光来刻画舞蹈演员的造型,用节奏和流动来强化演员的动作,但“流动”决不是要跟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而流动,用图案和棱镜的自转、光束在空中的摇动来拓展空间,用相应的色彩可以表达演员的不同情感。当舞蹈动作表现矛盾冲突时,电脑灯不妨用一些大幅度的、杂乱无章的摆动、剧烈的频闪等一些极其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躁、揭示事件发生的突变性。灯光艺术在戏曲节目中的表现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样式。电视戏曲节目,是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搬上电视屏幕或保留戏曲舞台演出的基本模式,或突破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适当采用实景及镜头组接的艺术表现,构成了电视戏曲节目。电视文艺晚会中出现的多为戏曲集萃,即:将深受观众喜爱的戏曲名家演唱的戏曲精华集中起来,展示给观众,如“唱段”、“片段”、“折子戏”等。观众对戏曲的艺术欣赏,在于对演唱的韵律和节点,以及表演的神态和姿态上。这类节目的灯光艺术表现,要以环境气氛光衬托、表现节目的喻意,采用与节目内容、情状相适应的色彩和影调对人物进行塑造,面光和侧光以及逆光、背景光应是多方位的,以光的范围控制空间层次的表现,特别是面光的多方位。电脑效果灯的色彩不能直接投射到表演区,尤其是演员的脸部,因为电视观众是通过现场多机位,也就相当于是多视角观赏节目,当镜头转换时,电视画面的光影、色调会发生变化。在节奏上,效果灯不应在演员形态表演和唱词过程中摇摆、频闪,因为这时是姿态艺术的表演、神态上有艺术的韵律,因此,在戏剧表演有型、情、神的时刻,要把握好效果灯的运用,严格控制灯光韵律点,如果控制上没有把握,则宁缺毋滥。在层次上,可用效果灯的图案功能在表演区的,进行空间的表现。色调上要起到衬托人物、增强艺术氛围的感染力。对于戏曲这样的传统剧,电脑灯毕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使用的痕迹应该越少越好,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欣赏到现代科技带来的视觉享受。
作者:盛军
【关键词】电视文艺晚会 导演构思 艺术质量 电视语言 主旋律
电视文艺晚会作为电视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备受电视观众的青睐,一台成功的电视文艺晚会不仅是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体现,而且也是这台晚会导演艺术功力的具体体现。一台电视文艺晚会就像一部宏伟的蓝图,需要导演的构思,需要精心地设计、筹划、布局、雕琢……
一、导演构思是晚会的灵魂
导演是电视文艺晚会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一台晚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导演。导演对整台节目的全部创作设想就是晚会的整体构思。
导演构思是创造性的工作,是晚会全体工作人员创作的总依据。一台电视文艺晚会的形成体现的就是通过导演的完整构思把各艺术部门调动起来,把艺术想象统一起来,使之步调一致地完成晚会的前期准备、拍摄、制作、播出的全过程。
导演构思是晚会的灵魂。该怎样构思呢?首先要勾画出晚会的全貌,确定晚会的整体结构。诸如晚会的规模、场地设置、主题思想、基调、风格、内容、安排的情节……
电视文艺晚会是一种视听结合形式,它的节目安排,既要考虑到丰富多彩,又要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既要有曲艺节目,又要有戏剧节目;既要有传统曲目,又要有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声乐节目还应考虑器乐曲及不同唱法的演唱。安排演员还应考虑男女演员的搭配、新老演员的更替、独唱与伴舞的结合等多方面的表现手段。小品是晚会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构思中要选择安排不落俗套、不粗俗的小品,使观众能在幽默中得到启迪、教育。同时还要安排一些参与性的节目,增加观众与主持人的互动,让观众在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导演除了确定晚会的主题、规划创作风格、设计晚会节奏、指导演员表演外,还要对场面调度、画面结构、造型表演、音响配置、音乐安排、灯光运用及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诸多要素负总责。由此可见,导演是整台晚会的核心,是晚会优劣成败的决定因素。创作出一台质量上乘,集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于一体的节目,能够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是每一位电视导演所孜孜以求的。
中央电视台导演邓在军是中国电视文艺和春节晚会的主要开拓者,她执导了中央电视台多年的春节晚会,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闭幕式现场转播,富有历史意义的国庆四十周年大型晚会《我爱你,中国》等等。她执导的多台节日晚会以及专题电视艺术片得到各界的普遍赞扬,具有很广泛的影响力。
邓在军导演说:“一台大型综合文艺晚会,如果没有明显的主题,并贯穿于晚会的始终,就会显得东拼西凑、杂乱无章,即使有好的节目也糟蹋了,因此,在设计晚会的开始,必须把确定晚会的主题作为首要课题,精心地考虑研究。”
在确定了晚会的主题后,导演还要和撰稿人一起策划、构思整台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共筹规划,力求做到整台晚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所谓“言之有物”,是指晚会的内容紧紧围绕主题,使节目丰富、充实,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新鲜度;“言之有序”,是指充分表达内容的前提下,节目的编排结构力求形式多样、张弛有度,合乎视听规律。因此做好整台晚会的构思是晚会的灵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导演构思是一次再创作
电视文艺晚会艺术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质量的高低,而节目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演员艺术功底的深浅,电视文艺导演要把这一个个独立的节目汇聚在一起“搬上”屏幕,这就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导演在电视文艺晚会拍摄前都要做出整台节目的主题思想、节目形式、类型、演员表演风格、音响音乐的衔接处理、串联方式、场面调度、造型表现等的构思,这种建立在一个个分散的节目原型基础上的整体构思,应该称之为是一次再创作。
电视文艺晚会的节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属于文艺范畴的节目,如音乐、戏曲、曲艺、小品、舞蹈等节目;一类是穿插在文艺晚会中的非文艺节目,如武术、游戏、新闻采访等。电视文艺晚会可谓兼容并蓄,各类型的节目都要容纳其中,但如何把这些节目的先后顺序恰当安排好,还是要费一番思量的,这就牵涉到了晚会的结构、段落组合结构、篇章组合结构、多元综合结构、篇章板块结构等等。导演必须根据不同的主题、节目样式和艺术风格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让晚会的主题思想贯穿其中,这就是导演的再创作。
导演的再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比如说:文艺晚会节目编排开头要带有“豹头”之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为整台晚会奠定一个基础,调动全体演职人员和观众的情绪和内心反应起伏有致。而节目的结尾要有“凤尾”之势,不能让观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当然,有创新精神的导演完全可以不受以上结构方式的束缚,可以根据节目的需要创造出符合内容特定的新结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艺术潜力和独特优势,用自己的思绪把各类文艺节目有机结合、组合起来,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完成这个再创作的过程。
三、构思要体现精、巧、新
所谓构思要“精”,就是要做到结构安排要精,结构布局对整台晚会风格样式、节奏比重等将起到重要作用。
构思要“新”,就是要改进每次晚会的格式、寻找新的方式,这样才能使之有生命力。独特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节目的思想和艺术水平。
构思要“巧”,在电视艺术中,导演只有用精巧独特的构思进行整体设计,才能保证晚会的成功。否则,晚会将是一碗白开水。
怎样使导演构思具有独特性呢?重要的因素是必须提高导演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加强美学休养,具有丰富、鲜明的想象力。想象是艺术构思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中心环节。导演一定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成为情感丰富的想象家。
纵观各台成功的电视文艺晚会,都是在不断地实践、总结、创新、求精过程中实现的。无论晚会的整体设计、表现形式、结构安排、节目内容、舞台道具等等无不彰显导演构思的功力。
例如,邓在军在她执导的几届电视文艺晚会上分别选用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同一首歌》、《春天的故事》、《血染的风采》、《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曲,既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又反映出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让电视文艺晚会生辉,这些歌曲也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至今还为人们所喜爱和广为传唱。由此可见导演选材精、巧、新的重要性。
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奖电视文艺类一等奖的 《 “阜新百姓”春节联欢晚会》,就是抓住了百姓参与、接近民生、体现地域特点、服务经济转型的主题,由导演王铁骑主任精心设计,立意创新,用精巧独特的构思带领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一次佳作。
四、构思也要考虑电视语言的流畅
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每一个画面都是电视的重要表意元素,用画面说话、用画面语言来完整地表述电视晚会的主题,也是电视文艺导演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导演作为晚会的总指挥,不但要考虑到场面调度、画面结构、造型表现、音响配置、音乐安排、灯光运用、舞美、化妆、服装、道具等诸多因素,还要确保电视画面语言流畅。要经得起观众们挑剔眼睛的检阅。因此,流畅的电视语言是导演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点。
电视是用画面“说话”,画面是由一个个规范的镜头组接而成。一场成功的晚会,镜头切换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详略得当,令受众赏心悦目;反之,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镜头,只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电视文艺晚会中,镜头的推、拉、摇、移、跟、升、降以及画面之间的衔接,要呈现出符合影视规律和美学原则的流动感,恰似一组优美的、声画交融的、富有韵律的诗歌,起承转合、隐现有致,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
电视文艺晚会是一门涵盖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雕塑、电影等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中尽管涉及的部门、环节很多,但导演只要着力解决好以上几个重点,晚会的成功也就胜利在望了。
2014年,我作为主创人员参与拍摄制作了《 “阜新百姓”春节联欢晚会》。我的工作体会是:按照导演设计的主题要求“把镜头对准生活中的百姓,一切以百姓的视角出发”,在电视画面拍摄、切换、组合、衔接、特技处理上做到了自然流畅、详略得当,达到了让受众赏心悦目的效果。这次电视文艺晚会可以说是全体摄录人员通力合作的精品,是完美体现电视语言流畅的范例。
五、构思要突出主旋律
电视文艺晚会虽然不同于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类节目,但它也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达到“寓教于乐”的职能。因此,导演构思中也一定要注重突出主旋律,要针对和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社会大众精神生活的需求,文艺工作发展的趋向,让电视文艺晚会在完成一种艺术欣赏、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引导文艺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起到针砭时弊、弘扬正气、激发人们正能量的潜在职能,让电视文艺晚会真正成为社会受众的精神大餐。
关键词 电视节目;专题文艺;电视文艺;专题节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8-0048-02
1专}文艺的界定
由于专题文艺包含的范围广、类型多,若想对其进行准确界定,就需要聚集众多学者,通过交流讨论,方能得出较为合理准确的定义。由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此举办了3次专题节目,节目中邀请了相关的专家和学者,通过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探究,顺利的开展了界定专题文艺的研讨会。活动通过3次会议的详尽讨论,归纳并整理了各种复杂纷繁的电视专题节目形态,并用具体的定义表述出了节目的内在含义和外在延伸,最终制定了《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分类条目简表》。由于专题文艺包含的范围广、类型多,所以简表中未能将其进行准确的规划预定义,但简表中将专题文艺节目归纳为专题节目的一个分支。其中,专题节目的特点是主题鲜明一致,文艺节目的特点是以文艺为选题对象,综合两者可以看出专题文艺既与专题节目又共同的特性又秉持文艺节目自身的个性,是一种通过文艺素材能够全面、详细、深入的反应主题的一种节目形态。因此,专题文艺节目就被界定为专指中心为文艺人物、作品、现象、活动和问题等题材的节目。
电视专题节目既是一个较大范围的归类,对专题节目的界定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无法用单一的标准对其进行概括,而专题文艺节目是指由文艺编导制作的节目,它既可以说成是属于文艺专题节目的一小部分,也可说成是文艺与专题的综合产物,有着二者共同的属性,将真实性和文艺性合二为一,二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2专题文艺的类型
2.1访谈类专题文艺
访谈类专题文艺节目的反映对象不是以文艺为本体,而是以对文艺现象的评价和介绍为主要对象,它必须是以访谈的形式对与文艺有关的活动的开展进行界定。例如,《春节晚会访谈录》就是以春节晚会为主题进行的采访、评论、叙述和伸展,节目是由主持人提问、受访者回答和二者之间的交谈3部分组成的。类似的访谈节目有单人访谈和多人访谈,《春节晚会访谈录》就是一种多人访谈节目,访谈中设计的方面较广,访问的人数较多,受访者的回答也丰富多彩,这种多人访谈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基本能涵盖广大电视观众的观点、想法、意见和愿望。单人访谈是深入探讨和详细介绍以艺术创作为话题的访谈。例如,《王洗平谈春节歌舞晚会》这个访谈节目,通过提问和解答的互动形式,对歌舞晚会的构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晚会的艺术处理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对晚会幕后的花絮进行了趣味性的报道,此类访谈基本上是从细节的角度对节目的创作历程和表演手法进行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也能使观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使观众的审美得到培养。
2.2报道类专题文艺
报道类专题文艺主要报道的是有关文化艺术和电视文艺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表演和导演等等,因其纪实性与新闻相同,故与新闻同样具有的时效性。例如共有8集的《来自98春节晚会的报道》,从晚会的筹备过程到演出过程再到幕后花絮都系统的向观众详细的报道,让观众对晚会的演出场地、所用道具、舞台布置、节目安排、幕后人员的前期准备及晚会负责人的工作情况一目了然,使观众不再将目光拘泥于晚会的舞台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了晚会的各个细节及整体布局,让观众们了解到晚会幕后工作的繁杂与艰辛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们对晚会幕后神秘感的好奇心,从而对晚会的主创团队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
2.3介绍类专题文艺
介绍类专题文艺的制作是从介绍的角度出发的,通过对人物、知识、作品等的介绍使观众增长知识。节目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文艺界的杰出人物,有关文艺的知识常识和具有特色的文艺作品。介绍类专题文艺主要分为介绍人物、介绍知识和介绍作品3种类型,其中介绍人物的节目主要是对画家、音乐家、舞蹈家、表演艺术家、雕塑家等任务的介绍;介绍知识主要是类似于《京都古戏楼》《古乐南音》《川剧变脸》等知识进行介绍;介绍作品就是对诸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样红》《茉莉花》《歌唱祖国》等作品进行介绍。
2.4赏析类专题文艺
赏析类专题文艺是指对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如对歌曲《雾里看花》、歌曲《东方红》等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创作目的、作品灵感来源及作品内容进行赏析。
2.5评述类专题文艺
评论类专题文艺一般指一种在叙述中掺杂议论,将二者合并为一体的节目,既有解说词来叙述作品又有对节目的评述,有的时候还会加入隐身含义,借题发挥,对主题进行更深远的讨论和深化。例如,《1997年中国电影回顾》《舞蹈比赛评述》等。
2.6艺术片类专题文艺
电视艺术片与其他电视节目不同,它是即一个特立独行的形式又是一个对电视艺术特性充分反映的形式品种,但由于它不是对某方面知识的介绍,因此又不同于介绍类专题文艺,而是能起到对欣赏性的集中和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对人生奥秘的探究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的作用。
3专题文艺的表现元素
专题文艺节目设定的主要目的是对知识进行详尽的介绍、对信息进行准确的传达、对情感进行恰当的抒发、对专题文艺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观众对文艺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观众对文艺节目的喜爱程度。因此,在专题文艺节目的制作时,要抓住中心思想,集中表达主题,阐述鲜明的观点,还要通过精巧的构思使用尽可能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最终得以实现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视觉和听觉是电视带给观众最直接的感官感受,鉴于此,有学者将电视专题片的描述形态分为画面、有声和造型3种语言形态,学者们将专题文艺节目设计到的语言元素归纳为主持语言、解说语言、画面语言、字幕语言、音乐语言、造型语言、音响语言、资料语言和采访语言9种元素,以上9种语言基本可以涵盖组成文艺专题节目中的各个小部分。
在专题文艺节目稿件的编撰过程中要保证文字与图片出现的时机相投,互辅互助,使二者相互融合,不可显得某一方突兀。解说词的书写问题要采用散文的形式,通过散文语言细化中心思想,突出主题。由于专题文艺节目的结构简单,所以关键就在于如何丰富资料,保证素材多样化,提高节目的信息量,使节目形式更加饱满,节目内涵更加丰富。
电视文艺晚会的分类与内容结构
分类
电视文艺晚会可以分为电视节日文艺晚会和电视专题文艺晚会。电视节日文艺晚会,主要指在重大节日期间,为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丰富广大观众精神文化生活而组织制作的综合性文艺晚会。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文艺节目组织在一起,经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串联,将文艺和娱乐融为一体。其整体艺术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
电视专题文艺晚会,是为了突出某一鲜明、统一的主题,运用电视的传播手段,采取文艺演出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宣传性、知识性、观赏性。其虽为“专题”,但毕竟是“文艺”,仍以文艺形式来实现。如“绿满扬州、生态家园”颁奖晚会,虽然是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但它主要由歌、舞、戏曲、小品等精彩的文艺节目所组成,因而具有强力的观赏性,广大电视观众在欢快愉悦的观赏过程中,获得有关“环保”的知识。不管是电视节日文艺晚会还是电视专题文艺晚会,本文统称为电视文艺晚会。
内容结构
电视文艺晚会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是串联式结构,主要是将舞蹈、音乐、戏曲、曲艺、杂技、小品、情景剧、电视散文、故事、新闻短片或事件等,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主持人串联词承上启下,做到有序调度,具有各种样式、各种风格、各种主题的综艺晚会,既有文艺晚会的特点又兼容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竞技性。其观众层次无论从年龄的差别、文化修养的高低还是社会地位的不同,均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了。
不同文艺节目中灯光艺术表现需求
灯光艺术,是电视综合艺术的主要构成之一。在灯光艺术表现上,用光线来展现人、物、景的结构、线条、层次,渲染气氛、表达情感,蕴藏着灯光师对被摄对象的特点、情状、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以及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悟。
灯光艺术表现,是在文艺节目表演的基础上进行灯光艺术的创作,是运用灯光艺术的审美方式去强化节目的艺术特点和内涵,并根据不同节目的艺术表现风格、方式,采用不同的灯光艺术表现手段,根据整台晚会的主旋律,确立灯光的主色调和影调,使节目更具感染力和观赏性,从而达到整体艺术品位的提升和艺术价值的体现。
不同的文艺节目,有着不同的表演样式和艺术内涵,涉及的艺术表演范围也较广,有音乐的韵律、唱腔的神态、表演的形态、身体的姿态等。因此,灯光的艺术表现,要根据不同节目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把握其艺术表现的规律,使灯光的艺术表现在影调上与节目的意境和情状相贴近;在色彩上与节同的寓意和情趣相符合(如深蓝代表冷漠、忧郁压抑、深沉严肃,浅蓝代表清凉、淡雅、清新、思念、遐想的情绪,黄色代表轻盈、明快、乐观、奔放、浪漫的情境,红色代表温暖、热烈、激情、占祥、革命、战争、暴力、亢奋的情感,绿色代表着赏心悦目、舒适、温柔、宁静、大自然生命的象征);在节奏上与节目的韵律和状态相一致,使灯光的艺术表现与节目表演相吻合,适应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审美习惯,满足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
灯光艺术在音乐节目中的表现
音乐节目,主要以各类音乐演奏、歌曲演唱为基本构造框架,其形式很多,大致分为三类:声乐、器乐、综合音乐节目。
针对美声唱法、器乐演奏,灯光色调可以根据音乐的风格来定,色彩不耍过浓,亮度控制在人物光的一半以下,否则人物脸部会有比较浓的色彩,电视观众会觉得人物面部色彩还原不真实;灯光造型以定点光为丰,辅以一些静态的图案,衬托出一定的空间感。美声和器乐的灯光表现以卒寸托气氛为主,最好不要随意变化,否则会破坏观众的审美情趣。
民歌和通俗歌曲,灯光可以恨据内容的不同风格,配上适当的色彩、图案、跑灯、光束的流动变化,使得演出现场轻松、活泼,画面也有一定的动感,部分可以使光束激烈频闪,进一步烘托气氛。
综合音乐节目,主要由声乐和器乐联合组成,形式多样、风格迥异,给观众以多样化的美学享受。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摇滚乐队演唱。摇滚乐以布鲁斯为歌曲结构基础,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强烈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与青少年追求随意、自由的心理相吻合,表演形式不拘一格。
正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摇滚乐,随着音乐的节奏,观众也期待大量的光束移动效果、火爆激动的频闪和大面积的色彩渲染,电脑灯才得以广泛的运用。电脑灯的使用常常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由灯光师根据导演的意图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把演出前编排好的通道预置、场景、序列、效果做现场调用。如果要使灯光节奏表现得更准确,最好把音频信号输入给调光台,把控制台切换到音乐控制模式,当然这种控制方式对音频电平有严格要求,太低则不受控,太高了调光台会死机。
灯光艺术在舞蹈节目中的表现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处理的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艺术形态,分为:民族舞蹈、芭蕾舞蹈、国标舞、王见代舞蹈、新潮舞蹈。
芭蕾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又像绘画与雕塑一样具有空间艺术的特色。借用了音乐、绘画、灯光、服装,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表达完整的剧情、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不同区域的定点光造型和追光以及灯光的转换,可以表达不同的时空。
民族舞的“载歌载舞”、国标舞的“活泼流畅、热情奔放、节奏明晰”、现代舞的“随意性”、新潮舞的“刚柔相济、随意性强。激烈时如电闪雷鸣,温柔处如和风细雨”,决定着灯光艺术创作的相同之处,应注重灯光造型,以白光柱表现凝重、力度,以色彩表现环境气氛,以欢快、热情、活泼、喜庆为主要表现依据,色彩可以浓烈一点、节奏可以根据音乐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舞蹈节目的灯光必须关注运动、时间和空间。当然,这里所说的“关汴运动”,绝不是电脑灯随着舞蹈的动作而运动,舞蹈也应该和音乐一样,有通俗舞蹈和高雅舞蹈之分,像新潮舞、街舞等通俗舞蹈的动作主要表现年轻人的青春活力,电脑灯可以随着肢体的动作、节奏“跑”起来,但对于高雅舞蹈及部分民舞节目,如“天鹅舞”“雀之恋”,大部分情况则不宜运动,否则会破坏舞蹈艺术的整体美感。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比如“天鹅舞”里面的“四小天鹅”一小节,舞蹈动作表现了小天鹅的活泼、可爱,而且音乐也是活泼跳跃的音符,这时电脑灯的光束跑灯、流动、光圈随机或大或小,可以对小天鹅活泼可爱的性格加以衬托。
对舞蹈而言,灯光的重点是要把演员从背景中塑造出来,通常使用顶光、逆光、轮廓光、侧光和追光。除此以外,电脑灯还能以新的方式来塑造演员,比如用定点光来刻画舞蹈演员的造型,用节奏和流动来强化演员的动作,但“流动”决不是要跟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而流动,用图案和棱镜的自转、光束在空中的摇动来拓展空间,用相应的色彩可以表达演员的不同情感。当舞蹈动作表现矛盾冲突时,电脑灯不妨用一些大幅度的、杂乱无章的摆动、剧烈的频闪等一些极其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躁、揭示事件发生的突变性。
灯光艺术在戏曲节目中的表现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样式。电视戏曲节目,是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搬上电视屏幕或保留戏曲舞台演出的基本模式,或突破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适当采用实景及镜头组接的艺术表现,构成了电视戏曲节目。电视文艺晚会中出现的多为戏曲集萃,即:将深受观众喜爱的戏曲名家演唱的戏曲精华集中起来,展示给观众,如“唱段”、“片段”、“折子戏”等。
只有将市场与栏目发展紧密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根据市场需求,以新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切切实实地为受众安排他们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才是栏目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电视文艺要根据市场需求,树立全新娱乐节目的理念
1.重视娱乐功能
节目制作的观念是制约娱乐类节目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我们传统的艺术观念长期以来是“重教化,轻娱乐,重艺术,轻商品”。文艺作品具有娱乐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等,而我们的文艺作品往往过于强调教育功能,而忽略娱乐功能。
在社会的转型期,如果还用固有的思维模式支配我们的制作理念,在无法愉悦观众的情况下还要端着架子教育别人,这就让人感觉有点无所适从了。
只要是健康的,不违道德价值观的娱乐节目,并不需要强行附加一些什么说教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把“有益无害”作为娱乐节目的出发点,让我们的娱乐节目真正起到为观众解闷、解压的作用。
就像一位学者所说,我们并不是反对寓教于乐,但寓教于乐应该是节目本身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的追求。
2.提倡平民化倾向
平民化倾向是娱乐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娱乐节目使电视平民化的天性得以回归。
在目前很多娱乐节目中,电视观众、普通百姓成为主角,而明星反而成为陪衬。即使是在明星成为主角的单元里,观众看到的也是明星平常人的状态。
强化娱乐节目的平民化倾向,能够缩短观众和节目的距离,加强了节目的亲和力。
3.融入人文关怀
从目前的社会心理和需求来看,娱乐节目应更多强调人文关怀,给现代人一种关怀、安慰、理解,使他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社会公德、美好情操也可以用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加以体现和弘扬,拉近娱乐节目与观众心理的距离。
二、电视文艺要根据受众的欣赏习惯,创新娱乐节目制作手法
娱乐节目的制作过程,不仅要有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办法。
常言说:题目好出,文章难写。学会有效地运用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将它们为我所用。
如乐队的介入,开场舞的编排等,这些手段都能有效地营造氛围,演绎主题,把握节奏。
我们的娱乐节目,也要讲究包装。好的节目包装和制作,会使节目充满张力,并能很好地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心理,使节目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电视文艺要根据市场运作规律,创新娱乐节目工作机制
细化分工,是现代企业先进的生产方式,在电视媒体里同样有效。
在节目的生产和运作上,细化分工,流水线作业,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还会不断地发挥最好的水平,从而提高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
而目前,我们所采用的采、编、播一体的节目制作程序,一位编导担负了从选题、撰搞到后期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常常是疲劳作战,顾此失彼,不利于节目的创新和提高。
四、电视文艺要强化市场意识,实现娱乐节目的创新经营
娱乐节目独特的优势是便于实现产业化经营。
作为地方台的娱乐节目,在媒体经营管理观念上要从依赖财政拨款转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上来,树立娱乐节目的经营意识。
新春处处祝鸿福、万马奔腾除旧岁,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过年好!我是主持人________。在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首先在此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为了让大家过上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嘉积中学艺术团带着全校六千多名师生的祝福精心准备了一台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餐献给全市人民。他们将用乐器敲击新年的节奏、用歌曲吟唱新年的甜美、用舞步旋转新年的欢欣,送上他们对新年最真诚的祝福。
男子舞蹈《边关沉月》之前
近几年嘉积中学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无论是学生艺术特长和艺术骨干的培养;还是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广大师生审美意识的熏陶。学校的艺术团经常参加全国、省、市各类的文艺汇演并获得金奖和一等奖。特别是男子舞蹈团由于在国内多次获得一等奖之后,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20*年7月应邀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的20*年悉尼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8月又应邀赴泰国进行专场演出受到了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可以说嘉中的艺术教育成果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了海南省中学生文艺工作的一面旗帜。
女子舞蹈《春晓》之前
嘉积中学在88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近几年在拓展教育空间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20*年为了解决初中、高中分离办学,扩大教育资源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嘉积中学以其校名及管理经验参与,与琼海海桂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嘉积中学海桂学校。通过三年的办学探索,海桂学校为琼海市的基础教育锦上添花,成为琼海教育的一个亮点。她就好比是初春里的一抹新绿,在时代风雨的孕育下茁壮成长。
教师女子四重唱之前
嘉积中学能有如此辉煌的今天,那是因为她拥有一支优秀的领导班子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流教师队伍。由刘校长领导的领导班子当中,刘校长就多次在国内省内的各项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就五年来说他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小学校长论坛”中发表的论文荣获了一等奖;李世怡副校长荣获了全国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队伍中符芳芹老师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称号;陈道兴老师设计的教学
案例荣获全国一等奖等等。
管乐合奏《快乐的夏令营》之前
嘉积中学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稳步提高且硕果累累。高考成绩辉煌:20*至20*年共有35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科技大、复旦等全国名牌大学,*年的高考中考生893人就有466人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分数线;而各类学艺竞赛也是捷报频传:吴多常和马强同学分别获得全国物理奥赛和全国数学奥赛的二等奖,*年两人已分别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免试录取。体育教学方面学校男子排球队在*年八月荣获了全国中学生“优胜者杯”排球赛冠军。
大型歌舞《欢聚一堂》前
八十八年风雨兼程,八十八年拼搏进取,八十八年痴心不悔,八十八年壮志凌云。倾一腔热情,耕耘不辍,洒一路汗水,开拓创新。20*年11月18日,在嘉积中学的多媒体报告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学水平评估组的领导和专家向嘉中全体教职工郑重宣布,嘉积中学以941.5的高分通过省人民政府督导评估被评为省一级甲等高级中学。这历史性的一刻充分体现了嘉中八十八年来从创业到立业,从改革到发展,她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虽然艰辛但确是值得的,因为她为琼海的教育事业谱写了辉煌的教育篇章。
关键词:文艺理论;现实主义文艺;电视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0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02-02
一、文艺理论中文艺的功能
文艺自身有着怎样的文艺价值?他对社会的意义在于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在文艺理论中对于艺术功能的论述是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马克思在评述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就提出了对“真”“善”“美”的建议。马克思认为,“真理”是作品的功能和价值,而“善”是作品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而“美”是要求文艺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要保持高度的统一,真善美三者既互相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又在文艺作品中相辅相成。也就是说,马克思告诉人们一件合格的文艺作品要具备认知、教育、审美这三个方面。让人首先熟悉这种艺术,其次被这种艺术所感动,但又不失审美要求。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艺术不是抽象而来的,而是生活的一种反应。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种工具。大千世界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而与此同时,创作人也应把自己的情感、观念、认知赋予在作品中,引起观看者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情感,随文艺作品的起伏而起伏。这也是艺术作品的强大感召力。文艺作品还会拉动整个社会的审美,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统一,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要高度统一,塑造好典型。塑造典型的过程就是从个体到群众,再从群众回归个体而且要高于原型,方能引起观者的共鸣。马克思在对文艺功能的论述中,实际上有着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
在文艺理论中,对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是如此刻画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最基本要求就是认为文艺作品要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反映。对当今社会现象一种艺术化表达,展现社会的本质以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体现出真善美的“真”,因为只有创作者尊重事实,在“真”的条件下完成创作,人们才能透过艺术作品看到本质,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与审美,以达到认知的目的,从而发挥出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
文艺理论主要表现在对人物塑造的主要观点上,进行合理地夸张和虚构,尤其是要注重细节的表达,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典型。马克思虽然没有在马克思文艺理论中详细解读典型这一概念。但是在恩格斯的书信中人们可以找到对典型的看法:“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个体”。在塑造典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2.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什么人什么事可以表达共性?注意这三点,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是如此,在真人秀上亦是如此。马克思主张在典型的环境中寻找典型的人物,在我国一些真人秀中也有表现:如《二胎时代》中节目组的选择主题是机于二胎政策放开的大环境下,挑选的家庭也都是适合要二胎或者即将要二胎的典型人物,这让观众看起来才更贴合生活,尊重事实,产生共鸣。
三、真人秀中的文艺理论
关于“真人秀”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我国的真人秀起步并不晚,但是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阶段,直到2012年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真人秀的“繁华盛世”,随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真人秀当前没有明确的界限,多指“由路人(非艺人)在规定的情景中,根据事先的游戏规定,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身的动作,同时摄像师也将此行为记录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也泛指“由制作者制定游戏规则,由路人(非艺人)参与录制的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它也被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空间内发生的真实故事,将具有全范围的、真正的近距离的镜头和人物作为一个节目的核心”。
1.我国真人秀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典型环境体现
我国真人秀大热是从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而真正掀起了一场真人秀狂潮,几乎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在2013年11月1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第四期收视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3.7%。这股“亲子热”在各大卫视掀起狂潮,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深圳卫视《中华小当家》等一系列亲子秀接踵而至。《爸爸去哪儿》无疑是成功的,根据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观点来讲此节目基本上达到了对“真”“善”“美”的需求,另外在满足社会大背景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与客观现实相契合,才能最大发挥文艺的教育功能与价值。笔者所理解的现实主义,除了细枝末节以外,能够将典型的人物与典型的社会环境微妙的契合,也就是说真实地再现典型人物。才能最大化地将作者给观众的教育意义与信息传递出去。《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抓住了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现象。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小孩,而由于父母的工作需要导致父母对孩子陪伴的缺失,容易诱发一些家庭矛盾的滋生。节目组以明星树立典型,重新阐释了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的父爱,抓住了全社会的痛点,从而一炮而红。
但国外的真人秀节目早于国内,节目类型也很丰富,节目内容比较成熟,像美国的《下一顶级模特》《学徒》《美国偶像》《工程》《助航》等,韩国的《Running man》《无限挑战》《我们结婚吧》《超人回来了》等,其中有些真人秀已经举办十年之多。然而各大电视台和各大网络媒体仿佛看到了真人秀的美好前景而纷纷向往。如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名模选秀节目America’s next top model,爱奇艺也在2014年举办了《爱上超模》;韩国的《running man》节目被浙江卫视购买版权名为《奔跑吧兄弟》;韩国《我们结婚吧》被江苏卫视引进大陆更名叫《我们相爱吧》;韩国的《无限挑战》被中央电视台引进并拍摄成《了不起的挑战》等,当然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大部分真人秀节目都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单单是请用中国的歌手、演员,而且主要是基于传统文化和道德标准的道德教育在中国受众的成长接受心理的考虑。在西方真人秀节目中,真人秀更加喜欢将人性极大的暴露出来,以给人心理上的冲击。而在我国,规避是我国真人秀的重要任务。借鉴自《阁楼故事》的真人秀《完美假期》则是尽力淡化窥私部分,让一部分社会学家的访谈加入进来,重点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人物之间的新关系。那么为何国外的真人秀所探讨的人性层面却在中国无法搬上荧幕?这还是由于我国的环境所导致:观众并不熟悉真人秀这种娱乐形式,观众的大众审美还有待培养;西方的真人秀是基于当地的社会形态而产生的,将其生拉硬套到中国市场,可能会适得其反。
2.真人秀的真实性还有待考量
文艺理论中国的现实主义文艺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认为文艺作品是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对社会关系的解释,可以展现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通俗来说,就是讲文艺作品的真实性。文艺作品虽然有一定的夸张和戏剧的成分,但是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现实面貌再现实际,真实的细节,尊重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尤其是真人秀,挂着“真”的字眼更应该重视对现实的真实描述,而现在的大部分真人秀不是真而是作秀。
关于真人秀兴起,不得不说一些病态的社会影响。人们都戴着假面具来生存,同样的虚伪,同样的造作,就像一部无聊的电视剧,每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长此以往,人们喜欢窥探,喜欢通过依附其他人的生活取悦自己,于是窥伺成了人们的一种乐趣,人们爱讨论别人的私生活,但人们也害怕被别人窥视,陷入恶性循环。国内外有很多真人秀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特点。如韩国SBS电视台《星期天真好》的单元栏目《室友》让男女明星同住一个屋檐下,并在屋子里布满了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拍摄。有人说,为了反映现实的现实表明。但是许多真人秀通过后期的剪辑和节目组的引导加工之后,最终呈现给大众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样子,或是为了收视噱头而加工的炒作,有时候这样做虽然暂时满足了节目的观赏性,但却引导的是错误的审美与错误价值导向。这与马克思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是相悖的。
四、从文艺的发展来看真人秀的未来
本论文例举真人秀作为例子向大家解释了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部分。真人秀的三个基本要求是要有互动性、个性化、责任感,这与文艺理论的基本要求基本一致。不仅是真人秀,作家在创作文艺作品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绪、感受,让观众产生共鸣,这就是互动性。抓住典型,看清背景,注意共性与个性的区别,同时个性又育与共性之中就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作为一个文艺作品,要有最起码的教育功能和审美能力,这也是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感。
从文艺的发展来看,首先思考文艺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人类在满足基本需要以及同这些需要密切相关的生产后,才会考虑文艺享受,真人秀也是这样,它是我国社会主义背景下经济物质达到一定水平、物质文化提高下的产物,所以真人秀的成长是依附经济发展的土壤而生长的,真人秀已经成为电视节目里最热的板块,对此,国家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控。2015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公布的《关于加强管理的现实展示》(以下简称《通知》),为真人秀更大力度的提升和完善、丰富思想内涵、传递正能量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实现教育和社会意义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当今真人秀节目过分泛滥的情况下,一台好的真人秀一定要充分把握住观众的心理,不能一味地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欲,不要一味地借鉴模仿别人的功劳,不可不去审视作为媒体的责任感。通过集思广益,不断地收集新鲜的观点,不断听取群众的意见,通过文化创新让每一期的节目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为做中国杰出的电视作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彻阍.文艺理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镜景结合打造视觉错觉
1.机械结构划分舞台层次
机械结构对春晚舞台空间的改变,首先表现为构建了明显的前中后的舞台层次,通过LED屏幕结合多层次运动景深镜头的形式对舞台进行分割,形成明确的表演区域。其次,LED屏幕与地面升降台结合,强化了空间形式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第三,LED屏幕运动与摄像机运动相结合,能够形成空间结构与表意结构之间的双重变换,为电视画面的层次表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2015年央视春晚舞蹈节目《自古英雄出少年》,就明显地体现出机械结构构建舞台层次的特点。节目开场就将机械升降台与舞台光影结合,完成了具有科幻色彩的星空一角的布局,舞者在舞台上的分布也随之出现明显的层次划分。随后背景变为卡通的科幻世界,并通过全景镜头将前中后的舞台层次完整地表现出来,配合整个灯光环境和画面取景技巧,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结构鲜明的舞台表演层次。这种用封闭的拟态舞台空间层次配合节目表意层次进行表现的案例,在以往的电视文艺节目中是很少见到的。
2.特技布景打破物理空间
舞台机械技术和光影技术的支持,使特技布景的使用成为一大亮点。特技布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置换,将观众置于节目所在的异时空之中。其具体的技术表现则在于运动景深构图的使用,正是这一点打破了盒子式的舞台表演空间,真正使“舞台”超出实际物理空间而向无限远处延伸。
运动景深构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布景构图按照近大远小的景深特点进行设计,布景运动则模拟推/拉镜头的运动方式。实际上这一特点在之前的节目布景设计中都有不同程度体现,但始终没有形成一种整体上明确的节目创作指向。2015年央视春晚中全部的歌舞类节目都在布景设计中使用了运动景深构图的方式,尤其是《丝路霓裳》《丝路》等节目,通过对舞台机械设备的合理排布和运动景深式的舞台背景构图设计,很好地表现了节目想要给予观众的异时空观感。
3.景别选择剔除干扰因素
景别的存在虽然使电视观众无法对节目现场进行整体合理的把控,却能剔除现场扰乱节目与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干扰因素。因而,在电视节目编导中景别具有两个重要作用――选择性表达与选择性强化,简单来说就是电视画面中只呈现有效信息和反复呈现有效信息。
2015年央视春晚杂技节目《青花瓷》,秉承了近三年来春晚杂技类节目的一贯特点,通过画面内容的选择性表现技巧,将背景的唯美、环境灯光的绚丽和演员表演的惊艳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全景、中近景还是特写,都注意只选取背景与演员表演,将舞台与现场观众最大限度地排除在外,与节目无关的因素被合理剔除。整个画面给观众一种演员在虚幻唯美的世界中表演的观感体验,比较完美地实现了节目镜景结合营造视觉错觉的目的。
情景交融强化心理体验
1.蒙太奇手法强化情感体验
蒙太奇有两个尤为突出的作用:一是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二是通过镜头更迭运动的节奏影响观众的心理。央视春晚中大量使用了这一画面切换技巧,配合高科技手段塑造出延伸的舞台空间,更好地表达了节目主题,强化了观众的情感体验。
刘和刚在2015年央视春晚上演唱的歌曲《拉住妈妈的手》,每当歌曲中出现对妈妈的爱意时,画面便切换至晚会现场老妈妈的面部特写,画面与歌曲一起向观众传达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之情。这种技巧使得观众的视点与心理的焦点反复切换,散点式的情感凝结不断地强化观赏的愉悦性。而这种多层次空间的影像造型组合运用,在节目过程中展现了影像语言所独有的视觉奇观,强化了观众内心的情感体验,深化了节目主题所要表达的情感价值。
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多远都要在一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蒙太奇在视觉奇观中的心理错觉美感。节目一开始就是一场裸眼3D技术呈现的虚幻视觉盛宴,动态的画面在观众心理接受层面上形成一种时间流逝的错觉,给观众营造了一种唯美浪漫的舞台氛围,仿若身处运动的时空隧道之中,暂时忘记了自己正身处的现实环境。不同景别的切换和叠化效果成功地营造了爱意在心的情感意境。这与2013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少年强》和2014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剑心书韵》中单纯使用大LED背景和结尾升起台阶不同,舞台多元化的展示手法带给观众的心理体验,不亚于7D的人景融合。
2.群像式表达寻求观众心理认同
群像式表达原是文学中的人物塑造手段,最初被借用到电影中,而今又被用到了电视文艺节目中。群像式表达除了使所塑造的形象更加翔实丰满、内容更加真实贴切外,在与观众的心理连接上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群像式表达使观众在接收信息时免去第一道理性接收点,直接汇集到情感触点,主观上自主融入精心编制的节目意境场景当中,在心理上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2015年央视春晚的开场短片无疑是这一特点的范例。短片中镜头走过祖国的东南西北,经历春夏秋冬四季,跨过河流,翻越高山,行走于千山万水之间,中国人对中国年的磅礴情感油然迸发。山水群像后紧接着是人物群像,一张张如花笑靥,一户户张灯结彩,一朵朵绚烂烟花,节日喜庆同乐的氛围喷薄欲出。这种群像式表达使观众自觉模糊了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情绪的表达变得更加迅捷而富有互动性。强烈的情绪表达和丰富的画面内容使观众的心理体验瞬间达到一个高度,心理认同感尤为强烈。
结 语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美是诉之于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的。我们在艺术美里所欣赏的正是创作和形象塑造的自由性。”①“奇观化”趋势下的央视春晚绝非简单地堆砌镜头,而是赋予荧屏生命力和审美魅力。这种创作趋势打破了传统的现代主义审美视觉,带有鲜明的后现代解构式色彩,为当前社会样态复杂的背景下解决大众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冲突,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可以肯定地说,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的“奇观化”时代已经到来。
注释:
【关键词】文艺;导演;职能;素养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47-01
戏剧导演需要熟悉舞台剧的主题特点,电影导演熟悉大屏幕影像语言的展现方式,电视剧导演应该有很强的控制故事和生活审美情趣的能力,而电视文艺导演需要的是对电视娱乐的个性认识,全面反映综合性文学艺术文化和媒体文化,要有场面调度、镜头语言表达、电视剧的叙事能力、把握艺术意识和电视技术的能力等。
一、文艺导演的职责
(一)综合艺术的组织者。“导演”最早只是维多利亚剧院戏剧评论家的一个理想,被认为是“维护纪律”,监督排演的过程,使之是“精确的、严格的和适当的,他应该是一个集体的灵魂,他是一个诗人,服装设计师。”十九世纪末导演才真正开始出现,一直是作家和演员的集合体,导演虽然在幕后工作,但是没有影响到他的地位与作用,他把各种各样的艺术融合为一个综合体,并使现代戏剧形成了新的形式,开启了一个戏剧性的新时代。
(二)文艺导演的创作性。导演的工作主要具有远瞻性的。他是剧本设计总监,同时,也就把各种艺术元素融入统一的导演构思中。他要对参加演出的每个演员分别提出要求,使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完整、统一的舞台形象,体现演出的内涵及艺术风格。作为文艺集体创作的组织者,他的工作之一是协调各种艺术成分,在完成这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时,艺术民主是很重要的。
导演要善于激发演员的想象力,保护演员的创作激情,也善于调动演员的热情创造角色;导演不仅自己要保持创作激情,也应该激发演员保持激情;必要时,应当亲自给演员做示范,起到艺术指导的作用。舞台调度是实现舞台造型美的手段,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都是文艺导演构思和计划要明确的问题。
(三)文艺导演是演员的“放大镜”。演员们很难在创作和塑造角色的同时,校正检验自己的表演。文艺导演需要按照人物的行为逻辑,在他们排练的过程中不断给予纠正。导演这面“镜子”,不仅是一个平面镜,更是“放大镜”、X光镜,不仅帮助演员纠正表演动作,还帮助演员建立形象构思的完整性;不仅有助于帮助演员纠正外在形象的偏差,也校正内在经验的缺乏;不仅帮助演员扮演这个角色,也教他们掌握创作的正确方法。
二、文艺导演的专业素养
(一)专业的知识及深厚的内涵。文艺导演需要负责整体协调文艺节目的创作,安排编排工作,协调各部门工作,负责部门整体的良性运转。电视艺术导演工作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广泛。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电视文艺导演需要熟悉程序的规划和调度的内容、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同时,要了解各种技术和设备,以及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使用多样的形式制作各种电视文艺节目,提高节目收视率。
(二)节目创新能力。如今,电视娱乐产业竞争激烈,电视文艺节目层出不穷,如何凸显电视娱乐节目的优势和特点、提高电视收视率、提高电视台的品牌价值是发展的关键。否则,电视节目形式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电视文艺导演应该具有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专业素养,通过良好的项目规划和布局,提高节目的精彩程度,使节目保持新鲜长久,吸引观众。
(三)良好的组织能力。电视文艺导演是编创和广播的核心,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电视文艺导演必须有良好语言交流与组织能力,使各部门互相配合,提高凝聚力,专注于内容,才能创作出完美的电视节目。
(四)政治素养。电视艺术导演面对众多不同的群体,在政治上应该非常成熟,始终坚持党性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加强自身修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因为电视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电视文艺导演从事艺术创作应该实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的完美统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电视文艺导演必须在思想、情感上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把握宣传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把握文艺宣传导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宣传先进的思想,积极反映和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金鑫,陈洋,王西京.基于地域工业遗产价值认知的旧厂区更新设计研究――以西安陕西重型机械厂改造规划设计研究为例[J].工业建筑,2014(02).
[2]金鑫,王艳.从多元文化角度审视民族声乐的发展[J].艺术科技,2013(08).
[3]金鑫.高效应急灯设计[J].电子制作,2014(06).
[4]金鑫.高效应急灯设计[J].电子制作,2014(05).
[5]倪双,葛红岩,刘法,金鑫,刘平.穿透性角膜移植150例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4(05).
[6]刘法,金鑫,葛红岩,倪双,刘平.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晶状体脱位[J].国际眼科杂志,2014(05).
[7]张高阳,金鑫,张之敬.步进驱动系统大振荡机理与轨迹优化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5(1).
【关键词】 电视文艺晚会 导演 创新发展
引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然而电视文艺晚会仍然是人们闲暇时休闲娱乐的必需途径之一。因此,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观众喜爱并支持电视文艺晚会,就应当更加注意文艺晚会的新颖程度、创新程度等。这就对晚会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文艺晚会主题要新颖明确
随着社会文化不断变化,电视文艺晚会的类型也多种多样,然而无论是要举行何种文艺晚会,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就是明确晚会主题,且主题的选择应当新颖适当。确定好主题之后,整个晚会的相关工作以及各个部门都应当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这样才能使晚会按照预先的计划井然有序的进行。电视文艺晚会的导演要在新时期进行创新和发展,首先应当在主题选择上下功夫。只有确定好了明确地主体,才能有节奏的进行正常晚会。选定好了确定的主题之后,就应当进行相应的策划并安排整场晚会的结构以及形式等。主题选择是文艺晚会所有工作进行的基础和线索,只有认真并高质量的完成此项工作,才能给观众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才能让观众感到有趣,并达到娱乐休闲的效果。
二、节目选择要适当
所选节目的质量及与晚会主题的吻合度是一场晚会是否具有水平和深度的决定性因素。一些文艺晚会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并不舒服,显得水平较低,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其节目质量差导致的。所以,对于晚会导演来说,一定要将节目选择与晚会结构以及主题相结合,并选择出质量较高、且与整场晚会主题相温和,节奏适宜的节目。要让节目的内容能够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又能够给观众传达节目所具有的主题思想。一般来说,节目的安排应该张弛有度,并能有起有伏,晚会开头的节目应当具有气势,要能够吸引眼球并调动情绪。整场晚会的节目不能全是同一种类型的节目,否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晚会结尾的节目应当留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觉。但在节目的安排上,导演可以自行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新。
三、主持人的选择要适当
对于所有的晚会来说,主持人不仅能够起到串联整场晚会的作用,同时也能同节目之间进行互动,让观众感觉到主持人以及节目之间相互融洽,协调一致,让晚会整体统一。在选择主持人时,首先应当考虑主持人具有的形象,导演在进行选择时,应当根据晚会主题,节目内容等等进行选择,并不是选择外貌最好的,而应当选择在相貌、声音以及表达方式等等当面都能够跟节目的类型以及风格相吻合的适当人选。
另外,所选主持人应当具有必要的表现力和文化修养,在晚会主持过程中,应当对相关背景情况进行介绍以及内容进行评论等等,这样才能提高节目的深度,更加吸引观众。最后,导演应当与主持人进行良好沟通,将想法告知主持人,好让其能够完整地表现出整场晚会所应当表现的艺术风格,展现其艺术魅力。因此,主持人不仅起到在节目之间架起连接的作用,更体现了导演具有的审美水平以及艺术眼光。
四、确保幕后工作顺利进行
导演在安排文艺晚会中各项工作时,应当对全面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不仅要保证台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更要保障幕后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和完成。就幕后工作来说,重点的几个工作包括了场面的调度、画面的结构、音响的配置、音乐的安排以及灯光、服装、道具、化妆等等等众多的因素都应当考虑到,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否则就会导致整场晚会出现脱节,或是疏漏等等问题,整场晚会其他的工作都前功尽弃了。对于文艺晚会导演来说,应当学习如何在镜头调度、音乐音响以及镜头配合等等方面实现创新,并确保这些环节能够有机结合,并形成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这就需要导演能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并具有一定创造力,才能将其进行完美结合,带给观众赏心悦目之感。
五、结语
成功的电视文艺晚会,要能给观众带来美轮美奂流连忘返的感觉,带给观众没得享受,就不能有任何纰漏出现,作为整场晚会的主导者,导演具有十分艰巨的使命。导演应当学习如何在上文提到的几个方面上实现创新,并具备相应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的电视晚会上取得创新及发展,才能带来使观众感到愉悦的文艺晚会,并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金海宁. 电视晚会导演的创新意识之我见[J]. 剧影月报,2010,03:56-57.
[2]史鑫奇. 电视文艺晚会导演如何在新时期创新发展[J]. 新闻传播,2014,0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