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工的基础知识

电工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3-05-30 10:3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工的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工的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 中职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 应用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就是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单位,较为灵活地运用个人学习带动整个小组学习,继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使知识能够相互渗透。经验表明,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融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法”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正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这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还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可行性

电工基础课程十分适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习,因为,电工基础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践性强。中职《电工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度很强的课程,学习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灵活运用,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理论解题,而是真正全面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以保证提高学生电工操作技能。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搭建交流平台,更好地合作。

2.抽象性思维强。《电工基础》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所以相对其他内容来讲更抽象,如三极管电流分配规律等课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抽象化为具体,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并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运用抽象思维充分理解课程具体内容,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3.共同协作性强。《电工基础》内容相对比较多,并且包含的知识面很广,每一章节内容很冗杂,学生必须通过大量时间进行总结和思考,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取很多信息支撑知识体系。然而,很多技能、信息和材料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全部具备的,“团结力量大”,一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优势。

二、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策略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和合作学习模式。中职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所以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学生之间有很大差异性,个别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极大厌烦情绪,而有些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充分把握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将成绩较差和成绩较好的学生按照适当比例分配在一起,让好学生带动小组整体学习。通过小组模式构建,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扎实基础,根据学生能力整合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教师只起指导性作用,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没有任何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要对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做好监督,及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才能顺利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时,应当积极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根据实验最后总结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考方法和模式。

3.科学采取教师合作参与和直观教学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时候,要清楚地知道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在《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协调性十分重要。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操作实践和演示,让学生主动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并尝试自己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做到“示范”即可,随后,教师再和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彼此提出不足和疑问。如学习便置电阻对放大器波形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主动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论证和相应分析。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能够给予学生很大鼓励,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让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效能达到最大化,需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课上的言谈举止等行为评价学生,更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组织能力及课堂表现等方面,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结语

中职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科目,并且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针对理论和实践融于一体的电工基础讲,课程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应当增强学生基本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左小红.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9:80-81.

[2]许兴梅.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万丽琴.合作学习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3:94.

[4]罗英和.“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课中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第2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探索 中职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151-02

电工基础是中职机电专业和电子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中职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素质。电工基础课程理论知识较多,知识原理相对抽象枯燥,但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对中职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以中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为教学指导,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使中职学生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学生最大的学习缺陷就是基础知识非常簿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为什么就读中职学校?”“自己将来想从事怎样的工作?”“希望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等问题都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而中职学生从基础教育转到技能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转变,他们不能马上接受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对于电工基础这样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淡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和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先决条件。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第二版)在每章节后面都有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学习内容:阅读材料或探索与研究。这些补充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用通俗、有趣的表述向学生展示电工知识的实用性。如安全用电的知识介绍,什么叫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为什么有些家电设备用三角插头,有些用两脚插头?家用电器不工作时不拔插头有什么影响?家用电器不工作但没拔电源插头为什么会有能耗?并引导学生计算几个家电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能耗。还有在楼梯上、下两端或走廊两端,常需在一端开灯而到另一端关灯,利用两只双联开关如何设计具有这种功能的电路。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接触但又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开生活中的奥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中的电学常识,并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依据,教材中对教学内容科学严瑾的阐述相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障碍,因为大部分的中职学生不仅缺乏刻苦钻研和探索的学习精神,而且综合能力较差,表现在:应用数学工具分析计算电工学各物理量的能力、对电工学中各个原理的中文表述的理解能力、与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相衔接的能力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对于电工基础的教学很有必要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即尽量做到使课程学习内容有用、有趣、通俗易懂,由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尽量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匹配,这样才能使学生克服对电工基础学习的畏怯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学生对电位的理解。依照教材定义就是:在电路中任选一个参考点,电路中某一点到参考点的电压就叫做该点的电位。如果按照定义讲解电位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学生心中也有许多说不出的疑问,如计算电位为什么要选参考点?在电子电路中测量电位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理解电压和电位的联系?等等。笔者在讲解电位的概念时考虑以下内容:什么叫参考点?如何选取?电压与电位的区别和联系在哪里?在检修电路时是测量电压还是测量电位?怎么测量?以检修电视机最常用的方法为例,即检测电视机中集成块各引脚对地的电位,因为每一级电路都会有合适的工作点,如果电路存在问题,必定其工作点也会不正常,这样就可以大致判断故障所在了。对一个问题、一个概念,这样条理清晰地解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再者就是精选课程教学内容,整本教材的学习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就要全面统筹课程教学内容,既要考虑电工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即作为一名中专毕业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电工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如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电器设备功率的理解,电能的计算,简单电路的连接,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为什么雷电会对家电产生危害等。同时要考虑电工基础知识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影响,如什么叫自感和互感,生活中常见的自感现象和互感现象;如何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保留知识,不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讲解,留待有兴趣或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有分析计算的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学生觉得既困难又乏味,最主要的还是没有教学实效。如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戴维南定理的运用计算,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等。所以课程教学要立足中职课程教学的要求,面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要求,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精选课程实训内容,使电工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电工基础课程实训的目的:一是改变学习氛围,从课堂上循规蹈矩的听和说到实训室中的做和想,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去认识知识,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二是由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惰性,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风貌。三是实验直观地表述了抽象的理论知识,消除学生对知识产生的疑惑。比如通过电容的充放电现象解析电容的基本特性。四是培训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操作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实训内容是笔者在获得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的一名学生的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后实施的。当时这名学生被安排做电工工作,可根本胜任不了这个工作,对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欠缺令单位领导非常不满。所以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是为教而教,而是为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要获得应有的知识和自信心。

学生对于由实验验证理论的实训不大感兴趣,比如通过连接电路测量电路各支路的电流验证支路电流法。因为需要通过计算对照,学生觉得既困难又乏味。而对于实用性强的实训就非常感兴趣,比如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操作万用表测量电路的电流、电阻、电压和电位;设计并安装由两只双联开关控制的在走廊一端开灯而在另一端关灯的简单电路;日光灯电路的安装连接以及注意事项;动手焊接简单的收音机电路等。而且学生在焊接电子元件的过程中对焊接的要求、电子元件的知识都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些实训学生都很感兴趣并很努力地完成。所以安排实训要以课程教学的要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本操作为目的,既把中职电工基础的教学落到实处,又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较强的动手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行为,制定客观实在的课程考评方式

中职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除了耐心的引导,适当的赞扬和肯定同样重要,它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中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兴趣爱好方向、学习自制能力、学习特长各不相同。有的能够按照老师的教学要求听课、写作业、实训,有的则不听从老师的调遣。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在上实训课时就很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大胆提出疑问、有主见、敢于动手、有较好实训效果,这些优点教师在课堂上是挖掘不到的,所以教师不能仅凭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卷面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科成绩,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

鉴于中职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特长,对于电工基础的课程考核评定既有标准,又要灵活裁定,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行为。电工基础的考核标准是课堂表现占30%,其中包括是否按时上下课、是否完成作业、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等,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同样需要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修养,在潜移默化中约束学生、感染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30%,这是考核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实训占40%,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对电工知识的基本操作尤为重要,学生不仅是学习掌握就业前的基本技能,同样是培养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而在课程学习中也有两种极端现象,有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从作业和卷面考试成绩中反应出来,而动手能力欠缺;而有的学生对于作业应付了事,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但有较突出的电工操作能力和较灵活、敏锐的思维能力。虽然存在这两种极端,但在课程考核评定中他们都是优秀的学生,理应给于优秀的评定,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坚定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3篇

(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能力有限

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资质良莠不齐,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水平有限,使得教师无法将知识全面教授给学生。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也影响着对知识的吸收。另外,在专业内容上,电工电子知识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对知识调动能力也要具备较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将专业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电工电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电子教学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更多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科目。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本末倒置,加上现实环境的制约,忽略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低下,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任课老师喜欢对知识的讲解,故障排除示范,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缺乏对电工电子课堂的积极性

学生缺乏对课堂的积极性,一方面来自于知识相对于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两者导致了学生缺乏对课堂的积极性。电工电子课堂原本可以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缺乏,授课重心偏移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只是达到对电工电子进行基本的概述,无法深度去了解课本,同时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实用性知识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无法提高课堂的积极性。

二、提高电工电子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制定符合学生特点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前提下,培养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教师需要在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对学生有全面的分析,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将让每个学生充分掌握课堂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二)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

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承受更多的重量,在电工电子专业同样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为培养综合能力提供前提条件。在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对电工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例如在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电子元件和电路、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电子操作技巧等等,这些基础都需要学生充分的掌握。另外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相关作业和检测等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深一步的夯实,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帮助。

(三)为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重要的途径。探究性学习最好的方法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情境式的学习,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电工电子属于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可以尽可能采取日常生活电工电子的例子,还可以通过电工电子实验的方式吸引学生对课题的关心,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开拓创新性思维,教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引导,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的质疑能力不断提高,有利思维发散。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动手等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

(四)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氛围下进行,才能有效实现能力的提高。组建兴趣小组可以作为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子知识的积极性。小组可以开展电工电子的制作活动,在活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处于辅导的角色,学生是课程制作的主体,这样情况下,学生就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小组之间出现灵感之间的碰撞,不能排除制作活动出现错误,但在教师及时纠正的前提下,学生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电工电子课堂提倡学生多思多动,通过开展类似制作小组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电工电子的乐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

第4篇

近年来,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普及,电气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量大幅上升,社会对电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对技工院校的电工专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与社会发展接轨的技术工人成为新时代技工院校的目标。而电工电子课作为电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开展好电工电子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好电工电子专业基础知识,物理课的铺垫必不可少

笔者在上电工电子课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无精打采。与他们深入交流后得知,电工电子基础的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如空中楼阁般虚无。技校的生源大多是初中应届毕业生,一到技校马上接触大学难度的电工电子基础课,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所以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如果学校能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基础课程之前,设置物理(电学)课程,教学效果便会得到有效提升。在物理(电学)中有大量的电工知识,比如电容和电感、电阻的串联和并联、静电场中的库仑定律、电势及电场力、磁场及磁场力等。当学生学过物理(电学)中这些内容后,再学习电工电子基础有关内容时,便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便很轻松,并有兴趣去继续探索相关知识,当学生熟练掌握过去学过的内容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电工电子基础课的动力。

二、设置电学实验,营造快乐的电工电子基础课堂

在设置电学实验时,根据电工电子实验特点,设计出一些有一定挑战和趣味性的实验。尽量避免过去的实验方式:按照书本的步骤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电流表的内外接实验中,并不通过课本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得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分别进行电流表内接和外接实验,分别测量出几组数据,再分析数据的不同,得出猜想。接着换另一套量程完全不同的电表,电阻数值不同的电阻器,再进行一次实验,再得出几组数据。对比前一次猜想,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把PDCA循环融入到实验中,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每当一部分学生得到和课本相同的结论,总能在他们脸上看到自信的笑容。

三、介绍安全用电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操作的习惯

毕业后学生的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与电打交道。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瞬间失误的小动作造成的。因此,时刻向学生灌输安全用电的知识,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肃的工作态度。在电工学实验中,部分实验所使用的的电压是380V的工业电压,部分实验所使用的是220V生活用电电压。我们都知道36V是安全电压,远超安全电压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在三相交流电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中,星形三相互差240V,三角形三相互差380V。如果在星形连接中,学生将输出电压调到380V,就会烧坏电灯泡。在三角形连接中不小心接一根中线,就会造成电路短路。在超过安全电压的实验中,要时刻叮嘱学生安全用电有关知识,培养科学的工作习惯。

四、合理介绍专业课内容,让电工电子基础课承上启下

电工电子基础课作为电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各门电工专业的内容都有所介绍。在学习相关内容的时候只需对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储备,为专业课内容打下基础即可,不必过于追求教学深度。比如三相异步动机的相关知识,在电工电子基础课上仅需要让学生了解入门级的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包括铁心、定子绕组、机壳和端盖,转子包括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动轴,定子铁心有互相绝缘的硅钢片叠压而成,内圆有槽,转子铁心是外圆有槽,定子绕组一般是3个完全相同的绕组。至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留到专业课上再去探索。这样抓住教学重点,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电子基础在电工专业课的各门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电路原理、电力电子、电磁场、电机学、模拟和数字电路、自动控制这些专业课中,都会体现电工电子基础的知识。电工专业的学习,想打基础就要从学好电工电子基础这门课开始。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谨工作的精神。重视电工电子基础这门课程,合理安排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将使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第5篇

 

电工基础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奠基石,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然而,技校电工专业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这就要求技校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负责电工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在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采用“小课题、小目标”,逐人过关等方法,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工基础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为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继续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根据这些任务,笔者认为电工基础教学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技能培训和提高身心品质为一体,要想把这些教学工作搞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在电工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笔者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又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预习,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教师不妨尽可能多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知识面,提高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电工基础教学不仅要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说明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持续协调全面发展。要获得基础知识,就必须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即把观察和实验得到的感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最终更改认识,建立概念和规律。这个思维加工过程必须按照电工基础研究问题的方法来进行。

 

虽然技校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些差,但思维比较敏捷。教师应该营造浓厚的民主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制”,使学生自由表现、畅所欲言,学生才敢于向老师提问、陈述观点,思维才能活跃,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综合技能

 

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综合技能的最佳途径。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懂得应用电工基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提高综合技能。如当学校的供电线路出了问题,变压器出了故障,安装调试日光灯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低压配电盘等,都可指导学生独立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带着好奇心,精力高度集中,教师边演示边提问,把抽象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顺利掌握知识,学会了动手操作,同时也明白了今日的成果是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

 

总之,电工基础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有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第6篇

电世界是千姿百态的,同样,反映电世界的特性及其规律的电工基础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且各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普遍联系的。通过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将各部分的知识统一起来,进而形成既千变万化又和谐统一的完美图景。如电流强度的定义将微观的电荷移动和宏观的电流强度大小联系在一起;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变换将不同表达形式的电源形式和谐统一;旋转磁场将电能、磁能和动能在动态的变化中浑然一体等等,无不尽现统一的和谐之美。

2、寓美育于电工基础教学中

诚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电工知识中同样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解释和美的揭示手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美育功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科学美,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能力,进而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激发其科学创造力。

2.1形成科学的审美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现和揭示隐藏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科学美,还原科学家探求科学美的生动历程,从而引导学生去领略其魅力,促使学生不仅从科学的角度,而且从审美角度去对待电工基础知识,以提高学习品味,使学生自觉地将电工基础课程中的科学美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成为自己的审美对象,培养科学美感,形成科学的审美观。

2.2培养科学的审美能力。

虽然科学美较难把握,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个体感受、鉴赏、创造艺术美的能力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一样,学生感受、鉴赏美的能力也可在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得到提高。首先,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必要条件。美感的体验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审美升华的翅膀。对于职高生而言,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创造之源泉。美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形式就在于:它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地想象出来、展示出来或描绘出来,还能将直观、形象东西的本质抽象、揭示出来。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精湛的语言、直观且富有启发性的形象比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引导学生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电工基础课程的科学美,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根本途径。电工基础中的科学美往往不能仅靠肉眼去辨析,更要靠心智去体验,它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不只是视觉或听觉,而更多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愉悦和力量。这种愉悦的情感只有当学生投身其中,才会认识深刻,感受强烈。

2.3激发科学的创造力。

大自然孕育着人类,而人类则创造了宇宙中灿烂的文明。当人们留恋于大都市那流光溢彩的美妙绝伦时,无不为人类自身的创造力而感到自豪,惊叹于美与创造的和谐同一。之所以人类对美的无限追求,才孕育着人类自身的巨大创造力。作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工知识体系同样是美与创造的和谐同一。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在实验条件和理论依据不齐备的情况下,凭着直觉和对电工学美的鉴赏力,创造性地对电工理论进行研究与修改,不断地形成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2.4陶冶高尚的情操。

美育的实质就是情感教育,使人怡情养性。一切美的事物都能净化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热爱真理。电工基础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美,不仅体现在电工知识的形式结构上,还体现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体现在科学家的精神上。科学家的人格力量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之美,比起电工学知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它在净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种科学精神之美是电工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绝好的美学教材,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穿插讲授,定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把追求真、善、美作为生活的理想,进而成长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结语

第7篇

关键字:制冷电气控制课程;电工电子课程;课程融合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国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陆续出台各种规范以及优惠政策对高职教育进行大力扶植。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就个别学科来说,仍然存在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很好的进行衔接,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将针对《制冷电气控制》这一相关制冷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电工基础》和《电子基础》(以下简称电工电子课程)这两门基础课程的融合进行研究。

就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制冷专业而言,《制冷电气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一课程的学习建立在相关的电子电工知识的基础上,因此电子电工课程的学习的效果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制冷电气控制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这三门课程一般独立进行教学,分设在不同的学期,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一传统的三门课程相互独立的教学体系往往使得知识的掌握无法得到良好的衔接,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如果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既能够满足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和够用性原则,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独立开设存在的弊端

在内容上无法良好的衔接。《制冷电子控制》是相关制冷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而电工电子课程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针对全体理工科的学生,这个导致电工电子课程强调广度,以便能够满足不同理工科专业学社的需求,显然无法做到有深度和有针对性。对于相关制冷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工电子课程的一些教学重点可能和自己以后将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无关,这就使得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抓住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重点的学习,往往造成了和专业相关的知识没有得到很好地掌握,其他的电工电子知识也由于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接触不到而容易遗忘;同时在《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中需要的电工电子知识可能没有在课程中作为重点来进行教授,例如在电子电工课程中对于制冷专业需要的一些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的知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生《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时感觉吃力,极大地影响了专业课老师的上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间隔时间较长造成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遗忘。在我国高职教育对于相关制冷专业学生课程的设计上,存在着电工电子中的某一课程和《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之间间隔一个学期甚至两个学期的现象。由于《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的知识离不开一定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间隔时间过长使得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很大的一部分已经遗忘,老师的上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得学生对于专业课进行更好的掌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程时间带领学生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基础知识尽心复习,造成了时间和上课效率的极大浪费,使得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很难顺利完成。如果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间隔时间越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越能够提供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教材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由于《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和电子电工基础课程教材编写的老师不同,相关专业不同,因为在教材上往往会存在一些知识上的重复。同时由于《制冷电气控制》这一专业课程往往是由制冷专业的相关教师进行教授,而电子电工基础课程受众面较大,教授的老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如果教师之间没有办法进行比较良好有效的沟通,可能导致教材上重复的同时均进行教授,或者以为在对方课程上对进行讲解而同时都没有进行教授的现象,使得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3 《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融合教学的相关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对三门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

由于《制冷电气控制》作为制冷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应该偏重于对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此偏重于实践;而电工电子课程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制冷电气控制》的理论基础,因此偏重于对理论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将这三门课的内容简单的罗列进行教学,而是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分解为一个又一个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项目,内容由浅入深,在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讲授项目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从专业的角度讲解理论在《制冷电气控制》这门课程的具体应用,通过一个项目将三门课程有机的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项目搭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

2.对相关教材的研究和编制

由于当然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分开独立进行开设,因此并没有相应的教材进行改革,将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动电子课程的内容融合进行编写。高职院校可以现在某些地区进行《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融合教学,并根据实验教学的情况,结合在实践中的经验,请相关的权威教师编写相应的教材。

3.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由于之前的教师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在《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工电子课程融合教学过程中需要的适应的过程,尤其要求相关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不仅要求相关教师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去适应新型的教学方式,同样要求高职院校能够提前对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4 结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就个别学科来说,仍然存在着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一些教学实践证明,将《制冷电气控制》和电子电气课程进行分来的独立教学可能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结合制冷电子控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制冷电气控制课程与电工电子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方案,认为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三门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相关教材的研究和编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周向欣,王华.高师课堂实施研究性教学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2-64.

[2]陈安军.基于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1(11):15-16.

[3]陶洁. 制冷电气控制与电工电子课程融合的教学探讨[J].制冷,2014(4):87-89.

第8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教育模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98-01

在中专教育中电工基础这一门课程是很重要的,并且学习电工基础这一门课程不是那么容易的。电工基础不仅仅是只有理论的知识,手工操作对于这一门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电工基础是学习电工电子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对于学习对应专业具有铺垫的作用,因此,对于电工基础教育模式的问题必须重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1.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电工基础这一学科,需要的并不全是电的知识,还需要有数学、物理等有关的知识来为学习电工基础打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很好的学习电工基础这一学科。但是由于中专的招生的学生大都是初中学习不好的学生,这就导致了中专学生在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总是一知半解,不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在那里,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慢慢的下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这就为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苦难。还有一部分学生上中专学校是被父母逼着来的,本身就对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并且中专的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能够很好的约束自己,对于初中养成的坏习惯不能够很好的改正。

1.2 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随着我国的发展,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早已不在是以往的乖乖学生了,对于陈旧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不在适用于这些新世纪的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味的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老式的板书,大量的习题,做不完的试卷,虽然能将知识强行的塞入到学生的记忆力,但是,对于知识不会灵活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没有用,在学生毕业找工作时,考官不会给一道原题让你做。并且电工基础对学生的要求不是死记硬背,大多是要对知识进行理解,内容很抽象,需要自己去揣摩。

1.3 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电工基础这一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中专学生对于知识还不能够完全的理解,这就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验证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能够很好的掌握到的理论知识,这对于中专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是很好的锻炼。但是,在很多的中专学校对于实践不是很重视,只对学生开设理论课,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对学生的实践根本就没有涉及到。这就好比是"纸上谈兵",空有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使得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严重脱节,最终导致中专学校的教学质量。

1.4 考核方式与能力培养目标不适应。现如今,电工基础的考核方式还是采用的还是以往的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的内容每年都是大同小异,纯粹是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常常会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就不去理解理论知识,这纯属在考核学生们的记忆力。这对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完全不一致,对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完全考核不出来,这就严重影响到中专院校的教学质量。

2.电工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整合传统课程的体系、内容、结构,采用技能教学。为了使得中专院校中的电工基础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的教学对象,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整合,通过各种教材的比较,得到的结果是项目课程是对电工基础整合的最佳选择。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安排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动手操作实践的课程被称之为项目课程。这就完全打破了原来课本的理论知识的顺序,是以这一项目为中心,需要的理论知识来授课,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来验证理论,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项目课程还可以有效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积极的寻找问题的所在原因,这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中专教学质量的目的。

2.2 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了更好的的教授学生知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在是以往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学中的主体,有以往的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书转变为主导的"启发式"教育方式,"启发式"教育方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方式不再是有教师把知识总结好交给学生,而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重点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多多的讨论,可以使得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方面更加深刻。

2.3 改革考核方式,要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为了能够使中专院校能够培养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好考核这一关。要是考核能够真正的考核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将考核分为三部分:(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一个监督,使学生在听课时能够认真的听讲。(2)制作水平考核。制作水平考核是对学生结课时的一个检验。(3)操作能力考核。操作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在实践课时的实践成果。

3.结束语

为了我国的发展,各个院校都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中专院校也不例外。因此,中专院校的电工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结果,根据电工基础这一学科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看,尹仕,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4)

第9篇

1.理论基础知识不牢固

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电子电工专业来说,其理论基础知识主要为电工基础以及电子线路等,这方面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逻辑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加之专业本身缺乏趣味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技巧掌握不好,从而导致了大多数的技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学生看似掌握了操作技能,但是由于根基不深,缺乏理论基础,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加之电子产品属于精密产品,结构组成以及电路原理都非常复杂,这使得基础教学开展起来更加具有难度。

2.专业操作技能不过硬

很大一部分的中职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不过关,尤其是在设备养护维修以及实践操作方面,大多数的学生只有较为简单的方法,并且没有足够的实战经验,因此,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工作效率不高。在学校中,教学设备不够,这样也导致了学生的操作机会减少,技能得不到适当的锻炼,不求甚解的现象普遍存在。

3.毕业生就业安置不理想

很多学生选择技校或者是高职院校,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学习一技之长,希望能够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电子电工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并非如同想象一样,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不过硬,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问题无法独自解决,并不能完全胜任工作。这样导致了技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也成了一个电子电工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的普遍现象。这样一来,其社会影响会比较消极,对技校的招生工作会产生影响,不利于技校的发展。

二、技校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1.对所设置的专业合理定位

首先,要明确专业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要对学校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然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整体出发,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与目标确定下来,尤其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方面。

其次,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对他们的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进行综合考虑,同时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制订更加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

最后,制订教学目标还应该从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专业技能的多层次进行定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制订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制订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教学法。

2.加强直观教学,重视教学实验

电子电工专业中必须要接触大量的实验,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教学直观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掌握那些抽象的理论和技术。

从本专业的特点出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合理地借助教学工具,如模型、实物等,从视觉、嗅觉等感官角度进行直观化的教学,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然后,要不断地进行实验演示,在这个过程中,要采取开放教学手段,学生能够独自选择工具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方式,进而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教学

从电子电工的特点出发,能够了解到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抽象内容比较多,而多媒体技术是能够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简单化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有效方法,合理地采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电动势的方向、电容器放电过程等方面理解会更加简单。尤其是一些较为隐性的内容,比如电磁波等。多媒体技术还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

新的时期,市场对于创新型人才以及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因此,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里,积极进行研究,参加第二课堂,多给自己实验操作的机会,学校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到相关的电子电器厂进行实践。

学生在实践的同时,能够更加了解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特点、突况等。生产实习近似于将来的专业工作岗位,是实现培养学生真才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生产实习使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完美融合,增强岗位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10篇

高职《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一、引言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2)电工实验,自编《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教材,精选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在电工实验室设计、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

第11篇

理论学习 动手能力 复习

机电专业电类课程是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而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慢,对多数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设施配置不全,学生实践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目前的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类,普通教学班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学班以理论为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考学为导向。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教学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成绩和提高升学率。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如何教好电类课程,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普遍感到专业课难学,原因之一是理论基础知识根基没有打牢。对于机电专业电类课程来说,电工基础是电类课程的基础课,只有打好基础,后续课程才能学得轻松。比如,学习《电机与变压器》这一门课程时,对于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都要用到电工基础电磁感应和磁路的基础知识,只有理解了电磁感应和磁路的知识,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相关知识都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地引导学生复习基础课的内容。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既要梳理知识要点,打好基础,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

电类课程理论抽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我从网上搜索了很多与课程有关的flas,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体会动态的工作过程,并借助教具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教师要结合大量实例,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练习,把抽象的内容通过实验验证清晰化。

三、细讲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教师在讲授重点知识的同时,应尽量降低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尽可能的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对理论的理解,所以在机电类专业电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讲内容,根据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及实用性,处理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数学公式推导论证之间的关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应用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点,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四、通过动手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电专业电类课程一般原理较抽象、较难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学习困难,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让学生加强动手练习,让学生买一些元器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电路然后进行焊接,学生的焊接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电动机的控制电路都一一让学生进行接线练习,加强了对电路的理解,对plc基本指令也通过编程并经plc验证,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普通教学班的教学采取细讲多练,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以加强技能为主。对于高职升学班以理论为主,高职升学班的课程机电专业实践综合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变压器,plc四门专业课程由于覆盖科目多,知识面广,因而,复习难度也大。怎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搞好各个阶段复习非常重要,其中上好第一阶段的复习授课更为重要。

1.确定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一年总计划可分三轮复习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授课阶段。按考纲要求,以学习教材内容为主,时间约为一学期;第二阶段:阶段复习。以做题练习为主;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阶段,注重各科的知识整合。第一阶段复习授课计划中,先讲电工基础、再讲电子技术、再讲电机与变压器、再讲plc。要注重公式的应用和各种原理图的画法。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盲目赶进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就像盖楼一样,基础打好了,楼才能盖得又高又稳。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课本知识。在教学中根据考纲要求,认真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应详细地进行全面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力求每章节过关。同时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降低难度。

3.根据各科特点,讲究学习方法

机电实践综合所包括的四门课,由于知识内容不同,因而各有各的特点,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电工基础、电子技术考察的是对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检查对原理的理解能力和公式的应用能力,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一轮二轮复习时电工基础分配的时间要较多些。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在第三轮复习时,以做题为主。

(2)电机与变压器、plc是相互关联的两门课程,plc主要讲的是对电动机采取不同的方式控制,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电路图的接线练习,以加强对电路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第12篇

摘要: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非常繁杂,所学的技能和知识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电子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到有效的学习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掌握力度。本文从多方面对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是现代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手动能力的重要途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的实验课程,现已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多年的教学理念中,形成了以老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精神,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也是一项教学内容,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那种站在讲台上授课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特色化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容易的投入到学习当中。

一、社会调研

通过对社会中需要电子电工技术人才的企业调查,市场对电气类专业的学生有着很高的需求,但是同时也有着很严格的要求,要求如下:具有对电子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解决问题和调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能力;了解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对目前市面上的电气化设备有能够进行操作和检修的水平;有吃苦耐劳,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电工电子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得电气设备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高要求,高标准[1]。而电子电工课程是这种专业的基础课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尤为重要的,为了培养高科技人才,我们必须要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二、理论教学为基础,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能力薄弱,专业的基础知识点都背不下来的这种情况,学生根本不会实地操作设备,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的高科技设备,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重要知识点的重复训练,强化加深印象,对知识点要避轻就重,对整本书的知识点要删繁就减,确保学生不会因为过大的知识量而产生厌学心理,构建知识体系,对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知识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使学生们对知识点有个大体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要同步跟上,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兴趣爱好制定多种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实践课程,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实践中纳入重要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对复杂的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比如,学生在操作如何连接电线的操作中,教师可以对电流的流向,电流如何放大和缩小这一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亲自操作,使学生们深刻的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知识点,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化,现实化,去引导学生更加迅速的掌握核心理论。

三、多元化的教学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本来就是具有非常大的实用性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熟悉各个实验操作,在引入新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教师应该促进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新的实验内容,不要把基础实训实验拿来反复的做,既不会增长学生的知识,还会增加课堂的枯燥感。教师可以把基础实验换一种其它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模拟三极管的工作流程,锻炼学生的手动能力,为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小彩灯、台灯、小门铃等物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完成作品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增强他们对实验的信心,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比如对废旧电器,闹钟、收音机、复读机之类旧电器的维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基础实验有一个了解,还可以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价值,开拓新的视野,启发学生们的思维,使实验效率的到提高[2]。

四、分组学习,提高学生们的能动性

对于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比如分为五人组,确定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再把任务依次分到每个组员之中,像学期的小组实验,课题如果是制作一个计算器,组长就要把任务安排给组员,计算机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机的电路图,计算机的检测,报告材料的书写等等,按照每个组员的特长分派任务,培养他们的协作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错误要及时指出,避免学生一错到底,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并且评优展示,对于组长和组员进行评价,然后再通过课堂演示,成果评分等各个环节的分数进行综合评价。学期成果测验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占60%,学生的平时测验占总成绩的20%,然后根据计算,得出总成绩。完善学生的成绩评价制度是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为此教师要严格的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评分,得出一个最真实的成绩。综上所述,电子电工技术的相关基础课程是各学校非常重要的课程,具有非常大的实训作用,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基础打好,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是刻不容缓的,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实验项目更加的生活化,不再一成不变,提高了学生们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兴趣,从教学方式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分组合作,提高了团队的协作力,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了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只靠试卷来评分,判断一个学生能力的标准,补全了成绩评价制度的缺陷,通过过程性考核,使学生们重视平时成绩,重视基础课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