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

时间:2023-05-30 10:3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团体心理辅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团体心理辅导

第1篇

1.帮助成员认识生涯资料的种类,了解收集生涯资料的方法;2.学会生涯资料的运用;3.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职业宾果单;(2)生涯寻宝(资料收集6w)(3)40种职业的名称;(4)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职业特质探索:

1.了解专业的职业特质要求;2.了解自己与所从事职业特质是否具备。例如:(1)职业特质单;(2)职业特质评估单;(3)家属的职业访谈单;(4)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一)美丽的生涯彩虹:

1.帮助成员了解自己内心所真正期望的未来职业;2.针对具体的人生角色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3.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心情指数;(2)彩虹图绘制;(3)分享相互绘制的彩虹图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二)计划伴我行

1. 协助成员明确写出他们的生涯愿景;2.协助成员订立行动计划;3.帮助成员订立短、中、长程的目标;4.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在校期间短期的生涯目标规划表;(2)中期、长期的生涯目标规划表;(3)讨论该计划的优势,培养成员的乐观的态度,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三)模拟面试

1.练习招聘仪表、仪态材料准备;2.练习面试问题回答;3.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模拟面试;(2)仪表训练;(3)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四)职场任我行

1.练习遵守规范;2.人际相互影响;3.学会换位思考;4.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遵从指导;(2)旋转木马;(3)体验同理心;(4)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十五)美丽新世界

1. 引导成员回顾前面团体经验,统合团体收获;2.协助成员面对团体结束的心情,及评估效果;3. 总结(反馈与分享)。例如:(1)美丽新世界;(2)相知相拥;(3)分享相互的感受与心得;35分钟10分钟笔、纸。

综上所述,中职生生涯规划直接关系到中职生的人生发展和面临的择业求职、就业等人生关键事件,团体辅导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深受中职生欢迎,通过一学期十五个单元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辅助教学设计,可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中融入心理学的团体辅导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王 峥,1974.3――,女,汉族,陕西汉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腊月二十七还没到,邻居李叔就兴冲冲地下了邀请:“小四快回来了,到时候,一定过来喝酒。”小四是我的发小,也是我们这群同龄人的“偶像”,村小学、乡初中、县高中,他一直成绩拔尖。高中毕业,我拼出吃奶的力气,才考上一所不入流的师范学校,他直接去了北京,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我回乡下中学当了一名老师,小四进了某个研究所,据说是研究核电技术,非常忙,一年半载都回不了一趟家。

腊月二十八,小四回来了,李叔家空前热闹,我和爹被请过去喝酒。李叔和李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前后左右围着儿子转来转去,挑起个话头就小心翼翼地看一眼小四,好像生怕自己说得做得不到位,让儿子不舒服。

受这种气氛感染,我和爹也提了十二分的小心,挖空心思地找一些尽可能高雅的话题,但那些话题让小四交流起来也很费力气。到最后,彼此都觉得有点儿累,于是,对一桌子的大鱼大肉,就剩下了稀稀落落的“吃啊”、“喝啊”的谦辞。

李叔多喝了两三杯,搓着自己黝黑的手指头,红了眼睛对着我和我爹感慨:“昨天晚上,四儿给我洗脚了。”

小四脸上一红,有点儿难为情的样子:“唉,我一年到头都回不来一趟,洗个脚有什么啊。”

我爹羡慕得眼珠子都圆了,一个劲儿地嘟囔:“这孩子,可真孝顺,真孝顺。”

正说着,李婶抱着一床新被子从堂屋跑过来,讨好地问小四:“这被子只用过一次,你凑合着用,行吗?”

一顿饭,李叔和李婶转得像陀螺,一会儿夹菜,一会儿敬酒,一会儿请示,一会儿汇报,就跟见了重要领导,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来迎合久不谋面的儿子。我和爹从始至终跟着赔笑脸,出了李叔的门,腮帮子都酸了。

“看你李叔李婶,待小四怎么像个客啊。”爹倒背着手自言自语,忽而又抬起头瞪我,“人家小四还给他爹洗脚,你看你……”

我嬉皮笑脸:“要不,今天晚上我也给您抠抠脚丫子?”

“去你的。”爹笑着用脚尖踢了一下我的屁股,转身回自己的房间,临关门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明天早点儿起,你妈炖肉,你和你媳妇好好打下手。”

我家那锅炖肉还没吃一半,小四又回了北京。得到消息的爹很是失落:“我还想请小四过来喝酒呢。”

李叔坐在我家炕头上,摆摆手,匆忙解释:“孩子忙,事业重要,能回来这几天就不错了。”

话是这样说,可看得出李叔还是很失落。一顿饭下来,菜没吃多少,酒倒下去了大半瓶,到最后,舌头都有点儿直了:“我,我现在和小四生分了……”

爹也明显带了几分酒意,我赶紧去夺爹的酒杯,他血压高,医生说过不让多喝酒。爹不听,和我争来抢去,最后甚至孩子似的围着桌子和我躲起了猫猫。我嚷着让李叔评理,一抬头,却发现他满脸羡慕,眼角含了泪。

那天晚上,李叔彻底喝醉了,扶他回去的路上,他又哭又笑:“唉,孩子混出息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他留在身边。”

冷风一吹,爹的酒醒了不少,听着李叔的自言自语,他的眼眶跟着湿润了。

半夜起夜,爹的房间还亮着灯,从窗下经过,我听到他正和娘感慨:“看老李省吃俭用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客,倒不如咱,儿子虽然没有大出息,可踏实贴心,当老子的心不孤独。”

立在满天星光下,我的心一下子暖了。和小四相比,我无疑是没出息的;但对于父辈而言,我爹的幸福指数无疑要比李叔高。多年的父子熬成客,烟火人间里,又有几人看得见在荣耀光环的背后,一个父亲的失落和伤感?

第二天晚上,当我第一次将爹挣扎的双脚摁进洗脚盆时,他的手迟疑片刻,然后轻轻落在了我的头上。那一刻,灯光静谧,夜色温情,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被宠溺的童年。

第2篇

关键词: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越来越普遍地被运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去。这同时带来一些关于辅导效果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究竟能不能取得一些实际的效果?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过程两方面,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做一些探讨。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团体,是一群人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

行为。

二、如何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当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考量。方法如下:

观察,可以是对当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总体效果进行观察,也可以是对一个专题辅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还可以是对一个时间段后的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测量,是通过量表进行测量,针对的只能是学生的某一具体态度在一个时间段后的转变情况,也就是选定某一专题的心理辅导,用辅导前的态度,与辅导一段时间后的态度进行对比,将对比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从实践环节上追求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1.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只对学生产生导向性的影响,确定内容之后,才能对这一辅导内容考察效果。正因为辅导内容是效果的依托,才将其列出说明。在班级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来自心理教育教程,也可以选择学生展现出的整体性的、倾向性的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目标,是对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和效果的预期,是团体活动的导向。目标既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服务,又是检验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依据。

3.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

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所做的一切行为,都应当与达成目标有关,否则就是在浪费有限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达到目标就是追求效果。那么所有的方案设计都要围绕目标进行,也是追求效果的必然要求。

判断方案是否围绕目标进行,首先要判断方案能够对内容起什么作用,如果看不到作用,就应当予以否定。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案从呈现的形式上讲,不外乎四种:讲述、问答、讨论、体验。

相对于什么内容,在什么时机采用哪种形式,需要从可能产生的效果出发考虑,全程考虑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以方案最适合团体心理辅导目标的要求为准。

4.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和修正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是前述设计的实际呈现,但不是设计的简单再现。这个阶段对“领导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领导者”负有维持和指引团体心理辅导按预定方向进行的责任。并且,在实施的同时还伴随着对辅导发展偏差的修正,实施与修正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专题的导入、活动的展开、讨论与反馈、总结与结束。要想将这个过程完成好,还需要一些技术,如何完成也必然涉及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这些技术。技术有很多,而且技术还是发展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里选取几个常见的、主要的技术作一个说明。

分组技术

分组作用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者团体活动。

反应技术

反应技术是团体“领导者”的基本功,包括倾听、复述、反映、

澄清。

互动技术

建立关系是互动技术的基础,互动就是团体成员间的交流,利用互动可以在团体中形成良好的气氛,形成尊重、接纳、信任、关怀的人际关系。互动技术包括解说、联结、促动、沟通。

行动技术

行动技术指的是“领导者”在维持团体心理辅导时所作的行为技巧。行动技术包括提问、调停、聚焦、示范。

参考文献:

[1]陶泻.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王小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3篇

1团体心理辅导导师标准

①心理咨询师:经过培训并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②辅助人员:主管护师职称及以上的护士,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共2位导师,1位是我院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心理门诊医生,1位是护理部副主任。

2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将护理部自行设计的心理压力调查表发给28名儿科护士填写,调查统计出排名前4位的压力问题,见表1。根据压力问题确定每周的单元活动主题。一个周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分4次,每周1次单元辅导,时间定在星期日19:00,每次活动时间2h,具体方案见表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团体心理辅导对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状况的影响

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直接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及工作,尤其是儿科护士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心理压力处于较高水平,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不容忽视。对我院28名儿科护士采用自制心理压力调查表统计出的前4位压力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主要体现在护理工作平凡、繁重、琐碎。现在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忽视了其重要性,护士的工作往往得不到患者或家属的认可,疾病诊疗的成功多归功于医生,护理人员普遍缺乏“职业价值感”,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主观上认为自己最迫切需要护士的照顾,而护士往往还要分管其他患者,未及时做出反应,容易引起护患冲突。儿科患者多数住院周期短,出入量大,从而导致护士的工作量、劳动负荷增加,每天面对大量的患者和家属,站在与疾病斗争的前线,极易导致身心疲惫。一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的护理工作需要大家密切配合,它是一个集体性工作,而儿科护士平时工作中都比较忙碌,缺乏交流沟通,下班后又没有合适的沟通渠道,久而久之,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紧张,相互不信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本文结果显示,经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28名儿科护士的自制心理压力调查表:项目4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项目5职业倦怠、项目7护患沟通障碍、项目8护患冲突这4个压力源得分显著下降(P<0.05),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有效。患者周转快工作强度大这个压力源得分下降无明显差异,可能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科室工作量大这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作用不明显。

3.2团体心理辅导对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

护士若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问题,那么其心理上易产生失衡,护士的心理失衡表现,可加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形成恶性循环,更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本文研究显示,经过4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后,28名儿科护士的SCL-90量表得分及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5),提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帮助儿科护士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合适有效的发泄途径,例如通过情景剧、角色扮演、分享等方式学习缓解压力的方法。已有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团体来支持,尤其是当人在压力、复杂环境中彷徨无助或碰到困难时,团体往往可以成为重要的力量来源,发挥帮助人的功能[3]。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这种活动形式比较新颖,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挖掘护士深层次的压力源,减少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可使护士之间通过观察、示范、模仿、反思、分享等方式,充分调动了自主性,学员之间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改变了被动接受理论讲授的传统方式[4]。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帮助管理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压力爆发的概率。

作者:常万琪 关江 闫婧 单位:潜江市中心医院

第4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贫困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目前高校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党和政府及各高校高度重视贫困生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资助措施,确保了贫困生安心学业,顺利成才。总体来说,贫困生中不乏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优秀者。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学生不但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承受着由此所带来的极大精神负担,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点、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通过相互作用而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也反映了贫困大学生人格特点和防御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帮困扶贫既要减缓他们的经济压力,更要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为改善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而在心理干预策略中,团体心理辅导有其高效性和节省性等独到之处,它依托团体情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本研究使用团体心理咨询的训练方法,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定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以期改善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在团体成员的选择上,我们本着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在大一新生中宣传本活动,从自愿报名者中选取小组成员。通过面谈确定实验组成员15人,对照组成员15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活动开始前每位成员签团体合约书,以真诚、开放、尊重、保密、守时为原则,让团体成员清楚团体活动运作方式及对团体成员的要求。然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员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自尊量表(SES)测试。2个量表均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的对比测试,所有数据借助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填写自编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估问卷。一个月后随访实验组成员并进行量表测试。

(二)实施

团体心理辅导每周活动1次,每次90-120分钟,共8次。根据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存在的显著性差异特点,设定团体辅导的目标:探索自我,体验信任,发挥潜质,建立自信,详细地制订了整个活动的方案及程序。每次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活动。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一,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后贫困大学生的症状自评结果分值均低于干预前,其中强迫、人际 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症状因子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二,自尊量表(SES)被证明与信心、合群性等概念显著相关,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利 用SPSS分别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SES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生组还是非贫困生组,其自尊水平在干预前后差异皆达到显著水平(P0.05)。

第三,主观问卷结果分析。自编主观问卷,用于了解实验后小组成员对自身的主观评价。问卷共设多项开放性问题,包括:你觉得这个团体活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项活动?为什么?本次团体活动中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你对自己的认识有了哪些改变?你对周围人的看法是否有所转变?你还有什么感想或建议吗?通过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成员进行深入思考,深层次地挖掘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客观深刻的认识自己,勇敢地、开放地表达自己。大部分同学感受都比较深,有的说:“对自身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心态比以前好了”;有的感到:“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勇敢积极地面对无论是人还是困难”。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在与人沟通、交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不再畏缩与人交往”,“感到彼此信任的力量和珍贵”,“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增加了对他人的信任感,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许多成员认为“虽然只是几次活动,这也是奇妙的缘分的安排,妙不可言”,“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世界上不只是只有你一个人在烦恼,只要学会调整,不自暴自弃,就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在随访中,一些成员表示日常生活中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通过自我激励来提高自信,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信心,改善了人际信任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第四,讨论。一是团体心理辅导对自我意识的改善。实验中我们发现贫困生内心存在着自卑 和自尊两种矛盾心理的交织,一方面虽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但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坚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实现自己和家人的梦想,这种成功给他们赢得了自尊。他们渴望进入大学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家人的期望和得到别人的尊重。然而,经济的贫困和文化的差异,在生活中,与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穿着和行为举止显得“寒酸”、“小气”;在综合素质方面,由于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的落后,致使他们在知识面、信息量、兴趣爱好及实践能力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有较大差距,使他们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在寻求和接受资助时也会感到人格受到伤害,甚至不愿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将学习作为唯一支柱点来维护自尊,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物质贫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影响着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容易使贫困生心理失去平衡,产生否定自我的倾向。他们在适应新环境时不得不面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可能因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遭到同学笑话;可能自己除了学习好没什么特长而在多元评价标准的大学竞争中相形见绌。在这种心理影响下,贫困生变得敏感多疑,害怕被人看不起,不愿轻易与老师或者同学谈及家庭情况,而是把困难和压力埋藏在内心深处。形成自尊而又自卑、坚强而又脆弱的双重性格。这种矛盾的心理冲突导致了他们的情绪表现极不稳定。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帮助每个组员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帮助组员认清自己,自我接纳、自我尊重、树立自信,以致他们能够对自我拥有更新和适当的看法。透过“外在的自己”、“别人眼中的自己”、“心灵深处的自己”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出孤独、不安、愤怒和自我厌恶的情绪,探索出一条克服不安,在不安中自由安定的道路。二是团体心理辅导对焦虑和担忧情绪的调节。焦虑是由心理冲突和挫折所引起的复杂的不良情绪反应。由于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贫困生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有的为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焦虑;有的为家庭焦虑,或担心家庭欠债增多,或担心父母多病,或担心家中再发生其他意外;由于求学而使家庭举债又增添了贫困生的许多心理负担,怀着对家庭巨大的负疚感,贫困生最大的愿望是以优异的成绩慰藉父母、兄姊的一片苦心,但是大学校园里“人才济济”,他们一旦做不到出类拔萃,就会为此终日忧心忡忡。再加上就业、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使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心理压力过大。贫困生过度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体验,损害了其正常的心理活动,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适度的焦虑,常常会使人处于一种积极的竞技状态,一旦紧张和焦虑过度,对人的身心便会产生不良影响,转而引发身心疾病。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促进组员对个人的价值观作出探索,更多的认识自己,并协助他们做出评估,考虑是否要作出修正与改造,鼓励每个组员因着过往的经历所产生的刺激来讨论和探索个人当前不同的生活处境和问题。同时认识自我情绪,学会调节情绪、情绪放松的技术,学习认知改变和认知重建的方式方法,对舒缓压力,调节焦虑情绪起到较好的效果。三是团体心理辅导对孤独与自我封闭心理的改善。孤独是指个体因主观上感到受人排斥、否定的情感,是个体违背主观愿望,被动的独立于群体之外而离群的心理体验。在问卷测试中有1/3的贫困生对“我孤独时却没人与我在一起”和“我对其他人失去了兴趣,并不关心他们”等作了高分选择,这表明高校贫困生孤独无助的情感体验较多。有些贫困生在面对困难压力时,常常会表现为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痛苦孤独,他们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接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封闭自己,不愿和别人接触,独来独往,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常常给人以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在顾影自怜的自我体验中越陷越深。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成长过程中,社会性学习都是重要的历程。而社交技巧的发展,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很重要的治疗功能。在活动参与中,成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学习情绪管理及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增进正确生活管理的能力和良性的人际互动。例如在角色扮演中,组员可以充分讨论寝室同学之间矛盾冲突的发生和处理,学习如何向雇主求职,可以学习如何向长辈表达不同的意见,可以学习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如何开口邀约异性和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对团体成员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学习和体验。对于一些缺乏亲密人际关系的组员来说,小组可能是为他们提供了人生第一次的机会经历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和关爱,而这种真实而温暖的关系,往往会令这些人改变对人与人交往的看法,以致在社交生活中有新的态度和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和管理情绪方面都能有所借鉴。四是团体心理辅导对妒忌、敏感心理的改善。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 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高校贫困学生的心智发展大体有两个走向:一是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将苦难当成生活的磨炼;二是受制于自己设定的消极暗示,感觉世界太不公平, 情绪往往比较极端, 妒忌、敏感心理严重。而有第二种倾向的在整个贫困大学生中占有相当比重, 他们的社会公平感严重缺失, 认为在智力、能力方面自己并不比他人差, 而有的人可以生来就吃得好、穿得好, 自己只能勉强果腹, 只能穿旧衣服,从而更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和逆反心理,陷入极端的境地。有时,只是同学间无意的说笑,他们却认为那是对自己有意的伤害,这不仅对其生活学习不利,还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各种团体活动,使成员认识自我情绪,学会调节情绪、情绪放松的技术;学习认知改变和认知重建的方式方法,体验如何信任自己和别人,帮助成员学习如何在开怀、体谅、真诚、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做出直接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充分感受一份归属感与被接纳的感觉,从而使他们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结论

第一,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症状因子有显著性改善,团体成员辅导前后SCL-90测试的总分也有显著性改善,提示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对成员心理状况的改善有积极效用。

第二,团体成员自尊状况的改善。自尊来自他人的积极的关注形式,贫困生的社会因素、家庭关系、自身能力、自我意识影响自尊,自尊水平对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有关联。因此,我们可利用社会支持资源,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减少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第三,团体心理辅导模式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主观问卷结果分析和部分学生的访谈结果看,通过团体的互动作用促进团体成员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获得对自我更为适当的看法。团体咨询活动也能更好地提高成员的社交技巧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成员的归属感与被接纳感,松弛他们的紧张与不安,更有信心地面对贫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懂得“出身无法选择,态度可以选择”。此外,团体咨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拉近了咨询与生活的距离,增加了实践作用,使得咨询较易出现成效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在社会支持方面,贫困大学生所获得的主、客观支持总体上低于非贫困大学生。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个体产生心理危机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来源。一个人从社会、他人获得的支持和帮助越多,就越能克服困境,心理就会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团体心理咨询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交技巧训练、挫折训练以及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澄清非理性认知等活动,提升了成员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在主观支持的维度上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对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良性影响。虽然本研究的取样较小,也缺乏长期的追踪调查,团体心理咨询对贫困生社会支持方面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但是,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杜志丽,贺思辉.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02).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2.

[3]白羽.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练与潜能开发[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第5篇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guidance)是指在团体情境下,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者,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帮助团体成员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从而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在国内,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不长,但从长远来看,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青少年期既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转折期。自我认同的危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接受与拒绝的冲突都是青少年时期存在的问题。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立足于发展性层面还是治疗性层面,都意义非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能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心理教育形式,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客观特点,不仅能使参与者在团体互动的条件下,通过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笔者也在基层学校从事初中生心理课教学实践,通过对全班学生的书面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课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课一般在预备年级或初一开设,目前的心理课教学,虽然也融入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阵热闹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课教学现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初中生心理课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等相关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我自己”、“自我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心培养”、“应对挫折”等主题。

二是人际关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了解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题。

三是情绪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培养美好情感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和掌控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自信心训练”、“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主题。

四是学习认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于学习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具体可以选择“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学会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应对学习(考试)焦虑”等主题。

对于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心理课教师(辅导者)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始终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环节

严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一般可以分成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针对初中生常规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每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一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或揭示主题的目的。常见的一些热身游戏包括“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解手链”、“传话筒”等,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保证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充分进行。

2.主题活动体验。根据每次不同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可以设计1~2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或活动。活动的设计可以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团体辅导活动,如“认识我自己”这一主题内容常见的活动有“自画像”、“生命线”等。但注意不要生搬硬套,例如有些活动是针对成人设计的,那就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适当降低活动难度。也可以借鉴一些班会活动形式自行创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3.交流与分享。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了活动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开放和分享的环节,辅导者可以事先从活动中提炼几个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先围绕活动自由展开讨论,最后辅导者进行总结。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说、教师听。例如在“生命线”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对你现在或未来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来的理想有联系?对比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没有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是团体的核心活动,两者之间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一些相关量表和测验,评估学生是否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总结该次团体活动,激励学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者在课堂上采取过“代币制”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效果甚好。

三、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适用于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笔练习。纸笔练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用纸,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全部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生命线”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了纸笔练习,要求学生在一根“生命线”上划分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回忆过去最痛苦、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并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最近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两个维度分别写出三件事情,最后设想一下未来,按照“我20岁、30岁、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写出自己计划要实现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真实表达情绪和内心感受,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认识和掌控情绪”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学生真实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能宣泄和应对消极情绪。

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练习,学习并强化适应行为或者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训练”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说出你的优点”这一练习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再次认识自己的机会,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可以重塑或增强自信心。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坦诚的、深入的团体讨论达到交流思想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几乎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组讨论这一方法。

5.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常在预热环节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达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除了预热环节常用的热身游戏,在主题活动中也常常使用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活动中,采取“拼图游戏”、“踩报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合作的意义和策略。

6.媒介应用。媒介应用就是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有效补充,运用时注意适可而止。例如在“应对挫折”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经典幻灯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三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一般要求参加人数在10~20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5人,但一个自然班有时候人数多达40人以上,这时可以利用分组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分组也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评价。一般可以随机分成每小组4~6人,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或者按性别、特质等进行分组。学生最好按小组围坐成圈并面向辅导者,便于营造课堂轻松氛围以及开展活动和交流。辅导者还可以给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盘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6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建设的好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关系。要想提高班级的综合素质和质量,就必须从狠抓班级常规管理人手。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过程[1]。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问题最多的一环。由 90 后组成的学生班集体,自然免不了出现新问题、新情况。一是个人意识极强的 90 后学生很难被墨守成规的班级制度约束,导致很多的班规流于形式,缺乏认同感,班级制度也就很难执行到位。班级的组织架构及班级制度应该依照本班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二是学生班干部分工不明确,工作职责也不够细化;三是缺乏团队意识及凝聚力。90 后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90 后学生依赖性较强,许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缺乏规划。

二、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的相关性

1.在团体情境中,人是团体辅导的主体,团体辅导主张用间接的方法来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在团体中,彼此交流、彼此影响;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管理不是目的,而是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品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班级管理应随着学生的需求而变化,可以说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管理都是做人的工作。

2.团体辅导的目标是助人自助,通过一系列团体活动后,使成员的思想与行为有所改变,可以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减除困苦、缓解症状,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增强自信心达到自我统一和自我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2]。可以说团体辅导与班级管理的目标相似,都是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使参与者自我成长。

3.团体领导者的任务是教会那些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在团体中以一种“经验分享历程”的团体讨论方式,可促进成员获得正确的观念与适当的态度。这有助于解除成员遇到挫折时产生的烦恼和忧虑感,在情绪稳定上更加成熟。班级管理的的基本内容是班级组织纪律、班级环境、班务、卫生管理等,这些工作的进行性,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形成端正的品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可见,团体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都是教育。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班级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着许多有利的条件。一是学生班级是稳定的辅导群体,因此在班级内进行团体辅导是可行的;二是班级中每个学生,既对班级有着某些共同的期望,但又是互有差异的独立个体,他们面临着共同的发展课题,非常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反馈和建议,适宜进行团体辅导加以解决;三是在团体中,随着人际关系的发展,会逐步建立起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支持性的团体氛围,每个学生可以轻松自然地进行自我表露,并参与到班级事务中,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使班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优点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辅导员(班主任)改善教育效果。

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存在的强制性管理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教育的实施产生大的阻力,班级建设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使辅导员以与学生作为平等的朋友或是团体的“局外人”的身份去指导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从而减轻他们的逆反心理。同时,作为团体辅导的指导者,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方法,在对处于迷茫、彷徨、困惑,或违犯一些非原则性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将情感移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走进学生心里,探索行为背后的原因,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辅导员实施教育的效率。

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辅导,从而能在短时间里解决更多问题,同时通过辅导中的交互活动,参加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可以节省指导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辅导的效率。

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大学生在开放式的互动中学习。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发挥团体所特有的多维人际互动,产生去个性化的效果,很容易使个人“融化”在团体中,个人同时也可在团体中获得一种安全的归属感。

五、团体辅导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团体心理辅导存在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等缺点,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沉默不语、不积极是,应在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个别访谈,以确保教育的全面性。

2.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要求高,所以教师应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并对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理的能力,否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期待,通过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班级管理中,参考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使学生在团体(班级)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他们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而创建一个有着良好班级氛围、充满凝聚力的班级。

参考文献:

[1]柏汇崧.大学班级管理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1996.1-3,58-92.

第7篇

一、计划性原则

心理辅导老师在制定相关教育活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时,要确定不同年龄阶段主题教育的主题内容、教育价值、教育原则,以及主题活动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1.时间安排上的计划性

心理辅导老师所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不能仅仅是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的点缀品,也不能成为学校德育或其他工作的附属物。首先,要从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的角度,确定主题活动的时间。心理辅导老师在做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时,应该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时间和学校相关工作的时间安排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避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流于随意和显得零散。其次,要从学生成长和发展重要阶段的角度,确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时间。在一些特定的阶段要开展哪些活动都要有计划。最后,要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与其他教育形式相互配合的角度,来确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时间。可以尝试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主题班会进行有机整合,也可以考虑把学科课程中所设计的主题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机整合。

2.主题系列设计的计划性

心理辅导老师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中,应完成横向的内容维度上的系列设计、纵向的时间维度上的系列设计、统一主题活动的系列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首先是横向的内容维度的主题系列设计,要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价值教育活动的不同主题,在内容方面,把主题教育活动中关涉的内容通过主题选择和计划体现出来。其次是纵向的时间维度的主题系列活动的设计。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任务,确定系列教育主题。例如在初一到初三这三年之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具体的教育主题。另外,还要考虑同一主题活动的系列性,将育主题的活动细化和拆分。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关照到教育对象和现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性主要指向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要针对班级中现实的教育问题,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其二要针对学生特定年龄的阶段性特征。

1.关注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一方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活动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适合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判断力,使团体辅导活动成为学生愿意擦怒,而且能够充分理解的活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活动形式是否契合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发展,是否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提高主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在内容上必须做到“近小实”,远离“高大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贴近班级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生活,才能调动学生的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达到预期教育效果。“近”即“贴近”,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贴近教育实际和学生生活。“小”就是主题范围要小,切入点小,避免表演秀和走过场。所谓“实”就是内容真实,效果实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思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整合性原则

所谓整合性原则就是对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所涉及到的主题和主要活动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施中,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心理辅导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整合。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清楚主体的针对性,把握主题的方向。通过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动态掌控,实现主导作用,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放大教育影响,寻求最佳的教育效果。在重要环节适时介入,实现教师的主导。另外在活动的尾声,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必要的总结和提升。

2.心理辅导老师要注重每题演示与言语解说之间的整合。当前,我们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多媒体手段去完成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互动的实施要关注媒体演示和教师言说解说的整合,以便于更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内容,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辅导老师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要实现图片展示与言语展示的整合,要采取口头言语解说和图片直接标注文字两种方式。事实证明,心理辅导老师对图片内容进行适时、恰当的解说,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关于图片的直接经验,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方向和理解深度。

第8篇

【论文摘要】团体心理辅导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的开展是高校客观环境的需要,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补救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1]20 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辅导传入我国内地,它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是一种预防性、发展性的工作。[2]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让团体来陪伴成员在人生路上克服种种难题和障碍,积极快乐地踏上成长路,充分发挥潜能,迈向丰盛人生。实践证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促进普通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增进心理健康。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辅导相比,团辅更符合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更能体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3]总之,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趋势。

一、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客观环境的需要

1、高校中团体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高校中自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团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份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供的发展性团体内容形式多样,并针对不同团体的不同需要。

2、受教育者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

“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Gladding,1996)。”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成长的机会,和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景。例如生涯决定、认同问题、男女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在团辅中,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

4、 团体心理辅导使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在团体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友伴一样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心可以消除,不再避开老师。学生与辅导员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辅导员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体中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辅导员,必然可以鉴别需要特别援助的个人。经过团体讨论,交流分享,将使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感到更有意义,能够认识更和谐的关系。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心理教育效率的需要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就像是一个浓缩了的微型社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角色假设、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模拟真实的社会交往活动,掌握因此带来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交往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个体辅导,这样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辅导中心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以院(系)为单位,根据各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规模扩大到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4]

3、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容易巩固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单调的辅导中得以巩固。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的需要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学者在对心理健康标准加以界说时,倾向于社会适应标准(或称生存标准)。在大部分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中,大多只反映了个体良好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5]。生存标准显然强调适应,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基于这一基本的心理健康观,使得学术界开始关注心理健康的发展标准,并在界说心理健康标准时,已经在尝试生存标准与发展性标准的结合。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正在成为心理健康的两大基础标准。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具体体现了心理健康的发展性标准。

大学生进入大学,经历着重要的人生转折,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的成长、心理素质的发展、潜能的开发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具有一种对健康的积极向往,一种希望发展,或希望人的各种潜力都得到实现的冲动。”因此,马斯洛认为,心理工作者要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帮助一般常态心理者(心理基本健康,无明显的心理冲突,能基本适应环境),而不是严重患者,那么少量的时间就会有更大的收获。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80代年,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把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援助、支持、矫正、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远远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发展性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要实现这一要求,就必须在高校开展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

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高层次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素质不可能培养起来。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6]。而团辅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工具,在这方面它具有个体心理辅导所无可比拟的功能。因此,开展团辅是高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学生改变和成长有其独特的效能,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在其所得到的帮助是在个别辅导中不能获得的。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等。所以,我们在大力推进高校开展团辅的同时,还要兼顾个体心理辅导等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开展,真正发挥出为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性模式探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2]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悉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3][6]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 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83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Research of Group Counseling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ZHANG Li

(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 Nanjing, Jiangsu 211168)

Abstract Group counseling is a new way of counseling,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also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college counselors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roup counseling in college, and explains how to make the counselor to group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introduc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group counsel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explored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effectiv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selors; group counseling

1 团体辅导的定义

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 翻译而来。即通过某个特定团体内的成员间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相对于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是通过团体来指导个人,是参加者在团体情景下由咨询员组成课题小组,通过采用共同商讨、特别训练以及引导等方式,解决小组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

2 团体辅导的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

2.1 团体辅导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

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是在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进行探索,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实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由团体辅导创造出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情境,引起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动及反思。实际应用中可以用团体协作、角色替换、团体讨论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从内心自觉接受社会所倡导的观点和理念。有研究表明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团体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后,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大多以说服教育、榜样示范为主,结果表明这种理论灌输的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团体的情景下,通过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和支持,起到强化作用,并将这种感受迁移到活动之外的现实生活中,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另外,班级团支部生活也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根据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开展“感恩”、“诚信”等主题班会,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2.2 团体辅导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的应用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辅导员每人平均要管理200个甚至更多学生,团体辅导作为同一时间内的可进行多人辅导的形式,给辅导员节省了咨询的时间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要表现为:

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由于新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大一新生,目前高校多采用听报告、专业讲座等形式,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但是效果却不甚明显,甚至有些同班同学开学一两个月仍然叫不出班级同学的名字,开学一个学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在新生入校之后,辅导员可适时的开展团体辅导,通过“刮大风”、“滚雪球”等体验式的活动,促进新生之间的认识和信任。从而增进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集体凝聚力。

团体辅导在主题班会上的应用。有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帮助。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增强成员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成员克服焦虑、恐惧、敌对、情绪自控力差等,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潜力,增强成员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进入新的学习环境,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多学生在大学的生活中会面临着一些问题。辅导员可有针对性地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进行多样化并具有针对性的主题的团体辅导,使班级成员在团体中得到支持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辅导在学生干部及心理委员能力的培养中的应用。有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干部在自信心、团队意识、社交能力、工作积极性上均有明显提升。以笔者所在的某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组织心理委员参加团体辅导的后期反馈,参加者大都表示在团体辅导的活动中,受益匪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引发参与者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贫困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承受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背负着经济上的压力,致使他们较多呈现敏感、抑郁、焦虑、不善交际的特点,较之普通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团体辅导可以为参与活动的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心理支持,在交流互动式的团体活动中,获得来自团队的信任和坦诚,学会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和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成长。有研究表明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干预和心理素质教育很有成效,参与者对团体辅导的评价是积极的,表示在团体中能够获得鼓励和支持,一般能尝试新的行为,主动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

2.3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

根据“2005 年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精神,笔者所在的高职院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各系部有专兼职的心理辅导员,以及各系部有学生团体成立的心理协会,形成了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方针所要求的三级心理健康保健网络。由于高校学生总量规模大,从总数上来说大量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趋同性,如:网络成瘾、宿舍人际关系紧张、时间管理问题、大学生恋爱等,可以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在班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此外,通过团体辅导,辅导员还可以及时发现需要进一步接受个别心理咨询的学生,预防问题严重化。当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以其覆盖面大的优势,对特定群体进行有效的危机干预、哀伤辅导以及创伤治疗。

2.4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和各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帮助和指导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政策知识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进校交流经验、就业礼仪指导、创业知识讲座、开展校内招聘会等形式,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高职毕业生,尤其是“90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他们更多表现出价值观的多样化,当面临较高的自我期望与较低的现实所带来的矛盾或困惑时,他们往往选择在现实中逃避、拒绝就业、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对于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最易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就业思想和动态,及时对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的问题给予引导和帮助。但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却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很多辅导员只能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学生的毕业阶段进行,或者仅仅在学生就业前提供一些招聘会资料,讲解一些就业形势,使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三年级学生特有的“空中楼阁”,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甚至于有些学生陷于走马观花,对学校和辅导员给予的讲解和帮助,不闻不问,不感兴趣,以至于就业指导工作沦为形式。

2.5 团体辅导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交流与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建立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目前高校辅导员既承担着德育课程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有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事务。长期以来,使得辅导员整天忙于日常事务的处理,很难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用于提高自身的科研与业务水平。

团体辅导这种一对多的形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结合团体辅导这种心理咨询的新形式,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建立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高校通过组织各种研讨会的形式,引导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团体辅导在工作的重要性,鼓励身处一线的同仁们交流团体辅导工作心得和经验,并由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专业老师给予指导意见,最终形成具有指导老师个人特色的,符合团体辅导规范的,适用于不同辅导主题、目标的各类活动。

3 新时期团体辅导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第10篇

二、团体领导:系辅导员及学生干部

三、参与对象:电商09级、10级各班

四、活动时间:90分钟左右

五、活动地点:各个班级教室

六、活动时间:2011年6月

七、具体方案:

项 目

内 容

时间

备注

热身活动

恰恰舞或兔子舞

全班热身一下,创造点气氛出来。

5

兔子舞音乐

写自己最近烦恼的事情

了解大家的心理状况,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把自己的烦恼写在纸上。

10

纸笔、音乐

换掉烦恼

目的:给自己一个发泄平台,学会倾诉,排解烦恼。也引导成员对自己专业学习的思考,在学习好的同时还应该好好爱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操作:每个人上讲台说说自己最近很烦躁的事情。然后再叫4-5个人概述一下我们专业的通病——共同的烦恼。在烦恼的时,想想最后的结果会是很棒的,就有动力坚持下去了。换种方式思考,烦恼不再是烦恼。可能这不是困难,而是一种机遇,一种考验。额外还可以呼吁大家一起互帮互助做做虚拟交易完成网店经营与管理任务。同时也劝导同学们晚上注意早点休息,注意身体。

引导:1、要学会关爱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注意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多运动;不抽烟,少喝酒等。

2、健康是自己的,身体是本钱,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让学生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

3、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让自己拥有一颗阳光,健康的心。

15

学习一帮多

目的:增强班级成员间的交流,达到互学互助的效果。

操作:请大家觉得本班专业成绩较好的上讲台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得,还可以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东西如dreamwear做网站、ps做网页效果图等等,还可以分享一下他或她的学习计划或者对未来的思考。

引导:同学们更加油学习, 给同学们一个导航,让他们觉得不那么茫然。

15

放松游戏

目的:拥有爱心,增强爱的智慧,促进内心的平和。

操作:一、猜五官 游戏说明: 1、两人面对面 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 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二、可怜的小猫方法: 1. 全体围坐成圈,一人当小猫坐在中间。  2. 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3. 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4. 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15

体会

畅聊

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说说以后的学习计划等等。也可以给某些同学一些建议,或者评价某些同学的优缺点。

10

大团圆

目的:通过身体的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使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地肯定团体的团结,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与信心。

操作:请大家站立,围成圆圈,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肩上,聚拢静默30秒。然后轻轻地哼唱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并随着歌曲旋律,自由摇摆。从儿童歌曲到乡村歌曲,尽量找大家会的,全情投入,一首接一首。全体成员在一个充满温馨甜蜜而有内聚力的情景中告别团体,走向生活,留下一个永远的、美好的、极有意义的、难忘的记忆。

第11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5-02

一、团体心理辅导涵义及特点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涵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心理环境下,一些专业心理教师的指导为成员提供心理上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在适当的辅导方法下,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探索、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适应能力、预防和解决问题、激发个人潜能的一个过程。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1.团体心理辅导影响广泛。团体心理辅导是一个多项沟通的过程。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以同时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洞察自己。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每个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各种困难得到解决。

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相对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往往具有相似性,将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3.团体心理辅导咨询效果易巩固。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它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成员在团体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复制品。在这个社交团体中,要建立信任的关系,一个良好的团体气氛可以使参加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团体心理辅导特别适用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有些人因为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缺乏对他人的信任,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人人际交际不适应,均可由团体心理辅导来改善和纠正。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一)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我

激发自我潜能在个体心理辅导中,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成员在积极自我观念的指导下,会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更勇敢、更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通过经验和感受的交流分享,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作决定等,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三)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强团体凝聚力,促进成员间的相互认同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和竞争,彼此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开展

目前高校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根据简单的故事情节来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去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角色。在尝试这些角色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达到增进互相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不同技艺和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来研究困难情境中不同行为的可能结果的优点。

(二)心理剧

心理剧对于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心理剧对提高学生内心世界的感受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其次,学生可以去体会心理剧中人物角色的感情思想,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心理剧的角色扮演中,使团体成员获得体验和感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共鸣,调动了成员的参与性,改变了他们的意识和情绪状态。

(三)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我们在游戏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有意思的心理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可以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感受和体验到意外的发现;也能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极大地冲击了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念。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形成新团队

借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活动,以帮助新生快速相识、减少孤独感,初步形成班级或新团队的凝聚力。在刚进入大学的初期,很多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会感受陌生,很难融入新的集体,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了较多的不适应。作为辅导员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让其顺利开始大学生活。

(二)针对不同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如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问题。而大二大三的学生会以学习压力大、专业和理想的矛盾、还有情感困惑等问题为主;毕业生的问题则更多的是以就业带来的压力而产生的担忧、恐惧。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带来的不同问题,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辅导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及应对办法

目前的团体心理辅导还存在着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有些未受过系统训练等不足。但我们仍然要将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继续发展下去,为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服务。

(二)难办成员的出现会影响团体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使领导者比较难办的成员,这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参加团体的成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这些问题带到团体,靠领导者引导他们参与团体活动,加深自我认识,进而妥善处理个人问题,使他们得到成长、成熟。但是,有些团体成员对团体活动不太投入,或者经常迟到早退,出席不稳定;或者讨论时随意性大、不切题,谈话内容过于表面化;或者态度忽冷忽热,或者旁观。这些不投入者不仅自身无法在团体中得到帮助,而且会破坏团体的凝聚力。

六、对不投入的成员的应对方法

不投入行为的原因有多种。第一,性格。有些人的性格是对事物较少投入,或投入但不能持久;第二,可能是被迫参加团体,因非自愿所以抗拒;第三,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这些人往往自我认知偏低,自信不足,有不安全感,害怕敞开内心世界,想方设法隐藏自己,防御心理强。解决团体成员的不投入现象,应具体分析原因以寻求解决办法。领导者友善与真诚,能有效化解成员的抗拒,改善不投入行为。团体领导者还可以通过加强团体本身的吸引力,比如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成员参与,改善不投入的态度和行为。团体第一次集会时要说明团体的运作和可能达到的目标,使团体成员保持恰当的期望。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2005(6):62-63.

[4]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7

[5]刘红艳,王会军.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3).

[6]温金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204-02

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统计,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相对于非贫困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诱发心理疾病。因此,对于高校资助工作来讲,经济资助和心理辅导应同样重要。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贫困生的帮扶还停留在经济资助方面,而不太重视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帮扶。近年来一些高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达到了较好的资助育人效果。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如何运用团体辅导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建立起普遍适用的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体系,是每所高校需要研究的问题。

1 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

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兴起于西方欧美国家,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被我国学者重视,进而引入高校资助体系。由于贫困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和高校教书育人目的的一致性,因此,广泛被各个高校采用,帮助贫困学生剖析真实的自己、制定详细可行的职业规划、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群体动力学是高校开展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一个良好运转的团体,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来源于参与者对团体活动内部规章制度的遵从,让每个参与者的需求与团体目标达成一致,紧密联系,进而促使团体活动参与者的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整体比部分重要,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因为参与者在进行的团体活动中,容易受到群体心理的制约,所以,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比个别心理辅导更有影响力。

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指出:“学习是直接经验学习和问接经验学习的综合,实验表明,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有替代强化的作用。”每个人一出生就处于不断自我成长过程,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展潜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高校开展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情景活动,可以通过经典团体辅导的案例,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除此以外,卡尔・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咨询理论,柏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情景活动中,大家本着真诚、友善的态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在帮助者和受助者两种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在这样的心理辅导活动中可以使参与者更好地展现自己,增进与其他人的了解,并在交流活动中取长补短,进而解决心理问题。

2 贫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

2.1 自尊与自卑

自尊是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人的正常需求。许多贫困生虽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因肩负着父母长辈的厚望,希望通过自己的不解努力,从而改变家庭和自己的命运。他们十分注重自己的外在表现,争强好胜,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强烈的自尊心容易让他们产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态,也就形成了一种经不起挫折的脆弱的自尊心。许多贫困生在校期间生活十分拮据,由于担心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自认为“矮”了其他同学一等,自我评价低,寡言少语,部分贫困生由于害怕其他同学歧视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差,从而刻意隐瞒自己家庭实际情况,不参加学校的贫困生认定,拒绝接受国家、社会和学校给予的资助,从而产生过于自卑的心态。

2.2 交流与封闭

人际交往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贫困生都能够主动参加高校的各项社团活动、主题活动、文艺活动、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提高自己的阅历,培养自己的爱好,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达到与其他同学平等交流的目的。部分贫困生由于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虽然渴望交流,但又害怕受到歧视,从而沉默寡言,遇事退缩,不敢承担责任。这种渴望交流但又封闭自我的心理状况极易给贫困生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和焦虑,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他们感情淡泊、心理抑郁、性格扭曲。如果贫困生在人际交往时还处于这种心态,也会让其他同学感到厌烦,乃至疏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3 自强与消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由于每一位贫困生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生活阅历不同,使得他们对待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许多贫困生都会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勇于克服困难,用自己的努力,积极争取学校的各项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通过勤工俭学和社会兼职来减轻自己在校期间学业、生活上的负担。少部分贫困生则会产生自暴自弃、自我消沉的心态,没有自己合理的人生规划,过度依赖国家、社会、学校物质方面的救助,缺少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他们在思想上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学习上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生活上缺乏自我肯定的信心,这种消沉心态严重影响他们成长成才。

3 开展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指导意义

3.1 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个别辅导是高校辅导员与贫困生之间直接沟通的过程,而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咨询师通过特定的团体情景,面向多个贫困生进行沟通的过程。由于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贫困生积极投入。在团体活动中,对每一位贫困生来说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在团体心理活动中,贫困生可以通过模仿其他学生的行为,进而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影响或改变自己的某些错误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他人所存在问题。

3.2 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很高的效率

相比于个别辅导,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不但可以大大增加了辅导的贫困生人数,而且节约了辅导的时间与人力。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优势还体现在防患于未然,避免贫困生观察问题的片面性,利用集思广益的团体活动,让所有贫困生共同讨论贫困生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让贫困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好地解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具有可持续的效果

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情景是对一次社会活动的重现,为参与者提供了一次人际交往的机会,力求真实地表现自己,倡导用积极的心态和方式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适用于一些过度自尊、自卑,人际关系较差的贫困生。在充满信任,具有良好气氛的团体情景中,通过演示、模仿、帮助、被帮助等方法,发现自己缺乏对他人的信任、过于贬低自己、人际交往差等缺点,从而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而与其他参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种改变也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即团体辅导的作用迁移到日常生活中,逐步改变自己的心理缺点,使得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具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管秀雪.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效性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135-137.

[2] 仲稳山.基于高校贫困生人格重塑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81-83.

[3] 桂莉娜,金俊彤.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