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的选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文化的建构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而学校特色建设的理性诉求也对学校文化建构提出了规定性的要求。因此,在特色学校建设中,探讨如何重塑学校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内涵分析
以特色学校的建设为出发点,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学校主体成员在学校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和享有的思想信念、价值信念、基本规范以及行为方式,并以体现这种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为载体而客观存在。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因为“做事方式中体现的对于某个问题的价值判断,我们称之为‘内隐概念’。我们认为,这种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才是文化的真正、真实的内容。”[1] 因此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有多么漂亮的学校环境、多么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而是在于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在于全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如果把学校文化比喻成一棵树,学校中具体的物质、制度、精神的状态是生命之树的叶子,学校中大多数人对待物质、制度、精神的态度和方式是生命之树的主干,学校文化的核心就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
二、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功能定位
强大的、积极的、合作的学校文化将对学校的许多方面产生强烈影响,比如:学校文化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和学校成果的丰富,文化孕育了学校成功的变革和改进的努力,文化建构了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的义务感和认同感,文化使学校成员、学生和团队的能量、动机和活力得以增强……这里我们将着重探讨学校文化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主要功能。
(一)学校文化变革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学校变革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学校文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学校变革是一个过程,包括一套由学校成员主持的有计划的系统活动,改善学校教学及组织的过程以解决学校的困境及问题,在个人、小组及学校层面上发挥最大运作效能。校本改革涉及两个方面,即科技改革和学校文化改革。科技改革着重于维持学校运作及达到学校目标的手段的改革,如管理科技、教学科技、学校科技等理论与技术的改革。这种外显的改革被称为第一级改革(First-Order Change),容易成功也容易分析。隐藏的改革则涉及到学校文化,较难做到也较难分析,被称作第二级改革(Second-Order Change)。由于学校文化决定着人们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因此正确理解和塑造学校文化是教师群体提升、学术成就提高以及学校走向成功的关键,学校文化就真正成为了学校变革的“发动机”。
如果仅进行第一级的科技改革,而不涉及学校成员的价值信念的改变,变革将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改革的结果要么无效、要么短效。当下特色学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特色表面化、特色短暂化等问题正是由于学校的特色建设没有涉及到精神层面和文化内涵,仅将特色建设集中在硬件建设、项目建设上,才难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学校。
(二)学校文化传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条件与基础
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创新活动实现的,创新既意味着对原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与突破,也意味着对新的办学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探索,是做学校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或是其他学校没有做过的事。但这种创新并不是对学校办学传统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对学校的办学传统有所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
建设特色学校,就是要创办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这种学校在文化的各个层面——精神、制度、行为乃至物质设备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办学历史和学校传统,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教育理解和教育哲学是形成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的基础,不同的社区、环境和背景会提供不同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教学资源,不同的学风、教风、校风会造成不同的师生行为和人格。
(三)学校文化建构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
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在各项工作中所表现的积极的、与众不同的方面,它是一所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之所以成为特色学校,就是因为它创建了一种独特、优质、稳定的学校文化模式。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整体表现,是学校理念和精神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与自然生成;是与学校文化的整体协调;是全体师生所共同认可的,并能够表现为师生基本行为;是在学校氛围中能够感觉到的,而不需要刻意讲解和阐述。因此,建设学校文化就是形成学校特色,学校特色应是文化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三、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价值选择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的。从根本上说,学校教育是通过对文化的传承、选择和创造来实现的。它撷取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的内容,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现代学校文化的选择、批评与整合、重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价值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民主开放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学校管理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文化元素,选择能够引导学校全体成员沿着符合价值主流方向发展的文化内容,在整体统筹的基础上,采取扎实可行的举措,为学校植入独具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学校特色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
任何成功的教育改革首先是价值观的更新,任何教育问题的困惑最终都表现为价值观的困惑,表现为一种价值选择的无奈与盲从。因此,学校特色文化的选择首先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即对学校所面临的多重文化价值观进行澄清与重构。
1.合目的性
学校特色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合目的性。学校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总体设想和规定,是教育活动所直接期望达到的结果。学校教育目的实质上就是对社会深层文化所作的选择。它把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一部分社会文化转化成为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期待,转化成为对年轻一代的素质要求。可以说,学校教育目的的确定过程,同时也就是文化选择的实施过程。我们今天是按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特点来确定学校教育目的,即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发展,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达到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就应撷取能使教育者树立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文化,选择能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思维形式的文化。
2.合规律性
即提高选择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比如确立“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文化,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3.独特性
作为特色学校文化选择最核心的要素是独特性。独特性的本质便是个性,是事物差异性的体现。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特色学校即是这所学校从强烈的张扬出其鲜明个性,让人极易辨别。因此特色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这是特色学校的生长点,离开它则无特色可言。特色学校文化独特性的灵魂在于创新。
(二)学校特色文化选择的出发点
1.对本校文化的理解与评价
文化评价是对当前学校文化状况进行判断的活动,就是要根据新时代教育目标的要求,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对学校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文化内容以及达成目标的过程或程度和社会价值进行判断,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文化评价是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目的是通过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弄清楚学校文化的状况,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可以借助一系列测试工具或调查访谈来理解学校文化的现状。比如对教师的集体访谈可借助以下问题来讨论、发现学校文化的类型、学校文化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我们学校文化的领域(专业合作、共同分权、效能感和自主决策)哪一方面最强?我们为维持或提升这些领域做了些什么?我们学校在这些领域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作为一个学校共同体,我们能为解决这些问题做点什么?通过一系列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文化的基本现状与层次,为下一步文化的建构找到切入点。
2.关注学校文化发展的历史、现实与外围环境
关于特色学校的界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类。第一类主要从特色学校的“种差+属”的概念界定上进行述说,特色学校的“属性”是“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差性”就是“特色”。当然,对于“特色”这一“差性”的界定,研究者们也有各自的观点和主张。第二类主要从特色学校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上给予阐释。有的学者认为,特色学校的本质特征是“学校的个性化”;有的则认为,特色学校的本质特征就是一种“学校文化模式”。
笔者认为,一所学校至少同时具备以下五个要素方可称为特色学校:即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制度设计、深度的学生参与、优质的办学项目,以及显著的办学成效。其中,鲜明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形成特色学校的灵魂,具有引领作用;创新的制度设计、深度的学生参与、优质的办学项目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前提条件;形成独特的、科学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具有显著的办学成效是形成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核。
创建特色学校需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作引领
特色学校需要彰显学校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它是校长个人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其它干部、师生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的融合,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坚守的价值观及其实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具有引领作用。特色学校只有体现出学校全体成员的价值观时,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信仰,特色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之以恒,学校也才会真正发展壮大。只有成为教师长期实践、学生亲身感受得到并广泛受益、家长和社区所认可的特色才是真正的学校特色。
【例1】武侯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
武侯高中栉风沐雨14年,一直致力于从“乐学教育,品质武高”的办学理念中含英咀华,推陈出新。这一办学理念强调“乐学”而非“乐教”,首先在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其次,学生要“乐学”,其前提是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要做到这点,学生应是具有良好道德心理和美好发展愿景的学习主体,学生“乐学”暗含了“学知先做人”的道理。再次,强调学生“乐学”,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其年龄阶段接收能力结合在一起,这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此外,学生“乐学”,则要求教师“乐教”,这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成长和学校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最后,学生“乐学”则会学业精进,则会彰显个性气质和特长发展,这对树立学校品牌,打造品质校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学校理念虽仅八字,但涵义深刻、思想隽永,辐射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源头活水。
创建特色学校需有创新的管理制度作保障
虽然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积累的结果,但主观上的能动性与客观的现实性相结合,借助各种措施加以推动,却能加快学校特色建设的步伐。它具体表现为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学校特色发展的愿景、短期目标、实施步骤、每项任务的负责人;特色如何在教学方面渗透,实施特色建设的成本预算是否清楚而准确;是否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每个教职员工是否清楚特色与学校改进之间的关系,教职工如何民主参与,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何等。“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良好的制度才能为创建特色学校保驾护航。
【例2】武侯高级中学的教学管理制度设计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武侯高中通过宣传教育、建章立制、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和诊断活动、分析利用评价结果,奖励质量成就,逐步将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方法及体现教育质量保障思想的一系列措施引进学校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准确把握学校教学质量地位。实施“三个控制、三个扩大”;高度重视学生对改进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确立学生在学校教学质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评价教学等制度。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充分发挥教师在质量活动中的作用,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认定和考核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度》、《见习期教师、入门期教师、胜任期教师考核评估》制度,以及教师集体备课、评课、培训、进修和相互听课、赛课、制度等。
创建特色学校需以学生的深度参与为内核
普通学校建设特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门技能的特殊人才,也不是要把学校办成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而是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从学生个性出发的特色建设应具有宽泛性,应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为特色建设的主阵地。在兴趣小组活动内容的设置上,学校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尽可能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活动、项目设施、平等的学习机会和相应的学习条件。在尊重学生自的前提下,学生选择到了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特色活动渗透到校内各方面工作中,并与外界开展交流互动,接受外界评论,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貌。
【例3】武侯高级中学学生的自省互帮参与
武侯高中启动“8+五”学生生涯规划(“8”包括理想、道德、人文素养、思维素质、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实践能力、特长发展;“五”包括领导力、活动、社团、课题、方法),形成学生生涯规划与成长手册一一《我的奋斗》,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德育长跑中,通过介绍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铭记自我,不断地实现自我提升,力争“做志存高远、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高、科学素质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武高人”。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各年级学生分会和团总支的作用,增强学生会和共青团的凝聚力,各年级的学生分会和团总支接受校学生会和团委的指导,同时又指导、帮助各班开展工作,极力打造一片属于学生自己的发展天地,在社团的组建和发展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自主管理能力。目前学生社团大体分为学习型、科技型、兴趣爱好型、志愿服务型等四类,涉及文学社、演讲社、拉丁舞社、电子竞技社在内的20个社团,注册学生达1000多人。学校还借助长期以来“志远班”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自立、自主”的志远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社团实践活动,如孔子诞辰周年的“祭孔”大会、九九重阳节期间的感恩活动等。
创建特色学校需以优质的办学项目作支撑
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和市场化的经济浪潮中,单纯的知识性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社会化生存中日渐感到捉襟见肘。而具有美术、音乐、体育、播音、编导、主持、小语种等技能型人才在就业、执业过程中却能如鱼得水。在政府所能提供的优质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教育需求的今天,对教育逐渐觉悟的老百姓更善于通过比较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来形成自己的教育选择。而那些具有优质办学项目的学校往往备受青睐。因此,立足学校区域实际,通过集中力量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的学校优质办学项目,无疑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一条创新之路。
【例4】武侯高级中学的优质办学项目
武侯高中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积极推行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开放型课堂,让艺体类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达到教学的目的。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美术为龙头,音乐、体育、播音、编导、主持等全面发展的百花齐放的艺术教育发展态势。2010年的全国艺术招生考试,西部6省的考点继续落户武高,不仅吸引了近20所高校到校招考,开创了历史新高,清华关院、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学院三大关院更是汇集一堂。同时,学校先后开办了全国第一个英西双语高中留学预备班、西南地区第一个英法双语高中留学预备班,在丰富多元办学模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学校先后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西班牙拉里奥哈大学、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就西语生的留学问题达成合作意向。国际化办学的十年时间里,武侯高中已先后向美国罗拉斯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埃大学、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世界知名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创建特色学校需体现出显著的办学成效
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就是形成先进办学理念和思想、促进学校办学制度的完善和提高、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促进学校办学整体升位的过程。这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办学成效提升的最有力的证明。它进而外显为政府或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或奖励,以及教育同行的认可或赞誉。通过宣传,形成口碑效应,为学校在更高、更宽的平台上,创建更好的特色学校提供可能。反之亦然。因此,创建特色学校与形成办学成效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正所谓“尝鼎一脔,而知全味”。
【例5】武侯高级中学的办学成效
武侯高色学校创建的成果,我们可以从下列数据略见一斑: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从开办时的2个高中教学班,到今天的40多个高中教学班;办学实力逐渐增强,获得四川省示范性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教育科研基地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国防生源基地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学校、清华大学出国留学基地学校、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活动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综合高中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全国艺术先进学校、全国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关键词]学校选择型学生媒体 学生组织 人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05—03
学校选择型学生媒体,作为学校“授权的”、“官方的”信息传播平台,在扮演学生自主参与信息传播和认知过程这一角色的同时,又肩负着代表学校管理、教育、引导学生的职责,因此它的发展和运作引起高校工作者的关注。但另一方面,由于学校选择型学生媒体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与难题,要求管理者充分了解和认识其组织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其人力管理方法。
一、学校选择型学生媒体的管理困境
(一)学生组织固有的问题
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治活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载体,因此也可以称为“学生自治组织”,例如清华大学学生会的前身就是成立于1919年12月23日的“清华学生自治会”。学生组织具有固定的组织结构,权责明确,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联系学校和广大学生的桥梁纽带,具有教育、稳定、中介等功能。学校选择型学生媒体本身是一种学生组织,它既承载“学校代表”、“学校与学生的沟通桥梁”、“代表学校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功能,又是学校“授权的”、“合法的”、“半官方的”发声器。因而,凡学生组织应有的问题它也同样拥有,并有自身特殊的问题。比如,它有权力范围小、约束能力弱、人员流动大等学生组织的共同问题,还有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力、内部成员经验缺乏等特殊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由下列原因导致的:第一,学生组织的权利不涉及个人升学、就业等事关前途发展的重大决策。学生组织权利范围狭窄的客观限制使得本是自愿加入的成员无以在保证其前途发展等方面从该组织中得到满足。第二,约束能力是针对组织对成员去留的控制能力而言的,涉及成员流动问题、思想意识以及实践行为的归属问题。尽管“高校各类学生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一般拥有自己的章程、纲领及组织规范体系”,但是由于其全体成员都是学生,因而学生之间尽管年级高低不同、组织内部职位不同,成员之间没有确定的层级和约束关系,章程和规范也不具有最终的、绝对的、强制的约束效力。相反,学生组织对其成员的维系基础更多地依赖于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成员对组织、负责人或者组织分工感到不满,甚至有时仅是个人偏好的缘故,成员随时可以退出,从而放弃对组织的归属。学生组织不具备保证成员对组织忠诚度的约束条件。第三,学生组织的成员构成也决定了其人员流动的不稳定,学生组织的各个职位全部由学生担任,学生身份的阶段性直接导致学生组织成员的阶段性集体更替和大规模流失。
(二)学生组织自主性的缺乏
和其他学生组织一样,学校选择性媒体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自主性。我们通常把学生组织分为学校选择型学生组织与学生选择型学生组织两种类型。其中学校选择型学生媒体是一种学校选择型学生组织,学校希望通过赋权于此类学生组织达到间接管理学生的目的,因此这些学生组织往往表现出半官方性质,承担着管理、监督学生的职能,同时也是管理者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但是,学校选择型学生组织在“自主性”方面明显落后于学生选择型学生组织。因为学生选择性学生组织大多是由兴趣爱好相同、态度观点相似、利益一致等原因而结成的学生组织,最典型的就是社团组织,而这恰恰是学校选择性学生组织所不具备的。
(三)学生媒体激励手段的缺乏
学生媒体是校园媒体的一种,但它更是一种以学生为工作主体、以学生为主要受众的传播媒介。首先,学生媒体的根本是媒体,在高校中处在“传播者”的位置,与生俱来地具有特殊的信息传播属性。在校园内,学生媒体成员通过信息传播过程,搭建起与受众(即全校学生)之间的满足与认可关系。学生媒体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信息诉求,反过来学生媒体成员自身也得到受众的认可。其次,学生媒体具有非专业、半专业属性。在高校组织内部,进入学生媒体工作的门槛相对较低。事实上,高校学生组织普遍面临人力不足的情况,而像学生媒体这种对专业人才需求较高的学生组织,管理者往往对有志加入的成员都持鼓励和认可态度,并寄希望于后期的培训,希望高校学生媒体发挥其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对同龄学生无可替代的贴近性,获得来自于同龄受众的认同,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在实践中学生媒体的这种属性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因而对其成员没有发挥正面的激励作用。
(四)骨干成员复杂性形成的困境
单独提出学生骨干的概念以和学生工作者进行区分,旨在强调学生媒体内部自我管理的弱约束性。与那些由青年教师为主体,能够对学生心理、行为产生威慑和约束作用的管理模式不同,学生骨干具备的特点主要是由其学生身份和产生办法所决定的,在他们进行组织内部的人力管理时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双重影响。这是因为,学生骨干的产生办法各不相同,因而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途径:
第一,主题历练是对学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只是厚度与特质不同。学校教育发展需要文化传承,更需要在文化扬弃中创新、丰富和提升。优良的学校历史文化和环境文化,对历练学校文化主题起着积极的催生作用。
我们双流县东升小学体育特色“阳光足跑”曾获全国总冠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迁建现址,到新建“托起明天的太阳”雕塑,东小师生与生俱来的阳光淳朴都在积淀阳光的文化,诉说着阳光育人的故事。三年前我校重订教育发展规划,经全校教师调查、讨论、提炼,在弘扬学校传统文化主旋律的基础上,把“阳光育人”确定为学校教育规划的战略主题。
其要义是:阳光是万物生长的源泉。人的生命需要阳光,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阳光,学校团队和谐发展需要阳光。“阳光育人”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时代要求,契合了生命成长的规律。
第二,主题历练契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
当前基础教育处于转型期,发展走向体现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从世界教育大趋势看,经济全球化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网络化促进教育信息化、知识革命促进教育创新。“阳光育人”无疑契合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走向,抓住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和“改革创新”的教育旋律,彰显了“为了每个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宗旨。
第三,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主题历练的价值
校长的教育思想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浸润和固化。管理只有到了成全他人为乐的境界,才是一门了不起的学问。按照“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黄金律,以德立校、文化强校是一条学校发展的科学之路。
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核心价值。在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历练中,校长要引领团队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构建学校教育愿景。围绕“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学校教育要充分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努力为每个学生未来生活做准备,奠定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学校要建立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达到逐步历练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些主张既朴实又符合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规律,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
第四,主题历练要排除担忧和干扰
学校教育变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变革都会遭遇阻力和干扰,有时还要牺牲眼前利益和抗拒名利诱惑,它需要不断强化精神内部的执行力量,坚持固化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校“阳光育人”主题历练的首要任务就是“缩小班额,有效控制办学规模”,任务提出来后老师们很支持,但有领导认为这只是一句口号,一些社会人士也认为我校学位紧张而不理解,再后来也有一些老师不理解了,认为“没学生选我校了,学校走下坡路了”。作为校长,当时我压力很大:一方面这会导致学校公用经费减少,另一方面学校教师需求却还在增加。是坚持还是退缩?纠结、彷徨,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几个领导的理解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和学校班子反复研究,决定学习精神“坚持就是胜利”。事实证明,这次坚持是正确的: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已走出瓶颈,师生、家长、各级领导、各界人士都认同了我们的选择和坚守。
第五,内涵诠释是主题历练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育规划主题的内涵诠释,需要坚持通俗、民主、科学的原则。坚守“育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我校经过客观、科学论证,提出了“朝阳东升、生机勃发、乐于进取、志在创新”的“阳光育人”教育思想,赢得了全体教师认同。“阳光育人”是倡导“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健康、有尊严地成长”,即通过建构适合的、民族的课程文化,建设优质幸福的师资队伍,不断营造精致、人文、独特的阳光文化,有效整合适宜的教育资源,达成“幸福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因此,主题内涵阐释是确立学校办学愿景和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全校教师高度认同的基础,只有清晰地阐释主题内涵,才能形成一条文化主线并贯穿于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始终,从而找到和凸显主题历练的核心价值。
第六,在促进队伍成长中促进主题历练
自我超越、改变心智、团队学习、共建愿景、系统思维,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是抓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学习型教师”历练“阳光育人”主题,我们搭建了很多平台:一是同读一本书,让人心灵敞亮、智慧人生。目前我们读了《思维方式的批判》、《幸福的方法》、《56个教室》等书。二是实施扁平化的项目管理,体现果敢与幸福的担当、民主与包容的魅力。我校教师自主成立特色社团“三人行”“伙伴学会”“谏言团”,这些社团通过承办全国赛事、参加各类展示活动等,让老师们阳光自信地走到前台。三是专题论坛、学术年会,成就阳光学习典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鼓励老师们与大师对话,吸取《论语》、《道德经》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引导老师们到大学中去,体验心灵幸福的保健,排除职业倦怠的困扰;启迪老师们放眼世界,与名校名师结对,体验从专业到人格的修炼。四是让老师们参与学校重点工作的实施和重要改革方案的制定,从激烈的辩论到智慧的结晶,使阳光育人的战略主题有效转化为每个成员的奋斗目标。
第七,主题历练结硕果,学校发展出特色
东小教育规划主题的选择和历练过程,伴随着学校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爱满校园”。
为避免学生课余休息发生碰撞伤害,学校把校园内建筑与学生可接触范围内的棱角全部切割磨圆;学校经多方调研争取,在每层教学楼配建厕所,解决了师生入厕难问题;将几十辆教师小车移到校外,为孩子成长腾出空间;学生自愿捐献压岁钱,运行“阳光爱心小银行”。
构建阳光课堂,很多班级多次参与全国语文、数学赛课,孩子们乐观、自信、机智,成为课堂主人和校园生活的主人。“亲子活[ dylw.net]动”洋溢着和谐的音符;“阳光少年”在校内外舞台激情飞扬;孩子们畅游新马,将蜀韵文化融入世 界……抓住每个教育细节,建设其乐融融的校园文化;关注每个学生快乐、健康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成为东小践行“让学生快乐、尊严地成长”的有效保障。
二是“让教师有效、惬意的工作”,保障教师身心健康、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感,让教师感受被尊重和存在的价值,学校努力营造宽松、惬意的工作环境:分批分层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考察,帮助老师们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幸福指数;利用教研组、年级组、工会等集体开展各种活动,加强情感交流,促进团队合力;力所能及为教师办好事实事,帮助教师解决子女就读、就业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形成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的和谐局面。
三是在主题历练中构建起以阳光课程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是“国之魂”——效果鲜明的国学课程。东小归纳出颂、听、看、写、演、唱、悟、行“八字教法”。国学文化浸润对孩子们的人格完善和历练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成为全国经典文化先进学校和全国“书香校园”。二是“蜀之韵”——成效独特的“川剧进校园”传承课程。学校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合作,以川剧文化进校园、川剧文化进课程、川剧文化进课堂的“三进”研究,开展校园传承川剧文化研究,纳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学校成为全国非遗文化校园传承骨干校。三是“人之行”——解放儿童的“阳光少年”课程。孩子想走多远,知行结合的目标就在螺旋递进的不远处期待。学校从诚信、自理、仁爱、智慧、艺术、健康等方面评选“阳光少年”。民主多元评价,肯定学生的差异和特长,让每个生命都明确成长目标,激发成长动力,释放个性光芒。
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是一个不断实践、完善、创新的过程,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也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更加切合学校实际。主题历练使生命丰润、个性张扬、文化修养叠加,学校也在历练中实现了和谐、可持续的特色发展。
二、主题历练的有效策略
第一,找准规划的主题定位
找准学校教育规划的主题定位,让每个生命找到自我价值。每个阶段的规划主题提炼,都需要学校在充分研究自身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承前启后的讨论主题,广泛征求教职工和专家意见,并与区域同类学校分析比较找准差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因为独特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第二,主题历练需要寻找方向
方向大于努力,思路决定出路。主题确定后需要寻找实施的方向和路径,既要与时展同步,又要与教育客观规律同向,还要使每个实施者同心。
第三,把握战略主题的几个特性
一是适宜性。即学校教育规划战略主题对学校适宜度高低的具体表现,具体包括主题是否适合校情、能否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是否认同、是否适合当下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是前瞻性。即战略主题要有超前性,要着眼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明天,主题的前瞻性要求学校必须找准最近发展区,这是战[ dylw.net]略主题在定位和方向选择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是统领性。战略主题是学校一定时期内开展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学校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实现主题展开,这是由战略主题的统领性所决定的。
四是创造性。战略主题是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确定的,它是学校文化的提高和创新,而不是原有文化的照搬。学校战略主题的创造性,表现为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和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它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独特性。即战略主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有独特新颖的理念,要突出地域文化,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如我校“川剧进校园”研究,就充分彰显了主题历练的独特性。
六是可行性。这是战略主题适宜性在操作层面上的体现。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异,理论上适合的在实践中还要受制于具体条件。只有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实施的主题才是可行的。
第四,战略主题历练必须避免“布利丹效应”
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避免“布利丹效应”,学校战略主题的历练也是如此。即不能在实施过程中三心二意、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主题历练不能追求过程的完美,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坚定勇敢地走下去。特别是在干扰强烈的困难时期,必须排除万难、淡定坚持、智慧勇敢地前行。很多成功的历练都需要校长孜孜不倦、坦荡执著地引领,很多成功的案例都离不开坚持。
第五,主题历练必须重视有效沟通
先有沟通,后有认同,先认同人后认同事,先认同他再认同你。任何规划主题历练都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前行的。有效沟通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办学的重要管理策略。
一、分析自身个性,凝聚特色理念
根据现代管理SWOT(从企业引入的一种分析方法)的分析,学校的个性既是学校的优势、机遇,也包含学校的劣势和风险。在一所学校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时期会遇到制约学校发展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如能找准工作的突破点,针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断实践探索总结提升,丰实学校的内涵,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学校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得以发展。也就是“弱”中创“特”模式,同样可以使薄弱学校走上特色创建之路。
小学教育是根基教育。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莲前小学借助SWOT结构分析,从小学教育最本真的角度出发,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确定了“养成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追求的目标取向――奠基幸福人生;实现目标的依托――养成良好习惯。学校根据21世纪教育的使命,着重从做人、做事、学习、共处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塑造学生诚信做人、勤奋做事、广博学习、和谐共处的优秀品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二、坚持四项原则,突出“六个”环节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莲前小学坚持“知行统一、家校协同、自律他律、环境熏陶”四个原则,按照“认知晓理――示标导向――习范导行――体察内化――考评激励――反馈提升”的路径,取得良好的效果。
1.认知晓理。知是行的基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理”。学校充分利用班校会、课堂教学等形式,采取教师讲、学生讲、家长讲等多种方式,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
2.示标导向。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学校确定了做人、做事、学习、共处等四个领域的习惯目标要求,并贯穿在小学六年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承前启后、重点突出的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为学生提供养成教育的路线图。
3.习范导行。在引导学生实践时,学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按一定序列,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加深认知体验,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和身边同学的榜样,使学生可见、可学、可仿、可行。通过说服教育、校本课程、学科渗透、活动训练等途径,切实习得,达到习惯成自然。
4.体察内化。在行为习惯规范实践中,学校要求教师要正确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比较、设身换位思考,在体察中,增强学生行为评判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把外部的要求变成学生的“内心的”要求,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
5.考评激励。学校对个人和班集体分别采用了“习惯之星”和“星级班级”考评机制,根据每月主题习惯的每周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考评,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方式评定,授予“习惯之星”。对班级评价则开展以纪律、卫生、安全、两操、出勤等五项内容的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做得好的项目授予星星。期末表彰奖励学校“习惯之星”和“星级班级”,从而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良好习惯的修炼。
6.反馈提升。学校根据达标要求,重视对考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对不良习惯进行校正,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通过反馈,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过程使学生养成的良好习惯趋于稳定,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采取“六条”举措,着力文化建设
1.着力于民主科学管理制度的形成。为使学校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莲前小学树立“着眼于人,重在发展”的管理理念,以教代会为主要形式,认真讨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事事有规章、事事有人做”,建立了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2.着力于学习型教师团队的打造。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学科的特点,组织教师认真讨论,编写了莲前小学教师教学习惯要求,从备课、课前候课、上课、课堂语言、倾听、板书、批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时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着力于多层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注重习惯养成课程化、主题化,制订了莲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确定每个年级八个习惯主题,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系统科学的训导目标,形成了莲前小学学生好习惯训练项目序列表。组织教师根据每个习惯主题,按照知识、实例、情境的设置、问题、训练、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编写教材,现已编写了《好习惯伴我长》校本教材(1~6年级各一册)。
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习惯培养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每一次活动都是一节习惯养成课,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习惯,在行动中体验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4.着力于活泼有序课堂氛围的营造。良好习惯在灵动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彰显。特色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学校树立“每一节课都是习惯养成课”的理念,组织各科任教师,结合学科特点,从课前常规、课堂常规、参与活动常规、合作学习常规等方面,认真制定莲前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要求,要求明确具体,并编印成小册子,要求学生做到。
学校开展了省级课题“基于生本理念下‘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研究”,紧紧围绕着“学习小组的有效组建”“小组长的培养”“活动单的要素和设计”“活动单在各学科的应用”等问题进行研讨,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体现,学生自信大方,合作分享,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闪耀。在灵动的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倾听、主动探索、敢于表达等良好学习习惯得到培养。
5.着力于景物寓志校园文化的建设。环境成为良好习惯形成的隐形课堂。学校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精心设计雕塑文化、廊道文化、班级文化等。整洁美丽的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墙一物都渗透德育,时时刻刻提醒、教育、浸染着师生们。
6.着力于多元联动教育合力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外得到延续巩固。建立家长的协同机制,办好家长学校。让学生的好习惯在家庭中延伸和巩固,并同时影响家长,提高家长素质。建立社区的协同机制,积极开展与社区、周边单位的共建活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文明劝导、关爱空巢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社会交往、实践能力,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在实践中得到延续巩固。
一、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存在问题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涉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管理与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改革等诸多方面。由于收入分配的调整最终影响到学校管理体制的改变,实现教师从“公家的”向“为公众服务的”理念转变,所以实施时间不久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绩效工资改革指导实践可操作性不强。实施绩效工资考核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这涉及到学校的校长、教师和行政后勤教辅管理人员。就目前情况来看,从中央、教育部和广东省、广州市制定的相关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指导文件意见中,都是从宏观角度提出的一些宽泛的方法和建议,没有具体的实践可操作性。由于仅仅是指导性文件框架,广东省要求各地市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各地市又要求各区县出台具体考核细则,然后各区县要求学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最后制定具体的考核细则,最终结果反而就是出现了绩效考核方法和细则模糊不明、相互推诿、相互观望和长久等待的不良局面。从实践层面来看,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存在着评价模糊或过度量化的倾向:一种工作偏向是认为教师的工作不是流水作业,教师的育人工作很难完全用数据来衡量,进行教师工作绩效考评以质性评价为主,忽视了量化评价结果的运用,结果不能让老师们信服;另一种工作偏向是强调教师工作绩效的考核以绝对化评价为主,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务考核甚至精确到“每分钟多少钱”,进而走上过度量化的不求过程的轨道上去了。
2.奖励性绩效工资评价指标考核体系不完善。在区县范围内,奖励性绩效工资评价指标考核办法基本上是一校一案,显得十分混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学校教师矛盾的下移。有些义务教育学校根据所教课程、满工作量课时数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评定,教授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奖要高于其他课程的教师(特别是没有中考会考、小升初测评任务科目),这样就不利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些学校还设置了名次奖,即奖励学生成绩好、考试排名靠前的教师。由于目前素质教育方面的绩效相关信息量较少,同时也缺乏明确的考评指标,因此绩效工资很难对非中考会考、非小升初测评科目教师形成激励作用。而现实中,应试教育的绩效考评指标往往更易于掌握,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升学率、平均分名次等,这就导致了绩效工资仅同这些考评指标挂钩,从而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应试教育导向。
3.教师绩效工资异化为过度集权。在一些区县,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分配方案出现了偏行政、轻教学的现象: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师待遇,可能还不如二十多岁的学校团委书记;学校行政人员最高绩效工资甚至可达一线教师的3.5倍。一线教师获益不多,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响。教育的过度行政化,导致了学校领导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掌握了绝对主动权。校长是政策实施的对象,同时也是政策实施的一个主体;校长既在被考核的范围内,也在参与制定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案。这样,学校领导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毫无疑问地导致了绩效工资获益中领导多老师少、甚至拿教师的钱填充学校领导口袋的不良现象。
二、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路径
在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要深刻领会“绩效”二字。绩效中的“绩”,指的是工作业绩,注重数量;“效”指的是工作效果,注重质量。所以,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健全绩效工资反馈机制。
1.团队化激励,建立促进合作的绩效工资机制。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奖金机制在促进教师努力从教的同时,也引发了同校同级教师间的互相打压和恶性竞争。为消除不利竞争的可能性,绩效工资实施时必须要有一部分资金是用来嘉奖以部门、级组、科组或整个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这样有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也可以自发组织专业学习小组或自然组成备课组,每组大概五六个人,由于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小组内一个教师的进步就能同时提高其他教师的工作绩效,最后体现落实在工资绩效上。比如某班一个学生获奖,相关科任教师或同科组、备课组教师均可获得绩效的加分。这样既能最大化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能最大化教师的绩效奖金。
2.参与性决策,确保绩效考核体系的多元与民主。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时,应当采用多途径、多主体的评价方式。除了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外,家长、学生、社区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也应该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的参考内容。在提高评价民主性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增进评价内容和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要力求通过简便易行的方式把教师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充分体现出来,使绩效考核能借助外部规范要求与教师内在自我发展需求的双重激励作用,满足全体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一、美国学校选择的主要模式
在传统的学校选择模式下,美国的基础教育(即K-12)主要有两种模式:就近入学和自费进入私立学校。就近入学即根据家庭所在地学区划分可进入的公立学校的范围,实际上是通过家长选择居住地来实现的,选择私立学校主要是针对对子女有特殊教育期望和要求的家长而言的,即家长自动放弃就近入学的公立学校,自费选择适合他们教育要求的私立学校。由此可见,美国基础教育原本就存在学校选择。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自由主义和各种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美国传统择校模式的弊病逐步显露出来,在多元文化和追求个体自由精神的影响下,政府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鼓励家长多元择校,因此在近30年内,学校选择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和讨论。
学校的选择模式在学术界主要是以教育资助类型及教育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美国学者道格拉斯・拉姆丁(Douglas JLamdin)和迈克尔・明乔姆(Michael Mintom)明确地阐述了这种分类的标准。从教育资助类型看,选择的类型可以分为公共经费资助的学校和私人经费资助的学校;从教育生产方式看,可以分为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由这两个标准可以将学校选择的模式划分为四类:(1)由公共经费资助的公共生产模式的学校;(2)由公共经费资助的私人生产模式的学校;(3)由私人经费资助的公共生产模式(即私助公办学校)的学校;(4)由私人经费资助的私人生产模式的学校。
结合以上对学校选择模式的划分,美国当前基础教育的学校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是美国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最传统的学校选择模式,具体讲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政府公共经费资助是学校唯一的经费资助来源;第二,教育生产方式属于公共生产,即所有的学校都遵从于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要求,教育服务的对象除了学生家长外,还要为政府和社会负责,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让受教育者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掌握共同的文化知识。因为该模式属于一种传统的公共选择,强调政府对教育的干涉及垄断力量,在高度追求民主性和个人价值的美国,公立学校在大多数家长眼里,是办学僵化、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代名词,至今仍受到许多来自于其他模式选择的挑战。
2 教育凭证制和特许学校
80年代以来,为了改革传统公立学校僵化的教育体制及管理方式,减少政府对学校的垄断和官僚化,美国兴起T--场以市场价值为取向的学校选择模式,其中教育凭证制度(EducationalVoucher)成为美国家长择校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凭证制度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该选择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教育券促进家长选择的主动性及教育生产的竞争性,通过注入市场竞争的活力消减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即政府只提供公共经费资助,教育生产依托给私人生产,激发公立学校的竞争力。教育凭证制赋予家长相对自由的选择权,可以帮助来自底层社会的家长和少数族裔的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已退任的前总统小布什曾经大力推行过该学校选择模式,通过教育凭证帮助美国弱势族群提高入学机会和选择自由。特别是针对那些未能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能在自己喜欢的学校读书,联邦政府每年补助他们1500美元,保证“不让一个孩子落伍”。
3 磁石学校和特许学校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各个种族之间的不同需求与融合给政府的教育制度带来非常大的挑战,磁石学校是在教育为取消种族隔离、满足不同族裔人群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1985年美国政府通过《磁石学校补助计划》为该类学校提供服务和帮助。磁石学校的主要特征是,公共经费资助私人生产方式,提供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课程方案,学生不受地区限制,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及所学内容。磁石学校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磁石学校,即整个学校都属于开展特色课程的学校;另一种为磁石计划,即学校内只有部分学生参加特色课程。磁石学校在消除种族隔离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中有约24%的学生就读于磁石学校,15%的学生参与磁石项目。特许学校是一种“公办民营”性质的学校,这种学校的主要特色是公共经费支持下的非公共教育生产模式,政府与一些企业或个人签合同,赋予他们办学自,家长凭学校不同的特色进行择校,美国第一所特许学校出现在明尼苏达州,在它的影响下,目前美国大多数州都有特许学校。
4 家庭学校
顾名思义,就是开办在家庭里的学校,是美国当前较为时尚的一种学校选择模式,父母一般因为特殊的考虑会选择退出公共教育,专职在家教育小孩,属于一种完全的由私人经费资助的私人生产模式。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仅1999年春季全美就读家庭学校的学生高达85--万97万人,占全美学生总数的1.7%。在2001--2002年,K-12共有200万学生就读于家庭学校,而且该人数每年以7%到15%的比率增长,根据美国家庭学校法律保护协会(Home School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统计,美国目前约有300万孩子在家就读,其成绩比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高。
二、美国学校选择引发的几点思考
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学校选择的初衷来源于二战后新自由主义精神的启示及其对于多元化教育体制的追求,其目的在于消减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和垄断,提高教育质量及促进教育公平。
1 学校选择与教育公平
美国择校制度最初的设想主要是为了改善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利处境,赋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利和自由。美国的学校选择改革是否真正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是否真正改变了底层阶层在教育中的不利处境?正如许多学者的研究所得,政府的择校制度能促进教育公平,但择校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不平等状况。首先,他们认为理想的择校与家长的特征密切相关,在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家长都具备择校的能力和技巧,
哈佛大学的卡洛琳・霍克斯比指出,“学校选择不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完美的学校,因为家长本身就不是完美的选择者”。其次,弱势家庭的家长因为没有弹性的工作时间或不胜负担额外的教育成本,如交通费用、课外活动费用,最终只能选择放弃。例如教育凭证制一般只能解决学生就读私立学校的部分费用,对低收入家庭而言,选择他们真正理想的私立学校依旧存在费用的困难。另外,许多学者认为择校制度并没有促进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社会融合,反而导致了不同种族和社会阶层间新的隔离。
2 学校选择与政府控制
美国学校选择体制实施以来,特别是教育凭证制实施以来,政府通过家长选择机制将部分公共经费转移到私人或社会团体(如教会)手中,经费的转移伴随着部分权利的转移,实质上也是一种由政府主导向市场的转移,极大地挑战了公共教育的核心地位。因为学校选择的倡导者一致认为,限制个人教育选择的根源在于政府对教育的过度干预,要扩大个人教育选择必须消减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各种备选学校的并存重新界定了政府在教育中的角色,即政府只是资助教育,不能过多兴办学校。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政府职能的减弱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教育不仅要促进个人的发展,更要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在民主社会中,公民必须接受并参与社会民主过程的共同价值,必须通过学校获取基本的共同特征,使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能够接受社会所期望的共同的价值观。按照道格拉斯・拉姆T和迈克尔・明乔姆的学校选择模式理论,公立教育制度体现的是一种政府干预下的“生产者”,个体是被看做国家的公民,其教育应该由政府及其雇佣的专业教育者负责;而在市场干预下的择校体制中,个体控制和决定教育资源,学校是为消费者服务,会给政府的公共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因此,在学校选择中要处理好个体选择与政府控制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思考和协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政府在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择校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二,政府赋予家长及学生择校权利的方式和范围,及政府如何在合适的范围内管理个体的自由;第三,公共经费资助用于私立学校是否合适,及如何管理和评估。
3 学校选择与教育质量
家长择校的动机之一就是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由于优质资源的有限,学校选择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加之家庭背景的影响,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能力为子女择到如愿以偿的学校。市场的介入凸显了家庭资本对于择校的影响。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中上阶层的家庭往往更容易借用其积累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为子女选择高质量的学校,而低收入家庭因为先天不足因素,在择校市场中被淘汰在外。竞争机制确是促进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学校选择的市场性质能否真正改进学校深层次的变革?在市场主导的竞争机制中,许多学校为了争夺可能的生源和经费,其对外的形象建设和沟通方式极近于商业炒作,许多研究者指出,学校领导层和教育者花在形象包装和宣传上的经费和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真正用于教书育人的时间。哈佛大学校长中心主任米莉・皮尔斯指出,布什政府的学校选择制度,不是真正去解决公立学校绩效低下的问题,而是以资助和鼓励家长摆脱绩效低下的公立学校来回避公立学校绩效改进这一难题。
三、美国学校选择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与美国在学校选择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同样采取一种就近入学的原则,但其涵义与美国有所区别。在我国,由于人口户籍管理政策及教育财政制度的限制,政府按照学校计划内的学生数量进行教育费用的资助,目前还不能如美国一样,将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教育经费资助直接划归于个人,因此中国的家长择校的成本和难度要远远高于美国的家长。相比美国追求个体自由和多元化教育理想的择校产生机制,中国的择校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人们对于优质资源强烈渴求下产生的。虽然两者产生的基础有所不同,但美国的择校制度及模式对中国依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在教育经费的资助来源方面,应促进教育经费资助形式的多元化。相比世界其他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国在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困难,虽然中国实施地方分级投入的政策,但就经费性质而言,都属于政府单方面投资,社会力量办学及教育经费的投资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这与我国教育资源短缺和受教育者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相悖的,政府应当支持私人对教育的投资,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一、定编设岗。各学校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依据单位编制和队伍结构设岗定位,在做好校内教职工聘用工作的基础上,然后根据本校教职工缺编情况,在全市其他学校选聘符合双向选择条件的教职工,符合双向选择条件的教职工也可在市内各学校有选择地应聘。
二、建立组织。为确保教职工聘用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学校都要成立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由本单位党、政、工和教师代表组成。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总体要求下,按照合理设岗、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起有活力、高效率的用人机制,并不断完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职工聘用办法。聘用教职工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后,由校长聘用。
三、实施步骤。20*学年教职工聘用工作定于六月中旬开始,共分五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太平街道内学校招聘其他街道学校教职工,时间为六月十三日至二十日前完成。
太平街道内学校在六月十七日前将拟聘用其他街道教职工的名单上报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学校方可办理聘用手续。逾期不报的,视作放弃聘用。
第二阶段:城区学校招聘非城区学校教职工,时间为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四日。
非城区学校的教职工到城区学校应聘,必须参加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具体实施办法另行下文)。
第三阶段:校内聘用教职工,时间为七月七日至十一日。
各学校教职工须在七月四日前将自己的选择意向告知所在学校校长,各校按照本校的聘用办法确定聘用结果,下发聘用文件。
学校在聘用期内解聘教职工,须报经市教育局批准。
第四阶段:校际流动,时间为七月十四日至八月五日。
意向去外校应聘或未被原学校聘用的教职工,凭《双向选择意向表》与尚未超编的学校联系聘用。
《双向选择意向表》经调出学校签署意见后,再到接收学校签署意见,然后交回调出学校,由调出学校于八月五日前上报市教育局审核。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后,八月二十日前教职工本人到市教育局办理调动手续,接收学校方可聘用。
第五阶段:未聘人员寻聘学校,时间为八月六日至二十日。
未被聘用的教职工自行寻聘未超编的学校。接收学校视情在该教职工的《双向选择意向表》上给予签署聘用或试聘意见,试聘期为一年,并及时将其《双向选择意向表》上报教育局办理相关手续。
八月二十日后仍未被学校聘用的教职工(拒聘者除外),视作落聘。
四、双向选择的条件。为保证各校教师的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职工不能参加双向选择:
(一)、教职工在现任教学校工作未满三年的;
(二)、凡获得县(市)级及以上名师、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功勋教师、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和教坛宿将荣誉称号者,获得教学大比武县(市)级二等奖、台州市级三等奖及以上者,被评为中级职称及以上者,从获得荣誉或取得该职称之日起至20*年6月底止,在现任教学校工作未满三年的。
五、拒(落)聘人员的安置。太平街道内学校的拒(落)教职工,只能到太平街道以外的学校寻聘;其他街道内学校的教职工,只能到农村学校寻聘;农村学校的教职工,须经市教育局同意后到薄弱学校寻聘。
被学校落聘的教职工,九月二十日前仍未被本校或其他学校聘用的,从十月一日起只发放其基本工资,奖金、福利等其他待遇停发;若待聘期间被学校聘用的,从被聘用的次月起恢复其奖金、福利等其他待遇。待聘时间最长两年,待聘期满后,仍未上岗或调离的,单位可以办理辞退手续,辞退人员的辞退费按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执行。
教职工拒绝学校聘用离开工作岗位的,准许其有三个月的自行流动期。九月二十日前又未被其他学校聘用的,从十月一日起只发放其基本工资。在其自行流动期满后,仍未被学校聘用的,本人可以提出辞职或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从二00九年一月一日起其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停发;若拒聘期间被学校聘用的,从被聘用的次月起恢复其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
几千年以前,知书达理的仉氏为了让孩子成才,三迁其住所,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儒家思想家孟子(孟轲),也留下了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
现如今,为人父母的家长又为孩子的成才缴纳高额的择校费,或者送他们到心目中的贵族学校,只为一个目的: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本人长期从事民办学校教育工作,对于如何选择民办学校,有几点看法和家长朋友分享,我认为,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一、选择好学校首先要看校长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重要性,校长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因此作为家长你需要了解校长的办学思想,管理观念,校长的品行等。而这些不是听几次校长的报告会,或者校长的座谈会就能了解的。大多数家长对校长的映像只能凭借直观的感受。但有些重要信息家长还是能够了解到的,如,校长的简历,校长是否经常更换(很多民办学校更换校长频率相当高,教育质量又怎能得到保证),老师是否稳定(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基础)等。
二、选择好学校要观察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质量,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老师以及家长。给家长最直观的就是校园的环境文化,如每一个橱窗、每一间教室、每一间教师办公室、每一间学生宿舍、每一个评比栏、每一个校园角落,处处彰显学校的特色、办学理念。如果您看到的是陈旧的橱窗、凌乱的教室、浮躁的教师办公室、牛皮癣式的评比栏以及到处是垃圾的校园,我劝您放弃这样的学校吧。
三、选择好学校要了解学生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的影响要比老师的影响更大,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游戏,直接相互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去学校了解该校学生的来源,最好能够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学习氛围、课外活动等。家长也可以利用放学时间在校门口听家长们的“道听途说”,力求对该校学生有一个比较多的了解。
四、选择好学校要看硬件设施
好的硬件设施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如果一个学校的办学硬件设施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要,教育质量就不会有保障,许多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孩子成才的梦想就只能是海市蜃楼。
五、选择好学校要选择好老师
每个学校都有好老师,但好学校里好老师居多。现阶段许多好老师都流入到了比较好的民办学校,因为民办名校待遇高。老师的待遇是衡量一所学校的标准之一,如果这所学校老师的待遇低于同类学校,那么这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或者管理制度肯定是有问题的。
2019年昆明普通高中填报志愿须知
考生填报普通高中学校志愿时,请考生及家长认真阅读《昆明中学招生信息报》公布的有关招生信息及填报志愿的内容,了解清楚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及志愿设置、填报志愿方式及时间、录取方式及录取顺序,并根据招生学校的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收费标准、食宿条件等相关要求,慎重选择报考学校,以免填错志愿、报考有误影响投档录取和升学就读。
录取批次及录取阶段
录取批次
昆明市普通高中招生学校分四个批次录取,分别为: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
录取阶段
1.提前批次录取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族班"和"阿诗玛班"录取,第二阶段为"郊县班"、外语类学校和"空乘特色班"录取;
2.第一、二、三批次招生学校录取均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估分填报志愿录取,第二阶段为见分征集志愿录取,第三阶段为民办学校自主招生录取。
高中学校招生按录取批次和录取阶段顺序分批分阶段组织录取,考生一经提档录取后,不再参加本批次后续阶段和后续批次各阶段招生学校的录取。
录取方式及志愿设置
录取方式
昆明市普通高中招生有:估分填报志愿录取、见分征集志愿录取公费生和民办学校自主招生录取自费生三种录取方式。
志愿设置
1.估分填报志愿设置
提前批次招生学校录取,"民族班""阿诗玛班"设置2个平行志愿,"郊县班"、外语类学校和飞行员空乘特色班设置1个志愿。
第一批次一级一等高(完)中录取,设置"统招择优志愿""定向择优志愿"和"调剂志愿",共3个志愿。
第二批次其他一级高(完)中(含同批次录取学校)录取,设置"统招择优志愿""定向择优志愿"和"调剂志愿",共3个志愿。
第三批次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录取,设置4个平行志愿。
2.见分征集志愿设置
主城区第一、二、三批次普通高中录取公费生时,每一批次均增设见分征集志愿录取阶段,视情况组织1—2轮见分征集志愿,每轮征集设置2个平行志愿。
填报志愿方式及时间
填报志愿方式
昆明市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统一在"昆明市学考网"(kmzky.cn)填报志愿。报考主城区普通高中学校,采取"估分填报志愿"和"见分征集志愿"两种方式填报志愿;报考郊县(市)区普通高中学校,采取"估分填报志愿"方式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时间
1.估分填报志愿时间:2019年7月6日9:00—10日18:00。
2.见分征集志愿时间:
7月22日15:00—23日11:00,第一批次第1轮征集志愿填报;
7月23日15:00—24日11:00,第一批次第2轮征集志愿填报(视学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安排);
7月27日15:00—28日11:00,第二批次第1轮征集志愿填报;
7月28日15:00—29日11:00,第二批次第2轮征集志愿填报(同上);
8月3日15:00—4日11:00,第三批次第1轮征集志愿填报;
8月4日15:00—5日11:00,第三批次第2轮征集志愿填报(同上)。
考生填报志愿相关要求
昆明市户口的考生填报志愿按户口所在地县(市)区的招生范围填报志愿。随迁子女按就读学校所在县(市)区招生范围填报志愿。
估分填报志愿
1."民族班"和"阿诗玛班"填报志愿要求:
符合"民族班"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昆一中、昆三中、云师大附中呈贡校区、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4所学校中选择2所,在提前批次填报"民族班"志愿";
符合"阿诗玛班"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提前批次填报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阿诗玛班"志愿;考生若同时符合"民族班""阿诗玛班"报考条件的,可以兼报"民族班"和"阿诗玛班"。
2.主城区(含高新、度假、经开和阳宗海开发度假园区)考生报考普高学校填报志愿要求:
(1)主城区考生填报提前批次录取学校志愿时,可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昆三十中空乘特色班、安宁中学等学校中选择1所,填报在"提前录取普高学校志愿"栏内;
(2)主城区考生填报第一批次录取学校志愿时,可在云师大附中、昆一中、昆三中、昆八中、昆十中白塔校区、昆十中求实校区、云大附中星耀学校、昆十四中等学校中选择1所,填报"统招择优志愿";
具有定向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上述学校中选择1所,填报"定向择优志愿";
考生还可以在上述学校中选择1所,填报"调剂志愿"。
(3)主城区考生填报第二批次录取学校志愿时,可在昆十二中环城南路校区、昆十二中环湖校区、云南省民族中学、昆明市实验中学、官一中、官二中、官五中、官六中、昆二十四中、昆三中经开校区、滇池中学、昆一中西山学校、云师大实验中学、云大附中呈贡校区、云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中学、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黄冈中学昆明分校、度假区衡水实验中学、云南衡水实验中学西山学校、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西南大学官渡实验学校中选择1所,填报"统招择优志愿";具有定向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上述学校中选择1所,填报"定向择优志愿";考生还可以在上述学校中选择1所,填报"调剂志愿";
(4)主城区考生填报第三批次录取学校(含招生目录公布的填报志愿录取自费生的民办普高学校)志愿时,可在一般普通高中学校中选择4所学校,填报4个志愿。报考有普高特色班的学校,考生填报时必须选择清楚是普高班还是普高特色班,并填写好对应的学校招生代码。
3.郊县(市)区考生报考主城区面向郊县(市)区招生的普高学校填报志愿要求:
(1)报考提前批次录取学校:昆一中、昆三中、昆八中、昆十中求实校区、昆十四中、官一中、官二中、昆十二中环湖校区郊县班(含昆八中等五所学校面向东川、禄劝、寻甸招收定向生),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昆三十中空乘特色班、安宁中学(面向安宁市以外的昆明其他县区招生)的考生,选择1所学校填报在"提前录取普高学校志愿"栏内。
(2)报考主城区第一批次面向全市招生的云大附中星耀学校的考生,志愿填报在第一批次招生学校"统招择优志愿"栏内。
(3)报考主城区第二批次面向全市招生学校:云南民族中学、昆三中经开区分校、昆一中西山学校、云大附中呈贡校区、云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云师大附属世纪金源学校、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黄冈中学昆明分校、度假区衡水实验中学、云南衡水实验中学西山学校、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西南大学官渡实验学校的考生,选择1所学校填报在第二批次招生学校"统招择优志愿"栏内。
(4)报考主城区第三批次面向全市招生学校:昆明明德民族中学、中央民大附中昆明五华实验学校、云光中学、西山实验中学、经开区一中、高新三中、昆明女子中学,昆五中普高特色班、昆九中普高特色班、昆十七中普高特色班、昆三十中普高特色班、中央民大附中昆明五华实验学校普高特色班、昆明市艺术学校普高特色班、官渡区职业高级中学综合高中班以及招生目录公布的填报志愿录取自费生的民办普高学校的考生,选择1所学校,只能填报在第三批次招生学校"第一志愿"栏内。
4.郊县(市)区考生报考本地普高学校,按当地招考机构的规定填报志愿。
5.体育特长生志愿填报要求:
报考主城区普通高中体育传统特色项目(网点)学校的考生统一使用"07"字头的体育特长生招生代码填报报考学校志愿。
报考主城区第一批次、第二批次招生学校体育特长生的考生,在相应批次招生学校"统招择优志愿"栏内填写报考学校名称及体育特长生招生代码(填写在"定向择优志愿"和"调剂志愿"栏内的志愿,均不作为体育特长生录取志愿)。
报考主城区三类招生学校体育特长生的,主城区考生在第三批次志愿栏内填写报考学校名称及体育特长生招生代码,郊县(市)区考生在第三批次"第一志愿"栏内填写报考学校名称及体育特长生招生代码。
见分征集志愿
主城区第一、二、三批次录取时,每个批次估分填报志愿录取结束后(录取当天12:00),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网站(jyj.km.gov.cn)公布本批次招生学校的录取分数及人数,还将分批次公布各招生学校第1轮征集志愿录取指标数,以及可参加征集志愿录取各分数段人数。
每一批次第1轮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录取当天15:00),公布各招生学校本轮次征集志愿录取分数及人数。若还有未完成的招生指标,则公布剩余征集志愿指标数、可参加第2轮征集志愿录取各分数段人数。
每轮征集志愿填报时,考生可参考公布的本批次各招生学校的录取分数、各招生学校征集志愿指标数,以及本轮次可参加征集志愿录取各分数段人数,进行征集志愿填报,并按时完成征集志愿信息确认。
志愿填报及确认要求
1.分类进行志愿填报及确认
(1)估分填报志愿及确认。
主城五区户口,并在五区内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到就读学校办理志愿填报及确认;
郊县(市)区户口,并在本县(市)区内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到就读学校办理志愿填报及确认;随迁子女考生,到就读学校办理志愿填报及确认;
主城五区户口但不在五区内学校就读、郊县(市)区户口但不在本县(市)区内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以及往届生,持户口本原件、准考证,回户口所在地县(市)区招考机构,办理考号变更、志愿填报及确认等手续;
(2)见分征集志愿及确认。
考生自行上网填报征集志愿,并按时到初中学校所属县(市)区招考机构进行征集志愿确认;
变更考号的考生按时到户口所在地招考机构进行征集志愿确认。
2.考生网上填报的所有志愿信息
信息必须到学校或县(市)区招考机构进行志愿信息确认,并打印《志愿信息表》,经考生和家长签字确认后才有效,未经确认签字的志愿信息视为无效。考生志愿信息一经确认上报招考部门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报考志愿。
民办学校自主招生
2019年起,民办普高学校自主招收昆明考生纳入全市网络录取系统管理,学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的考生,必须在"昆明市学考网"进行预录取确认,学校凭《昆明市民办普高学校自主招生预录取确认表》办理提档录取手续,取消原来的学校凭《准考证》办理提档录取手续的办法。
招生录取流程:民办学校对尚未被其他学校录取,并有意愿来校就读的考生进行预录取--考生及家长、学校双方进行预录取确认(登录"昆明市学考网"选报学校,并凭考生身份证原件扫描确认,打印《确认表》签字认可)—民办学校到招考机构办理提档录取手续。
各批次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提档录取时间:
第一批次:7月24日15:00—26日11:00
关键词:高职学校;发展规划;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75-01
学校发展规划是90年代后期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是总结学校发展中存在问题、转变学校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乃至超常规发展的有效策略。近几年,随着高中毕业人数的大幅减少,使得高职学校的生存雪上加霜,规模小、综合实力弱的学校更被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使学校杀出重围获得新生成为所有高职学校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制定并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并不等同于学校某项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而是实现学校的文化、管理、结构、师资等方位的提升,这其中涉及的问题是复杂的,多层面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学校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从中找到学校管理和教学实现的质的飞越的基准点。只有基准点找准了,学校的发展才能充满希望和活力。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对于所有学校而言,基准点的最终形式应该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学校的文化建设。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职教育,理所应当地承担着文化传播重责任,因此我们应改变过去狭隘的“小职教观”,改变过去认为高职学生只要能满足从事某种终身职业即可的观念,而应以努力培养有文化、有品味、有教养的新一代高职学生作为自己的使命。
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考虑:一是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积极关注环境的变化,不断促进学校文化的改革与创新;二是确定有效的建设目标,制定学校的文化建设战略;三是合理安排实施步骤和策略,明确各项文化资源的配置。下面,就从实践的角度逐一进行说明。
一、学校内外环境的分析策略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同于学生管理、教务管理等常规管理,它关注学校内部的管理与建设,更关注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所有学校都无法摆脱外部环境对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之时必须对特定时期内学校所处的内外环境做综合的调查、评估和预测,搞清楚学校所处的时代特征、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实现学校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时,除较常使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外自我诊断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所谓的自我诊断法就是学校管理者以日常的教育工作作为切入点,针对学校当前的工作重点进行组织与实施的一致性、自主驾驭程度方面的衡量。比如,作息时间表是每个学校所必备的,但它却与学校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它既是对师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又是对学校本身的一种限定,所以我们说作息时间表是学校强大的文化特征。
二、选择与制定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的策略
在对学校的内外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之后,就需要选择和制定学校的文化发展战略了。选择和制定学校文化发展战略包括战略方案的形成、战略方案的评价、战略方案的优化等三个环节。在发展战略的形成期,应该努力做到兼顾一般战略、可替代战略,形成有弹性、可选择的实用性战略方案;在对战略方案进行分析时,坚持从适宜性、可行性、师生的接受能力等多个角度设定评价标准;而在优化发展战略之间更要从学校自身特色、学校的发展重点、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情况综合考虑,力争做到发展战略最终兼具实用性、有效性、特色化。
当然,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当中,我们所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学校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可能只有优势或只有劣势,更多的是优劣共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因此,在对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选择时,必须审时度势,灵活地选择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与策略,并争取做到创造性地应用。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特色文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格局、专业设置;也可以选择一体化发展战略,使学校的全方位建设进入快车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出决策的同时,应坚决避免只考虑学校自身的个性特色而拒绝对内外环境综合考虑的做法,必须注意分析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性。
三、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发展战略只有当付诸于具体实施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不过是一纸空话。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被以往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因此学校文化受到本校师生的广泛认同,并不断地进行延续和发展。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造成学校的文化改革具有滞后性,甚至有时候原有的文化还会束缚住学校管理者的思考空间与活力。所以我们说相对于发展战略的分析与选择,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更加复杂与艰巨,更具有挑战性,也更为关键。要做好战略实施,本人以为必须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加强战略规划的操作性。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清晰、持续和稳定的,既要有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也要有各学年甚至各个学期的具体目标,真正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网络化、精细化。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地落实。
二是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形成制度。学校文化发展规划变成现实还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的文化制度,有可能的话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学校的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建设有人管、有法管,以此在全院师生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三是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监控与调整。在具体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与评价,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解剖,及时发现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保障学校文化氛围的不断改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女生学哪些单招专业很吃香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较高的专业之一,幼儿教师需求量日益增大,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的教师更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订单”。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就业范围广,学生不但可以从事幼师,还可以去一些亲子机构,早教中心发展,另外还能自主创业。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少有男孩子从事学前教育,这就更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会计专业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由于会计学历来都是女生占主导地位,或者说这就是一门女生的学科。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女生不会像学工科的女生那样遭到很严重的性别歧视。在学习期间,女生也会稍占优势,因为这是一门需要细致与耐心的学科。
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银行的后台运作(网络运作)、企事业单位网站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维护、或网络编辑、网站内容的维护和网络营销(含国际贸易)、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等专业工作,或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以及在各级学校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等工作。
广告设计专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成为了生活中最有效的宣传工具。要知道,即使东西再好,没有好的包装和宣传,也无法产生好的效果,而广告设计可以让商品在流通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女生选择专业的广告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
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主要是负责企业或者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公司财务关系。与当今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理财成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核心,加上女性生来谨慎谨慎,选择理财也比较多的。
拓展阅读:该怎么选择单招学校一、兴趣特长最重要
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及特长,有的喜欢金融、有的喜欢旅游管理、有的喜欢数控技术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单招的学校和专业。
二、学会扬长避短
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学校,比如有些单招学校技能测试的方式是实际操作,有的则是笔试,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强而笔试较弱的学生可选择实际操作性的学校,理论强而操作较弱的学生可选择笔试性的学校,学会扬长避短。
三、学校位置
整体而言,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学校相对较好一些,越偏僻的学校相对弱一些,因为市中心学校相对以后的就业而言,机会较多一些,当然,具体学校具体分析。
四、重视单招简章
1、报考条件,主要看自己是否有资格报考相关的学校。
2、招生计划,相对而言选择一所招生计划比较多的学校录取几率要大一些。
3、招生类别,自己所报专业该学校是否开设,避免被录取但专业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要求。
五、关注历年分数线
学生可以参照近年来各单招学校招生分数线,根据自身实力选择要报考的单招学校。
六、综合考虑学校实力和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