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教师的文章

关于教师的文章

时间:2023-05-30 10:3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教师的文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于教师的文章

第1篇

关键词: 个人实践知识 英语教师 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

一、文本的主要内容

我读的文章是选自《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中2014年第6期刊登的由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徐锦芬教授等撰写的“优秀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基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探索”。该文章以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为出发点,探索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的三位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旨在了解我国优秀高校英语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的构建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今后我国英语教师及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者提供部分启示。该文章研究发现,被研究的三位优秀教师的个人知识建构过程虽不同,但个人实践知识构建有共性,即被研究的三位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构建均呈现出实践性、反思性、互动性及自主性特征。在研究了个人因素和社会语境因素对三位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构建的影响后,得出研究结果,三位教师的实践知识构建均受到个人因素和社会语境因素的影响,且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构建是在个人因素与社会语境因素的互动中不断发展的。

二、本篇叙事研究与我之前所看的叙事研究的联系

教育叙事研究指的是研究者、教师教育者、在职或实习教师对教师自身或他人的经验故事及所在的机构和环境开展的研究。教育叙事的基本理念是“行为和理念扎根于个人的、文化的历史之中,对行为和信念的研究特别是从历史维度展开的解释必不可少”。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成长非常重要的途径,也是中国教育研究中值得提倡的一种研究取向。大量研究证明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师发展与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徐锦芬教授等撰写的此文与我了解的叙事研究的联系如下。

1.研究数据的搜集方法相同

徐锦芬教授等通过搜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三方面的数据分析三位教师的个人实践性知识构建过程。这三种数据搜集方法与我之前读过的教育叙事研究所提到的方法相同,我之前读过的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有:问卷调查、课堂记录、教师反思性日志、教师总结性汇报、教师自传、教师访谈记录等。徐锦芬教授等所采取的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都是常见的叙事研究数据搜集方法。通过课堂观察,研究者可以了解到最真实的、最直接的英语课堂情景,同时也观察这三位教师身处这种真实的教学情景中,遇到教学问题时是怎样予以处理的,这可以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的个人实践知识并锻炼自身的实践行为能力。深度访谈一般是在教师上课之前与授课之后进行的,可以使教师通过讲述或回忆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事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使教师在回忆过程中对自己的个人实践知识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自我调整与重新构建。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被研究教师的基本信息,比如年龄、性别、教龄文章发表情况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被研究教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历的区别。

2.教育叙事特点相同

教育叙事研究仅仅是研究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法,通过教育叙事研究,研究者可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方面。我之前读过关于教师反思性学习的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教师学习方法和途径的教育叙事研究及关于教师学习发生的动机的叙事研究。本文的侧重点是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的构建。三个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构建的共同特点是均表现出实践性、反思性与互动性。其实这与我之前所读过的文章的关于英语教师的叙事研究特点是相同的。关于英语教师的叙事研究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一个是事件,指英语教师所亲身经历的教育教学事件;二是叙述,就是教师采用特定的手段将事件反映出来;三是反思,即教师对事件目标的思考与分析。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素直接导致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十分鲜明。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包括实践性、独特性、反思性、描述性、互动性及启发性。故徐锦芬教授等所提到的三名优秀高校英语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构建的共同特点是与我之前读过的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中描述的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是一致的。

三、本篇叙事研究的可取之处

读完本篇教育叙事研究后,我不仅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更从本文中学会了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徐锦芬教授等选择的是有不同专业成长背景的三名高校优秀英语教师,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基于本文研究所主要了解的两个主要问题的。(1)优秀高校英语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构建呈现什么特点?(2)优秀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构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基于要研究的问题选取了有不同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优秀教师作为被研究者,因为语境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有重要影响。

正如徐锦芬教授等结语所指出的一样,所有研究都有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其仅选了三名优秀高校英语教师作为被研究者,对每名教师仅进行了3次课堂观察,4次深度访。由于被研究者数量过少,同时数据收有限,因此本研究所得到的研究数据不一定能全面呈现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方式及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的构建过程,该篇教育叙事研究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数据证明。在今后的教育叙事研究中,我们虽可以借鉴本研究的数据搜集方法,但同时应更全面地搜集数据,使研究数据更具代表性,研究结果更可靠。

参考文献:

[1]骆b,冯志伟.教育叙事:英语教师的重要研究工具[J].语言教育,2014(04):20-23.

[2]陆忆松,邹为诚.教育叙事视角下的英语教师素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68-75.

[3]徐锦芬,程相连,秦凯利.优秀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基于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06):1-6.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

关于“文言文”版块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古人思想文化的结晶,文言文往往蕴涵丰富哲理,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高考中与文言文相关的题目总分值也在20分以上,由此可见文言文板块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相关的文言文章还呈现数量大、篇幅长、题材丰富的特点,这便给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带来了考验。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注重文章诵读、注重基础知识的拓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以及营造情感氛围这四个层面出发,简要探讨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加诵读

文言文向来以韵律著称,引导学生对其多加朗诵,可以呈现出文言文的精髓,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中,相关的辞赋骈文诸如《滕王阁序》《离骚》《赤壁赋》《将进酒》等,适用于学生诵读。以《将进酒》为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李白悲愤抗争、自信狂放的情感虽已在字符中呈现,但想要使得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情感,还在于教师引导其进行正确诵读,通过自己的口舌,去感知诗人内心的情感。

当然,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诵读”,并非真正的诵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真正意义的文言文诵读,还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之前,不能忽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可以为其设置任务。比如,学生在诵读文言文《陈情表》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文中作者所陈何“情”?为何要学陈情?陈情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诵读,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生读硬背。

二、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拓展

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是教师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文言文常识的总结。

这类知识拓展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途径,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比如,向学生推介《说文解字》《中华成语典故》等相关书籍,使其对古文词句有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对于文言文中的部分文学常识,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加以介绍,典型如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左迁”和“右迁”,前者表示官职降级,后者表示官职升迁;此外还有“拜”“除”“擢”“牵”等字,皆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对其加以系统的归纳和介绍,以减少学生文言文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扮演着“翻译官”与“记录员”的角色。这种单向讲授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拓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相关语文老师应该转变以往以自我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适度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一)精彩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文言文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文学性和故事性,相关文章背后更是充斥着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典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其加以介绍,可以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勃作完序后随即离去,阁中众人发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X’自留”一句中少了一个字。于是众人纷纷揣测,有人说该填“水”字,有人道填‘独’字,却都觉得不够到位,于是当地都督遣人快马追上王勃,讨要该字,王勃的随从向来者说道:“主人一字千金,不能多写了”。当地都督果真携带千金,亲率一众文人前往,请王勃补全该字,王勃故作惊讶:“我不是把字写全了吗?”众人诧异:“那不是个‘空’字吗?”,王勃说道:“对,就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众人恍然大悟,遂有了“一字千金”之典故。如此故事虽然戏剧,但对调动学生兴趣大有裨益,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文中“空”字的妙处,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二)鼓励自主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心智,鼓励其在文言文板块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具备较大的可行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由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辅资料和发达的网络技术,对相关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文章脉络进行自我学习和梳理,当然,在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必要的总结和点拨,针对文章的重难点词句、思路章法以及作者情感进行剖析,解决学生疑难,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文章的情感氛围

在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选择将基础词句的翻译和解读作为绝对的教学重点,把文章背后的人文情感放在了次要位置。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要传递出的人文情感。

第3篇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范文一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现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时 间: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9:30

地 点:南校区G楼418会议室

主讲内容:教师教学经验交流

主 讲:曾兴雯教授

参加人员: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

欢迎广大师生前来旁听!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年5月18日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范文二

城区各小学:

根据兴化市小学教师“心远”读书会的安排,“心远”读书会城区学区小组拟举行读书交流会。本次读书交流会的主题为“2016,我的年度阅读故事”。各会员挑选2016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分享阅读体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7年1月6日下午2:00

二、活动地点:兴化市实验小学图书馆

三、出席对象:城区组各小学“心远”读书会会员、各校负责教学或师培负责人

请各学校及时通知出席对象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会议。

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1.3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范文三

为打造双语教学教师交流与分享平台,探讨双语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善双语教学效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举办双语课教学观摩交流午餐会。现将相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举办时间:11月11日12:15-13:15

地 点:崂山校区弘毅楼D305

二、会议议题

1.观看史新妍《复合材料概论》双语课视频

2.如何理解双语课;

3.目前双语课存在的问题;

4.如何讲好双语课。

三、参会人员:

1.2008-2016年双语课立项负责人

2.开设双语课教师

说明:

1.报名截止时间11月10日下班前,请各单位准确确定参会人员,以完成订餐:

2.参会教师请合理安排时间,有课的教师可提前退场。

联系电话:88959096

联 系 人:孙振海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0月31日

 

关于教师交流会通告相关文章:

1.教师表彰通告模板

2.教师经验交流会主持词3篇

3.教师关于读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第4篇

关键词:文言文 达标要求 课标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言文,近年来文言文也越来越受到编者、命题者和师生的重视。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设置数量还是命题中文言阅读考查分值的增加及试题的外延拓展,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线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过去那种“规范朗读串讲字词翻译全文归纳用法练习巩固”式的方法,已被很多教师摒弃,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侧重诵读和会意。但这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学过于简单化,致使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只要会背,了解大意即可,所以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背诵课文和译文上。另外,教师也常将精力放在课内重点篇目的讲读上,只停留在语句的字面含义的理解上,很少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境界,从而失去了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文言文教学时应注意研究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研究“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达标要求

“新课标”(2011版)关于七至九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文言文教学:“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具体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能够“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里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①诵读是前提;②理解基本内容是基础;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是媒介;④积累与运用是方法和途径;⑤感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是目标。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达成感悟、提高欣赏品味这一终极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能过于简化,致使文言文教学停留于工具性层面或游离于文本诵读。多年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个较为实用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模式,即“读顺、理通、悟透、用活”。

所谓“读顺”,就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堂互读、教师指导诵读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文章句读清晰掌握。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的必要方法。

所谓“理通”,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现在很多学生不是运用课下注释来理解课文,而是运用手中的所谓工具书――文言文翻译“一点通”。这种“拿来主义”不利于学生思考,也不能使学生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更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利用多媒体,将语段呈现在屏幕上,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语句标示出来,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先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再采取“组组词、猜猜看、联一联”的方式,将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组合起来,连词成句,以达到理解语句的目的。这样,原来教师的串讲,变成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互助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提高。

所谓“悟透”,是指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品析、欣赏文言文的能力。这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课文的文化背景、作者的际遇、创作风格、时代风貌感受文章的思想。悟透以读顺、理通为前提与基础,以期达到学习的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把握好“悟”的方法和角度,努力促使学生以现代的思想审视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倾向,做到古为今用。

所谓“用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一是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与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二是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诗文名篇,运用于写作。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将达成目标具体化:

1.“学习目标”设计语言简洁明了,也就是“了解、识记、理解、掌握、体会”等目标对象要具体。

2.过程与方法要有指导性,也就是明确达成学习目标要采取何种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符合实际,也就是情感升华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不能大而宽泛,不能为达成情感目标而无病,否则文言文的“悟透”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要研究“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的水平,就是在贯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课程理念。因此,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文言素养的提升。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若想欲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首先可以从文章的特点入手,发现其“美点”。有的文章偏重语言之美,例如《孟子》二章;有的文章偏重韵律之美,例如《醉翁亭记》;有的文章偏重意境之美,例如《小石潭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文章的这些美点,逐步引导学生把握好美点,进而体会优秀作品带来的审美价值。其次,从文章的细处入手,发现其“亮点”。即从文言诗文的遣词用句、景情融汇、视听感受等方面来品味。例如,讲《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要抓住“生”与“入”这两个字,品味其蕴含的哲理;讲《天净少・秋思》中的景,就要抓住“断肠人在天涯”的“情”,由情思景、由景悟情;讲《岳阳楼记》就要抓住“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视”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听”之对比所表现出的作品内涵。从细处入手,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但应避免陷入繁复的字词句段的分析,抓好“点”,并能够以“点”带面。

“新课标”还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教材中所选用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代表,是语言运用、布局谋篇、阅读体悟的典范之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文章的切入点,也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充分表达,并适时引导,把握其正确的理解方向。这些都是我们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文学作品的教学设计艺术(之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3):11―16.

第5篇

一、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具体概念

过程写作教学法是第二语言写作教学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观点认为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内容和写作过程方面,而不是只关注篇章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写作应当与学生人生经验相联系,成为一种有意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二、过程写作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具体应用

根据过程写作法的具体含义,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话题选择、构思、撰写提纲、收集书面词汇和正式写作。

1.?题选择

为了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个人意见与看法,教师在每次作文训练中至少应当给出三个话题,以供自由选择。

以九年级Unit 2 I think that moomcakes are delicious!(我觉得那些月饼真是人间美味)一课过程写作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题目:What is your favorite traditional festival?Could you introduce it to us?(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根据这一题目,学生可以任意选择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Testival(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作为主题。

2.构思

教师应当体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或者个人构思的方式,整理文章写作思路。构思时学生应当考虑这几个问题: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话题的?关于这个话题可以说一些什么?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话题写作?读者可能会对文章中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关于本次写作,有哪些知识是我已经具备的,哪些知识需要查找工具书?

以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写作为例,学生需要构思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这篇文章是关于端午节的,端午节有什么特色(例如吃粽子、屈原、赛龙舟、插艾叶等)我为什么要选择端午节为话题,是因为喜欢端午节还是其他原因?读者会不会对端午节的来源格外感兴趣?与端午节有关的英文单词,我是否都掌握了(例如traditional Chinese rice-pudding,dragon-boat racing,artemisia argyi等)?

3.撰写提纲

撰写提纲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脑海中纷繁复杂的思路,明确那些最终进入文章的内容和观点。多年写作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写作活动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提纲挈领的重要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思路混乱、主次不分。撰写提纲时学生需要经历如下几个步骤:(1)绘制思路图;(2)用几分钟时间,在思路图中最重要的内容上面进行标记;(3)按照重要程度给以上内容排序(这是确定文章段落结构的关键步骤);(4)添加起始段落和结尾段落;(5)拟题。

同样以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写作为例,按照构思内容,教师应当有效引导学生撰写提纲,包括:端午节特色、端午节来源、我喜欢端午节的原因这些内容哪些是文章一定要体现的,先写端午节的起源还是先写端午节的特色,文章一共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题目是什么。

4.收集书面词汇

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词汇量的缺乏常常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词不达意,影响写作质量。现在各种英语学习APP比较普遍,有道词典、牛津词典、英语流利说都是收集书面词汇的有力工具。与此同时,这些APP的另一优势在于,每个单词的后面都附有相关句型,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借鉴揣摩。

5.正式写作

第6篇

初中英语阅读速度习惯方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信息量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对于人们的竞争力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英语考试中,阅读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所有英语教师的共同追求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英语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是学生英语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前提。因此,笔者选择提升初中学生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一、改善阅读习惯,明确英语阅读方法

英语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方法,对于初中学生阅读速度与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一味地让学生针对习题进行英语阅读,忽视了阅读方法的教授。然而,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改善其阅读习惯,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方法。

首先,教师要将略读法教授给学生。略读就是对阅读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进行选择性读取,通过略读来了解阅读对象的主要内容与大概意思。略读的速度较快,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心句、段首句以及段尾句进行阅读,快速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

其次,教师需要将跳读法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去发现信息,对无关与无用的信息进行忽略。跳读方法一般应用于完成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针对一个阅读问题对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搜索与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跳读。比如,在讲解《This is my sister》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What is the name of the author’s sister?”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跳读,对文章中与“sister”或者“name”相关的内容进行搜索与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速度。

另外,组读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教师为学生构建意群概念,让学生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而不是以单词为单位进行一词一词的阅读。当单位内容扩大,阅读量不变时,学生的阅读任务就会减少,也会提高初中学生对英语阅读内容的感性理解。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中的生词进行意义猜测。一些初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会停下来查字典,直到弄明白这个词的真正意思为止。这样的阅读行为无疑浪费了大量的阅读时间,降低了阅读速度。教师需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猜生词的意思,不要因为一个两个生词而影响整体阅读速度。

二、坚持良好习惯,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初中学生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对于其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来讲十分重要。初中学生只有在平时多朗读,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精彩段落与文章进行记忆与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英语语感水平,促进其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一部分初中学生在阅读时偏好用手指点读或者大声阅读,这样的阅读方法都会影响到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不良英语阅读习惯,建立起正确的英语阅读习惯体系,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英语基础知识。词汇与语法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长句与难句,这些长句与难句的出现,会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混乱。如果学生没有坚实的词汇基础与语法基础,就不能成功地搞清长难句中各部分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详细讲解有关于各类从句以及复合句的知识,引导学生多记单词,了解单词的立体意义。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才能得到保证。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详读与略读进行有效结合。一个英语阅读文章中的内容并不是随意堆砌在一起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与具体线索,以线索为导向对文章进行详略有分的阅读。

比如,在讲解《Do you like bananas》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阅读前分析,文章是以水果为主要内容,以喜爱为线索的文章,在进行阅读时,需要关注与水果以及喜好相关联析东西,这部分要详读,其它部分可略读。

三、关注逻辑推理,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学生的英语阅读活动,不仅是为了享受阅读的过程,更多情况下是为了完成阅读题目。在做题时,学生只有明白作者的逻辑顺序,才能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找到准备的答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与逻辑推理相关的词汇,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像有关于定义与说明的内容,都会以“be defined as, means”等词为信号出现。有关于对比的内容都会以“however, otherwise, but”等词为信号出现。与因果相关的内容会以“because, as, therefore, so that”等词为信号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信号词,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会通过英语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反应。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以及其它学科的学习来讲,都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内容出发,对提升初中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进行了几点阐述。希望初中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利用有效的引导,促进初中学生英语阅读速度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文颖,肖辑.英语阅读中阅读习惯对阅读速度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2,(05):37-38.

[2]陈国安,姜晶.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60-62.

[3]杜晓军.避免不良阅读习惯,扩大视距――浅议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S1):59.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在于塑造学生健康的品格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中掌握必须的知识技能,并促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

一、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会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如果教师只是注重英语学科中的语言知识引导,那么学生就会在语言知识技能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教师既注重语言知识引导,又注重文化品格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那么在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他们就会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文化性,进而就会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英语素养。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不像语言知识点一样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核心素养中的批判性思维,其需要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判断与总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学某些词汇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景,理解不同词汇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具体含义,从而促使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如在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重点语句做出一定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文本内涵,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

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终身学习本就是教师的重要职业道德素养之一,而且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视野,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们走进英语世界,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了解多样化的英语学习方式,无论是词汇记忆方面还是口语表达或者阅读方面,都可以。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校或者学区组织的教研活动,理解透彻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并能对其加以适当拓展。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并且,教师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反馈,适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灵活运用教学机智等等。

二、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为学生英语批判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如果把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比作一座大楼的建设过程,那么英语基础知识就像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建设,只有地基稳固了,英语大厦才能屹立不倒。相应的,只有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词汇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才能运用英语思维来多元化地理解文本内容。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扎实的词汇知识,并促使学生在构建词汇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文化品格。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词汇几乎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举个简单的例子,“dog”这一词汇,其直接意义为“狗”,狗在我国内多出现于贬义词中,具体有“走狗,狗汉奸”等等,但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dog”这一词汇却多出现在褒义词中,最典型的就是爱屋及乌“Love me,Love my dog”,还有“a top dog”,其指一个身居要职的人。关于“dog”的英语词汇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总结。还有关于食物、餐具、节日、标志性景物等的英语词汇,同样能够反应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以及人文习俗。教师在教学以上英语词汇时,要进行适当的扩展,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词汇知识的同时了解文化差异,并能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如《Cartoons》,这节课主要是围绕动画片展开的,世界中的很多国家都创造出了著名的卡通人物,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卡通动画的词汇时加强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具体可以是蜘蛛侠“Spiderman”,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在课下了解关于蜘蛛侠的相关内容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扎实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语法是连词成句的重要基础,学生必须要构建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更好地展开阅读和和口语表达,才能用多元化的思维来理解文本内容。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直接给出语法结构,促使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来生搬硬套。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将语法教学融于具体的语句、段落篇幅或者语言情景中,从而促使学生加强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关于“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相关语法知识,教师可以将其融于具体的语言情景中,然后促使学生展开对比分析等。比如我每天做作业,这一语句表示经常性的动作,所以是一般现在时,但是在表示我已经写完作业了这一含义时,就要用现在完成时。教师还可以促使学生运用不同的时态例举出不同的语句,从而促使学生加强对时态语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三、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阅读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习活动,有效的阅读活动既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巩固,还能够促使学生展开语法方面的学习、理解与感悟,更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因为阅读本就是一项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感悟。而且阅读文本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因此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英语文章的复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文本内容的复述,就是促使学生在全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整个文本内容复述中,学生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总结,语言组织与表达,因而学生的英语思维会得到有效锻炼。如外研版英语教材《Feelings and impressions》中的“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这篇短文,当学生阅读过来自Sally的信件后,要将其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复述出来。Sally在信件中主要表达了自己对Lingling 邀请的感谢之情,描述了自己的外貌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将要到达一个陌生地方时的紧张心情等。然后学生们可以运用“first、second、third、forth”等序数词依次展开相应的复述;学生也可以不用序数词,按照自己的思想将其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出来等。比如Sally在信件中运用“spend a lot of time playing……”等词汇,那么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词汇,也可以运用 spend more time这种表达方式。

另外教师要围绕文本内容,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贵在思,而思起源于疑,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深入思考,进而会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还是以“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这篇短文为例,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如下问题:How does Sally feel when she leaves her mum and dad?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结合他们自身的认知展开作答。如文章中有一段描述外貌特点的内容,教师可以促使不同的学生运用英语描述他们自己的外貌特点等。

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群文阅读,就是在短时间内呈现多篇相关联的英语文章,促使学生集中对其展开一定的分析、理解与判断和总结,然后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如教学《Summer in Los Angels》,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呈现多篇关于旅游的文章内容,促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了解不同地区的景色特点与人文习俗等。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现代社会是重人拾薪火焰高的时代,每一个现代人才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互动交流能力。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就是促使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展开分享、表达与交流,促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不同的观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英语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材主题展开口语表达方面的互动交流。如《Summer in Los Angels》,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围绕旅游展开的,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他们曾经的旅游经历,每一个学生都要展开相应的语言表达。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英语课外兴趣小组。英语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可以促使学生组建课外兴趣小组,促使学生在早晨,周末时间组织展开英语角的互动交流学习。学生们可以运用英语分享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观所感等。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教材课文内容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展开互动交流。如在《Cartoons》这一单元内出现的“can’t help doing sth”这一短语,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理解与运用。每一个学生都要分析其在文本内容中的具体含义,并运用其进行英语造句。如阅读教学“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围绕“讲外语时的紧张心情”这一观点展开互动交流,从而促使学生从多个层面探索讲外语时的心理状态及其必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图文并茂地呈现知识内容。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要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展开英语听力教学,英语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加强听力练习与口语表达练习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等。因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平板作业推送,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预习方向,也在上课之前及时了解和反馈出学生预习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帮助教师上课时有的放矢的侧重重难点。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关于英语词汇的音频课件,促使学生在课前加强拼读、记忆与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关于英语听力的音频课件,促使学生在课前反复倾听等。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设计关于阅读的课件,促使学生在课前展开一定的分析、理解、判断与总结等。然后课堂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目前全网络大数据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在上课过程中,针对一些重难点语法知识,老师可以立马推送相应试题通过选择题方式给学生,学生立马提交,系统可以立马推送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你,做到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避免学生课下遗忘,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关于阅读文本的相关图片内容,用VR技术和AR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学生最为立体的感受;同时英语本就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每个主题背后的背景知识和学科间的融合有赖于我们信息技术的融合。如教学《Cartoons》,教师可以呈现某一动画的视频或者图片,然后促使学生围绕视频和图片展开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并促使学生更加多元化地理解文本内容。

总而言之,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持续不断地的学习过程,并且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如今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孩子要拥有哪些核心素养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为了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我们教师应该首先将个人终身学习贯穿一生,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思维,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升、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包容性的思维。,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和人格感染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王萍.学周刊. 2020(06)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 郭宝仙,章兼中.课程.教材.教法. 2019(04)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复习课;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2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15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关于高中英语,在目前高等院校招生模式中占据重要位置,关系学生入学深造及发展。基于目前新课程改革及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应用,力求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复习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复习效率对于高三学生更加重要。本文就目前高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英语课程复习中加强模块化教学的意义及措施,以供参考。

一、当前英语复习课教学中主要问题分析

(一)复习模式过于单调

目前,大多高中英语教师普遍存在一种意识,其认为复习的目的及意义在于将课本知识重新讲述,以求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这种情况,在后期英语教学中应引起重视。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可实现对课本基本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学生在日常授课中对课程知识已有一定掌握,部分知识点甚至完全掌握,如采用通讲的方式,不仅浪费资源,同时还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复习教学中应对学生课程基本掌握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明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及策略,并做好对知识点的分类,以便学生掌握。

(二)基础知识未得到巩固

关于该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基础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其对知识点分析及复习解讲不到位。如英语教学中常存在教学三大要素,语言、词汇及语法,学好英语的主要方法在于做好语言、词汇及语法的配套讲解。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不尽责及忽视重要语法及关键点的分析与领会,导致学生英语复习效率不高。对于该点的改进,教师在复习课中,应注意三大要素配合,如对于部分知识点,教师应加强对复习过程教学知识点的讲解与领会,以便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未能准确把握英语复习教学重点

在英语考试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题型,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作文四大主要题型,其中,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阅读理解分值在高考英语试卷中分值占据一半以上。基于此,英语复习应要求学生抓好“主次矛盾”,加强“对文章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力求从最大限度上抓住高考英语的主要得分点。换句话讲,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提高阅读和理解英语的能力,对学生运用英文交流也具有较大意义。因此,对学生来讲,英语复习中,要分清主次,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提高自身阅读文章水平和能力上,以实现提高英语成绩的目的。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模块化教学的应用与创新分析

(一)加强词汇模块复习中的词汇语义理解与应用

语音、词性及语义作为词汇构成的主要要素,在阅读与交流中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词汇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词汇基本要义出发,对语音、词性及语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并指导学生用所学单词进行造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根据大纲要求,高中学生在毕业前应掌握4000左右词汇量,并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根据考纲要求,重点对1500左右常用词汇进行深入学习,并针对学生在日常单词学习中的难点及易错点,反复性挑选复习,使学生能在反复记忆中加强理解与掌握。另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加强对词汇的记忆,激励学生自我复习,加强学生语言感知。还有,结合课本实例,对词汇所在语句进行翻译及应用词汇造句,也是加强记忆及扩大词汇量的主要措施。

(二)阅读理解模块应学会举一反三

这几年高考英语阅读试题,大多题目来源于生活,且与课本文章类似。因此,作为教师,复习过程中应结合文章具体类型,教会学生阅读同类型文章的方法及对重点语句的判别。如英语阅读理解中,教师对一些人物传记类文章的讲解,应结合实际情况,教会学生如何快速查找文章中心内容及重点语句,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更好地掌握文章大意,以便学生能够在考场上以最快速度查找答案,提高考试答题准确率。另外,在阅读理解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锻炼,如在对文章Broadening borizons复习中,可根据文章内容,安排学生收集素材,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就What did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Do you Know how to settle the problems?等问题进行思考与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写作模块复习应加强阅读与反复练习

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与长期写作练习有关,同时也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及阅读量的掌握有关。可以说,若学生仅掌握了基本连词及相关词汇,且平时英文阅读量少。教师即便组织大量练习及讲解,学生所写内容也过于空洞,无法满足大纲要求。关于加强学生写作,笔者认为,首先,应要求学生能够仔细揣摩文章意境,并从文章主要构思、写作内容等进行充分理解。其次,根据文章类型,选择合适的题目要求学生实施写作,不断培养学生文章写作能力及考查学生对英文单词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可结合学生写作情况,为学生制定写作大纲等,并对学生写作过程进行指导,以使学生写作水平得以提高,满足当前应试教育的要求。

第9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分层阅读;角色朗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工程。但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总感觉把握不准方法,教学效果低下。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呢?

一、适时范读,示范引导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接受理解的能力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如学生的年龄层次、个人阅历,以及自身的感悟能力等。为了帮助学生更贴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给学生进行范读引导。给学生进行范读并不等于把课文读通、读顺,更主要的是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范读的影响力,教师在朗读时还可以动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珍珠鸟》一文时,针对文中关于“雏鸟的外形”和“活动情况”的描写就可以采用范读引导,因为学生平时可能很少接触到珍珠鸟,教师在范读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观看课文中的图画,这样就会加深他们对珍珠鸟的认识。随着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范读时还可以配上音乐,或者运用网络直接演读,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分层阅读,指导方法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一般都要分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如一开始教师都会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进行精读感悟,最后再进行作业练习,加以巩固,这也形成了阅读的基本

规律。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然后再自读说说课文主要描写的内容,而后重点理解文中相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所写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阅读起来一定很感兴趣,也很容易把握,不过要想让学生完整地理解有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做好一些难点的引导,让他们能找准切入点去探究阅读。

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分层阅读时,重点应放在“精读”上。精读的目的在于理解文章的思路,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弄清它们的含义,探索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在“精读”的过程中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找出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般地说,“精读”可以从有些文章的“题眼”入手,如在教学《学与问》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紧扣“怎样学”和“如何问”来设计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此外,有时还可以抓住一些文章的“总起句”或“总结句”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去理解。为了提高“精读”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分析中能认真、细致地圈、点、勾、画,并能善于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对于一些情境描写较为深刻的文章片段,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会更有利于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同时这也是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演读的方法。因为这篇课文所写的故事重点体现在人物的对话上,很适宜采用这种方法。在教学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娜塔莎、萧伯纳,让他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仔细体会萧伯纳所说的话和小女孩的话。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口吻中体会一下学生是否真正知道萧伯纳其实并不是真正在炫耀自己,他只不过想给小姑娘一个惊喜,而娜塔莎也是在和萧伯纳逗着玩的,因为他们玩了很久,所以娜塔莎才这样说,娜塔莎的话体现了她的天真、纯朴、可爱,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这些没有写出的内容,则证明他们已经真正读懂了课文,老师也不必多讲了。

四、鼓励学生,读出创意

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章节很多,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背诵的效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阅读。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进行演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尽量让他们眼、手、脑并用,以提高记忆的效果。再如,教学古典诗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练习将诗歌译成白话文;教学现代诗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改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等。总之,只要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进而促进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注重读与写的结合,如,让学生在阅读后写读后感、仿写、扩写或缩写等。

总之,在小学的各个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应明确地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去阅读,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为将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永远都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第10篇

家庭作业的有效布置既能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掌握,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家庭作业是否合理有效,关键就在于其内含的价值取向。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家庭作业所应具备的价值取向,旨在促进家庭作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功能。

一、实现作业内容的综合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方面,它的内在知识体系包括读、写、听、说等内容;另一方面,语文学科与生物、物理、美术、数学、音乐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多个知识环节以及多种学科元素结合在一起,实现语文作业综合性与学科性的融合。

例如,在学习《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按照如下设计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1)回家之后要通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观察自家周围树木的树叶,看看不同种类树木的叶子有何不同。(实现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的结合)

(3)选择两种你最喜欢的树叶,经过仔细的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实现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结合)

(4)在做好上述作业后,还要与父母进行沟通,可以由父母讲一些关于树叶的有趣资料,如小故事等。

(5)听完父母所讲的关于树叶的内容,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你对树叶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体验?请做出总结归纳。

这样的家庭作业符合小学生想探索世界的心理需求。它以趣味性的内容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学生在自然体验中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怀、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

二、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众所周知,单一的作业形式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必须要重视家庭作业形式的多元化,如实践性作业、趣味性作业、人文性作业、自主选择性作业、合作型作业、角色扮演型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及语文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学习《蒲公英》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按照如下的设计思路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1)阅读全文,实现从整体上把握整篇文章。

(2)通过多种途径总结出蒲公英的基本特征。

(3)多途径掌握蒲公英的生长条件及药用功能。

(4)通过文章中对蒲公英的描写,你认为蒲公英有什么精神?

(5)你能够将蒲公英与自己联系起来吗?有何感想?

教师应提示学生可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这些作业,可以通过与同学合作讨论,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搜索,还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实现作业形式多元化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作业中,教师需要着重提醒学生,必须独立发现自己与蒲公英之间的共性,以及蒲公英给予自己的精神支持。

三、实现评价方式的全面性

作业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尚弱的初级成长阶段,教师的积极鼓励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学习自信心。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都片面重视终极评价,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即过度重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不重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的基本原则,积极践行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的完美结合。

例如,给学生安排作文题目“一个你最尊敬的人”,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很伟大的人进行描写。待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必须坚持全面性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正确的评价。具体来说可以按照如下设计进行评价:

(1)文章中的字词使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

(2)文章整体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合理?

(3)文章作者是否经过仔细的观察才写出此篇文章?

(4)文章作者是否将自己的尊敬之情融入作文之中?

(5)文章作者在原有写作基础上是否有了较大的进步及突破?

(6)文章的整体效果如何?

针对这个作业设计,教师必须既要重视学生所写作文的最终质量,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融入的知识。

四、实现作业目标的完整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知识的增加逐渐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语文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作业,也必须要承载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例如,在给学生布置关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文章的预习作业时,教师需要设定三个重要目标:

(1)促使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形成对文章的初步认知。

(2)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文章思想。

(3)促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度掌握“何为信念”,并形成坚强、勇敢、自强不息的良好精神。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群文阅读;能力

新的课程目标更加强调了学生阅读的要求,不只是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在阅读速度与阅读数量上都有了定性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尽可能的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要找到正确的群文教学方法,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总结了几点关于群文阅读的心得,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群文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和学方式的影响

教学改革不是对教或者学的单方面改革,它是对教和学的双向改革。因此群文阅读对于教与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1)“群文阅读”的落实意味着“教”的改变。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改变全面灌输的教学方法,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小学生,把小学生作为主体,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是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内容,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语文教师不能讲太多,语文教师问的问题也不能太过于琐碎。小学生在阅读完以后,语文教师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谈论和发表过多的感悟,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舍弃,学会放手,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2)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要根据读物的不同的性质,引导小学生去尝试多种多样的方式去阅读。例如,精度、略读、浏览、跳读等方式。群文阅读就意味着不能着重要求小学生“朗读”或者“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小学生学会默读和详略有度地阅读。

(3)坚持让学生自主阅读。小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地方,语文教师不要马上帮助去解答,要牢记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让小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或者自己主动去请教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小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会有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4)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文。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摒弃文章的单一性,引导小学生多阅读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文章。比如,在学年级下册中《泉水》这一课时,语文教师除了让小学生阅读文章外,还可以多加入一些描写泉水的诗歌或者绕口令等体裁的文章,这样就丰富了文体的多样性,使小学生的认知和语言都能得到发散和升华,还可以表达文章的个性,避免小学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

二、群文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影响

第12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言与篇章

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高考英语试题直接考查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题比重不断增加,难度也不断加大。与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的“完形填空”题也占有极大的比重。因此,师生都明白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但目前阅读教学效益不高,主要存在如下一些低效的阅读教学现象:

1.偏重阅读策略教学,轻视篇章教学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师生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法,阅读课只要求学生提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而且多数属于选择题。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下,师生只关注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答案的正确率,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所问问题往往缺乏深度,涉及文章的主旨、推断、脉络、目的问题比较少,忽视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以及深层次理解作者意图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能力。提问只要求学生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

2.偏重语言知识教学,轻视语言输入和输出

教师只是利用阅读教材将所要讲解的语法、词汇一一呈列在学生面前,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偏离了英语教学目的,学生不能输入完整的语言,从而也不能输出有意义的语言,最终导致语言教学的失败。语言的理解应该是先于策略的,学生不能理解语言的前提下,策略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呢?大量的实践证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好图式理论,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既重视语言文本结构,同时也注重语言的有效输入与输出,而且对信息的提取与加工也非常有意义。

二、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

图式(schema)在起初是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的著作中。后来德国现代心理学家巴特利特(F.Burtlett,1923)将其应用于心理研究,并发展了图式内涵。20世纪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hart)将其运用于人的智能研究。他指出:“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已经具有的知识及知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按照图式理论,人脑中的知识都以相应的图式形式储存在一起。对阅读而言,图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和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语言图式指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讨论主题(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修辞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1]。

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信息,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都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及知识结构恢复或构成意思。根据该理论,阅读理解首先是文字信息输入,然后读者在自己头脑贮存的信息中寻找能够说明所输入信息的图式。当这些图式被找到以后,读者就产生了理解[2],否则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像重视语言知识教学那样重视背景知识教学,构建学生的内容图式。实际上,学生阅读而且能理解文本内容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既Reader和Writer必须拥有共享的一部分schema。如图:

显然,如果Reader和Writer各自的原有图式没有共享的信息,那么Reader的阅读理解就会失败。而且,根据图式理论的观念,读者接受文字信息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过程,即文字符号输入人的大脑之后,人就不断地在头脑中寻找有关的图式,直至找到能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即完成阅读理解,如若搜寻不到相应图式则理解失败。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学生大脑中的图式越多,内容越丰富则阅读理解就会变得越容易。

三、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不断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图式

依据这一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大背景知识输入,进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原有图式。图式理论的核心是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学生接受文字信息进行阅读理解时,在文字符号输入大脑之后,就不断地在头脑中寻找有关的图式,直至找到能说明输入信息的图式,即完成阅读理解。如若搜寻不到相应图式则理解失败。

显然人原有的知识越多,对理解新事物越有益处。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巩固、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增加学生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图式的输入。

2.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原有图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热身教学(warming up)时,要采取“大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原有图式。图式一旦被激活就可使读者想到组成该图式的某些成分。例如:classroom一词让读者想到教室的图式,进而还会想到学生、教室、课桌、书等概念。为此,在热身教学时应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即在学习课文之前,利用插图、利用标题或一些关键词进行预测,并随着阅读进程不断地印证和修正。关键词是与文章主题思想紧密相关的词语,能激活图式[3]。阅读前,教师有意识地仔细选出关键词语,让学生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他们的思路引到文章的脉络上。也可要求学生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进行猜测,根据自己对于类似文章的“图式”,对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实际表达的内容加以比较,从而达到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进行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教学时,教师板书课题Journey down the Mekong后,当学生头脑中关于湄公河的图式被激活后,教师方可提问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教师还可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应图片,这样可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美丽的湄公河自然风光和流程。

3.帮助学生建立图式

在阅读教学时,在读中活动(while-reading?activities)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图式是人头脑中的知识单元,也可以说是一种结构。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可结合阅读材料的语篇内容及语篇结构,指导学生建立相应的语篇图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和深化理解语篇。例如在进行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Journey down the Mekong教学时,当学生弄清了有关信息,且扫清了语言障碍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如下语篇图式:

4.运用图式进行阅读理解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理解(comprehending)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已建立的图式进行各种活动,如复述、改写、讨论、评价等。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在进行读后活动时往往要求学生不看原文进行复述,黑板上也无任何提示。显然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没有问题,但中等偏下的学生则会感到困难。因此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不看语篇图式进行相关活动,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允许并帮助他们利用已建立的语篇图式进行复述、改写等活动。因为一个好的语篇图式是语篇内容和语篇结构的有机结合,所以即便是有困难的学生看着它也会有话可说,根据它有话可写。这样根据不同的学情而设置不同的教学标高,使得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获,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四、建立语篇图式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语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语篇图式,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另一方面建立图式后,因有了视觉上的结构,故又可以加深对语篇的理解,亦便于记忆[4]。如上文图,当学生没有看时,回忆的语篇内容就很不完整。但当他们看过该图式后,回顾的内容就趋于完整。该语篇的图式可发展如下:

假如学生能建立如上图式,尽管有些单词不认识,有些细节未读懂,那么他们仍然能从整体上把握该语篇,而不会不知所云。

2.有助于学生进行目标语言的学习

在建立语篇图式和结构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读说写的活动就有了依据。如下面我们继续丰富和发展这一图式:

五、利用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首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语篇。学生如能建立如上图式,尽管有些单词不认识,有些细节未读懂,那么他们仍然能从整体上把握该语篇,而不会不知所云。同时,应用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推论。因为基于第一、二部分图式,那么一般而言,学生即便没有阅读第三部分文字,亦能从第一、二部分的图式推出第三部分的内容。最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有助于学生养成探究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不断增强的状态中。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完语篇后,在建立语篇图式的过程中,他们要分析语篇结构,综合语篇内容。应用图式进行课文的复述,复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同一个语篇,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所建立的语篇图式,肯定有相似的部分,亦有不同的部分。那么教师可将有代表性的语篇图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析对比。这样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使其思维的火花进行碰撞,进而激发创新意识,最终提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马开广 图式理论与完形填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