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双语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字:双语,民族
Improving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rural minority
YaHa town high school in KuChe county in XinjiangPatiguli.aimaier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w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ilingual teaching" work is also fast developing, at present, it has the town flocked to the remote pastoral areas, from high school age to preschool education, "bilingual teaching" mode in xinjiang already enters popular feeling.
Key Word: bilingual, national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双语教学”工作也快速地发展,目前已经由城镇涌向边远牧区,从高中普及到了学前教育,“双语教学”模式在新疆已经深入人心。“双语”教育已经成为新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
为进一步有效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笔者进行了一翻研究,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所发现的农村双语存在有以下情况并对这些问题所改善的方法也提出了。
一、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面
(1)农村 “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这个《双语》教学的看法不周全每人对《双语》教学的看法不一样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课堂里不知道怎么引入学生,教师教育是以“教”为中心,强调讲授,也体现了一定权威性,过多的控制孩子,教师对教具演示的基本方法以及教师示范动作的基本要求等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卫生学等的基本常识。
(2)只重视语言教学,没有其他任何课程的整合,教师和孩子都感到枯燥乏味,孩子的实际语言水平只是机械的背诵课本上的诗歌、儿歌等。
2.影响和制约孩子身心健康方面
(1)孩子桌椅的规格不符合孩子身心的健康。
(2)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午休得不到保障。
(3)教室的环境创设材料、玩具、教具、视听等材料严重缺乏。
二、看到的亮点
在同等艰苦的条件下,能利用自己的优势,自制教具图片,利用地方资源,为孩子提供可操作材料和实物,电化教学、游戏化教学等,在活跃课堂气氛中传授汉语课程。
三、如何让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1.给民族孩子创造良好的普通话环境
想让孩子说好普通话,首先要让他多听普通话。孩子的天性就爱听故事,所以要让孩子多听故事,这里所说的多听故事,不是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跟孩子面对面讲述,而是给孩子多听由正规播音员和普通话很好的演员或老师朗诵的故事。这是因为,维吾尔族的家长在讲故事时,普通话大多不标准,这就造成虽然故事记住了,但也记住了不少不标准的普通话。如果让孩子多听磁带和网络上的故事,不仅能记住故事,更可以让孩子记住普通话的读字发音,这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普通话的环境。事实证明,只有大量的接触普通话,才能说好普通话。让孩子听故事一定要有选择性,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要选一些短而有趣的故事,因为故事短,孩子容易记忆。选择故事一定要选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最好是中外经典故事,把每个故事多放几遍,听多了孩子就能自己说了,而让孩子自己说故事就是语言锻炼的开始,大多数孩子会按照他所听的故事的读字发音来说故事,这样,他就在兴趣中学说普通话了。
多听故事不仅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普通话环境,还能积累生活感知,丰富孩子的想象,好的故事还能培养孩子爱憎分明的品格,一般多听故事的孩子语言都好,因为他们的头脑里积累了很多故事和词汇,所以,他们说得出。一般孩子都爱听故事,所以越小养成习惯越好,女孩比男孩爱听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女孩的语言比男孩好的原因,男孩喜欢玩、喜欢动,如果能让男孩养成听故事的习惯,那么男孩的语言也会好。
听多了就鼓励孩子说、讲。我们所说的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是让孩子模仿磁带里的故事进行叙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模仿就是孩子学好普通话的最好方法!大多数的孩子在儿童阶段模仿记忆极强,多听磁带里的故事,孩子会自觉的模仿故事里的老师说话。孩子模仿阶段就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宝贵阶段,即使语言环境不好的家庭,如果给孩子多放磁带的故事,并鼓励孩子模仿磁带里的故事,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模仿时,家长要多表扬鼓励,并要求他和磁带里讲得一模一样,这样坚持让孩子模仿讲故事就能很快的学会普通话。
2.让孩子们多听多背故事、童话,多朗诵诗歌、美文等儿童经典作品。
这是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也能丰富词汇、丰富生活。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多听由普通话朗读的儿童经典作品――从幼儿开始循序渐进背诵儿歌、诗歌、寓言、故事、童话等。背诵的越多普通话越容易学好。民族幼儿开始时鼓励他们跟着汉族小朋友念,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当掌握了一定内容后,鼓励民族孩子单独为小朋友们表演,以锻炼和提高民族幼儿的汉语水平。
3.多给少数民族孩子以鼓励
关键词: 双语阅读能力 从小培养 创造条件
一、双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丰富健康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汉、英语阅读皆是如此。尤其是人类已进入知识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现代传播媒介、特别是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节奏。语言信息在跨国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文是将近1/4人类使用的语言,又是我们的母语;英语是国际语言,信息绝大多数是以英语作为载体的。具体来说,阅读的重要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阅读能力、尤其是英语阅读能力,是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全球各国的教育家和课程专家都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他们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information意为信息;literacy释义为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意即为读写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直译就是信息的读写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有知识、有文化的标志。[1]
我认为阅读能力是学生未来生活的基本技能。阅读(包括网上阅读)是人类发明文字和活字印刷以来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主动的知识性和思维性的智力活动。阅读既可以使学生终生享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要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没有良好的双语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将来,他们要面对千变万化的环境和工作转变的挑战,一定要有自学应变的能力,而阅读就是主要的自学途径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目前阅读仍是中国学生接触英语最方便的形式。
所谓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四种技能,阅读仍是关键。而且,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方面,只要有一本故事书,或一本漫画书,就有了阅读机会,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由读者自由决定。同时,阅读又是一种容易激发深层兴趣的活动。[2]我们可以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了事业而阅读,可以为满足好奇心而阅读,也可以为了消遣解闷而阅读。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阅读的优势条件,让孩子广泛接触双语文字信息。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培养语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双语水平。
二、阅读要从小、从家里开始的原因
第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特别是入学前的幼儿,有用不完的时间和精力,脑部发育旺盛。阅读小神童的例子古今中外都有,才两三岁就识很多字、会读书的例子一个接一个。英文比中文容易得多,就看有没有人教、有没有人给予好的“输入”了。孩子一出世,接触什么语言,给他“输入”什么语言,他就会说什么语言,这是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了的。应设法给孩子一个双语环境,从小习得英语要比长大再学习容易得多;只要家里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孩子就会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第二,孩子入学以后,由小学到初中,学校的功课、测验和考试等,都会铺天盖地而来。但若学生已养成阅读习惯和兴趣,不仅会持之以恒,还有助于学校的功课。若已养成英语阅读习惯和兴趣,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不仅英文科目有突出的表现,学得很轻松,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会不错。
第三,虽然学校也有阅读课,老师也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但因班里学生多,空间有限,时间也有限。持续深层的阅读,需要自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而家里就能提供自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况且,学生大部分可用作阅读的闲暇时间(包括假期)也都在家里。
第四,很多有成就的人,在回顾自己的成长时,往往都说到家里人的影响。就某种意义而言,父母是孩子第一位接触的启蒙老师。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学到的东西,对他们的一生影响极大。
阅读习惯从小、从家里开始,培养孩子从小就成为热爱阅读的主动学习者,把阅读融入生活,再配合学校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家庭影响是学校教育取代不了的。好的影响,包括阅读影响,是孩子永远难忘的、幸福童年的一部分。
三、阅读怎样从小、从家里开始
我们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就会发现,家里有着广阔的阅读天地。如今,年轻的家长们是很幸福的,大都接受过初等或中等双语教育,起码有中学程度,这就具备了培养孩子从小、从家里开始阅读的初步条件,也有能力在家里为自己的宝贝做启蒙老师,开始双语教育。
孩子一两岁就会看图画、识字和听故事。年轻的家长们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陪孩子看图、识字、讲故事。如今是信息时代,幼儿中、英文读物到处都有。只要到书店、网上逛逛,就会发现各种幼儿读物琳琅满目。幼儿的好奇心和吸收能力极强,故事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孩子会很快着迷,他会自己用小手翻来看,或主动捧着书来问你,或干脆缠着你讲故事。
有研究显示,每天和“4―7岁的孩子在一起,由成年人开口念一些比较长、比较深的故事,不只是简写本,让孩子跟着,不必以口跟,或每字都跟成人念,只是以眼跟,逐字逐句看着成人念。过了几个月,小孩子可以看得懂的东西渐渐多起来,……认得的词汇也就丰富起来了。虽然要他们把这些词汇写出来,还未做得到”[3]。总之,每天或至少每周,安排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极其有益的。
为了让孩子有自己的自由阅读空间,可以给孩子单独准备小书桌、小书架,若有条件的话,给他布置间小书房。不用摆太多书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喜好,摆几本能吸引孩子注意力、装饰和印刷质量好的书。而且,还要随着孩子的成长,根据孩子的需要,定期更换书籍。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由看图到认识词语,由听大人讲故事到自己看故事,由易到难,阅读面不断扩大,逐渐能读高深的语篇和原汁原味的原著,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家长也会跟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最后,我们呼唤家长应该陪伴孩子阅读,呼唤家长为孩子阅读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从家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阅读,共同成长进步,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永林等.信息时代的学习执照.教育艺术,2002,(1).
关键词: 英语 双语教学 课堂教学 具体方法 影响
双语教学其实是一个外来品,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着很大差异。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正探索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作为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由于英语具有国际语言的特殊地位,我国的双语教学通常是指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组合而成的学科课堂教学。虽然国家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是纵观小学的英语现状,存在着普及但是成效低的现象。实行双语教学的原因有多方面:(一)外语教学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二)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费时多、成效低的现象。(三)纵观中国外语教学成效不明显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时间因素、语言因素等。这些问题中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学习者外语的学习观念比较传统,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那么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呢?现在的中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等外语素养,和使用外语进行继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以适应生存和生活发展、适应工作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小学阶段80%的科目可以采用双语教学,中学阶段50%的科目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在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在小学起始阶段,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随着年级的递增,难度的加大,更多的学校采用“添加式”和“拓展式”的双语教学,以学科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
作为新生事物,双语教学在实验伊始,就面临着不少困难,缺少师资,没有现成的教材,对于学科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也让人犯难。虽然国外的双语教学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材,但教育是一项极为特殊的工作,迥异的国情、浓厚的文化特征、复杂而微妙的社会心理,使得它面临一条极为艰难的路程。
上海一直是双语教学的“领头羊”,至少在最近5年,成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已在个别区县展开研究和探索,双语教学是各区县教育部门和一些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热点。据资料显示,上海已有3万多个中小学生涉及双语教学的实验,19个区县都在不同层面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上海在重点中学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实验,从2003年到2008年全市中小学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实验。本着“有难度不止步”的宗旨,在新黄浦实验学校实施双语教学,营造“浸身”氛围,办法包括校园里清晨十五分钟的英语广播;餐厅兼有英语角的功能,英语示范桌的同学起表率作用;视听室、家长接待室、天桥、住宿大楼大厅等场所成为英语活动区域;编辑英语小报,设立英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我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组织全体教师赴上海听课、学习,从中就有“英数课”、“英音课”,即用英语作为数学课和音乐课的语言工具,学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综合学习,在教师的不断的重复和表情动作的辅助下领会教师的意思。目前,双语教学实验已从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由副课向主课铺开,由拓展型课程向基础型课程发展。
英语教学研究发展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仍令人担忧。在我国,一个大学毕业生所花的外语学习时间长达10―12年,并有不断延长的趋势,不少地区已将外语学习时间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当然单从结果看,我国的外语教学的确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它与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极不相称。欧洲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时间大大少于我国,但他们的交际能力是我们所不能及的,这除了他们教授的外语与母语比较接近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教材编写。鉴于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状况,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方法,思考我们的教学效率。
一、双语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
近20年来对双语教学的研究相当重视,有很大的建树和发展。因为在美国有相当一部分新移民和留学生,这些移民和留学生具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了解和研究美国的双语教学法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的双语教学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对中国的英语教师有巨大的现时意义。
1.全身反应教学法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TPR)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它援引父母教幼儿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诠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它认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学习英语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应该从多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动机,进而来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
(1)首先发展学生的听力理解,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教师在发出指令、请学生执行命令的过程中,介绍新词汇。
(3)让学生用动作来说明反馈他们的理解程度。
(4)允许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情况下发言。
教师在编写一个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教案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好步骤,然后把每一个步骤一一写下来。在编写指令时,关键是把握先后顺序。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教师应先说指令,每个指令应先重复几遍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听力,等学生听熟了,再请其复述。复述没有困难了,再要求学生自己开口表达,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别。有的学生听一遍就明白了,有的则需要观摩久一点,复述许多遍以后才能脱口而出。
2.语言经验教学法
语言经验教学法(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缩写为LEA)的假设是: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学习效果比较好。它的基本做法是: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写下来,作为英语学习的阅读材料。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一步到书面语言,其教学活动顺序为:
(1)准备题目:
①根据学生兴趣和经历选择或决定题目。
②安排一项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机会获得相同经验,产生共同的话题。
(2)口语活动:
①使用手势图片等直观教具介绍生词。
②启发、引导学生使用口语表达。
(3)写作练习:
①请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编成故事。
(4)朗读活动:
①教师边写边读,写一句,大声读一句,写完后,大声读全文。
②鼓励学生单独朗读故事。
联系我们的教学,还有许多辅助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新学的英语知识。Flash cards(生词卡片)可以用来认字、造句,做词汇归类游戏。比如把动词、名词、动物名词、事物名词和食物名词分别归类,寻找适当的词汇和图画配对等。Dramatics(演剧)的做法是请学生把他经历的事在课堂上重演一遍,用英语解释,此外,还可以请学生把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按时间顺序在Time Line(时间表)上标出来。总之,利用语言经验教学法进行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历感受,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自然结合中,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3.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
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在美国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1896年John Denvey(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时,就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工作应以学生的需要为方向,英语是大家相互交流最常用的工具,又往往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在课堂组织结构方面和传统的课堂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传统课堂上,学生集体听课,举手回答问题,集体参加笔头考试。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别,以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需要为目的,其特点是在于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每个小组在确定一个学习项目或研究课题以后,首先进行分工。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一段,成为这一部分的专家,然后回到小组,跟大家分享自己得到的信息资料,介绍自己的成果。最后,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组员担任特定的“角色”。如一个做主持,主持会议,一个做秘书,记录大家的发言,一个做小组发言人准备到大班上代表小组发言,一个维持课堂纪律,注意小组讲座时大家轮流发言,低声交谈,不影响其他小组讨论。
二、双语教学的影响
1.学习双语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语言的学习向学生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直接结果是学生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2.学习双语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式、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使一种形象和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对学生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语言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是完整的,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
三、结论
因此双语教学的提出,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外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要使这些方面有关键性的突破,我们就必须拓宽外语学习者的实践空间,丰富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层面,改善外语学习者的环境。外语学习如果从听、说技能的方面发展,那么,书面技能、知识技能、学习技能、思维技能,特别是后面三项技能的获得必须把英语学习和其它学科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整合,同时双语教学的发展也是时展的要求,是学科目标交叉互补的必然产物。因此,我们应当思考我们的教学效率,思考如何吸收国外的双语教学经验,使之更科学,更有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公礼.外语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王莉颖.上海双语教学在探索中前行[J].上海教育,2003.1.
一、对聋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1.双语教学让聋童变得活泼。
2.双语教学让聋童变得合群。
3.双语教学让聋童变得乐学。
二、对聋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从儿童的思维特点来说,听觉是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但聋童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因而造成信息量的减少,使得聋童的思维比较狭隘和片面,基本上属于单向思维。种种研究表明,聋人的思维工具是手语,聋童通过手语与别人交流,接受外界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经验,手语解决了聋童在聋人世界中的交流与沟通问题,聋童手语同健康儿童的口语一样,在聋童早期的思维发展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他们通过手语表达思想、倾诉情感,参与社会生活,指导与评估自己的行为,在互动过程中,思维可得到较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其手语表达更趋丰富。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比起来更形象、更生动,聋童也能更快接受。比起以往一个人的单独教学,这样的教学效率确实高很多。通过图画和自然手语帮助聋童理解故事,聋童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记忆、表达,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三、对聋童行为发展的影响
过错行为的心理根源可以归结为道德观念、道德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因素方面的偏差,或归结为某种不良的品德态度。改变需要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划分为醒悟、转变和自新三个阶段。因此,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规、常识,聋童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更无从遵守社会规则。当聋童的行为出现偏差时,他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做的这件事是错误的,是不对的。双语教学中,老师坚持用手语和聋童进行交流,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同时说清楚为什么,帮助他们及早建立是非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让聋童在交流和运用中提高意识,及时意识到行为中的错误。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出现过错的聋童不断转变和自醒,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正确的与同伴交往、看图判断是非、正确的进餐、入厕等等。
四、对聋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聋童每天生活的场所,是聋童成长最初的、最重要的摇篮。社会实践证明,聋童的家庭教育比普通孩子的家庭教育更为重要,聋童的家庭教育对于聋童的发育成长乃至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是培养聋童健康心理的关键环节。
总之,聋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学英语,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前,我国学前双语教育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媒介,而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能够及时完成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同时还有重视培养和提高学前双语新师资英语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前英语教学水平。
一、学前双语师资培养的内涵
双语教育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双语教育是指同时具备两种语言知识和能力,并加以运用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通过两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学科教育。双语教学通常是指使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并使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双语教育相比母语教学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帮助学者更好的丰富和掌握一门非母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双语教学是教学学界提出的相对于单语教学而提出的一个教育学概念,简单而言,双语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两种语言学习知识,它并是不把英语当做第二门语言进行教学,而是应当将英语作为一种学习途径、工具。在双语新师资英语教育能力培训中,只有了解双语新师资英语教育能力的基本内涵,才能把握好新师资的培训工作。
学前双语师资培训工作主要是对职前教师进行英语强化和双语学科技能的培养工作。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仅需要具有一般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英语教学能力、英语教学能力。因此,学前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应当强化、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学前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
师资问题是开设学前双语教育的首要问题,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决定了该园的教学能力。而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第一,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制定教学计划,采用当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在教学中能够运用扎实的英语基础、规范的英语口语等开展工作,因此,双语教学英语教师应当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了解英美文化的文化背景、风俗传统等等。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门幼儿园的英语教师达不到该标准,尤其是中小城镇或农村等地的幼儿园。我国目前的学前双语教学中存在一些基本问题:许多英语教师因英语水平不足而无法用英语和学生自然地交流,而且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只是教教学机械的操练简单的英语词汇,加上一些幼儿英语课堂中存在着一些英语教学不够标准的问题,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
通过对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调研发现,许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师存在英语口语能力差、语音音调不标准的问题,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自由练习。学校教育,师资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幼儿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的幼儿英语学习的模仿榜样,因此,要求幼儿园一定要配备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加强培养学前双语师资英语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三、学前双语教育新师资英语教育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英语技能
学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需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具备灵活的词汇运用技能。在培养教师英语教学能力过程中,应当加强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幼儿园是孩子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对于幼儿而言,语音语调最容易定型,因此,学前英语教师一定要注重个人英语语音的练习,通过接触美语,练习比较地道、准确的发音,从而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技能。
同时,学前英语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其个人的口语能力。在学前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灵活的运用英语和学生顺畅的交流,而一般的教学交流也只是运用一些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帮助作用不大。因此,在学前英语教学师资培训中,应当把口语表达课程从教学工作中脱离出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鼓励学生打破多听、多读、多背的学习模式,打破沉默、开口说英语,通过语音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仅仅具有专业的英语知识并不能教好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在开展幼儿教学中,可以开展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幼儿具有多动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运用游戏开教学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游戏教学工作需要把握英语教学的特点,设计英语游戏活动的编排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强化儿歌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在儿童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语言简单、形象生动而又负有动作的特点,适应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加入儿歌练习的元素,借助儿歌的节奏激发儿童的情感,活跃儿童的思维。儿歌教学可以运用图片、实物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歌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前英语教学中,利用儿歌、故事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跳跃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英语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而且英语故事短小但生动,优美而令人浮想联翩,更重要的是“它有着能令儿童共鸣”的特点,这有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结语
关键词:化学;双语教学;外语;学科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也逐渐走向深入,新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步走上教育舞台。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性的教学方式逐渐为人们所了解、熟知。但是对于其内涵和实际意义的理解都不够深刻、明晰。笔者根据自己及他人的多年教学经验,结合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的体会,试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双语教学,笔者认为,它是指在单课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不同语种在同等教学条件下,在更宽的范围内,教育学生对于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应知知识的更深刻理解,以扩大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就目前我国化学教学中的双语教学方式而言,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阅读理解"式双语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外语为主,并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外语资料,学生阅读后,再依据现有的资料,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及观点,以达到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双赢。
(二)"培养兴趣"式双语教学。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汉语为主,以外语为辅,对一些专业性术语的外语表述进行介绍,并提供相关术语中外语名词的由来及成语规律,穿插有关外语故事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在课外搜寻相关外语资料的积极性,从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出发,达到专业知识与语言的双赢。
二、双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双语教学,无论从教学本身,还是就教学的对象或者教学的广泛效果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有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势必成为一种值得深入探索的教学方式。
(一)双语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沿用数千年,在演变的过程中,随着历代教育者的不懈探索,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技和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步伐。适应这种需要,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双语教学应运而生,它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更加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对于教师而言。双语教学有利于促进他们积极吸纳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加快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因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知识面的扩大,对于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大,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对于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来讲,必须寻求更多更新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适应学生越来越高的需求。
(三)对于学生而言。双语教学既能增强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又能够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外语知识,为提高其自身适应国际形势需要的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在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双语教学的出现,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师在各自教学的过程中,仅靠自己的理解去诠释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这样势必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也造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笔者认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从双语教学的目的上看。有些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之外的其他课程中,让学生在外语的语境下,理解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达到外语和该教学内容都得到有效完成的双重效果。这种看法,与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相差甚远。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有些教师采取"阅读理解"式教学方式,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完全使用外语,让学生在理解教师铺垫语言的前提下,理解专业知识,以此希望达到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双赢。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外语水平方面的差异。不同学生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由于学习兴趣、知识面、外语学习层次的限制,他们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外语表述,更谈不上能够完全理解其他学科的专门知识。
四、综合实践,正确运用双语教学为素质教育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方法。
(一)课堂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前备课时,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应当根据课中教学的内容,搜集相关专业知识的外语资料,如查阅外语图书、上互联网搜寻等方式,多方面准备外语教学的资料,特别是专业知识需要的专业术语的外语表述,并且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弄清专业术语外语表述的成词规律,以及该词或者词组的由来,以便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清晰、充分了解该知识。
(二)课中双语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时,适时穿插外语表述,将专业术语的外语表述及成词规律、词或词组以及物质结构的由来等贯穿课堂之中。如"有机"为"Organic","无机"则在其之前加"in-","金属"为"metal","非金属"即在其之前加"non-",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e)在梦中发现苯的结构等故事,既活跃气氛,增强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知识面,增进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外语方面的水平,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应当注意以汉语为主,不能越俎代庖,以外语为主角,否则,课堂效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三)心理的把握与双语的结合。双语教学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讲,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心理影响。一个方面,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可能导致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中,产生更加深刻的心理影响,从而促进该学科的学习。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在双语教学中,对外语的肤浅了解,或者说对外语的学习不够深刻,造成上课过程中听不懂,从而造成厌学情绪,恶性循环,势必造成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适时调整双语教学的内容和双语在课堂中的分量比例,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达到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五、双语教学的硬件、软件配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双语教学的高效性、科学性、与时代的同步性的发挥,要靠充实、完备的硬件、软件作为后盾。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要有充足的硬件、软件准备。笔者认为,要搞好双语教学,要准备如下充足的硬件、软件:
(一)硬件。
1、建立相关学科的外语图书资料库。
2、建立相关学科最新成果搜集资料库。
3、建立双语教学影像资料库。收纳双语教学的成败案例,以便对教师进行正反两方面教育。
(二)软件。
1、与国外教学交流的经验总结。
2、外语教学的多元化。外语教学中,逐步形成普遍性和专业性相互补充的教学内容,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创造一切条件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营造和督促学校创设学习英语的有利环境,也应该努力创设直观、有趣的英语学习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胆实践、大胆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达到快乐学习,快速成功的目的。下面我来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学习环境和情景的。
一、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尽可能是英语。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如:校园内的警示牌、标语牌、宣传牌,用英汉双语;玩乐场地的器材名称用双语;教室里的课表、班规和其它布置用双语;食堂内墙壁上的卡通画和漫画等的人物对话用双语;公寓内部设施名称、名人名言等用双语,等等。耳朵听到的和嘴里说的主要指的是软环境一种语言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听得懂说得出,这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去引导、去营造环境去创造机会。首先,在英语课堂上毫无疑问老师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有人的小学生还听不懂,但你可以想办法,一是多采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等创设语境,二是老师利用眼神、口形、手势和其它肢体语言帮助学习理解;其次,在课堂外也尽量多用英语,大家都学,路上打招呼、各科上下课的问候语、早操课间操的司令都用英语。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小笑话等。三是每个月举行一次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唱歌比赛等。学校的其它大型活动尽量让学生主持并运用双语。这些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听和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景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举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雨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预先录下下雨声,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这样让学生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我们还可以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还可以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应正视现实,认真分析现行教育教学中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观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树立与日俱进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创造最佳环境,寻求最佳办法,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英语教育应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英语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重要一环。然而大部分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被简单地等同于增开英语课程,延长英语学习时间等。酒店管理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相比,具有文化融合需求大、特定情景应变需求大、工作程序标准高等特点。注重逻辑性以及内容的实用性。酒店专业英语的学习,绝非简单的延长英语学习时间或增开大学英语课程可以解决的。目前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普遍偏低,从某种角度讲,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有关。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对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强化训练,英语教学方式枯燥,内容单一陈旧。学生对英语课兴趣不足,教师在局限的教学内容下动力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及老师对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发展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应试型。酒店人才英语教学要符合国际化需要,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从语言的应用、文化的渗透方面入手。
二.针对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
1.引入双语教学,拓展英语教学手段
双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关于双语教学的论述很多。根据英国《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主要是以英语作为手段,通过双语授课、采用原版教材,学习某些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借此加深受教育者对专业课程的认知与学习,并使其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选择。从教材的选择上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所开设的酒店管理专业课,如餐饮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可用相关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汇编,选取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汇编成项目式教材,供高职学生专业课学习所用。项目化课程以“理论+情景应用”为主旨,引导学生用英文学习专业知识,用中文理解,并用英文将专业知识进行应用。这种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改变了枯燥的学习模式,也将英语学习潜化为专业学习。
2.英语基础课程内容改革,向酒店行业靠拢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大部分院校开设英语基础课程,如综合英语课。然而综合英语课程使用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信息量过大,学生对综合英语课的学习兴趣低下。如2010年出版的李荫华主编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第一单元讲述的中国式学习风格主题,即是以一个发生在1987年的故事展开的。这些故事除了语法和词汇之外,还有什么是可以让学生从这些内容中找到兴趣的呢?更不用说,几年的综合英语课程中,几乎没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是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
3.师资改革,从酒店管理背景出发
针对酒店人才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学团队,是培养国际化酒店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适应旅游全球化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在师资引进方面,针对酒店管理双语专业课的教学,必须从企业或引进具备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并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老师。或定期从跨国企业或国内外合作的酒店集团聘请管理人员来校交流。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英文基础课程,则要选择具备一定国际化背景或酒店管理相关背景的,并具备英文教师基础的教师担任课程主讲。简言之,对专业课,则重专业,英文为手段;对英语基础课,则重英文,专业知识为背景。只有具备专业背景并具备语言应用及教学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用英文去学习专业知识,将专业与语言真正实现结合。
三.总结
关键词:师范院校;双语环境;学习氛围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李庆安说:“我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观点,语言是用会的,而不是学会的,也就是说,如果要让一个儿童学好语言,首先必须给他提供一个应用这种语言的条件,如果缺乏这种条件,要让他学好语言那是很难的。”双语教学正是在总结传统外语教学不足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双语学习环境并不理想,尚不具备充分的双语氛围,不能为学生提供双语实践的环境。再加上课堂双语教学时间短暂,如果没有课外的练习和实践,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和维持,双语教学目的很难达到。英语环境是英语思维建立的土壤和必要条件,英语思维不是用理性学来的,必须在大量的英语信息中自然习得。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应营造英语信息量充盈的校园双语环境。
一、校园环境
英文信息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是学生从事双语学习的最佳场所。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高等师范院校,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从校园绿化、运动场地、活动室、活动场地、训练场所、办公室、食堂、宿舍等的布局,设计,改建、装修,都应处处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英语社区”。充分发挥楼道墙壁的教育功能,把一些名人肖像、制作成漫画的英语格言、文学故事、名人名言、宣传单,采用颜色鲜艳的、巨大的、活动的、形象夸张的事物,布置张贴在楼道墙壁,用中、英双语代替传统的中文注释。由于布置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再加上夸张、有趣的画面,备受学生的关注,起到潜移默化的双语教育功能。总之,采用醒目的英语标识和汉语标识,只要是学生能够到达的地方,都带有双语标识,不仅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他们习得双语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边观察、边思考,还可以用双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尽情地享受双语环境带给他们的乐趣。
二、校园服务
良好的校园服务是帮助学生提高双语水平的重要措施。高等师范院校应建立无线广播电台,学生人手一个耳麦,用来接收听力材料,以便自我纠正语音、语调、语速,改善学生的语言面貌,提高其听力水平。每天早晨6:30-7:00,晚上17:30-18:00播放听力材料,其他时间无线语音发射台每天将学生正在学习的英语课文录音磁带及相关的口语磁带按计划播放,学生用自己的无线耳机可以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收听到学校播放的英语节目。学校安排专门的外语教师不定期抽查,每周、每月评奖,并给予适当奖励。选拔优秀学生组成英语广播小组,定期编排播放英文节目。为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及英语应用能力,学校应定期开展以社会热点为辩题的英语辩论赛。学校每个月组织一次全校的大型英语竞赛活动。比如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赛、英语单词大赛、英语朗读大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文化艺术周等等,对胜出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高校英语学习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各种学习团体,如“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协会”等,学校提供处所和专门人员给以指导,由学院定期邀请外教参加,为学生介绍英语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加大校园基础建设,在校园内增设适当的电子屏幕,充分利用国内已有英语媒体的优势,整合国内英文广播(CRI)、电视(CCTV-4、CCTV-9)等各种传媒,分进合击,促进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在学生宿舍配置电脑,安装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料,包括视频软件《走遍美国》、《疯狂英语》、《洋话连篇》、《洪恩环境英语》、《逆向英语》等,学生进入该系统,即可以进行自主英语测试,检验自己的单词记忆、听力、语法水平能够达到哪个级别。另外,电脑中安装许多英文电影,如《勇敢的心》、《宾虚》、《圣诞怪杰》等,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电脑进行英语学习和娱乐,以提高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社区服务
高等师范院校并不是悬浮海外的孤岛,其所处的社区双语环境如何,社区人们对双语教学重视程度、参与度间接影响着高校双语教学的水平,如何充分发掘社区英语学习因素,为学生打牢生活英语的基础,这一点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北京广渠门中学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们采取“英语活动日”、“双语活动日”的形式,邀请教师定期与学生交流来充实双语环境,值得高校借鉴。高等师范院校可尝试在每周固定时间邀请外教、外文教师在自愿的基础上用1-2小时的时间和学生座谈、交流,商讨英文学习方法、技巧、中外文化的差异。一方面学生藉此提高其口语水平,尽快完成向学科英语的过渡,教师通过多次活动能够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困惑,收集双语教学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为双语教学服务。
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组织教学、创设师生、生生互动情景时尽量围绕双语教育目标来开展,让学生参与到环境布置的活动中来,这样他们才能时刻关注环境布置的内容。良好的双语教育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双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美化、绿化、净化心灵的绝佳环境,使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环境的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达到双语教育的最佳境界,从而实现双语教育的目的。为此,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课前presentation。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英语讲述感兴趣的话题或以问答、对话、小短剧形式,让两个或多个学生一起在课堂进行展示练习,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参与,从中找出错误与不足。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练习的学生既能提高口语能力,又能从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其他学生锻炼了听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关键词]: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关键期
现代社会是知道全球化的社会,同时也是双语以至多语的社会。“双语教育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它既是民族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双语教育受到了相当广泛的重视,双语教育的低龄化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双语教育成为我国学前语言教育的“热点”。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的英文表达为“bilingual”,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一个懂得听、说、读、写,但通常也有他的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比另一种语言好的情况。[2]早在公元一世纪,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昆体良,就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问题。他所提出的“双语”是指希腊语和拉丁语。昆体良主张,在语言的学习上应先难后易。时至今日,为了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变化,我们提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所谓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在幼儿首先习得母语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主要是英语)的兴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旨在培养幼儿听说双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和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一个以汉、英两种语言为媒介的双语教育正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蓬勃兴起。双语教育成为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与趋势,更是21世纪培养适应全球一体化,是世界激烈竞争中取胜人才的需要。而许多生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幼儿期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将是总的趋势,势不可挡。而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有80%的以上的幼儿园和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杀、双语教育表示赞同。
(二)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双语教育应该是在发展母语的同时所进行的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它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发展母语的同时,为幼儿提供良好第二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将第二语言的意识灌输给幼儿,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以及其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有研究表明,0—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发重要时期,特别是5岁半左右是儿童综合语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每个孩子都有形成两种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但是,
孩子在这一敏感期内若未获得第二语言的刺激,则第二语言的中枢机能就不可能转入活跃状态。[3]可见学前期儿童不仅有能力并学习第二语言,而且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
另外,根据彭菲尔德(Penfield)和米勒(B.Milner)等人的调查,学前儿童似乎有一种“转换机制”[4],如果他们的左半球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言语中枢就会转换到右半球,
其语言能力仍然可以发展,只是不那么完善。而若成人的左脑受损伤,则会出现失语症,
而且语言机能不能恢复。
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最初儿童的大脑两半球都存在着发生语言的形态学基础。对患病儿童施行大脑部分剖离手术研究发现,10岁前的儿童仍能恢复语言能力,而10岁以后则会形成永久的言语缺陷。这一实验表明,儿童的语言中枢尚未定位,此时大脑的可塑性使得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不受大脑语言中枢定位的影响,大脑的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的学习。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易受母语的干扰。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时期幼儿对语言学习刺激特别敏感,故而在生理心理上也较易接受这种刺激,从而建立与该种刺激联结的行为(形成经验和知识)。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实施双语教育,可以使儿童的语言的获得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
(三)双语学习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前期幼儿具有惊人的学习潜力,一些专家认为,让学前期儿童大量接触外语将会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语言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对学前期儿童进行双语教育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比只拥有一种语言的儿童要强。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此进行对比:“如果允许你给事物任意起名字的话,你是否可以把“狗”称为“母牛”,而把“母牛”成为“狗”?”有50%的双语儿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单语儿童作出肯定回答的只有20%,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双语儿童能较早的意识到物体与名称之间是一种语言代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并不是天然形成的,但单语儿童这方面的意识明显比双语儿童要差[5]。
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还是交际的工具。双语学习是在真实的或者模拟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见双语的学习不仅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三、开展双语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合格、称职的师资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保证有合格的、高水平的幼儿教师。所谓称职的师资就是“外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外教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能胜任学前双语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能力:一是熟知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有较为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能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等。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相当匮乏,因此我人为应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门师资,是促进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高等院校里的学生,使其具备相当的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知识,把学前双语教育设置为独立的专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前双语师资现状;其次,在学前师资培训内容上,特别要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重视应用性内容,强调英语口语化,包括一日活动组织用语、教学用语、日常交际用语等等。
(二)教育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对学前儿童实施外语教育时所要采用的方法与成人不同,施用于成人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又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必须要寓教于娱乐,寓教于生活中,寓教于应用,这样才能让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愿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6]同时,幼儿期儿童是认知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并不严格强调知道的逻辑体系与知道的掌握程度,强调的是孩子们构建知识时的感受性,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对语言的兴趣及敏感性,促进幼儿认知、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学前儿童的外语教学应尽量采用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教学。如儿童节快到了,可以以儿童节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其主题就是“Children’sDay”,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及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明白“Children’sDay”的意义,并学会说;当然可以选则国外的文化进行游戏教学等,如当圣诞节来临之际,多组织一些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学会说圣诞节相关的句子,如“MerryChristmas”等等。
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语言的完整性,用外语来学习外语,而不是借助于母语。保持语言的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对培养幼儿的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例如:你一边洗苹果一边对孩子说:“I’mwashinganapple.Doyouwanttoeatit?”会比教师先用汉语把要说的话要做的事说清楚后再告诉幼儿要好的多。前一种方法保持了语言的完整性,使幼儿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而不知不觉得学会可外语。而后一种做法即会让幼儿有种除母语以外的语言不是很重要的想大,不仅降低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还会引起语言上的混淆[7]。
另一方面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教材的选取方面也是尤为重要,要根据学前儿童本身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选择对学前儿童有利的,让其感兴趣的教材。再结合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发到及至。
(三)明确双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初步的外语听说能力
从教学目标上看,以培养学前儿童兴趣以及语言是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兴趣的培养是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而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幼儿喜欢以快乐的方式接受新知,他们是在玩耍中得到知识、锻炼能力等。其次,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在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结合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让孩子在直观中感知、在游戏中记忆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产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当孩子积累了若干个动物单词后,教师可自编一个边讲边练边玩的儿歌:Icanrunlikeahorse;Icanwalklikeaduck;Icanjumplikeafrog;Icanswimlikeafish……。
由于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实施直观教学、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教学的全过程都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沟通,这就使得幼儿在没有教学任务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学习语言。另一方面鉴于幼儿有天生的好奇心,一种新的语言本身对他们就有强烈的吸引力,这对他们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实验说明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幼儿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在增强,并促进了汉语的学习。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就要,就要强调听说领先、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原则。当儿童在早期逐渐获得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后,就会逐渐用所获得的语言同母语者同老师以及他们的伙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交流,这个时候教师或是家长一定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让幼儿在经常性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了第二语言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发展,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庭也是学前儿童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要有目的地选择日常的事物,作为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如逛超市时,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眼光,适时地用双语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如在游玩时,家长要主动地运用英语问候语向外国友人、朋友打招呼,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问候语的使用。又如,孩子喜欢看卡通片,家长可选择卡通和英语相溶的碟片,让孩子在看看、玩玩中习得英语。
(四)开展多形式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活动主要以兴趣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儿童可以获得身心自由,处于精神愉悦状态。
自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形式生动,范围广泛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情景中自由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不能让幼儿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育的学习。
当然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应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水平、需要以及内容的不同而选择。教师或是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适合的有效的活动方式来促进幼儿第二语言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五)创设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有人说,教育实质上是环境的再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刺激性原则[8]。儿童的语言习得特别需要有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听、说、读的多重语言信息的刺激。即要求为幼儿提供时时复现的语言环境,不仅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同时在儿童接触的其他环境中也要尽可能地出现,使语言多次循环,不断得到强化。可见环境的创造相当的重要。环境的创造主要是指物质环境的创设和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包括场地、电教设备、操作材料(图片、粘贴、手偶、服装等)、教师用书、儿童用书、家长用书以及各种印象资料等。精神环境指的是:创设一个能够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爱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交往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接纳、自由、宽松、和谐、关怀、鼓励、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要利用一切条件尽可能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外语学习环境。学前儿童学习语言主要靠“习得”而不是“学得”,就是说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上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然习得的语言机会。如在活动室播放外语歌曲或儿歌,选播英语录音带、电脑软件等。在区域角投放双语故事书、卡片等,让儿童耳濡目染的认知环境。
另外在家庭方面,创设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景,也是促进幼儿学好第二语言的关键。与孩子形成一种良好、亲切的个人感情交往的氛围。多与他们玩,多给他们讲故事。在玩玩讲讲中自然渗透已学会的英语内容,互动中给孩子把听到、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复述的机会。如:将孩子已学会的单词标贴在家中相应的物件上,创设语言学习的氛围,增加孩子看、说、练的机会。又如,孩子前几天刚学会rabbit,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讲rabbit的故事,做rabbit的动作,看rabbit的图书等等。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练习、运用已学会的英语。
总之,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一样,对学前儿童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它该成为对全面发展有益的教育过程。虽然学前儿童具有学习第二语言的潜能,但是同时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全方位的支持与努力,发挥教育合力,摆脱目前存在的误区,正确处理好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关系,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第二语言,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郭卫东.论双语教育的功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任良玉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4—3,3:78—79
[3]彭杜宏,刘电芝.家园结合的第二语言获得模式探究[J].早期教育,2002,12
[4]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张婷.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J].济南大学学报,2002,12(6)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Z]
一、双语学习与儿童发展的关联
近年来研究表明,双语学习与儿童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双语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空间,有利于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专家Colin Baker(1998)研究发现,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Colin Baker对儿童双语学习活动充分肯定的主要理据是:语言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工具。儿童语言专家Foster Cohen认为,拥有双语不单单意味着拥有两套语言代码,双语发展使孩子具有更灵活的思维,能够更好理解跨文化问题。加拿大的兰伯特(W.Lambert)教授常年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对其他民族和文化比较宽容,拥有比较开放的心态。强海燕等认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使儿童有机会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上述专家都充分肯定双语学习活动的优点,但Foster Cohen的“更好理解跨文化问题”、兰伯特的“对其他民族和文化比较宽容”、强海燕等的“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却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前提之上:学语及二语的文化背景。如果只学一些孤单单的二语单词,何以谈得上“跨文化”“文化宽容”“多元文化”?所以,二语的习得,应该是指二语与其匹配文化的学习。但是,在中国,双语幼儿园是置于单语的文化背景之中,二语文化并没有在场,也就是说,二语的文化背景往往是一个空项。这样的语言不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二语。
二、语言与文化:子与母的关系
语言根植于其文化的土壤之中,没有离开文化的语言,没有离开语言的文化。从文化对语言的构建作用上说,文化可谓是语言的“家”。语言与其孕育它的文化就如子与母之间的关系,语言印烙着文化母亲的面相,承载着文化母亲的脉搏。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说,人类各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知、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语言本身难以成为一个自足体,必须受到其被孕育的自身文化大文本的注释,才能使语言之鱼畅游于文化之海中。我们不妨再听一听大教育家们对文化背景重要性的阐述。
Boas(1966)认为,不同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传统,从而也可能体现出对世界的不同概念化区分。sapir(1949)认为,我们所说的某一种语言是我们对世界概念化的条件:持不同语言的民族拥有不同的“现实”,不同的“现实”是不同的世界的写照,而不是同一世界的两套标签。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ton Brembek认为,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文化的教学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语言根植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带着该民族的文化烙印。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查尔斯・卡彭特(charles Carpente r)把语言背景称为“Contextual orientation”,他认为语言背景就是“人们的生活知识”,每种语言都有一系列属于它自己的背景知识,语言背景知识对讲外语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学英语的人如果不了解英语的语言背景知识,他就不能算真懂得英语。
离开二语文化的二语学习,可能是一种失效的学习。既然文化背景如此重要,怎样让儿童在二语习得的时候,了解二语的文化背景呢?
三、儿童的二语文化的灌输:隐性、直观的不自觉熏陶
钱源伟、卢长智认为:“幼儿学习一种语言(包括第二语言)以习得而不是学得为主,‘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无意识地‘习得’的结果是隐性知识的获得:而‘学得’则是有意识的过程,是掌握有关语言规则的显性的知识。确切地说,‘学得’的可以言说的知识是一种显性知识:是那些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的知识。何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常使用却又不能予以清晰表达的、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予以传递的知识。隐性知识对幼儿园双语教学习得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根据钱源伟、卢长智发现的儿童“隐性知识和隐性认知结构”特点和规律,认为二语文化的灌输,可采取这种隐性的熏陶。
对于儿童来说,文化背景知识是一个远远超水准的任务,儿童尚不能有意识地“学得”,因而,可将二语的背景知识化为直观的图像,去启发儿童的“隐性认知结构”。事实上,儿童对母语文化的习得也是如此。儿童从小就生活在这个母语的文化之“家”中,儿童对母语文化的习得方式也主要依靠文化环境的隐性习得,我们并没有给儿童讲述母语文化背景的知识,是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这些环境往往给儿童以文化暗示作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间长了,文化环境会隐性地、自觉地沉淀为文化知识。
但是,二语文化教学的现实是,在单文化环境下学二语。不少老师,缺少了一种二语文化创设意识,用中国式的语境文化直接操用第二语言,而造成语言与文化的匹配错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儿童的“跨文化意识”。
儿童认知结构的重要特点是直观形象。直观是儿童认识事物的主要途经,图象成了儿童们主要的知识库。科学证实,人们感知客观世界并从外界获得信息时,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儿童通过视觉的认知的比例会更高。根据这一道理,双语幼儿园可将二语文化进行图化,使幼儿园具有二语背景的布设。
四、双语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在对幼儿园进行适当的第二语言背景创设思考中,我们很容易想到幼儿园的一个重要阵地――墙。学前教育研究者马吉拉奇认为,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将环境中的墙壁等可以看成是幼儿的一个学习的容器、一位无声的老师。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其实,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的学习与母语相比,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儿童来说,有时一个意象、一幅画,可刻在他们脑中保留一辈子。
“墙”的环境不仅仅指的是墙壁,而且包括幼儿园里有如墙壁般空间的一切范围,比如,各种功能室可供画画的墙面、园内外的各种主题墙,或多媒体活动室各种设施,包括DVD提供的画面等。
1 在各种墙饰上创设双语教育的文化气氛
幼儿园的走廊和其他活动场所是可以用来布置双语环境的最好的地带。根据儿童二语的习得计划,可布设西方文化里有代表性的图像,如“趣味字母”“礼仪墙”,或者各种西方童话故事等具有西方文化特点、图文并茂的双语壁画,让幼儿仿真西方的生活环境。
2 充分利用适当的多媒体资源,熏陶幼儿双语文化图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除了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培育幼儿双语视觉和视听的材料之外,网上也有很多好的资源,这是一幅极为重要的万能之“墙”,可为二语文化提供一个用之不竭的资源,使二语文化背景的“移植”成为可能。但这些资源需要老师的精挑细拣。有些幼儿园就开设了双语影视厅,通过录像带、电脑软件等给幼儿提供了有趣的动画、英文歌曲、儿歌,诸如米老鼠图书乐园、小熊维尼剧场等均可使幼儿感受到学习一种“异文化”的氛围。
【关键词】广西中小学 壮汉双语 教师队伍建设 基本途径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82-03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培养、培训‘双语’教师作为重点,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教师队伍,要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近年来,广西在实践中对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索。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还需要正确把握其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为了提高中小学壮汉双语教育质量,广西通过定向免费培养、名师培养工程、学历继续教育、分类分层培训、举办教研活动、机构专业引领等多种途径加强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一)定向免费培养。2013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存在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广西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和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至2018年,每年从壮汉双语乡镇招收100名初、高中优秀毕业生,由广西师范学院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壮汉双语方向),定向培养专科层次的小学全科壮汉双语教师,学制两年(自2016年9月开始,学制调整为三年)。学生在修读年限内,免除学费,免收住宿费,并按照有关政策发放生活费补助,毕业后回定向录取乡镇壮汉双语小学或教学点从事小学壮汉双语教学。
2014年9月,广西师范学院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壮汉双语方向)学生,通过课程设置、专业竞赛、实践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培养小学壮汉双语师资。
1.课程设置。广西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壮汉双语方向)培养方案设置了4种课程类型,第一类是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B与法律基础、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壮族文化概论等在内的通识教育课程;第二类是包括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EEPO有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朗读技能指导与训练、三笔字、简笔画、“五课”活动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在内的教师教育课程;第三类是学科专业教育课程,分为学科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围绕小学壮语文、小学汉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艺术、小学体育四个方向开设相应的学科知识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围绕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设计及心理健康辅导、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等内容设计,学生任选四门课程修读;第四类是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与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本功训练与考核(项目包括壮语、普通话、简笔画、美术字、粉笔字和钢笔字等)在内的实践类课程。本专业学生须修满9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10学分,教师教育课程1分,学科专业教育必修课程4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4学分,教育实践课程20学分。
2.专业竞赛。广西师范学院举办汉字听写与汉字文化知识竞赛、标准壮文听写大赛、标准壮语朗读比赛等专业竞赛活动,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壮汉双语方向)学生的壮汉双语能力。其中,汉字听写与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汉字,领略汉字的形态美、文化美,体会到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规范书写汉字打好基础。标准壮文听写大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壮文书写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壮文的兴趣与自信。标准壮语朗读比赛展示了壮语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壮语的乐趣,提高了他们学习壮语的积极性。
3.实践活动。广西师范学院组织小学教育专业(壮汉双语方向)学生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参加壮族文化传承节、观摩全区小学生讲标准壮语故事比赛等实践活动。其中,组织学生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学生体会到广西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到武鸣县太平镇庆乐小学参加以“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传递幸福”为主题的壮族文化传承节,观看壮族盘歌、嘹歌等原生态的壮族歌舞,并参与竹竿舞、抛绣球、三人板鞋、顶竹杠等具有浓厚壮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壮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组织观摩第三届全区小学生讲标准壮语故事比赛,增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壮语教学技能、为壮语教育贡献力量的决心。
4.学术讲座。邀请区内民族教育管理人员及专家学者开展题为“学好本领,为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做贡献”“关于汉语文学习策略”“壮汉双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等学术讲座。其中“学好本领,为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做贡献”介绍了广西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详细解读了定向培养小学壮汉双语教师的政策;“关于汉语文学习策略”从加强记忆的角度来谈汉语文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文学习效率;“壮汉双语教学现状与对策”解读了《壮语文课程标准》,介绍了壮文标点符号的用法。学术讲座生动具体、深入浅出,加深了学生对壮汉双语教学现状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壮汉双语教育教学的方法,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二)名师培养工程。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壮汉双语骨干教师,2013年3月,广西教育厅启动“百名壮汉双语名师培养工程”,并委托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实施。采取学校推荐或自愿报名参加方式,在壮汉双语小学骨干教师中遴选100名优秀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通过集中培训、个性化指导、跟岗研修、名师引领等多种方式培养。
1.集中培训。对遴选出的壮汉双语骨干教师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基础教育与双语教育理论、教学设计、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通识性培训,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时,还举办信息技术微课、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2.个性化指导。以合作小组为单位,为遴选出的壮汉双语教师配备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各1名,借助网络或面对面的方式指导壮汉双语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且规定培养对象直接跟从导师学时间每年不能少于两个月。学习结束后,导师通过听课、查阅培养对象的有关资料,以及访谈培养对象所在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了解培养对象的成长现状、存在问题、发展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
3.名师引领。2014年2月,组织学员参加“全国小学名师课堂教学现场观摩会”,培养对象通过名师现场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理论讲座、与名师面对面讨论等形式,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总结教育教学新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跟岗研修。2015年9月,为了学习区外民族双语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组织壮汉双语教师到吉林省延吉市的中央小学、建工小学、延北小学、延南小学等7所朝汉双语学校开展跟岗研修。研修期间,壮汉双语教师观摩朝汉双语课堂教学,学习这些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参与导师及所在教研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微教研、教材梳理等教研活动。7所双语学校鲜明的朝鲜族教育特色、优美的育人环境创设、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生动的课堂师生互动、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使学员们收获匪浅。
(三)学历继续教育。针对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低学历比例较高的现状,广西教育厅委托广西民族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文)专业,招收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及以上学历、参加并达到全国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且有志于从事壮汉双语教学的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学校和民族中小学校在编教师,发挥培训专题针对性和学历教育系统性的优势,量身定制课程,聘请区内外的壮汉双语教育教学专家在寒暑假时间集中面授。2013年开始招生,教师每次参加培训均计算学分,修满学分并过自治区壮文水平测试中级以上水平后即可获得本科学历文凭。
(四)分类分层培训。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广西教育厅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殊补助经费为主,以自治区民族双语教育专项经费为辅,多方筹集资金,委托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壮汉双语教师壮语文知识培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不断提高壮汉双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开展培训过程中,针对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分层次安排培训活动。例如,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壮汉双语教师壮文知识培训,针对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的壮语文基础的差异,设置壮语文知识初级培训班、提高培训班和高级培训班,通过三个层次的壮语文知识培训,实现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壮语文水平的A梯式提升。同时,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培训分别编写了初级、中级、高级壮汉双语教师培训教材――《壮语文教程》,为今后继续开展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壮语文知识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五)各种教研活动。广西教育厅每年召开一次全区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学现场观摩暨教学研讨会,以专题研讨的形式不断提升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例如,2014年5月、12月分别召开南部方言区、北部方言区壮汉双语教学研讨会。2016年6月,召开全区中学壮汉双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探讨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壮汉双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新思维、新理念、新举措。同时,定期举办全区壮汉双语教学优质课评选、壮汉双语教师说课比赛、壮汉双语教学论文比赛、壮汉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形成以“赛”促“研”,以“研”促“教”的壮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形式。
(六)机构专业引领。2015年6月,广西教育厅在广西师范学院成立“广西壮汉双语教学指导中心”,中心下设办公室,设立专项建设资金。2016年10月,广西壮汉双语教学指导中心组织11支由高校专家、壮汉双语教研人员、一线壮汉双语教师构成的专业团队,对全区壮汉双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由课改专家、壮汉双语专家对壮汉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专业成长等方面开展专业引领,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
通过以上几种基本途径,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定向免费培养逐步改善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现状,参与“百名壮汉双语名师培养工程”学习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经常代表所在学校参加自治区级、县(市)级的公开课、观摩示范课等活动,先后有56名教师在区内外报纸杂志上67篇,申报国家级子课题2项,省级课题15项,厅、市级课题43项,有72人次获得各级各类比赛奖励。但是,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诸如中小学参与度不高、专业标准缺位、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二、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
广西自1980年恢复推行使用壮文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壮汉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现有160多所中小学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共有在校学生93176人、专任教师5380人。2016年4月,广西教育厅、民委、财政厅、人社厅、编办、民语委等六部门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区实施壮汉双语教育的中小学校达到300所以上,在校学生达到15万人以上”。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模翻一番的目标,广西还需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要不断补充教师队伍的数量,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针对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除了继续实施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免费培养计划、选派在职教师进行壮汉双语专业培养培训以及学历继续教育等方式外,还需要正确把握其发展趋势
(一)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联动,协同推进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顺利实施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等多方责任主体的协同参与。因此,要依托广西壮汉双语教学改革指导中心,构建“政府政策保障―高校专业支持―中小学基地实践”三方联动机制:相关政府部门为壮汉双语师资培养、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高等院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与中小学壮汉双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变革培养、培训方式以满足中小学校对壮汉双语教师的规格要求;中小学校作为实训基地要加大壮汉双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为高等院校培养、培训壮汉双语提供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电教中心、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加快信息技术建设与资源优势整合,提高壮汉双语教师远程培训资源的建设与使用能力,协同推动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建立壮汉双语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动壮汉双语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O的意见》要求出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专业标准的缺失,导致壮汉双语教师的培养、培训等环节处于失范状态,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要参照国外双语教师专业标准的范本(如美国1974年制定的双语教师入职标准和认证指南)、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小学壮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从思想政治素养、双语双文化素养、学科专业素养、个性心理品质、双语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构建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专业标准,为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等工作提供依据,切实推进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三)注重文化教育,提高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专家指出,壮汉双语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教育。壮族学生通过双语教育学习本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不仅可以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还可以从中学习、了解汉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从而学会欣赏、理解和接纳不同民族的文化。教师是壮汉双语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为了满足壮汉双语教育的师资规格需求,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为此,在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应该夯实文化基础,通过加大壮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课程开设的比例、加大跨文化教育及活动的开展力度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的文化修养,以适应壮汉双语教育的要求。
(四)创设实践性知识共享机制,促进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认为,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新教师的关键因素,实践性知识共享是获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必要路径。因此,加强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考虑利用网络平台创设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机制,将每个壮汉双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帮助未来教师和新教师不断积累实践性知识,有助于他们尽快成长为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学的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壮汉双语学校达300所、在校生达15万人广西出台壮汉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04-26)[2016-10-22].http:///Item/13024.aspx
[2]滕星.壮汉双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研究,2013(2)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2
[4]刘东敏,田小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4)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壮汉文化融合趋势下壮汉双语教师培养对策研究”(14BMZ094);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中小学壮汉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及其保障机制研究”(KY2015LX2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