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7: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街头错别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今天我到街上调查错别字发现,街头的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
一些街边广告上都有错别字。我发现有些乱写简体字:如卖煤球写成卖球。还有就是:“同音字”如:“安装”写成“按装”,“办证贷款”写成“办证代款”,“菠萝”写成“波萝”,“不锈钢窗”写成“不绣钢窗”,“零售”写成“另售”……等等。
看着这些错别字,我哭笑不得。他们不知道错别字可是会造成很大损失的呀!饭店门口:“抄”饭,抄你的饭碗,谁还敢进去。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冲着你打气,你看到这样的错别字,想必不会进去吧。他们也没有想到错别字让我们小学生也深受其害呀!我们经常看这些字难怪作文中出现很多错别字。
我真想让商店认真一点,不要再写错别字了。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为祖国的语言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要维护她的尊严,纯洁和健康呀!
我自由了!自由了!关上我家楼下的铁闸,我就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自己上街!
来了,我约好的小杰和小斌同学来了,出发。
我们来到了卖手机的地方,因为我觉得手机店错别字多。启杰同学和我细心地观察着哪儿有错别字,炜斌同学就拿着我的本子边看边记。我说见了,手机店外墙,有一行较明显的字,写着“自邮递送”,“邮”字错了。无赶紧叫小杰拍下来。
哇,第一次成功了来一啊,仿佛今天风和日丽。
不过小斌找老板“谈判”去了,究竟能不能成功呢?激动,激动啊。谈话去了的小斌好像现在把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流利地说出来。没想到,老板竟然同意改,真是“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啊。
不过一次成功不得于永远成功,接下来,店主有的说我们防碍他们做生意,有的说我们不懂事,还有的说要买一件东西才改天正,我们也想证明我们“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啊。眨眼间,五点钟了。我们也收集了许多错别字、杨语,“寄意邮新(记忆犹新)”、“衣衣(依依)不舍”、“袋袋(代代)相传”……它们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它们的改变了成语的原意。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心收获。汉字变的是字体笔划,可不变的是用字要规范。行动起来,我们不能滥用汉字!
广东江门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五年级:谢鹭域
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一
时间:20xx年x月24日
地点:曲靖市玄坛路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记下来,并改正。
分析:
坐在公交车上,行走在公路上,向窗外望去,各类广告、宣传图画、招牌、店牌、标语牌都可能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据我调查发现,玄坛路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等。
玄坛路的街边店面广告上总是出现错别字,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依依不舍写成了衣衣不舍、天天向上写成天添向尚,一些理发店把非法走私写成了飞发走丝,这些错别字,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些错别字还需要人们用心去仔细思考、反复琢磨才能知道正确的写法。
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我的感受:
我认为:这些不规范的字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错字,另一类是别字。希望以后,那些粗心的老板不要再不我们伟大的汉字写错、乱改了,不然,这样好多人总以为广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对的,从而影响了作业时的正确率和用字的规范性,希望我们以后看到的都是正确的字,不再出现错别字了!
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二
调查人:
调查内容及结果: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见错字的感受:汉字是老祖宗一笔一画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把它们写好绝对不能看到错字视而不见。汉字是各种文字的精英,我们不能为了省事就把他们改造。看见街上显眼的错别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别字,我应该先把自己的错别字消灭掉,尽量在写字前想好要写的字是什么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个样子,错字一定会飞到九霄云外。
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三
调查时间:20xx年10月4日-11月16日
调查地点:学校附近的街头
调查目的: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为什么会写错别字,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
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百依百顺写成白衣百顺。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个街头广告中,有48个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花样繁多。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停车写成仃车更有甚者,将防火栓写成放火栓,看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街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汉字的使用随意;
同音字混淆;
形近字混淆;
字义分析错误;
调查时间:XXX年XX月X日
调查地点:某公园附近
调查人: XXX
调查目的:了解街头错别字情况
调查方式:观察、询问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可是,还是有许多人,总是写错今天,我要去调查街头错别字。
今天是X月5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人工湖。在门口一个卖糖葫芦的小摊前,我们发现推车上面的“天津糖葫芦”被错写成了“天京糖葫芦”,我们告诉摆摊的那位老爷爷,他看了一下说:“哦,是啊,谢谢你们,小朋友,我马上就改过来。”
和老爷爷道别后,我们来到了超市,在蔬菜区,我们看到蘑菇的标牌上错写成了“磨菇”,水果区的火龙果写成了“火尤果”,副食区的瓜子写成了“瓜了”。我们马上把这些信息告诉了超市管理员,管理员看了我们的记录本后,点了点头,找了一支笔,和我们一起把这些错字都改了过来。
通过调查,在两个小时内,我们共发现了四处错别字。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对容易混淆的汉字掌握不太牢固,如把蘑菇写成“磨菇”;
二、运用汉字时不够认真,如把瓜子写成了“瓜了”;
三、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如果他们平时注意检查,就能发现
这些不该发生的错误。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错别字现象的存在,有以下危害:
一、会误导小学生和未入学的小朋友,使他们把错别字牢牢记在心里,以后改正会非常困难
二、如果外地人来油田探亲或参观学习,会影响到我们油田的形象;
三、做为中国人,在使用自己民族文字时,在公共场合出现错别字形象,还会玷污我们的骄傲----汉字。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
一、有些人的错别字是从初学时一直带到现在,所以建议幼儿园和小学正在学习汉字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细心地学习;平时写字一定要细心,这些可以有效地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二、运用汉字时如果有不清楚或拿不准的字,应该及时查阅字典或请教他人;
我们走进了大街小巷,真的发现了不少错别字。我们在集合地点新华书店里发现了隆重的隆字被精心的管理人员写漏了一笔。记完了这个字后,我们继续往前走,发现了一个粉摊的招牌上写着有罗丝粉卖。这又是两个错别字,因为正确的字是螺蛳,而不是上面写的罗丝两个字。我们又记了下来。接着,我们拐进了步行街里。走呀走,一个错别字闪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电饮锅的饮本来应该是饭,可能是那里的推销员写得太潦草了吧。后来,我们又听温港说发现了一个错别字,那是在丰宝商城的周围,有一个店,叫做小嘴煲煲店,可是,那里的店主却把自己的招牌写成了浊嘴煲煲掂,这又是一个错别字,我们赶紧记了下来。为了验证,我过后独自去了那里看,果然是这样。
经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发现了这些错别字错误的原因:
1、像隆、饮这些字错是因为写的时候不细心,把他们不是写多一横就是少写了一竖。
2、像掂、罗丝等到错别字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太少,误用了同音字或者形近字才写成这样的。
经过调查,我知道了我们的社会用错别字的现象是那么多呀。如果社会再不控制住这些错别字,不但会使人错误地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还能把刚刚学认字的小朋友引入歧途,还跟着传播这些错别字。这既有损我国汉字的形象,又会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呀!想想,如果我们在一个关键时刻写错了一个字,那损失是多么大呀,这样的例子少见呀!
要想避免错别带来的损失,我们大家应该这样做:
1、我们写字的时候,应该认真地写好每一个笔画,并且写完后要认真检查,这是最基本的。
2、切记:写字是不要贪快,否则,会造成写字不规范,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划。
3、写字时,如果不懂就要查字典,不要盲目地瞎猜。
4、如果写错了,就要反思它为什么会错,要是遇到复杂的字就要认真记。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 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目前,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问题,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中国市场的时候,很多输入法还不是很健全,难以满足电脑操作者的需要,因此,电脑偶尔犯错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马虎大意,不注意选词,经常漏字、打错词。我们对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责备,对错别字现象也应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曾经用词有误而全盘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错别字的出现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错,多为不良习惯的恶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节奏,文字修饰缺乏严谨性,给许多错别字制造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初学者,在组织文字时带有浮躁情绪,学习时也缺乏思考,从而造成了错别字在他们的文章中泛滥。还有一些人更为“先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各种新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将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西方有句格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要人终身受用;一个坏的习惯,也可以让人终身受累。要消灭错别字,必须从培养良好的用字习惯开始。
(一)对初学来说,要从小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错别字较为普遍,特别是识字不多的中小学生,而在中小学阶段又是学文识字的最佳时期,因此,笔者建议,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开始,初学者就应该从小到每个字,多到每句话,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避开错别字的干扰。第一,培养合乎规范的书写技能。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边书写,边思考。有些同学由于在小学没有得到严格的书写训练,到了中学后还没能够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因此,在做作业的时候,迟钝、缓慢的书写活动始终赶不上瞬息万变的思维活动,在书写速度与思维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这样,在边书写边思考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重书写活动(如思考某个字或词如何写)而拖了思维的后腿;另一种是重思维活动而往往把字词写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条件。”明自了这个逆理,初学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气练习,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动化书写的技能。
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理论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总结,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声旁的形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声旁来纠正错别字。如用“段”作声旁的字,一般读duan,如“锻、锻、缎”等。用“段”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滥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两个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与“花园”的“园”。“艰难困苦”的“艰”与“坚持”的“坚”,“迫不及待”的“及”与“紧急”的“急”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使用中应该注意辨记它们的用法。
3.注意字义。用错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义而引起的。如“颗粒归仓”的“颗”常有人写成“棵’,这就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意义分不清楚。“颗”从页”、“果”声。原义是小头,引申作量词用。指形圆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红心”、“一颗珠子”等;“棵”也是形声字,从“木”、“果”声,作量词用,指植物,如“一棵树”,“两棵白菜”等。粮食是粒状的,所以用“颗”不用“棵”。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树梢”写成“树稍”、把“草稿”写成“草搞”、把“贷款”写成“代款”了。有些词,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已经不用了,要了解词的原义,才能辨清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如“提纲”误作“题纲”,“贡献”误作“供献”,“规矩”误作“规距”。还有的成语来自古代的寓言或历史故事,如“滥竿充数”、“班门弄斧”、“为虎作怅”、“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处,就不会把“滥竽”写成“烂芋”、把“班门”写成“搬门”、把“怅”写成“帐”、把“殄”写成“珍”了。因此,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在平常的应用习中,应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词义,并能准确运用汉字,是消灭错别字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汉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差错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纠正乃至消灭错别字。
参考文献
[1]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6.
一、受现实文字环境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然而,电脑提供的常用字词中存在错别字。同时各种媒体广告如天女散花,各样盗版刊物层出不穷,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电视作为有着强大宣传效果的大众传媒,字幕中也经常会冒出一些错别字。漫步街头,随处可见的各式广告、店牌、标语,也会时不时出现错别字。甚至连故宫这样著名的文化单位,近来也发生了“错字门”事件。凡此种种,形成了一个相当混乱的用字环境。由于环境的浸,学生的错别字变得益发根深蒂固,难以消除。
二、先入为主思维定式的作用
据相关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在认知事物的时候,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很不容易,即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而这一思维特征在学生识记生字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多年前,所教某初中班,一开始有半数左右的学生将“溪水”的“溪”右下角写作“小”。初中改了3年,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改过来。最近,给八年级两个班抄写“挖掘”一词,“挖”字竟有近80%的学生把右下角的“乙”写成“九”。把错字圈起来后让学生订正,有的学生竟看不出错在哪里。有的学生改错,第一二遍改对了,第三遍又错了回去。问其原因,所给的回答与写错“溪”字时相同,都是一开始就是这样写的。
可见,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第一次认知生字时确认的信息不正确,是错别字难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汉字本身的特点
汉字结构复杂且千差万别,有些部分比较难认、难写、难记,稍不留意就会写错。汉字中形近字也特别多,而且规律性不强。有许多字形相近的字,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了不同的字,如“己”、“已”,“廷”、“延”等。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同音字,有些同音字字形很相近,学生的学习经验还不够,找不到其中的规律,常常不能将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时就常常张冠李戴。
汉字的这些特点也是学生将字写错之后难以改掉的一大原因。
四、学生自身的问题
多数学生在识字时,关注字音、字形多一点,疏于查字词典看字义,往往忽略字义的理解及运用,缺少分析、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能力,且因课外阅读量较少而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在表情达意出现问题时也就往往难以发现。
有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稳定,专注的习惯没有养成,对许多事物他们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习中,常常容易被那些无关主题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写错字,比如多一笔、少一点等。
有些学生则是对正确识字和写字认识不足,平时写字不认真,认为写错别字不过是小事一桩,以致习惯成自然。
这些源自能力、习惯和态度而形成的错别字,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改掉。
该如何解决这一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呢?
首先,整个社会应该营造一种以正确使用汉字为荣、以错误使用汉字为耻的氛围。同时,用字单位要对自己的用字行为真正地负起责任来,避免出现错别字。对广告、电视、网络、报纸和杂志等传媒,最好能建立错别字的追究机制,必要时或可使用经济手段,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用字的大环境。
其次,针对社会上广告错别字铺天盖地的情况,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发动学生搜集整理,拿到课堂上来以竞赛形式让学生识辨真伪,去伪存真。这样的活动,趣味性强,对净化文字环境能起积极的作用。
其三,学校在学生认知生字的时候,要努力确保学生所获信息的准确无误。课堂上,教师很有必要根据经验,就往届学生容易写错的字,给学生以提醒,以确保学生首次认知的正确性。
其四,对容易或已经写错的字做字理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构造规律从字理的角度讲解汉字的形义。这是一种从根本上纠正错别字的好方法。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传达生活。学生的“理解、积累”不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仅仅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更活更有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网络资源。阅读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与其教师对照教参照本宣科,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为了更好的理解《看云识天气》中,我搜集了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云的多姿多彩。这些课件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经过实践,我感受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二、利用电视资源,教学更新颖
《新课程标准》突出口语交际能力,整合了听与说,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收看这类节目,我们可以向主持人学习,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常常借鉴电视节目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的形式。在“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口语交际课中,我要求学生学习“实话实说”,大胆的叙说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非典肆虐期间,我在“当众发表意见,态度要自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鼓励学生学习“焦点访谈”的形式,推荐二个学生当记者,采访其他同学,“对非典有什么认识,平时要注意什么,心理上有什么负担。”由于形式新颖,学生都能踊跃参加,课堂效果良好。阅读教学也可利用电视资源,如《诗经・蒹葭》是一首朦胧之美的千古绝唱,为了更好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中先放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主题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诗经・蒹葭》,之后将这首诗作简要介绍,接着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观赏电视剧主题歌录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当场吟唱这首诗或这支歌,并且很快就能背诵出来。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
三、利用街头资源,教学走向实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领着学生到街头看一看。如:先看街头的招牌,有没有使用错别字,有没有使用不规范的字。学生自己把它解决。然后与店主人对话,指出错别字,并告诉他规范使用汉字是国家的要求,帮助他们改正错别字。再看广告语。目前,中考试卷常常出现广告试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你们从这则广告中了解到了什么?这则广告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如果是你你会拟什么样的广告词。这些训练能使学生了解广告的特点――形象、精练、朗朗上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为商家出谋划策,可谓一举三得。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为学校设计绿化广告语、宣传广告语。有学生为学校小水池设计的广告语:“为了映出你美丽的倩影,请你爱护她的身影。”草坪的广告语是:“蓝天、绿草、爱心,相映生辉。”到了春节,我组织学生撰写对联。先个人创作对联,然后集体修改,最后书写。当同学们看到自家门上的对联,那高兴劲、自豪感就甭提了。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开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摘要: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总是花相当长的时间,一字一字地认真教。可是听写时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矫正小学生的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特别关注的事之一。本文简单阐述了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运用汉字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错别字;成因分析;采取措施;研究所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0-02
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老师对识字教学都十分重视,在上面也没少花时间,总是一字一字认真地教。可是学生写起来往往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特别是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有效矫正学生错别字,规范汉字的书写,每个语文老师都责无旁贷。理论研究告诉我们,识字要求学习者既具备准确而完整的知觉、牢固的记忆,还要具备精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而小学生识字受到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点。在识字过程中,他们常常只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了教师的提醒或训练就会忽略。在记忆方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告诉我们,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才逐渐缓慢。由此可见,小学生即使在字型构建时不失败,可当他提取时,也就是说他写出来的时候,会失去线索,这样就可能产生错别字。如果记忆中存储的词汇量不足,写作时则容易出现用同音字替代等错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极大。学生在观察学习中,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况且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与学生亲近的教师、父母、亲密的同伴经常会写错的那些字,小学生本身也会写错那些字。如今不太讲究用语规范的网络语言,对学生汉语学习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大量的怪词、错字、别字干扰了学生的言语习得。对于平时学生作业中错字多的现象我作了大量的实践调研,分析出产生错别字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原因:①教师方面:过分强调思维训练,忽视基本功训练。平时的教学,我们可能注重了口头表达、发散思维训练,弱化了生字词的教学。教学中应加大扩词量、指导应扎实、生字分析应到位,特别是注意避免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寻找适合学生的记字方法,使其更准确的识记汉字。如可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口诀、小谜语经常用于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建立纠错本,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反思。由于学生的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在订正错别字这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上,教师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写几遍,而应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纠正欲望后再让学生订正,纠正的效果也会明显好许多。因为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秘密”的写成“密秘”,我们在纠错时反馈应当及时,错的字一定要反复强调。②学生方面:注意不够稳定,易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观察不够。如“管”字下面的“官”错写成“宫”,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是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己能发现并纠正的。③有的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喜欢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一些错误,如“鞭策”的“鞭”错写成“编”,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④受到思维的定势影响。如双音节词中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了后一个字,如将“拐杖”写成“拐扙”等。还有就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蜻蜓”的“蜓”受“蜿蜒”的“蜒”影响写成“蜻蜒”。
通过学生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进行成因分析,并采取一些措施:①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巧教、巧记。识字教学的形象化、游戏化、生活化,可使学生识字变得轻松愉快。“既”和“即”这两个字不少学生会混淆。教学时,告诉学生“既”和“即”都是会意字。它们的左面是一个器皿,而右面是一个人,他们都在器皿里吃东西,前面的“既”中的这个人已经吃饱了,就要走了,所以“既”表示“已经”的意思。而“即”中的这个人正在吃,所以“即”的意思是“靠近”。②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小学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学习的重点,让学生养成字典随身带,遇到问题及时查字典的习惯,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长期下去,学生的错别字也就会逐步减少了。③培养学生纠错意识。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往往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可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每周做一个汇总,把这些错字再总默写一遍。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找找身边的错字”等语文实践活动,收集街头巷尾广告宣传牌上或是家里亲戚朋友经常写错的字,经过收集、讲评,让学生心中牢记正确的字,并回家宣传推广一些常用的汉字用法。④为了减少学生因掉以轻心、粗枝大叶而出现的不必要的失分,我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读”、“读”、“思”相结合,懂得“学而不思的道理”。答题时要求学生先读题目,再解题,再读全句,思考一下意思是否正确,字是否写错,“做必读,读必思”,即使一看题目,十分熟悉,也不能不加思考轻率下笔。通过对“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道与术”的研究,我明白,作为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汉字修养和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从笔画、笔顺、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剖析、讲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不会写或记不清的字,不会敷衍了事,而是向同学、老师问,或是查字典,随意乱写或错写现象明显少了,错别字现象得到了严格地控制。通过对“矫正小学生错别字的道与术”的研究,我的整体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高,自己在写字、课堂教学上有一个质的改变,在平时教学中也更注意学生认字、识字、记字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养成了正确书写的好习惯。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强调,相信一定能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标也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实践这是个崭新的课题,据此,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有的放矢,进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策略的探究。
一、参与活动策略
新课标对高年级的学生有这样一条要求:能策划简单的校园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六年级开学不久,学校要举行一次美文诵读比赛,参加学校的诵读比赛,人数不限。派谁去呢?为此我开展了一次模拟比赛,由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策划、分析、再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
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很快就让活动顺利举行了。孩子们自由组合,先在各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小组比赛,每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班级比赛,这样全班有十六人竞赛,学生还组成了评委组,并制定了评价标准,选出了前三名,由这些孩子代表班级参赛。没想到不但选出的孩子积极准备,其他孩子也积极为他们提供方便,甚至发动了家长为参赛的孩子做视频和音乐。参赛前这三个孩子早来迟走,反复练习,还利用晨会在班级表演,征求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由于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结果在高年级组脱颖而出,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当得知这个结果后,孩子们在学校礼堂紧紧拥抱,高兴的欢呼起来,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给了他们最热烈的掌声。课后,不少孩子不但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还写下了生动的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收获。
二、游戏竞赛策略
儿童具有好“动”的天性。综合性学习可以发挥儿童好动的特点,把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让活动成为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通过猜字谜,搜集利用汉字谐音特点的文字材料(如歇后语、诗词、对联),调查街头错别字,举办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提升对祖国文字的感情。
这种“活动”是学生喜爱的,有的本身就是游戏,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亲历和体验,而不是只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拿“调查街头错别字”来说,它的“课堂”首先是在街头,学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有的字学生自己也拿不准,需要去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老师,然后才能统计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还要通过走访、打电话、写信等方式,向商店或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意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也能得到整体发展。对长期以来习惯于在课堂里听讲、回答问题、做练习的学生来说,活动化的综合性学习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尝试。
三、角色表演策略
新课标对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有这样一条要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六年级学完《三打白骨精》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进行《西游记》故事比赛,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加深印象,我让学生也进行角色表演,自己先读读儿童版的《西游记》故事,可以自由组合,共同表演,孩子们兴趣大增,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故事,共同商量,出谋划策,自作道具,准备表演。学生表演的气氛非常热烈,学习的热情很高,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使本来很遥远的名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参与语文活动的快乐。
四、动手实践策略
六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我的成长手册》,在学生们即将小学毕业时,指导他们做一本成长手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先让学生做一个整体规划,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成长手册,是综合性的,还是就专门某一方面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搜集小学阶段的资料,先让学生准备一个资料带,把搜集到的资料放入袋中,以备后用,告诉学生最好的资料是原始资料,但有些资料是无法放进资料袋的,可以用拍照片画图等方式搜集,资料搜集完毕可按文中提供的四个步骤制作成长手册,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制作。学生制作的成长手册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还有许多富有创意。
五、写作策略
对开展的各种综合性语文学习,我都希望学生们能留下一些资料,当然要靠写作,写作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所以这样的写作一般都不定题目,不定体裁,只要能围绕活动进行即可,自由发挥,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这些文章反而妙趣横生,充满活力。
写作策略不仅仅限于综合性语文学习之后,一些征文比赛本身就是综合性学习,为了参加这些比赛,学生们要去查找有关资料,这也是新课标对综合性语文学习的要求。所以我会利用征文竞赛的机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关键词: “大语文”观 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1]。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所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生活处处是语文,在当前“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找准契点,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现行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九月份的节日比较多,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连着国庆节,这一个月可以开展很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教师节可以制作各式贺卡,把祝福送给老师;中秋节可以让学生找资料,寻由来,说传说,吟诗歌;重阳节去敬老院送温暖,带去欢声笑语;中秋节去超市调查月饼形状、口味、销售情况……想了,说了,做了,然后把它用文字记下来,不用再担心学生会没有内容写;更不用担心会有雷同,每一个孩子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新鲜的。
二、变化角色,开放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建议”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2]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方式上的区别。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在悄悄地变化――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猜字谜,搜集有关汉字谐音的文字材料(歇后语、诗词、对联),调查街头错别字,举办书法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汉字的神奇和有趣,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也可以让学生亲自调查,亲身体验,让他们自由组成小组,确定研究的小课题,然后按照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研究。这些研究课题内容丰富多彩,有《街头“啄木鸟”行动》、《有趣的字谜》、《趣谈谐音》、《汉字七十二变》等。拿“街头‘啄木鸟’行动”来说,它的“课堂”是在街头,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广告、招牌上的错别字,有的字碰到学生自己也拿不准,就查字典或请教家长、老师,然后统计数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三、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综合性学习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注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团队精神等。最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故事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童话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安排的活动有:讲童话故事比赛,介绍童话故事书,表演童话故事,做童话故事手抄报,创编童话故事等。学生为了交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准备,到图书馆、书店、互联网上查阅、搜索,向亲戚朋友请教,还互相推荐小主持人,准备主持词等。这样的活动,就是一次自主学习的比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多元评价,完善语文评价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3]评价理念也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活动的喜悦,有利于提高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
如在开展《走进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时候,我采用了多种的评价方案:(1)最佳作品评价: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课中认为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就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2)演说评价:采取演说的形式是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这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体会,重点围绕:“我最喜欢参加哪方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是怎么解决我所研究的问题的?”“我在什么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作口头陈述,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做合理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深刻理解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置的目的,创造性地用好、用活教材,适宜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让孩子们真正享受到语文教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