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经济养殖

农村经济养殖

时间:2023-05-30 10:3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经济养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经济养殖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金融支持;新要求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经济发展新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正发生着质的转变,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一场新的农村经济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一)农村经济的构成正由比较单一的传统的种养业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商业、服务、科技等多元化转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地区农民和农民专业户等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了,产业链条逐步延长,加工、买卖、流通、服务、科技等产业迅速发展,在农村经济构成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繁荣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农村经济规模正逐步由小向大扩张,由单一家庭为单位转为集约化连片经营。

为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发展的需要,农村产品要立足市场必须占有市场的一定比例,尤其是种植产品、养殖产品如果量少根本就和加工企业签订不了合同,量少了企业也趁不住来农村收购,最终形不成“气候”。如对某县调查,该县于2008年号召养殖奶牛,由于参与人较少,奶牛数量较少,产出牛奶后因数量较少不能运往河南等地,再加上当地没有奶站,牛奶全部坏掉,奶牛养殖业最终亏损被迫解散。并且农村加工企业或龙头企业一般都是基于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建立的,同样对原料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基于此,农村经济规模化种养殖已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和需要,农村“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连片经营模式已显出明显的成效。这种集约化连片经营模式既能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又能节约生产成本方便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主流。

(三)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走向纵深,农村经济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近几年,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重视以及连续多个中央1号文件的推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已呈现多样化趋势,种植业由以前的大粮种植,逐步出现了小杂粮、蔬菜、中药材、水果等种植;养殖业也由以前的养殖猪、牛、羊等,逐步出现了养鸡、鸭、鹅、大雁、兔、鱼、鳖等品种养殖;并且出现了农村服务业,如便民店、网络、电讯、水电煤气等;农民也由单纯的老百姓多出了农民工的身份,农村经济逐渐繁荣。

(四)农村经济组织逐渐丰富,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体异彩纷呈。

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渐“升温”,农村经济形势的逐渐“红火”,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逐渐“宽松”,农村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农村民营企业数量逐渐增加,农村个体工商户及个体私营企业遍地开花,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法》的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组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依托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以为农业、养殖业、农副产品、药材等提供科技技术、加工、销售、流通等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长足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连接农村“小生产”和城市“大市场”的组织纽带。

(五)新农村建设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生动力。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特别是党和国家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以来,农村经济开始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民实现了多年的“快增收”,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踏上了“快车道”。特别是农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青年创业、退役军人创业等各种形式的创业进一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农村金融近几年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一)农村金融机构成员队伍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正逐渐缩小。

近几年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及农村金融准入门槛的降低,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调整,逐步改变了以前从农村撤机构“瘦身”的做法,转而在农村设点延伸服务触角,在很多农村地区恢复了分支机构。二是大型股份制银行也开始在农村设点,抢夺农村金融市场。三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继续巩固农村金融市场地位,不断增设网点做好服务。四是邮政储蓄机构通过改革转型,成为邮政储蓄银行,且大部分农村地区邮政储蓄银行升格为一级支行。五是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或准银行金融机构也纷纷在农村成立,成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

(二)农村金融信贷支农力度增大,“三农”信贷资金需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随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及政府财政对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的实施推行,农村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惠农卡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商惠通贷款等信贷产品得到充分运用,“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逐渐增大,农民传统的种养业信贷需求和较小金额的流动资金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并且农村金融机构还联合政府妇联、社保、共青团、财政等有关部门推出了“绿色种植”、“妇女创业”、“村官创业”、“下岗再就业”、“青年创业”等金融信贷产品,不断满足农村居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多元化信贷需求。

(三)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些新型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产品逐步走入了农村走进了农村居民家庭。

一是银行卡在农村得到了普及,银行卡以其携带方便存取快捷等优势得到了农村居民的“青睐”,尤其是ATM机、POS机具的大量布放,再加上农民工特色卡、惠农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及“支付结算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村居民可以足不出村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二是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应用,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以网络为依托的现代服务手段,在农村也渐露端倪。三是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合作金融机构适应农村居民需要推出了封闭式便民服务点、开放式便民服务点及巡回服务模式、“流动车服务”模式等,实行了上门跟踪服务,真正将服务送到农村送到田间地头。四是农村金融机构还针对农村经济组织推出了银行结算账户、银行汇票、支票、票据承兑贴现等服务,进一步满足农村经济组织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的新要求

(一)信贷资金需求仍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的一个主要需求。

虽然我国目前出现了一定的“金融脱媒”现象,但在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仍是农村居民及农村经济组织筹措资金的主渠道。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信贷资金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信贷资金需求额度逐渐变大。农村经济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就需要较多的资金,需要较大的信贷资金支持,种植业所需资金一般在20万元――50万元左右,养殖业所需资金一般在30――60万元左右,商业所需资金一般在50万元左右,加工业所需资金更大至少在100万元左右,有一定发展基础的龙头企业,随着农业产业化链条的不断延伸,其经营领域的拓展和规模的扩大,对第二轮、第三轮中长期信贷资金需求更强,信贷需求金额更大。二是信贷资金需求期限逐渐变长。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户所需求的信贷资金属于生产性资金,比如,种植经济林果、建造蔬菜大棚、鱼池、饲养奶牛等,这些资金从投入到全部收回一般在3年――5年,有的时间更长。对于农业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型等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更大,经营周期更长,需要投入的资金必然要求期限更长。三是信贷需求主体逐渐变宽。随着农村经济构成的复杂化及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村信贷资金需求主体也逐渐增多,农民、养殖专业户、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链条上的加工运输企业、物流企业、服务企业及农村龙头企业等都成为农村金融的信贷需求主体。四是消费信贷需求逐渐增强。随着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居民住房按揭贷款、购车消费贷款、大宗物品消费贷款等消费信贷需求增强,消费信贷发展潜力较大。五是信贷服务体系需求逐渐变旺。由于农村信贷主体能够提供的符合农村金融要求标准的担保抵(质)押物较少,他们要获得较大的信贷资金,就需要有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公司、权证登记公司等与信贷需求配套的信贷服务体系,这样农村信贷服务体系需求也就逐渐增强。

(二)资金结算需求仍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的一个基本需求。

虽然目前农村资金结算主要有大额支付系统、农信银支付系统及各金融机构内部往来系统,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结算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结算方式需求逐渐变多。现金、存折、银行卡等资金结算方式仅能满足农村居民简单的结算需求,但随着农村经济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越来越多,他们对结算方式要求越来越多,票据(包括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ATM机、PO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结算方式成为他们结算的主渠道。二是银行卡功能需求逐渐变宽。由于农村银行卡的普及,农村经济发展对银行卡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除银行卡具有的现金存取、转账功能外,他们还要求针对农村居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工商户、企业等发放具有融资功能的贷记卡,要求将政府有关惠农补贴资金也直接由银行卡结算,要求开发更适合“三农”需要的如农民工卡等特色服务功能等,这样对农村结算需求又是一个新的高标准的需求。

(三)资产保值增值需求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的一个新的需求。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手头有了一定的闲置资金,资产保值增值需求逐渐强烈,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产业风险比较大,亏损或返贫的可能性较大,农业保险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分红保险等更能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农村居民对农业保险有了一定的需求,农村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合适科学的农业保险提供保障。二是对金融理财的需求。农村居民投资渠道较少,也比较相信金融机构,金融理财又能为他们带来远比存款利息要高许多的收入,因此他们希望通过金融理财帮他们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对购买基金、股票、期货的需求。近几年随着股票、基金、期货等金融知识的普及,农村居民也有了要购买股票、基金、期货交易的需求。四是对购买国债的需求。国债以其由国家作为债务人比较保险稳定的优势深受农村居民的喜欢,这种比较稳妥的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成为农村居民投资的首选。

(四)发行债券融资需求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提出的一个新的需求。

由于银行信贷资金一般期限比较短,再加上受信贷政策及信贷条件的制约,农村经济组织在从银行申请贷款受限的情况下,逐渐有了发行企业债券直接从居民手中融资的需求,一些龙头企业甚至有了上市融资的需求。

第2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农村金融优先序

一、宁波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1.宁波农村经济的特点

宁波经济一种外向型经济,有天然的深水港,贸易发达,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宁波的农村经济也是一种外向型经济。与传统的农村经济不一样,在宁波X县Y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村1000余户农民,仍然经营传统农业即农林牧渔业的不足40%,而这40%经营传统农业的农户中有87%主要经济收入为规模养殖水产所得,剩下的13%虽然也经营传统农业,但是规模小、数量少,农业收入平均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该村中另外60%的农户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制造业的工作,其中80%的人靠办厂生活,不在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多是生产汽车零部件或纽扣之类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但销量好、订单多的产品。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宁波贸易及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其实现了转型。尽管还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但是基本上农村经济已经不是我们传统的农村经济,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从事传统农业如水产养殖业的农户,其中一部分人也有自己的原产品初加工流程。宁波农村经济的这种特点对金融支持的要求和其他地区农村是不一样的,在有限的金融资源约束下,怎样更加有效的配置资金,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这就产生了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先序问题。

2.宁波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形式有很多,从产业的角度可以分为: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再加上财政支农方面的金融支持,基本上包括了金融支持的各个方面,另外还有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但是由于民间金融是农村内部自发性的是内生的经济活动我们暂且不考虑政策上对其的影响。宁波农村经济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农户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分为农业生产性经营和制造业生产性经营。这两种生产经营方式有其各自的特征,所以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但是资金的回报率也高。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受海洋气候影响,该村养殖虾的农户基本上都亏本,而2010年养殖的虾蟹产量和销路都很好,初步测算其资金回报率都在200%以上。在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中,60%的人需要资金来扩大规模或需要资金引进新的养殖技术或设备,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曾取得过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现阶段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撤出了乡级营业点甚至某些比较落后的县级营业点。农村现在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只要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相对于资金需求量庞大的农村经济体,有限的信用合作社显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农村房屋及土地产权的不完全、不清晰使得农户无法通过抵押或质押来取得贷款,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户们反映很多时候的贷款要靠村里或镇里的干部或有经济实力的人的担保,这样无疑会加大农户的贷款成本,形成了一种新的租金,同时也无法保证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最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事业单位后,其绩效考核和职工工资待遇都同营业利润有关,因此作为一个理性人,信用社更多的是将农户的储蓄存款拿到工商企业处发放贷款,尽量避开风险较大的传统农业领域,不仅没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反而是从农村“抽血”供应其他产业。基于以上分析,农村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很难从银行产业取得,也不具备发展证券业的条件。所以只能依靠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财政支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直接通过项目投入到农业产业,比如养殖基地的建设投入或农户的免费技术培训等;也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补贴来激励其加大对传统农业的金融支持。另外要大力发展保险业,鉴于农业风险大的特性,发展保险业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有保险的支撑会消除农户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激励农户自身对农业产业的投资。但是低的保费收入赔付比使得保险公司对此并不热衷,这也同时需要政策上对保险业进入农业领域给予支持,如税收减免等,也可以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财政支农和保险业的发展对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要有所侧重,前期已财政直接投入为主,以此来增加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后期通过保险业的介入来激励农户的自发投资,同时减少财政直接投入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农村的非农业经营生产领域对金融的支持需求又有所不同。调查数据显示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即制造业的农户中,其中90%曾取得过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的贷款,而大部分人认为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自己的贷款需求,但是该村中的民间金融很发达,亲戚朋友甚至是钱会、合会等的资金拆借活动很频繁。宁波农村的制造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分工程度特别高,多数家庭的工厂产品单一,只做一道工序,正是这种生产单一产品的模式使得他们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但是资金的短缺使得他们无法扩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当产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时,显然仅仅依靠农村经济自身的投资再生产无法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这就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如果通过财政支农来解决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显然这样发展起来的制造企业不具备自生能力,迟早会被淘汰掉。只有通过政策上对银行业倾斜,诱导银行重返农村扎根,在现阶段农村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情况下其资金回报率必然高于城市里其他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激活农村经济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直到城市与农村的资金回报率大致相同。另外也要发展证券业,规范民间资金流转。

三、简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对金融支持的形式有所侧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宁波农村的传统农业领域要优先发展财政支农和保险业;在非农产业要优先发展银行业和证券业。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前期要加强财政支农力度,通过加大对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补助激励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但是要做到补助或其他形式的投入要以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考核标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免费或资助农户引进农业技术以及收集相关信息。

第3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 优先序

一、引言

有关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戈德史密斯最早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总结出各国金融发展与现代经济增长方面带有的规律性的趋势。其后麦金农与肖分别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赫尔曼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这一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重要作用,认为有选择的政府干预有助于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农村经济的特性、“金融抑制”、资本的“趋利性”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使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大批退出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弱化趋势。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设计让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服务,使其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的需求发挥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宁波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试图在制度上对当前的农村金融支持提供发展的优先序依据。

二、宁波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

1.宁波农村经济的特点

宁波经济一种外向型经济,有天然的深水港,贸易发达,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宁波的农村经济也是一种外向型经济。与传统的农村经济不一样,在 宁波X县Y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村1000余户农民,仍然经营传统农业即农林牧渔业的不足40%,而这40%经营传统农业的农户中有87%主要经济收入为规模养殖水产所得,剩下的13%虽然也经营传统农业,但是规模小、数量少,农业收入平均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该村中另外60%的农户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制造业的工作,其中80%的人靠办厂生活,不在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多是生产汽车零部件或纽扣之类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但销量好、订单多的产品。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宁波贸易及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其实现了转型。尽管还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但是基本上农村经济已经不是我们传统的农村经济,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从事传统农业如水产养殖业的农户,其中一部分人也有自己的原产品初加工流程。宁波农村经济的这种特点对金融支持的要求和其他地区农村是不一样的,在有限的金融资源约束下,怎样更加有效的配置资金,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这就产生了金融产业发展的优先序问题。

2.宁波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形式有很多,从产业的角度可以分为: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再加上财政支农方面的金融支持,基本上包括了金融支持的各个方面,另外还有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但是由于民间金融是农村内部自发性的是内生的经济活动我们暂且不考虑政策上对其的影响。宁波农村经济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农户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分为农业生产性经营和制造业生产性经营。这两种生产经营方式有其各自的特征,所以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是有差别的。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投资期限长、风险大,但是资金的回报率也高。在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受海洋气候影响,该村养殖虾的农户基本上都亏本,而2010年养殖的虾蟹产量和销路都很好,初步测算其资金回报率都在200%以上。在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户中,60%的人需要资金来扩大规模或需要资金引进新的养殖技术或设备,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曾取得过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由于农业的产业特性,现阶段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撤出了乡级营业点甚至某些比较落后的县级营业点。农村现在最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只要农村信用合作社,但是相对于资金需求量庞大的农村经济体,有限的信用合作社显然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农村房屋及土地产权的不完全、不清晰使得农户无法通过抵押或质押来取得贷款,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户们反映很多时候的贷款要靠村里或镇里的干部或有经济实力的人的担保,这样无疑会加大农户的贷款成本,形成了一种新的租金,同时也无法保证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的手中。最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事业单位后,其绩效考核和职工工资待遇都同营业利润有关,因此作为一个理性人,信用社更多的是将农户的储蓄存款拿到工商企业处发放贷款,尽量避开风险较大的传统农业领域,不仅没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反而是从农村“抽血”供应其他产业。基于以上分析,农村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很难从银行产业取得,也不具备发展证券业的条件。所以只能依靠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财政支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直接通过项目投入到农业产业,比如养殖基地的建设投入或农户的免费技术培训等;也可以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补贴来激励其加大对传统农业的金融支持。另外要大力发展保险业,鉴于农业风险大的特性,发展保险业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有保险的支撑会消除农户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激励农户自身对农业产业的投资。但是低的保费收入赔付比使得保险公司对此并不热衷,这也同时需要政策上对保险业进入农业领域给予支持,如税收减免等,也可以由财政出资设立专门的农业保险公司。财政支农和保险业的发展对于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要有所侧重,前期已财政直接投入为主,以此来增加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赢利能力;后期通过保险业的介入来激励农户的自发投资,同时减少财政直接投入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农村的非农业经营生产领域对金融的支持需求又有所不同。调查数据显示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即制造业的农户中,其中90%曾取得过信用社或农业银行的贷款,而大部分人认为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自己的贷款需求,但是该村中的民间金融很发达,亲戚朋友甚至是钱会、合会等的资金拆借活动很频繁。宁波农村的制造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分工程度特别高,多数家庭的工厂产品单一,只做一道工序,正是这种生产单一产品的模式使得他们的产品专业化程度高。但是资金的短缺使得他们无法扩大生产,形成规模经济。当产品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时,显然仅仅依靠农村经济自身的投资再生产无法满足对资金的需求,这就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如果通过财政支农来解决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显然这样发展起来的制造企业不具备自生能力,迟早会被淘汰掉。只有通过政策上对银行业倾斜,诱导银行重返农村扎根,在现阶段农村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情况下其资金回报率必然高于城市里其他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激活农村经济后,将会有更多的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直到城市与农村的资金回报率大致相同。另外也要发展证券业,规范民间资金流转。

三、简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对金融支持的形式有所侧重。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宁波农村的传统农业领域要优先发展财政支农和保险业;在非农产业要优先发展银行业和证券业。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1.前期要加强财政支农力度,通过加大对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补助激励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但是要做到补助或其他形式的投入要以其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考核标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免费或资助农户引进农业技术以及收集相关信息。

2.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保险公司进入农业领域或直接由政府组建保险公司专门为农业保险。

3.在非农生产领域要大力引导商业银行的进入,在政策上为银行在农村设置网点或提供贷款提供方便,吸引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

参考文献:

[1]秦池江:论金融产业与金融产业政策[J].财贸经济,1995(5)

[2]叶敬忠 汪淳玉: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3]谢婷婷: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 学术交流, 2007(3)

[4]熊军:论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 商业现代化, 2006(4)

[5]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第4篇

【关键词】特色农业 金融支持 调查

一、嘉峪关市农业的基本情况

嘉峪关是一个工业旅游城市,其城市化率达到90%以上。工业总量大,农业总量小,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区。近年来,嘉峪关市紧紧围绕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重点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强农、惠农一系列政策,以增加农民纯收入为主线,以科技兴农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城郊型特色农业增收稳定,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加大,蔬菜产量增幅较大。畜牧养殖业稳步推进,非农户企业畜牧业发展迅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非农产业增收效果明显。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效益提升。

二、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通过窗口指导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以农业科技信贷为重点,通过创新信贷产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提高涉农信贷投放比例。截至2013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7.12亿元,同比增加8.78亿元,增长47.83%,充分满足了“三农”金融需求。二是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发放支农再贷款,支持嘉峪关农村合作银行扩大“三农”信贷投放,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努力构建激励机制,增强信贷政策执行力。人民银行依据《嘉峪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办法(试行)》,从信贷总量、支持中小企业及农业发展、民生金融信贷等方面对辖内银行开展了综合性评估,对下一阶段优化信贷政策实施效果将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嘉峪关市全面发展特色农业业体系,培育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嘉峪关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综合评分69.29份,总得分具全省首位。嘉峪关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到耕地面积的70%以上,日光温室“万元室”、暖棚养殖“万元院”、观赏树种育苗“万元田”、农村休闲娱乐餐饮“万元园”竞相崛起,酿酒葡萄、精细蔬菜、杂交制种、啤酒花等一批新兴产业培植起来,平均亩(座)效益5000元以上高效种养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宏丰实业公司、紫轩葡萄酒业、兴盛啤酒花加工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产销对路、附加值较高的农业品牌。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农村经济结构中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反映出农村经济市场基础脆弱

2013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9亿元,增长7.2%,全年粮食总产量9800吨,比上年增长32.16%。农业产值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的比重为70%,反映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偏低,存在不合理现象,市场基础脆弱,市场竞争力小,依赖程度较高,风险性较大。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高涨,农民并未真正获利

2011年以来,蔬菜、肉、蛋市场价格同比分别增长25%左右,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999元,增长18.2%,农民获利增长幅度并未达到同步。全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相对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实现与市场对接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环节仍然较多,不能直接上市。农民在这场农产品涨价热潮中,并未成为真正获利者。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加大,效益不高

近年来,各种主要农资如化肥、农药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另外,由于汽油和柴油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机使用成本提高。虽然政府给予农民粮食补贴、农机补贴、化肥补贴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但被以化肥、种子、饲料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冲减,严重影响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全市洋葱种植重茬现象严重,品质下降

洋葱产量占全市蔬菜产量的62%,新城镇是嘉峪关市洋葱种植大镇,自2000年引进美国优质洋葱种子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由于近些年利益驱使,新城镇洋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之因重茬而出现的洋葱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洋葱品质逐年下降,直接影响到洋葱产业的发展。

(五)畜牧业养殖成本增大,影响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自2010年年底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但嘉峪关市生猪市场则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原因是猪源紧张、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大,大量养殖户开始转向牛、羊等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养殖。

四、政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责,为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政府对农业的直接支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始终把政府投资作为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制定切合实际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规划。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科技服务、质量检测等纳入规划,并实施有效的规划指导。

(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连接机制

把全市涉农企业作为带动三镇农村经济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主要抓手,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建立企业加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非农产业要效益,规避市场风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稳步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尽快把三镇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更加稳定、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广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发挥典型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完善各种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搞活农用土地流转,在农村培养和发展种养殖大户,培养致富带头人和科技明白人,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将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成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四)健全并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有效市场对接机制

人民银行要探索建立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对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资产负债、品牌、管理能力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金融机构对通过评价体系评出的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贷款审批、利率和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便利。

(五)强化窗口指导,加大对特色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5篇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秘书网网址: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439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77。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2430人(种植业能手1701人,养殖业能手72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55%;农村经纪人83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能工巧匠37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8.5%;农商业者75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7.5%。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279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3.5%;高中文化的799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8%;中专文化的50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5%;大专文化的29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7%。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__1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5,35-45岁的1455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3,46-54岁的1280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9,55岁以上的52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1。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1160人,其中中级职称的63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263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122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2165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742人。

几年来,我们__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__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10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__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2.53万公顷,养鹅达到302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110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103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__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800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__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150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3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189个行政村中有31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63%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1160人,平均每个乡镇61人,每个村只有6人。

3、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大多从事基本农业生产,而从事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知识范围和知识水平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4、农村人才队伍管理仍不规范。通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对策措施

针对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从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和总体素质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在大力发展主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农村其它行业所需的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确保多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依据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按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明确分工,确定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责任,在培训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同时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

2、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内容,关系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质量的高低。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根据需要调整培训内容,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对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每年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左右;培养20__名农民致富骨干;为农村中小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人左右。根据培养规划,对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章可循,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为培训内容服务,不走过场。

第6篇

摘要: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础。相比之下,畜牧业作为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必然是农村经济不可忽视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目前的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时期,以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的,具有现代畜牧业的新兴模式的,时代特色的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显得更为普遍关注。在实践中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对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发展中盲目扩大建设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所以,进一步研究探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措施,更好的促进畜牧养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在畜牧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畜牧;养殖小区;建设

很多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认知上有所差异、观点不一样。笔者认为它是以一种畜群种类为主导产业,以畜牧养殖小区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新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它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征,产权明晰、自主经营、整体性生产,有利于畜牧养殖业产品去向商品化、生产格局规模化、组织管理企业化、发展趋势科学化。

1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标准不一。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中地区之间、小区之间各不相同;各专家各有的观点、各地各有做法;在有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选址区域不当、环境气候估计不到、畜群特性了解不够等原因遇到问题,浪费资源、损耗人力、物力、资金,污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新农村建设上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带来负面作用。[1]畜牧小区养殖设施不齐。由于资金、技术的不同;标准、要求的不同;虽然大部分畜牧养殖小区的核心设施比较完备,但是,技术含量低、陈旧老式、简落不堪的设施设备依然存在,适用效力不高难以达到相应的养殖规模的效应。造成了大部分畜牧养殖小区的整体设施很难与规模化养殖形成配套,也有很大一部分采取的是老式、传统的养殖方法。畜牧养殖小区防疫体制不完备。养殖小区普遍存在着防疫体制不健全,防疫人员配备不强、专业水平不高、配备设施不全、药物种类不齐、整体防疫能力差等现象。对养殖小区的日常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够重视。有病防疫、无病不防的麻痹状态,一旦发生疫情难以控制,泛滥成灾,损失严重。[2]

2促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小区的合理选址是建设畜牧养殖小区的前提条件和首要任务。畜牧养殖小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便利、季节变化、气象规律、水资源量等都会影响养殖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规模格局,影响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和后续发展。要想选址科学合理,在考虑自然环境条件的同时要考虑投资规模。整体小区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科学规划必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因地制宜,一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二要创造性的开拓思路;应邀请畜牧及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方案做规划。配齐畜牧养殖小区内的配套设施。畜牧养殖小区内部的基础配套设施大部分是比较完整的。但是,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够;小区面积的局限;资金投入的不足;制定方案的不实际;规划设计的不合理等原因配套设施不全,养殖小区内排放物的处理不及时;畜群拥挤;消毒预防等防疫工作跟不上;环境治理不乐观。为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无污染绿色环保目标,生产经营有序进行;可用资源的转化利用良性循环,发挥小区功能的最大化,提升环境效能,提高社会效应,提促经济效益,必须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配齐畜牧养殖小区的配套设施,变地为宝,变废为金,实现效能最大化。完善畜牧养殖小区的防疫体系。在每一个畜牧养殖小区来说防疫工作是最薄弱环节。普遍存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机构设置不完备;规章制度不全面;缺少专业的兽医技术人员的现象,二是养殖小区内畜群比较集中,一旦发生疫情传染快;三是一般是舍饲圈养,畜群免疫力低下,这对畜牧养殖小区防疫工作带来任务重、难度大的局面。所以,畜牧养殖小区必须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建立健全机构人员,完善制度设施,层层落实责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保障畜牧养殖小区内组织生产活动有序正常进行。3结语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为我国畜牧养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亮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问题、新的情况,理顺发展思路,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投入力度,才能实现畜牧养殖小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忠.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分析[N].吉林农业报,2011-01-02(75).

[2]张越杰,田露.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布局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0(12):21-24.

作者:阿妮尔呼 高树新 单位:内蒙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第7篇

近期,笔者深入地处湘南山区的东安县,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现就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与构建等问题略加论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这个县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农民的生活还不很富裕,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生产发展的着力点不很清晰。东安的现代农业怎么搞,东安的产业化如何构架,对于这些问题,政府的指导思路含糊,农民的意识模糊,而且大部分农民市场意识不强、生产盲目性大。再加上农村二、三产业薄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少,农民增收越来越难。在较长时期内,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依然是农民的主打经营项目,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第二,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投入严重不足。真正说来,东安近几年的投入完成二十几个亿,但主要在城镇建设上,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少之又少,仅仅是示范点上的修修补补。这个县农村集体经济自我积累少,农民本来就很贫困,自我投入的造血功能存在极大的障碍。因此,“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目标依旧遥远。第三,以工哺农的社会统筹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东安的工业化水平还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没有一家可以称得上或者勉强称得上龙头的企业,不要说对农业反哺,就是引导农业的作用也还相当有限,连若干年前提出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在东安也还刚刚起步。第四,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接受科技能力弱。全县有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其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三分之一,这部分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主动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弱。因此,当前农业生产力低、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综合素质不高,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第五,农村的综合改革力度不大。农村综合改革涉及经济领域,以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它必然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只有通过这种综合改革,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但事实上东安和别的地方一样,对农村的综合改革也还停留在各种报告和文件上,没有多少实在的内容,比如农村的文化也没有多少新的成分,公益性社会事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

二、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这个县因地制宜,县域内逐渐形成以下几种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特色规模养殖区。这个县水岭乡及横塘镇农民有养羊的传统和经验,且该县及周边县区有冬至吃羊肉的习惯,每年冬至前后,来自县城及周边县区的羊肉爱好者比肩接踵,在这两个乡镇的小街及方便的农家小院排队候餐,场面蔚为壮观。两个乡镇各发展5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区,并引导该区开发域休闲餐饮及羊产品加工业,带动两个小城镇的发展,这是两个乡镇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一种模式。该县的井头圩镇小江口村,有湘江河岸大面积的沙滩和众多的河湾,适宜水面养殖,去年,通过县乡村共同规划,以招商引资的办法,建成了100万羽的樱桃谷鸭养殖中心。这样的养殖中心的确立,对周边农村可起到带动作用。

二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东安县用了几年的时间,充分发挥各地特有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先后规划了井头圩七里坪、横塘带家、端桥铺麻溪三个各5000亩以上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在井头圩七里坪园区内的群山村,在农民自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该村的葡萄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效益。

三是公路沿线产业带。在井芦、东大、永东及芦冷公路沿线,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分别规划了一个20万亩优质稻和3个10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带。

四是建成几种类型的生产基地。在县城白牙市镇周边农村,早就利用城郊优势发展新产业,形成了以果蔬为主导产业的城郊农业基地,建起了生态休闲农庄,并依托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白牙市镇莲塘村已建成各类企业23家,2个苗圃,一个蔬菜生产基地,种养大户66户,发展个体运输户40户,在外务工经商610人。2006年以来,全村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大力加强文明生态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村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崭新风貌,正在向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庄生态化的目标迈进。在断桥铺、鹿马桥、井头圩规划了十万亩速生林基地,为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永洲湘江纸业有限公司提供造纸原料。在大庙口、端桥铺、紫溪、南桥等其他9个乡镇分别规划了牲猪、东安鸡、烤烟及银杏生产基地。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黄泥洞林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已经成为了区域性的旅游景区,周边的不少村庄也成为了景区的一部分,以旅游带动经济的发展是这两个区域的必然选择。

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构建

今后,致力于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的不适合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重新构建集约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模式。初步设想,可以借鉴以下四种发展模式。

(一)工业带动型模式。所谓工业带动型模式,就是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型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农村工业化是壮大农村经济总量的关键,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以工业经济实力为基础,整合农村的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就东安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县城及石期市、紫溪、芦洪市等几个乡镇所在地的现有工业区,按照工农统筹城乡一体的模式,实行工业对农业的带动。

(二)农业产业带动型模式。农业产业带动型模式是“公司+农户”模式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降低了农民的市场交易费用,拓展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山区新农村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要以种植粮食、经济林果、烤烟、蔬菜、中药材、茶叶、花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和养殖业为主,通过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养殖,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并使之产业化、规模化,走产供销一体化之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着重培育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农头”企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东安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中华名菜“东安鸡”,对东安鸡的深度开发,打造东安鸡龙头企业对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必将是极为有利的。#p#分页标题#e#

第8篇

一、2012年畜牧科技入户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省厅精神和孝感农业局统一布置,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对畜牧科技入户工作十分重视。我局成立了“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由畜牧局局长艾德斌同志担任组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副组长由分管生产局长担任,成员由生产股及各乡镇站相关人员组成。可以说这为我市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畜牧科技入户工作为更好地推进畜牧科技入户,切实转变畜牧科技推广方式,充分发挥畜牧系统人才、技术优势,更好地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全面提高畜牧科技水平,加强畜牧生产能力建设,做大做强我市畜牧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锻炼了一批畜牧科技干部,培养了一批养殖专业人才。畜牧科技入户人员有80%以上的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2/3的时间在生产第一线,与畜牧科技示范户共谋发展,了解了我市畜牧工作实际情况,从而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办实事的意识,提高了科技推广技能,创新了畜牧科技推广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影响力强的畜牧科技示范户,使其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带动作用增强。

二、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主要作法

为了落实贯彻省市精神,加快畜牧科技入户的应用和推广,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2012年我们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主要作法是:

1、领会指导思想,明确任务。畜牧科技入户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培育、建设畜牧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实现品种、技术、信息到村到户,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速度,努力提升我市畜牧产业综合生产力和技术、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畜牧科技入户是提高畜牧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实施畜牧标准化养殖的重要举措,更是锻炼和提高畜牧技术人员、养殖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根据省市精神,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我市畜牧业实际,制定了《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畜牧局局长艾德斌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编写了“畜禽无公害养殖标准”,并印发到各乡镇养殖专业户;对畜牧科技入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建立责任制,进行考核管理;局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层层抓落实。

4、突出重点,帮扶养殖大户,以点带面促发展。为把畜牧科技入户工程落到实处,认真分析研究,把帮扶对象集中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养殖大户上。今年共选派畜牧科技技术推广员29人,帮扶养殖户1896户。通过抓重点,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促进和带动了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6、推广草地畜牧业,调整畜牧业结构。湖北加澳草业公司推动了我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我们科技人员到各乡镇大力宣传草地畜牧业,推广种草养畜模式,现在赵棚、巡店、辛榨、棠棣、雷公、王义贞、烟店、伏水、接官等9个乡镇形成了一批专业村、场、户,目前全市种草面积达

亩,草地畜牧业、草禽动物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

畜牧科技入户工程推动了我市畜牧业发展,把我市畜牧业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平台。2012年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突出行色,继续围绕畜禽良种、科技示范,抓好规模养殖、养殖小区建设,推广“农牧结合循环型”、“渔牧配套型”、“综合利用型”、生猪“150模式”和“350模式”等多种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使我市畜牧科技入户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成为“民心”工程,为我市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9篇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农村养殖污水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 农村环境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农村养殖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人工改变农村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养殖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养殖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我国农村养殖污水污染的成因

2.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水污染

目前,养殖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村养殖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水的性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庭养殖的传统广大农村几乎家家圈里有猪,院里有鸡。近年来中国养殖业发展很快。规模不等的养殖场遍地开花,但也存在汗多问题。如饲料生产监管不严,滥加添加剂。大多数农民环保意识差,缺乏维权意识和基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散户养殖比重大: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对粪便,污水几乎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田或水体或露天堆放,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且井的选址与厕所,猪圈,堆粪地相距较近。因此,农村养殖对污水排放对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 农村养殖业废水污染严重

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来源。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对大气造恶臭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养殖污水长时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浓度增高,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丧失其使用功能,同时危及周边生活用水水质。高浓度污水还可以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盐化严重降低土壤质量,甚至伤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和死亡。

2.3 禽畜养殖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元素不像有机物污染能被土壤中的微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物降解,将长期留置在土壤中,导致其含量不断在土壤中增加,从而破环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游离酶活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中高量猪厩肥会明显提高稻田地土壤中的zn,cu生物有效性,其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6.5%,66.8%和42.3%。as总量明显增高。而效态含量增加不明显。可能是饲料中as含量虽高,土壤中点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3 农村养殖污水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 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养殖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忽视养殖废物大量排放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知之甚少,不能根据生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大量养殖,盲目饲养,结果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破环,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最主要的还是水污染较为严重。要解决农业养殖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

3.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养殖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3 农村养殖污水处理

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型养殖场“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水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4 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 新常态;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新常态下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鹤龙湖镇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缺乏动力,加之工业化水平低下,因此利用该镇的资源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企业极为必要。此外,鹤龙湖镇在经济发展中主要依靠农业,而自身具有天然的优势发展服务业,却根本没有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尽管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鹤龙湖镇的发展速度,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通过数据调查,我们不难发现鹤龙湖镇外出务工人数较多,而这些外出务工劳动力不会及时返乡回村来共同发展经济。即使有返乡人员,但返乡后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他们的收入又是否能够满足家庭需要?如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工作,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是鹤龙湖镇适应新常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实际调研分析,发现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城镇化的l展滞后。人们在城市务工的机会在增加,因此外流劳动力也越来越多,鹤龙湖镇的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据很大比重。第二,鹤龙湖镇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少。随着国家的补贴政策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更愿意选择外出务工,最重要的问题是生产农作物的时间有明显的农忙时节,但是在非农忙时节劳动力却又多余了,然而农作物的收入并不能完全满足部分家庭的需要。在时间、收入和精神上,人们都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外流务工人数也在日益增加。第三,农村教育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长选择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读书,通过这些途径,农村人口也在向城市转移,这些外出务工者既可以赚钱养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第四,交通拥堵现象较严重。鹤龙湖镇经济走廊位于S3308省道两侧,鹤龙湖镇又由湘阴大桥连接城乡道路,但在节日期间,一方面由于道路狭窄,另一方面由于车辆过多,在黄金路段极易造成道路拥堵。第五,商标问题。因鹤龙湖螃蟹的商标已被外省老板注册,在经济发展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商标也会影响该镇的独立发展。第六,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公共物品供给、道路建设、通讯系统、环保卫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回村。

三、新常态下推进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就鹤龙湖镇农村经济建设多样化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吸引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迅猛,人们慢慢选择外地就业,在家务农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在家的农民在非劳作期间会用娱乐方式来打发时间。如果让农民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发展服务行业,这样可以让在外打工的人本地就业;同时积极扩大农产品市场,由于鹤龙湖镇的种养植业占据很大优势,例如大棚蔬菜,莲藕,渔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优势。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扶持农产品产业,打开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打造一个特色经济强镇,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在人力资源充裕的前提上,采用以村为单位的承包合作制,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居住在长沙附近的人们都知道,鹤龙湖的螃蟹、烤乳猪是当地著名的特色产品。但是,这些螃蟹、烤乳猪都是来源于湖北、江西等地区,虽然该地区距离湘阴不远,但除去运费,加工费,剩余的利润就很少。如果能够以村为单位自己养殖螃蟹和乳猪,这些产品的成本是比在外面引进的要少很多。以村为单位,村民自己寻找养殖地,并且选出村里负责人,由每家派出一个代表,轮流养殖。在饲料方面,可以使用健康的饲料,由于农村的菜地很多,每家每户都可以把自家的菜地作为饲料地,在具体分工中去评选“优秀积极分子”,适当以物质奖励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引进先进技术。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技术。螃蟹在九月至十一月是旺季,但剩余月份是淡季,这样的经营时间太过集中,不利于经营发展,要在固定的时间段推出自己的产品。在这个前提下,要错开农民的农忙时间,但是也不能影响经济发展的正常运行。这需要大量知识人才和技术人才,共同制定出一个完美的方案。提高竞争意识。每个村负责联系当地的农庄,各村公平竞争,向鹤龙湖的螃蟹城出售自己的产品;同时,鹤龙湖的特色不能仅仅是在餐饮方面表现突出,也要在娱乐、旅游等方面同时体现。

第四,服务多样化。垂钓是大多数人们现在的业余爱好,但是针对的人群太单一。可以通过开设中级高尔夫球场,让更多的人用低消费来获得更多的休闲运动,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第五,弘扬本地文化。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农业生产工具变得更加先进。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县级博物馆,收集旧工具,传承健康的民俗,勉励人们勤俭节约,珍惜眼前的生活。同时,可以向消费者展示当地民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明。政府也应该给学校提供适当的帮助,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第六,挖掘旅游产业潜力,加大宣传力度。由于湘阴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有左宗棠纪念馆,远浦楼,鹅形山等景区,让导游规划简便又充实的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家乡特色,形成以鹤龙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生产结构,吸引其他省市的游客来品味鹤龙湖的特色。集“美食、休闲、娱乐”三者为一体。

【参考文献】

[1] 张晓山.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习与探索,2015(03).

[2] 任碧云,刘进军.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5(05).

[3] 唐金红.浅谈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3).

[4] 常运书.浅析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6(01).

[5] 张悦,刘凯强.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J].三农问题研究,2016(01).

【作者简介】

第11篇

[关键词]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以大规模集约化方式代替分散小规模养殖方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成败决定着畜牧养殖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为基层畜牧业的养殖管理顺利进行,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持洁净的环境;引进质量良好的品种;精良优质的饲料;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及时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等方面。只有以上各项工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基层畜牧业的养殖质量必然提高,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基层畜牧养殖业管理现状

1.1严把品种质量关,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

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高低取决于畜禽品种的引进,采用的优良品种养殖业生产性能自然就高,否则造成效益低下。给养殖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造成阻碍。在品种引进过程中常出现几点问题。首先是一些养殖场受生产成本制约,擅自放弃购买指定品种而采购一些非正规渠道的种禽。这些不合格的种禽带有许多的疫病后期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损失。其次,从非正规渠道引进的劣质种禽,往往缺乏种禽疫病预防工作,种禽成活率较低并且容易感染和传染疾病,对养殖场的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再次,由于种禽死亡频发,养殖户循环购买劣质种禽补充,不仅不能解决养殖效益问题甚至带来更大的疾病风险,对养殖场的经济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甚至造成养殖场亏损倒闭的恶劣后果。

1.2饲料品种单一营养成分欠缺

畜禽生长发育是否达到指标是养殖场畜禽出售创造效益的关键,只有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给畜禽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才能有效提高生长发育指标。而实际上大多养殖场采取粗放式的饲养。不重视考虑动物饲料营养搭配。主要对畜禽指标产生影响的原因有:第一,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投入,简单把农村家庭附近的农作物、青饲料当作饲料喂养畜禽而放弃专门的畜禽饲料,由于这样的饲料不易吸收消化,即使吃饱饲料但营养成分不足,也造成动物生长速度慢。第二,一些养殖场所用饲料缺乏营养而且种类单一也是影响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第三为了进一步优化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性能。对传统品种优良而饲养方法落后的问题要进一步大胆常识变革。

1.3养殖场卫生不达标,缺乏传染病防控措施

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与养殖场主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养殖场卫生不达标有直接关系。

1.4兽药使用不正规,畜产品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部分管理工作者和畜禽医护人员不能正确使用或滥用兽药,给畜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防范意识严重缺乏,没有最基本的防重于治的观念;(2)、没有严格遵循药物合理正常的使用方法或严格按照动物病情作为出发点,只是一味追求动物的存活率而大量频繁的滥用药物饲料添加剂或者是兽药,致使药物残留严重超标;(3)、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国家规定的休药期,为了达到动物能够成活而长时间超量对患病的动物使用各类药物,对畜产品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的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1.5管理观念落后,养殖环境不佳

只有一个比较好的养殖环境才是实现科学养畜禽的基本保证。很多地区的商品畜禽的养殖结构都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布置,导致了许多的养殖场夏季酷热而冬季寒冷。由于管理工作理念保守、落后以及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管理手段,终将导致畜禽的商品率低下,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在也逐渐低下。

1.6免疫制度不佳,疾病的防控不全面

畜禽安全问题是养殖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部分的养殖场在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受到限制,免疫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免疫方面的人才而导致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致使养殖场的丧失部分经济利益。

2解决基层畜牧养殖业所存问题的相应措施

第一、严格控制畜禽的品种质量关作为合格的养殖场主为了能够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且认真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工作,要以科学的操作手段并高度重视选种工作;(2)要从非疫区引进所需的品种,并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检查是否有发生过疫病的情况;(3)聘请经验丰富或者有专业知识的相关动物专家或者养殖场来进行仔细的把关,对引进相关动物品种的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第二、及时更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养殖场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转变管理观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第三、进一步完善防疫制度现阶段养殖场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防疫工作,养殖场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动物免疫程序以及消毒工作,进一步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养殖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基层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提高对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斌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21):199,201.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第12篇

容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平原县城。

容城县联社,一支不断壮大的支农队伍。

在近几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通过贯彻落实“积极组织存款,实施审贷分离,落实惠农政策,强化信贷管理,拓展市场空间”五项措施,支农实力不断壮大,对当地“三农”经济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当地农民都称信用社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和落脚点。特别是2006年省联社成立后,各级信用社固树立大“三农”理念,把为“三农”服务作为生存之基、发展之源。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容城联社把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如优质芦笋、棚室西瓜、蔬菜等当地优势经济作物产业发展,扶持以奶牛、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等,促进一批有优势特色的种养业由“各自为战”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由“配角”向“主角”转变,更多高效、特色农业之花开放在容城这片土地上。

“我能致富,多亏信用社的支持,信用社真是咱农民的贴心人啊!”三年前,容城县贾光乡村民张会来打算投资棚室蔬菜的种植,但苦于启动资金不足,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容城县联社贾光信用社咨询贷款,贾光信用社经过详细调查评估后,向其发放了3万元种养业贷款,使张会来通过棚室蔬菜的种植,当年获利3万多元;平王乡村民王建国因养殖场扩建造成资金紧张,向容城县联社平王信用社提出借款申请,通过对其生产周期、获利能力等多方面调查分析,平王信用社给予贷款10万元支持其平稳度过了困难时期,现在该养殖场年可获利8万多元。在当地像张会来、王建国这样得到信用社支持的农户还有很多,至2009年底,全县支农贷款余额达到71852万元,受益农户达6185户。

信用社的根在农村,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信用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成为摆在我容城联社面前的又一项重要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继续深化信用社改革,加大支农力度,完善治理结构,目的就是加强和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尽管09年我国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县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对“三农”的支持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及时转变服务理念和经营思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态度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如今,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民生活日新月异,每当这些种养户来办理业务时,都会满脸笑意地说:“如今的生活都是在信用社‘贷’动下,才富裕起来的,信用社真是咱的贴心人。”容城联社真正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