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3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诗三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折桂意》:醉把光晕当明月,嫦娥梦里闹宫阙。日坠他乡仍高起,何用折桂示决绝?【czp】
《牛郎愿》:富士山上喜联袂,樱花雪下举齐眉。星河殿鹊桥归路,阴阳携手黑白配。【czp】
《迁居》:枫叶不及去年红,秦淮终究似哥翁。芭蕉好比西湖女,杏花村墩截牧童。[CZP]
教学目标 :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3)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吃鱼人和打鱼人。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
1.
(6分)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女佣
________(yōng
yòng)追悼
________(dào
diào)嚼饭________(jiáo
jué)
怒号
________(hào
háo)
敷药________(fū
fú)
绷带________(bēng
běng)
三更
________(gēng
gèng)淌血
________(xiě
xuè)
逝世________(shí
shì)
2.
(6分)读拼音,写词语。
时光轻轻悄悄地在我们身边nuó
yí________片我们还没来得及整理那些美好的记忆,就要与小学生活告别了。fā
fèn
tú
qiáng________、bǎi
liàn
chéng
gāng________、jiān
chī
bú
xiè________是老师yǔ
zhòng
xīn
cháng________的教诲,手捧shū
jí________、quán
shén
guàn
zhù________是同学们的学习场景,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的课间游戏更成为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些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我们将永远珍藏。
3.
(8分)看拼音,写词语
bǐ
shǒu
wēng
wēng
jiā
qín
shuǐ
bè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iàng
qiàng
xié
dài
gān
gà
chuán
sh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7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天门山是一座大山。
________
②从“天门中断楚江开”可以感到长江奔腾的气势。________
③《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后两句话是写西施。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4题;共49分)
5.
(9分)课外拓展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
.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6.
(19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1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该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以下哪首诗也是白居易的?(
)
A
.
《赋得古原草离别》
B
.
《登鹳雀楼》
C
.
《静夜思》
(2)“能不忆江南?”是(
)
A
.
设问句
B
.
反问句
C
.
陈述句
(3)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
A
.
日出江花红胜火
B
.
风景旧曾谙
C
.
江南好
(4)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
8.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1)默写古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2)诗中用“擎雨盖”比喻________。
(3)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写了两种水果,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诗人告诉我们________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7分)
1-1、
2-1、
3-1、
4-1、
二、诗歌鉴赏
(共4题;共49分)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7-4、
8-1、
8-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
(4分)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
nán
kě
y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选字填空。
膀
傍
①小鸟的翅________受伤了;明明一直玩到________晚才回家。
豌
碗
②我每天在家里洗________;妈妈爱吃________豆;
3.
(4分)多音字组词
看
kàn________ kān________
落
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4.
(12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此: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按要求填空。
愁,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9笔是________。
蓑,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踪,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10笔是________。
庐,应查________部,共________笔,第5笔是________。
6.
(3分)辨字组词。
挎________
垮________
跨________
7.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8.
(5分)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为一句话。
秦国不敢进攻赵国。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②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天色看着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③仿照例句,写写自己走夜路时的心理。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9.
(8分)形近字组词
疑________
炉________
暴________
布________
凝________
庐________
爆________
市________
10.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1.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12.
(4分)读《望庐山瀑布》,结合古诗,理解下列词语。
遥:________川:________生:________疑:________
13.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4.
(8分)把下面的作品、作者和诗文所描写的景色选择搭配起来。
①《枫桥夜泊》________
________
A.李白
E.寒江雪景
②《山行》________
________
B.张继
F.深秋夜景
③《江雪》________
________
C.杜牧
G.瀑布壮景
④《望庐山瀑布》________
________
D.柳宗元
H.深秋山景
15.
(4分)多音字组词
落là________
luò________
看kàn
________
kān
________
16.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17.
(3分)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
A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①不相信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B白日依山尽________
①依靠
②同意
③按照
C欲穷千里目________
①需要
②将要
③想要
18.
(5分)默写诗句。
(1)独出前门望野田,________。(白居易)
(2)书犹药也,________。(刘向)
(3)________,________;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4)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2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8-2、
18-3、
18-4、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
(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北京的春节
本文主要讲述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课文要采用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
1.利用音频将学生带入春节热闹非凡的境界。
2.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关于他们城市的文化。
2.腊八粥
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
1.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
2.
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古诗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方的风俗。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
3
1.
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
2.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4*.藏戏
本文主要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
1.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习作:家乡的风俗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独特的风俗习惯。介绍你们家乡的风俗活动或参加这个风俗的感受。
2
描写一种风俗习惯,对于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能顾详略得当的描述。
语文园地
学习写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对于次要内容要简略表达。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处,了解习俗的寓意,提高书写速度,积累古诗《长歌行》。
2
1.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详略表达。
2.
让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时间:9月学科:语文
反思价值点(请在相应的选项中打√,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反思)
活动实施 难点突破 素养落实 整合渗透
【案例回顾】《古诗三首》
师:出示古诗《夜书所见》
生:齐读。
师:谁能给大家说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生:秋天儿童在外面斗蟋蟀玩。
师: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生:风吹动梧桐叶发出凄寒的声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萧萧的后面有一个小1,可以到课下注释去看意思。
【反思因子】
不足:课堂上的牵引痕迹太重,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较短,教师在利用问题牵着学生走,不利于孩子的思维的训练。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较多较杂,没有有效的训练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问题的精炼。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方式,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地“引”。课前为吸引学生的新感觉,新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感悟“阅读与写法”。诗歌教学适当点拨“巧用字”。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学诗,读诗、写诗的快乐。
【设计刷新】
1、学生齐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韵律。
2、教师出示古诗的韵律,学生练习阅读古诗。
3、学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古诗描写了什么场景。
4、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自主学习古诗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2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76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古诗词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难点,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是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突破教学瓶颈,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由于高考的压力非常大,教师为了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通常让学生通过背诵的形式来记住古诗词,只是大概地给学生分析一下词意,并没有深入讲解,从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不到古诗词的意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中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以至于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
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和学习时,学生一定要有独特的想象力,在阅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古诗词进行独特的认知和鉴赏。但是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对古诗词个性化的讲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再加上学生自己人生经历不够丰富,以至于最终影响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没有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古诗词学习的,古诗词教学也只有教师讲解、布置作业等单一的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状态非常消极。高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主线就是翻译、背诵,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感受到古诗词带来的情感,从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诗词学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教师若从词汇开始讲解,会给学生一种非常乏味的感受,因此一定要创新教学策略,创设相应的古诗词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从而带着丰富的情感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中《咏怀古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边塞的歌曲,将其当作教学背景,给学生讲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而让他们学好古诗词。又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望海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朗诵的视频,伴以充满感情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设计朗读环节,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
古诗词是作者情感的一种体现,其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感情,比如愤恨、舒缓、愉快、凄凉等。教师要认真引导,让学生将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诵出来,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古诗词。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基础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应该怎样划分朗读的停顿,朗读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词汇上,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找到问题之后进行改正,再次朗读,直到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小组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中心思想。总而言之,朗读是一种外在的教学方式,通过朗读能够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表达出来,这不仅是一个深化学习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
(三)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宝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方式一定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方面的价值,更要让学生注重作者在创作中应用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形式。这些内容都会在古诗词当中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古诗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词的表面含义后,应该引导学生对该首词的创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而古诗词的价值层面有很多,教师可以应用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奥妙,让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古诗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非常好,如果将古诗词的字音转变成音律,让学生进行朗诵,他们就能在朗诵中体会到古诗词的内在情感,从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角度的入手点,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不断探索,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三、结语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将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意境等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情境、朗诵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情感,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B.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2015(6).
第一节语文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格外有精神的听着老师讲课。
第一节课的内容是讲第一课《古诗三首》其中由李白写的“独坐敬亭山”。老师先叫我们独自练习读这首诗。然后教我们抓住一些重点的字来读,从而使得这首诗读起来更有感情、更押韵。然后老师又帮我们解释一些我们不太明白的词语意思。老师还通过一些小提示来启发我们让我们去找诗中的重点词语,找到后,就帮我们去分析,如:诗中“相看”这个词诗人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最后老师给我们解释了整首诗的意思。
整节课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找同学扮演诗中角色的环节。老师先讲解了规则,再给我们时间去想动作。同学们想好了以后,老师就邀请了几名同学出来表演。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稀奇古怪、非常滑稽的动作。同学们有的扮演鸟,有的扮演云有的扮演山,还有的扮演诗人。滑稽的动作配合有感情的诗朗诵引得“观众们”称赞不已… …
我真希望以后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这么有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出自—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句
悲莫悲兮生分别————出自—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诗句
别时随便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往也,天上人世————出自—李煜《浪淘沙》诗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自—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王维《渭城曲》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高适《别董大》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李白《赠汪伦》诗句
往年花里逢君别,本日花开已一年————出自—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西风有力百花残————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句
烛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句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世应免分别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句
桃李西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出自—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句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看月人何在?景色依稀似往年——-唐.赵瑕《江楼感念》诗句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诗句
悲歌可以当泣,远看可以当回————出自—汉乐府民歌《悲歌》诗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出自—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诗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出自—唐.宋之问《度大庾岭》诗句
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往日绮窗前,冷梅着花未?————出自—唐.王维《杂诗三首》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看明月,抬头思故土————出自—唐.李白《静夜思》诗句
相往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出自—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诗句
人回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隋.薛道衡《人日思回》诗句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出自—南唐.李煜《清平乐》诗句
剪不时,理还略冬是离愁.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出自—李煜《相见欢》诗句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
今夜月明人尽看,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王建《十五昼夜看月寄杜郎中》诗句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出自—唐.司空图《漫书五首》诗句
关键词:悼亡诗;情感;表现手法;典范
《中国诗学大辞典》定义悼亡诗为“悼念亡妻的诗歌。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真挚动人,为世所推重。后因以悼念亡妻的诗为‘悼亡诗’。”[1](P.1165)后世代有诗人加入悼亡诗写作的潮流中,包括江淹、沈约、庾信、韦应物、元稹、李商隐等等。尤其是在唐人手中,悼亡诗达到了外在形式、情感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巅峰,成为后世模仿的典范。
一、先唐悼亡诗的发展历程和悼亡诗范式的初步确立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悼亡题材的诗歌,“如《邶风・绿衣》是写一男子目睹故妻的遗物而痛惜万分;又如《唐风・葛生》则写一女子对亡夫的深切思念之情”。[2](P.102)但此时的悼亡诗还不限于是丈夫对亡妻的悼念,并且诗歌内容和艺术都简实。直到潘岳《悼亡诗》三首的出现,悼亡诗最初的范式才得以确立。
这三首《悼亡诗》,从情感内容到表现手法都建立了一个经典的范式。在情感内容上,三首诗运用了大致类似的章法结构。第一部分点明时序,并引出情绪。第二部分触景生情,通过对自身一系列痛苦、晦涩、压抑的情感描绘,抒发对亡妻的悼念之情。第三部分阐述难以隔绝的哀思,用先圣哲人达观洒脱的事例开导自己。我们看到了一个痴情的丈夫形象,却难以窥测到妻子的形象,“这后来成为悼亡诗约定俗成的基本范式,也即悼亡诗主要表现的是丈夫在悼亡中的情感状态和生活状况,而不是对妻子的爱和歌颂。”[3]在表现手法上,潘岳充分调动人的主观感受,或睹物思人,悲从中来:“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翰墨有馀迹”;[4](P.567)或触景生情,以情叙事:“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4](P.567)或今昔对比,物是人非:“展转枕席,长簟静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4](P.568)或时空转换,加重悲情:“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4](P.568)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亡妻的深切悼念。无怪乎陈祚明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婉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5]潘岳也以自己的“情深”为后世树立了范式,影响至深。
二、唐人悼亡诗对前人的继承
唐代悼亡诗大致有韦应物《伤逝》、《往富平伤怀》等二十六首,戴叔伦《妻亡后别妻弟》、《少女生日感怀》等二首,元稹《夜间》、《遣悲怀》等三十五首,李商隐《房中曲》等八首,赵嘏《悼亡》二首等。特别在元稹手上,悼亡诗取得了巅峰的成绩。唐诗的辉煌是继承前人基础的,悼亡诗也是如此。元稹说:“不幸少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成数十诗,取潘子《悼亡》为题”[6](P,353)就点出了传承脉络。
唐人对潘岳诗作的继承体现在情感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首先在情感内容上,唐人传承“情深”的特点,尽抒心底郁结的亡妻之痛。如李商隐,他与妻子感情很好,但中年丧妻对他打击很大,他的伤感在《房中曲》中表露无遗,妻子的“未语含悲辛”,似乎在当时就料到了今日的结局。想到前时情景,不幸应验,感到铭心刻骨的悲痛。即使有来生,也“相看不相识”,留在诗人心中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使人为之动容。
其次是在表现手法上,唐人也继承了前人惯用的一些经典手法。如睹物思人,悲从中来:“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8](P。135)如触景生情,以情叙事:“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7](P。646)如今昔对比,物是人非:“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7](P。1034)如时空转换,加重悲情:“昔出喜还家,今还独伤意。入室掩无光,衔哀写虚位”。[7](P。138)将执着之爱、不渝之情、缠绵之思、凄切之苦在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唐人悼亡诗的开创及其典范意义
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唐人也有着自己的开创。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情感内容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首先是外在形式上,数量增多,诗歌体裁多样化。数量上的增加,上文列举中就可以看到,仅元稹一人所作的悼亡诗就多达33首。先唐悼亡诗多是五言古诗,唐代悼亡诗增加了五七言的近体诗。如韦应物《除日》这首五律对仗工稳,清新自然,语言晓畅流丽,极富韵律美。这对全诗触景生情,由情叙事,层层深入的思念与哀伤起到了极大的渲染作用。
其次是在情感内容上,唐人将悼亡诗中涉及的人物和重点进行了变动。第一,将重点放到对悼亡对象细节和品德的描写。如韦应物的《伤逝》,用了大段篇幅赞美了和自己同甘共苦二十年的亡妻,正因如此,才更加体会到失去爱妻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的三重缺失。第二,加入了新的元素,使悼亡主体的形象更加丰富了。一方面,诗人们将自身的命运之叹融入到对亡妻的怀念之中,如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抒写对亡妻之深长悼念与己之凄凉寂寞情怀,其中渗透浓厚身世之感,悼亡、自伤融为一体”。[7](P。1092)另一方面,诗人们将稚子的形象引入到诗中,加强悼念的悲痛气氛。如“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8](P。135)、“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8](P。137)这些开创丰富了悼亡主体和悼亡对象的形象,使诗作更加感人。
再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描绘典型的生活场景展现哀思。像元稹的《遣悲怀》(其一)就从日常生活的琐事入手,描写亡妻生前各种生活细节,让一个勤俭持家的贤妻形象也如在目前。再如通过梦境寄寓情感,这在元稹诗中较多出现,像“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6](P。101)、“烛暗船风独惊梦,梦君频问向南行”[6](P。104)。诗人通过飘忽不定的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思念,至情至性、感人至深。
唐人从外在形式、情感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对悼亡诗做了改造,使得唐代悼亡诗不论在情感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巅峰,特别是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清代诗论家孙洙评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9]后世除了将悼亡主题发展到词之外,其他的多是学习先唐,特别是唐人留下来的艺术典范了。(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乐黛云等主编.《世界诗学大辞典》[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3]蒋寅.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2011(05)
[4]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5]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591册第55页
[6]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8月第1版
[7]余恕诚,刘学锴著.《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第1版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一、古代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
语文是与语言文化相关的学习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涵盖面较为广泛,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当前人们所读到的不少诗词名作,不仅意境优美,也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人们开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语文需求,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2.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它流传至今,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感受古诗词的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文化的传承。任何一种文化要想使其经久不衰,都必须要有人将其传承下去,古诗词文化也一样,如果不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在今天,人们是绝对见不到那些具有韵味的名作的。小学生是未来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学好了古诗词,才能将其更好地传播下去。
二、当前古诗词教学现状
1.教师过于注重诗词文字的翻译
古诗词文化与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一样,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高的分数,部分老师甚至觉得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注重对诗词文字的解释,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导致学生无法感受诗词的意境,觉得诗词学习枯燥无比。
2.教学受考试的影响大
目前,在考试中古诗词的考试题型较为单一,主要有诗词默写和诗歌分析两种。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更高的分数,不管学生愿不愿意,理解诗歌没有,只一味要求学生将考试时可能会考到的篇目背诵下来。同时,在考试时诗歌分析也是考试的一个大类,因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诗词教学时,也多是以逐句逐句的分析诗歌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感受诗歌的美,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三、古代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
1.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说到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寓情”,这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是最为常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小学生真正地W到诗歌的精髓,就不能完全按照考试的考题来,而是应当以文表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正式的讲解之前,先讲一讲作者做诗的原因和作者的一些人生经历,如王安石为什么要泊船瓜洲,张籍又是为什么“欲作家书意万重”,教师在教学时通过讲解人物经历融入感情,引发学生的共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适当联想,描绘诗歌美丽画卷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没有高中生那样丰富的阅读量,缺乏深厚的文学积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丰富的。流传至今的古诗词,都是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不少诗词里都含有十分优美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想象能力突出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联想,描绘出诗歌的美丽画卷,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时候,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大气磅礴,富有想象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也想象一下,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通过联想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古诗词。
3.运用诗人故事,感染学生
在我国的许多著名诗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许多诗人的人生经历都十分丰富,如屡试不中的张继曾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下听了一夜的钟声,而壮志未酬的辛弃疾也曾在夜里挑灯看剑,感叹英雄气短。
诗歌的世界是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这些著名的诗人忧国忧民,怀抱着一个赤子之心。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与诗人有关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可以感染学生,而且还能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从更深层次理解诗歌,提升自己的品味,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总之,中国古代诗词作为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小学阶段做好古诗词教学工作,并不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学好古诗词更多的是为了让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小学生是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肩负着复兴民族的伟大使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他们的一项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主持人:朋友们,来宾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艺苑剧场,在这个秋月朗照,丹桂飘香的夜晚,让我们汇集四面八方的欢歌笑语,共同咏唱秋之美景,秋之风情,秋之收获。我是----,今天的晚会将由我和------朋友一起为大家主持。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主持人:秋天,我们拥有了蔚蓝色的梦想,秋天,我们感受着生命博大的力量。我们在秋天里畅想,我们在秋天里放歌,我们在秋天里感受丰收的喜悦。朋友们好!这里是艺苑剧场,这里是你我共同的精神家园。
《艺苑剧场秋之韵咏唱晚会》现在正式开始-----
首先,有请艺苑剧场的室主孺子给我们讲话,有请孺子
第一部分如画美景(要求主持音乐轻柔、舒缓、明朗)
节目一:A:咏秋古诗三首朗诵 大漠孤烟歌曲《好美的一个秋》演唱阿洁
主持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偏爱在静美的秋意中抒怀,感悟人生。今晚,让我们拾起这一片片枫叶,走进这如画美景的秋风、秋韵,感受秋天的迷人色彩。
请欣赏咏秋古诗三首朗诵者:大漠孤烟(直接递麦)阿洁
节目二A:《秋天的和弦》作者:成晓峰朗诵:微雨红尘
歌曲《晚秋》演唱:乡下人
主持人:在这月缺月圆之时,多少离情,多少别绪,多少喜悦,多少伤悲。弹者无声,诠释落叶的漂泊。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来去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番婉转呢?是的,走进秋天,让我们在秋季的天籁之音中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请欣赏朗诵:《秋天的和弦》朗诵者:微雨红尘(直接递麦)乡下人
节目三《野菊女子》作者逸野朗诵者:冰听儿歌曲《吟》演唱:秀子
主持人:秋雨冷了,秋夜长了,野菊就在这时节明亮了。女子轻柔地从山野走过,不经意间就让野菊美丽了脸庞。女子拾觅了满满一筐诗情,她把一些寄给白云,一些珍藏在心中。
请欣赏朗诵:《野菊女子》朗诵者:冰听儿(直接递麦)------秀子
节目四:《丹桂飘香》作者松间明月朗诵者:羽洁
歌曲《秋天的诺言》演唱子音
主持人:杭州,西湖岸边,秋景正美,秋意正浓,让我们走进秋天的杭州,品一品桂花酒的浓香,尝一尝桂花糖的甜蜜,让桂花茶的清新直沁心扉,让思绪在一场桂花雨中上下飘飞……好的,让我们来一齐感受丹桂飘香。
请欣赏朗诵:《丹桂飘香》朗诵者:羽洁(直接递麦)------子音
第二部分秋日思绪(要求主持音乐温馨、缠绵)
节目五:《秋日私语》作者:红狐朗诵者:雨季
歌曲《秋诗篇篇》演唱楚天
主持人:雁去又雁归,这往来的迁徙,鸿雁完成了一生的相聚与别离。秋日的温情说走就走,不作任何解释,秋风再起的时候,你也许能再回头;冬日的寒冷说来就来,没有任何
的预告,而当秋枫飘染的时候,我在等待你的足音。
请欣赏朗诵:《秋日私语》朗诵者:雨季~~(直接递麦)--------楚天
节目六:A:《秋思情结白洋淀》作者采唐韵朗诵梅之梦 歌曲《秋水伊人》演唱夜莺
主持人:水雾烟波萍荷飘动摇曳芦苇北国江南,烟波日暮渔家晚归烟村灯火白洋秋..放眼千顷苇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便从诗经里向你走来
请欣赏朗诵:《秋思情结白洋淀》作者采唐韵-----朗诵梅之梦(直接递麦)夜莺
节目七:A:《今夜,美在那汪月亮》作者:楼兰
歌曲《月满西楼》演唱:一帘幽梦
主持人:秋风习习,秋虫啁啾,优雅的树在夜风中独自起舞。魁斗七星,演绎天体的阵法;星光流淌,演奏舒缓的乐章。今夜,与月亮对视,今夜,因思念而美丽,今夜的美,更美在那汪圆圆的月亮。
请欣赏朗诵:《今夜,美在那汪月亮》作者:楼兰--朗诵者:楼兰(直接递麦)一帘幽梦
节目八:A:《穿越秋天》作者:潘登朗诵者:白云
歌曲 《秋天的诉说》演唱:地球妹
主持人:这个秋天,我在海滩散步,眼前有云轻轻飘过,头顶有雁正自南飞,海风拂过我长长的思念,将一个“痛”字,铭刻在心扉。咸味的海风中,那一片片回忆便随飞而舞,旋转、旋转……
请欣赏朗诵:《穿越秋天》作者:潘登朗诵者:白云(直接递麦)地球妹
节目九:A:《记住这个秋天》作者歌吟有梦--朗诵者:风度 歌曲《爱在深秋》演唱者:乡下人
主持人:林花谢了春红,匆匆,太匆匆。岁月无声地发生着更易,一些东西,被岁月匆匆掩埋,如清风而过,无影无痕,令人发出万般的感概。然而,总有一些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充实了记忆,那些或美丽、或忧伤的情愫,在最合适的时候,撞击着灵魂。
请欣赏朗诵:《记住这个秋天》作者歌吟有梦朗诵者:风度(直接递麦)乡下人
第三部分丰收喜悦(要求主持音乐喜庆、欢快)
节目十:A:《秋色赋》作者峻青朗诵沉默的山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名鸽
主持人:秋天来了,那一片片 金黄,那一串串硕果,着实让人振奋。比起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肃杀凄凉的秋天,峻青的《秋色赋》,“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绚丽烂漫的色彩”
请欣赏朗诵:《秋色赋》作者峻青朗诵沉默的山(直接递麦)名鸽
节目十一:A:《黄土地上的诗》作者:听诗醉雪朗诵苦咖啡
歌曲:《在中国大地上》演唱:莺歌
主持人:对黄土的情怀,我找不到任何的语言来描述,在黄土地上写诗,我渴望麦子和诗在如诉如泣中成熟。我有一个愿望,将来让化作一把黄灿灿如金一般的黄土,与石同生,
与海共存。
请欣赏朗诵:《黄土地上的诗》作者:听诗醉雪朗诵者苦咖啡(直接递麦)莺歌
结束词:
主持人:秋风习习,秋歌悦耳,秋天的一幕幕美景令我们陶醉,晚会就要结束了,可我们的心情却依然沉浸在激动之中。我们在朗诵者精湛的演绎中,领悟了吟诵的魅力;我们在歌唱者深情的演唱中,体味着生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