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文我的学习生活

作文我的学习生活

时间:2023-05-30 10:37:44

作文我的学习生活

第1篇

学习机,我生活的好伙伴

前几天,我看见同学们大都有学习机,我也很想要一台,可是不知怎样跟妈妈开口,(心中闷闷不乐)。细心的妈妈发现了我心中的秘密,并爽快地答应我,我和妈妈立刻上网查找了关于学习机的信息,第二天就下了订单。经过一天多的等待,我终于拿到了我想要的学习机。

经过半天的研究,我摸透了学习机的功能:可以查字典、可以背单词养宠物、可以看动漫课文、可以翻译句子,还可以与朋友进行知识大比拼……我对学习机爱不释手,一有空就捧出学习机学习。以前,我很讨厌英语课,更不喜欢背单词,自从有了学习机,我每天都要用学习机复习、预习课文里的单词(因为一天不记英语单词,我可爱的小宠物就会一命呜呼了),现在,五年级上册整本英语书上所有的单词我都了如指掌,就连老师不做要求的单词我也过关呢。过去,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有很多不会写的字,也不想查字典,而现在就不同了,一遇到生字、生词,我就查一查电子字、词典,不但会写了生字,还掌握了组词、释义,作文中再也不用写拼音了。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妈妈听同事说用学习机下载评书,爸爸也试着给我下载了一集袁阔成主讲的《三国演义》,“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建基立业”,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睡前听、按摩眼睛时听,吃饭时听,妈妈还把它当成闹钟叫我起床呢,通过听评书,让我增加了对名著的了解,加强了记忆。

学习机让我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我很喜欢学习机。

第2篇

我的学习生活是那么的苦恼,我自己没有一点快乐时光。

我的家庭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我的爸爸是大学毕业,于是他把我看的很重,望子成龙的心情就放在我的身上,虽说让我吃好的穿好的可是不给我一点自由时间,要我整天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已经厌倦了学习。

小学的毕业考试我的总分是全校的前几名毕业的,进入了初中后由于我太骄傲了所以我的成绩逐步的后退,一下子我退步到了全校的一百多名了。终算熬过了一年的学习,我迎来了暑假,可是暑假还没有过几天爸爸就要我去上补习班半天补下来回到家里本来可以好好的休息,爸爸却要我把初一的英语单词全部都默写一遍,读了半天了,我才休息了那么一会。过了一天爸爸却说我没有读,那可真让人恼火。

我自己虽然想学,但是我讨厌爸爸的那种读死书的方法,我想把读书变快乐!

第3篇

Don't pick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fence and see Nanshan at ease. &Quot; s life in seclusion -- too lonely; don't be an old man with great ambition. &What I want is a simple but not boring life with you, me and him.

--题记

-- inscription

我理想中的学习生活三部曲是:

My ideal trilogy of study and life is:

美丽的音符

Beautiful notes

早晨,金黄色的太阳从那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我学习生活的五线谱也开始描绘。听,那一间间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难道不是我们莘莘学子的真实写照吗?看,那一间间整洁明亮的富有欢乐的教室里传来了老师的XYZ、ABC。老师们开心地授课,学子们欢快地学习,共同为美好的生活欢唱,谱写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

In the morning, when the golden sun rose from the horizon, the staff of my study life began to depict. Listen, in that classroom full of cultural atmosphere, there came the students' loud reading voice & quot; wind, rain, reading voice, voice in ear, family affairs, state affairs, world affairs, all care about & quot;. Isn't this the true portrayal of our students? Look, there are XYZ and ABC from the neat and bright happy classroom. Teachers are happy to teach, students are happy to learn, sing together for a better life, compose a beautiful note.

动感的旋律

Dynamic melody

中午,和煦的太阳高挂在那湛蓝的天空中。听,宿舍里传出了优雅的歌声、琴声……,同学们愉快地嬉戏着。看,操场上,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同学们你争我夺,尽享体育的欢乐,友谊的可贵,团结的力量,为美好的生活而欢呼,谱写出一曲曲动感的旋律。

At noon, the warm sun is high in the blue sky. Listen, there are elegant songs and piano sounds in the dormitory , the students are playing happily. Look, on the playground, basketball, volleyball, table tennis, badminton Students compete, enjoy the joy of sports, the value of friendship, the power of unity, cheer for a better life, compose a dynamic melody.

和谐的乐章

Harmonious movement

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太阳慢慢地"躲"在地平线下了。一对对夫妇挽着小孩,一群群学生拉着同学在那美丽的街道上潇洒地走着。校园里,同学们和老师在美丽柔软的草坪上谈着天,说着地,尽享和谐的欢乐。

In the evening, the sun is slowly hiding under the horizon. A couple holding a child, a group of students pulling students in the beautiful street to walk. In the campus,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talking about heaven and earth on the beautiful and soft lawn, enjoying the harmonious joy.

一天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在快乐中结束了,莘莘学子们带着一天的感悟与新知进入了梦乡,留着希望,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One day's study and life is ended in happiness. With one day's insights and new knowledge, many students go to sleep, hoping for the coming of tomorrow.

第4篇

怎样让每一个孩都喜欢作文、都会写作文呢?我认为,习作训练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个性和灵性的习作来;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这样的习作才有生命力。

一、 让学生融入生活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搞好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例如在学写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样学生习作就有话可说,有物可写,而且内容丰富真实。

写人时,我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如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采访、参观、访问,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举行《大家都来夸夸他(她)》、《看我露一手》一类主题活动等等。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这样,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 让生活走进作文

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贴切、典型的材料,还是会感到“没啥写”,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不能灵活驾驭语言。叶圣陶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对习作训练过程的优化,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在写春景的习作时,我没有让学生马上就写,而是开展了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我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春诗、赏春景、品春趣,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开写”。这样的学生习作充满了生活气息,跳动着自然的脉搏,折射出孩童的纯真,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

三、 提倡生活写真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我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这样来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同时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学生在《最近的我》习作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近来,我天天没有好心情,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起来。我被父母吵架的事烦死了。爸爸搓麻将像着了魔似的,常常是晚饭也不回家吃。一向勤恳的妈妈也像发了疯似的沉溺于,几乎天天与爸爸争吵……”写得很真实。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写出的作文也题材丰富,各有特点。

四、 凸现个性风采

传统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实践中,我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吸收共性,发挥个性。

1. 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面向生活,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 鼓励述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要问题是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那一份份童真、童趣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动。

第5篇

关键词:思考;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在教学中,我们对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定位上确实有诸多困惑:

1.教师们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非语文因素的过多介入,有的课根本不像语文课。那么,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

2.教师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既不能像平时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课、知识传授课,也不能放任自流,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对此,尚需提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范例。

3.如何准确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活动课?三者有何联系和区别?教师如何开发利用本地区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近几年来,我们作了一些肤浅的研究,认真思考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性,以期正确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点管见,恳请大家批评斧正。

(一)突出综合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凸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的着眼点之一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我们就紧密结合语文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我们搞了一个关于动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动物过冬知识竞赛;动物趣闻交流会;编一个人和动物童话故事,想象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在这些丰富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以多种形式查资料:看课外书籍、上网、问大人;以多种方式交流汇报:个人、小组。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趣闻,头头是道地编写故事。从他们生龙活虎的表现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原来学生的潜能是如此巨大!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就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潭活水。海阔任鱼游,天空凭鸟飞,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那一片海,那一方天。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2.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非语文学习活动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

3.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科学技术,社区,环保……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

(二)重视实践性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

例如,我们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加大识字量,巩固已认识的字,我们让学生认自己生活中的字。如食品包装纸,同学的名字,商店名称,学习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意识,向人人学字的习惯。高段学生中开展搜集广告语、网络语言、店名门牌、产品说明书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使同学们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这就是鲁迅所羡慕的高墙外的另一番天地。

(三)发挥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综合性活动内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地区特点作相应的改动的。这就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空间。不仅教师的教要富有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也具有创造性。

第6篇

关键词:激发;真情;雕琢;欣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尽管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了,但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我觉得其实学生不爱作文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很大关系。那么,如何让学生习作变为学生喜欢作,就我个人教学经验和实践觉得习作教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习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想写”

作文教学如果太拘泥于形式,就容易束缚学生的思想。我认为作文时首先要有创作的欲望,其次要有创作的素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想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轻易规定作文命题,就会束缚儿童的思想。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二、要说真话,表真情――习作才会有血有肉

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觉得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习作素材,抓住生活中的感人场景,来不断地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就是用笔描绘生活,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如,农村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稻子的劳动,他们可以把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劳动辛苦,生活不易,对父母的感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所以,学生的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三、文无定法,却有技法――习作方法指导不能少

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素材、整合资料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2.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观察视角、完美地表达技巧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多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一些方法。

3.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平时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重视学生习作修改与讲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且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首先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其次,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在修改时要提倡师生互评、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会欣赏别人习作

第7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小组交流;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如何在丰富有趣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法指导,从而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事例内容也最具感染力。我认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四突出"为教学理念:即突出活动过程,启发自主参与;突出语文知识的整合应用,体现师生的合作创新;突出实践体验,协调发展;突出"校本课程就在身边"的活动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积累和学习有用的学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大胆解放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动手收集材料;让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大胆想像。从材料搜集、整理到成果展现,学生会经过许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种滋味都是宝贵的财富。并在其中把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融汇课堂中,不仅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学生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指导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搜集春天的事物、积累有关春天的小诗、动手画出春天的图画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到大自然、到生活中去寻找春天、发现春天。

2、将口语交际、习作融于活动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合到活动中。例如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内容:(1)研究父母的辛苦,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父母的辛苦(2)发现父母的严厉,用讲述亲身经历的方法介绍父母的严厉也是一种爱。(3)探索父母的关爱,用作小记者的形式采访老师、同学,感受父母的关爱。(4)寻找父母的无私,用读背名言的方式体会父母的无私。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成果汇报课上,我着力指导学生善于在对话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内心独到的感受表达出来。整个过程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敢于表现,显示风度。

3、提倡课外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我爱阅读"为专题的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重点以探究"读书方法"为线索,以"课外自由阅读喜爱的书"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指导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找到喜欢的书目和读书方法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谈古论今中,激发读书兴趣。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内课外综合性活动的进行,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结合,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4、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开展综合性活动

第8篇

关键词:实践 全面 落实 自由 多样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中脱离出来。从学习功能上看,它不再单纯追求智商目标,而是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身心诸因素的健康发展。因而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理解。

一、实践要贯穿于学习活动之中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因而首先要把握课堂教学中心,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要从课本入手,合理选择、科学设计、巧妙引导,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入图书室或微机室查阅资料,进行摘抄。

二、对学习结果的检测要力求全面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检测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命题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生存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第三,注重语文学科中知识的综合性,将汉字的书写、词语的正确使用、修辞的运用等综合考查。第四,要注重人文性,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五,要注重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设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校园文化在活动落实中不可忽视

校园文化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阵地,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契机来进行语文学习。教室的黑板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班报,结合每周学习的内容,推出各班语文学习的亮点,让学生竞相发表作品,共享收获的喜悦;以图书室作为语文学习的知识库,利用每周语文阅读课,坚持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吸取知识的营养;定期开放多媒体教室,让学生上网冲浪,查询资料,进入另一片语文学习的天地;课外活动时间,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和爱好,开展书法、写作、阅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校园文化节的进行课本剧表演、书法竞赛、朗读竞赛、班报比赛等活动。

适时进行校外实践,为了探究生活中的语文,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我们也可以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走向校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使语文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四、活动方式要讲究灵活自由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一种自由的学习实践。其学习的对象、内容和环境是自由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也是自由的。学生不仅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学习内容与环境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五、活动学习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在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融通性。一是学科内的综合,即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综合性的语文问题。二是学科之间的综合,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

2.自主性。主要指命题的灵活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考生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较少。答案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语言表达等。

3.活动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试题大多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

4.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活动必然是立足于语文学科的,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工具性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语文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迁移的水平,需要考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六、学习活动离不开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活动中需要我们灵活、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展,《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指明了方向,一切还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我们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综合性学习一定会使语文教改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经过对45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习作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约18%的学生喜欢习作,40%的学生对习作感觉一般,42%的学生不喜欢习作。由于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习作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抱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找到了“病根”:一是不细心观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教师的知识传授,在课堂教学之外,没有思考和观察的习惯。二是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缺少基本的表达方法,平时不喜欢知识的积累,没有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习作内容、形式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习作,就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就是心灵自由自在的飞翔!让作文多一些童趣、童心、童真,少一些虚假的庄严与崇高。然而传统的习作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到被动的地位――不需要学生提出什么,只需要他们说明什么;不需要学生创造什么,只需要他们证明什么……因此,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促进学生乐于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点想法。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小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不利于习作教学的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找出应对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习作习惯,养成课外多读书的习惯,平时摘抄和积累词汇、片断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写生活中的所想所感,从而有话可写。

(一)要消除学生对习作“恐惧症”。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让他们能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习作“恐惧症”。

(二)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们要认识到城乡结合部孩子学前生活的优势。孩子们普遍没有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几乎都是纯自然的自由空间,只有父母亲情的呵护,缺少人为束缚限制他们的思维。山川、野兽、百鸟、虫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但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对那些人、事、物只看了那么一、两眼,甚至不去理会,就随随便便放过去了。正像五彩斑斓的世界在盲人眼中是一团漆黑一样,生活再多姿多彩,不用眼睛去看,不用心去体会,怎能感受到它的美好?“生活化”习作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用谈、用大脑思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要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时空界限、现实和幻想界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谓是“无拘无束”的。这样的习作,相信学生都想张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驰骋,遨游天际。

第10篇

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从校园内到校园外、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生活的细节之中,拓展习作训练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养成生活学习习惯和习作习惯,进而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范例和仿写相结合

习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表达训练,它既可以衡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识、理解的水平,还能考查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能力。所谓习作能力,就是指对客观事物、对生活情境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有人常说,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决定学生习作的优劣。

学生写作文,要学会把看到的人、事、物用文字描述出来。要写好作文,不妨从仿写开始。例如,要求学生描写动物时,指导时先提供一些范文。如三年级的课文《翠鸟》有这样一句:“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的花纹。背上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按范文的结构描述。这样既有范文,又有实物,学生就有话可说,从容落笔。

为了检查学生所写的动物是否真实合理,教师可让学生隐去习作中的动物名称,当众朗读自己的习作,大家来猜他所写的动物。这样,在热烈的气氛中,总结猜中的原因是作者抓住了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形象的描写,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描写物品、景物、人物等,都可以采取观察和仿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训练。这种基本功练得扎实过硬,学生想写什么就能写什么,写什么就像什么,作文水平就能逐步提高。

二、观察与积累相结合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最后东拼西凑出应付差事的习作,这样的习让评阅教师读来,乏善可陈,空洞无物,语言干巴。那么如何改变习作教学这种困顿的局面,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呢?我认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广泛猎取生活,深入挖掘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宋代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我们的习作教学有深刻的启示。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所在。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有很大的局限;二是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观察、感悟等。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多方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乐观积极地投入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活动实践中。这样,那些小到蚂蚁搬家,大到日月星辰,都是他们习作的素材。

三、指导与示范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写下水文、范文,这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强大的带动示范作用。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因此,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指导示范,既要动口,还要动手。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游泳当然要教些游泳的道理,但教的人熟悉水性,跳下去游一阵子给学生看看,对学生的好处更多。”可见,习作教学中教师主动示范,常常“下水”,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启迪学生作文思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下水方知水深浅,下水方知习作艰。如,在指导学生初学写作议论文时,学生总是感到无从写起。这时,我先将自己写的下水文展示出来,让学生去读去感去悟,再听听他们的意见,并结合自身体会,谈写好此类习作的我的感性认识。这样有的放矢的指导,比随便念两篇范文给学生模仿效果要好得多。再者,师生共同参与,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了习作的积极性。这样指导、练习,示范,感悟,学生习作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阅读与练笔相结合

语文课本中选文多种多样,包罗万象。因此,我有意利用大作家的优秀范文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模仿。在学生学习之前,要求他们准备相关的习作片段,然后与优秀范文对照。在此基础上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与自己的习作不足,再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这样在写——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读写共进。

第11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文化生活 案例收获 问题对策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2年,我校结合实际,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推进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高二(4)班不仅建立小组合作制,而且不断创新,将小组合作制变为模拟公司制(岭东文苑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笔者既是该班的班主任又是思想政治课老师,暑期各部根据老师的布置和要求,以《文化生活》框为单位,制作教学课件。在此基础上开学后大胆尝试,各部集体备课、选代表讲课、课后反思。下面就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尝试进行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案例一:《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前:暑期各部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具体案例,制作课件,集体备课,选代表在全班上汇报课。例如企划部靳春柳同学的汇报课――《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和教学课件。

课中:高二(4)班小刘同学代表企划部在全班作汇报课。

她以文字和史书典籍作为讨论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文字和史书典籍的地位作用。 采用课件对古代中华文化成就集中展示,使学生们理解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课后:老师对同学讲课中呈现的优点给予点评,如利用多媒体以直观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指出不足,如选用的课件内容过多,只看影片,热热闹闹,没有深度探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指导怎样用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服务,从而帮助提高全班同学备课、讲课、听课水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案例二:《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课前:暑期各部根据老师的布置和要求,以《文化生活》框为单位,制作教学课件。开学后,以部为单位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发挥每个成员的优点,大家共同合作完善教学环节和教学课件,选代表在全班上汇报课。例如财务部小李同学的汇报课――《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教学和教学课件。

课中:高二(4)班小李同学代表财务部在全班作汇报课。

课后:老师对小李同学讲课中呈现的特色、优点给予高度评价,如导入新课小李采用了两个方式同步进行,一种是企划部和人事部的代表在黑板上书写本框的知识结构(检查预习),另一种是播放MV《时间煮雨》,一下子把所有同学的目光、思维凝聚到本课的学习上。然后设问:你看到了当代文化生活的什么现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发言,实现了预设与生成。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选用的课件背景、字体颜色等影响了PPT效果,学生看不清问题、材料等,直接影响了教学互动、课堂教学效率。指导怎样用好教学资源、用好所选材料为教学内容服务,从而帮助全班同学备课、讲课、听课,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近一年来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既有收获,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

1. 学生在参与中明确了学习主体性

高二(4)班小庞同学说: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使同学们团结起来,各个部门在学习生活中相互竞争,不断前进。我所在的部门为财务部,成员们相互帮助,迎难而上,攻克难关。

高二(4)班小靖同学说:在岭东高中,有这样一个团队,它就是独属于我们高二(4)班的“岭东文苑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它,让我们从古板的听课模式中跳出来,是它,改变了我们原来一片沉寂的课堂,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是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充分表达我们自己的想法,让我们学会了互助,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它就是――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能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客观地看问题,认真分析每个人的想法,做到精益求精,最后达到完美的效果,真正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

2.有利于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上述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特别关注学生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中,既有各部成员个体优势的充分展现,又有生生合作,以及教师的指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时,公司的奖罚制度,为各部门之间相互竞争提供了制度保障,每到月底,公司还有分红,这使各部门努力争取分数,增强了各部内部的团结,促进各部之间的激烈竞争。

3.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集体备课、讲课、课后反思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初步了解作为合格教师的不容易和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技巧。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学生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趁机闲聊;或者收集的资料偏离主题,只注重形式。此时教师要及时发挥点拨、引导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2.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小组合作、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一两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如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对集体成果的评定和认可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内容,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愿望。再如,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合作探究,学生不会产生兴趣,因此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3.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第12篇

作文研究性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培养目标:一、引导学生具备自如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写作水平低下这一问题的能力。不管怎样的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作文研究性学习将一改以往一味灌输的方式,把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或者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或者与情景结合,或者借助多媒体表达,比较巧妙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最后养成为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二、引导学生善于“动”起来获取和收集可写作信息,积累情感体验。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借助具体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是可写作的内容素材。这些东西犹如库存的货物,如果不提早留心积攒,运用时必然陷入窘境。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养成立足平凡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勤于“动手”收集、善于“动眼”关注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最好借助于一些精心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写作小课题来进行,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以兴趣作浆,以新颖为舟,使他们真正动起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三、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成熟自己的写作手法。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核心,这就使得中学生之间严重缺失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的交流。这种状态使中学生的思想陷入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思想得不到碰撞,智慧不可能交锋,也就不能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因而也就不能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调整彼此间的关系——有竞争也有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乐于分享经验,分享所得,取长补短,以子之矛攻我之盾,以他人为镜,正自己衣冠,从而加快自身写作能力成熟的步伐,吸取众家智慧,形成独特成熟的写作风格。四、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思考,善于反观生活,提升思想认识的水平和高度。留心生活,处处有闪光的思想。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而是缺少对美的分析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何为“美”,任美云集在身边,你也不能够发现她。分析和思考,至关重要。不善于分析思考,就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反观人生,也就得不到人生的真谛,因而也提升不了思想认识水平。作文研究性学习将给学生一双以分析思考为探头的慧眼,去追寻生活中闪光的思想。

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

一、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原则:

1、写作训练的方式应当多样化,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写作方法为主,长期使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乃至于排斥心态。高中生正是充满了创意和活力的青少年,作文教学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写作知识体系的特点,从电视节目等其他领域汲取有价值的东西,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乐写作文、写作文乐。这样一来,何愁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领悟、不会发现和创新?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

2、写作训练的受益对象应当普遍化,大面积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基础、能力各方面却存在着不可抹煞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作文研究性学习提出了挑战。毫无疑问,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让不同基础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发展。这些发展应当因人而异,这些发展也应当各有侧重。同一次作文训练,在总的教学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可以让不同学生有所侧重地练习写作:欠缺文采的可以在语言上下功夫,结构安排上比较呆板的可以从结构上来些突破,表达方式单一的可以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每一次作文训练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收益,有所长进。那种一个班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有所收获的写作训练应当被摒弃,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受益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即使有些学生只得到了一点启示和收获。

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

1、训练形式具备活动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之一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去发现可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最佳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写”在“做中写”。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故事会作文课。围绕作文训练的主题,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先讲给大家听。在此过程中,我抓住故事情节或人物特点,或评析、或总结、或过渡,同时穿插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加以串联。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故事加工写成作文。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2、训练内容多些生活性。作文研究性学习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排斥,观照现实生活,把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注意拓展学生作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写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作文教学课堂就成了生活的再现,作文的魅力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在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作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让学生不与生活剥离,凸显人。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观察类作文课。在训练学生掌握“对人物描写应当点面描写相结合”这种手法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引导学习了几篇例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在早餐晚餐时间,我安排他们在学校餐厅仔细观察众多学生就餐时的神态动作,记录其言行举止,并抓一两个有特点的重点观察,之后写成文章。学生的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众生吃饭百态令人捧腹,其精彩的描写令人叹服,几乎每个同学都写得很好。

3、训练内容具备综合性。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因此作文研究性学习既要体现语文课的特征,同时要尽量联系其他学科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要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资源,纵横延伸,引进与语文相关的信息,为学生情感的体验、作文能力的训练架设桥梁,构成认知框架,最后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写作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写事写人的作文,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历史,了解和某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阅读地理,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生活习惯、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阅读政治,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社会环境。这些方面的内容都能帮助学生塑造血肉丰满的主人公,写出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 转贴于

4、训练模式变成交流性。传统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作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促进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学会和别人在交流中比较鉴别吸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凸显个性。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经常比较能让学生分出自己作文水平的高下,适当借鉴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的具体做法是:高一的写作训练按计划完成后,学生的作文应有了一定的水平。进入高二,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用活页纸写,批阅后我先把本次所有作文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然后订到一起,封面上写上“作文选”字样,封面下装订一张空白纸,点评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作文讲评后交给学生传阅。同一个作文题目,一个班却有几十种写法,并且各有特点,阅读感悟借鉴,有心的同学就会得到很大的启发,作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每隔一段时间,我还把作文批阅权下放给学生,由某一位学生打头组建“十人批阅小组”,负责作文的批阅——总结——装订——保管工作,目的是通过批阅作文让学生有所感悟,进而提高写作能力。一开始组织者由我指定,后来常有学生主动请缨。刚开始,有些学生不接受这种做法,他们不愿意别人读自己的文章,我讲了理由,并且允许用笔名别名,慢慢地,此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普遍认为对自己很有帮助。

在实践作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关键的一环是语文教师的引导。中学生无论从经验从方法来说,都达不到甩开膀子、扯开嗓子、大喊一声,三山五岳为我开道的程度。这个时候,老师必须及时机智地去引导他们在写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那么,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笔者概括了以下两点:

一、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迎头赶上,及时充电,彻底领悟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精髓。一味地套用别人的经验和模式,或者一味照搬别人的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形式主义做法。作文研究性学习重在理念的彻底领悟,而不是形式的简单模仿。语文教师只有彻底领悟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质和精髓,才能结合某种写作技能和方法的特点,运用自己的智慧,精心设计出灵活多样、独特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田,广泛涉猎,精心研读,仔细体悟,彻底搞懂,惟其如此,才能种好这块责任田。

二、关注学生的自留地。中国人喜欢模仿,一种教学模式一旦成功或有可取之处,立马会有许多人一窝蜂地学习,根本不管自己的教学对象——活泼泼的青少年学生。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然格外关注自己所带学生正在耕种的那一块“自留地”。不同地区教学现状不同,不同学生学校生活内容不同,不同学生作文能力不同,我们必须立足于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现状,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能力缺失。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在他们可能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进行自己的作文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我反对课题十分宽泛的作文教学,相反,那些切入点具体化的作文教学课题更能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以足够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与水平。太宽泛的写作课题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浪费学生的精力,耗尽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贴近学生生活,具体而微地引导学生去切入写作训练,必然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他们无尽的灵感。

作文研究性学习大有可观。让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行动起来,立足学生的写作需求精心设计,切实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实践以上教学原则和策略,在中学作文教学这一方天地中大显身手,开拓全新的天地。

[附案例]:关于“偶像崇拜”的作文研究性学习设计

训练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教学步骤:

一、 准备阶段。

1、 界定“偶像”。

2、 收集不同角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3、 收集来自报刊杂志的关于“偶像”的报道文章。

4、 收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

5、 收集身边同学“偶像崇拜”的事实及对此的看法。

6、 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二、研究阶段。

1、研究前四种资料,总结并评价普遍意义上的“偶像崇拜”观。

2、研究普遍意义上的观点和后两种资料中的事实,重新确定你的“偶像崇拜”观。

三、表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