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净化系统

水净化系统

时间:2023-05-30 10:37: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净化系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净化系统

第1篇

关键词 蒸残液;排放;再生

中图分类号:TL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3-0155-01

1 背景

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LCQ-2系统)是二回路的系统,该系统树脂床的再生液及冲洗水水量很大,按照原设计不管是否有放射性都排向地漏水处理系统KPF进行蒸馏处理,这样将大大增加电站蒸残液的产生量。

废物最少化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确定的放射性废物管理9条原则之一,优化系统运行方式是实现放射性废物最少化最重要的措施。通过技术改造是减少电站废物产生量的具体手段。

LCQ-2系统每台机组有两个系列,一个系列运行一个系列备用,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单个系列连续运行四个月左右就需要再生,每次再生产生废水大约1200 m3。而这些废水按照原设计都需要排放到地漏水处理系统(KPF系统)进行蒸馏处理,将会产生大约10 m3的放射性蒸残液废物,在电站废物固化系统按照1:3.5比例进行水泥固化,每再生一次电站增加35立方放射性固体废物,按照每年进行6次再生计算,每年将在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树脂床再生废水产生60立方放射性蒸残液废物,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216 m3。

为降低电站年放射性固体废物总量,经过公司相关部门进行严谨、缜密的分析,认为通过对LCQ-2系统废水排放改造和优化运行方式可以大幅度的减低电站放射性蒸残液的产生量。

2 改造的原因和目的

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LCQ-2是二回路的系统,正常运行期间没有放射性,该系统树脂床的再生期间产生的废水量很大,按照原设计不管是否有放射性都排向KPF系统进行蒸馏处理,这样将大大增加电站放射性蒸残液废物的产生量。

LCQ-2系统每台机组有两个系列,一个系列运行一个系列备用,根据实际运行经验LCQ-2的单个系列连续运行四个月左右就需要再生,每次再生产生废水大约1200 m3。而这些废水按照原设计都需要排放到地漏水处理系统KPF进行蒸馏处理,将会产生大约10 m3的放射性蒸残液废物,在电站按照1:3.5比例进行水泥固化,每再生一次电站增加35立方放射性固体废物。而根据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轻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放射性废物固化后需要隔离放置300年,对隔离放置的场地也有严格的要求。废物存放场要占用大量宝贵的国土资源且需要对现场长期监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根据电站对蒸汽发生器排污水的放射性核素监测和国内其他核电站实际运行经验来看,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不会有放射性,所以在经过周密的考虑和详细的论证后,提出对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树脂床产生的废水排放去向进行技术改造。自技术改造后,通过优化运行方式对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树脂床产生的废水根据是否存在放射性进行判别是否进入KPF系统蒸馏处理还是直接排放大海。在技术改造后,自2008年自今12次进行树脂床再生产生的废水都没有放射性,不需要排向KPF系统蒸馏处理,两台机组按照每年再生6次,每次再生产生废水1200 m3,KPF系统每蒸馏1200 m3废水产生10 m3蒸残液,每年可以减少电站放射性蒸残液60 m3,减少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216 m3。

3 改造方案

3.1 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LCQ-2)树脂床再生废水排放途径改造

1)通过技术改造增加LCQ-2系统树脂床再生废水排放途径,2006年11月提出技改申请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床冲洗水排放管道的改造。将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床的正冲洗水原设计排放到KPF10BB003,现通过技改,增加一路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床的冲洗水直接排放到大海,在对净化床冲洗水取样达到直接排放标准时,直接排向大海。

2)针对在进行树脂床再生过程中会产生部分酸碱废水无法达到直接排向大海的条件,2007年8月提出技改申请增加1KPF60支管排水到中和池1GCR。在1KPF60的排放管道上增加支管把1LCQ40/50的树脂再生液及再生冲洗水排到中和池1GCR,将再生初期产生的酸碱废水排放到中和池1GCR进行中和排放。

3.2 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LCQ-2)树脂床出口取样管线移位改造

由于原设计树脂床出口取样管线在树脂床底排支管出口的下游,且底排支管到树脂床隔离阀之间有很长的距离;当树脂床再生冲洗过程中冲洗水直接经过底排阀排走导致隔离阀之前这段管子内的酸性或碱性水无法排出,由于取样管线太细且在隔离阀之前有一段距离要想通过取样管线排出这些废液且冲洗到电导合格非常困难,将会大量增加再生冲洗废水。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把树脂床的底排支管改接到取样管线的下游且紧靠树脂罐之间的隔离阀的位置;这样改后取样管线也更具有代表性,再生过程中管道内不会再残留酸或碱,可以节省大量的冲洗水和冲洗时间且不会把酸或碱冲入系统。

4 结论

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LCQ-2)废水排向改造和运行方式优化是降低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总量的良好实践,具备应用到其他减低电站废物改造的示范性意义。如通过分析、论证,对蒸汽发生器排污水净化系统(LCQ-2)废树脂通过改造,将其更换的树脂在经过检测合格后直接进行豁免,不作为低放废物处理,从而通过降低电站放射性废树脂产生量的方式降低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总量。

在进行改造和运行方式优化后,两台机组按照每年再生6次,每次再生产生废水1200 m3,地漏水处理系统(KPF)每蒸馏1200 m3废水产生10 m3蒸残液,每年可以减少电站放射性蒸残液60 m3,减少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216 m3。在电站40年寿期内,预计减少放射性蒸残液废物2400 m3,减少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8640 m3。

参考文献

[1]高新宇,付东彪.田湾核电站放射性技术废物最小化实践[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第2篇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1.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农村人口的普遍特点是:人口分散,数量多,大部分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1.2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2.1水质特点 ①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②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③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④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1.2.2水量特征 ①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②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2.1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2.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2.3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第3篇

关键词: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生态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14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并且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人们对水污染的治理非常重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是一种新型的水环境治理技术,尊重自然,在去除污染物质的同时,也注重对水体的生态修复。

1 水环境治理的思路

在传统的水环境治理中,往往非常注重对水体污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但是去忽视了水体的修复和治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水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有效缓解了水体污染。

对于水环境治理来说,不仅仅是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去除,同时还要从水环境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在传统的水环境治理中,需要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修建污水收集系统,然后对水体污染进行集中治理。在这个过程中,就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水环境治理的费用非常高。在污水收集的过程中,由于污水往往不是集中在同一个区域的,往往比较分散,因此对于污水和废水的收集也不好操作。有的地区,对地下水的使用非常多,但是却不注重回灌,最终导致这些地方出现水量不平衡。很多地方采用二级处理技术来对污染进行治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有效将污水中的氮和磷等元素去除,会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总之,在以往的水环境治理中,并没有考虑到水环境的整体发展,没有彻底对水环境的质量进行改善。

其次,对于水环境治理来说,还应该注重保持水环境的良心循环。水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水的循环过程包括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如果在使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水资源的循环规律来取水和处理污水,就很容易破坏水的自然循环。所以在水环境治理中,一定要遵循水资源的循环特征,才能让排放到自然界中的水还能够为人们所用。

2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

2.1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是指模仿天然的湿地来构建一个人工湿地,其具有和天然湿地一样的功能,可以净化水资源,是一种污水处理的良好方式。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按照污水处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活处理技术,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就是一种综合技术,其同时使用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其消耗的资金和各种材质非常少,但是污水处理的能力却很好。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主要分为填料表面、生物膜等,其中废水经过生物膜,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就会被生物膜中的填料或者植物的根系拦截,并且生物膜还会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反应来将其消除。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植物根底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氧气,所以周围的环境中,在靠近植物根系的部分,就可以存在好氧菌,在原理的位置,就可以存在厌氧菌,废水中的氮和磷元素就可以通过微生物的营养吸收和硝化或者反硝化的作用去除。

2.2 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生态水环境治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可以在河边、湖边等通过种植植物,来增强土壤的抗冲击力,亩减少决堤的情况发生,提高其防洪能力。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人们往往通过在河流的岸堤构建硬质护岸体系来提升岸堤的抗冲击能力,一般采用的原料为浆砌石料。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提升了岸堤的抗洪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会河岸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但是如果人们人为地构建硬质的护岸体系,就将原本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隔绝开了,自然就会导致河岸带的生态系统功能削弱。因此,从生态型水环境治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尊重自然,不能适用各种硬质的护案体系,而是要充分利用生态护岸体系,利用水运动规律和介质的排列来构建生态护岸体系。生态护岸的形式有很多种,分别为陡坡型、缓坡型和直立型,通过生态护岸体系,就可以对河堤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发挥一定的防洪效果,同时还能够发挥控制污染的效果,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延生生物的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将地下水和河水联系起来。

2.3 湖滨带净化技术

湖滨带净化技术也是一种生态型的污水净化技术。湖滨带是指水和陆地生态交叉的地方,是一种生态过渡带,主要存在湖泊流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湖滨带的生态性能非常好,可以维持生物的多样化,同时还可以涵养水分,具有防旱和蓄洪的功能。在湖滨带的水底,将一些吸附填料和一些酶促填料放置其中,就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多样的生态污水净化系统,可以对污水净化,并且呈现出来的景观效果非常好。当雨水或者湖水流到湖滨带时,通过湖滨带的各种生物和植物的净化作用,就可以减少各种污染物,然后经过净化之后的水资源进入到湖泊中,就可以保持湖泊水资源的环保性,可以避免雨水对湖泊的水体造成污染。

3 结语

目前的水治理技术普遍存在运行费用高,基建投资大的特点,并且主要集中在点源污染治理上。从生态型技术出发,探讨了一些原位型生态修复技术,指出应该充分尊重自然,遴选符合水环境健康循环的技术。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的角度上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并且其要求遵循自然规律来处理水环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湖滨带净化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是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在实际中应该加强使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冉星彦.浅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J].北京水利,2001(04):12-14+46.

[2]宋兰合.城市水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的科技对策[J].建设科技,2008(14):5-7.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城市生态设计理念上海世博公园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上海世博贡公园是我国在世博会背景下建设的一个典型的公园绿地,为上海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上海世博公园的设计理念中,黄浦江所具有独特的潮汐现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了能够成功的举办世博会,迎接国际友人,公园的设计理念中不仅要添加上海世博的形象特征,同时也要具有先进的生态恢复系统理念设计。本文通过上海世博公园中山水系统的设计理念,来对现代城市的生态理念进行有效的探讨与分析。

1生态设计理念

1.1生态设计含义

在1996年生态学家已经对生态设计做出了明确的判断,瑞恩和考恩明确的定义出:任何能够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够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以称为生态设计,与环境生态相协调,也就是所谓的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不要一味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剥削,要保护环境生态的发展,使营养和水循环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同时也使的环境能够达到生物生存的基本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够设计出适合人类居住的健康环境。生态的设计不是某人或者某种职业相应的专业技能,它代表着一种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有效的适应,是设计的理念能够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不能够影响到自然的生态发展。

1.2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生态设计是以往传统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一种新型设计理念,使自然生态环境与艺术设计都能够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与衡量。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生态设计要符合地方性的特点,要集合地方的所在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符合地方的特点,首先要尊重地方的传统文化和基本的乡土知识,其次要从地方的自然环境下手,符合当地的自然过程,最后要以可持续发展利用、保护性的设计理念对待当地的乡土材料。

(2)生态设计要保护和节约当地的自然资源,其中主要包括当地的不可再生资源,使其能够得到循环利用,同时在进行生态设计时要尽量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资源的浪费达到最低点。

(3)生态设计要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设计时需要将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人能够和自然具有共生合作的关系,使人能够融入自然,充分的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

(4)生态设计要充分的表现自然生态,也就是在设计时要有机的将自然的生态系统表现出来,使其真正的成为设计过程中的景观生态设计环节。

2生态设计理念中各个环节的表现形式

进行生态设计根本上讲就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效应,从生态的维持循环系统下手,使设计的结构能够形成自然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发展与协调发展。在上海世博公园处的滨江带,地理位置的生态环境明显的是处于湿地系统中的陆地系统与水域系统的交叉地带,属于水路过渡性的生态系统。在进行上海世博公园的设计中,滨江带公园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水路过渡生态系统的特性,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了有效的规划,在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曲线异性活动空间设计,其中设计了大量的交叉花带、灌木带,同时也设计了水滩、绿岛进行了有效的协调配合,使公园的设计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形成了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公园生态系统。

2.1山体地形的生态表现形式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首先从“水滩”下手,根据防洪减排的基本知识以及高价立体交通的利用,在对当地地理位置以及生态系统进行充分的分析后,设计出从基地的东西两端向中部进行推土造山的设计,使公园的地形具有“山”的起伏之势,这样利用了山体台地的艺术形式达到了垂直防护墙的基本作用。

2.2水系规划的生态表现形式

设计师在进行水系设计时,充分的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使黄浦江的水引入了公园 ,利用了水冲刷的原理来增添公园的景观特色,使公园具有动态流景。在进行水系的引入中,公园的西端分散性的引导至公园东端,与公园的山形成山水环绕之势。公园的水系规划中,将水滩规划为景观重点,同时在公园水系的西段设计为自然的湿地水系,东段设计成硬底人工浅水系,同时在水系两岸利用科学手法进行人工造雾,给公园带来了一道迷离的风景线。

2.3水体设计的生态表现形式

水系的西段为自然的湿地水系,设计师为了能够保持此地的生态系统,根据水系区域不同的深度以及水面的形状植入了相应的水生、滨水植物,来对其保证基本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不会影响到黄浦江的自然水系生态系统。

3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

3.1水净化系统的应用

设计师在进行公园水净化系统的应用中,主要体现在了雨水的储存与利用以及污水的收集与处理两个方面。世博公园中雨水的利用具有两种设计形式,其一手法为渗透利用,就是雨水通过绿化地带以及相应的辅助措施将雨水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层,可以达到自然界水系统的循环形式。其二为储存利用,将雨水利用设定好的排水设施引流到储水槽内,可以对公园内的绿地进行灌溉,也可以通过湿地水系再次净化成景观用水,也可以直接用于生活用水。世博公园对污水的处理是通过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的,将公园内部产生的污水引入到公园西侧的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处理,其一可以达到水资源的再利用,其二可以避免对黄浦江水系的污染。

3.2水循环系统的利用

世博公园中水循环系统主要指的是黄浦江水系的利用,将黄浦江的水通过净化设备、湿地系统进行净化,从统一标高的水道从西往东引流,再利用水泵将其引向高处,产生水位差,水就可以从东向西回流,再经过湿地系统、净化系统流回到黄浦江中,达到世博公园的水循环。

3.3水系的巧利用

公园内部,由于在世博会器期间需要进行缩水扩大人们的活动场地,在此有以下两种水系的巧用方案。

方案一:直接将驳岸设计成休息台阶或者破地,将硬质池底设计成下沉活动场地,在会间可以去掉水系的引流,使其能够成为人们的活动场所。如果不需要大量活动场地则可以再引入水系,形成水面。

方案二:在会间可以在水面上直接铺设打孔钢板,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也可以利用板下水系进行钢板的降温,做出人性化的处理,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撤掉。

4结束语

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建设贯彻了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做到了“依山傍水”的园艺设计,是生态理念在现代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的重要代表,给生态设计理念在现代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实践区基础设施

一、低碳旅游发展背景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浪潮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美国的政策在全世界掀起了新能源经济的浪潮:二是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的碳减排形成新的压力。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旅游业素来被誉为“无烟工业”,占用资源少,主要依赖环境和文化,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5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据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总体所副所长鞠鹏艳在《北京科技报》所说,低碳实践区可以“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来展示如何减少”实践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在不同的功能区内,人们还可以从居家、办公和休闲等各种方面的生活方式和其它方式上来展示低碳实践区的理念。

二、国内外低碳旅游区建设

低碳旅游在国内尚属于新鲜事物,而在国外已经有了较成功的案例。下表是国内外值得借鉴的低碳实践案例。

从该表格可以得出,建设低碳实践区,就是要实践区内的各个展示要素都要围绕着“低碳”这个主题进行。上海世博会虽不是以低碳为主体,但其以城市为主题来展示城市各个方面的方式对低碳实践区的建设而言是值得借鉴的。

结合以上的国内外低碳旅游区建设经验,本文认为实践区的基础工程应该包括以下几点:旅游交通运输设施、旅游接待宾馆(包含建筑)、旅游餐饮购物环境工程、旅游路途中的休憩节点、旅游夜间娱乐环境工程、旅游环境运行系统。

三、实践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上讲低碳实践区的基础设施可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总结国内相关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新的起点,提出完善的低碳发展理念。为宏观指导提供依据:二是准确把握我国碳排放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不同阶段的减排目标:三是提出我国建设低碳体系的总体框架,明确目标、任务及对策。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城市的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以下方面的服务:公共设施――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管理煤气等:公共工程――公路、大坝、灌溉及排水用的渠道工程;其他交通部门――城市和城市间铁路、城市交通、港口和水陆、机场等。

(一)旅游交通运输设施

旅游交通运输是公共工程里最重要的内容,是进入旅游景点景区的首要条件。营造低碳实践区的交通运输设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建设:交通总体体系、交通工具、街道及街道设施。

1 低碳交通体系研究。可从四个方面减碳:技术性减碳,即利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结构性减碳,即加强网络的建设,如推动断头路的建设,将公路连接成网,来提高运输效率,还包括运力结构的调整,如大力发展水运:制度性减碳,即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上下功夫,如制定道路运营车辆燃油消耗的限制标准,使道路运营车辆全部达到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减碳,即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出行方式。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促进智能交通发展。

2 低碳交通工具。结合目前低碳发展现状,可借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的三种低碳交通工具:新 型自动电子车辆、生物燃气公交车、社区合作用车计划。

新型自动电子车辆是一种便携式电动车,依靠电池运行,晚上对电池充电。白天通过太阳能板充电;使用生物燃气公交车垃圾和废物可生产再生能源,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的那部分和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沼气,可以直接作为公共汽车的燃料。还可以作为燃料集中供热:社区合作用车计划即为实践区统一提供小汽车,加入俱乐部的会员可通过手机获取开车密码,就近取车,用完后再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地点,提高了小汽车的使用率,节省了能源。

3 街道及街道设施(包括路灯)。太阳能街道,无须电线。公共电话亭、自动取款机、公交站等都在该街道内。其中有特色的是太阳能街道售货亭(柜台)和路灯。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的路灯做成企鹅的形状,正好在人的腰部以下,既不影响照明,又能节能能源。路灯越高对灯泡的瓦数要求越高。实际上没有必要。

(二)旅游接待宾馆(包含建筑)

旅游接待宾馆不管是其硬件方面如整体设计和材质等,还是软件方面如接待服务等,对减少碳排放的效果都是快速的。

1 硬件方面。建筑是实践区必不可少的展示要素,在建筑内可以包括餐厅、报告厅、展示厅,向游客展示看到吃剩下的饭菜如何在转眼间变成发电取暖的原料。

在整体建筑设计上可借鉴贝丁顿零碳生态小区,从外观和使用材料上来体现低碳理念。在设计上,屋顶可以是大坡的,不仅视觉美观,最大限度收集利用水能源,且采用退台形式,屋脊上可有大鼻头即通气口换气;在特征上,要体现“环境友好”型,接近交通枢纽,有耐热玻璃、雨水收集储存系统;在使用材料上,“建筑外表皮的构造由外至内分别为干挂水泥纤维板面屋、天然保温材料屋、外墙体支撑结构及内饰面高密度石膏抹灰,可使阳光、雨水照单全收,变为电能,引用水,浇花水”。

2 软件方面。在客房房型上,采用环保智能型客房。这种新型客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自动化和人性化两方面,即减少高碳活动。电视与电脑的一体化,大大减少了电子辐射。同时控制电视频道转换和上网冲浪:全新的可视数字电视,包含了自动问好、自动介绍酒店服务、自动介绍景点信息等人性化服务;智能化窗帘控制,对客房传统的纱帘、遮光帘、窗帘采用一键式轻便操作,不需手动操作。方便快捷。

在房间布置上,要使室内光线充足,空间怡人。在一切以自然为本的理念下,与阳光和原木等自然物质接触。

在酒店服务上,可采用各种能够督促消费者实施低碳行为的措施。如:自带洗漱品房价可打折,对不使用一次性用具的可换取酒店房价的“裸价”或折扣优惠。可实行“参与低碳,赠送积分”的活动,酒店可全部使用环保

袋,对于自备洗漱用品不使用酒店提供一次性用品的旅客,将给予增加积分的奖励;积分累计到相应分数,可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享受折扣和冲抵部分现金使用。对住店超过3天的客人,不消耗一次性用具且不要求更换床单的客人,酒店会送1个果盘到客房,以示奖励。

(三)旅游餐饮购物环境工程

旅游餐饮与购物,是高碳活动的一部分,有必要通过规划、引导,走向低碳化。

1 商家角度。在实践区的商家应该做到:一是标识“低碳营业商店”,即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优先使用当地食材的商家。对于低碳实践区来说,这是向游客传递低碳理念最好的载体。二是由专人负责商场的温度控制、节水、节电等细节问题,从实际中贯彻低碳理念。三是采用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大规模应用全新风换新系统、电子膨胀阀及高效电子整流器等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设备。四是组织低碳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宣传,向顾客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低碳节能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为此,应始终在营造低碳节能的购物气氛上,在陈列摆放上让顾客感受到绿色低碳的气息。五是不使用纸质账单,提倡电子账单,减少账单和信封所使用的纸张,印刷过程中的墨粉、电能,邮递过程中的人工、耗能,等等。在低碳实践区内要开发计算机系统,使游客的任何消费活动都可通过这套系统查询、办理、修改、注销自己的业务。

2 顾客角度。在行为上,可以拒绝过度包装,注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自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购买本地的产品;购买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减少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采购:少用一次性制品:不要掉进奢侈品的陷阱。

(四)旅游路途中的休憩节点

到达目的地或景点之间的旅游路途,有时较长,需要设置休憩节点,包括旅游集散点。这些节点的选择与建设,一般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投资。所以,路途中的休憩节点的设置要从实践区的整体建设上着手:一是走向上要获得最佳采光及蔽阴效果:二是空间布局、道路系统上要与当地的季节风向结合,每个地块的建筑安排也都有相应要求,不仅营造了地区内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也减少了建筑季节性的能源消耗;三是可借鉴北京长辛店生态城的邻里结构,即以人的步行距离设置邻里单元的空间尺度,减少机动车使用率,居民不需要“动用”汽车就能够满足基本的购物、休闲要求,同时,还有独立的公共交通工具,居民步行500米即可方便乘坐。

(五)旅游夜间娱乐环境工程

夜间娱乐休闲是游线组合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方面。对于远离大型城市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夜间游客活动打造尤其重要。

借鉴贝丁顿零碳生态小区可以在实践区内做到:一是零碳技术展示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妥善利用水资源,设计新型通风系统,利用废木头发电并制造热水;二是多开设与“零碳生活”相关的演讲、电影、展示、就餐等常规项目;三是开展和大力宣传零碳服装节、艺术节、文化节等新鲜、奇特的零碳主题活动:四是建立零碳图书馆。

(六)旅游环境运行系统

水处理系统包括除湿系统、灰水循环系统、天然水净化系统等,所有的环境系统都是使实践区达到一个Co2的平衡状态。例如,利用絮凝处理的天然水净化系统。由具有推进器和环境友好絮凝催化剂的漂流物组成。天然水中的底部淤泥(如河水和湖水)通过推进器的旋转成涡流状,当使用催化剂絮凝时产生的浊水被自然净化,而被絮凝的淤泥可以被水生动物吃掉,天然水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有效且易于被低成本净化。

四、结语

发展低碳旅游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由之路。以使用低碳能源为基础、以清洁生产为关键的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追捧。

低碳实践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基础设施彻底做好低碳化,是发展低碳旅游的根本,只有基础设施建好,才能有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也才能有效实现实践区低碳。

参考文献:

[1]北京拟建低碳社区相关方案已进入成果编制[z],htcp://省略/allnews/20100/t20I00119_505914496.htrah2010.

[2]城市实践区建设案例[z].htvp://省略/czsw/cszjsjcz/indexn.htm,2010.

第6篇

关键词:湿地;广州城市;生态效益

引 言

建设生态城市是目前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广州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也当仁不让,海珠湿地的建设就是广州市追求生态城市建设的最好证明。

1 海珠湿地建设概述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面积约13346亩,被称为广州的“南肺”,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海珠湿地公园建设以“孕育、共生”的理念,保护原有的果林为基础,结合湿地植物、有岭南特色植物,恢复、活化湿地生态环境。海珠湿地给人们感受大自然的空间,但对广州城市发展、市民的生活有何有意义的影响,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

2 海珠湿地建设对广州城市的生态效益

2.1 使广州城市污水净化系统更加生态化

在海珠湿地建设之前,广州城市污水处理由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和净化系统完成,大部分污水经过处理之后仍可投入到工业生产,但是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所含的重金属、氰化物、油类物质、氮、磷等,完全依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是实现不了的。海珠湿地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污水净化过程中的这一问题。海珠湖和相关的39条河涌能够大量接纳已经被基本净化过的城市污水,并通过湿地内各种基质、植物、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污水达到真正的过滤、净化。例如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等抗性较强,生长过程中就能吸收的氮、磷量分别是136.99~356.16mg/m2・d和21.37~63.01mg/m2・d。

2.2 对广州市局部小气候条件起到调节作用

广州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湿明显变化大。年均气温在18~24℃之间,长夏无冬。近年来,沉重的雾霾和夏季持续的高温更是让广州市民难以忍受。海珠湿地的建设使广州市拥有一个“绿色之肺”,通过其强大的固碳释氧能力来延缓升温的趋势,通过其吸烟制尘的能力减低雾霾的程度,通过其立体植物空间涵养丰富水源的能力保证空间湿度,通过其大量水分蒸发改善局部的自然水循环。城市中心气压、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将直接使广州市持续高温的状态得以缓解。

2.3 提高广州城市的灾害防控能力

广州近年来持续出现的强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暴雨洪涝、台风侵袭等灾害性天气不单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城市由钢铁水泥建筑组成,硬铺面积过大,即便广州有优良的城市绿化,也难以迅速吸纳大量雨水。海珠湿地建设是广州城市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海珠湖作为“蓄水池”,与石榴岗河、西碌涌、杨湾涌、上冲涌、大塘涌、大围涌6条河涌构成了“一湖六脉”的天然水网络,这种格局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

2.4 维护广州市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海珠湿地对广州市环境最主要的生态效益,还在于其恢复、维护了广州市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开发之初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广州市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其中鸟类的数量减少的最多。在海珠湿地示范区建成的一个半月内,我们已发现小白鹭、苍鹭、牛背鹭等鸟类5目19科32种,赤眼鳟、白条鱼、黄尾鲴等鱼类5目7科16属18种,这说明海珠湿地本身的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生物多样化发展的条件;随着湿地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记录的鸟类已有131种,隶属于12目33科,包括近危鸟类螺纹鸭等,还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隼等。可见,海珠湿地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广州市动物资源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而由于动物资源的丰富,海珠湿地才可能引进各种其他植物资源,从而达到动物、植物资源多样化的互相促进,使整个生物群落更加稳定。实际上,海珠湿地的建设为本来物产丰富的广州找回了昔日的荣耀,展现了山水秀美的岭南风光。

2.5 促进广州市城市建设整体的生态化发展

生态化城市的一大特点就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是协同的,即,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以提供相应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又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生态城市要有与生态支持系统承载力相适应的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采用既有利于维持自然资源存量,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来建立城市的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生态化。海珠湿地的建设恰恰促进了广州城市整体的生态化发展,不仅海珠湿地公园本身的经济价值证明了这一点,一切与湿地公园建设相关的其他产业如养殖业、花卉行业、园林建筑业等都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中获利,这是城市整体生态化的体现。

3 继续建设海珠湿地应注意的问题

3.1 保持湿地建设的生态特点

海珠湿地建设为广州经济发展提供许多契机,甚至连酒店业、地产业和餐饮业都占据了大量的机会份额。然而,作为湿地的海珠公园决不能以“观光”为发展的主要目的,保持湿地的本来面目,维护湿地工作周边的环境,使湿地不至于沦为钢铁城市中的“绿洲”是继续建设海珠湿地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3.2 重视湿地功能的不断创新

海珠湿地的建设和发展所能提供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远不止上述几种,除了逐渐改变现有市民的价值观之外,海珠湿地还可以做为自然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为当代、下一代甚至下几代广州市民提供自然保护教育空间。注意与学校联系,多方位主动进行湿地环保教,创新湿地建设的功能,这些都是海珠湿地在不断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4 结 语

综上所述,海珠湿地是目前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海珠湿地的建设为广州市城市生态化改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关系到广州市的城市环境和经济发展,还对城市集体价值观的改变产生作用,这也是湿地建设对城市的最明显的生态效益,相信海珠湿地的建设一定会使广州市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使广州成为经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国际性大都市。

参考文献

[1]陈颖明,宋颜.浅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2014(01):108~120.

[2]陈桂珠,王雪峰.珠海――澳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C].珠海――澳门生态城市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0,12.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1-03

1 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广东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厕所冲洗、洗涤、沐浴、厨房炊事等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具有处理率低、分散、面广、浓度低、来源多等特点。而农村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其特点是氮、硫、磷含量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广东地区农村每天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高达300万吨以上,而这些生活污水仅有很少部分得到集中处理,大部分生活污水并没有经过集中的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处理。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水体或周边河流、湖泊等,结果造成影响区域广泛的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对广东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制约。基于上述情况,广东地方政府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宜居生态村庄建设过程中,都必须注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并加强对相关技术层面特别是生物处理技术的探索,以提高新农村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生态村庄建设工作的层次和水平。

2 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2.1 采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是将每户人家的生活污水就地进行独立处理的技术,是针对每一家或者说独立用户使用的。每一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之后,通过地下装置系统,经过分离、沉淀、微生物的吸收、降解、渗滤、水解、腐化等综合作用,以达到去除污水中的病毒、细菌、磷、氮等,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之后,渗入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之中。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较为适用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模式,该模式导致生活污水无法集中处理;或者由于居住区的人口较少,无法承担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巨额费用,而不得不采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该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直接处理单独住户的生活污水,无能源消耗,较少的受到温度、天气的限制,在平原和山区均适用;另外,该技术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建设快速、没有运行费用等综合优点,因而较为适合广东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地下水深度和地下土质结构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设计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现场的地下土质结构进行勘察与了解,如果达不到要求,则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追加一定的设施。使用生活污水地下自动连续处理技术要求用户定期对分离水解池中的污泥深度和水位进行检查,平均3~5年检查、清理一次,并将分解池中的污泥清走。目前,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例如美国,有1/4的家庭使用这种技术系统,每天大约有150亿吨的生活污水经过该技术处理后,进入到地下水循环系统之中。

2.2 采用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性地投入到具有良好的扩散性能和一定的构造结构的土层之中,利用土壤的毛细管扩散浸润原理,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式,达到逐级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的效果。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土地的自然净化能力,将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与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某些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技术具有基础建设投资低、管理操作简捷、系统稀释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作费用低等优势。因此,对于广东一些土地资源较丰富的偏远地区而言,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另外,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能够利用污水中的水肥资源,使得污水处理与环境绿化相结合,达到改善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我国天津市某一科研单位与澳大利亚合作,在天津市武清县建立占地面积为2hm2的试验区域,将经初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小麦的灌溉。研究结果表明,COD的去除率为75%~86%,BOD的去除率为93%,总氮的去除率达到了82%~86%,97%~99%的磷肥通过作物及土壤而被吸收利用。

2.3 采用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客观原理和科学技术的新方式,它模拟自然湿地的污水自动净化系统构造而成。在建筑物附近,配置一定的坡地填充配料,如常见的沙子、碎石等,在填料的表层土壤中,种植一定的水生植物,该类植物由于具有成活率高、美观、生长周期长、污水处理效果好等优势,能够自动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成分,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例如芦苇,它既可以成为湿地中的重要污水处理生物,又能够增加湿地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考虑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作为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首选。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协调作用,从而实现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质通过人工湿地的过滤、沉淀,可以实现快速的截留,从而被水生生物所分解与利用。另外,湿地的水生生物具有很强的溶解性,生活污水中的可溶性物资可以很快地被分解与吸收利用;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能够通过湿地环境下的水生植物的根系,来达到吸收、吸附和生物降解的效果。随着污水处理过程的不断进行,湿地中的微生物也在不断的生长和繁殖,通过对于湿地床填料的不断更换及对湿地植物的清理与重新打理,可以实现对新生有机体的去除与清理。湿地处理技术下的出水效果较好,水质较高,因而较为适合处理饮用水源;或者结合当地的景观设计效果,种植一定的水生观赏性植物,用于改善周边的水质状况;此外,这种污水处理方式所采用的成本费用并不高,因而较为适合大规模的、常规性的污水处理区域。但是,由于其占地面积比传统工艺要大得多,并且,季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湿地处理技术的运转。因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并不是太现实,而广东地区恰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4 采用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广东地区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以采用稳定塘技术。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而形成的污水处理塘,它的主要设施包括防渗层、围堤等,通过利用水生生物系统,依靠水生生物的自然净化功能,从而使得污水得到净化处理。因而,稳定塘技术是实施污水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好方式,它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与推荐。

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与常规的污水净化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基础建设投资小、维护管理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而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的采用。广东地区在进行生态村庄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生活污水的处理难题,结合广东地区的水塘资源丰富的特点,可以考虑选择采用稳定塘技术,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化和高效化。

但是,当前,稳定塘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之一就是占地面积大、净化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当前,广东已经有部分地区采用稳定塘技术来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例如,某地利用原有的面积不足0.22hm2的水塘,进行生活污水的处理,解决了当地几十户人家的生活污水处理难题。稳定塘采用围隔布的方式进行分割,从而将池塘划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具体来讲,有回用水区、水生生物净化区域、填料的强化净化区三个大的综合区域,从而实现了通过梯级净化,保证了出水的质量能够达到地表水的IV类水质标准。

2.5 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广东地区在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以采用净化沼气池技术。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是一种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它主要采用好氧过滤与生物厌氧消耗相结合的技术,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于一体,采用多层次净化、多种好氧过滤技术,实现对污水中多种污染物去除的目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将生活污水处理与其自身的合理利用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污水的可循环利用。生活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过厌氧发酵之后,可以产生出沼气;并且,发酵之后的污水已经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了净化的目的;厌氧发酵处理之后的污水在剔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质之后,作为新型的水――中水,可以用作浇灌用水或者观赏景观用水;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家庭餐饮、烹饪能源。农村中,有着大量的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因而,可以就地取材,转化用作沼气发酵的原材料;通过厌氧发酵的沼气材料可以直接转化为活性肽养分,因为发酵之后的沼气原材料中的钾、磷、碳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学成分并没有流失,因而,可以直接作为农用沼肥,取代部分的农用化肥。

结合农村已经改变的猪圈、厕所、厨房等基本的生活环境布局,可以将生活污水与猪圈污水合并处理,经过统一的沼气处理技术,进行厌氧发酵过程,转换为农用化肥,沼液经过管网收集之后,进行集中净化,其水质能够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成本低、工艺简单,平均每家农户只需两千元钱,而交通运输费基本为零,因而,较为适合农民家庭采用。这种技术很适用于广东地区,因为该技术要求冬季水温在5℃以上的地区,否则当冬季温度过低时,该技术的处理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广东地区处于我国南方,冬季气温普遍偏高,因而,可以将此技术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如果偶尔冬季气温出现偏低的现象,则可以采用在沼气池上建立日光温室的方式,以使沼气池内的温度能够达到适应的发酵温度。另外,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高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当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低于发酵的标准要求时,就会导致沼气池的产气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到农户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就广东地区而言,可以在居民生活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3 结语

总之,广东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关系到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宜居村庄建设、生态村庄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改善广东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广东的内在需求,因此,必须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农村实用环保技术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1).

第8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发展,使得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然而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城市环境问题中,城市河道污染属于比较重要的问题,城市河道是一个城市赖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当前环境的现状,更加要求城市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城市河道环境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城市河道环境破坏,加强城市河道治理,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河道治理的方式

1、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其他生物或微生物,将有害物质在水和土壤种分解为氧气,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用于水体污染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培养的特殊微生物菌,投入被污染的河流,如此一来可以去除90%的化学需氧量。二是把营养类微生物放入被污染的河流,使用后,可以加快污染物的降解速度,实现水微生物厌氧状态在有氧条件下,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水域,逐渐从低到高的变化,水域内的化学需氧量和BOD5将会加快下降速度,消除黑臭的状态,这主要对消除水域黑臭有着明显效果【1】。

2、悬浮填料移动床

基于悬浮填料移动床的概念指的是将比例接近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添加到曝气池中,将其视作微生物的活动载体,通过曝气池进行曝气以及水流的提升力,使其保持流态化状态,它是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活性污泥系统的一种生物膜法技术。这个过程水力停留时间短,COD、BOD5去除率高,氨氮去除效果更好。

3、水生植物净化法

水净化技术是使用各种植物的水净化功能,进行自身调节。如浮萍和湿地芦苇在小范围内自动净化。但是生活用水排出后存在臭气以及害虫,所以必须结合上面的问题来进行综合考虑后才能种植,如2到8月的种植芦苇要在下风口处【2】。

4、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曝气生态净化系统主要将水域内的生物当作主体,加上一定量的曝气不断完善人工生态处理系统,使用有效的方法分解污染物,它也是一个重要改善水质的方法。也属于一种新型的人工和自然融合技术。这种技术是人工种植的生物曝气池污水净化技术。

二、城市河道治理的现状分析

1、生态治河观的缺失

传统的河道在治理过程中采取机械清淤,清理形式只是局限在疏浚、引配水,这使河道的生态性得不到重视。市区内的河道规划一般以平行的形态为基础,并且根据河道的笔直平行性进行划分这样规划虽然对城市规划和美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河道的线型比在生态自然性上存在很大的不足,河道护岸多以硬质驳坎,这种水体和边坡土体不能相互溶解,回填土和自然土体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完成土体净化。这就使水生物缺少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治理过程中会因河道疏浚问题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不能对淤泥污染做出处理。这样就不能达到河道淤泥综合治理的效果。常规的治理方式不能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因素环境,这就使河道的生态治理不能完全实现。

2、提高水质方式不能起到清理河道的作用

很多省份都采用引水的形式来替换城市河道中的水质,以求达到提高河道生态质量,但是这种方法只是能短暂的改变水流质量,却不能提高中体水质。改善水质的目的在于扩大河道面积、流量、深度使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受益。但是很多城市河道沿线却缺少引流装置,多用排放城市雨水和中水的形式,这使很多污水依旧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汇集到河道中,另外不同水质相互掺杂,使水中的沉淀物加大,这使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问题不能被解决。

3、河道底泥治理达不到标准

河道传统的治理方式比较复杂,通常包括绿化、护岸、配水、截污、清淤等不同的形式,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沉积物和水相关的问题,如生物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等,使得河流沉积物对上覆水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沉积物污染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使河流COD浓度在沉积物污染物排放后严重超出了V类水质标准。虽然底泥疏浚能够消除一定的污染,但是城市河流沉积物往往在一些条件的作用下,无法做到完全移除也打不到相关的移除需求,这使得在疏浚沉积物后将成为新的污染源。把污水、疏浚、冲水属于比较难消除的黑臭问题,因为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难以发挥而且自净能力减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黑臭的问题。

三、加强城市河道治理,保护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

1、分类制定措施,整治污染源头

首先要针对污染企业实施调查,掌握第一手信息,消除和关闭一批落后技术的污染企业,企业必须通过污水处理,确保水质达到相关标准才可以排放,实现废水零排放;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家庭生态建设,帮助农民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严禁在河道内进行水产养殖生产活动;生活垃圾处理实行直接燃烧或填埋,做到无危害。

2、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大众环保责任意识

发现污水排放,要积极举报,全社会行动起来,污染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遏制。河道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主要是水管单位与环保部门联合起来,并且依靠当地政府,掐断污染源,使河道污染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早日还人们一个安全、美丽的生活环境【3】。

3、建立社会化的城市河道管理机制

城市河道管理属于典型的公共管理项目, 需要多部门协作、居民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 从城市河流的环境、 生态、 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功能出发, 需要水利、 城市规划、 环保、 园林、 环境卫生等部门共同参与管理。 城市居民是城市河流管理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群体, 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理应得到满足与尊重。

4、采用生态治理

河道生态治理主要通过堤防绿化、生态固岸和河滩种植发挥生态作用。

4.1堤防绿化工程

堤防建设树木种植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靠近村庄和城市的河道,要尽量加宽绿化带建设,如若条件充足,可以在河边建设亲水设施,如休闲亭台等。

4.2河道护坡工程

通常情况下,在设计水位以下,河道护坡采用砌石、混凝土等形式,在设计水位以上可以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的加固作用,形成生态固岸,减少坡面的水土流失,最终能够在达到护坡作用的同时还能美化水环境。种植植物时要确保护坡工程的护坡坡度不能大于1 ∶ 2的比例,因为护坡坡度大于1 ∶ 2,植被成活率会大大降低。如果护坡的抗冲要求高,就能够采用块石格宾网,然后在块石格宾网上覆盖不小于30cm的种植土或者种植草皮等达到加固护坡的作用。

4.3护滩工程

一般而言,在中枯水年份,河水基本不会上滩,那么就可以在滩地上种植矮杆植物,实现绿化,但是果树、速生杨等高杆作物要严格禁止,以此避免洪水发生时的行洪工作。河道生态治理具有防洪、生态等多层功能,是现代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在满足生态河道、景观河道的同时,满足河道防洪减灾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效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尤其是河道环境的污染在当前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要采取相应的手段,不断加强城市河道的治理,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冬冰,梁义泉. 浅析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影响[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157.

第9篇

关键词:训练池;游泳池;跳水池;石英砂过滤器;长效过滤剂;臭氧发生器;板式换热器

Abstract: swimming pools,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new specifications "respectively in 2007 and promulgated in 2008, combined with the new standard requirement,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Asian games in 2010 TiaoShuiGuan swimming venue of the provincial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related purification process are described

Keywords: training pool; Swimming pool; TiaoShuiChi; Quartz sand filter; Long-term filtering agent; Ozone generator; Plate heat exchanger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2010年第16届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主要比赛场馆之一,工程用地面积999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331平方米,为甲级体育建筑,其中游泳馆地面面积26060平方米,地下面积7271平方米,馆内设置训练池、游泳池、跳水池各一个,建成后将在此举行游泳、跳水比赛及训练,同时利用该馆建设IOC/OCA国际训练中心,以及作为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冬训及亚运会之后举行重大赛事的要求。

2、跳水游泳池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原理

本工程分别设置训练池、比赛池、跳水池,因三个水池的功能不同以及具体的水质要求存在差别,为此三个水池分别设置各自的水处理系统,本工程总共有三套水处理系统。但每个系统循环的流程工艺大体是一致的,同时根据季节的不同,因环境条件的变化,单个系统的具体循环又存在差别,以游泳池为例对池水的水处理工艺流程列示如下:

泳池水处理工艺流程原理图

2.1、游泳池的池水循环:

游泳池的池水循环净化是建立在稀释理论的基础上,池水净化工程是一个逐步稀释的过程,也就是使用过的池水经过过滤净化,使水得到澄清,在补充到泳池内,使池水始终保持在规定的水质洁净程度内。因此,泳池给水系统的给水,必须使得净化后的池水均匀送到游泳池的每个角落,不得存在死水区及涡流的情况,防止给水与回水短流的情况,防止杂质及污垢沉淀的情况。因此为了有效进行水力的分配和循环,使得池水的水质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池水循环必须考虑的内容:循环方式,池水循环周期,池水循环流量及流速,水泵的选择,平衡水池的布置,给水口、回水口布置等。

循环方式一般有逆流式、顺流式、混流式三种方式,在游泳池进行循环方式的选择的时候,必须以水力学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游泳池的进水均匀分布,在池内不产生急流、涡流、死水区的情况,以及给水与回水不产生短流,池内温度及消毒均匀分布。本工程三个水池采用的循环方式为逆流式循环系统,逆流式循环系统的优点为:能有效去除池水表面的污物;池底均匀分布给水口能达到水流均匀,防止涡流;能均匀有效地使池水交换更新,提高池水的处理效果;池水温度均匀稳定;池底沉淀物极少。

池水循环周期是保证池水水质卫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决定循环水量的基本数据。循环周期与泳池的使用性质、泳池容积、水面面积、池水深度、泳池负荷、消毒方式、池水净化设备的运行方式等方面有关,这都是设计考虑的问题。

循环水泵的容量应满足循环流量和循环周期的需求,其工作压力要保证在设计规定的循环周期内过滤器变脏时仍能保证需求,同时考虑其他处理设备所需的压力。且每个循环系统的水泵不得少于2台:保证过滤净化系统能24h运行,白天泳池高负荷是,工作泵同时启动以保证循环周期;夜间无人游泳时,只启用一台工作泵,保证过滤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少能源的消耗。

均衡水池的作用是保证水泵正常吸水,减少循环系统的沿程阻力,均衡水池内安装水位浮动阀以控制水池系统的水量。

2.2、游泳池的池水净化

池水净化的目的是从循环水中去除游泳者带入的微生物及胶状污染物,提高池水的澄清度,具体的净化工作包括预净化和过滤净化两个过程。

预净化过程是游泳池循环池水在进行过滤净化之前,应先经过毛发收集器进行预净化,毛发收集器设置于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可以截留池水中夹带的固体杂质(如砂、游泳者的戒指、耳环等)、毛发、树叶、纤维等,以免损伤水泵叶轮及进入过滤器阻塞滤料层而影响过滤效率和和水质。毛发过滤器的滤网应经常清洗,以免所截留的杂物堵塞过水孔,不仅增加水流阻力,影响水泵扬程,而且会减少出水量,影响池水循环周期。

过滤过程首先在水泵吸水管段上的投加絮凝剂,絮凝剂一般采用聚合氯化铝,配成10%的溶液后由电磁驱动隔膜计量泵投加于石英砂过滤器前,和管道中的循环水均匀混合,产生的絮凝体可充分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产生浊度的物质;同时絮凝剂在进入过滤器后,在滤床上会形成一层精过滤膜,透水性好但对杂质和污染物的粘着力极强,从而增加了过滤器的吸附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加入絮凝剂后还可把池水中的正磷酸盐沉淀,通过几个循环周期的过滤使池水得到净化。

2.3、游泳池的池水消毒处理

人们在游泳过程中因人体汗液、唾液、尿液、毛发、皮肤带入的细菌,以及人们的化妆品等都会造成池水被污染。如果未能有效消毒处理可能引起相关的传染疾病,而这些微生物的病菌在过滤净化的过程中未能进行彻底清除,为此必须经过消毒杀菌的过程。池水消毒的方式一般有:臭氧消毒、氯消毒、紫外线,本工程游泳池水处理的消毒方式是臭氧消毒,其优点是不仅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而且还具有除味、除色、除臭,增加水中溶解氧功能,使池水感官效果极佳;无二次污染。其中臭氧消毒的方式有全程式臭氧消毒和半程式臭氧消毒两种方式,全程式消毒指的是臭氧投加到游泳池水处理系统后,不经过多余臭氧吸附工序,允许微量臭氧进入游泳池参与全部水循环过程的臭氧消毒方式。半程式臭氧消毒指的是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应经过多余臭氧吸附工序脱除残留在水中的臭氧,不允许臭氧进入游泳池继续参与水循环过程的臭氧消毒方式。臭氧是种非常强的氧化剂,具有较高的毒性,容易造成游泳者吸入体内中毒。为此本工程使用的是半程式臭氧消毒方式,是在臭氧-水接触器中有效去除池水中多余的臭氧。

2.4、游泳池的池水加温控制

本工程的游泳池水加温设备采用的是板式换热器,它不仅传热效率高、体积小、维修简便,而且因采用的不锈钢材质水流表面结垢极少,但板式换热器阻力较大,为此在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增加加压泵,满足设备的压力要求。板式换热器的热源采用的是燃气锅炉,锅炉产生的高温热水通过通过水泵送至板式换热器一次侧,与二次侧的池水的进行热交换,以达到游泳池的水温要求,其中比赛池水温保持在26±1℃,跳水池和热身池水温保持在27±1℃。

2.5、臭氧消毒处理辅以液氯长效消毒消毒处理

本工程中三座游泳池均采用分流量臭氧消毒,长效氯制剂辅助消毒的方式。这种消毒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出水水质的品质,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投资。这种消毒方式的优点还有:

1)氯在氧化去除或降解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尿素和氨氮等化合物)的同时,会通过取代反应与有机物结合生成卤代有机物,如氯仿、三卤甲烷等,这些卤代有机物在动物试验中证明是有致突变或致癌活性的。臭氧消毒则不同,它可氧化及分解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尿素和氨、氮化合物等),破坏细菌、病毒的活性,经臭氧氧化消毒后99%的细菌、病毒已被消灭,同时由于绝大部分有机物已被氧化、分解,因而在臭氧处理过的池水中再加入氯不会产生氯仿、三卤甲烷等有毒物质。

2)由于泳池是在室内,如果夏天游客大量增加,过量投加氯制剂,则会严重改变池水的PH值,腐蚀管道及设备,或使管道、设备结垢,空气中也会存在大量的有毒的刺激性的气体直接刺激游泳者的皮肤、黏膜和眼睛等部位,并发出令人恶心的气味,腐蚀室内的金属结构,如铝合金网架等。

3)可快速可靠的杀死抗氯细菌及病毒。游泳池池水将具有高氧化还原潜能,从而利用少量氯即可杀灭细菌。

4)由于臭氧的投加不会影响PH值,故不用投加过量的PH值调整剂;由于臭氧具有微絮凝效果,故可大大减少絮凝剂的投加量;由于臭氧可氧化分解有机物,彻底杀灭细菌和病毒,故可减少反冲洗的次数,节约水资源;综上所述,采用这种消毒方式可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由于臭氧没有持续消毒能力,为了防止新的交叉感染和应付突然增加的游泳人数所造成的污染,应向池水中投加少量的氯,以保持池水余氯负荷标准规定。

3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铜离子;含铜废水;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2202

1 引言

随着电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电镀行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含铜电镀废水是电镀行业中最主要的废水,目前,含铜电镀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和膜技术法等。近年来,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电镀废水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人工湿地(CW―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处理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以及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电镀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湿地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2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

按照湿地中主要植物形式,人工湿地可分为浮游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而目前一般所指人工湿地系统都是指挺水植物系统。

挺水植物系统根据废水流经的方式,可将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三种类型,由于潜流湿地具有截留、生物膜过滤和受气候影响小等特点,因此,本实验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图1)作为实验系统。

图1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3 材料和方法

3.1 植物的选用

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污水处理要求,选用的植物是不同的,因此,应当选用生长良好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作为人工湿地植物。该实验采取水平潜流的人工湿地类型,可选植物有凤眼莲、芦苇、蒲草和菖蒲等。经过前期种植实验观察,芦苇在试验场地生长良好,且去除重金属的能力较强,根据表1 所示,蒲草的成活率最差,凤眼莲和菖蒲的成活率较高,而芦苇的成活率最高,在考虑其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验植物选芦苇作为人工湿地植物。

3.2 实验材料

该实验在实验室用无水硫酸铜配置浓度为100 mg/L的铜离子溶液作为实验电镀废水。

3.3 实验方法

该实验实地面积约10 m2,于每月取样两次,固定每次取样时间是中午12∶00;观察铜离子浓度变化。

3.4 铜离子浓度的确定

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指示剂,以 EDTA 络合滴定法测定处理后铜离子的含量,从而计算铜离子的去除率[1]。

移取10.00 mL人工湿地处理过含铜离子的溶液于200 mL锥形瓶中,加入13 mL 50% H2SO4,加嶂撩把蹋冷却,用氨水(1+1)调节至蓝色,加入17 mL pH值为5.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摇匀,加入10滴PAN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溶液颜色由蓝紫色变为墨绿色即为终点。同时,用铜标准溶液标定EDTA溶液,得到CEDTA=1.5 mol/L按照下式计算铜离子浓度:

CCu=CEDTA|V|64×1000(1)

3.5 铜离子去除率的计算

去除率=100-试验后铜离子浓度/100 mg/L。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结果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铜离子的去除效果见表2,由表2可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铜离子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实验初期,铜离子去除率只有4.7%,去除效率较低,可能原因是:其一,铜离子尚未完全与水生植物混合;其二,人工湿地中的重金属主要是通过水生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基质的共同作用去除[2],但是系统中植物、微生物的生长以及周边环境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过程[3],因此对重金属的去除需要一个调整适应期。

60~80 d时,铜离子去除效率提升很大,原因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湿地中的生物群落结构渐趋于稳定,湿地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密集的水生植物和它们发达的地下部分形成的稳定的微生物系统,以及人工基质对电镀废水的阻挡、过滤作用,共同促进了存在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从而使试验中期重金属的去除率提升[4];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铜离子在系统中水解,系统酸碱性发生变化,致使铜离子浓度降低。

当处理时间在100 d后,铜离子去除效率上升比较缓慢,可能原因是湿地生物和微生物等可吸收的铜离子浓度逐渐趋于饱和;二者,铜离子水解反应趋于平衡。

当实验处理130 d后,铜离子浓度为0.44 mg/L,小于国家污水排放标准0.5mg/L。

通过图2观察,处理后废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在人工湿地内部,微生物群体逐渐释放质子,使得体系呈现弱酸性。

5 结论

(1)人工湿地中,选择芦苇作为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形成微生物群落,从而过滤吸收铜离子。

(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铜离子,当试验处理初期,铜离子去除不明显,在试验处理中期,铜离子去除较为显著。

(3)人工湿地系统的酸碱性对铜离子去除有影响。

(4)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可以有效地去除铜离子,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5)人工湿地作为一个集环保、绿色和可循环等优点的污水净化系统,可以有效地达到区域性水净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和连,许 方,黄海平.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黄铜中铜和锌[J]. 冶金分析,2015, 35(5):70~73.

[2]CHENG S P, GROSSE W, KARRENBROCK F. Efficiency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decontamination of water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2, 18(3):317~325.

[3]Zhu T, JENSSEN P D, MAHLUM T, et al. Phosphorus sorption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s (LWA)-potential filter media in treatment wetlands [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7, 35(5):103~108.

第11篇

清锦源深谙顶级别墅置业者的心思,他们理性、睿智,对生活抱有务实的态度,虽说殷切向往顶级别墅生活,却不会轻易地被表面奢华所打动,他们追求这样一栋“有丰富内涵”的别墅:关注居住者的细微感受,配备了人性化的高科技系统和精雕细琢的天然材质,营造出舒适温馨的生活体验和庄重优雅的视觉观感。因此,在您了解别墅风格、空间尺度与舒适度的关系之后,本期,老孙将和您深入聊聊别墅的外装材质、系统设备如何影响您的生活品质。

外装材质的“金鞍”――“高审美价值、历经时间考验的天然取材”

项级别墅的外观大都庄严宏伟,这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然而别墅所用的装饰材质和铺装方法,却极少为普通大众所知。实际上,别墅的主要外装材质包括了墙砖、石材、屋顶瓦和门窗。别墅置业者往往站在审美的角度考虑其最终的装饰效果,而建筑师则在审美之外,进一步考量外装材质的适用性、耐久性、生命力……栋优雅的别墅,能否经得住酸雨、灰尘的考验,会不会因此污浊不堪,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会不会因年代久远而褪色,抑或是虽年代久远却韵味倍增……诸如此类,深刻地影响着居住品质和建筑的寿命,需要理性辨识。

石板瓦屋顶

西方最高形式的建筑,如教堂和宫殿,常常以一层名贵的铜瓦或石板瓦覆盖屋顶。清锦源别墅选用了可传承百年的“瓦中贵族”――天然石板瓦,原材料来自于国内唯一能满足欧洲出口标准的矿藏,遵循欧洲传统工艺“干铺法”,不惜费工费料,造就不言而喻的价值感。石板瓦最独特之处在于如有机生命体一般,随着光线和天气不同,呈现不同的质感和光彩,令人赞叹。

紫砂通体砖

清锦源的别墅外墙砖选用了珍责的“紫砂通体砖”,原料为宜兴特产的紫砂泥。未加化学原料粉饰的天然朱红色彩,既古朴,又雅致庄重。独特的海绵体结构,通气性能好,使潮气很快散失,而且吸噪音、防眩光,因此紫砂通体砖的使用性能明显优于一般的釉面、陶质砖,能历经岁月流逝,建筑的生命力分毫不减。但是目前,由于紫砂矿藏储量有限,政府对珍贵的紫砂泥每日限量开采。日后,也许紫砂泥将会被国家作为稀有资源而封存,说不准,清锦源是目前市场上第一个也许是最后一个以紫砂通体砖为“外衣”的别墅项目了。

花岗岩石材

传统古典建筑讲究以天然石材为雕饰,然而在北京别墅市场上,天然石材却常常被GRC水泥制品、化工制品等替换,虽可仿造得惟妙惟肖,却耐不住时间考验。清锦源别墅的外墙装饰构件,如古典柱、窗套、山花、栏杆、装饰线、基座等全部以天然花岗岩为原料,而且不远千里从福建邀请技艺精湛的雕工师傅,手工雕刻复杂的古典纹样花饰,让每栋别墅建筑承袭高贵、典雅的艺术品位。远观,比例和谐的柱式巍峨高大;欣赏,天然石材的自然肌理和莹润质感,历经时光洗礼,依然动人心扉。

美式铝包木窗和LOW-E玻璃

比起一般别墅所用的欧式铝包木窗,清锦源采用了美观性、保温性、透光性、便利性更优的美式铝包木窗,其窗框看面较窄,能最大程度地让光线照射入室内,让您视野之中满是四季美景:美式铝包木窗更便于开启,无需拉开纱窗,转动摇把即可控制窗扇;而且保温、密封性能良好,让室内免受外界气温的影响,保证室内小环境较高的舒适度。

为了更好地节能并保持室内长久舒适,清锦源选用了LOW-E玻璃。LOW-E玻璃对远红外线、紫外线的反射率很高,能将80%以上的远红外热辐射反射回去,具有很好的保温和保护室内家具的作用。冬季,能够将绝大部分室内热辐射反射回室内,使室内温度上升较快:夏季,可以阻止外界热辐射进入室内,有效节约空调制冷费用。同时,LOW-E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低,不会造成反射光的污染。

系统 配置的“金鞍”――“高舒适度、低能耗、低噪音、低维护:以人为本”

舒适度不仅仅由空间尺度决定,而且还会受室内空气中洁净的新风量、冷暖风是否自然轻柔、室内空调设备的噪音量、用水是否洁净、健康等等因素影响。因此,清锦源别墅选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节能、舒适型设备系统,不仅满足了“高舒适度、低能耗、低噪音、低维护”的要求,而且运行费用低,使用年限长,岁月悠然而过,空间舒适度始终如一,无形中也提升了别墅的附加值。

空气处理中心

清锦源的空调系统不同于一般,我们把它定义为“空气处理中心”。

别墅的传统采暖设备多为燃气锅炉,制冷形式是中央空调,两套系统主机都需要相当的能耗,而且需要相应地在每个房间安置末端设备,不仅制造噪音,而且维修起来很麻烦。清锦源则以地源热泵全空气系统空调,整合了所有调节空气品质、温度、湿度的系统设备,集制冷、采暖、新风于一身,具有湿度调节、空气除尘等功能,被认为是目前最舒适、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吸收地下能源用于制冷及采暖,是国际公认的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全空气系统的主机设备在机房,将洁净度高、湿度适宜的冷、暖风通过风道送入房间,风速均匀、自然、柔和。由于室内无末端设备,不会产生机器噪音,而且维修点集中于机房,无须入室检修。可以说,在北京这样一座灰尘大、干燥的城市中生活多年后,清锦源让您享有从没有过的舒适感受――轻柔空气如春风拂面,室内却一派静谧安宁,您不会听到机器运转之声;绿荫和光影在花园交织,蝉鸣阵阵,全然陶醉于四季风景中,您不用担心季节变迁、天气冷热影响居住的舒适。

除了上述的外装材料与设备系统,清锦源还有其他17项精心选用的设备系统,为业主倾心打造舒适、节能的现代科技化品质生活。

绿色、健康、舒适、自然的设备细节

水处理中心:清锦源提出“水处理中心”的概念,针对洗涤用水、食用水对水质要求不同,提供净化水、软化水两种水源,为防止二次污染,以铜管供水。净化水,过滤掉了水中细菌,保留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用于厨房、手盆等。软化水,除去了水中产生结石的钙镁离子,彻底杜绝结垢现象,对皮肤、发质等有保养作用,主要用于洗浴、洗衣以及泳池、空调、锅炉等设备。

“78度温泉”入户:清锦源拥有出水温度高达78度的顶级温泉,户户皆设有温泉汤池,使居者尽享温泉养生之便利。

“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引自丹麦的全球顶尖生态净化系统,洗涤环境,保持园区景观水系循环自洁。

液压电梯:清锦源所配液压电梯以油缸为动力,噪音低于一般曳引电梯,其品牌达到了国家免年检的标准。液压电梯具备自救功能,发生故障时,电梯可平稳降到平层,并自动开启电梯门:电梯门采用“平开”方式开启,能和谐融入高雅的室内环境。

4大科技智能系统一

(1)周界监控系统:周界电子围栏,区域振动电缆,双重设防,是居者生活的安全保障。

(2)家庭紧急呼救系统(火警、匪警、急救):瞬息之间化解危难。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滤池;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目前,城市的污水特别是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的增长,需要较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但是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这样城市的生活污水就不得不乱排放,使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认真的对待解决。文章主要针对生态滤池的主要应用形式,对生态滤池的特点及优越性进行探讨。

1.生态滤池的概念及其应用特点

生态滤池(MEEF)是利用水生微生物和人工填料上的生物膜形成的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进行污水净化的一种水处理技术,污水中的颗粒物主要通过人工填料进行过滤,生物膜与微生物主要负责污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这种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实际上是模仿天然的生态系统,利用各种生态关系来进行水中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是一个半自然生态系统。我国的很多城市和地区广泛存在着突发性的暴雨径流现象,其污染程度要远低于生活污水,如果采用集中治理的方式难免会遇到技术和经济上的双重难题,而采用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就可以轻松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净水技术,逐渐地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生态滤池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通过微生物和人工填料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去除污染物的同时也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污水中的颗粒物,是一种全新概念上的污水处理工艺。

2.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运用工程学手段对污水进行回收和利用,将水的自然循环与人工组织机构形成统一的平衡系统,为城镇生活污水的社会循环控制,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循环的干涉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各种形式的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工程系统中。

2.1蚯蚓生态滤池技术

在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引入蚯蚓,利用蚯蚓的生物降解可以有效延长和扩展污水中的生物代谢链,通过多种人工调控方式,对生态系统进行合成与分解的调控干涉。蚯蚓可以分解滤床有机污染物,还能够清通滤床的堵塞物,促进含氨物质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滤池中采用的填料主要有锯末、粮食壳、煤渣、石英砂等,通过蚯蚓的生物活动可以轻松实现颗粒物的物理过滤、有机物分解和污泥的稳定化。蚯蚓微生物生态滤池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其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污泥的排放量也大幅度减少,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程度提高,不仅在经济上节省了工程开支,工艺流程也相对简单,运行起来管理方便、维护简单,尤其适用于中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

2.2稳定塘技术

稳定塘技术处理污水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比较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采用这一技术处理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废水的造价比较高,相比之下,稳定塘处理技术体现出了明显的成本优势,能耗也进一步降低,便于管理。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稳定塘处理能力每年都在逐步增长,是城市污水处理量的主要贡献力量。稳定塘处理废水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生活污水方面,对工业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目前为止,石油、纺织、造纸等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都纷纷引入了稳定塘技术,稳定塘利用稀释沉淀、生物降解和水生植物等作用在工业废水净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在实践应用中有着较好的前景,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比如存在较强的选择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较强等。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环保局的支持和组织下,积极调研考察了我国废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现状,钻研和吸取了一些发达国家治理废水的经验教训,提出土地处理代替二级处理并同时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技术路线,这种处理污水的思路突破了三级处理的局限,出水质量大幅提高。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在近几年的实践应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已经建立起系统化的土地处理分类体系和辅助设计系统,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成功的示范工程。该项技术在废水净化原水给水处理等方面都将有巨大的利用前景。

3.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环保理念的日趋加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在未来,生态方法处理污水技术主要将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几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通过并联或者参数优化处理,以期解决滇南寒冷地区终年运行的问题;或者采用多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处理方法强化处理系统。这里提到的物理处理法包括了吸附法、离心法、重力法等,化学处理法指的是氧化、离子交换、凝絮等方法,生活处理法主要指活性污泥法、SBR和BSAR等。在污水处理这一领域,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快速增长的经济背后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外在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相对成熟。20世纪80年代约翰・托德有史以来第一次将活性污泥法和湿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提提出了“livingtechnology”,这是污水处理史上一项重大的突破。该技术包含了Solar aquatic system(SAS),Living machine等多种形态。SAS强调依托于太阳能,借助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建污水净化系统。Living machine在SAS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流化床。Living technology技术具有操作性强,节省能源,便于控制的特点,最重要的是Livingtechnology技术有效地集合了综合湿地和活性污泥法的处理特点,大幅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天然河湖水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广泛,随着人们对生活景观要求的日益提高,水景需求量直线上升。要想保持水景的长期的清澈度,就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进行后期维护,要定期补充新鲜水源。传统补充水景用水主要依靠自来水,但是这一方法与节约用水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中水作为补充水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人工湖治理方法方面,传统的治理方法比如引水换水、循环过滤等,这些都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living technology作为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大幅提高景观污水处理效率,提高景观水回收效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