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时间:2023-05-30 10:3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潜在隐患;管理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性、流动性大、责任心强、要求高、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多各种疑难、危重、微创手术的开展,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的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1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接患者错误未严格查对、术前患者情绪紧张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或送错手术间。

1.2接送患者时有碰伤,摔伤或坠床的危险 出入房间时未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四肢,或手术推车性能不好,固定不当,下楼时无人协助,未拉床挡。导致患者摔伤,碰伤等意外。

1.3手术错误 因术前未注明,未仔细核对病历。

1.4物品清点错误 术前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未仔细清点,导致物品遗留患者体腔。

1.5电灼伤 因使用高频电刀时患者皮肤与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潮湿,电刀使用不当。

1.6术中用药,输血错误 标识不清住,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药品未做到分类放置,执行医嘱有误等。

1.7术中神经受损 因双上肢外展过度,时间较长,导致神经功能受影响。

1.8冻伤 手术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当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冻伤。

1.9压疮 因手术过程安置不当,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冻伤。

1.10引流管脱落 因手术中固定不妥,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未注意放置。

1.11手术病理标本放错,遗失,申请单遗失。因责任心不强导致错误遗失。

2防范措施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加强专科业务技术培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制定相关工作流程。

2.1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2强化交接制度。

2.2.1接患者时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对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手术名称,部位,时间及术前各种检查结果,认真核对。

2.2.2手术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特殊情况需要换人。交接人员当面点清台上所有器械,敷料及一次性物品。

2.2.3送患者回病房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术中大致情况等。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3.1严格执行患者查对制度,对手术通知单,病历,腕带。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准备工作,需取下金属物品及带入手术室的物品等。将患者带入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麻醉方法等。确保病历,腕带与自述相符。方可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2.3.2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由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严格清点核对记录。

2.3.3手术开始前认真检查各种无菌物品是否灭菌合格,有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大小型号是否合适。各种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4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对所有器械检查,整理摆放整齐,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与护理记录单上核对无误方可关闭体腔,结束后再次清点。

2.5相关安全制度落实

2.5.1防止接错患者,特别是术前过度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必要时询问家属协助核对。

2.5.2正确使用电刀。确保负极板放置正确,患者身体不可接触金属物。接送患者时拉起推车防护栏,进入房间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四肢,注意术中保暖。

2.5.3防止手术部位错误,术前1d医生应在手术处做好标志。

2.5.4术中防止用药错误,药品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空安瓿备查。

2.5.5术中输血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签名。输血时要严密观察有无溶血反应。输血结束后空血袋保留最少24h备查。

2.5.6术中保持患者处于功能位时舒适,正确使用垫,防止四肢过分外展牵拉,对压疮做好防护措施。

2.5.7防止管道脱落 加强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妥善固定全麻患者,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拔出导管。

2.5.8术中取下的标本妥善保管,加入固定液。确保检查单,标签,登记本一致并签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及时送检防止标本遗失。

2.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6.1防止交叉感染,所有手术器械集中至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确保灭菌合格率为百分之百。特殊感染手术按特殊术后处理。

2.6.2无菌物品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原则,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定期消毒灭菌、检查。

3结论

安全工作必须全员动员,全员参与。以营造时时讲安全,事事抓安全;人人懂安全,处处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第2篇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期.

第3篇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摘 要】为了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文章对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对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减小了手术室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因此,落实手术室护理安全及防范措施,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方法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环境。护理人员应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保证手术的护理质量[1]。本文对手术室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问题。

1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发生的原因

1.1 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紧张、烦躁的负面情绪。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任务量大,要求在保证没有差错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而单调枯燥,导致护士的工作热情度降低,工作的主动性较差,容易发生医疗差错[2]。

1.2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心理素质差

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及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易度。这意味着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必须够硬,熟练掌握各项实践操作;手术的时间过长,不管是洗手护士还是巡回护士都要时刻围绕着手术的进程而忙碌,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怠慢,护士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连续作战的频率高,需要医护人员经常性的不定时加班加点。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以上特点,就对我们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护理各项操作,还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1.3 手术室护士的自我约束力差,没有慎独精神

手术室的护理操作大多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各司其职,护士能否能按照操作流程及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能否保证准确无误的完成工作,完全需要依靠护士的自我约束力和慎独精神,临床上由于护士的疏忽而出现的事故并不少见。

1.4 护理工作的技术及知识面不过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室引进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各专科开展的新技术加大了护理的难度,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护理工作者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严重的影响了护理安全。临床上护理专业的学制较短,具有高学历的护理工作者目前还没有普及,大多数护理工作者学历较低、知识面相对狭隘,遇到新问题、新情况的应变能力较差,对护理操作往往墨守成规、缺乏思维的想象力,常常将脑力劳动演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

2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全面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及心理素质

切实做好护理专业技术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代教工作,通过岗前培训,学习加强专科业务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新上岗的护士来说是行动的工作指南,每个人必须在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流程[3]。在通过带教新护士,可以了解护士的工作质量,发现护理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防范措施,预防差错的发生。

2.2 加强医患间的交流,树立职业的神圣感,增强护士自信

患者在住院期间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生理及心理损害,易出现自卑感,需要更多的关爱及尊重。而家属的温暖和护士的关爱是患者接受治疗的精神支柱。患者往往对手术治疗有着极大的恐惧、害怕心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责任。护理人员在术前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向患者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3 合理的安排护理工作,减轻护士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手术室整体的护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积极地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的增加护理工作者,减小应人手缺乏、医护比例失衡导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品质。确保不给患者带来负面情绪或被患者的消极心理所影响。面对突发状况,可以从容的应对,遇到问题善于寻找解决的方法。

2.4 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循护理操作的规范和流程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培养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护士对风险意识的防范。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自身身体素质,确保正常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保证精力的充沛,精神的集中和心情的愉悦,是自己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水平,更好地配合手术的成功。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问题的发生。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邱锦芳, 郑灵, 邓小嫡等.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 当代医学,2010,16(13):109-110.

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儿科的风险性大于其他科室,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医患护患矛盾。结果:总结可能发生的隐患,找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患儿家属更多的增进沟通才能减少或者避免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99-01

医疗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患者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工作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和优质的服务为宗旨,是防范以及减少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不能正常诉说症状、不配合、陪护多、工作繁重、琐碎、风险大等特点,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困难性。父母爱子爱女心切,对护理人员有很高的期望,常引发各种护患纠纷和投诉,本文对我院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1 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1.1 制度原因:各种制度不够完善健全。2002年09月0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加了许多制度以及条例,对制度进行修改、添加、完善,使医疗事故处理得到了更规范的制度。

防范措施:落实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前提,防止出现事故,提高护理质量,及时修改和添加各种规定的制度,完善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如标本管理、物品清点、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等防止出现差错的各种制度,并由专门人员定期检查制度落实的情况。狠抓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考核,且考核要到位。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出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分析、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演。

1.2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承受着繁重的医疗任务,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导致精神疲乏,应变力差,使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事故。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差错;约束力差疏忽大意而出现医疗事故;护理观念滞后,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专业技术不熟练;知识面窄对新问题应对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个别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言语不够谨慎。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患者和其家属态度冷硬,不能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由于患儿的家属内心都非常不安、焦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很容易引发护患矛盾。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出现漏写、漏签、错写,工作不认真,医护记录不一致。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发错药、打错针,家属有异议,护理人员知识、技能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中不能一次性完成,给患儿带来痛苦,引起家属不满等,会造成矛盾。防范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搭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护理人员加强素质培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强化整体法律意识。提高专业技术素质,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对专业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强化和弥补。新上岗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操作规范化培训,针对肢体小静脉、股动脉、头皮静脉以及其他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专科疾病护理、重症监护、专科检查配合、儿童用药机理等,培养具备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积极配合抢救的能力。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转变护理理念,提高沟通技巧,树立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多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对患儿家属的要求尽量满足,耐心详细地回答,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精神安慰,树立护理人员职业的神圣感。护理人员要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加强学习,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狠抓护理文书,要求护理人员书写及时规范。

1.3 家庭因素:我国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十分关注,家属治愈心切,对医护人员期望过高,一旦患儿出现病情严重或对某些护理行为不理解,以及护理人员对患儿一次操作不成功时,家属就会出现焦虑、紧张、猜测以及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而迁怒于护理人员,加剧医患紧张,导致出现矛盾。防范措施:以书面、口头、CD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患儿疾病特点以及治疗护理要求,加强与患儿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帮助,避免或减少由于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而造成矛盾。

2 结论

护理的危险因素是能够预见和防范的,儿科的风险性大于其他科室,所以对儿科的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更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学习和进取,要全面了解儿科护理工作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要防患于未然,把风险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的防止护理危险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要对患儿家属有足够的耐心和理解,勤于沟通,减少护理纠纷、护理投诉,保证护理安全。

第5篇

【摘要】目的 探析血液内科护理安全和风险防范,为临床护理安全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0年10月~2011年9月实施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以来发生的不良事件,与2009年10月~2010年9月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探析风险防范在临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结果 血液内科临床不良事件主要有患者摔倒、化疗药物外渗、恶意逃款、自杀、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等,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护患沟通等防范措施的实施,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措施是有效保障血液内科患者和护理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保障护患双方的利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血液内科;护理安全;风险防范

血液内科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危急,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强度大,且患者承受的生理、心理痛苦较大,加之医疗费用高昂,经济压力较重,常发生不良事件[1-2]。我科于2010年10月~2011年9月实施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血液内科共收治患者308例,年龄6~80岁,平均年龄(45.3±11.9)岁,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48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血液内科共收治患者325例,年龄5~78岁,平均年龄(43.1±10.6)岁,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72例。两时间段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防范措施:从2010年10月起开始实施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内容包括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护患沟通等。

1.2.1 加强安全管理:入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出老年患者、骨髓瘤患者常发生全身骨质破坏,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会发生钙磷代谢失常,导致骨性营养不良;透析超滤引起脱水、低血压等均可能造成患者跌倒,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时刻陪同患者,防止发生跌倒。

规范医疗收费环节,当日费用当日结清。及时发放清单,提供收费依据,通知患者及家属交款时注意方式方法,耐心解释其提出的疑问。

1.2.2 提高业务水平: 血液肿瘤患者需经长期化疗,患者外周静脉条件不好、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水平不过硬,常引起化疗药物外渗,引起患者额外的痛苦,增加护患纠纷[3]。护理人员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在操作中如被锐器刺伤有被感染的潜在风险。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护理操作水平的培训,做好锐器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工作。定期进行考核、不定期抽查,以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态度和过硬的水平。

1.2.3 加强护患沟通:血液内科患者绝大部分病情危重,治疗过程中承受的巨大痛苦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患者很可能对预后比较悲观,放弃治疗甚至自杀轻生等,护理人员应加强护患沟通,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劝说患者家属关心体贴,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走出心理低潮期[4]。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9年10月~2010年9月我院血液内科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患者摔倒3例,化疗药物外渗25例、恶意逃款5例、自杀2例、护理人员职业伤害8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6%(43/308);2010年10月~2011年9月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患者摔倒1例,化疗药物外渗18例、恶意逃款2例、自杀0例、护理人员职业伤害2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09%(23/325)。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临床实施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患者和护理人员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和损伤、障碍、缺陷和死亡。血液内科患者病情较危重,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临床工作中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核心制度。注意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增强护理操作水平,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也应注意自我保护。护理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为加强护患沟通,一切护理操作均要在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切实做到告知义务,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注意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反馈,虚心接受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减少了误会和冲突,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血液内科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心理疏导贯穿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始终,及时消除或缓解负面情绪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防止其因心理问题做作出的过激举动[5]。

本研究结果表明:风险防范措施是有效保障血液内科患者和护理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保障护患双方的利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瑞琴. 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探讨[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4): 5-6.

[2] 李晓屏. 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风险管理[J]. 全科护理, 2009, 7(19): 1758-1759.

[3] 韩艳霞, 王宙政.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血小板低下的疗效及安全性[J]. 肿瘤学杂志, 2009, 15(8): 764-765.

[4] 周燕,郭智,何学鹏.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分析和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321~1322.

第6篇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制定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能让手术室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有效降低,让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可行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防范可避开的风险因素,能让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提升,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规避;防范

0引言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在不断增大,手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术室护理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积极改正和避开[1],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1风险因素

1.1管理方面。现行体制下,新聘护士增多,流动性增大,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培训不到位,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等级医院的建设,手术室建立制度较多,但并非所有的制度都执行到位;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1.2护理人员方面。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缺乏与患者和家属良好的沟通。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侥幸心里,未能及时学习护理新技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管理意识,准备不充分,工作中未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说话不严谨,病人护送不当等[2]。1.3后勤保障不到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未能及时补充与维修等,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在紧急状态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中器械临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手术中断。1.4医患因素。基层医院部分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计划性差,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等候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容易焦虑、躁动,因而无形中给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导火线。

2护理对策

2.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风险点,将风险点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根据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分值,固定周期绘制成护理安全预警信息图,作为预警图示,并便于比较护理安全动态变化情况。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列出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技术规范、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3],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2.3加强业务培训与风险意识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培训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如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风险防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运行机制[4]。2.4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确保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与后勤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经常信息反馈,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的安全措施,建立手术室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2.5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人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医院在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时应综合考虑医院的自身情况,实际来讲就是应按照医院的手术台使用率、病床数、急诊手术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科研、教学任务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2.5-3;当医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增加时,就可以将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调整为1/3.5。在配置人员时,应对人才梯次进行科学配置,也就是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来对各级职称人员进行科学分配,让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该体系[5],进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年资,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新老搭配的方法,有机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总之,手术室护理风险客观存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淑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76-3977.

[2]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3]贾蕾,李燕玲,王燕,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5,(18):194-194,195.

[4]朱金花.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5):251-251,256.

第7篇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自伤;原因分析;防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或自杀死亡后引起的法律纠纷的案子逐年增多,如何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或自杀,是各精神专科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针对精神病患者采取针对病因,及时治疗,重点观察,加强管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精神病患者自伤是一种突发事件。由于精神病患者因心理因素和症状支配,控制能力差,容易发生自伤行为。自伤是导致精神病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危险因素,一旦发生,极易致残或死亡。现将我院2013年8月30日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原因进行分析。

1 病例资料

某男,30岁。主诉"疑心大,心情不好,睡眠差约半月",门诊以"双相障碍-抑郁相"于2013年6月16日收入我科。入院诊断:双相障碍-抑郁相,乙肝。入院相关检查:体温:36.6℃,脉搏84次/ 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7mm Hg,神志清楚。入院后给予心得安、乐友、碳酸锂等药物治疗,MECT治疗。患者平日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不愿说话。于7月20日凌晨4时割腕自残。医护人员迅速急救,采取包扎等措施,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给予劝慰等心理护理。

男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自伤自杀行为的比率为71.45 %,一般资料 文化程度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3个层次,研究组分别为28 例(6617 %) ,13 例(31 %),1例(21.3%);对照组分别为19例(45 %),17 例(40 %),6 例(14.13%)。职业:研究组无业者22 例(5214%),工人13例(31%),其它7例;对照组无业者13例(31%),有职业者29例,其中工人17例,其他12例。婚姻:研究组未婚27例,已婚13例,离婚2例;对照组已婚25例,未婚15例,离婚2例。性格:研究组内向者26例,外向者8例,中间者8例;对照组内向者28例,外向者,10例,中间者4例。经t检验,两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自伤原因

2.1患者因素 精神病患者受症状支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产生自伤、自杀。

2.2医护人员因素

2.2.1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个别护士对患者的安全健康宣教、指导工作不到位,巡视病房不及时,不主动,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导致患者自伤。

2.2.2专业知识缺乏 护士缺乏专科知识、对患者关爱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患者自伤。

2.2.3护士配备不足 护士配备不足,晚班护士只有一位,巡视不到位,易造成患者自伤的发生。

2.3家属因素 家属或陪护者缺乏精神卫生知识,不能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导致发生自伤行为。

2.4 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院患者数量明显增加,病房内患者密集程度增高,陪护病房物品多,设施不安全,易造成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自伤。

3 对策

3.1增强防范意识,预防自伤行为

3.1.1培养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护理人员要加强安全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尤其是夜间,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指导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3.1.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科技能 护理部定期组织精神知识的学习,并对易自伤、自杀精神病患者特殊症状的观察、分析及防范知识进行重点培训,组织学习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及护理,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加强安全宣教,做好安全管理

3.2.1做好患者及家属宣教 主动热情给患者及家属介绍新的环境、探视制度、设施使用等。做好入园宣教,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消除危险因素,避免自伤的发生。

3.2.2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护理行为 既爱情能够患者的行为管理,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

3.2.3陪护的管理 开放病房大部分患者均有家属陪护,护士应经常和家属沟通,随时或定期给家属进行宣教,指导家属如何观察患者心理和病情变化,告知家属陪护的注意事项。

3.3加强病情及心理观察,做好安全护理

3.3.1遵医嘱合理用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防止患者服药玩假。巡视病房应认真仔细,掌握患者活动的规律,对患者的异常行为要有预见性,并严格做好安全检查,防止自伤行为发生。

3.3.2加强重点患者的管理 对躁动不安、情绪不稳的患者应引起重视,随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加强心理护理,避免激惹因素。

3.4加强安全检查,提供安全住院环境 病房内禁止存放刀剪、药、打火机、绳等危险物品。每天检查病房门、窗等设施,定期对病房内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3.5营造安全文化管理氛围 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1]。当患者发生自伤行为时,科室要组织讨论、学习,总结经验教训,让当事人或医务人员都能从该事件中得到警示,吸取教训,为患者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

4 结论

自伤行为是精神科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防范意识,落实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是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伤的关键。因此,精神科护士应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及各个环节,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

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要求护士高精的业务水平,而且需要严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任何环节上都不能疏忽,否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或身体上的损害和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手术室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

1.1 接错病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的现象。防范措施是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间,确定后不随意更改;术日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签字后,将患者送到指定手术间,并将病房带来物品与巡回护士交接签字;在进行手术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患者、病历、通知单,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X线片、CT片等。

1.2手术部位发生错误。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防范措施是接病人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人的手术名称、部位,病人进手术室后再次核对,并根据病人X线片、CT片核对手术部位,确定左侧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在手术开始前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

1.3手术安置不当。患者安置不妥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甚至造成身体意外伤害。防范措施是摆放手术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既不影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生理功能,又要符合手术需要,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巡回护士摆放时注意防止压疮和意外伤害,注意肢体不可过度外展,术中不可过度牵拉肌肉、骨骼。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骨骼突出部位衬垫摆放要适宜,术中加强巡视,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在允许情况下给予局部按摩,对年老体弱、婴幼儿、约束具应用恰当。

1.4患者身体意外伤害。护送及搬运病人不当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致病人摔伤、坠床等等。防范措施是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安全。检查接送床是否完好,先将接送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将护栏竖起防止患者摔伤,尤其是特殊病人随时有病情变化,应有医务人员陪同护送至手术室,步行者护士应在一旁搀扶,以保证病人安全。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并给予适当按摩。手术中经常观察电极板安放部位不能受潮、移位。病人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电刀头在不使用时应放在安全部位,尤其剖宫产手术防止烧伤婴儿。手术时间过长的应采用保温措施,室温保持在25-28℃,体温维持在36℃以上。

1.5物品遗留于体内。缝针、刀片、纱布等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严格或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遗留。防范措施是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手术前后认真仔细清点器械物品。同时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记录在物品清点登记本上,及时登记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手术后清洗器械,打包时,要再次核对器械件数。

1.6医院交叉感染。主要为术后患者切口感染。防范措施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造层流手术室以洁净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和消毒液应定期进行抽检。加强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培训,实习、参观人员由手术室安排指定手术台,不得随意串间走动。特殊感染患者术前要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由手术室安排指定的隔离手术间,护送患者用专用推车,一次性消毒用品要注意有效期。

1.7输液、输血、用错药物。因为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时未认真查对。防范措施是输液用药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并及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输血,必须经2人认真核对无误在输血单同时签名后方可给患者输入,特别注意库血需在恒温箱复温,复温后再次认真核对,避免拿错血液,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用过的空安瓿、输液袋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使用药品要严格掌握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过敏。

1.8 标本遗失或差错。术后易发生标本损坏、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标本丢失。防范措施是严格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取下的标本不能随便丢弃,放入专用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集部位,及时用10%甲醛标本固定液中,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标本核对后登记并签名,专人送至标本室,与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

防止个人语言行为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间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听手机。术中加强对病人的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注重维护病人的权益,防止隐患的发生。

搬运病人及手术中对病人肢体加强保护:在接送过程中要注意推车是否平稳,是否有故障,同事防止头,脚.肘在出入各种门时碰,对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的病人更应该注意,以免摔伤,碰伤,必要时请多人护送或者加保护带固定,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床后,不要离开病人,防止坠床。

二、防范措施

2.1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熟悉配伍禁忌,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据实补写医嘱及抢救记录,用过的安瓶,应保留,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局麻需要加肾上腺素时,因查明剂量,准确加入,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发生差错的机会。

2.2 取血者与发血者均应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患者带回病房。

2.3 术前应认真检查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新开展的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亲自检查器械情况,手术室常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各仪器性能完好备用,避免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2.4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即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查对,关闭切口后查对,并准确真实填术护理记录单。遇大手术时间长需中途换洗手护士时,必须重新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交接清楚并签名,术中增减器械、缝针等,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缝针折断及脱落,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并核对无误。

2.5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操作不仅体现手术台上,而且贯穿于手术室的每个环节,打开无菌包,取无菌物品,配制药液等,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对感染性手术,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2.6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坚持岗位,尽量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交接班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器械、敷料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7对手术切除需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填好送检登记本,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根据病理清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双方签字,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应立即送检。

2.8正确使用止血带,压力适当,充气时,上肢压力不超过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00mmHg,准确计时,每次止血带充分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止血带每充气1小时应放气15分钟。

2.9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聘请律师,共同完善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条款,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和医疗责任,做好医疗和护理记录,保管好病历档案。

参考文献:

1王凯红,卢立锦.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1.

2潘慕文,洪文娇.电视胸腔镜下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的配合[J].家庭护士,2006,4(3):20-21.

第9篇

现将我院骨科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不安全因素分析

1.1患者方面

1.1.1骨科病人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容易发生肺炎、压疮等卧床并发症。

1.1.2恢复期病人下床进行行走锻炼,易发生跌伤、碰伤等意外伤害。

1.1.3个别病人遵医性差,不能完全执行医护人员所交代的注意事项,个别有试试看的心态,易发生脱位、骨折附损伤等意外伤害。

1.1.4骨科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多,使用不当易致摔伤。

1.2仪器使用骨科治疗及仪器使用多,易引起烫伤、皮肤过敏等。骨科大部分病人每日进行TDP、中药熏洗治疗,易引起烫伤。TDP治疗时,如果不注意保护眼部,易致视力受损。个别病人不了解仪器性能,自行使用,易造成意外伤害。

1.3护士方面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群体,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利益。骨科老年病人多,常合并较多内科疾病,病情复杂多变。低年资护士专科知识和经验缺乏,对其他内科疾病知识掌握不到位,对潜在的风险预见性不足,病情观察不到位,技术操作不熟练,处理问题能力较差,导致延误治疗而发生不必要的伤残和纠纷。

1.4其他因素骨科病人有特殊要求,如脊柱损伤的病人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不能扭曲,宜多人参加用“平托法”搬运,四肢骨折的病人应作临时固定,如搬运不当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有些患者不遵从医嘱,影响治疗效果。很多药物可能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如镇静催眠药、麻醉镇痛药,被公认是引起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抗高血压药、降血糖药、泻药、血管扩张剂等都可引起跌倒。如不加强健康教育,会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2管理对策

2.1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护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安全护理的行为,或由于某些习惯而忽略其危害性。我院护理部定期举行安全管理讲座、查房,每年认真学习“十大安全目标”;科室对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防范措施。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树立护理安全三种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和防范未然意识,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2],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后果的认识。

2.2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不健全、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3]。我院护理部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及制度、职责,制定了护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详细制定了意外伤害、压疮管理等的告知及上报制度。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而专科护理制度更是专科护理安全的保证。我科也对专科治疗及专科仪器制定了专科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仪器设备,每日清点和维护,保证仪器的有效、安全使用。

2.3转变护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我科从2003年开始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由主管护士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进行全程护理,避免因管床人员不停变动而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及“无人管”的感觉。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由高年资和低年资护士搭配上班。2010年3月以来实施优质护理,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将时间还给病人,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入病房进行病情观察,和病人进行沟通,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病人满意度由94%提高到100%,患者对相关疾病的防病知识掌握情况大大提高,对各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大大提高。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护士的工作更有序。

第10篇

【关键词】护理纠纷;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预防接种门诊主要的工作内容便是为辖区内适龄儿童及流动人口常年开展免疫接种和相关业务咨询,服务对象多为0~3岁婴幼儿,常会有多个家长陪同,人口密集,结构复杂,极易引发护理纠纷。现就我院预防接种门诊2011年~2012年期间发生的7例典型护理纠纷为例,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案例1:尹某,男,2个月,汉族,家长未携带计划免疫本等相关证明要求服用糖丸,被告知不能接种时,家长认为服用糖丸是小事仍坚持接种,护士告知预防接种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能理解,导致纠纷,最后电话投诉。

案例2:王某,女,6岁,回族,未按计划免疫本上的预约日期前来接种白破疫苗,而白破疫苗为多人份需集体接种的疫苗种类,被告知不能接种后认为护士在预约时未说清楚导致白跑一趟,指责护士不负责任,虽经多方解释仍不能理解,最后电话投诉。

案例3:张某,女,3岁半,汉族,在入幼儿园时被告知必须接种A+C群流脑疫苗方可入园,次日前来接种,护士询问禁忌症得知儿童在1岁时有惊厥史,当家长被告知有接种禁忌症不能接种时,因担心不能如期上幼儿园坚持接种,不能说服,引发纠纷。

案例4:李某,男,4个月,汉族,注射百白破疫苗的次日,接种部位出现红肿,触之有硬结,并伴有低热,家长认为是护士错误注射疫苗导致,次日携带儿童前来质疑护士,接待护士解释为接种后正常不良反应,家长认为护士推卸责任,要求赔偿,情绪越来越激动,最终与护士发生肢体冲突,引发纠纷。

案例5:阿某,男,2个月,维吾尔族,计划服用糖丸,因不懂汉族无法交流,护士便请旁边的少数民族同志翻译进行告知,但婴儿哭泣暂时不能喂服,便将糖丸交于家长,嘱其5分钟内喂服,护士15分钟后巡视发现该家长正用热水喂服糖丸,上前制止时,家长质疑护士未说清楚,引发纠纷。

案例6:马某,男,一岁半,回族,家长按预约日期前来接种甲肝疫苗,得知因疫苗种类不全不能接种时,极为不满,认为应提前通知导致其白跑一趟,最后电话投诉。

案例7:迪某,女,7岁,维吾尔族,计划接种白破疫苗,因当日正处于入托体检高峰期,门诊患者流量大,其母在预约登记时与其他家长发生语言冲突,护士制止无效,其母气愤难耐用手推搡另一家长,最终5名家长参与此次冲突。事后,其母电话投诉医院管理不善。

分析资料可以发现,计划免疫门诊发生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七:①服务态度生硬,护患沟通时缺乏语言艺术;②责任心不强,不能严格遵守预防接种管理制度;③未尽到告知义务或告知不全面;④工作流程缺陷,疫苗库存量不够时不能提前告知;⑤门诊秩序管理不到位;⑥语言不通,护患交流与沟通受限制;⑦其他原因:在各类护理纠纷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原因造成。其中,护士的服务态度是引发护理纠纷的最主要原因。

针对发生护理纠纷的各类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①转变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1];②加强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业务能力;③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与普及,提高群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④强化法制观念,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⑤健全预防接种流程和制度,提高医疗护理行为告知意识,严格执行预防接种的各类卡、证、网上申报等管理制度基础上[2];⑥在高峰期加强医院各个环节的协作,设立临时的咨询台、登记站,及时疏散拥堵人群,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⑦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⑧加强细节化管理,提请护士做到手到、口到、勤记录,避免纠纷发生[3-4];⑨根据本地区特点,在预防接种室配置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护士,由其接待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同志,将双语学习纳入科室业务学习中。

综上所述,针对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是预防护理纠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沈华美,赵厌平,朱丽华. 门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38-2039.

[2] 张瑞琴. 新时期护理纠纷的特点和防范[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8(24):83-85.

第11篇

【关键词】 护理管理;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严格。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006年全国共发生9800余起严重事件,医院经济损失2亿元[1]。这些现象从一侧面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患双方都存在明显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护理隐患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医患纠纷,是需要护理管理者探讨的严峻课题。

1 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主要原因

1.1 管理隐患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监控不严,制度不落到实处,护理人员分工协调不当。

1.2 护理人员素质隐患 对病人护理不周,服务态度差,言语冲撞。有章不循,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依赖陪人、护工、实习同学,工作责任心差,观察不细,粗疏。情感受挫,情绪波动失控,注意力分散,错误用药或执行医嘱。比如和家人或同事闹矛盾等,情绪有波动,做事心不在焉,这是导致差错发生的最大隐患,差错的发生有时就在几秒钟,一闪神之间。

1.3 技术隐患 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均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如对急救设备不会使用,使抢救不得力。

1.4 环境与卫生隐患 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湿、过滑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如由于消毒隔离不严格等造成院内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更新管理方法 (1)护理部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管理,重新细化安全考核标准,注重流程中的督察力度,组织定期检查、随时检查、重点检查、滚动式检查、堵塞漏洞,防范缺陷。(2)护士长管理从细节开始,构建严谨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护理单元,利用晨会、交班会、例会等评析护理工作中的得失,设想某种不周可能导致的后果。(3)每位护士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严格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熟悉病人享有的权利,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及护理带教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识别准确性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中、后,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2.3 提高用药安全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高危药品,必需单独存放,醒目标志。对药名、剂型、外观等相似相近的药品具有识别技能。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输液反应。

2.4 提高病人满意度 加强护患沟通:沟通也是一种护理,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2]。护士必须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和避免纠纷发生。

2.5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

2.5.1 建立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 建立不良事件、压疮预报制度,不管是否受到伤害,都要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关规定实施惩罚。

2.5.2 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在工作中强化对识别疾病、护理操作、用药、意外事件中的风险能力外,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如车辆的刹车、吊杆、氧气、门窗的安全、床栏功能完好等。

2.5.3 发挥患者监督作用 护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护理安全的行为,或由于某些习惯性行为而忽略其危害性,但患者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传播,提高病人的卫生信息拥有量,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赢得机会和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2.6 培养学习型护士,规范护理行为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对高危病人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第12篇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4部分: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②人员安全管理;③环境安全管理;④物品安全管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为了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总结出以下防范措施。

1 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制度的有效实施

制定与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前提。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护理管理者在平时工作中,对每一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均应定期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制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护理差错上报采取非惩罚制度,鼓励护士谈经验教训,而不是批评、惩罚,做到只对差错不对个人,本着“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来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每一个护理单元已发生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出相应防范措施。

2 注重护理工作关键时段、关键护士、关键患者的管理

护理工作是一个多人多班次合作的工作,环节多、交接多、配合多、可能发生的差错隐患也多。关键时段包括:繁忙、中午班、夜班、节假日等人员缺少时间。护士长应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做好人力资源调配,适时启动备班人员。

关键护士包括: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新护士、工作态度散漫护士、情绪状况不良、业务能力欠缺的护士等,应引起护士长足够重视。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护士责任心的培养,认真实施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科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护士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关键患者包括:新入院、危重、抢救、大手术、病情发生变化、以及名字相近的患者,加强护理安全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保证患者安全。通过平时工作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 发现并防范护理单元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医院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环境的安全舒适是医院环境的主要特点,应首先满足患者安全的需要[2]。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护理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是否平整、厕所是否湿滑、床档与走廊扶手是否固定有效等。护理交接班时,采用床头交接的方式,通过护士的自我介绍,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当班医生与护士,杜绝陌生人出现在病房,而未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护士应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我们采取多部门合作,保证护理

4 规范物品管理,保证护理工作有绪进行

各护理单元物品多,应采取专人管理,加强交接班。护理工作是一个完整而相互连续的工作,因此常用物品的摆放应固定、数量充足,保证日常护理工作的进行。

抢救物品应做到五定一及时[3]:定品种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与灭菌、定期检查与维修、做到及时补充,保证护理工作有绪进行。护士严格进行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崔焱,主编.护理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