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5-30 10:3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考;课本;能力;素质;化学;创新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中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化学试题永恒的目的。具体来说,高考是在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高考试卷中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一、高考化学复习误区

学生在进入高三后,都想努力拼搏一次,然而,面对各科繁重的复习任务,会感觉措手不及,往往在复习阶段走入误区,结果付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不仅导致学习成绩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的,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高考化学复习而言中,学生们常进入以下几大误区。

1.重做题数量,轻归纳总结

一些考生对做题理解较为浅显,认为多做题,做完老师留的作业就做教辅材料上的练习题,不管难题、偏题、怪题,统统埋头钻研,认为通过多做题就能达到“无往不胜”的效果,而且难题可以拉大高考的分数差距,这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这应该是每一个面对高考的学生都用过的复习方法。然而,对于化学复习来说,适度的练习是对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一味地追求做题数量,忽视基础知识,不重视自身在做题后对习题的归纳总结工作,只会增加复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

2.死记硬背不动脑

众所周知,任何学科都需要记忆一定的基础知识,尤其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较多。进入复习阶段的学生为了扎实基础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攻克各种知识点,这无疑加重了学习负担,同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把自己当做了记忆的工具,缺少了自己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3.重复习进度,轻复习计划

一些高考考生在进入复习阶段,盲目地开始复习,不肯浪费一分钟,看似一直在学习,却未见成效。他们轻视复习计划,不分阶段,不分主次地进行复习。各种复习进程都表现为盲目、无规律、缺阶段性计划性的复习。

二、高考化学有效复习的方法

1.会做题、巧做题、做真题

题海战术一直备受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做题是有好处的,但是要想通过做题达到明显的效果是需要方法的。没完没了地做题,不一定能够涵盖所有知识点,即使涵盖了所有知识点,也需要学生对习题进行归纳,并有选择性、针对性地练习,减轻复习任务。真正成绩好的同学,秘诀不在于题海战术,而在于会做题、巧做题、做真题。对于“会做题”,就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题,对于同一类经常犯错或者找不到解题思路的习题可请教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帮助解答;“巧做题”就是善于归纳同类习题,善于梳理思路,针对同类习题提炼规律性的解法,培养归纳汇总能力;“做真题”是练习要多做真题,真题是经过专家深思熟虑的,相对而言没有漏洞,而一些练习题不够严谨,影响学生做题思路,而且,真题涵盖了较多的高考知识点,深入挖掘真题背后的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复习循序渐进、因人而异

复习要讲究循序渐进有节奏,不能盲目大意。进入高三,初期的主要任务扎实基础,不适宜进行大量的综合训练。应间歇性、渗透性地做一些高三综合练习,先大致感受一下综合练习的难易,作为以后进步的标尺。同时,不同学生,要根据自身制订不同的复习计划。一些化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通过练习题进行自我检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先扎实知识点,以便课上能够跟上老师思路,随后查漏补缺,使知识得到巩固。总之,复习的步伐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切忌盲目跟从、“大跨步”。

3.巧记知识活用脑

任何知识点都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消解。虽然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记忆,尤其是在进入高三阶段,各种信息量蜂拥而上,但并不意味着化学学科知识或部分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学生可通过自身的思维认识结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内化;还可通过科学的理解或形象化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可形象地理解为“馏”是一种烹调方法,往往将高温爆炒,不放盐、不放油的“馏”称为“干馏”。同时,还可利用联想的方法将毫不相干的知识进行联系,这使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总之,面对高三紧张的学习,不少同学想在复习阶段努力一番,往往因为走进复习误区而耽误的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考生,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避免在复习之路上走弯路。

参考文献:

[1]崔金凤.浅谈高考化学复习策略[J].吉林教育,2012(09).

第2篇

在高考化学复习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些教师采用较为传统、机械的复习方法,要么让学生终日困于题海之中,要么让学生钻研难题,最终复习课堂收获不到高效。结合近年来的高考化学来说,不少学生之所以在高考化学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还是要归功于科学、高效的复习战略,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怎样的温故复习策略是科学的,怎样的复习方案是符合学习、教学规律的,这都值得高中化学教师深入探究。当然,历年化学高考中,也有学生在考试中丢分严重的,笔者结合历年高考复习教学的经验,略谈一下笔者所做的几点研究。

一、调整心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很多人将高考比作“黑色高考”。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学生要同时应对多门功课的复习以及多次的会考、月考,身体和心灵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将压力转变成考生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调整好学生的心境,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迎接高考的挑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很辛苦,经常挑灯夜战、熬夜钻研,结果收效甚微;有的学生看似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很到位,但是在考试中往往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水平。综合这些因素,笔者认为心理状态、心境的调整是首要的。所以笔者主张在化学复习课上,要改变以往严肃、生硬的课堂氛围,以乐观、幽默、开放、向上的课堂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x在高考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养成不骄不躁的心态,即便遇到不少学生对以往知识点遗忘迅速,教师也不必呈现出过于焦急、不耐烦的心态,而是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复习,不骄不躁、脚踏实地。

二、提纲挈领,采用合理的复习计划

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复习取得良好成效的保障,有计划地投入学习,有针对性地投入复习,对于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高考化学学科的复习中,教师首先要提纲挈领,采用合理的复习计划,切不可急于求成。有的教师过于心急,从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布置大量的习题,学生陷于题海之中,没有时间去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提升。笔者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主要是结合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是必考的、哪些是基础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比较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导学生对本上的基本知识点加以掌握。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专题进行复习,比如针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同分异构”等专题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实践证明,合理的复习计划有助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步步为营,取得高效。

比如针对高考化学复习中的计算题,这一块内容是大部分学生的“拦路虎”,于是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笔者就采用了专题复习的形式,花了几个课时的时间,专门讲解了高考化学复习中的计算类题目:

类似这样的计算类的题目,学生将之视为难点的知识点,我往往会放在第二轮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呈现。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我会适当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整,比如哪一部分在计算方面特别薄弱的,我会给予强化练习,哪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点方面还存在问题的,我会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再次对基础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以期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

三、方法得当,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

传统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殊不知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所以科学的复习方法应该要适当为某一类甚至某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复习策略或方案,基于学生学情的不同、学习方式、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该结合具体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比如有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复习法来完成,通过生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比如针对学生之间不同的学情,又可以采用分层复习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基础题与难点题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集中复习与分散学习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一些知识点的复习中,特别是面对易混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用类比法、比较法、概括法、科学记忆法等方法去强化复习效果。

第3篇

一、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及近4年福建理综化学试题的启示

四年来,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命制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在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分值设置等方面均有比较成熟的做法。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各方面均保持相对稳定,较为平和。试题内容严格按照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不超纲,无偏题、怪题。试题既注重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也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这一特点是近四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显著优点。2012年试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基本实验操作等主干知识,重在考查三基,力图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试题还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依然重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全卷考了4个化学方程式,其中1个考查课内,3个是根据信息书写。

2.试题难易结合,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近四年福建试卷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7道选择题仍以基础题为主,3道客观题重在落实“三基”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设问难易编排顺序合理,难度控制恰当。2道选考题既体现选修模块特点,又重在考查学生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考查基础知识约占50%,确保学生能拿到基本分值。例如,2012年试题选择题第6、7、8、10题;第23题的(1)(2)小题;第24题的(1)(2)①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1)(2)(3)小题;第31题的(1)(2)(3)①②小题。这些题目一般学生均能作答。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推断能力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符合高考试题的选拔性要求。例如,选择题第12题,这题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要求较高的题目,题给信息量大,考查学生能力全面,尤其是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其中D项还要注意横坐标的数量级,要求学生要细心。再如,2012年试题的第23题第(5)小题;第24题的(2)②(3)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3)(4)小题;第31题的(3)(4)小题,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

3.试题朴素简练,有利于考生水平正常发挥

试题无过多冗长的文字叙述,没有花哨的铺垫,表述明晰、图示简洁、答案明确简练。多处设问直奔题旨,较好地控制了试题的阅读量。如第23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简单明了。第24题没有了复杂的工艺流程,没有在流程上设置障碍,问题设计平实。平衡常数计算简单,只要代入即可,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降低了难度。这体现了试题的简约性原则,致力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将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的教学。

二、2013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提升教研实效性

提升教研实效性,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是取得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强调做好以下几点。

(1)集备活动要加强纲本学习。

教师们要做到将教材烂熟于心,深入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还未出台的情况下,2012年《考试说明》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研组、高三年备课组要开展以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主题的集备活动,反复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该删除的一定要删除,该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该突出的一定要突出,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

(2)集备活动内容要明确。

针对高三年复习的特定情况,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要重点商讨并明确以下内容:复习课的进度、复习的重点如何体现、复习的难点如何突破、复习课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高三集体备课的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3)集备活动要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真题,分析命题趋向。

尽管不同时期、地区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每年的高考命题人员不同,题目呈现方式不断在变化。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命题手法基本相似,题目不偏不怪,不超纲。特别是涉及知识点、能力考查点几乎都是相似的。这就提醒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近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综合变化点和创新点。对于近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做,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命题专家的思维特色和命题风格,分析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易度,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说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教研活动。在集备活动中,可尝试通过说题来共同分享研究高考试题的成果,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说题”的基本环节有:选题、做题、说题。其中说题内容包括:①说题目的背景。分析题材背景、知识背景、方法背景等,还有题目的出处、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选择本题的目的;②说题目的解法。就题论题进行思路分析、解题操作、一题多解;③说题目的教法。简明扼要地说明题目的教学方法,即说怎样将题目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规律有效地教给学生;④说题目的拓展变化。即其他的命题方式,一题多变。通过说题,提高教师选编习题试题的能力,提高试题评价和命制水平,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改革复习课堂模式,在课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近四年的福建理综化学高考试卷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模式,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提升学生能力更是应对高考最有效的做法。

复习课堂如果只有教师讲授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不灵活,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所以要探索创新合适的复习课堂模式,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复习,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以下几种复习模式可以选择应用。

(1)更多地使用问题和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来源。更多地用问题和任务去引导和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获取信息、动手、相互间讨论的机会。化学课堂观察研究发现,这样的课堂将不仅更加高效,而且对学生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势思维和求异思维等的提升大有裨益。

(2)注意在复习课前后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复习知识,而且对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将更加深刻。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学生将对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审视,举一反三,达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境界。

(3)在习题讲评课上,偶尔尝试让学生来“说题”,精选合适的题目让学生上台讲评。除了调节课堂气氛,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说题”过程中所暴露出认识上的缺陷,外化的思维的丰富性、多样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使教师的复习和讲评更有针对性。

(4)习题的讲评一定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一道题的讲评,学会一类题的解法。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从他习题的讲评就可见一斑。切不可停留在只对对答案,就题论题的肤浅做法。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举一反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制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三轮复习要明确阶段任务,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注意复习节奏。教师要认识到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千万不能盲目地赶进度而不注意复习质量。

第一轮侧重于“三基”的夯实。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对所有知识点要进行地毯式的清扫,不留死角。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习题,要考虑习题对所复习的知识点是否有针对性。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讲评效率。这一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单元过关是搞好这轮复习的关键。在这轮复习过程中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做做真题,让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有个大致印象。

第二轮重在提升综合能力,克服遗忘。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理综训练滚动进行。这轮复习的前阶段对于重要的专题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强化。重要专题如下:a.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化还原反应;c.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d.离子的鉴别与离子共存;e.盐类水解——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f.pH的计算;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h.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的运用;i.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j.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k.简单有机物的性质;l.化学计算;m.选考内容等。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这轮复习的后阶段要根据高考试题的题型特点按题型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选择题应专门做限时训练,确保准确率。此外,对于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工流程题、实验题、选考题等题型集中突破,分类过关。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学生解题速度,答题规范的训练,提高得分率。这个阶段对外来的信息卷要精选、精练、精评,坚决摒弃偏题、怪题、老题,坚决避免只做不讲或讲解不到位。注意着力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化学科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指导学生做好对试题涉及知识点、解题策略和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失误的反思。

第三轮为冲刺阶段。注意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理清教材各章节基础知识,纵横联系,前后比较,把握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是一种融知识、能力、体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性竞争。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调节应试心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战高考。

4.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与训练,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

(1)教师要坚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达,对于重要的化学用语,要经常在板书上体现,以便于学生模仿掌握。

(2)教师每节课都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要做到书写准确、规范、快速。

第4篇

关键词:高考;化学复习;试卷讲评

由于我们的高考还处于“一张试卷定输赢”的阶段,所以在我们的高三复习中有相当数量的针对高考的考试(测验),如:学校月考、省市的模拟考试、诊断考试、化学的单元考、理综周测等。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来实现的。而考试后的试卷讲评,正是这种联系和反馈的重要且可靠的手段之一。尤其在高考复习阶段,做好试卷讲评显得更为重要。它是考试的延续,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考试的效果甚至总复习的质量。如何上好高考复习中的试卷讲评课,本人肤浅认识如下:

一、准确给试卷讲评课定位

在高三的复习中试卷讲评课不是上成了习题课,就是从头到尾逐题讲解。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所以我们必须对试卷讲评课准确定位。我认为试卷讲评课最起码的要求应该是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讲评,改正错误的解答,对学生的错误和混合思维进行纠正;其次,通过试卷的讲评,师生双方均可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改进教法,优化学法指导,学生调整学法,查缺补漏。

二、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试卷的分析和讲前改错

根据高考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多、分散,部分知识点容易混淆、遗忘的特点,在讲评试卷之前,我们不妨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分析,并且在老师讲评卷子之前改错。

我在近三届高三学生高考复习的时候使用学生试卷分析表格(如下表)。此表一式两份,学生填好后,一份留底,一份交给教师。这样我们就会得到来自学生的最真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多次考试后,学生把每次的“分析表”一起总结,便更加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析表”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学生们在答题时的习惯、心态,以及知识能力情况,以便在以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

三、要精心设计试卷讲评的教学

(1)要明确高考大纲要求,弄清近年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并结合学生的考试分析表格,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讲评;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

(2)高三的试卷讲评课应具有综合性,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讲评时对重要题目要进行变化延伸,即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等延伸拓展后再求解,注重解题规律,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寻找“题眼”或“突破口”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

(3)要在课堂上特别指出每次考试出现的学生“冤枉”失分现象。比如,没有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字写错(例如氨、胺、铵)、正负号搞错等现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方式。

第5篇

结合教学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小高考的复习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复习有所“依据”――依据《说明》重基础

复习要有所依据,是小高考复习教学的最大启示。有了依据就会让复习教学成为有效和高效的。如《说明》是小高考复习的依据,它明确了测试命题指导思想、测试内容和要求、试卷结构、测试方法和时间、典型题示例等内容。由于小高考更多地检测学生化学必修科目的学习状况和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以化学必修科目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主要考查内容,试卷的难易题目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7∶2∶1,所以复习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基础,课堂设计和学生练习内容的选择也应充分体现基础性。70%左右均为基础题,也更加说明了无论是对于达C困难的学生还是努力达A的学生而言,基础内容的基础训练都是重点。明确复习的范围主要是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超出这部分知识的内容可以尽量少涉及。

二、复习有所“规范”――规范题型和难度

复习有所规范,这里主要是指复习教学中要规范练习的题型和难度。通过分析2011~2014年的考试真题不难得出,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简答、计算等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占分比例约为7∶3。不难看出选择题是练习题设计的重要题型。

《化学与生活》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偶尔在选择题部分也会出现,分值不多。这就引导我们在复习《化学与生活》部分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填空题的练习。对于这部分在试卷中的难度大多以基础题出现,因此在练习的难度上多以练习基础题,尽量不进行拓展。

如小高考真题第24题一般为《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分值一般为15分,这个分值对达C难的学生而言也很重要,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拿分的部分。《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内容也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的第Ⅰ卷,这部分练习特别要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和中心。

三、复习有所“指向”――练习常考知识点

复习往往要求教师的教学有所指向,要求总结常考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我们对2011~2014年五年的真题试卷的选择题部分(1~23题)进行了分析,不难发现小高考中的常见考点。

表1. 2011―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必修)试题选择题考点总结

考试中常见的考点就是复习的重点内容,在复习教学中的练习应紧扣这些知识点展开。如习题的选择不仅围绕知识点,而且涉及选项也应该和真题中的内容接近,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复习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水平。

四、复习有所“计划”――计划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

第6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73-02

高考复习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其有效性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是否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质的复习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共同发展。因此,本人认为要提高高考复习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视角。

一、精研《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考试说明》是新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指导高中化学复习教学的指南。它明确规定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难易比例”。故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精神、关注新变化、指导教学实践。由于新课程实行了模块化教学,各模块间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依赖,内容上既有再现,又有拓展。如必修2中的能量转化、反应速率的内容与化学原理模块中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方向等都存在这种关系。这就要求复习教学不能机械地按原来的模块进行简单的重复,而需要进行必要的模块整合,从而构建新的复习体系。在整合过程中要求其关注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必修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选修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因此必修内容要到位、扎实、细致,选修内容核心知识要确定,两模块知识间的深浅度、关联点要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高考化学复习高效进行。

二、精研考题,把握复习内容的深浅程度

考题是高考题型的展示,对今后的高考命题趋势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在研究考纲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能够正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浅和难易程度,做到有的放矢。从前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能力考查来看,高考命题已经趋向能力型考查,以知识为载体,从而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实验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试题的难度来看,自2008年以来,这五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有一些起伏。2010年、2012年化学试题难度适中,2009年的化学试题相对来说最难,2008年、2011年化学试题较易。从化学试题的数量和分值来看,自2011年以来,题量和分值一直控制在21道题,共120分,选择题15道,共40分。非选择题一般为一道元素化合物题,一道工业流程题,一道化学实验题,一道有机推断题,一道电化学计算题,一道化学平衡计算题,一道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第Ⅰ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第Ⅱ卷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总的命题趋势是:稳中有变,变中出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教学大纲,降低难度,回归教材,跳出题海,趋向能力。

三、精选精练,建立适合学情的题库

对考题的研究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又一重要环节,要想将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教师必须深入题海潜心研究,抓特点、求新意、寻变化。练习选题要浅、精、新,坚决摈除偏、怪、难;要多中求少,少中求优,优中选精,凸显高考题的示范性。我们将历年高考题、模拟题采用拆分、归类组合、改头换面的方法进行处理,再结合难度进行调配形成题组,适时穿插练习,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反思,强化能力提升

鉴于有些同学盲目地做题,造成做题不少、想题不多、没有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这是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其解题能力得到快速有效提升。知识点的反思: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面对新题,部分同学一时难以下手,这与找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及考查的知识点有很大关系。解题规律的反思:解完一道试题后,反思所用解题方法有无规律可循?解题思路是否严谨?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通过几道题的求解,得出一类题的解法规律,可更有效地强化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错题反思:对错题做出深入分析,找出错因——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还是方法不当、非知识性错误,然后做出针对性加强和改进。阶段反思:对曾经做错的问题做阶段性总结,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还未根除,哪些毛病属新犯,从而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从往年高考答卷情况分析看,因审题能力弱及解题不够规范造成高考失分的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学生平时做题不计其数,但高考时往往主观臆断,认为题目较易、面熟而轻视,或把题意看反导致不必要失误。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关键字词,如:“可能”“不可能”“正确”“不正确”,看清要求,如是“分子式”还是“电子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要字斟句酌。要进行设置陷阱专题训练,坚决杜绝因题目较易而轻视,因过于自信而疏忽,因题目面熟而造成思维定式。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对平时学生出现的不规范之处要进行诊断、纠正、收集、整理,展示非知识性错误集锦,进行跟踪辅导甚至规范专题训练。

六、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

第7篇

在教学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重视《高考复纲》、《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认真研读每年《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新增内容、题型示例和样卷。仔细分析每年各地区的高考试题,在二轮复习时把各地区高考题中同一类型、同一知识点的题放在一起作专题讲解,与学生共同分析专家的出题方向,研究我们应掌握哪些知识点才能解答这类题目。

二、教会学生看教材

许多学生看课本时不能深入课本、枯燥无味,看完一遍、二遍与没看没多大区别。所以学生对看书没兴趣,宁愿做练习都不愿看书。学会看教材,能看懂、看通、看透教材,这样会更有兴趣做练习,才能达到事伴功倍。我经常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看课本,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怎样看书更有效率,引导学生看书时要学会提问、学会自已总结归纳,找规律,记特殊。而不是死记老师抄的笔记。

三、资料的处理

高三每年订的资料都不相同,虽然大同小异,但每年的资料都在推陈出新。所以我在备课时都会将知识点仔细看一遍,练习认真做一遍(包括例题)。主要目的是:① 看有没有学生生疏的知识点以便上课时引导学生理解、记忆;② 结合考纲筛选有代表性的题上课时讲解,寻求多种解法,拓展学生思维。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每年高考试题一公布我就将化学部分复印来给高二学生测试,让他们提前走进高考、了解高考,知道高考并不是想象中的高不可攀。鼓励学生只要我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在高三进行一定的综合复习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提前分析高考题的易、中、难的分配比例,多给学生打气只要我们勤奋+方法+细心,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表示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审题能力

每次考试是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在平时的练习中加强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挖掘隐含条件的、排除干扰因素,快速找到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

(二)表达能力

化学中的文字表述题丢分率很高,并不是学生不理解这类题,而是学生不能用简捷的语言表达。有的同学答得太简单,可能出现歧意;有的同学向写作文一样,答题卡都写不下,出现言不达意,漏掉一些关键字、词,以上两种情形都会导致丢分。我在讲这类题时要求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再回头看看哪些字、词是不能漏掉的,还有没有更简捷的答法。告诉学生在高考评卷中主要看你的关键字、词答对、答全没有而给分,并不看你答的长短。

(三)计算能力

高考化学的计算题是填空题,而且分值高,没有步骤分,所以在计算过程中一步出错,我们做的就是无用功。针对这一问题我采用的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物质的摩尔质量、原子量;合理将大计算量转化为小计算量(如将题中的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计算时,计算量往往会减小很多);不允许学生平时用计算器。

(四)应用能力

第8篇

高考化学试题贯彻"能力立意,双基为本,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化学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化学的复习方法一、千万要背诵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离不开记忆。有些物理公式忘了可以推导出来,但没记住化学符号只怕难以自行创出。所以,记忆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平时着重记什么呢?元素周期表、化学用语、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变化规律是我们记忆的重点。就拿颜色来说吧,某些类似于"淡黄色固体"、"黑色粉末"、"红棕色"、"紫色"的说法常为出题者所钟爱,背诵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物质推断题时,通过物理性质进行猜测,由于猜测范围较小命中率高,这就是推断题的"题眼"。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元素周期表,做到人人过关。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写更是要持之以恒常练不懈。

二、千万要练习

化学习题是巩固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形式,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其实,学会解一道题仅是学习的低级层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升华到学习的高级层面,前届一个学生在毕业时说道:"高一高二时,在化学上没下什么功夫,没做多少题,成绩老上不去,进入高三后开始了我为化学而奋斗的历程。这一年里,我做了不知多少化学题目,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成绩提高了。题做多了心里才会有底,有时候原本不理解的东西在做题目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明白,而且解题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所以我对解题情有独钟"。通过类似试题的解析,学生才能感悟到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分摊法、方程式叠加法的应用。

三、千万要设问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讨论最后又能够解决问题,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独立思考的素质。为了启发学生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例如设问的方法有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②抓住知识的关键点、疑难点设问;③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设问;④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高考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课本是我们复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三二轮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因为任何练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化学教材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针对教材存在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读好课本。其一是:粗读、细读、精读、深读;其二是: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两种读书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一次少花一点时间,多读几次,重复多次,多次反复,印象加深,效果良好。对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应引导我们可以边读,边批,边画,边记,边思考,这样你就会觉得每读一次都与前一次的效果不一样,坚持的时间长了,我们的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课本和练习题的关系,我们应牢牢抓住课本、重视课本,无论是练题还是解答问题都不离开课本。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复习中,只顾练题,不重视课本,结果盲目地练了大量的练习题,但课本上的知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只能是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建议同学们每做完一道题后,都要认真想一想,思考一下这些练习题跟课本上的哪些知识有关,思考分析、查找根据。特别是每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双基”知识,在课本上找准找对。有时外表看似很难的综合题,通过分解剖析,从课本上找原理,摸规律,就会变得很简单,一看就明白,结果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我们很容易从课本上找到。明确了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我们练题时遇到问题就有从课本上查找依据的能力,又强化了思维,明确地认识到了试题的“源头”、基础都出自课本,来自课本。无论是简单题、难题的“根”都离不开课本,而且都能从课本上找出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他能力。

二、善于联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

经过第一阶段化学的复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考第二轮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例如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名称由简到繁”,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第9篇

2013年高考大纲出炉,对比去年考纲来看,化学部分没有变化。但并非意味着今年的考题将延续甚至复制去年的模式。2013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将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说明作为命题依据,明确提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去年新课标试卷中一些题目视角独特、命题新颖,而今年还是要在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的前提下出现一些新题目,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目的为高校选拔新生,对高中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难度不会下降太多。另2012年全卷的难度与2011年相近,2011年抽样统计数据为,抽样24914份,平均分162分,难度系数为0.54;2012年抽样统计数据为,抽样24849份,平均分155分,难度系数为0.52。而国家高考命题中心要求的试题难度系数为0.53~0.65之间。估计2013年的高考新课标理综化学难度系数在0.52~0.56之间。

二、2013年化学备考十六大重要考点梳理

解读2013年考纲,展望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与往年相比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会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2013年的高考理综化学命题仍然离不开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而能力的考查,又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由此,笔者认为以下知识点应该是广大考生须关注的重点。

重要考点一:基本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常用化学仪器的洗涤、安装和使用,化学试剂的取用、称量、加热、过滤、蒸发、集气和溶液配制等一系列操作方法,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近年来,全国各个省市的高考试题当中除了实验大题都不同程度的又以选择试题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这部分的考查。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理综第7题、广东理综第9题、北京理综第8题、浙江理综第13题、福建理综第6题、重庆理综第8题、江苏理综第6题、海南理综第4题、上海卷第16题,希望广大高三教师和2013考生予以重视。

重要考点二: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每套高考试卷中的必考内容与必考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有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的书写;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判断;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或判断,如2012年全国江苏卷第2题中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等的判断;4.电子式的书写或判断,如2012年海南卷化学第9题中丙烯的电子式、分子式书写、原子的表示方法等;5.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和判断。2013年在这些知识点方面仍会设题,特别要注意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与判断。从近年考试情况来看,该部分命题新动向应该是1.结合科技最新发展如新能源、新材料、新物质的使用与合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用语(主要考查元素化合价、物质化学式或电极反应方程式);2.回归教材,体现“用教材”中的知识(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分析解决问题,这类试题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结合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等知识对化学用语进行综合性的考查。

重要考点三:化学与STSE(特别是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教材体现在必修2的第三、四章内容)

新课改最为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因此化学高考试题中的信息题常常和时事联系很紧密。比如说,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当年的全国化学高考题就考了有关甲醇的试题;1999年,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当年在全国化学高考试题中考查了有关试题;1999年在全国高考化学试题中考查了石墨炸弹有关试题;1999年欧洲的二恶英事件,2000年的全国化学高考题中就出现了有关二恶英的试题;2003年非典事件,2004年考了预防非典的消毒药物过氧乙酸的试题;2005年化学高考考查了有关苏丹红的分子结构及有关试题;再比如高考还考了吗啡、海洛因的分子结构及其有关性质。2006年禽流感是影响全球的大事件,在高考中就考查了合成抵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考查了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克矽平,2008年绿色奥运,山东考查了兴奋剂试题,2009年北京卷考查了DAT的合成,2010年新课标考查了储氢合金材料、还考查了PC的合成,2011年海南考查了PCT的合成、2012年上海试题考查了PM2.5、福建考查了PX事件等。近几年新课标及各个省市的高考试题都逐渐加大力度考查与STSE相关的试题,不仅在大题中出现而且增加了选择题。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的第8题、北京卷的第11题、广东卷的第7题、山东卷的第7题、浙江卷的第7题、福建卷的第6、31题、天津卷的第1题、重庆卷的第6题、四川卷的第6题、江苏卷的第1题、海南卷的第1、2题、上海卷的第1、2题。全国14套试卷,共出现在11套试题中的14个题次。几乎100%,所以广大高三教师和考生应重视此类试题。

重要考点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能力要求与试题特点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求在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判断应用能力。考查这部分知识的试题里,考查知识层次的试题比例逐渐减小,考查理解、应用、创新层次的试题。

重要考点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阿伏伽德罗定律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热点,是一种“古老”的题型,命题方式比较单一,题干一般都是“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但是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化学键的数目等。2013年高考命题除采用上述惯用的命题方式外,还会存在以下几种新的命题方式1.与其他知识点混合考查。这种命题方式多采用选择题的模式,即在一个选择题中的一个选项中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而其他选项则是其他的知识点。这种命题方式适应了理科综合考试模式下“题目少”,且需要试卷的“知识点覆盖广”的特点;2.结合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考查。该方式往往隐含气体的标准状况,目的是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个知识点下考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结合化学平衡进行考查。化学平衡状态下气体的分子数会发生变化,但反应体系中的原子数不变。故2013年可能会结合化学平衡在这方面设题;4.结合有机化合物进行考查。新课标形式的高考,作为有机化合物的考查比较单一,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的第9题、广东卷的第11题、山东卷的第7题、四川卷的第7题、江苏卷的第8题、海南卷的第7题等。

重要考点六: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2011年考纲新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秉承了以往高考中的命题风格,即考查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考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计算等。2013年高考命题动向;1.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反应中转移的电子进行计算。这种考查方式知识容量大,可以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可以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可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作为选择题的其他选项还可以考查其他知识点。故这种命题形式会出现在2013年理科综合试卷中;2.结合电化学进行命题。电化学的基础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考查电化学的同时还会考查电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3.结合实际应用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通过生产、生活中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确定等。

重要考点七:物质的量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工具性内容,在高考命题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以往的高考命题有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溶液的配制,最主要的试题是涉及物质的量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方面。2013年高考命题会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由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热(焓变),通过一定质量的物质,或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某个反应的反应热;2.由物质的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量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往往就是物质的量的计算,计算的内容有氧化剂、还原剂的量,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量,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量;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涉及该知识点的内容有溶液配制步骤,称量与溶液配制结果的误差,容量瓶和玻璃棒的使用方法等;4.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计算离子浓度,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等。

重要考点八: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

该类题型多为选择题,主要考查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的改写问题;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总数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问题;是否符合反应实际情况,如盐类的单一离子的水解为可逆反应,应采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阴离子水解方程式应分步书写等;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的反应是否书写准确。若未给出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则各种程度的反应方程式只要书写正确是正确答案。例如2012年的全国卷的第7题、北京卷的第7题、四川卷的第9题、江苏卷的第9题、海南卷的第12题等。

重要考点九: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等)

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电离理论、水解理论、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重要考点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大型综合试题。既有单一考查某个知识点的选择题,也有全方位考查的综合题,强调对重点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图表分析题都可能出现。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体现在“创新”二字上,1.概念应用创新,反应热相关概念很多,如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燃烧热、中和热等,命题则一般不直接考查概念,而是通过转化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和书写的创新,题目可通过能量变化图、盖斯定律、键能等创设情景,提供新信息,通过比较分析、计算等方法来求解“H”值,从而写出判断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题型是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环境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平衡、反应速率等知识点进行考查。近年来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考查往往比较直观。对2013年高考命题动向的分析;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通过给出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和容器体积及反应时间计算反应速率,或者通过给出的图像,通过图像分析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2.涉及反应速率的化学实验,以实验的形式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设题,就实验操作方法进行设题,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设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本点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认真把握考查目标,探究其解题方法,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考纲中有要求,同时09年到12年新课标卷连续四年均出现该题型,13年仍然值得理综考生注意。

重要考点十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

题型为选择题和大题,是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表)、元素性质的重要题型,也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迁移应用等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段。该类题型综合性强,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将解释现象、定性判断、归纳总结、定量计算相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解答元素推断题,须抓住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有关性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主要规律,熟悉某些元素(短周期或前20号元素)的性质、存在和用途的特殊性,用分析推理法确定未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近两年来新课标均已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3题。

重要考点十二:实验大题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近年高考试卷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有所加强。形式为小型研究性试题,内容一般是无机实验题,原理源于课本实验,装置不同于课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高考命题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考查,题型有选择题、综合性实验大题,往往一个试题涉及多个知识点,强调基础知识的穿插应用,其基本创新点为1.装置图上创新,题目给出一些常见装置,如选取一些装置来组装防倒吸、气体发生、量取气体体积等,或者给出中学常见的仪器或简单装置图,根据这些仪器或装置图分析是否能达到某一实验目的,通常以选择题出现,考查的宗旨在于对实验装置原理的理解;2.基本操作上创新,这类试题大多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形式出现,如给出若干实验装置、药品、操作方法等,要求学生选取何种的仪器、药品或者操作方法完成某项实验操作,如仪器规格、仪器、药品的选取、正确操作的辨别等。预计在2013年高考命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也会浓缩在以上两大重要创新点上,特别是开放性的装置(仪器)、药品、操作的选择以及多种离子之间鉴别、分离提纯将是命题重点。复习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教材和《考试说明》,落实“双基”;抓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抓实验操作,注重体验;抓文字表达,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关联,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抓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有机实验酯化反应、硝化反应等会成为今后几年高考的热点,建议老师和考生要加以重视。

重要考点十三:常见气体的制备

包括中学化学中需要掌握的主要有O2、H2、CO2、Cl2、HCl、H2S、SO2、NO、NO2、NH3、C2H4、C2H2等12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其中包括药品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要点、净化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此内容必考,但一般又穿插在大题当中,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化学试题第26题,考查了实验室氯气的制备方法。

重要考点十四:有机化学

在新课标试卷中题型有选择题(为必考内容)和大题(为选考内容)。新课标的高考有机试题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教材,考查基础及主干知识,主要考查的仍然是有机物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同系物、典型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重要有机物检验和制备以及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

重要考点十五:化学计算

新课标已经从2009年到2012年连续4年在第26试题考查化学计算了,而且前三年均已铜的化合物为背景考查了计算内容,2012年改为铁的化合物相关计算。估计2013年会在铁、铝、镁、硫酸、硝酸等方面做文章,篇幅和时间的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重要考点十六:中学常见物质的考查

常见物质有Na2O2、NH4Cl、H2O2、(NH4)2Fe(SO4)2、CaC2、C2H2、C3H6O3、C7H8、C7H8O、C8H10、C9H12、C3H8、C3H8O、C3H8O3、C2H6、C2H6O、C2H6O2……以上这些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几乎在每年的高考试题当中都要出现,只要下工夫去研究定有收获,篇幅和时间的原因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

第10篇

关键词: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回归课本 提炼习题 时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性质变化、化学用语、分散系统和化学计量等五条知识线。基本理论包括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电化学理论。

本部分的考点有:⑴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⑵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水解方程式等⑷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⑸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⑹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数目,并能配应方程式⑺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概念⑻掌握同一主族、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⑼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进行分析⑽理解离子反应概念及离子共存、离子浓度问题⑾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⑿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含PH计算、溶液浓度、质量分数等)。

随着高考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念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如高考常考不懈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含离子共存)、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重点、基点,在此基础上,注重适应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知识理论知识综合和应用。

纵观近年理综化学试题“依托基础、考查能力”是现行高考改革的命题原则,主要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回归学科特征,“繁、难、偏、怪”已不存在,这一点体现理综测试题越来越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不制造人为障碍去难、考学生。统计结果表明,高考理论试题的比重每年都比考试说明规定的要高一些,基本理论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从近几年高考化学各理论板块的题量和分值,不难看出理论部分的考点多,重现率高,但这种连续和重复不是的连续和重复,而是渐变和创新贯穿其中。个人认为,在高三复习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虽然强调由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考查的思想,但在复习教学中要认识到能力尽管高于基础,但源于基础,必须依赖于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这一载体,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复习时我们应抓住学科主干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回归课本,不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对课本内容深入的领会和理解来掌握化学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完善理论知识网络的目的。复习是对相关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对相关概念理论知识进行串联,着力找出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似点、相异点和联系,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想办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炼习题,形成规律

复习离不开习题训练,这是提高能力的必要手段。在复习训练中,训练识题、析题、解题能力,训练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训练应变能力与解题速率是训练的基本内容。在训练中应避免为做题而做题,做后就忘的情况出现,要培养多思考、多分析、多总结的习惯,努力找到不同知识点的联系,找到同一知识点在不同题型中的可能出现形式,将考试热点题题组化,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优化,从中提炼解题规律,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解剖,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规律,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

3、 理论和实验结合

高考非常重视对化学实验能力的测试,近年逐渐出现了将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实验题。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既可使基本理论的复习“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约”,又可使化学实验有血有肉,富有生机。

4、 改变教学模式,把时间还给学生

第11篇

一、重视夯实基础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根本,即使是信息题,考查的实质要点也还是课本知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准绳,无论考题如何千变万化,也绝不会离开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范围。所以在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中要紧紧把握住课本、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在复习某一具体知识点之前,要先学习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要求,对要复习知识点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吃透课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最好的教学参考书就是课本,它是知识和能力拓展的根源。对于考纲明确的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搞深搞透,研究其命题意图,推测今后的命题走向。例如,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来看,常常关注“理由是什么”。因而在复习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都应该多问一个“为什么”,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弄清来龙去脉以加深理解,重要的知识经过逻辑推理、深度思维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

在复习具体的知识点上,力求每一个细节都不轻易放过。要深刻挖掘课本的内涵和外延,顺势利导,帮助学生依据一定的思路,将分散而又有关联的化学知识构建成有个性特色的知识网络。这里所说的知识网络不同于一般参考资料中大块的知识网络,它不管大小,只要有实用价值就行,既便于学生及时、准确地提取、调用,又便于帮助学生方便快捷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后,让学生思考铁的显价规律并总结:铁在遇到强氧化剂时显+3价,遇到弱氧化剂时显+2价,而在高温时遇到水蒸气或氧气时生成四氧化三铁,这样一来,以后再遇到涉及铁的化学反应时就不会搞不清产物是什么了。

二、切实关注能力培养

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化学永恒的主题,虽然在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化学学科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需要。解题的过程是在虚拟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弱。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即思维能力的欠缺,更准确地说是推理能力不足。因而在复习中定要利用一定的载体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首先要精选例题和习题,必须抛弃“只有深题、难题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的错误观点,大胆地删减部分过深、过难、过繁的题目,为学生定时、定量突出低中档题,适当涉及高档题。选取习题的关键是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次在上课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其出现思维断裂处、迷茫时,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再适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式训练,巩固练习,并且要适时注意解题技巧的传授。同时要加深解题后的反思,让学生思考自身思维堵塞在什么地方,又如何打开疑惑,今后再遇到同类问题该如何进行处理,在常规的解题外有无更好的巧妙方法。通过学生自身的这一反思,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总结,力求做到难题分解,各个击破;陈题出新;活题巧解,举一反三;妙题精解,融会贯通。

三、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论,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故而在历年来的化学学科高考中都十分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

从高考的命题的走向上看,化学实验试题已从实验基本操作走向物质的制备、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综合及评价等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及试题中所给信息,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选用仪器药品,正确认识和选择装置,来说明装置中某些仪器的作用,描述其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数据处理,并指出试验中必须注意的某些问题,等等。而且这许多内容都取决于课本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以及教师思想上认识的不足,实验题的解答一直是许多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大环境下,在高考重视实验、强调实验的大趋势下,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在复习过程中,要抓紧课本实验,领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原理,弄清装置和步骤。最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装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步骤,有何利弊?能否进行更好的改进?在此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弄懂每一个所遇到的实验。

另外在考试中,许多学生在回答此类问题常常不严密,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如鉴别四瓶无色溶液,学生往往答成向四种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这样把四瓶溶液都污染了。故而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真正地动嘴表达。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练习、亲身体验在用语言表达时如何抓住思维的核心,如何突出表达的重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功崇唯志,业广唯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搞好高三化学的复习工作,通过勤奋的工作,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用好知识、用活知识,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方法 经验

学生进入高中以来,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化学知识,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的量、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就知识而言,卤素、氧族、氮 等都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的量则是基本概念内容。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想学生们都能有这样的同感——"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放就忘"。既使每堂课能认认真真地听讲,看书也感到不难懂,但时间一长,就忘记许多内容。现在,我把如何教学生学好化学的一般方法归纳如下,希望它能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1.夯实基础知识

在高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时候让学生先别急着做题,先静下心来把只基础夯实,这样做题才会随心所欲。相信很多同行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不好,成绩很不稳定,这其实就是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原因。因为考得好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学生做过类似的题目,而若没做过类似的题目,则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但是高考不是赌博,不能让学生去搏高考的题目就是他们所做过的题型,善长的题型,况且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不能让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只有夯实了基础以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

接下来我说说学生夯实基础具体方法。一般来说高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教授。夯实基础就可以从这时开始,可以从两个平行的方面进行,看书和做基础题。翻出高一的化学书,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地翻看一遍,我相信现在让学生翻看高一的化学书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一种从自豪而演变出来的,并且许多高一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也会迎刃而解,但若遇到遗忘的知识点,想必学生们的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在边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些基础的题目。比如可以翻看高一时曾经做错的试卷和辅导书,或者把高一时未做完的辅导书做完。同样,高一的书看完了就看高二的。这里要提醒学生们一句,千万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夯实基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觉得时间来不及,至少在寒假前,学生们都可以去做这项别人或许会觉得不起眼的练习。

2.高考真题的研磨

上一届的高考真题是学生们在把握自己高考时,对考试难度、出题题型、自己考试分数估计最重要的一张试卷,因此要在学生们自己高考前去认真做一遍。那又该如何去研磨高考真题呢?我认为可以买一本《五年高考试题透视》,然后开始研究前5年高考题目的出题规律。如题目的排布顺序、知识点的考察形式等。你会发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考点。比如基本概念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阿佛加德罗常数,基本理论中元素周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重要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的有关方程式,化学实验,电化学等。这样就做到了如何充分地去利用所花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把握了真题,就会有一种在大海中突然找到了方向的感觉。

3.熟练度的演练

当学生们把基础知识夯实了,真题研磨透了,这个时候该做的就是如何提高熟练度的问题了。相信高三整整一年学生们要做上百张考卷,多本辅导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增加做题熟练度的过程,因此我对于此就不再赘言了。我所要讲的是关于高考考试熟练度的增强问题。肯定有人会问,高考的熟练度怎么增加啊,难道让我们的学生去复读吗?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个定时、定点、定量的问题。所谓定时、定点、定就是在"在规定时间内(50分钟左右),坐在固定的书桌前,完成一套模拟卷或真题",就当作学生们在高考。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方式很搞笑,但是请试想,在高考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考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要在高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进行了多次模拟高考的训练后学生们就会了解,我要用多少时间完成选择题、完成整张考卷一般需要多少时间、当题目不会做的时候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跳过去做下一题等等。这些都是熟练度演练后而得到的经验。做练习应像考试一样,尽量不丢题、空题,审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字眼,并标出记号。遇到较为熟悉的题目,更要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不可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仓促解答;遇到重点题、热点题,做完题目后立即重新过一遍,明晰题型特点,厘清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感受成功快乐;遇到难题,不能失去信心,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耗时太多,必要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同学多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做到"容易题稳拿分,中等题不丢分,难题争取得分"。当学生们把高考当成了像吃饭一样的习惯时,相信紧张与发挥失常是不会来找学生麻烦的了。当然,这个方法其他科目应该也同样适用。

在这里我提一下我的考上全国重点名牌学生的两个小经验。首先是他们做题能力的培养、寻找他们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可以准备一本记错本,把做错的题目,或者再三遗忘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在平时他们所要翻阅的就只有这么一个小本子了,而非很多本辅导书,真正做到"书要越读越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辅导书的选择,只需要选择通读通做一本或两本即可。其次,化学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记忆,或者通俗地说就是背诵。化学不像物理,多靠理解;化学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记忆,比如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制法等等。

另外要重视选择题,选择题往往侧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把握程度,多属于较容易题目。可用一周时间集中梳理复习过的内容、做过的卷子,分析选择题做错的原因:是看题不清,还是审题方法不当;是知识掌握有薄弱环节,还是存在知识盲区,争取在"一模"考试前弄懂并加以弥补。这样做对化学成绩提升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