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

时间:2023-05-30 10:3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热点话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热点话题

第1篇

宫颈癌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可根治癌症。

日前,刚刚在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完成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的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原卫生部副部长彭玉表示,通过多年的临床积累,目前已经清楚掌握了宫颈癌的发病机理。“宫颈癌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个能够被根治的癌症疾病。我国已经针对宫颈癌的发病机理研发出了预防性疫苗。目前该疫苗正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一旦投入市场,将大大降低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

费心思找安全奶粉,不如母乳喂养。

面对奶粉频出问题的现状,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项目部主任丁冰表示:“所谓奶不够、没有奶之类的客观原因,都是借口。能怀孕、分娩的女性,大都可以哺乳,不能进行哺乳的妈妈比例只有约1%。目前在母乳喂养宣传不足、社会支持不够的情况下,人们依赖奶粉喂养,很多人以为奶粉可以替代母乳。但是母乳中的一些免疫因子仍然无法被模仿,因此任何宣称采用最新科技、最接近母乳的所谓世界上最好的奶粉,都不如母乳。所以与其费心找安全奶粉,不如母乳喂养。”

土鸡蛋营养价值高都是炒作。

目前,市场纷纷宣传各种概念蛋,如柴鸡蛋、土鸡蛋、有机蛋等所含营养价值要比一般鸡蛋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教授,保健食品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蒋卓勤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一份检验报告,证明土鸡蛋比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上述‘概念蛋’都是炒作。鸡蛋的营养价值大同小异。土鸡蛋的安全性未必就比其他蛋高,如农民给鸡吃潲水、发霉的粮食,或者土鸡跑到农田里,吃含有农药的虫子、谷物等,反而比关在笼子里的鸡产的鸡蛋要危险。”

湿巾消毒或许只是“心理作用”,洗手才是最好的方式。

现在很多人喜欢拿湿巾擦手,市面上还售卖一些“消毒湿巾”。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邹先彪表示:“杀菌都有一定时间窗,如5~10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杀灭病毒需要3~10分钟。不少标注杀菌消毒的湿巾其实就是含有酒精,但擦手擦嘴也就几十秒,达不到杀菌效果。酒精清除皮肤细小缝隙中的灰尘、泥土的能力也很有限。湿巾消毒或许只是‘心理作用’。其实,洗手才是最好的清洁方式。”

食品保质期与防腐剂的用量并非完全相关。

很多消费者认为,食品保质期越长就意味着防腐剂用量越多。对此,河北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朱小波称,“防腐剂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卫士’。食品保质期与防腐剂的用量并非完全相关。”朱小波解释,保质期很多情况下是根据食品本身的特性和储存条件来确定的,传统的干燥、盐渍、糖渍、低温等方法都是实现长期保存食品的方法。因此,不可能通过过量添加防腐剂来随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数字

46%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柳叶刀》报告指出,中国剖宫产率约46%,为世界第一,其中有25%的产妇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剖宫产。剖宫产使得妈妈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得到减轻,但剖宫产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风险。

72.5%

2011年原卫生部实施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一条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至今已有两年。但近日国家卫计委卫生监督中心在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5%的餐饮场所、约一半的住宿场所仍有吸烟行为。调查显示,对室内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仅有不足1/4的人能正确认识,尚有40%的人不知道该禁烟规定。

12.2%

北京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透露,最新一次覆盖全市逾3.7万名大中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两成男生每天玩游戏4个小时以上,全部受访学生中,12.2%有网络成瘾倾向。这是北京首次公布在校大中学生上网时长。

热点话题

国人年均输液8瓶?

近日,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在各大网站被疯狂转载,又一次将输液泛滥的话题吵得沸沸扬扬。原文载“我国输液制剂年均销售百亿瓶以上,相当于13亿中国人年人均输液8瓶。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该组数据一经,被大量转载,造成了很大影响。为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示此组数据并不科学,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确实存在。

各方评论:

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秘书处负责人、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克安教授:我们没有过因不安全注射死亡39万人这个数据,更不可能细分到不良反应、输液以后死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有关不良反应的报告也没有这组数据。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邓海华:媒体的这种解读是不科学的,百亿瓶只是生产量,而我国每年生产的输液制剂一部分用于出口,一部分动物使用,还有一部分在流通环节流转。同时,这些制剂到了医院后,也并非全部用于输液,还会用于手术冲洗、创口换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所以“年人均输液8瓶以上”的说法不科学。不可否认,不合理用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建立起药物合理应用的长效机制。

第2篇

著名体操王子李宁在告别体坛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前脚受伤了,那场比赛,他只拿到了一枚铜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宁淡淡一笑说:“我很满意自己今天的表现,我没觉得是失败,或许这场比赛我没有战胜别人,但我赢了自己。”李宁的话耐人寻味:“战胜别人”固然可贺,但“赢了自己”更值得称道。人生处处是战场,时时有对手,其实真正的胜利,不只是战胜对手,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首先要敢于正视自我,尤其是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其次要有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愈挫愈勇,勇往直前;再次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在大爱面前要勇于舍弃。

【主题解读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不幸和灾难降临时,与其抱怨命运不公,不如挺身与命运抗争。勇敢面对不幸,超越苦难,你的人生将绚丽无比。

【经典素材】

自尊的灵魂令人仰视

蒋光宇

他叫谢成重,家在福建省德化县,父母都是以种田为生的农民。出生不久,他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两岁时,他的腿骨第一次骨折,后来又相继8次骨折。双腿不仅残了,而且严重萎缩,落下终身残疾。

谢成重从小就很要强,双手穿着拖鞋,手脚并用,爬着走路。他每个月要换两双拖鞋,时间一长,两只手掌都磨出了茧。他以顽强的毅力爬进了小学,爬进了中学……2006年8月,谢成重考进了福州的一所大学。在车站与妈妈告别时,他说:“我在大学会更努力,更争气,将来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大学生活,对谢成重来说有许多困难,就连每次打饭,对他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他身高仅1.2米,磁卡举不到刷卡机的高度。他必须紧紧地抓住一旁的铁栏杆,才能“站立”刷卡和递饭盆。许多同学要帮助他,他却坚定地说:“我想站起来!将来我要靠自己的努力站起来!”

他找人改造了一双短拐,长约0.9米。他架上拐慢慢地练习,逐渐改掉了爬行的习惯,站了起来,而且越站越稳,越走越自如。

谢成重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勤工俭学。他摆摊卖过鞋,到一家公司兼职卖过日用品,还开过网店,在网上卖小挂件。他没有电脑,就去网吧。第一次,他只赚到了5元钱,但他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他对自己说:“要沿着自尊、自强、自立的路走下去,就算爬也要爬出一条路。”

每次外出打工之前,谢成重总会打上领带,擦亮皮鞋,尽力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形象。出门前,他常对着镜子照一照,笑一笑,鼓励自己:镜子里的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棒的。

朋友问他:“你的脸上为什么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微笑?”他说:“一张百元大钞,无论是被揉搓成一团,还是被扔进垃圾堆,它仍然有价值。一个人,无论是遭遇挫折、逆境,还是肢体残疾,也依然有自身的价值。既然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为什么不微笑呢?”

2008年,23岁的谢成重走上了寒门学子励志报告会的讲台。面对上千名听众,他说:“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想成功,就要多看积极的一面。与其抱怨命运中的黑暗,不如仰望头顶的阳光。假如丧失了意志,我永远只能在地上爬行;假如丢掉了尊严,我只能在街头以跪乞为生。”“正因为身体有残障,所以我更渴望成功的人生。不要说为了我们伟大的时代和可爱的祖国,就是为了我那亲爱而可怜的妈妈,我也必须努力、努力、更努力,成功、成功、更成功。我多一分坚强,就能为妈妈多争回一分尊严。”

(摘自《辽宁青年》)

【素材解读】

谢成重凭着坚韧顽强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超越了苦难和不幸,展现了生命的伟大。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响在我们的耳畔,一个人可以肢体残缺,但做人的尊严不可丢,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不可无。生活中有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也有凄风苦雨、荆棘榛莽,只要仰望头顶的阳光,我们的心就永远是光亮的。

【适用话题】

超越自我;尊严不可丢;自强、自立铸就生命辉煌;磨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微笑面对生活;生命等。

【主题解读二】

良好的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只有战胜了怯懦等不良心理,才能战胜对手,取得成功。

【经典素材】

让心先“跳”过去

乌克兰的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世界纪录,他保持的两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前不久,他接受由总统亲自授予的国家勋章。在授勋典礼上,记者们纷纷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布勃卡微笑着说:“很简单,每次起跳前,我会先让自己的心‘跳’过去。”

原来,有一段日子,尽管他不断尝试冲击新的高度,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只要踏上起跳线,看到那根高悬的标杆,我心里就害怕。”他对教练说。

“布勃卡,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让你的心从标杆上‘跳’过去。”

教练的话,让布勃卡如梦初醒。他重新撑杆,这一次,他顺利地跃过了。

教练欣慰地笑了,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吧,先让你的心从标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一跃而过。”

让心从标杆上“跳”过去,就是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自己,取得成功。

【素材解读】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除了应该具备学识、财力、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才能超越自己,从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最终取得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功。

【适用话题】

超越自我;正确引导助人走向成功;成功的秘诀;心态等。

【主题解读三】

一个人只有树立起超越偶像的信念,他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经典素材】

仰视与俯视

刘东伟

他出生于埃塞俄比亚,从小就喜欢长跑。他的偶像是埃塞俄比亚伟大的长跑运动员格布雷希拉西耶。

为了激励自己,他将格布雷希拉西耶的明星照放大,悬挂在墙上,每天早上都要仰视几分钟。

一次,他正在训练场上训练,格布雷希拉西耶走了过来,说:“听说你家里悬挂着我的照片?”他说:“是的,你是我的偶像。”格布雷希拉西耶说:“一起吃顿饭吧,我请你。”两人找了一个酒吧,坐下来,格布雷希拉西耶说:“我知道你现在的最好成绩是青少队的第6名,只要有志向,以后不但会成为世界冠军,还会打破我现在保持的世界纪录。”他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世界冠军,“我能做到吗?”他问。格布雷希拉西耶说:“肯定能,你现在目标有了,缺少的是信心。”

饭后,他邀请格布雷希拉西耶到自己家里做客。格布雷希拉西耶看到了自己的巨幅照片,他踏着桌子把照片摘了下来,然后放在脚下靠墙的位置。他红着脸问:“我是不是冒犯您了?”格布雷希拉西耶说:“没有,你可以悬挂我的照片,但是位置不对,你不要让它高高在上,要有一种俯视的心态,只有这样,你才有信心超越我。”格布雷希拉西耶的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从此,他每天都俯视一次格布雷希拉西耶的照片,心中渐渐树立了超越前辈的信念。训练中,他加倍努力,常常在完成任务后,还要继续跑下去。就这样,他的耐力在悄然变化着。

2002年,20岁的他,获得了世界越野赛的冠军;2003年,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他先后在男子10000米和5000米赛跑中,打破了偶像格布雷希拉西耶保持的世界纪录。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他勇夺男子10000米赛跑的金牌。他就是有“悍马”之称的埃塞俄比亚长跑运动员内尼萨・贝克勒。

我们常常觉得偶像遥不可及,其实,只要有俯视的心态,你就会超越目标。

(摘自《格言》2009年12月)

【素材解读】

仰视偶像,你也许永远都走不出偶像那耀眼的光环;敢于俯视偶像,树立超越偶像的信念,你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最终你就会超越偶像,实现梦想,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3篇

与此同时,2007年,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共计19.55万名,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有544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接受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达到1.01万名。与2006年相比,2007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加了3.28万名,同比增长达20.17%。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增加了1667名,同比增长达19.6%;自费生增加3.11万名,达到18.53万名,同比增长达20.2%。

面对这两组数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说:“现在的中国不仅仅是出国留学的人数在迅速增加,同时,来华留学的人数也在同步增加,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教育水平在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教育能力给予了肯定。这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体现,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成果体现。我们的社会和家长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放心。”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猛增,困扰学生和家长的各种留学问题也不断出现,就当前社会上家长和学子关于留学的五个热点话题,邵主任一一作了解读。

话题一: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和留学预科

首先是预科,当前社会上有很多机构在开办留学预科,预科是在国内的学校学习一些课程,然后再到国外去留学。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其弄不太清楚。邵主任告诉记者,预科在中国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规范管理,有关预科的宣传表述都不尽相同,有一些预科是和国外连接起来开设的,有些预科仅仅就是培训。从我们了解到的这些情况来看,建议最好还是要对预科的办学资质做一些了解,家长要和学生花费一些精力去了解一下他们想读的预科是不是合法的?培养的目标是什么?选用的教材是什么?包括收费情况、师资情况都要详细做一个了解,之后再决定是不是上预科。

其次是中外合作办学,邵巍表示:“我们国家对合作办学是有法律规定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实施细则,前一个在2003年实施,后一个在2004年实施。一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国内授课,学习国外的课程,获得国外的证书。对此,我们首先要考虑这类办学审批程序是否完整,我们还要看外方合作学校或者机构是否有办学发证的合法性,还要看参加学习的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国外院校的课程并通过考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察授课的教师以及国外大学对这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是否可以保证质量,这些都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邵主任指出,选择这些项目一定要看资质,不要被一些机构舆论,或者他们的宣传所左右,要把实际办学,将来培养方向、出路结合起来看。教育部涉外监管网上公布了境外院校资质的名单,包括预警的信息,告诉你哪些国家和学校存在着哪些风险,哪些中介机构做的事情已经违规了。大家一定要去了解,保持信息的对称性。

话题二:关于低龄化出国留学

近年来,出国留学者逐渐呈低龄化趋势,不少家长在孩子尚就读于高中,甚至初中的时候就将其送往国外,以期能够让他们更早地接受国外的教育。

对此,邵主任认为,虽然低龄留学在语言学习等方面有较明显优势,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就国家政策而言,政府不鼓励18岁以下学生出国留学。因为不满18岁的低龄学生出国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生活能力、安全意识等等,哪一方面出问题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父母带着在海外留学6年的儿子来办理手续,结果发现这个孩子提供的所有学历证明、奖状证书等统统都是假的,家长一下子就“蒙”了。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在这里要提醒有意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一定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独立生活能力等,不要盲目出国留学。

话题三: 关于汇率变化对留学影响

人民币升值,给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庭在选择留学国家时起到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有观点表示,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中国留学市场将进入一个“美国年”。那些已经决定留学但资金刚刚够,还在犹豫是否选择美国的家庭,现在就会有些盈余了,资助孩子去美国的信心就更足了。但是,邵巍表示,美元贬值对于美国留学市场是否属于利好消息,还需冷静思考。

首先,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学到真正的本领。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你选择的国家、学校和专业是否最适合孩子的学习,而不是这个国家、学校或者专业的费用是否是最低。其次,美元贬值表面上看也许留学费用是在下降,但是如果加上美国学费、物价等上涨因素呢?各方面的可变因素是相当多的,家长们要清醒认识,辩证地来看美元贬值这个问题。

话题四: 关于学历学位认证

留学回国人员学历学位的认证也是时下一个热点话题。邵主任介绍,从1991年开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就开始推出了学历学位的认证工作, 2000年正式发文批准。到2008年为止,认证的总份数已经超过了10万,这个认证工作对用人单位,对学生自己,对引进国外资源,对于国内跨境教育方面、质量监管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国外院校也存在是否有合法办学资质的问题,所颁发的证书也有被专业机构认不认可的问题。认证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把关,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认证工作对于严打进入中国境内的非法和假冒文凭也产生了把关的作用。同时,认证也便于和国际上各种认证机构进行沟通、合作,共同形成跨境教育的一种质量保护体系,使得参加跨境教育学习的学生合法权益得到保证。对此,邵主任也呼吁,要广大学生提高警惕,同时家人也应该提醒在国外留学的亲朋好友,一定不要在国外买假证、用假证。

如果花了这么多的钱,不好好学习,通过造假来蒙骗社会和自己的父母,这是多么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用假证是一种犯罪行为,一旦被发现,对一生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坚决地打击这种行为。

话题五:高考还是留学

对当前争议颇多的是参加高考还是不参加高考,是在国内念大学还是出去留学读大学这个话题,邵主任认为答案不是一概而论的,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供家长和学子参考。

一,无论你是不是参加高考,你都要考虑为什么要出国留学,留学之后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未必是很多学生和家长在考虑留学问题的时候事先考虑的,有的学生一直在国外呆了还什么文凭都拿不到,最后学无所成。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出国留学前并没有考虑好出国留学到底是为什么。

第4篇

在过去的2013年,可以从诸多新闻中嗅出以上情绪:双非、奶粉、自由行……直至年终,又生出了一个新的争议点:新移民综援申请资格。

去年年末,终审法院五位法官一致裁定政府“居港满七年才能申领综援”的规定违宪,了两个下级法院判决。这意味今后居港满一年、生活困难的香港居民,即有资格申领综援。

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始于1993年,是以“现金资助”的形式,援助因年老、伤残、患病、失业、低收入或其它原因而引致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的人士,使他们能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裁决在本地引起相当大回响。虽然多位法律界及政界人士均强调,今次裁决只是针对综援,不涉及其他福利。但此裁决公开后,随即引发大批新移民到社会福利署查询及申请。

事件缘起一位持单程证来港的内地妇女――孔允明。孔允明2003年嫁给领取综援的香港永久居民陈某,可是在她获批来港的第二天丈夫就病逝了,香港社会福利署随即将其栖身公屋收回,且拒绝了孔允明的综援申请要求。

2009年,孔允明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认为政府居港满七年的规定违反了《基本法》,在经历五年两次败诉之后,孔终于在去年12月17日获得胜诉。

在遵循先例与宪法至上的法律原则下, 孔允明一案或许会成为内地移民获得香港社会福利的开端。根据法庭判词,案件之争在于地位至高的《基本法》指明所有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分新移民或永久居民。能享社会福利保障的权利,包括照顾最基本的需求。2004年政府引入新规定,将居港规定由一年增加到七年, 令有需要人士要向其他社福机构求助须由政府酌定,都是违宪。

人道关怀与人口控制

判词一出,香港社会一时间分裂为两个阵营,支持者主张人道关怀与平等保护,强调政府有责任为弱势提供基本需要,长期协助孔允明上诉的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主任何喜华表示,今次裁决为本港人权保障奠定重要基石。

但更深一层探究,香港社会一向推崇自力更生,大部分香港人笃信:过高的福利,容易滋生依赖与懒惰。何况,目前大约占香港人口总数1/7的过百万居民,依靠政府社会保障援助生活,已令本地人忧心忡忡,担心新移民会在其他福利方面摊薄本港人利益。虽然判词表明裁决不能延伸至房屋、医疗等其他方面,给出“定心丸”,但随后便有团体协助新移民申请法律援助,对申请公屋居港七年的限制提出司法复核。

新移民,旧移民

香港这个城市自开埠以来,就是一个自由港,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香港人大都是在不同时期抵达香港,然后在香港落地生根。因此,所谓新移民之“新”,不过是相对1960年代以前的内地移民而言。

“新移民”,单从称呼就足以窥到这个城市的一些微妙之处。根据现有的主流理解,他们既不是通过优才计划来港就业的精英,亦不是通过投资落地的富贵人士。这是一个被香港主流社会远远甩下并牢牢固定在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是1979年后通过家庭团聚计划、以“单程证”来港的内地人士。现在香港依然每日发放150个“单程证”,让内地人士移居香港。

本次终审法院的判决,除对移民政策的反思外,再次引发上述社会族群对“外来潮”的焦虑。随着“土生土长”的年轻一代开始在香港社会中扮演主要角色,加之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人员流动的愈加频密,香港人的本土认同感也愈来愈强。

香港本身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于是,当新移民与本地人士在低技术劳动市场进行竞争时,先来者自然会觉得新移民“抢饭碗”。何况,不少新移民原本在大陆皆属基层人士,搬来香港之后无专业证书及文化上障碍,融入社会困难,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不得不选择靠综援度日。

至于整体社会对于他们的认知,香港教育学院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副主任周基利表示,港人对新移民态度是较为负面的,约50%港人认为新移民人数应减少一点,另有53%港人则认为,新移民享用本港福利多于对香港贡献。

抛去学术统计,笔者有一日下午在人流密集的中环,好奇地与几位经过的人士攀谈,他们代表的观点倒是颇为多元。

“无论如何,香港的移民政策算不上保守,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在香港,能吃得了苦,不管你有没有那一纸身份证明,或早或晚你都能得到社会的某种认可,如果选择香港的传统对手新加坡,搞不好做一辈子建筑工,老来还不得不滚回乡去。” Tony,香港中环的一位投资银行主管告诉笔者。

第5篇

一、高校利用网络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媒介基础

新媒体技术对现代时空的突破,使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据2013年人民网对河北省高校的调查显示,超过99%的大学生每天上网,其中以浏览新闻为目的占54%;每天使用网络在2小时以内的为78%,超过2小时的为69%;不是每天都上网的仅占0.6%。同时,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点话题的最主要的渠道,占到85.71%的比例,而且这其中有82%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和同学讨论网络热点话题,其中33%选择经常主动和同学讨论。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热点关注和参与度很高。由于网络热点话题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及时性的爆发性的增长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热点话题又借助人际传播进一步影响现实的社会生活,所以高校完全可以通过这种相互借力的方式提供多平台,让大学生多关注网络热点话题,满足大学生畅所欲言的诉求,同时,借此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真正调动大学生关心思考国计民生和民主主体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手段。

二、网络热点话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析

网络热点话题通常是社会建设成果或是社会深层矛盾的集中反映,尤其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或大量反映出时代主题、凸显社会公平正义,或社会负面影响极大的网络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其反映的利益价值属性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契合之处。

将网络热点话题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挖掘思考审视问题的能力

探索能力和探索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大学生对社会发生的或网络制造出的新事物、新热点问题探索愿望更加旺盛,他们这种好奇心、探索心的一旦满足,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但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缺乏指导,对这些网络话题认知层面上不够深入,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力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有待提高,而复杂多样的网络热点话题背后,通常都一定的发生背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有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后续影响。因此,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探讨对话题的深入挖掘思考能力,通过对网络热点话题的解读,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审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观察问题和探寻事物的视角更趋于理性化,分析问题趋于成熟化。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网络热点话题由于代表性强、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所制造的舆论已经大大的影响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乃至生活方式。大学生关注网络热点话题,是提升自我认知和不断充实自我的一个途径。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想不够成熟,缺乏实践中的磨练,对网络热点话题缺少从全局上把握的思想方法和辩证思考能力,在一些网络不良舆论的诱导下,严重阻碍和影响了其辨别是非的能力,甚至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导致“高参与、低理性”、“高热情、低能耐”等现象。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以这些网络热点话题为契机来引导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大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比如通过一些典型的网络热点话题分析还可以上升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上升到民族思想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还可以是表达公众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还可以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情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也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将网络热点话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线上”引导途径

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立体化的思想教育网络平台,改变了过去“一对一”、平面化的教学方式,转向 “多对多”、立体化。

1.开辟思政教育网络阵地

学校、院系的官方网站或校园BBS开辟公共热点专题栏目,主动参与对网络热点话题的报道,辨明网络热点中的价值观念,及时引导网络舆论。但专栏建设上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网络热点话题的选题问题。由于网络信息海量,网络热点话题也包罗万象,通常涉及文化、社会时事、经济、娱乐、时尚生活等多个领域,有些话题甚至比较低俗。在选择网络热点话题引导时可以把握三类:一类是有争议性的社会性热点话题,如“茂名市民游行反对PX项目”事件、“老人该不该扶”、复旦投毒案等话题,这些话题社会争议大,有一定的相关利益的主体或者涉及价值观念的博弈,所含道德、法制、环境保护等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价值观引导性强;二类是网络政治类热点话题,如“中国梦”、官员腐败、紧张的国际区域关系等话题,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三类是通过校园论坛、从大学生喜欢浏览发帖的社交网站或及时与学生的沟通座谈等方式获得大学生对网络热点话题的关注内容和看法,更能真实捕捉到他们的思想动态。因此,专栏在选题上需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紧紧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弘扬时代主旋律,或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学习、个人发展有关的热点话题,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使有正能量的舆论热点“红”起来。

二是注重对专栏的建设。前几年,很多高校或政府的一些宣传机构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红色网站,但因为各方面投入的不足从而削弱了网站的质量及持续发展的后劲,学生缺乏浏览的兴趣。因此,高校在做热点话题专栏时,要尽量使专栏内容丰富,页面美观,使专栏的内容和形式在充满思想性、严肃性的同时,也要表现多样性、鲜活性,以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去充实、渲染、陪衬和烘托。除了个别严肃的热点话题外,其他热点话题甚至可以采用贴近年轻人的网络语言和图片,视频、FLASH动漫等形式,给人以轻松爽快之感,充分地调动大学生的视觉、听觉,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对栏目的关注度。另外,要保证专栏的实时更新和维护,不断给专栏注入新鲜活力。

2.鼓励开“名师博客”

博客是名师思想的“源代码”,学生通过对名师博客的关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感染。像湖南大学就组织了第一至四届师德标兵和部分教学名师在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网均开通了“湖南大学名师团体博客”,现已成为湖南大学的一个品牌;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张强校长的微博,有两万多忠实的学生粉丝;在上海交大思政教师阮海涛的博客每日点击率达20万,被学生称为“心灵花园”。因此,高校可鼓励开设名师博客等网络社交平台,利用名师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挥网络媒介的育人功能,当然名师在博客中可多引入对网络热点话题,观点可犀利麻辣,可循循善诱,可敞开心扉说真话、抒心声,目的在于通过正面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明确正确的“三观”,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3.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建设要跟上

需要建立两支网络宣传教育队伍作为人员保障。一支可以是由校宣传部、党总支委员、专职思政类老师、辅导员共同组成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收集并梳理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网络上主动发声,有准备、有针对性地积极回应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为他们消除思想疑惑,化解思想矛盾,传递正面引导信息。另外,考虑到高校教师平时工作忙,投入时间有限,还可以建一支隐形队伍。高校不妨定期培养学生中的网舆引导员,指导和依靠他们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去引导网络热点话题的舆论走向。这些大学生更善于运用网络语言,让他们在学校论坛或者其他社交论坛或网站新闻评论上,巧妙地介入其中的热点话题讨论,或主动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的关注,期间渗透主流价值观,引导话题方向,借此开展隐蔽性思政教育。

(二)“线下”引导途径

1. 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可改革

虽然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种种便利快捷,但难免存在着缺乏督导性、系统性,而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任课老师可以结合书本知识,设置热点话题讨论。像上海大学思政课就2011年就进行了相关改革,在每学期开学前向大学生征集热点话题,将这些热点话题进行提炼,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章节式”教学逐步向“问题解析式”教学转化,这一新模式已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此外,对部分网络热点话题,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比如,“保钓”事件,是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的好题材,可通过请专家做学术报告,系统对讲清整个事件的亲因后果,并借机对大学生进行血性与理性的引导。还有如近期的官员腐败热点话题,可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忏悔录,对大学生进行权力观、利益观以及党性教育。

2.开拓社会实践的平台,促使学生知行统一

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拓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在实践中体会学校所引导的“三观”教育对自身成长成才的决定性作用。

第6篇

截至2月22日,人民网、新华网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十的焦点话题中,民生话题均占半席,“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度明显升温,“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绿色经济”“扶持小微企业”等成为网民新的关注点。结合地方两会报道情况,本文认为以下话题值得全国两会继续关注。

一、民生话题数量庞大,巨细不一,涉及百姓生活各方面,相当一部分民生话题带有明显地方特色,以下较有普遍性:

1.住房

近期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大多数城市房价走势进入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度与试点情况备受关注。

限购:“限购”政策该延续还是终结?楼市限购要继续到何时?房价下跌到什么程度才比较合理?房价是否会大跌引发金融风险并祸及整体经济?

保障性住房:如何将“夹心层”纳入保障范围?公共租赁房试点情况如何?政府有没有推广公共租赁房试点的计划?对大学生、农民工等特殊人群聚集的城市有没有专门的保障住房计划?

小产权房清理:将出台哪些措施和办法来清理小产权房?哪些省市小产权房比较普遍?今年会取得哪些清理成果?

2.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江河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污染向农村转移等问题都是舆论关注的热点。

PM2.5:北京开始试点检测PM2.5,其他城市跟进情况如何?地铁、商场是否有必要监测pm2.5?今年两会是否有国家层面的大城市空气监测指标及要求?

污染:“两气、两水”(城市饮用水和城市水域、煤烟型空气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污染治理新举措;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

“十二五”期间国家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新举措;如何治理经营不规范行为导致严重污染事件。

3.教育

近年来,舆论对两会教育问题的关注点相对固定,如高考户籍限制等。从今年地方两会中可以发现以下新教育热点:

校车安全:2011年,校车安全首次成为地方两会的焦点议题。原有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存在哪些不足?该文件是否会有修改核完善?在完善校车技术标准和校车生产准入制方面有什么新进展?校车采购与运营费用该如何解决?

减轻学生负担:上海叫停英语星级考后,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如何加强竞赛考证清理?如何加强学生课外体验实践?如何做好学生作业研究指导,遏制题海战术?

教育经费:今年教育经费投入多少及其使用情况;新增了哪些投入,哪部分经费增加较多;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投资有什么新的着重点;高等教育方面在提高教师待遇和吸引培养人才方面有何新举措;经费分配在缩小城乡差别方面有何新举措。

4.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近年两会上代表委员都很关心的话题,今年两会上又可能会有哪些具体问题引发舆论议论呢?

食品监管:食品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为何拿不出整治利器、如何根治食品不安全的顽疾等问题,备受期待。

防控“地沟油”: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都有哪些相关的提案议案?重庆、浙江、北京等省市的地方政策是否可借鉴或应用到全国?“地沟油”流到农村如何解决?

5.实名制

微博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艾滋病检测实名制、快递实名制,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相关表态值得关注。

6.农民工问题

要一步步适应城镇化趋势,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不少。从前些年的解决农民工年底讨薪难,到去年提高民工子弟受教育质量,再到今年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婚恋服务和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农民工问题年年出现在两会会场。农民工心理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农民工输入地如何有哪些实质的、人性化的举措?

7.交通问题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收费;城市交通拥堵、限行、限号、限购;大型车辆频频伤人;公交救生用具监管;春运购票特别是铁路网络购票如何更加便捷等。

二、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国内的投资、出口也遭到海外需求下降和国内紧缩银根的挑战。今年地方两会中,经济话题热度空前。以下新鲜亮点值得全国两会关注:

1.宏观方面

降速调结构:各地今年预期的经济增速相对保守,均比2011年的实际经济增速低2个百分点左右。如何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投资将倚重哪些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目标、实施步骤有无新的消息?

提振股市信心:中国股市为何遭遇“长冬”?股市“重融资轻回报”倾向何时能改变?中国股市如何进行多方求解?今年全国两会将会传递哪些股市信息等备受期待。

西部重能源,东部重新兴产业:今年地方两会在经济领域的议题紧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东部省份更多从调结构出发,对新兴产业兴趣浓厚;而西部省份则仍处在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中。

东部地区“调结构、抓转型”、产业升级、服务业提升方面有什么亮点?西部地区粗放型增长方式给环境、能源供给带来的压力是否持续加大?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2.微观方面

实体经济:当前实体经济的吸引力日渐式微助长了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今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达45.6%,这是否折射出当前经济活动放缓?如何构架健康的虚拟经济辅助实体经济,今年两会对回归实体经济会推出哪些相关措施?

结构性减税:今年舆论对结构性减税规模有更大的期盼,就像2011年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提高免征额有很大期盼一样。目前中国税制结构仍需进行哪些调整?2011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性减税措施,效果如何?如何看待结构性减税下的税收增速?

小微企业:当前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仍很突出。今年两会会透露出哪些面向小微企业的利好政策,如成立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

民营企业“招工难”“融资难”:今年这两方面问题尤为突出。企业出现用工荒,已经从沿海城市蔓延到内地城市,甚至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企业融资难,老板跑路多,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温州。两会中,相信相关话题会成为代表委员议论的热点。

民间借贷:今年地方两会期间,有关鼓励民间投资、民间借贷阳光化的讨论骤然升温。是否要推动民间借贷合法化?合法化的障碍何在?

“收入倍增”:《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是否标志着“十二五”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被推迟一年后正式启动?“国民收入倍增”的成本应主要由谁负担?如何对抗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三、在“文化热”的大背景下,各地纷纷在两会上提出鼓舞人心的“地方精神”。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到“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价值取向,从“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新形象到“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的云南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地方两会的“文化味儿”更浓了,也代表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思路、新探索。预计“文化”也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主要焦点议题之一,以下话题值得关注:

1.文化改革

文化企业上市:如何推动上市融资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政策保障: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很多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在文化体制改革和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部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今后一段时期中央会从哪些方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影视业发展:广电总局有哪些政策推动中国由影视产业大国向影视产业强国转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两馆”开放: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和打算?

2.文化大省亮点纷呈

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政策支持、文化与民生、文化“走出去”、发展举措创新等内容,受关注程度较高。

3.文化助推中部崛起

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建设应在哪些领域做大做强、如何推动中原省份向文化强省跨越值得关注。

第7篇

思想品德课是与时事热点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考试试题也可以看出来,时事热点问题成为检测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情况的主要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设时事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关注社会,更好地了解社会。此外,结合热点话题开展基础知识教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时事教育提出几点意见。

一、引入时事热点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怎么选择开头题材,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整节课的热情和兴趣。而选择具有趣味性、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特点的时事热点话题作为导入材料,能够成功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选择能够有效揭示课堂内容的时事热点题材,通过事实讲述、设问以及引出话题讨论等形式,引出新课的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运用热点导入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知识。例如,在讲授“团结友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复旦大学投毒案件”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事情的原因,并讨论当与同学发生分歧时,应该怎样做。通过材料引入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表达观点,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怎样正确处理同学关系,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同学团结友爱。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

二、运用热点案例,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事例指引,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的印象,从而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失去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地运用教材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对此,教师在讲解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时事热点话题,通过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利用对热点话题的讨论互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出案例反映的课本知识,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来解释案例的内容,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给枯燥的思想品德知识增加一定的趣味性,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诚信男孩”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以诚信守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组织时事热点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能够牢固地记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引导、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此,教师在讲授完一部分的课堂知识之后,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时事热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可以设计时事热点主体黑板报。如神舟十号升天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神十”发射设计一期主题黑板报,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将选择自己认为切合主题的内容呈现在黑板报上,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以及甄选辨别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神舟飞船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者,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上设计一个“十分钟热点时事讨论会”,让学生自己去搜索最近发生的有代表性的热点话题,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和讨论。教师则根据学生提出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教师在选择时事热点话题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一些负面的内容,多给学生传播一些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内容,让学生在感受社会大爱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添加时事热点教育,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够让学生时时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上发生的事,并能够用所学知识引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要加强时事热点教育,利用热点案例和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8篇

关键词:时代脉搏;时尚;热点;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60

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阅读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是带领少年在文字架构起的美丽天空下,自由的飞翔的一项很美的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这个时期,由于学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对于时尚话题和热点话题很感兴趣,语文教师就要根据他们这个时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入他们更感兴趣的时尚与热点话题,让初中的语文教学更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及目的

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能够独立完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个文体的小作文写作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小学与高中之间的写作承接任务。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的写作,兼顾其他三个文体,记叙文在写作教学中占有绝对大的比例,初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六十四,初二占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一,初三占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相对比较,其他文体所占比例较小,但都有教学任务,要求能够规范性地完成。而记叙文的教学任务要求比较详细,会涉及到记叙文的各种方法和结构,不仅要求规范性写作,同时还要求创造性的写作。此外,还有片段写作的训练内容,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详细描写一个片段,比如一个场景、一个故事、一封信等。

二、如何将生活热点引入初中作文教学

(一)贴近生活,打造绿色作文课堂

要提升初中生写作文的兴趣,把生活热点引进作文教学是一种有效途径,因为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期,他们渴望探索一切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从众心胜。贴近生活会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就在自己的生活里,从而领略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真谛。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时讲真话,要有真情实感,真实地记录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不无病,不小题大做,不无事生非,提倡绿色作文,不添加杂质,真实地记录生活,真情地歌颂生活。提倡绿色写作,提倡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摒弃为赋新诗强说愁的“造假”作文,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即真实地反映生活。

(二)引进热点,打造时尚作文课堂

初中生处在充满好奇充满幻想的年龄,他们追星、喜欢热点话题,喜欢各种激烈的游戏。把热点话题引进作文教学,打造时尚课堂,对提升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效果的,热点话题可以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更喜欢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在进行《漫话探险》的写作训练时,就可以把这个时期发生的与探险有关的事情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最后再告知此类作文的写作要求、技巧、方法。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一直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只要完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透视内心,打造真心话作文课堂

在初中生的眼里,作文就是作文,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其实就在我们生活里,教师就要跟学生一道把作文移植到生活里,把生活搬进作文中。在应用文训练中,教师可以以书信这个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文体,来让学生感受作文就在生活之中,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说说真心话。比较独特的方法是教师让学生都给自己写信,写自己想跟教师说的真心话。值得注意的是,要做这样的尝试,教师必须跟学生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否则无法透视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不仅学生能感受到作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同时也能够透视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通过学生的真心话,教师更能够了解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

(四)出亲情牌,打造真情告白作文课堂

初中生的情感世界是洁白无邪的,要让学生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就需要打出亲情牌,打造真情告白的作文课堂。在记叙文训练中,常规的教学都会让学生写出我最爱的XXX,我的XXX,初中阶段要书写真情实感最常见的就是写我被什么事情感动了,我爱XXX。而这样的情感往往不真实或者被夸大,最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动情的是愧疚感,因此要打造真情告白的作文课堂,就要让学生写我最对不起的XXX,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等。愧疚感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作文写作,抒发学生内心想说又无法说出口的情感,与此同时也能够打碎学生心中的块垒。

三、初中作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虽然通过课程改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最大问题就是以形式为主,以抓分为目的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其次是作文教学与生活相去甚远,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三是作文教学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作文是“作”出来的,而没有使学生感受到作文是自己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目的,树立绿色教学思想,让作文教学紧贴学生的生活,适应时展的要求。

四、结语

初中是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初期,写作教学不仅仅肩负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者重任,打造绿色作文课堂,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诚实做人、老实做事的思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水准,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 杨蓉;初中语文独立创新写作教学的前奏 [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2] 赖业伟.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5).

第9篇

一、辩论型节目的选题分析

辩论型节目通常是具有很高的互动性,以现场辩论和观众发言为主体的节目形态,泰州电视台《唇枪舌剑》节目每期邀请数名嘉宾围绕某个话题进行针锋相对的探讨争辩,节目以嘉宾点评的方式结束,对辩论话题进行剖析,给出切合实际的结论或方向。

《唇枪舌剑》选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议题型,如“学生玩电脑游戏的利与弊”、“剩男剩女是否该降低择偶标准”、“六一儿童节家长是否要放假”等;一为新闻事件型,针对最近发生的热点事件,就新闻中所蕴含的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如“烟花爆竹该限放还是禁放”、“公考之门该不该对应届生关闭”等。这些话题的选取具有以下特点:(一)新闻时效性,作为子栏目的《唇枪舌剑》对《直播生活》的民生类新闻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和进一步的深挖;(二)受众参与性,是对新闻事件的思辨,而不是对学术以及逻辑的思辨;(三)通过辩论,新闻事件再次被解构,新闻争议点被逐步放大,从而使受众从新的层面接近新闻真实;(四)力求选题多样,吸引不同层次受众观看、参与。

二、辩论型电视节目话题选择

1.话题选择贴近民众日常生活

民生新闻的“三贴近”原则,对辩论型电视节目同样适用。民众关注的,喜爱的,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2009年6月,泰州交警部门为了治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向行驶等问题,开始在市区几个主要路口采取拉绳子措施。此举一出,立刻引起泰州市民的热议,《唇枪舌剑》随即录制了一档节目“治理交通问题,交通拉绳是否合理”,邀请市民代表及交警代表进行辩论、讨论。现场嘉宾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说出自己所代表群体的想法,在现场参与的社区群众及大学生也积极参与讨论。节目给了交警和市民一个沟通的平台,之后,交警部门取消了拉绳子的做法,改变了执法方式。

此类辩题还有“东城河游泳是堵还是疏”、“无物管小区的保洁工作长效管理能否执行到位,难在哪儿”、“流动摊贩是否应该存在”,这些话题都是民众所关注的,通过辩论使大家的认识达到一定的共识。

2.话题选择不能过于琐碎

民生类节目摒弃了传统新闻的那种“高高在上、冰冷生硬”的报道方式,采用平等的视角来报道新闻,以此赢得老百姓的关注。不过,很多民生节目选题狭隘,把大量精力放在关注邻里争端、夫妻矛盾等琐碎问题上,而忽略了大民生。

《唇枪舌剑》节目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尽量做受众感兴趣又不太琐碎的话题。但有时还是难免小众化,比如“西班牙PK荷兰,谁能夺冠”这样一个话题,只限于爱好欧洲足球的群体,容易造成收视群体的流失。

3.国家大政策的地方性解读

地方台与中央、省级媒体相比,资源少,起点低,只能从本土出发,结合本土实际做节目,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做法。例如2011年5月22日《唇枪舌剑》的“楼市拐点是否出现”这个话题,从国家房价控制措施以及“北上广”等大城市房价下跌说起,在嘉宾的辩论以及专家的分析下,观众对泰州房价的总体状况以及今后走势,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转贴于

这是大选题地方性解读的典型例子,回避了地方台对解读类似政策的不足,将国家级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

三、创造性地选取辩论话题

信息时代,新闻信息呈几何形态增长,但真正受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不多。热点新闻容易“撞车”,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辩论型电视节目的选题当中。辩论型电视节目时长往往在30分钟以上,容易引起观众的收视疲劳。要想抓住观众,每一期节目的选题至关重要。好的话题应当具有以下特性:

1.公共性

电视是大众媒介,其所关注的一定是大众所关注的,辩题的选择同样也应该具有大众性。上到国家大事,如“中国该不该废除死刑”,下到居民关心的事,如“是否赞同送老年人进养老院”,都应该涉及。

2.争议性

辩论型电视节目最忌辩题不温不火,或者观点一边倒,辩题的选择具有可辩性。要达到这些,选题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话题争议是否大。否则,容易使辩论观点变得牵强附会,产生歧义,偏离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和缓解群众情绪的目的,适得其反。

3.前瞻性和预见性

比如“六一节家长是否应该放假”、“打麻将该不该有所限制”等选题,由于其所具有的前瞻性,对观众来说具有新鲜性以及现实意义,容易引起观众的思考。

4.多样性

第10篇

一、电视媒体进入“二次传播”新时代

“二次传播”,是近年来传播环境的巨变对电视媒体提出的新课题。电视媒体的“二次传播”就是通过电视衍生节目,借助自身平台以及网络、平面、户外、线下活动等传播手段,在电视节目的一次传播后,通过电视节目的热点话题,实现“二次传播”甚至再次传播,提高频道的知名度、关注度和忠实度,实现电视媒体的持续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方面,收视率就像一位面无表情的指挥官,节目好或者不好,它都在那里。毕竟,目前电视行业流行的央视-索福瑞收视率调查体系,以收视率为唯一评价标准。但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坚决扭转唯收视率的倾向”,省级卫视综合评估新体系被提上议事日程。

另一方面,广告客户的媒介传播经验,也已经从感性概念转为理性思考,从粗放式投放转为精准化模式,从单一硬广转为软硬结合,从单一媒介转为资源整合。所以,电视媒体要想吸引广告主眼球,分得广告市场蛋糕,必须从广告的一次传播转向二次传播,通过植入广告主的产品和品牌元素,将广告品牌与节目内容很好地融合,吸引观众注意力,扩散口碑传播,实现节目的二次传播带动广告品牌的“二次传播”,全面提高广告增值服务和广告投资效益。

二、资源优势搭建“二次传播”平台

在“内容为王”的媒体王国里,只有好的节目资源,才能产生话题效应,才能有“二次传播”。有了“二次传播”,才能扩大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影响力就自然生成,当影响力产生,反过来又会促进收视率增长。

2012年,安徽卫视以资源优势搭建“二次传播”平台。一手固本,即不断深化电视剧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强化电视剧资源优势和行业话语权,好剧大剧的资源储备始终在竞争频道中首屈一指。2012年,安徽卫视大剧储备丰富多彩,题材更加多样化,目标受众广泛,不断扩展年轻观众。黄金档大剧连环,《青盲》、《甄嬛传》、《心术》、《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血战长空》等精彩剧目精彩全年;暑期爱情三部曲《爱情公寓3》、《爱情来告白》、《爱情闯进门》,数亿网民翘首期待,真情演绎命定爱情;次黄金档实行集束式编排,推出“TVB探案季”、“泰剧季”等主题季。

一手创新,即自办节目多点发力。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准备了多个类型的新节目,确保内容提供和版面调度的游刃有余。2012年,自办节目持续发力,品牌升级;季播节目,迭起;新栏目、新活动不断涌现;新平台、新理念朝气蓬勃。大活动、大栏目充分锁定年青受众,彰显频道活力,收视预期价值高。国内大型户外冲关竞技真人秀代表性节目《男生女生向前冲》第三季、第四季和冲关王中王决战之夜组合出击、立体播出、横跨半年,完成男女赛道升级,打造亚洲顶级赛道,十大节目特色,继续领跑国内同类冲关节目;《黄金年代》第二季全新改版,和您一起回味经典老歌,重温年代记忆,打造开启盛大怀旧年代明星怀旧秀;继达人秀偶像“X Factor”后,国际顶级电视公司Fremantle又一全新力作升级版“达人秀”——《势不可挡》火热来袭,更草根、更有趣,开启简单、快乐的全民娱乐新模式。

三、热点话题释放“二次传播”速度

人类传播进入“融媒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竞争变为合作,媒介之间互为补充、互相拓展、共同延伸。电视媒体开始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技术手段推广电视节目,达到提高知名度、提升收视率的目的。制造热点话题,病毒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1.制造电视剧热点话题,全社会“二次传播”

将电视剧与社会话题联立,通过前期的宣传、线下活动、营销,社会话题炒作就变成了备受关注的公众事件。比如安徽卫视近期播出的《心术》,讲述一群年轻医者在医院舞台上,怀抱“信望爱”的理念,演绎医者百态,倡导和谐的医患关系。安徽卫视主打“公益牌”,启动“大剧接力、甄心传递”系列活动,巧借甄嬛推《心术》,特别推出“亚洲小巨人救助尿毒症患者爱心行动”,在合肥、南京、武汉、重庆四城举行“心术保健箱”义赠工程,并通过编剧六六、演员海清呼吁关注医患关系、关爱弱势群体,在全国掀起《心术》观看热议潮,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和探讨。

2.制造娱乐栏目热点话题,全互动“二次传播”

在娱乐栏目中,植入大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通过参与者和观众的互动交流,实现栏目的“二次传播”,提高栏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男生女生向前冲》自2010年开播以来,男女双赛道、亲子赛道、校草校花、丰厚奖品、奇异达人、公益基金以及选手落水瞬间、搞笑幽默的表演等话题,都引起了选手、观众和网友的全互动“二次传播”。2011年开播的《黄金年代》是安徽卫视重金打造的一档以年代间主题PK为表现方式的大型年代明星舞台秀节目,将年代间诸多领域进行有趣的梳理对比,涵盖影、视、歌、时装、生活物件等易引发共鸣的领域,追寻全民记忆的大型跨时代秀。

四、整合推广提高“二次传播”力度

第11篇

关注两会 我与中国共奋进

二、活动背景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备受海内外关注。随着地方两会逐步落下帷幕,xx年全国“两会”顺利在3月4日召开。全国人民及世界的相关媒体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两会”它能反映民意、为民谋利。每年“两会”,公众都会有一些关注的热点话题。两会期间的民意调查显示:医疗、住房、教育、治安、司法、就业、交通、环保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在“两会”上,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不断涌现,充分展现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新气象。

三、活动目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提升自身的思想能力。了解国家的相关动向,将会对就业的发展将会有帮助。因此,开展有关学习“两会”精神的主题班会很重要。

四、活动地点

梧州学院 一栋 201教室

五、参加人员

梧州学院经济系09电子商务班全体学生及辅导员

六、活动内容

召集全体同学,紧扣活动主题,展开学习讨论,发表对于自己所关注的两会内容及有关电子商务的就业看法。

七、活动流程

1.组织者提前收集两会信息,选出几个与同学们关系较密切的热点话题以供活动中大家讨论。

2.由班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其他同学自主上台讲述自己对两会一些问题的看法。

3.代表依次发言,代表发言完毕后,同学们对代表看法进行补充或反驳,力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最后请辅导员为大家讲述一下她对于“两会”学习的领悟及对本次班会的总结。

9.主持人宣布本次班会结束。

注:1.团委做好组织宣传工作

第12篇

高考临近,有关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的命题预测很多,参考命题预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考生把握复习的整体方向,有的放矢。历年高考作文题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评价功能,第二个是导向功能。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支招考生,考生可参考当地最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结合社会热点,从中分析规律,得出2012高考英语作文大的命题方向。

1、参考历年真题,总结规律。一般来说,高考英语作文体裁相对稳定,考生可参考当地最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从中分析规律,得出大的命题方向。如陕西对高考英语作文这一板块的考察,从新课改后重点突出的是学生对日常文体的应用,从09年至11年分别以电子邮件或写回信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对老师的真挚友谊、与家长沟通学习压力、或解决一些基本的学习难点等。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高考对学生作文的考察,会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家庭、社会活动等高中生较熟悉的层面,结合应用文的常见考察点:申请类、投诉类、感谢类、祝贺类等进行综合考察。

2、把对语言基础的应用作为考前强化重点。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技能目标的要求,英语作文写作须“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问题规范、语句通顺。”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的命题趋势,仍将会把学生对语言基础的应用作为首要考察点。

3、关注热点话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可以发现,题材始终贴近社会、贴近现代生活,是中学生所熟知的热点话题。

高考作文与社会热点的结合是学生不可忽视的层面,它往往以议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高分网建议考生考前多看看相关热点或流行话题类的文章,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独特鲜明的观点,文章内容一定要充实。其次,文章要有一定的亮点:正确把握基础词汇和高级词汇在文章中的出现比例;高频句型在文章中的恰当使用;简单与难点语法在文中的合理搭配。今年对于议论文要重点关注正反观点类和现象分析类两种议论文。

除了把握好命题原则,掌握高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更不可少:

1、审题:审题是做到切题的第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要看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并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

2、进行构思,列出简单的提纲,打造文章之骨架:审好题、立好意后,就要写提纲,打造文章的骨架。文章布局要做好几件事:安排好层次段落,铺设好过渡,处理好开头和结尾。

3、扩展成文:根据字数多少扩展成篇。扩展的内容一定要紧扣主题,千万不要写那些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展开的方式包括:顺序法、举例法、比较法、对比法、说明法、因果法、推导法、归纳法和下定义等。可以根据需要任选一种或几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