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发展战略

时间:2023-05-30 10:3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源发展战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能源发展战略

第1篇

一、发展后续能源的战略意义

1.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能源的严峻挑战,要求我们考虑常规能源的接替问题

21世纪我国将加入到全球化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去,竞争的核心战场将在高科技领域。新世纪经济增长点,将不再是过去的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密集的行业,而是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领域。一些技术发达国家将利用高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新材料、先进管理技术,达到减员增效,以最少的能源、原材料和人力的投入,取得最廉价、最优质的产品,从而夺得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霸主地位。在新世纪中,传统能源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在能源市场上,新能源将层出不穷,能源的利用将更高效,整个社会将在强大能源的支撑下高效地运行,生态环境将比20世纪更优美,人类将全力以赴保卫仅有的家园--地球。

我国也将不例外地走能源结构多样化、能源优质化的道路。21世纪上半叶我国经济发展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而现在则正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欲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必须有足够的能源投入。到2020年,我国人口按14-15亿计算,则需要26-28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人口按15-16亿计算,则需要35-40亿吨标准煤。

我国能源又面临着三大突出问题。

第一是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92%、石油占2.9%、天然气占0.2%、水电占4.7%,这就注定了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以煤炭为主。目前煤炭占70%左右,即使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油、气及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煤炭所占的比重,但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煤炭总量也将增加,大幅度减少煤炭的消费是较难办到的。我国的优化和调整能源结构的思路应从我国资源储量实际出发,在大力开发煤炭替代能源的同时,应在洁净煤技术推广应用上下功夫。

二是我国因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能源资源重心偏西偏北,而经济发达区域偏南偏东,常规能源需经长途运输才能满足需求,这给社会和经济带来许多问题。只有因地制宜地注意区域性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在远离能源产地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本地能源和能量密度大的能源(如核能)方可缓解矛盾。

三是我国煤烟型污染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而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能源消费密集的行业又是我国支柱产业,它们占大气污染的70%以上。如我国产业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是冶金、建材、化工大国,则煤烟型污染难以根本解决。

根据上述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及新世纪上半叶所肩负的发展使命,我国在拟定新世纪能源发展战略时,应重视常规能源的接替问题,其希望就在于发展后续能源。

2.石油将是21世纪我国最大的能源战略问题,石油的替代品将是后石油时代的热门,应早作战略部署

国际权威预测机构指出,到2010年世界常规石油产量将到顶峰,此后世界石油产量将下降,世界将更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油价将会大幅度上升,第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将在2015年前后来临。届时,作为我国,这样优质能源(石油和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的国家将需付出高昂的代价。

后石油时代到来时,世界上(包括我国)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液体燃料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常规石油供不应求,势必刺激各国走寻求石油替代品的道路。作为我国这样一个油气供应不足的国家,更应重视石油替代品的开发。

我国是煤炭大国,研制开发煤的液化技术,以煤制甲醇代替短缺的石油应是现实可行的途径。煤的液化在我国已经起步研究,但鉴于目前的油价便宜,人造油因在经济上没有吸引力而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在确定能源技术发展重点时,应将煤液化技术列为攻关的重点,投入一定科研力量,开展煤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其它非常规石油技术的开发研究。预计到2010年以后,煤的液化技术将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在新世纪的安排中,我国还应积极开展油、气资源的勘探,增加国内油气资源储量和产量;积极参与国外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增加准国有油、气资源份额。

3.能源科技的创新为后续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机遇

突飞猛进的能源科技创新赋予世界能源以新的生命,21世纪人类在能源的开发利用领域将会有一次新飞跃。20世纪90年代,世界能源市场上发展最为迅速的已不再是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如风力发电异军突起,其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以上。今后,各种新型、高效的能源系统将不断涌现,比传统能源更经济、更灵活,加上电脑武装,将使能源创新技术如虎添翼。未来新型能源经济模式将由集中转为分散,自然界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和风能将得到充分的利用。

目前,先进的电子技术、新材料和生化技术都被运用到能源系统中来了。例如:汽车将成为带轮子的电脑,电脑不仅控制方向和刹车,还会改善燃料使用率和降低废气排放;伴随着产业运营机制的改革,新建的发电厂都是效率高、成本低的,火电厂环境保护的成本提高,将促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加快发展。总之,21世纪将要发生的能源革命,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从而降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传统能源的竞争力,而使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渐居于主导。

二、后续能源发展战略地位正在逐步得到确立

1.太阳能利用正走上工业化发展康庄大道

严格地说,化石燃料利用是得益于太阳能,但仅是太阳赋予地球能量的“九牛一毛”,真正取之不尽的是太阳的热和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就期待着太阳能发电技术能带来一场革命,但这场革命仍迟迟没有到来,因光电池成本仍比传统能源发电高10倍以上。现在,科技创新正给太阳光发电带来福音,光电池效率随着新型硅材料的诞生而得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由原来的2%提高到20%,有的甚至达到30%左右,接近常规能源发电效率,这无疑是太阳能发电走上产业化之路迈出的第一步。目前太阳能发电已经受到世界的普遍重视,美国已经开始建造1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厂。

更为新鲜的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正成为世界太阳能利用的新潮流,美国最先提出这种新设计。它是将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直接嵌入在屋顶和外墙上。这种新型光电材料比高档建材便宜,只要花费不到1辆汽车的钱就能买到1套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屋顶,可在25-30年内满足自家的电能需求。对公共建筑,可以像覆盖外墙面一样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美国预计,到2005年这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的市场可达26亿美元。

随着人类将科学的臂膀伸向太空,太阳能太空发电技术也紧锣密鼓地发展着。所谓太阳能发电就是利用卫星或在月球上建造太阳能电站,将得到的电能用微波传送到地球上来。卫星太阳能发电是把卫星发射到地球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或发射到距地球500-8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因为太空无云雾遮挡、太阳光强烈,发电效率高且经济,因此很有吸引力。实现太空太阳能发电首先要在太空设置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巨型太阳能板,将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变为微波能,并发射到地面。在地面设有70平方公里的微波接受器,最后将微波能转变为电能。目前,美国、日本等国都在进行太空太阳能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它们都制订了新世纪太空太阳能发电计划,预计在21世纪上半叶可以产业化生产。

此外,五花八门的太阳能新产品也层出不穷,太阳能汽车在赛场上大显身手,永不降落的太阳能飞机执行着各种特殊任务,太阳能为火箭助一臂之力,太阳能游船、太阳能自行车、太阳能空调机、太阳能冰箱等形形太阳产品在世界各地出现,太阳能供热更为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住宅已成为世界投资新热点。新世纪应是太阳能应用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太阳能应用产业是有极强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转贴于

2.风能利用风靡全球,风力发电成为电力工业的新增长点

风车是古老的动力机械,而风力发电在1980年才供公用事业之用。但20年来,风力发电的巨大发展潜力已为世界公认,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从1980年的1万千瓦猛增到1999年的124。4万千瓦。1999年全世界风电投资达20亿美元。大型风轮机、新型叶片设计、高级材料应用、智能更高的电子技术、灵活的轮轱结构及合乎空气动力学的控制装置都有助于风电效率的提高,使风电的产业化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现代风力发电机不但在低风速仍能高效发电,还经得起暴风的袭击,安全度大为提高。

从理论上讲,开发地球上1%的风能就能满足全世界能源需求。我国陆上风电资源就有2.5亿千瓦,近海还有7.5亿千瓦,是实现我国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目前各国都采取激励风电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减免税收的经济政策,及电网优先收购风电的政策。我国正在实施“乘风计划”,加速发展风电。截至2000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34.4万千瓦。我国的风电发展已由过去的试验阶段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3.绿色能源开始造福子孙后代

生物质能又能称为“绿色能源”,它是指通过植物(包括树木、青草、农作物、藻类及各种有机废物等)的光合作用而将太阳能以生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能源。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开发干净无污染的绿色植物能源;二是化害为利与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垃圾和污泥等作能源。

垃圾发电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推广,技术创新提高了其发电效率并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城市下水道的污泥也被制成燃料,沼气亦越来越受世界各国重视。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开始大批种植植物能源,而且产量很高。美国开发的作为发电燃料的芒属能源植物能很快长到3米高,每公顷可收获30多吨。

有众多植物会分泌出类似石油的乳汁,有的果实或枝叶含有很高的油份,只要通过简单加工,便可提取各种植物油;有的还可代替柴油作燃料。美国有一种香槐树,在它长成时,可像割橡胶一样从树的表皮取出一种白色乳汁。这种乳汁只需稍加提炼,便可获得类似石油的液体,可代替石油燃料。还有一种能适应沙漠恶劣环境的名叫霍霍巴的灌木植物,它的果实中含有50%-60%的油性的乳汁,经过提炼可做油。一种“黄鼠草”每公顷可提炼100升石油。我国海南的油楠树,砍掉枝干后油即会源源而出,日产“原油”10-15公斤。

目前,世界上森林面积达3彳.42亿公顷,地面上木质生物量达440.5亿吨,是重要的薪柴和林产品的来源。将木质植物加工成液体燃料的技术正在悄然兴起,这种技术在美英等国已达到实用阶段。另外,人类正向海洋索取“绿色能源”,日本正在进行从浮游生物中提取乙醇的研究。一些国家还在海洋里种植巨型藻,试图从粒藻中提炼石油。

4.正在积极开展的核能应用新技术研究,是21世纪能源持续稳定供应的必要条件

在后续能源技术中,最具工业应用和规模发展潜力的是核能新技术。它们包括:先进核反应堆(包括先进压水堆、先进沸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等)、快中子增殖堆、加速器驱动亚临界系统、受控核聚变等。

先进堆是在现有核电堆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来的新一代反应堆,它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经济实惠的特点,符合当代环保要求。特别是当后石油时代到来时,将具有上佳的经济竞争性。

快中子增殖堆可以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50-60倍,可解决核裂变的高效、长期应用,接替性能良好。快中子增殖堆已接近工业推广应用,法国已建成电功率120万千瓦的大型快中子堆电站,并取得了工业运行经验。随着油价上涨,它将显示出非凡的竞争力。

加速器驱动亚临界系统是目前国际上热门话题。从科学概念考虑,这种系统建筑在加速器技术发展和核反应堆现成技术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魅力,科学界正在大力推崇。

受控核聚变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永续能源选择,由于该技术难度大,技术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对其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技术开发的接力棒经过艰辛的历程已逐步向成功的终点接近,但其关键技术尚未走出实验室的大门,真正要实现工业应用,还需全世界花费巨额资金,再经历半个世纪才可能达到目的。

三、当前我国发展后续能源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1.风能应走国产化的推广应用道路

风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可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的替代能源。我国的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特别适合于边远的海岛等无电地区。只要走国产化道路,我国风能工业就会稳定持续地发展,在特殊地区发挥其特殊作用。

2.地热能的开发应走因地制宜、供热和发电协调发展的道路

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面广、应用前景广阔,应在供暖方面予以重点关注。高温地热田已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应作为重点加以开发。

3.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中,应将热能利用和发电作统筹安排

在阳光充足地区应开发先进的太阳能热水器,使之在国民生活和生产中取得实效。太阳光伏电池的发展方面,应重点开发太阳能光电薄膜技术,并与建筑一体化统筹考虑,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太阳能光电的工业化应用有待于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建立和实用。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将空间太阳能电站列入21世纪科技发展议程,估计到2020年以前,美、日等国可能发射空间太阳能电站卫星。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预期,到2050年可能实现空间太阳能发电。为了做好技术贮备,从21世纪初起,我国应着手跟踪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

4.加强核能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我国应从国情出发,把重点放在有现实意义的先进核反应堆的技术开发上,将其作为近期发展目标,因为在这方面有国外先进经验可借鉴。快中子堆技术的开发应用,可作为21世纪中期发展目标。加速器驱动亚临界系统可作为中远期研究目标。受控核聚变研究方面,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这是投入少而可共享成果的好途径。

第2篇

关键词:能源安全;绿色金融;产业结构

一、引言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爆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同时也宣告了西方世界“黄金时代”的结束。此后,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倍受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世界许多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学者们都对能源安全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经济学领域而言,能源经济学已成为一门专门以研究石油问题为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和探讨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和各国经济的影响。国际上研究能源经济学的学者们其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分析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世界石油供求和各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例如,Noureddine Krichene(2002)通过考察1918~1999年间的世界原油与天然气市场,并对1918~1973年和1973~1999年这两个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进行了估算,发现1918~1973年这一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价格稳定,而1973年之后石油与天然气价格变得极不稳定,反映了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石油与天然气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James D. Hamilton(2003)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了石油价格的变动与GDP增长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的特征;J.Bielecki(2002)从能源安全概念、石油市场演进、制度安全框架、目前石油安全状况、未来石油安全需要、增加能源安全战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认为尽管未来不会出现像1970年代那么大的全球能源危机,但某些能源安全的严重程度将继续值得关注,未来并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因而对于能源安全没有任何自满的余地,目前的石油紧急措施有必要扩大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能源来源;David K.Backus和Mario J.Crucini(2000)通过考察石油价格与贸易条件后发现在最近25年中石油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贸易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并且量的作用也是极不相同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致了能源需求的稳步上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刺激了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需求急增。近年来,国内能源产供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如舒先林、阎高程(2004)、王树林(2001)、曹志峰(2004)等,他们都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开展了相应研究。然而,与国际上学者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探讨才刚刚起步,还有待于不断深入和系统化。诚然,国内外学者所做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参考基础。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石油能源以及能源安全供给问题上,而有关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得较少。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更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金融部门如何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把金融业务运作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分析

所谓能源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保障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给,即能源的供给安全;二是减少和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环境安全。就中国能源安全现状而言,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持续扩大的能源需求所形成的供给压力不断加大,能源供给安全受到极大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能源消费高强度时期。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考察,中国城镇人口已由1978年占总人口的17.92%上升到2005年占总人口的42.9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逐步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就业人口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85年城市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5.68%上升到2005年36.04%(引自2005BP世界能源统计)。从城市人口和城市就业人口两个方面的数据来看,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率在30%―70%为高速发展时期,因而中国城市化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就工业化发展水平来考察,根据赛尔奎因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再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来判断,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急剧地扩大了能源消费需求,而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部门。1995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103388.70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8.82%,2005年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178139.50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9.77%(见表1)。尽管1995―2005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没有多大变化,2005年的比重只比1995年高出不到1%,但三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需求量却增加了72.30%。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石油和电力能源消费需求呈急剧上升态势。就石油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石油产供能力短时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为满足国内石油需求只有通过扩大石油进口来实现。1993年之前,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而1993年之后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为1218.7万吨,而到2005年石油净进口达14275.1万吨[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国际能源机构(IEA)及美国能源署(EIA)网站数据整理而得]。另据国家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14518万吨、成品油3638万吨,原油进口金额664.11亿美元,成品油进口金额155.52亿美元。随着石油进口的增加,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赖程度也随之提高,199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还只有1.9%,但到2003年却高达48.6%,并且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在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石油消费与进口大国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将持续较快地增加,能源供给压力加大,供求矛盾仍会长期存在,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对外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供给紧张格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大了对环境影响的压力

从能源资源禀赋状况来看,中国是煤多、气少、油贫。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资源储量相当丰富,且煤质较好。中国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2004年中国煤炭资源采储比只有59年,而世界煤炭资源的平均储采比为164年。就石油资源而言,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48.44亿吨,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而累计采出量已达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4.91亿吨。相比世界富油地区来说,中国石油资源是比较匮乏的,而且人均石油资源储量就更低了。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07年的数据显示:2006年底,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约为7427亿桶,约占世界的61.5%;欧洲(主要是俄罗斯)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444亿桶,占世界的12%;非洲约为1172亿桶,占世界的9.7%;北美地区约为599亿桶,占世界的5.0%;亚太地区石油资源最少,约为405亿桶,占世界的3.5%,其中中国约为163亿桶,占世界的1.3%。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由于中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大分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种状况受我国能源结构制约还将持续下去,对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比重过大,单位GDP能耗高,能源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给紧张局面

从能源消耗强度来看,2004年,全世界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产出能源消耗量)为2.5吨油当量/万美元GDP,而中国为8.4吨油当量/万美元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美国的4倍多,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根据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铁、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导致中国能效低下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等,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而耗能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例如,2004年采掘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几大高耗能行业的产值就占当年GDP的57.68%。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资源,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

三、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对策

(一)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策,通过金融业务动作同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趋势下,金融部门实行绿色金融战略意义极其重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金融部门正确认识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辩证关系,提高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增强绿色金融意识,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贯彻到具体的金融业务之中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克服过去那种只顾经济效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资源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足,提高金融部门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与化解金融环境风险的能力;有利于金融部门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把好信贷、证券融资关口,促使企业实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部门通过运用信贷杠杆、证券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导向作用;有利于金融部门利用自身的金融优势,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金融部门应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绿色金融意识与能源安全意识以及在金融业务中贯彻落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

2、金融部门通过业务运作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凡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项目,一律给予金融上的优先支持;而对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高能耗产业,金融部门一律不予支持,也不为其开办其他金融业务。

3、金融部门应加大对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节能技术改造、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开发技术与应用推广、能源综合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资源能耗,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度化、具体化,使之成为金融业务运作的具体可操作准则。金融部门应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等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进行具体细化,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金融业务运作操作准则,提高绿色金融业务运作的实效性。

5、为使金融部门配合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让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金融部门可以借鉴世界银行的经验,在金融机构内部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及时准确掌握国内外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信息动态,并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为实行绿色金融、领导科学决策与金融业务运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南。

参考文献:

1、舒先林,阎高程.石油――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与国际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3).

2、王树林.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思考[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1(5).

3、曹志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4(5).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能源;规划原则:规划目标

中圈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10-0079-03

城市(包括城镇地区)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供应集中的区域生态系统。随着现代城市化演进过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系统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生态单位之一。能源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导性要素,其在城市中的流动过程是以各类能源的消耗与转化为主要特征的。

城市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问题。城市能源结构具有时代特征,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要素。城市能源的合理规划与优化配置是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能源短缺矛盾,协调城市化进程与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城市能源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保障城市能源供应,更重要的是要在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建设过程以及城市居民的用能行为中逐步促进能源使用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能源研究不仅是一个物质系统研究的过程,也包括能源知识、能源观念、能源政策以及城市能源战略的长远和根本目标。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城市能源规划,实现城市能源的生态化、节约化和可再生化,是关系到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题。

1 国内外发展动态

1.1国内发展动态

目前,我国对城市能源发展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上开展:一是宏观的能源规划,强调能源供需总量平衡,缺乏具体技术支持,与城市规划存在一定的脱节,因而无法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差;二是能源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主要包括电力规划、热力规划和燃气规划三方面内容,这些专项规划由于各专业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使得规划方案有专业局限性,得不到客观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这两种现有规划方法在解决城市能源问题中,存在着先天的缺陷,难以适应当前错综复杂的城市能源现状,获得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能源解决方案。另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动态。

1.1.1改善城市大环境,促进城市综合节能的研究

改善城市大环境,促进综合节能是关键。此外,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尤其是三维绿量和屋顶绿化,将城市森林建设纳人到城市规划的考虑范畴中,在城市市域乃至更大的范围中,考虑大气污染物的治理以及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1.1.2城市规划推行生态设计的研究

城市规划中推行生态设计是节能与城市规划结合的重要方面。生态设计对于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作用。杨经文在《设计的生态(绿色)方法(摘要)》中指出,生态设计的要点之一,就是要尽量全面地确保一个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或者产生量大的有益影响)。生态设计的最低目标,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设计一种物质和能源消耗较少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称为“低度生活方式”。城市规划推行生态设计在城市形态方面,应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和适度发展: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形态越紧凑,公共交通越发达,城市能耗就越低,这已经被不少研究与实践所证明。

1.2 国外发展动态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能源研究利用情况总的来说是理念前瞻、措施全面、技术先进,与可再生能源紧密结合,与城市未来发展紧密结合,

1.2.1城市规划和建设与节能相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至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能源供应与生态环境正在面临危机的严峻事实。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中心,也是生态污染严重的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选择城市生活,使全球能源环境压力骤增。可持续城市fSustaiable Cites)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一致的,就是指要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说就是要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城市基本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各基本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预测未来的变化,使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之中。

国外先进城市将节能与城市规划等加以结合,他们所采取的节能措施或有利于节能的规划策略包括:

①将城市发展与节能结合,坚持走紧凑型城市化道路。

②将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与节能结合。国外认为,大城市与超大城市要有合理的空间结构。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都应采取有机疏散的发展模式,不能“摊大饼”,否则,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③将城市土地使用方式与节能结合,强调土地使用功能的适当混合。居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接近,避免出现工作区与居住区明显分区的现象,以减少交通量和能源消耗。

④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与城市节能结合。他们认识到,公共交通越发达,能耗越低。西欧发达国家与美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接近,但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一半,公共交通比美国发达是主要原因之一。

1.2.2开辟新能源与治理城市污染相结合

城市生产生活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消解城市大量的废弃物既是解决城市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城市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将城市垃圾发电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日本垃圾焚烧处理总量达全国城市垃圾总量的87%(2002年)。265多万人口的大阪市建有10个垃圾焚烧厂,几乎对全部应焚烧的垃圾都进行了处理。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垃圾焚烧发电普及率也均达80%以上。

1.2.3推行节能城市计划

2001年,日本东京提出把东京建成一座“节能型城市”的计划。东京节能城市的建设,一是确定目标,二是制定比较明确的措施,三是资金补贴措施和融资办法。其节能目标是,2010年的总能耗比1996年的能耗降低1%左右。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有三个要点:

①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努力提高全体居民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采取自觉的节能行动。建筑与交通部门应率先垂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私人轿车。

②推广使用新能源,如在家庭和办公室积极推广太阳能发电系统,推广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绿色能源”汽车,加快垃圾处理发电的建设步伐,推进城市热源网络化的构想。以及积极研究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③确保如地震等非常时期的能源供应。

2 城市能源规划原则

注重城市能源系统可持续性的同时,就是要有区域优化意识。城市中心不只是办公楼密集的地方,也应当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地方。城市领导者的目标应该是:使城市更富活力、更适于居住。在具体操作上,提高能效是实现能源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途径。应尽可能减少不合理的能源需求,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能源服务。以下是城市能源规划的基本原则。

2.1城市建筑与节能减排

我国目前城镇民用建筑(非工业建筑)运行耗电占我国总发电量的22%~24%,北方地区城镇供暖消耗的燃煤占我国发电用煤量的15%~18%,建筑消耗的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的21%~24%。这些数值都仅为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源,不包括建筑材料制造用能及建筑施工过程消耗。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总能耗的1/3左右。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的加大以及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建筑能耗的比例将继续提高,最终接近发达国家目前的33%的水平。

根据近30年来能源界的研究和实践,目前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不足这对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城镇人口飞速增长的需求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到2020年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建筑的问题将持续保持在10亿m2/a左右。到2020年新增城镇民用建筑面积将为100~150亿m2。

2.2城市规划中能源规划及其指标体系的优化

今后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源供给和能源使用方式的影响和制约,节约能源能等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今后将成为城市规划发展创新的一个主要方向。城市能源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素描,需要由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按一定的结构层次组合在一起,而目前单纯针对能源问题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还较少,更缺乏针对城市能源系统的指标体系,所以形成一套合理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3 城市能源规划目标

3.1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

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严格限制未洗选原煤的直接燃烧,提高优质能源应用比例,强调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规定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与紧渍开发结合,提倡集中供热制冷。尽量减少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等高位能源向低位能源转化的能源利用方式。与建筑设计和材料技术革新,促进降低能源消耗。在能源供给上选择双气源双电源的模式,并优先利用本地能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证在出现事故和外界供给波动时,降低城市能源安全风险。

对于燃气供应,应调整燃气供需平衡,选取比较节能的储气方式,合理配置管网压力,推广节能燃器具的使用。对于热力供应,应通过绿色建筑节能措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结合降低城市区域内的热负荷,提高热源的热效率,选择合理的供热参数,减少管网的漏失和热损,对于供电系统,应设法降低电网电路和变压器的线损,减少电能浪费。

3.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城市作为社会生产力高度集聚的一种空间组合形态,对整个社会的能源生产、供给及需求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城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反过来,友好的城市环境又需要能源的清洁利用。

城市能源,主要是指在城市地区生产和消费的能源。城市能耗生产和能源消费同样重要,在一些化石燃料资源丰富的城市还将能源生产作为支柱产业,本文侧重于能源消费。城市能源消费指城市中各行各业消耗的所有能源,包括宏观各产业的能源消费量(第一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能、能源加工转换过程消耗量及能源传输过程消耗量,对工业用能做重点研究,可以探求产业结构及能源效率对城市能源消费的重要影响。

4 城市能源规划的问题

4.1城市能源战略:一个需要综合统筹的问题

随着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型以及能源的供应和使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影响的逐步加深,制定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就不再是某一部门、某一行业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从国家到地方、从工业生产到人民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大战略问题。

4.2城市能源战略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能源规划思想里应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城市规划,是一个多目标、多价值的决策过程。是一个以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来规划城市能源体系健康稳定发展思想。能源规划主要是~个部门区域行业规划,而非综合性的战略规划。并且较少与城市规划政策、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其它层次的城市规划相结合。而在能源短缺问题凸现以前,以“发展为导向”的我国城市规划更少顾及能源供应与能源使用方式对城市规划的制约和影响。城市规划政策和城市规划较少反映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和要求,也较少将节能和减少城市用能污染等目标贯彻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中,城市规划创新较少反映城市节能的诉求。

4.3城市能源消费的区域性差异大

城市能源生产和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一致: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且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从能源品种看,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的优质能源比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城市煤炭消费比例较高。核电在广东和浙江均有较快发展,但所占城市能源消费比例非常有限。西南地区一些城市水电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用于城市居民炊事和热水的燃气耗热值很小。由人均家庭耗热量(炊事与热水)分析可知,虽然受到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也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一般而言,人均收入越高,人均耗热量也越多,反之亦然。

5城市能源指标体系

5.1建立中国城市能源指标体系

指标是反映系统要素或现象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值。为了能够真实、全面地勾画出城市能源系统的状态和特点,发现问题所在,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案或努力方向,城市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具有状态标识性、诊断性和治疗性。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类组成要素的空间安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

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旋管理。基于各类实证研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可持续发展。一般集中在对于城市形态或城市各类指标的评价上,目标包括以下五方面: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社会公正(social Equaity)、环境保护(Environment Protection)、制度可持续(Sustainable lnstifution)和财政可持续(Sustainable Hnance),即三个E、一个I和一个F。

物质形态是城市在空间上的直观表达,指标体系则是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城市。当人们难以通过城市形态来评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时,指标体系就相对易于操作一些。

在区域层面,对未来可持续的社会城市区域有四个转变目标及相应的指标内容。①自然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增加城乡植物量;寻找地下水和优质表层土地消耗的替代方法:鼓励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②土地利用和交通:缩短日长通勤出行距离:大幅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平衡公交运量,以最小化燃油消耗;非特殊性食品、货物和服务的地方性自给自足;公交导向的集中式开发。③能源:大量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更好地使用绝缘材料:建筑形式与布局更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④污染和废气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综合手段改善空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减少废弃物的总量;大幅度增加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大量再利用。

在城市层面,包括人格尊重、社区教育和公众参与、住房、开敞空间和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环境和公众健康、资源保存等8个目标,通过指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评价。

在城市功能层面,居住、就业、交通是城市中的一些主要活动。土地利用着重于土地的经济性、灾害多发地段回避开发、海岸和港口的保护等。居住和就业引发最基本日常通勤交通。小汽车出行较大运量公共交通而言,普遍被认为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并对环境、社会造成冲击的。交通是能源的主要消耗方,推动全球原油需求量的增加。故交通能耗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消减、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5.2计算方法

由于城市化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增量消费的依赖较强,城市发展受到资源供应与消费能力的制约,由此可以得出能源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定量判断。在建立城市能源指标体系时,资源(Y),用来表示城市发展的保持与增长,如果按平均值来计算,它需要一个人口参量(E)的增加来表示对资源的分配,那么这个关系表示为:

罗马俱乐部发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是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问世伊始就曾引起过巨大反响的悲观派的代表作。该书我们: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化、污染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在继续增长,每年它们以数学家称为指数增长的模式增长着。现在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从化肥的施用到城市的扩大,都可以用指数增长曲线。值得一提的是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指数增长,所以一些学者称为人炸。

城市能源规划有助于调整我国城市能源结构,使其向高效化发展,降低能源单耗,提高高能耗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可以结合城市能源现状和未来发展,优化城市能源系统配置,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评价,提出城市能源发展的解决方案。在城市能源安全方面可以防止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可以预防不可意料的人为灾害。有利于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

第4篇

带着这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先生。

今日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似乎有相矛盾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解读?

任东明:在可再生能源分类上,中国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列为可再生能源。在现阶段中国电力结构中,火电与水电绝对是主力。

按照原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可再生能源要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风电由现在的1200万千瓦增加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源增加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增加到180万千瓦。

中国的能源规划长期目标都相对要保守一些。以水电为例,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最为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1914年,中国在云南修建了第一座水电站,水电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已经接近100年,现在已经修建了230多座大中型水电站。与火电相比,水电的成本更低廉,也更具竞争力,水电平均上网价格比火电还要便宜1毛钱(以火电价格0.39元/度为标准)。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或是水电开发历史久的地方,甚至更便宜,每度电能达到几分钱。在目前中国电力结构中,大约有1/6来自水电。

就在加拿大全国已经以水电为主的时候,中国的大水电工程却越来越多地陷入环保争论。很多环保主义者认为,大坝建设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虽然这样的争论没有一个最终结果,但是国家高层管理者对此持审慎的态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水电项目建设的评估也更为严格,包括截流、蓄水、运行等多个环节都要严格考察。近年来,水电建设项目核准已大幅减少。此外,水库的移民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对于水电的远景规划的保守,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水电未来发展策略的不清晰。

今日中国:新能源在发电结构中所占比例偏低是否意味着新能源发电的难度大呢?

任东明:2008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30%,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不仅如此,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在2007、2008两年连续占据世界第一位。但是这些产品98%都卖到了国外,国内很少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弊病“两头在外”之一的“市场在外”。在国内,就太阳能技术而言,目前唯一可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只有太阳能热水器,每年生产量在1500万平方米以上,安装量在2亿平方米左右。如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现在的上网价高达每度电3-4元,是火电上网价的10倍,高额的电价是个人消费者和企业都无法承受的,这实际上说的是“两头在外”的另一头“技术在外”。别看中国企业产量大,但是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企业掌握着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只是扮演着产业链条低端赚取“加工费”的角色,导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高昂,电价高。

事实上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为卫星上使用,无论技术还是产量上都远不如国外。直到近五年,随着它作为新型能源的需要,以及国外的需求加大,产能扩大导致对技术的要求,中国光伏技术才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国外技术水平,仍然有显著的差距。所以从国内来看,太阳能发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就全球而言,太阳能发电因技术原因存在普遍的电价偏高、使用效率低问题、供应不稳定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与太阳能相比,中国的风电已经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商业应用。2006年以后,中国风力发电进入了一个快速商业化时期,连续3年增速翻番。随着风电的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目前风电上网价格平均为0.7元,比火电高1倍。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到2020年,风电装机会远远超过3000万千瓦的目标。

但风电的最大问题在于利用效率远低于水电、火电和核电。主要原因是风电本身不稳定性较大,季节性、气候性影响显著,会对电网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中国有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必须全额接受,但实际操作时,由于技术原因,没有实现全额上网。

此外,风电场大多建在人烟稀少的草原、戈壁,处于电网的末端或空白处,接人电网困难。

日本:持久规划对太阳能的利用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通过发放补助金来推广太阳能的利用,对普通家庭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给予政策补贴,对技术开发进行财政支援。2008年日本政府投资约合7.56亿美元在北海道建设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届时发电功率可达到5000KW,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太阳能发电设备。日本政府称,日本将在2020年左右特太阳能发电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20倍,达到世界第一。

今日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里,核能是颇具争议性的能源。前几年,中国核电的发展也处于停滞状态,在2020年的远景规划中,为何会再次提到呢?

任东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核电开发的前期选址工作,到现在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2008年是中国新核准核电项目、新开工核电机组、新获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项目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家新核准了福建宁德、广东阳江等4个新的核电项目,共14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截至目前,中国共核准核电项目8个。

在中国电力结构中,核电的比例还很低,目前发电量约占2%。核电的价格是最有竞争力的,目前运行的最低电价0.393元/度,最高也就0.46元/度,只略高于火电。而浙江和广东的核电电价还要更低一些。在所有电源中,核电设备的利用效率最高、最稳定。但是核电前期投资大,是常规火电厂的2-3倍。选址也更加严格,厂址资源非常宝贵,必须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周围工农业状况、可能的外部人为事件、核燃料的处理与运输等。一个核电厂建设前期,从选厂到完成可行性报告一般要5年时间。不仅如此,中国核电发展还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是核资源的匮乏。中国是贫铀国,主要依赖国外进口铀原料,铀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超过50%。

今日中国:针对绿色能源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可以采取哪些可行措施加以解决?

任东明:目前政府对与新能源相关的生产企业实施补贴,这实际上是鼓励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这对于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有很大帮助,而且国家也鼓励消 费者自愿使用绿色能源。在荷兰有一个绿色能源市场,人们可以自愿出价购买绿色能源。实际上就是在每个月账单上,用户自愿同意支付一定数额的钱给绿色能源。上海也在做类似的实验。目前看,效果不好,因为只有极少的人愿意出高价购买绿色能源,人们使用绿色能源的意识还有待培养。

总理一再强调防止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过剩。政府对产业的宏观调控是正确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人们发展新能源的热情还是应该鼓励为主,任何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都有逐利行为,而且,竞争便会推动技术的进步和优胜劣汰。

政府的宏观调控应当体现在对能源布局的调控上,当前有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确定一个区域电价。因为中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像风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偏远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如果有一个电价的划分,就会对各个区域的发展规模进行一个总量控制,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发展新能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能过剩是对资金的浪费。

国外绿色能源发展情况

冰岛:利用地热创造第一个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国家

冰岛人已有70多年利用地热的历史,但目前的开发刹用总量仅为可利用地热总量的1%-2%。冰岛拥有世界最多的热田,热田提供的地热能可以转化为氢气加以储存。冰岛新能源协会提出“氢气时代”的发展规划,欲在2015年至2020年间生产使用氢气的汽车和船只,在2050年之前把整个交通系统改造成氢动力系统,努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国家,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英国:大力开发利用海上风能

英国于2000年建设了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站,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英国已成为全球拥有海上风力发电站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英国来自岸上及海上风力发电站的电量足够供应150万家庭使用。其中,海上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据英国风能协会的相关报告称,未来10年英国计划再增加250亿瓦的海上风能发电设备,到2020年,英国风力发电总量预计将达330亿瓦。这意味着英国计划建成的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几乎要占到全球市场的一半份额。

巴西:做“生物燃料”乙醇的最大生产国

巴西长期保持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的世界领先地位,政府正在鼓励发展E85(掺和85%乙醇)汽车,有望使其乙醇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巴西现有320家乙醇生产厂,今后5年内还将增加50多家。为满足市场需求,巴西有关公司计划从2009年起,5年内投入约合60亿美元建设新甘蔗种植固和乙醇工厂,利用自身丰富的农作物和大量来被开发的土地,制作生产乙醇。此举不但不会威胁其粮食安全,反而还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

美国:太阳、风、土壤“三驾马车”并驱

2007年美国第一座大型太阳能电厂――内华达太阳一号投产,自此,美国的太阳能电厂遍地开花。2009年8月,美国国防部启动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目标建设装机容量超过500MW(IIV[W=1,000,000w)的太阳能发电厂,在美国欧文堡军事基地年产可再生电能1250千瓦时(即1250度),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以此改变基地的能源安全现状。

第5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汽车产业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一、理性且快速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离不开系统的开放性。在这里说的开放主要是产业系统在有序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备基础。模式以及技术的简单相加并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全部,而需要将二者之间的替代性、流动性以及交换性全部归类至考虑的范围内,自由化与开放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提倡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对传统汽车技术加以研发,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时,不可过分地要求“高”与“新”,提升传统汽车的效率以及节能功效也有着同等的意义。各个国家都在推出轻型轿车以及货车的柴油化进程,柴油发动机有着较好的节油功能,因此,传统汽车的升级与改进可以提升其具体的效益。我国汽车产业除了对技术加以改进、促进传统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升级,同时还可以发展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生物燃料汽车以及纯电动车等相关新能源车。孤立与封闭会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朝着混乱以及僵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储备以及技术必须具备相应的战略视野。

二、产业结构的生态化

就生态型产业结构这一理论来说,它是于20世纪末被西方国家所提出的产业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特点在于自然资源的高利用、低消耗以及废气废物的少排放,是和谐生态与高效经济的完整结合,它具备了进化型以及网络型的基本特点,能够将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解决到位。第一,我们可以以绿色发展为基本导向来进行,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以及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对产业发展的基本技术给予突破以及重新规划,就需要让其具备低消耗、高效率的重要特点,这样才能使得产业序列演进的相关资源环境的具体代价降低下来。第二,需要创建减少资源型的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为准则以及内在要求主要为物质消耗的减量化,为此,我们可以从经济机制上着手。

三、工商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必须在其具体的发展战略上协同基本的产业发展战略,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两个方面的战略作出转变:一方面,要转变其具体的经营思想,转变的方向要从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背离的经营观念向新兴产业经济与环境共同成长的经营观念进行;另一方面为污染控制以及资源消耗方式的转变,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以推广应用清洁生命周期以及生产工艺当作基本内容,对管理以及技术加以完善,以资源节约型取代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消耗方式。为了促进工商企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企业必须 在技g研究、指导思想、产品开发、发展规划、社会服务以及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来展开更加细致且深入的工作。为此,企业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技能教育以及指导思想教育,要把产业发展战略置入企业发展的总规划与目标中去,并在企业的成本效益核算当中加入其具体价值。此外,要增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将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当中无法替代的基本作用发挥出来,最终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以及社会形象。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物质减量化当中可以让人们创建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从传统的物质化工业经济向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转变,以此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所引发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以及全球变暖等各类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J].汽车工业研究,2011(6):2-9.

[2]陈柳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其困境摆脱[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3):18-25.

第6篇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结构;发展;战略

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能源供求关系更加复杂化,能源发展总出现了更多的新挑战、新问题。面对国内外能源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当前的能源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并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客观上要求我国要对于现有的能源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面对能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挑战不回避、不夸大,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来有效化解这些挑战,从而实现能源供求平衡、能源架构优化以及能源安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一、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能源发展目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发展来说负面影响极大,因此未来能源发展战略设计需要重点围绕能源挑战来开展,总结分析我国能源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可以总结概括如下。

1.能源消耗污染加剧

我国能源消耗所带来污染在不断加剧,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第二大消费国,碳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能源消耗速度的快速增加已经给我国环境污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各个地区长期存在的各种雾霾就是明证,能源消耗污染加剧给居民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经济发展效益因此大打折扣,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因为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都在万亿以上,而这其中能源污染占到了很大的比重。随着我国能源消耗数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污染加剧所带来的各种危害越来越大,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一支独大,而煤炭清洁消费技术的落后导致了能源消耗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持续加剧。

2.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非常宝贵,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这些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这一点可以从单位能耗所创造的产值较低就可窥一斑,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仅是这些国家的八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能源利用效率低对于宝贵的能源资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对于我国本来就不富裕的能源资源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低也导致了我国产品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平均在36%左右这样一个水平,这意味着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浪费掉,如何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成为了未来我国能源战略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3.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我国能源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我国能源结构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煤炭资源多,但是油气资源少,这些年我国能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这些年进口油气数量不断攀升,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2015年估计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会超过60%,全年进口石油估计在3亿吨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能源安全的严峻性,而能源安全本身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因为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且石油资源来源非常单一而不断凸显,在当今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在能源发展战略设计方面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能源安全这一问题。

4.能源价格体制不顺

能源价格体制不顺也是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巨大挑战,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价格扭曲,为了实现经济更加平稳发展,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国家在价格层面对于能源价格管制过度,能源价格管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能源价格长期以来低位运行,无法充分体现出来能源的价值以及珍惜性,市场机制在能源资源配置方面不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果就带来很多的负面问题,举例而言,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能源价格偏低导致很多能源消耗单位不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结果带来了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必须要尽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充分发挥的市场机制、供求机制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5.能源占有水平偏低

我国能源占有水平比较低,无论是油气资源也好,还是煤炭资源、水电、核电等资源也好,虽然总量层面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被巨大的人口基数一平均,人均资源占有量就非常可怜,举例而言,我国这些年油气资源方面,资源储量非常有限,虽然国内油气资源产量年年增加,但是增幅有限,开采成本也是越来越高。能源占有水平低对长期以来粗放经济发展模式来说是一个利空,毕竟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充足的能源储备,则必然会一定程度上损害到地区经济发展潜力。

二、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针对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挑战,未来我国必须要进尽快进行能源战略的调整,通过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发展战略,并全面落实相关战略,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1.能源来源多元化

从能源来源方面来看,我国目前能源来源比较单一,突出表现就是石油资源来源区域比较集中,我国石油资源的进口区域就是中东。中东局势本身有着特殊性,这些年中东乱局比较突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能源安全。未来从油气资源进口方面,需要做到来源多元化,过你的相关企业要到拉美、非洲等有着丰富油气资源的地区去购买资源,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分散石油资源来源地比较集中的风险,实现能源来源的平衡,避免局部地区动乱所带来能源安全问题。

2.能源构成多元化

从我国能源构成来看,煤炭资源占比过大的问题比较突出以及明显,作为世界上煤炭资源最大生产国以及消费国,我国煤炭消耗所带来诸如雾霾、温室效应等问题比较突出,化石能源占比过高,而核电、水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构建比例偏低。针对这种问题,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就是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所占比例,尤其是要逐步减少煤炭资源消耗,降低煤炭资源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力发展新能源,逐步提升新能源占比,尤其是要注意太阳能、风能等资源的开发力度,对于这些新能源,国家要给与相关政策鼓励,给予发展规划引导,从而激发相关主体开发新能源的积极性,实现能源构成更加多元化,保证能源构成的更加合理,进而减少能源构成单一以及比例不合适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3.能源价格市场化

未来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重点要理顺能源价格体系,构建起来基于市场、供求的能源定价体系,让市场价格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来能源的真实价值以及稀缺性,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尽管我国能源价格体系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能源价格改革也已经步入到了深水区,未来能源价格体系改革依然是任重而道远,彻底的市场化是我国能源价格体系构建最终目标,因此国家需要逐步放松对于能源价格的管制,尽管实现能源价格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实现价格体系有效性。

4.能源供求的平衡

我国客观存在资源总量不足的限制以及约束,未来要实现能源的供求平衡,需要从供给以及需求两个方面来进行调整,确保能源供求的基本平衡。从供给方面,关键就是从世界范围内进行相关能源获取、开发,加大能源开发力度,加大能源供应。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要减量建好资源的消耗速度,这意味着我国能源发展必须要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将那种简单依靠高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抛弃,大力发展低耗能产业,有效的应对资源瓶颈的约束。同时,国家要进行能源供求平规划,处理好能源供求之间关系,避免供求失衡问题,举例而言,在煤炭行业,针对当前煤炭产能过剩这一问题,国家需要加强煤炭行业的调控,减少煤炭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抑制新增产能你,从而实现煤炭资源供求平衡。

总之,能源战略是一个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与国之间竞争不断加剧,能源对于一国经济发展重要性不断凸显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家需要在能源发展战略方面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不断调整。国家需要加强能源发展战略的设计,从未来发展以及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当前能源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分析把握好能源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从能源构成、能源来源、能源价格以及能源供求等多个方面系统着手来进行能源发展战略的设计与思考,从而保证能源发展战略的正确性,给国家能源供应以及安全提供良好的战略保障。

参考文献:

[1]郭庆方.转型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J].新视野,2010年5期.

[2]汪建平.科学谋划“十三五”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12期.

[3]李伟.中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探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25期.

第7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01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依然缓慢,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各国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加重视。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开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科技界和各级政府研究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11月,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领域基本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球深部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目前,国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概括为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大产业。这些产业的形成、分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均体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

(1)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也是保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加快了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以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在美国奥巴马的经济复兴计划中,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重振美国经济,拉动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德国等国家对以云计算和移动宽带为突破口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完善和提升国家发展战略,适应世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必然选择。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加大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机制,能够制定出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和行业垄断性的国家标准,掌握一批专利产品和核心技术,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规划未来经济蓝图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产业发展战略。

(3)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着眼未来探索中国强国之路的重要途径。未来世界,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构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保持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

2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应明确其总体目标、分期规划,从现实产业基础和战略需要出发,把握好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推进过程当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也要体现经济进程的特点,尽量与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相协调。目前从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看,我认为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应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2.1新能源产业

目前,国家即将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0D2020),把新能源主要概括为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煤气层等。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构成为主,而新能源在能源总体供给和需求结构中占的比重很低。传统能源构成主要以油气资源、煤炭、电力等为主,新能源开发进程缓慢。从供求关系和能源消耗现状分析,能源供求规模增长过快,人均能耗增速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要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就必须发展新能源,特别是要优先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建立绿色、低碳、合理的能源消费体系,以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信息技术产业

第8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02-02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低碳经济是随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排放,这一核心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指导意义。通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能够缓解资源和能源面临的巨大压力,使得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美化,这样人和生态环境才能够和谐发展,并且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结构的推行,使得人类社会工业生产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能够有焕然一新的进步。

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低碳经济是一种十分超前的发展理念,并且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此外,低碳经济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当前全球都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矛盾,所以低碳经济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低碳经济要求国家从资源和产业的结构上进行很大的调整,进行脱胎换骨,还要进行技术和生产制度的创新,但是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是采取高碳经济模式的,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必然还要倾注很大的心血,但是这么长时间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在环境、资源和能源方面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陷入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巨大矛盾之中,所以,低碳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能够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也能够进行环境的保护,还能够使得绿色经济发展和中国的转变经济模式相适应,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的困难

实行低碳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未来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以低碳经济模式为核心,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竞争核心的转移,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必定成为炙手可热的市场竞争重点。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当中低碳壁垒逐渐会发展成型,对于现在的中国社会来说,实行低碳经济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要求了,但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形式变得十分严峻。首先,我国的能源结构多年来都是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的是使得这种能源结构得到彻底的改变,这样就使得我国的煤炭企业、研究煤炭生产技术的相关企业和以煤炭为主要生产能源的相关企业面临着一次彻底的技术改造,使得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结构变成低碳能源为主的结构;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很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对于发展了多年的企业来说是一次十分艰难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陷入艰难的境地。其次,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飞速进步时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高碳气体的产生是不能避免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根本上的利益冲突,但是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是世界趋势,低碳经济的实行无可避免,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低碳能源结构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这样就会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陷入两难之中。

三、倡导低碳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现在,我国的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尚在雏形之中,我们要实现的,就是在能够保障经济发展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减排,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负起应负的责任,这是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国不管是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为了对生态环境负起责任,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和低碳经济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在现在就对于环境、经济、能源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策略,探索出低碳经济改革的新技术,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能够进一步加快。

(一)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进行低碳社会的建设

资源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国一定要结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计划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低碳经济模式要进行大力宣传,能够使得人们从多个层面全方位进行低碳生活模式的认识和了解,将节能减排工作提上日程,使得公众能够倾向于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就要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推出相关政策和制度,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要以低碳经济为主,制约企业的碳排放,引导消费者尽量消费低碳产品,进而能够加快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速度。

(二)加快能源和产业的结构改变和调整

现在,全球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关注的一个大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就是对于能源和资源的节省,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谋而合,因此中国经济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低碳经济,使得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使得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等产业当中都能够形成新的资源和能源结构,使得煤炭不再是能源结构的主体,能够更多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比较环保的能源,使得节能减排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促进低碳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水平

要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行之有效,就要进行低碳高新技术的创新,所以,对于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就要进行大力投入研究,这其中还包括对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可再生资源以及清洁能源的研发,研究清洁能源和替换燃料的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得能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提高低碳经济的法律和制度完善水平

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来说,对于资源和能源保护方面的法律保护还远远不够,我国哦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加强能源法律体系的建设,使得能源发展战略得以实施,能够使得能源计划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其中的主要措施有:对于相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缓的相关能源法规进行完善和修订,对于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政策上的鼓励,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的各类经济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活动的参与,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

(五)促进国际间合作

首先就是促进与国际上的低碳城市和低碳企业的合作。欧美地区的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我们要和这些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对方的技术和经验,其次就是和周边的国家构成低碳产业供应链,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的成本不断提高,中国的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将上下游产业链做

好,产业链的那些中间环节要转移到成本比较低的周边

国家。

(六)进行人工造林补偿基金的建立,使得人工造林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

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碳汇,进行人工造林补偿基金的建立,使得人们将造林面积和消费行为进行捆绑,将植树造林和工业节能减排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将植树造林工作进行不断地发展。

(七)降低火力发电的比重,提高核电和水电的比重

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较,核电比较清洁和环保,而和核电相比较,水电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清洁能源,水力发电不用担心核辐射的危险,还能够有效地节省能源,减小碳排放量。

(八)构筑“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化环境保护型的交通体系

和其他的交通工具来比较,火车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在以后的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当中,对于铁路运输应该大力发展,应该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九)对于大型超市以及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进行重点控制

要减少大型超市的建设,尽量鼓励群众进行就近购物;尽量降低公差和国际间飞行。要尽快建立碳排放的标示制度,还要引导对于碳排放敏感的消费方式。在超市商品上要明确进行碳排放含量标签的标示,是在发达国家当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标示制度。中国应该尽快建立碳排放含量的标示制度,并将此作为科普知识进行群众里的推广,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合理地物质消费,反对进行攀比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当前,低碳经济是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如果想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下能够获得一定的位置,就一定要向着低碳经济的方向进行发展,在中国过去的很长一段历史里面,中国的工业生产当中高碳能源一直是行业消耗能源和资源的主导,如果要实行低碳经济一定需要一个十分彻底的过程,很多方面的生产制度和结构都要进行转变,向着低碳模式进行发展,在制度和技术上都要实现低碳模式,才能在低碳产业结构上进行不断地发展,进而能够使得我国的可持续经济战略能够有效实行,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和自然能够和谐发展。本文对于低碳经济和中国可持续性战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静.中国的环保政策: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 毕凤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 孙继玲.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环保会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4] 赵芬.探讨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视野,2013,(5).

第9篇

国务院总理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新兴”到“支柱”――四大产业十年铸剑,相关产业前景广阔。根据《决定》,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承担着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重任。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则被列为先导产业。“七朵金花”定位有别,一定激起资本市场无限遐想。

国务院发文支持战略新兴产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决定》明确,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现阶段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一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教授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关乎“十二五”及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这些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中国不仅要做GDP强国,也要做现代产业强国,摆脱产业链低端。”

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据《决定》明确阐述。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确定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开拓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等。

对于各产业的发展前景,首都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国家希望七大产业能够全面均衡发展,但每个产业的发展都会有自身的技术瓶颈,就发展现状来说,新能源,生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已经有了良好积淀,发展可能会相对顺利。

《决定》认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创新药物、新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税费调节机制,实施新能源配额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加快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开展的政策和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决定》,中国将组织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成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

新经济支柱产业崛起

支柱产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栋梁,也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根据《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承担着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重任。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

对于这些产业的发展目标,《决定》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根据《决定》,“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兴产业纳入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愿景地位,这对未来我国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而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也正在发生改变。

2003年房地产被国务院文件正式定位为“支柱产业”。但近几年以来,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业内也反思着经济发展对房地产是否存在着过度依赖。很多专家认为,正是“支柱产业”为房地产撑腰,使得房价节节高升。

近日,国土资源部负责人对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答问时就强调,部分地区对房地产业不能作为城市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不理解情绪。该负责人强调,房地产业要以保民生为首要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中国的能源安全;低碳能源;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国际能源安全现状及背景分析

1.1里海―俄罗斯―中亚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崛起

里海地区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个国家及俄罗斯、伊朗部分地区。当前里海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在1100亿至2400亿桶之间,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8%,该地区天然气储量保守估计也有20万亿立方米以上,占世界总量的35%以上。在天然气方面,俄罗斯能源大国地位更为明显,拥有全球32%的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其周边邻国乃至西欧国家都高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

1.2石油价格剧烈波动

波动成了目前国际石油供应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007年,在美元大幅贬值及大量避险资金流入石油期货的双重推动下,国际油价从2007年1月18日的48.2美元 桶一路上涨,并于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油价又在7月11日攻上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离150美元整数关仅一步之遥。然而2009年1月初油价惊人地跌破35美元。

第二章: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发展方向

2.1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初级能源消费国,占用全球煤炭总消费量一半,世界排行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持续增长的经济带动能源需求也快速增长。尽管中国人均 GDP 世界排位还很靠后,但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了位列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按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 2009 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22.52 亿吨石油当量,比美国 21.70 亿吨高出 4%,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07 年 12 月 26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长达 1.6 万字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

政策措施。这部白皮书意在消除外界对中国能源需求迅猛增长的疑虑和担忧,它重点表明中国坚持能源可持续发展,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为世界能源安全与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2.2中国低碳能源发展背景

中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目前,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风力发电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可以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型产业之一。中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积极大力推进水、风、太阳能等多种发电形式,把利用生物能源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予以发展,逐渐降低对煤的依赖程度。

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上述几个方面我们已经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二是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三是要紧跟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时转变能源发展战略。

2.3 2050年前中国能源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

中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的基本内涵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可概括为“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科学”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科技进步的支撑下,实现节能提效基础上的科学的能源供需平衡;“绿色”(环保)是指实现环境友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低碳”是指明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污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是2个不同的概念,因而,绿色和低碳也是2个有差异的概念,但在中国能源的具体情况下,二者在工作方向上高度一致,走向绿色和走向低碳并行不悖。中国的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可概括为:加快调控转型,强化节能优先,实行总量控制,保障合理需求,优化多元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引领,系统经济高效。

第三章:低碳能源对中国能源安全性提高的意义

3.1.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

(1)能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2)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3)能源科技进步不断加快。

(4)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5)能源国际合作成果丰硕。

3.2能源低碳化对中国意义重大

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能源的转型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就举世瞩目。发展低碳能源,是中国缓解能源与资源供需矛盾、遏制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尤其在当前国际经济尚未复苏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低碳能源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开发太阳能、光能、风能、潮汐能、水能、沼气等低碳能源,由此可形成许多新兴产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率,这对克服经济衰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Wang Qiang. China's energy policy comes at a price.[J]. Science, 2008, 321(5893).

[2] Cyranoski David. Japan rethinks its energy policy.[J]. Nature, 2011, 473(7347).

[3] 华贲 . 中国低碳能源战略刍议 [EB/OL]. 中国能源网 http://,2009-9-18.

[4] 杜祥琬,周大地 . 实施科学、绿色、低碳能源战略 [N].学习时报,2011-5-3.

第11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频频飚升,一再创下2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油价高位强势震荡持续时间之长,为上个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所罕见。与此同时,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将是24年来最高的一年。这向全球发出了明确无误的信号: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低油价时代已成过去。

所谓“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应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安全和经济的损害。油价上涨对西方国家虽然也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发展中国家受害最深。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耗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石油消费增长的重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由于市场动荡和高油价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对此,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立应对之策――

必须制定一项综合、全面、长远的、以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发展战略。能源战略是一项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由能源、军事、外交、经贸、社会科学等方面人士和专家组成的能源委员会,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协调,认真分析供需出现波动的原因,研究能源供需的变动规律,使不同能源行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防止行业集团利益影响国内能源供应的协调发展。

改变增长方式,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提高能效、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结合起来。在形成多元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要控制西方工业国家向我国转移高能耗的制造业,加大对节能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资,逐渐实现能源发展方向和方式的转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减少能耗的有效途径。

处理好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关系,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1世纪将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时,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能源领域研发投入,加快能源工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法律等政策措施,促进能源科技的发展,并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石油安全。要积极推进国内石油供需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和机制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是保障石油供应和价格稳定的主要手段。改变对国际石油的采购方式,逐步增加采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方式,以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有充足的预期,减少损失,同时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同产油国、周边国家和IEA等国际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

提倡节能和提高能效。面对未来能源安全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市场推动”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扩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采用高技术提高石油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积极发展石油替代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立包括扩大石油储备在内的防风险应急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增强我国的能源安全系数,确保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循环经济

煤炭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中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消费总量高,且由于之前煤矿的开采模式处于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煤炭资源不必要的浪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增长速度较快,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关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煤炭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能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且能解决一部分环境污染问题。

1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

中国煤炭储蓄量丰富,是世界第二煤炭资源大国。但可开采量与平均储采却处于较低位置,总的形势是中国煤炭总量大,可使用煤炭供应不足。表1是中国近年的能源构成及消费总量,在表1很容易看出煤炭一直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力军,但由于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需提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新能源的使用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从而降低煤炭资源的所占比例,延长有限煤炭资源的使用时间。

2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1构建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的构建是保障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主要是从减少源头的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综合利用产业、对煤炭塌陷区进行重复利用等多个方面展开工作。在进行煤矿开采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煤矿开采地及巷道布置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减少煤矿的浪费及提高矿井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煤矸石和煤泥,这些污染物可用来进行发电或制成建筑用料,煤炭企业多方面发展煤炭综合利用产业,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由于煤炭开采极易造成矿区损坏,因此需对煤炭塌陷区加强综合管理,降低对自然系统的破坏,并进一步改善矿区生产环境及周边自然环境,促进煤炭生产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2.2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目前中国针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仍需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循环经济推动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它已成为多个产业发展方向。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包括对清洁产品及清洁技术的开发,这种技术不仅能带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且能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2.3整合煤炭资源提高企业资源拥有量

煤炭企业可通过提高煤炭资源的拥有量进行煤炭产业链的加长,进行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创造更客观的经济效益。煤炭资源进行整合要依据国家规定对现有相邻的合法煤矿进行合并,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进行统一生产管理规划,提高矿井的综合生产力。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设备进行整改或进行关闭处理,做好煤炭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及开采工作,综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2.4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战略

与循环经济体系一样,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样直接影响煤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对技术、产品、工艺与理念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多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带动煤炭企业前进的脚步,提高中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企业创新实体、技术创新实体的运行及企业创新的重点是强化技术战略的重要方面,技术创新实体生物运行能保障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安全与信息的技术创新能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5利用多种方式进行煤炭企业融资

由于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为了保障煤炭企业能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多方面、多途径的融资,从而保障煤炭资源运行过程的资金投入。煤炭拓宽融资渠道一般通过4个途径展开工作:a)煤炭企业可自行进行多种市场营销活动,拓展多种营销渠道,通过销售企业产品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b)煤炭企业可根据公司实际经济状况进行制度改革,利用企业的部分股份吸引民营企业主的资金投入,因为煤炭企业的改革,导致多个小型煤炭企业关闭,民营企业难以维持煤炭开产生产,因此这样不仅能提高煤炭企业的凝聚力,且能提高循环经济的资金流动程度及实力;c)因为煤炭企业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国家或政府应对煤炭企业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由于银行等机构资金存储量大,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因此煤炭企业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借贷,从而保证煤炭企业能可持续发展[2]。

2.6完善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只有健全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益。完善循环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循环经济激励制度、重视企业人才规划等都是完善健全煤炭管理体制的有效措施,为了加强体制管理,国家和社会还应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作为煤炭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措施,它主要是在煤炭的生产、运输及消费使用等几个环节进行再利用及资源化的经济化处理。利用最少的煤炭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最小的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循环经济体制能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循环经济体系将有限的煤炭资源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利用,采取一煤多用措施,提高煤炭的使用率,且降低废物排放量与危害程度,从而实现煤炭资源最大化与持续化的利用;煤炭企业采取循环经济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能保障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煤炭企业采取循环经济降低了煤炭使用过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且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总之,发展循环经济能促进煤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3-5]。

4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未来前景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的重要途径,而循环经济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为煤炭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旨是推动煤炭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企业经济的最大化及最优化,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

5结语

为了保障煤炭资源能稳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重要的解决方案。探讨了煤炭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未来前景,只有从多个方面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延长煤炭资源的使用年限。在煤炭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中国还应着重新能源技术的研制开发,从而大大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闫亚鹏 单位:山西乡宁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林珠.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2]王东兴,巩维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J].煤炭经济研究,2014(11):19-23.

[3]杜丽哲.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战略管理,2010(6):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