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愧不敢当

愧不敢当

时间:2023-05-30 10:3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愧不敢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①奇月派

罗奇——奇月派掌门,乃我班的风云人物,因成绩不错等原因,老师对她格外偏心。老师要大家抓紧午间时段做作业,要不然就会惨遭臭骂,但是也有列外,罗奇中午常常很晚回教室,可老师从不舍得骂她。因此,她就成了在外面吃饭一会儿,等罗奇来,一起走,保证平安无事。久而久之,这些同学就成了她的死党。每个午的众多同学的救星。每次那些同学在外面贪玩了会儿,回去就怕老师骂,只要在外面多逗留后,一群人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一般围着罗奇回教室,在加上掌门人“罗奇”的鼎鼎大名,故而这群人被称为奇月派。

群众支持:30%

②峨嵋派

小女不才,班长之威出掌此派,真有些愧不敢当。左护法——语文课代表,右护法——学习委员,手下包括了班里绝大多数娘子军及部分男生。我们门派凯称“学院派”,我派弟子知识面甚广,求知识欲极强,有不惹事生非,所以实力很强,发展态度非常好,与其他⑵派关系处得较好。

群众支持:50%

③红豆派

此帮多数是男生,他们并非是红豆的忠实“粉丝”,也不是因为掌门喜欢吃麦当劳里的“Apple pie”。其实此派取名“红豆”的最大原因乃是谐音“哄逗”,意思是喜欢起哄和打架。他们常趁老师不在时,在班里制造事端,挑战班长的威严。所以我总要叫我坐下弟子多方压阵,才保我班天下太平。

群众支持:20%

第2篇

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除了食物外,汤水、茶疗更是不可或缺的。

自小喝着家中的汤水长大,久而久之多少有点概念,什么是清热、什么是补益、什么是调理等等的茶汤,只是随随便便地抖点出来,传来传去之后,竟然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煲汤能手,实在愧不敢当,那是误传,我只有两道三脚猫功夫,并非专家,在此以正视听,哈哈!

在横店待了几乎3个月,这里的闷热、潮湿,以及多变的天气,真的够受的。有时在艳阳高挂,烈日当空的拍摄环境下,少点敬业和毅力,真的很难支持。当然随身携带的冷饮,冰箱内解暑食物,都――不能或缺,可是冷冻的饮食吃喝多了,身体多少会发出警号,吃不消的,那时就要想想办法,平衡一下。

这次拍摄时间表排得紧凑,想有充足睡眠都几乎是奢侈想法时,怎还有时间煲汤呢!这时又如何可以汤水磁润身体呢?当然三脚猫师傅,还是有三两道板斧的,那就是避免长时间熬汤,用滚烫的开水饮的荼疗了。

天气炎热,以下介绍几款茶饮,希望和大家分享。首先食欲不振的茶疗:金橘三枚压榨开,放入保温杯中,^霍注大滚的开水,盖上杯盖子十多分钟,然后晾凉点饮用,可冲泡多次饮用,这茶能开胃消食。

晚上睡眠不好,或睡眠不足时,可以用绿茶1份(1份为1克,下同――编辑注),迷迭香1份放杯中,注大滚开水,煽泡10分钟,放凉点代茶饮用,不独有提神醒脑作用,还有增强记忆和治疗头痛的作用呢!

常常饮冷饮,广东人就会认为冷饮会把湿气积聚身体中,容易湿气不散,使人精神不振,容易水肿,我就有这款去湿驱暑茶,作为最强后盾:绿茶8份,薄荷12份,荷叶一张切碎,放八保暖壶内,注入滚水5分钟,用作荼代饮用,可以消暑解湿,十分管用。

最后介绍的是益气、明目、清热茶:材料是枸杞子11份,3份,麦门冬11份,用500毫升滚烫开水,煽10分钟,然后饮用,枸杞子明日益气,明目清热,麦门冬生津止渴,并可去湿,常饮可养阴清热,缓解阴虚,因此一星期可喝3―4回,对常常在阳光下工作,冷饮频频的朋友,绝对是上佳饮料。

身体健康是应对工作的武器,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除了食物外,汤水、茶疗更是不可或缺的。

第3篇

时空坐标:19世纪英国

名侦探福尔摩斯

小网友们,我相信你们都听说过我的名字——福尔摩斯!我的名字几乎成了侦探的代名词。这当然要感谢著名小说家柯南·道尔,我是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啊。哦,对了,还有我的助手华生医生。华生,快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呀!

经典“福式”侦探结束

猎鹿帽和英式长风衣是我永恒不变的着装风格,因为我是一个传统的英国绅士。当然玩Cosplay(角色扮演)的时候除外,扮成传教士或者驼背老妇人是工作需要。

随身装备的官方答案

每一个扑朔迷离的神秘案件,伴随着我和华生抽丝拨茧般的查案过程,总有些神奇的道具来帮我们的忙。很多侦探迷来追问我,究竟用到了哪些法宝?这样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一个标准答案。

个人爱好单品:帽子、烟斗、小提琴

出行必备单品:放大镜、狗、煤气灯、

四轮马车、蒸汽火车

华生的物品:注射器、试验器皿(mǐn)

侦探的真人风采

福尔摩斯系列小说风靡全世界,还被改编成了电影,也非常卖座。我的扮演者都是演技精湛(zhàn)的大明星,而且都是超级大帅哥。

时空坐标:1990年初日本

少年侦探柯南

虽然柯饭(柯南粉丝的名称)常说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孩子,但我其实是一名高中生,因为喝下邪恶的黑衣人组织的毒药,才变成了小孩子的样子。虽然“住”在一名小学生的身体里,但我还是一名少年侦探,会细心留意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再运用科学知识搜集证据。你们懂的,我还是喜欢踏实地做点儿事情,可不像那位毛利大叔。

名字的由来

身体缩小之后,为安全起见我得给自己起一个新名字。于是,从我钟爱的日本侦探小说家江户川乱步和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作者柯南·道尔这两个名字中各取一部分,拼在一起,组成我的新名——江户川柯南。

史上最年轻的侦探团队

拥有小学生的身体、高中生的心灵、“博士生”的智商(柯饭们这样说)的我,每次去调查案件时,同班同学元太、步美还有光彦(yàn)都会跟来,我们号称“少年侦探团”呢。

时空坐标:中国唐代

一代名臣狄仁杰

关于我的事迹,史书里记载很多了,不过小朋友们可能是通过影视剧了解到我的那些断案传奇吧!我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大法官,但是为了秉(bǐng)公断案,常常会亲自查案,微服私访呢。

动手,这个真不会

第4篇

当我看到让我们家长来写优秀家长事迹报道的时候,真的诚惶诚恐,作为家长,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却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耀,真是愧不敢当。下面就说说我们教育孩子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们认为家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的熏陶对孩子良好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对孩子的培养,让她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以身作则,让孩子有一个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在平时,我们自己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面镜子。并常对孩子说,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你得对别人好;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做好事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班级里与每一个同学都要好好相处,要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要乐于帮助同学,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喜欢同学,同学才会喜欢自己。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直友善、勤奋上进的良好作风。

二、时时和孩子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孩子常常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能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就不能了解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因此每天回到家里,我都会与孩子进行一小段时间的聊天。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会像听故事一样倾听孩子给我讲她一天的感受。考试得了满分得到老师表扬,作业中写了错别字被老师批评,和同学闹矛盾了心情不愉快,学校的花儿有好几种颜色……。每天坚持听孩子讲述她自己的事情,听起来好像琐碎,但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家长像朋友一样指出她的优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关键。

三、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我们一直向孩子强调,任何时候学习都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很配合学校的教学措施,平时积极阅读各种教育杂志,从中学习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教师联络,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进行正规学习,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我每天晚上陪着孩子做作业,辅导作业,背书听写,阅读课外书,纠正孩子坐姿,等等。慢慢的,孩子形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我们家长开始陪读,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自己专业书籍,由辅导作业变成了检查作业,着重指出孩子书写中的不认真或者作业中粗心的地方,进一步让她养成自觉改错的习惯,同时,在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加固,真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啊!而孩子看到家长以身作则,就会以家长为榜样,更加努力认真学习了。我常常听有些同事说,孩子在做作业,家长要么看电视,大声谈笑;要么就是邀约一帮人在家打麻将,我认为这样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无论是身还是心!

四、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学校,其他时候和小朋友玩耍的时间少之又少,而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人为的扼杀孩子的天性,会让孩子有很多的心理问题,要么孤僻,要么自傲。因此,为了不让孩子有这个缺憾,除了正常的学习外,周末,我们尽量让她多接触小朋友,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而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她不仅有了很多好朋友,而且还有了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孩子从小到现在,参加过钢琴、书法、唱歌、画画、舞蹈、小主持人等等方面的兴趣学习。对这些兴趣爱好,我们都只要求孩子快乐地学,尽情地玩,并不强求她必须要达到什么成绩。因为没有压力,孩子学的轻松而愉快。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性格变得开朗大方,对小朋友热心友好,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

第5篇

我要谢谢解志熙教授的介绍,溢美之词让我愧不敢当。我要借这个机会向解教授和各位老师以及各位同学问候,大家好!这的确是个非常难得的访问河南大学的机会。现在,我要利用以下的60到70分钟时间,向各位报告关于当代小说阅读与叙事学以及叙事伦理的问题。今天由于时间的限制,也许我未必能展开我的命题,但是,我愿意借这个机会说明我目前对于当代文学的一些看法,尤其是如何把当代文学和我们更关心的现代文化,以及社会公民意识这样一个更大的议题连锁在一起。同时,我相信在座的同学多半是文学系专业,也许下一回会有其他热门的,尤其是理工医农专业的同学向你们挑战“为什么念文学”。我们也需有一个说法,知道为什么对于文学,到了今天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建构。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面,我们仍然坚持着把文学操作下去,把故事继续地说下去。所以,在今天怎么样说我们的故事,或用比较文雅的话来讲,如何经营我们对于叙事方法以及叙事理念的实践,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的承担。所以,我用了一个比较重的字眼——“伦理”,来说明我今天的心情。

那么,首先回到刚才解志熙教授的介绍:“众声喧哗。”这四个字,我想在座的对比较文学或是欧洲文学有涉猎的同学知道,是俄罗斯重要的理论家巴赫金(Bakhtin)在20世纪40年代逐渐发展出来的一套文学理论。巴赫金一生有非常传奇的起伏,而在他众多理论的发现里面,尤其是这个所谓的“众声喧哗”(Heterogiossia)的观念,最受学界的重视。我必须先在这里“坦白从宽”,我在做学生的时候,曾一度对西方的现当论非常着迷,无论是福柯或是德里达,或是巴赫金等等。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读到巴赫金的著作,真的觉得非常的感动。以后我把这个词翻译成了“众声喧哗”,1988年,我第一次在台湾出版了论文集,出乎意料之外,翻译的这个词“众声喧哗”,之后就常常被大家引用,影射巴赫金对于现代语言学以及语言社会学方面种种的多音复调的一种观察。但是,今天没办法在这里对这个理论作详细介绍。巴赫金主要强调的是,在任何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个具体的时空里面,语言的交互表达永远是在一个多音复义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尽管在社会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大型的宣誓性的“大说”或者论述,但事实上,每一个社会上的活力来自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世代、在不同的领域和时空里面,把他们的语言、他们的心声表达出来的时候,经由语言的方式相互交错形成的共鸣,或者是反折,或者是平行,或者是毫无关联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结构。所以,“众声喧哗”在这里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批评的语汇。相对的,巴赫金所要颠覆的对象,他所要提出指责的对象恰恰是所谓的单音独鸣的现象。唯我独尊的声音,也许往往如雷灌耳地在我们周遭回荡着,但是巴赫金认为:任何一个社会要维持它的活力,就必须承认和容许不同的声音在不同的情境里展现出不同交错、互相来往、喧哗的可能性。这是他的观念的基本论点,在这里,我只做一个非常简单的介绍。

这个论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为欧美学界非常重视的一种批评的理念,而在漂洋过海来到亚洲之后,在亚洲不同的社会环境里也先后引起了许多共鸣的声音。那么到了中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巴赫金的大名,我想任何对于现代、当代西方文论留心的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众声喧哗”,往往是我们第一次就提出来的巴赫金式理论的重要观点。而配合着中国当代社会大幅度的变动,“众声喧哗”这个词往往被当做不只是在语言社会学,也是在文学,甚至是在政治上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互动的一个现象或者是一种可能。但是,今天我所要谈论的问题是:“众声喧哗”在喧哗了这么多年之后,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社会交互运作的语言以及文学表达上的观念,但是下面的一个问题是:“众声喧哗”以后,我们到底希望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种什么样的人我关系?或者用今天的讲座的命题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伦理结构,持续地让我们的社会来发挥它的活力?所以说用这样一个题目,我希望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在巴赫金提出的“众声喧哗”的前提之下,我今天介绍另一位西方理论学者,她的名字我想在座的许多同学也都知道——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一个重要的犹太裔学者。她有另外一个比较八卦的身份,她曾经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后来成为他的情人,有很多令人遐想的余地。但是不管怎么说,汉娜·阿伦特不愧是20世纪欧洲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她众多的学术著作里面,我们只挑出一项重点来说明,就是她对于所谓公共生活与说故事之间的非常微妙的互动关系的阐述。非常有趣的是,阿伦特也是在1975年过世的,所以说她和巴赫金是同辈人。但是巴赫金的一生是在俄罗斯或者说是在苏联的统治下度过的,而阿伦特颠沛流离,从欧洲经过二战到美国,不断地换动她的研究和教学的地点。但是,也正因为她生活上的不稳定性,促使她不断地思考什么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什么样才是一个理想的公共生活或是公众生活。对她来讲,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理想的公共生活,应该是像希腊的城邦时代那样。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讲,就是像一个小国寡民式的、社群式大小的这么一个存在。在这样一个存在里,所有的市民都能够参与公共事务,畅所欲言。因为畅所欲言,他们的观念、立场得以充分的沟通,而在沟通之后,在理想的情况下产生共识。所以这是她的最理想的以希腊城邦政治为蓝本所做的一个乌托邦式投射。但是今天我要特别提出来,阿伦特对于这样一个公共生活里语言表达上的一个重点。对她来讲,一个理想的公民社会,所有的公民既然能够畅所欲言,它就必须具有一个很强的言说能量。这个言说能量对于阿伦特来说,用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你是否能把一个“故事”说得好、说得清楚,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在一个人我交汇的环境里来坚持你的说法,把自己的信念、立场说得圆到。这种叙事的能力对于阿伦特来讲,其实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性的要求。也正是在说故事的过程里——换句话说,正是在叙事能量的展现过程里,一个社会的互动结构开始充分地发挥。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故事说完了,社会的共识也就达到了。但事实上呢,阿伦特自己也理解,这样一个说故事的情境并不是一个能够永远付诸实践的可能,一个真正的公民实践的社会性的可能。所以她不断地在她的著作中,尤其是晚年的著作里提到叙事之必要、说故事之必要,将其作为社会继续去追逐或追求公民群体性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6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今天教科室xx主任安排我就xx校长提出的xx教学模式进行解读,我还真觉得愧不敢当。一方面,我未必完全理解透xx校长的xx教学模式精髓;另外我个人觉得能真正按这个模式授课必将是一节优质课,教学业绩必定很好,而在坐的好多青年教师授课水平在我之上,教学业绩总名列前矛。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次培训,是对xx教学模式的解读,我更希望是一次交流。曹主任让我讲至少讲40分钟,那我们就先讲讲xx,再谈一些个人感悟。

为落实xx校长在“新学期工作部署”关于“积极推进xx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教导处制定了“积极推进xx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全体教职工大会上xx校长进行了专题讲座,并通过年级、学科在广大教师中宣传造势。2月25日~3月9日进行了第一轮岗位练兵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7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上了示范课并同步摄像存档,后面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

“xx”教学模式是指“六原六环”“五讲四不讲”“三性”原则和“20”分钟。

“六原”是指六个教学原则。所谓教学原则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由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实践面临的课题不同,由于教育家的哲学观点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不同,所制定的教学原则就有所不同。在中国,公元前6世纪,孔子就提出教学中要经常复习和进行启发等要求。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1632)中提出37条教学原则。近几年xx校长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我校实际提出的是六个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性原则③量力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⑤巩固性原则⑥体验性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学习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就是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也是居于首要的地位。他认为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而彻底。他为教师们定下了一条教学上的“金科玉律”,即:“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觉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觉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觉的跟前。气味应该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假如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种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接触。”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便可利用它们的代表物“范本或模型。”即我先提到的模像直观。

(二)自觉性原则

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地学习,是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喜爱,是学习的不可抑制的欲望。因此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激发起来。“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科目、由教授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出来的。”

怎样才能激起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呢?合理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想知道,愿意去学;利用讨论环节,因为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嘛,集体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当然讲求教学艺术、融洽师生关系都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方法。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没有心理上的压抑,可以自由的“想、问、讨论”,而这些只有在师生感情融洽才得以实现。所以在授课时,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不呆板,语言不生硬,课间多和学生打交道。

(三)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第7篇

关键词: 构式 半A不B 构件 构式义

前言

Goldgberg对构式下的定义是:“当且仅当C为一个形义配对体<Fi,Si>时,它就是一个构式,此时‘形’的某一方面或‘义’的某一方面不能从C的组成部分中严格预测出来,也不能从其他先前建立的构式中预测出来。”①也就是说,构式义不是其组成要素的简单相加,也不能从现存的其他构式所推知,对构式的解释除了“组合原则”外,还必须结合“整合原则”。

“半A不B”构式由“半……不……”框架和嵌入式成分A、B构成。“半”和“不”构成了形式上的逆对,但嵌入A、B之后形成了“半A”与“不B”平列的构式,“不B”一般对“半A”起补充强调作用。“半A不B”构式的语义并不是“半A半B”,也不是“半A不B”。我们在理解该构式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待。如:

(1)吃了一顿半饥不饱的共产式的“大锅饭”之后,全连基本上粮尽水绝了。

例(1)在“半饥不饱”的语义结构中,“不饱”意味着至少有一点是“饥”的,“半饥”则是对“饥”的半肯定。

结合邵敬敏②罗列的三条构式标准,我们归纳了“半A不B”构式的三个主要特点。具体如下:

第一,该结构有两个不变项和两个可变项组成。不变项“半”和“不”构成框架,起到定位以及标记作用;可变项“A”和“B”都可从相关的词汇中选择和替换的。整个构式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第二,该构式的语义的特点是整体性。整个结构的意义不是组合成分“半A”和“不B”的简单加合,而是变项与不变项组合之后呈现出的一个新的意义。这一新义是在该构式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而不能直接从几个成分的语义中获得解释。

第三,该结构的语用功能跟语境联系紧密。“半A不B”构式在语言交际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感彩,这种特殊功能是普通短语无法承担的。

参照以上标准,我们排除了以下几种情况。

(1)许多菲律宾人相信针灸,比如用针灸治疗半身不遂、中风等。

(2)记者的来访让唐永龙吓了一跳,低着头半天不说话。

(3)而她却将半烂不堪的桃子削了削,留给自己吃。

(4)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例(1)中“半身不遂”不是“半……不……”框架和A、B构成的,而是主谓结构,因此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例(2)中A是单音节词,B是动宾短语,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例(3)中“半A”与“不B”构成一个状补结构,因此排除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外。例(4)中A与B为相同语素,它属于“半A不A”构式,虽与“半A不B”构式属于同一构式家族,但“半A不A”构式也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有学者专门对其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把它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本文的大部分语料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在现代汉语语料库搜集到1131条有关语料,经过筛选和核实,我们选取了其中169条有效语料。从这些语料中,我们提取出41种语式(语言中的具体的、实体性表达式称为“语式”,含有能产性的抽象性结构称为“构式”③),如半软不硬,半明不暗,半新不旧等。另外从《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中另查找到5条语式,分别是半间不界,半青不黄,半文不白,半三不四,半筹不纳。

一、“半A不B”构式的构件分析

认知构式语法遵循完形心理学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基本原理,认为构式不是由其成分简单组合而成的,构式语义解释的运作机制主要还是“整合原则”。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组合原则”。既然构式是一个“形义配对体”,那么其结构形式的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A、B的语法层级

构成这一构式的A和B在语法形式上主要是语素和词。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的主要作用是构词。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④

1.A与B是语素

构成这一构式的A和B是语素。如:半情不愿、半知不觉、半零不落、半明不白。

我们发现这四个词语中A和B可以组合双音节词语,即情愿、知觉、零落、明白。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语拆分成两个语素嵌入到格式中。但是在我们所搜集到的语料中,这种类型只限于以上四条语式。

2.A与B是单音节词

构成该构式的A和B也可以是词。如:半睡不醒、半生不熟、半凉不热、半红不青。

其中“睡”、“醒”是相关的动词,“生”、“熟”是相反相对的形容词,“凉”、“热”是相关相反的形容词,“红”、“青”是相关的形容词。

(二)A、B的词性类型

1.A、B为形容词或相应语素(包括区别词)

半硬不软 半新不旧 半生不熟 半旧不新

这类词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如:

(1)我跑上前去,摘了一把杏子,边走边吃,半生不熟的杏子吃到嘴里,又涩又酸,我又跑到河边喝了几口水。

(2)克朗肖躺在这个半明不暗的房间里,居然还能着手校对清样。

例(1)中“半生不熟”是对杏子成熟程度的描述。例(2)中“半明不暗”描述了房间的昏暗。

2.A、B为动词或相应语素

半醉不醒 半情不愿 半睡不醒 半知不觉

这类词主要描写动作行为方式。如:

(3)“我们会到哪里?”半情不愿的官吏问道,“我们不能那样。”

(4)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默默地接受了它,半知不觉地促使它实现。

例(3)中,“半情不愿”语义指向官吏提问时的态度。例(4)中,“半知不觉”描写了“他们”实现过程中的方式或状态。

其中A、B为形容词或相应语素的情况比较多,动词或相应语素相对较少。其它词类则很难进入该构式。

(三)A、B的位置关系

“半A不B”构式中A、B的位置关系不是任意的,一般有固定的顺序。这种固定的顺序其实是人的认知顺序规律的反映。人的认知顺序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⑤A、B语序主要遵循以下规律的制约。

第一,认知事物的客观先后顺序。

(5)俱乐部灯光黯淡,点着中国灯笼;一个乐队正在半暗不明里奏着一支柔和的乐曲。

例(5)句中,作者进入俱乐部第一个印象就是灯光黯淡,然后才看到灯笼。“半暗不明”虽然是对俱乐部里光线不明的描写,但“明”与“暗”的语序则体现了作者对外界感知的先后顺序。

第二,排列事物的主观先后顺序。

(6)半男不女的师洋和半男不女的高娅媛!强!绝配!(百度贴吧)

例句中的“师洋”为男性,“高娅媛”为女性,但同用“半男不女”来修饰。可见“男”、“女”的顺序在这个结构中是固定的。这是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语言上的反映。体现中国尊卑观念的“男女”进入“半A不B”构式时,A、B的语序倾向于与已有词语中的A、B的语序相同。

“半A不B”构式的排序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我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表达中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语序。据此,我们也可将“半A不B”构式形式分为固定型和灵活型。

在固定型中,A与B的语序是凝固的,不可随意换位。A一般是人们认识上显著的、能先引起注意的成分。如半男不女、半文不白。

在灵活型中,A与B的语序相对松散,可随表达重心的变换进行调节。如:

(7)她卖掉了一件黑缎、银狐皮滚边的大氅,换来的只是一件半旧不新的棉上装。

(8)寻思自己缺一条被子,锁住缺衣裳鞋帽,先挑一条半新不旧的麻花被。

此时,A、B交换位置,构式的整体意义一般不变,但会受到说话人强调成分变化的影响。如例(7)中“半旧不新”强调“旧”,与前文的“黑缎、银狐皮滚边的大氅”进行对比。例(8)中的“半新不旧”则把重心放在“新“上,与“挑”的语义指向有关。

相较于固定型,灵活型对语境的依赖性更为明显,使用频率反而较低,且数量较少。

二、“半A不B”构式的语义分析

(一)“半A不B”构式中A与B的语义关系

沈家煊认为应该在反义词中区分“相反词”和“相对词”。“相反”指在一个概念域内,只有A和B两个端点,没有中间状态。概念域因此不是一个连续体。例如在“性别”这一概念域内,非男即女,非女即男。“相对”指在一个概念域内,由一端到另一端是渐变的、连续的程度之差,两端之间有中间地带。例如在长度这个概念域内,“长”和“短”是相对而言,程度有别。⑥根据沈的观点,我们分析了A与B的语义关系,具体情况如下:

1.A、B相近

即A、B为近义词。如:

半呆不傻 半精不熟 半凉不冷

2.A、B相对

即A、B为相对反义词。如:

半凉不热 半红不黑 半温不凉

3.A、B相反

即A、B为绝对反义词。如:

半真不假 半男不女 半死不活

4.A、B相关

即A与B既非近义也非反义,语法类别相同但意义不同。如:

半老不俏 半听不理 半张不理

(二)“半A不B”的构式义类型

作为一个典型的构式,“半A不B”构式是语义融合的整体,由“半A不B”框架的意义和嵌入成分的意义合起来表示整体的意义。从上文分析可知,A、B的语义关系是多样性的,因此“半A不B”构式的意义也不是单一的。我们将该构式的语义类型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有不同的色彩意义。

1.加合型

加合型中,A、B的语义一般相近、相关,它们的色彩意义较浓厚。此时,“不B”对“半A”起强调和补充作用。如:

(9)他暗想,他还从来没见过这么不讨人喜欢的孩子。瘦得活脱脱像之皮包骨的兔子。看起来也缺心眼,半呆不傻的。

(10)各位君子,各位看客,小人初来汴梁,人地生疏,承蒙青眼看待,对小人半精不熟的武艺,谬加称赏,使小人愧不敢当。

例(9)中的“半呆不傻”可以表述为既呆又傻,半精不熟其实指既不精又不熟。前一个是从他人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后一个是自己的自谦之词。

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当A和B都具有消极意义时,构式义为对A、B的肯定,可表述为既A又B。当A和B都具有积极意义时,构式义为对A、B的否定,可表述为既不A又不B。

这种类型肯定消极义,否定积极义,因此有明显贬义色彩。

2.突显型

从意义关系看,突显型中的A、B是相反词。A、B所处的概念域只有两端,没有中间状态。并且,A、B词义以理性意义为主,没有强烈的褒贬色彩。此时,“半A不B”的意义表现为突显A或突显B。如:

(11)我可不喜欢半阴不阳、毫无生气的街道,住在那种地方,整天价看不到一个人影儿。

(12)祈老人见多年的老伙伴半死不活地躺在床上,想放声大哭。

例(11),从“毫无生气”和“看不到人影”等信息,我们可以肯定“半阴不阳”语义偏向于“阴”,强调街道的破落与偏僻。例(12)中“半死不活”还是活着的,只是强调“老伙伴”健康状况不佳,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例(11)中,“半阴不阳”语义上带有贬义色彩。例(12)中,“半死不活”的色彩为中性。

对于这种类型来说,A和B本不带有明显的感彩,但它们进入“半A不B”结构后,整体呈现出消极或中性色彩。

3.中间型

中间型中,A、B为相对反义词,也就是说A、B处于一个连续的概念域内,A、B之间存在一段连续体。这时“半A不B”表示A、B两种状态同时存在,构式的表达义在A和B之间,当然中间域不是指绝对的50%,语境不同,语义倾向不同。如:

(13)奶豆腐色如冻儿,韧如筋儿,半干不湿香溢味厚。

(14)这些低矮的屋檐下就都飘出带点甜味而又呛人的炊烟(所烧的柴草都是半干不湿的)。

例(13)作者描述奶豆腐的色泽看起来像果冻,嚼起来有韧劲,说明“半干不湿”的奶豆腐是介于干与湿的状态中。例(13)与例(14)都使用了“半干不湿”,但例(14)中的“半干不湿”,其语义明显指向“湿”。

在感彩方面,该类型集中了加合型和突显型的特点。不过中间型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其色彩义要结合具体语境作具体分析。

4.凝固型

此类型多为收录在词典中的熟语,其意义是A、B语义的引申义。如:

(15)院子里梧桐叶子每天都无精打采、半三不四地低垂着。

半三不四与无精打采意义相同,已经脱离了“三”、“四”的原义。类似的还有半间不界,意为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在查阅词典时,我们发现此种凝固型多为贬义词。

结语

本文主要从构成成分和语义类型两个方面对“半A不B”结构进行考察。在构件分析部分,我们主要探讨了A与B的词性,并且发现A、B位置的相对固定这一特性。在语义类型方面,我们根据A、B之间的语义关系,把“半A不B”构式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加合型、取舍型、中间型和凝固型。

注释:

①Adele E.Goldberg,著.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②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中国语文,2011(3):219.

③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思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44.

④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11-112.

⑤游淑娟.“半A半B”格式的认知分析.广州・暨南大学,2009(12).

⑥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148-149.

参考文献:

[1]高健.“半A不A”格式语用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2009(8):71-72.

[2]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基于认知与语用分析[J].修辞学习,2008(2):56-60.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九卷本[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0(12):51-52.

[4]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119-130.

[5]李卫中.与“不”相关的格式的考察[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12),21(6):69-72.

[6]李卫中.与“半”字相关的格式的考察[J].殷都学刊,2000,(3):106-109.

[7]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8(2009.8重印),707-717.

[8]邵敬编.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2011.1重印):111-148.

[9]邵敬敏,黄燕旋.“半A半B”框式结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3),40(2):124-128.

[10]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3):218-227.

[11]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5):148-149.

[12]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思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44-365.

[13]游淑娟.“半A半B”格式的认知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9(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