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鼓励自己的话语

鼓励自己的话语

时间:2023-05-30 10:3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鼓励自己的话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鼓励自己的话语

第1篇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对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话语权威本质其实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同学生一样,也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主体的个性话语。他们在话语权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话语权的丧失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该重视回归师生话语权,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对话,共同分享话语权力。

一、学生话语权缺失和教师个体话语权失却分析

学生话语权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学生课堂发言权利的异化。

(2) 二是学生对教师话语缺乏挑战力。

(3)学生在教师评价系统中话语权缺失。

教师个体话语权失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劳动职业领域。教师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代表,获得制度性权力进入学生的世界,对学生施以相应的教育影响,教师自己的教育权力和教育权威来源于教师对权势话语的尊重和传递,然而,由于这种权力实际上是社会权力运作的过程和结果,因而在职业活动中,教师的话语权是被赋予、受控制的,教师的个人话语权依附于制度性权力,基本上被权势话语所覆盖,“教师很容易被矮化成一个仅仅从事非创造性劳动的雇工,僵化成一个只有灌输既定的意识形态的传声筒,愚化成一个贬损自身灵魂的思想附庸,堕化成一个维护错误观念的文化保安。”这不仅丧失了教育的本真意义和使命,教师自己也因为个人话语的丧失成为了学生自由、健康、生动活泼发展的阻抑者、破坏者。

另一方面是教育研究领域。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将研究看成是专家学者特定的工作和专有的领域,专家学者很自然的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占有优先地位,掌握着教育话语权。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将自己的思想融进教学中,而是将教材的内容完整的复制给学生;不是把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观点、价值观等内化到教学中,而仅仅是引导学生如何接近标准答案;不是去表述个人思想,而是凭借自己对知识的预知而支配学生的思维。

综上可以看出,教师的传统话语权威地位,直接导致学生的话语丧失;教育话语世界里,权势话语和理性话语的覆盖,又使得教师的个体话语丧失。

二、教师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共享师生话语权

1.创建平等友好、和谐交流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新课堂,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分享各自的知识、经验、阅历和信息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课堂讨论,给学生“真正的话语权”。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离开座位找与自己有共同话语的同学,找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同学交流,寻找对自己观点的有力支持,也可以寻找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同学理论,说服别人或修正自己。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才有自己的真正的“话语权”,才能在观点的碰撞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讨论,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地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给学生足够的个人思考时间和共同讨论时间。

2.鼓励学生讲真话,指导学生行使话语权

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是错误的,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从某种程度上讲,恰好是学生认知水平的真实反映,只有敢于让学生讲真话,才有与学生真实、平等交流并且教育学生的机会,才能避免使学生仅仅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其次,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关键是指导学生有效行使话语权。

3.弱化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与教师之间的利益关联性,对教师教育教学采取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评教的宣传,提高学生在教师评价系统中的话语权。

三、增强教师主体意识,建构教师话语权

共享师生话语权力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关键在于同时唤醒教师和学生对话语权力的主体意识。师生双方通过共享话语权力,使师生关系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

1.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发现“本真”的“自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主体性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主观追求,有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主体性,努力从权势话语的遮蔽之下走出来,从而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独立的主体间的对话关系。

3.教师需要与专家学者进行对话,努力从理性话语的束缚之中走出来,提高知识内化、活化的能力。

教师的个人的话语不仅是要把教育内容呈现给学生,更要求教师把自己对教育世界的理解、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解、对价值观的理解、对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建构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同时对知识进行再开发、再创造,从而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去,使得教师的话语更能彰显教师个人的精神和活力,也避免使教育的理性话语游离于学生所在的真实的社会生活之外。

参考文献:

[1]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和社会变迁[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3.59.

[2] 胡福贞.论教师的个人话语权教育研究与实验论文[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17-22.

[3

] 邵晓枫.廖其发.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4] 邢思珍.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话语权[J].教育学文摘,2004年,第7期.

[5] 吴康宁.教师是“社会代表者”吗[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6] 丛海燕.论教师话语的失却与重建[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

[7] 龚振.讨论:把话语权还给学生[J].基础教育研究.2002,(1.2):56.

第2篇

形形的人

总会给予我们

或多或少的感动

即使一句包含春风的话语

都可以使我们

斗志昂扬

勇敢向前

那充满暖意的话语

总会让我们

在严寒的包围下

依旧可以感受到

阵阵暖意

虽然

令人温暖的话语

并不是句句都载满温柔

或许夹杂着严厉

或许带有斥责

但是

那份永久熟悉的温暖

却永远不会改变

我们可以从慈母的言语中

寻找到久违的爱意

我们可以从严师的教训中

觅到那谆谆不息的教导

我们可以从长辈的话语中

搜寻到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我们可以从……

不论从那里听到的话语

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阳春三月

春风所带来的和煦

我们依旧在那充满爱的话语中

被引导被激励被温暖

其实

有温度的话语

它潜在的含义中

一直隐藏着一个意思

那就是爱

你会因对方的只言片语

所带来的鼓励和温暖

而一路前行

我们的心灵

就如同那栅栏旁边

盛开得最艳的蔷薇花一般

有温度的话语

就如同

春风和阳光

使那心灵的蔷薇花

开的更美更艳

同样

有温度的话语

就如同春天

是的

最美的春天

它可以使你

心灵深处的花园

永远

春风和煦

阳光明媚

第3篇

    点评:老师的话语犹如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关心着自己,并且愿意随时给自己提供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心和他的心紧贴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点评:浅显通俗的语言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懂得了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避免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心态,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老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点评: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学生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学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

    点评: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偏科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6.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点评: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好的事,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7.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

    点评:学生面对困难、挫折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六月风”。上述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动来支持自己,能和老师并肩作战。当然,对任何困难就不再惧怕了。

    8.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点评:当教师怀有真挚情感给予学生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学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用“最有灵气”不断激励自己,按着老师的话不断努力。

    9.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点评:这句话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10.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

    点评:这是一句具有激励性的话语,它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与进步,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拉近了师生距离。

    11.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

    点评:这是一句发展性的评价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学习上已达到的程度和已具备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

    点评: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育学生人生中需要宽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易于受教师的思想观点影响。教师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及时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13.也许你现在是贫困的,但老师相信,20年后,你是最富有的!

    点评: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认识富有与贫穷。告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变成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14.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

    点评:“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这样亲切的话语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

    15.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话语,体现了对学生敢于发问的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发问行为本身的尊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16.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

    点评:教师用“最出色”评定学生,是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褒奖,更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激发源。教师的肯定与褒奖,自然会使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完美。

    17.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点评:这是教师一种邀请式的做法。对学生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邀请式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和行为价值的尊重。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18.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点评: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层次的发展。

    19.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点评:学生的能力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教师运用正面引导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景,同时又隐含着告诉学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肯动脑”。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师道尊严 教学评价

一、引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课堂“统治者”,而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行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切实发挥评价功能,引领学生满怀信心、满腔热忱地前行在英语学习的征途上。

二、放下“师道尊严”,做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知心朋友和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活动,真诚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设计教案时,教师不仅要全面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大胆整合教材,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模式,而且要依据学情,优化教学策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象,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如教学九年级上册Unit 5 “Films 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对话,笔者则巡回察看、倾听,帮助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多说几句。T:Now,which pair want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笔者随机指定两名学生进行对话展示,其中有位学生将“Would like todo”句型和“Would rather do句”型弄混淆了。T:Who can find a good way to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ructures?几位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笔者给予肯定并归纳出正确的区分方法。T:You want to be directors,but Hobo wants to be a TV superstar.Do you believe in it?Let’s see what Hobo and Eddie are doing?在笔者的引领和鼓励下,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对话活动中。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引路人”和“激励者”的角色;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能总让老师牵着鼻子走或搀扶着走。

三、搞好课堂评价设计,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设计好课堂评价,真正做到鼓励学困生,鞭策中等生,激励学优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把赞许的微笑、鼓励的眼神、赏识的话语慷慨地送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关爱与殷切的期望,进而焕发学生的进取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师生情感的升华。

1.鼓励性评价要适时、适度,追求实效。

激励性评价能够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但在运用上一定要适时、适度,恰到好处、恰如其分,过犹不及皆不可取。过度的鼓励性评价,会让学生自我感觉太好,甚至产生飘飘然的骄傲心理。此外,表扬泛滥也使其在学生心中逐渐贬值。所以,鼓励性评价要适时、适度,追求实效。

有效的课堂评价用语很多,比如肯定的话语有:OK!/Right!/You’re right!/That’s right!/That’ correct!等;赞扬的话语有: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Super!/Excellent!/Perfect!/Remarkable!/Marvelous!/Magnificent!/Fantastic!/Beautiful!/Terrific!/Well done!/Nice work!/Super job(work)!/Wonderful job(work)!/Perfect job(work)!/Great job(work)!/Remarkable job(work)!/Marvelous job(work)!/Magnificent job(work)!/Beautiful job(work)!/You did a good job!/You’re unique!等;鼓励的话语有:Try again./Have a try,please!/Try harder./It doesn’t matter./You call do it./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You’re making progress./You tried hard./You really tried./I can see your progress.等。教师务必要从学情和学生能力现状出发,进行适度评价,既肯定优点,又中肯地指出学生在学习态度或能力展示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清楚的认识,真正释放潜能,焕发热情。

2.既要在语言学习上给予动力,更要传授做人处世之道。

教学八年级Unit 4 Main Fask,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写好了短文。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章进行pair work,在同学之间互相点评,最后要求学生把各自partner的短文拿出来一起分享。教学环节有序推进,参与发言的同学,赢得了同伴的好评和笔者的赞赏。接下来一位女生站起来要读自己的文章,笔者没有同意,要求她读partner的文章。等该生发言完毕后,笔者表扬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高,同时具有合作精神。笔者之所以没有让那位女生坊自己的文章,是因为语言是一种工具,是用来和人们交流的,没有听众,就没有演讲者。笔者认为,那位女生起先拒绝合作,是因为她缺少合作精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她的同桌感到没有自尊。如果该学生用她的语言技能很好地说出同桌的故事,那么,这两位学生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同伴合作上“手牵手”向前迈进。因此,笔者最后给予了这位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由此可见,英语教师不仅要在语言学习上给予学生动力,更要指导学生学习做人处事之道。

第5篇

学龄前时期,幼儿对教师是崇拜和满怀希望的,教师的说话语气、做事方法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行为能力。跟着教师说话,学着教师做动作,既能使幼儿说话和做动作得到锻炼,又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针对方法表述,宜用积极性的语言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爱护和尊重幼儿为标准,与幼儿的交流中融入切身体会的感情、利用柔和的态度和一听就明了的话语,让幼儿真正的把教师当作家人看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幼儿对自己说过的话反应度,运用美好的语句,使用一些“我觉得你很棒”““你真聪明”等话语,让幼儿感受到妈妈般的呵护,让幼儿跟教师双方相处得更加融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让幼儿跟着教师的步伐自然而然的调整自己的言行。教师在与幼儿说话过程中不要出现“怎么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的”影响幼儿情绪的话语,更不能说些不知所云的话语。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幼儿没有在操作活动规定时间里完成动作,语气不好的说:“刚刚已经说了,那就别做了,去玩吧!”这样造成有的小朋友听不懂老师的话,不知道如何动手。

二、贴近幼儿独特个性,需要鼓励的语言

幼儿对教师说话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较成人相比较差,不能接受字数比较多的语句,对于成人世界的词语还不能完全领会其含义,教师应根据现实情况考虑,由于从事教育对象年龄偏小,因此运用贴近幼儿思想,注重口语化表达、多说一些跟幼儿生活相关的词语。比如利用听儿歌、朗诵诗歌、做游戏形式,多方面寻找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事方法。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幼儿并让幼儿认识到“这事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的“不允许”“不行”“不可以”这些词语。如在幼儿准备做活动前,简明扼要的告诉幼儿:“各位小朋友看到桌子中间的小盒子吗?请你们把剪下来的废纸放到那个小盒子里,桌面上不要留任何东西。做得好的小朋友会有奖励”这样说要比“不准乱扔剪下来的废纸,听见没有?”的话更容易接受,更明白怎么做,更容易做到。

三、注重语言文明,宜用礼貌性的语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在幼儿教学中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寻求合作、进行倡导引导”,体现出幼儿教师的行为准则和教师涵养水平。多与幼儿接触,注重幼儿礼貌待人和行为举止的培养,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修养水准,而且还对幼儿的一言一行起到带头作用。教师应多运用“小朋友,你好!”“我错了,跟你道歉”“谢谢你的帮忙”等一些文明用语,多说“需要帮忙吗”“这样做你看可以吗?”“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如果你帮老师,老师会很开心的”等,而不是用“你听见我说的话吗”“你赶紧过来”“去,到你的位上”等这些话语。

四、注重物品奖励,不要轻易否定幼儿想法

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教师应从孩子的角度考度,与孩子成为朋友,从心底去接受他们并尊重他们,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自由表达和表现自己,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氛围情动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要重视幼儿说话的愿望,对于平时活动中问题答非所问,只管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急于予以否定。其实幼儿在回答问题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自己说错话,有可能是太紧张老师的话没听清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你再好好想一想”可以换个适当的方法———“能不能麻烦你大声说出来”,也可以用比较柔和的语气———“不要急,你再好好想想”,多用鼓励的方法,不要对幼儿的想法急于否定和批评。要让他们敢于说话,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迈出步伐。

五、注意因人用语,关注个体差异

幼儿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幼儿个体差异的不同,幼儿表达和接受能力都要考虑到,本着“因人而异”和“因人用语”原则。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和关怀的语气针对不爱说话、对事物比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跟他们说话时要用积极柔和的语气消除幼儿不利思想;针对事物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应有耐心,放慢语速;针对性格比较急燥的幼儿,说话速度要不紧不慢,缓解他们的急燥情绪;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应多采用贴近他们语句、人性化化的语言,针对抽象的事物利用实物赋予其生命活力,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第6篇

【关键词】评课活动;业务园长;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21-04

评课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当前有关评课活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关于评课的内容、功能、制度建设和听评课方法等问题上,旨在研究评课活动的有效性问题。研究者曾长期定时参与6所幼儿园的评课活动,切身体会到参与评课活动的领导者的行为表现,尤其是说话艺术。是关涉评课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领导者说什么话、怎么说,都会引起组织成员的关注,因此对评课活动进程及组织成员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点在有关领导理论和语用学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在研究者长期定时参与评课活动的6所幼儿园中,N幼儿园Z园长的话语经常让研究者产生温暖的感觉,她的说话艺术触发了研究者的研究兴趣。为此,本研究通过对z园长语料的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探究其作为领导者的评课话语特征,以期为提高评课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一个独特的探究视角。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资料收集

1.个案简介

N幼儿园是一所重点师范院校的附属幼儿园,属省级示范类幼儿园。其教学水平广受业内人士好评,特别是幼儿园的音乐教研组,曾承担过多次国家级、省级对外公开教学观摩活动。

Z园长是N幼儿园的业务园长,教龄已逾15年,是园内教龄最长的教师之一。她被任命为业务园长大概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此前曾是幼儿园音乐教研组组长。z园长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有一定建树,曾多次在国家级或省级幼儿园教学研讨活动中主持过工作坊或组织过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并且都有不俗的表现。周围人认为她为人真诚、处事细腻,是一个“个子小小却有着无限能量的人”。

2.数据采集

研究者选取一个学期中z园长全程参与的该园音乐教研组组织的四次评课活动为分析对象,对Z园长的语料进行转录,作为话语分析的数据,其采集到Z园长195个话频、8573字话量。

(二)数据处理

1.话语类型分析

研究者以Z园长的说话意图为维度,对语料进行初步编码,分析出四种评课话语类型。

(1)阐述类话语:即阐述或澄清对某一事件、问题、行为的见解或建议,包括澄清、回答、说明和建议等。

(2)指令类话语:即提出命令或说出期望。包括命令、请求、期望和询问等。

(3)表态类话语:即对某一事件、问题、行为的情感和态度,包括肯定、否定、表达某种情绪情感、进行反省或作出承诺等。

(4)宣告类话语:即对评课活动的进程或话题进行把控的话语,包括提出话题、打断他人发言等。

2.量化分析

研究者对Z园长评课话语的总体样貌、Z园长针对不同话语对象所采用的话语类型及话语类型所对应的话语对象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Z园长评课话语统计学意义上的规律。

3.质化分析

量化分析数据为了解Z园长的话语特征提供了客观依据,但研究者的关注点在于“再现现象本身的‘质’”。所以研究者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追踪分析,即收集和分析Z园长说了什么、对谁说的、在什么语境下说的、为什么这样说,等等,同时就观察到的一些典型事件对Z园长进行非正式访谈。

二、研究结果

(一)话语性质

话浯性质反映的是Z园长评课话语的本质特征,贯穿在不同语境下Z园长与不同话语对象的对话之中,体现了她对整个评课活动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在评课活动中的角色定位。Z园长的评课话语具有三种性质。

首先,是领导者的职权话语。Z园长的行政职权赋予了她在评课活动中具有赋权和监管的职权话语权。Z园长赋权的艺术在于“赋予对方所期待之权”,以及适时适当的保持沉默;监管则主要由两种话语来体现,一种是直接的期望式话语,一种是迂回的自我担当式话语。

其次,是“熟手教师”的专业引领话语。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阐释类话语是Z园长评课话语中使用最多的话语类型,这表明Z园长在评课活动中是一位积极的问题探讨者,体现出其作为“熟手教师”对组织成员的专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这类话语主要表现为“穿针引线”“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最后,是伙伴密语。一方面,Z园长“顾此照彼”的话语特征体现了其与组织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得“一般教师也敢于发表一些和领导意见相左的观点,并敢于对他们的观点提出质疑”(吴巍莹,2007);另一方面,她又不失为团队当中能让人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的重要他人,是“平等中的首席”。

需要指出的是,在z园长的评课话语中,职权话语、专业引领话语及同伴密语这三者是复杂的融合关系,并非相互割裂的。

(二)话语类型

就N幼儿园音乐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来看,Z园长的话语对象可分为执教教师、专家教师、外援教师、教研组长、组内其他教师和教研组集体六个类别。在与不同类别话语对象交流时,Z园长的话语类型可分为阐释类话语、指令类话语、表态类话语和宣告类话语四种类型。对Z园长的话语类型与话语对象的对应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Z园长对不同话语对象运用不同的话语类型,且差异较大,如指令类话语对教研组长发出的频率最低,阐释类话语对教研组集体发出的频率较高,宣告类话语未对执教教师、专家教师、其他教师和外援教师发出等。Z园长对不同话语对象表现出不同的立场,如对于幼儿园外请的具有一定专业权威性、与本园有十多年专业交流历史的专家教师X,Z园长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理论承接者、实践反馈者和情感联络者。对于在园内教师队伍中有一定专业威望的教研组长,Z园长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信任者、协助者和培养者。对于教研组集体,Z园长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位助推者和担当者,对于执教教师定位为一个共建者、理解者和适度解围者,对其他教师定位为一个发掘者和“战友”,对外援教师则定位为一个“拉近者”和调动者。

(三)话语策略

为实现不同的话语目的,Z园长采取了多种话语策略,如下表所示。

其中,“‘分享’个人看法”是指z园长在提出建议时不“摆谱”,仅仅表达自己的“个人看法”;“敏于化解尴尬”是指碰到两种观点相持不下的情况时Z园长会出面分析两种观点的优劣,鼓励持不同观点的双方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及时捕捉、提炼教师观点”是指在集体讨论过程中对零散的观点进行梳理,在成员观点难以被组内他人理解时,帮助其进行澄清;“降低他人执行行为的被动性”重点在于,在发出命令或请求时注意保护话语对象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在执行行为时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具有关心他人需要的意识”,是指特别关照那些不敢说话的成员;“指名、追问、开放式提问”是指用启发思考的方法促进组织成员对问题的共同深入探究;“收敛期望”是指避免过于频繁地提出看似勉励,而对方往往难以实现的愿景;“否之有术”是指细酌否定他人意见的方法,以期让他人心平气和。“否之有道”是指对他人提出不同意见时是有根有据的;表态时“尽量不夸大其事”旨在避免话语对象可能产生的不信任感或抵触情绪;“严肃指出态度上的问题”是指对教研组讨论气氛保持敏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是指z园长一方面意识到自己在组织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甄别无碰撞或伪碰撞,破平衡”旨在透过表象看本质,让“真理愈辩愈明”;“适时适量地把控”是指对教研组长的职责不作过度干涉,同时又对活动的进展保持敏感。

三、讨论与建议

(一)Z园长评课话语特征的成因分析

1.“内系统”

Z园长具有独到的说话艺术。如图2所示,Z园长话语艺术的“内系统”中,话语性质是核心;的话语类型和话语对象犹如两个转盘。在评课活动现场,Z园长的评课话语犹如转盘中的箭头,随着其话语类型和话语对象的转换而产生不同的指向,但作为核心的话语性质保持不变。

2.“外生态”

“外生态”也是Z园长话语艺术形成的必要条件。如果用齿轮群来比喻整个评课集体,齿轮旋转速度的快慢比喻说话艺术的好坏,那么,Z园长作为齿轮群中的一个齿轮,其运转情况也受制于其他齿轮乃至整个齿轮群的运转情况。其他齿轮或整个齿轮群如果运转困难,必然会减缓Z园长这个齿轮的运转,反之则会促进其积极运转;同理,z园长这个齿轮的积极运转也会带动其他齿轮的积极运转。

(二)关于幼儿园领导者如何提升评课话语艺术的几点建议

1.“我说得不好吗?”——看看大家的反应,听听真实的声音

评课活动是由不同身份的成员构成的,其中,领导者的态度和话语对评课活动的有效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领导者对自身的评课话语要善于反思。领导者可以经常思考以下问题,多关注评课时成员的反应。

您是否重视并审视过自己的评课话语问题?

您是否经常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

您的发言是否会终结某个话题?

是否大多数人都敢于质疑您的观点?

您的批评是否经常打压了其他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是否存在您离开后评课气氛反而更热烈的情况?

2.“我明明说了!”——“我究竟说了什么?”

关于这一点,我以Z园长评课话语给予我“温暖”与“激励”的感觉为例。

(1)关于“温暖”。有时候领导者会觉得,“自己已经说了对方‘爱听’的话,但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时,领导者需要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例如,领导者夸赞专家“您说的真好”,但实际上相比于对对方专业能力的肯定,对方可能更在意你是否能和他共同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2)关于“激励”。有时候领导者可能觉得,“自己明明已经激励了对方,对方却似乎感受不到”。这时,领导者需要反思,是否对方已经做到了“八分”,您却只对其提出了“六分”的期望。有时候领导者可能更不解,“自己明明激励了对方,对方反而愈加颓废”。这时,领导者需要反思,是否对方目前只能做到“八分”,您却要求他做到“十分”?有时候领导者可能惋惜,“自己如此激励了对方,对方却只前进了这么一小步”。这时,领导者需要反思,是否您希望他做到的,并不是他自身愿意去做的。

3.最艰难的战胜——防止自己沉迷于权威

作为领导者,他们往往面临一个最艰难的战胜——防止自己沉迷于权威。确实,行政职权和相对丰富的教学经验赋予了领导者以权威,但领导者要认识到,过分在意权威极有可能让自己包容不了异议而压制他人的真实声音,或沉醉于他人的虚假认同中而丧失了对客观的公正判断力,或“高高在上”地审视他人而丢失对客观真理的敬畏,或可能怯怯隐藏自己的困惑与不解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必须改变,最终失去重新认识与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能力。还记得与z园长交流时她曾说:“我从来没觉得自己说得有多好呀,我们都是平等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罢了。”真诚希望我们的幼儿园领导者和组织成员持有同样的心态。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当幸福来敲门》;动态语境;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31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取材真实故事,成功诠释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片中主人公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如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精神,以及对数字的天赋,还有儿子带给他的鼓励……但笔者认为,对他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其超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综观整部影片,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结合不同的语境因素,灵活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不断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并最终帮助自己取得了成功。

一、关于动态语境的主要因素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因此分析语言现象必须要把它和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这三个因素的动态变化,对语言沟通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Halliday (朱永生,2005)把语境看作是语篇之外的情景因素,并把情景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即语言发生的具体环境,包括话题以及参与者参与的整个环境,其中话题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非专业性的。语言交际可以有无数个话题,但并非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谈论任何话题,话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别的因素的制约。

(二)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即参与者的角色关系。Poynton(朱永生,2005)认为,话语基调由三个变量组成:权利,接触和情感。权利涉及的因素包括地位、职业、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通常来说,在这些因素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会在话语活动中处于主动的、支配性的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接触是指人之间是否经常有联系。接触的频率高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权利因素的差距带来的影响。最后一个变量是情感,也就是指一个人对某人某事投入情感的程度。投入的情感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权利因素或接触因素带来的影响。

(三)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方式是指语言本身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语言交际所采用的渠道和媒介。一般来说,话语方式分为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如果从交际双方是否见面的角度来看,又可分成见面与不见面两种。交际双方选择的话语方式很可能会影响谈话的内容。

二、影片中动态语境因素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分析

影片中,主人公总能恰当地在三个语境因素之间相互转换,根据语境因素的变化选择相应的语言,使语言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一)话语方式和话语范围的相互作用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影片中,克里斯?加德纳虽然拿到了一张维特证券实习生的申请表格,但他知道,如果按照规定的话语方式填好表格交上去,只有高中学历的自己很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果断转变了沟通中的话语方式和话语范围—首先,直接向人力经理Jay twistle口头解释了虽然他只有高中学历,但可以很好地处理数字和人际关系,因此也就具备了一个证券经纪人的基本条件;其次,不断创造机会扩大话语范围。利用与人力经理同车时机,巧妙帮助其解决了魔方难题,通过另一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数字天赋,给维特证券的人力经理Jay twistle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为最终获得宝贵的实习机会创造了条件。在语言沟通中,话语方式和话语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灵活的话语方式可以有效扩展话语范围,使双方扩大形成共识的机会,必然对加强沟通效果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话语基调和话语范围的相互作用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克里斯?加德纳在出租车中与人力经理的对话是话语基调与话语范围相互作用的范例。在双方语言沟通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人力经理Jay twistle一开始就确定了话语基调,始终沉浸于魔方游戏中,对加德纳的自我介绍毫无兴趣。见此情景,加德纳及时扩大了话语范围,主动放弃先前徒劳的介绍,向其表示自己能够帮助他解决魔方难题,最终依靠自己出色的数字天赋和执着精神,获得了人力经理Jay twistle的信任,为取得宝贵的面试和实习迈出了坚实一步。话语基调是语言沟通取得有效成果的前提。固有的话语基调往往可以通过扩大话语范围产生必要的情感共鸣,并反过来影响原有的话语基调,使语言沟通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取得有利于自己的效果。

(三)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的相互作用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在影片中,克里斯?加德纳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与退休基金CEO—Ribbon先生见面的机会。他有两种弥补的方式:打电话争取下一次的见面或见面争取。他知道如果是打电话的话,话语范围将局限于他的道歉,那么在话语基调上他也会处于一个被动状态,这也将几乎意味着他彻底失去这个潜在的大客户,不再有与他合作的机会,因为上一次见面机会还是因为Ribbon为了自己所支持的橄榄球队才给的。所以,为了尽力去争取这位至关重要的CEO,克里斯名为顺道实为特意去拜访了一下Ribbon先生。当面的交谈和真诚实意的道歉消除了因权利的悬殊带来的差距,Ribbon邀请克里斯一起去看球赛。正是在那次球赛上,克里斯结识了更多Ribbon的朋友,或者说是潜在的客户,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话语方式的改变带来了接触和情感等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影响到言语活动中话语基调的定位。

语言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沟通参与者只有周密考虑话语基调、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这三种语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才能灵活加以运用,取得预期的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1] 常志婧. 不得不说的“谎言”——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谎言”的语境顺应分析[J] .科技信息.2011年32期

[2] 张丹. 语境研究略论[J]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第8篇

【关键词】生活化 语文 和谐课堂

语文课堂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课堂语言应从生活化出发,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在“说”上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美,感受到教师行为的美。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说”,才能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最终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不会出现对学习害怕、恐惧的心理。因此,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有利于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对话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常存在一个“误区”,即老师认为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把老师说的内容最好都记住。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接受学习内容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得高分,并且用成绩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往往跟我们教师的“说”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进一步说,课堂的不和谐,往往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的“说”上。

语言是交流最常用的工具,恰当地利用语言,能搭起一座师生思想和情感顺畅交流的平台,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老师怎样从生活化入手,说好自己的话,使课堂和谐呢?

一、少一些命令

不少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在课堂上喜欢采用命令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特别是讨论性的问题或者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老师往往不根据学生发表的意见和课上学生生成的一些观点进行总结,而是根据教参的参考答案,强加给学生,并且采用命令的口气对学生说:“拿好笔,赶快记下。”这种语言,盛气凌人,豪无亲切感。使师生之间形成一道厚厚的墙壁,师生间的交流受到阻碍,当然课堂也显得沉闷,没有教育效果。如果老师当时这么说:“让我们看看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还有谁能加以补充。”或者说:“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谁来把它综合归纳一下。”用这些商量的话语对学生进行点拨,那么学生就会踊跃参与,而且老师在总结答案时,使用“咱们”“我们”等词语,说明答案是大家一起找出来的,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提高教育质量。

二、少一些抱怨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总会存在一些错误,一个简单的题目,学生的回答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可能就会抱怨学生:“这么简单题目都回答不出来,你怎么去参加考试?”不论这种不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师生之间交流的通道就会被堵死。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对回答不好的同学说:“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课后要及时巩固,多看几次就不会忘记了。”这种激励的话语,有亲切感,使学生既乐于接受又乐于改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准确把握好评价尺度,针对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以自然、温馨、委婉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完善自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还鼓励了整个学习群体,使课堂形成主动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少一些平淡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的节奏美,是由教师内心的情感外显为口头语时的快慢、断续、刚柔、抑扬等语速、语调的变化来体现的。它是和谐课堂的生命,特别能唤起学生心理共鸣,活跃气氛、勃发活力;能避免课堂的“一潭死水”,消除平铺直叙;能催开花蕾、谱就华章、铸造辉煌。

第9篇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

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个医院变成了一家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傻傻的话语。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江苏徐州邳州市官湖中心小学四年级:吴晶琦

第10篇

    赏识就像一盏明灯,悄悄地指明学生前进的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轻轻的话语,却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产生许多美丽的故事。最近,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使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了自己的潜在的力量, 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一天,在上习作“我的希望”时,我首先揭示主题:“同学们肯定有很多希望,能说出来给老师听听吗?”我的问题提出来好半天,陆陆续续只有几只手举起来,见此情景,我不由得有点着急,谁没有希望呢,更何况我还提前布置了预习的,怎么,有希望不愿说吗?于是,我又给予了一些提示比如有的希望家庭和睦,有的希望没有烦恼,有的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有的希望进入高中班考上大学……我接着又问“你有什么希望呢?”过了一会儿,举手的学生还是不多。我不急不恼,继续笑着说:“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一个希望。”我故意顿了顿,清了清嗓子,这下有的学生有些着急了,忙打手语问:“老师,你有什么希望啊,”我于是不紧不慢地说:“我呀,希望你们能积极把自己的希望说出来。”同学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哈哈大笑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举手的人也慢慢增多了……

    特别是看到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今天居然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我很开心。鼓励学生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能说出话来,真是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于是我更加坚信着名教育家第多斯惠的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4-171-02

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它作用于知识建构以及人的身份和关系的建构。而“性别话语”就是表述男女两性的话语问题。语言学家总是将建立沟通的条件看做已经得到保证、无需多加思考的前提,但这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是一个值得思考、根本性的问题。语言学中经常使用的“技能”概念集中反映了纯粹语言分析的问题。孔德就曾将语言视为所有人都能充分享用,又不会因此而有所消耗的公共财富。而布迪厄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在他看来,“能说”只是技能的一个方面,同时还意味着有说话的权力,有权力通过自身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应有的权力。在人类历史记载中之所以鲜有女性的话语,就是因为女性没有说的权力,即自己的话语权。

一、女性话语权的丧失

女性有掌握语言的能力和权力,但历史长河中她们依然是哑巴群体。女性的沉默、失声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她们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而发不出声音,而是她们本该有的声音被当时的社会氛围、社会大环境压制了。母系社会时期,女性在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个时期女性并不是沉默的,她们拥有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话语权。当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尤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和市场中的一种基本的分工制度就是按性别分工,这种机制为男人的优势提供了一种社会文化方面的“保障”,在劳动力市场中,资本家并没有实行同工同酬的政策,对妇女支付相对于男工来说很低的工资。这种低工资又使妇女在经济上更加依赖男人,而且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环境中鼓励妇女结婚,结婚后的妇女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家庭和孩子。于是,男人市场和家庭分工中都得到好处。这样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权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样,女性在社会的职场中和家庭中就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女性只是被作为种族繁衍的工具或象征秩序中的一个空洞的符号,“只是男权力比多机制的投射,女性在父权制中是缺席的和缄默的。”所以人类历史上很少留下女性的痕迹和声音。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权力意识大大增强,尤其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女性的身影,而且她们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得到改善,因此恢复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话语权成为必然。但现在女性群体的力量还比较小,她们主张自身权利的声音也还比较弱,有时甚至会被男权社会中的主导声音和话语所淹没。其原因是因为女性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相对于男性而言仍处于劣势,还生活在男性话语的支配和控制中,没有取得与男性平等的话语权。

二、传统主流文化中的性别话语

女性主义者认为,传统社会文化中的性别话语权是不平等的,只是属于男性的。这种在两性之间形成的话语权的归属很容易形成的是一种“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外女内”的畸形现象。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男性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的话语权。话语权的这种性别归属使传统话语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以“妻,与己齐也”这一表述为例。从词的表面意思看这句话并没有性别歧视的意味,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一陈述的主体肯定是一位男性。在这句话中男性是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的,是女性向他看齐的原则和标准,也就是说男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个简单的“己”字衬托出了说话者之间的语言环境:“己”是男性的自称,而“妻”则是作为的男性谈论对象。“妻,与己齐也”短短的几个汉字却透露出了说话者与被说者之间性别地位的明显差异。说话的主体是男性,而女性只能是被说者。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男性掌握了两性之间的话语主动权,唯有男性才有权利解释“妻”(女人)为何意、为何物,女人不过是被规定、被解释的客体而已。

总之,传统的性别话语体现出的是一种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这种极不平等的性别话语氛围中,女性的各种权力都受到了压制和排挤,女性被迫保持沉默,失去公开发言的机会和声音,就好像是一种看不见的存在。

三、社会性别话语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认为话语即权力,因此要改变女性不平的社会地位就要改变话语权之间体现的不平等,而要改变话语首先必须掌握和把握话语的主动权。她们的主张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自己的话语。她们指出,“这个世界用的都是男人的话语。男人话语就是这个世界的话语。”“迄今为止所有的女性主义文字一直都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在用男人的语言对女人耳语。”“我们所要求的一切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我们要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要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男女两性之间的话语权进行重构:

(一)重新认识两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康文明的性别文化

要建立男女两性之间平等话语权,首先是要树立一种不论种族、性别、年龄和阶层的差别,人生而平等的健康文明的性别观念。而健康文明的性别文化指的是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能够实现性别平等、公正的文化,它必须是以性别平等为核心同时传播的是一种体现性别平等与性别之间和谐的语言或知识。从社会中出现的性别困境和性别行为“失范”的状况看,现有的性别文化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滞后性。男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双赢”关系,因此构建健康文明的性别文化,应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两性的差异,重新审视和反思两性之间明显的和隐藏的不易察觉的不平等关系和社会规范,要建立一种在与女性共同探索和研究基础上的、摆脱传统先天论的束缚的、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的性别话语环境。

(二)在公共领域中女性应享有平等话语权

在传统社会,公共领域的话语权一直被男性群体所把持,女性长期处于被压迫和从属的地位,因此无法涉足这些领域。整个权力系统的运作过程都是按照男性的意志进行,他们不仅是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演员”,而且是幕后的“导演”。在整个生活的实践中,被边缘化的女性发不出也根本没机会自己的声音,甚至在政治舞台连配角都算不上。因此,在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男权性别文化,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性别本质主义政治观,认为政治属于刚毅、果敢、智慧、富于竞争性特征的男性,而女性才有的软弱、顺从、依赖性、情绪性等特质不适合领导职位和权力运作。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就必须使女性在公共领域中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具体做法可以是将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把性别意识纳入政府政策和方案的考虑之中。要求把女性作为发展中的平等主体,赋权予女性;保障女性对资源的掌控和利用;注重女性在发展中的利益,使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真正受益。

(三)在教育领域中女性应享有平等话语权

教育是现代社会人们向上流动的阶梯,接受较多的教育意味着为跻身较高的社会层次创造了条件。虽然中国现在男女两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总体来说女性受教育水平与质量还是低于男性,在农村尤其明显,所以在教育领域应该更加关注女性的权力。其次,重构课程和教材中的性别话语。幼儿教材中社会生活场景很少,大部分是家庭生活场景,父亲角色出现很少,而且教材中的插图总是将男女的职业定型化:医生叔叔、农民伯伯、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这种性别分化观念非常强烈地固化在教材的形象当中了。因此学校正规课程中必须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活场景,使男女学生在所学的教材中看到女性的正面形象。

(四)在经济领域女性应享有平等话语权

一般来说,就业代表了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是人们生活维持及水平提高的源泉。如今人们的权力意识大大增强,使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传统“女主内”的观念,“妇女解放”运动也推动了女性从家庭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但从现实的男女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后的情况来看,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女性总是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而且通常居于较低工作岗位,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女性得到的报酬往往要比男性低。为了改变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畸形状态,首先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有利于女性就业机会平等、有利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政策;对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女性要有针对性地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她们的技能可以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以使女性能在经济领域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力。

四、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话语权;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1-0046-02

【作者简介】华隽,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江苏常熟,215500),一级教师,常熟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课堂是师生共处的话语场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之间的讨论以及阅读、写作等等都是由语言编织而成的。可见,教学权力资源最核心的部分是话语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自主性话语权的实现能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其自主发展。然而,当下的英语课堂是一个听不到学生“声音”的地方。课堂上,教师牢牢地操纵、控制学生的话语,是强势话语;而学生则处于受管制的地位,无法发出内心真实的声音,成了课堂上的“失语者”,学生自主话语权被剥夺,有悖于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会沦为流水线上的“零部件”。因此,英语课堂亟须学生话语权的回归。

一、与文本对话,发现意义

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表达系统,英语教材的背后有许多可以对话的对象,如:课程设计者和文章的编者。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分析、体验、感受文本,这时学习便不再是复制记忆而是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

1.消解课程设计者的权威。

传统意义上,课程设计者和英语文本的编者处于优势地位,他们通过教材文本,以自己的权威地位,征服处于实践层面的师生,师生被消融于僵化的阅读和非人格的学习活动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英语课程的价值意义要想得以实现,需要师生和它进行对话,以此来创造生成。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 的Story time板块中呈现了Liu Tao回家后与父母就餐前后的几段对话,其中课文中的背景介绍里有这么两句:It is six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Liu Tao comes home from a football game.学生在预习文本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Liu Tao回家怎么这么晚呢?之前他在学校里做什么?基于这个问题,再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笔者给文本添加了一个足球比赛的前置情境,并与学生展开如下对话:

T: It’s 5:00. Liu Tao, Wang Bing and Mike are in the playground. What are they doing?

Ss(看图回答): Playing football and running.

T: Now their game is over. It’s 5:40. Look at these boys. Are they fine?

Ss: No. They must be hungry.

T: Yes. It’s time for dinner. Let’s listen to the story In the kitchen.(进入故事教学)

该情境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符,能激发学生的已学知识――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而且这个前置情境与教材上的故事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学生可以在完整的情境中感知、学习和运用新的语言知识,也只有在这种完整的情境中,学生才能连贯地思考问题,同时这些情境中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2.追求意义的多重开放性。

教师不仅自己要与文本对话,而且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为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或咨询师长等方式来扩大眼界,超越教材内容,并大胆提问:包括自己想知道但教材上没说的,教材上已有的但不理解的,使课堂对话言之有物。

例如,笔者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时,围绕本课主题Chinese festivals,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学单。

Unit 7 Chinese festivals(story time)导学单

(一)回顾:关于Chinese festivals你知道些什么?用英语写下来。

(二)思考:关于Chinese festivals这一主题,你想知道节日的哪些方面,试着用英语提问。(what,when,where,who,whose,how,why)

(三)记录:观看微视频,写出课文中Chinese festivasls的时间和主要活动。What festival?When?What…do?What…eat?

(四)尝试:你还知道哪些Chinese festivals的活动?试着写一写。

该导学单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帮助他们理解中国节日这一主题,让其对教材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与课堂对话,提升能力

1.师生对话,激活思维。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话语权。师生交流的话题要有深度,不能满足于一问一答式的简单交流,还应力求独创性,这样便齐聚了集体资源和智慧,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在教学Unit 6 In the kitchen(Story time)时,学生围绕In the kitchen这一话题纷纷提问。其中,有学生问:Is Liu Tao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教师:Very good question. Is Liu Tao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此时,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把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辩论正式开始。

正方观点:Liu Tao is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反方观点:Liu Tao isn’t helping his parents in the kitchen.

辩论开始,正方:Liu Tao is looking for some juice in the fridge. I think the juice is for his family.

反方:I don’t agree. Liu Tao comes home from a football match. He is very thirsty. So he drinks the juice by himself.

T: Which one do you agree with?Why?

Ss: The second one. Liu Tao must be very thirsty.

最后,学生就这一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其实书本上并没有交代这一问题,但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了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学生争辩、探究时,需要教师的话语在场。教师需要在“自主、开放”与“秩序、限制”间寻找到平衡点,建立恰当的规则,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生生对话,交流互补。

生生对话并不仅有小组合作这一种方式,但无论什么方式都要体现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弥补大班上课的不足,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说英语:小组分工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组内互助,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尝试: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取个有意义的名字,提高凝聚力;为每个小组照相,并把相片挂在教室里,定期评星;多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如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同时,教师要规定小组中组长、汇报员和记录员各自的职责,坚持对小组合作方法进行指导,以达到最优效果。

三、与自我对话,获得感悟

对话的最终目的应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它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懂得与自我的内心世界进行对话。

1. 反思所学,梳理知识。

每一单元结束后,学生都要有意识地对该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呈现在我眼前的有脉络分明的单元归纳图,有重点突出的自制测验卷,有续编的卡通故事,还有自创的英语短诗,每次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惊喜。

2. 发现不足,积极补救。

在课堂场域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还需要反思。课后笔者坚持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自主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其反思意识,让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