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10:43: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现汉字特点的故事

第1篇

一、在识字教学中体现汉字的人文内涵

(一)利用汉字独特的造型特点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在隶变之前,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都是以描绘事物或描述事理的象征符号来表达字义的,具有鲜明的象形色彩;隶书以后,汉字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先前有图画特征的线条变成了比较抽象的符号,虽然大多数字体已经很难从外形直接看到表达的形、义,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溯源”来以形推义,其数量最多的形声字尽管有表音的声旁,但其实也都借用象形、指事和会意字。因此,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大多数已经抽象化、符号化,但仍然改变不了其作为表意文字的属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汉字表意的特点,让学生更好掌握汉字的字形。请看以下案例: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黄惠英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绒毛小熊》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学习会意字:印、却

师:老师这儿还藏着两个生字呢,它们的部首还没有正式成为咱们的朋友。看你们这么聪明,它们也迫不及待想来认识你们了。(出示:印、却)

(1)学习偏旁:卩

师:你发现它们的部首了吗?

师:单耳刀(卩)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左耳旁右耳旁一样,虽然名字有耳,却和耳朵没有关系。你们看,(板画)卩读作jié,在节日的“节”里,它是声旁。看看它的样子吧,(师在黑板上画出)像什么呢?猜猜它的意思应该和什么有关呀?有卩的字多跟腿脚有关。

(2)学“却”。

师:它有卩,猜猜它的意思。最早表示向后退,当然要用到脚了。(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印”

师:再来看看这个,你有什么发现呢?(课件出示“印”的图和甲骨文)

师:这两个是什么人?你猜他们俩会说什么话呢?(你给我跪下,听清楚!)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字?(听清楚大人说的话了吗?原来“印”的意思是用手按着一个人让他跪在地上听训啊。听的人要把话印在脑子里,否则后果自负!)瞧,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啊!一个字就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儿童的认知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对比较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更感兴趣,更容易掌握。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是利用汉字偏旁部首的表义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说明“卩”这个偏旁的含义,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字形。

(二)展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其所蕴涵的文化。汉字是古代中国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发明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每个汉字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利用汉字这个特点,不仅会让学生更形象有趣地掌握汉字,还会使他们对中华五千年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如甲骨文的“夏”字是一个“仪表堂堂”的人形,《说文解字》注:“中国之人也。从从页从两手。”《尚书・孔氏传》中有“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之语,孔颖达的解释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因此,“大抵‘华夏’自古以来便是我们汉民族先民的庄严自称。根据以上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出示“夏”的古字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体会“夏”本指人,并且是堂堂正正的人,所以“夏”又引申出“大”的意思,进而引申出“华彩”之意。关于“夏”汉字来源的解释,不仅让学生对这个字的来源、含义会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知识,让他们理解了中华民族为何称为“华夏”的缘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体会汉字包含的民族精神。

1.感受汉字蕴涵的民族凝聚力。

汉字是以一个字的整体表达一个观念的,汉字必须从音、形、义统一整体上去把握、理解。因此,有人认为,汉字这种整体性体现了中国人强调个体服从群体的社会完整性观念,而这一观念正是历来正统思想强调的个人服从家庭、家庭服从社会的伦理观,从积极一面看,可以体现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体会方块字的和谐思想。

汉字原本是不规则的图形,秦朝统一文字后是长方形的篆书,确定了汉字方形的基础,经过隶变一直到楷书,汉字就成为真正的“方块字”,这一变化和逐渐形成的传统中庸、中和观念是一致的。因此,中国书法强调写字要心平气和,身正力均;方块汉字的书写必须力求字的匀称和谐,常在笔画安排中有“避让”“呼应”之处,处处体现中和观念。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思想”应该是这种中和观念的发扬光大。

3.发扬传统美德,激发创造力。

另外,从汉字的形体让学生联想到如何做个方方正正的中国人,从古代书法家练字的事例感受中国人坚韧的意志力和巨大的创造性,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形象而生动的民族精神的熏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寓育人思想于写字教学中

(一)寓审美教育于字法学习中。

关于写字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第三学段进一步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第四学段更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发现汉字的象形美。

2.体会汉字字体和谐美。

汉字的美首先体现在字形结构的协调和匀称上,研究发现,汉字字体的高宽比例、部件安排、笔画关系都符合黄金分割。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的长方形,发展到隶书为扁方形,到楷书就是一个典型的正方形,每个方体虽然形体各异,但当中的线条笔画均有一个中心点即平衡点,如果写字未能把握住这个平衡点,字形就会歪斜,失去美感。因此,古人习字时就发明了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目的就是训练习字时抓住中心点,把握字形的方正和平衡。写字时,笔画的形状、走势、长短都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保持协调,必要时要让笔画互相避让,如当“禾”与“口”组成“和”时,“禾”的最后一捺要短,变为点。汉字这种写法使大部分的字都尽可能保持“平正安稳”。

3.感受汉字的运动美。

汉字虽然具有和谐匀称美,但并不等于死板。汉字书写讲究变化。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就认为即使是“真书”(楷书)也不能“只求平正”,在《续书谱》中他写道:“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之异形。丿、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平稳协调匀称的字形,也讲究变化,力求体现动感变化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中讲究动静结合的审美追求。在写字中让学生感受这种书法的运动美,使他们领会中国文化中关于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二)寓性情养成于技法训练。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汉字书写与其他文字书写要求不同,特别是毛笔书法,由于其书写工具的规定性,决定了它对书写习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想把字写好,要求学生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写字时必须脑、眼、手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长此训练,学生必定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另外写字时要求端姿正容,凝神静气,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助于把字写端正,也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2.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美的事物是人们向往并经常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历代书法家刻苦追求、奋斗终生,成为历代传诵的佳话。

把字写正确,把字写漂亮是写字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延伸到其他学习领域,甚至联系到为人做事,可以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精神。在写字或书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并通过艰苦努力去体现出美,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书法展览,可以让学生在互学互比中发现别人的长处、对比自己的不足,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3.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学书贵在持之以恒,忌半途而废、急功近利。历代成功的书法家都能做到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练字,留下很多广为传诵的佳话。如:王羲之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画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由于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柳公权由于深刻体会了“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的寓意,发奋练字,终成名家;另外,像“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都很生动感人。写字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坚持不懈,让他们懂得这不仅是练字的需要,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三)寓文化熏陶于能力培养中。

1.认识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与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通过写字、书法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会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与书法由表及里都展现了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精华;汉字独特的造型、汉字造字的理据、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都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宗法制度、伦理观念、民族精神。书法从其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到书法创作规律、创作过程,直到形成的艺术形象等也都蕴涵着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我们必须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精神。

2.激发热爱母语文化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以价值判断作为基础,同时体现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当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体会了汉字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中国汉字与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人类文化之林,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认同与赞誉,这一客观事实必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我们在识字与书法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母语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2篇

好的设计师善于不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创新。正如美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出现过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如“天书”,作者将英文字母结构与中文汉字书写方式融汇,在人们眼中别开生面;如《地书》,作者用了3年时间收集公共图标进行整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其介绍给读者,吸引人们去辨识、去了解、去阅读。他想让每一个人、每一个身处不同国度、拥有不同文化的人,通过原始化的可以共识的图标,在大脑中形成思维,产生共鸣,组成新的语言系统,让图标文化达成和促进人类共通的交流和往来。

标志具有典型性,有着自身的性格。标志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用最简洁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一种事物的文化特征;通过对某一事物特征的把握,唤起观者大脑中的知识积累来进行识别。艺术家创作的《地书》具有革命性,作者将国际通用的各种公共图标有机地、系统地串连起来,使得每一个图标和另一些图标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说明,人们对图形的理解是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的;这种联系证明,标志已成为一种文化,具有在国际间超越语言文字的统一性。这种运用人类自身思维建立联系的理念对我们所进行的设计大有启发。通过图形标志的文化性和多元性特点,我们按照人们已经形成的图形思维模式,构建传统文化的片段和故事。在具体操作中,我选择了常见的具有老北京特色的胡同、糖葫芦和标志性建筑等传统元素,做成图形符号;再加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把字的笔画特点结合到图形当中。

例如北京著名景点雍和宫:早在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到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喇嘛庙。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极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具有汉、满、蒙、藏多民族的特色。在这个标志上,我选用了汉字“雍”的写法作为创作的基本元素,再结合满文、蒙文字体笔画特点,利用“雍”字上半部分字体结构,与雍和宫建筑特点进行结合,提炼出一个能够体现北京古都其文化性和识别性特点的图形标志。

以这种思路,我设计出92个标志,连接起一个完整的北京故事。故事叙述了一个陌生人在北京观光的一天经历;旅途中,呈现出北京传统文化在吃、喝、玩等方面的特点。在标志的制作材料上,设计者用3厘米宽的亚克力板进行机器雕刻后涂漆和给亚克力板贴膜;在其他辅助设计中,则利用图标的关系进行图形填色组合,做成传统灯箱,丰富其色彩形成多元素视觉变化,以强调图形的原创性。对于每一个图形,尤其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图形,我们都加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汉字并凸显该字其结构特点。整个北京故事的图标中,所使用的汉字元素很复杂;在与图形的结合中,其汉字的笔画特点能否统一?结合汉字以后的识别功能是否保持?这是设计者面对的关键问题。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民族文字的典型特点以及笔画规律;对此,我们设计者给出的答案是一张“白纸”——像个新生儿一般去观察世界,去观察北京的传统图形,去发现北京传统图形中可以成为标志符号的那些特点,然后进行提炼和创新。试想,我们成人若能像孩子那样完全不带以往的成见去看事物,一定非常有趣:叶子为什么是绿色的?花为什么是红色的?妈妈为什么是长发而爸爸为什么是短发?一些我们看上去十分简单的事物,如能让它变得异常新奇可不太容易,因为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在故事的结构和标志符号的排列上,必须遵守普遍的认识规律,从浅到深地利用人们可能形成的认知记忆来构建对图标辨识的思维顺序。

有关记录老北京传统文化的视觉艺术作品,常见的创作手法有中国画或淡彩速写。而现今,通过对各种图形进行有效的再次组合,也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能够代表京城民俗生活片段的各种标志;而涂鸦式、图案式的图形标志更显国际化、现代化风格;加上怀旧色彩穿插其中,能让老北京人对其回味,新北京人探其究竟,外来人对其产生兴趣。我们设计者的目的就是通过创造这种图形标志作为北京的文化符号,吸引各方人士对古都北京的兴趣,传递北京精神,体现北京包容、创新的当代社会形态。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文学、艺术、信仰、道德、风俗等等,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符号,都包含其中。如今,在社会大潮中,现代符号显得与传统文化有些格格不入,这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手段将“传统的”和“现代的”整合到一起变成新的文化,以适应社会潮流;在社会大潮中,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文化的悠久和深邃,又要看到现代符号的新颖和实用,在交融的尝试中,去发觉这二者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只有这样的不断交融,才能达到民族文化的复兴,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其中的奥秘。由此可见,现代符号与传统文化相遇后,只要善于发掘,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陈立民 钟旭

第3篇

纵观识字教学,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视音形,轻视自主识字;重视了解意思,轻视品味文化;重视理解词语,轻视尝试运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急需更新观念,优化过程,培养能力,涵养文化,全面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去年,在一次识字教学专题赛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二下《识字8》。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着力关注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汉字文化的品味、语言情境的运用,学生学得轻松、扎实,让我们找到了识字教学更进一步的操作路径和基本策略。

一、 从关注音形到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能力弱,在学习生字时,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指导。正是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在教学生识字时,总是从零起点开始,从读准字音,到认清字形,最后正确书写。应该说,这样的识字教学非常实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生字的音形,学生对生字掌握得很到位,这也是常态识字教学采用的主要流程。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样的识字教学流程,关注的是当下的生字,忽视了识字能力的培养。学生学到的是生字,而不是识字的方法;掌握的是字的音形,而不是举一反三、迁移识字的能力。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学生和课文实际出发,着力优化识字方法,聚焦培养识字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编制口诀,发现生字特点,寻找造字规律,实现迁移运用。在学习“雁”字时,教者先让学生观看大雁排成“人”字形飞行的图画,再仔细观察字形,学生很快发现“雁”字是由“厂”“人”和“隹”三个部件构成,大雁飞行时总是成“人”字形,休息时住在山崖上。这里的“厂”字就代表山崖。通过观察字形,学生一下子记住了“雁”字。在学习“鸦”字时,教者让学生分析“牙”“鸟”和“鸦”字的联系,学生很快发现“鸟”表示“鸦”的意思,“牙”表示“鸦”的读音。教者及时进行总结,表意的就是形旁,表音的就是声旁,这样的字叫作形声字,并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形声字。通过分析结构,学生可以找到汉字构成的规律,明显提升了识字能力。在学习“雀”字时,教者让学生通过编制口诀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学生发现“雀”字是由“小”和“隹”组成,有的学生说“一只小鸟,枝头上叫”,还有的学生说“大人不在,小人做主”。这些口诀既体现生字特点,又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记忆。

二、 从了解意思到品味文化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同时,汉字又是文化承载的重要工具。经过数千年的变迁,汉字奇迹般地保留至今。实际上,汉字已经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而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并且已经和灿烂的华夏文化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在常态的识字教学中,重视了解字词意思,忽视品味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者在课上往往重点关注字词的意思,借助图画、手势、情境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意思,但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包含的深厚内涵,却很少涉及,这反映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不足。结果学生了解的是词语表面的意思,而不是词语背后深厚的文化。如何在识字教学中体现汉字文化,成了低年级识字教学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生字的实际出发,通过汉字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文化,教师讲述故事,丰富汉字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鸟”字旁时,教者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鸟”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汉字演变过程,仿佛让学生看到了“鸟”字在渐渐地长大,最终走向成熟。学生不仅学习了“鸟”字,还沿着字形演变的足迹,形象地感受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近距离感受先人伟大的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回顾演变过程,汉字仿佛从远古缓步走来,文化的长卷在学生面前慢慢地舒展开来。在学习“杜鹃”一词时,教者给学生讲述了一段关于蜀国国王杜宇的感人故事。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初步了解了“杜鹃”一词背后的丰富内涵,不仅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而且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这些汉字连同故事一起,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三、 从理解词语到尝试运用

低年级识字类课文一般是以词串的形式出现的。苏教版二下《识字8》就是四组12个词语组成的词串。这些词串往往意思相近,便于学生归类理解。学习词串从理解词语入手,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其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习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是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象层面。如何从理解走向运用,成了学习这类课文的难点。

纵观常态的识字教学,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解词语,轻视尝试运用的现象。教者在课上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理解词语,但很少进行尝试运用。《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语言文字运用。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低年级而言,教者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尝试运用,让理解词语更进一步,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识字8》的教学中,教者从词串的特点出发,设语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词串。教者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听说小朋友们都非常爱护鸟类,鸟王国今天要举行一场小小的聚会,来感谢在座的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不仅逐步学会把话说完整,而且还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不同鸟儿的外形、动作、叫声,把句子说得具体生动。低年级学生虽然在语用的水平和层次上还有待提高,但教者能在介绍鸟儿时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介绍,这实际上就是在教给学生介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强化,学习方法得到内化,语用能力得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第4篇

一、趣味汉字教学与字音、字形教学相结合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依然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可是,传统的识字、写字教学大都是单一的“讲解”“抄写”“听写”模式,十分枯燥,大量的重复工作,让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教学效果很难达成。因此,此时汉字的趣味教学就能起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汉字的趣味教学,通过有趣的汉字故事,以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一撇一捺写成的汉字丰富、立体、鲜活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记忆,自然能够收到较好的识记效果,也能大大提升学生写字的兴趣。

(一)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形声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形旁”“声旁”的意义,并能够将其融会贯通,深入理解形声字的意义。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特意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的故事:一个财主少爷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木桥上淘米,便上前有意戏弄,吟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结果,少女也是读过书的,对这样的财主少爷十分厌恶,不客气地说道:“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财主少爷碰了一鼻子灰。这个小故事中少爷和少女的打油诗通俗易懂,涉及了“桥”“娇”“粮”“娘”四个形声字,通过偏旁的拆分与组合,把形声字的基本特点既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来。对联对得妙,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形声字的辨别能力,让形声字的教学更富有生趣。

(二)趣味汉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会意字、象形字与形声字相比,更富有形象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现代的简化字与造字时的文字相比,有的地方已经简化,不再是最初的模样,这时,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配合教学内容加上生动、活泼的趣味讲解,学生对于字形就能形成更深的印象。比如“忐忑”二字,就是会意字,表示的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字形表示的是:心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上下下的,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这怎么能够宁静呢?教师在讲解这两个字的时候,可以配上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表现出“心”上下不宁的感觉,通过这样有趣地讲解、展示,学生就会很直观地记忆字形,并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许多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趣味讲解,比如“炎”“炙”“逐”“盥”“轰”等,都可以借助汉字自身的构字法,用形象的事物来描述或者模拟,编故事做动图,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理解。

二、趣味汉字教学与文学常识积累相结合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为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文学常识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文学常识教学往往与汉字识记教学一样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僵硬模式,不但十分枯燥无味,而且由于学生学习时不理解、没兴趣,常常弄得张冠李戴,唐朝的诗人变成汉朝的文学家,宋朝的文集变成了清代的著作,对于作家的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也难以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文学常识教学过程中,结合有趣的汉字故事,抓住文学常识中与汉字有关的趣味“点”来进行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家名人的字号。比如,作家老舍的笔名就起得很有意思,他的本名叫舒庆春,字是“舍予”,很明显,他的字“舍予”,就是他的姓“舒”拆开来而成,而他的笔名“老舍”也就是在字的“舍”前冠上一个“老”字。这样的拆分与组合,正是汉字的构字、构词的魅力所在。以这种方法来取笔名的还有很多,比如杨木易、李木子等。在讲解作家名人的字号时,多关注这样的“点”,自然会让学生背诵时形成较深的印象,想起姓名就能联想到字号,记忆起来更为轻松。

(二)利用趣味汉字记忆作品和作品集。比如,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且介亭杂文集》,这个文集名中的“且介”两个字,就是从“租借”两个字中拆分转化而来,先生的目的是暗示自己其时所处的是“半租界”。因而理解了“且介”的由来,对于这个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等就有了更深地了解,对作品集的记忆也更为容易了。

(三)利用趣味汉字积累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是比较庞大的,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语文知识。因为古代的文化常识往往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表述也大多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善用“巧劲”,让学生在娱乐和趣味中积累,在形象和生动中理解。比如,关于古代“阴阳”之说,有文章说“阳,高明也”“高明”的意思就是高而光明,所以“山之阳即山之南”,对于这样的文化常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边讲解字义,并引申说明其文化内涵,一边画图说明,让学生结合汉字的“趣”来理解、积累这个文学常识。

三、趣味汉字教学与汉字魅力熏陶相结合

《新课标》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不仅在“识字与写字”这一方面提出了分阶段不同目标,而且在让学生感受汉字魅力的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等。因而汉字魅力熏陶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部分,需要教师多方努力达成教学目标,而利用趣味汉字教学展现汉字魅力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趣味汉字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感。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汉字的起源、原理等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比如“山”字,虽然只有3画,结构也很简单,但在书法家的笔下却似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粗重有力的笔画,绘出了一座座山峰高高挺立的形象,这也正是汉字象形因素中,模天地万物之状,展万物之灵秀的浓厚艺术力量。

(二)趣味汉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书法已经作为教学目标被提出,因而在教学中多多激发学生学习并练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养成好的书写意识和书写习惯很有必要。趣味汉字教学能够将各种字体的发展过程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对于各种古代名家的不同字帖也能形象呈现,而且辅以书法家的奇闻轶事,能够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书法练书法的兴趣。

第5篇

1.猜字谜记字形

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形,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思”即“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

2.编故事巧记字形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3.添笔画

给汉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例如:“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几个字。(目、旦、白、电)

4.编口诀

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 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肯:月亮不肯止步。狼:狼狠一点。

5.排队组字

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

第6篇

关键词:识字;小学低年级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84-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指出,低年级阶段识字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养成能够主动识字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整体特点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最终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转换角色,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小学阶段,学生的表现欲望以及好奇心都很强,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为学生提供自由、平等、轻松的课堂环境以及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于识字的热情。比如,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小学生自己扮演小老师,站在讲台上将平时搜集的生字材料讲解给全班小朋友听,或者是将自己预习的生字、生词解释给大家听,教师适当给予指导,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会对识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乐于识字,主动去寻找生僻字词,查找字典或者询问教师,这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过程。

2、设计游戏,引导学生在玩中识字。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特点与幼儿时期有很多相似之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借鉴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提升识字教学质量。传统的游戏教学方式,包括击鼓传花、纸牌以及摘果子游戏等等,那么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些动态的游戏课件,在识字过程中和学生一同分享,游戏中学,在学中游戏,促进学生识字初期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1、加法识字法。加法识字是一项比较传统,但是效果十分显著的识字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学生已经认知的一些原有汉字的基础上,加上某个偏旁部首或者是几个笔画,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汉字,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循序渐进以及由浅入深的原则,也遵循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比如,在学习“犬”字的时候,教师以“人”字为基础,加上一点就变成了“犬”字,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都会更加简单。

2、减法识字法。减法识字法与加法识字法的道理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在原有汉字的基础上剪掉一个偏旁部首或者几个比划,成为一个新的汉字。比如,“田”字去掉一竖就是“日”字,“玉”去掉一个点就是“王”字,这样结合在一起记忆,不仅锻炼了学生了联想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汉字词汇。

3、猜字谜识字法。字谜是非常有趣的识字方法,通过字谜进行识字教学,学生会充分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汉字的内涵和趣味性,利用好这个手段,识字课堂将会非常有趣。比如“三人晒太阳”,其谜底是春天的“春”字;而“人在云上飞”,其谜底是开会的“会”字,这些饶有趣味的字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课堂气氛,进而达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4、故事识罕法。就是把生字编成小故事来让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低年级同学不但喜欢听故事,还喜欢讲故事、编故事。如教学“游泳”的“游”字时,把“游”字拆成“氵(水)、方(姓方)、人、子(孩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姓方的人带着孩子去水里游泳。“呆”字可以编成:一个人被帮到十字架上,张人嘴巴但是没有声音,像术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如“休”字,生说一个人干活干累了,就开始背靠人树休息了。如“左”,生说“左边的人工作很认真”:另一同学跟着说:“右边的人懒得只张口(右)。”教师一定要随时引导点拨,不能让学生为了编字谜、讲故事,生搬硬套地把字人卸八件。

三、激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已经奠定,这个时候教师要有意识的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鼓励学生表达,让学生有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保持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日”这个汉字,教师让学生语用学习过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上一笔,或者剪掉一笔,变成一个新的汉字,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分析出来的汉字多,哪个小组就获胜,并获得实物奖励和分数奖励,这样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复习了从前的识字方法以及汉字,既学习了新知识,也温习了旧知识,一举多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其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沉不变的,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建立一个动态化的思维方式,根据教学情况随时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不要将教法固定化、模式化,这样反而会制约教法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记忆。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薄论,希望可以为相关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易爱香.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高红娟.小学中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情感;写字;兴趣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则是这语言的文字体现,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对中国灿烂的文化有着伟大的贡献。它是文化教育的媒介和社会生活的交际工具。所以,我们必须把汉字学好、写好。 然而当今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使用;信息潮流对小学生的日益影响,使小学生对写好字的意识日渐淡薄。写字课却越来越被忽视,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小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呢?本人认为教师通过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让情感之花在写字教学中绽放,从而促进学生写字智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对文字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从汉字的“结构美” 引发兴趣,进行情感教学

汉字本身具有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如人的眼睛,每一个汉字都能敲击人的心灵,勾引人的魂魄。虽然只是简单的点、画、钩、挑组合而成,却富有神韵,点的圆润、画的平直、挑的飘逸,一笔一画,洋洋洒洒,都显现出汉字的美。汉字的间架结构平直方正,横竖不偏不倚,撇捺不娇不娆,堂堂正正、规规矩矩,笃现了中华民族厚道、沉稳、坚实的品格,给人一种规则的美感。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去感知汉字的结构美。如教学“美”字,上面是“羊”,下面是“大”,羊大了就美。羊大为什么美呢?羊大而肥,汤也好喝,肉也好吃,所以我们说,羊大就美。还有“善”字,“善”是什么?“羊”加“吉”,代表羊吉祥、和谐。这两个字不仅解释了自身的意思,字形也相同。这就是汉字构造之美。

学生在学习 汉字的过程中,看到汉字的形是最美的,和图画一样,有着线条和构图的美。不仅仅是“美”和“善”字,在平时所看到的许多汉字中,都能看到画的痕迹和实物的影象,如“闷、犁、烧、滴”等等,字形里具有一种久远、深沉的,既抽象又现实的形状的美。从而可知,汉字结构之美是无与伦比的。

二、从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教学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漂亮的招牌、广告牌等,指导学生观察这些东西,让他们在平时的逛街玩耍当中随意的欣赏,深入其中,去探讨里面的一些知识,培养一种兴趣。从这一点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当老师,特别是我们的父母,在平时陪孩子闲暇时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看到一个醒目的广告牌,问问孩子上面是什么字,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看,要你写你会怎样写等等,这是一种随手可做的事情。

三、在激发兴趣中进行情感教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对上课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故事。同时,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模仿欲很强烈,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低年级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总是充满着崇拜,书法史上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书故事,比如“墨池”、“笔冢”,教师可以在课上练字时讲一讲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是练字的生动教材,一方面是提高学生兴趣,一方面也是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养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课堂上一味地书写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枯燥,如果把一个字变得生动一些,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书写的形式生活化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写,既有兴趣,效果又好。比如教师在教学“明”字时,先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所表达的事物,再进一步引导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它们都会发光,给人带来光明,所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书写内容游戏化也是激趣的一种方式。学生猜字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是联想的过程,是组合、分解、分析、比较的过程。比如:弯弯月牙带三星(心),一寸少一点(于),一只狗,四张口(器)等等。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不仅对生字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既不会写错又能写得漂亮,学生自然会喜欢写。

四、利用恰到好处的言语进行情感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宽容和鼓励,能使孩子们有信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写字的兴趣。在写字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绝不说“你的字像豆芽似的”“你的字太糟糕了”之类挫伤学生积极性、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而“你的字越写越漂亮了,字的线条有一种灵动的感觉,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美的享受。” “努力吧,成功在向你招手”之类的话语时常挂在嘴边。这些话语点燃了学生写好字的希望之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获得成功感。而面对学生不理想的作业,教师们又用诙谐、幽默的话语,委婉地将存在的问题道出,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老师的指导,给人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五、利用现代先进科技进行写字情感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特征 应用

教学策略是围绕教学活动而采取的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思想,成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的最直接体现,在保证教学先进性和丰富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意义。由此可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切实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基础上,既促进了教学策略与实践的融合程度,又有益于小学生个人成长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小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宗旨,教师是教学策略的执行者与引导者,学生受益于教学思想、活动和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自我调控与支配,这种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效果,从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实际来看,这一阶段的教学策略应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教学策略的主体性和民主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选用教学策略的根本所在,由于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教学活动中,他们具备了自我管理和成长的能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或同学积极配合,将接受的知识进行重塑和内化。因此,教学策略就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从而深层次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策略的参与性和开放性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优劣的重要标准,这种参与包含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不断的参与和反思,才能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体验,符合小学生知情意的发展规律。除此以外,现代教育作为一个开放性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狭小领域,这就要求新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以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实现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应用

如果将小学语文教学看作是一幢大厦,教学策略则成为凝聚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应该包含动态教学活动和静态教学内容等多个维度。只有教学策略应用得当,才能真正开启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娱乐、教化和关怀的功效。

(一)创设语境,实现小学语文识字故事化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于识字教学来说,要注意汉字读音、形状和意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将汉字与具体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汉字构成和意义的理解。因此,通过一定语境的创设,能更快速地帮助学生学会汉字的识读和使用,既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使用能力,又在汉字的识读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其中,故事教学作为创设识读教学语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汉字识读教学别有效,这种利用汉字来完成的故事教学,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文化韵味,为学生传递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识读汉字的兴趣与注意力,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教会了学生更多识记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以“风”这个汉字为例进行分析,甲骨文中的风字,更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这说明“风”是从“凤”字演变而来,由于风是一种看不到摸不到的无形事物,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符号来表示出来,又不能将其具体的形状绘画出来,所以,借用“凤”作为“风”的一种表示,并在汉字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被固定下来。通过这则简短的汉字小故事,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汉字的由来,又加深了学生对“风”字的记忆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

(二)积累词汇,在鉴赏中深化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推进,词汇教学成为学生更好地探索和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只有学生掌握了足够多的词汇,才能更加自由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学生张扬个性和健康成长的阶梯,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丰富学生的词汇数量,提高他们应用词汇的灵活度,成为小学语文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的根本出发点,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用鉴赏的眼光来深度解读词汇,是开展词汇教学的必要途径。

比如,在描写春天来了的精致景色时,采用了“小燕子沐浴着阳光,轻点水面飞向碧蓝的天空”这样的语句,“沐浴”这个词语写得十分精彩,将春天的美好展现得一览无遗,传递给学生一种温暖的感受,而“轻点”这个词语,成功地勾画出一幅燕子自由翱翔的画面,让学生如同看到一只燕子轻巧灵活的身影,通过这样的词汇积累,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词汇感悟能力,对他们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

(三)运用想象,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插上翅膀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儿童文学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存在,一是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这些优秀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二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很多文学作品可以教会学生识辨真善美,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和世界。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经典儿童作品,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十分必要,小学生往往将自己化身为儿童作品的主人公,真真切切地体会儿童作品主角的喜怒哀乐。比如,在《皮皮鲁和鲁西西》一书中,通过两位小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冒险故事,引领小学生进入一个奇特的世界,而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故事,宣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鼓励小学生变得勇敢、乐观,这些就是最适宜小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受到诚挚的人文和情感关怀,愉悦他们的身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能体现教学策略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国英,沃建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的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

第9篇

【关键词】写字 目标 兴趣 方法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和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标准》更加重视和加强写字教学,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如何在写字教学中使学生能达到《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标,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前提

1、《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它更重视的是写字的学习过程,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问架结构只须“注意”。

2、1-2年级的“写字”的具体要求是,打好硬笔字的书写基础,包括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硬笔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与习惯是教师共同的任务与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在教给学生汉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课堂作业都应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教师也要以正确、认真的书写来作为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二、激发兴趣,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

1、“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写字教学来说,兴趣同样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固有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2、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写字过程的枯燥乏味,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给写字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写字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其一,讲故事。如王羲之“力透纸背”的故事,柳公权勤奋练字的故事,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的故事等等。学生就会被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练字的精神所感染,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从而受到启发,在写字过程中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

其二,搞比赛。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写字教学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比赛活动结束后,还进行学生作品展览。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学会方法,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重点

1、观察法。书写前观察范字要认真、细致。大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往往是提笔就写,根本就不看范字,以致写的字很难看。古人曾说:“察之尚精,拟之尚似。”可见精细地观察范字是临习范字的首要条件。如果低年级学生在写字之前养成了一定的观察范字的习惯,那么他们对所写之字的笔画姿势、结构特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书写起来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问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而观察的方法有两种:1、整体观察,即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特点:笔画或部件的位置、大小、宽窄、收缩、舒展、相让、穿插等,都要看个仔细,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下笔书写才能与范字相似。

局部观察,即观察每个笔画的姿态:长短粗细、平斜曲直,乃至笔画首尾的样子、中途转折的特点,以及一般特点和灵活变化等,要做到了然于心。这样,兼之于运笔方法的指导:孰轻孰重、孰徐孰疾、锋之藏露、笔之提顿……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观察“氵”时,指导学生观察三个点的书写位置,从而得出三个点分布呈弧形;又如“竹”字,提供给学生观察的着眼点,“竹”字左右两边差不多,通过比较,使他们在观察时发现“竹”字左边的第三笔是“丨”,而右边的第三笔是“”;再如练习悬针竖和垂露竖时,发现两者起笔都轻顿、行笔稍轻,不同的是前者收笔出锋如针,而后者则藏锋稍顿。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有的放矢,学生写字时就能心中有数。久而久之,学生在下笔之前就能养成观察范字的习惯,这为提高写字质量迈出了坚实第一步。

2、比较法。要提高写字能力,在练字的时候就应该做到反复比较、反复推敲。如:看和着字,季和李字,它们长得太像了,让生反复对照,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笔听使唤。在书写中把细心观察到的和动脑相结合,意引笔行,把观察到的笔画特征、长短变化、粗细变化、各部件的比例位置、组合方法要落到实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好一个字,都有一个由不好到好的过程,只要学生不断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进步。书写中还要重视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

3、发现法。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规律,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汉字都是有规律可循,各有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弄清同一类型汉字的结构特点,归纳出书写要点,才能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为写好字打下基础。

四、注重评价、激励,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保证

第10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x月x日

活动地点: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搜集资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网站:

/chinesearts/?nav=writing

/experience/hanzi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第11篇

【关键词】汉字,思维方式,广告设计

王继洪在《汉字文化学概论》说:“每一个汉字都凝聚了深沉的文化背景,记录了与之相伴的一代又一代的使用者的足迹,所以能解释出一部文化史来。”汉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是极其深厚和深远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铸造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面貌,同时也深层次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汉字所具有的文化思维

1.注重感性与直觉的思维方式

文字和语言是人们学习和进行思维层面活动,以及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提到:“与世界其他文字系统相比,汉字的书写方式是唯一没有发生过质的改变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长期地延续使用,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中国文明的延续意味恰好就在这里。”中国的文化一直不是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这与汉字的影响有着很大联系。逻辑的思维体系缺乏,也造成了中国没有产生完整的哲学以及科学的体系,但是这又从另一方面让我们民族的感性思维高度发展。所以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是感性的文化。汉字的基础是象形文字,它是一种视觉的语言,可以说中国人图形想象的思维能力是汉字培养出来的。比如,看见“日”字就会联想到太阳,看见了“山”、“水”就会在脑海里形成山川河流的画面。“一字一世界”,每个汉字就像是一幅幅的图画,他们都有着鲜明的形象和场景,让人遐思。

2.对汉字的崇拜和敬畏心理

由于汉字与具体事物直接联系,所以中国人在潜意识里认为汉字与真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汉字就代表了它所指向的事物。“在中国思想世界中,总认为指代的文字符号与被指代的现象世界不可分割”,“也就是说,文字与它所指代的事和物之间有很深的关系”。因此,中国人对汉字特别敬畏,认为汉字当中包含着神秘的力量。在关于汉字产生的传说中,有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的故事,反映了人们认为文字具有神秘力量的心理。拥有了文字,就掌握了认识世界的神秘力量,于是老天也受到震动,鬼魂们都开始哭号。“仓颉四目”的传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文字崇拜。文字具有特殊的力量,创造出文字的人也必定不同凡响,所以仓颉被描绘成长着四只眼睛的近神似的人物,多出来的一双眼睛是“天H艮”,有洞察天人奥妙的能力。

3.汉字衍生出的文化现象

在汉字文化史上,由于汉字的应用,衍生出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诸如书法、测字、字谜、拆字、避讳、对联、回文等等。这些由汉字所衍生出来的奇特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也折射出汉字在开启创造思维方面的奇妙之处。“汉字主要通过以形表意、形意结合、形声相谐的方式来表达语言和传递各种信息,尤其是汉字特有的形体结构,为信息扩张和再创,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和神奇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一旦得到释放,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汉字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影响绝不仅仅只表现在与语言文字相关的领域,在绘画、音乐、服饰、工艺等各个领域,汉宁的身影无处不在,组成了一个更大的汉字文化圈。

二、汉字的形象思维与广告设计

汉字注重感性与直觉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这对于注重创意和视觉艺术表现的广告设计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艺术思维中主要运用的就是形象思维,它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一个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越发达,他的创造力就越强,审美水平也更高。在广告创作中,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能够大大提高创意能力和表现能力。

不同于逻辑思维的线性思考方式,形象思维的思考方式是跳跃性的,可以自如地从一个形象转到另一个形象,或是将很多个形象综合在一起来进行思考,在跳跃、混合的过程中往往能迸发和碰撞出创造力的火花。不拘泥于某个具体对象的思考方式,也使得形象思维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对象,从大局着手来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方案.这些特点对于广告设计都是非常有利的,思维的跳跃性和自由性可以刺激创意的产生,而思维方式的整体把握又可以帮助设计师统观全局,正确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会迷失在思维的碎片当中。

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在形象思维的过程当中,从来都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并不只满足于再现思维的对象,而是通过想象力丰富它的细节,赋予其新的意义,甚至为其创造出全新的特点、性格和形象。因此,形象思维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想象力就是它的翅膀。对于广告设计来说,想象力是极其重要而宝贵的品质,没有了想象力,广告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汉字的造字之法、应用之法中蕴含着无穷的想象力,这都是我们汲取养分的宝贵源泉。

三、结语

在汉字衍生出的各种文化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巧妙的创意思维和方法包含在里面。例如字谜、拆字当中,运用了组合、拆分、增加、减少、改遗、谐音等方法,这些极富创造力的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在广告设计当中。更重要的是,字谜、拆字中体现出的思维方法,完全符合广告创意方法的基本思路:创意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詹姆斯・韦伯・扬对于创意的解释,在广告界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同,即“创意完全是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广告中的创意,常是有着生活与事件‘一般知识’的人士,对来自产品的‘特定知识’加以新组台的结果”。

汉字文化绚丽多姿,以多种方式来表达语言和传递信息,并不断实现信息的扩张和再创造。在汉字文化里有着广阔的空间.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等着我们去体验、击发掘,去汲取,以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成朝晖,平面港:汉字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2]徐志奇,汉语文字学概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钊,古文字构形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第12篇

“竹文雅集”汉字文化墙是我校将汉字文化与学校“成竹”文化理念创造性融合的校园文化景观。版块除标题外共有汉字80个,其中竹部首汉字65个。学校基于环境即课程的理念,努力让每处文化景观资源都发挥育人功能,追寻校园文化建设的本真价值,组织在各年级开设“竹文雅集”汉字墙教学课程。本案例即以此墙上“竽、筝、笛、箫、瑟”5个关于古代乐器类汉字为内容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在校园文化景观资源教学课堂中融入“互联网+”,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又会“游”出怎样的境界呢?

[案例描述]

执教四年级“竹文雅集”汉字教学,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将古代乐器名称和图片连线,乐器对应的汉字:竽、筝、笛、箫、瑟。学生说:“这些古代乐器离我们太久远了,我们根本没有接触过,很难连。”“这些乐器从图上看也差不多,容易混淆。”我顺势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搜索到的竽的照片,并将它和笙进行对比,让学生视觉直观感受竽的外形特点。紧接着,我在PPT中点击用竽吹奏的名曲《孔雀东南飞》的网址链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这古老而美妙的音乐。

一曲听完,学生交流听后感受:“我感觉我听到了类似海浪的声音,一会儿起一会儿退。”其他的孩子也受到启发,有的说自己似乎感受到了悲伤的气氛,有的说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故事中走着

我又连忙趁热打铁道:“竽的音乐虽然好听,可难找,为什么呢?”

一个学生说:“那是因为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于战国至汉代,但是年代久远,也没有很好地传承。”

一番话似乎触碰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那块柔软的地方。这时,班长举起了手:“老师,我们平时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遇到过一些古乐器,了解一些古音乐,但是我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去进一步学习,去倾听。”

“对!这就是今天我带你们来到网络教室的原因!互联网无所不通!请接收下我群发给大家的网址。这是‘中国古曲网’。请复制到浏览器地址栏并打开。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陆续说:“我看见在网站里有很多频道,有古筝频道、笛箫频道等等。”“我刚刚点开了音乐欣赏这个界面,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版块,有古筝曲、笛子曲、古琴曲、琵琶曲、扬琴曲。”……

我又走到孩子们中间,指导信息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学习,时间飞逝……安静了好一会儿的课堂上逐渐又响起孩子们的交流分享声:

生1:我在刚刚古曲网中聆听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筝曲,然后又用百度浏览器查询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现在我终于知道原来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与梁山伯相知相爱,不顾旧势力的反对,纷纷化蝶。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生2:我有补充。刚才我还用互联网搜了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我奶奶很爱唱越剧,但是每次我都听不明白她唱的是什么,就觉得很无趣。今天通过互联网我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奶奶能将这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娓娓唱出,真伟大!今天晚上回去我就要和奶奶说,我要向她学习唱越剧!(同座位忙说:“哎呀,我真羡慕你有个会唱越剧的奶奶!学习时,能带上我吗?”)

生3:我发现了“中国古曲网”里面有FLASH音乐动画。我点开了《高山流水》。通过互联网搜索,我发现《高山流水》是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我还知道现在所说的“知音”就源自这个故事。真是太有收获了!”

生4:我还上了“古典论坛”,那里有诗词、对联、现代文学等栏目,我还与网友们进行了交流呢!”

“同学们今天网络游学的收获可真不少!其实像‘中国古曲网’这样的网站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古典文学在线阅读’‘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等,利用手C也可以下载一些相关APP。互联网可真像一个什么都知道的老师,可以帮助我们自主学习。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互联网+’这个良师益友,游学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你们说好吗?”“好!”回荡在多媒体教室里的响亮回答更像是一种坚定的承诺……

[案例反思]

一、追寻校园文化景观资源的本真价值

校园文化景观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存在。我校“成竹”文化既是一个包含固本树德、坚韧有恒等意象特征的静态文化概念,又是一个具有生命成长特性的动态文化过程。其核心内涵是,固本树德以培其根、风清雅正以化气质、济人利物以塑价值。课堂上,熠熠生辉的5个竹部首汉字、古朴典雅的古代乐器、动听悦耳的古典乐曲,以及古代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山流水》中的美好情感,还有祖孙对越剧的热爱,这些都是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当然也是鲜活的“成竹”文化育人的因子。挖掘这些元素或因子并实施教学,都是极有课程价值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着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

二、利用“互联网+”促进景观资源教学

延伸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景观毕竟是静态课程资源,当搭上“互联网+”平台时,教学时空、课程内容等都会得到很大延伸与拓展。课堂不仅仅是5个竹部首汉字与一个班级的师生,课堂流淌着师生交流、网上音乐欣赏、网友对话、故事赏读……

实现乐学善学。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好的乐器内容,在互联网上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互联网+”进入课堂,让学生乐学善学,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培养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课堂上我积极创设了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登录“中国古曲网”,运用百度等浏览器,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整理数字信息,开展有效学习,并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在成功的体验中提升了学生信息意识,逐步学会学习。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