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描写妈妈和我发生的事情

描写妈妈和我发生的事情

时间:2023-05-30 10:43:16

描写妈妈和我发生的事情

第1篇

那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呢?我认为,作文的细节描写指导很重要。下面就谈谈我在细节描写指导中的一些做法。

一、以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蓝本,学习细节描写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要引导学生学习,加以体会,从而弄清“细节”的含义。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就有很多细节描写,父亲亲自送行,照顾的无微不至,不光顾及眼前,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时还给儿子买了橘子。买橘子要过铁道,那时的月台很高,爬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为了儿子,再难的事他也心甘情愿。这里用了特写镜头描写父亲爬月台,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和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细节描写使“我”的心受到触动,顿悟父亲的爱心,于是“我”哭了,“我”发现了父爱,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再如《蜡烛》一文中写掩埋烈士,老妇人的每一步都非常吃力,假如笼统地说:“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那就不够感人。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是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述,使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各类细节描写。如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语言对话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等等。通过诸多细节描写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出所谓的“细节”,就是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就是要抓住人和物特征中的细微之处进行细致的刻画、描写,这样写就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二、以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为素材,运用细节描写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景物和现象进行细致、敏锐的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以日记、小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并持之以恒。金圣叹说过:“一花、一瓣、一毛、一鳞、一焰,其间皆有极微。”有人为了画老虎,深入险地在树上搭棚,日夜观察;有人为了画牛,把自己打扮成牛,深入牛群,以便做到“以牛观牛”。只有多观察、多积累,才能把作文写得具体,使人感到合情合理,生动有趣,否则就会犯闭门造车的错误。

我在指导学生写《童年趣事》这篇作文时,一名学生写道:我小时候太贪吃桑枣,爬上桑树骑在树杈上吃,到晚上要回家了,就将桑枣装满了口袋,结果把一件好端端的白衬褂染成了花褂子,弄得妈妈哭笑不得。我让他仔细回忆当时的细节,把上面那段话写具体一点。通过指导,他在作文中对摘桑枣、吃桑枣以及自己的狼狈相和妈妈哭笑不得的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一幅天真的童趣图跃然纸上。这篇作文被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可见,有了观察积累的基础,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其次,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写。细节描写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所以必须围绕作文的中心思想来进行细节描写。学生写《我的妈妈》这篇作文时,确定了“妈妈疼爱我、关心我”这个中心后,我启发学生回忆:你的妈妈疼爱你、关心你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学生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冲蛋花给我喝,自己却舍不得吃一个鸡蛋;有的说我妈妈下雨天背我上学;有的说天热时妈妈给我扇扇子……我让学生选择两件典型的事例,把妈妈关心、疼爱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具体地写下来,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一个学生写到由于天热又停电,晚上做作业时,妈妈守在他身边,给他扇风赶蚊子。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妈妈右手不停地给我扇着风,赶着蚊子,左手却不断地“啪啪”地打着自己身上的蚊子。那“啪啪”声就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的眼睛模糊了……“于细微处见真情”,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就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妈妈的慈爱之心。

第2篇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白云飘飘网网 整理)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老师点评

《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两次作文课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反映出了陈老师生动的教学风格,写作文象画画一样;我们写人,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应该巧妙的选择角度,作者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有一次,我跟赵梦雪去找张梦瑶玩,梦瑶正在练习拉二胡。她说:“你们来当小听众,听我演奏二胡,行吗?”我们答应了,坐在沙发上,听着,看着。只见她左手拨弦,右手拉弓,脚不停地在地上打着拍子,显得那么投入,又那么富有感情。她说:“我在艺术节比赛时,一定要夺到冠军。”张梦瑶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艺术节文艺汇演那天,我跑到后台,去给张梦瑶送冰淇淋。她说:“你吃吧,我没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吃。我边吃边对梦瑶说:“梦瑶,祝你成功!”她忙说:“谢谢。”轮到梦瑶上场了,她走上舞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忘情地演奏起一首曲子——《光明行》。她的演奏优美动听。观众们仔细地听着,我也入了迷,仿佛回到了抗战的岁月,跟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正当我沉浸在乐曲中时,一个高音“i”,结束了整个曲子。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为她的出色演奏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老师宣布,张梦瑶获得了艺术节器乐比赛第一名。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梦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坚持苦练的结果,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终于为学校争了光。为此,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啊,张梦瑶,我佩服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白云飘飘网网 整理)

第3篇

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有很多的同学和朋友,在他们当中,有没有你最欣赏的人呢?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值得你学习呢?在描述的时候,你不妨先看看下面的建议吧!

一、用个性化的衣着描写,透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只要我们细细观察,便会发现:活泼开朗的人喜欢穿艳丽的服饰,沉着老实的人喜欢着深色的衣装,文静贤淑的人衣着传统,狂妄不羁的人爱穿奇装异服。抓住人物衣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往往能写出新意。

二、用焦点式的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思想的灵魂。

与其拍面面俱到的“全身照”,不如找准人物外貌的一个焦点来刻画。鲁迅先生强调写人要“画好人物的眼睛”,就是这个道理,他写闰土时细写了那双“枯树皮似的手”,写祥林嫂时多次提到了那双眼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能找到能体现人物性情的那一“点”。

三、用漫画式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幽默的形象。

对人物的外部特征进行夸张的描绘,不仅能够让人物的性格凸现,还能使文章顿时生色。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对杨二嫂的形体进行了夸张的描写,说她是“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既形象地反映出了人物的形象,又含蓄地点明了自己对杨二嫂的看法。

四、用变化式的神态描写,引出波澜曲折的情节。

擅长肖像描写的人,还能够让人物神态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位同学在《备课本风波》一文中,先说“老师照样带着浅浅的笑意走进了教室”,可老师走到讲台上时,“刚才的笑脸突然不见了”,当老师翻开放在前面的备课本时,“脸涨得通红,激动的情绪鲜明地写到了额头上”,于是引出了同学们的担心和种种猜测,以至于班上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第二天上课时,正当同学们把怀疑的目光集中到一位曾经犯过错误的同学身上时,老师的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原来昨天的事只是一场误会。作者巧妙地抓住人物神态的变化,层层设疑,为情节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

五、灵活安排,间接表现人物的性格。

在写人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平铺直叙地全从正面描写一个人,我们不妨讲述一些事情,用一些生活的细节来完善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对于写人作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

大清早,我起来的时候,妈妈已经在做早餐了,爸爸也在一旁帮忙。他们的眼睛里布满了红红的血丝,还顶着黑黑的眼圈。我知道,妈妈忙了一个晚上,爸爸也陪了她一个晚上。看着他们床头那六副摆得整整齐齐的,厚实而又柔软暖和的鞋垫,我的心中溢满了一种莫名的温暖与感动。

【范文引路】

微笑的力量

周菲

“微笑”不仅能缓和紧张的气氛,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谅解。我的爸爸就是一个善于“微笑”的人。

有一次,爸爸因痴迷钓鱼,把家务事全都忘在了脑后。这下可惨了!妈妈快回来了,晚饭没煮且罢,就连中午用过的碗筷也没洗。果然不出我所料,妈妈一进家门就开始埋怨起来,重手重脚地把碗碟撞得叮当乱响。我在楼上听到这声音,立刻跑下楼,想给爸爸通风报信,以免发生“战争”。

无巧不成书,爸爸就在这时回来了。只见他一手提着钓鱼杆,一手拎着沉甸甸的鱼袋,喜气洋洋的,看样子挺高兴。我一见到他,就挤眉弄眼地向他暗示,可是他并没领会其中的含义,还莫名其妙地走过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赶紧拦住爸爸,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爸爸听后居然哈哈大笑起来。我傻愣愣地看着爸爸走进屋,心想:完了,“战争”即将爆发!我赶紧跟了进去。

只见爸爸轻松地走到妈妈面前,一边向妈妈赔不是,一边施展他的“微笑”战术。可是妈妈却不理睬,依然怒气冲冲。爸爸没有就此罢休,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眉毛在脸上夸张地跳舞,嘴巴咧到了耳朵边,每根神经都好像被电击了一样兴奋……妈妈终于忍俊不禁,捧腹大笑起来。

我们一家的欢乐,大多出于爸爸的微笑。爸爸的微笑就像一缕清风吹来,吹走了生活的烦恼,吹来了欢乐的好心情。我想: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是令人无法抵抗的。你说,对吗?

【指点现场】

描写人物可以从众多方面着手,比如外貌、动作、行为等,但小作者构思精巧,巧妙地以爸爸的微笑来刻画爸爸的形象特点,富有新意。小作者妙笔生花,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着深厚“笑功”的爸爸。例如文中写到小作者正担心爸爸遭到妈妈的责难,欲向爸爸通风报信,而爸爸却“哈哈大笑起来”。“我傻愣愣地看着爸爸走进屋,心想:完了,‘战争’即将爆发!”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爸爸“脸上堆满了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眉毛在脸上夸张地跳舞,嘴巴咧到了耳朵边,每根神经都好像被电击了一样兴奋……”生动的描写将爸爸的“笑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禁令人想到了那张搞笑的脸,令人忍俊不禁。在微笑中,矛盾烟消云散;在微笑中,幸福的家庭有了更多的快乐。微笑的威力真是不小啊!

第4篇

一、素材选择——至真、至善、至美、至浓

(一)至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真情缘于真事、真人,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典型的材料,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以求得文章之感情真挚。

如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在我懂事的时候,妈妈总说她浑身疼痛,但她却坚持劳动。站不起来,就跪在地上,一锄一锄地耕耘,一寸一寸地前行。

劳作间隙,妈妈再艰难地步行十几里,去买中药。然后,用几块石头,把药锅架起来,煎煮。晴天还好,一到阴雨天,柴草都燃烧不起来。妈妈就趴在地上,用嘴吹,浓烟冒出来,炭灰飞出来,妈妈的泪出来了。不知道是烟熏的眼泪,还是伤心的眼泪。

作者观察细致,体悟深入,描写真实动人,读来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二)至美。不管是命运多舛、事业曲折,还是得意、快乐,只要符合生活和艺术真实的,符合人性真善美的,就能打动人。

如下面这段文字: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几朵刚开的昙花散发出缕缕清香。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像是水晶雕成的,连花脉都清清楚楚。

作者对花做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

(三)至浓。感情要浓,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如考场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我回房间整理东西,妈妈收拾碗筷。忽然我想到告诉妈妈学校要体检了,可是到了厨房,我分明看到,妈妈正在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庆幸妈妈没有看见我。我冲回房间,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文字质朴,情感真挚,也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

(四)至善。朱熹认为:“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也就是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夫妻话别”一场,水生嫂那一“震”一“吮”,历来被名家评点为细节描写的经典之笔。寥寥数笔,不仅惟妙惟肖地描摹了水生嫂的勤劳善良,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机敏多情、深明大义。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

二、情感表达——冲突、细节、烘托、多方表达、文体

(一) 矛盾冲突中见真情。“百炼之后始见真”,真情是锤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双方便是两把锤炼的大锤。具体说来,设计矛盾冲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如写“母爱”,有同学写自己希望有一个漂亮富有的母亲,但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却是又黑又瘦,自己开始时看不起母亲,但是,母亲用伟大的爱感染了“我”,让“我”感觉到世界上最美的便是自己的母亲。

误会冲突:因爱而产生误会,因误会而加深了爱,这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情,写作时也可通过对误会冲突、发展和误会的消除过程的叙述,展现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情愫。

情感冲突:爱极生恨、乐极生悲……这些都是情感冲突的结果。而每一种情感冲突的过程,都是一个真情锻造的过程。

(二)通过细节描写,来揭示真挚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是动人情思的。细节描写能描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其中最动情的,最令人难忘的是对父亲爬月台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心,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都寄寓在这一细节描写之中。

(三)烘托手法显真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与人物感情结合起来,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为了将情感的表达发挥到极致,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如有的同学写“父爱”时,先写父亲不近人情,每次见了“我”总是扳着脸,但后来终于明白,原来父亲那严肃古板的面孔下有一颗浓浓的爱心。双方情感的互见与烘托,情感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能彼此交错彼此映衬,一方的真情可以衬托出另一方的真情。

(四)虚实结合凸现真情。“虚实相生”的写法更容易表达感情。如:鲁迅的“夜”是飘散着豆麦蕴藻香气的水乡戏台上红红绿绿的人影;曹禺的“夜”是浓浓黑暗中狂呼怒啸、冲刷一切罪恶与苦难的雷雨;张继的“夜”是来自远处寒山寺幽幽肃穆的钟声;苏轼的“夜”是千里之外埋葬着爱妻的短松冈。

“虚而实之”使“夜”显得形象生动,空灵飘逸,又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正如古人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五)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是最佳表达情感的方式。抒情,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宜根据情感需要来选择;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具体的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记叙描写是画龙,抒情议论是点睛,是情感的升华。

第5篇

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要求学生懂得写记叙文要写的重点内容是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具体内容,是具象的,文本要再现的是故事的“现场”,而非经过作者过滤后的抽象结论。否则写出来的记叙文往往内容空泛、干巴巴的,所发的感慨也是无病。

如下面一段文字如“阳光辣花花的刺的睁不开眼,小狗吐出长舌头趴在地上喘息,人们身上的汗水不断地流”是视觉器官感知到的实象,是作者在文本中要呈现的内容;而“太阳很烈,天气很热”是读者读上述文字应抽象出来的结论。

要体现或增强这种画面感,我们就不能满足于作一般性的介绍和交代,应当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方面收集事实,选取生动、鲜活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诉诸文字。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对主要人物的描摹

记叙文中主要人物是文章想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首先当然要用全力写好他。我们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更主要的是,要抓住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进行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怎样去做的。这样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才会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如《儒林外史》中最闪光的一节――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描写,脍炙人口,千古绝唱。

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蕊,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他的妻子赵氏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

这个细节充分调动了我们的视觉,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性格的基本特征――吝啬。这样的细节对表达主题和人物形象起到重大的作用。

再如学生习作《妈妈》:

不知什么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睁开眼睛一看,厨房里的灯已经亮了,不时传来锅碗的轻响。我伸手拿过桌上的闹钟,借着从厨房里映过来的亮光看了看,还不到五点。今天是星期天,妈妈还和往常一样,起的这样早。

我翻过身,细听着厨房里的声响。“哗――”这是妈妈在轻轻的舀水;“赤――扑!“这是妈妈在开煤气炉;”卡啦卡啦“,这是妈妈再拿碗筷。在静静的清晨,这声音是那样的清晰,又是那样的熟悉。

这段文字,其实就是表现了妈妈的勤劳,但如果只是说“妈妈很勤劳,每天起得很早……”这就是叙述,不是描写,文字显然缺少现场感。但经过作者充分了他的听觉之后,我们读了,头脑中自然都会浮现出妈妈一大早忙碌的场景,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妈妈的勤劳,这比直接发出“妈妈任劳任怨,辛勤劳动”的赞叹,要强得多。

二、重视对次要人物的刻画

写人的记叙文,在叙述一件事或一次活动的时候,往往需要出现一到两个次要人物。当然,描写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其中的主要人物,但是要写好一个典型人物,肯定要写到其他一些次要人物。而写好次要人物,是为了使主要人物的形象更突出,更鲜明。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次要人物的刻画。

如学生习作片段《玻璃碎了》

(1)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李旭说:“没看见。”高芳说:“是董小天踢的。”李旭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星说:“没看见。”

这段语言描写读起来显然觉得单调乏味,因为只是叙述了玻璃窗被砸坏后,班主任作了一番调查。

学生修改之后:

(2)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李旭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她大声说道:“是李旭,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李旭一把,李旭一火,抡起扫把朝他使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李旭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

这段文字在充分调动了视觉感官后,加添了人物相应的神态、动作描写之后,再读,我们仿佛就是这个班级的某个学生,亲历了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听到了他们各自的争执声。了解到的不只是这么一件事,印象更深刻的可能是那几个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特别是正义凛然的高芳,胆小怕事的李星星,在这两个次要人物的衬托下,调皮顽劣、死不认账的无赖李旭更是跃然纸上。

再如学生习作《平和的敲门声》

第一次:于是轻手轻脚地通过门镜看了看对方:戴着个安全帽,脖子上挂一条脏毛巾,上身穿了件破了洞的汗衫。看他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小刘还是谨慎的开了们,问道:“你找谁?”

第二次:小刘中止自己的思绪,不耐烦的走到门前,一看门镜,竟然又是刚刚敲过门的那个人,他开了门不等对方开口就说道:“大哥,我不是说了嘛,漏点水真的不影响我的生活的,大不了我自己买桶防水漆来刷好了,不用麻烦您了!”

第三次:小刘怒气冲冲地直接开门就喊:“你到底想干什么呀?!再这样我可要叫保安了!

三次敲门,三个片断的现场描写。前两次片断,从敲门到被拒绝,实际时间不到1分钟,后一次片断,从敲门到刷墙完毕,也不足1分钟。在这三个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作者充分调动了他的视觉、听觉,通过刻画“我”三次开门的语言、动作、肖像,成功地烘托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农民工形象,具体地演绎了“善良”的话题。

三、注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摹。对于高中生而言,更多地用到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较少涉及。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所以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写好自然环境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

如鲁迅《故乡》中开篇的环境描写: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景物描写是渐近故乡时“我”在船上所见,活画的是一幅死寂的故乡冬景图。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的视觉、听觉、感觉等,用阴晦、冷风、呜呜、萧索、荒村等这些词语极力渲染了故乡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反映出了当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困苦的生活,也为下文写闰土脸上那凄凉的神情而做铺垫。

再如学生习作《管住你的心》中的两处景物描写:

第一处:原来皎洁的月光,被乌云挡住,好像一场大雨即将到来。

第二处:月光冲破乌云的封锁,照亮了回家的路。

第6篇

1真实是根本

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要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

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六十多位同学写亲身经历的寥寥无几,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

在作文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本人极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电视剧》。我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回家选择一部精彩电视剧,在看中知晓剧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正面接触,然后再召开一个座谈会,小组分组讨论,各组分别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述说,让学生作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2“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果别人已用过多次的材料,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如果学生仍套用,即使感情很真挚,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课文《驿路犁花》一课,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结合课文,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学生便容易接受,学得也就轻松。于是乎《童年忆趣》这篇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妙处横生。

为了使学生写出具有立意标新、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文章来,本人不仅将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而且亲自写一些下水文章,让学生去模仿,当然此举不是叫他们去抄袭,不是束缚他们的思维。相反,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去创造,创造出更加别具一格的新作品来。另一方面,让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吸取间接经验。凡同学间发现有创新的文章,都拿到作文课上来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多方面吸收。

3描写是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作文不生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叙述的成份占大多数,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没有抓住其特点,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都是些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的话。要使描写成功,必须抓住特点,围绕中心,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有位同学在写《快乐的一天》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

八月十五,一个让我难以忘却的日子。清晨,在和煦的微风中,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好香啊!一阵浓郁的香味飘来。我循香望去,只见学校跑道两旁十几棵碗口粗的桂花树上绽放着耀眼的小花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过了叶子:嫩黄的、雪白的、褐色的布满枝大。

由于小作者表达了母亲因长年在外做生意,今日全家团聚这一中心,因此开头这段描写衬托了人物兴奋的心情,做到了情景交融,把全文的“乐”渲染出来。

4抒情是灵魂

“作文归根到底是抒情”,适当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情作用。但其情必须是真情,绝不能牵强附会;水到渠成,而不是无情之处乱点情。

感情的抒发,必须以真实的事例为基础,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情感所发将变为“无源之水、无本这木”。同样写《母亲》这篇文章,境况不同,情感的流露就完全不同。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她在写母爱时是这样来表述的:

当我还是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常不在家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这一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我和弟弟带到了饭店,给我们端来了好菜;带到了服装店,给我们买来了新衣服;跑到了玩具店,给我们买来了布娃娃;带进了公园,与我们一起玩电车,骑木马,看老虎…一我们尽兴地玩啊乐啊,盼望着时间慢点跑,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天已晚了,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我俩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做着甜蜜的梦,梦见她还带着我们去了儿童乐园。然而当我们醒来时,床头上除了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外,再也没有妈妈的踪影了。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爸爸,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我们整天只能以泪洗面。

妈妈呀,妈妈!您回来吧,哪怕您不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玩,只要能天天看到您,我们就足够了。

第7篇

美国有个系列电影叫《小鬼当家》,从1990年到2002年共拍了4部,风靡全球。片中那些精灵古怪妙计百出的“小鬼”们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出差了,让你当家,你会想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动笔写一写吧!

【构思指导】

在这个题目中,“爸爸妈妈出差”是故事发生的条件,“我当家”是故事的主旨,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这两点。

同时,对于“我当家”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当自己的家”,指不受爸妈的干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也就是做那些平常父母在家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比如看动画片、上网打游戏、看魔幻小说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是一个有点儿聪明、有点儿叛逆,还有点儿冒险精神的孩子。下笔的时候尽量做到语言活泼生动,写出那种既紧张又刺激的感觉。

还有一种情况是把“我当家”理解成主持家里的一切,也就是做“小大人”。比如收拾屋子、洗衣服、独立做饭、交水电费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是一个勤奋的孩子,写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这种性格。

描写方面,要突出心理描写,把“我当家”的或喜悦自豪或兴奋紧张的心理表达出来,以吸引读者。

在详略问题上,也要给大家提个醒。“爸妈出差”只是故事发生的一个条件,千万不能写得太详细太具体,简单交代一下就行了。要把重点放在“我当家”上,写自己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等。

【学生佳作一】

想吃就吃

连云港师专二附小 匡紫薇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早点儿回来,我会想你们的。”我的脸上挂满了不舍,可心里却充满了快乐。爸爸妈妈有点儿受宠若惊,站在门口等满身的鸡皮疙瘩退尽,才一步三回头地上了车。

看着车子拐过街角,我迅速转身上楼。当家做主的日子有3天,我高兴极了!

看着冰箱,我回想起5天前为了一小盒冰淇淋被妈妈“爆炒”一顿的伤心经历。“吃吃吃,你就知道吃,知不知道冰淇淋是高脂肪高热量食品?跟你说多少遍了,一天只能吃一杯!看看你的脸,再看看你的腰,这么胖下去怎么得了!”妈妈说到气愤处,把冰淇淋狠狠地塞到自己嘴里。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的腮帮子由高高鼓起到一点点瘪下去,嘴里还哈出阵阵凉气。

想到这里,我打开冰箱门,端详着诱人的冰淇淋,发出了一声陶醉似的。我取出一盒,小心地用舌头舔了一下,久违的美味让我压抑了太久的味蕾全部苏醒。我的胃里好像伸出了一只手,一把夺过冰淇淋,几乎没经过嘴,整盒冰淇淋就下了肚。

再吃一盒吧,第二盒我一定好好品尝。我清醒的时候才发现,冰淇淋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吃完了。

这可是我一周的定量啊!我先是一惊,继而骄傲地打了一个清凉的饱嗝:没什么,今天我当家,想吃就吃!

你问爸爸妈妈回来怎么办?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大不了一个月不吃冰淇淋就是了!

【点 评】

本文写了馋嘴的“我”趁爸妈不在家时大吃冰淇淋的事,生动活泼的细节描写是其最大的优点。以“我”吃冰淇淋的过程描写为例,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非常细致。其中最为传神的是心理描写,把“我”平时想吃不能吃、现在能吃就多吃的心理表现得非常到位。

【学生佳作二】

无处不在

连云港师专二附小 张 咪

爸爸妈妈出发好一会儿了,我还在回味妈妈那幸灾乐祸的眼神,还有爸爸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儿子啊,别担心,虽然爸爸妈妈这两天出差,不能在家陪你,但我们肯定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我咂摸了半天也没弄出个所以然来,干脆就不琢磨了。反正你们现在不在家,当家做主的是我,看你们怎么无处不在!

我把目光投向了电脑,爸爸妈妈平时对我用电脑控制得可严了,周末好不容易上会儿网还老在我身后转来转去。看到我聊天就问对方是谁,看到我玩游戏就给我讲网游害人的各种大道理。现在,嘿嘿,总算能够放心大胆地上网啦!

按下电脑开关,看到熟悉的电脑启动界面,我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等到开机画面完毕,我一下子傻眼了,竟然被设置了密码,上个周末我用的时候还没有密码呢!

不带这样的吧?我有点儿明白妈妈幸灾乐祸眼神的含义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得试一试。我把爸爸的生日、妈妈的生日、我的生日,爸爸的手机号码、妈妈的手机号码、家里的座机号码乱输一通,结果全是错误的。

忽然想起妈妈有随笔记东西的习惯――她说自己脑子不好使,什么都往一个笔记本上记。在厨房的冰箱上真的找到了这个笔记本,我顾不上看别的,直接翻到最后一页。

最后一页竟是爸爸的字迹:恭喜你,儿子,你看到这段话的时候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知道到哪里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可是对不住啊,本来你妈妈真的把密码记在这里,但被我撕掉了。好好看书吧,密码等我们回来再告诉你。

我晕!

可这也不能说明他们无处不在啊!一不做二不休,我决定启动B计划――去网吧,今天我还非玩游戏不可!

刚要出门,电话响了。是妈妈!“乖儿子,有没有听话认真学习啊?”

“有,我做作业呢。”

“乖!是这样的,听说最近经常有坏人入室抢劫的情况发生,我们不太放心,所以每隔半小时会打一次家里的座机,听到你接电话才放心……”

我再晕!

都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摊上这样的爸爸妈妈,就算他们出差了,我还是当不成家啊!

【点 评】

本文讲的是“我”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想上网玩游戏却没玩成的故事,并且塑造了足智多谋的父母形象。他们虽离开家,却堵住了“我”上网玩游戏的任何可能,“我”越是无奈,越显出父母的高明,这样的对比使文章生动活泼,充满幽默感。

第8篇

第一次买菜

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小学 三年级 庄蕊宁

星期日的下午,我都写完作业,爸爸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正在我焦急难耐时,他们来了电话,告诉我:“宝贝,今天爸爸妈妈有事,要晚一点儿回家,你拿20元钱到市场买你喜欢吃的菜,妈妈回来后给你做。”(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让我买菜?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怎能会买菜?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菜市场。(点题,引出下文。)

菜市场上人山人海,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我心想:买什么好呢?那就买圆葱和牛肉吧,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圆葱炒牛肉”了。于是,我来到卖圆葱的老奶奶的摊床前,说:“老奶奶,圆葱多少钱一斤啊?”老奶奶和蔼可亲地说:“现在就剩下两个了,就卖你1元钱吧!”我把两个又打又圆又新鲜的圆葱装好,便来到卖牛肉的摊床前。卖牛肉的是个叔叔,见我来买牛肉,便眉开眼笑,对我说:“小朋友,买牛肉吗?又鲜又嫩啊!”我说:“叔叔,那就给我称半斤吧!”“好嘞!”叔叔麻利地拿起刀,切肉、称量,三下五除二装进食品袋,放在我手里。我付了钱,高高兴兴地来开了。(此段写得较精彩。人物的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真实可信。)

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我买的圆葱和牛肉,在厨房里悄悄议论:没想到孩子长大了,买回来的菜质量好、斤数足,难得啊!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买菜啊!(写感受,扣题。)

评语:在内容上,选材合理,买菜部分,描写细腻生动,具体可感。

在结构上,开篇点题,结尾扣题,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在语言上,行文恰当地运用成语,使语言富有表现力。

第9篇

二月十四日下午,我乘公共汽车回家,车靠站的时候,我看见一位阿姨抱着一大束玫瑰花。对了!今天就大人们说的情人节!这位阿姨真让人羡慕,干脆我也送妈妈一朵玫瑰花吧!

到家后,我发现爸爸在玩游戏。这个爸爸,也太不懂浪漫了吧,今天是情人节,他还只顾着玩游戏。于是,我走过去拍了拍爸爸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爸爸,今天是情人节,你不想表现表现吗?”爸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给你妈妈制造一个小惊喜好吗?”“就这么办!”我赶紧去买玫瑰花,爸爸在家准备“烛光晚餐”。

千万不能让妈妈发现这个秘密,否则就不是惊喜了!我贴在门背上仔细听门外的动静。不一会儿,熟悉的脚步声响了起来,“妈妈回来了!”我小声告诉爸爸。

妈妈一进门,我就故意问她:“今天是情人节,您收到玫瑰花了吗?”妈妈笑了笑,说:“哪来的花呀!我都忘了这个节日了呢!”说完,她就向厨房走去,我连忙拦住她说:“先别着急,我有几道题不会,请您教教我。”然后,我连哄带骗地把妈妈带进了房间,一连问了好几道题,直到听见客厅里传来碗碟碰撞的响声。一定是爸爸做好饭了!我找来一块布把妈妈的眼睛蒙上,然后拉着妈妈的手把她带到了客厅。

餐桌上摆着丰盛的晚餐,还点着蜡烛,气氛浪漫极了。我让妈妈坐着别动,紧接着示意爸爸手拿玫瑰花单膝跪在妈妈面前。一切准备就绪!我轻轻地走到妈妈身后,松开蒙着她眼睛的布,爸爸赶紧献上玫瑰花,深情地说:“情人节快乐!”我也从后面跳出来大声说:“爸爸妈妈,情人节快乐!”妈妈被这惊喜感动得快哭了。

吃着爸爸做的“烛光晚餐”,妈妈有些害羞地问爸爸:“我们结婚十几年了,都老夫老妻了,你怎么想起送我玫瑰花了?”爸爸说:“是女儿买的花,她是这次情人节大惊喜的‘总策划’。”妈妈笑了,轻轻地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儿说:“你的鬼点子真不少!”我们都笑了。

妈妈说,这是她过得最开心的情人节!

河南安阳市建安小学六(2)班

指导老师:姚 洁 洪溪河

点评

人们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不,当生活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浸透,爸爸妈妈早已忘了浪漫的时候,小作者就当起了“总策划”,别出心裁地让爸爸妈妈过了一次特别的情人节。

第10篇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的细部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是生活真实在作品中的再现,其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细节描写在叙事性文章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发展;可以用来表现独特的生活环境,展示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还可用来凝结作品的情思,成为结构的交汇点……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南京师大高朝俊教授指出:“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品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在短小的考场作文中,有时候,一个好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扭结点、升华点、闪光点。”

二、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

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在其他各种描写(如对人物、环境或物体的描写)之上。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真”“细”“精”。

所谓“真”,是说细节描写必须符合当时的环境氛围,必须能准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底蕴。只有真实,才可信,才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才可能产生“见微知著”的艺术魅力。例如2008年湖北卷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多少次寻寻觅觅想找到无限的温暖)》,作者用从容的、似乎不加修饰的笔触,书写了“在举手投足之间去感受爱和温暖,在举手投足之间去回馈,去报答”的主旨。文中“一次微小的旋转”(“我不耐烦地转过身,看着妈妈端进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还没等我尽情宣泄我对她突然闯入的不满,她就转身要出去了……突然,她又走了回来,无声地把杯子旋转了90度,然后又离去了。我不解地留在这片寂静之中,定睛把那个杯子看了又看,心里突然震颤——那个杯子沿上有一个小缺口,妈妈怕我不注意,划伤了嘴巴”),以及“一次位置的移动”(“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我,爸爸的手松开了扶手,在船剧烈的晃动中艰难地移动。爸爸走到了我的面前,让我把头靠在他背上,他说:‘爸爸这么宽阔的背,就是用来给你遮风的。’我把头靠在他背上,那股温暖汽化了周围的水蒸气,成为了两股泪痕”),显得那么真实、那么自然,使全文焕发出强大的感染力与冲击力。有了这样的细节贯通血脉,作者所发的感喟(“我们急于长大,急于成功,却忽略了在背后一直默默为我们遮风挡雨、祝福祈祷的人”),所作的提升(“让每个举手投足的瞬间都标上温馨的记号,都成为不朽的回忆”),也就相当合理了。读此文,让人由衷地感叹“一个好的细节,往往抵得上千言万语”。

所谓“细”,就是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细节描写不同于一个事件或情节,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就在于从“细”中反映出对象的特征。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出语言的魅力。比如契诃夫在《小公务员之死》中这样描写“打喷嚏”:

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他的眼睛眯着,他的呼吸停止了……诸君看得明白,他打喷嚏了。

打喷嚏,再寻常不过了——谁没有打过喷嚏?但打喷嚏的入微细节是怎样的呢?文学大师契诃夫写了三笔——“脸皱起来”“眼睛眯着”“呼吸停止了”。正是这一细节,使读者如同亲临其境,产生了可贵的“真切感”。至于将喷嚏打在将军背上,心生恐惧、压抑与不安,终于导致小公务员的死亡,更是“于细微处起波澜”的绝妙范例。

所谓“精”,就是要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比如《荷花淀》中描写水生嫂听到丈夫明天就要到大部队去时: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一细节,足以让我们透视水生嫂内心复杂的情感活动:丈夫要到大部队去,这是情理之中的;但明天就走,又出乎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感情涌上心头,几年的夫妻恩爱,可能出现的不测风云……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她终于能够自持——“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她明白,自己不能“拖尾巴”,必须坚强。这就是这一细节的典型意义。

三、考场作文细节描写的运用技巧

技法一:构思作文时,善于以某个细节推进情节发展

在记叙性文章中,叙述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描写是“下马观花”,看个明白;细节描写则是“贴近花看花”,看个究竟。有时,这“看个究竟”还能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比如2005年全国卷乙卷考“位置和价值”,黑龙江有位考生以“有一种价值不因你身处的位置而打丝毫的折扣”为切入点,写下了《我的吆喝母亲的泪》一文。文章写学校急需用钱,“我”去隔壁街找摆地摊的母亲时,着力描绘了母亲的“背影”:

我站在街口寻着母亲,喧闹的人群让我有些眼花,最后我在一个脚蹬三轮旁寻到了她,见她费力地从车上拿出两大包日用品,又一步一个趔趄走向摊位,凌乱的头发让我倏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是牺牲了母亲的青春的,她是真的老了。

“费力地”“拿出”、“一步一个趔趄”、“凌乱的头发”……有关“背影”的细节细致传神,令人感慨嘘唏。它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请看接下来的描述:

我想那个身影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亚于朱自清老父亲的背影让他承载的。我奋力地跑到母亲面前,帮她把包里的东西摆好,大声地吆喝:“日用品,便宜的减价的日用品,快来买啊!”此时,我感觉到母亲表情的惊愕,随即看到她的眼泪滑过脸颊,我才知道那里面有愧疚也有喜悦。那一天,我们的眼泪交错在一起,如同心与心的沟通。

原来,它进一步催生了另一个细节——“我的吆喝”与母亲的“眼泪滑过脸颊”。往下,作者写“再有人问‘你母亲是做什么的’时,我会大声地说:‘在我们隔壁街摆摊。’”,写对母亲摆地摊的重新认识……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技法二:精心选用动词、形容词等,借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

人物的独特性是由他独特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构成的,运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独特性格,是人物描写最常用的方法。比如2008年江苏考生的《好奇心(在那个不寻常的中午)》,展示了“我”好奇地窥视独腿同学艰难地捡起香蕉皮而引发的灵魂震撼。请阅读该文节选:

只见她拄着拐杖艰难地走下楼。楼梯并不高。但对于她来说每一步都是一次挑战吧!她先将拐杖拄在下一级台阶上,再用腋下顶住拐杖,用力地将那条独腿挪到下一级台阶。我看到她的双手紧紧抓住拐杖,手上的青筋清楚可见。

这时,我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不知是谁将吃剩的香蕉皮随手扔在了楼梯上,大概是想恶作剧吧!不知道她会不会注意到,我屏住呼吸看着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近了,近了……

她要做什么?只见她一手抱住栏杆,一手将拐杖放下来,接着,她蹲下身……她,竟将香蕉皮捡了起来。我的好奇心仿佛一下子被击碎了。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恶魔,站在这个角落,阴险地看着这样一个天使走进危险。

在叙写“她”的举动时,作者善于捕捉细微之处,连用“拄”“顶”“挪”“抓”“抱”“放”“蹲”“捡”等动词,使读者看到了丰满的形象,其间饱含着情感张力。

技法三:对同一细节反复进行描写,使之成为全篇结构的凝结点

好的细节,可以成为文章的“文眼”,成为结构上的凝结点。比如优秀散文《妈妈喜欢吃鱼头》,以时间为序,共写了四个片段:一是妈妈总对“我”说“妈喜欢吃鱼头”;二是外婆来“我”家,在饭桌上对妈妈说“你忘啦?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不明白“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三是“我”结婚后,妻子对女儿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四是以后每次吃鱼,女儿总是很孝敬地说“妈妈,您吃鱼头”。篇末点睛的句子为“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妈妈喜欢吃鱼头”这个“文眼”(或者说这一质朴而有光彩的细节),不仅带动叙事层层推进,而且充分揭示出人世间无私母爱的普遍性。

技法四:注意用语的别致性,借细节强化感情的传达

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比如2006年江苏卷考“人与路”,有位考生塑造一个妖艳而蛮横的女秘书时,有句妙语——“一扭一摆的那位秘书一扭一摆地走了”。又如考场金牌作文《眼泪的含义》中有个细节:

小狗的眼渐渐闭上了,我只看见一个满眼泪痕的女孩是它眼中的最后影像。

第11篇

关键词: 真情实感 关注生活 再现场景 写出波澜 突出特征

真情实感,从字面意义讲,“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及真切体验。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陶行知先生说得更是直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都强调了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文辞优美,题材新颖,结构严谨,也难以让人感动。我们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风筝》写出了作者回忆起二十年前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那一幕时内心的沉重,深刻反省,表现了鲁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春》通过对春天五幅图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凡是好的文章,都有真情实感。

文章的灵魂就在于“真实”,那么,什么才是“真实”?它有这么几个层面:

1.真实地再现生活。把你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记录下来,不夸大,不修饰,不走样,从而真实地反映生活。这是真实的第一个层面。

2.真实地反映生活。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文章可不可以虚构?当然可以,如小说、童话等都是创作出来的作品。童话就是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编出故事,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比如:《皇帝的新装》,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但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符合生活的逻辑,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就是作文真实的第二个层面:符合生活的逻辑(真实地反映生活)。

3.真实地写出个性。也就是说,你所写的人和事,必须符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符合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等个性特征。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一、关注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也是感情的源泉。写作要认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底蕴,唯有描写真实的人生,抒写真挚的感情,才能使文章有可信度,从而赋予文章一种特殊的感染力,甚至冲击力。在学生的平时作文中,甚至在中考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说假话,说空话,要么拾钱包交还失主,要么冒险救火抢救集体财物,要么教师冒雨来给我补课,要么妈妈深夜冒雨背我上医院,有的甚至不惜将自己写成是父母双亡的孤儿……诸多编造的故事,自己没有亲身的体验,即使故事很离奇很典型,也难以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注生活,就是要注重观察。把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哪怕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写得真,写得实。生活中处处有文章。

关注生活,还要学会认真品味生活。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乏,概括叙述较多,文章中常出现这样的语句:某老师对同学非常关心,她总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在她的教导下,我们在不断地健康成长。这段文字虽写出了某老师的好品德,也写出了老师的工作成绩,还表达了对老师的赞扬之情。但是老师是如何关心、如何教育学生的只是停留在这简单的交代上,没有进一步描写具体内容。这样的介绍就显得苍白无力,要抒发感情也缺乏基础。关注生活,就要把自己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变化,关心家庭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就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把现实生活中那些苦辣酸甜通过品味、整理写进作文里,内容自然就丰富了,文章内容丰富了,自然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自己最熟悉的素材

作文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这是作文选材最起码的常识,也是作文能否表达真情实感的重要因素。因为熟悉是产生真情实感的基础。

1.写自己最熟悉的,要能再现生动的生活场景。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我”思念蔡老师以至于“梦中寻师”,这一节写得特别感人,因为那是“我”经历的最难以忘怀的事。梦中寻师生活场景的再现使作者抒发的对蔡老师的热爱之情达到了顶点。一年中考,一农村女孩写家境贫寒“最需要钱”,父亲工作无定难以挣钱养家,母亲生病无钱住院治疗,自己和弟弟面临辍学。接着记叙了一段现实生活场景:(为了节约用电)早晨,只要天见鱼肚白,妈妈就不让我们在家里看书,硬是叫我们到窗前或屋外去看;下午放学到家,我刚想玩会儿,妈妈就会说:“丫头呀,你不能趁亮写会儿作业吗?”晚上,妈妈更是实行“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政策,弄得别人都说我家晚上“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这一现实生活场景的描述是该考生渴望家庭生活好起来这一情感的最有力的支撑。

2.写自己最熟悉的,要能写出具有艺术魅力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能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了这么一个细节: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没有空洞的议论,没有做作的抒情,这一细节是师生心与心的碰撞,情和情的交融,很好地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描写细节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描写的细节要能经得起推敲,不能虚构,不能凭空杜撰。再则细节描写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如果细节描写游离于文章的中心之外,即使描写得再逼真再生动,仍旧是文章的败笔。

第12篇

爷爷把那小精灵当作自己的眼珠子、心肝子、命根子,除了他,谁也摸不得,尤其是我和元元,只许看,不准摸;据说,摸了,要打屁股的。

一天,趁爷爷不在家,我让弟弟元元搭着人梯,摘下鸟笼,学着爷爷,放鸟出笼。谁知画眉一出笼便伸长脖子,机警地朝左右望望,一耸身子,箭一般,直向瓦蓝瓦蓝的天空飞去。无论我怎样学着爷爷把口哨吹得山响,它还是连头也不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直到剩下一个小黑点,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慌了手脚,弟弟吓得哭起来。

“莫哭,莫怕,别熊相,硬着点儿!”

我边给弟弟壮胆、打气,边慌乱地考虑着怎样熬过这一场。弟弟不听话,依然呜呜着。我不由分说把他拖进堂屋,自己躲进里间,往床上一躺,魂不守舍地翻弄起小人书来。

“咳咳。”院里传来了爷爷的咳嗽声。

我的心砰砰乱跳。

扑嗒扑嗒……是爷爷沉重、有节拍的脚步声。

我的心缩作一团。

我慌乱地推测着事情的发展:爷爷仰望鸟笼――空的!惊愕――气厥;妈妈惊恐地呼叫……我不敢再想。

“哟,笼门咋开了?画眉呢?芳芳妈,芳芳妈――”

爷爷先是自言自语,接着慌乱地嚷起来。妈妈闻声从厨房跑出,一看就明白了八九成,冲着堂屋直叫:“芳芳、元元,都出来!”糟了,案发了!我心里乱扑腾。

我和弟弟“受诏”,只得极不情愿地从堂屋出来,一步一步地挨到爷爷的面前,战战兢兢地垂手恭立,活像受审的罪犯,屏着气,等待着大祸降临。

“我的小祖爷,真该死!”妈妈从牙缝里深深地哼了一句,就气得六神无主地呆在门口。

我觉得脊背上一阵发麻,不敢反手去搔,生怕引起她那双大手的连锁反应。

“莫怕,顶住,死不认账!”我暗暗给自己壮胆,可那双该死的腿,就是不听话,直打哆嗦。

“画眉咋没了?谁知道?”爷爷的语调挺平和。

“不知道。”我硬着头皮,撒了谎。

“你呢?!”妈妈把头朝弟弟一扭,两道可怕的目光逼视着他,“说!”

“画眉,是――”弟弟颤颤巍巍,把“是”音拖得很长。

“糟,胆小鬼要招!”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颤栗,又赶紧叮嘱自己:“不要慌,沉住气,先发制人。”然后,把心一狠,脱口而出:“是元元玩飞的。”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妈妈的大巴掌落在弟弟的屁股上。我怕极了,生怕他受刑不过,招出真相。

弟弟没有哭。

“好样的!”我暗暗向弟弟投去赞许的目光。恰好,弟弟泪汪汪的双眼正凝视着我,我的心一阵绞痛,脸也立刻火辣辣地发烧,赶紧把头埋得更低。

“都怨我,妈妈狠狠地打我吧!”多好的弟弟呀,他竟然毫不辩解,情愿顶起我扣在他头上的黑锅,勇敢地挺在妈妈的面前。

爷爷急忙张开双臂,把弟弟搂在怀里,偏着头,用左脸颊无限疼爱地蹭着弟弟那油黑的柔发说:“莫怕,莫怕,爷爷不怪,好娃子,爷爷不怪……”又猛地抬起头,用嗔怪的目光逼视着妈妈:“一只鸟能值几个子儿,值得发这么大的火?还站着干啥?再碰娃子一个指头,我不依!”爷爷又把目光移到我的脸上:“芳芳,领元元玩去!”我的心像被无数条鞭子在抽打,鼻子里一酸,热乎乎的泪水,从眼眶里涌出来。

“姐姐,带我玩去,姐姐带我玩去……”是弟弟甜甜的童声。

我使劲扭转着身肢,挣脱了弟弟牵着我衣襟的手,哭得更伤心了――我丢掉了一颗金子一样贵重、纯洁、诚实的童心。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哭着跪在爷爷、妈妈和弟弟的面前,忏悔着,乞求着:“鸟是我开笼飞的,还给我吧,那颗心!”

这篇文章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有着较大的感染力,原因在于对人物的成功描写,其中最突出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对象是“我’。画眉飞了,心神不定的“我’听见爷爷回来的咳嗽声,心“砰砰乱跳”;听见爷爷脚步声,心“缩成一团”。事发了,妈妈叫“我”和弟弟出来,“我心里乱扑腾”;眼见弟弟要招,“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颤栗”;面对弟弟的泪眼,“我的心一阵绞痛”;听了爷爷安慰的话,“我的心像被无数条鞭子在抽打”。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准确、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由害怕责打到推卸“罪行”又十分后悔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细腻而又生动。

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符合人物身份,还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给人以独特的真实感。语言描写最成功的人物是“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