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作文秋天

小学生作文秋天

时间:2023-05-30 10:4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作文秋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作文秋天

第1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那么,如何正确的为学生的习作作出评价就非常重要,下面来谈谈我个人对习作评语的一些看法。

一、评语以表扬鼓励为主

兴趣是学好作文的动力源泉。这样做,可以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怎样产生的呢?经常看到孩子在习作中提到,因为一次成功的作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而喜欢上了写作。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语则是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的良好方式。在三年级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这样的激励更为重要。我班有一位学生,在初次写作文时,虽然习作的内容并非异常精彩,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在评语中这样写到“在你的笔下,秋天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也跟着你走进了秋天美丽的画卷,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相信你的习作会越来越精彩。”孩子在看完习作评语后,不仅写作能力渐渐提高了,而且喜欢上了写作。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意向、兴趣、爱好等等,教师应该在作文批语中给予回应。不应把小学生作文的这些内容仅仅看成是为文造情,而应视为小学生通过作文的形式寻求理解、抚慰、交流、引导。我认为这样的作文批语不仅对小学生通过作文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种肯定与提倡,而且,它能给作文教学造成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使作文真正回到它本真的存在中去,从而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真实写作,成为正处于觉醒之中的自我意识与世界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成为人性的证明。

二、在评语中和小学生交流

阅读孩子的作文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减少了与老师的语言交流,但他们会用习作的方式倾诉心声,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写上交流型的批语。如一位学生在习作中提到因为老师的误解,让他久久不能释怀。在评语中我这样写到“很抱歉老师没有问清原因就批评了你,希望你能谅解老师。”短短的几句话,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在写批语时,我时常提醒自己“两忌”:一忌指责。小学生本来就处于学习阶段,写作中很多地方会不尽如人意,教师造成不能随便写“你的文章糟糕透了”,“不动脑筋,一点也没进步”,这样会使小学生厌烦写作,时间久了,学习肯定会退步。二忌笼统。不要把每个小学生作文的批语写得大同小异,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基本还可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好”。这样的批语等于没批,对小学生的帮助甚少,作文批语就是要使小学生知道教师是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该怎样改进。好的批语能激发小学生内心的情感,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给孩子一盏灯,他们会给你一片光明。

三、作文评语要讲求艺术性

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作文评语也应讲求艺术性,不妨也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运用新鲜多彩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例如:关于观察的重要性,三次五次总是写“要观察”,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次写“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次写:“如果一面观察一面思考,尽可能地让多种器官参加活动,多看、多听、多想、多触摸,那么观察所得会更全面准确。”

(二)对学生要有进步的期待。有些教师由于对学生作文的过高要求,再加上教师评语的生硬刻板,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很苦的事。其实,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他们会进步,在评语中可插入征询意见式的语句暗示学生,老师正期待他用行动来回答。

例如:“字是人的脸,这次作文书写有明显进步,你的脸上也光彩多了。不过,你一向讨厌的错别字老跟着你,给你的作文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为你开一剂良方:不会写的字问字典,写完作文后,请教老师或同学,你愿意试一试吗?”这显然比简单的一句“错别字太多”或“请注意错别字”效果要好多了。

第2篇

我的家乡在横江村,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作文

春天,有人到河里挑水淋菜,有的在洗衣服。小学生作文网

夏天,因为这条河很浅,有的小朋友在河里游泳和拣美丽的石头。电影天堂

秋天,有很多农民割完水稻在河里洗脚。卡巴斯基2010激活码

冬天,油门多人在合理洗菜和洗其它东西。

我家乡的小河是不是很美丽,一年四季,人们都需要它。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审美能力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以外,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能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写作,习作过程也就成了一种快乐的劳动过程和抒感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情感为导引指导学生写作。第二方面,教师要巧妙利用激励评价这个武器,改革作文评价机制,让激励评价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之花悄然绽放。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讲改变作文评价机制,首先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主张使用不拘一格的评价尺度。另外,学生习作的好坏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教师不能抱着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学生达到了该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就应该给予好成绩。

二、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形象感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写作对象的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对写作对象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从而把握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意的作文。通过具体感知,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学生借别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感染。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

四、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好还的反应,因为作文涉及到了语文的汉字书写、标点的运用、句子的结构等各种基础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其也是教师教学中最困难的环节。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素材T乏,写作思路狭窄

小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常见的问题就是其写作的可以参考的资料很少,这和其平时的阅读有很大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没有写作的思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内容。因为其自身的经验不够,没有对素材的理解,这也是其作文写作的弊病。从根本上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的制约点就是其写作没有思路。

还有很多的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的难以理解的情况下,会以“开头――过程――结尾”的方式对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进行框架式的教学,这种教学的模式不仅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还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导致学生在其未来的写作中形成这种写作的模式或者是习惯,很难突破这种框架,写作出的作品墨守成规、缺少灵动性。

(二)忽视技巧讲解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即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应该侧重于对其作文写作的技巧和其写作的方法的传授,而并不是重视学生的写作的数量。随着小学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数的升值,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整体班级成绩,就会只针对性的练习考试可能会涉及到的作文的知识和其内容,但是却忽视了作文写作的技巧性内容。

教师常常会因为学生没有写作素材而要求其背诵很多的典型的成功或者是失败的案例,讲解很多优秀的作文,范例,然后要求学生去模仿。这种模仿性的作文教学方式,违反了教育的初衷,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这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还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将作文中的素材的积累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就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教师在秋天或者是春天组织学生春游或者是秋游,然后根据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写作文《我眼中的秋天》或者是《我眼中的春天》。教师在写作这一方面前,可以先问学生对于秋天或者是春天的认识,然后在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后,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后,再带着学生出门观赏秋天或者是春天,这样就会有效的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其脑海中的素材结合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然中的景色,然后根据其认识写下对秋天和春天的感受。

(二)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学生的思维在作文的写作中很重要,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教师在学生的作文思维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之前提到的大量的背诵作文的优秀作品并不算是思维的训练,其不能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不能真正的提高其作文的写作水平。学生的思维只有在得到了不断的开拓后,才能实现下笔如有神、文思泉涌的写作劲头。思维的训练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对其进行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思多想,提高其对事物的欣赏水平,培养其不同的欣赏角度。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时候学生在描写某种景色或者是事物的时候,其用词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种相似的思维模式就是因为其没有自己的观察或者是发现。观察是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前提,但是因为学生平时不出门,并且其接触的圈子的很窄,这种学校、家庭的生活节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眼界,其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并不了解。就当前的学习的需要,教师应该积极的带领学生参与到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中让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事物的方式,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和眼光看待这种事物。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往往是参加了实践后,写出来的作文更具有真实性、更加的生动。这也就说明了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其思维的方式。

(三)引导学生积累

语言的积累也是现阶段小学生作文写作的一个提高的方式。因为学生当前其词语的积累并不充足,在写作的过程中,有的思想在学生的脑海里没有可以相应的进行表达的词汇。这就导致学生虽然很想写,但是没有办法抒发自己内心世界。这就是没有语言积累造成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的很多教材中都有一些好的文章,这些都是学生积累好的词句,认识新的词语途径,这些一般在课文的总结和积累中,很容易理解和学习。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坚持积累,这样才能在后期显现出来积累的效果。写作的时候就不会再有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现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表达和书写好的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也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和知识积累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三、结语

在小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知识的积累,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这样作文写作中面临的所有的问题就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实现学生写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秀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

[2]彭玲;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作文、阅读三结合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

第5篇

一、从基础抓起,仿写句子

教材是学生练习写话的一块肥沃土壤。在教学中应结合文本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使孩子愿写、乐写。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话,一切都处在萌芽状态,我们的教学就要符合他们的特点,从基础抓起。写句子是写话的基础,要写好一段话首先要会写句子。

例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我设计一个仿写练习。先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子想象说话:北风还吹向了谁?谁怎么样了?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学生写出了:“北风向小河吹一吹,小河结了冰。北风向腊梅花吹一吹,腊梅花笑了……”再如教学《雨点》一文时,我让学生说一说: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在那里干什么?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写下了:“雨点落进花丛里,在花丛中捉迷藏。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儿。雨点落在禾苗上,禾苗挺直了腰……”这些奇思妙想显示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如果经常这样让学生仿写一些优美的句子,既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照葫芦画瓢,仿写段落

段落的仿写是句子仿写的深入。在让学生进行句的仿写基础上,我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较典型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培养其写话的能力。

例如《秋游》一课第三自然段这样写道:“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入情的朗读,充分的感悟,并出示秋天里果园、花园里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仿照写法进行这样的仿写:“秋天到了,果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到了,花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有章可循,不一会儿功夫,学生就轻松地完成了本次的写作训练。

再如《水乡歌》这首诗歌一问一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模仿。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水乡美景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之后,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一下想到了水乡的树多、荷花多、鱼多、虾多、桥多等等。接着,我指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由“内化向外化”转换的写诗训练。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就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学生在这样的仿写练习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三、谋篇布局,仿写篇章

在句、段仿写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篇章的仿写。篇章的仿写相对于句段的仿写来说,难度有所增加。篇章的仿写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为以后学习写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儿童诗歌,短小简洁、句式简单、段式结构相似,且句子优美、生动,并配有直观、形象的画面。例如《问银河》是一首儿童诗,文学性强,每一段都以孩子的口吻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文中提出问题而无答案。在教学中留住文章最后一节进行仿写,不但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本文从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简单地阐述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学生借别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一切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课文中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可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反复吟诵,从课文字、词、句、篇的学习中体味到文章所熔铸的美的情感,欣赏到语言表达的美的旋律。例如《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里赋予了石榴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笑容,石榴的笑姿和它成熟了的形状是那么吻合。读了这一段,学生不仅掌握了石榴成熟时的特征,而且还被作者的喜悦心情所感染。众所周知,模仿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任何一种学习过程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则能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多样的学习范例。

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感染。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

(1)要根据儿童少年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故事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兴趣还没有明显的分化。教师在推荐读物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让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量接触科学普及读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渐分化。

(2)为使学生理解语文、数学等课文,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

(3)为配合学校或社会的重大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4)为让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向他们推荐期刊和报纸。课内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字词句,从而更好地表达胸中的真情实感。

二、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迎春”的第一朵小花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随感片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心灵内容。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写作激情。

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

第7篇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审美能力对于一个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培养21世纪新型和谐人才的奠基石和发动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写作训练中的美的因素,以美引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就跨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本文从小学生作文教学入手,简单地阐述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学生借别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一切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课文中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可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反复吟诵,从课文字、词、句、篇的学习中体味到文章所熔铸的美的情感,欣赏到语言表达的美的旋律。例如《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里赋予了石榴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笑容,石榴的笑姿和它成熟了的形状是那么吻合。读了这一段,学生不仅掌握了石榴成熟时的特征,而且还被作者的喜悦心情所感染。众所周知,模仿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任何一种学习过程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则能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多样的学习范例。

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感染。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1、要根据儿童少年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故事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兴趣还没有明显的分化。教师在推荐读物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让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量接触科学普及读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渐分化。2、为使学生理解语文、数学等课文,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3、为配合学校或社会的重大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4、为让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向他们推荐期刊和报纸。课内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字词句,从而更好地表达胸中的真情实感。

二、走进自然, 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迎春”的第一朵小花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随感片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心灵内容。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写作激情。

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

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

通过以上两个途径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抒发出真情实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审美感受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采取情境教学,融入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使以上三方面得到培养。

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2.68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23-01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以外,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的作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形象感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写作对象的形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对写作对象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从而把握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进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意的作文。如笔者布置学生写《春天来了》,做了如下工作:1、带学生到金鹗公园参观游览,充分体会春天的形象美。在参观之前,我事先强调要关注哪些事物,如树木、池塘、小动物的表现等。2、让学生集体讨论本次参观的心得,重点是“春天来到了金鹗公园的哪个地方”。在讨论中,我强调要注意所看到的景物和其它季节的不同。学生畅所欲言,效果显著。3、进入写作阶段。通过具体感知,学生初步学会了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初步达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学生借别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是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感染。但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们往往会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读物,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各种读物。

(1)要根据儿童少年阅读兴趣发展的年龄差异,向各年级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战斗故事、英雄人物、科学幻想故事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的兴趣还没有明显的分化。教师在推荐读物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又要让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量接触科学普及读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的兴趣逐渐分化。

(2)为使学生理解语文、数学等课文,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优秀读物。

(3)为配合学校或社会的重大活动,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

(4)为让学生接受最新信息和知识,及时向他们推荐期刊和报纸。

课内外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到优美的字词句,从而更好地表达胸中的真情实感。

三、走进自然, 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

四、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文章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朗读优秀作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第9篇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育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我们的小学生作文也要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让作文为儿童的生活服务,为儿童的表达思想,表达感情服务。让我们的孩子喜欢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学会作文,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呢?在此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改变作文教学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中,作文入门我尝试着采用了模式型作文加说话训练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谓模式型作文,就是填空式作文。在小学生入学后开始作文时,先给学生作文的骨架。让学生自己去填“血肉”。如我就让他们来写《我上小学了》。我给他们作文的骨架如下:“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我以前在(那个幼儿园上学),我现在在(哪个学校几年级几班)上学,我又认识了(哪些新老师、新同学)。如我又让他们写《我的家》,给他们作文的骨架是:我家住在(什么村,哪段、哪排、哪号),我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一写完,就分组轮读,选出本组最好的文章,派代表到讲台前朗读,教师适当进行点评,指出每篇被选“作文”的成功之处及不足,然后让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作文的骨架越来越笼统,要求越越高。起初,让他们能按一定顺序填写出各个括号里的内容就可以了,以后,要求学生能够加以修饰、补充那就更好。经过一定时间的填空式作文的训练,学生便能按要求把内容流利地填进括号了,随后就可把填空式作文变成较抽象的说话训练的方式,说话训练的内容较之模式型作文的内容要丰富些、复杂些。如:讲一讲自己家里的人和事。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说说家里的人都是做什么的?有这样的家庭有什么感受,再进一步引导孩子说一说你最敬佩家里的哪个人,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比如学校有那些设施,最喜欢上什么课?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有什么特长?还可以讲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伴随着对校园生活的熟悉,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今天我发现”,“我最喜欢的xx课老师”等。教师要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无论学生说出什么、说的多少,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在适当的对明显的语病给予必要的疏导。学生说出的内容有时可能很幼稚,有时可能很离谱,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要放胆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要尽量弯下腰来,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标准去衡量儿童的语言。

会说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之后,可向学生较陌生的领域拓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强,因此,让学生了解陌生实物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图,进行看图说话练习。有了模式型作文和说话训练的基础,一年级第二学期可要求他们要说出各个图中的景色布局,还要求他们用一些好词语加以修饰,力求语言的精练、优美,这样训练了一年之久,学生一看到图就能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一段话来。

对于已有了拼音和文字基础的二年级学生则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即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文字记下来。如学期初,让学生说说假期里发生的事。听到的、看到的、家里的、学校的、外面的都可以说一说,再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先读给好朋友听一听,再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最后读给老师、同学听。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时机。如学了“秋天”一课,学生收集和制作了大量关于“秋天”的作品。教师要切实利用好这些作品。如:让学生准备一段解说词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先不评价谁的解说词准备的好,只让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解说词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通过比较你喜欢谁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表达的愿望和兴趣,而不是表达的质量。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文体。比如:根据课本提供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设计导游语。根据课文中的对话内容编写剧本。尝试用不同的文体表达相同的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书面语言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淡化语言规范,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满足作文的成就感。

二、教师要改变作文的质量观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会自觉不自觉用一些范文,甚至用刊物上发表的“好作文”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我们的学生。这种做法无异于“拔苗助长”。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多数只能写一些涂鸦式的作文。因此,我们的教师不能把标准订得过高,要求也不能太死板。低年级段要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在训练时教师要预先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写什么、写多少、怎么写,教师不必做过高的要求。可能我们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在成人看来语句不通、表达不准确、甚至有很多错别字,教师也不要太苛求。只要学生的表达能让别人大致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达到了低年级段作文的要求。

三、教师要改变作文的评价方式

以往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来阅读、评价,写上几句批语,甚至有的批语还很笼统,学生看里批语往往也是似懂非懂。教师不妨改变一下评价方式,使评价能够真正收到效果。

1、谈话式评价

教师利用课上、课下或其它机动时间,针对学生的作文采取面对面的谈话方式进行评价,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交换对作文的看法,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的观点。

2、对比式评价

教师提供一些内容相仿的作文让学生阅读,在对比中使学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自觉的进行修改,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反思的能力。

3、诊断式评价

第10篇

关I词:小学;作文教学;探究

“作文难,想到就心烦,抄篇范文好过关”这是学生私下的顺口溜。对学生来说,体现了他们惧怕作文的心理,对教师而言,这也是引人深思的教学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很多教师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也作了多方面的尝试,有些体会及感受,现小结如下,与同仁们共磋商。

一、激活作文兴趣,变“苦事”为“乐事”

每当提到写作文,就有一些学生满脸愁容地望着天花板出神,绞尽脑汁、笔头咬破也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临到下课勉强写几句、百余字、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我仔细分析原因是他们没兴趣,缺乏作文动机。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我注意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如:写拔河比赛,我先组织学生观看比赛,观察比赛场面,了解观众心理,体会环境气氛;再组织学生参加比赛,体会参加者的紧张取胜心情,每个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写出来的语句,自然比凭空编造要好得多。我最欣赏有个学生写道:“绳中的铃铛就像一个拿不定主意的孩子,不知往哪边走…”。

平时,我还注意捕捉学生中的小事,用于激发写作兴趣。班上两个原来很要好的女生因为听到一句话而翻脸。我就在作文课上做“传话”游戏。我小声地对第一桌的同学说:“今天你迟到了吗”?让她照着我的话也小声传给后面的同学,其他依次往下传,结果四组的同学,只有一个组传对了,另个三个组变成了:“今天几号了?”“小刀你买了吗?”“今天的车到了吗?”学生兴趣正浓,我趁势利导:“传话有弊无利,不可信,而且会影响团结。”并叫学生把“传话游戏”写下来,即能练笔,又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变“被动”为“主动”

有许多学生说:“老师,希望你每天都帮我们找有趣的事,好让我们写作文”。言语之下,就是帮他们找作文素材。这些年,我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有感而发,主动作文。例如:有一天中午,学生们刚到校,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隆隆声,很少有飞机经过的小镇上空来了一架直升飞机,学生们顿时从各个角落汇集到操场,欢呼雀跃,看见学生那稚气的样子,直升飞机很会意地在学校上空慢慢飞过,又盘旋一周,撒下了许多“造林绿化,保护地球”的传单。校园里再次掀起了欢乐的。上课了,学生唧唧喳喳地说着“我是最先听到飞机声音的”,“我得到的传单最多”,看来一节课无法安静了,我灵机一动,何不如让他们说个够?我随即让他们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说得最好的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那一节课,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动情的脸,我确认那是一节成功的习作前奏课。

我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作文素材,只在你留心观察,你随时都有写作材料,日积月累,写作水平就会提高。之后班上很多同学作文里就有了“游通灵大峡谷”“卖菜阿姨”“爷爷送衣到校门”等日常生活的日记。

三、结合阅读教学,注重积累运用

新课标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积累……”小学阶段的课文中,有很多作家名篇,语句优美、条理清晰,是小学生极好的作文范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量让小学生反复诵读,鼓励学生摘抄文中自己喜爱的句、段,并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里。比如学习了《海滨小城》,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写《边陲山城》,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以练笔《我爱家乡的××》(一种水果),学习了何爱的草塘》,我就布置了《秋天的田野》。有位学生在《秋天的田野》时写了这样的语句:“这么大这么美的秋天田野,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金色的大海中。浪花全是金黄的,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黄色,远一点儿呈金黄色,再远的呈桔黄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如此循次渐进地积累运用,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学困生也觉得有章可循,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

四、学生参与评价,在互学中提高。

第11篇

一、农村作文教学城市化现象的原因

首先教材内容的城市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材越编越美,但从课文到习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甚至词句训练,更多反映的还是城市生活。

其次众多的儿童读物多以城市生活为背景。以近年来颇受儿童欢迎的童话、小说为例,主人公几乎均出生在城市,他们各种有趣经历大都是城市生活的反映。各类学生作文选、报刊发表的优秀学生作品,也是以反映城市生活居多,这些读物无疑对学生作文的题材取向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最后作文教学方式封闭,学生闭门造车,很难将作文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引路”的范文,立意高,选材新,并且多出自城市学生之手,反映的是城市学生的生活与感受。

二、农村小学作文必须立足农村实际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立足农村实际,发挥农村学校独特的优势,积极开发利用农村作文教学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作文不竭的源泉,进而感受作文的乐趣,更加热爱农村、热爱生活。

1.从农村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作文生活化理论认为,小学生作文应是学生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反映,只有储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农村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引领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自然山水之美。农村虽没有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有碧空沃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有春之绿、冬之雪、夏之花、秋之果,可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这些自然之美,表达不出这些自然之韵呢?关键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都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细腻的心灵。除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观察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教师要重视对观察的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2)了解丰富的人文风情。我国农村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悠久的文化、独特的地域风土培育出了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感受当地农村人文风情,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这方面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一是感受乡情。受生产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和亲缘关系的影响,农村人憨厚、纯朴、真诚,与城市相比,农村人更注重交往和互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搜集这些素材,鼓励他们将这些素材引入习作中。

二是了解乡俗。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在节庆、婚丧嫁娶等重要的场合表现尤为突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农家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风俗大多反映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教师可以利用节庆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民俗,探究民俗的来历、演变,捕捉其有趣的故事。

三是体察乡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精神状态等都发生了变化,通过观察、访问、实地调查等,了解和感受这些变化,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习作开拓广阔的空间。

(3)体验农村生活的甘苦。农村的孩子多数在耳濡目染中真实地感受农村生活,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加,许多农村孩子也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能深切地体验农村生活中的乐和苦,这对他们人格的形成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多和家长交流,主动承担家务。也可以利用农村学校的独特优势,有组织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助老、助残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体验,积累生活经验。

(4)感受有趣的乡村生活。学生的乡村生活较之城市的孩子,多了几分自由,多了几分快乐,天地更广阔,生活更是惬意。农村学生春天到野外放风筝、摘野花,夏天到小河里捉小鱼、摸螃蟹,秋天到野外逮蚂蚱、摘野果,冬天还可以跟着叔叔、伯伯到野地里逮野兔,真是乐趣无穷。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让学生从这些有趣的生活中有所发现,使身边这些小事成为写作的“素材仓库”,作文时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从农村生活中学习生动的语言

(1)农村谚语。农村谚语是农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都非常生动形象。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谚语,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知识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

(2)春联。春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春联则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化。春节来临,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期冀新的一年生活更加甜美、富足。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各个方面,且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的陶冶和艺术的享受。

(3)惯用语。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炼准确。这些词语格式大都较固定,具有特定的意义且具有强烈的修辞色彩。

第12篇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而文章恰恰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记忆就越利于加工,想象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生动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是“爱”,为什么要“爱”,如何去“爱”。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才更丰富,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才更多,他们才会随笔写下这样的精彩段落:

“刚跨进茱萸湾动物园的大门,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这就是梅花山上的梅花散发出来的。梅花有黄色的、白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竞相开放。小鸟在梅树的枝头上欢快地唱歌,蝴蝶拖着长裙在梅树间翩翩起舞。”

可见,生活是如此的广阔,教育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二、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教师应该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内容的限制,放手让他们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主作文的能力。下面的学生作文足以证明——

“去年暑假,爸爸从树上捉来了两只蝉,放在家里的纱窗上,炎热的夏季使得纱窗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这叫声吸引了我,于是我伸手拿过蝉,发现它们的嘴像根针,又细又长。咦?别的动物和鸟类都是张开嘴巴鸣叫的,可是它这针一样的嘴好像根本就张不开,可还叫得那么响亮,这是为什么呢?噢!这针一样的嘴大概是它们的‘竖笛’吧,声音一定是它们吹出来的。我拿来剪刀,把这‘竖笛’齐根剪下,心想:这回你们该安静下来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蝉又大声叫了起来。顿时一个大大的问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蝉到底是靠什么发出叫声来的呢?于是我带着十分好奇的心情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咦?怎么好像只有一只蝉在叫,另一只蝉好像总在睡大觉,从未叫过一声。我侧耳倾听,果真只有一只蝉在叫,这是为什么呢?到底它是从哪发出的声音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又去仔细观察它们,它们的背面完全相同,我又跑到屋外纱窗的另一面去看,发现会叫的那只蝉腹部有两个小圆片,另一只不叫的蝉没有小圆片。而且蝉叫的时候那两个小圆片还不停地颤动,这两个小圆片启发了我,莫非它是用腹部的两个小圆片来发声的?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我请教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

三、鼓励学生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文章合为时而作”,“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历来坚持的传统。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最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生活认识的活动,应当把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与语言文字应用的目的性教育结合起来。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学生的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笔者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发掘学生中的闪光点。

如我班的学生稽玉琳写的《秋天的校园》在《高邮教育》上发表,她这样写道:“我先来到左边这个花坛,花坛里的冬青树一年四季长青。桂花树的花瓣是淡黄色的米粒一般大小,老远就能闻到一阵桂花的香味。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丹桂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