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倒数的认识课件

倒数的认识课件

时间:2023-05-30 10:4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倒数的认识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倒数的认识课件

第1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一课“倒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判断推理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字谜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吞”“昱”“杏”“旮”这几个汉字)

师:这几个汉字都是上下结构,如果把这几个汉字上下调换位置,同学们能认识它吗?

课件出示调换位置后的汉字——“吴”“音”“呆”“旯”,让学生读出这几个汉字,并观察这些汉字的特征)

师:在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特征的数?如果有,请举出例子。

生5:在这几组数中,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调换了位置。(教师验证)

生6:两个分数的乘积为1。(教师验证并板书两个分数相乘的结果,如下)

师:具有这样特征的数,同学们能不能给它起个名字?

生7: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一组分数。

生8:倒数。

(师揭示课题并板书:倒数)

【设计意图:从中国汉字的结构特点引入,既沟通了学科间的联系,又形象地说明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结构特点,并以此激发了学生对倒数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列举出的有趣的数为题材,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出这组数的特征并揭示课题,为总结倒数的概念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归类总结

师:根据上面各组数的特征,说一说什么是倒数。

生9:分子、分母相互颠倒的两个分数。

师: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互颠倒,它们的乘积是多少呢?

生10: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11:对。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的例子进行辨析,进一步强调倒数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通过对三组数的辨析,加深了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为下面求一个数的倒数做铺垫。】

师:试一试找出下面四组数的倒数。(学生先分组相互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师:如果是真分数或假分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如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求四组数的倒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怎样求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小数的倒数,并通过分析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下面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练习1(试一试)、练习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练习3(猜一猜我是谁),比一比谁做得对。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适时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的特点以及会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四、拓展提高,发散思维

出示:在〇里面填上“>”、“

师:〇里面都填“=”,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倒数的应用,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进一步的梳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

教学反思:

“倒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第2篇

下面,我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使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的看法。

一、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一定的限度内信息活动强度越快,越有利于兴奋过程的高度集中,使学生的记忆过程初期出现的“瞬时记忆”能在教师有意识的信息强化后,较快地转变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期认识和操练的效果”。这些理论可以运用到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较容易获得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很多教师在利用Macromedia Authorware 制作课件时常设置“螺旋、飞入、百叶窗、切入”等动画效果和“打字、风铃”等声音效果、用鲜艳颜色呈现重难点、将课件中的素材设置为移动、交互特殊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从而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找与概念相关的知识链接,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及对外延的把握,从而增加课堂容量。

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知识,如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使用Macromedia Flash制作液体灌入圆柱体的flash上传到学校网站后在课堂上网演示,从而不仅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该概念,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而且学生亲眼看到自己上课用的课件是从自己的学校网站上下载下来的,兴奋之余又似乎有点不把今天的知识学好了可真说不过去这样的想法。再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使用Macromedia Authorware制作了以下片段。将1块饼平均分成4份,将其中的3份缓慢移动到屏幕下方,边移动边使用“风铃”效果,提醒学生注意取出的部分是1块饼的3/4,然后顺势将彩色说明文字闪烁并配音出现。再将3块饼重叠起来后平均分成4份,将其中的1份缓慢移动到屏幕中间,然后同时运用“动画、声音”效果,将重叠起来的3小块分开来。提醒学生注意取出的部分是3块饼1/4,同时将彩色说明文字闪烁并配音出现。最后,引导学生将1块饼的3/4与3块饼1/4对比,屏幕上显示大而醒目的“3/4块饼可以表示1块饼的3/4,也可以表示3块饼的1/4”。使用这样制作成的课件,不仅很好地展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也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兴趣始终非常集中,学习效果也很理想。

二、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经常使用PowerPoint等工具将复习、引入内容制作成动画幻灯片,上传到学校网站后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能加深学生的印象。特别是教学一些以自学为主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同时把问题以设问、选择、填空等题型投影出来,辅以简洁悦目的背景图片、音乐,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自学起来效果自然目标明确、效果明显。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优势更令人吃惊。教师可先使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或Microsoft FrontPage把相关内容制成网页,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理出线索,强调重点、难点,提供相关练习、知识点的网页链接,上传至互联网络,使用起来更方便,不仅增大了学生练习量,而且使课堂教学更紧凑、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至。如:我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运用Macromedia Flash制作了一个小falsh,上传后让学生点击链接,网页打开一个flash闯十关游戏――选不对指定数的倒数有提示,选对了指定数的倒数就能进下一关!闯关游戏结束后,flash还在鲜花与礼花中送给学生一个称号“找倒数之星”!学生上完这一课后几乎个个兴奋得像获得了运动会的冠军,特别是后进生,也从这个小游戏中获得了巨大的荣誉,树立了自信。

三、网络环境下利用多媒体,可扬长避短、省时高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用电脑的人。我认为,还得添上一点:不会上网的人。大家都知道,网络的最大优点就是资源极其丰富,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上借助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yahoo、搜狗、一搜等,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实在不是件费力的事。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98-01

评价体系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参与式理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产生了,它强调参与是对每一个人平等学习的尊重,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有意地回避或阻止学生学习与课本无关的内容都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至关因素。要给予每一个人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观点。参与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现结合实际谈谈参与式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和影响。

一、参与的重要性

郭沫若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充分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创设了由小明为妈妈过生日选蛋糕为情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小结得出V=Sh。整堂课学生参与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参与让学生有了激情,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在生活化的快乐中拥抱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共同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整堂课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课前准备好的圆形图片设计的,先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圆带给人们的艺术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圆心、在教师限定的时间内找半径、找直径、同桌二人合作测量同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圆内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等知识点。这种参与让学生的学习有了激情,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学习的主体。总体上说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有小组合作、群体讨论交流等形式。但小组合作讨论≠参与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只是参与式学习的一种形式而已,若学习者在缺乏有关知识背景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讲解。有些教师误认为只要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或讨论就是参与式教学,其实这是对参与式教学性质的误解。

三、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是知识的仲裁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适时地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用平等的视角、友好的心态和博爱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讨论问题。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是知识的构建者、是个性发展的张扬着,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融洽。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何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4、0有没有倒数?5、1的倒数呢?整堂课围绕以上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交流反馈,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有所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希望得到肯定是人的天性,渴望成功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用欣赏代替挑剔;用鼓励代替批评;用宽容代替苛责;用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信任的口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

总之,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重视智而不重视量的教学理念。其参与有三大核心:即参与是一种行动的参与、认知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这三种境界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认知的参与是学生思维的参与,而情感的参与已达到参与的最高境界。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实际,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争取做到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凸显出成果,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方式,在开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秒表、卡片、纸、皮球、跳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春晚倒计时时刻,学生与主持人一起倒数:6,5,4,3,2,1。

师:刚才我们倒计时,用到了哪个时间单位?(秒)

师:为什么不用时或分呢?

生:时间很短呀!

师:是呀,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新朋友。(板书:秒的认识)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秒来计时?(并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相机展示红绿灯、短跑比赛场面、发射火箭等)

二、观察探究,活动感受

(一)认识秒针,读秒

师:看来,生活中用秒来计时的地方还真多!那该用什么来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我们到钟表店去看看。(课件展示钟表)

1.电子表

师:这是电子表,谁能读出现在的时刻?请。(手势)

生:7时45分55秒(秒可能读不出)

师:(鼠标指着55)这两个数就表示秒,现在是7时45分55秒,一起读。(生齐读一遍)

2.秒表

师:这个是秒表,体育老师经常用它来测量同学们的短跑成绩。

3.摆钟

师:这是摆钟,见过吗?

生:见过。

师:钟摆左右摆动一次就是1秒。(指着钟摆做手势左右摆动一次)

4.钟面(点击课件,使秒针走动)

师:听,是谁发出来的声音?你来说。(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呢?能用语言描述它吗?(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那根针)

师:观察得很仔细!

(二)认识1、5、15、30秒等

师: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是我们的新朋友,欢迎她!(拍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它的脚步声吧!(感受10秒左右)停。

1.认识1秒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秒针的脚步声。它在钟面上是怎样走动的呢?请看。(师指大屏,课件展示秒针只走1小格)

师:你发现了什么?是几秒?孩子,你说。

生:我发现秒针走1小格是一秒。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是的,秒针走1小格经历的时间就是1秒。(板书: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认识5秒

师:接着看,多少秒?(课件走5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秒,走了5小格,5小格是1大格,1大格就是5秒。

3.认识15秒

师:是呀,5小格是1大格,也就是5秒。那3大格呢,多少秒?(课件走3大格)

生:15秒。

师:你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是15秒?

生:1大格5秒,3大格是3个5秒,三五十五。

师:真是好办法!表扬他!(拍手),

4.认识30秒

师:秒针又开始走动了!多少秒?请。(指1生)

生:30秒。

师:怎么知道是30秒?

生:五六三十。

5.认识28秒

师:瞧!秒针这次走了几秒?(课件走28秒)

生:28秒。

师:怎么想的?

生:(不同的方法)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

(三)体验秒

1.学一学声音

师:手指板书,我们知道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1秒有多长呢?听,(课件展示秒针走一秒)再来一次。(课件再展示秒针走一秒)听到了什么?谁来学一学?(课件秒针走动,嗒嗒,嗒嗒)

生:我听到了嗒嗒的声音。

师:是的,秒针发出的,两声之间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我们一起学。嗒嗒(课件走动)停。

2.做一做动作

师:想一想1秒钟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生:拍手,跺脚,点头,掰手腕,耸肩……

师:真的可以吗?那你试一试。(让孩子随着秒针的节奏做一做各种动作体验秒)看来,1秒钟真的很短,短到只能拍一次手,快速地做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孩子们随着秒针的节奏,一起来点点头、拍拍手、耸肩、眨眨眼、轻轻地跺脚。

3.数一数

师:现在,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了?你来吧。

生:1,2。

师:数得真好!不快也不慢!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一起轻轻地数一数。(课件秒针走动约15声)停。

4.小闹钟游戏进一步体验秒

师:小闹钟也想和你们做游戏呢!这是10秒小闹钟。(点击课件播放出要求:闭上眼睛,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10秒到了就坐端正,轻轻举起手,睁开眼睛看你闹得准不准。)闹得这么准!有什么好办法吗?(1~2名交流方法,一边数数,一边计时)好办法!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估时,再当一回小闹钟!(15秒小闹钟)

5.估一估

师:孩子们闹得可真准那!老师想写几个字,谁来计时?你上来。其余的孩子估一估,我用了多少秒?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惜时如金(抽一孩子用秒表计时,其余的估)并指几名学生说出所估计的时间,然后讲台上的学生独记准确时间。

师:其实估计允许有一点点的误差,只要很接近准确时间,都算估得准!(17分钟)

(四)认识1分=60秒

师:(指板书)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看。(课件展示要求,观察秒针走一圈,同时分针有什么变化,思考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现在,秒针和分针都指着几?

生:12。

师:接着看。(课件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你说。

生:我发现了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生:秒针走了60秒,分针走了1分钟。60秒等于一分钟。

师: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是60秒,你还知道从几走到几也是60秒?孩子,你说。

生:从1到2的一小格。

师:鼠标指着某一小格,从这里开始秒针走一圈是60秒,这里呢?看来,秒针从任何一个地方走一圈都是60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是1分钟!所以我们发现60秒=。

生:1分钟。

师:1分钟=60秒。(同时板书:60秒=1分)

(五)体验1分

师:1分究竟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拿出跳绳、皮球)谁跳得最好?你来。(四人上台,两人分别跳绳、拍球,其余两人计数)其余的孩子拿出题单、纸,做自己喜欢的活动。预备,开始。(课件秒针走动)

他拍了几下?她跳了几次?(生汇报后,师相机表扬。)

师:那你一分钟做了什么呢?(生汇报1分钟写了多少字,做了多少口算题,展示自己的画……)

师:像这样,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还很多。

(六)练习提升(课件展示练习题)

1.基本练习

师:谁会做?你来!真棒!(填空、赛跑、航模、合唱)

2.估时

经过紧张的学习,我们休息一会儿,请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课件《梁祝》)我们休息了多少时间?(指几名学生回答)

师:这段时间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看着钟面再听一次。(课件再次播放《梁祝》)

瞧!我们休息了正好是1分钟!孩子们,你们的时间观真强啊!

(七)感悟1秒的价值,思想教育

1.欣赏短片1秒的价值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秒(指板书),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是一秒,也知道60秒=1分钟,还知道1秒钟真的很短,但是只要我们能好好地珍惜每一秒,它将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请看。(课件展示一秒可以做什么)

孩子,你们都在为一秒而惊叹!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呢?

……

师:说得好哇!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多么珍贵!我们应该做到惜时如金。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名人们又是怎么对待时间的呢?

2.(课件展示名人名言)大家轻声读

第5篇

一、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课改前的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展示,新课标中的很多关键词,重点内容还是深入人心的,可是因为能力不足以及学习跟不上,课改就像挂在嘴边的空头词,探讨课、公开课中使用几张幻灯片,虚张声势地分组讨论,没有价值的提问,没有意义的合作学习,不是课改的标志。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需要动真格的课改,必须让老师意识到课改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意识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师德内容之一,必须主动学习,改变教学方式。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精心备课,预设得当,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要想把课备好,必须学会以下几个“备”字:

1.备教学内容。教学时是否把握准重、难点,是否有知识点的遗漏,教学手段是否恰当。与备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5页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4+3-2=”、“4-2+3=”的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还要对应例题图感知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后两个知识点没那么显现,容易忽略,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有影响的。怎样备好教学内容呢?在2013年的国培中,李光树老师这样描述:读教材时,不仅要读懂课程内容的要求,也要读懂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要读懂呈现方式,也要读懂编者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即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我觉得很受启发,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除了教师本身要主动学习外,还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集体备课不单单是备单元知识,还应细到课时,特别是重、难点的课时,教研组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另外,如果有专家的教材课例解读供教师学习更好,有了范例,我想老师们更容易掌握解读教材的方法,也更愿意去学习,提高自己。

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考虑到学生是六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倒数的意义这个结论和求倒数的方法,预习时已基本掌握,上课的起点就相应提高,重点在理解“倒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掌握课本中没有举例的,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和运用倒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如A×(1/3)=B×(1/4)(A、B都是非零的自然数),比较A、B的大小;A×(1/7)=B×(3/20)=C÷(8/17)(A、B、C都是非零自然数),比较A、B、C的大小。在这节课上,我看到孩子们一会儿定神思考,一会儿与小伙伴交流,一会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

3.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教材读得再好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前要备好。在国培学习中,我看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个课例,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模一样的一根小铁线和一根吸管,课上让学生任意剪成三段,然后用铁线串起来,接着折铁线,使每段吸管首尾相连,看看能得到什么图形,并粘贴在黑板上。学生的作品中有钝角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还有围不成三角形的,由此引发了学生探索围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小吸管、小铁丝都是生活中很容易找的,又容易操作,这种现象又是产生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就很浓厚了。

三、提高数学教育技术能力

曾观看徐老师《求平均数》教学一课,平均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这节课里老师选择了学校运动会上男、女生套圈成绩,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且统计图的设计是动态地表现出“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也为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求平均数获得了感性认识。接着通过多媒体技术剪接世锦赛游泳比赛和学校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肺活量测试的一段视频,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让学生运用平均数知识比较男、女生平均肺活量的大小,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在解决身高145厘米的小明在平均水深130厘米的泳池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的问题,制作了游泳池剖面图,利用动画效果进行演示,再一次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感受了平均数的本质。多媒体课件魅力无穷,要掌握较高的制作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当然,教育部门能提供相应的软件和软件使用学习包供教师学习就更好了。

第6篇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 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 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 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 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的相关参考:

【返回 栏目列表】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位置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置的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7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确定物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共三个小节。

1、分数乘法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以及分数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等。

2、解决问题包括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步和两步应用题。

3、倒数的认识包括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至27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 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活动,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1)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难点:

(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关键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道理。

课时划分:

本单元计划课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情境 探究欲望 激活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2-0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应与教学内容相协调,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情境,就是发挥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唤起学生探究性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周长和面积》的关系时,可出示课件演示:喜羊羊和灰太狼用篱笆(周长一定)围一块菜地,“怎样围使菜地的面积最大呢?”喜羊羊抓抓头,一时也想不出办法。同学们,你们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创设了“喜羊羊和灰太狼怎样围出面积最大的菜地”这个问题情境,深深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有的操作、有的画图、有的计算,小组内讨论、争论、辩论,最后得出一致结论: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再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说正反话的游戏:师说“1、2、3”,生说“3、2、1”,师说 “老师爱同学们”,生说“同学们爱老师”,师说:“泉源自来水来自源泉”,然后让学生倒着说:“泉源自来水来自源泉”。从而让学生感悟出“倒”和“互为”的含义,颠倒位置就是“倒”,正说和反说是“互为”。老师接着说:“在数学中这种现象也存在,六分之五倒过来说成五分之六。”师生继续做分数倒数的游戏,并根据游戏板书:2/7和7/2,3/5和5/3,5/9和9/5,11/12和12/11……每组的两个分数互为倒数,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爱好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四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兔贝贝要买一块1元钱的橡皮,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运用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用角组成元的所有组合,明确了元、角的换算关系,加深了对1元=10角的理解。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学困生受到别人的启发,也排出了一种或几种组合,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2.创设问题情境。“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群猴子在山上玩,无意发现了一棵桃树上挂着一个奇特的仙桃,令他们垂涎欲滴,抢着要上树摘桃。正好猴王走过来,就一声令下:“不准摘!谁想摘,必须先过我猴王关!我要考考你们。”猴王便出了一道计算题26×25+25×14=?。结果,有个伶俐的小猴子抢先答出这道题的答案是1000,猴王听后,很高兴,亲自摘下桃子给猴子。其他猴子都很奇怪:“这道题这么难算,你怎么算得这样快呢?”,伶俐的小猴子说:“我是这样算的,25×(26+14)=1000。”原题为什么可以变化成这样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又欲言不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趁机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在这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下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智慧

数学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点燃火把的火种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甚至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何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之外,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根深蒂固的课程开发意识,需要教师内化于心的“学生第一”的理念支撑……

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时,笔者用众人皆知的“老和尚讲故事”作为本课的开场白,“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有趣的童谣故事,形成了轻松、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听故事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依次”、“不断”、“重复”等循环小学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

第8篇

一、课始呈现,激发兴趣

每堂新课的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巧妙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让他们产生迫不及待地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实现主动学习交流思考。通过课题研究得出结论,主要有这样几种呈现引用形式:创设故事化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生活情境等。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五册《秒的认识》一节时,教师从互联网上下载我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动人再现场景,进行视频播放,然后让学生模仿视频中指挥员下达发射口令,从10倒数到1,学生仿佛入临其境,精神兴奋,这样既体会到时间的微秒变化,又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课中呈现,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一对矛盾,特别是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重点的处理以及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问题都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进度,而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会产生事半功倍之功效。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定义清晰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最令数学老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概念以及定义不能真正认识感知、体会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在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用尺子测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能通过电脑“闪烁”、“平移”等多种技术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能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感知和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的结论,让学生借助具体形象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多种思维,从而为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打下基础。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空间形象化。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要依赖于空间想象。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数学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法“,但难以具体进行实践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过程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进一步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样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把学生理解的学习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逐步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认知基础,为大胆合理的空间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精神。

三、课尾呈现,促进评价

第9篇

一、精心设计,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1.动手动脑,获得知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亲自体验活动,亲身经历过程,使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四年级上册“烙饼的策略”时,我让学生准备三个圆片,写上正反面,用课桌做平底锅。两个学生结合按照要求烙三张饼,比一比谁用的时间短,谁的方法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虽然这样的课堂乱糟糟,有合作,也有竞争,虽然有时会“浪费”时间,也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但是能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

2.联系生活,走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比如在讲四年级下册,“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垂直线段最短”时,我让学生回忆体育课上,跳高、跳远、掷铁饼、铅球时,怎样量距离的情况,带领学生到操场试试,分组跳跳,量量,亲身体验垂直线段最短。

3.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像我们的生活,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孩子也一样,快乐要学习,不快乐也要学习。但快乐中学习效果更好。为什么不给学生创造快乐的氛围呢?用自己幽默的语言,适合学生年龄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入新课,讲授重难点。例如,我在讲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末尾有零时,0有时直接上升当做商末尾的0;有时要落下来,接着除。我是这样说的:“这个淘气的0,就像我们当中个别学生,想让老师记住他,就搞一点小动作。0让我们记住,也总和我们捣乱,下面我们就来狠狠地收拾它,总结它给我们搞的恶作剧。”

二、沟通、倾听,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战争中,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作战准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教育学生的核心思想呢?例如,2012——2013学年,我接六(1)班,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再加上这个班男孩多,以前也有所耳闻,调皮、捣蛋成绩又差,又到了他们在学校该称“老大”的时候。校长就给跟说:“纪老师,对这班的几个男孩子可不能太‘温柔’,要不你镇不住他们。”我当时也有点犯嘀咕,还是先和他们谈谈再找对策。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以及班上同学的了解,班上有8位男生在邢家康的“领导”下,每天都会惹是生非,因为成绩差,作业不想做,有大把的时间肇事;但他们有集体荣誉感,愿意为班集体做好事。我私下跟他们说:“你们都好动,又是男子汉,能帮老师的忙吗?把咱班的卫生区打扫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干好。期末给你们发劳动奖,邢家康当你们的领导。”邢家康给他们分工明确,活干得很漂亮。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信任他们,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等着教师去引导。

倾听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教师得率先垂范。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发言、讨论甚至是争吵。例如在讲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时,我设计的练习题一组容易,一组难。让一部分学生在被“坑”中学会寻找规律,在倾听同伴的发言中学会知识,归纳整理自己的思路,找到答案“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找出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三、大胆展示,提升个人的魅力

教师靠什么取信学生,凭什么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只有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素养。课堂上有时会给学生讲浅显故事,使枯燥的知识故事化;有时用错单位,在笑声中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画简笔画,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但使用更多的还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让学生也喜欢上数学。

课间学生围在我的身边问:“老师,你会语文吗?你会英语吗?你会画画吗……”我回答说:“会,但有的我不是很精通,有的只会一点皮毛。”“那你不会什么呀?”“我不会的东西很多,我会去尝试,教师要终身学习!”

四、巧妙评价,让学生为数学而幸福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及时地进行欣赏、赞美和激励便是帮助学生飞向成功彼岸的翅膀。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例如,“你的小脑袋怎么这么聪明!”学生动手能力强:“你的小手怎么这么灵活!老师都想跟你学学,什么时间教教我?”

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试着了解学生心理,选择既能起到批评作用,又不至于让学生反感的教育方法;攻破学生对于批评的防御心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做到无痕批评。教师对待好学生都会喜欢,关键是对于所谓差生会给教师“找事”,也会给教师“抹黑”,怎样教育这些孩子,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之心。

第10篇

1、以趣引“奇”、因趣生“疑”、因奇生智,让学生学会提问

“学习的最好兴趣是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参与意识就愈高,求知欲是参与的前提。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时,教师常借助学生的生活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法”或通过“自学生疑”等激发“我要学”的愿望。如学习“通分”时,利用课件采用漫画形式的导入,用拟手法让2/3和5/7争吵。

让学生在听、看他们的争吵中激起学习的兴趣,引发好奇,产生疑问:到底谁大?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产生探求数学问题的学习热情。

又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课中,教师可大胆创设一个语文情境:语文中一些词句倒过来说仍然完整通顺,如开花――花开、我爱妈妈――妈妈爱我等。有些汉字倒过来仍是一个字如士――土,吴――吞等,在学生纷纷举例后,老师质疑: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跃跃欲试,产生极强的求知欲。

2、以动引疑:让学生的头脑装满“问号”

动手操作是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体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请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有的与同学合作拼,有的与老师一起合作拼,有的独自拼,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大三角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再用课件演示各种拼法。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看老师拼,听老师讲摆效果要好得多,既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全作意识;又能让学生在拼、摆中产生疑问,激发思维,从而明白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还要“除以2”。从而达到理解知识的效果。

又如: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后,我出示这样一题:一只羊被主人用3米长的绳子固定在一个长满青草的山坡上,小羊想:这么鲜嫩的青草,我一定要把山坡的青草全部吃光,想一想,小羊能全部吃光山坡上的青草吗?它最多可以多大范围的青草?事实证明,由于教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头脑中装着问号,从而展开热烈的讨论。

3、以赛引疑。让学生主动提问

比赛是小学生酷爱的活动,它能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欲与同学一比高低,希望得到同学的称赞,老师的微笑,是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比赛引发疑问,发现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从而获得新知,可谓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了。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老师设计如下算题:5÷8、26.37÷31、7÷3、58.5÷11,生学生分四大组进行计算比赛。学生在计算后发现有的商的小数位数是数的清的,有的小数位数是数不清的。还发现7÷3的商58.5÷11的商会重复出现。从而产生为什么会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叫什么?等等。

第11篇

关键词:中考 物理 复习 有效方法

中考总复习是初中毕业生特别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能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在考试时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几年来在指导学生中考物理总复习阶段的一些做法从五个方面做一下阐述。

一、仔细研读考试说明,着力辨清中考方向。考试说明特别重要,每当考试说明一下来,我会将其整理后复印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不做额外功,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考生拼命做题,陷入题海,造成盲目复习,效率不佳的困境。考试说明是由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召集有关专家和一线资深教师,即中考命题人将今年中考命题详尽要求加以说明的重要文件。包括内容有:1.考试目的2.命题的指导思想3.命题的基本原则4.考试范围5.考试内容及要求6.考试形式与时间7.试卷结构。简单概括就是:中考考什么?怎样考?考试范围是什么?考试难度怎样?难题出在什么地方,因此研究考试说明对于每位任教老师和考生都应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158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99个知道、37个理解、22个会,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

二、吃透物理课本,打牢基础知识。 课本是复习的根本,中考试题有很多的题目都源自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课本,对于提高中考成绩非常关键。分析近年来物理中考试卷各大小题的得分情况,发现学生中认真阅读物理课本的人不多,课本是知识的源泉,考题中不少题目都来自课本,有的是把课后习题重新包装一下,有的是用课本上的插图。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课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1. 抓住主线,知识连网 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连成的知识网络。

2. 同类知识,归纳成线 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 (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 (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些不同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可行的,还必须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辨别。(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常压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指明是在0℃和标准大气压下测得的结果,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kg/m3 、g/cm3 ,要知道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3. 相似知识,分析比较 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多方面比较,才能对它们理解更准确、更深刻。

4. 相反知识,对比复习 对于相反的知识,也可以将它们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质。

三、学会分析归纳,善于总结解题方法规律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这是很片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曾做过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重点应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的规律上。

四、精做考题训练,增强解题技能。

1.打破程序来解题,明确难题的位置,采用“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低后高,先同后异”的方法做题,中考题难题位置是固定的,命题人不会任意改变,选择题倒数1、2题,填空题倒数1、2题,实验探究题的表述题,计算题。遇到难题或估计会较费时的题目先不做,绕过去,将中低档题做完,再攻克难题,我们的原则是先抱西瓜,后捡芝麻,先要大分,后取小分,实在想不出可以以第一感觉作为答案。

2.解题过程:“审题要慢,做题要快”审题慢是指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含条件、限定条件等信息要认真捕捉加工,找出思路,认真解题,会做的题必须拿到分,在明确题意的情况下,加快做题速度。

3.考试题做完后,必须认真检查。检查顺序是选择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作图题,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

要想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没有一定量的训练是不可能,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熟能生巧,见多才能识广,在做题过程中,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摸清思路,提高能力,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桥梁。 通过训练、测试,一方面能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从而让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总之,物理知识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初中物理总复习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效率成为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肖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效率[J].课件与教材,2012.

[2]赖贞.初中物理总复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第12篇

不打游戏的保证书400字【1】

尊敬的领导:

我在上班时,利用上班时间上网打游戏,被领导发现,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我保证以后做到:

1、规范电脑使用。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备课、制作课件、教研、网上学习、看新闻、看教学视频、查资料等,帮助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工作纪律。严禁上班时间利用办公电脑玩游戏、上网聊天、炒股、看电影、看视频、看不健康图片等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3、加强监督检查。为严肃学校工作纪律,学校将不定期对办公室人员执行纪律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对违反学校规定并且给学校造成严重影响的除按学校规定处理外,本人应接受上级组织处理。

5、正确使用电脑。做到每天及时清理灰尘,按程序进行开关机,爱护好电脑,促进电脑寿命的延长。

致此

敬礼!

XX

XXXX年XX月XX日

不打游戏的保证书400字【2】

尊敬的XX:

我不对,我有错,我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学校的培养。

自从我开始玩电脑,在网上玩网络游戏,自从被爸爸发现我玩电脑以后,我非常后悔。

我上网这件事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严重妨碍了爸爸您履行自己的义务,严重影响了我们家的安定团结。是我把爸爸你老人家气到忍无可忍的地步,造成您要把我赶出家门再也不要我的这种局面,我知道这是我应有的下场。

亲爱的爸爸,谢谢你把我从悬崖边上拉回来,避免了我差一点就掉下悬崖摔成粉身碎骨的后果。你骂我吧!你应该骂我,我也因该被骂!你打我吧!你应该打我,我也应该被打!你千万可别因为我上网生气,因为你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万一你要是气坏了身体,我的罪过就更大了。

我保证以后坚决再不玩电脑了。我再也不怕累,我再也不怕苦,我再也不怕读书,我再也不怕写作业。我一定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致此

敬礼!

XX

XXXX年XX月XX日

不打游戏的保证书400字【3】

尊敬的老师:

您好!由于我在信息课上用电脑玩游戏,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导致老师教的内容了一点也不会,考试时候成绩倒数,而且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上课,给其他的同学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影响了班级的纪律,不利于班级与学校的学风建设,

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了。也知道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还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我保证以后信息课再也不偷玩游戏了,以后一定会认真听课,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还请老师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有再犯,任凭老师处置。谢谢老师!

致此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