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瓢虫的花衣裳

瓢虫的花衣裳

时间:2023-05-30 10:4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瓢虫的花衣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下面就结合执教《瓢虫的花衣裳》课堂教学来谈谈如何让学生爱上美术课

一、引入音乐,闻乐起舞,激发学生兴趣

小朋友们,我们刚送走了冬爷爷,又迎来了春姑娘(将春天的挂图展开),自然界的一切全动了,我们小朋友也动起来了,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拍手,看谁做得最棒。

这时,小草小花不知不觉醒了,露出了小脸,在春风的吹动下,他们唱呀、跳呀!那些沉静的小动物们,也不甘寂寞,不知什么时候,也悄悄地来了。(教师出示瓢虫范作,摆出动作,悄悄地放至挂图中)“咦,这是谁呀?”小花问了。(小朋友们帮它一下,告诉它这是谁。)哦,原来是瓢虫。

瞧,它们多可爱呀,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学生回答)

主要是他们的外貌讨人喜爱,都是什么样?(学生讨论,并归纳)

小朋友们,你们衣服的色彩与瓢虫身上的色彩比起来,谁漂亮?(学生齐声回答)瓢虫的色彩要多些,所以看起来像一件什么?(生答:花衣裳)如果,现在小朋友们都变成了瓢虫,穿上了花衣裳,你们首先想干什么?(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好,就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翅膀――伸开膀子,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放音乐,教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表演)

我们张开翅膀,飞呀飞呀,飞到蓝天中与白云小妹跳舞;飞到了田野与野花姐妹们唱歌,他们说:“瓢虫弟弟们,你们的衣裳可真漂亮呀”我们又飞进了树林中,与林中的鸟儿比美;我们又飞向了高山,飞向了大海,飞向了草原。最后又飞向了自己的家乡。

在《瓢虫的花衣裳》一课上,我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动听的音乐,昆虫模型和一幅春景图的出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再加上优美的梦想表演,更加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些音乐声、美丽春景图的再现,不得不把这种活跃地情境衬托得有声有色,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如身临其境,仿佛处身于大自然。当我让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小瓢虫时,由于受到前面的启发,他们在有节奏的轻快地声音中模仿瓢虫飞舞地舞姿,有的模仿叫声,有的还用身体来模仿动物的体态……学生们笑声不断,个个兴趣盎然,课堂参与热情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在快乐中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特征,思维也由此解开束缚,不时迸发创新火花。

二、巧妙设制课堂,轻松教与学

1.刚才,我们一起变成了瓢虫,飞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还不知道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呢?你们知道吗?(生:是益虫)既然是益虫,我们更应该要保护它,珍惜它。

2.下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不过你们可别跟瓢虫说是我告诉你们的。小朋友们,瓢虫的家族很大,约五千种,分布广泛。不过它很小,一般8毫米-10毫米。这就是它不肯告人的原因。但是没关系,它有一件漂亮的花衣裳。

3.如此漂亮的花衣裳,不知大家想不想设计一个?哪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设计呢?(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方法)

4.在设计之前,老师先带大家到展览馆去看看,看看别人的作品是如何设计的?(生翻开课本)

⑴书中都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设计的?

⑵你最喜欢那一种?它是如何设计的?(学生分别回答问题)

我认为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如小鸟飞翔般轻松愉快的过程,新的美育教学应当积极地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要你学”转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美术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设计教学。

三、倾注满腔热情,运用鼓励语言

下面请大家利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设计一个瓢虫。 (放录音)

⑴学生将做好的作品分别贴至挂图中,欣赏,评价。

⑵教师针对这些作品进行评讲。

⑶师生共同鼓掌,庆祝学生的制作成果。(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不好?)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学的高兴吗?老师课讲得好不好?最后,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好不好?

拍手:XX.X我真棒(两遍)

当教师的成功莫过于赢得学生的喜欢与信任,没有满腔的热情投入教学是不会达到这个境界的。正如有位教育家说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美术教师虽没有班主任天然的震慑力,如果我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由民主的和谐气氛,是会赢得学生的喜欢的。及时捕捉学生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如线与线的交错产生的形式美感,原色与原色融合,产生的自然柔和的间色美,哪怕是一丁点儿优点,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尽可能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把他们丰富的感知和潜能释放出来,对他们说:“你的画真捧!”“你的色彩真漂亮!”“你这部分画得好极了!”并对他们伸伸大拇指,拍拍他们的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给他们留下成功机会与希望。每一课都用自己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让他们都能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

第2篇

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引导赏析,激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如,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谱”(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二上),面对色彩缤纷、形状奇特、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再如,金秋时节,孟河镇苗圃运来了数百盆品种多样的,把校园装扮得格外亮丽。教师临时增加了几节室外写生课。一次,教师建议六年级学生分组选一两盆自己喜欢的,先仔细观察,再用恰当的词句来夸夸的美丽,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随着赏菊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情感如泉水般奔涌而出,情之所至,妙语连珠。其中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地用“改诗、一人吟诵一句”的方式,大胆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吾家洗砚池边菊”“个个花开淡墨痕”……对此,教师由衷地大加赞赏,学生更是眉飞色舞,赏菊的兴趣更浓了。

二、巧用资源,体验情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如课前,教师发动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江苏版第11册)考古发现、介绍欣赏方法的短文等,在指导学生欣赏青铜的过程中,巧妙引用,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体悟、理解作品的思想,引导学生真切体验从青铜器作品中表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拼搏抗争等积极情感,使之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另外,我们还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经意犯下的一些错误。只要我们多动脑子,这些“美丽”的错误就会变成更具影响力、更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生动鲜活的可贵资源。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切实以人为本,采取活化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等多种积极策略,让教材“站起来”、“动起来”、“唱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美术创作、表现内心情感的兴趣。在教《闪光的烟花》、《美丽的印纹》、《鱼儿游游》、《繁忙的交通》(人教版一上)和《瓢虫的花衣裳》、《有趣的半圆形》、《分蛋糕》、《太空里的植物》、《运动场上》(人教版一下)等内容时,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作线形的深入,又作点上的泛化,把一课内容分成有共同主题统领的几课时完成,又注重美术与音乐、语文、科学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在连续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采取说一说、比一比等灵活的手段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加深对美术符号的特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并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将内心体验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泥塑或工艺制作等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把内心情感外化为显性的物质作品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巩固并强化了自己已获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四、评价交流,升华情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等)过程中,或针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美术文化现象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3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情感

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心灵沟通,交流情感

小学生的基础文化课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考核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如: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谱”(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二上),面对色彩缤纷、形状奇特、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巧用资源,积蓄情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如,笔者在《纸风铃》和《会摇的玩具》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如何将线穿过纸杯底、不让杯子上下移动”和“怎样让纸圈摇起来”的问题时,请那些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拿着自己的“杰作”上台,为大家示范、讲解。由于教师巧妙利用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成资源,在使学生体验到了大胆探索、相互学习而取得成功的快乐和自豪的同时,难题也迎刃而解。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师生合作“大闸蟹”(《今天的菜谱》人教版二上)的过程中,师生分工明确,愉快合作。教师以饱含积极求美情感的言行作纽带,随时保持与其他学生的“热线联系”,多方引导学生大胆思辨,精心创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力培养,艺术情感之花也得到了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