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经济效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北安地处镰刀弯区域,玉米政策调减、大豆叫好无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发展水稻产业就成为全市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课题。截止2017年5月末,水稻播种13万亩,在建旱改水9万亩;预计2020年实现40万亩水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15%;约600户近17万亩低洼低产旱田实现流转,1500名劳动力实现转移,产值递增120%。社会、经济、金融效益全丰收。
【关键词】社会效益;旱田种植;经济产值;现代农业;水稻
一、社会效益显著
北安传统旱田种植,主产玉米、大豆。但是,受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影响,其产量和产值并没有相应提高,特别是部分低洼低产田始终影响着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和效益突破。在供给侧改革指引下的水田开发,使低产旱田避短扬长,成了水田开发者的香饽饽,有效推动了土地流转、脱贫致富和诚信建设。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北安市属丘陵漫坡地貌,平缓低洼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20%,此类耕地由于受自然不利因素影响,流转困难或地价较低。自旱田改水田以来,这些耕地就成了水田开发经营者首选地块,整体流转及价格提高75%、120%,使耕地总流转率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有助摆脱贫困。承包低洼低产田的农户,经常形容自家的耕地是“十种九不收”,其收入无法得到稳定保证。从北安市精准扶贫办获悉,因常年种地欠收而导致贫困的农户占贫困总户数37%。虽然贫困的原因很多,但归结一点就是收入少,难以形成富余的资金积累,抵御不了突发疾病及一些意外灾害等原因的支出。自种植水稻或将耕地流转给水稻经营者后,水稻单产收入是以往该地块种植收入的3-5倍、流转耕地的承包费是以往的2倍多,部分农户高兴地说:“这回我们也能攒下钱了”。三是推动诚信建设。经济基础决定诚信建设,素质建设引导诚信发展,这是我们在诚信建设中的切实体会。农村的诚信建设始终处于薄弱环节,我们对农户不良贷款调查反映,因种植欠收,而导致的拖欠银行贷款占农户不良贷款率92%。水稻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调节种植结构,在玉米调减的情况下,大豆播种面积及产量仍然保持在稳定状态,其收购及价格也不再是忽冷忽热,农户的收入也比较稳定。2013年北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7%,到2016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致3.4%。在供给侧改革调整中,农村金融信贷诚信体系建设有了显著提高。
二、经济效益明显现已形成
主星乡2万亩水稻种植基地,东胜乡3万亩水稻种植核心示范区的多地(乡、镇)联动形态。水稻产品收购及市场销售价格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水稻产业经济效益明显。2016年,北安市水稻产量8万吨,产值32,000万元;水稻单产经济收入高于其它粮食作物21%,入社农户人均收入较其它农户提高27%。一是稳定玉米大豆产量及价格。多年来,该市种植结构始终处于大豆和玉米交替轮换,然而,在大豆市场化及玉米政策补贴取消后,玉米大豆的产量及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2017年种植结构,水稻播种占耕地面积15%、经济作物播种占12%、大豆播种占40%、玉米播种占33%,由此可见水田开发对结构调整起到了有效调节作用。2016年大豆收购价较上年提高5%;玉米补贴虽然取消,但较比上年单产收入并没有减少。二是有效提高了农户人均收入。水田开发所选平缓低洼耕地,而这些耕地正是常年低产田,种地收入少、流转租费低,此类耕地所有者始终维持在收支平衡线上,很难实现富足生活。而水田开发者在流转这些耕地时,把这些耕地定为一类耕地,流转费提高了一倍还多。东胜乡一李姓农户耕地流转费收入98万元,他高兴地说:“我的耕地以前一半的价都没人要”。市农业局领导说:“水田开发使我们的黑土耕地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再没有托后腿的了”。2016年的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比上年提高10%。三是水稻产业潜在多样经济效益。水稻产品已经在北京、广州农博会上展出,所创“三只老虎”品牌大米倍受欢迎,经销商纷纷前来订货;在抓好大米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有机水稻种植水平,扩大“蟹稻”、富硒稻生产规模,“蟹稻”种植让人们直接观看到水稻种植无任何农药、化肥的有机生产全过程,真正叫响“种养”结合的绿色有机品牌。2017年蟹稻种养已经达到900亩,仅螃蟹经济收入就达到1,200万元,同时,在8、9月份螃蟹成熟季节,人们以“采摘”方式前来购买螃蟹,亲临绿色蟹稻种养产业园,已形成独特的购买观光风景线,无形中为绿色无公害水稻传递着切身的广告。全市全绿色水稻种植也已经向社会公示,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经济,为北安市寒地水稻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物质和经济基础。
三、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寒地水稻的开发,有效调节了种植结构,确保了农业丰产丰收。投资25亿元的象屿金谷集团和投资10亿元的宏维农业物产及福润集团,充分满足全市及周边7个县市的粮食收购、仓储及深加工,寒地水稻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农村人均收入13,000元。农村经济的向好,有效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一是加快了农村金融进档升级。2016年12月18日,原“北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制为“黑龙江北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更名,它是基于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全体信用干部职工努力的结果。部分农民高兴地说:“这回也有属于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了,再也不用为外出务工、粮食买卖的银行业务为难了”。二是加快了农村金融信用等级建设。自80年代金融网点扩张式发展,到90年代末金融网点集中撤销,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村不良贷款率的大幅上升,其中的原因不凡有结构失衡、信息闭塞及落后的生产模式。曾一度出现整村、整屯全部欠贷,银行信用等级降至冰点。随着惠农政策及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全面提高。统计显示:近三年,没有因农业生产欠收或因经营不当,而新生的不良贷款。截止2016年末,金融信用村(屯)评级已经覆盖83%。三是提高银行参与度。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紧固多年的“上审、上放”的信贷投放方式有所改变。截止2017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72亿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贷款227亿元,农村农户贷款17亿元。各金融机构均已向农业生产投放信贷资金,特别是一些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金融机构都是主动上门服务,不仅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还确保一定的优惠措施。调查得知,各金融机构均建立起“三农”信贷服务机制,逐步完善信贷品种,为农村经济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在经济社会中均相对薄弱,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作为金融部门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中既有义务、又有责任,服务农村经济就是夯实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寒地水稻是北安市供给侧调整的务实之举、创新之作,成效显著。但是,寒地水稻的开发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农业生产项目,既要克服旱田改水田的种种困难,又要探索水稻种植技术与方法,单求政府补贴与自有资金是很难完成,金融信贷支持至关重要。经了解,该市部分金融机构在水田开发项目上仍然存在畏首畏尾的思想顾虑,未能前瞻性的开展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要继续深化,用优先的服务方式为地方经济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马传军;孙延东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北安市支行
一、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大,目前,泉州市形成了一批以泉州购、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中兴尚品、58食品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各具特色,成绩斐然。泉州购平台短短5个多月时间地方馆的供应商入驻数量迅速增长到808家,产品数量近30万个,总交易额约276万元;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等年销售额超10亿元。同时,培育了迈途户外运动、家世比家具、新时颖服饰、千纸鹤服饰、唐丰陶瓷等国内外知名的网络品牌。跨境电商方面,建成了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9月13日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全年平台累计报关单量407.19万件。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商务活动时间以及控制的限制,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现对其进行一一分析:
(一)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实现了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有助于降低公司成立的门槛,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机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即不需要固定在同一地点进行经营、面对固定的消费者。中小型企业内能够有效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国民就业,从而有效增加内需。2.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在上述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依靠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寻找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经济贸易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查询更多的经济贸易伙伴,能够从中加以对比挑选,有利于?ふ腋?好的贸易伙伴。
(二)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降低。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交易成本的降低,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降低宣传成本以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1.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电子商务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像传统商务经济贸易一样,需要固定的销售场地以及销售时间,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在线经济贸易活动,从而减少了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2.降低宣传成本,企业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其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交易活动,所有的商品销售都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需要像传统经营模式一样,耗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商品宣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还有利于降低资金支出,从而有效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3.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电子商务技术相对而言较为灵活,最为主要的是经营时间、经营地点比较灵活,并且可以减少销售部门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三)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述分析中,已经说明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商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商品降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保障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面对同一类型的商品时,往往是选择价格较低的购买,为此企业生产的商品就能够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使网上购物得以实现,人们在家就能够进行购物,根本不需要出门即可完成交易活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商品的流通,促使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将会扩大生产,从而使得其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二、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企业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企业领导重视,并且制定相对应的发展目标。需要企业领导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倡导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企业经济活动当中得到推广应用。
(二)组织机构保障,实施高效。为更好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实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就需要企业在组织机构上提供保障,促使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对于组织结构的建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其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企业经济业务骨干,对于机构的具体事务的开展需要总调度室带头处理,对于机构组成人员,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加以确定,并且在确定之后,根据经济活动的需求进行人员的调整。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电子商务项目的高效实施。
(三)创新技术,提高能力。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就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基于此,企业需要紧跟互联网技术进步发展的脚步,不断重视互联网有关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才能够构建业界主流设备以及技术的新构架,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应用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四)业务驱动研发,全员参与。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不同一般的商务业务流程,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并且极易发生变化。为此,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有必要采取自主开发模式,从而有利于满足市场快速变化需求。此外,在日常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当中,需要结合实际问题,不断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完善,从而有利于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联合循环燃气轮机;社会经济效益;发展趋势
近几年,由于电力需求的改变,在电力市场,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在高效与灵活性上遥遥领先,正好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燃气轮机的发展态势,其灵活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果需求持续改变,未来的电力供应,很可能全部改为联合循环。无论如何,由于燃气轮机的灵活性,联合循环机组将在电力生产市场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论文详细的叙述了新一代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将会给社会提供经济效益。其特点将会在技术经济参数中进一步解释,如低负荷运行(LLO),灵活运行模式和部分负荷时的高效率,以及对比汽轮机组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现在已经可以随时提供达到60%效率以上或热耗小于5’714Btu/kWh的产品。
一、市场趋势和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目标和市场的挑战,已经开发出效率达到40%(热耗8’571Btu/Wh),功率230MW等级的新一代燃气轮机,以及可以在一拖一结构中获得700MW出力的联合循环机组。由于它超乎寻常的运行灵活性,部分负荷的高效率和快速启动性能在实践中得到认可。从燃气轮机发展至今,其多项技术己成为当代工业标准,如压气机导叶的三维技术和二次燃烧技术。毋庸置疑,联合循环燃气轮机是运行灵活性的典范。
电力市场有2个基本原则:经济压力和环境压力。建立新的发电厂必须满足未来经济增长需求,还应考虑更加严格的全球环境标准。低碳环保技术是必须要考虑的。严格的环境标准正在由EPA制定,较低的天然气价格(由于页岩气的抽出)和新的电力发展政策将会导致燃气投资的另一,成为继风力和太阳能技术之后又一重要补充。
另外为了降低成本,增加综合效率和降低燃料消耗成为燃气轮机和联合循环发展的主要市场驱动力之一,同时产生低污染排放(NOx,CO,CO2,etc)最终目标达到降本增效。
二、联合物循环气轮机与燃煤机组可行性对比分析
按照如今市场需求,联合循环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在竞争的环境下,混合运行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估就很重要了。用最佳方式模仿未来电厂最合适的运行,把加权因数应用于合适的运行模式。
通过对比传统燃煤汽轮机组与联合循环燃气轮机机组,发电性能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呈现的是大不一样的前景,同时联合循环机组在节能、环保、减排、增效、利润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如今的市场跟以前相比,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及更高的性能。可以完成以上大部分要求的联合循环电厂技术能够提供最优质的运行灵活性。这样的解决办法可以更好的适应动态电力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由于电站投资的巨大,所以其结构形式不能轻易改变,至少几年时间不能改变。
三、联合循环发电与常规燃煤循环发电相比,其主要优点有:
1.电厂的整体循环效率高。常规燃煤电厂由于其循环及设备的限制,其热效率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目前超临界600MW火电机组,供电效率约40%左右。目前推出的H级燃机,纯发电联合循环的热效以上。率达到60%。
2.对环境污染极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采用油或天然气为燃料,燃烧效率高,SO2排放消除,Nox、CO排放量降低到几个至几十个ml/m3水平,燃气轮机噪声可作隔声处理,距机组1m处可降质80dB,100m处为60dB。
3。在同等条件下,单位投资较低。目前,大功率燃气轮机电站和联合循环电站投资费用分别为S200-300/KW和S500-600/KW,而600MW的燃煤超临界参数机组的单位造价为S1100/KW。
4.占地少。联合循环电厂由于无需煤场、输煤系统、除灰等系统,厂区占地面积比火电厂小得多。与同容量火电厂相比占地面积只有30%。
5.耗水量少。燃气轮机不需要大量冷却水,联合循环只需同容量火电厂的1/3,这对于缺水地区建电厂尤为重要。
6.建厂周期短,且可分段投产,投产快。
7.运行人员少,由于燃机电厂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先进的集散式控制系统,控制人员可大减少。一般情况占同容量燃煤电厂的人员20---25%,就足够了。
8.厂用电率低。燃机电厂一般厂用率不到2%,而燃煤电厂大机组用电率都在5---6%。
四、结论
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具有常规燃煤循环发电机组不可比拟的灵活性、高效性及社会经济效益。事实证明,现代燃气轮机具有很高的效率,进一步增强了电站经营者的竞争力。
关键词: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142-03
前言
土地作为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中的主体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制约性也日益明显。而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和人口的高速增长导致非农业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城市、交通及工业等各业用地之间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剧。对土地的利用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土地利用不是单纯的经济利用,而应该是在强调生态利用的基础上的生态经济利用,即既要追求经济利用和社会稳定,也要强调生态效益。因此,土地利用效益中要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2008年总人口989.9万。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连接欧亚大陆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哈尔滨经济高速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4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7%。从2002―2007年,哈尔滨地均GDP由2 382万元/km2,增长到4 667.73万元/km2。生产总值由12 642亿元增长到24 768亿元。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由4.75 m2增加到6.65 m2。但是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却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如表1所示)。
二、评价模型
(一)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函数模型
fi=wijxij F(X)=wifi(1)
gi=pijyij G(Y)=pigi (2)
式中:Xij,Yij为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各指标的标准化值;wij,pij为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各指标的权重;fi,gi为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目标层得分;wi,pi为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目标层权重;F(X),G(Y)为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得分。
(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评价模型
T=α×F(X)+β×G(Y)(3)
T为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依据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效益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
(三)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模型
根据协调概念的定义,F(X),G(Y)的离差越小越好,C为协调度,反映了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协调程度;k为调节系数,一般情况下,5≥k≥2。它反映了在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或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即F(X)与G(Y)之和一定),为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复合效益或发展水平(即F(X)与D(Y)之积)最大,两者进行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显然,0≤C≤1,协调度C达最大时即最佳协调状态;反之,协调度C小,则越不协调。
C=K(4)
(四)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
协调度C是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重要指标,它对于约束环境与经济的发展行为,促进两者健康协调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协调度在有些情况下却很难反映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或综合效益的大小(或发展水平)。因此,引入度量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高低的定量指标“协调发展度”就十分有必要。
D=(5)
(五)耦合度模型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推广得到多个系统相互作用耦合度模型,即:
R=(u1,u2,u3,…,um)(ui+uj)1/n (6)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具有耦合关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土地利用效益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由此得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函数,可以表示为:
R={[F(X)G(Y)/[F(X)+G(Y)(F(X)+G(Y))]}1/2(7)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
通过确定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得出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以及协调度、协调发展度、耦合度(如表3所示)。
由计算结果得知,哈尔滨市2002―2007年生态环境效益指数波动较小,属于平稳上升阶段,说明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势态良好,生态环境指数由2002年0.468到2007年0.496。2003年和2005年指数值相对较高,这一方面反映哈尔滨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基本良好,另一方面暗示着它的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情况较好,而同阶段中,社会经济效益则变化明显,由2002年0.275发展到2007年的0.464,说明近年来,哈尔滨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尤其是2002―2004年,呈直线上升趋势,到2005年和2006年有缓慢下降趋势,2007年又达到0.464的高值,说明哈尔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对生态环境破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现正向发展的方向。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哈尔滨市2002―2007年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分析图,如上图所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趋势与协调度相似,总体上呈协调关系,说明哈尔滨市六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良好,经济的发展没有破坏到生态环境,反而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尤其是耦合度也是非常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显著。
结论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具有系统的相关性,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土地利用效益系统是非线性系统,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可以建立二者之间的相关分析模型,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土地利用效益相关分析。总体看来,2002―2007年六年间,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协调发展阶段。
为维持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的趋势,土地资源开发要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同时,注意经济结构优化,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耗,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国内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国内林业发展形势良好,成效显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的森林所占面积逐渐扩大,并以稳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增加,目前森林面积增长的速度大约是每年200万公顷。这显然可以得出,我国林业的发展与国家政府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社会经济市场上要有足够大的需求,才能使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城市林业发展关注力度强,有明显的成效
林业是对所有生态林业的概述,而城市林业也属于林业的种类。城市林业主要是根据现代城市人和社会的需求对城市绿化进行设计,从而完成对城市内部的植物进行管理的任务。虽然从一方面看,经济的发展对国内的林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城市内部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这些污染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要尽快处理这些问题,就要对林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与探究。城市林业的发展不单单依靠对林业进行研究,而且要利用新型的高新技术来对城市林业进行管理,例如:把“3S”技术融入到城市林业的发展策略当中。
1.3新兴林业发展快,引起林业界的大量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注重植物的存在价值,而不再是单纯地把植物作为绿化环境的元素。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林业逐渐开始从原来的生态植物逐渐变化为现代新兴的林业,这些新兴的林业产业主要是有苗圃花卉、森林公园、药材种植等。在林业发展当中也经常看到有些人通过对林业中某一类型的植物进行深入的研发,然后把研发结果整合在一起,进而慢慢形成相应的产业结构,并发展出新兴的林业产品,比如现在仍以两位数的发展速度迅速增长的银杏、杨树。
1.4林业迅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上是解决了林业的发展问题,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林业快速发展,使得国内林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就要求与林业相关联的领域要增加相应的人力投入,从而舒缓了现代就业难的局势。并通过增加从事人员的工资,使得社会与林业共同进步,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2.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国内林业发展的重视力度不足,阻碍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通过对生态的研究,采取一些可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手段,进而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转变空气的质量。而所谓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就是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把林业与工作、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由、自然的社会环境,由此带来的效益。虽然我国一直重视国内林业的发展,并且为林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使林业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可是即使国家加强了对林业的管理,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破坏林业发展的现象,比如乱砍乱伐以及林业的管理力度不足等。
2.2投入资金不足,粗放型林业管理
众做周知,资金是所有项目能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所以林业发展中的各方面也会受到资金的影响。要想扩大林业的生产规模,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就要改变原有的资金源结构。目前,我国在林业方面的资金投入量很少,没有较齐全的资金投资系统,没有足够的管理费用,这些都从源头上抑制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2.3林业发展过程的技术含量较低,影响经济效益
现阶段,关系我国林业生产与发展的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专业化知识不强硬,素质较低,这些从业人员大多只是拥有基本的技术和林业知识,并未能达到现代林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且,一些林业生产企业没有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没能把创新能力运用到林业生产当中,没有很好地把新型的技术和设备引入到生产流程中。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有足够的资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但是由于企业没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使得新型产品在国外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4林业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部门设置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关于林业所设定的有关部门的责任不太明确,有的部门的管辖范围并不属于林业的范畴,这样就容易产生工作职责与具体工作配对难的现象;还有国内的许多林业部门对自己内部的工作职责并不十分了解,这样不仅降低了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而且会使得各部门在问题发生后互相推诿,逃避应承担的责任。
国内林业管理部门设置的程序较为随便,这主要是对林业部门内部的职责和部门设置没有充分了解,使得部门结构设计存有隐患,导致部门工作重叠的现象出现。
3.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所能采取的措施
3.1提高林业发展的技术含量
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对林业技术含量的提高,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一时代任务。时代的发展促使着我们追求经济效益的最高化,但是我们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就科技技术维护林业的发展规划,我们就要对林业不断地投入科技技术,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共同发展
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有稳定的物料来源进而保障林业发展的顺利进行,而要保证有稳定的物料来源就要对林业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例如:在第一产业上,要以市场的需求为依据,努力建设短周期的工业原材料或者其它原材料的林园等;在第二产业上,积极地加强对新型产品的研发,努力把原材料的加工过程从原来的浅层面向更深的精加工层面递进;在第三产业上,加强对苗圃花卉业、生态林的建设与发展。转变产业结构化的设计,转变原有的产业,推进产业新配置。调整林业生产的产业结构,推出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品,且积极地研制林业产品的新效用,有利于处理林业当中产业结构不适当和产品没有竞争优势等问题。
关键词:公路建设;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公路工程的社会经济环境评价已逐步由以往的项目、区域转变到政策、战略方向,这一评价是伴随新时期社会经济环境评价基本理论及实改变而出现的。在评价实践过程中,因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评价还不够全面、合理,使得公路工程在产生最大化经济效益同时,对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如何减小公路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成为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1公路工程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基本概念
所谓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调查工程影响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预测办法对项目未来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然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可避免或减少工程在获得效益过程中,可能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解决措施,进而确保工程项目在论证上更为客观可靠、工程设计及建设更为完善,实现工程最大化综合效益一个研究性活动。
1.2主要目的
具体而言,开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评价有这几个目的:一是基于社会经济环境全面调查,对公路工程对社会经济环境起到的正、反效用进行分析;此外,对公路工程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对其适应性及工程可接受度,以此为工程建设决策给予必要依据。二是在对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可避免或减少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对策。三是探寻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发展目标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单纯追求工程经济效益的情况。
2公路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因子及评价内容
2.1影响因子
(1)社会方面。一是目标人口,公路工程影响区域内人口的总量、密度、结构等情况;因拟建工程对人口现状改变有影响,受损者和受益者比例、区域人口迁移等情况。二是科技文化,工程所在地区的文化习俗、科研力量、院校总数、办学水平等。三是医疗卫生,所在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情况、医院数量、结构分布、规模大小、环境卫生等。四是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住房、通讯、交通、供电、供水等方面。五是社会稳定,包括地区暴力、盗窃等犯罪率、交通事故等(2)经济方面。一是经济基础,包括区域的产业布局、国民收入、经济结构等方面。②需求情况,区域内目标人口对于拟建公路工程的实际需求。三是收入分配,因拟建工程的影响,目标人口在收入分配上的变化。三是就业及失业,因拟建工程影响,区域目标人口的社会就业及失业现状。
2.2评价内容
和一般工程项目比较,公路工程的社会经济环境评价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对沿线区域社会经济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1)现状评价:依照影响因子筛选情况,对确定的因子基于一定评价范围开展调查,并要收集必要的数据和资料。对获得的资料予以加工,对公路工程沿线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进行整体的客观评价。(2)影响分类: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对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主要有这几点:一是积极和消极影响。前者主要表现为公路工程有助于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譬如:旅游区公路工程的建设,会增加区域的旅游收入,并为地区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后者则是对社会经济前进的阻碍力,譬如:工程建设导致人口迁移、耕地减少等。二是直接及间接影响。前者就是公路工程建设和某些社会经济环境要素间有直接性作用;后者就是公路工程建设经某个或多个媒介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三是短期及长远影响。此方面的影响主要是依照时间流划分的,两种影响无明显的界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如:公路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影响就属于短期的;而在公路建成投运阶段把持续产生的影响看作为长期的。(3)效果分类:一是正、负效果。该效果主要是和公路工程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应的。
通常而言,积极影响带来的正的社会经济效用是公路工程受益者所求的。比如:公路投用后可有效解决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保证商品便捷流通、降低运输费用等,这些带来正面的效果.而消极影响带来的不佳的社会经济效果,这是公路建设部门和受益者不想看见的,或要积极避免的。比如:在农业生产区建公路需要占用农田资源,这就会导致区域内部分农民丧失农业生产基本资料,还会出现搬迁及安置等问题。二是有形及无形效果。前者一般是可通过货币来度量的。比如:因高速公路的建设,能够在客货运输中大大节约运输时间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都可通过货币来计量。而后者就是很难通过货币计量的效果。(4)发展水平。除对拟建公路工程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外,还需对其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分析。主要是拟建公路工程对区域的人口、收入、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福利、治安、就业失业等影响因子进行全面分析,对拟建公路的社会经济影响及其效果分析。(5)拟建工程需求。依照社会经济实际,预估拟建公路的现实及潜在的受益者或受损者数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方式及程度。主要采取抽样调查等方式掌握对拟建公路赞成与不赞成目标人口数量和比例,从而给出目标人口对拟建公路需求程度。
3公路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步骤
3.1明确评价范围及目的
首先,要利用好既有资料,并基于专业判断来明确公路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涉及面,并依照评价深度要求,明确目标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具体范围。其次,依照拟建公路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效果明确此次评价目的。
3.2确定影响评价因子
对拟建公路工程潜在的社会经济影响因子予以识别,可采取半定量法判断。对于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及选择,同样可采取单因子评价指数法完成,可通过此算式进行:评价指数=影响因子导致的影响值/标准满意值
3.3选定评价方法
公路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方法:
(1)专业判断法,该法是在相关专家或应用一定专业知识定性阐述拟建公路工程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及效果,该法一般应用在工程无形效果方面的评价。
(2)调查评价法,就是在无法给出具体需求函数状况下,可通过该方法来评价目标人口对拟建公路工程需求情况主要是通过对公路工程引起的支付愿望,或对公路工程带来的损失可接受赔偿愿望进行整体效益的度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对公路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有助于在提高公路工程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对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负面影响。同时,能够为公路工程的建设决策提供必要依据,实现公路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晓言,许晓峰,任立.建设项目经济社会评价[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233—234.
[2]尹贻林,阎孝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8-10.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究
前言:
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先进的智能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便捷、安全、可靠的运输环境,通过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控制,很大限度的实现了道路信息的多元化传递,提高了道路的畅通和高科技的发展,探究和发展的最高标准也是完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多元化性能,增加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1、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阐述
由于受交通运输因素的制约,改善当今的公共交通运输,缓解由各种天气、堵塞等产生的影响,建立完善的交通智能化系统和管理体系很有必要,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测公路、信息导向和语音功能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监测公路:监测公路系统主要通过视频图像和监控摄像等设施来达到监视路面的实时状况及突发状况等,能准确快速的传递现场的路况分析图,方便公共交通管理中心及时掌握信息。信息导向:信息导向系统主要是针对路况上的收费站和路段上的突发状况进行交通上的采集数字报表和资料的传递,实现了完整的探测系统设备。语音功能:语音功能主要是采用信息探测的功能,无线电话系统和遇到突发状况等。通过信息感应和图像处理及时和应急中心取得联系,大大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智能性。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来分析,宏观调控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来讲,经济效益的发展对国家的贡献有长久的影响,整个发展目标对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有着很大个影响。随着市场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很多经济企业避免被淘汰下架都在不断学习与完善新型技术,通过新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发展,运输智能的新颖性也在不断提高,加上企业间的竞争力只增不减,促使一些企业间形成了无形的效益竞争,更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为基础,实现智能系统的多元化发展,为此通过整合总体的经济效益的目标,最终需要多种措施来评价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所做出的影响。
2、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根据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来发展,全面建设综合化系统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确定影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法,在各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分析路面交通、地域影响,明确研究评价的目标是完善社会经济效益体系。通过国际权威的技术检测来评价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复杂性、选择性都对评价方法做出了实际研究,多方面的技术应用发展也是建立的一个良好评价方法,系统经营者创造的一系列综合效益成果的技术检测,旨在揭示全社会以追求盈利的前提下,放眼于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所带来的评价以及最终的影响。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一般是由成本和收入的最终效益来实现,例如,整个交通运输的维护费和通行费都属于企业的成本。大众出行便利,车况信息完善,促进交通的畅通,都可以作为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影响评价的有利特点,把社会产业之间的联系又递进了一步,从经济的长远考虑,提出合理的研究评价成果,能带来产业的快速发展。
3、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综合评价内容
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公众驾驶车辆的行程,来往的驾车时间,天气以及路面突发状况的等对交通影响。一方面,对交通过程中产生的车辆损伤、人员伤亡及车载货损等安全方面问题,做出了分析;另一方面,对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尾气、燃油消耗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出行的大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提高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不仅方便大众出行,而且还有利于系统的不断完善,提高运输的运作率,降低了成本效益的投资,维护了系统的耐用性。针对当前的市场经济模式,确保大众的切身利益,一部分可以直接得到效益,如运输中途的时间缩短,燃油量消耗少;另一部分不能直接得到效益,而是由无形中带来的效益;如改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化的提高、增加用户满意度,推行车辆自动性能安全性检测。分析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影响评价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及适应的各种环境。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应该满足于社会经济的需求,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分析,公共交通管理的系统化、多元化不仅能准确的识别自身的突出特点,还能明确评价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他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利用对所选择的各类系统性能、方法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多面分析,结合整理数据,实施评价的检测和成果,从抽选的数据中来看,一些评价方案往往不能到达评价的预期目的,从中就要判断符合综合评价的分析,无非就是对已经实施生产的效益做出对比,从而得出衡量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牵动着经济的需求,对于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追求的利润和成本,一般都会在最后的成果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来要求和不断完善系统化发展的长远性,全面统筹分析客观现象,着眼于当下的社会经济水平,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应该全面适当的改变格局,从实际出发,全面总结由实践所带来的检测,有利于评价的最终研究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通过对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综合阐述,主要分析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因素、原则内容和方法,遵循着市场的经济变化模式,构建完善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成果的科学发展和有秩序的进行,是建立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忠伟.中国高速公路用地社会经济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2]张云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3.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郊区和乡村粗放型经济的影响,这就给乡村水土保持,环境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乡村林业治理作为一种生态治理的手段,其通过将小流域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小流域,这是可以在各个小流域治理中进行普遍推行的一种治理模式。
关键词:乡村;林业;小流域;治理;路径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独树一帜,这对于我国的国家地位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看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郊区和乡村粗放型经济的影响,这就给乡村水土保持,环境防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乡村林业治理小流域的功能与目的
乡村是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与城市成为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在城市中主要进行着工商业基本活动,而乡村则是以农林畜牧为主要活动,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厂矿企业逐渐搬离了城市,来到乡村选址落户,这极易打破乡村脆弱的生态平衡。加之,乡村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重一时的经济效益,忽略乡村生态的保持,这使得乡村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受到脆弱的生态平衡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受到经济发展的压力。因此探索乡村环境治理的特殊模式和路径,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固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台。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1】乡村林业治理就是这样一种特殊路径。林业治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首先,林业治理促进乡村生态治理。林业资源是生态资源的一部分,林业资源本身就能够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通过绿化环境,保持水土来减少水土流失。其次,林业治理促进乡村社会发展。林业治理是乡村小流域治理的组成部分,林业治理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实现小流域治理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能给乡村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即通过林业治理实现生态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共同发展。因此,从以上功能出发,乡村林业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乡村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且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林业治理小流域的基本路径
(一)统筹规划乡村林业,促进小流域治理
乡村小流域治理时一个系统工程,即是指通过对小流域单元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之上,合理规划,科学治理,运用生态的,工程技术的以及其他各种方式对其进行综合的治理。林业治理是乡村小流域治理中生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林业治理也需要针对小流域单元内的农林畜牧业以及河流,土地资源综合考虑基础之上进行统筹规划。统筹规划林业治理的基本目的就是让林业规划服务于综合治理的全局目标,尽最大可能的利用林业治理的效能以及给乡村小流域单元内的农副业生产带来积极的效果。具体见下图:
(二)加强乡村林业治理的补助力度
乡村林业治理小流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小流域范围内的政府投入和群众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比较全国各地在小流域治理方面的投入来看,吉林省仅2011年,全市投入治理资金1288万元,对22条小流域进行治理,完成治理面积10.1万亩。而山东省莒县借助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植树造林等项目进行水土流失治理。4年来,累计投资达6761万元,通过对芦家河、大山、万子山等3条重点流域进行了清洁生态型集中连片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8.62平方公里,先后治理小流域3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86平方公里。小流域单元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其生态,水土环境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小流域区域的群众参与治理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且是薄弱的,因此必须加强乡村林业治理的政府财产补助力度。因为小流域治理不仅对现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项目。
(三)提升乡村林业发展加工水平
小流域治理是对已经造成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性,补救性质的治理。其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乡村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成本。与此同时,乡村社会经济需要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在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之上,探索一条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又不影响乡村小流域生态环境的道路。通过林业治理乡村小流域作为一条重要路径,那么则可以通过提升乡村林业加工发展水平,摒弃粗放式的林业加工模式,增加乡村林业加工发展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乡村小流域的林业治理与乡村林业发展相结合。让林业资源一方面为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服务,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的经济效益服务。
三、结语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经济普遍落后。加之我国小流域数量众多,并且较为分散,这给我国小流域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全国各地的小流域各有特色,并且小流域附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乡村小流域治理并没有一个通行的路径。但是乡村林业治理作为一种生态治理的手段,其通过将小流域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小流域,这是可以在各个小流域治理中进行普遍推行的一种治理模式。
【关键词】林业 生态
森林在自然系统中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体系,它相当于大自然的‘肺’。我国家的森林资源储存量是十分丰富的,林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根本性作用。但是,由于人们过于依赖林业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林业资源的开采过度问题严重,对我们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尽管近几年来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提出退耕还林,造林育林,和天保项目等工程,自然生态环境暂时得到了一些恢复和缓解,但当前的林业产业发展状况与林业资源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所以,从当下开始就应该加速实施自然生态和经济效益能够相互协调统一共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所具备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能够发挥到最高程度。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涵义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一种随着我国林业发展策略的变化,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具体需求并通过交替和继承而形成的一门工程。是以生态经济学,生态学,系统科学和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与我国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在生态自然环境和社会地区性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一种以植被树木为主体的,把相关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进行配置和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稳定又高效的复合型人工自然生态体系的过程。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森林资源储备量,恢复原有森林资源植被,提升森林资源品质,使森林生态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森林。恢复原有的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从实质上说就是确保林业产业能够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是真正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仅依靠林业人员自身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这必须要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永久性工程。如果大力的发展林业生态工程,那么一定就会对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林业产业的基础就是林业资源,减少了林业资源的开采就对导致林业产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所以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要进行长期的科学合理的规划,特别要重视经济转型期的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既要照顾眼下形势又要对未来做好周密的规划,做到二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相对的来讲,只有林业产业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林业资源为基础,我们才能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使进行林业生态工程更加的有底气和动力。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森林林作为陆地表面的生态体系当中生物容量最大,组成结构最繁杂,生态功能最完善和有效的生态体系。森林当中的主要植被多为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和它所覆盖之下的其余种类的各种生物及多种环境因子共同构成了森林的整个群落。森林作为林业产业的基本材料和林副产品的极地,同时也是各种动物的栖息地,就像一个庞大的‘基因库’,同时还具有防治大气污染,对空气进行净化,调节气候,固水固碳,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多方面的功能,森林常被人们成为地球的“肺”,是一个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森林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计的作用。所以说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以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为基础的,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是以其为基础来进行实施的。努力做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能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最基础的保障,也是我国施行可持续发展大略方针政策的必然需求。
(2)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能够确保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和健康的状态,为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我们国家确实经历了对大自然过度的进行汲取,以此来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后来导致了大量环境问题的出现,比如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山体滑坡,大气污染严重,PM2.5爆表等,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所以说要积极努力的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才能够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和健康的发展,能够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进而使二者共同相互促进的不断发展。
(3)森林能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森林在整个生态体系当中做为主体,对于湿地,草原和耕地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保证这些子系统的质量和健康稳定的运行。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充分的利用林业与农业形结合的成产模式,综合全面的使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够有利的保证生物资源及粮食资源的供应,又能够保护土壤的有机成分,防止土壤退化,进而实现二者的和谐和统一。
(4)良好健康的生态自然环境是社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这些都是国家施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做到和谐统一的共同发展不仅是我国自己所要面对的课题,同时也是全世界所要共同面对的统一的重要课题,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缺乏经济的支持,社会就不能够进行发展,但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以健康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根本依据和基础的,所以说,只有保证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健康稳定的状态,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社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同时,我们更加要重视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驾护航,为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胜利.实施林业生态工程[J].现代园艺,2010.
[2]姚月玲.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J].中国林业,2012.
摘 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全体人民的生活、工作及社会利益等,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程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 企业 社会经济发展 重要性 必要性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柱,企业以生产或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它与人们的消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企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密切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企业经济利益和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是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利益的源泉,是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的投入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企业要在社会中有所发展,获得一定的效益就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革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环境中,企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以及技能转化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是解决区域经济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是解决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大量的生产工作,这就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解决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经济发展与进步可以带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促进新农村的快速发展进步。要落实与贯彻社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快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的改革稳定发展,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企业最大的贡献。
二、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一)促进社会创新发展
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又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的服务内容的出现为前提,在这些新的领域中企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很好的表现。企业经济广泛而充分的竞争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一些以高新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改进产业结构,还能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社会产业系统的动态结构,包括技术结构、产业关联结构等。企业的发展是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结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
(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保证市场展开广泛而充分的竞争,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地繁荣和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竞争的基本条件,要求有足够多的企业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社会市场是企业生存和产生的基础,是企业的服务对象。企业是社会市场经济公开、公正、公平基本原则最积极的维护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企业的发展进步可以消除社会市场上的多种弊端,以积极地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竞争与发展不仅是经济繁荣的根本,也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只有企业的真正潜能受到鼓励与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才能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是保持社会经济公平竞争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力量之一。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企业是解决社会劳动力,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使得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也在面临着待业、就业、下岗、再就业的重大压力。有资料数据显示:我国年平均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不少于一千万人,失业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左右,下岗职工有一千一百万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职工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吸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和下岗职工,以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更是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适当发展中小企业,以便于更好的解决大量的失业问题及社会稳定隐患。
(四)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平衡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相对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分工。大企业将中小企业制造的零部件组装成现代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大企业就相对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中小企业相对有效地利用小规模经济和多样化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从我国来看,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小企业得以繁荣昌盛的地区。从1986—1994年以来,我国的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为百分之十八,其中大型企业增长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中小企业在同时期的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发展中小企业是社会生产合理分工、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必要需求。
三、结语
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加快对企业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没有良好的企业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一定要不断对企业进行改革、创新,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尽最大努力收获最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怡雯.企业竞争与人力资源的关系.现代企业文化.2011(27):77.
[2]陈海.如何做好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1(29):61/73.
作者:刘林 汝贤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目的性原则,在优质低耗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应是我们考虑邮政经济效益间题的基本出发点.
一、对邮政通信社会经济效益的理解
邮政通信部门的性质、特点与工业企业不同,因而在对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和影响上,也具有独自的特色。表现在:第一、工厂产品只要符合社会需要,就可迅速销售,使国家和企业双受利;反之,就会滞销,使国家和企业都受损失。邮政通信部门则不同,即使在服务质量低劣,给用户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企业本身照样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因为邮局总是先向用户收取邮资,而后才付出劳务的。第二,工厂产品质量不好,用户只受有限的经济损失。邮政则不然,一件邮件的延误,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计的,其后果也比工厂严重得多。第三,工厂出了次品或废品,可以禁止出厂,以免使消费者的利益受损。邮政则不然,由于它的生产过程也是用户的使用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就无法挽回。因此,在邮政通信部门必须把取得社会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使企业本身的利益服从社会的利益,在满足社会通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人、财、物力,不容许任何浪费现象。什么是邮政通信的经济效益?就是以最小的劳动和物质消耗,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最多最好的通信效能。这个作用发挥得怎样,取决于邮政通信服务水平怎样,亦即在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程度。其中,关键是缩短邮件传递的时间。
二、邮政通信经济效益指标的设置
为了提高邮政通信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当前的指标设置与考核办法。一要认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社会通信需要;二要总结三十多年的经验,研究邮政部门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三要根据前两项研究结果,制订比较可行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研究社会需要至关重要,否则就是闭门造车。例如城市投递频次与时问,从邮局内部利益考虑,安排上下午各一次不算少了。可是从用户反映看,许多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希望在开始工作时接到邮件,以便当天处理,所以投递出班时间应该早些。从本市互寄信函当天投递的要求看,下午投递出班时间又宜晚些,以便有更多的信函能够当天投出,在信报合投的情况下,又要服从报纸时限要求。在考虑设置邮政通信社会经济效益指标专职检查中,两套人员的检查应各有侧重。生产过程中的把关检查,如各土席的生产检查员,其重点是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错情,目的在于保证出门电报的质量不错不漏。而专职检查员的重点是检查和督促贯彻规章制度、操作方法和通信纪律等。专职检查员除每月写出例行的检查总结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写出专题总结。险查l二作应贯彻边检查边辅导的原则,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以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贯沏落实.时,可以贯彻以下三项原则:①将现有的时限、频次、质量、安全等指标,加以充实和完善.把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有关指标加以归纳,分别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四项标准,做为邮政通信社会经济效益指标,不再分散的考核某一个单项指标。②指标体系应以迅速标准做为主导,并分别按不同地区(城市郊区、省内、边远地区等)提出要求。③指标的设置,开始时可以简单些,通过实践再加以充实或完善。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初步设想一个“迅速指标体系”(见本文附表)。为使邮件迅速传递,宜用先进运输工具并使各环节紧密衔接,尽量减少邮件在传递过程中的停留时间,在现有条件下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原来规定的频次、时限,都是对于个别环节的要求,不能体现一个邮局内部传递全程的迅速水平。例如“进三出四”时限指标,只是分拣部门的作业时限;对开筒、转趟只有最低的频次要求,其起止作业时间是否与支局收寄、分拣部门赶发出口车次以及投递作业时间紧密吻合,没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天津市有一个投递支局,第一次班只投报纸,第二次班才投信函,信函在支局停留四个多小时。因此,在迅速方面要订出全程运递时限。一是要按里程远近分别制订省会(市)之间、省内各县之间、县内各地之间互寄邮件运递全程时限,二是要分别不同类型局的内部出口、进口和本地互寄邮件制订运递全程时限。使局内备作业环节时限保证全程时限。指标的设置不是日的,还要进行经常性的考核督促,否则任何指标都可能流于形式。1.要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层层分解下达,纳入各级经济责任制中,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制系统,和自厂而_L的层层保证系统。2.除了邮政、电信、发行等专业管理部门,要按分管范围提出具体的要求外,要在通信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相当权威的监督检查系统,改变当前检查工作的分散局面。3.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一般可山单位领导干部负责,工种多职工多的单位可考虑设置专职检查人员。4.监督检查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①现场检查;②试信试片;③征询兄弟局或用户意见;④从工作中发现问题;⑤从查验单和档案稽核中发现问题等等。5.各级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对检查出的问题,定期进行分析,研究措施,防患于未然。此外,还要相应地改革奖励办法,将现行的、名目繁多的“奖金”等捆起来统一使用,克服平均主义,坚持奖罚分明。
关键词:公路交通;建设;社会经济;发展
一、 公路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公路交通建设的乘数效应分析
大规模的公路交通建设,不仅能有效地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其设施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又能刺激那些需要提品好服务的企业及居民的消费,有力地刺激国内需求。据有关专家分析计算,公路交通建设的投资乘数约为2.63,最终累计社会总产乘数约为7.即如果增加100亿元公路投资,最终将带动社会总产出700亿元,可见公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相当高的。
(二)公路交通建设的区位效应分析
公路交通干线的建设和运营通过提高沿线各地区,各城市的可达性,使其经济地理位置,尤其是交通地理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区位优势,促进区域发展。与此同时,公路交通干线的建设和运营,也促进了沿线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工业化及现代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二、 社会经济对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影响
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加强,必然导致原材料、产品和人员的流动增多及位移的增加,因而导致交通需求的增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输需求的增长是刺激运输供给、促进区域交通发展的重要市场信号。城乡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将会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区域交通的建设上来。公路网做为区域交通的重要子系统,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
三、社会经济与公路交通建设的协同发展
(一)、公路交通建设与社会经济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两者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构成反馈环。一方面公路交通建设的发展通过增强社会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加大系统的非平衡性及强化系统的非线性作用机制来加强社会经济的集聚作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社会经济各子系统间既有的联系,使区域主导产业的向前、向后扩散范围和增大程度的发展。
(二)、从公路交通建设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特点及作用来看公路交通建设对区域内的经济有如下影响
1、公路交通建设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a、将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产业链关系,在公路建设引起相关部门效应增加的基础上,又会引起其他产业部门效应的增加,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b、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公路项目的建成,改善了沿线的交通条件,有利用统一市场的形成,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淘汰机制,又会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调整组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规模化、企业经营集约化,从而在整体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c、将促进区域投资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大中城市、交通枢纽、工业中心的时空距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毗路而建足以证明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投资增长的贡献。区域投资的增长带动了地区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形成了新的优势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向更高阶段演化。
2、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a、将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公路项目的建成,为自然资源开发提供了运输服务的支持,为经济潜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动力。而且交通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生产部门产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成本,生产部门在获利的同时有可能会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
b、将促进国土开发和土地增值;公路项目的建设改善沿线区域的交通状况、基础设施水平和投资环境,从而改变了区域的投资需求,使得沿线的土地增值。
c、将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公路建设项目不仅在建设期和营运期产生在该项目上的就业岗位,而且由于项目的建成,会刺激其他需求的增长,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口、劳动力向沿线经济地带聚集,促进了人口、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由经济滞后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d、将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公路建设项目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一是促进原有旅游景点的效益增加二是促进新旅游景点开发的效益。
3、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社会进步
a、将促进区域生活水平的改善;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活水平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区域医疗、卫生条件、文化娱乐活动、城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等方面。
b、将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公路项目的建设使地区之间 的往来更方便、经济、信息的交流加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生活效率提高,从而使公路沿线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c、将促进区域出行的变化;出行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发展水平,它是衡量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社会发展进步影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4、公路项目的发展影响对外的联系;
a、将促进外贸发展和对外投资,公路建设项目对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增加外商的投资力度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间接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
b、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公路项目的建成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教育事业 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拓宽视野、深化认识、转变思维、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经济活动,从而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