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数字化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加工;管理
档案现代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电网公
司实施“SG186”工程的重要部分。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扫描、数字摄影、数据库、多媒体、存储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这也是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定义及内容
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思想、技术、设备、方法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对档案的需求。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现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对档案进行分类、组卷、著录、标引,保证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分类科学合理,卷内文件排序正确,检索清楚便捷,以适应应用微机管理档案的需要;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高效化和系统化;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使之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手段和知识,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一支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档案干部队伍。
2协同办公与档案管理系统的衔接为历史档案数字化提供了保障
协同办公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做好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1)档案数据加工后,转移到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档案目录进入管理系统中。
2)档案扫描后,可直接在目录下挂接电子文件。
3)在系统中对迁移的历史数据进行信息补充与完善,为用户查阅、借阅等做铺垫。
4)在系统中对用户进行权限、档案类型及角色配置。
5)对迁移的数据进行项目配置,如文书档案配置年度、工程档案配置工程项目等。
6)协同办公系统中流转的文件,在基本信息填写后直接归档。
7)纸质来文可在协同办公系统中收文登记后网上流转,填写文件基本信息等数据后归档。
3历史档案数字化加工实施要求
3・1准备阶段
1)做好现存历史档案的现状分析。包括档案类型、载体形态、状态、数量等。根据档案情况
制定档案数字化方案,确定项目需求以及扫描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
2)发挥辅助设备功能。重点从档案数字化设备配置计划的成套性、项目硬软件的集成性、数
字化方案与公司档案需求的适应性等方面加以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长远打算,力求确保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和扩展能力。
3・2实施阶段
1)档案数字化加工。形成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档案管理系统中设置
有:一是稿本代码,包括正式、草稿性和非正式电子文件;二是类型代码,包括底(原始)稿、附件、
发文稿签/收文单、正文;三是文件类型,如声音、数据、图像、超媒体链接、程序、文本、影像文件等。对纸质载体档案做数据化处理时,根据现行档案管理系统设置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格式,使用扫描仪按页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形文件,然后根据格式要求逐一挂接到相应文件目录下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档案库中。
2)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逐年推进。档案数字化受设备及档案室人手制约,档案室要根据归档
文件保管期限、档案整理规范进行数字化,尽量将部分重点档案、特色档案、利用率比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力争做到数字化档案的高价值和高利用率。
3)加强载体质量检查和处理。经数字化加工处理后的档案要保持原貌,并且字迹清楚不失真,纸质文件在摆放时要端正,亮度达到要求。由于查阅,造成文件有破损的须纸面处理后方可进
行扫描。
4)形成资料。为保证每个环节的正常进行和顺利衔接,需制定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表,
如《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记录》、《扫描图像质检记录》、《目录录入及校对统计表》、《目录与图像检查对应表》等。这些登记表在数字化加工流程和加工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数字化加工完成后,应及时将登记表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编写数字化加工说明,包括全宗号、年代、件数、总页数、目录代号、案卷总数、电子数据容量、存储方式以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资料并保存,它是档案数据有章可循的依据。
4做好文件材料双归制
文件材料双归制是保证纸质文件归档的同时必须有电子文件归档,其工作包括:
1)对有归档价值的文件,将纸质文件按要求扫描为电子文件;
2)对地方来文或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扫描后进入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收文登记,保证文件在协
同办公中流转;
3)对办理完毕的纸质文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添加,并挂接电子文件;
4)新建、扩建、技改、输变电(基建)竣工工程资料归档:
①工程前期文件。从立项开始,工程资料的收集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
录入,扫描挂接电子文件。
②施工资料及监理资料。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及时在单机版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保证工程进
度与资料数据化同步。
③非物资及物资招投标文件、厂家设备资料。招投标单位在提供纸质文件的同时提供电子文
件,保证归档文件数字化。
5档案管理人员怎样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是档案人员的现代化。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理论素养和文化修
养。作为一名供电企业档案工作者,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清形势,调整心态,树立献身档案事业的观念。要适应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必须提高认识,认清供电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认清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强化职业道德,努力开创供电企业档案工作新局面。
(2)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积累驾驭现代科技设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能力。
(3)广泛涉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以适应档案工作日益复杂、变化的需要。
(4)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供电企业工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
1 地质档案数字化的意义所在
(1)对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队伍建设进行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各个领域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相应的工作效率,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对于地质档案管理来说,已经由传统的纸质管理方式转变为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不但对于所需要的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相应的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要掌握对应的知识,要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以及相关程序。所以相关部门要不断吸收此方面的技术人才充实到地质档案管理队伍当中,加强数字化方面的知识结构。同时,组织机构也要不断对地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及教育,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推动地矿行业经济发展。
(2)推动管理技术的应用,提升工作效率
传统的地质档案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占用大量的空间,在资料查找过程中也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对于地质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升级,不但能够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时间以及空间等,在此基础上系统也能够对档案进行自动的整合分析,提升工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防止管理人员出现理解方面的差异,要将地质档案进行智能化的归类,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
(3)对于纸质档案进行保护,优化应用方式
纸质档案是最为传统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不容易保存,加上地质档案资料的利用率较高,非常容易因为储存不当和频繁的查阅造成损坏,所以纸质档案显得非常珍贵。随着地质档案数字化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此方面的问题,通过计算机能够有效、长期对档案进行保存(需要将纸质档案转变成为电子形式),同时可以制作形成纸质档案的副本,可以将原版的纸质档案进行良好的保存,防止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减缓老化。同时,数字化档案并非只能存在于一台计算机内,相关人员能够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进行档案的调取,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档案,极大的提升了地质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
2 地质档案数字化的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第一,进行数字化实施方案的优化。地质档案的数字化需要按照相应的实施方案来进行,所以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地质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依据、工作方法和流程、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措施、组织实施等等方面。
第二,进行数字化软件、设备的选择。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档案数字化软件和设备较多,因此在进行地质档案数字化软件和设备选择时,一定要按照软件和设备所具有的相应特点以及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进行选择。
第三,数字化人员的培训方面。组织机构要设置专业部门或者外聘专业人士对地质档案数字化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培训。数字化人员要充分的了解并掌握和电子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结构,同时要能够娴熟的应用计算机程序,要具有相应的业务水平以及最为基本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快速推动地质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体进步。
第四,数字化工作全面铺开前进行必要的试点工作。对于数字化工作量大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档案开展前期试点工作,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对策。通过试点工作,可以实践既定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总结出一套适合的技术方法和流程,为全面开展数字化工作打好基础。
(2)质量控制的具体方式
第一,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明确?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自身工作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工作的内容、工作的任务、工作的职责进行较为合理的分配。具体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有关数据信息的输入以及传输、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修等等。所以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是确保地质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作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方式。
第二,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地质档案数字化的质量提升是需要建立在完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的,所以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高效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数字信息实现高度的共享。总的来说就是要按照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和制度进行实施,做到有章可循。
第三,不断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想要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就需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以提升工作效率作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所以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制度层面来保证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率,这对促进地质档案数字化总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严格的进行检查以及验收。地质档案数字化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检查以及验收,这有助于后续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是完善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严格的检查和验收不但能够影响到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会对提升地质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有所帮助。
3 地质档案数字化的安全保密措施
(1)地质档案数字化安全保密控制的具体内容
所谓的安全保密控制实质上指的就是预先对地质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影响安全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按照数字化工作过程中人物以及环境等所具有的运动规律进行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控制,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泄密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地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来说,其安全保密控制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网络以及计算机方面的安全方案、相应场所的选择以及安防系统的建立、对于档案实体的使用以及保管、对于数据库的整理维护以及数据备份。如果数字化处理的地质档案资料当中涉及到秘密程度较高的相关信息,那么一定要确保此方面工作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一定要具有较为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2)地质档案数字化安全保密控制的方式
第一,增强人员的教育力度。在对地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安全的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这是进行地质档案数字化安全保密控制的重点方面。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和人们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理智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增强人员的教育力度来对人的不理智行为进行控制。
第二,增强人员的管理力度。人是任何行为发生的主体,对于地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增强人员的管理工作,这是确保安全保密工作的基础。主要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严格进行人员的审查,其次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以及职责,最后要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以及工作质量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
(一)工作程序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形成制度化
1.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其档案管理系统互不兼容
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其档案管理系统互不兼容导致电子档案无法归档;另外目前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种类繁多,高校与其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相对独立,因此许多关于档案管理的应用程序均由二级学院自行设计与维护。这样就导致在高校内部无法实现档案材料的共享及其管理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高校间可以公开的档案材料的共享与交流更无从谈起。
2.高校档案管理中可以公开的档案材料无法实现开放管理
通常高校珍贵的档案材料是不允许查阅及复印的,但是对于那些可以公开的档案材料(如科研项目、学校发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等)由于缺乏相关的机制无法向其他高校及全社会开放,导致许多有价值的档案材料无法共享。
(二)高校档案管理中工作程序方面弊端的解决方案
1.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应与其档案管理系统相互兼容
高校二级学院在自行开发与设计档案管理的应用程序时一定要兼顾学校相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设计前由档案管理者上下协调、充分沟通,使两者能够兼容互不冲突,实现高校内部档案材料的共享及其管理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
2.对高校档案管理中可以公开的档案材料实现开放管理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如按照科研课题、建筑工程项目、人事档案、高校重大事件等分类保存;然后再把上述档案材料分成可以开放使用与不可公开使用两大类;最后把它们按照日期顺序进行排列,便于日后检索。另外要对可以对外开放的档案材料的获取资格做出相关规定:(1)申请获取相关档案材料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持相关证明并且说明原因,经本校档案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检索、复印高校档案中可以对外公开的相关材料;如果想出版上述档案材料必须经档案部门上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方可。(2)对于不能对外开放的相关档案材料,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二、高校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弊端及解决方案
(一)高校档案无法实现数字化、现代化管理
随着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单位实现了文档资料数字化管理。但是高校档案管理远没有达到数字化管理的水平,目前就高校档案管理形式来看,通常是利用某种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文件材料进行录入、存储、排序等简单操作。
(二)高校档案实现数字化、现代化管理的方案
高校档案管理应该采取电子化方式,把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文件材料全部转化为数字信息形式,然后把结构化的档案信息存储到关系型档案数据库中,应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利用互联网进行链接,实现高校内部、外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样有效避免了纸质档案文件容易丢失的弊端,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由于建立了档案数据库,所以检索相关档案材料更加便捷,提高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三、高校档案管理进程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高校档案管理进程中的安全问题
目前高校档案材料的保存主要有纸质版本与电子版本两种方式,两者除了需要稳定、安全的档案管理环境外,对于电子版本的档案材料来说还面临着其它的安全问题,如电子数据在传递、接收过程中容易失真,电子数据极容易丢失,电子档案材料容易被窃取,互联网易被病毒攻击等安全问题。
(二)高校档案管理进程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校档案管理进程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内容:1.首先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档案保管环境,另外档案库房还要满足防潮、防强光、防盗、防高温、防火、防虫、防尘、防鼠等“八防”要求。2.电子档案传输中时常利用E-mail,其安全解决方案主要有SoftwareComPostOffice、send-mail、LotusNotes等几十种,它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E-mail传输内容的安全。3.建立安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利用专业的安全工具发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漏洞,及时修补漏洞,解决安全隐患。4.高校档案管理者的计算机必须进行相关身份认证后才能使用,对于不能公开的档案信息必须通过授权才能获取,对需要传递的档案材料必须采用加密技术。
四、展望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房地产;档案;管理
0引言
房地产档案是指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房地产发证登记、房地产交易买卖、房屋动拆迁、建设用地及批租用地活动中,经过收集、整理、鉴定,按一定的手段形成的反映产权人、房屋自然状况及使用土地状况,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纸、图表及照片等文件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崛起,房地产增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档案管理难度的增加。而数字化技术的到来为管理部门提供了解决难题的方案,不仅将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了革新,与手工处理相比较,数字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另外,智能化是数字化技术的显著特征,大量的数据文档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在网络应用的基础上还能够使数据资源进行分享和交流,管理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房地产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房地产发展的必然需求。
1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内涵及数字化运用的注意事项
目前,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主要通过大量地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摄影扫描技术完成,在此过程中将大量的纸质数据转化为数字化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形式加以保存,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库,进一步方便相关数据的整理,加强数据的管理,提升相关档案的使用效率,增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安全性能。在当下的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管理中,档案一般被划分为三类,通常以档案原件、扫描件和数据档案的形式表现出来,数据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的最终结果。在数据化档案的管理当中,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对相关数据档案开展管理,这些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性。虽然现代化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是在网络环境中倘若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为了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性,房地产企业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细节入手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安装相应的防木马软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才充当顾问,使档案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2房地产档案管理的特点
2.1专业性和项目性
专业性和项目性是房地产档案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所谓专业性,意思是房地产档案的专业性比较强,这是由房地产档案的产生基础而决定的,其档案资料一般是管理活动中的真实资料。项目性指的是房地产建设与管理过程分为许多项目,根据不同项目建立档案资料,管理也就相应根据项目而区分。
2.2分散性和集中性
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分散性和集中性。鉴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所以项目资料的整理就比较分散,档案也就需要采取分散的管理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使项目不同区分不同,但是从整体项目角度出发,是需要集中管理才能实现整个项目的管理目标的。因此,房地产档案管理要把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3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在档案检索和查询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对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贡献很大,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能够实现快速的档案检索和查询。传统的手工检索和查询需要确定位置和顺序后再进行查询,而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的检索和查询,只需要输入检索内容,数据库就可以省略传统方式的繁琐步骤,快速获得结果,检索十分快捷方便。除此之外,运用数字化技术时,检索和查询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能够随时进行,充分利用了档案的价值。
3.2在系统权限设置方面的应用
在房地产档案的管理中,要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就在安全方面设置权限。档案管理中,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环节划分开,并进行权限设置,这样一来,房地产档案管理不仅清晰了许多,安全程度也增强了不少,档案安全管理效果也非常显著。
3.3在档案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需要以更先进的技术和形式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要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房地产档案的科学分类和合理编制,这对于档案的统计效率和管理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消除了人工处理的弊端。另外,纸质形式的档案保存受到条件限制,一旦保存不当就会造成档案资料的破坏,例如发生火灾的情况,会使档案统计工作无法进行下去,而数字化技术则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困扰,通过将资料数字化存档,能够确保信息更加完整,统计效率和质量更加高效。总之,档案统计工作,离不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3.4在档案分析中的应用
所谓档案分析,是指通过对档案的整理和分析形成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人们所用,使其进行必要的活动。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分析,过程迅速,结果准确,与传统分析手法相比,分析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分析得出的结果精确且符合需求,使档案的价值得到了积极的发挥。因此,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档案分析,通过组合运用档案数据,不仅能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他工作的开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4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在房地产档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下,仅仅做好数据信息的管理是不够的,还要在整体制度的管理上下手,寻找更适合的策略和方法。相关部门应借助数字化的信息手段,对管理制度进行深化。在人才建设方面,需要引进更多的专业性强的信息化人才,以满足时展的要求。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划分,制订科学的档案管理方案,从一定程度上确保档案的安全系数,降低档案信息被破坏的风险,面对不安全的信息管理环境,建立应急预案,当管理系统遭到损坏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降低房地产档案的损失。其次,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面,要从多方面完善具体规章制度,尤其在数字化系统的具体应用中,通过高效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房地产档案管理的良好基础。档案管理运行环境包括人员操作的制约,也包括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忽略都有可能给数据化档案管理工作带来障碍。总之,运行环境的管控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只有通过对操作进行规范、对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合理配置、明确相关监督和责任主体,才能确保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体现房地产档案的真正价值。最后,虽然数字化技术下的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有诸多方面的优势和突出效果,但由于信息原件是数据化档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对档案资料原件的管理和保护也不能懈怠。可以建立设备设施完善的档案室,指派专人进行保护。在房地产档案资料的运用中,严禁随意篡改,从而确保原始档案的真实性。实施原件保护措施,不仅能够在前期预防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房地产档案数据信息出错,还能够在后期针对已出现的错误及时追踪到原件进行查询和修改。
5结语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房地产档案管理中,无论是对于档案管理还是房地产建设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未来,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但同时也充满挑战。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积累和探索应用经验,将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成果充分引进到房地产档案管理中来,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强化数据化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确保房地产档案的安全性,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谢靖.浅议房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上海房地,2016(11).
[2]赵玉梅.如何推进房产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J].黑龙江档案,2016(4).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
档案管理属于一种附有管理和政治以及服务等方面性质的管理工作,其并非创造物质财富之生产工具,而是历史文件之科学管理,其于单位管理体系别重要。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档案管理愈加专业化,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档案管理工作应当跟进信息化时代需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尤其是计算机管理广泛应用于各类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公速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因此,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就要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作为才成立四年的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如何能够将29个公园的“老”档案管理好,管理到位,就更需要信息化技术来做保障,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才会让单位的一些“老”档案焕发“新”生机。
(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路径给档案管理创造了极大的方便,譬如在提升工作效率以及节省工作时间等方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指的就是档案管理的形式由过去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转变为以档案实体借助信息化模式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为主。信息技术主要运用于计算机与网络方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对档案资源实施分类和提取,可提升档案管理效益。同时在实现档案实体的信息化过程中,要做到一方面单位内部应当保障文档的一体化,让档案同文件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网络实行密码控制,及时对网络安全实施测评与安装杀毒软件等手段来保障档案的安全。较比以往传统的档案资料,电子档案则更加方便保存、整改与查询,同时,能够使用网络实施快速传递,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减低档案管理的成本。[1]
二、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一)建构科学可行的总体规划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路径。在构架档案管理信息化之总体规划时,应当本着服务于发展方向的战略理念。在研究本身的特点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实施深入研究与科学论证,建构出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构架一个规模比较庞大的网络管理模式,推进档案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进程。此外,应当关注系统实际运用的效果,注重系统对开展信息服务的目标积极态势,不断突出系统之灵活以及可扩展性,为将来发展留下拓展空间。[2]早在2012年,公园管理中心就下发通知要求中心本部各部室按照《市公园管理中心综合档案管理框架方案》所列明细,收集、整理和移交本部室2010年中心组建以来的各类档案材料。对已建立档案管理库房并实现档案综合管理的公园,须按照《深圳市档案分类方案编制规则》,继续做好本公园2012年度档案整理、归档等工作。同时,按照“先统计数量,后移交归档”的程序,2013年实现公园所有历史档案全部移交中心统一管理。这个档案管理的总体规划,从目前运行结果看,效果非常不错。
(二)构建档案信息网站
互联网遍布世界各地,档案管理自然也应打破传统善于创新,与时俱进。能够结合本单位的实情建构局域网,促成资源共享。档案网络建成后,能够发挥网络自身的优势,快捷完成档案之现代化信息管理与调用。此是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核心目的,并且也是档案数字化的主要标志与手段。在档案信息化建构中,要把档案的管理系统融入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之中,构成一体化系统,将本单位各个机构的信息统筹归纳进去,促成资源共享,从而取得档案管理的综合与系统成效。此外,还要选用那些利用有升级与开发能力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此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之一。只有软件适宜了网络管理的要求,具备完善的检索功能,才能有效发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之优势。
(三)稳步推进信息资源数字化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4-0233-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共享变得方便快捷。档案是各种实践活动、研究成果的第一手材料,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文化艺术档案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将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格局中,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成为档案管理机构重点研究的课题。档案数字化作为档案工作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从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和重要性入手,介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总体格局和主要功能,以期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1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判断该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档案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满足时展要求。文化艺术档案就是文化艺术机构或工作者在实施艺术创作、演出、教育及社会文化工作形成的,记录具有保存意义的各类文字、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的珍贵内容,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传。传统艺术档案主要以纸质、声像和实物记录等为载体,存在档案信息利用率低、保存档案容易受损、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的存储方式和载体有所改变,借助计算机实施各类艺术创作和教学活动等方法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载体的形式及存储空间产生一定的变化。如何让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发挥最大应用价值,有效管理新型电子档案信息,促使这些档案为艺术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成为建设数字化档案重点关注的内容。
2档案数字化的内涵及建设内容
2.1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数字化是指采用0和1两位数字进行编码,从而表达相关信息的综合性技术。档案数字化换言之是指档案信息化,使用数据库、高速扫描等技术将声像、纸质文件等传统介质或已归档的电子档案进行管理,其系统组成具有明显序列的档案信息库。什么是档案数字化?杨公之编制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一书认为在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档案管理活动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管理、处理档案信息资源。换言之:档案数字化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手段,遵循现代管理学理念,开展一系列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交叉使用的工作模式,充分挖掘文化艺术档案的信息,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果。实施数字化处理后,文化艺术档案能有效提升计算机检索速度,改善档案库过于紧张的情况。同时,数字化档案能降低频繁使用档案原件导致材料磨损的情况,有效丰富信息资源的内容及数量,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2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
①目录数字化;②档案全文数字化。档案目录主要作用是规范档案著录标引,并合理设计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档案数字化根据扫描录入方式,并为其设计合理的目录索引或采用光学字符技术判别存储信息的内容。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根据档案自身特点和档实际情况,建设数字化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数字化档案资源是指采用数字技术把馆藏中各种档案信息和接收归档的电子档案,也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具体途径如下:①开发并汇集档案馆原有的纸质档案为三次文献信息,借助数字化方式输入计算机网络中;②借助数字照相、扫描等技术对原档案实施数字化处理;③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组成规范的电子文件。
2)建立数字化档案数据库主要功能是存储、维护、处理档案信息,该数据库主要包括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和数字目录中心等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就是在互联网上、传递数字化档案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档案馆与国际互联网实现连接,确保各个区域的使用者均能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用户借助计算机网络,能够远距离检索网上开发的国内或国外的数字化档案资源。
3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依靠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随着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推广,必须创建一种高素质、分工合理的档案管理团队。档案管理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个档案数字化建设成败,档案数字化建设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管理人员必须熟练将上述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因此,文化艺术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练利用各项信息工具。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的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和运用技能,确保自己能熟练运用各类现代化信息工具,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档案信息打下坚实基础。
2)准确鉴定档案信息的有效性。作为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档案利用者,这也是用户评判评价档案机构信息服务的主要标准。信息化环境下,档案信息具有份量大,内容复杂等特点,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准确判断、鉴选并分析档案信息,从而为利用者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内容,为其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不但要快速、及时获取档案馆存储的信息为利用者服务,而且也充分运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引导利用者获取大量档案信息。③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档案工作不仅服务性较强,也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这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档案管理人员要明确各种档案保管期限、分类立卷、汇编等内容,确保各个环节准确无误的落实到位。
3.2建立档案信息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交通法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必须依赖各类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支持,根据国家档案部门制定统一、规范标准设定管理目标,确保各类案卷的完整化,检索更加方便。推行档案馆规范化管理应加强档案管理者和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1)规范档案信息著录档案著录主要由著录原则、项目、文字、来源、主要规则、标识符号等内容,档案著录是创建档案数字化数据库的第一步。借助著录把文件的内容和形式完整记录下来,组成数据条目并将其录入计算机,组建规范化的档案数据库。著录必须遵循统一规范的原则,防止发生同一事物或同一人物出现不同名称,不同的事物或人物却存在同一名称等问题,使得同一检索条目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严重影响档案检索的效果。
2)档案信息存储的规范化目录档案信息一般采用硬盘进行存储,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多,为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必须采用统一的存储载体。如果以光盘为主要存储内容,必须将光盘当做档案信息保存载体展开研究,并制定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3)选择合理的软件开发技术档案数字化建设就要采用计算机对传统档案实体信息及管理信息实施辅助管理。一个规范的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应具有收集、编目、鉴定、检索、开发利用等管理能力,这并非简单的模拟手工作业,而要依据档案管理的各个业务工作流程,结合计算机硬件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模式。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时时更新已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把原有的数据库转入新的信息平台中并投入使用,为高度共享档案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4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
4.1项目建设总体原则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小组领导下,统一规划并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创建包含纸质档案、电子文档为一体的综合性档案管理平台。本次建设以内网运行为基础,创建小批量纸质档案智能归档管理、分级管理把纸质文档、办公系统文档归纳为一期管理目标。借助已有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加强各种互联网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4.2系统总体框架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档案数据库、档案分级共享管理系统、安全保障及应用系统组成。
1)建设档案数据库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及档案管理系统制定的相关制度和规范,对词汇、表格、数据等进行有效管理。数据库能够存储综合的档案数据信息,管理对象主要由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内容,数据库可以执行档案的所有管理环节,并兼容各类不同介质的档案,如:电子档案、图片、光盘、纸质档案等。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数据库包括Oracle、DB2、Sy⁃base等,依据档案已有的库存及10年内增长情况综合分析,选择MSSQLServer200版本即可满足建设需求。标准档案数据库设置在该机构的网络中心,运用原有的SQLserver2005数据库软件,与新时期档案管理各项要求相互结合,组建档案信息资源中心和数据接口中心,从而实现日常文化艺术类文件归档、查找、整理等操作需要。MSSQLServer不仅满足档案数据条目和原文存储数百万条以上的要求,也不会因数据冗余导致数据库运行缓慢,完全满足文化艺术档案馆发展要求。
2)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档案管理应用系统设置在档案馆专网中,借助C/S与B/S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开发。C/S程序借助VB、VC++,B/S程序利用ASP开发平台,可以与主流服务设置无缝集成,达到最佳的控制和管理效果。C/S程序有利于管理人员前期分析纸质档案信息、加密和自动入库,有效解决历史档案信息和纸质档案存在的管理问题。B/S模式为所有访问档案的的人提供身份认证平台,访问者通过浏览器完成历史档案的查询、浏览等操作。
3)建设分级共享管理系统档案分级共享隶属于系统内部权限控制范畴,主要用来识别访问者身份,合理分配相应的访问范围、下载控制等等。安全保障系统是保障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正常、合理使用而设计的操作规范。任何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系统可以自动记录详细的操作步骤,主要由复制内容、打印内容等信息,防止出现违规使用和恶意攻击的情况出现。为保障文化艺术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的连续性,该系统开发主要借助主流的开发技术,使用.net和SQL数据库进行操控。
5结束语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成为国际档案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文中以档案数字化为研究依据,设计文化艺术档案的总体框架及主要管理系统,以期为档案数字化建设做出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注意的几点问题探讨[J].兰台世界,2013,23(8).
[2]梁景芝.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控制[J].档案管理,2015,21(6).
[3]许雯.档案数字化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策略研究[J].卷宗,2014,17(4).
[4]陈丽亚.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点认识[J].机电兵船档案,2014,9(1).
[5]王丽魁.浅析如何正确认识档案数字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3,13(z4).
[6]陈镭.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3,17(7).
[7]涂华.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4).
[8]张秋菊.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利用[J].电子制作,2015,9(2).
[9]王为.公共文化视角下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J].出版广角,2015,15(8).
[10]张姝.基于知识元的云南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资源构建研究[J].云南档案,2015,13(5).
[11]欧阳慧芳,胡春燕.广东客家文化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构建[J].山西档案,2014,9(2).
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以下简称气象档案馆)馆藏的我国器测气象观测记录始于19世纪40年代,而可利用的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基本始于解放后。大量纸质气象记录档案无论在实体所占空间还是在内容记录时间跨度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种档案的实体状况严重限制了其信息提供利用的时间范围与空间范围,降低了其信息利用的效率,亟待数字化。在此背景下,气象档案馆于2007年2月正式启动了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项目。近期,气象档案馆决定,在做好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灾后重建阶段档案服务的同时,加快历史气象档案数字化的步伐,加大档案数字化的力度。
制定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方案
为顺利完成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气象档案馆在项目启动前制定了完整的方案,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的内涵、范围、建设原则和组织实施方案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与说明,对什么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如何开展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等问题给出了详细的阐释。
参考现有气象记录电子文件格式,我馆决定将TXT格式作为本次电子文本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的标准格式。
一、 对数字形态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的编目是以传统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目录为基础,结合新生成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的组成形式及内容特点,以条目的形式对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的内容种类、信息组织形式、记录责任者、观测要素、时空范围等信息内容与形式属性进行概括的工作。为规范该项工作,我馆制定了《数字化气象档案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著录格式》,对著录内容与格式作出明确规定。
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的整理是指按照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对新生成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进行完整性检查、质量和格式检查及逻辑分类与排序的工作,它是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生成的基本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档案归档后的管理与利用。气象档案馆制定了《历史气象档案扫描电子文件检查方案》等技术规范来对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的整理提供技术支撑。
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的存储是将整理完成的数字化形态气象记录档案存储在特定的磁带、磁盘或光盘上的工作。根据现有电子档案存储设备及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需求,我馆要求数字化气象记录档案使用磁带、光盘各存储一套。归档存储的各种技术指标,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等相关规定执行。
二、 对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利用
对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利用是本次档案数字化的最终目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提供利用的范围、对象及方式。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规定,本次档案数字化形成的所有数字形态气象记录档案信息都应提供利用,提供利用的对象及其利用权限参照该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提供利用的时间顺序由数字化形态信息归档的先后顺序决定。
档案利用的方式可根据是否使用网络分为在线与离线两种。离线服务与传统气象记录档案的服务相同,按同一规章制度及程序执行。在线服务是通过建立网络平台来满足用户通过网络调用档案的需求。与离线服务相比,在线服务工作相对复杂,其主要任务是满足档案管理与利用需求的系统平台建设。为建设系统平台,我们制定了《历史气象档案电子文件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需求》,委托数字化加工企业据此开发。
三、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实施原则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实施原则是数字化工作必须遵循的强制性规则,是达到数字化总体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档案管理需求与数字化工作总体目标,气象档案馆确定了四条原则:保证档案的安全性:气象记录档案的安全包括实体安全与内容信息安全两方面;保证档案的有序性:气象记录档案的有序性包括纸质或缩微胶片气象记录档案的有序性和数字化形态档案信息的有序性;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在档案数字化实施过程中保证原始气象记录档案内容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信息被篡改;便于管理和利用:利用需求不同对气象记录档案信息组织形式要求也不同,档案数字化产品的特点与形式必须兼顾档案的管理需求与用户的利用需求。
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的经验与不足
通过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方案的贯彻执行,气象档案馆实现了馆藏194万页气象记录档案的扫描数字化,完成了数字化档案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在实现档案数字化既定目标的同时,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馆藏其他档案数字化及全国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经验:即只有对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流程进行全程管理、规范管理、安全管理才能较好地完成数字化工作。
1.全程管理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成功的基本保证。根据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方案的有关规定,本次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了数字化流程的全程介入管理和全面细节管理,有效保证了传统形态信息的安全、有序,较好地保证了数字化产品的质量与应用效果。
2. 规范管理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成功的关键。由于本次数字化的气象记录档案数量巨大、种类众多、格式复杂,使得数字化工作任务繁重、技术问题繁杂、工作流程复杂、产品质量控制困难。为此,必须制定详尽的数字化操作流程及技术标准来规范具体的档案数字化工作。
3. 安全管理是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要求。为做好数字化过程中的档案安全保障工作,气象档案馆采取了诸多措施,如提供专用的数字化加工场地、制定规范档案移交与归还的《历史气象档案交接管理办法》、制定响应突发安全事件的《气象档案馆防火应急预案》、在数字化加工合同中明确规定档案保密与保护条款等。
4. 档案修复与数字化工作同步进行。由于档案修复工作需翻阅全部档案并进行破损情况鉴定,为节约时间和减少档案原件调用次数,气象档案馆将破损档案鉴选与档案整理编页同时进行。
根据档案数字化的具体情况,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不足:
1. 前期传统载体档案整理工作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在数字化工作开展初期许多需要数字化的气象记录档案没有编页,气象档案馆与数字化加工企业的档案交接以册而不是以页为单位进行,一方面给档案完整性检查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给数字形态档案信息文件排序造成了障碍。为解决该问题,气象档案馆不得不对这些档案以原档案实体状态及档案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作为数字化文件完整性检查与文件排序的依据。
2.数字化加工进度控制不足。本次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在进度控制方面有所欠缺,未按预定计划完成数字化任务。原因主要在于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是一项任务繁重、流程复杂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无法预见的问题。
3.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不足。本次气象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档案实体安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对档案内容信息安全的管理在档案内容接触范围及档案传输控制方面略有不足。第一,数字化工作委托企业进行,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扩大了档案信息的接触范围。第二,数字化过程有质量检查、格式检查、信息复制等环节,无法实现扫描与存储设备的全封闭管理,给档案内容信息的外泄留下隐患。目前,我们正针对如何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更严密的安全管理做深入研究。
各级党政机关是档案馆档案的主要来源。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必然产生大量的以数字化形式保存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如不及时收集归档,将会给综合档案馆带来大量的缺乏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再对这些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将给党和国家造成资源和财力的双重浪费,且势必影响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利用。如何按照档案工作收集、管理、利用的基本业务模式,提高进馆档案的数字化率,是档案馆,特别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青岛市档案局大力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数字文件中心和数字化档案室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加强电子文件收集归档,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在基层档案室完成,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端基础工作。青岛市自2002年即开始了电子文件归档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四同步”(同步归档、同步整理、同步著录、同步利用)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家档案局的认可。为此,市档案局专门开发了适应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和立卷改革需要的“易初(机关)档案管理系统”,在市各级机关使用,确保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保存。青岛市市直机关2002年度电子文件归档并移交市档案馆2万多件,文件级目录20多万条,电子公文归档率达到80%以上。2003年度各进馆单位文书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率基本达到了100%(会议记录和保密文件除外)。
二、建设数字文件中心,深化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随着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的深入以及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市档案局提出了建立青岛市数字文件中心的设想,该项目列入了2004年青岛市电子政务工作试点示范项目,并得到了一定的财力支持。建设数字文件中心的目的是在对各级机关产生的数字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有效监督的基础上,将数字档案信息接收到数字文件中心,经过分级审查、整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政务网用户提供利用服务,最终建立起涵盖青岛市、区二级机关的数字档案信息的服务平台。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既是对网络环境下档案馆室业务建设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对进馆数字档案的一种前瞻控制,适应了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提高进馆档案数字化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配合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2004年7月,青岛市档案局与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网络环境下馆室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数字文件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方案提出了文件归档移交馆室一体化、档案管理馆室一体化、档案利用馆室一体化、档案工作监督指导馆室一体化等具体实施内容。方案要求凡应依法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机关、团体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市直事业单位,应于2006年底以前分期分批加入数字文件中心,实施馆室一体化。区(市)直机关、团体应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完成。
三、开展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控制进馆档案数字化率
青岛市各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包括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建立的虚拟网络),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协调办公。这就对本机关档案信息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岛市档案局从推进档案信息利用出发,按照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规范,于2004年初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档案室试点工作,得到了支持和拥护。市直机关共有23个单位列入了试点工作,至2004年9月份完成了室藏档案数字化任务,共数字化档案近百万页。这些数字化信息丰富了各机关网络信息的内容,解决了档案进馆数字化问题。同时开展数字化工作,也带动了档案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仅某扫描工作室通过承接数字化业务,就解决了几十人的就业问题,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以及数字文件中心、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工作,有利于实现档案馆与电子政务对接,有利于政府政务公开,有利于满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有利于解决进馆档案数字化问题,有利于发展信息内容产业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重要工作。
(作者单位:青岛市档案馆 266034)
1 城市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市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就使得以往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城市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严格的依据城市发展的需求,针对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进行管理,这也是城市档案建设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而要想使得这一项目可以达到其理想的完成目标,就需要重视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就是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没想挂机呢的档案档案所需要存储的信息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城市建设档案主要还是将纸质档案作为主要的档案类别。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各个行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其发展的速度更快。这也就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考资料,但是同时也使得城市建设档案在管理上呈现出诸多的问题。
以当前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来分析,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选用的工作形式较为落后,这样的落实的管理工作模式,导致城市建设档案在管理上呈现出效率低下以及信息无法共享的难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城市建设档案资料无法及时的进行整理,导致档案出现堆积的现象。
面对上述状况,就需要在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管理,依据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以更好的推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就是需要针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实施高效的优化。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无论在进行规划还是在进行基础优化的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以及建设档案,并针对城市的发展状况做好相应的记录,以此形成建设档案,不断的对建设档案中的内容进行丰富。通常而言,在城市建设档案中,包含的专业部门就是城市规划以及建设等多个部门。就这一点来分析,针对开发所产生的信息实施良好的管理,可以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实际效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提升其应用的价值,以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服务。
城市发展以城市建设档案作为载体,记录真实的城市发展信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城市建设档案进行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并且在存储介质上进行改进。摆脱传统纸质档案的束缚,建设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努力的实现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今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各种新型的数码处理技术,来有效的针对城市建设档案实施收集、整理、整合以及利用等,确保城市建设档案资源能够实现优化,以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而服务。
2 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三个化”功能
当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也就是城市建设档案提升的开始。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其重点,笔者以为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三个化”的功能,简称为“三化”:即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资源利用共享化。
一是馆藏档案数字化。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的各类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协调处理后并转化为数字信息,使所有馆藏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用性明显,效率提高,这是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基本点。
二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包含了传统档案馆的一切效能,它还包括了档案编码目录和检索自动化、档案全文储存与检索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辅助立卷、档案标引自动化、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保护技术现代化、建立档案数据库等一系列功能,这是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又一个基本点。
三是城市建设档案资源利用共享化。目前,城市建设发展,促使各种城市建设档案的档案资料,仍以文字形式存在于城市建设档案这个信息空间里。要改变这种方式,从查阅到资源共享,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信息网络的传媒作用,直接传递到各个用户,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档案利用的信息资源共享化,完成为社会、为城市建设服务的根本目的。
3 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
一是明确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要结合我区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确定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案,确立以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建设档案馆内外各项工作现代化的实施步骤,并对城市建设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进行长远的规划,使得城市建设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二是购置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设备。要逐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购置电脑等现代管理设备,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建设馆内馆外局域网,为建立现代化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三是开发城市建设档案数学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要建立城市建设档案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该系统涵盖了档案接收、业务指导、整理等主要日常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为全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服务的需要。
1.1电子商务中档案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
电子商务是指商品贸易的整个过程都通过电子手段来完成。它强调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卖家、买家、合作方和厂商在企业外部网、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相结合的应用。贸易活动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如查询原材料、定购、展示产品、成品储运和电子支付等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互相交流和沟通信息。随着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档案人员不仅要保管和收集好企业档案资源,还要了解更多的企业需求,设法使服务内容扩大。第一,要构建企业信息资料库,通过选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上网,该资源既能树立企业形象,又能体现企业优势,来展示和宣传自己,从而达到占领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目的。第二,要多方获取有效信息,构建一套高效的、科学的、灵活的、多功能的紧盯市场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领导决策、经营生产全程主动地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1.2企业档案载体发生变化
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数据的远近交换、传递、处理得到了适时的实现,企业在经营、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纸质文件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不仅办公进度快捷,而且具有极快的传递速度。电子图纸也在大量出现,其优势也是手工绘制所无可比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对产品图纸的设计进行随意修改、查询和存储,既方便又快捷。比如开发或生产一项相对较大的产品项目可能需要产生上万份图纸,同时有些还要继承原产品的许多成果,因此电子图纸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而且电子图纸的保存比底图的保存更有意义,还省力、省时、方便。变化了的载体形式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1.3企业档案分类发生变化
企业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大大冲击了传统的分类方案,如人事档案、基建档案、产品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等分类方案,逐渐被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流程的设置、各个管理模块所取代。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计算机依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或设立相应类目,虽然不同企业档案信息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不容置疑的是计算机的管理使档案分类与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等各种状况更加贴近,具有更加规范、科学和详细的档案分类。
1.4档案信息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为了使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构建企业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企业经营、生产的各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增强。档案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重要的企业信息,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来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要。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要始终围绕企业经营生产这个中心,及时把握信息开发和集成系统中的产品信息,找准档案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实现正确信息的正确传递,使档案信息达到高层次的处理要求。
二、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企业档案管理
2.1档案数字化做好统筹规划
要实现大量档案信息技术化、数字化,就必须做好统筹规划。首先对馆藏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如档案的信息利用状况、馆藏数量、档案的类型、载体状态等基本情况。然后制订科学规划,包括数字化处理规划、硬件的购置计划等。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应从实际出发制度一个长远计划和打算,无论是购置硬件设施,还是数字化过程,都是如此,要使其拥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和支撑能力。档案数字化处理规划的制定应遵循“重点突出,分步进行”的原则,先数字化那些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源和馆藏重点,尽早使大多数利用者的需求获得满足。
2.2档案数字化必须做好选择
馆藏的档案资源数不胜数,达到件件数字化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和选择,分清需要数字化的档案和不需要数字化的档案以及需要优先数字化的档案,然后再进行数字化。现实工作中,常常对以下档案首先进行优先数字化,如特色档案、重点档案、珍贵档案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因此,凡是能成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一般都是高利用率、标准、有序、有特色、高价值的信息资源。
2.3优化设置扫描参数,提高数字化质量
[关键词]档案管理;声像档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335-01
1.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声像档案是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音画同步将档案内容呈现在阅读者面前,直观性生动而强烈;将纸质档案需用若干文字表述的内容以极短的音像表现,生动而真实;可以随时复制和转换,并且携带方便,利于储存和传播,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声像档案是由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为档案载体,所以,声像档案受制于温湿度、灰尘等环境影响,保管的要求比纸质档案要高,需要特别注意。
2.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
2.2 存管条件不符,内容不全
与纸质档案不同,声像档案需要具备相应的装具和环境条件,如果还将其按照纸质档案一样对待,这种换药不换瓶的做法就会影响声像档案的保管质量。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收集档案时疏忽大意,往往会出现有音无像、有像无音、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文字说明不完整等现象。
2.3 重视不够
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2.4 管理人员不专业
由于声像档案属于科技产品的一员,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为档案管理创造适宜存管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但是,有些单位由于轻视,将纸质档案和声像档案的管理混为一谈,或者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的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结果造成声像档案受损与缺失。
3.加强声像档案管理措施
3.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3.2 业务培训
加强摄录与档案管理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录制、保管奠定良好基础。具体方法可采用档案讲座、集中培训、分发资料,或通过网站声像档案的收集范围、要求等,实现资源共享,使有关人员随时查阅声像资料的有关规定。对问题多基础薄弱单位限期建档,加强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针对工程声像档案专业性质不同,采取分类指导,增加培训效果,缩短培训时间,使声像资料收集工作分工细化。保证工程声像档案收集质量及数量。
3.3 全面跟踪服务,疏通收集渠道
档案收集是保存档案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档案管理其他业务环节的基础,是决定档案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要保证声像档案完整收集,采取必要手段和物资保障,建立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一要通过正常移交工作接收。二要重点人物(收录人员)直接征集。摄录人员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收集。三要广泛开展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比如反映单位历史概况的声像档案等,运用有偿征集、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四要重点单位重点收集。对重点单位、立档单位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
3.4 确定归档要求,明确收集范围
档案管理部门需配备专用档案库(柜、架),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本单位声像档案,确保声像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档案的声像资料应是原版原件(特殊情况下可接收复制品)。档案部门应随时收集零散的具体保存价值的声像资料。此外,所有归档的声像资料需由形成部门编写文字说明(包括时间、事由、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编写文字说明需要做到:准确揭示档案材料的内容,概括其反映的全部信息,标注项目正确齐全;照片的自然张、录音(像)带按案卷编写文字说明,一组声像资料联系密切的应加文字说明;文字简洁、语言通顺;时间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声像档案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工作成果与问题的资料;各级领导和著名人物与本单位有关的大型活动声像资料;本单位人员组织或重要会议,会见及外事声像资料;涉及本单位和本系统权益资料;其它单位形成的与本公司有关的重要声像资料;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声像资料等。
3.5 做好声像档案整理
声像档案的整理,应遵循有利于保持声像档案的有机联系、有利于保管、有利于提供利用的原则。可按载体类别、年度、问题分类,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照片档案以册为保管单位,录音、录像、光盘等以盘(盒)为单位保管。声像档案按照全宗、保管期限、年度、问题相结合方式分类、排列、编制档号。按保管期限,声像档案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保管期限的划定参照纸质档案的保管期限确定。应编制档案目录,照片以册为单位编制目录,每一册内应有卷内目录;录音、录像、光盘等声像档案,以盘(盒)为单位编制目录。档案入库前要对声像档案进行检查、验收。对受到污染的照片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3.6 改善保管条件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建立一个硬件达标的声像档案管理室对声像档案的存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管理好声像档案的基础和必须。首先,声像档案独立成卷,以声像柜、封闭铁柜存放;其次要严格监控所在房间湿度与温度,并注意遮挡、避免光线与磁场作用;录音、录像带定期倒带检查,尽量使声像档案寿命延长。
3.7 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
在声像档案的管理中,主要是对照片、视频、音频的档案对象进行管理,为了便于档案的保存和再利用,各档案管理部门开始利用现在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声像档案数字化,但不同的数字化标准和文件存储格式,数字化的档案品质差别非常大,可以针对档案不同的使用目的,采用不同的数字化方案。声像档案数字化是为了保存与再利用,转化质量越高还原度越高,但是体积越大。不便于档案检索,因此,我们在声像档案数字化时,每种档案都生成高质与低质两种,高质保存,保证还原度,低质检索,保证响应速度。用户检索到声像档案,可以直接网上观看视频、声音,需要原始档案数据文件时,通过授权,可以下载到本机使用。
4 结束语
声像档案比其他档案具有更高的还原度,可以充分展示档案人的形象,也为我们直观记录重要时刻,发挥了档案部门作为过去重大事件“见证人”的作用,其管理工作必须保持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仲亚红.数字时代声像档案管理策略[J].管理观察,2016(1):69-70.
[关键词]高校 档案数字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60-02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纸质、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将其连接,通过计算机加以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档案信息库,实现档案的共享与快速利用。[1]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开展而出现的。[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通过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达到数字化管理相关档案并提供利用的目标。[3]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及现状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使档案库房原有的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建立相关档案的目录数据库、现行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和照片、音频、视频等声像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采用完备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对高校档案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4]
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还主要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有些高校虽然使用在线档案管理系统,但也未充分挖掘系统的各项功能,因此,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思想意识薄弱
随着高校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已逐渐为高校师生所了解,并逐渐为高校领导所重视,但关于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对纸质档案的保管与利用上。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必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但就目前来看,高校档案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并不完善,需要制定相关制度,以此作为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依据。
(三)高校档案数字化的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档案数字化本身还处于不断探索论证的初级阶段,距离其全面实施还需要很长时间,从总体来讲,我国以档案数字化为主题的研究仅仅在最近几年才逐渐活跃,因此高校档案数字化理论研究相对不足,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5]
(四)缺乏档案数字化方面专业人才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其具备档案专业理论,还要熟悉计算机扫描、音视频处理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而高校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更谈不上具备计算机技能的档案管理人才,因此,从总体来讲,高校档案部门缺乏全面掌握数字化知识的档案管理人才。[6]
(五)高校档案数字化硬件技术缺乏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本部门的局域网,已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信息化体系,但实际上现有高校档案的管理模式,还主要是手工管理模式,很少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虽然有些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一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但仍然存在部分设备老旧过时的情况;有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也存在过时的情况,导致相关档案数据无法读取;并且缺乏一个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档案管理系统。
(六)高校档案数字化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而高新技术的投入则需要巨额资金,如购入大量的数字化设备及软件;维持现有设备的正常使用,更新过时的设备和软件;更换过时的硬件或升级相关软件,设备过时时还需要迁移转录数字档案信息等,因此,资金短缺也就成为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障碍。
(七)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将档案数字化后,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信息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隐患:档案数字化载体的寿命一般不长,这时候如果没有产生新型载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将面临无法读取的危险;档案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快,导致换代后系统中的数字化档案也可能无法读取;档案管理系统本身也存在许多威胁档案信息安全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7]这些问题若是没有解决,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将面临巨大威胁,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有些纸质档案上有单位的盖章、领导签字或盖章等,这是有法律效力的,因此这些纸质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凭证作用。但是,由于存在计算机技术条件的限制及立法相关的问题,这些数字化了的档案属性遭到广泛的质疑,法律部门对其也不予认可,因此,利用这种数字化档案无法实现档案的原始凭证价值。[8]
三、高校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档案数字化的挑战
(一)加强高校人员的档案意识
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每学期定期召开由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参加的档案培训,由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对兼职档案员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宣传档案相关制度,讲解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等。同时在校园里也应适时开展档案知识和对档案数字化的宣传活动,使学生和教工广泛了解档案数字化的便利性,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意识,最终有效提高高校人员的档案意识。
(二)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关制度
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有利于全面开展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有效进行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确保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高校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前,首先应遵循国家的统一标准,既要按照国家已有的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已经明确的国家信息化体系来制定,同时也要充分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三)加大投入,并提供技术保障
高校档案要想实现数字化并确保数字化的档案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保证,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是以高投入为代价才能进行的,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数字化还需要相关技术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高校档案部门应遵循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制定自己学校的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和规范;高校档案部门应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还应对系统和设备定期进行升级并加以完善,组织自己开发或购置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挑选数字化档案存储介质和相关设备时,尽量选择以主流、成熟的技术为基础的存储设备;还应更新、检测存储设备,当技术发生升级、载体过于老化时,还应及时将数据迁移到新载体上。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高校档案部门应大力培养档案管理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引进与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时应做到与时俱进,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这就对高校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不仅档案专业素质过硬,还要重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获取及提高。而高校则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定期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能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发展。
(五)重点馆藏档案数字化
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引起档案界的普遍关注。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高校档案馆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但短时间内将全部馆藏档案实现数字化是不可能,因此档案工作者要对重点、有特色、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料先进行数字化以保证服务利用。
总之,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本文仅从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方面给予理论探索,但问题可能并未全面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晋川.对大型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12):28-31.
[2]张春.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档案,2009(12):18-19.
[3]王建萍.浅谈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72-75.
[4]罗敏.浅析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90-192.
[5]谭远宏,赵家文,刘健华.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174-176.
[6]杜敬民,陈文.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河南科技,2009(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