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探春理家

探春理家

时间:2023-05-30 10:43:52

第1篇

贾探春是【红楼梦】中重要人物之一,金陵十二钗之正钗。大观园青春美丽,才华横溢,颇具代表性的少女之一。探春无黛玉之媚,无宝钗之冷,无湘云之憨,无迎春之懦,亦无凤姐须眉之风,晴雯灵巧之韵。棹红轩主称之曰:敏。探春之才仅为“敏”吗?愚以为不然。

探春之雅

探春之雅犹如魏晋竹林之七贤,抱膝谈月;亦如晋之二谢,呤啸而游山。在作品第四十回中,贾母游大观园,到探春之室,只见:“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 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案

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文中探春室中的布置描写,足见探春喜书香,爱清淡之雅趣。

其次,在 第二十七回中,探春要贾宝玉再出去闲逛时替她买些好东西: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明儿出门逛去的时侯,或是好字画,好轻巧顽意儿,替我带些来。”同时,探春 之居名之曰:“秋爽斋”,亦足见其文化修养上的 雅兴及“天高气爽”的精神。

探春之能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 薛宝钗,林黛玉般的 多情红颜,同时也 描绘了似凤姐,探春般的 能干女子。

探春理家之时遇到的情况比 秦可卿的 丧事要复杂得多,面对诸多困难,以及贾府大厦将倾的 局面,探春客服了自己因是庶出而遇到的特殊困难,是自己的管理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探春为了树威,骂生母,气平儿,连凤姐的面子也不给,让躺在病上的凤姐也不得不说:“好 ,好,好 ,好个三姑娘”,但探春无情之人,相反,探春在大观园中的人缘很好

,有一次薛宝钗指着?夺堆痰娜鹤由系囊桓霰逃衽逦实溃骸罢馐撬??愕模俊保?堆痰溃骸罢馐侨?憬愀?摹薄1︻蔚溃骸八?羌?舛?巳硕加校?滥忝挥校?氯诵?埃?仕湍阋桓觯?馐撬?南钢?Α?!逼浯魏罄从钟刑酱喝闷蕉?镉?阂?乇蝗槟钙?叩脑苤槔鬯拷鸱锏氖隆

探春之精细不下凤姐,协助李纨,宝钗理家,使下人“更觉比凤姐当差时谨慎了许多,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倒下了一个 巡海夜叉 ,又添了三个 镇山太岁 ,索性连偷着吃喝的工夫都没了”。

探春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出了名的须眉之风,当抄检大观园时,探春马上想到江南甄家被抄,意识到这是自家人“窝里斗”,于是冷眼旁观,护卫自己的丫头 ,掌打王善保家的,连凤姐也唯唯诺诺,出不顺之气,让人十分痛快,再次彰现了她刚烈精明的本色。

探春之悲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探春的判词,写的是探春远嫁的悲剧,而探春远嫁的悲剧似乎又与她的身世与性格相关。

友人把探春比做 “刺玫瑰”我相信这与他的出身有莫大的关系。在封建社会,人们对嫡庶是十分讲究的,连贾政这样老实的人(尽管有些迂腐),也纳了三个妾,大老婆王氏生了 贤德妃元春,贾珠以及“混世魔王”贾宝玉;二老婆周氏,无子;三老婆赵氏,生探春和贾环。因此,探春对其庶出的 身份十分忌讳,加之贾环与赵姨娘在贾府十分讨人厌,因此探春与王夫人、宝玉走的很近,也因为如此,凤姐病后,探春能以庶出的身份理家。

探春理家是,不巧她舅舅赵国基死了,赵姨娘到 探春那儿撒野要银子,探春却以为赵国基不过是贾环的奴才,否认了赵国基是她的舅舅,甚至否认了赵姨娘是她的母亲:“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王子腾),我倒素日按理尊敬,越发散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的时候,为什么他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也许这些话在今天我们听来是十分可怕的,但也发泄出探春对自己出身的 不满。凤姐就说过:“好 ,好 ,好 ,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命薄,没生在太太的肚子里。。”

如果上面是探春出身之悲的 话,那么探春的悲莫过于远嫁之悲了。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这是探春元宵节所做的灯谜,谜底是:风筝。贾政思曰:“探春所做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我们也可读出其预示的远嫁之悲了。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第2篇

《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常常是一出现,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性格基调。但是探春――这位贾家“三姑娘”,作者却没急着让我们认识到她的性格本质,而是随着书中情节的展开和深入,才逐步地走进她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探春的第一次出场读者就通过黛玉的眼睛看到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不同流俗的气质,接着在众人敛声屏息的环境中探春与宝玉简短的对话,让大家感觉到了这位三姑娘的与众不同,她没有一般女孩子的扭捏作态,显得大方,从谈吐中也看出她有见识,通诗书。接着书中在第四十回,作者对探春的住处“秋爽斋”作了重点的介绍,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亦恰如其分地寓示了探春有如清秋之飒爽冷静高雅的气度。接着探春作为大观园中“海棠诗社”的唯一发起人,自取别号“蕉下客”,芭蕉叶的舒展宽阔与她“素喜阔朗”的个性吻合,在诗中她宣称“熟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可见其高雅的诗情和出色的才情,在后来的“诗会”上她更是以一曲《簪菊》让人叹服,诗中以“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来表达她具有世俗之人不理解的高尚情操,同时也预示了她的性格悲剧。

在第四十六回贾赦追逼鸳鸯为妾的故事中,当被逼得走投无路的鸳鸯,跪在贾母面前哭诉,贾母也不禁“气的浑身打颤起来”当着众人,把王夫人指责的“不敢还一言”。面对眼前的紧张局面,探春面带微笑的走到贾母面前说道:“这件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果然,这几句简洁扼要而有理明通达的话,立刻把贾母的怒气驱除,大家复又说笑起来,一场风波得以平息。探春在这种措手不及的突况下,她能迅速的作出反应,并分析正确,判断无误,确实了不起,申辩有理有据,真的让人佩服。

至此,我们对探春的性格,可以构成比较清晰的轮廓:她是一个有才,有识、有魄力的少女。但作者曹雪芹对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并没结束,前面的描写只体现了她判词的前半句“才自清明志自高”,同时作者又让她“生于末世运偏消”从而反映出一种有才能但不得用的历史苦闷。所以探春的性格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曹雪芹赐给探春一个“敏”字,这是最恰当最准确的评价。她性灵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不过,探春之“敏”还有胎带来的“敏”――庶出的敏感。探春处于尴尬不利的境地:一方面她是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姨娘姑娘”为世俗所轻。探春的性情是“高”的,是不轻易被世俗的人所理解,但是她的地位是“低”的,却成了世人所关注的焦点,这种强烈的反差就更使得探春的行为变的乖张。封建的嫡庶制度深深的损害了探春的自尊心,探春渴望的是人们相互的尊重和爱护,但是当她原本就脆弱的尊严遭到侮辱时,她爆发的力量是巨大。在书中第七十四回写到,抄检大观园时,每到一处,都是伏首贴耳,任其抄检;唯独到了秋爽斋,探春率领着陆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房间中仿佛布满了可以点燃得起来的怒气,正在一触即发地等待着前来搜查的人们。当那个王善宝家的,偏不相信“一个姑娘就会那么厉害起来,况且还是个庶出的。”这个封建统治的爪牙,“乘势作脸”,竟然动手动脚起来时,面对这样放肆的带有侮辱性的搜身,不可轻辱的探春岂肯罢休?只听得“啪”的一声,王善宝家的脸上早就着了探春的巴掌,这一掌声音是响亮的,惊醒了多少人!它是那么得痛快,却又是那么的沉重!在这个“一个个好像乌鸡眼,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她要站稳脚跟,取得“主子姑娘”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她要遵守森严的等级观念,她要泯灭天性的冷酷无情的割断与生母的天然脐带关系,与正室太太接上一条人工脐带关系。对她来说是痛苦的,此乃是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和封建贵族的伦理纲常所造成的一种复杂的悲哀。她发出过这样的哀叹:“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

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歧视,对女的束缚和对女性个性的压抑是探春悲剧性格形成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有很多人会拿同是姨娘生的迎春和探春作比较,说为什么迎春就不象探春那么激烈,那么痛苦的控诉。在这里不能说迎春是比探春快乐的,也不能说迎春受到的压迫少,她们的命运同样是悲哀的,只是性格的差异带来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生性懦弱的迎春对生活本无所求,她将思想封闭起来,完全将精神寄托一部《太上感应篇》中,对自己的事情都不闻不问,只要不否认她的小姐身份,对她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而探春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呢?听听探春的话语就会明白:“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的去,去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当探春长成为一位“熟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的有志向有才干的女性时,她就更不可能只满足于作一个一般的豪门闺秀,她要实现远大的抱负,“女儿家”的身份带给她的是前进路上的羁绊,她想冲出大观园的围墙,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可是身处于那个紧守着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的社会,大观园就像是一个铁作的牢笼,再强的探春也插翅难飞,注定她只能在内心痛苦和挣扎,还空怀着一身才智无从施展的英雄女儿之恨。封建统治在长达千年的巩固与完善中,建立起一个庞大而坚实的文化基础,它以各种形式对女性进行道德规范,这种道德教化使女性处在一种文化孤立的境地之中,因此探春也不可能站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为自身的反抗行为给予道义上、理论上的支持,寻求出更光明的解放道路。这不仅仅是探春一个人的悲哀,这是封建礼教统治下整个时代女性共同的悲哀。由此我们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探春个性强烈的种种尖锐的表现正是她内心世界的十分矛盾和痛苦的挣扎的外在体现,也深深敬佩这位少女身上所具有的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勇敢与坚韧。

目光远大的探春洞悉着家族的时弊也预见到了家族必将走向衰败的命运:“这么大族人家,若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是何等的见的,她的清醒让多少贾家的男人汗颜!但正是这种清醒给探春带来的是内心更大的痛苦和矛盾,有才智的探春怎能看着家族的破败而不贡献她的力量呢?而对探春的内心痛苦所体会的辛酸正是曹雪芹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他正要通过这位有政治家素质人探春将他心中的滋味,胸中的愿望――的表达出来。所以曹雪芹给了探春一个在大观园内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是想借探春的手――探春“理家”完成他的“补天”梦想。

第3篇

一、庶出制度与弱势性别的双重受难而形成的自卑心理

在曹雪芹,高鹗续的《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说:“三小姐乃政老爷之庶出,名探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下同)她是和迎春、惜春一起出场的,来欢迎到来的林黛玉。我们透过黛玉的双目,第一次认识了她,“削肩细腰, 长挑身材, 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回)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才貌双全的探春。但是身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一个成员, 她的内心深处却有着很深的自卑感,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是因为她庶出的身份。这成为探春的一个痛点,造成了她的自卑心理, 并且影响她以后的性格,甚至决定了她以后的命运。

在封建宗法制社会,嫡庶有别,“木之正出为本,旁出为枝;子之正出为嫡,旁出为庶。”在“妻妾不分则宗室乱, 嫡庶不分则宗族乱”的宗法制度下,虽然她表面上享有荣华富贵,有着平常人无法拥有的许多东西,但是她毕竟不是正室所出,所以这深深影响了探春,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时时隐藏在心中,一有机会就会发作。

长期以来,这种独特的出身一直影响着探春,长期的自卑给她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她曾经伤心的说道:“我一个女孩家, 自己还闹的没人疼,没人顾的,我哪里有好处去待人。”(第五十六回)在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迎春因为自己的懦弱无能,被刁奴欺负,这又一次深深的触动了探春敏感的神经,探春据理力争,物伤其类,唇亡齿寒。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表面上是对自己同胞姐姐弱势地位的防卫和驳斥,但从深层的原因来分析,我们完全可以看出,这是探春内心自尊感的另一种表现。

探春的自卑情结,在她对生身母亲赵姨娘的感情上,表现的更为明显。赵姨娘不是贾政的正室,在贾府一点地位也没有。除了这些之外,她还时时处处惹是生非,亲兄弟贾环在贾府也是一点尊严也没有,这一切的一切也注定了探春处于一种难堪的境地。

二、心理补偿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自卑感表现为心理上的一种紧张状态,人们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作出补偿。探春一方面因为自己是庶出而产生了自卑情结, 另一方面和庶出的男性相比,地位上又低了一层,这样她的精神负担就很重。探春在生活中无意间用拓展物理空间等方式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压抑进行必要的释放、排解与宣泄(第四十回)。房间布置摆设具有爽朗、大气与文雅的特点,讲究对称与对比,隐隐透出须眉之风,丈夫之志,对于探春因为庶出身份而受到的心灵挤压具有很好的补偿调节作用。

另外一种心理摆脱机制是在行为中建立优越感,获得心理补偿,一封简短的发起帖,是探春自立自强的人格宣言书,通过一次诗社的组织,把探春的气魄和风度展现无遗。第四十六回中,贾母因贾赦欲收鸳鸯为妾而迁怒王夫人,凤姐、薛姨妈、宝玉等无一人敢说话,机敏的探春赶紧站出来为王夫人解围,几句话入情入理,使贾母回嗔转喜,自以“老糊涂了”找台阶下。探春这样做不但救了王夫人的急,也让贾母自己顺了气,更主要的是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也表现了探春的深明事理与处世能力。

三、超越自卑

心理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自卑,但只有正视自卑,超越自卑,才能最终实现人格的升华。探春内心深处的超越意识孕育了她独立的人格精神,化自卑为自我完善的动力,从而彰显出极强的人格魅力。在抄捡大观园的中,没有人敢出来反对,只有探春提出反对意见。这充分显出了一种为弱者撑腰,敢做敢当的气概。

第4篇

在大观园中,探春可以说是除了宝黛之外才情较高的一位,论能力,曾与宝钗一起管理荣国府。能力不比凤姐差,书中将她比作一朵玫瑰花,又红又香,但却有剌。凤姐在对待贾府三个带“春”字的女孩中,对她最怵,连宝钗也认为她是姐妹中的拔尖人物。

曹雪芹赐给探春一个“敏”字,是对她最好的评价。

探春性灵敏锐,做事敏捷,心地敏慧,因此贾府的人送给她一个绰号“镇山太岁”。探春有着与生俱来的“威仪”倘若有人惹到她,她就会像老虎一样,伸出爪子扑向你,毫不客气,探春博览群书,处理严谨,虽是姨娘生的,又是庶出,可是谁也不敢小瞧她,连持权横行的凤姐也让她三分。书中第二十六章有个片段,此正值宝钗走来,平儿告辞出去,训斥外面的婆子说:“睢见三姑娘的厉害了吧,连二奶奶的话她都敢反驳,你们还不老实!”平儿回去和凤姐说了探春的事,凤姐笑着说:“好个三姑娘,虽是庶出,却十分厉害,我正好有个臂膀了!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她这是拿开端,以后也好管事,你可千万不要和她犟。”凤姐的话语间不攀让我们感到了探春的敏!是的曹雪芹就是在书中塑造成了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探春都堪称现代女强人的典范,但探春之所以高出凤姐,关键是探春知书识字,说白了也就是她文化素质高,所以凤姐不得不承认探春比她厉害。

“自古红颜多薄命”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我们营造出了“悲”的氛围,大观园中,四个女孩:元(原)、迎(应)、探(叹)、惜(息),曹老先生刻画了四个薄命的女孩,可在高鹗的续集中,探春却被远嫁出荣国府,远离了荣国府那腐朽奢侈的生活,可见高鹗对探春同样的喜爱。

探春之“敏”还有庶出的敏感,她反对惜春的唯唯喏喏,厌恶迎春的默默忍受,讨厌这种弱者的行为,觉得那是极其胆小怯若的表现!因此每当有人触及她的出身,她总是不惜一切去反抗,这反映了她强的一面,但也透出她极为敏感的一面,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这样的身世不能不伤害探春的自尊心,但她却极力维护自己的威严。你看,当王善宝家的挨了她一巴掌后,她大怒:“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面上,你又年纪大了,才对你客气点,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由着你们欺负?……”

声色俱厉,义正词严,这维护的不仅是她个人的尊严,更是整个家族的尊严。

探春说过:“自己但凡是一个男人,就要到世上干一番事业”这是一种多大的气魄与风度呀!

探春向往着美好,可却被封建所束缚,她虽是庶出,却生来不甘,尽量改变别人的看法,让人不敢小瞧她!

第5篇

关键词:管理;集权;分权创新;外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5)04-0031-05

一、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一)背景介绍

王熙凤是荣国府贾赦之子贾琏的妻子,同时也是贾政妻子王夫人的侄女,这一身份便标志着她必定是为荣国府效力之人。再加上她“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 [1]84,所以本该为贾琏的活她也承包了,荣国府上上下下都是她打理。王熙凤不仅喜爱揽事,揽下来的事情必定也是做得好,所以声名在外,宁国府出了事也找她来帮忙。

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就说她“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在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1]84,可见王熙凤作为一名高层管理者,其效率和成果想必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说贾府是一个大企业,那么王熙凤就是荣国府当之无愧的总经理,而且这位年轻总经理的管理能力也是出了名的。宁国府应该算作是荣国府的兄弟企业,在其临时需要管理者的情况下,帮助其料理事情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挑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落人话柄。所以王熙凤的协理看上去风光,但是对其的潜在要求其实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是怎样顶住压力发挥出自己的管理才能的呢?

(二)管理特点

管理宁国府的重点在于资产和人力管理。王熙凤在欣然接下这项任务后便明白自己须得先理出个头绪,宁国府中的风俗乃是:第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临期推诿;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1]85

总体看来,这五点分析的重点全在于人员管理,包括员工素质低、分工不明、等级观念严重、奖罚不明等弊端。且看王熙凤是如何应对处治。

1.确定集权管理体制

王熙凤一上任便立下威望:“再不要说‘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1]86这一番话是很重要的,毕竟王熙凤不是宁国府里的人,之前的管理者尤氏与秦可卿的管理策略乃是温和之道,王熙凤既然要行自己的严厉之道,就必须先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话能够说的这么强硬,是因为荣国府在财力上比宁国府雄厚,而且贾府的董事长贾母也是坐镇在荣国府。王熙凤在荣国府虽然也是管理者,但是却受着王夫人等人的监督和管束,不能像在宁国府这样可以集权于自己,一人独掌大权。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外部管理和监督的实施,要比内部管理拥有更大的独立性,其效率也会更高。

有人认为王熙凤的集权管理过于严厉呆板,认为王熙凤当初的权威主要依靠贾母和娘家做靠

山,一旦靠山倒了,其权威便马上土崩瓦解。[2]本文认为不然,王熙凤树立严格的集权管理,实在是其个人的性格所致,这也是这位领导者的魅力之所在。试想,如果她仅仅只依靠靠山出头,那么其管理是不会得人心的。但是通读红楼可知,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理者,不仅与宁国府的管理者尤氏和秦可卿关系融洽,即便是荣国府的大股东贾政也没有表现出对她的任何不满,而下人们虽然“惧其”,然而却只是抱怨并没有指责。通过上上下下人们的反应可见,在管理中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才是最正确的,面对宁国府的混乱秩序,王熙凤好强的性格和优越的管理才能所带来的集权管理体制是无可厚非的。

2.明确职责分工

在确定了管理者的主体身份后,凤姐便拿出早就让彩明订造好的人员簿册,开始了责任明确的分工工作。于是,十个一班,分别负责倒茶、亲戚茶饭、上香添油、管杯碟茶器、酒饭器皿、收祭礼等各项工作,凤姐格外嘱咐:“别的事不用他们管”,各自负责的东西“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 [1]86这样就把全府上上下下的所有工作都分配的井井有条,并且分工明确,责任也明确。权力和责任必须明确,只有每个人明白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才能够令行禁止。[3]

布置完个人的职责后,“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了招揽。”[1]86可见效果立竿见影,整个宁国府井然有序。

3.树立严格的监督和惩罚机制

仅仅有分工肯定不能切实保证完成任务,所以凤姐还制订了严格的监督和惩治体制,例如命“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戌时烧过黄昏纸,我亲到各处差一遍”。在安排事务时还有言在先:“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若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 [1]86一番话说的严谨明白,震慑力十足,并且在以后的做法中确实也是言出必行。

五七正五日那日,便有迎送亲客的一人迟到,凤姐便秉公办事,严格执法,不顾及一点私人情面,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便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并且“革他一月银米”。 [1]88在如此严格的体制下,众人便更加兢兢业业、执事保全。日后,也没有人再犯过错,可见凤姐在办理秦可卿丧事这一事情上是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对于宁国府的治理。

二、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一)背景介绍

贾探春是贾政之妾所出,是没有地位的庶女,但是她却“才自精明志自高”,有着与生俱来的管理天赋,只是平时不能有所作为。但不管怎么说,探春仍然是正当的主子,在荣国府企业里面是一个潜在的管理者。凤姐一有病,王夫人最重要的臂膀一没,整个大家只有探春可以帮着李纨一起料理事情。

贾探春的生母赵姨娘,地位不高且度量狭小,不会为人处事,在探春行权时闹出了一场风波。但是探春以公正强硬和不卑不亢的态度将这件事情处理得当,体现了其“高志”。除了正常处理荣国府的一应大小事务之外,探春最大的贡献便是“兴利除弊”,想出了许多的办法增加荣国府的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体现了其“精明之才”。

本文通过探春对于三件事的处理方式,来分析探春的管理能力。

(二)管理特点

1.不畏挑战,彰显管理者气质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未出嫁小姐的要求是贤良淑德,不问世事,所以探春一直怀才不遇。在总经理王熙凤有病不能管理贾府时,李纨作为大儿媳理所应当成了代班经理,但是偏偏她又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人,这时敢作敢为、有精明头脑的探春便欣然接下助理一职,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人们巴不得在凤姐有病的时候偷个懒,对于新任的管理者有些不在意,并有心试一试,这就是探春执政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贾府应该给赵姨娘赏银用来处理出殡等事宜。专门负责这件事的吴新登媳妇回话时便不说应该给多少银子,有心试探探春和李纨有什么主见。李纨的处理果然不当,所以下人有些得意时,探春开始了她的有理有据的处理。

探春的主要方法就是依照规则办事。李纨的意见是给40两银子,显然是多了,探春便命拿旧账来,按照账本行事,只给20两。并且严厉批评下人:“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到来难我们。……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厉害,也就算是宽厚了!”[1]380在解决这件事时,探春不仅果断地采取按规则办事的策略,更重要的是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探春的一番下马威使下人们“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想挑战管理者权威的下人们也“满脸通红”、“都伸舌头”。

2.不偏袒徇情,严格按规则办事

对于规则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情,在赵国基这件事情上又有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自己的生母赵姨娘觉得给的少了,又来生事,说道:“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都是你们尖酸刻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1]382可见,赵姨娘的主要不满就是分到的银子少了,认为自己的亲生女儿一点也不偏袒自己。

对此探春既寒心又气恼,但是做法仍是理直气壮,“拿帐翻与赵姨娘看,又念与他听”,说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我并不敢犯法违理”, [1]381指出规则就是如此,自己是按照规矩办事,强调自己没有什么错误。再针对“人情”方面回道:“太太如今因看中我,才叫我照管家里,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一番话,大大地贴合了赵姨娘的心思,潜台词里无不在向自己的生母宣告自己的拳拳之心。

然而,探春劝告自己生母却只是次要,在探春心里公平公正才最是自己最想达到的目的。探春深知公平与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公平是效率的保障,只有秉公执法办事,一视同仁,而不是厚此薄彼,才能达到提高管理效率之目的。[4]在荣国府整个企业中,像探春这样拥有雄才大略却又秉持公平的管理者可谓仅此一位,探春时刻彰显着心胸宽广与心思缜密等优秀管理者必须具有的高尚品质。

3.缩减开支,物尽其用

外强中干的贾府其实收支不平衡,凤姐都道:“家里出去得多,进来的少……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1]385可见贾府的财务是有危机的,对其采取开源节流的措施刻不容缓。而凤姐又不方便施行,好在“才自精明”的探春也看到了这一点。

一方面,对于大观园的一些重复的开支全取消掉。先是蠲了贾宝玉、贾环和贾兰上学吃点心买纸笔领的八两银子,因为这些已经从各屋里领了月钱了。后来又将姑娘们额外的头油脂粉等买办的二两银子蠲了,因为她们已有月钱,也是重了的。这些事情虽小,但是体现了探春节俭开支的决心,其观察力很强,执行力更强,说减就减,不像凤姐那样思前顾后无所作为。

另一方面,增加大观园的收入,资源充分利用。探春从赖大家的园子那里得到重要讯息:“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于是便下定决心:“咱们这园子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1]388于是便将园子里的竹子、稻地、香草等花草树木指派老妈妈管理,也不用交租纳税。这样一则园子里花木一年好似一年;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可借此小补;四则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一举多得。薛宝钗不禁感慨:“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对于这项新增加的收入,探春还有更好的财务管理措施,即这些银子每年归账,都归到里头来,不用从凤姐那里算账。这样不仅简化了算账的步骤,还能保证资金的完整性,不会被层层剥扣,最重要的是更加提高了下人们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蒋和森在《探春论》中称赞她“这个少女不仅有着明于察物的双目,而且还有着一副可以担得起重量的双肩”[5],确实,探春的开源节流措施体现了这个管理者敏锐的目光和高瞻远瞩的品质。

三、两者管理方法的比较和启示

(一)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凤姐在宁国府以我为尊的管理方式是集权管理制,而探春将大观园内部管理分权给老妈妈们是创新分权的管理方式。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管理重点不同,管理的目标也不同,但是都能很好地完成目标。

1.王熙凤的集权管理体制

宁国府之乱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书中的柳湘莲、秦可卿都表现出对宁国府不正之风的控诉,即使是员工自身也说“论理我们这里也该让她来整整了!忒乱了!”[1]85这样的话,所以凤姐管理宁国府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督制度,也就需要管理者拥有集中的权利。而且以凤姐自身具有好强的性格和非凡的管理才能,这种严格的领导个人监督体制才是更好的整治方法,还可以避免徇私徇情的弊端。

这种模式的严苛之处不仅在于对员工的行为限制,同时要求领导者要有很好的自律意识,凤姐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很好地做到了。书中写道:“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时二刻就来点卯料事,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得安宁……凤姐并不偷安推脱,恐落人褒贬。”[1]87通过领导者可靠严格的执政,宁国府被筹划得十分整肃。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只狮子带领的一百只绵羊可以打败由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百只狮子。”[6]王熙凤这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凤凰,想要治理好混乱无序的凡鸟们,不得不采取这种集权管理方式。毕竟,“严”字是治乱的根本。

2.探春的分权创新管理模式

而探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方式是采取激励措施。园中的老妈妈们每日不辞辛苦地劳作,却不能得到公平的薪酬。因此探春看准了园中花草树木的生钱之道,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这些分包出去,并且得到的钱收归自己,不用经过凤姐的手,大大迎合了老妈妈们的心思。这种方式实施起来方便简单,通过收入的刺激,激起个人自觉的行动,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对于王熙凤的注重“管”的措施,探春的分权创新模式更加注重了“理”的作用。将具体的工作进行分工,采用个人承包责任制,扩大大观园的收入,便同时涉及了财务的管理。探春是以整个企业的兴亡为着眼点,真正的心系企业,所以才会体恤员工,并期望增加企业的收入。在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这是很好的正面案例,领导者对于企业的管理,要将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员工精神的解放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综合比较这两种管理行为,人们更多地欣赏贾探春的管理方法。有学者认为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从贾府的视角看,是成功的;但若从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来看,基本上是应当否定的。而探春在协理中,一没有贪心,二比较民主,三是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能用儒家经典理论指导改革。[7]所以人们认为探春的做法对现代管理更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本文却认为,两者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对两者的比较不能简单地论孰对孰错。对于王熙凤的严苛管理,我们要在整体的背景环境下分析,在封建社会严厉的等级观念压制下,王熙凤的狠辣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况且上文也已经论述过,对于宁国府之乱,只有严才能治理得当。而探春的管理虽然更加民主和开放,但由于封建时代固有的趋利性和落后性,其措施并没有对荣国府的整体和长期情况有很好的改善。这两者的优势和劣势、成功或失败,从根本上来说,都受到了封建社会落后制度的极大影响。我们在借鉴她们的管理经验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自身的情况确定独一无二的管理模式。

(二)重视外部监督的重要性

通过对两次管理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凤姐协理宁国府还是探春帮忙治理荣国府,两人都是以一种“外人”的身份参与的,这些事情都不是她们的本职工作。

宁国府的真正经理是贾珍和尤氏,凤姐只是,所以就有了很大的独立性,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探春也只是帮忙这一次,平时凤姐怎么管理的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在减免费用和分派园子事务时能够爽快地即刻安排下去。在书中多次通过凤姐助理平儿之口道,探春所想之事皆是凤姐已经想过的,只是有的碍于情面不能够做到,有的则是还没来得及实施。且不论这是不是凤姐和平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炫耀自己的权利之举,仔细一想,像凤姐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些呢,肯定是因为自己是内部人,实施改革有许多的不方便。

由此可以看出,外部监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我国现代企业中,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主要是停留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故企业的监督没有执行到位,企业普遍地存在内控经验缺乏的现象。[8]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缺少监督程序设计、程序执行方面的具体指导,使得家族企业的监督模式并不完善,其效果也不佳。[9]总体来说,各种各类的企业都应该重视外部监督的重要性,例如在面对财务舞弊,注册会计师比内部审计更有优势、更有可能检查出来。[10]

当然,这里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对所有企业的一概而论,在现代企业中内控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完善管理的整体性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的作用。企业应该将重视外部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相结合,以达到最优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2001.

[2]原晓娉.王熙凤管理模式的再分析[J].科技资讯,2006(19):185-186.

[3]魏东霞,燕艳.王熙凤的四大管理“利器”[J].经营与管理,2012(9):59-60.

[4]孙先锋.贾探春:最省事的领导 责权利相结合[N].中国联合商报,2013-05-02(B3).

[5]蒋和森.红楼梦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125.

[6]刘丽君.王熙凤:蜡炬成灰终无悔[J].中国总会计师,2007(48):23-24.

[7]缪建军.王熙凤模式PK探春模式[J].企业管理,2014(1):38-39.

[8]许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防范企业风险[J].中国外资,2012(1):67-68.

[9]陈琳.家族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模式[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10]张连起.品红楼思内控[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7):88-89.

Reading and Judging the Two Wonderful Management Cases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LIU Jia-ji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第6篇

首先我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传统文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更是传统文化的驿站。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春节,于是我们以“春节的习俗”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主题确立后,学生就着手围绕主题搜集信息资料,并进一步思考有哪些学科的内容融入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学生查阅的资料非常广泛,并已初步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例如,有的学生介绍自己查阅到的有关春节习俗的童谣、春节由来的故事、描写春节的诗句等都与语文学科有关系,有些学生介绍自己查阅到的门神、年画等习俗属于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等。学生进一步根据自己查阅资料的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特长等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伙伴,结成合作探究小组。

有了自主探究的基础,小组围绕本组研究主题进一步就如何整合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怎样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主题学习成果展示等进行商讨。这样的学习合作形式提供了各抒己见的舞台,使学生思维的火花有了更多碰撞的机会,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提升,也有效激发了同伴思考的深度。在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各组找到了学科知识的最佳交叉点,并通过综合性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整编歌谣

尽管人人年年都过春节,但大家对春节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这组学生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对春节名字的由来进行了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春节和“年”的概念不同,现在所说的春节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也不同。于是,他们以自己最初查到的童谣资料为基础,结合歌曲《过大家》进行了整编,将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习俗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一首内容更丰富的新童谣。

2.诗意剪纸

“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将语文学科知识迁移进来,会大大提升美术作品的观赏性,能使更多的人对剪纸这一民俗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达成这个共识后,剪纸组的同学在精心准备后,现场进行折、画、剪,三两分钟就将一张方方正正的纸“变身”成一件件独具创意、精美别致的剪纸作品,他们还结合古诗介绍窗花。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就是我剪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给我们报春的桃花。”

3.趣说门神

在春节的各种习俗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其中,门神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这组同学考虑到门神作品完成起来耗时长,采取现场绘画的方式不现实,就采用美术欣赏的方法,提前准备了展示作品。为了激发大家的欣赏兴趣,他们先用故事创设情境:传说很久以前,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他们审美经验,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传承了传统文化。

4.传承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欢对联的一组同学在探究中被这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震撼,于是便引领大家在体验中进行传承。

《元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这组学生刚刚吟诵出诗题,大家便不自觉地跟着背诵了整首诗。

“诗中提到了‘桃符’,‘桃符’是什么?后来演变成了什么?它如何得到流传和推广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抛出让大家恍然发现,这首古诗原来还是个“路标”,它助大家推开了了解对联的大门,引领大家一步步进入对联知识的殿堂。

在故事中了解了对联的起源后,两个学生合说了创编的相声《对春联》,用相声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对联文字讲求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特点,几幅有关猴年的对联更是表达出了对大家新年的祝福。

课上,组内几位学生挥毫泼墨,现场完成春联作品并为大家诵读。这组同学准确抓住了特色课程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将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中极富特色的春联的这种文学形式和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进行了推广和传承。

5.思辩春晚

提到春节,大家必然想到春晚。为激发大家对春晚话题讨论的兴趣,春晚话题组中有人发挥自己的舞蹈特长,先为大家跳了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喜庆的舞蹈仿佛把大家真的带到了春晚的现场。这时,有学生顺势就近几年社会上出现的热点话题组织大家展开讨论:你认为春晚需不需要办下去?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觉得需要办,因为春晚是过年的一部分,有春晚才有过年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春晚能传播正能量,所以我觉得应该办。”还有的学生说:“春晚是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因此可以创新但不能停办。”“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这组学生运用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不但锻炼了大家的表达能力,而且体现出了课堂的开放与活力。

第7篇

这一点,王熙凤心里比谁都清楚,所以才极力支持“探春改革”和“宝钗协理”。而平儿后来可以独立行权,大玩“群众牌”,也正是因为探春改革的失败以及宝钗“群众路线”的破产。群众真的变心了吗?未必!我想,在平儿行权之时,宝钗或许为此懊恼过,只是她没有底气说出“未必”两个字罢了。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群众路线应该怎么走?薛宝钗的“群众路线”为何会失败?本文将围绕宝钗的“群众观”及其实践做个分析,看看可否找到其中的玄机。

两位少女的理论之争

一个人手里有了权力,其行使权力的种种,皆可称之为权术。这就使得权术有了正面与反面的意义界定。在小说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里,探春与宝钗关于“义利观”的争辩,颇能说明这个问题。

探春改革的思路,不同于王熙凤的拆补之法。探春的“一个中心”,即利字当头,所有的事儿都要给GDP让道,以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探春的“两个基本点”,即“节流”与“开源”。一方面通过减免重复性开支,如姑娘们的脂粉钱、贾环贾兰等人学里的公费等,来实现节流。一方面通过竞标,把大观园里的各项事务分包给懂得打理的老妈子,为贾府经济开源,寻找新的增长点。

宝钗并不反对探春的两个基本点,她所反对的恰恰是“唯利”这个中心。这种争辩,说起来并不新鲜。早在春秋时期,法家就主张“贵利轻义”,儒家相反,主张“重义轻利”,墨家折中,主张义利合一。

显然,探春的思想倾向于法家,而宝钗则吸纳了儒墨两家的思想。“拿学问提着”,乃是重义,但宝钗并不轻利,支持开源节流的经济增长模式,乃是遵循管子的理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做到了义利合一。

这恐怕就是宝钗“群众观”的要旨了。体现在行政治理领域,无非就是如何解决民生与民心的问题。一方面要教育群众,为何要改革,改革是为了谁,经济搞上去了,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等等。另一方面则需要对群众提出要求,特别是规则方面的要求,以完成对群众的思想控制与统一。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宝钗遵循的正是“义以生利、利以平民”的原则,其宗旨还是出于如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宝钗的可贵实践

如今的学界普遍认为,宝钗是个冷酷无情、老于世故的少女,窃以为不值一驳。我比较赞同刘心武先生以“冷香丸”喻宝钗,外冷内热、酷而留香。

没错,宝钗是经常去王夫人的房间,可这并不代表她走了上层路线。其一,王夫人是她姨妈,关系亲密点,不算什么。其二,每次去见王夫人,都是有事,如金钏儿自杀,她是去安慰姨妈,小说55回里,她去见王夫人,则是接受特殊任命。更多的时候,薛宝钗是秉承群众路线的。

为了争取民心,她写了《螃蟹咏》,对贾雨村之流极尽讥讽之能事。为了争取民心,她选择了“稳重和平”的处事方式。为了争取民心,她几乎团结了所有人,就连最底层的小丫头们,也多爱和她亲近。在“宝钗小惠全大体”这个桥段里,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出宝钗对“群众观”的实践。

首先是简政。如探春提出“年底归账到里头”, 宝钗笑道:“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账。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份的,他就揽一宗事去。都是他们包了去,不用账房去领钱。”这个反对意见,打消了老妈子们对于被新账房盘剥的顾虑。

其次是公平,减少贫富差距。她要求那些承包到事儿的老妈子们到了年底“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没有承包的)妈妈们”。理由是,“他们……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枝花儿,你们有冤还没处诉。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他们就替你照顾了。”

第三是加强管理,为民分忧。她对老妈妈们说:“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偷懒总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事实上,宝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每天晚上带人各处巡查,反映出她对社会大环境的重视。

作者用“全大体”三字来赞誉宝钗,绝对是中肯的。宝钗的实践,不仅兼顾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为承包者的经营提供了新的发展保证,的确是一个“惠而不费”的得民心高招。

宝钗为何会失败?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理清权术中的两大前提的关系,即“权属”与“信立”,也可理解为现代群众路线中的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的关系。前者叫“名不正而言不顺”,没有合法的政治权属,就无法“谋其政”;后者叫“民无信不立”,没有合法的权属,自然就无法通过组织程序,确立信誉和威望,最终只能失信于民。宝钗失败的根由,大概就是如此。

我们知道,“三人团”的核心人物是探春。如果把贾氏宗族比喻为执政党的话,那么,探春就是党代表,就是书记兼市长的一把手。论年龄、资历、民意,李纨均超过了探春,但办事能力不如探春,只能做个摆设。宝钗就不同了,她是外来户,贾府高层里头有不少人支持她成为未来的“宝二奶奶”,但毕竟尚未成真,所以只能以“预备党员”的身份进入常委班子。

从王夫人所托的言语来看,我们也能瞧出其中宝钗的尴尬,宝钗实际上是有职无权的,给了说的权力(还是临时的),却没给具体做的权力。所以,宝钗答应得很无奈。也正是因为宝钗的上述短板,让她在“信立”上的底气严重不足。

就权术而言,在改革初期,宝钗无疑是成功的,其群众路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群众的心似乎再不会变了。但是,由于“权属”的不正,宝钗无法做到独立推行义利合一的改革,只能依附于探春;由于不能立信立威,无法预测改革最终的成败,只能把自己参与管理说成是身不由己、万般无奈,只能选择柔性管理法,尽可能淡化过程中的矛盾,博取被管理者的同情。

到了小说第59回,这种义利不能合一的恶果便显现出来了,先是春燕母亲与芳官之间的冲突,然后是春燕母女之间的冲突,其后又发生茯苓霜事件,说到底,这些矛盾都是义与利的冲突。至此,“三人团”遇到空前的麻烦,手足无措,“民心”尽失,让俏平儿捡了现成的瓜落。

也就是说,宝钗的暂时成功只是权术里的理性偶然,她的群众路线的失败,却是权术中的必然,因为她无论怎样的相信群众,都缺乏实践的基础,最终也就无法回到群众中去、回到实践中去,也就无法依靠群众的力量。

第8篇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精明能干,志向高远,遗憾的是,生为女儿身且生不逢时,最后远嫁他乡。

丁荔,贾探春的扮演者,众多选秀演员中脱颖而出,骨子里与贾探春有相似之处,胸怀抱负,通透豁达,走到今天,缘于那份超越自我的坚持,用她自己的话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

结缘《红楼梦》

侯孝贤《最好的时光》用恋爱梦、青、自由梦三段故事的组合,诠释了对生活自身的迷恋。对丁荔来说,与《红楼梦》的结缘永远是她最深刻的记忆。

作为所有演员中学历最高的丁荔,当时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自幼就看过红楼梦的她,那时并不懂《红楼梦》,直到87版电视剧的播出,才对宝黛爱情印象深刻,直到有一天,“电视上看到北京台《红楼梦》的新闻会,要选红楼梦中人,我很喜欢这部作品,正好寒假到了,我就去了。”

从济南赛区开始的比赛中,丁荔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宝黛组的冠军,从此开始了她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初进剧组,压力很大,“谁也不知道谁演谁。”从2007年的年前开始急训,早上五点起来跑步,“主要训练琴棋书画,找到感觉。例如怎么拿棋,手怎么摆怎么放,在文学方面对诗词歌赋的培养,还有形体方面的古典气质,找到大家闺秀的感觉,不然演出现代的感觉会很奇怪。”

在演戏上,第一次面对镜头难免会紧张,丁荔从不懂到入门,用了半年的时间,这一切得益于李少红导演的培训和指导,然而这些都远远不够,“真正作为一名演员还得经过大戏的锤炼,在拍了半年后,找到了当演员的感觉。”

丁荔性格直爽,有着山东人掩饰不住的豪放,而且多才多艺,博览群书,志存高远,与剧中贾探春这个人物,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通过导演的观察以及培训老师的意见,丁荔被定为贾探春的扮演者。

非常贾探春

贾探春是曹雪芹着笔墨去写的一个人物,凌驾于其他很多人物之上的一个角色,“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的才华和志向,可惜生不逢时,正是赶在贾府即将走向衰落的末世。后两句,则写清明节的时候哭泣的把她送走,此去经年遥摇无期。

87版的《红楼梦》被奉为经典,新版《红楼梦》对人物的全新演绎必然受到强大关注,不同演员对同一角色也有不同理解。丁荔眼中的贾探春,“有才,饱读诗书,这点在王熙凤之上;有管理才能,在治理大观园的时候,她实行相当于现在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方法,并有一定的建树;组织能力强,很多诗社都是她组织的;有志向,她很有大气男人的情怀,当时和赵姨娘吵架的时候,她就说我若是个男人,我早走了,自有我的一番事业,只可惜现在身为女儿家,生不逢时。她的这种志向是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志向;她很精明,她接近王夫人,一步步把自己浮出水面。她让自己一步步接近统治的地位,然后达到自己的政治包袱,很有心计。”

在经典先入为主的基础上,如何将角色与演员融为一体,是每个演员都面临的问题。“贾探春就是丁荔,丁荔就是贾探春,让观众有这种感觉,就是成功的。”话虽说得容易,但真正做起来也许并没那么简单。“你把你性格中的某一部分,跟这个角色中最贴近的一个部分释放出来,因为电视里的这个角色虽然是复杂的,但是某种性格是特别凸显的,对我来说,我有70%跟这个角色很接近,那么这70%演起来就很容易,但是有30%有冲突的,两个人的性格是相距很远的,这个拍起来就是有难度的。”剧中的贾探春得理不饶人,生活中的丁荔得饶人处且饶人,表演起来,曾被导演说到力度不够,当她找到感觉,爆发出来,发现自己和角色越来越近。

演别人,做自己

是《红楼梦》让丁荔从演戏做到了演员,对于自己的银屏处女作,丁荔很是喜欢,用现在的时代眼光看《红楼梦》,丁荔认为,“新版的《红楼梦》基本上原汁原味的把名著记录了下来,画面,细节、每个镜头,情节的设置、宝黛初见时的清纯美,读西厢记时的这种纯纯情感的美,以及最后香消玉殒的美,导演的每个镜头,都美伦美奂的去呈现。”

第9篇

话说贾府召开家庭会议,查明家底之后,采纳了探春的建议,实行财务分开,各家自立门户、订立自家的理财目标。贾母道:“事已至此,索性硬着心肠分家罢。如今剩的东西也有限,凤丫头都清点清点,分派到各人罢。有了这点启动资金,大家各自筹划,也好实现你们各自的理财目标。”

探春道:“查明家底是为了知道现在在哪里,订立目标为的则是知道要到哪里去。两下里都弄明白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怎样走到我们的目的地了。如今既分家单过,各家的家庭状况、经济负担、生活方式、风险承受度都大不相同,大家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理财方案都会因人而异。从今而后,可是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众人听了,都低头细嚼其中的滋味,又议了一会儿方散去。

一时贾府开箱倒笼,所有财产房地等等都逐一查看清理,该分的分、该卖的卖,闹得个人仰马翻。宝玉这日施施然过到潇湘馆,只见林黛玉又坐在床上拭泪,便问:“妹妹,又是谁气着你了?”黛玉抽抽噎噎地说道:“谁生什么气来着!我只是为着我的将来。”宝玉诧异道:“好端端的何苦虑那么远?”

黛玉道:“如今都独门独户了,可我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往后叫我怎么办呢?”宝玉笑道:“横竖有我呢,你操什么心!”黛玉红了脸道:“你又说些没正经的话!别说是我,便是你自己,也要上点心,否则,将来只怕真的是要受穷了呢。”宝玉道:“昨儿个凤姐姐分给我两百万分家费,老太太后来又偷偷地塞给了我许多的珠宝,难道还不够我们两人花么?”

黛玉正色道:“当然不够!你总是低估自己的财富需求。你可知你三妹妹这趟出国留学要花多少钱?她去的米国哈佛大学,每年学费大概要花2.4万米元,食宿费近8000米元,加上其他生活开支,每年需要花4.5万米元,她要拿到学士学位,你们家需要准备144万!将来,你的孩子想上哈佛怎么办?”宝玉愣愣地道:“一百多万,我不已经有了么?还愁什么?”黛玉用指头轻轻在他额头上戳了一下,说道:“你呀,又忘了老太太前日说的通货膨胀啦?学费会随通胀而上升的呀,更何况米国这几年大学学费一直以双位数增长,远远超过米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十几年后,你准备三百万都不够呢!”宝玉唬了一跳道:“要这么多么?”黛玉哼了一声道:“还有你不知道的呢。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将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对咱们这样年纪的人影响更大,以后光靠统筹养老怎么会够?”宝玉嗫嚅地道:“你是说养老还得靠自己储备吗?”黛玉道:“可不正是这话?你如不及早打算,将来我……”说了半句又咽住了,只是拿手帕遮住脸。

宝玉正在发怔,却见探春进来道:“二哥哥原来在这里,叫我好找!”宝玉忙问何事,探春道:“我来辞行的,机票已经买好了,明日就要启程。”宝玉听了,啊呀一声,拉住探春道:“怎么这么急!我还想问你如何做理财方案呢。”探春笑道:“这会子你问我,我也不能够知道的,等我学成回来,也熬成个‘3C’人士,那时再帮你们一一筹划。”宝玉只得作罢。次日, 探春便辞别众人,登机而去。

未知后事,下回分解。

第10篇

一、议教学设计的理念与音乐课堂的二者合一:

1、《美丽的春天》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理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活动。《美丽的春天》是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出发,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意义上的构建形式,它的这种形式完成是在一定情绪或某种意义下完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团结协作,对事物不断地实践完善,成为最后对事物认识的正确理解,运用音乐课堂的活泼特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整体完成我在《美丽的春天》教学中的教学安排。

2、本节课堂设计把《美丽的春天》的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融于一体。在知识技能方面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掌握其背景材料的意义,运用讨论、合作欣赏、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问题分析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它的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及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表现春天就在身边的过程,在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完成任务并主动体验。利用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并利用音乐鉴赏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运用音乐的习惯,形成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态度。

3、《美丽的春天》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方法决定它的教学设计计划与安排形式,二者是方法决定策略的形式,它们进行融合成一体进而为音乐课堂服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策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策略。因此,根据这一节课时内容的要求,设计如下:

A.巧设导入,激发兴趣。——想学

B.指导学法,自主表演。——乐学

C.协作探究、主动探究。——善学

D.深化知识,提升技巧。——会学

二、议《美丽的春天》的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即它的设计目的:

1、对学生的分析:高一学生大多数都接触过音乐,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尝试着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获取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在音乐的环境中自主自觉地学习才是新课标下关键的问题。

2、对教材的分析

A.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春之声圆舞曲》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一节音乐的传播与交融新年音乐会中的选曲。

该模块强调

a、内容音乐性强,曲目经典,有时代性,审美价值较高。

b、与学生生活贴近

c、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实际操作性强。

d、体现了多元化文化价值。

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取能力,掌握音乐鉴赏的思想与方法,学会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动脑动手的积极主观意识。

B.本节主要内容,掌握《春之声圆舞曲》的作者的时代背景,学会聆听三拍子圆舞曲的曲式特点,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对社会环境引起的思索!

C.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掌握《春之声圆舞曲》的作者的时代背景,

2、学会聆听三拍子圆舞曲的曲式特

3、带着兴趣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难点:

掌握三拍子的回旋曲式的形式。

三、议《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的评价与热度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教师的活动:

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春之歌》--小提琴曲FLAS动画伴着学生们走入课堂。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对春天充满向往。导出新课:播放美丽春天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给大家带来的盎然气象。音乐的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何痛快的在这浩瀚的音乐海洋中表现春天呢?

2、指导学法,自主表演

引导对春天的向往并激发他们对美好大自然产生浓厚的新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

a、怎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春天?

b、表达春天的方式学生们能分出几类?

c、让学生们自主讨论,用音乐,舞蹈,诗歌等方式来自愿的表演编排,老师进一步总结归纳

3、让学生上讲台表演

老师总结布置任务:带着问题欣赏《春之声圆舞曲》

a、欣赏乐曲的感觉。

b、乐曲给你带来联想和想象。

c、它的旋律特点。

4、协作探究、主动探究。

a、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特点。

b、用课件的形式反复作音乐中回旋曲式结构的对比并引出它的三拍子节奏特点。再次聆听《春之声圆舞曲》较深情的推进.

c、教师利用电子琴教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来更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春天在学生心目中感知。

d、拓展学习让学生寻找春天、感知春天、最后眷恋春天

5、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活动:

1、学生聆听、讨论,激发兴趣。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以组为分类进行讨论,设计,编排。利用舞蹈,乐器,诗歌等表演方式表演演,其他同学学习讨论

2、带着问题开始聆听。利用老师所给的新的知识点反复聆听加深印象。学习鉴赏的技巧。

3、边学习唱边鉴赏这首曲子。

4、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主动鉴赏、编排表演等参与的程度、能力进行评价。(这节课的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了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味道,感悟到一些诱思探究的精髓。整节课通过学生体验春天的过程,探究《春之声圆舞曲》的曲式分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的能力、增加了音乐素养。这些都体现了诱思探究和新课标的思想。)本节教学目的通过鉴赏《春之声圆舞曲》是学生了解作者感受音乐。通过学生创作表演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利用巧妙的音乐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堂的地位重要起来。只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可以发挥的天地,音乐鉴赏的课堂上就会生机盎然。

第11篇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赵姨娘可以说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是为什么呢?

本文从赵姨娘出场的几个主要情节,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予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产生赵姨娘这种具有扭曲人性的人物的真实原因。

【关键词】 赵姨娘;扭曲人性;封建伦理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赵姨娘是荣府二老爷贾政的侍妾,是两个主子探春和贾环的生母,是奴才赵国基的亲姐姐,这种矛盾的身份来源于她低微的出身——一个由奴婢收房的姨娘,正因为如此,所以尽管她日常伺侯的是贾政、王夫人这样的实权人物,实际地位还比不上那些高等的丫环。贾母、王夫人可以当着众人啐她、骂她,不过名义上被下人们称为姨奶奶而已。如此一个可悲可怜的人物,何以在许多读者甚至“红学”的研究者的眼中,却给蒙上了一层可憎可恶的面纱,这到底原因何在呢?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要解开这个谜底,还是先从赵姨娘的自身来找原因。众所周知,赵姨娘在荣府的地位颇为特殊,凡属热闹的场合,她都是个向隅的人物,而凡在矛盾冲突中,总扮演尴尬的角色,用她亲生女儿——三小姐——探春的话说,就是“糊涂不知福”、“每每生事”致使王夫人“几次寒心”,探春的明察是否准确,从下面的分析中我们自可得知。

在《红楼梦》中,赵姨娘正式出场,是在第二十回。贾环和莺儿赌钱,输后耍赖,宝玉打发他出来,赵姨娘啐他:

“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顽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正骂着,正巧凤姐打窗外过,都听在耳内,便隔窗训斥赵姨娘道:“大正月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有什么相干!……”,

凭心而论,赵姨娘训子无方,话不得体。但她毕竟是贾政的侧室,探春、贾环的生母,凤姐何必用这样尖酸刻薄的话损人呢?根子就在这场纠纷中夹上了宝玉。凤姐于荣府诸人本无所谓爱憎,至亲至爱莫过于夫妻,她同贾琏尚且尔虞我诈,遑论他人?但宝玉是贾母、王夫人的命根子,维护宝玉实际上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同回当宝玉的奶奶李嬷嬷因为输钱排渲袭人时,凤姐就如此这般地进行了调解:

“凤姐便连忙赶过来,拉了李嬷嬷,笑道:‘好妈妈,别生气,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你是个老人家,别人高声,你还要管他们呢,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在这里嚷起来叫老太太生气不成?你只说谁不好,我替你打他,我家里烧的滚热的野鸡,快跟我吃酒去!’一面说,一面拉着走,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的手帕子……”’

凤姐这般调解何等委婉,何等有分寸,前后对照判若两人,再看第二十五回,贾环推倒灯烛烫伤宝玉后凤姐的精采表演:“老三还是这么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了高台盘。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前五回赵姨娘倒是教导过贾环:“谁叫你上高台盘。”凤姐却说他是主子,自然可上高台盘,并指斥赵姨娘:“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有什么相关!”然而这次在王夫人面前,又把教导的职责一股脑儿奉还给赵姨娘,于是“一句话提醒了王夫人,把赵姨娘唤来好一顿训斥。”凤姐翻云覆雨,固然揭露了她那阴鸷机巧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赵姨娘动辄得咎,左右为难的处境,伏下了“魇魔法”的祸根。

荣府这场骇人听闻的生死搏斗,一般人多归咎于赵姨娘“心术不正”、“秉性阴狠”。这实在是先人为主之见。请看第廿五回赵姨娘回答马道婆讨鞋面的那段话:

“赵姨娘听说,便叹口气说道:‘你瞧瞧那里头,还有那一块是成样的?成了样的东西也不能到我手里来!有的没的都在这里,你不嫌就挑两块子去!……”’赵姨娘作为“金门玉户”的半个主子,也够可怜的了。她的经济权益,还不如那些有脸面

的丫头:平儿随手把一件红羽纱斗蓬送人,麝月打发太医的银子拿多了,还说:“宁可多些,别少了,叫那穷小子笑话。”这里何等气派,对比之下,赵姨娘又是何等的寒酸。在贾府,每个人的经济权益取决于他们的身份、地位,作为二老爷贾政的侧室,两个主子的生母,她的地位、权益竟比不上有脸面的丫头,她的“心术”怎么“正”得了!

其实,赵姨娘对宝玉并无多大怨毒,她在廿五回评说宝玉、凤姐时是这样说的:

“‘(他)还是小孩子家,长得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我只不过伏这个主儿’。(赵姨娘一面说,一面伸出两个指头儿来。马道婆会意,便问道:‘可是琏二奶奶?’赵姨娘唬的忙摇手儿,走到门前,掀帘子向外看看无人,方进来向道婆悄悄说道:‘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来,真正把人气杀,叫人一言难尽,我自和你打个赌儿,这一分家私要不叫她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在这儿,明眼人也许注意到了,马道婆一提起凤姐的名字,赵姨娘便唬成那个样子,足见平日凤姐对赵姨娘母子欺凌之甚,积怨之深。难怪赵姨娘会产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念头,而且还有一点赵姨娘并不是先就一心想害凤姐、宝玉,而是在马道婆挑逗后,才妄念顿生的——换言之,“魇魔法”正是“大正月”和“灯烛事故”的延伸,其本意确实含有权益的争夺,但主要动机还在泄怨。

再看“辱亲女愚妾生闲气”这回,是赵姨娘为其弟赵国基的丧事银子引起而同探春产生的一场冲突。这场冲突是否应归咎于赵姨娘的“愚”呢?不错,“赏银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探春是应按旧规矩办。但凤姐病休,循章本应李纨裁处,可见主要负责人是李纨,探春只不过是一助手而已。李纨已经发话按袭人的例赏四十两,而且凤姐也打发平儿“请姑娘裁决,再添些也使得”我们且不说这句话里包含了凤姐怎样的诡计,只看探春如何行事,作为一个未出阁的小姐,如果稍近人情,就应该顺水推舟,不必如此横枪,因为这区区几十两银子在王府本是琐碎之事,李纨完全有权处理,何况王夫人等也叫“回奶奶姑娘来”这表明王夫人根本不会为这点小事操心。再者,若说“旧规矩”,环哥儿、兰哥儿的点心钱,姑娘们的脂粉钱何尝不是“祖宗留下的旧规矩”,连盘剥克扣的凤姐也照章而行,探春不是也锐意革掉了吗?所以,怪不得赵姨娘哭诉曰:“姑娘现踩我。”探春何以要处处踩着亲娘呢?原因我们在后面再作专门分析。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茉莉粉”事件,这是一场麝月、芳官等小丫头捉弄贾环的闹剧,尽管有人认为赵姨娘是在欺压芳官之类可怜的女孩子,妄图践踏在她们身上爬上去,其实不然,贾环向宝玉讨蔷薇硝,芳官因是蕊官所赠不肯与他,用茉莉粉代替,贾环不识真假,伸手去接,芳官却向炕上一掷,贾环只得向炕上拾了。一掷虽轻,分量却重,这个细节充分说明了赵姨娘、贾环在荣府所占的地位。姑不论贾环毕竟是荣府的三爷,就是对常人也是失礼和冒犯啊,所以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芳官等人是奴才,结局又悲惨,可怜可恕,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芳官这类人并不是什么“遁世者”,而是经过荣府的薰陶,沾染了持宠骄纵、结党营私、看人下菜等许多恶习的奴才。这从芳官在柳家厨房同莲花儿拌嘴和拿糕喂雀的语言神态,就可想而知。确实,在这儿又表现了赵姨娘的“愚”,她说:“宝玉是哥哥,不敢冲撞他罢了,难道他屋里的猫几狗儿也不敢问问不成。”她不懂“打狗欺主”这个道理,只这一句,问了“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的讥诮,搞得十分难堪。而且在这里探春并不如别人估计“就是奶奶姑娘们,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说你老人家”反而派了她亲娘一番不是“这是什么大事,姨娘也太肯动气了……!何苦自己不珍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更令人诧异的是事后探春只命查究调唆赵姨娘的人,绝不问事情的起因,更不追究芳官等的失礼。这样“拉偏架”就因为芳官等是怡红院的“猫儿狗儿”轻易是伤他不得。对“猫儿狗儿”的认识不同,便是“敏”探春和“愚”姨娘在见识上的本质区别。

对于上面列举的每场纠纷似乎都是赵姨娘“每每生事”,实则是她自保不暇,每况愈下:一辱于当家奶奶——王熙凤,再挫于亲生女儿——三小姐——探春,三败于小丫头子——怡红院的“猫儿狗儿”们,如此这般,我们不难明晓,赵姨娘还能践踏在别人身上爬上去吗?

转贴于 二

从对赵姨娘出场的情节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赵姨娘不仅并无重大过失,而且还是一个被压迫、被欺凌的可怜人物,可对于这样一个苦人儿,何以古往今来的许多红学研究者,甚至连她的亲生女儿俱皆切齿呢?

著名红学家聂绀弩在《略谈<红楼梦>中的几个人物》中说“妇女都是薄命的,无论犯了什么罪,哪怕是乱伦,哪怕是血债都是值得同情的,他们不该负什么责任,责任应该由诱导她们犯罪的人或制度去负”,那么造就赵姨娘这种怪胎的社会制度是怎样的呢?

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推行一夫多妻制,在这种婚姻制度下,象赵姨娘这种处于妾的地位的人在家族中的地位是极为低下的,她不仅是丈夫的奴隶,而且还是正妻的奴隶,他们对妾都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所谓“夫为男君,其妻日女君”,只不过名义上被年轻一辈的主子敬称为“姨奶奶”而已,正因为如此,这在处于非常讲究“妻妾不分则宗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的红楼梦所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才使探春这个心高气傲的女儿感到耻辱,用她自己的话说:“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不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道是谁给谁没脸。”庶出的身份,使探春为了维持己身地位的尊贵,不受小人觑,一心要强向上,拼命否认自己的身份,当着宝玉公开宣称“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又当着赵姨娘并众奴仆质问生母:“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检点了?那里又跑出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了?”这里探春不仅否认亲舅,而且漠视生母,因此当赵姨娘说:“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时,探春怒不可遏,忙道:“我拉扯谁?谁家姑娘拉扯奴才了?”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探春为了自己的尊贵,是不惜以牺牲亲生母亲和同胞兄弟的利益为代价的,故在对待赵姨娘母子的态度上,常常显得异常偏激、严峻,甚至令人感到不近人情,哪怕人们当她的面只一提起赵姨娘便如同在她自尊心的伤口上撒下一撮盐,她立刻会沉下脸来“益发动了气”,这一切都是她身上存在的出身阶级所带给她的嫡庶观念在作怪。

赵姨娘作为荣府二老爷的侧室,在家族中虽没有什么地位,但她毕竟有较为合法的机会接近男主人,并有幸生下了三爷贾环和三小姐探春,这样一来,这位已挣得“半个主子”地位的姨娘,便也就有了一线“扶为正室”、“子贵母荣”的幻想。因为在封建社会儿子是母亲的功绩,是母亲的前途,是母亲争强斗胜、出人头地的最有力的资本。更何况在贾政这一支系之下,如果没有了当权的凤姐和嫡出的宝玉,那么这一份富贵的享用与继承便只有赵姨娘和她的亲生儿子——贾环了。未雨绸缪,不使其稍稍崛起,贾环一个小孩儿家有何大不肖,凤姐何以要“依我的性子早撵出去了”呢?这是因为封建社会有“妇人无贵贱”之说,娼伶无妨,关键有个好丈夫,特别是养个好儿子。邢夫人劝鸳鸯养个儿子就可以和她平等了;凤姐害死尤二姐,固然出于争风吃醋,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凤姐只养了个女儿,尤二姐有了身孕使她的权益受到威胁,正因如此,所以她才连“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信条也置之脑后了,再以迎春的生母和周姨娘证之,据说她们一个比赵姨娘强十倍,一个是别人不欺压她,她也不寻人去。其实因为她们一个无所出,一个只养了个姑娘,故能相安无事。而且赵姨娘又何曾“每每生事”,倒是人人踩她,连亲生女儿也不稍假词色。平儿说得好“墙倒众人推”。我们可以说赵姨娘的“愚”正是嫡庶偏见和权益斗争的结果。

赵姨娘之所以在一般人眼中被蒙上了一层可憎可恶的面纱,除了以上原因,我觉得还与作者曹雪芹的伦理信条有关。

一般的红学研究者们在研究曹雪芹时,都只肯定了他在妇女问题上民主、平等的一面,却忽略了他在妇女问题上受时代局限的一面。因为曹雪芹毕竟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封建伦理的桎梏中,他的妇女观必然受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局限,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如他一方面热烈歌颂爱情自由,另一方面又不反对一夫多妻制;一方面同情奴婢,另一方面又不否定奴婢制;一方面揭示出了妻妾间的重重矛盾,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嫡庶观念。鲁迅评论时曾说:“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述好人完全是好人,坏人完全是坏人大不相同,所以他叙述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确实,曹雪芹在书中不仅深情地创造了各种类型的青年女性,如病西施林黛玉、冷美人薛宝钗、刺玫瑰贾探春……,而且对那些老婆子也不象宝玉那样偏激,认为只要嫁了汉子,染上男人气味就混帐起来了。如他写贾母对待众儿孙甚至清虚观的小道士的婆心;写薛姨娘爱语慰痴颦的爱心,就是凤姐,在写她的阴险刻薄的同时,对她某些方面的才干还表示赞赏,并让她进薄命司,而对于赵姨娘这样一个在贾府被另眼相看,饱受歧视的“半个主子”却不假词色。这固然与赵姨娘的个人品质有关,如她平时说话,做事总爱颠三倒四、斤斤计较、小题大作、被众人瞧不起,但与作者脑中的封建嫡庶观念作祟有直接关系。

第12篇

貌不惊人的志愿者

身高不足1.60米,肌体也并不十分结实,笑起来眯缝着一对不大的眼睛,无论怎样看他,都是那种再普通不过的人。然而,他却是“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有2008年7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所授的奖牌作证。

他的名字叫尹春龙,四川资阳雁江区中和镇人,1988年出生。老实说,他读书不怎么上劲,成绩一直不理想。可是他却有个最大的长处――热爱劳动,所以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班里的劳动委员。15岁时他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去了,到成都双流县白家镇临江村学种香菇。

老板安排他在菇棚里摘香菇。可别小看他,别人在菇棚里“猫”一天,累得腰酸背痛只能摘五六十公斤,可是尹春龙每天却能摘百公斤左右,而且从早到晚“猫”在菇棚里,从不喊腰酸背痛。

2006年,18岁已当了三年“学徒”的尹春龙,决定自己“当老板”种香菇。他在临江村租了4亩地,借了2万元建起了自己的菇棚。尹春龙是一个不知道累的小伙子,白天工作在自己的菇棚里,晚上就去建筑工地挑运砖头,没日没夜的劳动锻炼了他的体力。他买不起机动车,所有原材料的运输都靠蹬三轮。长期蹬三轮锻炼了他的腿力,这也是他后来在汶川大地震中搜救邱光华机组爬山越岭的“腿功”基础。

2007年,尹春龙的香菇获得丰收,他尝到了甜头,就把父母动员了来一起种香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尹春龙突然失踪了。父母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家里仅有的4000多元存款也没有了。更重要的是,尹春龙这一走,香菇没人管理,父母又不懂,还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损失。

终于有一天,尹春龙回来了,可是这已经过去了48天。儿子回来的时候,身上到处是疙瘩,到处是伤疤。父母为儿子不说一声就拿走家里4000多元存款而怄气,更为香菇蒙受巨大损失而冒火。儿子却很得意地告诉父母说,他当了英雄,不仅救过受伤的活人,还抬过遇难的烈士。父母认为他在吹牛,不相信他的话。直到媒体记者找上门来,四川省电力部门的领导亲自上门慰问,感谢他们养育了一个好儿子时,父母才相信儿子成了英雄。当儿子从北京抱回“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的奖牌时,尹春龙父母才彻底相信儿子确实是个英雄。

8月19日,汶川大地震百天祭日这天,记者从资阳赶到成都双流白家镇采访。见到家乡去的记者,尹春龙父母高兴不已。说起儿子的英雄事迹,夫妇俩说:“这娃儿没别的,从小就能吃苦,从小到大,真的是很吃得起苦!”

无名小子创造奇迹

2008年年初的雪灾,尹春龙就想去参加救灾,但被父母阻止没能去成。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打定主意要去地震灾区救援。5月13日一大早,他说要进城买点东西,拿走了家里仅有的4000多元存折。他取出全部存款,平时不抽烟、不打牌、花一分钱都要计算的尹春龙,破天荒花了370元,从白家镇租了一辆出租车赶到都江堰。下车后他见到附近一个网吧坍塌,正在展开施救,就立即投入救援。深夜,疲劳了一天的尹春龙就睡在街头,度过了救援的第一个夜晚。

第二天一大早,他听说映秀镇地震最严重,就花了500多元买了食品和水,徒步向映秀镇进发。下午4点多钟,他走到距映秀镇三公里的码头时,这里已有几艘冲锋舟,大批灾民蜂拥着往冲锋舟上挤。尹春龙跳进齐腰深的河水中,帮助抬伤员,维持秩序。官兵见他很能干,就给了他一件工兵救生衣,怕他万一被河水冲倒了可以自救。黑夜来临,不懂也没有在志愿者组织登记的尹春龙,蜷曲在河滩上过了一夜。

第三天他来到映秀镇,帮助消防员在废墟上传递砖石,将遇难者遗体装进尸袋。消防员从废墟里救出一名叫蒋宇恒的年轻男子,尹春龙就跑前跑后把蒋宇恒送到新桥的医疗点。一路上,他一心想自己也要从废墟中救出一个活人,也算不枉来灾区一趟。

5月16日,在受灾极为严重的映秀电厂办公楼,最早开进映秀的山东、上海消防官兵正用生命探测仪反复探测,生命迹象却十分渺茫。电厂领导和职工不肯死心,不停地在废墟上呼喊失踪者的名字。16日下午,生命探测仪终于探测到有生命的迹象,而且显示是一男一女。救援队员在办公楼侧面掏出一个通道,与埋在废墟中的女员工虞锦华对上了话。然而,一次次的余震却震塌了通道,希望渺茫。

17日,最后定出的方案是在废墟上方打探洞。当探洞打到5米深时,生命探测仪却测不出“生命迹象”了。救援队员向领导请求:要不要再继续营救?就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一个小伙子站了出来说:“让我下洞去,我能救出里边的人!”这人就是尹春龙。在现场的电厂领导和职工看着这个身体单薄的小伙子,虽然有些怀疑,但却没有反对,也许他单薄的身体正适合于在狭窄的洞中操作。

18日下午1时,尹春龙第一次下到洞中,用錾子和铁锤一点一点地拓宽洞穴。尹春龙既没戴安全帽,也没戴口罩,因为他觉得洞里太狭窄,戴安全帽妨碍打锤;而洞中空气稀少,戴口罩更是憋得出不了气。他蜷曲在洞中凿宽洞体,爬到里边,感觉到了洞里有生命的存在,那正是虞锦华。他和虞锦华说了话,知道她还活着十分高兴,赶紧用管子给她送水。虞锦华说她的身体下边还有一个男子,可能还活着,救了她就可能救出那名男子。尹春龙说,大姐你要坚持,我一定要把你救出去。

然而,救虞锦华的困难还很大。挡在虞锦华身边的是楼梯间的铝合金框,而且她的双腿被楼板压住,一点儿也不能动弹。尹春龙凭借自己摘香菇猫腰工作的韧劲,坚持一点点地锯掉铝合金框。医疗人员进入洞中,发现虞锦华被楼板压住的双腿已经坏死,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已经被困6天多的虞锦华就有生命危险。医疗人员当即对她进行了双腿截肢手术,虞锦华终于得救。

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媒体对虞锦华获救进行了报道。但是,谁也没有在意那个身体单薄的尹春龙。虞锦华被救出后,生命探测仪再也没有探测到生命迹象,晚上10时,专业救援队便转移到其他地方搜救去了。

但是,心有不甘的尹春龙却总是放心不下。救虞锦华时她曾说过,她的身体下边还有一个人活着,这个人叫马元江。尹春龙又下到洞里,在断壁中不断呼喊。终于,马元江听到了尹春龙的呼喊,他问尹春龙是谁,他认为尹春龙也是被压在废墟中的被困者。尹春龙说:“我是消防队员,我救你来了!你一定要坚持,我们已经安全地把虞锦华救出去了”。尹春龙之所以没说自己是志愿者,是怕马元江不相信他。他说自己是消防队员,可以增强马元江坚持下去的信心。

马元江说,那就好。还说,兄弟,你搞快点,我想喝水。在电厂员工的协助下,尹春龙把一根4米多长的管子缝隙里,往管子里灌矿泉水。马元江说,他听到了流水的声音,但是没有喝到水,他动不得,也不知道管子在哪里。

虽然没有喝到水,但却给了马元江坚持下去的信心。尹春龙蜷曲在洞里,判断着马元江的具置,一边用錾子凿洞,一边和马元江说话。也不知过了多久,尹春龙实在太疲劳,就在洞里休息了一会儿。尽管洞里很臭,但他不愿离开,他害怕自己一离开,马元江呼唤不到他就会失去信心,所以他要一直陪着马元江。

第二天一早,认为个人力量太小的尹春龙找到映秀电厂党委书记吴耕,说马元江还活着,我能在12小时内把马元江救出来。还说,如果万一我被砸死在里边,你要证明我是怎么死的。其实,直到这时候,还没人知道尹春龙的姓名,如果他真的因余震而遭遇不幸,要查明他的身份都很难。吴耕书记很感动,当即找到上海救援队的一位负责人,决定组织营救人员进行营救。

但是,营救人员的方案和措施却与尹春龙的方案不一致。尹春龙的办法“既土又笨”,仍然是用錾子铁锤掏洞。因为意见不统一,最后只好各干各的。尹春龙选择在楼梯上方凿洞。

下午3时,尹春龙开始凿洞。为了抢时间,他凿的洞只能容纳他自己瘦小的身体。狭小的洞体,越是深入空气越稀少,且尸体腐臭令人作呕。最可怕的是一旦遭遇强烈余震,便有被砸死在洞里的危险。出于对尹春龙的关心,映电总厂党委书记吴耕和几名员工,一直坚守在尹春龙开凿的洞口,协助尹春龙掏出凿下来的废渣。直到这时,吴耕书记才知道了这个小伙子并不是“正宗”的消防队员,而是一名“不在册”的志愿者,家住资阳雁江区,现在在双流县白家镇种香菇。

几个小时过去了,吴耕书记叫尹春龙到洞口休息休息。尹春龙说,这个算啥子哟,摘香菇的时候,一天到晚猫在菇棚里,十几个小时伸不直腰是常事,救人就像摘香菇,猫十个二十个小时我也能坚持。尹春龙继续凿洞,终于看到了马元江的脚和腰部。他很快清理了盖住马元江的头和胸部的大瓷砖,马元江还活着。尹春龙通知上边拿葡萄糖水,用管子灌进马元江嘴里,马元江居然喝完了一瓶医用葡萄糖水,这表明他的生命还能维持。尹春龙又继续凿洞,并锯掉了挡住马元江的钢筋。晚上10时,尹春龙被叫出洞口休息,消防官兵进入洞中。5月20日0时50分,尹春龙刨出的洞穴传出奇迹――马元江活着被抬出了洞穴。随即,邱光华机组将马元江送到救治地抢救,被困179个小时的马元江创造了又一个生命奇迹。

当媒体的闪光灯、摄像头对准马元江和众多救人群体时,“傻乎乎”的尹春龙认为自己也被“闪了光”,应该在电视上能看到他。然而,电视里既没他的身影,也没人知道他这个救人英雄。

5月20日上午7时,尹春龙赶到救治马元江的医院,向医生探问马元江的情况怎么样。双眼被蒙住的马元江听到小伙子的声音非常感动,说:“小伙子,一听声音就晓得是你,是你救了我,你是个好兵!”尹春龙说,他不是消防兵,他只是一个志愿者。马元江很惊讶,说不出心里该怎样感激。他执意要尹春龙留下联系电话。随后,尹春龙实在太疲倦了,就在都江堰的一家小旅馆休息。旅馆老板听说他从映秀救人而来,既不收他的住宿费,还留他吃了一顿可口的饭。参加救灾以来,这还是尹春龙唯一吃到的可口饭菜。

深山抬出烈士遗体

5月21日晚,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在听取映秀总厂纪委书记沈太勋关于映电职工虞锦华、马元江成功获救的情况汇报时,尹春龙舍己救人的事迹使在场的人十分感动。朱长林总经理要求公司新闻中心一定要找到尹春龙,要宣传尹春龙。朱总经理还说,你们务必要找到他,我要见他。

然而,当新闻中心组织人员寻找尹春龙时,尹春龙却音信全无。从资阳通讯部门获取了尹春龙的手机号码,却一直是关机。在后来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尹春龙,记者们甚至找到双流县白家镇尹春龙种香菇的地方,见到了尹春龙的父母,然而却仍然没有尹春龙的任何消息。尹春龙到哪里去了呢?其实,他并没走远,他仍在映秀镇参加救灾。

5月31日,邱光华机组坠机的噩耗传来,尹春龙认定还有生还者。他独自向卧龙方向进发,他要去救失事飞机。那时候,他并不知道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一直在寻找他,他的手机早就没电了,根本就联系不上。

尹春龙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当时他听说失事的飞机在映秀镇周围6公里范围内,并且是在卧龙方向,他就用与大部队不同的思路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搜救。他说,《水浒传》里的武松一个人敢上山打虎,他为啥不敢一个人进山找飞机!

尹春龙从映秀镇出发,往卧龙方向爬去。之所以叫“爬”,是因为根本没有道路,全靠手脚并用地爬。他整整爬了两天两夜,大概爬到了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度。饿了渴了,就喝山泉吃野果,好在正是野果生长的季节,也好在他带了一条尸袋,晚上就睡在尸袋里。他身上只有一件衣服一条裤子,高山上夜里冷得浑身打抖,他只有挺住。其间,他碰到过寻找失事飞机的邛崃市预备役官兵,他便跟着部队一起走。他从小就对汽油有一种特别的敏感,他认为失事飞机在北方,他要往北方去寻找(后来事实表明尹春龙的“敏感”是正确的)。于是他离开部队,又开始一个人的寻找。部队官兵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就给了他一些干粮和水。他又找了4天4夜,吃完了干粮,又只能以野果充饥。吃野果吃得他嘴都张不开了――因为野果太涩了。就这样,他一个人在深山里度过了10个日日夜夜。6月10日下午,尹春龙正在映秀镇银杏乡银杏村,听说失事飞机在大红崖找到了,他向村民打听了大红崖的方位,就往那里走。他认为自己能够到大红崖做点什么。

走到11日凌晨2点多钟,尹春龙实在太累了,就蜷缩在尸袋里休息了两三个小时。大约凌晨5点钟他又走,7点多钟终于走到了飞机的失事点,与在这里的黑水县武装部民兵会合。

失事飞机已经四分五裂,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大红崖是海拔3200多米的悬崖,向下是300多米的深谷,运送遗体极为困难。有的主张分尸运送,有的主张火化运送,但多数人为表达对烈士们的敬重,主张整体抬下山去。可是,整体抬尸需要担架,担架占据面宽,悬崖绝壁行走必然十分困难。这时,又是这个不为人看重的身体单薄的小伙子尹春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他种香菇搭棚去镇上购买棚料时,往往是将棚料牢牢绑在一根木棍上,两个人抬着走。如果把烈士的遗体装进尸袋,然后再将遗体整个儿绑在树棍上,这样抬着行走就不会占据太大的面积。

黑水县武装部长徐阳采纳了尹春龙的意见。民兵们砍来树棍,将遗体一具具地绑在树棍上。尹春龙和黑水民兵一起,开始运送烈士遗体。20人为一个组,第4组只有8个人了,尹春龙就在这8个人的小组里。后来他才知道,这第4具遗体正是机长邱光华。谁也不知道尹春龙这个单薄的小伙子哪来那么大的干劲,他很少让人与他换班。捆绑遗体的胶带多次滑落,尹春龙就躬着身子将遗体支在自己膝盖上捆绑。抬遗体时,树棍磨破了他的肩膀,他没叫一声苦。当他把邱光华的遗体运送到四号营地后,听说最后一名遗体的运送出现困难,他又返回去,整整走了一晚上,于6月13日早晨7时05分,将最后这具遗体抬到映秀镇。这位烈士便是机组成员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