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时间:2022-09-21 12:5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源管理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能源管理体系

第1篇

高校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社会普通企业有所不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的模式,在借鉴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彰显高校的特色。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促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对于规范能源利用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等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能源管理;高校

能源管理体系,是指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它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12年12月31日,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

2012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认监委联合发文,要求列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和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13年1月5日,山东省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将淄博和德州列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2013年2月25日,淄博市《关于印发〈淄博市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计划〉的通知》,将山东理工大学确定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全国最早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并通过评价验收的高校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学校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给予指导,制定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界定了体系建设的范围,明确了建设步骤和时间安排,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学校确立了“安全保障、合理用能,精益管理、持续改进”的能源方针,了最高管理者承诺,在全校范围全面展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经过标准宣贯培训、初始评审、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过程,历时近9个月,学校的能源管理体系初步建成。2013年12月,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价中,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学校针对评价中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实的持续改进方案,深入学习和领会体系文件内容,将能源指标逐项分解到部门和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能源绩效参数,继续聘请咨询机构给予运行维护指导,定期更新体系材料,安排专人参加体系标准、节能知识、内审员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开展节能技改活动,充分发挥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促进学校能源绩效不断提高。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山东理工大学的能源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能源支出明显下降,国家和地方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多次被国家、省、市评为先进单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对高校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能源管理体系,是在我国能源日益短缺的形势下,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力保障,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重视。高校作为知识汇聚的殿堂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理应成为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因此,在高校中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意义重大。首先,高校一般都是用能大户,能源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比较高,是高校快速发展的沉重负担。通过建设并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有效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高校的能源管理体系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使大学生在学校树立勤俭节约的用能观念,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习惯,并将这种美德带向未来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示范效应。

(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要适应高校的特点。高校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社会普通企业有所不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的模式,在借鉴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彰显高校独有的特色。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是能源管理工作的天职。因此,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不能忽视社会效益,要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在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学校要合理确定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正确识别高能耗设备,科学设置能源绩效参数,突出抓好重点管控环节,把合理用能作为工作的重点,多在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减少浪费、节能降耗、技改创新、规范行为等方面下功夫。

(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队伍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能源管理体系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原有的能源管理部门开展此项工作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学校应从大局出发,统筹帷幄,设立专门的机构,聘任专业的人员,专职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学校还应强化各用能单位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在用能单位设置兼职能源管理员或内审员,形成全覆盖的管理网络。另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适应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四)全员参与关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成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每一位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工作上周密协调、在行动上以身示范。校长作为能源最高管理者,要向全校做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承诺,并向全校。其次,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主动抵制各类浪费能源的现象,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学校要以制度的形式,形成良性的政策导向,鼓励节约用能行为,反对浪费能源现象,对于在能源管理过程中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严重浪费能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惩处。学校应逐步建立用能定额管理制度,将能源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基层单位甚至个人,并加强能源绩效考核,对于超额或结余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日常用能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专业或兼职的巡查队伍,可以聘请学生巡查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用能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第2篇

1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准备措施

所谓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企业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以及控制的系统。一般而言,该系统在实际的构建以及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能耗的降低。事实上,企业管理部门以及人员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优化发展,需要其对体系构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关于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期工作,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确保设备准确齐全

作为复杂的体系,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实际环境的限制而出现多种问题。基于此,作业单位以及人员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能耗结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制计划方案。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构建,需要作业人员依据计划方案采购交换机、服务器、、办公设备等硬件设备。

以化工、机械生产等能源消耗较大的企业为例,这类重工业企业在进行能耗降低时,往往会为了带动生产作业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而开展机械设备的优化作业,进而由此促进生产能耗的降低。此外,作业人员在构建能源管理系统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环节设备能耗降低的考量,随后在进行相关系统的构建。事实上,只有通过这样的流程进行系统的构建能够确保企业发展能源的节约,缩减企业的经营成本,并在保障生产效率以及利润的前提之下,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性,故而在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工作时,往往会形成多种监督管理制度,最为常见的分为两类:动化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监督系统。一般而言,自动化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能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管理,但是其往往受到为界因素的干扰,故而无法有效的帮助企业获得较高的效益。

基于此,为了规避这类问题的出现,实现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提升,需要企业不断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并由此实施对企业能源利用的全程监督,确保低碳、环保目标的实现。

(三)准备相关流程的工作人员

目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在构建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多由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能源管理规章以及其其他文件构成,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基于此,为了确保该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就需要作业人员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专业人员的引进,并对在职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成立高素质的能源管理技术团队,实现企业能耗降低目的。

2 企业能源管理的体系策划过程

(一)制定策划体系

在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优化发展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控制标准对利用、管理过程中进行完善。除此之外,作业单位还需要促进关于节能法律法规及标准数据库的构建,确保能源节能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最后,企业还需要科学制定能源方针。一般而言,能源方针往往影响到企业能源节约管理体系的质量以及合理性,故而企业在体系制定的过程汇总需要先立足于“节约在先,优化运行,技术创新,和谐发展”的基础,促进相关方针的制定以及完善。

最后,企业在构建策划体系的过程中,要开展能源节约方案的制定以及优化工作。一般而言,作业人员需要全面、科学的分析企业的能耗状况,并依据企业的规模以及生产状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企业产品能源消耗的方案和措施。为了保障方案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需要加大监督力度。此外,由于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会依据市场的变化而进行产业结构以及业务的调整。基于此,企业就需要依照现行的运行模式对能源节约方案进行定期的、适当的修正,确保方案的生命力以及可行性的提升,促进各项效益的取得。

(二)编写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在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体系框架的管理、优化,确保其符合企业运营发展的需要,实现编订作业效率的提升。此外,工作人员还要对这些制度、文件进行动态管理,对运行效率较低、不合理的能源管理制度以及文件进行更改,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操作

在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贯彻落实体系文件。为了确保这一作业的稳步开展,需要企业将能源体系文件公布在企业的内部网络中,并由此监督企业各单位对其贯彻落实。此外,为了确保企业的各单位员工能够了解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企业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及教育,进而促进其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体系内容贯彻落实到实处。

此外,企业还需要构建起体系运行考评机制,进而由此实现对于体系运行效率的管理,确保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各项效益的取得。

最后,作业人员还需要构建起组织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制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企业内部的审核,确保各单位将能源管理体系贯彻到实处,还需要企业促进管理评审活动的开展,促进能源管理体系能够达到科学的改进,而相关的措施能够落实到位,促进企业节能效率的提升。

第3篇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同时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在提高职工节能意识、规范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等方面,用系统的思想来指导和开展工作,而且,高度重视能源的源头控制,超前谋划。

2烟草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早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关注和重视,国家标准已颁布实施。因此,我省烟草系统要加快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国家标准,有利于推动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

2.1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需求目前,我国烟草企业能耗问题严重,国家、行业、公司对能耗的要求也越来越上升到工作日程中,全面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烟草工业企业节能工作走向科学、系统、全面、持续的重要途径。目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还面临着相当大的难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烟草行业能源体系粗放管理模式导致实际生产中企业各生产单位为完成生产计划而忽视产品单耗这一现象现象的长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烟草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有些企业虽然建立能源管理制度,但只在职能和机构上规定“谁”、“做什么”,而对于“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进一步完善。新的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越来越依赖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因此,谁抓住了这一环节,谁就会受到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把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就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开展企业能源消费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对于促节能、降成本、增效益意义重大。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协作,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顺利推进。要以“烟草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纲要”的要求作为指导,按照“统一策划、明确主体、分步实施”为原则,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各单位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为此,各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健全机构,保障运行。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自上而下有序有效开展工作。同时要强化培训,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省公司要适时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应该抓好抓实,制定有效的考核办法。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可理解、可操作、可执行、可评价”,将实施管理体系与各项实际工作有效结合。

2.3努力提升能源体系管理水平能源管理是卷烟工业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能源管理工作,是企业争先创优、打造标杆企业及争创优秀卷烟工厂的必要保障。应围绕企业的工作方针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能源管理,需要更加注重提高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水平及体系架构的完整性、能源管理方法的系统性及科学性、能源信息系统建设的全面覆盖率及数据分析的即时性及准确性、设备经济运行的合理性、节能降耗关键节点的准确把握及严格监控、能源计量考核监督,以充分发挥好管理、技术、人才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企业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信息收集和工作,强化督促检查,落实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为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3.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通过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持续改进的节能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全省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坚持企业主体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起切合企业实际的能源管理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创造氛围、搭建平台等措施,营造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外环境;坚持持续创新原则,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采用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办法,扎实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有明确的总体目标,要细化阶段性任务,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使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有较大改善,节能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源消耗水平有较大降低。

3.2认真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步骤认真制定工作计划,逐一落实工作步骤。组织对企业能源管理骨干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改进的方法步骤,保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企业内部应该组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使各级管理人员了解能源管理体系的思想,熟悉和掌握标准要求,强化能源管理意识,为企业建立体系奠定基础。要及时利用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等工具,全面剖析能源管理和利用现状,针对能源管理和利用过程,策划管理控制措施;针对重要能源因素,提出节能改进建议。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确定企业能源方针,针对能源利用过程建立能源目标、指标体系,确定机构和职责,配置资源,制定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各部门管理者对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要认真阅读研究,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实施运行控制,制定并实施节能改进方案。三是监测改进。加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监视测量,针对薄弱环节,改进完善体系,实现体系的自我提升。对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和符合性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出完善体系的建议。

第4篇

领导重视是节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企业应建立节能减排组织机构,明确管理层的职责,提高节能主管人员的素质能力,加大节能主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增强节能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员工节能意识。1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取得领导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各种节能活动争取让领导参加并了解;>为领导层提供高端的节能减排讲座;>定期汇报节能工作的开展情况;>各种节能工作数据、报告或程序手册让领导了解或签字;>领导对于节能精细化管理不是事必躬亲,而是明察秋毫。2明确职责,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实施节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细化节能减排管理网络:建立三级能源管理网络(纵向要从企业最高层到班组,一直到个人,横向要包括计划、设计、工艺、技术、计量、统计、供应、财务、调度等所有部门,节能减排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部门要有明确的节能减排职责,杜绝推诿、扯皮现象。3能源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精细化。根据工作职能和流程,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形成具体的岗位工作规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全面了解岗位职责,熟悉本职业务。4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素质:热心节能减排工作、具有节能减排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相关标准。5同时在工作中加强对执行力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是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关键。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一个系统、完整、全面、细致的管理制度体系是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企业可按照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用能管理制度》、《企业节能奖罚制度》、《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等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典型能源管理制度及内容要求如表1所示。2能源管理制度应以公司正式文件下发,并组织全员培训学习。3企业应定期对能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及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4企业可依照GB/T23331-2009模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工作。能源管理体系包含管理者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操作手册、能源因素、图表记录等一系列多层级的内容。能源管理体系模式遵循的是系统的管理原理和“P-D-C-A”过程模式,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为兑现管理承诺、实现能源方针和目标而进行策划、实施、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能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能源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企业能源计量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用能单位应合理设置能源计量的组织机构,并建立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能源计量网络,实现计量数据化管理。2用能单位应制定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计量器具的选型、采购、入库、流转、报废等管理制度,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校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使用、保管及监督制度等规章制度。3用能单位需加强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能源计量人才队伍。4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要求。尤其作为对外结算的用能单位这一要求是基本的、必须的。5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的仪表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要求。用能单位对其下属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耗能指标管理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核心,如果对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没有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强制要求,就无法做到有效管理,势必就会使“耗能定额指标管理”成为空谈。6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GB17167-2006的要求。主要用能设备的耗能指标管理是用能单位能源技术管理的关键,它关乎用能单位的设备先进性考核、设备运行考核、主要产品单耗指标考核等技术核心指标,因此,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是强制性的,但其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未作强制性要求。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准确度等级应满足GB17167-2006的要求。8用能单位应重视对能源计量器具清单、网络图的建立。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能源在企业内部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能源统计可划分为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1企业能源统计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如下:>企业内部统计数据不够细化。企业重视进出企业的能源消耗总量的计量统计工作,忽略对企业内部能源流向的计量统计分析;>能源统计出现偏差或遗漏情况;>对能源在输入、储存、运输方面造成的损耗缺少统计分析;>企业的基层统计人员使用的原始记录表格以及各种能源的巡检记录表格还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应建立规范的原始记录、巡检记录等表格。2为实现精细化能源统计,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明确、细化能源统计流程。典型能源统计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明确、细化能源统计岗位职责。具体应包括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实现原始记录妥善保存、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跟踪能源的消耗升降情况、统计分析、制定能耗定额等;>加强基础用能单元的各种能源消耗的统计工作,加强对能耗数据变化的分析,便于进行用能单元单独考核;>明确各种能源数据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等;>能源损耗率是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对用能过程中油损、气损、电损等进行测试、统计分析。能源定额管控是节能减排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用能单位应从能源输入、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环节入手,建立详细的能源定额指标,全面、深入控制各个用能环节的能源消耗。企业能源定额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1企业的指标分解应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细致的单耗指标对基层单位进行考核,避免采用可操作性不强、不适于基层单位的产值能耗指标进行考核。例如,企业可结合实际建立工艺能耗定额或发电机组发电单耗等单项能源消耗定额指标。2企业应重视对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对节能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予以考核。企业的指标都是从公司分解到车间,从车间再分解到班组。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因此,班组要把定额、标准、计量、原始记录、设备保养、规章制度的执行等量化到组员,才能保证公司的节能指标实现。3进行能效对标分析,将本企业的能耗定额指标与历史最好水平、同类型企业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在挑战中开拓进取,面对严峻形势,经受住了考验,取得显著成效。在“十二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完成国家制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8%,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分别下降10%的总体指标,建议各耗能企业全面认识、理解、实施节能精细化管理,进而促使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

本文作者:孙卫明工作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第5篇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能源紧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企业能源消耗占了社会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大推力,是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建立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体系,需要解决传统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1 工厂能源管理着眼点

1.1 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文件精神,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健全节能管理网建立“工厂-车间-班组”三级能源管理网铬,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持续开展节能改善活动。

1.2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按能源管理要求提高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善能源计量网络,特别是三级计量完善工作,为能耗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建立能源消耗实时监控系统,全方位分析能耗状态。

1.3 建立能源管理评价标准,注重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重点耗能单位实行重点管理

按照国家能源管理标准和要求,从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础管理,能耗管理,合理用能,现场管理,节能技术进步等六方面对工厂和车间进行诊断和评价。逐步提高工厂的能源管理水平。加大现场检?与考核力度,消除能源使用单位的浪费现象。特别是对重点用能单位,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强化过程管理。

1.4 注重节能管理与推进TPM相结合,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开展下TPM(全员生产性维修)活动,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设备使用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提高设备负荷率,尽量减少设备空运转造成的能源浪费。

2 节能减排项目探讨

为了达到最佳节能减排效果,按照《能源合理化利用法》(第5条)规定的六项工厂评价标准:(1)燃料的合理化利用。(2)加热、冷却和传热的合理化利用。(3)热量损耗的循环利用。(4)热量动力转换的合理化。(5)防止散热、传导中的热量损失,防止电阻等造成的电能损失。(6)电能转化成到动力、热量等的合理化。工厂筹建阶段,就可以通过对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整体分析,核算各个环节的热量需求、能量的品位、使用时段,充分调配相互利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冷量及热量。

如一般饮料灌装厂为例,可参考(表1)所列项目。

如下为具体节能减排项简单介绍。

2.1 冰蓄冷(适用于一般工厂,特别是冷量需求大的工厂)

冰蓄冷实际上是对能源的一种储备,基本工作过程是:在用电低谷、电价较低时开始制冰,蓄存冷量;而在用电高峰、电价较高时停止制冰、同时依靠冰的融化来制冷,从而完成能源利用在时间上的转移,节省运行费用,降低运行成本。蓄冷技术已非常成熟,已无技术瓶颈问题的制约。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蓄冷系统。在中国,冰蓄冷技术已被学术界、行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认定为节能技术,如2006年即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科技部认定为节能技术,并列入《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冰蓄冷系统前期一次性投资较一般中央空调系统高,但由于其可以有效利用谷电相对较低的电价,运行费用低这一特点,冰蓄冷系统的投资回报周期都非常短。一般来说,如果在新建工厂使用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2年。如果旧厂通过现有设备改造用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4年,如果旧厂新引进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为5年。

2.2 热量回收利用(适用于生物燃料发电厂)

将锅炉150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回收方式:在锅炉烟道处布置高效气-气热交换器,将150 ℃的烟气降到100 ℃左右排放,回收热量加热空气,利用热风烘干生物燃料(树皮、蔗渣混合物),降低燃料含水率,减少水蒸气汽化潜热的损失,同时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实施后既能节约燃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轻环境污染,节能环保一举两得。

在烘干装置底部热风室布置高效气-气热交换器,锅炉排放的160 ℃烟气经过热交换器后,降温至100 ℃。30 ℃的常温空气经过换热器后升温至90 ℃左右,进入烘干装置,物料经投料口进入烘干装置,炉排缓慢移动,物料随之进入烘干腔体内,通过物料隔板控制物料的高度,鼓风机启动,烘干装置热风入口风阀打开,热风鼓入烘干装置热风室,通过对流的形式直接烘干物料,换热后暖风经过物料后进入排风室,暖风经出风口由引风机引致第一级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器,再经过第二级除尘系统―水膜除尘器,经过2道除尘,暖风再经过水滤除尘后排放至大气,经过3道除尘工艺后可实现无尘排放。

第6篇

关键词:能源计量;意义;现状;技术手段;管理

前言

近年来,质监系统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为服务目标,以加强企业计量器具监管为手段,扎实有效地开展企业能源计量工作,较好地发挥了质监工作的职能,为促进企业节能降耗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1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国家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的工作力度,制订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始终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在各级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收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消耗,使我国节能形势依然严峻,节能目标的实现要依赖各种监管手段的应用,其中,能源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是节能管理工作重要的监管手段之一。

2 能源计量工作现状

为开展好能源计量工作,各级计量管理部门对涉及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型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基础较好,计量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企业忽视计量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能源计量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的情况,更存在企业计量机构不健全,计量投入不足,能源计量器具难以满足《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企业能源计量仪器检测率低,企业的用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等实际问题。为此,各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计量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中的监管和指导作用,全面掌握企业能源计量基本情况,了解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广能源计量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有效开展。

3 以技术手段,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主体是企业,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领导是关键,制度是保证,人员是基础。因此,在对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指导和服务方面,从提高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计量检测能力上,从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上,从发挥计量检测数据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和帮助企业全面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3.1 帮助企业建立计量管理制度和体系

通过不断加强能源计量工作,促使企业制定并建立了能源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完善能源计量器具台账、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和网络图,标明能源计量器具安装地点、检定等情况,保证计量手段的完善和提高。

3.2 帮助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为帮助企业做好能源计量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组织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依据《用能单位能源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指导和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器具,使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准确度等级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的要求。

3.3 引导企业实现能源数据实时采集并充分利用能源计量数据

帮助、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能源计量数据,提高经济效益,并取得了实效。重点用能企业都实行了能源统计数据日分析、日报告制度和能源数据的跟踪制度。强化数据采集过程中对计量仪表运行准确性的判断和识别工作,发现计量仪表运行状况并及时处理各类仪表故障,从源头上强化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使各企业及时掌握用能状况情况,及时改进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措施,控制成本指标。

各级监管部门通过不断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工作,促使企业完善能源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建立能源检测网络化、自动化,能源计量数据实时有效采集、处理、分析、控制,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在科学调控、合理利用能源方面发挥计量工作的作用。使能源消费情况实现统计数据及报表网络化管理,为节能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

3.4 帮助企业进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按照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的要求,指导帮助耗能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督促企业按照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管理计量器具,按期对所配备的能源用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能源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认真分析企业在计量管理,完善计量设备方面的不足,加强测量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寻找存在的差距,制定有效措施,推动了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帮助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7篇

[关键词]能源计量;审查;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V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95-01

引言

文章以笔者所在单位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能源计量审查过程中,发现不少重点用能单位对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理解不深入,导致不符合项较多。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做如下分析。

1 能源计量审查工作简述

1.1 能源计量管理

(1)审查边界的确定问题

JJF1356-2012中规定审查的对象是具有确定边界的用能单位,是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用能单位。但是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某企业一共有4个子公司,4个子公司不在同一个地区,但是同一个独立法人,用能单位的边界界定就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将同一地区且能源管理人员相同的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作为一个用能单位进行审查,同时在审查报告中注明审查的地区。而在第四个公司则单独作为一个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审查。

(2)组织机构图问题

一些重点用能单位对规范要求不了解,认为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图就是将单位管理组织进行简单删减。其实,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图不仅要求能够清晰地反映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结构,还需要将管理职责明确到具体人员。根据JJF1356-2012要求,组织机构图需要明确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职能部门和上下隶属关系。

(3)能源计量管理制度问题

JJF1356-2012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在审查中发现不少重点用能单位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或测量管理体系(3A)认证。若按照JJF1356-2012单独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很多内容与能源、质量或测量管理制度重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作为能源、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的子体系或构成要素,可将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涵盖在能源、测量、质量管理制度中,但需要注意对制度进行优化,做到职能不交叉、管理不重复、管理最高效。

1.2 能源计量人员

在能源计量审查中发现,不少用能单位在能源计量人员配备上没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仅将能源计量主管部门中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列为能源计量人员,而分布在其他各个部门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人员、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人员没有列入进去。分析原因主要是用能单位将JJF1356-2012中的“专业”理解为了“专职”。能源计量人员定义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不少从事能源计量工作的人员无法得到相应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资质。

1.3 能源计量器具

(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问题

JJF1356-2012要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且在规范中仅有配备率要求,而没有受检率要求。根据理解,若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未进行有效溯源或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等同于未配备。现场审查中的技术难点是确定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及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的理论需要量。这需要结合用能单位的能源绩效考核方式、能源计量网络图、能源统计报表、主要用能设备清单、用能单位组织机构、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同时现场与用能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在实际审查中发现,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和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均能达到相应的配备率要求。然而由于主要用能设备或用能单元需要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数量众多,且很难拆卸,导致不少用能单位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无法达到JJF1356-2012的要求。

(2)准确度等级表述问题

JJF1356-2012中一些准确度等级表述与现行的检定规程表述不一致。如衡器,JJF1356-2012中D9.1中要求燃料的静态计量,准确度等级为0.1级,即“±0.1%,是定量。”而根据JJG14-2016《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及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的要求,其准确度等级为Ⅲ级或Ⅳ级,是定性量。两者不一致,导致重点用能单位填写自查报告时无所适从。建议用能单位依据相应检定规程和证书,按照检定分度值、最大秤量等计算出衡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对值,从而判断是否满足JJF1356-2012中的衡器准确度要求。

2 企业在能源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法律意识,只追求眼前利益

企业缺乏有关能源的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只是一味地去追求企业的产量和产值,认为只要产量上去了,任何的问题都不重要,都是次要的。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计量管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的质量,更没有意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的潜在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能源法律意识淡薄,虽然从短时间来看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时间长了,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2.2 能源计量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企业能源的现状就是投入非常的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这种状况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在很多环节上出现计量不够准确,或者是计量设备非常的缺少,使得能源计量在节能潜力方面根本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一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标准对器具进行配备。因为政府对能源计量的支持力度非常的不够,在节能改造项目上,大部分的资金都来自企业自己的筹资,政府根本没有对其进行大量投资。

2.3 能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非常落后,而且管理体系很不健全。有的企业只是把能源管理当做自己管理的一种形式,总是挂在嘴边,根本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起来,没有把管理规定真正落实下去,这样能源管理体系就成了一张白纸,中看不中用,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意义。有的企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所以很难运行,也就不能对企业的能源进行有效管理。

2.4 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受检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很多企业的在线能源计量器具都无法拆卸,而一些计量技术机构对在线检定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能力非常的欠缺,所以就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2)即使企业已经按照规定对相应的强检计量器具送检,但对不属于强检范畴能源计量器具没有及时进行周期自检,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所以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在受检率方面跟所规定的要求相差很远。

3 自查与整改

能源计量自查工作是根据JJF1356-2012中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制定能源计量自查方案并每年组织自查。自查是系统的、独立的过程,需要制定自查方案、自查计划、自查记录、不符合项报告和自查结果报告。用能单位一般根据JJF1356-2012提供了自查记录和自查报告,但是缺少自查方案、自查计划。

结语

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促进节能减排。若严格按照JJF1356-2012执行,将有不少用能单位不符合要求,会打击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积极性。为了顺利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需要评审员把握JJF1356的执行尺度,在现场审查时灵活操作。

参考文献:

第8篇

第三方检测远落后于上游行

国有检测认证机构的机遇与挑战业

矿物质水名称或不再使用

吸油烟机自燃,属产品质量缺陷应理赔

从古城失火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为质量而战——全球三大质量奖纵览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首次在境外举办审核员考试

我国应用防伪技术的成功案例

我国实施品牌评价试点工作的情况

我国建立起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

产品认证工厂检查专业要求的关注点

几次玩具产品质量事件的技术分析

我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修订概况

湖北碳交易试点研究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

开展汽车内饰产品环保认证初探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及管理探讨

树立家居新标准推动行业整体进步

我国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电子商务行业的检测认证业务

西安分中心质量为本创新服务

海尔参与家电节能惠民工程问答

对CCC检查员管理方式的探讨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在京挂牌

我国首个服务外包认证国家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

出口转内销产品未经认证案解析

信息安全培训课程列入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培训科目

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CSA广州实验室将增加LED照明和能效检测能力

管理体系审核服务创新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对认证有效性展开专项监督检查

家电进入香港市场须达到最新电磁场标准

宝钢: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成功案例

未能有效监控现场审核活动行政处罚案例

应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碳强度核算体系

正确理解行业自律全面推行行业自律

应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碳强度核算体系

未能有效监控现场审核活动行政处罚案例

启明星:管理方法科学绩效回报显著

家电进入香港市场须达到最新电磁场标准

天津对认证有效性展开专项监督检查

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国际标准发展动向

UL与SGEPRI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BSI中国内地与香港业务合并

国外碳排放评价制度介绍及启示

国内首家合资第三方汽车零部件实验室落沪

第9篇

尊敬的×副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公司感谢各位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与支持。×获得2017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优秀单位的荣誉,离不开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帮扶,也是×全体员工锲而不舍,勠力同心,同尽担当之责的结果。长期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市委“建设美丽×”的工作指引,坚持把“绿色”作为企业发展的“底色”、“亮色”,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上下同步,“科学谋略+精准施策”,凝聚长效机制的“牵引力”。在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运行高效型及人性化”的绿色×战略目标;首次《ד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低碳节能专项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开拓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二是点面结合,“搭好架子+以评促建”,彰显管理模式的“能动性”。根据国家标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以体系为抓手,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首次以“月度检查+中期考核+年终考核”模式对下属单位生态文明工作进行考核,突出过程导向,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工作落地。

三是统分有序,“创新驱动+优化供给”,激活绿色发展的“助推剂”。探索“海绵×”和×区综合管廊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采购及充电设施建设,年底前×公共区域×数目将首次突破×个;研究建立能源管理平台,加强能源精细化管理;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行×和×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入,开展水体和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四是内外兼修,“载体创建+文化激励”,营造齐创共建的“大氛围”。从文化意识层面进行多方渗透,以公益广告、专题展览和纪录片播放等形式在×内开展地球日活动;联合×志愿者举办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向旅客传递低碳理念;组织员工参加国际节能减排产业博览会,与外商交流节能新技术;召开中国民用×协会环境保护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与全国多家×单位共享绿色发展经验。

集众智定良策,合众力兴大业。荣誉的获得,是肯定是鼓励,更是审视、鞭策。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清醒地找差距、抓不足。绿色发展是靠巧干、苦干、实干干出来的,面对差距和不足,我们更要把“生态建设的目标”刻在心上、把“绿色发展”视为铁律、把“勇于担当”作为自觉,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上台阶的重要内涵,放大绿色优势,提升发展品质,厚植发展根基,持续推动保护与发展和融、经济与生态双赢,巩固形成“人气旺、发展新、结构优”的良好局面,开拓进取,为“建设美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第10篇

能源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能源消耗迅猛增长,其中,工业耗能仍是拉动总体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全球范围来看,电动机驱动系统每年消耗的电量超过全球工业耗电总量的70%,而多数电机系统运行在低效率状态下,能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为此,多数国家把节能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工业系统(本文特指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最优化上,通过制定系统经济运行标准、开展系统经济运行项目、推广最佳工程管理实践等途径促进节能工作。从1989年至今,我国制定的能效标准达到22项,其中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清水离心泵和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四种工业产品。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使节能标准相互协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促进工业系统的节能工作,我国工业系统经济运行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标准来推动高效工业市场的转型将是今后节能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参考相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领域节能工作的现状,提出新的工业标准框架,保障节能标准的有效实施,促进高效工业系统的建立和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1问题的提出

电动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电动机所拖动的设备主要有泵类、风机、压缩机、机床等,是各行业的主要动力配套设备之一。目前我国电机系统的装机容量非常大,保守估计为5亿千瓦,年消耗电量达7500亿千瓦时,且运行效率普遍很低,电机系统中“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非常普遍。最近,联合国工业发展署在我国上海、江苏两地搞的电机系统优化项目表明,国内电机系统的效率提升潜力在20%~50%,节能潜力相当巨大。另一方面,电机系统能效改进难以实现持续性,众多因素促使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重新回落。例如:(1)采购与生产部门没有统一管理,生产设备和系统组件的采购没有考虑系统效率,只是一味地追求最低的初始投资费用;(2)产品、工艺的改变往往导致改进后的电机系统其运行效率再次降低;(3)员工对新生产工艺不够熟悉,系统操作、维护不当;(4)人员工作的不合理调整导致系统运行低效。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合理的能源管理及优化体系,当初投入巨资改进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很可能三五年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这种反复的改造、再改造使得维护系统高效运行的费用急剧增加,而多数企业会对系统节能的经济效益丧失信心。企业、政府以及市场需要一套有效的机制保障工业系统持续高效的运作。

2工业系统框架

2.1目的和意义以系统经济运行为基本单元的工业系统框架是一套涵盖标准、监督、审核、认证、培训的综合管理体系。该体系以节能管理与监督为重点,在政府、企业、技术专家以及独立的认证认可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关联,将工业市场的运作从产品交易转变成工业系统优化服务,并结合IS09000/14000/ANSI/MEI2000等企业管理体系,将能源管理:效率与企业的商业实践和增强全球竞争力、减少费用、提高生产力以及环境保护等企业核心价值融为一体,最终实现工业市场持续高效发展的目标。建立工业系统框架对推动我国高效工业市场的转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节能管理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框架的实施需要相关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支持,同时也促进节能政策与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另外,工业系统框架也将大幅度提升我国工业系统用能效率,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改善系统中产品和设备的能效结构,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从而保证我国能源供需的平衡和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

2.2分析讨论

工业系统框架结构的主要元素包括政府、企业、系统优化专家、独立认证机构等。政府开展自愿性的节能项目:协议,广泛鼓励并吸引企业参与制定产品能效标准、经济运行标准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系统优化专家负责评价企业能效状况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编写系统优化数据库和制修订产品能效标准、系统经济运行标准等;企业根据系统优化数据库和自身系统运行状况,在系统优化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项目改造,建立管理体系模型并将系统能效纳入其中;独立认证机构主要负责定期的达标审核,判定系统运行的能源消耗状况并给出意见和建议。截至2003年底,我国约有10万家企业采用ISO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全球则有149个国家、56万多家企业使用该体系。ISO管理体系被世界各国广泛地采用,其体系的完善性和评价的独立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从各方面考虑,实施ISO管理体系标准无疑是工业系统框架的最佳选择。系统优化数据库是上述要素以及整个工业系统框架的枢纽,良好的数据库是工业系统优化的基础和保障。收集所有电机驱动系统优化、运行、管理经验,将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南、程序以及项目保存在数据库中,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方便企业受训员工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查询或检索。数据库中的资料应本着方便转化的原则,使所有实施系统改进的企业能够根据本身的特殊情况加以调整。

2.3实施途径

2.3.1从上至下

(1)相关国家标准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制定并颁布电动机传动系统经济运行标准,对系统的高效运行广泛的基础标准。同时工业能源管理基础标准,给企业提供一个管理框架,并在语言上与ISO相关标准兼容,包括MSE2000。

(2)省级政府机关对行政管辖内的企业进行系统优化培训并提供培训工具(工业系统最优化数据库),指导企业如何达到国家标准和协议要求。

(3)国家和省级政府机关应该对那些在提高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加以认可和表彰,积极开展政府和企业之间自愿性协议/项目;对没有达到协议要求的企业建立一套合理的处罚机制。

(4)企业建立一套合适的管理系统模型,根据电机系统经济运行国家标准提出企业电机系统改进计划和目标,并将计划、目标、管理规则、审核等内容纳入到ISO管理体系中。

(5)对协议企业进行定期的ISO管理体系审核,对不合格的企业提出改进意见。

2.3.2从下至上

(1)企业评估电机系统的运行现状,并与政府达成协议,在ISO的管理体系框架内承诺系统改进目标并制定详细改进计划。

(2)省级政府建立工业系统最优化数据库和工作指南,使企业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它整合到企业质量/环境管理手册中,手册中包含了电机系统效率的改进工程。

(3)政府机构向企业员工和能源效率组织提供培训,指导他们如何评价系统运行效率以及如何使用工作指南数据库。

(4)定期对协议企业所承诺的改进目标进行审核,确保每个电机系统、每个企业达到改进目标,并对没有达标的企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

(5)政府表彰电机系统能效改进项目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并将成功经验加以推广,最终实现高能效市场转型的目标。

2.4实施障碍和对策

系统框架主要的实施障碍在于:

(1)优化系统买卖的市场运行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

(2)企业通常将生产质量、生产可靠性等因素排在首位,而对能源效率所带来的利益没有充分的认识。盲目追求初始投资/预算的最小化,忽视最佳工程实践和寿命周期成本的意义。

(3)系统优化数据库相当庞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4)需要将系统能效管理纳入企业ISO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并建立配套程序。

(5)管理、监督不到位,体系形同虚设。

对策和建议主要有:

(1)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工业系统优化的运动。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工业系统节能效益,并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巨大的项目上,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系统优化运动中。

(2)提高企业对系统优化的认识,拉动市场对系统优化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市场运作的彻底改变。

(3)组织系统优化专家组对我国钢铁、冶金等高耗能企业(排名前100位)进行全面评估考察,并作出详细的改进方案。选择部分或全部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实施改进方案。

(4)政府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广泛收集系统经济运行的实践经验,组织专家开发系统优化数据库并对协议企业相关员工进行培训。

(5)由专门的机构定期审核。

第11篇

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石油工业是否发达是一个重要指标,石油企业能否在能源市场上获得足够成长也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加强能源损耗研究,使能源损耗可以降到更低,通过有效地收集各种数据,让企业可以合理的进行降耗减排,从而实现科技兴国的目标。为了使企业达到降耗减排的目标,企业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在企业进行生产的同时,通过合理规划能源降低单位产品的耗能,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能源管理系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能源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有效地降低能耗,对于大型企业自动化生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石油行业应用的能源管理系统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能源管理在企业不同部门都得到广泛应用。能源管理软件主要用于统计能源损耗程度,并通过分析损耗为节能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在技术领域,主要是通过科研发展使得管理可以变得更加高效。目前,很多公司运用的能源系统缺乏数据的分析功能且缺乏持续的跟踪与监控,在企业决策上并不能提供有效依据。Monitor—pro5是一种有效的实时监控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做好数据采集并为以后的分析报告提供基础。该系统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可以对数据进行持续监控,并且可以预测数据未来的变化趋势,从而给公司的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Montage软件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功能,也可以为企业高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除了以上的系统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系统可以运用,如KBC能源管理器。该管理器可以对市场需求做良好的预测,并且提供在线指导。目前一些国际巨头石油公司在进行监控时主要依靠自身特有的模块进行监控,同时借助电子数据表和一些与自身业务有关的监控系统。可以预见在未来,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企业对于能源损耗的减低,能源损耗平衡,控制能源成本都将获得更高的重视。在未来竞争过程中,加强能源实时监控,加强实时数据采集,在线优化各种参数也将是工厂进行实时监控能源减排的重要方式。

2能源管理系统在石油化工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在能源监管中,能源管理具有突出地位,由于能源管理系统非常复杂,所以也是众多管理中的重头戏。在进行能源管理时,可以通过做好计划规划,做好实时监控和消费监控对能源成本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做好重大责任落实到人,使得权责分明,从而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并最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例如中石油公司在进行能源管理时,针对每一个子公司都做好运行模块,这些模版复合面非常广泛,包含产销供各方面因素。通过这些运行模版,企业监控能源可以对企业能源流动有一个较好掌控,便于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能源生产环节,能源生产很可能出现一些事故,在事故发生时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做好能源调度,保证能源的供应稳定。与此同时,能源与污染物也具有直接相关联的正关系,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准确地推测出生产量与排放量,从而可以使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可谓一举两得。在现有能源监控系统中,可以从每个能源站获取相关能源数据,从而做好全公司数据监控,提高数据准确性。通过能源监控系统,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并制作出报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能源消耗用数据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出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瓶颈。在进行能源管理时,还应当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能源管理,将所有能源数据上传至公司内部网络,让公司各级能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寻找自身所需要数据,并保证所有数据都是实时可靠,使得公司内部资源可以共享,从而减少能源损耗,提高效率。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改变以往毫无依据的能源使用管理方式,使得大企业能源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做好能源管理。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加强石油资源的利用,提高石油利用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损耗,从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还可以做好能源透明化工作,使得各级管理层都能够实时地拿到能源数据,在管理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在进行能源管理时,还应当做好自动化品质调控,通过计算机准确计算出能源的计量,使得能源品质的品质可以得到最高。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对于本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和成本比重都要有一个较为清晰认识,这样才能在制定方案时将未来发展方案落实到各个部门,并且在落实时具有可落实性,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更好企业效益。在进行能源监控时,还需要保证能源运行可以统一监控,以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从而节约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3结束语

在石油企业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保证监管信息化,从而使能源输出和废物排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分析时,最好能通过数据方式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给决策层提供清晰数据依据,并为企业的下一步战略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在进行能源管理时,对于能源管理系统应当做到不断更新,从而使得能源可以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作者:丰华 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参考文献

[1]赵琳.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促进石油企业发[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4)

[2]赵淑芳.石油企业抓管理靠技术节能威效显著[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5(5)

第12篇

    一、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的必要性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计量工作是企业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从依靠经验管理到依靠数据实现企业量化管理的保障,尤其在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中,能源计量管理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对于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大中型企业虽然普遍重视能源计量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但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能源计量数据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少数大型钢铁企业建立了功能比较先进的能源计量、统计、实时监控的计算机网络。其他行业能源计量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科学计量、节能降耗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能源计量工作普遍薄弱,装备水平低、工艺落后、单位产品耗能高,又没有资金进行节能设备改造和能源计量。三是大部分企业了解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信息渠道不畅,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可信性、可靠性缺乏有效判断,在选用节能产品时无所适从。四是大部分企、尤其是民营企业,缺乏熟悉计量工作的专业人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不高。通过IS010012测量管理体系AAA认证的很少,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相关机构的服务。五是国产计量仪器仪表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需要,企业不得不购买进口计量检测设备。而进口设备不但价格高,而且服务不到位、维修不及时,给企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许多不便,影响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六是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推行能源计量工作缺乏动力。认为能源计量工作是投入多、产出少的工作,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保证作用。

    三、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

    (1)明确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企业应以GB17167—2006、ISO10012:2003、《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为依据.坚持“设备管理为基础,法制管理为保证,数据管理为中心,现场管理为根本,信息管理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能源计量管理体系。(2)狠抓企业能源计量教育工作。在企业内部通过讲计量技术课,讲授计量知识,宣传计量管理工作,使企业职工和干部了解掌握并落实计量管理,计量管理工作就有了群众基础,广大职工和各级干部才会支持计量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同时也要抓好质量教育工作,使每个职工重视质量管理工作。一方面抓质量教育,使职工能够自觉地依照计量技术标准来操作;另一方面抓计量管理,使广大职工懂得计量管理对于产品质量提高的意义,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计量意识。计量管理和质量管理需要企业所有员工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计量管理水平。(3)有效配置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是一双能够发现能耗上升或下降的“眼睛”,能源数据来源于能源计量器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不断增加,能源计量器具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高,选好、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就有了节能降耗的“眼睛”,通过他们,企业可以发现能耗的变化,找到能耗居高不下的原因,查找出存在的差距,寻求到改进的空间,从而才能够有的放矢制定改进措施,实现节能降耗。(4)获得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并管理和运用好计量数据。能源管理依靠能源计量数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能源统计、能源监测、能源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是政府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实施节能综合管理的前提,是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数据的管理和运用,是计量工作的核心。配备计量器具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全面、完整、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但可靠的数据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化验不诊断上,要发挥计量数据的作用,用数据指导生产,优化配置,靠数据量化管理企业,靠数据量化指导生产,靠数据量化降耗挖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计量管理的价值。

    总之,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只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认证的效益和作用,才能真正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求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