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0:4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拿来主义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符合学生对信息的不断需求
学生骨子里渴望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尤其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既夯实英语学习基础,又获得身心愉悦。事实上,学生阅读英语课外读物能够实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现不出校门同样知晓天下事的目的;能够在紧张学习之余体验生活阅读多样化的乐趣。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必要信息,解决学生“信息饥饿”问题。
2.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我们常说只有实现了阅读量的积累,才能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学会许多教材上学不到的生词、短语,还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由于对文章背景知识掌握不够,常常觉得阅读乏力,从而产生退缩心理,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可以获取诸多与英语学习有关的重要讯息,从而为课堂文本学习提供必要的背景铺垫。
二、英语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法
1.精心挑选课外读物
学生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不断增加,阅读策略的运用也普遍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自主阅读的课外读物数量相应增多。为了真正发挥英语课外读物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教师还必须体现甄选意识和拿来主义思想,在挑选刊物时做到“三个确保”。首先,确保文章富有时代气息。现在的中学生个性率真、富有朝气,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必须体现时代气息,符合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其次,确保文章富有趣味性。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兴趣无疑是重要的助推剂。因此,教师必须挑选趣味性浓的课外刊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阅读兴趣。(本文来自于《校园英语》杂志。《校园英语》杂志简介详见)
众所周知,英语课外读物所囊括的文章与英语教材所包括的文章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注重了选文的时效性和兴趣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读物这些特点,多推荐学生阅读那些能够放松心情、体验乐趣的文章,并使其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影响。最后,确保文章的引领性。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文章,并指导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快乐阅读与健康成长同步。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有EnglishWeekly,ChinaDaily,EnglishLearners'Lighthouse,21stCentury等,这些英语刊物所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文化科技、校园生活、政治经济、艺术体育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英语学习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有效开展阅读指导
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通常说来,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综合运用阅读技巧。教师要教育学生综合运用跳读及略读技巧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并善于通过寻找重点词、关键句方式确定主题,进而实现对文章整体思路的预测和把握,例如,阅读记叙文时,指导学生捕捉文章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并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阅读议论文时,指导学生首先确定作者所阐述的论点,然后找出支持论点的语句和论证方法。其次,要求学生做好摘录。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目的性,培养和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表达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摘录,即要求学生对所读佳句、词组进行摘抄,这对于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会起到正面作用。
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摘录阅读过程中碰到难以理解的长句和难句,以便及时向老师和其它同学求助。再有,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在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另外一方面,帮助学生自行调整阅读计划、提高阅读质量。最后,教育学生不纠缠一词一句的得失。学生在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时遇到陌生词汇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避免碰到生词就查阅工具书,应该致力于通过上下文脉络进行词汇猜测,或者索性跳过生词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只要弄清文章思路、线索就能整体感知文章。事实上,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所积累的词汇也随之增加,学生无需担心生词所导致的阅读障碍。
三、总结
【关键词】作文训练 课堂作文 课外练笔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个深刻的体会:徒劳无功。”几十年前,叶老此言形象道出了作文教学的困境。几十年后,作文教学仍然未走出怪圈,学生不爱写,不想写,不会写,却又非得写,长期的被迫状态下,写作对他们来说近乎一种苦难,谈何兴趣。同时,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方面也往往没有规范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有时一个年级的语文老师都是各自为政,作文教学凸显出无序化。作文教学只是机械地布置——批阅——讲评,讲评基本是一言堂,古板僵化,不受欢迎。批阅方面注重详批细改,却忽视有效指导。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自然激不起自己写作的动力。同时,常规教学之中作文教学也陷入了“表面上的重视与实际上的轻视”的怪圈,作文在考试时被当成“半壁江山”,平常又不当作一个“硬任务”。在《课程标准》里,写作是一个大板块;在语文课本里,写作只是综合性学习里面的一道“练习题”。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一张无形的网的束缚下,年复一年地写下去,批下去,讲下去,却在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做一件收效不大的工作。
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也要突破牢笼,力求创新,只有找到源头活水,写作才能走出目前怪圈,取得务实效果。以下为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偶拾偶感,拿来或可抛砖引玉。
一、课堂作文方面
1.制定教学计划,加强作文教学规范化操作。每学期初,在备课组会上,就本学期的作文教学做统一安排,并人人制定作文教学计划,搜集作文教学资料,并在随后每周的例会上对下次作文教学进行研讨,做到有的放矢。
2.制定教师作文批改附页并充分利用,要求教师把本次作文批改结果,如优等文、亮点、缺陷、大多错误,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等,详细记录到附页上,使讲评落到实处。
3.试用学生作文批改附页,教师对批阅的重点,关注的要点,批阅的方法及所用的符号事先都进行仔细指导,而后将班级学生抽选若干,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配小组,而后小组分工每人批阅5-7本作文,最后小组交流总结得失,教师审阅指导后由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到讲台上进行讲评,并尽量要求详细具体,有条件的要制作课件。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之间更加便于交流,互动效果更好,评价客观中肯,也能结合自己写作当中的困惑进行阐述讲解,贴近学生写作实际,同时,可以让一部分在作文方面的精英去带动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全班的写作水平。
4.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能被批阅,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批阅作文。依照高考作文模式,印发标准作文纸,要求学生规定时间完成,而后按照“学生互批—教师评阅—作者反思”三个环节有序进行,尤其在学生互批环节,既要给学生规范的指导,也可鼓励他们就作文的一个方面大胆批阅,并在批阅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写好综合性评语,挑出佳作,当堂点评,相互置辩。也可小组合作,推荐佳作,教师参与之后对推选出的作文全班赏析。之后,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就作文中存在的主要亮点和问题予以归纳,并在下次作文课上精要点评。两次批阅之后,作文再发放到学生手中,就同学和老师的两次批阅,加之自己的认识,写出对此次作文的反思。
5.每次课内作文要求学生在正文面前写提纲,见批听讲评后写反思。长期坚持写提纲,对学生形成严谨的写作思路以及作文结构的把握大有帮助;长期坚持写反思,对审题立意,欣赏评论文本的能力也潜移默化。
6.提倡下水作文。长期的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受教师能力的影响,缺乏激情的引导。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作为语文教师也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点燃自己的创作激情,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能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积极参与,会给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课外练笔方面
课外练笔最大的特点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限制,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情还是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抑郁悱恻,都可以随笔记下。长期坚持课外练笔,可以和课堂作文相辅相成。练笔也需要随意与定向的训练配合。即教师在教导学生练笔训练时,根据教学流程需要,配合单元教学,提出一些训练要求。
1.高中学生学业繁重,个人独立的时间不多,大多学生不去主动阅读,即使阅读了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阅读的面过于狭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组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语文读本,将高中阶段所发的读本统一整理,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并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如高二年级,可以将读本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坡突围》、《我与地坛》、《报任安书》、《瓦尔登湖》、《赵氏孤儿》、《孔孟》、《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弥补学生阅读量过少的不足,同时这些文章都乃精品,让学生享受精神大餐,进行文化的熏陶。
2.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尽量让作文课文质兼美,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审美写作训练。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相反,漫无目的的不切实际的写作,学生很难有真情的抒发和写作的冲动。为了让学生不再排斥拒绝小作文,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知道的,可以尝试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景。笔者曾尝试让学生看电影写影评、看沙画谈感受、看新闻写评论、看漫画写杂谈,参与班级以及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定主题写三分钟演讲稿,这些活动使学生对小作文的热情大大增强,基本在九十分钟时间内能顺利上交作文,且佳作不少。
3.认真处理必修课本中的“梳理探究”部分,挖掘亮点,指引写作。技巧层面的东西往往对作文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心智层面的东西,包括语感、灵感、情感之类,而这些,往往又是不可训练的。这个方面,教材中的“梳理探究”板块对心智层面正可起到补充作用。可以尝试将梳理探究部分中的内容纳入课时计划,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广泛搜集资料,完成个性化的课件,形成书面材料。传统文化的教学。笔者尝试的《生活中学语文——名字中的文化》、《姓氏文化》、《故乡的方言》、《成语中的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故乡的小吃》、《逻辑与语文学习》、《文言文中的官职》、《中国的礼仪制度》、《语文学习中的文学常识》等文化课收效甚好。
xjlxx@kt250.com
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我参加了南方教育考察组,从10月21日起,利用一周的时间,先后参观考察了南京百家湖小学、百家湖中学、无锡市沁园小学、上海番禹中学、万航渡小学、浙江海宁实验初中、海宁实验小学等七所学校,近距离地了解了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谈起感受,宛如春风拂面,耳目一新。令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可谓受益非浅。
此次南方之行,我得到了三点启示: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治校之本。
纵观这七所学校,都有着先进的办学理论,如百家湖小学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对民族未来的进步负责”,“让课堂焕发出教师和学生的活力”,“没有太阳,花草就不会开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激励,就没有创新”的教育思想;无锡沁园小学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培养目标;上海万航渡路小学提出了建设研究型教师群体的管理目标;浙江海宁实验小学提出了构建从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系列教育改革新格局的思路。
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以上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这些学校的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尤其是上海万航渡小学的张校长在这一方面表现了更为突出。他提出,21世纪的教师要准备跨越四道门坎:一是双语教学,即非外语类学科要用外语教学,既用母语又要穿插外语对话,这是应对21世纪和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二是学会运用现化信息技术,不仅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而且学会用现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三是人文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厚的人文底蕴,有人格魅力;四是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他的观念表现了很强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要想建设名校,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勇于抢占现化教育制高点。
正如南京百家湖小学校长许一鸣所说:“学校的提升和发展靠科研,同时必须以科研为先导,人人要有科研意识。校长必须把科研思路贯穿于教学管理之中,要有一个大的课题来整合小课题,使之网络化,从而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整体迈上新的平台。”在参观考察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几所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如百家湖小学准备申报的“十五”课题:“儿童文化建设研究”,沁园小学的“激励教育在小学阶段运用”,上海番禹中学的“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万航渡小学的“学会参与”教育,浙江海宁中学的“课程改革实验”等,都给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以深刻的启迪。
(三)要想建设名校,必须大力发展学校特色。
在参观考察中,我越来越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创出自己的特色。正像一位同行所说:“学校如同一架钢琴,像一支交响乐队要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必须由不同的琴键或不同的乐手奏出不同的声音。如果大家都发出同一个音,这个交响乐就奏不出来了。”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我们考察的学校都是特色鲜明,如上海番禹中学的研究性课程(建筑模型与艺术)、科技教育,万航渡路小学的“研究型群体教师建设”,浙江海宁中学的特色班、实验班,海宁实验小学的课程改革、各种活动训练基地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我校实际,在对南方教育的考察中我有三点体会:
(一)办学观念必须进一步升华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先进的办学观念是治校之本,而先进的办学观念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而且要符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必要时采用“拿来主义”,但更可以采用“改良主义”,可以触类旁通。我校注重对教育观念进行提炼升华,逐步确立探索三维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型、多层互动的教育新格局,促进了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觉得,这种办学模式还是非常符合我校实际的,只是必须进一步丰富其内涵,使其更加完善,同时,我们决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
一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组织广大学生和家长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在学生中评选学校“形象大使”;在家庭建立家庭小书屋,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并写出读书心得或读后感等等,然后评选“十佳文化家庭”。二是实现德育网络化,要求教师、学生、班级和有条件的家庭长建立自己的网页和电子邮箱,引导师生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在网上开展谈心交友活动,并设立网上“小荷聊天室”,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的整合。三是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新教材试点学校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好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我校拟定每年级开设一门校本课程),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重点科研项目“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实验学校立项申报工作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立项申报工作。一扫传统教育的弊端,建立平等互动的民主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素质教育利用课堂渠道扎扎实实推进。
(二)一所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坚持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首先校长必须时时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全校工作,而且必须把先进的教育观念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领导层面上,应该使上下成为一部和谐的机器,通过中枢系统指挥,“让每个齿轮都转动”。如何使每一位教师学会研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作为校长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干部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全体干部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投身于教育科研中,并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为此,我们必须像上海万航渡路小学那样,致力于研究型群体教师的培养,并建立健全培养培训评价激励机制,努力探索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为名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一所学校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走开放办学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