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春联精选

春联精选

时间:2023-05-30 10:4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春联精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联精选

第1篇

油城底蕴层层厚

龙马精神代代传

漫漫征途知马力

巍巍钻塔壮油魂

老马识途牵万里

新区立塔钻千层

油田望眼增春色

事业争光奋马蹄

骏马奔腾,新程才起步

繁花绽放,盛世又逢春

金蛇欢起舞; 跃马喜迎春。

山舞银蛇添活力;原驰骏马焕生机。

小龙随岁去;

改革兴伟业;

骏马带春来。

开放涌春潮。

廉风清大地;

民奔康庄道;

正气振中华。

国步锦绣程。

善政可资民富;

多问民间疾苦;

廉风甚助国兴。

不图官样文章。

一展宏图九州丽;

政经体改根基固;

八方瑞气五谷丰。

科技革新国力强。

为人不忘真善美;

蛇舞千山昌国运;

执政当推俭廉勤。

马奔万里展宏图。

银蛇喜献丰收果;

倡廉政欣逢盛世;

骏马欢接富庶班。

清腐败大振雄风。

金蛇起舞领功去;

喜望乾坤增秀色;

骏马奔腾报捷送。

笑迎甲午上新阶。

腐怕官清官怕腐;

俭靠勤劳勤靠俭;

廉随正气正随廉。

勤依俭朴俭依勤。

反腐云消群众恨;

事业辉煌因改革;

倡廉才快人民心。

人民信赖在清廉。

物阜民丰春光满地;

壮志如龙冲霄破雾;

山欢水笑喜气盈门。

前程似锦跃马扬鞭。

小龙献宝龙兴华夏;

改革浪千重声声激越;

老马识途马跃神州。

创新花万树朵朵娇妍。

特别推荐马年春联

(一)

金蛇荡雨朝天去;

骏马腾风动地来。

(二)

墨联饱蘸春时雨;

竹炮声驱冬日寒。

(三)

反贪倡俭应民意;

深化改革梦易园。

(四)

借会春雷鸣大院;

采片云彩挂门边。

(五)

松柏抖身霜雪去;

寒梅含笑暖风来。

(六)

月内嫦娥舒广袖;

蛟龙入海展雄姿。

(七)

访友串亲扬喜气;

燃炮挂对迓福来。

(八)

河塘水暖鸭儿跃;

田野风和人马喧。

(九)

众志成城铁臂坚,

雾霾挥去正风和。

(十)

春日春风春水流;

好天好地好年头。

(十一)

常看翠柏精神长;

身伴红梅骨自坚。

(十二)

腾飞万骏强华夏;

气聚千祥贯九州。

(十三)

马腾康福路;

龙舞梦中园。

(十四)

徜徉里;

奋斗本职中。

(十五)

月明窗外树;

灯亮案中书。

(十六)

第2篇

漫话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兴起,明清两代兴盛,发展到今天已有1000多年了。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位置;“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为正方菱形,多贴于家具、影壁上。

春联不仅是节日的装饰,也是人们未来的寄托,对新春的祝颂。旧时店铺前的春联还兼起广告的作用,各行各业的想方设法用春联来夸耀自己的生意,用春联来招来顾客。不同行业的春联有不同的特色,只要看一眼春联,就能知道这家店铺是经营什么的。比如绸缎庄的常用“此中多锦绸,以外无经纶”;酒店用“香闻十里春无价,醉卖三杯梦亦甜”……无不既有颂春之情,又和自己的本行密切相关。一般人家则只是在门上贴一副祝颂年景的春联取个吉利。像“有天皆丽日,无地不春风”、“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等,表达人们憧憬未来、热爱生活的心情。

第3篇

1、意义:春节代表着温暖和亲情。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不赶,赶三十晚......这些话道出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

2、习俗:

(1)贴门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人们相信门神能够驱邪避凶.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3)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4)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第5篇

当前语文教学出现一种倾向:教师脱离课文实际和儿童实际过度发挥,大量塞进许多从网上或其他文本上获得的似懂非懂的内容,使我们的课本变得臃肿起来:或是以文学鉴赏或文学批评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使我们的文本变得格外复杂……于是,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忙得不亦乐乎,忙得晕头转向,一堂课下来,他们似乎学会了许多,但又似乎没有真正明白什么,甚至可能连课文都没能读得正确、通顺。而老师呢,一会学习这种方法,一会学习那种方法,陷入了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怪圈中。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消枝去叶,这已是当务之急。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瘦身从教学目标开始

“三维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需要一节又一节语文课的孜孜以求,理想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我们在设定每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可以参考科学、适当、可测的原则:科学是指教学目标要因课而异,因生而异,故事性强的课文要以熟读、复述内化语言为主,词句优美的文章要以朗读背诵为主,说理性强的课文要以感悟交流为主,学生“双基”薄弱的,要多读多写以落实基础,学生基础扎实的,可求更高发展;适当是指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而想知的,再结合文本实际来确定课堂教学中的目标。不能看到课文涉及了很多的知识层面,就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又爱不释手,在课堂上一股脑儿呈现出来,这样真的是把教材当做引子,大量补充图文资料,只会“泛滥”成灾。

如《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是一首诗歌,教参提示,它“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全诗内容浅显,琅琅上口,是朗读的好材料,但何以会“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那是诗人的自以为是的“决心”,还是编者强加给“少年儿童”的决心?荒山植树造林,更多的是成人的事,更多的是政府的行为,为什么要将这些成人化的东西强加于孩子身上呢?所以,在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我大胆地将这种成人化的、离少年儿童太远的“决心”砍掉,而把“劳动后的喜悦”定为重点,虽苦、虽累,但还是快乐,这就是劳动后收获的喜悦,是辛勤劳动后回报的快乐,孩子在诵读中感受着劳动后的喜悦,感受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目标“瘦”下来了,孩子学得更实在了。

二、冗繁削尽留清瘦――教学内容也瘦身

智者常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庸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课堂上讲什么,学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反过来,不需要讲什么,学什么,语文老师心里都要有一杆秤,清清楚楚,才能引导学生探求未知。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我就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时间,引导学生学透彻、学到位,反过来,不能促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哪怕是很“经典”,也大胆舍弃,

“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才会换来更高质量的课堂效果!

比如《春联》一课是介绍春联内容的浅显的小品文,课文先介绍了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再介绍春联的特点,还点到了多读春联的好处。如果按照文本顺序一句一句学下来,从总起句讲到总结句,从总分总结构练到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那整堂课就已过去一半了!课堂时间被挤占不用说了,还会冲淡学生对重要内容(五幅春联)的印象和认识,更会减弱学生对春联本身的兴趣!所以,我在上《春联》一课时,上到精读阶段,就只精选了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大胆地舍弃了其他内容。上课前,把五幅春联写在大红纸上,课上再一一展示出来,整堂课,学生都紧紧围绕这五幅春联,饶有兴味地读、想、背、说、写,由对春联的初步认识,到深入理解,再到熟练地背诵,最后到自创对联,要求逐步提高,目标也顺利达成。看着孩子们虽稚嫩也不全合对联要求的自创春联,我相信,若干年之后,学生也不会忘记我挂在黑板上的五幅春联以及他们自创的对联,因为,这体现着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内容业已渗透进他们的血液中去了,化成了滋养他们语文素养的雨露甘霖!

三、大道至简方为用――回归实处的教学方法

特级教师邓彤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比喻:“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不是探险家而是导游。丢下自己的游客(也许还会带上几位同好的游客)独自前行是否会有渎职之嫌呢?”通过这个比喻,我感悟到只有紧扣文本的反复阅读,才是真正进入文本深层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收获成功的方法:而其他资料和媒体技术,却未必能够实现文本深层阅读的需要,更多时候,可能只是为了满足教师自身的“探幽访胜”。

在确定《》的教学方法时,曾经经过一点挣扎,是遍寻资料,来个对,历史背景知识的大灌输,还是解放自己,解放学生,来个简单教学呢?思量再三,我采用了指导学生朗读、复述的简便教学方法,从课始到课终,学生始终处在读读、说说故事的亢奋情绪中,情感被点燃,语言被内化,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都享受到了读书、说故事的乐趣!真是一节欢乐的、高效的语文课!而这么一节简单的语文课,没有合作学习,没有表演,没有唱唱画画,有的只是引领学生亲密接触语言文字,在自读中深刻领悟文本所蕴涵的人文价值,但却给我带来的意外惊喜!

第6篇

2020年春联大全七言

1、才见肥猪财拱户,又迎金鼠福临门。

2、灵鼠跳枝月影晃,春牛犁地谷生香。

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4、盛世迎来新气象,猪年送走旧时光。

5、物阜年丰鼠报喜,人宁政畅鹤传祥。

6、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

7、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

8、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9、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10、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11、稻菽千重金浪起,春风万里玉梅开。

12、才见肥猪财拱户,又迎金鼠福临门。

13、甲第连云欣发展,子年遍地祝丰隆。

14、灵鼠跳枝月影晃,春牛犁地谷生香。

15、豕去鼠来新换旧,星移斗转腊迎春。

2020年鼠年七言对联

1、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

2、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

3、上联:银花万簇迎金鼠,下联:火树千株展玉龙

4、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5、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6、上联:一纪开端迎金鼠,下联:三春肇始举玉杯

7、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

8、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

9、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10、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

11、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12、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

13、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

14、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15、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

2020年鼠年的春节对联带横批

1、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2、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3、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花永开,横批:喜迎新年

4、上联:鹊喳梅放春迎户,下联:鼠报年来福满门,横批:鼠年吉祥

5、上联:子时一到开新律,下联:鼠岁三春报好音,横批:金鼠报喜

6、上联:一纪开端迎金鼠,下联:三春肇始举玉杯,横批:万象更新

7、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横批:国泰民安

8、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9、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10、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

相关文章:

1.2020喜迎鼠年春节对联100副大全

2.2020庆祝鼠年春节五字春联大全

3.2020鼠年春节对联100句大全

第7篇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第8篇

食俗 谷香味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年糕等。

饺子也称扁食或煮饽饽,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子时)”之意,非常吉利,还因为形似元宝,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加之“馄饨”与“浑囤”谐音,意为粮食满囤;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寓意一年比一年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此外,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

祭俗 朴实味

在中国很多地方仍旧保留着过年祭祀神灵祖先的风俗,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大年初一早上,庭院里摆上敬天的香案和供桌,供桌上摆着牺牲(肉类食品)、点心、水果等,新年里第一锅煮好的水饺也盛来摆放在供桌上。先燃放鞭炮,然后是烧纸。纸不需太多,“天”不需要人的多少贡品,但人对“天”的感激之情需要某种表现的形式。纸烧完了,还要给“天”倒上三杯酒;把酒洒在地上,就等于“天”已经接过了人向他敬献的酒杯。把牺牲剖开、把水果切开、把点心掰开、把水饺挑开,总之,人在过去享用了天所赐予的种种美食,我们在这时要把其一一敬献给上天。

此外,长辈也会吩咐儿媳准备一碗水饺放在灶台上,请灶王爷保佑来年灶火旺盛,全家人身体健康。不过,在个别地方,农历二十三晚上,传说灶王第二天要去天宫向玉帝复命,人们怕他嘴风不紧,汇报假情况,于是给他供上芝麻糖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

贴俗 喜气味

农历春节,少不了春联、门神、窗花和吊钱儿(一种被裁剪出很多钱币形状的薄彩纸)。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同时,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节窗花也不可少,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表现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此外,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也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此外,有些地方在烟花爆竹上也贴上红纸或者“福”字。

“赶年”俗 返古味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人们在这一天打发灶王爷上天。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向玉帝为民请命,好话多说,就在灶王爷牌位两边的对子上写道:“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民间传说灶王爷为天帝督使,负责察看家人功过,凡是有过者,要在墙上划道记号,接天旨后带天兵回民间按墙上记号进行惩罚。人们为了消除隐患,待打发灶王爷上天后的第二天,立即动手打扫房子,这就形成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着吃,每家都要根据人口大小、客人多少,要蒸够吃到正月十五,至少也要吃到“破五”(正月初五)的数量。二十八,大贴刮,即张贴春联、门神等,门神像多为秦琼、敬德、大刀关公、五子登科等,大都是刻板印的。贴春联讲究“穷签(横联)富对子”,即横楣纸要瘦,竖签纸要肥。二十九撒蜡走,当日傍晚,以相邻近的大村庄为首,组成数十人提灯笼、敲大鼓、拍大铙、捧香卷,到各村寺庙神位前,点燃蜡烛,焚烧香箔,意在祭神驱邪送福音。除夕晚上,人们习惯在大门里门槛跟放一根桃木棍,以防“野鬼”进家,俗称“拦门棍”,直到深夜子时,一家人聊天不休,俗称熬年,又叫“守岁”。

第9篇

2022年新年新学期新气象作文精选   漫长而又愉快的暑假生活已经结束了,今天我就要上学啦。一想到好久不见的老师和同学们,心里激动不已。平时都要睡到八点多钟的我,今天早上,六点多就醒了。洗漱完毕,吃完早饭,我已经迫不及待背上小书包了。

  一路上,哼着欢乐的歌曲,“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走进教室,很多同学已经在热火朝天地聊天了,我也立即加入其中,有的聊暑假的旅游,有的聊着课外书,还有的聊着学了哪些新本领……突然,我发现他们都变了,有的变黑了,有的变高了,有的变胖了……一个暑假,大家变化可真大啊!

  新学期里,我们的老师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的校园,经过老师们的精心布置,已经变得焕然一新,美丽无比!

  新的学期,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大同学了,看到了很多低年级的弟弟妹妹,我在心里暗暗地想: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做他们的榜样。老师也问了我们新学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没有目标就从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开始,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其实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具体目标,要加强自己的写作水平,善于观察,勤写日记,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说到不如做到,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2022年新年新学期新气象作文精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短暂的寒假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学期。

  是的,新的一学期,新的起跑线;新的一学期,新的教学法。老师们有的一直没有变,也有的调进调出。我们的大部分老师没变,大家都是“老相识”了。

  体育课的常规大有不同。老师虽然还是原来的鲁老师,但是新的一学期,活动量大大增加。由于前阵子阴雨绵绵,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在外面上的体育课。“嘀”老师一吹哨,“四列横队走!”我们懒散的分成四列,不仅速度太慢,而且路队不整齐。“一个寒假来,列队队形都忘了?”老师用责备的语气问。我们都低下了头,有些惭愧。“这好不容易出来上堂课,重点练习跑吧。”老师宣布道,“先把身子活动开,然后50米折返跑4个来回!”听着老师坚定的语气,我们感到一点儿都没有商量的余地。“50x8啊,400米呢!”“就是啊,这么长,还要比速度。”……这不,老师的话音刚落,底下就嚷嚷开了。运动量大大增倍,让我们极不适应。但是,大家都跑下来,坚持下来了。我们今后也要加油锻炼,做好充分的准备了!

  体育课的运动量改变,有些让我担心,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运动的热情。爱上运动的我,也爱上了书法。

  星期一书法课上,我内心的兴奋让我对整节课充满热情。我们用一周的时间准备的水写布和毛笔,终于可以“闪亮登场”了。我们先看王老师在黑板上做了示范,接着,大家开始安静地练字,上个学期没怎么上书法课的我们,在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时爱上了书法。

  新学期,新气象。新的课堂让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课堂的激情和热爱,也让我一步一步爱上了每个学科。

  “新”是活力,“新”是动力,“新”也是课堂上的“新气象”!

2022年新年新学期新气象作文精选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我决定在牛年里变一个人,就是“脱胎换骨”。所以,我提早告诉我的家人,让他们不要被我的变化而吓到。

  在我脱胎换骨的第一天,弟弟来我家玩。我不会让这个小客人来破坏我的“变形计划 ”。跟往常一样,弟弟先奔向我的宝藏重地——玩具房。这玩具房里的玩具是我13年以来的所有玩具。累起来足有七箱子那么多,弟弟每次来第一个“旅游景点”就是那里。他两三步就进去了,我则一反常态地慢慢走。等我走到了,弟弟以沉浸在数之不尽的玩具堆里了。一见到我,他就说:“哥,别担心,我不会把你的玩具摔坏的!”他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他已经摔坏我二三十个玩具了。今天是“变形计划”的第一天,我不会像平常那样:“好,那你小心一点,再摔坏一个,我要了你脑袋。”而是我笑着说:“好,你慢慢玩,再见!”

  没等我走进客厅,一阵“啪”的声音从玩具房里传出来。我的脸顿时拉了下来,我知道弟弟又摔坏了一个。我走出客厅,看见弟弟站在玩具房门口,垂头丧气的,就差眼泪没掉下来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你也是不小心的嘛!”原本准备听我骂的弟弟抬起头,说:“哥!你骂我吧!你打我吧!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一笑,说:“就是摔坏了没关系!”弟弟脸上写满了疑惑。

  “变形计划”成功!但是弟弟对我这一系列一反常态的行为还是不习惯!我到底是继续我的“变形计划”,还是做回真正的自己呢?

2022年新年新学期新气象作文精选   万事胜意,年年复始。“让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题记

  又是好久没回奶奶家,新年将至,再次回到那里。只见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曲曲折折,穿村而过;白墙黑瓦,一座座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村中街道,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花坛路边,茶花、桂树、青竹随风摇曳,青色入帘青……这次回乡,我还要帮村民写写春联。

  毕竟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到各处乡镇参加写春联、送春联活动。所以,我丝毫不紧张,站好姿势,凝神聚意,提起毛笔就写。许是今日的毛笔一向都是平常我最喜用的,今日的春联似乎写得格外流畅。一瞬,引来了众多村里人,驻目围观,偌大的院子也变得拥挤。

  但我怎样也没有想到,我写的春联居然如此抢手。没有办法我只好不停地写,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那是村里人对火红春联红火新年的深深憧憬,是对来年幸福完美生活的殷殷向往。约莫两小时后,我才发现旁边有位老爷爷,背有点驼,满头银发,胡子、眉毛都花白了,看上去七十多了,可身子板却挺硬朗,神采奕奕的。突然回想起,这位爷爷好像在我刚开始写时就站在那了。他朝着我笑了笑,“写得挺好的!”说完,继续在一旁看着我写着。这样一位爷爷,却在别家消耗了这么多的时光。我猜想,它是他家里没人,怕寂寞。可是,即使像我这么善猜测的人也完全猜错了。一声“爸,回家吃饭了”,两个渐行渐远的身影,半轮红艳的夕阳染红西边的云彩。我从旁人的言语中了解到,原先这位爷爷是因为儿女孝顺,逢年过节家里热闹得紧,他自我空闲,最喜欢处处闲逛,悠游岁月。那一刹那,我才发觉“阖家团圆”是年最美的味道。

  《看见》里陈虻曾说,新闻是挖掘出来的,都要往越来越深的层面挖掘。所以,我认为,这世上的一切,都能够往越来越深的层面挖掘。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年灯火要人归”,那是我们心中游子情怀的依归——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我们不由自主地踏上回家的那条小路。在我们的心中,都有自我的乡愁,就像毛笔落到红纸上一样,只需轻轻一点就能绽开。中国的传统节日重仪式感,一项项年的习俗,犹如远古的足音,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来唤醒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一处;一项项年的习俗,让生活之美、人情之美变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一项项年的习俗融汇了人与人之间最美最真最深的情感,使我们发现自我内心的声音。

  年亦匙,打开我们的心锁。

  所有所有的习俗,都在为了人世间的更完美做准备,尽管有时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亲之情,人之情,为我们创造了一切可能。源远流长的年的习俗,折射着中国人对“阖家团圆、幸福平安”的深远的企盼。我们应当经过习俗,这种古老却习以为常的方式,来唤醒你真正的情感,使你行动起来,我们用这样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从心尖上轻轻地走过。

  年亦匙,打开我们的心锁。

  “一点新气象,伴你享受这时光”,这个年,我们一齐过。看这个世界最美的遇见。

  2022年新年新学期新气象作文精选

  

  一个漫长的寒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春天。在这万物复苏的时刻,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

  在过去的征程中,曾拥有过欢笑,拥有个阳光,这都已成为永远的记忆,现在加上一把锁将它封锁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新学期的目标向我们冲击!

  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一定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今天的老师,同学们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办公室。教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就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一定要在新学期取得新进步。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我决定:努力学习,为小学阶段做出最后的一搏。首先我要给自己定个学习计划:早上读英语、背单词、公式以及课文;中午回家不再看电视了,要开始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了;晚上做作业;每天坚持写日记,一来锻炼文采,二来记下学习的点点滴滴作为成长永恒的回忆。

第10篇

除夕的风俗习惯与禁忌

除夕及其来历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除夕前夕,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关于除夕的风俗习惯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做成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内容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中国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以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我国部分地区有一种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的节日禁忌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1.关于“吃”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关于祭祖

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3.关于守岁

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为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除夕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多少?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最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风俗习惯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中国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第11篇

楹联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是由律诗中的对偶句发展而来,所以楹联中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如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是与律诗一致的。在秦汉以前,人们过年时就有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辟邪的习俗,也就是所谓的悬挂桃符。直到一千多年以后的五代时期,人们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提在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这一时期人们才开始用红纸替代桃木,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春联。

二、对联艺术的书写形式

1、与中国书画结合的中堂

中堂是国画装裱中直幅的一种体式,以悬挂在堂屋正中壁上得名,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画。它迎门而悬,地位显赫,两旁通常配以楹联,也称作“堂幅”,后逐渐成为定制。

2、中国传统的门庭对联

(1)春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2)挽联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逝者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也有其时代的代表性。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

(3)婚恋

婚恋对联是祝福新人的祝词对联,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4)寿联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H而做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的内容以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为上乘。

(5)贺联

贺联,顾名思义,就是指专为喜庆的活动而写的祝贺的楹联,其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鼓舞士气和宣传受贺对象,同时具有喜庆性,针对性,通俗性和时代性。

三、当代对联书写存在的必要性

1、中国传统节日对传统对联书写形式的延续

中国的传统节H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此时每家每户喜贴春联、贴福字的传统习俗以增添春节气氛这无疑是中国传统节日对传统对联书写形式的延续。

2、以传统对联书写为形式支撑的文化景点

传统建筑的诗意化、艺术化除了借助建筑物本身设计的艺术化和建筑群布局的高下掩映、宛转流变,还需要楹联的装点。名胜古迹联在历朝历代都十分丰富,大凡历史上著名的建筑景点都有文人墨客的题赠,这给建筑增添了许多文化韵味。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的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出自清书法家何绍基手笔的102字长联,情景交融,亦颇为人所称道。

四、对联书写艺术存在的文化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色彩斑斓。对联这一独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征。楹联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息息相关。离开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道德化的人生追求、阴阳互含互化流动圆转的辩证思维、抒情化的审美习惯、艺术化的生活习尚等就无法理解楹联的文化内蕴。对联洋溢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情韵,更多的与农耕文化、古典文化情趣相联系。它植根于“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和“心物感应”的传统农业文化心理中,与古人面对自然和乡村,置身熟人社会的传统宗法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更多地与古典文化追求群体认同,固守传统纲常,追求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传统道德法则呼应。对联最初的形式桃符是用来驱邪祈福的物品。中国民间百姓祈求安定和平,安居乐业也是楹联产生的重要原因,对联始终与风土人情、人伦幸福相连,它不仅是民族文化,也是民俗文化。

2、中国传统对联的文史价值

对联是汉字语言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古往今来,举不胜举的巧联妙对,无不体现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追根究源,是因为对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神奇而又有情趣的文学形式,也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熔诗词、哲学、书法、政治、历史、科技、思想、文化和社会民俗于一炉,涉及学科甚广,是其它文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含蓄婉转;有的直抒情怀,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予景,有的借古喻今。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史知识。如果没有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蕴藏也就不会如此丰彩多姿。对联与书法是独特的两朵民族之花,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艺术瑰宝。

第12篇

一、对联知识型

这种题型通常设置一些简单的试题来检测考生,以考查学生对对联常识的掌握程度。

【名题精选】为春联的上联“冬尽梅花点点”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万户春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解题技巧】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对、内容相关。基于结构这一点就可排除A、B,因为A中的“万户”和B中的“千家”与上联中的“冬尽”在词性以及构词方式上都不相同;而D中的“缕缕”与上联中的“点点”平仄不相对,“点点”是仄仄,“缕缕”还是仄仄,不符合对联的规律。只有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所以,答案应为C。

【参考答案】C

二、自由组合型

这种题型通常提供一些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从备选的词语或句子中挑选一定数量的词语组合成一副或多副对联。

【名题精选】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

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解题技巧】首先,依据对联的特点对上述短语进行分类,从字数上,我们把四字短语看作一类,把三字词语看作另一类。再从词性和结构上,把每一类各分成两个组别,这样就可以把所给的八个短语分成了四组。“门上桃符”“江边柳线”“碧波竞舟”“青艾驱瘴”和“迎春绿”和“耀眼红”“十里欢”和“千家乐”。然后根据春节与端午节的节日特点厘定类别,划龙舟、插艾草是端午节的活动,所以“碧波竞舟”“青艾驱瘴”属端午节。“桃符”是春节所特有的风俗,“江边柳线”也合乎早春的景物特点,此属春节。由此,大体上可以推导出两副对联的基本框架,春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端午节:碧波竞舟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最后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来确定每幅对联中的上下联。题中“欢”与“红”是平声字,其所属的句子即属下联。

【参考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三、确定归属型

这种题型通常提供几副现成的对联,考查学生根据预设要求对给定的对联进行分类或筛选的能力。

【名题精选】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