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战争的作文

有关战争的作文

时间:2023-05-30 10:44: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战争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战争的作文

第1篇

高中作文网权威800字高一叙事作文:心系他人,更多800字高一叙事作文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中作文网。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做人正该似这般心系他人。

古言有云“达则兼济天下”,而事实上,心系天下的岂止仕途通达之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如是说。心系他人有时仅仅需要不经意的一句话,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即可。

还记得一贫如洗却坚持拾荒帮助穷苦学生的刘盛兰老人吗?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他所有的是如此的有限,一间破房,几个馒头。而他所有的又是那么的丰裕: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还有人们对他的崇敬。心系他人,无论你处于何种境地,有心就会有成就。

一生倾注于医业的胡佩兰老人耄耋之年仍坚持为病人看病,她心中盛满着对病人的爱与关怀,从不多收一分钱。遇上条件艰苦的病人她甚至为其贴钱。她说:“借着医生的名义去赚钱,这不好。”面对这样一位心系他人的老医生,我们只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我曾听说一位老人抱着小孙子在公交车上,小孩的一只鞋被风吹出了窗外,老人便毅然脱下小孩的另一只鞋扔出窗外。老人对此的解释是:一只鞋我留着已无用处,让别人捡一双或许还能有用。这样一颗心系他人,愿意方便他人的心实在是可贵可敬。

心系他人,正如《论语》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他人都放在心上,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社会的一部分。英国文学家拜伦,原本可以逃离战争过着安逸的生活,可是他说:“人们在我的面前死去,死的不是我,可我不能不管。”他终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战争,即使最终不幸牺牲,他的精神也永存人世。

你看,古有诗圣杜甫呼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有刘盛兰、胡佩兰两位老人留下人间大爱;还有英国文学家拜伦带着“不能不管”的心投身战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把社会,把我们放在心上,于是他们的名字熠熠生辉。

而那些只顾自己的人呢?秦君暴戾无道,致使秦朝二世而亡。拿破仑后期大肆发动侵略战争,终是沦落到一个小岛上抑郁而终。

而我,你,我们都明白,心系他人不仅仅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心像大海一样,有容乃大。盛满他人的心才是最最辽阔。

你忘了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啊!我知道你没忘,你怎么会忘记呢?而我也是。我们都将携着一颗系着他人的心在人生道路上昂首前行。

第2篇

关键词:各年级作文;教学计划;写作教学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对于作文教学不应该具有随意性,而是根据学生实际为作文教学制订一个计划,下面是本人对写作教学的一点看法:

七年级作文教学应该有:

1.记叙与描写两种表达方式为主的综合训练。

2.能在写作之前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即在动笔之前能够有布局谋篇的意识。

3.能对人或物要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4.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与各种观察景物的顺序。

5.作文中正确书写标点符号。对于七年级的作文训练应不少于十五个训练课时(每次训练最少要用两个课时),要有训练的总目标。

八年级作文教学应该有:

1.能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深一层地认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2.继续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训练,并能够在叙事的基础上合理抒情。

3.写作能力方面,在七年级的基础上要有所提高,比如细节描写方面、布局谋篇方面,并能适当了解一些写作技巧。

4.扩大学生知识面学会收集资料,分专题。比如,传统民俗文化、中国古诗、有关战争的文学作品等等。

能力训练点集中在:

1.能捕捉细节去写人或叙事,做到叙事清楚、描写细致。

2.审题清楚,能抓住题眼,确定文章写作内容与写作重点。

3.欣赏一些写景状物类的美文,从中体验,并感悟其中运用的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还有一些描写上所运用到的技巧。

4.学会认真观察事物并对该事物做详细说明,如是一件物品一定要对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性质与用途等方面尽量一一具体说明。如果想要写事理性的说明文,我们可以结合他们的物理学或生物学课程让他们根据日常上课所见到的一些实验作为说明的对象,这样学生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九年级作文教学应该有:

1.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能准确运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感情。

2.能就某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评论。

3.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4.记叙文写作要做到立意深刻、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第3篇

写散文,是作者直接登台,台风好坏,高下立见。都说散文很容易写,的确不难;不过,要写得真好,不简单。

好文章,顺眼,顺口,顺耳,还要顺心。

中学时代,读初中的时候,运气真好,遇到一位好老师――俞妙僧先生。他教作文,说了三个字:龙、猪、凤。

龙头+猪肚+凤尾=好文章。

这个比喻很有趣,直到现在没有忘记。

漂亮的开头,和精彩的结尾之间,必须有真材实料的内容, 不可偷工减料。

如果像一棒“棉花糖”,晶光雪亮一大团,吃到嘴里,什么也没有,岂不被耍骗了!?

俞老师教得真好。学生们听得心领神会、津津有味。一节课45分钟,眼一眨过去了,很不过瘾。

一手板书,银钩铁画,批改作文,更是认真仔细;眉批、总批,语多鼓励。

他很懂教学心理,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除非文意不顺不通,绝不更改半个字,说是一旦删改过多,泄学生的气,但对错字别字却不客气:先打一个红×,再在作文簿的“天头”上,画一个红框;要学生自己查字典,然后把正确字填写进去。

俞老师抢体育老师的生意了,真“妙”──他说道:“我们来打篮球。一定要把球对准,用力把它投进去。”

又说:“做人须大方,作文要小器。待人处事不可斤斤计较,作文用字切切不可浮滥浪费。”

俞老师,浙江金华人。胖嘟嘟、笑眯眯。如果健在,大概是一百五十岁了。

很感谢他,很想念他!

金华,古称婺州,有“小邹鲁”之美誉,文风鼎盛。

不能说台湾没有好老师。可是,目前一般大中小学,国文程度普遍低落,教人忧心!

台湾前“教育部长”杜正胜说:“大陆文学和台湾没有关系。”什么话?

大外交家蒋廷黻先生说:“文风切关国运。”

大教育家先生说:“真理简明易懂。”

好文章,一定教人能懂,否则,最美最好也没有用!中国人,如果不能用中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简直不可思议。

三十年前,傅东华先生(也是金华人)翻译美国密契尔女士名著Gone With the Wind(随风而逝),中文书名,只用一个《飘》字,很传神。

这部小说,四十万字。写南北战争故事,分上下两册。拍成电影,是好莱坞经典之作,也分上下两集,中文片名译成《乱世佳人》!就显得俗气了。

上海“骆驼书店”出版《飘》的傅译中文本,文从字顺;完全是大陆的语气。不像一个字一个字死抠的劣译。既刺耳又涩口。

英文中有一个名词:Family three(家谱),曾被译成:“这家人的房子,被盖在树上。”岂不是“有巢氏”复活了吗?神话!

傅东华先生和林琴南先生一样,是根据原著原意,用中国文法和语意来改写,成为一流的散文。

可见,好的翻译是再创作。

散文,是各种文体的根源。打好坚固扎实的地基,各色各样高楼大厦,才盖得起来。

交换知识、交流情感。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工作,能够有一点散文写作的修养,总是有百益无一害的好事。你说对不对呢?

第4篇

2017年3月6日晚上,苏州音乐厅举办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音乐会。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陈正哲执棒,演奏了西方古典音乐。从节目单看,头尾各有一首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前者是关峡的《第一交响曲》,最后一曲是刘的新作,合唱交响曲《战争与和平》。音乐会加演了刘的《火车托卡塔》。

初看《战争与和平》这个题目有点诧异。这个主题跟托尔斯泰的同题文学作品有关系吗?刘从中央音乐学院调到苏州科技大学3年,因何契机创作了这个主题的作品?如今创作手法是否有变化?带着这些问题听了作品。又见刘,亲切中有点伤感;熟悉中有点陌生。前者儆谂笥阎间的交情,不赘述;后者属于创作美学的思索,正是本文想要谈论的。节目单提供的线索除了对这个作品主题的常规性介绍之外,还有诗人小海作为歌词的7首诗。常规介绍体现了人们对“战争与和平”广泛理解的题中之意――战争残酷、反人性,和平温馨、充满爱。而诗,给人更大的感受空间,既对接常规理解,又超越具体指谓。音乐会之后,刘在小范围作了简短的阐述,这才表露了创作者的深意――除了狭义的战争与和平,还有广义的含意,后者即所有的挣扎、对抗与释解。第二天上午的研讨会,艺术基金项目当事人提供了更为清晰的题解。原来这个作品在申报艺术基金时,刘不在场。学院经过探讨以此题上报,获批后才让刘“依题作文”。依笔者看,这个主题无论在通常理解的意义上,还是在创作者引申的意义上,都具有深刻性。正如作曲家奚其明在会上所言,这个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高远的境界。世界上几乎所有作曲家都经历了多种磨难,刘也不例外。尽管具体磨难各有差异,但磨难给身心造成的难以愈合的伤痛却是共通的。这也是一种战争,是无可替代的个人承受的战争伤痛。但是作曲家通过作品给人提供了抚平伤痛的良药。即便像丹尼尔・贝尔所言,酒狂终将清醒,依然要面对凄冷的早晨,音乐的力量仍然会长久留驻内心,不断释放抚慰素汁,浸润灵魂和肉体。

在这次活动中,刘提出了一个新的逻辑:“艺术中,内心的时空是交叉的;美好并非只在顺时间方向出现,于是我构造了美的交叉;逆时间,恰恰符合内心的真实,比如怀念。”从这种隐晦或抽象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作曲家内心的挣扎,希望通过作品产生释解,也就是和平。“逆时间”就是“过去”在“当下”的在场。这种在场,使作曲家可以拥抱以往活脱脱的生命。只要作品存在,就可以不断穿越时空,使在场的拥抱成为永恒。刘还指出一个简单的现象,即生命起伏曲线:高峰之后下降。他说这是普遍规律。如果将此“生命曲线”与上述“逆时间”联系起来,也许令人有点困惑,因为曲线起伏是顺时间的。作曲家在同一个时间里思考两种不同的逻辑,二者是否有内在关联?依笔者观察,生命高点之前,年轻人总是憧憬未来;生命高点之后,老年人总是回忆过去。前者生活在未来,后者生活在过去。对于前者,未来就在当下;对于后者,过去就在当下。这样看来,两种逻辑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可见,刘的这部作品阐述的是对生命真谛的追问,也是他对生命体悟的咏叹。题材凝重,声音厚实,充满深情,这是一部“正剧”特征鲜明的作品。

关于为何写作的问题,上述契机表明《战争与和平》是“命题作文”。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刘是典型的“保值派”,作品质量不好绝不拿出去,因此也就成了知名的“拖欠派”。当今,委约创作已经成为出道的作曲者重要甚至主要的创作契机,刘也不例外。名气愈大,委约愈多,这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性。刘为何总是或经常拖欠?对此他并没有什么托辞,有的是关于“想不出来”之类的只言片语,更多是关于要突破什么瓶颈、怎么突破的津津乐道。重要的是行为和结果。他每拿出一个作品都鲜明烙着“刘品牌”印记。正如研讨会上大家关于刘创作态度“认真”的共识。当然,“认真”这个词很难精准指谓刘的创作状态。笔者曾用“以交响曲创作为生存方式的人”来言说迄今华人交响曲创作数量最多的郭祖荣先生,他也是刘的启蒙老师,是刘非常敬重的前辈。这种敬重,不仅仅是礼教传统的延续和表现,更是刘追求纯净,或他自己说的“踏实”“童真”的反映。这不禁令人想起李贽的“童心”说。从技术上看,刘想要忽悠委约者是很容易的,而且相信拿出来的东西不会太次,甚至仍然能够博得喝彩。但是刘不这样做。他首先要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不仅是艺术关,而且是人格关。例如厦门宣传部委托刘创作“海峡”题材的交响曲,他写了15年,至今难产未完成。2008年厦门宣传部只好又委托吴少雄写作《我的海峡》,并在北京上演。像刘这样“做生意”肯定亏本。看来,很多人在“向钱看”的时候,刘坚持“向前看”。这些事例回答了刘为什么写作的问题:为自己,更为社会创作精品。他的行为正好契合了国家关于创作高峰作品的倡议。

“这是一部学术含量很高的作品”,此话出自李吉提教授谈论刘民乐作品《空山闻道》的结语。笔者在这里引用,是为了表明《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的复杂性。大家都认为这部作品绝不是听一耳朵就能“一杆见底”的,而是需要一听再听;只有反复聆听,才能逐渐听出刘埋藏在作品中的密码。笔者认为,“永恒美”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虚线。优秀的作品就像矿山,可以不断开采;人们在连续聆听产生审美饱和,停顿一段时间之后仍然愿意选择它。量的复杂体现为感性的丰富,质的复杂则体现“音心对映”深处的丰富。最纯真的东西也是最丰富的东西。道,淡而无味。刘的作品,几乎都是大体裁,量和质的复杂性兼而有之。《阿瓦山的记忆》之后的作品,再没有出现作品结构比例方面的争议(当然,这部作品本身的心理时间控制是节制、有效的,尽管有人觉得中间部分太大。那是算小节、算物理时间的判断)。也就是说,后来的作品很好地处理了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包括这部《战争与和平》。会议上有人呼应“建设中国当代音乐经典”(杨燕迪曾提议)说,刘的作品将成为经典。经典作品,具有量和质的复杂性,具有传世性。当然,经典需要历史来选择,需要一定时间的“事后”确定。这段时间要多长,经典的标准如何确定,谁来担当确定和选择的主体?这些问题需要作相关思考。

前些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召集若干业内专家选择了一批20世纪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乐谱予以出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曾立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研究》,其上卷“作品导读”选择了若干优秀管弦乐、室内乐、民乐和电子音乐作品。尽管有争议,但选择结果还是出来了。这里的标准有二:一个是审美标准,一个是质量标准。审美判断是主观判断,不易取得统一看法,因此选择“当代经典”主要靠质量判断。质量判断是客观判断,由专家作为判断主体。只有专家能把握技术标准和艺术标准,因而能够不仅仅依靠审美喜好来选择。所有专业赛事的评委都由专家组成,包括体育比赛,道理一样。第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刘的两个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那也是专家评出来的。刘作品研讨会的参会者都是专家,对《战争与和平》都做出了审美判断和质量判断。奚其明用“艺术”和“学术”来谈论,前者主要指境界,后者指技术。他认为艺术更重要,但是艺术需要好的形式,因此技术(学术)也很重要。顺着奚其明的话,本文也来说一点“音乐结构诗学”(贾达群语)。诗人为《战争与和平》写了7首诗,作曲家做了如下安排:《序诗》《和平之翼》(无言诗)和《死亡之歌》为第一乐章,《反抗之歌》《新生之歌》《战争之灵》(无言诗)为第二乐章,《和平・田园之歌》和器乐段为第三乐章。题材逻辑由乐章所包含的诗歌标题显现,大轮廓是战争――和平。音乐逻辑是:帕萨卡里亚――大赋格――香颂;复调――复调――主调;无调性――无调性――调性。风格上造成奇异的逆向感:顺时间的复调――主调,逆时间的无调性――调性,二者重叠。也即历史早期的复调以现代无调性展现,古代在当下被现代化。这样的处理,造成更大的音心对映场的压力,最后蓦然出现调性的歌唱,加之赞颂和平的意旨,揪心的无形之手瞬间松开了,漫长而深重的压力被释解,听众的内心被深深触动。那是一种太极拳式的温柔而深邃的冲击,坚冰消融,战争的雾霾被祥和的光芒驱散。奚其明说,这种捕获人心的手法是刘的拿手好戏,压箱法宝。笔者又一次获得他律性作品的典型个案:听众正是在形式破缺之处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调性的出现打破了无调性的一致性,以此表现“和平”。

又见刘,觉得他心性无改鬓毛略衰,创作态度不变而采用了复杂的复调技法。用无调性处理复调,以此作为“逆时间”的隐喻,这是一招好棋。这些年刘经常去法国,也许接收到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的脑电波。后者在《后现代转折》一书的最后呼吁:在传统棋局里走出一步好棋。这句话恰好注释了刘的创作观念和实践。作曲界几次研讨会,刘都曾受到个别作曲家的批评,意见的核心是他的创作没有往前走,不够现代。对此刘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回应。笔者具有多样审美喜好,中外新旧雅俗,凡精致者都愿收入审美之囊中,因此也能理解不同看法。作曲家的言论往往引起笔者长时间思索,除了思索理路,还考虑思索结果的语言表达。在随后的一些音乐创作研讨会上,笔者曾采取比喻的方式来介入交流:现代艺术创作有两种方式,一种不变传统棋类,希望在原有棋局走出好棋;一种改造传统棋局或开创新棋类,另辟蹊径出招。刘选择前一种方式。20年前笔者初识刘,就听过刘谈论自己的选择,包括音乐语言和写作状态的选择。后来他在私下场合还有相似的谈论。他自己在学院就读期间也玩各种现代技法,但是毕业后选择了在传统棋局里走出好棋的道路。他说:在原有乐器和传统演奏方法中发出新音响,这才算有本事。笔者由此联想到围棋、象棋,千百年格局、规则不变,从来没有人指责它们,也没有人提出要革新。这是一种既定的可能空间,却永远可以做出令人赞叹的选择。笔者认为技法新旧与作品良莠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两条道路都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和次品。关于创作状态,刘的理想是:封闭环境,关闭电话,只有一间小屋,一副桌椅,一盏台灯,一叠总谱纸,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过去还有一架钢琴,或者电子琴,而创作《战争与和平》时却没有借助任何乐器。这部作品除了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之外,理性设计与感性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声部之间没有出现明显的声音遮蔽现象。合唱与乐队之间容易互相遮蔽,需要留出各自的空间;低音比较容易对中音产生遮蔽,因此二者之间要保持更多的距离。这些都是常识,但在唱队与乐队结合的实践中却经常出现问题。当然,就这场音乐会而言,如果合唱再优质些,效果将不同。

除了逆时间的隐喻之外,《战争与和平》还包含其他若干隐喻。其一,帕萨卡利亚。作曲家取其“永远不变”之原意,以此隐喻“战争与和平”的“亘古难题”;其二,赋格。以其“追逐”“飞翔”的意思,隐喻“不间断地反抗对生命的摧残和禁锢”的生命主题;其三,无言诗或无词歌。“和平之翼”与“战争之灵”均为无言诗,歌队静默,由器乐传达标题信息。笔者认为,除了内容的隐喻之外,还有表达方式的隐喻,即“语言终止之处即音乐的开始”;其四,类巴赫音集。会议间歇时,笔者在隔壁一个房间看到《战争与和平》的总谱。匆匆浏览了第一乐章,看到“bB―A―C―B”的旋律音集(此处为乐谱的移位),与“巴赫”名字的音集“B―A―C―H”相似(“H”即“bB”),二者结构都是[0123]集合(半音4音列)。这一发现印证了听觉印象。据此可以获得又一个隐喻――严谨,像巴赫那样严谨。这部作品前两个乐章都采用传统复调写法,声部很多,结构庞大,从刘的“叫苦”中可以看出,他几乎使出了“洪荒之力”才笼住全局。由此他的事后感叹是“多做作业”“踏实”作曲。

这次活动出乎笔者意料的是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的实力,指挥、声乐都有高水平表现。当然还有中国交响乐团的实力。据了解这么复杂的作品只有1天的合成排练,首演还是呈现给听众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无论是行家还是普通听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战争与和平》它给人带来的技术、艺术和学术的感知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索,将伴随听众的生命体验逐渐产生深刻的影响。体验愈深,影响愈大。接下来又是期待,期待这个作品进一步完善并不嗌涎荩也期待作曲家下一个力作的问世。

宋瑾 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

第5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 糅合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在新形势下该怎样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点在“糅合”二字上下功夫。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到底如何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在此,我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作者简介,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问式启发。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作者,教师可采用提问启发式,让学生共同回忆作者生平中的突出事迹,并从中得到启迪。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鲁迅,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有关文章。于是,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问学生:鲁迅年轻时本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从文,终于成为我国一大文豪?通过共同回忆,教师补充,学生明白,他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发挥:作为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也应该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把为社会进步、国富民强而献身作为自己的理想。

2.比式启发。一个作家在其一生中往往写过不少作品,在讲授作者简介时,教师可以利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从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教育讲授龚自珍《病梅馆记》一文时,可以先在黑板上板书他的另一首有名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简析本诗后,点明本诗是作者直抒胸臆,大声疾呼要爱才,用才。而课文《病梅馆记》则用的是曲笔,但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则一样――珍惜人才。在此,老师可以作进一步的发挥: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有勇气这样振臂高呼,几次反复地表明心迹,他那种渴望人才的精神不正是他关心国家兴亡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二、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列,渗透道德教育

事实上,在语文教学中,第二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作为语文教师,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为何不可以因势利导呢?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读和说的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实现老师寓德于教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究竟怎样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开展影视欣赏活动。影视把科技与艺术巧妙结合,利用可变的距离,可变的摄影摄像角度、场景的分割,以及从整体中抽出细节、特写镜头,有意识地变换多种手段,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是异于众艺而又博采众艺的综合性艺术。它从诗中学得了语言和韵律;从小说中得到了故事和描写;从戏剧中汲取了角色和表演;从摄影中搬来了光线和色彩;从音乐里借来了音响流动;从画师处获得了构图和情趣;从建筑那里摹得了结构。它吸取了上述各种艺术的精华,变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影视画面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表现性。再现性是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来自于对已经存在的客观现实的记录,比任何其它艺术载体更为逼真。而在表现性中,影视画面并不是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影视画面记录的物像是影视制作者赋予了一定认识、理解和阐释的,既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又是主观心智的表现。通过开展影视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斗的雄心壮志。

2.举办小型故事会,将读和说的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形成相结合。语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故事会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说。要做到言之有物、会说,必须多读。开卷有益,只有多读,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1840年,英国向我国发动了。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中国的第一次侵略战争。虽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在战争中失败了,签定了不平等的中英《》,割让了香港,赔了大批钱款。但是广大爱国官兵和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侵略者所到之处,都碰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虎门之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将士日夜守卫在炮台上,孤军奋战。关天培说:“我们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关天培身负重伤,仍挥剑与敌人搏斗,直到中弹倒下。定海之战中,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率部下用简陋的武器阻止敌人进攻,打到最后一刻,全都为国献身。英国侵略军进攻上海吴淞口,老将陈化成面对敌强我弱、内部又人心不齐的不利局面,对将士们说:“为国战死疆场,死也值得!”在战斗中,他亲自操炮发射和敌人决一死战。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血流不止,扑倒在地,又顽强地站起来,挥刀迎战,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爱国官兵的奋勇反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我们在启发、引导学生讲述类似爱国故事时,一定要结合读和说的能力培养,寓德于乐,寓德于教,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

前面已经谈到了结合听、说、读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这里则针对“写”来谈谈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

1.抓好写作前的作文指导。作文指导中教师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另外,教师还要指出,作文必须符合事实的要求,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要先“调查”后“报告”,反对说大话、空话、套话。

第6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命题;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67-02

一、国内外作文教学内容对比

1.外国作文提倡研究性写作。外国是提倡研究性写作的,外国学生写作材料很丰富,作文不要求当堂完成,学生可以带回家,到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甚至可以向大学教授咨询,可以经过社会实践再进行写作,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的余地。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作文是注重叙事的,往往是在搜集整理,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如美国的作文《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这些话题是没有定论的,目的主要是鼓励学生谈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写法上没有规定,关键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动机。这些作文题从宏观出发,以整个世界和社会研究对象,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

中国初中生作文取材要求要来源于生活,其真实性使得中国初中学生作文取材范围更多来自于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可能接触到的社会。一般学生是没有时间去调查研究之后再去写的。

2.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外国作文教学是很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的,把“以培植学生得个性和创造思维”和“以沟通思想”作为教学目的。美国作文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写作,从自己经历中虚构幻想,如美国的《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样生活?》、《评论想象中的一场音乐会》。在很多国家的高考作文中都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作文命题。

中国在作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表达对亲情、友情、团结、宽容、理解等方面体会,对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中国的作文写作对想象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欠缺。如《我了解的一个人》、《我的故乡》等,则更多地要求学生将自己所经历的人或事如实地记录下来,要求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而且要尊重事实,而缺乏丰富多彩的想象。

3.中国的作文教学中有明显的“道德判断”。我们的母语教学自然负载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大多是一些渗透着“德育意识”的选题,诸如《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尊敬的人》、《责任》等等。

而外国的作文题,《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等等,用疑问的形式显示你个人的价值判断,开放性的作文题目让人少了许多“道德标准”的束缚。主体的确定、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也均有很大的灵活度。

二、国内外作文教学形式对比

1.外国重视“口头作文”。外国给“口头作文”以应有地位。美国是一个作文教学多样化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在,普遍重视“口头作文”。他们不仅把用文字写的叫作文,而且把用口头表达的也称为作文,并不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截然分开,异样对待,而是把二者视为相辅相成的作为统一体。在俄罗斯、法国、新加坡、德国都重视“口头”作文,德国还曾发行了一本语文教学袖珍手册,比较系统地安排了生动活泼的口头表达练习,其中包括讲述练习、看图说话等。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进一步做了规范和要求,使教学目的更明晰化。但是“口头作文”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在教学中注意听、说、读、写的训练,把“口语交际”与作文结合,作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如果切实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将其中的“说”的内容和方式突出,认真进行研究与探索,取得经验,加以推广,也许会使长期困扰我们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见效不快的问题,逐步有所好转。

2.外国作文提倡书面写作与电脑写作相结合。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提出了有关电脑写作的规定。法国五年级、四年级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应学习计算机文字处理。

美国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指导学生坚持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在纸上或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写作规划、起草、修改和校读等各过程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具体写作中,自己决定过程或需要程度。

德国语文课程标准中,电脑写作是作为写作的一种教学目标和任务提出来的,而非电脑的操作和文字处理。

中国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主要还是书面作文为主。在这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可以适当地鼓励初中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途径进行网络写作,鼓励初中学生利用好博客进行写作,激发学生的言语欲。

3.国内外中考、高考作文命题。(1)在命题上,外国作文命题重视实用性。外国的作文比较重视实用性、现实性,针对不同的读者写作,为不同的读者写作。例如英国的高考题,给出一组关于立体声、盒式录音机、电池以及有关各种名牌、型号、耳机的鉴定等图文说明书。下面四个问题中选答问题。①约翰史密斯想要一个“walkman”电子玩具,他请祖母给他买。但是,祖母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此约翰史密斯必须给祖母写封信,向她正确地解说什么是“walkman”,它如何工作以及买哪一种好,请使用上面提供的两组材料去写信(此题必做)。②a.你想周末在一家电子商场干活儿,老板要会见你,你必须知道有关“walkman”的情况,老板才相信你适合干这项工作。当顾客选购“walkman”时,他们应该知道哪些有用的信息。b.假如你家需要3件技术产品,你选择哪几种?为什么?c.想想你最喜欢买到什么(也许是设备服装或玩具)。给你的朋友或亲属写信,详细说明它们是什么,在哪里能买到以及你买它的原因。这些的题目很贴近现实生活,能考查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国外作文命题视野更开阔。国外作文的命题文化品位是很高的,不仅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认识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比如法国的作文题目:试分析休谟《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这样作文题目,就很好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读这些经典著作。(3)外国的作文考试,注重学生想象力的考查。国外的作文考试非常强调学生想象能力的考查,想象作文的比例也相当高。比如西北大学的题目,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素质传给了你?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想象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这样的命题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来发挥,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学生可以尽情地展开联想。这与我国作文重视引经据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发明的动力。所以我国的作文命题也要借鉴外国的命题,使我国中考、高考命题更具开放性与多元性。

三、我国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及策略

第一,我国初中作文教学应以先进教学思想为指导,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传统教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与时俱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不仅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还应关心社会时事,多留意报刊、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和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如体育比赛、升学问题、交通问题。通过写作,整理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逐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周全,更加深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孩子们写下对当前社会某些热点问题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他们的社会视野和知识视野。

第二,我国初中作文教学应丰富内容,活跃形式,增强作文教学的开放性。我们应把作文教学的视野拓向各个层面,不仅关注现实生活,学生身边的人、事、物、景,还应描绘和畅想未来生活;不仅记叙学校生活,还应反映社会生活;不仅关注国内焦点访谈,还应涉足国际问题探讨……积极倡导个性化作文教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只有不拘形式地写,才能写出个性鲜明,富有童真、童趣和童心的作文。

第三,我国初中作文教学应增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立足应用,面向实践,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需的写作能力。可指导学生写一些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广告、小新闻、产品说明书等等。把作文教学与社会科技结合起来,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生活生存应用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当作一种生存技能的理念渗透在作文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入手,开发作文教学资源,广开作文教学门路。

四、总结

不同国家的作文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不是要区分出孰优孰劣,而是旨在扬长避短,学习外国作文在教学上的长处,弥补我国在初中作文教学与高考命题上的不足之处,使我国的语文作文教学能够不断地趋于完善,把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引向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林.中外高考作文命题中文化内涵与思维品质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3).

[2]程立海.浅谈不同视角下的高考作文题[J].新作文.

[3]王丽.外国“高兴”作文怎么考[J].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4]陈文中.外国大学入学作文考试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04,(4).

第7篇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与重阳节的有关的初一优秀作,希望你能够喜欢!

与重阳节的有关的初一优秀作文1重阳到又到了,每年的这天我都会想起!

在万家灯火都熄灭时,外婆家的台灯仍然亮着。灯光下坐着一个布满白发而又慈祥的老人,他头戴一副老花镜,手握一支钢笔,在书上不停地圈圈、点点、画画。他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愁眉紧锁;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爱看书。由于外公会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缠着他给我捏一些小玩艺。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书,想让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梦”了。我真想把外公的书都锁进箱里。可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妈妈问了我一道题:“熊猫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还是去问外公吧,我心里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妈妈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脑袋,说道:“你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书。熊猫只有四个指头的啊!”“外公,您的知识可真渊博啊!这么多知识,您都是从书上获得的吗?”我羡慕地问道。“当然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肯读书,博览群书,你也会跟外公一样,知识渊博的啊!”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书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外公不仅学识渊博,还常常无私地帮别人做事,解决问题。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饭。突然,马伯伯和几位叔叔进来了。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却堆满了焦急与无奈。他们和外公寒暄几句后,便进了书房,我也好奇地跟了进去。只听马伯伯沮丧地说:“我家的茶树不知怎么的,生了一种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紧接着茶树就大片枯萎。我们农民一年就靠这几亩茶园养家糊口,可如今却颗粒无收,这……这可这么是好哇!”说完,便一手撑着书桌,一边低头丧气。这时,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树的根,递给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镜,左手紧握树根,右手执一个放大镜。只见外公时而拨开树根,不停地端详:他时而握起钢笔,在纸上圈画;时而放下笔来,愁眉紧锁;时而回过头去问一两句。马伯伯他们的心情也随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过了好长时间,外公才把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递给了马伯伯,马伯伯接过了纸,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太感谢您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才好。”“嗨老朋友了,还这么见外。帮这点小事,应该的。”过了一会儿,马伯伯该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说:“等会儿。”说完,他快步走进书房,拿出了一叠东西,放在马伯伯手中,马伯伯一看,原来是一叠钱,马伯伯执意不要,可外公却说:“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这点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有困难,尽管来找我。”马伯伯握着钱的手微微地颤抖着,嘴里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望着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触动了,外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他不以专长而肥私,而以助人为乐事,想到这里,外公的身躯不禁在我眼中越来越高大。

与重阳节的有关的初一优秀作文2看到报纸上一则新闻,年仅八岁的张小朋友获得最年幼的“孝星”的称号,与68岁的老爷爷坐在一起受奖。才8岁唉,帮着父母沏茶到水什么的,真的让我在感动之余很兴奋,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三岁8个月的彤彤,已经会在我下班的时候帮我拿拖鞋了,扫地,端水什么的也会了,是否能申请个吉尼斯世界大全什么的,个人荣誉什么的我们到不在乎,好歹也让她小小年纪为国争个光五的,多好啊。

说到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缺乏社会公共体制保障的农业国,生儿育女是为了养老,在我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北京到20__年,老年人口将翻倍。如今这种4+2+1的模式,如何让个体家庭承担敬老、爱老、养老的责任和义务,越来越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了。媒体与其关注这种不着调的、不可持续的面子工程,还不如聚焦于那些真正地为老人做实事的事件上。比如:现在在很多社区开办的老年食堂,深受欢迎。所以啊,我在祝贺老年人终于又恢复了自己的节日之际,也祝愿他们不仅仅是在重阳这一天才为大众舆论所关注。

谈起爱幼,那真是与老人的境况有着天壤之别。家里的关注就不必说了,经济的不景气使大家好象一下子从孩子的身上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凡是与孩子相关的一切衣、食、行、学、玩、乐都以实现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难道真的要从小就培养孩子一切都向钱看吗?

全是一条虚头八脑的新闻给闹的,还是来点实在的。今天因为请不了假,所以没能应征李老师的招募,去和孩子们一起过重阳。回来根据大李老师博客的提示,试着问彤彤关于重阳的诗句,没想到她能脱口而出:白玉阶前菊蕊香,金杯仙酿赏重阳。层台云集梨园乐,献寿声声祝万康。

虽然诱导她描述白天在班上的活动没有成功,但还是知道重阳节是敬老人的节日,晚上分别给爷爷奶奶和姥姥打电话问候。

顺便检查了一下李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完成得很好。歌曲、成语接龙、音乐表演等。成语接龙已经到四了:

三思而行、行之有效、笑逐言开、开卷有益、意在笔先、先睹为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急中生智、智勇双全

四海为家、家喻户晓、小题大做、坐失良机、积少成多、多多益善、善始善终、终身大事、视而不见、见多识广

别说我还真的不知道“终身大事”也是成语呢,孩子问起来该如何解释呢?

与重阳节的有关的初一优秀作文3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位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活动。

今年的重阳节,天气格外的好,告别了许久的阴雨天气,迎着怡人的晨风,抬头望天,暖阳露出了笑脸,似乎也来赶趟儿,我们一大家人从四面八方赶到曾祖母家,陪她过重阳。曾祖母今年87岁高龄了,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平时一个人住,每逢节假日,儿孙们都会赶回来看望她。

曾祖母今天可高兴了,看着满满的一屋子孩子,笑得合不拢嘴了。一会儿叫这个,一会儿叫那个,一会儿用手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用手摸摸那个的脸。曾祖母总是最疼我们曾孙辈。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也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她给自己添置新衣,总是拿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给我们零花钱。

中午,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完饭后,奶奶提议:我们曾孙辈的几个孩子给曾祖母捶背、洗脚,孙辈们给曾祖母收拾整理房间。接到任务后,我马上开始行动,在厨房里打了一壶冷水,放在灶台上烧热。然后拿出洗脚盆,把烧热的水倒进盆里,为了不烫着曾祖母,我用手试了试水温,小心翼翼地往盆里加冷水,直到水温合适。我赶紧把盆子端到曾祖母面前,蹲下身子,熟练地把袜子脱掉,把她的脚慢慢地放进水里,我:“水烫吗”?“不烫”。

曾祖母回答道。我卷起袖子,慢慢地给她轻轻地搓起脚来。她的脚又粗糙又干瘦,脚面上满是褶皱,脚底满是老茧,硬硬的。她一声不吭,静静地看着我把她的脚拨弄来拨弄去。猛然间,我发现她的眼睛湿润了,我相信:那是幸福的眼泪。

我给曾祖母洗脚,其他人也没闲着,有的给她锤锤背,有的给她揉揉肩。而他的几个女儿,则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四姨婆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五姨婆跳了民族舞,大家唱的唱歌、跳的跳舞,好不热闹。曾祖母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仅想到了女作家龙应台老师的《目送》一书,那朴实真挚的文字,让人走心的同时心生折服,让我深刻的领悟到“百善孝当先”的真谛。同时也诠释了“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的真正含义。别样重阳,心怀感恩,感恩长辈们的教育抚养之恩,让长辈们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与重阳节的有关的初一优秀作文4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_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_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与重阳节的有关的初一优秀作文5九九重阳节到了。我在假期期间想亲手为爷爷奶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陪他们过个快乐的重阳节。

做点什么呢?我思前想后,后来爸爸说做重阳糕啊,不过有点复杂的,你去小区卖早点的叔叔那学下。吃完午饭我就立马去店里学习,只见糕点店的师傅正在忙着,还有几天就重阳节了,他们家重阳糕的卖得很好,我就站在一旁认真的看着,一道道工序我看花了眼。这时一位叔叔对我说:“小朋友这个太难做了,你还是做点简单的吧,这个要技术的”。

我回到了家,爸爸问怎么了?"叔叔说重阳糕难学的。”妈妈听到了说:“做饼好了,简单又美味”。这主意好,因为之前妈妈在做饼的时候我有这一旁看过,我倒挺感兴趣的。妈妈很快帮我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米粉,南瓜,紫薯,白糖。我按照之前她做的方法先把南瓜和紫薯洗净放锅里蒸,15分钟蒸熟了,先把南瓜泥白糖和米粉搅拌均匀,那颜色黄黄的真好看,然后再把紫薯糖和米粉搅拌均匀,紫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全部拌好我开始学妈妈的样子做小饼了,捏来捏去就是不圆,也学妈妈在紫色的饼上加上黄色的眼睛和嘴巴,黄色的饼上加上紫色的眼睛和嘴巴,做成了笑脸的形状。全部做好下来开煎饼了。这时妈妈说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牙不大好,蒸着他们吃。妈妈的心真细,不是她提醒估计这饼爷爷奶奶也吃不了了,10分钟后爱心饼热腾腾的出锅了,我把它们装进盒子里迫不及待的给爷爷奶奶送去。

爷爷奶奶听说饼是我亲手做的,一人拿起一块品尝了起来,连连夸赞我:“小乐乐你做的爱心饼既好吃又好看,棒极了!”只见他俩笑得合不拢嘴,我在一旁也自得其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以后我要经常给他们做好吃的,经常陪他们出去走走玩玩。

第8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具有感知的时效性、共同性和统一性,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写作课时,设计一个“走进四季”的环节。当时正值深秋时节,学生切实能感受到的只有秋天,而平时缺少观察和积累,如何让他们的身心融入四季,融入课堂,激发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面对一堂枯燥的作文课呢。

在课前我收集了每个季节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并配以每个季节所特有的蕴涵生机的各种声音。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听声音,猜季节”的教学环节,当学生聆听到各个季节多种美妙的声音时,有的小声猜测,有的低头沉思,有些则已按捺不住把手举得老高。我趁机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声音的不同感受,并要求说出声音的季节特点。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让学生观赏并用语句描绘画中的景致。看到这些图片,学生尘封的记忆之门悄然打开,优美的语句从他们的脑海中不断蹦出,学过的诗句不时被信手拈来用在描写中。最后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四季,可以说水到渠成了。这堂课是用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感知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整合课堂内容,使课堂容量最大化。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音像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既能使教学内容在多层面、多形式或多感应达到良好的组合,又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分,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有关战争的资料:从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从到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从海湾战争到巴格达烽火……数量众多的战地资料让学生如临其境,不住对图片内容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同学甲说《弹洞下的孩子》一图让他无法释怀:一群六、七岁的孩子,背靠着被子弹打成“蜂窝”的土墙,露出灿烂的笑容。他说:一群本该享受快乐童年的孩子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他们在阳光下谈笑,意识不到战争就在他们身边;也许,刚刚还在灿烂微笑的生命会在下一刻被炮弹击中,笑容将永远定格成永恒。那些战争的缔造者难道没有孩子吗?

同学乙激动地说:作为零零后出生的中学生对于发生在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了解并不深入,但是,通过学习历史和观看了大量战争资料,她感到了正义之战的力量。虽然我们反对战争,但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我们一定会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为祖国独立自由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看到学生的情绪完全进入了学习状态,我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了简要总结才出示课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用多媒体组成了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心神随着物象产生无限遐想,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距离。

三、运用多媒体的创设情境,达到情与景的叠加想象。

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欣赏《天净沙秋思》,为了让学生理解“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一边阅读理解,一边放映“枯藤老树昏鸦图”、“小桥流水人家图”、“西风古道瘦马图”,再配上西风的效果和凄婉的音乐,不用说学生,老师自己都想掉泪……

当然,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科学地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的语文素养和训练语文能力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讲解同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达到语文教学中的全方位传授、全方位感知和全方位接纳,构成语文教学的综合立体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艾滋病这三个字,我们听到就已经觉得很可怕了,艾滋病人的生命即将被丢去,艾滋病人对艾滋病更加恐惧。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心得体会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心得体会1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令人闻风丧胆,艾滋病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它时刻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目前,全世界每天有14000多名新增感染者,每天被艾滋病毒恶魔夺去生命的多达8000多名。1985年我国确诊首例艾滋患者,到2002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感染者4056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2639例,死亡1O47例,据专家估计:我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100万。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就感染率而言,我国目前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绝对数很大,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由此可见,预防、控制艾滋病毒的传播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项艰巨任务。

预防滋病意识是我们时刻都要有的,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我们可以告诉我们身边的人,艾滋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可以预防。最要紧的是要遵守政府法令,遵守性道德,特别要注意非法黑血站——再贫穷也不能去卖血,再紧急也不能输用可能污染HIV的血液,以免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断送家庭幸福。

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我们时刻要谨记。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心得体会2艾滋病是世界公认的难治之症,它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号称“世纪瘟疫”、“人类的杀手”等,足以说明它的到来对人类的影响。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是只要正确认识艾滋病,了解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大力宣传、教育是有深远意义的。

依照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渠道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效果显着。

本期初,在全球基金的资助下,汝南县艾滋病项目办,及时地为我校初中生免费发放了一批作文本。

我校依照县艾滋病项目办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健康教育课,板报等形式再次掀起了防艾知识教育新。

三月十日,在校委会的精心组织下,我们组织开展了一次以艾滋病防治内容为主题的作文竞赛。

同学们用着崭新的作文本,根据平时所学的知识,畅所欲言,用心在写,用心在倾诉。

竞赛结束后,我校及时成立阅卷小组评比,查阅选出了许多篇优秀作文。

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我们全社会人员的参与中,加大的宣传力度,通过更深入的认识,了解艾滋病,这种“世纪瘟疫”总有一天会悄然离去。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心得体会3艾滋病虽然不是头号灾难,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艾滋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艾滋,了解了艾滋,惧怕了艾滋,远离了艾滋病人。有那么一群人,走到哪里人们都畏惧,或许他们身体会被隔离,或许那颗心总很孤独,朋友远离,亲人抛弃。他们恐惧,恐惧下一个清晨初升的太阳已不属于自己。

艾滋,你带给他们多大的危害啊,你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了意义,让他们的天空不再那么蓝,草不再那么绿,世界不再那么美好。也许他们会想一个我们从不想的问题:如果能够再好好的活一次,如果能不得艾滋病……他们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愿望,只想要每个人那一点点爱而已,也许只是敞开双臂的拥抱,也许只是短短的玩上几分钟,在他们心里,永远都会记着你。

艾滋,你,如同一粒尘土,悄悄地降临在不幸者的身上。你,如同一个恶魔,凶恶地使不幸者悲痛绝望。你,如同一位死神,无情地剥夺了绝望者的灵魂……虽然你如同死神一般恐怖,但你也是如死神害怕光明一样是有弱点的。我们虽然不能面对面地将你击倒,但我们知道,你降临于人的身上,也需要一定的途径。那么,我们就能在这些途径中,把你拒之门外…….但也许是因一部分的人的堕落和疏忽,被你毁灭的灵魂从而正在增多,我们与你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正以你不断扩大的战争而发展着。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我们渐渐地知道,要彻底打败你,必须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意识为前提,必须挽救正在堕落的人们,而且为粗心着敲响警钟。是的,我们始终相信最后是以你的灭亡而告终,但同时,我们也要呼吁所有人清醒地看待你,既不会堕落和疏忽,也不会被你所吓倒,及时你的名字叫做艾滋病。来吧,让我们预防艾滋,珍爱生命,相信胜利的曙光来临已不再遥远……

听到这一切的一切,你一定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了吧?是呀,生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支蜡烛,知道你的母亲给你点上“灯芯”,你才开始为宝贵的生命谱写第一句诗歌。直到你会“咿呀咿呀”地叫,会开口说“妈妈”,会一摇一摆地走,会说很的多的话,有思想的时候,就会觉得周围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妙。

到现在,你是不是明白了如果艾滋病夺去我们的生命,就再也看不到春天蝴蝶翩翩起舞的轨迹和像水洗过似的天空这个道理了吧?如果你的蜡烛熄灭了,那你看到的将是黑暗,而不是光明。

为了让世界永远充满微笑,为了家庭不再受沉重打击,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严防艾滋病!让世界不再为之哭泣,让艾滋病永远消失,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喊出:“预防艾滋病!珍惜宝贵生命!”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心得体会4你,如同一粒尘土,悄悄地侵临在不幸者的身上;

你,如同一个恶魔,凶恶地使不幸者悲痛绝望;

你,如同一位死神,无情地剥夺了绝望者的灵魂。

艾滋病,已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怎样预防艾滋病,也就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都称它为“魔鬼”。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鬼”?通俗的讲,艾滋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1998年全世界有超过300万的儿童和青年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包括59万15岁以下的儿童和250万15-24岁的青年人。据估计,全球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约有一半的人在15-24岁期间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而且12-19岁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在不断地上升。

青少年是人生中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时期。一方面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而且开始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和性的萌动,而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他们萌生了更多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愿望。正是青少年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愿意接受并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和行为,其中也包括一些与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的行为,如性行为和吸毒等。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青少年不仅仅只是一个易感人群,他们更是一种资源和力量,他们不仅是世界的未来,他们还是迎战艾滋病的生力军。青少年是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阶段,在此期间,如果他们能够获取必要的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各种技能,就能够帮助青少年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方式,从而可以避免一些可能导致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当一部分青少年掌握了正确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后,将会成为很好的信息传播者,使周围人受益。如果给青年人机会,让青年人直接参与艾滋病的防治活动,是有效地动员社会防治艾滋病的策略。

艾滋病威胁着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这场无硝烟的、残酷的战争中,我们要明白,想要彻底打败它,必须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意识为前提,必须挽救正在堕落的人们,而且为粗心者敲响警钟。是的,我们始终相信最后是以它的灭亡而告终,但同时,我们也要呼吁所有人清醒地看待它,这样既不会堕落和疏忽,也不会被它所吓倒,即使你的名字叫艾滋病。

让我们预防艾滋,珍爱生命,相信胜利曙光的来临已不再遥远。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心得体会5艾滋病是威胁我们生命的疾病,因为艾滋病的威胁也令我们对艾滋病畏惧,对艾滋病人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播没有那么的可怕,我们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其实对于他们痛苦的不是只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他们在和病魔斗争,还有去承受别人鄙夷的目光,这对他们是很大的创伤。所以大家都应该学习和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因为日常的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艾滋病患者。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既要承受亲人患艾滋病的巨大痛苦,又要承担对病人的照顾和料理,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要像对待其他一切不幸的家庭一样,给予充分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这对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安全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患者是弱势群体,要像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爱艾滋病患者。”

现在,我们得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志愿向同伴和他人分享防治知识,关爱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支持与关爱,减少歧视的创伤,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身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帮助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身边做起,积极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让艾滋病患者感到温暖。

在这个全世界人民向艾滋病作斗争的统一日子里,关注艾滋病,开启心灵之窗,点燃心灵的光,重新照亮人生的路段,给人以无限的温暖。

第10篇

《飘》中记述了美国的南北战争,描写了19世纪中叶美国南方由奴隶制向资本主义进化的痛苦蜕变过程。但其主题并不是战争,作者无意做历史的论道者。其主题是爱,关于青春。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飘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飘读书心得1花了几天的时间,废寝忘食的看着,可是看到结局后却有很强的失落感。很容易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去反思一些所谓‘珍惜’的问题。尽管结局郝思嘉一如既往的充满希望,对自己无比的自信,可是我在想也许这次她真的错了,白瑞德不会再回到她身边了。。。世界上本身没有后悔药,更何况是感情,这东西有时候说走了就真的走了,感觉很难找回来,更何况时世变迁,一切都发生在那么一个年代里,在那个错的时间里,瑞德已经45岁了,激情磨灭的年纪里,就像他自己说的,‘他的心已经不想再伤第三次了’,也许他是对的,他是个很聪明万事都深思熟虑的人,他太了解自己和思嘉,他们的个性里那些相似的自私等特点,最终只会导致他们无法厮守。他是个很固执的人,他已经认定的东西往往是很难去改变了。尽管我很希望结局会是美满的。。。

梅丽真的是太纯净了,‘伟大的女性’,这样的价真的是不为过,她太善良了,也许她知道些什么,但是她选择去相信,去善良。。。

埃伦真是十分优雅有魅力的女性,她的一切深深的印在思嘉的心里,思嘉渴望成为她那样的人,但是在那么一个特殊时期真的太难了,人们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往往需要舍弃另外一些东西,或者说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尽管他们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

‘现在先不去想这些’‘不要去回想,过去已经回不去了’,这两句话是一直鼓励支撑思嘉自己的话,她是一个十分勇敢、果断的女性,尽管个性里有许多的劣根性,可是很高兴最后她开始反思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反思到了自己曾经一直坚持的一些错误。或许她会有所改变,如果真的这样,那么她和瑞德还会有戏,哈哈(希望是这样吧)

Anyway,珍惜即使拥有......

飘读书心得2媚兰走了(泪水迷糊了我的双眼),思嘉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爱她。因为媚兰给了她最忠诚的友情,最无私和宝贵的亲情,最广阔的爱和信任,至死不渝,和母爱一样包容伟大。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不管外人怎样鄙夷不屑,更加不管她是不是伤害了自己,媚兰始终用她小小的肩膀和大大的爱心为她撑起一整片天空。媚兰这样的人是真正的稀世珍宝,她对别人好,也只看得到别人对她的好。

可是,瑞德也走了。曾经那么爱她的瑞德这么坚决地离开了。就因为她没有早早意识到她有多爱他,就因为她没有及时向他表达她的爱,就因为她没有好好珍惜他的爱,她可能将永远失去他了。这不是他的错,大概也不是她的。她就是个任性固执胆大妄为的孩子。瑞德知道的,可是他真的累了,他再不是她坚强的后盾和稳固的堡垒。

当她终于意识到她有多爱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失去他们的现实,她的心都要碎了。可她是打不垮挫不败的超级英雄,她永远知道往后的路该如何去走。

这部我一度看不下去的书到最后竟然叫我热泪盈眶,在这一本书里,我看到了思嘉的成长和转变,曾经的她贪慕虚荣,任性自私,并不太懂爱。因为战争因为饥饿,她对金钱的欲望盖过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到最后她将失去那些最可宝贵的感情最可宝贵的人时,她才后知后觉。

她从来都不理解她爱过的两个男人,所以她失去了他们。现在她依稀觉得,如果她过去了解希礼,她决不会爱上他;而如果她过去了解瑞德,她决不会失去他。她孤苦伶仃地想,在这世界上,自己有没有真正了解过什么人。

飘读书心得3读这本书是因为听好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说这是读进去的第一本小说。我对“适合女性“这几个字眼总是格敏感。

看到书评上有好多分析思嘉和媚兰性格特点的文章,诧异人与人的观点竟可以如此不同,我并不打算去评论哪个性格更好,哪个更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只是从一开始我就被媚兰深深地吸引。面对北方佬,当她拿着枪站在楼梯口时,我被她纤弱的外表的那份坚毅与勇敢感动,我始终相信柔弱并不是女性的代名词,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如汩汩流水般轻缓细致却也能迸发出强大力量的源泉。面对瑞德,她相信自己内心感受到的,而不是别人说的,甚至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十足的坏蛋,她也敢于维护他,我佩服她的勇气。当瑞德将头埋在她的双腿间时,那一刻,我觉得一种母性的爱萦绕在她的身边。或许上帝在造女人的时候,赋予了她们这种母爱的特权她就是我最欣赏的女性,就是我一直想要成为的人。人的喜好或许与心境有关,我同样能理解那些喜欢思嘉的读者,他们是一些和我不一样的,有鲜明的个性,勇敢而又乐观的人们。

这本书的主线应该还是围绕思嘉、瑞德、希礼、媚兰的爱情故事,我不再是那个总是希望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相信童话故事的小女孩儿。世界上有一种最美好的东西叫得不到。这是我读本书最大的爱情心得。如果思嘉希礼永远停留在在十二橡树那时的悸动,思嘉是不是会永远在心底为希礼保留一个位置?如果瑞德没有娶思嘉为妻,那他是不是会永远爱她?我不懂,真的不懂。如果一个人真的很爱另一个人时,是不是会允许他像个小孩子一样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意妄为?就像瑞德对思嘉那样,就像媚兰对希礼那样?

飘读书心得4思佳丽,这一在美国动荡年代所诞生的出色的人物,她的优秀个性散发出无穷的光芒。她勇敢坚强,乐观向上,对生活顽强抗争,从不屈服。她处事雷厉风行,精明能干。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她对爱情的执着。她所拥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用修饰中国古代美女的话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使得多少青年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她对这些毫不在乎,她对爱情疯狂的执着。但是出于无奈,她分别嫁给了两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当再一次见到她钟爱的艾希礼时,依然像少女般疯狂地爱着他,不顾一切的向他倾诉钟情。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女子对爱情忠贞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一对男女要表现对爱的忠贞就要结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是与婚姻紧密相连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当他们的爱情遭受别人的破坏时,为了表现对爱的执着,他们只有“自挂东南枝”了。然而思佳丽却不一样,在她的爱情观中,爱情与婚姻是可以分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分离。她不在乎彼此都有的婚姻,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艾希礼,争取自己的幸福,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她的爱情永远是自由奔放的。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吧。爱的本质是不因表达方式的变更而变化的。

思佳丽的大半生又是为爱所迷惑的。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知道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钟爱的艾希礼并不爱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优秀。其实她爱的并不是艾希礼,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艾希礼越是拒绝她,她心中的那个形象就越完善——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恰恰因为她错误的迷恋,才使她错了身边真正的幸福。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人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指间溜走。

值得欣慰的是,在思佳丽的爱情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为之已晚的,当她彻底的失去艾希礼,失去女儿,丈夫瑞德也已离她而去之后,她才意识到原来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她于是抛开心灵上的创伤与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如果许多人对爱情都能有这种乐观自信的态度,那么许多爱情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在品读《飘》的日子里,多少次我与之同喜、同闹、同悲、同笑。几许惆怅,几许欣喜,几许感慨,几许惊叹。掩卷息,留下的是强烈的震撼和一生的感动。

飘读书心得5天生丽质却任性虚伪,精明能干却冷酷无情,不安现状却不折手段,坚强自信却贪婪自私,不屈不挠却卑鄙阴险,渴望爱情却追求实际,毋庸置疑,玛格丽特的《飘》中的斯佳丽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但当她站在浓雾弥漫的院中时,我却看到了她的美,那种不同于外表光鲜亮丽的美。''无论如何,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唤起了我灵魂深处的坚强。

1861年南美战争爆发前夕,16岁沉迷于舞会郊游,享受着追捧崇拜的斯佳丽却爱上了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温柔善良的梅兰妮。出于嫉恨,她将婚姻和爱情作为筹码,抢先嫁给了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但查尔斯却在南美战争爆发的战场上牺牲。在一次举行义卖的舞会上,她认识了商人白瑞德,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白瑞德。在加入护士列队照顾伤兵时,她目睹了战争的残忍,也体会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在艰辛的生活中,她的同情心和责任心逐渐苏醒。在困难面前,因为对艾希利的承诺,她是敢于承担责任,凭着可贵的精神和毅力,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救了梅兰妮。回到塔拉庄园,面对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姐妹重病,家中一贫如洗的打击,她没有逃避,勇敢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在面临交不出税款的情况下,她企图利用美色去向白瑞德借钱,为了重振家业,她与妹妹的未婚夫弗兰克结婚,弗兰克却在聚会时遭北方军包围中弹身亡。在经历了一切之后,她明白了金钱在这个动荡社会的重要性。她再次成了寡妇,白瑞德再次向她求婚,那颗渴望安宁的心使她与白瑞德结了婚。但她却无法忘记艾希利,在一次翻艾希利的照片时被白瑞德发现而婚姻破灭。远方是灰蒙的一片雾气,孤单的身影留下来的是孤独的梦。

在她身上有一盏信念之灯始终闪光,使她没有成为生活的懦夫,命运的俘虏,那就是对艾希利深深的爱,她不顾一切社会观念勇敢追求自己的爱,但她却被爱所迷惑,因为艾希礼只是她内心完美的形象,错误的迷恋。当她醒悟时却已经错过了真正的爱,真正的幸福。对于我们,在一份执着而持久的感情和一份金玉其外,转瞬即逝的感情面前,我们将如何选择。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总是驻足欣赏别人的风景,却不知道我们的幸福也在别人眼里。珍惜手中的拥有,珍惜身边的所爱。

面对战争的废墟和硝烟,生活的贫穷和艰苦,命运的摧残与折磨,斯佳丽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肩负起对国家的重任,她永远自信着。她的自信使全家人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虽然不折手段追求金钱,但她内心却渴望安宁。爱情的失意,战争的磨难,贫穷的磨练,婚姻的失败,没有使她向命运低头。面对困难和挫折,她没有怯弱地选择逃避,而是不屈不挠地冲破重重障碍和关卡,在她内心深处有着不屈的灵魂。困难是无法拒绝,无法逃避的,但很多人却视人生之艰苦为畏境,因为炽热的心被现实浇注冰冷而无力地向现实屈服。既然注定了要经历命运的考验,就让我们用坚强的心勇敢面对,接受挑战。

第11篇

一、优势互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如能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不仅能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信息,还能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学习情景,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出示,讲故事、欣赏挂图,小组合作等形式,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优势在教学中很好地结合起来,会对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学《项羽之死》时,从网上截取电视剧《楚汉之争》中与本文内容相关视频导入新课,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在――雄壮的音乐、恢宏的战争场面、激烈的交战、项羽豪壮的话语、勇猛的冲杀和所向披靡的霸气,还有项羽的刚愎自用、视死如归的悲壮……为了更进一步走近项羽,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疏通文本,分角色朗读文本,分小组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并请小组把合作成果板书在黑板上。这样数字化语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拓展语文课堂的有限空间。

二、优势互补,能拓展课堂的有限空间

现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语文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整合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到书本中查阅,到身边去询问,有效地延伸与拓展课本知识。如在教学《动物游戏之谜》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动物游戏的资料,同时,教师也从网上收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资料。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有机整合,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上还结合传统教学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去论证课文中提供的几种假说。课后教师又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考查一下关于人类从事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的目的,由动物游戏行为联系扩展到人类的体育艺术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了跨学科学习。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与数字化语文教学的巧妙结合,不仅能拓展语文课堂的有限空间,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优势互补,能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

⒈扬传统作文的优势

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作死人,不做又不行。”这话就道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写作的痛苦与无奈。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呢?首先可以发挥传统教学的口头作文训练优势:训练材料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也可以是时事新闻;可以是有挑战性的,也可以是有争议的事;可提前设置,也可当场设置情况,或抢答、或指名、或讨论、或采访,先让学生口头作文,再集体讲评,这样达学生之情,述自己之意,言为心声,不挫伤学生积极性。口头作文弃详批细改,扬教师课堂辅导之长,以口带笔,有声胜无声,走“潜移默化”之路,收“水滴石穿”之效,既能彰显“出口成章”学生的风采,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可以发挥传统作文教学优势中的现场限时作文,加强作文时速的训练;同学交互评议作文可以让同学取长补短;开辟优秀作文展示区,鼓励同学你追我赶,变同学们的厌作文到热爱作文。

当然,传统作文因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适时的沟通,造成了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状况。为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当今数字化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⒉借数字化优势补不足

(1)积累网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数字化学习能以最快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与命题有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常依赖于“视觉刺激”和“原型启发”。教师凭借丰富多彩的网络素材进行启发,不仅易于打开学生思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撰写网络日记,促成长效行为。撰写网络日记(博客),这个活动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是最佳的文字训练基地。在学生的概念里,动笔写日记是累事、烦心事,电脑录入是好玩的事,个人博客可以换衣服,就像装饰自己的小家。博客有点击率,有回复,有留言,都是即时的,时时新鲜,时时有收获感,学生更新博客总是分外卖力。这样,数字化教学弥补了作文课堂教学的缺憾,使学生的写作在乐趣中成为一种长效行为。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作用不止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能让我们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愿望。

四、优势互补,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⒈传统教学显个性

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带领学生在阅读课时从学校图书馆选读自己喜欢读的作品:曹雪芹、巴金、巴尔扎克等中外文学大师的作品能增加他们个人文化素养;韩寒、张悦然的作品能让他们产生共鸣,具有阅读的冲动;金庸的武侠小说,侠肝义胆,一样能净化灵魂;《永生》《遮天》《步步惊心》等当红网络小说,照样能丰富学生想象力;《博物》《世界博览》《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大大开阔学生视野。这样个性化的读书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⒉数字化教学促发展

数字化语文教学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能很方便地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好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如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等共同备课,通过论坛、博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习的个性体验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利用交互学习型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提高,既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又减少了心理压力,更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⒊优势互补见成效

我们可以将课本中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可采用话剧、诗剧、双簧剧、哑剧等形式进行表演。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课外自由组合:擅长写作的改编剧本,喜爱音乐的协助选配乐曲,模仿能力强的选好自己表演的角色,动手能力强的选做道具……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论是剑拔弩张的《鸿门宴》、缠绵悱恻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还是情仇恩怨的《雷雨》,学生表演都会兴趣盎然。这样一来,不仅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学习,让学生尽展其才,发展其个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12篇

下面就我不成熟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环境促学——营造古诗文学习的氛围

学校可利用空间和角落,或用诗文,或用诗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的走廊、墙壁,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我们在学校的的醒目位置挂上了大幅标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华古诗文伴我行”。教室环境也体现了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班级板报还开辟了古诗文乐园,内容多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有古诗文每周一介绍、有读后感,还有手抄报等等。在每周的晨会课中,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既培养了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2 兴趣导学——创设古诗文精彩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步接触古诗文的学生,纯粹的学习古诗文就会显得简单枯燥,所以教师从课堂教学入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古诗文写作的背景,古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我们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适当渗透有关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玩中乐学——开展古诗文丰富的活动

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背诵时,教师适当穿插一些小的活动或适当更换一些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则会增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1 古诗文擂台赛,以赛促读。每周的一节校本课程课,我都会让 学生把收集积累的古诗文按一定的题材归类,然后进行每月古诗文擂台赛,看谁积累的多,背诵熟练,然后评比,进行适当的奖励。以竞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改变学生“读好语文书就行”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从小受到优秀古文化的陶冶。

3.2 古诗文小报评比,以画促读。每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古诗文编成图文并茂的小报,进行评比,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进一步促进古诗文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3.3 古诗文教学研讨,以教促学。为探究古诗文教学规律,摸索古诗文诵读形式。我们围绕古诗文的教学开展第一阶段的汇报活动,促进课程的研究。通过两堂课的教学研究让学生在音乐与游戏,诵读与理解中轻松地掌握了古诗和文言文。

3.4 古诗文征文比赛,以写促读。在班级我结合教学开展“我看古诗文”、“我谈古诗文”、“我与古诗文”等征文比赛,积极引导学生写自己的心得,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多方并学——利用古诗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百年来,古代的文人骚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好多精彩的诗文被后人改编为歌曲演唱,所以我们结合音乐课把好词好诗配上乐曲婉声唱来,帮助学生走近中国文化遗产的的精髓。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怨恨,对和平的向往,也写出了音乐的美妙。那悠悠不断的羌笛声,如泣如诉,在旷野中回旋,怎么不令人心醉啊!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悠扬的古筝曲中述说着词人从埋怨到豁达开朗,学生从歌曲中就能体会其中的意境美,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美术课上,学生学习了有关颜色的知识,找出了古诗词中蕴藏的对比色,并结合文意创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进行了文配诗、文配画的创作比赛,学生既掌握了画画的技巧,又进一步理解了诗词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通过上网浏览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节日的、离别的、春夏秋冬写景的古诗词,欣赏好听的根据古诗文创作的歌曲、各种古诗文配画,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对信息技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以致用。

5 以写深学——打造古诗文写作的天地

我们倡导学生背诵古诗词,积累语言材料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的一个厚实的起点,那么将这些材料内化、运用则是我们追求的另一种境界。熟读、理解、背诵了的古诗词,不能老让它们关在学生的脑海中,要引导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词运用时更有乐趣。

5.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词。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古诗词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见荷叶浮于水面学生便说“ 大者如盘,小者如钱”学生边放风筝边说:“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古诗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见景吟诗词,见物吟诗词,表情吟诗词,叙事吟诗词等等。为了有意识的引导和激励学生用古诗词,对用得好的学生给予嘉奖。这样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同时,还开展主题班会,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吟诵自己喜爱的古诗词让古诗词在悄然无声中走进学生们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5.2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